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时间:2023-08-09 17:34: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

一、引言

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理性的、务实的、全新的发展阶段,广大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又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作为经历过“老”教育模式的,却又经历着新课程教育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很多教学上很现实的困难与困惑。因而教师们理解和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的前提。

笔者认为,活化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是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教师必须关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分析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要求,形成满足需求和实现目标的全过程。它和备课的区别就在于教学设计一定要考虑教学的需求,教师所教班级、学校学生发展的需求,即要对教学环境做到全面的了解。经过实践,明显发现英语《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环境与传统的课程环境有着明显的区别(见下表)。

英语教师在这次英语课程改革实验中,需知晓自己教学思路变革、调整、优化和创新的实践上要注意的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改变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三、教师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施

完成教学设计后,在其实施阶段,我们英语教师还需注重对不同的学科单元进行教学时,要针对学习情景的发展、评价及其保持做出详细和科学的规划。因此要同时考虑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参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课堂为基础。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师应该以课堂为基础,避免可能产生“虎头、猫身、蛇尾”的情况。为了导入花费的时间过多过长就是“虎头”,课堂实施主题部分少是“猫身”,最后只能草草收场是“蛇尾”。二是以教师为基础,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教师对课堂要有效的组织和控制,课堂教学是教师控制的艺术,教师必须关注自己在课堂中的作用。三是以学生为基础,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核心受众,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四是以技术为基础,这个技术不仅仅指教师对于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施的熟练运用这个狭窄的概念,而是教师本身的语言、行为都应当视为技术。教师需对这些都能掌握运用到位。五是以资源为基础,教材是我们的核心教学资源,教师要用好教材这个核心资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是教学实施中,必须让学生明确要学会什么、能做什么、运用什么。

如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深知单词的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根本的教学内容。但词汇教学却又是一个令广大教师和学生头疼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处理单词呢?笔者认为词汇教学,应该在功能里面去引导学生学习词汇,而不是孤立地教,然后沿着功能去拓展。整体设计就是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让学生自身获得长足的进展。依据新课程的理念,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两个理念要牢记并熟练运用:第一个理念是要遵循词汇学习的学习规律,即“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学习规律;第二个理念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这样在词汇教学中,我们教师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集中与适时分散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达到词义理解领先,并帮助他们将词汇融入到听说读写活动中。这样就能够增加词汇复现率,让学生在“接受和生成”的语言运用中掌握词汇。这样在词汇教学中,就能达到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避免脱离语境进行孤立的词汇教学,不要将单词教死。在词汇教学中,我们教师作为指导者要尽可能让学生去发现式学习。

四、结束语

英语教学,不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教学活动,都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及完善的课堂教学的实施不但可以活跃教学气氛,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心智,促进素质教育,与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链接,为文明世纪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课堂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实际 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进行。在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为关注的是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简单通俗地讲,就是你想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你怎样将学生带到那里去?你这样做能将学生带到那里去吗?也就是说,教材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就要对目标、过程和评价作出的构想与设计安排。落实到具体环节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备课活动中要备学生、备目标、备任务、备过程和备评测。新课程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教材系统的变化、培养目标的变化,因而,对中学数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就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对教师提出了学习的要求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好与差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说,课程改革的成败与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就是说,中学教师必须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改变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课程意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要实现这一提高,首先应从学习开始,从学习教学设计,特别是从学习设计理念着手。

教学设计受教师的设计理念的制约,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进行的。这就要求从教学设计上体现教师及教学设计的服务功能、服务地位的根本转变,要求教师更新理念,实现角色转变,使课堂教学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接受式为主走向以引导学习自主学习为主,让教师从“知识的化身”、“权威的象征”中走出来,走近学生,关注过程,设计以促成学生有效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或者说,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

二、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新要求

要做好教学设计,必须先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即明确你想将学生带到哪里去。按布鲁姆的观点: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指向和核心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纲要》提出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原来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较,“三维”目标在关注知识的结果目标的同时,更注重对过程目标的关注和对学习者——学生的关注,目标更加人文化,更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特别关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着力研讨如何通过数学教学设计实现以下这些过程性目标: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

