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33: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析探讨
教学设计是一种理论和方法,主要是依据相关教学理论,对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和需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结合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使小学生自主地进行数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知识的提升和数学素质的培养. 教学设计能够将教学理念有效地转化成教学行为,使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作出一个大致的纲要.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以学生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在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过程和方式等方面多重考虑,从而选择和设计最佳的方案,以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主线上的区别. 在传统的备课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则并不重视,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的备课突出的是教学流程上的设计,例如在引入新课程和新知识、课堂上学生的反馈以及课后的学生家庭作业等. 而教学设计的主体是学生,主要的目标是通过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学习,更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设计,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来设计教学活动,强调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思考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师填鸭式教学.
对象上的区别. 传统备课的对象是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对知识点的讲授过程,其呈现的形式主要是教师的教案,备课目的主要遵循教学大纲的任务要求,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 而教学设计的对象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使学生以较短的时间学习较多的知识.
理论材料依据上的区别. 在传统的备课中,备课依据主要是教师的教学经验,没有科学的教育理论,不能因材施教,这样对于小学生的个体发展来说是有一定影响的. 教师的教学经验从理论上来说是有一定重要性的,但是,如果单纯地依据教学经验,会使教学过于封闭,很难得到发展. 而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是科学的教育理论,是通过对教学需要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作出教学设计. 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备课中存在的缺乏理论依据的状况.
变通性上的区别. 变通性是指在课堂教学时,传统备课和教学设计对于一些突发状况处理的变通性. 传统的备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课前教学准备,是一种预设的静态教案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这种教案的宗旨比较重视,缺乏一定的变通性,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很难进行合理地解决. 而教学设计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之前完成,属于一种纲要性的工作,而且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进展进行不断的调整,包含了课堂教学前后以及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变通性.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1. 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充分地考虑学生的需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学生作为设计主体,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模式,让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教师也明确自身的课堂地位,将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监督者,使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主地进行学习.
2. 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最根本的内容就是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要想使课堂教学能够产生理想的效果,就需要对教学方案和手段进行优化设计. 教师应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应学习和掌握的重点内容,并且能够使小学生在新课程的引入和之后的课堂学习中,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3. 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需要在一定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体现,所以对于教学过程个教学方法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教师应注意新课程的引入和课堂提问以及学生讨论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关系,采取适当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
4. 优化课后练习
作为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后练习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具有一定重要性,不仅能够检验出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够使学生暴露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依据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改进. 另外课后练习也有利于学生提升解题技巧. 在进行课后练习的设计时,教师应注重习题的形式,尽量使习题具有多样性,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解题产生一定的兴趣,也可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也应注意掌握设计习题的难度,过于困难会使学生失去解题的信心,过于简单又会使习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教师应审视自身的教学模式,重新进行教学设计,以使小学数学课堂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个体发展状况,通过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上的优化,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充分实现数学教学设计的目标.
【参考文献】
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时有下列现象:1.教师座谈会上,部分教师自述:没有使用自己写的教案,教案是供检查用的。他们感到自己的教案操作性不强。2.有的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经常是所查的课与所查的教案分离,他们认为教师的课可以反映教师的教案编制水平。3.教研员反映说:“一些年轻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只是抄写课文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搬家。”4.随机听课检查发现,有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采用网上下载的教案或抽取他人设计的教学过程片段进行课堂即时整合教学,课后以记录反思弥补没有编写完整的教案的缺失,将课后的反思行为与课前的教学设计混为一谈。
上述的现象反映出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在思想上有梳理教学过程,但对教学设计的原理、系统要素和表现方法理解不深且编制教案能力不强;二是忽略了有效教学设计在有效教学中的作用。有效教学设计必须要考虑如何适当把握教学内容的分寸;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且给学生独立、完整地思考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如何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机智如何使教学实施适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换一句话说,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决定着不同的教学过程)等等课堂教学过程要素。三是多年以来省内没有规范教学设计方案的一般格式。多数农村学校对教师备课的常规管理一般停留在县区教育局下发的常规管理文件层面,大多数学校尚未根据省市县(区)教学常规要求,研制出可供学科教师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案格式,教学管理欠规范。四是了解所教的内容但对如何教这些内容未精心设计。一些教龄比较长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在某种程度上比年轻教师熟练,对教学内容的梳理比较系统流畅,课“讲”得好,但对学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欠考虑,教学过程中捕捉问题、确定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到位;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教学手段及多媒体工具的选择,也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要素;学习评价与教学方法究竟如何统一,施教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估并提供反馈,选择哪些主要教学目标学习评估,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设计。
二、用教学设计格式规范教学设计行为。
上述这些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技术水平,有效参考、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文本、图片、音视频、动画、多媒体等),使之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行为;如何在教学设计特别是在难点环节――教学过程设计中,帮助教师真正考虑应用教学策略,把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学得怎么样”可操作地直观地显示出来;如何使教学常规检查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这些都是当下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难点,为此我们将教学设计格式化成下表形式,形成一般性的规范要求。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三、用教学设计格式编制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中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片段教学(20分钟)
(一)教学过程设计:
一份规范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应由上述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等10多个要素构成,教案的书写没有固定的格式,以上格式可以作为一般要求。教学过程设计的难点是编制教学设计方案,上面的案例可供教师使用教学过程设计格式时参考。
