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影像专业技术

医学影像专业技术

时间:2023-08-09 17:34: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影像专业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影像专业技术

第1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课程设置;问卷调查

1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的设计

以我国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基础,结合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院校的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参考欧美一些国家的课程体系,制订出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初稿,并咨询多位从事医学影像学的专家,经过两轮咨询,确定调查量表,表中列出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准备开设的课程,并应用该量表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医师中进行调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的医师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量表128份,其中高级职称医师9份,回收有效问卷9份;中级职称医师53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初级职称医师66份,回收有效问卷66份。

2.2调查与统计方法

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要求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给出重要性(重要性采用Lik-ert五级评分,5分非常重要,1分非常不重要),数据采用Excel录入,SPSS21.0统计分析,使用统计方法为Kruskal-Wallis检验(H);各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的意见重要性按高级职称0.4、中级职称0.4、初级职称0.2的权重计算,该权重计算方法在制订量表时同时经过专家咨询确定,各类调查的意见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1]。

3结果

在45门课程中,平均得分4.5分以上6门,占13.33%;4.0~4.5分的23门,占51.11%;3.5~4.0分的12门,占26.67%;3.5分以下的4门,占8.89%。排在前10位的课程为: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临床医学、介入治疗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症状学与鉴别诊断学、放射治疗学、野战外科学、野战内科学、战场救治。三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级职称医师与中级职称医师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813,高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685,中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897。认识不一致的有:初级职称医师和中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内科学、物理诊断学、军队卫生装备、生物武器医学防护、军队卫生学、军队卫生勤务学、卫生信息管理、中医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初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外科学、战场救治。

4讨论

45门课程中有29门得分在4.0分以上,这些课程与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关系紧密,既涵盖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专业知识,又体现军事基础特点,应当设置为主干课程,突出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和军事能力的结合。排在后10名的课程多是在医学影像学本科能力阶段需求较少的课程,不一定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但经过专家研讨,考虑到医学影像学学习工作中,对临床各专科知识的需求,建议将传染病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口腔科学的基础知识部分也作为必修课程学习。

4.1完善课程体系

坚持以专业需求为牵引,突出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强化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课程,充实引领前沿的新兴课程,坚持专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实际需要什么就练什么,推动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课堂与诊断现场精准对接。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需要密切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的学科,在专业课程安排及内容选择中,尽量减少不同课程中重复的教学内容,整合类似课程和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将临床和影像知识相结合并互相转换,从宏观微观等不同角度思考理解问题[2]。

4.2优化学科布局

深入分析院校自身特点,把准学科建设主攻方向,抓紧改造传统学科,积极培育新兴专业,推动学科专业集优整合、升级换代。作为部队院校,培养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将承担部队和地方的多种任务,因此不仅必须具备高水平科研和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过硬的军事能力素质。所以在建设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专业知识技能、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军人基本能力素质的养成。除此之外对不同学年的课程安排,要在兼顾学生学习强度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顺序,以达到知识结构的正确和完整性[3-4]。

4.3创新教学方法

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大力推行启发式、开放式和模拟化教学,促使学生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变。在设置课程体系尤其对于专业课,要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传统注重理论教学转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5]。

第2篇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校院结合 工学交替 实施方案

医学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卫生事业服务、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于一体的职业教育,承担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具有实践性很强的行业特点。而影像技术专业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且该课程涉及理、工、医等领域,课程技术种类多,学习内容抽象难懂,不易理解,因此,此项学科的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医学影像学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是理、工、医结合的产物。现在培养医学影像复合型人才的问题,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教育理论界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越来越密切的关注。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数据存储与处理的硬件环境有了质的飞跃;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和数据库等学科的发展,又为数据处理提供了有力的软支持。因此,借助于已有的各种计算方法,更加充分、高效和客观地提取出医学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己势在必行。计算机辅助医学图像分析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产生的一门充满活力的交叉学科。

为了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以更好地适应临床实践的需要,我们对周口市市、县、乡各级医院医学影像科室进行了调查,确定临床对中职影像人才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为使“校院结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顺利进行,以更好地与临床影像工作对接,特制定了符合中职教学特点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定位为各级医疗机构X线、CT等医学影像技术岗位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课程围绕医学影像技术岗位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及医学影像设备学进行设置,课程改革基于影像技术岗位工作过程,突出“教、学、做”一体化,最终形成“校院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一年的基础课程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在校内进行;第二年的专业课教学在我校医学影像实训基地和临床教学医院(周口市中心医院)交替进行,且学生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分批次进入教学医院完成专业课技能见习,强化训练临床基本技能。医院临床指导教师一对一地对学生开展真实病例教学,学生直接接触患者进行临床实践,这使见习效果明显得到增强,既缩短了学生进入医院实习的适应期,又为其临床顶岗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通过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课堂教学改为临床真实教学环境,利用先进齐全的仪器、设备,加上医学影像技术人员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充足的临床病例资源,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和临床实践,以增强教学效果。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医院进行,由实习医院实训指导老师带教,按照实习的教学大纲,明确实习操作项目,强化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实践,指导学生把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并接受医院和学校的双向考核。实习结束以后,由各科带教教师按照项目操作给出各科成绩,医院根据学生的操行表现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等级。实习返校后参加毕业综合考试,这样培养的学生能适应医学影像岗位的工作。

同时注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理论教学应为临床实践服务,学好该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是医学教育的总趋势和最终目标,应将目前医院检验科常规应用的检验技术与开展的检验项目作为检验岗位需求的技能标准,做到教学内容与临床岗位需求的接轨,使理论教学更好地适应当代临床的发展。

医学影像领域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教学课程的设置应遵循连续性和系统性。例如,应先让学生掌握信号分析基础理论知识,然后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在硬件方面,完成各种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之后,重点掌握医学成像设备的特点与成像原理;软件方面,完成计算机应用和基本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后,结合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培养医学图像分析技能。因此,要合理安排以上相关课程的顺序,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达到在具有较广知识面的同时具备一定专业深度的水平。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借助各种不同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使医生能观察到肉眼不及的人体内部器官结构,并了解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活体标本,达到活体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目的。因此,基础专业理论和临床相关学科知识及专业本身各内容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和突出重点至关重要。以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临床相结合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其获取的丰富影像资料、体现计算机强大后处理和图像重建能力都是传统放射学无法比拟的。多媒体影视资料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设备的检查过程,部分甚至可代替现场实习,缓解教学实习与临床工作的矛盾,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真正做到“校院结合、工学交替”,我校特指定了本学年的实施方案,我们将组织2011级学生进行阶段培养,通过理论教授,实验室练习,到实习医院实地操作演示及练习,医院实地操作考试等途径,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知识易于理解。

总体框架如下:

第一步:2012年9月~2012年10月15日

进行理论教授与实验室实践练习

第二步:2012年10月15日~11月15日

到周口市中心医院进行现场教授与独立操作

第三步:2012年11月15日~12月15日

到周口市中心医院进行现场操作考试

第四步:2012年12月15日~2013年1月

第3篇

中国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351-02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我国医学影像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医疗单位都建立了影像科室,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各种影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但是医学影像人员能力偏低与影像技术快速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因此根据医学影像科从业人员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已是当务之急。

