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3-08-09 17:33: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1篇

(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模糊认识

农村,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了解甚少。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知从何入手,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一是在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师责无旁贷,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班主任老师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断学生有心理疾病,在农村学校中具备这样素质的班主任教师还是不多见的。

(三)教师家长、学校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据调查农村大部分学生流失,并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对家长产生不理解的情绪。厌学只是作为一种现象外在的表现出来。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因此,一定要呼吁全社会要大兴心理健康教育之风,让全社会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四)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医、德育工作混在一起等现象在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许多农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相比城市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承受的升学压力更大,许多家庭以让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作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教育行政部门也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

在这种动机和思维倾向的支配,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他们经常把心理健康教育挂在嘴上、写在墙上,但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另外,由于许多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观念陈旧,心理学知识储备太少,因此严重制约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三、如何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更新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先导。”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心理素质教育观念,以适应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要。

多年的教育发展及教学实践证明:在农村若能树立起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在更深层次上的突破与延伸,必须对现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反思和再认识,全体总动员,清理教育实践中的认识误区及行为偏差。教师也要充分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训

搞好教师培训,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拥有专职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是不太现实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培训工作:首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教师培训。派出老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发达农村地区学习、考察、培训与研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其次,接受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把外出学习培训和自学紧密结合起来,购买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为老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再次,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师培训。通过校本培训等形式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研能力得到提升。

(三)全员参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要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需要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密切配合。一方面要在学校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要利用现行课程,进行学科渗透,让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另外,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在活泼上进的气氛中,学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与人相处,正确对待挫折,主动调适情绪。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家庭、社会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观念、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同时,中小学生已经形成的良好心理品质也会受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倾斜,这样,学校教育的结果易被家庭、社会的负面作用抵消。因此,学校应针对农村家长们的心理特点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正确的教养观。

第2篇

在我国农村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总是收不到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农村中学应普及心理健康课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和探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面临的阻碍很多,这主要体现在整体现状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低、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整体现状不容乐观

整体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指当前我国的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令人担忧。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这在这一过程中间接的导致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随之带来的就是农民的思想观念与谋生手段都发生了时代上的变化。例如在我国的农村中外出务工和进城经商的人越来越多,这都导致其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辈照看,有的托付亲戚朋友代管,而在这一过程中导致了其心理健康发展处于非常不利的情况,这就是农村寄宿制的由来的现实情况。

2.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低

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低的问题集中暴漏在了我国部分深入一线的农村教育者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陌生。例如,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者在与农村学生进行相应的交流时,受到种种原因使得其仅仅会进行简单的几句交流。除此之外,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低还体现在了现今农村中的部分学生均存在种种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但是这些障碍并没有受到农村教育者的重视,其将这一问题仅仅视为农村学生调皮的天性或者是父母不在家带来的寂寞感。

3.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对于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一问题集中的体现在了我国许多农村的学生并不愿意接受老师、父母和同学的批评与帮助。 除此之外,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还体现在了部分农村学生对于学习不感兴趣并且学习不专心,抄袭他人作业等问题屡禁不止。另外,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还体现在了部分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不稳定,并且在学习行为上不专心,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会有非常大的概率形成其学习上的“恶性循环”,使其智力发展受阻,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始终较差。

二、农村中学普及心理健康课要点

农村中学普及心理健康课要点包括了诸多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了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心理咨询教育制度化、日常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农村中学普及心理健康课要点进行了分析。

1.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是农村中学普及心理健康课要点的基础和前提。在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农村教育中是一门全新的工作,并且这对于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本身也是陌生的。除此之外,在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给予足够的钟声,并且应当在农村进行更加广泛的宣传,在获得更好教育氛围的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在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的过程中由于优美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健康成长也很重要,而寄宿制学校导致了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因此这使得学校也就自然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而在这一过程中干净,舒适,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农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

2.心理咨询教育制度化

心理咨询教育制度化对于农村中学普及心理健康课要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心理咨询教育制度化的过程中农村学校应当注重建立了正规的心理咨询室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除此之外,在心理咨询教育制度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针对学生经常存在的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失眠、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等问题来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工作。另外,在心理咨询教育制度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在给予咨询学生温暖的同时还需要严格护学生的隐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尊重学生,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农村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持续提升。