另外,在编写教学手段和教具这部分内容时,要体现媒体、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如“播放视频创设情景”“呈现过程,形成表象”等等;在编制教学处理方法时,要体现教师教学活动行为的关键词(如:回忆提问、评价提问等等)和媒体的使用方式(如:讲解――播放――概括、播放――提问――讲解等等),这样,教学过程设计才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使用该教学设计方案格式后,他们感到:一是系统地把握了教学设计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二是教学过程设计格式可以促使教师用概括、精炼的语言描述教学内容并提出教学处理方法、教学问题等,用行为动词表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直观地显示教与学的关系和比重,改变了只关注教师讲的行为,进而从教学设计的源头落实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三是引用了教学流程图设计。教学流程图,是浓缩了的教学过程,简明扼要有层次地表达了教学活动过程各个环节实施的程序,一目了然地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结构、教学实施顺序用关系图表呈现出来,实现了教学内容流程与教学组织流程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活动形成优化运行的机制,发挥了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作用和行动纲领作用,方便教师自行编制和使用。四是教学过程设计发扬了黑板及板书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新背景下的作用。精心设计板书仍然是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的课堂教学技能,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也可以作为教师调控教学进程的手段,成为联系师生双边互动的纽带。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32-02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的教师。”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必须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并落实到备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而其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最有效手段。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概述
1.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含义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就是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的方法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计划或规定,为教学活动制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从大的方面说,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设计等;从小的方面看,教学导入设计、教学板书设计、教学小结设计、教学提问设计等等,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些实际的教学设计都基本汇聚在教师的教学方案中,都通过教学方案来体现和反映,因此,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案的设计。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及其准备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具有创造性和探究性特点的工作。它是上课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一般来讲,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基本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精神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这是由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只有认真了解研究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日常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并将其精神实质贯彻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才能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从而才有可能全面地、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功能,实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2.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是国家课程,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普遍性、统一性和强制性。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熟悉它所规定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明确教学的主旨。此外必须通读教材,分析其结构,在掌握了各内容之间的联系后,明确各部分的重点、难点,为教学计划奠定基础。
3.熟悉了解学生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熟悉学生,解决“谁学”和“为谁而教”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实际、知识实际以及实际能力,从而使教学方案更具有针对性。
4.搜集整理资料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属于社会科学范围,社会科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说理,而说理要凭事实,要占有翔实的资料。因此,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必须广泛地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事实和资料,并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和筛选。这样,既可以扩大教师的知识领域,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不致将思想政治(品德)课讲成枯燥的教条,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失去学习兴趣。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案包括学期教学方案和课时教学方案。学期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学期学科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宏观设计,课时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节课或一次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微观设计。这里主要研究的是课时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要做到使内容全面且有明确具体的指向性,同时,目标设计应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使教学目标兼容表现性和生成性目标。在设计情感教学目标时要依托课文知识,紧扣认知和思想教育目标。此外,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并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的素质发展变化状态,使目标具有可测评性。
2.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组织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的思想、点子、途径、程序、策略、手段和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方式。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经验和特长、教学条件及课程标准规定的时间和过渡进行设计和选择,坚持情理互动原则,在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同时,关注学生生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教学过程设计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做到以下五点:第一,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其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的内涵、外延、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第二,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融入一点概念、原理的发展史和问题解决史;第三,教学过程要凸现动态性,体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原则;第四,教学过程方案要留有空白,体现方案“弹性化”原则;第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采用活动元设计法进行设计,即首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资源情况和学生实际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再根据教学模式的程序过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活动单元,分别对活动元进行设计;然后,再将各个活动元有机地结合成教学活动过程
4.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要按照本课程的新理念和教学方法,将静态性的教材“文本”加工成为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适合于教学展开、有利于教学内容创新的组织状态。具体讲,教学方略设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内容要进行情境化、生活化和问题化设计,此外,还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5.作业设计
思想政治(品德)课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引导学生应用,督促学生作进一步学习和思考,其功能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在具体设计中,要做到,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复习旧课与预习新课结合、科技知识渗透结合、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一般要求和不同档次要求相结合
6.课前或课后活动设计
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构筑立体开放的教育网络系统,还必须设计一些必要的课前或课后活动,如搜集资料、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课堂小品设计与编排、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案,一般由课前活动方案、课堂教学方案和课后活动方案构成。其中课堂教学方案是核心,课前、课后活动设计应当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前或课后活动设计应当服务于课堂教学,在设计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因地因时制宜,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活动的安全。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说课设计