经历运用数字、字母、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三、数学教学设计应注重生活背景与学生实际

实际上,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与认知能力各不相同。而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就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出发点。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认知特点,为不同学生的学习留足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发挥想像的空间;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层要求,分层布置作业;在教学设计活动中,减少同样的结论,完成相同的任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个性发展与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营造相关知识学习的学习环境。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应从学生身边熟悉事物出发,让学生在相对熟悉的氛围中去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

除了新课程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出的上述三点主要的新要求外,新课程对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还在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培养,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寻求数学教学设计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赵国忠.透视名师课堂管理[M].浙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6.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举隅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探索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做好初中化学的课堂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可以有效的贯彻新课程的理念。

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其内容

1.教学设计的分析和实施过程

所谓的教学设计指的是通过利用系统化的方法,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教学的目标、出台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与修改的一个过程。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学设计主要指的是,依据学校和该专业的特征与任务、学生年龄的特点以及课程之间的联系等来对课程的设置、课时和顺序进行规定。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实施主要包括问题的分析、目标的设计、实施和实施效果的评估与修正几个过程。教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是把教学过程看做一个系统进行控制和实施的,它首先要做到对教学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进而确定相应的目标、选择合理的实施方法,在实施之后要对方案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估并作出一个修正。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强调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

2.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前内容、课堂内容和课后内容三个系统。其中课前部分主要包括对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具的选择。课堂内容主要包括课前的准备、新课的导入、课程内容的实施、课后总结和课后作业等。课后部分主要涉及到教师对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的反思。

二、教学设计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1.教学设计在课前部分的应用

教学设计在课前部分的设计主要包括对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具的选择。例如在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这一单元的课题2涉及到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课前准备部分时要对课程的目标、教材以及学生进行分析。首先根据大纲规定要求:经过学习学生要掌握分子的概念与性质、认识分子的存在等,同时要求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观察的能力。对所学内容的分析是该对象看不到、摸不着的特性成为了教学的难点。而学习的对象即初中生,由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了解较少,学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这一特点。根据这一切入点,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利用做实验、观看动画、生活中的现象等来进行学习。比如长期放煤球的墙壁会变黑的现象,教师可以拍成对比的照片制作成幻灯片,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体会。

2.教学设计在课堂部分的应用

教学设计在课堂内容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课前的准备、新课的导入、课程内容的实施、课后总结和课后作业等。还是在分子这一课题的学习当中,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课程的特点,让学生做一些家庭实验。比如让学生在家里向装满砂子的瓶子里倒水,这样来提前温习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一特性。同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也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可以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主动性。在开课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并根据一些生活现象来引入“分子”这一概念,比如对学生所做的实验进行反馈信息的收集,进而依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然而然的导入课堂主题。

在课程内容的实施中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这一单元中的课题一能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中进行NaOH 溶液与 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课堂实验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动手能力稍差的学生分在一组,在动手能力上进行相互的帮助与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协助和诱导者的角色,避免全权负责。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会去较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很好的培养了其动手的能力。在此过程教师可以在饰演的过程中向学生设定一些问题:这一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对比实验前后质量的变化?化学反应中分子变化了吗?在实验进行完毕后让学生依据实验记录进行讨论和回答问题,这样可以让得出的结论更具有依据,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和纠正,同时在布置课后作业也要与课堂的内容相衔接。

3.教学设计在课后部分的应用

教学设计在课后部分的实施主要涉及到教师对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的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并及时的修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对这一环节的设计要给与高度的重视。例如在能量守恒这一课题中教师在总结这一课堂设计的优势: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与合作的能力,教会了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缺陷: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能正确的使用天平早场的误差给最后能量守恒这一结论的得出代乐乐矛盾,这一现象就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使用仪器的培养。

三、结语

教学设计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分布于课前、课中及课后。在课前教师对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特征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选择做实验、观看动画、生活中的现象等教学手段。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后设计中对课堂的效果进行评定和修正,找出课程的成功和失误之处,积累经验。教学设计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应强化认识,不断的积累经验,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

参考文献

[1]郝凤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举隅,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2年8期

第4篇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

策略。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 “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 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 “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 “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采用 “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1. 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

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__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__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