3.日常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农村中学普及心理健康课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在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开展全面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应当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从而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农村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靠性和精确性的不断进步。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成因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来看,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就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一、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部分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由于身处偏僻、生活压力较大、争相进城等诸多原因,近年来农村教师的心理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职业倦怠,心理疲劳,烦躁、忧郁、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有时甚至失控,行为偏差,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人际交往障碍和职业压力感,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自制力差,职业适应性差。

2.部分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佳。我县作为贫困县区,绝大部分学校地处农村,农村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滞后,面对升学的竞争、教师和家长的高期望值以及自身年龄发展的身心矛盾、留守儿童等问题,产生了各种各样心理上的不适应和困惑茫然,从而导致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逃学、上网、偷盗、抽烟、酗酒、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

3.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模糊。农村中小学之所以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主要缘于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教师中心”的观念,压抑着学生个性的张扬;不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雷声大、雨点小。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4.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备、硬件建设落后。目前我县共有农村初中45所,农村初中教师中只有5人为心理学(包括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专业,还不能完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即使别的老师勉强接受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的培训,但由于对技巧掌握的生疏感或迫于工作上的压力,仍然不愿意花时间活学活用。在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人们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农村地区大多数教师和家长根本没有没心理咨询这个概念,农村学校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健康老师是虚设的。

二、原因分析

1.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工作压力过大、多重角色以及行政干预给教师带来了心理困惑。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在于上8小时的班,还可能延续到一整天。而且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在长时间强大的压力和多重角色的扮演下,势必导致教师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时间一长就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另外,当前农村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与公务员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再加上物价大幅度上升,使得教师生活产生困难。这些因素都对教师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当。主要是在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中,心理学健康教育知识未全面普及,社会、学校、家庭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小孩子辨别能力差,许多社会不良现象很容易影响他们。另外,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当也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不佳。教师不尊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部分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忽视了情感的交流、引导,教育方式、方法单调、刻板,不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初中被忽视。陈旧的教学观依然统治着课堂教学,不民主的师生观使学生主体性丧失,分数成为束缚学生个性发展的沉重枷锁。而且大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漠不关心,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一项无法落实的项目。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学生;不良心理;矫治对策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生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对农村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和倾力培养是每一个农村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农村学生不良心理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农村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成为学生发展潜在的不良因素。

经研究:农村学生普遍存在胆怯、自卑、自私、厌学、焦虑等不良心理。在教育实践中,农村学生存在的诸多不良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农村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帮助和引导这些学生,促使其健康成长,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而且对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构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是解决学生不良心理的重要保证

农村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矫治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正如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动态的。因此,解决学生不良心理问题需要综合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资源,创造适宜解决学生不良问题的教育环境,立体地、全方位地、持久地、综合地形成教育的合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解决学生不良问题的措施,开展专业的咨询活动和教师专业培训下的团体咨询活动。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学校而言,就必须积极构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将心理健康工作机制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机制,用工作机制统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切可能的人力、物力资源。

1.构建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机制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建立稳固的培训机制。专家培训——提高心理咨询教师专业水平。团体受训——参加心理健康专业培训研讨会。校本培训——提高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自我研修——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学历教育和自我钻研。通过各类培训使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意识和方法上得到提升,为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科室的作用

充分发挥团体心理辅导室、个体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心理活动室的作用。在心理辅导室、个体心理咨询室里,每班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请心理教师做定期心理辅导;在心理信箱中,学生可随时把存在的困惑问题与老师交流;在心理热线电话里学生也可以倾诉。

3.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全面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既完善了课程体系,又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

二、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特殊群体是矫治农村学生不良心理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针对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为此,我们创建了留守儿童之家。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90%以上的留守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了明显好转,有很多留守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他们总是争先恐后,积极为班级争取荣誉。

三、构建家校合作体系,形成合力是矫治学生不良心理的重要途径

学生相当一部分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由家庭原因造成的。建立有效的家庭合作机制是矫治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1.畅通交流渠道

在开学初就把学生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登记好,并且告诉家长老师的联系方式,定期走访或家长校访,动员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疏导心理上的问题。针对我镇农村学生的特殊情况,要让外出打工的父母经常回家探望关心子女,或定时与子女、老师电话联络,及时了解子女的生活、学习和思想情况。