说课,是教师教学设计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说课可以把教学的成功建立在教师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的基础上,使教师全面掌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说课可使教师自觉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使教师由普通的教学匠成长为学者型的老师,提高教师教学的整体素质。
说课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说课具有简单易操作、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等特点。
思想政治说课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学方法和手段;说教学过程。在对思想政治说课进行设计时必须思路清晰,结构清楚;教学程序要具有科学性、深刻性;主次要分明,此外要详略得当,虚实有别。
五、综述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优化教学过程。具体来讲,就是通过预先的规划与设计使得相同的问题在今后类似的教学情况下不再出现或减少其出现的频率。虽然说教学设计对教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其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有助于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利于组织系统中参与者的协作;教学设计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助于实现教学最优化;此外,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减轻教学负担,加速自身的培养,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所以,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否。每个教师都必须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时机,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应江.谈新形势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林琼慧.谈谈高师实习生的备课[J].池州师专学报,2002,(3).
[4]赵丽霞.说课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有益形式[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7).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应依照历史课程规范展开课堂教学设计。历史课程所提倡的新理念能够有效开展我们的教学任务,因而,在实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根据新课程规范中的新概念与新导向,从多方面计划,包括价值观、过程与方式、能力与学识等方面。所展开的一切设计应在依照历史教材的基础上,因为历史课本是按要求编写的,而历史课程宗旨是由每一堂课程的实际内容来体现的。因而只有依照教科书分化教学环节,才能拟定出适合当前教学课程的目标要求,这也是教师实行教学设计所能获得优良效果的保障。当然,教师单方面地设计教学方案是不可取,还应围绕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重心,教学是双向任务,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教学设计还得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有所改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自尊与独立性在逐步增加,思维方式与求知欲都在转变,教师更要因材施教。教学方案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又划分为五个方面,包含教学次序安排、教学程序计划、教学方式分类、教学形式确定及教学媒体的应用等。实际改善“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只有采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案,才能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初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
我针对七年级历史下册中《贞观之治》这节内容所展开的教学目标设计内容为例,实践分析教学设计方案作用效果。这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隋唐时期的概况,这是我国封建时期的繁荣昌盛期。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来增加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激起青年的爱国情操。本节具体讲解的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围绕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等来展开学习,这三个问题都是遵循时间发展先后排列的,且前后衔接铺垫,逐一递进唐朝发展史进程。而后两个方面更牵涉了我国历史上的两个重大名人,因而要求学生客观评判历史名人也是本节内容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与教学目标。就此展开的课程实践设计,包含知识和能力所要达到的目标:经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掌握唐朝的成立、发展历程及名人轶事等实例,深化对唐太宗及武则天的认识。针对这项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协助学生分析贞观之治的起因、发展过程、表现形式及产生影响,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史实的研究方式。而学生也会对这两大历史人较感兴趣,想多了解他们的事例,由此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诉相关事件。我设计了本节的过程与方案策略,通过展开讨论活动“贞观之治成因”来引导学生合理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采取学生讲述及多媒体放映的方式,展开对两位人物的简易测评,初步建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再依据学生自身情况的差别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为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对我国发展的重大影响,我也设计了本节的情感价值认识导向,学生由学习了唐展史,了解到唐太宗、武则天的杰出政治家身份,由此领悟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
本课题的实践已在进一步开展中且获得了相应成果,但更加完善的实践方案还需加强实际累积与分析总结。相信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导理念来提升教学设计,是理论与实践有效连接的永恒教学课题。
作者:罗庆林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八中学
【关键词】教学设计原则; 课堂实施策略; 课后反思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7-02
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平常、最基本的细胞,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开放性地规划教学过程,以达到生成性实施课程的目的。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教学首先要按一定的原则搞好教学设计。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化学教师对化学教学的总体结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是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高中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研究并合理使用化学教材的教学设计原则
教材主要指教科书而言,还可以包括教科书以外的教学文字材料、教学音像资料以及学科图表等教学资料。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是化学教师把握、领会和组织教材以便有助于教学展开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教学准备的首要工作。其主要步骤包括:
1.1认识和理解中学化学教材。认真阅读教材,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2确定教学目标,构思教学策略。高中化学教学在课程理念上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课程目标上强调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
1.3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这项工作既是教师制定课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计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分析研究教材的关键步骤。
1.4提倡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认真研读,大胆、合理使用教材。?教科书编写时,在内容编排体系、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有较大空间,使之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是每位教师的才华和艺术的生动体现。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化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
2.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
2.2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上才能有的放矢。
2.3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在备课时要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设计突破这些困难和障碍的教学策略。
3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设计原则
新课程教学重视教学过程,提倡“以问题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地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是关系整个教学成败的关键。要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基础上,合理安排好问题的梯度,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对错,只有观点”。 2.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创设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揭示铁生锈的原因,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提出铁生锈的可能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可能的原因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最后讨论得出结论。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他们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
4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这只是为达到课时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化学课堂教学才是使教学方案得以实施,使课前的设想和准备能够变成现实的重要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教时要有一定的策略:
