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专题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专题总结

时间:2023-08-09 17:33: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专题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专题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情景教学;语文;应用

一、情景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情景教学法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从国内大多数地方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现状来看,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是阻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难题。如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都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在俗套的教学方式影响下,学生很容易产生思维的疲惫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随着情景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题教学活动选择不同的情景来开展教学,这样就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游刃有余。

2.情景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质量自然就很难提高。造成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大致有两点:其一,语文课程知识繁杂,缺乏兴趣点;其二,教师对课堂把握过于严谨,或者说教师占据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从而浇灭了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热情。情景教学方法用鲜活的情景来辅助教学,让语文教学活了起来,增强了语文教学的趣味点,同时,它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肯定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情景教学法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学不仅仅是教授书本理论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言传身教,实现教书育人的过程。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倾向于人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文知识背景下的情感的交流。教师对学生越是严厉有加,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就越远,越不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越来越低。情景教学方法是一种强调互动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和学生必须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情感上的传递,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就逐渐得到建立,教师更容易与学生接触,学生也更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二、情景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情景教学要联系生活

一切知识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总结,生活是文章作品的直接来源,作家所撰写的文章或者是对现实生活的纪实,或者是要反映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景教学是什么?情景教学就是把文章所描述的或者是所要反映的实际生活通过实实在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形象生动地把学生带到作者的创作之中,所以情景教学的关键在于情景,即生活。情景教学要联系生活,就是指要开展情景教学,教师必须掌握发掘生活中情景教学素材的能力。

2.情景教学要角色代入

作者创作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给读者以内心的信息,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学会生活、读懂生活,这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也是一个作者成功创作文章的基础。情景教学方法,旨在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对象进行还原,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而如果我们在情景教学中只是简单地把情景进行还原,让学生们过目,那么就很难引起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共鸣,关键是要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角色代入,让学生转换到作者的角色,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领略文章的内涵。

3.情景教学要回归教学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恰当应用,固然能够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但如果教师难以把握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度,那么往往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即情景过深,逐渐地把课堂教学活动带偏,成为彻彻底底的课外活动时间或者是讨论课。所以,教师在运用情景教学方法开展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必须抓住教学活动的根本,让情景创设为教学活动服务,而不是教学活动为情景创设服务。

总之,情景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适当运用,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但在情景化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把握住度,有张有弛,把握教学中心,循序渐进。

作者:马琨 单位:河南省汤阴县菜园镇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激励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总结以往出现的种种情况,总结出一些新的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经验,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在这种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能够从语文课堂上收获该有的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习差异不明显,但是越往上,到了三四年级就会出现个别同学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他们的具体表现就是在学习上不能够及时的完成作业,上课不能够集中精力听讲,小动作较多,而且出现学习懒惰的现象,在日常交往中,这些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跟同学交流,情绪化较为严重等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我们把这种学生暂称“学困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如何更好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引导这些学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困生自身的特点,谈一下学困生的激励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在教育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背后隐含着深刻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加强教育理念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教学理想,关心和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困生摆在重要的教学位置,让学困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的加强教学技能学习,去吸收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积极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学习最为先进的教学理论,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他相关学科,并且把学到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去运用到教学中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更好的实现自身的教学专业化。只有教师对学困生多一些关注,才能够更好的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

其次,在教学中,对学困生因材施教,紧抓基础。一般来说,造成语文学困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原因进行教学安排,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对每一个学困生进行仔细的观察,总结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共性和特性,然后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差,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生自身具有畏惧心理或者胆怯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对这样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和激励,让他们能够勇敢的表达和展示自己,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语文自身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听,说,读,写”的学科特点就要求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困生而言,应该抓住重点,哪里薄弱就让学生去补哪里,从而做到重点突出,集中进步。

由于学困生面对的学习困难是多方面的,但是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紧抓基础。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在语文教学中也是这样,打好基础是一切学习的关键,因此必须对学困生进行基础练习的专项训练,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把基础打牢固,从而更好地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开展多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活动,让学困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完成语文学习。知识来源于实践,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首先来说语文本身的教学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就是其一。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汉字听写大赛,组织学生进行普通话演讲比赛,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探究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学生的训练是综合性多方面的,学生在准备这些活动的时候,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去完成语文知识的积累。比如说,在汉字听写比赛中,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去识记不同的汉字和词组,能够更加仔细的去区分不同汉字的差异和词组的使用方法。这些对于学困生来说,都是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所缺乏的,但是通过这些训练能够达到很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训练是多方面,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困生去积极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