1 影像技术人才不足的普遍现状

1.1知识老化

各种高新设备的研制、开发、引进和应用,各项业务技术的开展,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叉,微机的广泛应用等不断开拓影像科学的新领域。而我国早些年代出版的书刊对这些知识介绍不多,从业者接受新知识的机遇和方式很有限。各层次专业人员中,由于设备条件、基础知识、外语水平、知识更新意识、个人勤奋程度乃至年龄因素,均有较大比例的人跟不上迅速发展的专业需求,整个影像学从业队伍都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课题。

1.2知识单一

因为影像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电子、机械、数字技术、光学工程等专业综合发展的结果,各专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从业人员跟不上发展的步伐。由于分学科、分专业学习不合理的工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很多单位依据设备而不是依据系统划分专业,从而使很多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单一,成为只懂某一种检查手段的从业人员。既割裂了专业知识到具体联系,又束缚了个人的思维,必然会扭曲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

1.3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影像学从业队伍学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在县、市及以下级别医疗单位,招工、顶职上岗者不乏其人,而技师中则更多见。中专学历者所占比例过大,大专以上学历者为数不多。可见,没通过高层次的系统培训,想较好掌握、运用某些新技术并使之创新和发展,并非易事。

1.4竞争意识不强

由于专业人员的起步较低,信息闭塞、语言能力、设备档次、基础设施及宏观环境等条件,在国内“和平共处”地开展学术工作,很少争论与开拓,在国际上“甘拜下风”,极少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更少在国际上标新立异。缺乏钻研精神,只管摄片,只管维修,脱离医学,就事论事。

1.5观念陈旧

由于在迅速更新的知识面前许多专业人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很大局限,致使对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管理等方面均立足于陈旧的观念,不能适应专业的发展,使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停滞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2加速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毋庸置疑,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需要一大批合格的影像学人才。笔者认为:良好的政治素质与医德、强烈的敬业精神与事业心,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娴熟的操作技能,关注国内外科技发展状态,不断刻苦钻研,努力赶超的进取精神,才是合格的影像工作者应具备的综合素养。除了思想、职业道德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选拔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发展的关键,除了学术导向和知识更新职能外,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管理学科。医院管理者在选拔学科带头人时,应注意:优秀学科带头人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要有战略发展眼光;对本学科的前沿技术有充分的了解,能实事求是地评估本学科的能力,能制定本学科近期和远期战略目标及阶段发展规划;学术上具有解决学科问题和面临挑战的能力;具有明确开朗的梯队意识,能建设和带好一支不同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梯队。选择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应视野开阔,高起点、广渠道、多方位,如本系统无合适人选,宁可从国内外公开招聘,千万不可迁就某个人或局部利益,否则定会阻碍学科发展,甚至对学科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1.1 应提高在校生的培训档次

医学院校应依据实际需要将影像学人才培养尽快纳入大专、本科档次,逐渐缩减中专层次,条件允许者可试办更高层次人才培训。课程设置除基础、专业必修课外,还应增加必要的相关学科,如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物理、计算机应用、现代管理等。

2.3注重在职继续教育

作为行政管理部门要努力开办与医学有关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鼓励并要求在职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及时掌握医学影像学新动向、新知识和新技术,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不仅仅是职称晋升的要求,也是在职人员提高业务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短期培训、系统讲座、学术交流,到上级医院考察观摩或进修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单位内部的业务研讨应经常化、制度化。“师带徒”的传统方法在某些单位仍可沿用。成人教育要规范教育方法,讲求质量,扭转重文凭、轻技能的偏向。作为在职影像工作者,要刻苦读书,不耻下问,乐于实践,善于总结,充分运用现代化视听等手段自觉自学,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2.4严格考试、考核、评价制度

这对帮助许多人克服惰性,督促学习,检验培训成效,公正评价从业者的业务素质,发现优秀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也是搞好继续教育的重要环节。考试、考核、评价要从严要求,不走过场,切实达到行之有效的真正目的。

2.5 提高外语能力水平

第4篇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活动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市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申请许可的项目既涉及市卫生行政部门又涉及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发证管理范围的,医疗机构应当统一向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放射诊疗许可证。

第四条医疗机构在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前,应当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放射诊疗许可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表,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设备清单,放射诊疗人员一览表及其健康检查结果,放射防护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材料;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复印件);

(三)放射诊疗专业技术人员相关资格证书(复印件);

(四)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五)放射诊疗设备列入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目录的,应提供《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或《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批准通知书》(复印件);

(六)由经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放射诊疗设备检测报告;

(七)放射防护管理机构或组织、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名单;

(八)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九)放射诊疗设备清单。

第五条第四条第(三)项所称放射诊疗专业技术人员相关资格证书是指: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单独开展核素敷贴治疗除外)的,应当提供(以下每类证书至少各提供1件):放射肿瘤医师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相关证书;医学物理人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证明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的《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

单独开展核素敷贴治疗的,应当提供执业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人员的《医师执业证书》。

(二)开展核医学(单独开展放射免疫除外)工作的,应当提供(以下每类证书至少各提供1件):核医学医师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相关证书;核医学技师或技术人员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证明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单独开展放射免疫工作的,应当提供医学检验人员相关证书。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提供(以下每类证书至少各提供1件):放射影像医师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证明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放射影像技师相关证书;相关科室的专业技术人员证书。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应当至少提供1名放射影像医师的《医师执业证书》。无专业放射影像医师从事牙科X射线影像诊断的医疗机构,其相关从业人员应当是口腔类执业医师,且取得由本市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出具的放射影像专业相关培训证明。

第六条第四条第(九)项所称放射诊疗设备是指: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除单独开展核素敷贴治疗)的,应当至少配有1台远距离放射治疗装置,配有模拟定位设备和相应的治疗计划系统等设备;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配有核医学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配有带影像增强器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数字减影装置等设备;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应当配有医用诊断X射线机或CT机等设备。

第七条第四条第(八)项所称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是指:

(一)放射诊疗工作安全操作制度;

(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三)放射诊疗场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

(四)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

(五)放射性同位素领用登记制度;

(六)放射诊疗设备维护、维修制度;

(七)放射事件应急预案。

第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应当即时受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材料或者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九条卫生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卫生标准等规定,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内容为:

(一)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表中的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尤其是开展的诊疗项目与现场情况是否一致;

(二)申请人提供的放射诊疗设备清单与现场的诊疗设备情况是否一致;

(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防护设施和放射防护仪器设备的配备情况;

(四)放射诊疗人员资质与提交的材料是否相符;

(五)放射诊疗人员体检、培训、健康档案的建立等情况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中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的要求;

(六)与从事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的制订和工作开展情况;

(七)是否具有有关辐射影响患者和受检者(尤其是对育龄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健康的有效事先告知方式;

