时间:2023-08-09 17:33: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建议
中国是个具有八亿多农民的人口大国,虽然近些年中国在向工业化国家发展,但是农业与农民是则是中国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农民的生活水平,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平均水平是否能够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基本水平。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围绕优化市场环境、搞好服务指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科技创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实现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建议
实现农村经济产业化同样是一个牵扯面广泛的庞大工程。这方面的发展之所以难以取得重大突破,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政策更多的是依靠农民来实现。1979年农村实行,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是这是在小规模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实现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依托农民来实现具有现实可行性。当前新农村经济建设要实现产业化,主要依靠农民群众显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产业化经营都是依托企业运作方式来实现的,需要的是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但是广大的农村,缺乏的恰恰是这种精神和能力。因此吸引广大企业家加入到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去,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才干,领导和组织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才有望快速繁荣农村经济,以比较高的效率实现农村经济建设的目标。
2.实现农民生活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理念一个突出的内容是建设和谐新农村,强调农民生活质量的综合改进。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根本当然是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但是生活质量改进不仅仅是收入的提高,还有文化、教育、居住环境等关切生活质量因素的全面提升。中国城乡的巨大差别主要体现在生活环境的基础性差异,这个差异是历史的形成的。如果仍然按照现有格局发展下去,缩短这个差距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在较短的时期消除长期形成的城乡差异?
我的建议是,逐步将农村人员迁移到城市周边,将农村的宅基地退出来,然后将农村土地进行连片经营。这样,农民逐步变成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土地连片经营,方便进行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居住城市的农民不仅享有以土地使用权投资农业企业以获得投资收益的权利,同时享有参加农业企业工作的权利。这样一来,可谓一举多得:宅基地的退出使农业土地面积扩大,同时便利农户小块土地的集中;农民向城市周边聚集,可以利用城市自然的辐射能力以较低成本改善农民的居住与生活环境;较好的解决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3.立足“品牌”战略,发展农业经济
3.1以农产品特性为基础,找准战略定位
任何一个区域的农业产业总是和其过去的历史传统有着必然的联系,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和人文精神等都会作为遗传因子影响到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与活动方式。农业产业可以充分汲取当地的历史文化养分,利用所在这种历史形成的优势,通过文化积淀塑造品牌,形成具有一方特色的个性化品牌产品,从而获得市场和顾客的青睐。
品牌赋予农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涵,反映农产品的特性或功能,融入着农业文化情感,实现着与消费者的沟通,最终成为消费者最愿意接受、最可信赖的东西。农业产业品牌要根据农产品特性、消费者的心理及各种社会因素如价值观、文化传统等,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如一提到蔬菜,消费者自然就会提到这个品牌的其他属性,如品种、价格、质量、安全、营养等[2]。
3.2建立品牌声誉信任实施机制
现代社会中声誉信任的取得非常重要,品牌声誉靠质量,必须以农产品质量为根基,品牌才有竞争力。应通过优质产品、诚信交易,将维护品牌形象形成自觉意识,并通过质量追溯系统,深化顾客与农业品牌之间的联系,建立起顾客对品牌的持久信任度,提高品牌的美誉度。
建立农民广泛参与的各种合作组织,有利于提高品质量、巩固品牌形象。当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民组织的声誉相关,而声誉又取决于他所提品的质量时,农民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参与组织合作,并可通过农民组织形式来约束农民的生产行为,减少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提高农产品质量。如“公司+农场(基地)+农业工人”的生产模式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模式,让农民进入农场(基地),通过企业化的经营、管理,以农业工人的身份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使农民职业化。这种模式是建立品牌声誉制度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促进农业向市场化、集约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
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其决定于农产品的结构构成、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卫生水平等因素。发展现代农业要以优质的原材料生产作为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而这一前提条件的要素包括:通过组织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加强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而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动的种养业良好体系。通过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扶持科研单位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构建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4]。
5.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体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建立社会公益及基础型科研机构,从事遗传育种、病虫害灾变规律及防治机制、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及规律、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研究,建立起高效、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农业知识、技术转化的新体制,成立以“县为中心、乡为骨干、村为基础、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技术咨询中介服务型科研机构,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拓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业科技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农业部门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制度化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本领,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农业信息,指导结构调整,研究市场营销等,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 [科]
【参考文献】
[1]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2007)[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农村市场与农村经济发展》国家计委培训中心.中国计划出版社.