第四,抓住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奖励机制,让学生更多的体会成功的快乐。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自身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看待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还不是很完善,对学困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改善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时候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去采取有效的措施。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14-01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取的都是简单的灌输式、一言堂模式,课堂比较封闭,也比较被动,严重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然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弊端,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之中,以促使学生在构建的高效课堂中获得综合而全面的发展。

一、活动情境激趣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采访名人、作文大赛等,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我们在所教班级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收集比赛、优秀作文展览、采访名人、专题演讲等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1)教师与学生之间。情境教学主张教师对学生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学生的情感状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三、引导质疑,巧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很容易产生疑问。“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新颖、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巧妙地设置问题,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应结合文章中心和重难点设计问题,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够理解全文的思想内容了。这样,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四、多媒体设置情境

老师在上课教课过程中应该想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尽量都使用现代高科技的教学设备,例如投影、录音等仪器进行教学,指导着学生进入虚幻的情境,体会其中的境界,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中,为了使学生真正达到理解掌握文章的目的,在上课过程中及时的播放录音,很快地让学生进入意境,指引感受和体验当时小女孩的处境,并且要学生理解文段中一些句子的意思。

在小女孩第一次冷的无法忍受的情况之下,她小心的擦着了她的大一根火柴。此时,在小女孩眼前的幻境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境?这是教师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关键的句子,接着提问学生:“这道光被称为奇特的火光的原因是什么呢?”带领学生进行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其中的原因,接下来教师及时打开投影仪的幻灯片,这时一个闪亮的铜脚和一个具有铜把手的大火炉,四周被火光照的通红。学生观看着屏幕上的图片,将自己置于当时的情境之中,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小女孩去感受火炉,然后将自己的感受表述出来。当小女孩想将自己的手脚都伸出去的时候,将幻灯片关掉,这是火炉就不见了,只有一根烧尽的火柴梗。通过老师的仔细指导,以及设置的情境,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回答出:这是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太冷的原因,当时她看到了从未有过的火光,同时她也感觉到了未曾出现过的温暖,所以说,这到火光是奇特的,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感,夹着这种感受去明白“这为什么是一道奇特的火光?”所包含的意思。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非常单一,难以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情境教学法的创设,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通过给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来触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力推广与运用情境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语文;教学策略

一、前言

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越来越多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得到实际应用,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节奏也有所加快,传统的教学策略已经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互联网+教育”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借助丰富化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以达到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目标。

二、互联网+教育视野下的教育特点

第一,语文教学资源丰富且多元。在较长的时间里,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仅仅是教材,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都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在互联网+教育的视野下,互联网空间内包含海量的教育资源,涵盖各个方面,这就使得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将互联网资源作为补充,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语文知识,从而构建完善化的语文知识体系。第二,获取语文信息的便利性有所提高。以互联网作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了便捷性[1]。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随时获取教学所需的信息和资料,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学生也能从这种课堂互动中亲身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构建互联网+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时展为大背景,互联网思想已经逐渐渗透于教育教学领域当中,凸显了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因此,教师应该抓住互联网+教育的契机,设定明确的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另外,不同的学生其思维特点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互联网+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突出教学过程差异性[2]。【教学片段一】师:请你用学习第2小节的方法,默读第3小节,圈化出表现壁画宏伟瑰丽词句后简单批注自己的理解。拍照上传后,可赏析别人的批注,再用红笔二次批注,完成后再次上传。学生在课文纸上圈化批注,上传至讨论组。师: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在大屏幕上呈现读书笔记。生:我画的是这一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翩翩起舞……”,我觉得“成百上千”说明飞天很多,“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飞天形态各异,非常漂亮。师:你一眼就关注到了这句话,看来飞天图果然是最吸引人的,美美地读一读。除了这些,壁画中还有四千多幅姿态万千的飞天。打开平台,快速浏览飞天图,仔细阅读文字资料,并仿照文中的句式说一说,有的怎么样,怎么样。谁来仿句?生打开平台,浏览照片和资料。继续交流。师:这就是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还沉浸在壁画之美的我们慢慢地走进了藏经洞,一眼望去藏经洞的特点是什么呢?比起壁画的面积啊,这里有些小,但却曾藏有我国古代文物六万多件。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字?什么字?说明了什么?生:“掠走”说明这些经卷都被抢走了。师:那文物到哪儿去了?请你打开平台,戴上耳机,认真观看第2个视频。思考:看完视频,你想说些什么呢?生打开平台,看视频。在学习了前文的基础上总结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及时反馈至平台,再次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修改,这样让学生不光学会了自主学习,还要求学生学会评判他人的学习成果,并将优秀的学习成果化为自己的经验。文章对于藏经洞的描述花的笔墨并不多,但是藏经洞却是对于文章中心理解的关键一环,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借助视频,让学生了解历史,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寻找答案。