4.1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新课程要求通过问题探究来组织、引导和调控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这就提醒我们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采取问题探究法:
4.1.1激疑。教师对于自己在教学设计中涉及的问题要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产生科学的问题。
4.1.2探究。探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或指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尤为必要。
4.1.3释疑。让学生通过所设计选择的方案,进行逐步探讨得出结论。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造新成果的过程。
2实施教学时,把握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
2.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教师在新课程面前,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用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讲解时,师生先共同进行原理(铵盐与碱的反应)学习,然后师生共同设计实验,并找出注意点,由学生自己寻找装置,然后亲自操作,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与讨论,总结出实验结论。由于这更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牢牢地掌握了实验室制气体的学习方法。
2.2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新的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应努力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把握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生成知识。
3动态地实施教学设计
动态地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案进行,应该辨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关系。教学本质上是师生之间交往的过程,学生会不断产生新的学习需要,课堂上会出现各种现象和问题,有时在课堂上还会出现一些没有想到的偶发事件。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能机械地执行既定方案,而是在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选择教学策略,修订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措施,动态地实施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4课堂教学时用适当适度的评价策略帮助学生提高
4.1评价要关怀学生的成长:评价要从“甄别选拔”到“育人为本”促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而不是制定等级,扩大差距,强化选优功能。评价要理解和体谅学生、真诚地帮助学生。
4.2评价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主体参与的评价,促进自我意识的成熟和主体精神的觉醒,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增强发展信心、形成发展的动力。
4.3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课堂教学就是在学生的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深入的。
4.4提倡即时、即地、即兴的评价。
5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方法
教学反思的内容很多,它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也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各个阶段,而课后反思更是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学能力提高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手段。课后反思就是教师上完课后,对该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它是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完成升华的过程
5.1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许多学生极具个性,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经常有自己的看法、思考和评价,也有自己的感悟,他们在某个具体问题上有时会有独到的见解,这种见解往往最有价值和意义,是教学反思的好材料。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5.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作为教师而言,我们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课后我们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和教材内容的具体处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5.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学生动手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例如:我在讲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时候,学生当堂练表现出丢三落四,错写和漏写的情况,学习效果较差。下课后跟学生探讨怎么才能更有效地掌握这个知识点时,有学生说,如果有象数学上的几何模型一样拿来看看多好。这句话提醒了我,在下一个班的课上,我拿了球棍模型,让学生反复组合、拆分、组装碳链异构,学生借助直观的模型,再次书写同分异构体时,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5.4既反思课堂上的不足和失误,还要反思成功得意之处,提高教学能力: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一节课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是在所难免的。比如:问题的提出是否适合时机,学生的回答是否给予了及时适当的点评,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演示实验的操作是否有不规范的地方,课后作业是否有过多过难的问题等等,贵在及时反思总结这些疏漏和失误之处,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我们不但要反思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当的地方,还要反思成功的地方。教师每节课的教学都有成功和独到之处,都有自己感觉满意的地方,如独到别致的教学引入,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有趣的语言,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直观形象的演示实验,及适量而恰当的课后作业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将这些成功之处及时反思回顾,整理、总结、记录供以后教学中参考使用,长期以往,不但会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还会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的形成。
课后反思,不是亡羊补牢,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利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总之,对于任何一名化学教师来说,化学教学设计、实施与课后反思都是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要更好更快的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科学并切合实际的教学设计是基础,合理有效的课堂组织实施是关键,及时反思总结是升华和提高。只要我们把这三个方面都扎实有效地作好了,何愁我们的教学水平不能提高,何愁创造不了高效课堂呢!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美术设计;特性
美术是我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门类之一。首先,美术教育从感性方面就具有审美趣味、人文内涵、情感表现、信息传载等特质。其次,在理性方面又涵概和涉及了如数学、地理、物理等多种学科常识。以《新课标》的全新课程理念为依据,我国各地中小学校纷纷尝试教改,美术课程教材的科目编制由原来专业美术内容的具体设置转换为以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为主的三大块内容。在《义教美术课程标准教参》具体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指导下,要熟练掌握美术课堂设计特性。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特性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教学设计特性反映了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教师有关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如将要达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将采取的各种教学措施等均已反映在了教学设计中。因此,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全面规划,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的指导功能,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从趣味性引导到审美性
趣味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具体活动中体味乐趣。二是高层次的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如审美趣味等。在这里谈的是让中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体味乐趣。美术作品本身具有审美特性,创新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审美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审美活动要随堂处处可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利用各种契机通过欣赏-体验-感知-评述—评价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创设多元文化情境,通过文学情境、音乐情境、游戏情境等,进行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设计增加学生兴奋点,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兴趣。运用灵活教学手段,以游戏、互动等活泼的合作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体味乐趣。一堂好的美术课,是美术教师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能从兴趣出发诱导和激发学生从产生兴趣,之后到产生审美的体验和感知,再到产生探究的兴趣,最后使学生达到主动的创造。
2.从教育性延伸到人文性
