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

时间:2023-08-09 17:33: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

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

在我国现阶段中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程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特别是其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弊端,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不乐观的局面。

一、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艺术的表现概念以及相关意义

通过我国相关专家领域对思想政治教学艺术的相关探究成果的研究,来对其中的教学艺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对其中有待完善的部分进行相应的探索、改善。

(一)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艺术相应的表现概念

1.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的表现涵义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目的和相应任务进行最大程度的实现,同时借助对教育对象所具备的思想理念以及政治看法、道德素养等具备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性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把握,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得到更加灵活化的改革创新,则是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相应的表现涵义。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艺术得以表现的主要内容则在于其方法艺术中的基础性,例如,语言的方法形式以及疏通性的方法艺术,还有其艺术中的职能性也显得尤为重要,能对相应的决策进行最为高效的判断,并且可以准确的把握住合适的良机,能够增强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以及活跃性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相对的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能对教学时间进行充分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存在对效果进行全面的强化。另一方面要对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艺术表现的内涵进行全面的掌握,其中有两方面必须具备的要素。第一,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方式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教学方式以及艺术的前提条件下,中学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则相应的缺失较为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得其科学中的方式及艺术性都不能得到相应精确化;因而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相应开拓和艺术性都能够将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进行全面的呈现。所以要求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模式来对艺术教学的模式进行有效的集合,从而进一步的将教学的成效性进一步的提升。第二,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艺术性与文学创作性质下的艺术性有着本质意义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艺术性质将抽象的理论全面的具象化,使受教育的人员能够对其产生深刻的理解认知;其中理论性的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性内容,在对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对艺术性教学进行应用要要针对相应的原则进行全面的贯彻遵循,要将其中的科学意义和价值意义进行高效的整合,能充分满足人们相应的需求,能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有着积极意义的引导,具备一定程度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一具有指导价值的理论可以最高效的将人们对于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进一步的加强;在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新课堂中,教师要对理论中的科学意义进行全面的展现,从而将其中所蕴含的艺术性质进行表达;从其实质意义方面来看,在中学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技巧性的将其中的创新意义和活跃度进行淋漓尽致的体现,实际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教育模式相应的提升至艺术的高度,使得其教学的成效性能够得到全面整体的提高。

2.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呈现特征

首先是其表现方面的审美特征。和其他方面的艺术模式有着同样的特性,具备着过于生动形象化的语言,都能使读者产生感情方面的心理共鸣,并深陷其中将相应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进一步的提升;在另一方面也是内在美以及外在美这两者最为高效的整合,全面的将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进行最完美的呈现。其次在于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利用最为灵活的方式来进行展现,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主体思想加以掌握,对其中的情感美加以体会,其中渗透性是展现思想政治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通常表现在现代的生活中以及现代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将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进行最大程度的改革创新,将人们的创新意识以及主体意识、自由倾向进一步的最大化拓展,将我国相应的社会意识发展形态以及的教育思想进行全面化的呈现。另一方面还在于其中所存在的复杂特征,由于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而有着相应的复杂特征;虽然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能将其内容进一步的具象化,将其成效性最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尽管如此,对某一部分的个体来说,并不一定是有效的,所以在中学思想政治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个体审美能力以及鉴赏水平的不同,使得其教学进程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因素。

(二)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得以呈现的意义

首先是中学思想政治其课程性质的主要要求。在《课程标准》中曾经明确的强调在中学生接受思想以及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必然的途径,因此思想政治的教学课堂有一定性的关键地位以及意义。是人文社会学科以及德育课程以及其他很多因素的有效集合,其核心部分的价值意义在于能够将思想进行基础性的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特性和特殊性质都能得到全面化的展现,将中学思想政治的教学实效性以及高效性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其次在中学生的思想特性以及接受程度方面,对于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呈现有着必然性的意义存在。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针对思想政治教学这一门课程,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则是强烈的渴望更深刻的对思想政治展开学习,第二则是采取自暴自弃的学习态度;第一因素的学生普遍都坚持认为在自身的成长、学习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将学习者本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社会因素的辨识水平进行培养提升;但是第二因素的学生普遍都对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保持着敬而远之的心情,认为其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太过于枯燥乏味,不能对自身有过高的帮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普遍都是采取应付且敷衍了事的态度,只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中学生普遍思维运转都过于灵活,且其思想动态化并且都充斥着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现阶段中科学技术手段都日趋先进发达,使其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学生都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以及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将教学方法进行最大程度的改革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将相应的教学艺术特征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在提高中学生的德育成效性方面能够充分的展现其教学艺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方式以及生活水平都得以提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道德意识等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在这种背景因素下,教师要加强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能够使得价值取向在发展过程中能在正确的轨道下发展,将教师本身的教学价值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都能得到全面整体的展现。

二、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现状提出的相应发展战略措施

(一)将课堂的有效性渠道进一步加强

在中学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道德意识得以加强培养的实效性渠道主要就在于将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新课程加强,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渠道中,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都有着核心意义。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努力才将教学课堂进一步的打造,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本身的主置,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将学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无论是从教学模式或者是教学方式方面、教学理念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模式等都加以重视,使得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教学有效性以及教学实效性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提升。

(二)将课堂中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的改革创新

通过对教学途径长期不断的探索研究发现,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之处,过于将教学过程中的严谨性以及系统性、逻辑性思维注重强调,失去了对学生本身性格特点的探讨以及对时代性特征的研究。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有着一定程度的实践性意义以及开放性意义,在当前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难免会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因而很容易导致知识的教学和时代的发展轨道有所偏离。在这一背景因素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要全面的提高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视程度,充分意识到知识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践,因而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准则进行全面的贯彻落实,注重学习中的技巧方式。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趣味性,使得学生可以全面的摆脱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增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意识。同时教师还有注重对课堂稳定因素的有效控制,使学生能身处于稳定的课堂下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将学生的视野以及思维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拓展,来增强教学课堂中的高效率以及高质量。