(二)借助互联网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偏向于形象性。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将一些以文字形式所呈现的语文知识转化成契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一旦学生能够被生动的画面所吸引,集中注意力学习教师所讲解的语文知识,就能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其学习语文课程的效率,并得到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学片段二】师: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为什么称它是明珠?(板贴:明珠)同学们对此都有疑问。本节课,我们将继续“莫高窟一日游”的旅行,一起去揭开谜底,感受她迷人的魅力。师:旅客朋友们,快跟上,就快到了。刚一迈进莫高窟啊,一尊尊彩塑便映入了眼帘。打开平台,看一看照片,读一读文字,准确连线。学生打开平台,看照片,读文字,连线。师:现在我要公布正确答案啦,做对的小朋友请你说说你的思考。(平台连线)生:我觉得那尊彩塑慈眉善目的,应该是菩萨。师:你从它慈祥和善的面相中知道了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还有吗?生:这尊彩塑气势威严,令人敬畏,一看就知道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师:你有一双金晶火眼,观察得可真细致。你能读好划横线的这句话吗?生读句子。师:你读出了菩萨的端庄温情,但天王的气势和力士的勇猛好像还不够。谁再来试试?师:通过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他们不同的个性和神态特点。敦煌莫高窟去过的同学不多,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更是知之甚少。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形象离学生较久远,就今日学生的审美,对莫高窟的各种艺术形象无法产生美的印象,更无法理解这些形象背后的深刻意义。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思维层面将莫高窟的彩塑形象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相联系,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带领学生前去旅行,参观敦煌莫高窟,使得文中的彩塑等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联系文字对这些事物形成深刻的理解,并运用互联网平台,让学生自由操作选择对应的彩塑形象,在这样一猜一选之中,学生对文章中的文字内容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也逐渐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再例如,教师讲解到《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词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思维层面将秋天悲凉的景色与词人的内心感受与情绪表达相联系,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播放一段呈现秋天景象的视频,使得词中的老树干枯的枝条、昏鸦、小桥流水、夕阳西下等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联系文字对这些景物意象形成深刻的理解,从而感受到词人所表达的感情,与秋色融为一体。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

(三)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语文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教育视野下的一种产物,已经在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以互联网+教育作为背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将互联网技术作为载体,为学生构建翻转课堂,使得课前、课上与课后这几个环节被有机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使得学生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语文学习,提高其学习能力[3]。【教学片段三】师:现在,请大家变身小导游,4人组成旅行团,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介绍莫高窟的这些景点,限时5分钟,要求如下:(1)四人小组,分工明确;(2)1位旅行团经理(负责人员分工和操作平板,可以根据导游的介绍放映第2、第3、第4页的照片),3位导游(分别用自己的话介绍彩塑、壁画、藏经洞,可结合课外资料);(3)汇报展示。【教学片段四】师:为了能让更多中外游客来这儿走一走,请你们为莫高窟制作宣传海报。打开平台,为图片配上原创广告词。记住广告词既要突出莫高窟特点,又要精炼顺口哦。课上,教师已经将这篇课文中所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讲解、总结了,利用课堂或课后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平台进行景点介绍、海报创作、广告词创作,既让学生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也是对该课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拓展,让学生对文章和莫高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再例如,教师讲解到《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在课前,教师可以将这篇课文中所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总结下来,比如,课文内容梗概、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分别将其讲解过程录制成专题微课,供学生在课前预习观看;在课堂上,教师在合适的时机播放微课,并针对学生所反馈的学习难点,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工具为学生进行详细点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在课后,教师可以督促学生反复观看微课,对课堂中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复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教育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为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带来了更多契机。因此,以提升教学效率为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构建互联网+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互联网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语文翻转课堂。通过本文对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探析,希望能为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何元峰.“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19(11).

[2]朱月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宁夏教育科研,2019(4).

第5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开放性教学 学科素养

现代社会呈现出非常显著的两大特点,那就是在日益强调“开放”大背景下的“竞争”与“合作”。开放型社会呼唤开放型教育,开放型教育催生开放性教学。自新课标施行并纵深推进以来,传统封闭型教育的大门被逐步打开,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为“三中心”的教学模式被逐步打破,以课本为唯一知识源、以教师为知识唯一传授者和以课堂为知识唯一获取地的“三唯一”教学阵势被逐步打消了,整个教育领域显现了生机勃勃的活泛态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语文课来说,积极而又深入地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学科基本素养提供了无比广阔的涵养背景和极具活力的滋润水源。如何在小学语文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科基本素养呢?