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传统基础教育中情感教育存在着种种偏失,忽视了情感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功用。新课程所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是对传统基础教育课程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情感教育偏失的一种矫正。优化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美术教育的载体。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教育的实效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美术教师应普遍思考如何将美术的教育功能与人文相联系。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在进行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时,运用跨学科教学方法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如美术与自然科学、美术与社会科学等,来进行横向拓展性教学尝试,以求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培养学生成为有深度文化内涵的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才观。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让学生鉴赏艺术作品,将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接近艺术,打破对艺术的神秘感,让艺术从神坛上走下来。
3.从悟性到创造性
人类是通过创造不断进取和发展的。创造性是创新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高表现。创新美术教学设计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由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引发的教学活动风格多样,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它为启发学生的悟性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印度大文豪泰戈尔认为,“儿童艺术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摒弃陈腐的习俗、单调乏味的惯例,不断给予儿童机会,使他们透过所达到的惊异之心挖掘自身无限潜能”。潜能即潜在的能力,悟性是人先天具有的潜在能力。它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是感知到觉悟的发展过程,它是“人”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基础。悟性的发展是要靠后天的教育来逐步养成的。悟性是产生创造的前提条件之一,有了“悟”才能创造。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教育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美术教师通过具体优化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悟性。只有在不断的启发和培养下,才能够使学生的悟性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由单向思维方式向发散性思维方式转换。
4.从情境性到联想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优化教学设计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G633.91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很多,其中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何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的评价方式等,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
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设计评价形式;构建教学结构等。上述几个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它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起着宏观调控作用。要达到优化和达成教学目标则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其“内在条件”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掌握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外部条件”。外部条件有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以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等。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措施
1.创新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加工,尤其是实验教学中经常需要创新设计实验,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中的实验材料是菠菜,但有学生提出用韭菜叶和水萝卜叶代替行不行?带着问题让学生不仅“质疑”,而且要主动“释疑”,那就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发现韭菜叶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水萝卜叶中含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验证实验。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一个被人称为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上必定会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影响着教学设计效果的体现,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成功的关键。
(1)以问题促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的提出既是学习的起点,又是学习的动力,以问题作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探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当前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如:《蛋白质工程》教学这一节,可采用“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教学模式。新课一开始,思考有生殖隔离的种间生物实现基因交流,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很难实现,那该用什么方法实现呢?基因工程的诞生,为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带来了希望。但一个新问题又出现了,生物产生的天然蛋白质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结构、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于是要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制造出目前从天然蛋白质中找不到的蛋白质,这样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蛋白质工程则应运而生了。这样,学生也就明了了蛋白质工程的来龙去脉。
(2)以比赛激兴趣
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下教育时髦的代名词,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丰富,无需赘述。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笔者曾外出参观学习,印象较深的是课堂上各小组会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赛。如曾学习的《种群特征》一课,教师简单讲述了模拟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在15分钟内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过程,并计算出种群密度。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完成各个步骤,最后每组推出一名代表进行陈述。老师和各小组推选的一名学生代表作为评委,对各组的陈述进行打分。同r,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答辩,最后将得分公布于黑板上。得分高的小组学生欢呼雀跃,得分低的小组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们通过比赛知道了自己方案的缺陷,同样巩固了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复仇”的决心,力争在下次比赛中获胜。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3)以实践验理论
生物学科是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最密切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而制作过程又需要一定的微生物知识背景,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实验中了解发酵的原理。在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的问题探讨中,提示学生我们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目的,是了解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这些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在教学中让学生分析相关的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一些保养身体的注意事项。
3.尝试转换评价形式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感慨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变化不够明显,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和标准上,很难打破“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的评价体系,不能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选择题、判断题的讲解,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却无任何要求。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反而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方式,不断变化评价方法,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各个感官参与其中,并融合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个准确、快速、全面而有效的评价。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集中精力,而且要保持活跃的思维有效学习,需要教师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逐步提出目标明确、难易适度、新颖有趣和发人深思的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真正激活学生内在思维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获得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教师以此强化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的兴趣。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学生有所进步,获取的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等待我们不断实践、努力探索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王伟强、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2.