2.搭建家长学习平台

学校利用家长报、家长培训会等多种平台,促使家长学习,引领家长的家庭教育行为。到目前为止,学校形成惯例,每次家长会各年级组都要出一期《家长报》,出一期《教子有方》的校本教材,内容主要针对家长进行培训。现在我镇学生家长大部分受到培训,对学生家庭教育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加强了对孩子的过程管理。

3.加大家校合作力度

以家访、校访,力求取得家长对学校的支持和理解,以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支持学生的发展。组织“家长看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理解学校,关心学校,支持学校。

四、文化“育心”——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是矫治农村学生不良心理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学生不良心理的矫治不但需要开放的心理环境,避免环境压力,还需要积极向上的环境,塑造阳光心态。良好的学校文化,不但能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快乐成长。因此,我们积极转变观念,努力创造“十美校园”,力求使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1.“十美校园”的创建,打造学生成长乐园

“十美”即美美地看,美美地听,美美地说,美美地读,美美地写,美美地玩,美美地做,美美地演,美美地唱。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看的东西,有听的机会,有说的能力,有写的内容,有读的激情,有玩的乐趣。有唱的心情,有做的动力,有舞的平台,有演的愿望。

“十美”校园的创建实践,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成长环境就是心理环境,有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才可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2.校园特色活动,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

(1)感恩教育

在四个年级不同层次地以感念亲情为基础和起点,开展感念师恩、感念国恩、感念社会、感念自然的教育,以系列化的活动共同指向“怎样做人”这一主旨,积淀感恩文化,形成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感恩教育,学生在课题研究前所表现出来的孤僻、任性、暴躁等不良性格得到了矫正。

(2)“书香校园”活动

学校以“营造书香环境,传播书本文化”为宗旨,开展了好书推介会、读书报告会、经典古诗文朗诵比赛、书香学生评选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这种活动对学生的不良心理矫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3)校园文化宣传

利用课堂主渠道和黑板报、宣传栏、读书角等舆论阵地,向广大学生普及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以“校园之声”为阵地,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的专题讲座。这些正面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为消除学生不良心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科学广泛地开展心理辅导是矫治农村学生不良心理的主要途径

学校心理辅导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地补充德育和各学科教育的不足,而且在治疗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和维护、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人赞誉学校心理辅导是“年轻心灵的导航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也积极开展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

第5篇

一、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较多,不同的研究者研究对象的地区分布不同,有河南、安徽、江西、甘肃、河北、湖北等等;不同研究者使用的研究工具也不尽相同,有scl-90、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小学生)、情绪-社交孤独量表(初中生)、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等。但是研究结果却较为一致地表明,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低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黄艳萍、李玲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各内容量表及焦虑总分均高于非留守组;曾留守儿童的焦虑总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对人焦虑倾向、过敏倾向评分高于非留守儿童;但留守与曾留守儿童间心理健康诊断问卷评分差异不显著[1]。万艳梅等人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父母无外出打工组社交焦虑评分分别低于母亲外出组、父母亲都外出组,父母无外出打工组孤独评分分别低于父亲外出组、父母亲都外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除了在社会期望的评分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非留守儿童相比更差些[2]。王国防的研究表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非常显著地好于留守儿童[3]。赵峰的研究表明,在总分上有47.5%的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而非留守儿童则为9.5%;留守儿童在人际紧张(47.5%)、心理承受力差(57.5%)、适应性差(44.6%)和情绪失调(46.8%)等方面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在焦虑、偏执、躯体化因子上均达到了35%以上[4]。总之,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各个层面上,令人担忧。

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流动小组

张维新总结的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托管所模式、寄宿制模式、家长制模式、留守小队模式和卓见成效的江苏模式[5],这些成功的实践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在这些实践模式中,缺少心理和教育专家的指导,没有科学理论知识指导的活动会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从而使活动效率降低。面对大量的留守学生,为了更有效更全面地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流动小组是一条捷径。

每个留守学生教育服务小组应包括心理教育专家2名和心理教育专业的大学生15名。其主要任务是:深入到农村学校为留守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个体咨询、团体咨询,使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为了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要号召各个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成立留守学生教育服务小组,并进行统筹分配。(2)政府要给与专项资金支持这项工作。(3)每年政府应组织开展留守学生教育服务小组经验交流大会,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4)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保证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留守学生之家的教育网站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留守学生之家的教育网站服务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网站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国家关于留守学生的法律法规,留守学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教育问题以及应对方式和解决办法,留守学生的自我发展的建议以及留守学生与教师、专家的交流空间等内容。