1.注重在生活化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有着一种不可分割、难以摆脱的渊源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把教学活动投放到无比广阔的生活大背景下,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而且能够赋予教学内容及其实践活动无限的生命力和源源不断的活力。以认字识词教学为例。“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聪明识字始”。字词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课程活动的始终,从某种程度来说,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基本素养应从字词教学开始。如教学“寒流、大雪、北风”等字词时,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显示寒流侵袭、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雒妫黄浯危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的感受。有的说“我感觉真的好冷啊”,有的说“如果是我的话,一定要把头缩在脖子里”,有的说“脆躲在家里不出门”,还有说“我想出去滑雪,还可以打雪仗玩”……由此可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开展认读活动,小学生读出的不仅是几个词语,更是各自的独特感受。

2.注重在情境化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总是用色彩、形象和声音来进行思维的”。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以形象化思维为主。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境化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情趣,而且有利于他们从中获取更具体、更深刻的情感实践体验。以多媒体情境活动为例。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笔者没有直接进入教学程序,而是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大家直观呈现出一幅“红杏出墙”画面:一枝惹人怜爱的红杏挂在树上,正伸展着身姿,悄悄地探出了院墙,引人注目地跃入眼帘。以此激励学生充分想象墙内春景。有人说“墙院内还有一些刚刚长出的红杏,正在努力地攀爬着”,有人说“除了红杏,还会有桃花、梨花等多种春天的花在竞相开放”,有人说“花园内肯定是色彩斑斓一片”……待到诗文赏析时,正是因为对“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有了超前思维,学生们既为自己的合理想象而兴奋,又对自然生命力现象有了实质性的体会。

3.注重在整合性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人类智慧原本是浑然一体的,学科之间的划分却是一种人为现象。尤其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作为一门母语学科和最基础性学科,它与许多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关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多种学科之间的整合教学活动,非常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进一步把握,从中攫取“1+1>2”的效益和效应。以《负荆请罪》教学为例。为了让小学生充分了解这则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笔者充分借助历史知识元素,把当时七国争雄的社会背景及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而引发“将相失和”的历史因素等都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只有这样,才能把“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的重大意义充分地显现出来,才能更加凸显廉蔺二人都“以国家为重,以大义为本”的精神品质。如此,在讲求“文史不分家”的同时,也密切体现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从而充分显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4.注重在自主性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观”下,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学科基本素养中的主体核心因素。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坚持在教师的科学引领和有效主导下,积极开展以个体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的自主化教学活动,不仅是培养学生学科基本素养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而且能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逐步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螳螂捕蝉》教学为例,本文内容简单,故事性和情节性较强,非常适合开展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自主化教学活动。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提问如下:(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故事?(2)大臣们与侍奉少年是怎样分别劝阻吴王的?其结果各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结果?(3)从本文学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自主研读――阅读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总结提炼”中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既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又获得了情感实践。

5.注重在综合类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既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实战演练场”,又是培养他们语文学科基本素养的“最佳制高点”。郑国民教授在定义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提出它是一种立足于语文课程基础之上,通过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其语言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方式。它是语文与生活综合的实践活动。佐藤学在区分综合学习和学科学习时认为,综合学习以现实的“主题(课题)”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元的学习,进而提出把处理人生征途中谁都会面临的现实课题、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现实课题的直接学习和学科学习并行组织。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基础教材中,每一单元不是安排了“语文天地”板块,就是设置了“综合活动”专题。所有这些都是激发并引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向灯”和“铺路石”。

比如教完《题西林壁》,笔者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蕴含各种“哲理现象”的古诗句,并且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认识,通过思辨、演讲、写心得体会、出墙报等多元化形式,谈论并交流自己的实际感悟,从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目标。又如教学《与时间赛跑》后,笔者要求收集有关“时间”的诗句名言,开展“我的时间哪里去了”主题辩论活动,实际探讨如何合理安排“我的一天时间”的规划。既锻炼了手口脑互动能力,又对学生开展了惜时的良好教育。