(八)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设备的辐射水平、安全连锁装置的性能现场抽检结果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十条第九条第(三)项所称放射诊疗工作场所防护设施和放射防护仪器设备的配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放射诊疗设备和场所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设置警示标志;

(二)放射治疗场所按照相应标准设置多重安全联锁系统、剂量监测系统、影像监控、对讲装置和固定式剂量监测报警装置,配备放疗剂量仪、剂量扫描装置和个人剂量报警仪。开展核素敷贴治疗的,工作场所应配备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

(三)核医学工作场所设有专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注射、储存场所,配置放射性废物屏蔽设备并设有存放场所,配有活度计、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

(四)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每个机房至少配备1套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一条卫生行政部门核查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卫生行政许可决定。对符合规定的,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向申请人颁发《放射诊疗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定的,出具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应当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办理相应诊疗科目的登记手续。执业登记部门应根据许可情况,将医学影像科核准到二级诊疗科目。

第十三条《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校验时申请人应当向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放射诊疗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二)验证周期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检测报告、放射诊疗设备防护性能检测报告;

(三)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材料;

(四)放射诊疗工作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五)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符合要求的,加贴校验合格标志。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改进。对改进合格的,加贴校验合格标志。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地址(不包括迁址)、放射诊疗项目的,应当向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放射诊疗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二)许可变更申请表;

(三)医疗机构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地址的,应提供与变更事项相关的证明材料;

(四)变更放射诊疗项目的,应当提供变更项目专业技术人员相关证书(复印件)、变更放射诊疗项目的设备清单、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放射诊疗设备防护性能和质量控制检测报告;

(五)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20日内做出审查决定。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因迁址而变更放射诊疗场所或新增放射诊疗项目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条规定,重新申请办理放射诊疗许可。新增的放射诊疗项目涉及市卫生行政部门发证管理范围的,应向市卫生行政部门重新申请办理许可。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注销并及时收缴《放射诊疗许可证》,依法办理相应的诊疗科目变更(注销)手续并登记存档,予以公告:

(一)医疗机构申请注销的;

(二)逾期不申请校验或者擅自变更放射诊疗科目的;

(三)校验或者办理变更时不符合相关要求,且逾期不改进或者改进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四)歇业或者停止诊疗科目连续1年以上的;

(五)被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第十七条遗失《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应当及时在本市市级报刊上刊登遗失公告,持遗失公告到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发。

第十八条《放射诊疗许可证》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许可证正副本的格式进行编号,格式为:沪地区简称卫放证字(年份)第????号,从0001开始编号。

第十九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在网站上公示行政许可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

第十九条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表、放射诊疗许可变更申请表均为一式4份。由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相关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将1份申请表上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存档;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将1份申请表送相应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存档。

第5篇

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医学影像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该学科具有不同于临床学科的鲜明特点。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利用T-PACS系统,严查学习效果;注重沟通,做到人性化管理,这些方法对于有效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教学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变得愈加紧迫,而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临床实际需求仍存有巨大差距,为了适应新世纪我国快速发展的临床医学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办1998年正式下发《关于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了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以期缓解临床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1]。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既是医学生在临床学习中所必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其知识结构特点,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学习的桥梁学科之一,因此其在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不同于临床课程学习,有其自身特点。我们科室作为三甲医院附属医学影像学教研室,承担了我院各科室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影像学教学的工作,本文旨在总结我们科室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专业学位研究生已经经历了大学本科教育,掌握了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及技能,但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临床各个专业之间的分工也愈加精细,我们医学影像学教研室负责这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训,如何使得每个研究生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学习到真正能应用于未来临床工作的影像学知识?我们教研室根据各个专业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骨科专业研究生,安排的教学内容主要以骨骼肌肉损伤、骨肿瘤诊断为主,而对心内科专业研究生我们则重点安排了冠状动脉造影、胸部X线及CT的识读等相关教学内容。此外,针对临床专业研究生,我们还注重培养其进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选能力,而且利用各种讲座,让其了解影像学的新技术、新方法,以便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通过这种有的放矢的教学安排,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在以后自己相关领域的工作中更有所专,更有所长,从而达到为相关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

2注重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作为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这些学员个人教育背景不尽相同,有部分是从大学本科应届直接进入研究生学历阶段,也有部分具有临床工作经历后才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就是具有临床工作经历的学员也来自不同等级的医院,每名学员可能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工作学习习惯,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愈发重要。我们教研室因此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PBL教学在学校的大力推广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某一专题或者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主流方法[2,3]。我们依据各个研究生专业特点建立了PBL教学题库,比如面对急性胸痛的患者,教员首先提问哪些疾病可以引起上述的临床表现,引导学生回答,从而引出胸痛三联征的概念,即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和冠心病,进一步提问针对这三种疾病应选择怎样的检查方法,先给出患者胸部X线片及胸部CT片,如果学生在胸部X线片中未发现明确异常,那么引导学生在胸部CT纵膈窗中观察主动脉的宽度是否有改变,进一步观察主动脉腔内移位的内膜片影,进一步提问如果高度怀疑是主动脉夹层确诊需要什么检查,再给出主动脉CTA的图像,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一目了然,最后再引导学生对主动脉夹层的分型进行判断,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3严格考查学习效果,充分利用T-PACS系统

医学影像学教学是以大量影像病例图片为基础。在过去教学中,主要依靠胶片进行教学考核,而胶片存放要求高且长期使用过程中易老化、褪色,影响了教学效果,尤其在考核中,每位同学随机领取的胶片可能难易程度不尽相同,从而难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医学图像存储与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4]。我们医学影像学教研室于2009年基于PACS系统,结合我们医院特色,建立了教学PACS系统(teachingPACS,T-PACS),并已经应用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6]。该系统包括了影像学理论试题库、影像图谱题库、考试系统及成绩分析系统等四部分。该系统的应用可以让教员根据每个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需求进行理论试题及影像试题的维护,明显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同时进行多人考试,并可记录考试过程,保证了结果的公平公正。

4采用多样化方式,加强与学员沟通,注重人文教育,做到人性化管理

我们医院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指导老师与轮转科室老师双导师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学员在临床轮转中的学习管理,但也存在两个导师管理、两个导师均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因此我们教研室充分利用互联网快速、易被学员接受的特点,依托第四军医大学网站,搭建自己的学科网站,并将多媒体课件以及精心筛选的教学病例上传网络,从而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并且通过微信群、QQ群等现代化电子手段,加强与学员的交流、管理,时刻掌握学员学习、工作动态,解决他们的疑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研究生管理。此外,注重教学中良好医德医风的养成,导师不但在教学环节中处处渗透医德医风的培养,而且与学员定期沟通,及时了解学员的思想动态,尤其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针对一些社会不良问题,及时和学员展开讨论,抵歪风、树正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把人文教育贯彻始终。

总之,自从影像学教研室承担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训以来,不论在教学任务安排,教学手段改进以及取得的教学成果来看,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作为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如何在以后工作中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如何在培养过程中解决好临床与科研的矛盾仍需我们不断探索[7,8]。

作者:陈宝莹 于军 王文 颜林枫 南海燕 胡玉川 崔光彬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诊断科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参考文献:

[1]陆松鹤,蔡志华,李海涛,等.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112-114.