(三)针对教学方式的改善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有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引导性的作用,同时还有着营造活跃性课堂氛围的重要作用。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这一课程内容中,虽然有着相应的严谨性以及逻辑思维的理论知识,但是活跃积极的内容转换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要充分的改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枯燥乏味的负面教学氛围,将课本的讲解性相应的减弱,使中学生能拥有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以及自主能力,使学生的社会人文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意识都能够得到加强。教师应该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的丰富多元化意义,坚持对每一种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转换应用。首先要善于对教学的课堂情境进行构建,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并且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其积极性;其次要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学习准则进行贯彻落实,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时代特征的影响作用,使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产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于当下发生的时事政治,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使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都能得到加强;同时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将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意义提高,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都能够进一步的具象化,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应的加强,将思想政治的主要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完美的完成,推动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三、结语

中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意义,尽管在现阶段中部分的教学成效依然差强人意,但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以及相关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增添了现实意义,在为我国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大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探讨[J].考试周刊,2012(66).

[2]皮芬.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J].新课程导学,2013(24).

第2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性分析

随着现代教育的日益普及,教学越来越重视内容的多样性与学习的实践性了。基于高中政治课堂的枯燥乏味,知识理论的冗杂繁多,提高政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就变得尤其重要。现代教学理念是为了提高教师工作效益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可通过强化教学评价和管理学习目标来成就学校的政治教学质量。为了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精力投入,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就必须立于当前的教学目标,以实现目标与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立足点,争取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倡导的是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师生及时反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如果不顾教学的课程理念以及实际情况,只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过度的活跃课堂气氛,则会使学生的学习缺少逻辑框架,连贯不起来,导致课堂的教学质量降低。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特点、课程的特点出发,认真地实践教学理论,明确课堂中合作的重要性,了解研究学习的目的,探究有效学习的要旨,再通过科学的课堂运用,从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下面就从提高高中政治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出发,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政治教学的高效性要从教学情境的导入出发

教学情境的导入就是说教师应该在政治教学课堂的开始之初,通过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因子,以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手段。情境的精彩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为整个课堂的良好气氛打下基础,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情境的教学设置有很多种,比如,以问题为开端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从本课时的知识中提出各种从不同角度出发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努力答辩,使得学生的政治知识在一片热闹的学习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得以提升。

1.教学情境的设置,应以现实生活为依据

现实生活是政治课程的活教材,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高中的应试教育以及其课本知识的局限,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与实际出现了一定的差距,然而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创设的教学情境恰好可以弥补这一教学缺陷。只有取自于现实生活的情境,才能符合学生实际;只有将学生所关心的事物以情境的形式融于课堂,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去探究、去学习;只有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生活实际中,才能将其思考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情境的设置应该多样化

以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可以设置语言文字情境、图像表格情境、动画漫画艺术情境、视频演示情境等;也可以融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通过互联网络平台来创设赋予具有特色的多样性教学情境设置。其实,无论哪种形式,无论何种方式,只要能体现出教学内容的,能带动学生积极性的,能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的方法,都应该尝试运用。

二、政治教学的高效性要以问题与课堂交流的设计为辅助

提问作为课堂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灵魂。其在政治的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提问有很多种,学生可以选择单独回答,也可以选择集体回答,旨在通过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教师的提问内容也必须进行有质量的筛选,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重复提问很多不必要的问题,或者问题无质量,这样不但达不到学习效果,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的课堂交流也是课堂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新课标的实施下,教师顺应现代教学理念,留给学生的课堂交流时间多了,讨论空间也多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何有效地运用这种课堂时间,开展课堂讨论也变得争议越来越多。很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的学习只是单纯地给予学生学习交流的时间、合作的空间,以为学生只有在这种方式下才能突破教学瓶颈,更加有效率地学习。因此,打着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口号,让学生进行新时代的交流,学生的学习质量却下降了许多。

三、政治教学的高效性要以学生广阔性思维发展为主要目标

政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传授学习知识,还应启发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政治教学中,不仅要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研究、讨论会,还应该在谈论中以辩论的方式,给予学生表达自己、辩驳别人思想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终极目标,以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来掌握课堂知识。

在政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带学生融入学习课堂,但这只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启发与提示,其目的是要学生通过自己自主、独立的思考方式去解决问题、体验学习过程、探索新知识,这样不仅能规避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的思维束缚,还能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总之,通过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德育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保证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才能为我们的高中教育打造一个完整的政治教学系统,为我们社会甚至国家增添更有力的政治教育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焱.《构建政治课有效课堂的思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5.