第5篇

摘 要 有效的课堂教学在课标实施中意义非常重大。本文从四个方面就: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特征、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探索、创建有效体育课堂的思考进行解读。

关键词 教学内涵 教学特征 教学探索 教学思考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一)有效率的课堂教学于20世纪上半叶出现,主要是为解决知识无限与教学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二)有效体育教学的内涵包括效益、效率和安全三重意蕴。1.效益――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并对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有益。2.效率――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成本,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3.安全――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三)有效的体育教学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有效的学习评价等。今天我们把视角主要聚焦于课堂,因为一个学校如果缺少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就只能行走在教育的边沿上。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

二、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探索

(一)盘活教材,这是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

1.解读课标、研究教材,熟知学生的起始点,关注新旧知识连接点,掌握知识、技能的增长点。2.灵活处理教材,根据教材找准重点、结合学情确定难点;面向全体学生,了解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合理的选择方法、手段;要有恰当的学习坡度,为突出重点、难点搭建扶梯。要有恰当的负荷,学练的强度密度要适当。3.重视教材的教育性,挖掘教材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学生学习动机和动力,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情绪和意志。4.精心备课,进行教学设计,按照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这个系统对义务教育阶段来说依次是:水平教学设计学年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学时教学设计;而对高中阶段来说依次为:水平教学设计模块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学时教学设计。

在常态教学中一个单元常常含有好几节课,对同一单元来说,其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设计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上常常雷同或类似,因此在每节课的设计中都要写设计思想、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显然没有必要也不切实际。

(二)搞活课堂,这是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条件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设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动活泼的氛围,创设良好的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教学生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另外要创设开放性空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热情投入。

(三)激活过程方法,这是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途径

1.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无定法,但必须选择适应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2.针对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学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3.针对重难点的教学和技能要领的掌握,适时进行示范和点拨诱导。4.敏锐观察学生的学练状态、运动保护与安全,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控。5.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四)用活“以学定教”是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师的难能可贵在于他们的教育意识,作为一个教师必须确定学生为主体的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去与学生交流、沟通,要有一颗年轻灵动的心去和学生一起互动,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坚持育体育人。

三、创建有效体育课堂的思考

(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四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2.在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是主体(称为双主体),教学信息(教材等)、教学媒体(场地、器材)是客体,客体为主体服务,我们决不能反客为主,过于难的教学内容和过于花哨繁多的器材不是我们的选择。在双主体中教师这个主体处于“导”的地位,学生这个主体处于“学”的地位,通过“学”发挥“引领”和“指导”的作用,从“学”的角度看“学”是主体,“导”是“主导”这是基于当前教育环境的最好的师生关系的描述。

(二)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教师教学实施前对教学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预测和设计。所谓“生成”是指教师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教学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对“预设”和“生成”我们不能绝对化,要注重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辨证关系。

(三)学会与会学

有人把学生习得一项技能比喻为得到一条“鱼”,而把会学比喻为有了“渔”的本领,“鱼”和“渔”同一个音的两个字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当然教师培养学生不能满足于教学生“学会”就为止,而要让学生“会学”,但是“会学”起步于“学会”,没有千千万万个“学会”,就没有后来的“会学”。我们现在课堂教学中提倡的“导学”就是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引领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四)规范化与个性化

目前省教研室对高中课程实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出台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在实际工作教学中虽然有针对性的去实施外,可能我们在教学中还有些做的不够的地方,因此教学实施中要重视多样化个性化,当然并不是说只重视多样化个性化而忽视规范化。教学规范化是我们的“底线”,我们应该在这个“底线”的基础上去追求多样化个性风格。决不能以多样化个性风格为由,缺失规范化要求。

(五)课内与课外

第6篇

关键词: 《电工学》 教学设计 五个方面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减少和克服课堂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加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否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介于课堂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实施的中间环节。《电工学》是很多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因此,进行《电工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十分必要和迫切。

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是教学实施方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案,教案将课堂教学设计文本化,用文本的形式展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设计好坏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功与否。一份完整而又优秀的教案融入了一名教师长期的教学经验,是一项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工程,体现了一个由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一份好的教案应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学生为备课根本,确定授课内容