[2]关丽明,李雪丹,张立娜,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88-190.

[3]马小斌,宋雅璠,康华峰,等.PBL联合MDT模式在乳腺癌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5):583-585.

[4]弓静,董爱生,王莉.PACS给医学影像学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39-140.

[5]曹玮,王亚蓉,殷茜,等.T-PACS系统在构架新型医学教学体系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0):948-950.

[6]李强,王亚蓉,殷茜,等.T-PACS在《医学影像学》结业考试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1):62-634.

第6篇

一、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必要性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一门跨医学和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培养医疗仪器设备公司所需的设计、生产、调试和售后维修服务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向医院提供从事影像技术和设备维护的技术人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医院都在进行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拥有大量现代化高技术含量的医疗设备成为医院达标的重要指标。医院正需要掌握这方面技术的人员。同时,卫生部已下达文件,到2010年大医院实现医学图像数字化管理,中小型医院要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而我们开办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突出了影像技术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掌握医学图像的获取、传输、处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国家正在加大医疗仪器设备国产化的力度,扶持和发展医疗仪器设备生产的民族企业,一大批从事医疗仪器设备生产的民营企业纷纷建立,它们需要大量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中级人才。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专业人才需求还有很大的空间。我校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既有利于江西医疗仪器设备工业的发展,又能满足周边省份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通过我们对厂家和医院的调查,以每年招生50人计年2月中算,5年内仍不能满足人才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

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规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标准,是培养人才模式的重要内容。根据社会需求和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医疗仪器设备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医学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各种医学仪器设备的专业知识,能在各企业从事各类医学仪器设备系统的设计、制造、调试、维修及销售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在医院从事医疗设备管理、维修和应用的技术人才。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等技能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技术和能力: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掌握信号检测和信号处理及分析的基本理论,具有生物医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微处理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医学影像诊断方面的应用能力,具有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掌握医学电子仪器和影像设备维护与管理技术,具有医院信息化管理、医学图像传输和处理、医院办公自动化、远程医疗技术,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动态。

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生物医学工程是运用工程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医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生物医学工程应在现代医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学科课程)体系。要培养复合应用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使之适应当前社会的要求,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我们教学改革的原则是“拓宽专业、加强基础、增多方向”,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从变革和发展内涵入手,在扩大专业基础面的同时,分类加深加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动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我国开办较晚,没有现成的培养模式,也没有配套教材。为了达到培养目标,确保培养规格,我院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十分慎重,尤其是课程设置方面。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系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其中学分为170分,学时为2500个左右,课程有40多门,主要课程如下:

1.通识课模块。主要包括政治、体育、大学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是为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和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奠定基础。

2.医学基础课模块。主要包括基础医学概论含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含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课程。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向医学交叉学科方向发展提供知识储备。

3.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测量与工艺、单片机及其应用、汇编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医用传感器原理、工程制图、Matlab应用等课程。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检测和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牢固的基础。

4.专业课模块。主要包括超声诊断仪器原理、X射线设备、医用检验仪器、医用电子仪器、医用电动仪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概论、医学图像处理、医用制冷设备、生物信号处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等课程。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和各种医学仪器的专业知识,能成为在各企业从事各类医学仪器的设计、制造、调试、维修及销售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在医院从事医疗设备管理和应用的技术人才。

5.实贱模块。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了军训、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和设计。其中军训2周,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各安排1周,毕业实习和课程设计各安排10周。

第7篇

关键词:影像诊断科室;医疗质量;质量管理

1影像诊断科室的特点

一提供服务的双重性:影像诊断科室既需向临床医护人员,又需向病人提供双重服务。他们须视临床和病人的需要而决定实施检查的种类、部位、复查周期及工作量,通过影像检查结果,从不同角度上指导临床展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二是工作结果的双重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医学影像诊断科室的工作结果的各种影像学资料不仅对于确定临床诊断、解决诊断及治疗上的实际问题越来越具有指导意义。

而且还是影像诊断科室工作结果最直接、最客观的评判指标,成为影响影像诊断科室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三是人才系列的双重性:影像诊断科室具有诊断、技术两大人才系列,他们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相互依存,紧密配合,共同促使影像诊断科室的工作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这两大人才系列有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即:技术系列的作用日趋重要,但高层次的专业及管理人才缺乏;诊断系列高层次专业人才相对密集,但缺乏指导技术系列人才的能力,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是经济投入与收入的双重性: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突出了大型仪器设备在影像诊断科室工作中所占的比重;一方面,这些仪器的引进和正常运转,需要医院较大的经济上的投入;另一方面,这些仪器的高效性和先进性又可使医院获取较大的经济收入。这种状态也为影像诊断科室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即如何控制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对影像诊断科室工作质量的影响。

五是发展趋势上的双重性:其一是专业技术发展快,仪器设备更新周期的快速性。其二是部分影像诊断科室的临床性:随着技术范围的不断拓展,影像诊断科室已从一单纯提供某种诊断方法的非临床科室演变为可兼做某些特殊的甚至临床力所不及的治疗,向病人提供更直接的治疗方面,且有着广阔的前景。

2医学影像诊断科室的工作质量保证

(1)基础质量保证:这是实施影像诊断:科室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条件,常受多种因素制约。

(2) 进一步提高医技人员的自身素质:人的因素是各行各业最根本的质量管理及控制要素。具体到影像诊断科室,其内涵扩展到医德医风、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质量意识等诸多方面。目前,受过高层次教育的年轻技术人员相对缺乏,部分高年资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等需要更新。

3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谨、规范、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是保证医院工作质量的前提,是完成各项日常医疗工作的必备条件。根据近年来医学影像诊断科室设备购置和业务开展的情况除着力修定原有的普通X线检查、造影检查、同位素检查等有关规章制度外,还重点修定或制定了CT、MRI、DSA检查等规章制度,并以多种方式督促落实,为提高影像诊断科室的工作质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4制定和落实专业工作质量标准

由于医学影像诊断科室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发展快等特点,长期以来,缺乏统一衡量、检查尺度,无法对其工作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与监测,是其质量管理及控制中的难点。为解决此问题,我们下气力制定医技科室工作质量标准,为使标准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经过几上几下的反复,现已基本完成的工作质量标准:①图像质量标准,如放射诊断科图像质量标准按各检查室(CT室、MRI室、DSA室等)特点分别界定图像分级标准及对甲级片和废片率要求,并明确了对图像质量的检查方法。②报告单质量标准。③附加监控标准等,附加监控包括大型仪器检查阳性率、申请单合格率、仪器设备维修使用情况等。

5环节质量保证

我们将影像诊断科室工作质量分解为:检查(治疗)前与临床联络的环节;实施检查(治疗)的环节;出具检查结果的环节。为了确保三个环节质量,一是抓三个环节质量保障措施的落实,二是充分发挥职能科室的作用。

