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管理实践报告

企业管理实践报告

时间:2023-08-09 17:34: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管理实践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管理实践报告

第1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组织;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社会实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和地位已逐渐得到企业的认识和重视,但是,企业管理会计以何种组织形式存在?这个企业管理会计组织又在企业中如何开展工作?这个问题在中外理论界和实践界都没有得到完整的解决。因此,这些问题也就一直阻碍着企业管理会计的实践。笔者通过社会调查后认为,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动作机制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的一个社会实践模式。现给予总结介绍,以求推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

一、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成立背景与效果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钢铁市场从供不应求走向市场结构性过剩;同时,钢铁行业的原料市场价格上涨。武钢的发展只能走内部挖潜、降低成本的路子。因此,武钢在1995年开展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的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为了了解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情况和配合并保证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得到实施,武钢组建了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

自1995年到2000年的六年间,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在企业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的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200多次,写出专题报告100多篇,编发简报195期,建议企业推广和应用现代化企业管理共计2303项。六年来,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共建议并下达了专项措施567项。直接经济效益18.14亿元。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配合并保证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实施,六年来,武钢平均每年节约成本7亿元,建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武钢戚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织设置与人员构成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织设置有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小组。

(一)领导小组的组织设置

1领导成员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

办公室主任:总会计师或总工程师(兼)

办公室副主任:成本处处长、企管处处长、财务部长、计划处处长、技术部部长

2专业小组(非日常性工作小组)

(1)宣传组(宣传部兼);(2)指标体系组(经营计划部兼);(3)技术攻关组(技术部兼);(4)考核检查组(企管部兼);(5)成本效益评价组(财务部)。

(二)日常工作小组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小组由6个人组成。1个企业管理学方面的博士,1个高级工程师和4个退休返聘的高级工程师(分别是炼铁、烧结、炼钢、扎钢方面的工程师)。三、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宣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小组根据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实际情况,向领导小组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领导小组来指定某个专业小组(或组建新的小组)来就该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最后。企业按照专题小组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开展具体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除此之外,日常工作小组协助企业威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开展进行如下工作:

一是负责征集、整理并制定企业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管理策施、方法和专项管理策施、方法。

二是调查并发现企业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中的新项目。

三是组织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专场报告。

四是组织好每个月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例会。

四、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

当前,许多人普遍认为(会计教科书上也这么写的),管理会计组织都是在企业会计组织下面设置的一个与财务会计平级的组织,而且西方国家的企业组织中也是这么设置管理会计的。大家都不认为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评价。

(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可以创造性、多样化,而且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或教科书上的东西。否则。容易犯本本主义或全部西化的错误。同样,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设计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和企业实际的情况(如人力、经济条件)来设置。

(二)评价一个组织的性质关键是看它的功能而不是它的形式或其他的标准

评价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不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主要是看它的功能是不是履行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功能。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决策的信息支持系统,它为企业决策者收集、加工、处理、报告与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就是承担这个工作的组织。从上面的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就是履行了为武钢企业决策者收集、加工、处理、报告与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同时,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成人员也主要是以会计人员为基础,并结合多方面的业务人才组成的。这也符合管理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综合素质的条件。

(三)企业管理会计组织从会计部门下面独立出来,有利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会计报告体系;构建;应用;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就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革,以此来推动企业的不断进步。从现代企业的角度来说,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帮助企业收集、加工与分析、整理企业运营有关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合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决策。

一、管理会计体系的相关概念与运用意义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

一般来说,所谓的管理会计又被称作是内部报告会计。而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一些专门的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数据与资料,对这些数据与资料进行加工、整合,形成报告,以此为企业各级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的依据,使这些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这份报告来对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做好规划与控制的一个会计分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二)管理会计的功能

管理会计与其他的会计相比较,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能够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是规划的功能。管理会计报告是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中的历史数据进行合理的规划与使用,提高对这些数据的整合能力,进而帮助企业做好科学的预测,提供企业决策的合理性;其次是组织功能。在企业实际经营的状况下,管理会计报告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再次是控制功能。管理会计报告需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及时反映出经营中的各项信息,并强化对这些信息的整合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事前掌控能力;最后是评价功能。企业通过对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能够对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精确的对比,从而进一步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利于提高企业考核工作的有效性。