备课的过程是“备学生”的过程,要充分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只有关注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方案科学有效。在设计、编写教案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学生)的需求。新教师由于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可以向本专业的老教师请教,先获得一个比较粗浅的印象。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座谈及个别交流等方式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比如交流信号计算时会用到《高等数学》积分、求导和向量等相关知识,如果学生没有学习过《高等数学》或者《高等数学》相关知识还没有讲到,就很难进行正常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预留时间进行补充讲解。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情况,对授课对象(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以及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学习风格等方面的情况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设计思路。

二、着眼人才培养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志,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中最关键的环节。有些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上不够重视,或者说没有充分体现这一中心环节的重要性。着眼人才培养标准,是以学生在教学完成时的行为,其中包括知识、技能和身心等方面的变化为标志的主要因素,因此确定好教学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环节的基础,它影响和制约教学设计环节的其它内容。人才培养标准是框架目标,课程标准是支柱目标,课次目标是具体目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到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重点是教学对象的层次、教学对象将来所从事专业的需求。如对于从事建筑设计和从事自动化控制的学生,应区分《电工学》中哪些知识作一般性了解,哪些知识需要具体掌握和理解,而不能搞“一视同仁”,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加以应用。

三、加强教学内容加工,构建合理框架

备课的过程也是“备教材”的过程,教材是教师讲课的依据,但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应该是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前两步的基础上遴选恰当的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加工,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做到取舍得当。一般来说,选择教学内容把握以下三个原则:基、精、新。基,就是基本知识和理论,突出掌握基础知识点;精,就是重点内容突出,突出教材精华;新,就是充实电工技术的新知识和信息,开拓学生视野,弥补教材不足。然后对素材进行提炼、组织、加工、磨合,通过添加必要的辅助材料,构建合理教学框架。具体来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应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将教材“备薄”,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具有吸引力。《电工学》中概念、公式众多,可以对这些概念公式提炼总结出规律和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刚刚学习交流稳态电路时,概念很多,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可以和直流电路对比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四、规范教学设计要素,编写详实教案

接下来就要形成教学设计具体产物了,即编写教案。教案大多是按课时编制,不能强求一致,应该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一份完整的教案一般由以下四部分构成:(1)封面部分。包括课程名称、授课班次、时间地点、重难点及课前检查等环节,主要体现本次课的基本要素。(2)纲要部分。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步骤、方法等,是本次课纲领性的东西。(3)教学进程部分。教学进程是教案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实施的步骤、教学手段运用、时间分配、课后小结、作业或思考题等。(4)注释部分。这部分因课程、因人而异,主要包括:板书、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影像资料等。编写教案通常以个人为主,并融入平时集体备课中形成的集体的思路、建议,会使个人教案更趋于完美。不管是什么课,照搬别人的东西都是不可取的,教案也应该是有“名”有“姓”,能够反映独有的教学风格,从这个角度看,备课的过程更是“备自己”的过程。

五、注重实践检验作用,完善修订教案

教案是否科学合理,一定要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每次授课后不断总结来实现,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另外,在集体试讲中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评价是它的重要环节,如教学内容有无错漏、重点是否突出、方法是否得当等,更细一点包括时间分配的合理度、教学准备的细节、辅助部分如课件的改进等,有利于教师准确查找分析原因,继续进行准备,使其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当然,有了一份好的教案,并不等于就有了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发生,故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心理准备,通过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邢守宝.“五部三环”目标教学法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第7篇

论文摘要:钢琴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而提前作出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选择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协助学习个体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一、钢琴课堂教学设计技术基本要点概述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活动之前,根据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系统计划教学的各种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的环境的准备过程。一般而言,钢琴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而提前作出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选择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协助学习个体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

就钢琴课堂教学设计的时间周期而言,可以分为长期的课堂教学设计和短期的课堂教学设计两类。其中,长期的课堂教学设计至少包括了一个学期以上的工作计划,而短期的课堂教学设计则一般是指钢琴教师就某一节课所实施的课程教学工作。

课堂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及其设计内容、设计手段都直接影响到了钢琴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系统的教学设计要求钢琴教师以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环境等多方面条件来进行综合性规划。