(1)狠抓三个环节质量保障措施的落实

实施检查前的环节管理:①要求临床医生出具项目齐全,描述清晰准确,检查、治疗要求明确的合格规范的检查申请单;②规定病房卫生员及时准确地递交申请单;③检查(治疗)科室坚持预约登记制度及有创检查的同意签字制度,视病情及顺序安排检查治疗等。

检查(治疗)过程的环节控制:采取的方法是:上级医(技)师坚持在岗检查监督、指导各项检查(治疗)的实施。如放射科各特殊检查(CT、MRI、DSA、特殊造影)室均有高年资医(技)师复核投照前准备及介入治疗实施过程。所有维修人员坚持检查(治疗)前对仪器设备的检查、检查(治疗)过程中对仪器设备进行监控、检查(治疗)后进行维修,保证检查(治疗)过程正常进行。

加强对检查结果的重点控制:对该环节的控制,我们采用的主要方法为:①上岗人员均须接受培训及较严格的考核:本院住院医师须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并在日常工作中接受考核后方能上岗;进修医师上岗前接受专门培训及考核,合格后由本院医师监督指导上岗。②坚持实行诊断报告的三级检诊制度:多年来我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放射科诊断组坚持集体重点阅片、住院医师首签报告、主治医师复检并主签报告、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审核并重点抽签报告;直接操作的住院医师出具报告,主治医师复检审核,副高技术职称人员重点把关。事实证明,此方法的实施,不仅可防止诊断报告的质量偏差,而且有得于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6终末质量保证

终末质量保证是对科室工作结果的终末控制。影像诊断科室的工作结果并非医院工作的终末结果,而是整体医疗工作的中间环节,所以其终末工作质量的保证不仅可以确保本身工作质量不出偏差,而且有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效果,从而间接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影像诊断科室的终末质量保证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图(像)片质量控制:①每日技术组集体阅片、评片;②诊断组每日重点阅片时参与评片;科室质量检查组每月随机抽查验片。根据检查结果总结、判断投照方法是否得当角度是否合适仪器性能及状态是否良好等等,以指导下一步工作。

回顾性抽查及审核报告单质量:科室主管领导及质量检查组成员每月随机抽查当月发出报告100份以上,对照原始影像学资料进行复检,从报告单的格式、清晰度、描述的准确性、诊断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存档;机关职能部门定期、非定期地抽查报告单质量,并以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建立和坚持病例随访制度:跟踪随访重点病例,是不断提高影像诊断质量及水平的一项极重要的措施。长期以来,我院所属的各影像诊断科室建立并坚持了这一制度。其中放射科各检查室每周派专人下临床跟踪随访,每两周全体人员对重点随访病例进行讨论。

总之,我们要着眼于基础质量,以统筹影像诊断科室工作质量的全局;具体抓环节质量,以落实各项措施,对质量实施管理;以终末质量进行反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影像诊断科室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谈高,姜兆侯. 影像诊断与医生的思维素质[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2, (03) .

[2] 林春华,郭惠尧. 影像诊断思维在实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4, (03) .

[3] 张进才,杨文铎. 论科学观察与逻辑思维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J]. 医学与哲学, 2000, (06) .

[4] 王玉. 医学影像诊断工作中的哲学思维与人文思考[J]. 医学与哲学, 2004, (01) .

[5] 姜兆侯. 影像学的历史功绩与辉煌现实的忧虑──纪念伦琴发现X线100周年[J]. 医学与哲学, 1995, (11) .

[6] 姜兆侯,姜立. 少见疑难病的临床思维特点[J]. 医学与哲学, 1997, (06) .

[7] 王红光,李顺宗,胡树芳,赵俊京,李智岗. 立体-平面-立体思维方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 2002,(02)

[8] 姜兆侯,姜立. 疑难病及其诊断思维[J]. 疑难病杂志, 2003, (02) .

第8篇

关键词: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32-02

医学影像技术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20世纪的几大医学科技突破大多围绕医学影像技术展开。进入21世纪后,医学影像技术向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在计算机辅助诊断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推动了医疗方式和医疗体系的变革。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仅应该学习基本的医学图像处理理论知识,更应该掌握医学图像处理的基本编程技巧,具有承担初级医学图像处理工程项目的能力。为了适应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快速进步,培养社会急需的生物医学工程高级专门人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医学图像处理》课程,但是在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1,2]。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在《医学图像处理》的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突出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医疗和工程应用,鼓励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充分利用慕课平台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将我系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读者分享。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比重

为了强化《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我系在2012年对课程的教学培养方案做了较大的调整,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共设置56个学时,其中理论部分占32学时,实践部分占24学时。实践部分在总学时中的比重达到43%。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穿行,每讲解一章理论内容,便进行一次相关的实验教学,让同学通过亲手编程来实践应用理论课上学到的医学图像处理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编写程序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以致用来强化理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二、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与其他电子类学科相比[3],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医疗应用为最终目的,因此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也有必要与医疗,特别是临床应用相结合。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长期与大连市各家三甲医院保持密切的科研和教学合作关系,这为《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理论教学的32个学时中,我们专门留出12个学时,聘请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主任医师来进行教学。由医生承担的学时虽然是理论课程,但是其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到了推动实践教学的作用。这种聘请医生参与教学的方式,在国内其他工科高等院校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并不多见,极大地开阔了工科学生的视野,在其脑海里埋下了以临床应用为目的观念,被学生称为是一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除了聘请医生走进课堂,我们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医院,参观医学影像的采集和处理过程,观察医生使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的操作流程,并将实际使用的软件功能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相对应,让学生看到教学知识点在临床中的鲜活实例,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走进医院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到了临床需求,切实感受到工程技术对病人健康的影响,将“医者仁心”的思想传递了工程技术人才,有助于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三、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是所有同学都具有良好的编程天赋,女同学相比男同学来说,对编程具有更多的畏难情绪,而且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是与每个学生的理论课成绩成正比的。为此,我们的实践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少数编程能力突出的同学,更是为了让绝大部分同学都掌握基本的编程技巧,能够解决实际的医学图像处理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我们采取了“渐进式”的锻炼方式,将实验学时再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与理论教学相穿插的实验环节,第二阶段是期末的大作业环节。第一阶段的编程难度较低,并且由任课教师来逐行讲解编程,做到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编程语言。通过这种细致的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对编程有畏难情绪的同学增强信心,增加对编程的了解,逐渐培养逻辑思考和程序设计能力。通过第一阶段的培养,大多数学生最终可以扔掉“老师”这根拐杖,能够尝试在编程的道路上独立行走,从而进入第二阶段的进阶培养。在期末大作业中,老师会从实际工程项目选择没有标准答案的小项目,让学生解决。这些项目的题目往往具有很强的应用色彩,如“对脑部核磁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进行断层间的插值”等。这些题目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但是却在编程软件的现成函数库中找不到答案,在互联网上也搜不到相同的题目,必须自己动手、动脑来解决。同时,期末大作业中还设计了一些看似以“折磨人”为目的的编程题目,如“编写二维图像的区域生长法程序”、“编写三维图像的直方图均衡化算法”等,这些题目虽然在编程软件中有现成的函数,但是老师的要求是让学生自己编程来重新实现这些函数的功能,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如果没有第一阶段的手把手培养,很多同学都不敢想象自己可以挑战这样的题目,然而结果是很多学生编写出了比商业软件功能更丰富的程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编程的兴趣,有学生反映这是对他“触动极大”的教学环节。