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实践;探究

一、提出问题:如何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课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据此,在思想政治教材的四本必修课程中,每个单元后面都设立了“综合探究”栏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综合探究活动课仍面临比较尴尬的境地。此外,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生活都持漠不关心的态度。高中生按理说已经初步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能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政治理论知识。一方面,为了落实综合探究活动课的实施,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公民意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二、实践案例: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培养公民意识

政治生活中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是“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这一探究活动是对整个单元思想和内容的整合。通过情境探究,让学生置身于政治生活中,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政治生活的认识,思考应该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如何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最后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培养新时代中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观念,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实践。

恰逢一年一度的居委会换届选举,我们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到海山街道梧桐社区工作站了解居委会的换届选举活动。这是一次体验式的民主参与。20个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在老师的引领下,亲身体验了公民基层民主参与的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分为资料查阅、信息采集和成果报告三个部分。在走进社区前,学生要做足功课。首先是准备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需要了解居委会的相关知识,如,居(村)委会是什么性质的机构,居(村)民参加民主管理的形式有哪些,居民进行民主选举属于哪种选举方式以及村务(社区事务)公开的内容等。其次是活动开展阶段,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学生采集了如下信息:梧桐居委会的基本情况,居委会的成员构成,采访上一届居委会主任(叶祥基),了解本届居委会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以及本届居委会有选举资格的选民人数等。最后是汇报和总结阶段。在成果报告总结会上,学生以丰富的形式包括现场照片、选民代表采访、居委会主任采访、居委会选举的筹办过程摄像等充分展现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用PPT形式形成研究报告,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在班级作研究心得报告。学生坦言,活动过程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对政治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参与政治生活也增添了兴趣。

我认为通过这次居委会换届选举活动的参与,学生至少有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对居委会和村委会的相关知识理解更深刻;(2)对公民基层民主实践的意义有了感性的认识;(3)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实践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社会性原则。

三、成果总结:积极参与,重在实践

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对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优化。通过课堂上的探究式学习和课外的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基于课时限制和学生负担较重的现实,一方面我们抓住一切可以让学生“走出去”的机会,另一方面研究如何实事求是地操作好实践活动。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很多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只要老师有激情和热情,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生活

当代的中国,一切均处于变革之中,教育也正在接受改革的洗礼。教育回归生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处理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应当引入生活化理念, 注重把政治理论和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入手谈谈做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基于上述思想,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及知识背景出发,以“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教材知识与重大时事政治、学生生活、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等紧密联系起来,最终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教学模式是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在教学实践层次上的一次课堂革命。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做到把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1.基于国内外教育家关于生活教育的观点

“教育即生活”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个重要观点,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我认为不通过各种形式或不通过那些本身就值得生活的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便形式呆板,死气沉沉。”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陶行知先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教学走向生活的观点。显然生活教育成为现代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教育理念。

2.基于对当今课堂教学的反思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存在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在于许多教师重视的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说教,忽视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实际,忽视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体验和感悟,缺乏生命教育。

3.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鲜明的方向,其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生活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生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因此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倡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回归生活世界。

4.基于高中生已经具有十分丰富的生活经验

高中生并不是空着头脑进入学校的。在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生活经验,感受了许多政治现象,比如商品交易、消费品市场等。这些生活体验对他们的学习将会产生无法替代的影响。这些知识与生活经验为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1.精选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对学习有兴趣。要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就要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政治学科的联系,打通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界限,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让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课堂。比如在《经济生活》当中,讲到《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内容时,我引入了“彭水一中一卡通”,这个例子学生会感觉到,信用工具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又如:在《税收的性质和作用》、《我国的主要税种》的教学中,我列举了个人所得税修改的相关材料,并结合我国的税收的性质作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学过的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分配制度等多角度思考,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关注时政的热情和信心以及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2.创设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

平时的教学应充分注意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中选取情景,在有机提炼、再创造、深加工的基础上,设置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和回归,做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例如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时,我引入了以下材料:小明的爸爸想买辆小轿车,理由是,有几位同事都买车了,不买显得没面子,再者回老家看望老人有车也方便,还是买了好。小明的妈妈认为,夫妻都是工薪族,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上有四位老人,孩子正上高三,明年就上大学,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夫妻俩上班地点都很近,买车实在没有多大用处。小明左右为难,一会儿认为爸爸说的有道理,一会儿又觉得妈妈说的正确。

(1)他爸和妈各是一种什么消费心理?(2)怎样看待它?此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创设生活情境,将真实生活中的“活”水引入课堂,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学生的情感被真实的生活情境点燃,更易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实现启智明理的育人效果。

3.采用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

教师要真正走进学生生活,就要去区分不同年龄层次,不断探索和把握高中阶段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让教学方法回归生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述《生活与哲学》的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时,举例 “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并于电视机内播放出来。学生在找和看的过程中思考老师出的相关的一些题目,如“嫦娥一号”的成功是谁的功劳?这是不是证明人可以改变规律来为人类服务?这可以看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是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明显高涨,问题的正确率也明显提高。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是当前实现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手段。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也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会在现实世界中生活的人。我们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理解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只有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实际生活技能,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有效教学;预设;引导;反思

经济学上讲的效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组织的各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效率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堂课的投入就是教师为上这堂课所耗的精力和心血,一堂课的产出主要是学生在认知、心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程度。从效率的角度看,有效教学就是要让教师对课堂的投入能获得最大的产出。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即课前预设、课上引导和课后反思。下面,笔者从一名政治教师的角度,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政治有效教学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课前充分预设———有效教学的前提

所谓“课前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课前预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前导与定向功能,是教学三维目标的具体预演,它的优劣直接决定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前预设中必须富有弹性。所谓“弹性”就是教师要以开放的视野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线性“教”案。为此,教师必须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广泛收集同教材知识密切联系的相关“素材”,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更要备情境、备生活、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充分的预设可以给接下来的教学留下足够的伸缩空间。

高中政治新教材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老教材相比,删掉了许多繁文缛节,做到了言简意赅。但是,有的节段内容跨度较大,部分知识专业性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储备欠缺,对教材中某些结论性的观点不容易接受,思维经常会出现“断层”。如果课前预设不充分,不能充分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课就容易陷入僵局,即使强行灌输,学生也是“食之不知其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授“外汇”这一内容时,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对外汇知识的生疏,对于教材中描述的“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等内容难以理解。在备课时,我从互联网上搜集了人民币升值和贬值对于出国消费、外资流动、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影响的实际素材,制作成表格,上课的时候通过幻灯展示给学生,结合相关实例,深入浅出,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弥补了教材内容“断层”的缺憾,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题。