6.注重在个性化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所谓个性,是一个人在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体现,是个体赖以存在与发展且不同于他人的自有特质,也是学科基本素养甚至“核心素养”中的最根本元素。小W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铺路工程,少儿时代正处于有效培养和初步形成个性化特质的原始黄金时期。“没有个性化教学,就不会有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从个性化教学和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显得既非常重要又十分必要。如教学《负荆请罪》时,在讨论交流环节,就关于“如何评价角色人物”议题,小学生之间形成了不尽相同的个性化评价。有人说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是一个值得崇敬的历史人物;有人说廉颇知错就改、光明磊落,同样令人可亲可敬;有人说赵王是“伯乐”,善于发掘蔺相如这样德才兼备之人;还有人说秦王虽然霸道,但具有爱才惜才的胸怀和品质……对于这些“见仁见智”现象,我们应给予珍视、欣赏和保护。

综上所述,开放性教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有利于涵养学科基本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开放性教学既是与时俱进思想理念的客观反映,又是考量教师能力与水平及其师风师德的重要反映,我们应为之贡献心智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戴志忠.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策略方法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

[2]乔浩.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2(02).

[3]郭元祥,姜平.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J].基础教育课程,2006(08).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对话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以下是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总结的几个体会。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二、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倡导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学生终生的一件大事。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合作阅读,积累内化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悦。也提升了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7篇

关键词:体验教学法;小学语文;活动;优势;措施

小学语文教育面对的都是身心发展刚刚起步的学生,借助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有亲身体验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体验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全身心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尽管学生的能力尚不能完全在体验活动中掌握所有的交际、合作技巧,但也能在体验活动中不断锻炼和发展自己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教师设计的体验活动若能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便能调动其生活经历和认知,从而满足体验教学法的要求,使得体验教学法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利用。

一、优势分析

体验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需要抓住其“从做中学”的思想精髓,能很好地避免传统枯燥的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在体验性学习环境中使得学生更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其思维和能力提升效果会非常好,而在不断参与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则能很好地让学生保持兴趣,加之他们的好玩天性,使得体验气氛一般比较活跃。但因为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学习、交流和理解等能力不够强,还需要教师在体验活动中时刻保持辅助角色,让学生的体验进程更加有条理和有秩序,而不是完全以玩耍为主,其中的优势可以从这些方面得到反映:(1)体验过程中的学生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得他们敢于参与合作和体验;(2)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进行知识学习和实践创造的意识;(3)体验式学习中学生感受到和谐的学习气氛,有乐趣和信心进行语文学习生活;(4)教师能有更多机会为小学生制订发展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能力变得更好。

二、不足之处以及应对措施介绍

1.教师组织体验活动的能力问题,其一是教师体验活动组织能力不强,其二是观念方面无法与体验法理念结合。传统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方法不适应,观念落后现象普遍。针对这个问题,我校的解决措施是用专项发展基金选拔优秀教师到山东等体验教学法应用较好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回校后组织大会进行全校性的学习,或者进行体验教学法的专题讲座,邀请一线专家到校上示范课,促进教师快速发展,转变观念。

2.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部分小学生的自卑、厌学和活动执行等方面,我校是用专门的教师对小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引导,培养其自信心;活动执行等问题则是进行体验规则建设和疏导。如指派优秀的、亲和力好的教师近距离引导自信心不足或者自卑的小学生一起体验语文活动。

三、实际应用情况分析

体验教学法是围绕小学生身心和新课标教学内容设计的学生全面参与的有目标的真实型体验活动(创造情境),体验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有定位的,教师辅助学生完成体验的各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以学生参与体验活动为主要目标,在体验中通过观察分析等突破重难点。并且在体验过程中教师的体验活动设计需要材料或者具体的体验环节作为依据,帮助小学生理解体验的步骤和方法,学会合作学习,然后掌握交流合作的技巧,学会在体验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帮助解决相应的体验困难。比如,讲解古诗词时,我一般是空手进教室,根据动手、探究等能力发展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了《诗词景观想象与分享》的体验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领会古诗词描绘的景观,然后进行小组的交流讨论,每个人做好发言总结和归纳,然后随机让学生将小组和个人的想法和体验分享给全班。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出主意将古诗词描绘的景观尽可能描述清楚。接着教师大力表扬让学生树立体验信心,让学生有表现的欲望才能为接下来的体验活动提供保障。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时,根据新课标读、说等方面的要求提出了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不同的角色,找到自己的对话内容,这样就使得小学生广泛参与到体验活动中来,进而让学生敢于创造性地向小蝌蚪描绘其母亲的样子,这就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在体验中,学生相互对话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意识,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让小学生更自信,体验中的表现自然变得越来越好。

总之,体验教学法不仅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活动中全方位发展,还使得教师在体验活动组织实施与设计中得到发展。但同时在实施体验教学法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设计能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体验活动,多创新,多指导,注意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改革