为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区政协决定开展"围绕中心献良策,发挥优势促发展"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发挥政协组织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充分调动政协委员特别是经济界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助推区域经济健康向前发展。
二、活动内容
(一)以开展"以创新引领打造我区经济升级版"的专题调研为切入点,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和"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
为贯彻落实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区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精神,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转型发展方式,提升我区综合经济实力为着力点,抓住"十三五"规划编制为契机,组织开展"以创新引领打造我区经济升级版"的专题调研工作。组织委员全面调查了解我区经济发展现状,在"创新引领打造我区经济升级版"大的课题下,围绕关于我区加快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智慧(科技)产业发展的建议、主动适应"新常态",促进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推动我区传统商业向智能化升级发展的建议、关于我区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建议、我区打造体验经济中心区建设的建议(旅游、娱乐、教育、美食等)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编制"十三五"规划建言立论。
(二)以开展我区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专项视察和专题协商为着力点,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协商建言。
组织委员对我区2015年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项视察、咨询建言,开展民主监督活动,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组织召开常委会(扩大)专题协商座谈会,围绕提高重点项目对区域的支撑能力、建设人才高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协商建言。
(三)以服务扶持委员企业发展为出发点,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力量。
在区政协对企业界委员信息普查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放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上,结合相关企业的发展实际,做好后续的跟踪推进、服务工作,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力争早日促成项目落地,为辖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区政协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将重点做好大连三元鑫酶生物有限公司材料采购中心和电子交易平台项目和大连海派集团的合资企业中国大唐电力集团辽宁分公司总部项目。
(四)以发挥经济界委员优势作用为着眼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有效利用经济界委员的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组织经济界委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讲座、培训、交流、信息等活动,畅通委员企业之间的了解渠道,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二是利用好委员企业的"孵化器"作用,积极开展项目对接、创业指导等活动,为企业发展、自主创业等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增强区域经济活力献计出力。同时,要发挥委员特别是港澳台侨界委员的作用,加强内引外联,积极宣传推介沙河口,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
三、有关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为保证活动取得实效,区政协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协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主席担任副组长,区政协办公室、各专门委员会有关人员为成员。活动办公室设在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 大庆地区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巴州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思考 古交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天津市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丹东地区设施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晋城果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左权县核桃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赤峰市设施马铃薯生产现状、问题及建议 华南地区蔬菜设施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西北高寒地区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必要性与建议 广州花卉设施栽培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城郊设施农业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建议 红古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铜仁地区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马鞍山地区水生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伊犁地区鲜食葡萄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临潭县粮食生产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 新昌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 镇沅县振太镇油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潘百涛,刘晓红,印东生,等.中国北方地区节能日光温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5(2):15-17.
[3] 红狐.大庆将建设全国最大农产品集散中心[EB/OL]. [2012-04-17]. .
[4] 大庆市专家委员会课题组.关于大庆市棚室经济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研究[J]. 大庆社会科学,2012(5):52-58.
[5] 张宏雨.大庆市2012年棚室经济发展情况[EB/OL]. [2013-03-10].http:///zwzx/View.aspx?id=106460.
[6] 程国谟.以棚室经济为牵动 打造龙江果蔬第一区――关于大同区加快棚室经济发展的调研[J].大庆社会科学,2011(4):60-62.
[7] 于立河.大庆市发展棚室经济市场预测[EB/OL]. [2011-08-04] .http:///news/News_View.asp?News
ID=101.
[8] 刘力,鲍安红,曹树星,等. 温室大棚内环境自动化控制方案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3 (1):90-93.
[9] 丁润锁,宁书臣,张景岐,等. 温室大棚清洁装置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4):66-67.
[10] 刘德福,李泽宇,王迪,等.大庆市棚室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151-153.
[11] 詹嘉放,宋治文,李凤菊,等.日本、荷兰和以色列发展设施农业对中国的启示[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97-101.
[12] 王葳.兴安盟农研所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规划[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5):107-108,114.
一、围绕“三个中心”,精选调研课题。
工商联的调查研究、参政议政,要从工商联的职能和任务出发,为地方经济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为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为此,宿迁市工商联明确了“围绕三个中心开展调研,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培育创业文化中心、工商联基层组织建设中心、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中心开展调研工作。
(一)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为经济建设大局服务。
去年以来,宿迁工商联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如何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产业,鼓励和促进全民创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等进行了调研,形成调查报告20余篇。其中,《XX年宿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全面、详实地记录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概括了本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总结了我市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4条成功经验,并就如何实施市委提出的“强力推动大项目,强势发动大创业”战略部署提出3个方面18条对策和建议,该文受到了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等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荣获省联颁发的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此外,我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形成的《树立科学发展观营造民营经济和谐发展环境》、《关于实施“村企挂钩”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投资创业最优环境》等报告,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通过业务工作调研,提升商会工作水平。
近年来,我们就如何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商会职能和优势,为会员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有益尝试。