3.组织留守学生较多的农村学校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在农村留守学生较多的学校,教师们也都意识到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但是该怎样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只是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没有坚实的理论指导,因此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另外,教师尤其是留守学生的班主任,与学生交往较多,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较多的农村教师参加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培训,以提高教师发现留守学生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使留守学生能够得到快速而有效的帮助。

4.在农村学校大力推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不少研究学者对学校方面的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些较为一致的观点,主要包括[6-7]:(1)学校应成立留守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小组,制定切实的工作计划,建立学校留守学生的档案,利用寒暑假定期开展家长会,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沟通与联系。(2)丰富校园文化和生活。(3)开设适合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4)实行“家长制”。家长是指临时履行农村留守儿童家长部分职责的志愿者。“家长制”是目前被证明了的在关爱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和措施中最充满人性关怀、最因地制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被认为是最值得推广的办法。(5)建立帮扶机制。帮扶包括社会志愿者、校内教师对留守学生的帮扶以及留守学生同伴之间的帮扶。以上的这些策略,都是行之有效的。然而,这些策略的提出是从预防的角度出发的,忽视了如何发展留守学生的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发展个体的积极心理比预防和校正心理问题更有意义。因此,我们建议学校运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孟万金教授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发挥智能优势、改善学习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沉浸体验、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智力、健全和谐关系、学会积极应对、充满乐观希望、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农村学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走出传统教育理念,培养留守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留守学生的心理潜能[8]。

因此,留守学生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如下两个方面:首先,要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看待学生。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9]。作为留守学生的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去发掘他们身上可能存在的积极心理品质。第二,成为积极心理品质的示范者。要自信、乐观、保持良好的心情等,教师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5.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周边环境的治理

人格的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为留守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熊亚认为政府应提供公共政策的支持,主要包括:给予地方政府相应的财政拨款;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规范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常规管理;组织媒体和教育机构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快城市化进程[10]。徐传新认为政府应该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最主要的支持因素;政府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持主要表现在立法上给予保障、行为上进行协调、舆论上给予宣传[11]。

留守学生的生活不能局限于学校内部,学校周围的环境对正在成长中的留守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农村学校的周围也开始出现网吧。对于留守学生而言,网络游戏无疑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而学校又无力治理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因此政府必须采取强制性的政策来治理农村学校的周边环境,为留守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总之,政府和学校采用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留守学生们所面临的问题。众所周知,留守学生的问题已经不是个别问题,而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社会发展与稳定,因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们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 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0).

[2] 万艳梅,王素芳,马兴好,等.安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10).

[3] 王国防.焦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4] 赵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3).

[5] 张维新.关于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10(30).

[6] 蒋笃君.新时期留守儿童教育的困境和对策.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

[7] 马明生.“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9(12).

[8] 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2008(5).

[9]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学进展,2003(3).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淮安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及淮安市直初中及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等县区初中学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问卷涵盖市直学校3所,县区直属学校20所,农村学校141所;学校管理者42人,教师122人。访谈学校10所,其中市直学校2所,县区直属学校3所,农村学校5所;访谈人员15人,其中,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3人,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2人,学校管理者4人,教师6人。

2.研究工具

(1)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市167所初中进行调查。本问卷共设计封闭式问题28道,填空题 4 道,选择题 24 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等。

(2)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访谈提纲》,与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本访谈提纲包括4道开放式问题,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如何应对、对此项工作有何计划与设想等。

二、问题与讨论

1.认识模糊不清,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心理教师、政治教师、德育处老师的事,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迎接检查时的摆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实,流于形式,表面化。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初一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并且课时很难保证。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属问题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淮安市还没有制订一个“中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绝大多数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他们所思考的还是一些零星的、琐碎的工作。主要有: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与校长的工作业绩挂钩。②组织学校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的评选活动。③组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学校交流、支教。④逐步对区域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合格验收等。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常常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最后搁置或者放弃。

2.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淮安市已有近90%的初中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横向上比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表现十分突出:市直初中优于县区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优于农村初中。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市直初中积极主动,能够正常开课,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区直属初中多为兼职心理教师,工作断断续续,不能保证正常开设课程。农村初中学校情况更差,师资缺乏,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没有开课的34所学校全部为农村初中学校,有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