课前预设有弹性不等于没有主线,没有规律,一盘散沙。“源于书本,但不局限于书本”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命题立意的指导思想之一,任何情况下,教材依然是教师教的基本依据。教材文本是教学整体滚动的主轴,是课前预设的主线,是课堂教学的主轨迹。弹性预设不是脱离书本,而是不断丰富书本,使学生学的知识更加丰满,弹性预设应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二、课上巧妙引导———有效教学的关键

弹性的预设能够促进动态的生成,但是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往往无法精确估计,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全部预知课堂生成的状况和全部的细节。在预设基础上的课堂教学,也经常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教案。能否巧妙利用“意外”,使“意外”成为课堂增效的亮点,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引导。

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学需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鱼;第二境界———授人以渔;第三境界———悟其渔识。每个教师都应该把第三种境界作为自己的教学追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真正地拥有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反复思考过。”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悟其渔识”要求教师的引导要有悟性。所谓“悟性”,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的引导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去“思”、去“想”、去“悟”。为此,教师要利用课堂信息尤其是“意外”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神经,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参悟。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的关键点———即知识的重点和生长点;学生在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当前国内外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热点及其与书本知识的结合点来展开,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思”、去“想”、去“悟”。例如,在讲《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的相关内容时,学生时常从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上看到群众对政府的批评,因而产生疑惑:和过去比,国家的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群众的批评变多了呢?是不是我们的政府做得不如以前好了呢?此时,教师的引导不仅关系到学生疑惑的解决,还关系到思想政治课程价值的实现。

(以下是部分课堂实录)

师:群众为什么要批评政府?

生:群众对政府有意见,有不满。

师:难道以前群众对政府没有意见,没有不满吗?

生:应该也有。

师:那以前为什么很少见到群众的批评呢?

生:(沉默)

师(继续):以前群众的批评意见少,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群众不想或者不敢提意见,二是群众不知道怎么去对政府提意见。而现在群众有了意见、有了不满就想到要去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也知道怎么去反映情况。这说明什么?

生(开始窃窃私语):民主、民主……

师(乘胜追击):对了,是民主。现在群众有意见就反映,也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民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看到不好的现象勇于、敢于反映;二是政府把执政为民落到实处,不断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畅通,方便群众提意见、表诉求。现在群众反映问题、表达意见的情况多了,恰恰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程度提高了。

课程价值潜隐于事实。教师如果一味说教,学生不易接受,甚至反感;反之,教师巧借事实,巧妙引导,不仅能让学生懂“鱼”,也能让学生知“渔”,还能让学生悟“渔识”。有人说:“有效的课堂不是只看解决了多少问题,还要看产生了多少问题”。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是不是好课关键看教师的教能否促进学生“悟性”的提高,“悟其渔识”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三、课后及时反思———有效教学的保障

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且是课堂教学持续增效的助推器。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经验垣反思=成长”这一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已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是肤浅的;不会反思的教师,是缺少智慧的。

根据新的课程观,高中思想政治课,从其核心价值看,是一门进行基本观点教育,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性课程。从当今课堂教学的实践层面来看,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政治课堂的实效性不强,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课堂也时有出现。究其深层原因,是由于教师缺乏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这一本源的理解与反思。课程性质决定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高中政治的课程性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基于高中政治课自身的特点,一堂课后,教师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反思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求我们反思:我们对基本观点的教育有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没有凸显等。

(二)反思教学资源的利用

新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意识的确立还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求发生变化,突破了“教室是学习的唯一场所”的传统观念,将教学活动的空间延伸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要求我们反思:教学资源的效能发挥如何;选取的教学资源是否具有代表性;学生是否能自觉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等。

(三)反思学习方式

以人为本是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合作、自主、研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要求我们反思: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教师起到怎样的作用,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当学生活动不起来时,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当学生活动出现天马行空,脱离文本主旨时,教师又应该做些什么等。

(四)反思教学方式

高中政治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要求政治教师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要求我们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合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否还起作用;学生的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对学生的评价是否科学;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等。理性的反思既是一种“离开教室后的行为”,也是一种“踏进教室前的行为”,既是上一节课的总结和提升,也是下一节课的开端和准备,是改进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课前预设、课上引导和课后反思是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课前预设是基础,课上引导是关键,课后反思是保障。“充分预设,巧妙引导,及时反思”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基本环节。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是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围绕这个间题,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请教于方家。

一、缺乏吸引力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课本内容抽象,理论与实践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以及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是由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以及知识广博的延伸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太抽象,概括性与逻辑性太强。在学生们的眼里,思想政治课虽然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是学习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课本中某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只是点到为止,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特别是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存在明显的差距,理论脱离实际,这大大地影啊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拓展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空间,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

(二)教学观念模式落后,缺乏创新发展愈识

由于多年的教育制度影响而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有些教师在思想上跟不上时代脉搏的跳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传统的“传授型学习”和无反馈的“单向接受型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呆板僵化,主动创新不够,拘泥于课本知识,不善于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和分析间题,对学生限制过多、惟书本至上,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着考试转,使自己成为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监工,导致学生不想学不愿学甚至于厌学,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教与学之间互动性不够

教学应是一种达到和谐的双边活动。但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搞“注入式”“满堂灌”等,只管自己完成任务,不管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师生间的合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首先取决于这一主体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的具体方法