[2]、刘群、优化教学设计,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界;2012.
关键词:新课程 凸显重要概念 教学设计 靓点
从艺术家的角度,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合演一幕戏剧。这“戏剧”中潜含着三条线:教学线、知识线和情感线。教学设计具有自己的独创性。教师决定学生,教师影响学生,教师发展学生。
我们曾提出不同类型课堂:对话课堂、质疑课堂、展示课堂、思辨课堂、育人课堂、快乐课堂、自主课堂、高效课堂、特色课堂、双主课堂、卓越课堂……衡量老师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能不能站好课堂,站稳课堂。课堂教学除了是每一位教师的家常便饭,还需要在许多关键的时候展示: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评职晋级、高中观摩学习……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
现代的课堂教学,迫切需要一种有机的整合:既能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又能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每一位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的教师,都会同那些充满青春生命活力的青少年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不仅体现出原有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价值,而且也充分显现出它的主体价值和内在的生命价值。
课堂教学中总存在一些误区:教学内容随风而去、教学环节游离不清、教学板书杂乱无章、教学面面俱到,不能凸显核心概念。教师按照自己的解读、自己的理解教,把教材的要求、课本中探究的问题、与相应的练习弃之一边,结果是教师教得多、教得深,而学生却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结局。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概念、理论、实验等的掌握和熟练过程。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规划性。如目标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等。有了整体规划,教学工作就会有条不紊的运行。第二,超前性。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会做出的反应。借助于想象在头脑中拟定操作蓝图,为提前完成教学所做的准备工作。第三,创造性。教师总是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去设计独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所谓学生观指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现代学生观认为,在教师的心目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是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人权的人,同时,学生也是有潜力的稚嫩的、不成熟的人。
第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是培养人不是锻造工具;学生不是容器,是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楷模;学校不是学生的囚笼是学生快乐学习生活的天堂;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技能、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第三,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是多向活动;教学是信息交换活动;教学是情感交流活动;教学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从“匠人”到“专家”;从“拉纤者”到“引路人”;从“孤军”到“团队”;从“蜡烛”到“打火机”。
第四,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目前,很多老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五、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教学设计重在质量观,通过设计应当收获教学的“广度”――教学的拓展性,也要收获教学的“深度”――教学的深刻性,更要收获教学的“厚度”――教学的思想性。
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因此,要求教师境界要高;观念要新;思想要活;视野要广;行为要实。要以新课程的意识促成教学活动“过程优化”
六、教学设计的靓点
(一)凸显主体,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教学设计。
(二)立足于“导” ,教师时而“站住”,时而挺身而出,时而旁敲设计,时而隐退幕后,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策略和方法,渗透教师的教学理念和风格的教学设计。
(三)把握课标,凸显重要概念教学,创造性使用教材,启迪智慧,彰显学科之美的教学设计。
(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影响人的终生的教学设计。
七、在教学设计中凸显重要概念教学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何凸显生物重要概念教学对提高生物课堂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想谈谈关于如何凸显重要概念的一些想法。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构建概念,形成认识。把从单元知识教学划分为核心概念和一般概念。
第二,在概念教学时要注意提供给学生可供分析的图片、模型或情景材料,图文可结合,而不要只是让学生空洞地想象。
第三,梳理知识梳理要到位,对关键性的概念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比较, 重视比较与联系,找出学生容易弄混和弄错的地方。
第四,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概念教学。应用科学史进行概念教学。例如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酶的作用和本质、遗传定律等都应该应用科学史进行概念教学。通过探究实验进行概念学习教学。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课堂设计 优化措施
一、引言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阵地,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堂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能够帮助教师将学科知识更好好的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也在课堂上实现了学习的积累完善。正是因为课堂的重要性,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更好的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在一节课几十分钟时间内将更多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同时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通过课堂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物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无论是对学生升学还是今后的生活、工作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教师只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设计课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能力。也正因为如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寻求设计优化方案,找出能够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课堂设计的有效方案,为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课堂设计存在的一些不足
1.教学模式设计较为单一枯燥
由于受到传统生物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束缚,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已经有些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始终停留在较为单一、枯燥的教学阶段,导致不能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激进型和学习兴趣。由于生物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导致了生物教学课程很多时候无法被学生所接受。这种情况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教学课程设计过于单一枯燥。