钢琴课堂教学设计主要由如下几项内容组成: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和环境、陈述作业目标、开发评估工具、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根据教学评估结果对教学进行补救或修正性工作。其主要环节为目标设置、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开发、开发测验与评价工具。

二、课堂教学设计技术在钢琴教育过程中的运用方法

现阶段,课堂教学设计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个教育领域之中。就钢琴教育而言,在钢琴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的制约下,钢琴学习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特点。尤其是钢琴音乐稍纵即逝的特点的影响下,钢琴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也很难像学习其他学科一样采用记笔记的方式来记载教师所教授的所有内容。又因为教师教学思路和学生领悟力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技术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的运用也势必具有难以避免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特点。

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经俱备的钢琴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条件、练习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条件,采取如下几种方式来将课堂设计技术有效运用于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首先,钢琴教师可以将对学生的培养方案、措施,及其长期教学目标确定下来,并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以争取到家长对钢琴教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以此作为钢琴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总目标。

其次,钢琴教师可以结合著名的教育学家加涅所提出的“根据学习结果分类设置目标”的理论,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习情境等多个方面的情况来分解已经确定的远期目标,由此将远程目标分立为短期小目标,使学生能不断获取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进而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在教授某首钢琴乐曲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设计为为识谱、视奏、背奏、表演等四个学习分目标。在学生能顺利实现各环节目标时,再将教学工作推进到后一个阶段之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此四个分目标中运用不同的手段来设计课堂教学步骤,以此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如在识谱的第一个阶段之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到课堂设计技术中最为常见的多媒体技术来引领学生,让学生多听、多唱、多看,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第三,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还必须坚持以教育心理学、教育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研究知识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来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由于钢琴学习者受到各自的年龄、文化程度与知识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们对钢琴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技术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年龄小、文化程度较浅、知识结构简单的学生会希望教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内容能简明通俗,浅显易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技术的要求相对较少。而年龄较大、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知识结构坚实的学生则对教师所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的内心期待值会更高一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技术的要求会更多,他们更希望教师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一些具有学术性价值的、深层次的、理论性的知识内容,以全面提高其自身的修养。如:教师在设计《四小天鹅》的教学时,就可以以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理论成果所提出的规律性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教学对象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进程。在教授年龄小、知识层次较低的学生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考虑使用大量的儿童化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而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的,年龄相对较大,知识相对丰富的学生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增设有关于该曲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创作风格等方面的知识点,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丰富其知识结构,实现钢琴教学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钢琴课堂教学设计技术的把握事关教学全局,直接影响着钢琴教育的最终效果。因此,我国钢琴教育领域中的工作者们应该在开展教学实践工作的同时,兼顾到对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法,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技术等理论知识的把握,以此来实现钢琴课堂教学设计技术对钢琴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最终达到钢琴音乐教育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 皮连生 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8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0—0054—01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验证,在教学设计中能更加深刻地体会与领悟教学理念。传统的备课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强调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新课的引入、新知识的讲解、课堂反馈、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对课堂中的生成,不能视之为新的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论教,以教促学,强调学的设计,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传统的备课,将教材权威化。备课的中心放在梳理知识、突破考试重点和难点以及分析教材上,其他辅助材料用的较少。只是注重教材,教师思维桎梏,视野狭隘。而教学设计,以一种材料式的教材观去审视教材,它只是作为一个载体的身份为教学服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内容,并结合其他教学资料,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学生。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工程,涉及到的要素很多。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各要素的能动作用,促进教学设计的优化。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呢?