(一)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兴趣

笔者发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厌学情绪是政治课教学内容跟不上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所致,因此,必须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关注知识的热.点,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革新快。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捕捉一些高新科技的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例如,结合我国三峡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别从财政、税收、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职能等方面分析。又如,当今的伊拉克战争问题,让学生结合经济常识,来分析美国的经济、综合国力、财政与税收等;结合政治常识,分析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以及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等问题;结合哲学常识对美国的所作所为做理性的解剖与分析评价等等。

2.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生的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基础。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会学习和具有实践技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

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中,强烈地感受到,在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还要进一步做好许多工作,包括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法律意识,他们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等。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将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的重任。以这样的方式和途径培养起来的社会责任感,其效果是其他任何方式和途径所不能达到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新教材要求政治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不断创新,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实践来活化课堂。学习的目的就是把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宗旨。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适时引导要做到“导而弗牵,强有弗抑,开而弗达”。对于课堂探究,要抓住学生课堂讨论的时机,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重点难点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求知动机。学生有了求知动机,就能从心理释放出学习的热情,还能产生排除学习困难的毅力。学生的求知动机是我们必须刻意培养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与实现理想和前途的关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理想和前途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打算。

2.树立主休思怨,增强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中主动去思考着学习。社会分工的细化,需要合作,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未来社会人必要的素质之一。将课堂问题和过渡设计得科学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课堂就像是一个故事,需要自然而流畅的结构。间题的创设,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7篇

【关键词】情感体验;高校思想政治;构建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0引言

在高校里面,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以及性质应该契合同学们的本性,要满足同学们发展的一个需要。通过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现在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着的,这跟一些实践以及活动是分不开的。在高校中,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积极的构建有情感体验的课堂,这样同学们就会知道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从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体验,同时体验社会。

1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同学们的情感体验。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感其实就是人类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它有着非常特别的特征跟功能,这些都能够对人产生影响,如果在课堂过程中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样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让同学们从多个方面得到提高。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所在,所以对这方面内容的要求很高[1]。目前,我们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很大的感染力,同时也有很深的人文内涵,教材所展现给学生们的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一个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要学会抓住,并且要善于去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然后对此进行一些比较的编排跟设计,这样就会让同学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以及情感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让同学们对此有所思考并且有自己的感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让所有的同学在联想以及体验中调动情感,让同学们的情感跟教材内容能够产生共鸣。这样一来就可以加强同学们的理解能力,也很好的培养了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很健康的审美情趣,这对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有帮助的。

2有情感体验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构建方法

2.1完善考评方式,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高校中,生活实践活动一直一来都是备受关注的,各大学校里面开展得也很不错。但是考评的方式是很不一样的,有的甚至从没考评过。所以如果想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就一定要构建以及完善考评的方式。首先,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出勤率一定要控制好,可以把这一项标准跟同学们的成绩捆绑在一起,要做好相应的记录[2]。同时思想政治课上的各个环节,例如提问、讨论等都要算成最终的表现成绩进行考核。同学们学期末的成绩应该是由3个部分构成:课堂评定、笔试成绩以及实践活动成绩。另外,同学们生活表现也是需要重视的,考试中是否出现舞弊现象,这些表现也可以决定思想政治课是否合格。

2.2情感参与,身心交融

高校老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引导,尤其是针对体验实验活动。在活动中,老师要引导同学们用语言以及情感来展现自己的真实想法,要表现出内心的矛盾。针对同学们的一些问题老师予以纠正,让同学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同学们养成正确的道德情感。所以情感体验要在活动中逐步体现,对同学们的身心情感进行引导。但是老师也要对同学们的情感体验进行适当的控制。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它涵盖了很多的内容。一定要做到收放有度。情感活动体验是多种多样的。老师要对活动进行更好的编排,情景对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老师要能真正走进同学们的心里,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引导。

2.3回归生活以及实践

其实对于生活而言,它本身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实践的过程。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而言,回到一种真实情感的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相对自由平等的交流[3]。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要注重自由自发的情感交往,或者是那些创造性以及积极性的交往,只有按照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回到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从而得到更好的体验。这样一来也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有了更加实际的效果,同学们的理解也就会更加深刻。

3总结

可以说,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就像源头一般的存在。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情感的体验,会造成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这样一来就会没有相对成功的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动之以情”,以此来调动同学们的情绪,要用用情打动学生,这样就可以激发出同学们情感的浪花,让同学们在情感中感受到美的享受,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同学们能够更加的理解美、欣赏美同时还能够创造美。只有这样同学们在课堂上才可能趋向鼓舞,由此就可以使得老师的教学效率事半功倍,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更多的情感体验,让同学们把更加积极丰富的情感融入课堂。

【参考文献】

[1]赵晓生,叶澜.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11,18(4):65-67

第8篇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 理解 兴趣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一位有经验的政治教师就应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政治的持久兴趣,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他们对政治乐学、会学。那么,如何巧妙地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

一、巧联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政治课来源于社会生活,高于生活,又对社会生活提供理论指导,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面向现实,围绕社会热点突出时事重点,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身边有很多丰富的实例,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点滴信息,多举学生学习生活中熟知的人和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教材理论,又增强了理论的可信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我在讲“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内容时,引用我县支柱产业――水果生产,特别是脐橙上市量和价格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理解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调节作用,收到较好效果。2004年之前,市场上脐橙价格稳中有升,果农有较大的盈利空间。在利益的驱动下,农民大量垦荒种果,脐橙种植面积猛增。此后,随着脐橙的大量上市,加上我县又缺乏脐橙方面的深加工技术,销售渠道又有限,脐橙价格下滑,果农利益受损。这一事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当时,脐橙的上市量超过市场容量,大量堆积,果农心急如焚。这正是学生目睹的现实,印象很深。