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市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等城区学校,由于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基本上都购买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每周一次或每月一两次向学生开放,学生也能主动找心理教师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在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85%以上的学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很低,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甚或根本没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点,是推进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的关键。

3.师资队伍问题:体现为人员缺乏,业务能力不强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淮安市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113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95人。可见,专职心理教师很少,且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不能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全市平均每2800名学生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理想状态(500-800名学生/1名心理教师)相差甚远,农村初中尤为突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教师不到心理教师的1/6,人员素质远远没有达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学校在开展班、团队活动时,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狭隘化;在开展学科教育时不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没有为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这些问题常常出现,也说明其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淮安市主要方法是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培训(学校分管德育校长、县区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和班团队辅导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但培训多为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全市虽有近千人参加市级培训,但是,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很难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突显投入不足,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知,除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正常使用外,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多为摆设,不能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用其他办公室代替。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初中占10%左右,一般的占60%,缺乏的占30%。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比例很低,很多教师为政治教师、学校德育主任等,他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仅凭兴趣、爱好、热情,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管理者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其他人员的占80%,专职心理教师仅占20%。开放情况差别也较大,每周一次的占10%,每月一两次占18%,不定期开放的占50%,不开放的占22%。多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有专业心理测量工具的学校,又缺乏专业的心理测量人员,现有的心理测量工作也是由未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操作的,盲目性、误导性很强。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很少,仅占5%,为部分班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3%,为咨询学生个体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51%,没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1%。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仅能达到可支持机构正常运作的1/10左右。由于经费投入过低,心理咨询室缺少系统的软件和相关的图书资料及必需的一些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由此可见,缺乏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也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障碍。

三、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重视薄弱初中,确保平衡发展

(1)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岗位编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薄弱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心理教师岗位编制上能有相应的硬性规定和保障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有限、教师工作量无法计量、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

学校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要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划拨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初中校应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家庭、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破除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创设家长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净化社区的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一些有益资源和场所,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3)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淮安的初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农村,因此,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是解决薄弱初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在人员培训、硬件投入、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暂不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帮扶和支教活动。市、县、区可以组织优秀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学校,为学生、为家长、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流动服务的形式,将心理咨询室装备到面包车上,组织优秀的、有国家资质的心理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权威的心理专家、学者团队作坚强后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能将这方面的培训计划,纳入正规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计划之中。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校长培训时,要增加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体系,加强督察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学科课程的渗透情况,科研情况,实际效果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细则、评估办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帮助各校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对象。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行政层面上若不建立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教育督导和评估措施(体系),不加强督察和指导,就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以借鉴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一些做法,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师资、资金、场地等到位,并提出具体的措施、细则和考核标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定期考评,必要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7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个体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生理上迅速成长,但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由于身心发展不平衡,他们存在着独立和依赖、冲动和控制、成熟和幼稚等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表现在人际关系紧张、自我评价不客观、性生理成熟与心理相对不成熟的冲突等方面,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城市、农村在经济、教育水平上的差距,城市心理健康教育已初具规模,而很多农村地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误区。许多农村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下,只注重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心理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有许多农村教师还存在这样一些错误认识: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只有城市的学生才会有,认为心理问题是一种富贵病,农村生活节奏慢,生活单调,农村学生不存在这些问题;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了解,以致对心理健康的界定及表现认识不清;把心理问题与精神问题等同等。

2.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的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教育过程还是以学生的智育为主,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和水平低下,如有的学校没有安排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室,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匮乏,将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对其重视不够。

3.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单一。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许多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比如许多农村的中学已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由于教育体制、师资、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及途径单一,存在注重普遍性忽视个别性或者注重个别性忽视普遍性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的注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有些仅停留在辅导个体学生心理问题的单纯心理咨询上,忽视了课堂教育、团体辅导等的作用,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缩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

4.师资力量的匮乏。由于城市乡村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问题。我国许多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明显不足,一方面,当前在农村中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他们缺少实践经验,将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在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时候缺少教育的时效性。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学专业人员的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多为班级的班主任和思想品德教师,他们虽然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相对缺乏,理论和实际也不能很好地结合,这些都造成了我国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滞后。