宿豫、泗洪等地紧紧围绕“三来一加”项目,组建行业商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进一步提升行业组织化程度,实现行业内的优势互补,资源互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作为“55210”工程的龙头项目,也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商贸流通中心,在它建设之初,我们就组建了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商会。商会成立一年来,始终坚持“服务立会、服务兴会”的理念,为推动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规划、建设、开业、发展、繁荣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作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开来的,这些工作的开展,既促进了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工商联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民营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调研。
去年底,我们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组织专人对我市3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调研,结果发现90%以上的企业存在专业人才招聘困难,培养人才成本过高,现有人才流动性大等问题,绝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人才瓶颈”的约束。为此,我们撰写了题为《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的建议》的文章,提出建议市政府授权,由市总商会和市人才服务中心共同建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人才库,根据民营企业需要,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及市外等公开组织招聘各类紧缺人才,对于招聘的人才采取事业专项编制人才派遣的形式安排到用人企业。市委书记张新实在该篇专报上批示:“我们必须继续大力扶持、全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倾心帮办、真情服务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市长缪瑞林对文中提出由市政府授权,市总商会和市人才服务中心共同建立规模以上企业人才库的建议,责成市编委出台了相关方案,并要求尽快实施。目前,我会就该项工作正在与人事部门进行进一步磋商。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工商联上报各类专报、专题调研信息20余篇,均受到了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视,许多领导同志对专报作了批示,提出的建议大都得到了落实,促使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对推动本地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拓宽工作思路,形成大调研工作格局。
(一)借助外力,扩大调研工作成果。
长期以来,我会受到人手少、办公经费紧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工作开展难度很大。为此,我们开拓工作思路,通过主动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高校专家密切配合,联合开展调研工作,从而达到了优势互补、扩大调研成果的良好局面。去年以来,我们就关于规模企业培育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动企业跨越发展;民营企业人才保障机制研究;关于我市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等重点课题,先后与市委办、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等部门多次进行联合调研,收到了较好效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工作不仅有利于准确把握问题的尺度,而且增强了调研工作的权威性,有利于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同时,延伸了工商联调研工作的触角,扩大工商联的影响。
(二)上下联动,促使调研工作纵深开展。
为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的认识,我们与基层商会和行业商会建立联系,共同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积极探索有效举措,去年,我们围绕本地木材加工、餐饮、中介等行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了针对性、实效性的对策。如我们与泗阳县工商联确立了《关于发展宿迁木业经济的调研与思考》的课题,提出优化产品结构,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强化品牌战略意识等对策。我们与市餐饮行业商会共同撰写的《关于发展宿迁餐饮业的建议》,提出尽快建立健全行业规则,加紧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结合直营连锁、特许经营、餐饮超市等现代化的经营形式,加强市场趋势研究,合理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等建议。 共2页,当前第1页1
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私营企业抽样调查问卷等专项调研工作,已成为全省工商联品牌性工作。我会在贯彻执行省联相关工作部署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工商联组织的网络作用,由县(区)工商联负责调查和数据的初审,市工商联对上报数据再进行汇总和分类,这样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调研质量。
(三)完善制度
,建立调研工作长效机制。
我会始终将调研工作作为一项重点业务工作来抓,提出将调研工作贯穿到常规性业务工作中来,要求各处室人员要善于在日常工作中捕捉亮点、发现热点,在考察、交流时借鉴经验,在学习中深入思考问题对策,同时,对各处室下达每月一文的调研任务,每月进行一次交流,在市工商联机关形成了“人人均有指标、全员参与调研”的工作局面,使调研课题更加广泛,保证多中求精。
去年初,我会就制定并下发了《市工商联系统信息工作考核办法》,明确各县(区)工商联分管领导亲自挂帅,要求各县(区)工商联在及时上报会务动态类信息的同时,按月上报调研信息选题。同时,分季度召开全市工商联系统信息选题会,提出阶段性信息工作要点和重点调研选题,市工商联办公室负责督查,实行按季统计通报制度。去年10月,市工商联又出台了《宿迁市工商联先进集体测评细则》,将“能够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商联的重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先进集体评比的前提条件。
三、发挥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作用,充分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是工商联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是工商联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发挥政治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途径。我们充分发挥工商联界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中的重要作用,组织他们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32件。在去年召开的三届二次政协大会上,由市政协常委、工商联党组书记孙连凯撰写的《关于实现宿迁民营经济超常跨越式发展的建议》提案中提出的多个观点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充分肯定,提出的多项措施和建议也被广泛采纳,文中提出的“鼓励机关干部、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创业”和“全面拓宽准入领域、放宽注册资本和出资比例限制、放宽经营场所规定、放宽证照办理限制、允许并鼓励1名自然人或1个法人投资设立一人有限公司、降低注册资本”被宿迁市委、市政府采纳,并在制定出台的《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宿发【XX年】1号文)中作出明确规定,对于文中提出的“放活金融、政策资金扶持”,去年,市政府新设立了15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宿迁工业经济的发展。从今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各县区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全民创业发展基金,鼓励全民创业。
>> 金融危机背景下产业调整的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林业的思考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羊绒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西部金融业应注意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金融危机时代关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金融危机背后的中国低碳经济革命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机遇与优势分析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电影业的机遇与挑战 低碳金融支持低碳城市经济发展的调研与建议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机遇与对策 低碳经济下发展低碳旅游的探索 低碳经济下发展低碳物流的若干难点与对策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发展机遇 金融危机给文化发展的机遇 “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也是发展机遇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媒体的世界眼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潘家华.低碳发展的社会经济与技术分析[C].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度与政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IPCC.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 Scenario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4]国家计委,等.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5]《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07.
[6]江上舟.加大节能技改力度,推进技术进步和节约增效[J].上海节能,2000,(9).
[7]任奔.健全上海清洁能源技术创新体系的若干建议[J].上海节能,2008,(3).
[8]魏蔚,乔为国.国外促进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措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11-05.
[9]上海市经委,发展改革委,统计局.上海产业能效指南,2006.