2.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建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高中生物教学应该建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之上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很好的以此为基础,而是简单的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学习成绩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乐趣,过分重视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一切以学生是否能够应对试卷为目的,学生在这种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影响下失去学习动力,以死记硬背的方式面对生物课堂,导致最终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丧失。[2]
3.课堂教学设计脱离现实,不能很好联系实际
高中生物课程设计是一门相对较为抽象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内容缺乏与实际联系的设计,让学生觉得原本就有些枯燥的课程更加抽象,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生物课程内容,只能一知半解的将课程内容进行死记硬背。[3]
三、生物教学课堂设计优化的几点措施
1.课堂设计优化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第一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讲是成功的。在生物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始终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宗旨,比如在学习有关呼吸的课程中,可以设计有氧呼吸的场所,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从而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开展互动交流,使学生能够对有氧呼吸的发生条件、具体过程中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只有在课堂上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学生才可能利用课后时间主动思考,在平时的生活中带着观察的眼睛去看一切和生物息息相关的问题,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2.课堂教学多媒体器材的使用优化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器材的使用要及时恰当,多媒体器材的使用可以极大的丰富课程的表现形式,减少生物课程的枯燥性,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器材的使用,可以很好的活跃生物课堂的氛围。作为活跃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多媒体器材的使用对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在课堂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多媒体器材的合理使用规划进课堂设计中来,教师应该积极使用多媒体器材,依据生物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多媒体器材的使用,比如在讲述“血液”这一章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看到血细胞的结构,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在显微镜下观察实物,教师还可以用电脑产品、幻灯片等多媒体器材来帮助教学,用生动具体的图片画面详细的讲解血细胞的构造。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只有将多媒体器材的使用合理的纳入到设计体系中,并通过多媒体器材的使用来提升课堂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3.转变观念,优化教学模式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优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丰富实践课程,通过实践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掌握生物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动作,通过正确的操作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科学性和严谨性的认识。与此同时,当学生在生物学习中遇到困扰或者难题时,教师不要急于给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如何解决困难,通过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主体能力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设计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学习能力。[4]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优化中,教师要寻求各种积极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前提,让学生自觉资源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适应新形势生物教学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生物水平。
参考文献:
[1]崔晓丹. 高中生物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J]. 品牌(理论月刊),2011,04:80.
[2]齐爽,邵娜娜. 有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优化高中生物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2:51-52.
[3]董珊珊. 论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世界,2014,01:129.
[4]汪亚明. 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与课堂设计[J]. 考试周刊,2012,12:142-143.
无论哪一种教学设计,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
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为了引导和鼓励广大青年教师研究教学,积极投入到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实践中,加深理解“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嘉定区第十三届“教学新秀”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方案,制定校级参评方案如下:
一、组织工作
鼓励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积极向学校报名参加校级评选活动,经学校初评,并由学校向区教育学院教研室推荐,参加本次新秀比赛。
1.2021年3月3日,校园网公布校评选方案,教研组动员报名。
2.2021年3月8日前,青年教师向学校自荐,按要求填写报名表电子稿交分管教导。
3.2021年3月9日~ 3月19日,学校初评审核,根据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水平,综合考量,择优推荐。(每学科不超过1名)。
4. 2021年3月20日~3月26日,参赛教师准备上报评审材料。
报送材料相关说明如下:
(1)每位参赛教师需确定一节课,提供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含教案和简要说明,需体现“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堂品质”这一主题。)
(2)每位参赛教师围绕教学设计,提供五分钟教学片断视频。(视频主要是为了了解教师语音面貌,上课状态等,对视频质量无过高要求,只需要清晰即可,手机拍摄也可以满足要求。手机拍摄后可使用格式工厂等软件转换格式为mp4视频格式,视频H.264编码、720P分辨率,帧速率为25帧/秒,视频码流为1.5 Mbit/s。音频比特率为128kbps。)
(3)报送材料时,每位教师建立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为“学科+学校+教师姓名”,文件夹中应含有推荐表、教学设计、教学片断视频。
(4)材料电子稿3月26日上交学科分管领导,学校统一报送区教育学院。
区级评选由区教育学院教研室负责实施,分学科成立评选小组,组织评选活动。各学科将分别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不符合评奖条件的不得奖。获奖者将颁发获奖证书,记入业务档案。
二、区级评选的条件
推荐参加区级评选活动的教师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教龄1—5年(2016年7月——2020年8月参加工作的教师)
见习期教师不参加。
2.热爱教育工作,讲师德,爱学生。
3.教学认真,治学态度严谨,勤于钻研。
4.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体现。
5.课堂教学改革中有创新,有成效。
6. 已经获得过区新秀一等奖的教师原则上不再参加。
三、区级复评要求与方法
要完成“三个一”:即教师本人根据教学进度确定教学内容,完成一份教学设计(含教案和教学说明);上一堂课;参加一次体现教师专业能力的答辩。具体要求是:
1. 教学设计:教案可以是简案,但必须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教学过程”、“作业与评价”等方面。教学说明主要包含(1)设计这堂课时,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思想;⑵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⑶期望体现的教学特点和达到的目标等。
2. 上课:由参加评选的教师执教,具体是借班上课还是评委到校听课各学科根据学科特定另行通知。