四、结合网络慕课系统,改善实践教学效果

在《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完成了网上慕课的建设,将所有实验课的讲解视频到慕课平台,供学生们复习使用。这种方式收效良好,学生们为了完成实验程序的编写,需要随时复习老师在实验课程上的讲解,因此慕课平台中实验课程的讲解录像的点击率一直较高,这说明学生们已经自觉地在课后学习编程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大作业的完成中。另一方面,慕课平台还设置了师生交流讨论区,由任课老师在网上及时解答学生的编程问题,这在实验环节的最后阶段对学生们完成实践题目起到了积极的帮助。慕课平台还具备作业提交和批改功能,方便学生上传电子版的实验报告,特别是保存已经编写的程序,为教学资源的积累与管理带来了方便。

通过对实验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大连理工大学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初步积累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为社会培养出了具有实际工程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人才,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我们的教学实践仍然在继续,并且还将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的研究与建设,优化教学计划与结构,力争为社会输出更高质量的医学影像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旭媛,胡春红,肖振国.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31).

[2]李振伟,杨晓利,胡志刚,雷万军.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图像处理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04).

[3]徐燕华.项目教学法在图像处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09).

Practical Teaching of "Medial Image Processing" Course,Study and Exploration

WANG Hong-kai,LIU Hui,QIU Tian-shuang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Liaoning 116024,China)

第9篇

【关键词】实训基地 教产结合 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41-02

2012年9月,北海市卫生学校被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三批立项建设单位,示范学校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和教产结合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项目建设。2013年4月北海市卫生学校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获得正式批复,将教产结合的临床教学实训基地的附属医院作为特色项目重点建设。

对卫生职业院校而言,附属医院是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附属医院能够科学准确地制订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实训和生产一体化。国家示范校立项建设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北海市卫生学校认真贯彻国家示范校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从完善附属医院教学功能、扩大医疗服务规模、增强科研能力、逐步物化成果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不断探索和总结建设教产结合的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做法。

一、完善附属医院教学功能

(一)完善医院的教学硬件设施

附属医院重视加强与学校的护理、医学影像技术、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和助产等专业的实训基地相关建设,建好6个病区示教室和所有实习生值班室,安装了手术室和超声诊断室的教学闭路电视录制和转播系统,同时完善了医学影像PACS系统,先后投入266万元设备用于临床诊疗及教学。不断投入和完善医院的教学硬件设施,使得医疗服务项目在不断地拓展,医院的业务量也不断增加,学生见习、实习岗位(机位)也明显增加。

(二)提供专业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平台

附属医院已建立《专业教师临床与教学换岗和兼课管理制度》《专业教师参加临床实践有关规定》,注重培养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专业教师以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医院的临床实践和管理活动,将理论知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骨干教师担任附属医院科室主任和兼职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医疗服务,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临床经验参与教学。例如,2013年6月,附属医院组织“双师型”教师参加北海市医师急救技能大赛,获得优胜奖。可见,附属医院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创新教学方法

附属医院作为校内的重要实训基地,要自觉承担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病例见习、阶段见习和实习生顶岗实习的教学工作以及进修生的(教学)实训活动,为学生尽早掌握与岗位对接的实践技能提供教学平台。此外,学校与附属医院的教师要加强联系与沟通,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了解医学行业和专业知识,使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更为明确。因此,附属医院要规范教学活动,注重教产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临床学科与办学专业无缝对接

学校充分依托附属医院临床学科的师资、设备和场所优势,逐步形成放射科和超声科对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检验科和病理科对接检验专业、药剂科对接药剂专业、妇产科对接助产专业、五官科对接眼视光专业的产教互动态势,推进人员、设备和场所优化配置,促进学科和专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附属医院应构建“校企院合作,工学结合,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阶段见习+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通过组织各种社会活动、临床见习、阶段见习和毕业实习等活动,使学生更熟知所学专业和本职业的责任和前景,激发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

(五)充分发挥教学功能

附属医院应充分发挥教学功能,例如,每年能接纳2600名中职生临床见习和300名大中专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每年接纳36名外单位医务人员进修,并承担对外社会培训项目;每年约有310名孕妇及其家属报名参加孕妇学校学习。此外,附属医院认真落实国家送医、送药到基层相关政策,每年派出30名业务骨干到基层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通过组织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培训乡镇医务人员659人次,赢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二、扩大医疗服务规模

附属医院不断地扩大医疗服务规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顺利通过执业校验,增加三个住院病区,拓宽了原来血液透析的医疗用房面积,全院实际开设病床增至400张。二是附属医院的年住院人次为1.5万、年门诊人次为31.7万、年业务收入为9100万元等,均比前期增长5%~15%;与影技、药剂、检验等办学专业分别相对应的医影收入为763万元、药品收入为3670万元、检验收入为1087万元,均比前期增长。三是医院还承担“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每年为3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手术,深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增强科研能力

医而不研则嬉,研而不医则虚。附属医院领导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以“科技兴院”促进卫生中等职业教育和医疗服务全面协调发展。从医院的实际出发,精心选题立项,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目前,附属医院共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立项2项,北海市科研立项7项。2013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现状研究》和《三维立体定向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通过了北海市科技局专家的结题验收,专家组认为上述2项科研分别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区内领先水平。2014年3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细菌污染与眼内感染干预研究》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组进行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外,2013年附属医院专业人员在省级以上刊物5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

四、成果物化

在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附属医院的教师不断地探索、分析和总结,已发表的课题成果主要有:《产教结合,建设临床实训基地》《依托附属医院,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建临床实训基地,促医学影像专业发展》《依托附属医院, 护理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究》《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等等。可见,附属医院重视科研成果的积累,并主动与其他同类型学校或医院的教师分享示范校建设的体会和经验,进一步促进和完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

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职业教育方面

国家示范校立项建设以来,区内外多所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到北海市卫生学校交流和学习临床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经验。例如,2013年6月10日,陕西省榆林市卫生学校考察团到北海市卫生学校进行交流,校长向考察团重点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和产教结合方面取得的成绩;7月,云南省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团到北海卫生学校交流经验,共同推进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加快了现代医学教育教学改革;8月13日,广东省湛江市卫生学校临床实训教学部内科、针灸、推拿、护理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到北海市卫生学校进行为期十天的交流学习。此外,区内的钦州市卫生学校、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中医学校等职业学校也先后到北海市卫生学校参观,交流建设教产结合的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建设。