2、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学习兴趣。政治课教材中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用传统的教学法去讲解很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原来的三尺讲台无限扩展,教学内容可以用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用生动、有吸引力的方式凸现重难点,激发思考的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结构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材中各章、各节都有不同的概念和原理,处于教材系统中的不同层次,地位不一,作用各异,教师应该要注意围绕重点、难点组织教学。重难点内容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关键。

围绕重难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在讲授“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难点时,我讲了一个故事,学生饶有兴趣。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喜欢大摆宴席,宴请四方宾客,每次设宴时宾客们用的都是银碗,唯有皇帝一人用的是铝碗,为什么皇帝用的反而不如宾客们的珍贵?是他热情好客,谦逊待人吗?不是。由于当时铝碗,正是为了显示唯我独尊的高贵地位。一百年前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铝碗到了今天却成了普通的东西,而当时皇帝嫌其低廉的银碗,今天仍然不是每个家庭都用得起的珍贵的餐具。其中奥秘在哪里呢?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讨论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通过这一生动事例进行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教学目的。

围绕重难点开展课堂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去。这种新的学习观的形成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当遇到的问题悬念越大,大脑就会越兴奋地积极思考。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将思想政治课中的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如讲到价值规律这一知识点时,将价格与价值、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用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而且使学生兴趣盎然。此外,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较传统教学的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学科目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中高度抽象的内容,仅语言难以阐述,将之利用多媒体设计成动态的课件展现于学生面前,在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第9篇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上存在着只要重视能力,就是素质教育。只要使用多媒体,就是素质教育。只要课堂热闹,就是素质教育等三大误区;存在着颠倒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扭曲理论与实际的原则,课堂没能有效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情感沟通机械化、简单化、单向化,课堂资源没有得到优化合理配置等五大主要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个人的设想。在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自主、讨论、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精讲点拨、反馈深化为主要课堂形式,以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以知识的整合为着力点,以优化课堂资源为增强课堂活力的发动机,以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1. 理论阐释建立在理论生成的基础上,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人把理论的学习,异化为唯一目的。联系实际仅仅是为了理解知识、印正观点,这样就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把理论的阐释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导致了教学重心的偏移,造成了教学目标的残缺。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是有层次的,最低目标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含义。最高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怎样来得,是怎样生成的;另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有什么用,怎样用,即学以致用。体验理论的生成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破除研究的神秘感的必然,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感悟内化升华知识的必经阶段。从生活中总结概括理论,体现了理论源于实践,遵循了认识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知识生成的体验,享受了发现的乐趣,品味了成功的喜悦。

2.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学生则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努力促进自己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社会生活现象,解决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实际问题,要从单纯传授知识拓展为能力培养,促进知、情到行的转化,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健体、审美、创造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同时,教师、家庭、学校和社会也应有机结合,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3. 定好教学目标,处理好教学内容 由于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质所决定,我们要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目标。高中政治的分类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由于新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料、学生评价方案和高考制度等相关配套方案尚未出台,处在新课程第一线的高一教师比较迷茫和彷徨。究竟课应该怎么上?对学生怎样进行评价?高考怎么考?……都是他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在这一些都没有底的情况下,很多教师依然按照以往的做法,以知识为中心,以高考为目标。其实新课程的实施依旧处于换汤不换药的状态。所以,目前最紧迫的应该是我们广大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定好新课程的目标,并且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现行高中政治新课程强化了教材的生活逻辑,弱化了学科逻辑;在内容上突破了以往的繁、难、旧等弊端,显得简单明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喜欢将新课程与旧课程进行比较,甚至将旧教材作为参考书。这些教师在课堂中往往有意识地对学生渲染新旧教材中观点的异同,并且将新教材中没有的知识点补充进来。例如新教材在讲到“理性认识”的时候,并没有讲到“概念、判断、推理”。有些教师就将旧教材中相关的内容补充进来。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这样只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混乱,也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4. 改变高中政治教学中轻实践的现象 高中政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虽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方法。但是,一部分人把理论的学习,异化为唯一目的。联系实际仅仅是为了理解知识、印证观点,把理论的阐释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导致了教学重心的偏移,造成了教学目标的残缺。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是有层次的,最低目标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含义。最高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怎样来的,是怎样生成的;另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有什么用,怎样用,即学以致用。体验理论的生成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破除研究的神秘感的必然,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感悟内化升华知识的必经阶段。从生活中总结概括理论,体现了理论源于实践,遵循了认识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知识生成的体验,享受了发现的乐趣,品味了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教育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对高中政治课也进行了课程改革,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在具体教学中,还需要广大基层教师不断的探究,以完成素质教育的大业,本文就这方面提供了一点建议和方法。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材料主观题;解题策略

目前,在对高中思想政治学习效果的各种测试中,无论是学校自己组织的还是高考,无一例外都对主观题尤其是给定材料的主观题赋予较大比重,这就要求全体师生都要重视材料类主观

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这恰恰是学生的一大弱点。如何解答好材料类主观题,笔者认为,一是靠平时的积累,将课内知识点牢牢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到课外各种社会生活现象尤其是政治现象的解读中。二是靠在各种测试中认真审题、解题、答题。三是要注意一些答题要点,避免无谓的失误。在此,我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三大策略,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有所裨益。

一、牢牢打好材料主观题答题基础

学生的材料主观题答题基础包括相关的知识基础、方法基础和训练基础。只有平时在教学中注重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才能在各种测试尤其是高考时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达到理想的效果。

1.夯实知识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的知识点非常多,只有将这些基础知识尤其是各种基本原理吃透、完全掌握,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材料题的解答。这也是困扰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考试的最大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跟进措施,以保证学生能够活学好、掌握好,为活用好打下基础。