【中图分类号】G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综合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是通过某一种专题学习活动才可以体现出来,也不仅仅是“分析”得出的结论,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就体现了综合性这个特点。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渗透在每一堂语文课当中,无论是识字写字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应该运用这种学习方式,而不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课”、一种课型,或一种活动、一种“活动课”,更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的能力来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感受到快乐。

一、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语文教学长期处于一种相对闭塞的状态和环境: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传统的语文教学空间往往局限在封闭的课堂上,以教材为对象,以接受为方法,以考试为目标。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为填鸭式,学生接受的方式为死记硬背,学到了知识点但是却并不会应用它,不会将它融合到生活中,融入到自己的综合能力里。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既适应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决心。综合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成功地运用到自己的听说读写中。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1]。而小学语文综合素质又是学生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

二、开放自主性的学习

开放自主性学习是学生、教师和书本三者互动后产生的成果,是学生主动构建学习模块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书本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最佳平台。综合性学习开放式的特点是要求教师通过书本的备课和在学生学习书本内容的过程中都产生创新点和开创性思维模式。综合性学习重视参与、重视体验、重视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实践上的收获。开放性学习为学习内容上的开放――所有语文课程资源均可为“我”所用;学习途径上的开放――广阔的时空均可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爱好点出发,从学生的身边出发,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所收获,要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乐趣,在乐趣中获得知识。

三、走出课堂,引导学生的拓展提升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学习”。开放性自主性的课堂并不是指课堂固定在某一个房间里、固定在某一个座位上。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寻找知识。笔者曾在寒假期间组织三年级(2)班学生走出课堂,学习春节的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到某居民区观察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教会学生认识春节这一习俗,学习春节的一些相关知识,包括学习春联的知识,学习文字中什么是平仄、什么是押韵,并让学生抄写下自己喜欢的春联,并给学生留下课堂作业――每人试着写一副春联。活动结束后,家长反馈说孩子学到了关于春节的相关知识,并且大部分学生都交上一张令人满意的春联答卷。学生也了解到了中华民族在春节上的重视和寓意,并且这种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身参与到其中的机会,会让他们觉得教学内容既生动又贴近他们的生活。

四、综合性学习中对教师的要求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方式不再是以往的那样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身为一位开放式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对学生放开手脚,充分的给与他们信任,给与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与适时的帮助,帮助他们找资料,帮助他们定题目,帮助他们写材料,不大包大揽的给他们做足准备,让他们自己分工、自己组织、自己实践,体验过程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然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并不是放任与不参与,更不是某些老师的“作壁上观”,只在活动的开始作一个开场白,结尾作一个总结词。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得不到正确积极的指导,从而丧失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质量和成果,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不到锻炼,使学生学习状态处于“无处安放”。

五、结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将会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自主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渠道的全新的教学形态和教学理论,从而被在国内学校教育中广泛推行。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广大师生需要共同努力,改变我们从前陈旧的观念,不断地探索寻找新的方式和方法,真正地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33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书院兴起于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宋代 D.明代

2.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前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与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汉语拼音提高了要求,增加了内容

B.重提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C.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感悟

D.“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3.语文教材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利于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训练的习题,这一做法开始于

A.80年代 B.50年代

C.90年代 D.60年代

4.北京特级教师马淑珍在拼读音节的教学中采用“找朋友”的方法,她所使用的教学策略是

A.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 B.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学习拼音

C.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 D.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

5.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以发展其“元认知”,这一做法说明

A.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作出调整

B.学生具有学习的内在动力

C.学生能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

D.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利

6.“作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踶跳跑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这是我国古代哪位语文教育家的观点?

A.欧阳修 B.谢枋

C.王筠 D.韩愈

7.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口语交际应用的范围和频率得到极大提高,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教学将

A.有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B.有助于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C.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只重目治、忽视口耳训练的现状

D.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8.下列体现综合性学习特点的一项是

A.复现性 B.个体性

C.被动性 D.群体性

9.属于口语交际的评价要求的一项是

A.有感情 B.临场性

C.正确 D.流利

10.旨在提出改进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的教学研究类型是

A.评价研究 B.发展研究

C.基础研究 D.应用研究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南北朝时期的《古文观止》是家喻户晓的语文选本。

12.从深层原因看,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和政治形势有关。

13.《幼学琼林》是明朝人萧良所编,把常用的词句、成语和典故用对仗的形式加以分类组合。

14.王日休《训蒙法》提出:“小儿读书,若初四句,不必多教遍数,且以教识字为主”体现了“儿童入学集中识字为先”这一传统识字教学经验。

15.萨特“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等待”这一说法很好地印证了“相互作用”的阅读模式。