(二)卫生行业方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示范校项目建设以来,学校组织教师参与全员培训、专题讲座等学习活动,教师的医疗专业技术进一步提高,诊疗规范、医德高尚、医风正气。附属医院的教师严格按照诊疗指南,积极推进临床路径,不断更新业务技术,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抢救成功率。附属医院坚决执行国家医改政策,用足、用好新合农和城镇医保政策,从群众和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真正为民办实事,为当地群众提供费用合理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例如,医院长期坚持以下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多选用基本药物以及新农合和城镇医保的甲类药;少选用或不用性价比低的药物;能用价廉的药物就不选用高价药物治疗。

(三)教育学生方面

附属医院的发展壮大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平台,医疗卫生服务的良好环境和服务流程,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与日后所从事职业所需的技能。医院重视新生入学培训、早晚穿插见习、顶岗实习前两周集中见习等教学阶段,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卫生保健重视以及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迫切需求,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卫生保健服务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总之,在国家示范校特色项目立项建设过程中,学校根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不断完善附属医院教学功能,扩大医疗服务规模,增强科研能力,努力物化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10篇

一、领导重视,强化宣传是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前提

2011年4月18号,我县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人口计生、民政、卫生、财政、宣传、广电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同时成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专家指导小组,负责项目工作的技术管理、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工作。县、镇、村层层签署目标责任书,县委、县政府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列入年度人口计生党政目标考核内容,纳入重点督查事项,实行定期通报制度。4月13日,召开了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4月20日,县政府组织县级相关部门、各镇中心召开了项目工作推进会,推动了项目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各镇(中心)相关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县领导小组加大对各项工作的督导力度,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对完成任务好的镇(中心)给予通报表彰,对完成任务差的后三名的镇(中心)取消当年评优资格。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县政府主管领导在县电视台做专题讲话,县服务站站长在县电视台做专题讲座及答记者问活动。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目地、`意义、检查的项目等全面讲解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同时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电子流动屏幕、报刊、会议资料、公益广告、人口计生宣传一条街、宣传栏、壁画等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为新婚夫妇办理结婚登记时发放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告知书和宣传折页、手册等,提高广大育龄妇女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开展了上门服务和街头咨询服务,发放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传资料4万余份,给外出务工待孕夫妇寄出《告待孕夫妇的一封信》3000余封,发放“新婚大礼包”300余个。

二、加强培训,强化服务是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点。

县站派出8名同志参加国家、省、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培训学习,组织3次对镇(中心)计生办主任、服务站站长及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组织技术人员去兴平、彬县考察学习。同时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能服务、会服务、优质的服务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对县级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抓好规范操作,质量管理,认真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各镇(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准确采集信息,摸底登记造册,并配合村专干做好宣传发动、信息收集、组织人员等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育龄群众要面对面培训、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咨询等形式使她们认识到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积极配合检查,提高检查覆盖率。通过武功电视台和服务站门厅电子显示屏,对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员进行长期温馨提示;同时,在各镇(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站和计生办张贴了服务流程图;在县服务站设立了专门的优生咨询室、检查室及检验室,并落实专人负责引导,开展个性化、温馨化的菜单式服务。规范技术操作,强化对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保证从样品采集、检验的规范操作,做到万无一失。对一般人群,由镇中心计生服务站技术人员负责告知检查情况并做好随访工作,对高风险人员由县计生服务站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告知本人,并进行一对一指导。规范信息档案,按照项目要求,建立了“一档”(家庭健康档案)、“五册”(工作手册,符合条件人员名册、已检人员名册、高危人员名册、随访名册)等信息档案资料,并由专人负责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程信息数据录入及信息管理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贴心服务。利用流动服务车接送偏远镇村参检群众,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一视同仁,各服务站设立接待大厅,配备开水、水杯、茶叶、报纸、杂志、宣传折页、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手册等宣传资料。对空腹参检群众检查后提供一份面包和牛奶,把党的关怀和温暖用我们贴心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三、狠抓质量,强化管理是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核心。

按照《武功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流程和服务模式,县级服务流程、县镇(中心)共同服务流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流程图等在县、镇(中心)服务站醒目位置悬挂,来站群众按照流程做好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专家评估小组对参检人群进行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宣传动员、摸底登记造册、目标人群的信息收集、检查后随访服务由镇(中心)服务人员和村专干共同完成。

严格按照国家《孕前优生临床检验操作指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要求,制定完善孕前检查室、咨询指导室、B超室、优生实验室等有关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同时与县医院质量规范管理相结合,由专家不定期来站检查指导。实验室坚持每天开展室内质控,每周、每月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实验室内质控数据进行周期评价,技术负责人进行不定期抽查。每半年参加陕西省质控中心的质量控制评审工作,确保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质量。

四、部门配合,强化监督是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保证。

第11篇

人员素质

从事超声工作的人员素质,直接影响超声诊断水平。目前基层医院从事超声工作的人员多是大、中专毕业,而且大多是非医学影像专业的人员,由于临床医学知识及专业基础的不充实而影响专业水平,笔者认识到要正视自己知识的不足,通过去上级医院进修、虚心向上级专家请教、积极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逐步增加知识的积累,有助于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从事超声工作,应严格要求,强化训练扎实的本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形象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读写报告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随着医学知识越来越快的更新,不仅应不断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还要了解其他专业的发展动态,结合实际工作,努力深入学习,使超声的应用得到更为广泛的发展。

加强沟通

与患者沟通,增进理解: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超声科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还需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及心理学,学会正确处理与各种患者的关系,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区别对待不同的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超声的专业性很强,外界对超声的特殊性不是很了解,超声科人员要让更多的人理解超声专业的特殊性及其局限性。

与临床沟通,交流心得:在多年的超声工作中,深切地认识到,与临床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极其重要。这既是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的沟通。在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时,经常与临床医生沟通协商,咨询请教,共同探讨,这样既能解决问题,避免错误,也会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检查准备

患者准备:为获得清晰的超声图像,从而达到满意的诊断效果,患者必须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一般腹部的检查应在空腹时进行(必要时于检查前排净大便,以减少胃肠气体干扰)。经腹妇科和盆腔部位的检查应适度充盈膀胱,以避免气体干扰。对肠胀气较重的患者,前1天禁食产气食物(若病情紧急则应及时检查,不必进行上述准备)。X线检查应安排在超声检查之后进行。

设备运行:保持超声仪器的良好运行,才能保证每天的正常检查工作,这依赖于对仪器严格的日常管理和良好的维护保养。工作时要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程。另外,所用耦合剂的质量也是影响超声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规范检查

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影像诊断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超声诊断除了需在理论上掌握其诊断方法之外,还要具备规范的操作手法,它包括患者,探头位置,扫查切面,及系统扫切等。探测时患者常规采取仰卧位,也可根据需要取侧卧位、俯卧位、半卧位或站立位。超声图像是人体沿扫差方向的切面图。纵行放置探头,得到纵切面图,横行放置探头,得到横切面图。因此,探头放置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同,可获得各种不同切面图像。从多个切面的综合探测,才能获得一个立体的概念。

对申请单所写检查部位以外的病变,超声人员应结合病情,尽量扩大探测范围,以发现有价值的病变,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一个好的超声诊断医生是决不会只根据临床医生的申请脏器进行检查的。多掌握疾病的内在联系是超声医生的基本功之一。正确掌握检查程序和操作步骤,为患者进行规范的超声检查,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超声诊断信息。