(1)要求学生记忆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备课,结合实际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来做好知识点的解析工作。通过灵活且有说服力的解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我一直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点是不需要死记硬背的,如果学生只会死记硬背,那肯定不会在各种测试中得到高分,尤其是在出题越来越灵活的高考中不能得高分。只要教师能够讲透知识点,并将其放在实际生活现象中进行分析,那么依照现在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记住这些知识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做好课堂小测试和讲评工作

虽然我们不担心学生的记忆能力,但我还是会每周、每月都抽取一定的时间对学生上周、上月的知识点记忆情况进行考评,一是随机抽取学生背诵学习过的知识点,让他们或背诵或默写。二是用提前准备好的小材料、小问题,让他们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简要分析,以加深他们的印象。随机抽查后,我会组织他们分成小组,针对每个学生的被检查情况进行分析,让他们自己对照进行查缺补漏,让他们在检查同学的同时对自己的记忆情况也进行

自查。

2.掌握答题技巧

材料题类型多样,内容也是千差万别,为了达到好的测试结果,必须针对思想政治知识点进行有意识地答题训练。只有熟悉各种形式的材料和问题,学生才能更加灵活地使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正确答题以取得最佳成绩。

(1)要做好典型例题的讲解

各种典型例题尤其是高考题对教学的参考价值巨大。教师应该重视这些例题,重点讲解例题的分析过程,引导学生跟上出题者和教师解题的思路,启发他们能够举一反三,在以后遇到同类题型时做到游刃有余。教师在分析后最好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他们交流沟通不同见解、能够从多方面解题并鉴别最佳角度的能力。

(2)比照参考答案,分析学生答题的见解优劣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答题和分析讨论进行点评,让学生最终理解自己见解的优劣,让他们明白哪些思维是对还是错,这样能够让他们在思维、解题思路上得到较好的训练,让他们能够写出比较完整的答案。

3.多进行实战训练

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最终还是要在各种考试尤其是高考中鉴别优秀学生,所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后,要针对学生的短处和经常出现的错误之处进行高强度的实战训练,进一步加深他们的记忆和锻炼他们的技巧。我一般是通过分组来进行实战训练,效果还是不错的。

一是将全班学生按照平时成绩、性格等合理搭配,划分成若干个组,从中挑选出组长。二是在平时的实战训练中,以每周为时间单位出一道材料主观题,要求他们以组为单位集体完成,并要求他们把分析、答题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并挑选一个学生作为主讲人归纳答案,在课堂上公开宣读。三是教师在课堂上公开评价每组、每人的表现优劣,将更精准的意见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实践中,学生确实能够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积极性和能动性大大提高。

二、不同种类材料分析题的具体破解思路

总之,无论主观类材料题怎么变化,不外乎以下几种类型。只要采取针对性地破题、解题措施,基本上基础好的学生都能得到较满意的成绩。我将它们归纳为以下几点:

1.原因类

对现象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然性、重要性原因,二是条件原因,三是危害性原因。对此,一般回答要根据设问来具体分析,主要的关键在于使用“有利于……”“原因在

于……”等词语,以表明自己对题干的认识。例如,很多高考、会考的试题都考查对生产灾难、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的原因分析,据此要求学生依据相关知识说明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这就要用必要性、重要性分析法,具体的解释可以是:一是有理论和现实的必要性,如国家性质、政府性质等;二是有理论和现实的重要性,如有利于维护人民权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解析就能比较全面,答题时自然就能获得较好成绩。

2.措施类

对措施的分析,一般是对特定行为主体的分析。如对国家、政党、企业、人民等。对此,要重点寻找这个主体是谁、具有什么属性,并联系教材和时政分析对策建议。例如,2012年高考江苏卷第34题(2)问就是此类问题:结合材料,针对上述影响两类企业各自应采取的对策。对此问,学生要仔细审题,将材料中涉及的出口贸易型企业和对外投资型企业都分析到位,然后结合教材和时政知识,从自主创新、防范风险、“走出去”战略等角度入手分析,这样就能使答案很丰满、很有深度。

3.启示类

对启示的阐述,一般要先确定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不同角度来阐述,这样才能使答题指向明确。在答题技巧上,一要先阐明不同的主体内容,二要回答怎么办才能更好地贴切这个启示。例如,2013年高考江苏卷第37题第(3)问,在这一决策过程中政府和公民应如何良性互动?这就需要学生先确定是从政治生活的角度,从政府和公民两个主体,指向“民主决策”这一过程,如何进行良性互动。这样的解题步骤才是清晰的。

三、注意答题技巧和细节

1.要避免思路紊乱

答题首先要判定问题的性质和答题方向,这样才能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分析对应的问题,不至于南辕北辙、问答方向相差

太大。

2.要从题干中发现关键词和把握问题主旨

比如题干中出现“整体”的字眼,学生就要联系到“从全局出发、立足整体”的哲学原理;出现“重点”两个字眼,学生就要联系“主要矛盾”等相关知识。只有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才能排除失误,最大限度地把握问题的精髓。

3.规范使用思想政治术语和答题规范

高中思想政治术语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掌握,在答题中更要准确应用,不能用大白话代替术语,同时在规范上要下工夫,不能遗漏、错解。而很多学生在答题时容易漏掉要点,比如问题的限定词、主体等,从而痛失得分要点,这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材料分析题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题型,师生要做的是努力将其客观化。通过基础知识掌握、分类专门训练、注意答题技巧等稳步推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海燕.高中政治反思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6).

[2]孙杭辉.体味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的辩证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6).