16.实践证明,中年级观察作文的形式是素描训练。

17.语文教学是言语教学,而不是语言教学。

18.中年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宜用活动计划、活动总结、专题演讲和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表达其学习成果。

19.简答题属于论文式试题。

20.弗兰德斯的“互动分类体系”是一种结构性课堂观察方式。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语文教育最初的基本内容,就是学习和________文字。

22.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一条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________和审美情趣。

23.据研究,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24.建国后我国小学识字量的变化呈V字形,1992年8月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的识字要求是________个,成为历史低谷。

25.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是选书、阅读和________。

26.上海市的吴立岗等提倡的“作文素描训练”把小学作文教学分为五个阶段,即一年级进行口语训练,二年级进行写话训练,三年级进行________,四年级进行半独立的篇章训练,五、六年级进行独立的命题作文训练。

27.口语交际与书面交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言语形式上和________中的差异。

28.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课堂教学,即以学习教材为主要形式;二是________,即以体验学习和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

29.语文教学评价从评价形式可以分为口试、笔试和________等。

30.根据对变量的控制程度,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可以分为真实验、________和前实验。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语文教学研究

32.口语交际教学

33.听读识字法

3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

36.简述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37.简要分析作文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38.简述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分析

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口语交际往往就是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口语交际开始逐渐成为人们综合素质结构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交际能力,学会听、说、交流与表达,学会人际沟通与交往,学会合作。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新发展优质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接纳。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弱

由于学生没有意识到口语交际的实际作用,对口语交际能力不重视,不在乎,认为自己会说会写,老师的作业能完成就够了,因此当前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大多不是太好,实际上很多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不说话,不敢说,不会说,说了又不规范,表意不清,重复矛盾这些常见的问题。而那些性格内向,心理素质较差,不会表达自己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就更差了。

2.部分语文教师忽视对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

一些教师自身对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到位,认为这种能力来源于先天,对于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极为不足,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就应当听教师的话,多看多听多写,不需要太多讨论与交流。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还尚未完全普及,教师对于分数还是更为看重,这些实际上都减少了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也就削弱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方法

1.明确教学内容,优化课堂口语交际

教师自身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科学全面地明确课堂教学内容要求,把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训练作为常态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材资源,经常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角色扮演、分段朗读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口语互动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专题的口语交际训练,课堂内外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教师还要保持对学生口语变化的关注,对其进行引导与激励,看到自身在交际活动中的价值,从而获得交际的信心。

三、开展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口语交际

除了在课上安排一些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开展一些课外交流活动(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围绕着某个主题进行演讲、主持人大赛、辩论赛),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教师还是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对于胆子比较小的学生,一定要鼓励他们张开嘴去表达心中的感想,对于学生在演讲中存在的缺点,教师需要及时地给予纠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寻找一些更加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话题,平时和学生多沟通、多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有意地激发学生与人交流的兴趣,让学生多留心自己身边的事情,记录好自己身边所发生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很好的丰富学生交际语言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放假的时候去卖报纸,在卖报纸的过程中,学会语言沟通,并且留意身边的人,观察身边各种突发的状况等等)。总之,一定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交际的信心。

2.教师要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的时候,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其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给学生做出示范;另一方面,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地给予纠正,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口语活动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做示范,给予指导外,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意、灵感以及富有童真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口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参加自主评价,在教师点评和其他学生发言的时候学生一定要认真聆听,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对于不爱和不敢发表自己言论的学生,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表达自己的感受,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摸索,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方法。但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靠教师的努力还是不够的,需要在社会、家长共同的帮助下,才能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第11篇

回想学校接到编写任务之初,余宪校长召集我校全体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疑难问题”的深入调研,征集、遴选了教学中遇到的109个疑难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开展了专题座谈会讨论甄别。通过反复推敲,最终,我们将小学语文教学涵盖的5大领域整合为4个专题,并提炼出22个具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如何在识字写字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等等,这些问题紧紧围绕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关键点展开,反映了一线教师的实际困惑。

随后,余校长确定了编写提纲,龚主任确定了编写体例。在作者会上,龚主任就编辑审读过的《直击》丛书样张中发现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地方,与我们进行了分析,并嘱咐我们:“在座各位都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一线名优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次编写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回到各自的学校后,要调动学校的教学骨干参与到研究、讨论中,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破解,共同总结出解决疑难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帮助更多的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厘清思路,明确方向。”

我负责编写的是本书第四章的后两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的内容。虽说只有两小节内容,但也着实让我体会到写作的不易。

语文综合性学习立足语文学科,强调语文学习资源的整合及学科间的融合,它本是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最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却普遍不重视,对这一课程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也不够透彻,这一部分内容要么让学生自学,要么直接跳过,真正深入研究者为数极少。可以说,“如何区别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相关活动课程”以及“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对这一领域,我虽然有过一些思考与探索,也取得过一些成绩,但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个人实践具有普适意义,让思考尽量遍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每个角落,让那些来自一个个课堂、一次次阅读的经验闪烁出理论的光华?