1. 主线的确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做的任何事情都应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出发点。那么,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以往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不再是信息的唯一传递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及合作伙伴;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重视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2. 方案与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选择教学手段。优秀的教学方案与适宜的教学手段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它们依赖于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的根本点,即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目标。明确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了解的知识点,明确重、难点所在,以及需要获得的能力。

3. 过程与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案必须通过教师教学来得以实现,可见,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教师必须处理好新课引入、课堂提问、学习讨论等环节的关系,并且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等,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第9篇

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探讨最优的语文教学途径,以促使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产生预期变化的系统工程。它提出最优的教学途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开发促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经验和环境。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旨在开发与总结有效的语文教学理论与经验,促进中小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等方面实现预期变化。

一般说来,教学设计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则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1996年,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原理在语文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它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分析入手,由确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起点行为,到分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任务,落脚于用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来陈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目的在于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检测性,从而有利于中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情意品质和语文行为技能方面实现预期变化;不仅如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设计还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开发研究,从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与课堂结构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业绩评价也要求做出前瞻性预测。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任务

语文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教师专业教育技术课程,具有应用理论性质。它不仅要提供相关的教学设计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以传授语文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知识为教学重点,以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技能为目的。

因此,语文教学设计的任务,就是作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语文教学论的补充知识,以选修课的形式对高师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培训。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在岗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良好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语文教学设计以当代行为科学、系统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例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等。

一般说来,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现代语文教学理论。

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科学的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原理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和措施要符合教学规律。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从事教学工作时间不久的教师,由于不懂得如何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对教学做出详细规划。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随意发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即使是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由于轻视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时局限于经验化处理,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学摆脱狭隘的经验主义,才有资格谈论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从根本上讲,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因此,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依据就是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离开了教学的现实需要,也变谈不上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集中体现在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分析、分解,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选择设计必要的教学措施和评价手段,使教学设计方案在立足教学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学生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它既关心“教”又关心“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的“教”,也存在着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在决定教什么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自主反思

一、课前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为此,教师需要“以人为本”,营造学习环境,创设各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史、在“活动”中悟史。而课前的教学设计则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剧本,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前必须要有好的教学设计。

1.了解学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根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学活动设计要符合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更具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才能收到最大效果。

2.吃透课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历史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吃透课标,确立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了、定位准确了,才能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可操作性,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历史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把自己作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历史的主人。因此,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创设多样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活水源头。

二、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基础,而教学实施则是灵魂。教师能否有效地组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有效性地提问

(1)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动脑,它要求教师所提问题难易适宜,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在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实”处提问,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他们求知欲。如我在讲解《劫难中的抗争》“左宗棠”时,我这样提问:①左宗棠分几步把新疆收回来的?②左宗棠采取了怎样的斗争策略?结果如何?就这样循循善诱,学生积极性高,效果也很好。

(2)提问要有层次性

问题设计应当遵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结合教材的特点,从教学目标出发,通盘考虑整堂课提问的主次先后,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先后有序,层次推进。这样,不仅容易解决问题,而且能促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

(3)提问要有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设计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新颖有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精神振奋,积极思考。

2.有效地倾听

和谐有效的课堂从倾听开始,它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与情感共鸣。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首先,教师要做到热情倾听、尊重倾听,为学生营造一种可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要做到有效倾听,必须要肯定学生发言的价值。学生回答正确时,要嘉奖肯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回答出错时,要予以鼓励,要用委婉简单语言,点出学生错误的地方及其缘由,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有效性讲解

有效的讲解既能节省时间,又使学生理解透彻。首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理清知识线索与知识结构。其次,要对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归类,突出重难点。第三,科学地安排讲解时间,重点讲的就要讲透彻,该简略就一带而过。第四,必须突出考虑如何将讲解的各种方式方法,按教材特征、学生特点,形成良好的结合。只有把这几方面设计好、实施好,才能切实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后自主反思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有效的教学反思是实现有效历史教学良性循环的保障。只有学会自主教学反思,才能不断走出教学误区,不断增强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反思的内容须紧扣教育教学实际,如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准确,教学重难点确定是否适度,课堂提问是否有效,自主探究、分组合作有无必要;史料选择是否合适、学生是否有深厚的知识习得、深刻的能力提升或深切的情感体验等等。反思也可以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通过反思,总结出实实在在的体会和认识,以便今后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潮流中,我们应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出发,精心谋划教学主要环节,想方设法关注教学设计,重视课堂教学实效,养成自主教学反思习惯,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学方法。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初中历史课堂必定会精彩纷呈,真正有效。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机电专业英语 课堂教学改革 4MAT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加强交流,加快发展,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发展要求,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必要的。我院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学生在已有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掌握机电类专业常用的词汇,具有一定的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资料,并且能顺利地阅读,理解和翻译有关的机电专业英文文献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并能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知识阅读最新的专业英语文献,为从事创新性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机电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现状 