第11篇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创新 学生 兴趣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较多传统的弊端,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使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还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肩负时代重任的新时代教师,要努力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敢于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注入创新的元素,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一、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到来之际,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之时,怎样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政治学科也不例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重大改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面对新的情况,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牢固的贵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面对困难和问题,要毫不退缩和畏惧,发扬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既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又要有创新、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特别要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的教育成果,并努力运用到工作中去。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向深入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现在的高中生是思想敏锐的一代,他们的视野触角延伸到校园以外的广阔世界,尤其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怀有莫大的兴趣。而且,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在老师面前处于被动地位,讲什么听什么,老师怎样说都是对的。在思维方面,他们开始进入抽象思维的境界,凡事先问个为什么,学了理论就与现实相对照,有的甚至对教材里某些知识产生怀疑,对老师的讲课评头论足,大胆质疑。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

按照学生的这一特点,各大媒体的社会热点新闻,不仅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具有时代性、实时性、新颖性,有较大的教育价值。为此,教师经常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讲解新闻热点问题,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添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可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三、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如何才能正确处理政治课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使之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是教学模式创新的最主要的目的。政治课教学主要精力仍应放在课内,充分发挥教材的主导作用,扎扎实实地搞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绝不能舍本逐末。与此同时,探求政治课的教学规律,必须要以“情”“知”“识”等引发动机,激趣。在情趣共具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科学的方法引入到竞争机制中去,使之推进学习活动的开展,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都有重要作用。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排除干扰,提高效率。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正因为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并用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索和创造。

教学中,切忌用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老师要针对学生,做到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本与社会相结合等,尽量根据教学内容考虑不断变换的教学方式,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中从一种兴奋状态进入另一种兴奋状态,对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中穿插小品、辩论等多种形式。

四、作业的创新

所谓“作业的创新”,就是改变“教师出题,学生书面完成”的单一的作业形式,让政治作业活起来。

1.在传统书面作业基础上增加开放性作业比重

“作业的创新”,首先要直面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弊端。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影响,传统的书面作业存在着“教师一味地拿教材或练习册上题目考查学生对书本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原题当作业”的现象。为此,“作业的创新”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传统书面作业进行改良――在传统书面作业基础上增加开放性作业比重,使之更贴近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已有实践经验有一种说的欲望、一吐为快的欲望。进而,通过学生作业来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作业来备课,安排教学重点难点,使教学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2.让课堂作业越过“学校的围墙”

实现“小课堂”和“大社会”的结合,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时代性、实践性等特点所决定的,同时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让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上。为此,教师有必要让课堂作业越过“学校的围墙”,让学生走出“小课堂”和“大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如教师讲解《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时,指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形式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调查、处理和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将调查的过程和结果制作成PowerPoint等,都由学生自己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相互切磋、合作,共同完成。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既掌握了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增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锻炼并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人际合作的精神。

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内容,改变考核、评价制度

思想政治课的闪光之处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政治教学应该增加实践内容,走出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将课内外的观察、思考、学习结合起来,因为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不是在课本中,而是在生活中,只有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和洞察力的人,其创造性思维才具有实质性的内涵,才不会使自我迷失在课本知识之中,也才能真正显示出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

第12篇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有特定的目标、功能、使用条件和范围,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教学模式,面对数量众多、名目繁杂的教学模式,广大教师必然存在一个选择的问题。如何选择课堂教学模式?笔者以为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

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课程性质,同一学科中的不同模块课程性质也有差异。课程性质决定学科或模块特点,从而决定教学模式。课程性质不同,教学模式往往有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课程性质就决定了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采用“情境—陶冶”的教学模式就是比较好的选择之一。而数学、物理等学科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往往具有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采用“发现—探究”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教学内容也决定着教学模式的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一般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课程性质不同,教学内容一般不同;课程性质相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会不同。笔者是教高中思想政治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就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必修1《经济生活》“情境”教学模式用得多一些,必修2《政治生活》“掌握”教学模式用得多一些,必修3《文化生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用得多一些,必修4《生活与哲学》“发现”“探究”教学模式用得多一些,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范例”教学模式用得多一些;同为必修1《经济生活》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模式,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框主要采用了“探究”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以及由此而确定的教学任务决定教学活动应采取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服务于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模式服务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六步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另一位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一类的教学目标也分不同的层次,比如同样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布卢姆就把它分为知识、领会(或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层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也要求不同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因此,广大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前,一定要弄清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三)学生特点和教师特点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使用对象和范围,新课程也特别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学生特点是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学生特点主要包括年龄大小、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和“探究”教学模式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初步掌握一些自学方法和思维方法,一般适合年龄较大、有一定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对探究知识有着较浓兴趣、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相反,则不太适合。同样,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由具体的教师来运用的,新课程也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本身的特点也成为教学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教师特点主要包括气质形象、知识构成、兴趣特长、教学风格等。比如,同是高中政治教师,如果他富有激情,有着良好的亲和力与课堂组织能力,采用“互动”等教学模式则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这些特点;如果他有着深厚的学识和较强的启发诱导能力,则更适宜采用“探究”等教学模式。

(四)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

任何教学模式的采用,都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如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教学环境、学校规定等,是否具备相应条件也成为教师是否选择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教学时间也是影响教学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有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需要较多的教学时间。中小学的教学时间往往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当受到教学时间的制约时,教师就不得不“忍痛割爱”,舍弃这种教学模式,选择其他相对较好的教学模式。可见,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是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不能忽视的因素。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广大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模式时,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权衡利弊,择“优”、择“适”、择“实”、择“新”而选。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

选择好了“优”“适”“实”“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接下来关键就在于运用。笔者以为,教师在具体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