一、中原经济区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传统尝试较早,但是现代意义的农业循环经济尚处于探索阶段,发展还不很成熟。各地根据不同的地理特点和区位优势尝试了不同模式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河南省是全国开展循环经济试点较早的省份,早在2005年,河南省引发了第一批《关于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了20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7年又开始第二批试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重点行业和区域节能减排以及促进资源再生利用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但是,河南省在农业循环经济的实施和推进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是以传统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为主,系统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并不多。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农业资源产权不清、缺乏合理的农业资源价格体系、农产品质检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愿望不强等均是目前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各国实施循环经济的实践证明,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是循环经济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关于循环经济的立法主要包括:《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大气污染防治法》、《建筑节能条例》等,此外,还有一系列关于有关循环经济基本制度、原则、激励措施及标准的相关配套文件。中原经济区有关循环经济的地方立法主要有河南省关于循环经济的地方立法,如《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的通知》、《河南省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河南省节能监察办法》、《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以及周边省份的相关地方立法等。虽然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均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体系,但关于农业循环经济的立法却很缺乏,相关立法大多没有明确规定。如作为循环经济领域基本法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关于农业循环经济的规定非常原则,在相关配套实施细则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就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在有关循环经济的地方立法方面,也大多集中在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有关农业循环经济的专项立法还很缺乏,并且还存在地方立法无法统一的情况,亟须出台适用于整个中原经济区各个省份的统一法律法规。
二、中原经济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立法完善对策
首先,应加快出台有关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基本专项立法,为中原经济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基本法律框架。国外区域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立法先行是区域资源开发成功的关键,然而我国目前尚未颁布关于区域开发的基本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要依据仍然停留在规划层面,尚没有专项立法的支撑。当务之急是出台统一的《区域开发促进法》,明确开发与建设中的基本法律问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高层次的立法支撑。虽然现在我国区域发展如火如荼,但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之前的区域划分大多以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兼顾区域协调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已经开始注意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承载力相适应和协调,强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尽管如此,我国区域发展的主题思想仍然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这种理念和指导思想从中原经济区规划纲要中可见一斑。所以,在区域开发立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在条件成熟时,应出台《中原经济区开发促进法》,对中原经济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做出明确规定,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提供统一的法律依据。为解决中原经济区所辖区域立法机关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问题,关键是要尽快构建一套有利于法制统一的体制机制,才能真正保障中原经济区资源与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完善中原经济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法律。鉴于目前有关农业循环经济的立法不完善,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有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基本法律问题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为增强《循环经济促进法》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可操作性,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相应实施细则,对区域发展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法律问题进行细化,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提供具体的法律依据。此外,由于中原经济区的特殊区位特点,应结合中原经济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有针对性地出台有关该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立法。由于目前关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地方立法之间并不完全统一,如何出台适用于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农业循环经济立法非常关键。再次,对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作出修改和完善。中原经济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专项立法的支撑,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合。应及时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和修订,避免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现象,尽快形成有关中原经济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一致的法律体系。
2007年,财经委员会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十二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围绕市委的工作部署和常委会的工作要点,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法》,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法,把监督与支持相结合,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以执法检查和经济立法为重点,协助常委会加强经济法制建设
(一)为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认真开展执法检查
从今年5月开始,我们按常委会的安排,具体组织了对《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武汉市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的执法检查,整个检查前后历时三个多月。
一是利用网站、长江日报、电视公益广告、手机短信等传媒平台,通过印发学习读本、设立宣传咨询站、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市区联动,广泛进行宣传发动。
二是检查组分成5个小组,深入到近80余家企业,实地察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听取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暗访了江汉区、汉阳区政务服务中心、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联合办公中心、江汉区及桥口区社保处等基层办事服务机构。
三是结合实际,确定将中小企业发展的软环境、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中小企业统计制度建设等四方面问题,作为执法检点。分别召开了企业座谈会、专家座谈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座谈会,还专门听取市统计局、市经委和相关部门关于建立中小企业统计制度的汇报。
通过执法检查,增强了政府服务企业的责任意识,强化了社会关心支持中小企业的参与意识,促进了企业依法维权和运用政策的主体意识,取得了预期效果。
另外,我们还组织对《会计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安全生产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完成了省、市人大常委会9件法律、法规的征求意见工作;对2件市政府相关经济方面的行政规章进行了审查。
(二)为促进我市港口和公共客运交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开展立法调研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港口在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显现。目前,以武汉港为核心的武汉航运中心建设已纳入省、市发展战略布局。建设武汉航运中心在促进湖北经济发展,辐射邻省港口群,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委员会把《武汉市港口条例》作为今年立法调研的重点。多次听取市交委及市政府法制办关于我市港口立法工作的汇报,确定专人参与港口立法的前期工作,组织市政府法制办、市交委、市港航局的有关同志赴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等四城市学习港口立法的经验。同时,还通过其他方式了解上海市、重庆市港口立法的情况。