二、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1.更新和转化观念,提高师资水平。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认识,重视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招聘心理学专业毕业可以胜任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毕业生,另一方面,要加强整个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例如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讲座,使教师能够系统地接触和掌握心理学知识、心理训练的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2.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一是注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 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保健知识,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开设专题讲座;另外,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个体心理辅导。二是注重与学科课程的渗透。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除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还需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同时注意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 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三是注重利用农村有利的自然资源, 开展独具一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注重培养学生意志和挫折教育, 同时还可培养集体观念、竞争意识、环境意识和稳定的情绪。

第8篇

【摘 要】由于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导致农村的教育水平一直与城市的教育水平相差甚远,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心理教育,一直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农村的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由于农村的师资水平比较低,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在思想意识上比较忽视心理教育,同时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却又得不到正确的辅导和教育,造成农村初中生出现自闭、自卑、自杀等问题。【关键词】农村初中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前言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升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城市的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普及开来,同时在教育程度上不断深入,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开展,导致农村初中生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与人相处和培养人格品质的基本前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农村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如何呢?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呢?笔者针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1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近几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初中绝大多数没有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同时有些学校即便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是由班主任或者其他任课教师代为进行心理课程的授课,关于心理健康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是没有统一印发心理教材,只是由老师进行口头授课,学生进行听讲,没有硬性的考试要求。总之,农村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普及开展,同时在授课形式、授课内容上也要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学校的教育中基本属于空白。2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存在的困难2.1心理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我国的心理教育起步比较晚,从事心理教育的教师在数量上也比较少,那些接受过专业的心理教育的老师大多数留在教育条件较好、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城市。面对贫穷落后的农村,没有专业的心理老师愿意去。虽然国家针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或者是辅导,但是农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且教育经费有限,很多学校不愿意将经费用在心理老师的培训上,由此造成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心理老师都是上了年纪或者根本不是心理专业的老师,开展的心理教育也只是走走形式。2.2在思想意识上错误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农村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在思想意识上忽略心理健康的教育,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硬性的纳入到中考的考试范围内,很多老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任何作用,不能提升学生的主科成绩,反而浪费时间,同时,他们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把心理课程的开展,当做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事情。同时,很多人混淆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概念,认为二者是一回事,没有必要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农村的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认识是造成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空白的原因之一,因此,改变他们这种愚昧的思想意识是进行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同时要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区别。3开展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3.1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各地教育学院应组织专家定期举办适合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这是解决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教师问题的根本办法。由教育学院组织专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是比较合适的。此外,心理学理论工作者应深入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农村初中学校也应积极主动参与理论工作者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期间得到理论工作者的指导这是目前许多学校采用的方法,也是当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不能仅限于专业教师,应该对所有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3.2建立地方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指导和监督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因而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在农村,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在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加强宣传工作。要搞好宣传工作,单靠心理学理论工作者的自发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政府部门的介入。因为要大面积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只有政府部门的介入,才能使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保障。结束语总之,国家要在政策上鼓励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在经费和师资培养上对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支持。【参考文献】[1]顾明远主编. 教育大辞典[M]. 上海出版社,1990.[2]钟 青主编. 青春期知识手册[M]. 中原人民出版社,1991.

第9篇

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

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意识。这方面有个性上的问题,如内向、孤僻、任性、自私;有来自意志品质上的问题,如懒惰、意志薄弱、依赖性强;也有来自情绪方面的,如暴躁、厌学、冷漠等等。

2.交往意识。这方面的心理问题有来自家庭的,如叛逆、依赖心强、不独立、蛮横;有来自学校的,如刻薄、嫉妒;也有来自社会的,如打架斗殴、上网成瘾等等。

3.学习意识。这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厌学、逃学、旷课、上课无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二、积极探索有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途径

1.意识先行。要有实际作为,先改头脑,要实施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先得让相关人员改变意识,从观念上加以转变,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育行政领导要有意识。教育行政领导要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教育应有的内涵之一,从而纳入整个教育体系,并且从物质、师资等软硬件上加以配备及完善。第二、强化学校相关负责人的意识。学校相关负责人要提高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质,也让心理健康教育回归课堂,而不仅仅是课程表上欺上瞒下的一个象征性的文字符号。第三、教育者要有意识。教育者要能够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使自己走向专业化的心理教育的道路,丰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论,注重心理训练的实践以及案例的反思总结,这也是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坚实而有效的一步。第四、家长要有意识。在这一点上,学校是家长产生意识的助推者。学校应适时组织家长学习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尤其对于留守学生的监管人而言,无论定期举行家长会或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背景,还是有关训练心理发展的活动、方法都要与家长进行讨论,进而制定方案。