在余校长的建议下,我把目光投向自己最初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长之路。因为我深知,在教学实践路上,我曾遇到的疑惑,很可能就是老师们正在或即将面临的疑惑;我曾获取的智力援助,很可能就是老师们正在期盼的帮助。

2012年,我曾上过一堂语文综合性学习示范课《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字谜》。一节课下来,学生了解了谜语的基本组成,猜出了不少字谜,还知道了创编谜语的三条规则,可谓收获颇丰,然而评课时,余校长并不满意这样的设计。她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教师一味地牵着学生往前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余校长、汪校长带领学校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就我试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了数次讨论。在广泛听取了同事们的建议与认真思考后,我重新构思了第二稿教学设计,较之第一稿,第二稿更加注重研究的过程,从活动前的布置到活动中的探究、展示,以及活动后的总结,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地腾出时间、让出位置,给学生提供用武之地。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宽了,创造的空间扩大了,学起来自然兴致勃勃。

是呀,为什么不将这一宝贵的磨课经历整理出来呢?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教研组为此展开的深入分析和讨论以及之后为解决疑难问题的“二次授课”,这些鲜活的、来自我本人的教学实践不正是最好的说明吗?

问题有了,讨论有了,解决问题的实践也有了,剩下的是如何总结、提炼解决这个问题对应的策略。为此,我在网上展开了大量搜索,了解国内外有关此问题的研究动态。同时,认真学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等书籍,一来丰富自己的认识,提升理论修为,二来为之后给老师们推荐可参考学习的资源寻找相关依据。

初稿如约提交,不久便收到了回复。打开文档,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主标题《拨亮学生智慧的心灯》旁批注道:“有关学生智慧可以写一本书了,建议题目更聚焦一些。”“案例一”旁写着“给案例取个简短、有吸引力的标题”等,诸如此类的批注足足有12处之多。我虽未曾与这位编辑见面,却从他的修改建议中感受到了文字工作者的认真、严谨以及专业。

第12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效果 思考

现在,具有较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已成为谋职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而目前大家对大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感到忧虑,纷纷要求在大学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造成大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板子只朝中小学语文老师身上打,这是很不公平的。这也不是说当老师没有责任,而是说真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反思总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当然,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但是我们不能坐等,有责任思考在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改进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我就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集体教研

教师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应悟有己见,教有己识。这需要全方位地锻造自我。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不断学习、求新。教师个性特长得以发挥,自然形成教研组整体教研优势。奖优促后,适当的压力可以化作改进提高的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力,扎实做好教研工作,形成团队合力。

(一)加强有意识的自我阅读,不断学习求新

读书学习是语文老师自我提升的最有效手段。新课程的选修模块与选修教材涉及相关文学、文化、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几乎与语文构成联系的领域都有涵盖。只懂得语文教材,甚至只精通选修教材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需开阔阅读视野、学习领域。诸如相关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选修教材领域、相关史哲学科内容,甚至理科科技类等著作,都应当有所涉猎,尽可能在学科“业专”的基础上做到广博。

(二)扎实推进实践教研,营造研究氛围

教学研究以实践研究为主,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做到“有效教研,促进教学”。采取集体教研与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方式,既利用集体智慧,又发挥个人特长。首先,开展组内常规教研课活动,每个学段内每个学年组开展一次集体教研课活动,由设计、讲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五个环节组成,年级组内选择内容,教研组研讨,最后教师撰写教研文章,组长进行总结。其次,切实做好学校承担的国家、省市级语文学科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参与专题研讨和教研论文评审、教学竞赛等活动,并做好研究的阶段总结和课题结题工作。

二、教学中潜移默化,提高思想教育的渗透强度

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发现自己正处在被人进行严肃教育之中时,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宜以渗透、熏陶、渲染为手段,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完成德育任务。保持学生愉悦的心境,可以极大地增强德育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有许多寻常环节,学生往往处于无意注意之中,如果教师能捕捉机会,巧妙地“借机”发挥,就可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层次。

三、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我们要让学生获得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得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信心,而且大大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四、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思想,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中追求效益,从指导中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中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地不断地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