经过多次调研,委员会认为,武汉港口的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来解决港口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武汉市港口条例》确有必要;但由于在港口岸线和非港口岸线的保护管理和审批权限问题上,省市港口管理部门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协调。委员会建议市政府加大与省政府汇报与沟通力度,待有比较明确一致的意见后,即启动立法程序。
同时,委员会还对《武汉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条例》和《武汉市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修订开展了调研。
二、以计划和预算监督为核心,努力规范经济监督工作
(一)围绕预算审查监督,规范程序性监督
委员会在计划、预算的审查监督方面,对以下四个方面履行程序性监督职责:一是听取和审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关于上半年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二是听取和审议了市审计机关关于上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的报告;三是对上年市本级决算进行了初步审查;四是听取和审议市审计机关关于上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在具体的工作中,预算审查今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加强对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包括支持部门预算及其配套改革、加强市本级预算草案初步审查等方面。
二是落实人大关于预算的决议,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包括定期分析财政预算执行情
况、开展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议、加大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等方面。
三是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对决算草案的初步审查。包括深化决算草案初步审查工作、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开展审计监督、督促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等方面。
(二)突出对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加强专项监督
对于全市而言,重大项目建设对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是计划执行的重要内容。
我们把全市重大项目的监督工作作为经济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重大项目情况报告。为提高审议质量,财经委会前先后听取了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汇报;协助组织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对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召开财经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我市重大建设项目实施和推进情况,为常委会审议重大项目实施情况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在常委会审议全市重大项目实施情况时,委员会既充分肯定了重大项目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也针对我市重大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引起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深化工作监督
一是建议常委会听取了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情况的汇报。财经委员会在常委会分管领导刘龙成副主任带领下,有重点地对我市就业和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有关情况开展了调研,听取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地税局、国资委等部门和江岸区、汉阳区等城区的汇报;召开部分企业负责人、职工(包括农民工)代表座谈会;查阅了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对《劳动法》进行执法检查的有关资料和今年初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有关议案原案,从不同侧面进一步了解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情况。在常委会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情况的报告时,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等三方面的建议。
二是针对今年市场价格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先后三次带领委员会对市场粮食、糖、猪肉、牛肉等物质的储备、补贴情况和市场监管工作进行调研,并在上半年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政府价格工作汇报,支持市政府将过去平抑价格基金完善为价格调节基金,在调控价格、稳定市场、安定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1月份,又以《决策参考》形式,及时将调研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部分组成人员报告。
三是围绕财源建设和支出结构优化,开展调查研究。委员会结合执法检查和常委会有关审议议题,委托常委会预算工委对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社会保障事业和“三农”投入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围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加大社会民生投入提出了建议。
三、以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认真督办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1号议案
一是注重调查研究,指导规范议案办理工作。年初,《关于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案》确定后,委员会多次听取市经委的办理方案的汇报、办理情况的阶段性汇报,就办理议案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弄清情况,在常委会审议市政府办理议案的方案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办理建议。
二是市区联手,加大督办力度。议案的办理是全市性的工作,必须依靠各区人大常委会督促辖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落实议案,形成市区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委员会在督办今年“1号议案”的过程中,注意与各区人大加强联系,形成合力,将“1号议案”同时纳入区人大的督办议程,共同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同时,注重与调研企业所在区的人大和政府的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沟通,了解各区在办理“1号议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市有关部门反馈。
同时,在市区人大财经工作座谈会上,还专门就督办议案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共同提高各区人大督办议案的的水平。
三是组织专题视察,加强检查监督。委员会于10月30日邀请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财经委部分委员和部分议案代表听取市政府关于议案办理进展情况的汇报,实地考察,为常委会审议政府办理议案的情况作准备。
四是认真进行审议,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强调在办理过程中要突出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三个方面的重点,实现武汉在中部率先崛起。
四、以制度建设和学习交流为手段,不断加强委员会自身建设
一是组织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和《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市人大财经系统预算监督审查培训班;积极参加常委会组织的各种学习和讲座。工作中注意把发挥财经委员会的整体作用与委员个人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确保了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是坚持财经委员会例会和主任办公会制度,全年共召开财经委员会会议6次;主任办公会35次;并将全年财经工作资料进行了汇编。
三是加强了与各区人大常委会财工委的工作联系。年初召开座谈会听取各区人大常委会财工委意见,介绍全年的工作思路;10月下旬会同东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了市区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财经工作座谈会,市区人大财经工作的同志交流了人大财经监督中的经验;
四是加强了与全国、省人大的工作联系,取得支持和指导。如主动征求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港口立法的意见;先后参加了中南地区、全省人大财经工作座谈会,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发言;加强了与外地和省内地、市、州、县人大的工作联系,进一步密切了与兄弟地区财经专门委员会的关系。
五是注重发挥代表作用,认真办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和代表建议。截止目前为止,委员会今年共组织代表参加相关的调查研究、视察和执法检查活动25次,参加活动的代表共计有320余人/次,并督促相关部门向代表寄送材料40余期。同时,我们还认真办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和代表建议。
通过一年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是:
第一,工作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市委的工作部署和常委会的工作要点,以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开展工作。