2.行动跟进。第一、做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学校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大投资,在本校培养至少一名专业的心理教师。第二、做好各学科教师的延伸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及训练的方法,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教育行为。第三、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愉悦的心境,和稳定平和的情绪投入到教育中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第四、做好评价工作。学校要建立包括各学科教学成果、师生的情感体验、健康水平测试等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第五、做好各学科的渗透性教育。各学科教师要打破学科概念,发掘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第六、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角色,他既是管理者,又是陪伴其成长的朋友,与学生的交往最为密切。因此,班主任的工作一定要勤、细、实、巧,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根据不同学生地不同心理问题,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

3.文化陶冶。开展丰富多彩,健康高尚地各种文体活动,演讲比赛,团队活动,给学生心理发展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并可通过橱窗、板报、专栏、手抄报等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的校园文化环境,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其活动能力,集体生活与人际交往能力。

第10篇

时下,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令人担忧。随着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的思想观念,谋生手段发生了深刻变化,外出务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他们的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辈照看,有的托付亲戚朋友代管,让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学生”。有的家庭,虽然父母有一方在家,但因为忙于生计,往往顾及不了孩子。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独立初中,共有学生276人,在校住宿生有239人,占总人数的86.59%。自1983年建校至今,各项工作均无现存的经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是陌生。在我们学校,超过一半的学生存在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对所提问题不会回答,这些学生站起来后,既不说知道,也不说不知道,为了上课进度,只好让他们坐下。课后,与这些学生交流原因时,也只有简单的几句交流。有的学生学习不求上进,有的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我校部分学生均存在种种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具体问题表现在:①不诚实,不守纪律,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自卑不接受批评等。因而行为上不守纪律,不诚实,处事不负责任,这类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他们生活上贪图享受,对低级庸俗的事极感兴趣,他们不接受老师、父母和同学的批评帮助。②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不专心,在家里,因父母不在,爷爷奶奶娇生惯养,没有权威,双休日作业不写,回校抄袭他人作业,学习没有主动性,老师促着学,不催不学等。这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时兴趣极不稳定,因而在学习行为上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动脑筋,由此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基础差,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其智力发展受阻,学习成绩长期偏差。③自制能力差,依赖性强,不善应变,不善独立分析。④早恋的萌动。这类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走的是应试教育的路子,围绕分数干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我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不足,虽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有上课人员,但没有专业人员,缺乏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作指导,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无所适从,名存实亡。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村寄宿制中学心理素质普遍较差的令人忧虑的局面。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解决这些问题。

2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实

2.1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

一方面,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门全新的工作,对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陌生的,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严重不足,所以要在广大教师中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他们一致的认可。另一方面,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也很重要,因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也就自然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干净,舒适,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室内外的名人名言,校训,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这些,都能使学生有一种道德感,美感,理性感,会产生积极健康的心态。

2.2建立了正规的心理咨询室

农村寄宿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失眠、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学生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咨询,释放心理压力。倾吐和宣泄心理不,解决心理困惑和青春期心理矛盾。当然,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严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此外,学校应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测量,测试等。

2.3宿舍管理者和后勤大灶人员发挥保育员功能

教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平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给予各种帮助。举一案例,我校校长发现一名学生不爱学习,整天闷闷不乐,成绩由原来的名列前茅,滑到班里后进生的位置。校长洞察此问题后,和该生谈心,学生说出了实情,吐出了真话,原来青春期的他,看上了一位本班女同学,时时暗恋,影响了他的学习,经校长给予心理帮助后,很快学习赶上去了,现在一切良好。学生除了学习外还要吃饭睡觉,作为宿管人员和后勤大灶人员,在学生们进入自己所管理的领域时,也要给他们细节性的关照,饭菜质量,水温的冷热。学生饮食习惯的好坏,起卧习贯的养成,都处于心理作健康教育的范围内,所以宿舍管理者和后勤大灶人员起着保育员的功能,让学生在这里得到犹如家庭父母般的关爱。

2.4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开展全面心理健康教育。除专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外,非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也要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