图像分析

图像采集:声像图的异常改变反映了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一副理想的超声图像,应反映出病变的特征(在图的一角应附有、探头位置示意图),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分析结论:超声检查在临床医学诊断中的价值是肯定的,但应指出其诊断的确立是根据图像推论出来的,并未直接看到病变。因此,在进行超声诊断时,还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互相印证,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单纯的“看图识病”,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或提示,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超声报告。

超声随访

对患者完成超声检查后,再通过到临床或其他途径进行随访,对原超声结果加以证实和对比,印象会特别深,特别是遇到典型病例及出现误诊漏诊情况的时候,通过追踪随访,可以进一步强化对该病例超声声像图的印象,从中得到相应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09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市场的进步,人们对医院医疗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医学对医疗仪器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引进先进、精密、高效的医疗仪器设备成为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实力的综合体现。尤其是数字X线机、CT、MRI、超声诊断仪等医学影像设备,作为重点和骨干设备,在医院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这些设备投资大、系统复杂、科技含量高、对工作环境要求高,给维修带来较大难度,要发挥好设备的效率,确保设备的使用完好率,探讨维保方式是新课题,根据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维修新观念,下面仅对维护保养和故障检修两种方式进行探讨。

1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属于主动维修,又称超前维修,预防性维修。这是确保仪器设备健康运行,提高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的有力措施。维护保养又可分为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两种形式。

1.1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一般由使用科室和操作人员完成,它是一项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应该制度化,它的内容应写进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使用科室应选派1名懂得一定仪器知识,责任心强的技术员担任专职或兼职设备管理员,协助和指导操作人员做好这一工作。日常维护工作的内容一般包括: (1)机房及仪器设备的保洁,观察调整机房温度、湿度稳定;(2)检查机器的机械、转动、气路、水路,螺钉、螺母等部位是否正常;(3)检查仪器表面的开关、旋钮,指示灯、仪表及显示参数是否正常;(4)正式工作前,利用仪器自检程序检测仪器各部分的状态情况;(5)注意仪器在运行过程中有否异常气味和声音,图像质量是否正常;(6)检查操作人员操作仪器是否符合规程,并及时纠正。

1.2定期保养

定期保养一般由设备管理员配合院内、院外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它是一项不断循环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维修措施,这有利于掌握仪器的运行规律,有利于出现故障后的查找。定期保养的内容和时间,不同仪器有不同的做法。一般可以分3个等级。(1)一保:一般可以一个月至一个季度进行一次,主要内容除了日常维护的工作外,可以拆开机壳,清除各处积尘,污垢、异物、紧固螺丝、添加剂,检查各器件、元件有无磨损、变形、烧蚀、击穿、松动、受潮、老化、接地不良等情况,检测各组电源电压及纹波,检查高压部件运行和接触情况等;(2)二保:一般可以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主要内容除做好一保外,可以对整机控制台上的各个仪表及操作控制系统的灵敏度,精度进行测试校正和计量检定,更换高压发生器绝缘汕等到期的损耗品,对电路中各测试点的电压,波形进行系统检测和做拉偏试验;(3)三保:一般可以2~4年进行一次:主要内容除做好二保外,必要时可以将整机进行全部拆卸予以清洗检修,超过使用期的元器件应尽量更换或修复,应对仪器进行较为全面彻底的调试,恢复其工作精度和性能,达到或超过新机的程度是完全有可能的。

2故障检修

故障检修又称被动维修,医学影像设备也同其他各类各种仪器一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故障维修仍然是设备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故障检修可分为一般性检修、无图纸检修和委托生产商或销售商专业检修三种形式。

2.1一般性检修

先了解仪器故障起因,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然后运用自己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针对仪器的图纸分析故障产生的可能部位,逐步检测排查,从中找出故障的真正部位,最后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并完成局部或整机调整。具体的方法应遵循先询问、后诊断;先直观、后测查;先全面、后局部;先传动、后电路;先独立、后整机;先、后芯片;先控制、后数据;先定性、后定量等辩证关系的原则。故障部位一般要注意掌握机械部分比电路部分多,强电部位比弱电部位多,高温部分比低温部分多,电源部分比主体部分多;传动部位比静止部位多,按插部位比固定部位多,阻容器件比半导体器件多,摸拟电路比数字电路多等客观规律,运用敲击法、直观法、测量法、比较法、替换法、变温法、信号追踪法、信号输入法、前后合追法、负载分离法等实用方法。

2.2无图纸维修

近年来,厂商提供仪器设备图纸资料的越来越少,这无疑给仪器设备的维修带来更大的困难,通过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已探索了很多方法。比如:(1)首先排除接触不良的故障。当仪器出现故障后,只要不是明显的爆裂、冒烟,均有可能是接触不良引起,特别是时好时坏,更应首先怀疑接触不良,可以采用轻震、敲击、插拔,轻扭,按压等使故障重现并追查出故障部位;(2)充分利用说明书上的点滴信息寻找故障;在没有仪器电路图情况下,操作说明书中的仪器基本原理,流程框图、功能选择,操作程序、状态显示、调试方法以及仪器某些检测点的信号、波形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检查仪器故障提供启示。经过反复细微分析,可能达到板级维修的程度; (3)充分利用仪器故障自检操作。仪器故障自检是仪器内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借助于软件程序对仪器各部分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并以代码形式提示故障原因的系统;借助这个系统,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分析出故障的可能原因或部位,一般能达到板级维修。在此范围内,再综合各学科的基础理论进行细微分析,必要时可以把重点怀疑部分的局部电路测绘出来,以利分析,尽量达到元件级维修;(4)利用电路维修测试仪寻找故障部件,利用该仪器来查找无图纸仪器的故障,是一个有效的办法。该仪器是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测工具,它具有在线测试或离线测试功能;能够分析大规模IC或测VI特性曲线;能检测、模拟数字电路;能利用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对比,还能对非标准电路器件先学习再对比;它还利用后驱动技术将周围器件的影响隔离开,由测试系统自动进行相应的测试,经过分析比较,寻找出故障部件,实现元件级维修,在一定程度上给寻找故障带来了方便和希望。

2.3委托生产销售商的专业检修

医院内的自保、自检、自修的工作范围毕竟有限,技术能力也达不到专业的检修效果,有时稍不小心的失误可造成仪器设备的毁损。为避免造成检修意外给仪器设备带来的毁损,在自保、自检、自修工作范围内,如现有技术能力也难解决故障的情况下,要及时与生产商或销售商联系,委托其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检修并提供自保、自检、自修的相关信息,配合其维修工作。

总之,通过上述医疗仪器设备的保养与检修的方法和工作程序,就可有效地保证仪器设备完整可靠,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医院的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并减小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任筠.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33.

[2]百村明德[日].医疗器械的保养维修[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9,(2):96.

[3]刘文,李敏燕.浅谈医疗设备维修管理[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7,(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