第二,工作要讲求实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联系代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开展独立调研,了解实情。
各位老领导、老同志:
今天,我们请老领导们回来,开个座谈会,其目的一是向老领导们汇报一下八届二次全会以来县政协的工作情况,二是征求一下大家对政协工作以及政协老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首先,我代表政协党组、政协的全体同志向政协所有的老领导、老同志对政协工作一贯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政协八届二次全会以来的工作情况向在座的各位作以汇报:
过去的半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显着改善。半年来,县政协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工作方针和经济发展思路,积极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政协整体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专题议政取得了新成效
政协全体会议和常委会议是政协履行职能、专题议政的重要形式。县政协八届二次全会把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为中心议题,围绕县委提出的“实施二次创业、打造旅游强县”战略目标和建设“富裕、文化、和谐、美丽”奋斗目标,提出了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价值的意见和建议。3月份,我们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座谈会,听取了县农业局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汇报。7月份,召开了全县旅游工作汇报会,听取了县旅游局关于旅游工作情况的汇报。为开好这些会议,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和政协委员,会前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工作,共形成了20多份发言材料,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县政府主管领导到会听取了意见。会后,向县委、县政府报送了会议情况和专项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二是围绕重大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取得了新成绩
上半年,为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省、市政协的安排,我们先后开展了“农村职业教育及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调研”、“
腰带、绢花、雨搭、丝棉被、食用菌、氧化铝六大优势产品调研”、“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等几个大型调研活动。在“农村职业教育及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调研”中,我们从我县农村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基本情况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入手,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县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并从进一步提高认识,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投入,增强办学活力;进一步加快资源整合,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积极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推动我县腰带、绢花、食用菌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迅猛膨胀,我们还组织人员深入到张良、赵村、瀼河、董周等乡(镇、办事处)、奔宝皮件有限公司、氧化铝厂、赵村绢花厂等企业,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我县的这几个富民特色产业进行了实地入户调查,基于调研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提高认识,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优化环境,进一步清除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和体制障碍;积极扶持,进一步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强化服务,进一步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增强优势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注重打造知名品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等几个方面对优势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和优势产品调研活动已形成调研报告报送县委、县政府和市政协,土地流转情况调研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
同志们:这次恳谈会,是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近一个时期关于优化经济环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召开的一次与企业面对面沟通的会议。下面,我简单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加快经济发展,环境必须争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环境立县”战略,把培育和营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常抓不懈。经过全县上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齐心协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氛围更加浓厚,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法制环境渐趋好转,政策环境进一步宽松,信誉环境问题已经开始引起重视并纳入了工作日程,行政执法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不断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去年以来,全县快速发展态势充分呈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跃上了历史性的新台阶,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这是与我们加强环境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在经济环境建设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方面,加强领导,规范运作。县委、县政府围绕经济环境建设,相继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关于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意见》、《机关效能建设考核评议办法》、《关于严格控制对企业进行检查的通知》、《关于加强培训办班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为扎实搞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提供了依据。二是于专门成立了“经济环境和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具体负责损坏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查处。集中实施软环境整治工作。县委、县政府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强力开展了软环境整治工作。三是针对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违反程序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乱施处罚等问题,在行政执法部门实行了“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统一收费,集中受理,内部协调,限时办结”的工作模式;同时,对行政审批的使用范围、设定、实施程序等进行了规范,进一步精简了行政审批事项。四是针对行政服务中存在的履行职责简单粗暴、文明程度差等问题,在全县行政执法部门普遍推行了服务承诺制和阳光政务制,并编制了《部门服务承诺汇编》。目前,找上门来马上办重大项目优先办、克服困难想法办的“三办”服务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推广,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开始施行。
另一方面,选准重点,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条件。企业是振兴地方经济的主力军,我们坚持把维护企业发展作为环境建设的着力点。一是为了善待投资者、惠及纳税人,向各企业逐一发放了《便企(民)投诉卡》,并设立了网上投诉信箱、公布了投诉电话,为企业反映问题提供便捷服务。二是健全完善企业保护政策,实行了进企业检查许可证制度和重点企业运输车辆绿色通行证制度,调动了企业积极性。三是以全面解决“两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四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为目标,定期对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进行回访,认真受理企业、业户的投诉和反映,积极协调解决各类有碍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今年以来,监察投诉中心认真实施了“月回访、季通报”制度,重点对县属骨干企业和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进行了回访,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逐一落实了整改措施,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全社会通报。