2.5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训练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②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学会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消极情感。体察别人的情绪情感。③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进行人际关系的指导。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合作和竞争。④人格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抗挫能力等。⑤自我心理修养指导,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⑥性心理教育,强化性道德和性法治的教育,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往的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调适等。

2.6心理辅导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①心理辅导教师应始终抓好学习心理的教育;情感兴趣的培养;意志品质的训练;性心理的关注;个性心理的正确引导。②教育对象———面向全班学生;教育目标———培养发展健康心理;教育过程———灵活、生动、活泼;教育方法———启发、内化与感悟。③善于调查了解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新情况,把问题消灭在发生之前;善于进行过程性分析,深入学生之中,善于建立情感生活。

第1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认识模糊、观念落后、行动迟缓

农村中小学之所以游离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潮之外,主要缘于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教师中心”的观念,压抑着学生个性的张扬;不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雷声大、雨点小。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从教人员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来源十分复杂,而且很不稳定。这些人的共同点是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没有持证上岗。以这样的师资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后果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3.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既不是相互割裂和对立的,也不能相互取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强调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等方面的策略、方法、技巧的运用,切忌机械灌输和空洞教化。因此,决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或德育化。但由于缺乏专业师资和专门培训,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化倾向却十分严重。

4.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育化

心理健康教育在途径和方法上讲究灵活多样和针对性,以心理辅导为例,根据心理问题的具体情况可以综合运用会谈、角色扮演、信心训练、行为矫正、心理沟通、自我体验、心理测量等等。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存在着学科化、知识传授化的偏向。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向学生机械灌输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了心理学常识课,这种用学科知识教学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必然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

二、在农村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000年初,教育部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随后,教育部出台了许多“减负”的规定与措施。强调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就应抓住契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向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求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使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让农村中小学真正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摇篮。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大力开展教研活动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领导机构上,职责分工不明确、不具体,组织管理上的混乱,造成了工作中的无序与被动;在教研机构上,各中学、学区设置教研组的少之又少,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的更是难得一见,理论指导的缺乏,导致了实践工作中的盲目,影响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转。

3.从实际出发,确定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在国家颁布统一的实施纲要前,各校要借鉴发达地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根据所在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高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智育至上”的教育观念,树立以提高心理素质为基础的素质教育观。在人的种种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它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其他素质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切实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的瓶颈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作基础,现在许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十分有限。因此,在师范院校的支持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它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效。从目前的情况下看,短时间内对众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不太现实,教师的培训可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可采用专家下校指导、短期培训、教师自我进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尽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工作方法。

6.努力探索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采用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的形式外,还要大胆尝试下列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各种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开展个别心理咨询活动;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与熏陶;强化团体心理辅导,应对“群发式症候;搭建新媒体平台,拓宽心理教育手段;聚焦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和谐教育范围等。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动与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各方面工作都比较薄弱的现实,期望短期内大规模地、全面地铺开是不可能的。因此,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积极贯彻落实《意见》与《纲要》精神,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工作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实效、稳定地开展。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2002,(7).

[2]高飞,叶少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4.

[3]张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11.

[4]郑日昌.中学生心理辅导.小学生心理辅导,团结出版社.

[5]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8.

[6]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9.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8―0032―01

一、农村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 关注学困生心理健康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分析成因,依照学困生的心理反应及行为特征,对症下药,培养他们的健康学习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使学困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开发。

2. 满足学困生心理健康五大营养是其转化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f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学困生需要五大心灵营养:肯定、自由、情感、宽容、梦想。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以生为本,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五大营养,需要肯定强心、自由护心、情感乐心、宽容养心、梦想系心,进而唤醒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意识。

二、农村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学习中,只有奖励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奖励这一个导火线,让学生都参与到竞争中来,争取拿到奖励。奖励可以是颁发小奖状、小部分的物质奖励或者是一些纪念品,学生获奖时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发表自己的进步心得体会,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进步的。其他同学看到进步的同学拿了奖励,自己心里面肯定也想着争取下一次也要拿个进步奖,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2. 充分利用多媒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或者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知识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学生们,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看湖南卫视的《变形记》,这个节目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且经过教师的引导能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 开设心理主题班会课和班级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主题班会课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班会课的形式而设计的班级活动。它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方式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心理活动课上,教师可设计简单而有效的游戏让学困生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和发言,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以便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