3.答辩:安排在上课后进行,主要包括反思性小结和教师谈如何理解和实践“关注学科核心价值,提升课堂品质”等方面的认识。
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
2021年3月3日
附:
嘉定区第十三届“教学新秀”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
推 荐 报 名 表
学校 学段、学科:
姓 名
所在学校
性 别
所任年级
教 龄
文化程度
出生年月
学校地址
电话
负责人
学校意见:(简要反映该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特色)
注:凡是学校推荐的老师,上传:报名表+一节课材料(包括教案、教学说明、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教学反思)
《嘉定区第十三届“教学新秀”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
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学科
课题
年 月 日 午 第 节
执教者 评价者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得分
小计
0-10
教学目标
20分
1.学情分析准确科学
2.目标制定基于标准
教学实施
60分
3.教学环节清晰有序
4.内容呈现结构合理
5.师生互动及时有效
6.资源运用适度恰当
7.实践活动富于创新
8.作业评价科学合理
教学效果
20分
9.教学目标契合达成
10.学科素养具体落实
评语和建议
总分
等第
《嘉定区第十三届“教学新秀”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
教案设计和答辩评价表
表2
教案
设计 答辩
课题
报告
评
分
表
类 别
内 容
评价满分
评价得分
教案设计70分
教学目标
1~10
重点难点分析
1~10
教学方法
1~10
教学资源的应用
1~10
教学过程设计
1~20
训练与评价
1~10
答辩30分
对学科、学生、教学的认识
1~10
备课、上课等环节的认识
1~10
课堂教学反思
1~10
合计总分
100
说明:表1满分100分,权重70%;表2满100分,权重30%。
表1、2合计得分
一、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向和预期结果,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对落实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向、明确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依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学习内容的分析来确定目标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所以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新授内容之前,将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予以掌握。教学目标有两种表述方法:第一,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的目标;第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
2.明确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
接受新知识,必须建立在和它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基础上。学习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已具有的与学习新知识相关的能力水平或知识储备。传统教学虽然强调备课时要备教材、备教法,但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备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如: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且传统备课中对“学生情况分析”不作要求。但是,一节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全面分析学生,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通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习需要、个性特征及差异、认知水平等学情分析,将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作反复比较,从而让学生具备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网络能力,也对于学生学习和巩固新知识更有利。
3.合理地安排学习步骤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许多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思路选择教学方法,确立教学步骤,通常是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谈不上有的放矢,更难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学过程的调整没有计划,只是依照教学内容的深浅和教师的猜测断断续续地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科学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选择适合学生特点以及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和媒体。因此,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教学与学习规律来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步骤设计至少需要四个相互联系渗透的环节:第一步,复习导入,从而找到新知识立足点;第二步,出示新课标要求,从而明确学习目标;第三步,讲授新知识,从而形成新知识网络;第四步,巩固课堂,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迁移升华。只有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教师才能准确地掌握课堂节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科学测量学习结果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知识的理解性和拓展性应用要求较
高。所以在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时要有针对性,要做到量化,要正确认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类别。广义的知识目标学习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检测上述两类知识主要是通过对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如果要检测预定教学目标和预期学习效果,就必须要有科学检测学习结果。
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体会
1.以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又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我们了解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有科学、完善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用科学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教学过程的灵魂,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
2.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
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学,要改掉以教材或教师为本的教学传统,真正地树立起“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至上”的意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实际情况,应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分层教学,降低教学中心,深入了解学生。因而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储备、技能培训,还包括情感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师生距离,调动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学习任务。
3.强化教学目标管理,规范教学
教学规范与否,关键在于课堂设计。规范教学环节包括规范备课、上课、教学效果测评等。要规范教学的上述环节,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这一重要教学活动,规范教案,明确教学目标,共同分析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共同商讨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任务的测量方案。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集思广益,共同论证学生的起点能力和学习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以目标导教、导学、导测,从而保证最优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教学
过程。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