虽然我县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方方面面反馈的情况看,经济发展软环境仍有若干不尽人意的地方,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竞争的要求。最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一刻也不放松地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因此,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优化经济发展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将其作为永不竣工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软环境建设的层次。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重在发现问题、贵在正视问题、旨在解决问题。有效地解决经济环境建设中的问题,要靠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倾听企业心声,以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有的放矢。出席这次恳谈会的企业应该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希望大家敞开思想说真话、广开言路出实招、真心实意献良策。在此,我强调三点:一是实事求是。大家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立场上,敞开思想、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处于公心、客观公正地提出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二是改进工作。监察投诉中心要在现有基础上,把工作做得更好,敢于直面问题、触及矛盾,不护短、不隐瞒,对影响经济发展的事件要快查快结、严肃处理。三是优化服务。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高度重视、条分缕析、积极采纳、认真落实,切实把“你投资我欢迎、你创业我铺路、你发财我保护、你发展我服务”的大服务理念落到实处。
同志们,优化经济经济发展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让我们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共同谱写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关键词 沟域经济;重要性;发展思路;建议;陕西留坝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315-01
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汉江上游,“面巴蜀而背秦川”,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生态环境优越,地质地貌特征独具特色,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8.3%,林业资源优势明显,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林业大县、人口小县。为更好、更快地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必须依靠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沟域经济。
1 沟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沟域经济是一种集生态涵养、旅游观光、经济发展和人文价值于一体的“两山夹一沟”经济形态。其核心是以山沟区域为单元,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沟域内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遗址和产业资源为平台,以生态建设、特色农业、民俗文化、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为内容,通过对沟域内环境、景观、村庄、产业的统一规划,建成内容多样、形式不同、特色鲜明的沟域产业带,形成聚集效应,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外延式发展。一是沟域经济是调整现有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日益提高,在享受青山绿水、美味佳肴之余,对采摘、休闲、养生、垂钓、狩猎、探险等个性化的休闲项目更加好奇、更感兴趣。发展沟域经济,通过合理开发自然景观,高标准建设人文景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既可以有效扩延产业链条,也可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的新需求。二是沟域经济是建设生态留坝县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沟域经济发展为生态建设提供了资金和民生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沟域经济坚实的基础,而沟域经济发展则是实现“生态立县、旅游强县、药菌兴县”建设目标的有力保障。三是沟域经济是留坝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留坝县境内沟壑纵横,以沟域为单位,打造一批形式多样、产业融合、各具特色、规模适度的产业经济带,符合留坝县县情和村落实际,是科学化落实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具体体现[1-2]。
2 沟域经济发展思路及方向
留坝县沟域资源十分丰富,但沟域经济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许多沟域资源未得到充分、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成发展优势。加快沟域经济发展,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创新机制,按照“规划先行、主体(农民)清晰、多元投入、政府引导、典型示范”的原则,合理规划、准确定位、积极建设、大力引资,促使沟域经济有特点、有亮点、有增长点,发挥以沟带村、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发展方向:依托当地的资源和特点,以生态保护与建设为基础,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根本,以休闲旅游为重点,强调文化和谐,注重山乡人文景观与山林生态环境的气候贯通、文脉融合。从一镇乃至全县视野出发,形成“一沟一品、一沟一业、一沟一景”的发展格局[3-4]。
3 沟域经济发展建议
3.1 科学规划,坚持高标准与高起点
在实地调查、完成初步规划的基础上,对沟域沿线现状、产业布局及生态环境等综合评价分析,编制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设计,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把沟域建设打造成拉动区域产业发展的平台。
3.2 因地制宜,特色创新
利用不同沟域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资源、产业基础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探索、创新立意,做到有特色、有亮点、能实现。突出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产业园区规模发展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3 以人为本,多方参与,共同开发
在沟域经济发展中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鼓励农民以现金、土地、森林资源、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入股。有计划地成立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公司+农户”、“公司+村集体+农户”等多种经营形式,有组织地引导产业发展,有目标地以群体优势参与市场竟争,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沟域经济建设多方参与、共同开发。
3.4 整合资金,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移民搬迁、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小流域治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农村道路建设等项目资金,形成合力;明确政策资金支持的优先次序,重点向沟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方面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5 强化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合作,夯实人才基础
一是充分利用各种人才培训项目加强各类技术培训,转变农村普通劳动力的经营理念,提升生产技能。二是注重发挥现有农技人员、农村能人的作用,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为沟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所、专业院校的联系与协作,开展科技合作、科技攻关,破解(下转第317页)
(上接第315页)
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
3.6 多措并举,加大宣传推介,展示经济建设新成果
建立科学规范的宣传推介长效机制,加强宣传营销。适时建立科学有效的沟域旅游产业营销网络,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进行持续宣传;通过产品交易会、旅游文化节等节、会的组织形式,强化与外界的勾通、联系与推介,展示留坝县沟域经济发展的新成果,塑造留坝旅游的新形象。
4 参考文献
[1] ,韩洁,马兴,等.北京山区发展现状与沟域经济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1(1):14-17.
[2] 欧志文.沟域经济视角下湖南武陵山片区产业扶持的选择[J].中国市场,2013(44):92-93.
收到省政府提请审议的《浙江省港口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后,省人大财经委随即印发各设区市及省直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同时听取了省交通厅、省港航管理部门关于条例草案起草情况的汇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财经委组织调研组,先后赴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嘉兴、湖州等市县,广泛听取当地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港口经营企业、运输企业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还就有关主要问题专门听取了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并对各方面意见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12月15日,财经委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港口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省港口资源丰富,全省内河通航里程达10408公里,海岸线总长6646公里,其中深水岸线343公里。2005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7亿吨,其中沿海港口4.35亿吨(占全国的13%),内河港口2.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555万标箱。港口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在近年来我省港口航运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港口建设和管理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港口规划不合理,执行不严、随意变更;港口岸线的利用效率不高,非法占用、损失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港口经营秩序还不够规范,安全监管亟待加强等等。由于2004年1月1日实施的港口法比较原则,一些规定在实际执行中不易操作,而针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又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直接影响港口的规范管理和发展。因此,抓紧制定一部既符合我省港口发展实际又具有操作性的港口管理法规十分必要。