 

本课程的基本情况是:总课时为26节,每周两节,教学过程无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教材为姚永玉,常云朋,周丽丹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机电专业英语》,实施教学实施对象为0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有学生,包括高职和高技。 

基于以上的情况,课程学习前本人对专业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40%学生认为英语底子薄弱,对该课程的学习几乎无任何兴趣;30%认为该课程与普通英语是一回事,再学习觉得是重复;10%认为不知道学习什么东西,学习无用;20%认为既然开设了总有它的道理。面对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本课程的教学仍然走原来的老路的话,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本人对以往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进行了反思,并针对0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作了尝试性的实践,希望从中能够找到一些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课堂改革的理论依据——4MAT教学设计系统 

 

4MAT教学设计系统分为四个步骤,步骤一:创建经验,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精心设计的话,这一象限的活动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激活他们的原有知识。步骤二:呈现内容,活动的目的在于理解教师传授的概念。步骤三:展开练习。最后步骤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这些步骤通常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体现了一种自然学习循环的模式,或者可以说是对教学进行思考的方式。4MAT体现了一个自然循环的过程,我们可以借助它拓展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可能性。国外有研究调查表明目前尚不清楚在什么条件下使用4MAT系统能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明显提高,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即教师使用这一系统教出来的学生与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出来的学生相比,前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明显。基于这种结果,结合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英语》课程现在的状况,可以借鉴4MAT系统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学习动机不足,课堂教学沉闷,教学效率低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三、《机电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学生英语现有的基础,根据4MAT教学设计系统所体现的学习自然循环的过程,本人将其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来具体实施: 

(一)课堂实施环节一:课堂互动环节,开展“游戏”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一:创建经验。 

第12篇

摘要:研究新课程建立新思维上好新课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要求我们彻底转变旧的观念,建立新的教学思维,进一步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和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好新课堂。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为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生物教学树立了新的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物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研究新课程,上好新课堂,建立新思维应成为每个教师进一步探索的主题。

一、转变旧观念建立新思维接受新挑战

新教材实施要求我们要彻底转变旧观念,克服惯性思维。长期以来,生物教学形成了以生物概念和生物规律教学为主线的思想和方法,注意系统的生物基础知识,并通过大量书面练习形成学生“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而忽视了科学方法(过程)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想”和“做”,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背离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参与合作,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多方交流。因此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改变角色、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也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二、运用新思维上好新课堂

课堂教学无疑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战场,打好主战场上好新课堂,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关键。在新的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

1、上好新课堂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综合性过程。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备课,(一)教学设计要摈弃“教学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学理念。(二)教学设计要突破传统的单向式的教学程式,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多向的师生互动、共同提高的过程。(三)教学设计要体现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激励导向的评价观。(四)教学设计运用的资源更丰富,手段更先进。新的教学设计远远超越了教案本身,它要求我们教师用开放、创新的心态来设计,使新课程标准及其反映的先进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得以充分体现。

2、新课堂一定要突出学生为主体

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开展教学,是新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教师运用“启发――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呼唤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勤于探究,善于质疑,主动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锻炼阅读观察、分析、总结等能力,逐步养成创新意识。

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新课堂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尤其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使每个同学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成功的自豪感。

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要注重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互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互相尊重和信任,平等竞争与合作,表现为学生积极向上,充满自信,克服困难,自我激励的良好心态。

3、新课堂要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在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中,生物实验则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考试大纲中对学生的生物实验、运用能力要求加强。将《考试大纲》四点能力要求进行调整和概括,形成四项能力,即“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发、设计各种生物实验,丰富课内和课外的探究活动。认真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学好知识、提高技能,如何通过实验学会方法、提高能力,如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实施新教材,建立新思维,上好新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研究的新课题,转变旧观念创建新思维需要付出更多。但责无旁贷,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崭新的思想投入到教学改革中,给学生提供参与研究过程的机会更多,让他们亲自去研究,去修改错误,验证概念,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和思考。由此,教育改革的前景才会越来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