财经委认为,省政府提请的条例草案,符合港口法等上位法有关规定,总结了近年来港口工作中积累的行之有效做法,借鉴了外省港口地方性法规经验,内容基本可行。建议将条例草案列入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议程,同时就条例草案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关于内河港口适用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内河港口地区普遍认为,现条例草案主要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沿海港口为主要规范对象,而对量大面广、布局分散且专业化程度较低的内河港口及码头,其针对性、适用性、操作性不强。财经委认为,内河港口航运历来已久,是我省港口货物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量占全省港口业务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从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看,内河港口无论在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还是规范管理等方面无法达到沿海港口的水平,总体上尚处粗放型发展阶段。用沿海港口的标准和条件来衡量、规范内河港口,显然难以适从,也不够客观和合理,而且内河港口的经营特点,与沿海港口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建议应根据我省内河港口发展现状,从有效利用港口资源、加快港口发展出发,适当增加针对内河港口的有关条款,如在港口规划编制、审批和港口管理、经营资质条件等方面增加相关内容,使之符合内河港口实际。
二、关于开放性口岸规定问题
调研中有的市县及有关部门认为,条例草案涉及口岸开放的有关内容很少,会影响港口对外开放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财经委认为,我省港口尤其是沿海港口是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阵地,港口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都会涉及开放问题,资源小省、外贸大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对我省沿海开放性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建议结合国家有关口岸开放的法律法规,充实相关内容,对港口在规划、建设以及管理工作中的有关涉外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以适应港口开放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三、关于港口岸线有偿使用问题
条例草案规定了港口岸线可以实行有偿使用。调研中一些地方对此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岸线作为一种国家所有的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无偿占用,应当实行有偿使用;另一种意见认为,岸线有偿使用情况复杂,特别是内河岸线的科学界定、大量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客观上会使这项制度实施难度较大,且上位法没有明确规定,缺乏依据。财经委认为,港口岸线作为港口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是一种稀缺的国家资源。岸线的科学合理利用对港口建设发展影响重大。从目前我省实际情况看,港口岸线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深水浅用、优线劣用、闲置不用等不合理利用岸线的情形,与港口岸线的无偿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有效保护国家稀缺资源和促进岸线集约合理利用,港口岸线应当实行有偿使用。但要对所有岸线实行有偿使用,目前条件尚不具备。从减少矛盾、便于实施、逐步推进的角度考虑,建议条例草案应明确港口深水岸线实行有偿使用,具体实施办法由省政府另行制定。
四、关于跨地区规划衔接问题
调研中一些地方反映,不同辖区港口的相邻港区规划不衔接、不协调,影响了全省港口资源的整合和整体优势的发挥。财经委认为,从港口资源有效利用和提高全省港口整体效能出发,对于经济联系紧密、港口发展依存度较高的相邻港口,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相邻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使相邻港口规划有效衔接。建议增加相邻港口港区规划衔接的条款,或者授权由省港航管理机构依据港口布局规划,制定相邻港口港区资源整合专项规划,指导各港口制定各自的港口总体规划。
五、关于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权限问题。
条例草案规定了主要港口和重要港口的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须经省政府批准。一些市县认为,港区控制性详规不同于城市控制性规划,特别是对未开发的港区,要制定一部周密详尽的控制性规划难度很大,如果只是对总体规划的简单细化,则很难达到有效控制的要求。而对于量大面广的部分内河港口,从目前情况看,很难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全省现有主要港口和重要港口63个,其中沿海32个,内河31个,对这么多港口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都要经过省政府审批,显然范围过大、手续过繁,难以达到审批目的。因此,建议将须经省政府审批的范围缩小为重点港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明确重点港区由省人民政府确定,其他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所在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六、关于岸线临时使用条件问题
条例草案第十八条对临时使用岸线的审批程序和使用期限作了规定,但对临时使用岸线的条件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从目前情况看,在内河港口临时使用港口岸线的情况比较普遍,如果对临时使用岸线没有一个具体的准入条件,一方面会使港口管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建议条例草案增加关于岸线临时使用条件方面的限制性条款,提高岸线资源使用效率。另外,有的地方提出条例草案第十八条第二款关于港口岸线临时使用期满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恢复港口岸线原状的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很难做到,同时对于已经建成的部分有用的港口设施,也没有必要一定予以清除,建议对该项内容做进一步修改。
七、其他具体修改意见
(一)鉴于港口法已经对理货业务作了明确规定,建议将条例草案第二十七条内容删除。
(二)条例草案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原则性地规定了港口设施可以依法进行抵押,鉴于其他法律法规对诸如港口设施等企业资产的抵押问题没有作出相关规定,条例草案的此项规定,在具体执行中没有实际意义,建议予以删除。
(三)建议在港口安全与监督章节中增加关于防范恐怖、偷渡以及污染物清理等方面的规定。
(四)建议对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经济补偿主体予以明确。
(五)建议在条例草案第五条中进一步明确港口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增加防洪规划和防洪影响评价。另外对于各类专项规划的名称要规范一致。
(六)建议将条例草案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国家返回的港口建设费以及港口规费”改为“经国家批准的港口行政事业性收费”。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认真贯彻《**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精神,组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畅通民意渠道,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立健全亲民爱民机关的工作机制,促进和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经县委研究决定,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专技人才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联系领导:34名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实职副县级以上领导。
二、联系对象:34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技人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在本行业本系统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其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三、联系的内容
县级领导向联系对象介绍**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近期重大事项的部署、政策法规的制定,资金、项目的引进,各种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改革措施等;听取联系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力所能及地解决其后顾之忧。
四、联系方式
联系领导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与联系对象预约交谈、节假日走访探望、组织座谈、电话联系、信函交往等方式互通信息,与联系对象建立经常性的联系。联系领导每年不得少于2次同联系对象的联系。联系对象也可通过信函、电话、面谈等形式,主动向联系领导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相关要求
1、县级领导要进一步加强与专技人才的沟通、联系和交流,激励和支持他们干成事业、干好事业;尽快出成果,多出科研论文。
2、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服务、管理,做好“四个一”工作,即:每年要组织联系对象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作一次视察和调研;召开一次专家学者座谈会,广泛听取他们对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鼓励他们为**小康建设作贡献;召开一次表彰会,对我县经济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奖励,配套科研经费和发展资金;每年要组织一次体检,努力营造有利于专技人才健康成长并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人才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