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现状与不足之处分析

(一)管理会计报告依附在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中

从企业的管理者角度来看,会计工作的核心是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很少有人会将企业的会计工作延伸到管理会计的领域中,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对会计的认识程度不高,会将会计简单的认为是一项事后的算账过程,这就不利于真正发挥出会计的作用。正是由于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过于淡薄,再加上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还不够完善,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报告工作的开展,使得管理会计报告工作需要在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支撑下才能够顺利的展开,对其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并且,管理会计报告会被认为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一项补充说明,进而削弱了管理会计报告本身的独立性,所发挥的管理效果就会大大下降。

(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相互脱节

我国对管理会计体系报告的理论研究经验不够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不如国外一些学者来得多,相应的,在管理会计体系报告的实践应用中就会具有缺失性,使得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从当前而言,我国一些企业虽然说善于学习一些优秀的管理经验,吸收了许多国外的有关于管理会计报告的理论经验,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却忘记了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的重要性,没有根据我国的经济形势进行相应的改变与创新,使得其理论的应用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进而也就无法真正的发挥出管理会计报告的实际作用。

(三)在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时候缺乏系统性

管理会计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从当前来说,管理会计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而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上,就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企业的财务部门和其他的管理者在开展管理会计的有关活动时,就会较为分散而无法集中,使得管理会计报告在对企业的决策中的应用效果不够明显,进而使得管理会计报告更加不能得到管理者的重视。

(四)管理会计报告数据取得具有复杂性

为了为企业提供运行所需要的决策支撑,就需要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报告两方面入手,提高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进而帮助企业做出科学的决策。但是,从管理会计报告数据的来源与取得来看,数据来源种类多,涉及的范围极广,在数据的收集与整合过程中面临着一定难度。其中,管理会计报告是以有关的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为基础,而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会产生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这无疑会增加管理会计报告获得的难度,为此,就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来解决数据取得的难题。

三、完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的措施分析

(一)强化企业考评报告的作用

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中,责任考评报告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责任考评报告包含以下几部分的内容:经营的业绩考评报告、投资后的评价报告与预算执行的报告等。为此,在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时候,就需要着重考虑到这部分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其应用能力,就需要强化考评报告的作用。一方面,需要构建投资后的评价报告制度,对一些投资项目开展完全的生命周期管理,进而能够分析与考核有关的投资活动的可行性,来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有关的预算考核报告机制,全面落实好预算执行的考核状况,来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能力。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强化对成本定额的控制力度,全面考核与分析有关的成本数据,来构建出奖惩机制,进而降低企业的资源浪费与损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效益。

(二)完善有关的预算编制机制

在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时候,预算报告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企业在进行决策与控制时的重要手段与工具。预算编制机制不仅仅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管理流程再造的重要手段。而为了提高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应用力,就需要完善相关的预算编报机制。一方面,需要优化预算有关的编制流程,如对企业的资本预算、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等编制的过程都需要按照有关的原则来开展,并明确这些预算编制的责任,强化对这些预算工作的调度;另一方面,需要借助于对标管理、横向与纵向对比等方式来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与合理性,使预算编制的工作能够符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此外,企业的管理者还需要提高对预算编制执行力度的重视程度,强化对预算编制执行的控制力,进而来保障预算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提高管理会计的水平。

(三)强化企业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的素质

对企业而言,人才是其重要的资源,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要完善对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强化其应用的力度,就需要强化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企业的培训力度,来提高员工的素质。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各种的培训手段,如宣传、讲座、进修等等形式,来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并要强化对他们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来培养综合性的人才;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企业会计的准入门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面试的时候,需要提高有关的聘请要求,进而提高企业会计人才的队伍素质,推动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真正的发挥出其效。

四、结语

企业的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全局性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从各个方面入手,来完善企业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帮助企业提高其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树涵.陈秀凤.孟佳等.管理 会计报告体系构建研究――以X商I银行为例[J].商业会计,2014(23):66-67.

[2]古继洪.戴国华.管理会计报告在央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5(13):103-103.

[3]唐亚军.吉利.汪丽等.呈报格式多样性、信息交互及管理会计报告决策价值研究[J].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7-78.

第3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教学;管理

企业管理学科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其内容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管理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使其具备系统的整体企业管理观念。

一、本课程教学的特点

1.复杂性。企业管理学内容丰富庞杂,涉及到企业学、管理学、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等学科体系,其课程内容涵盖企业制度与环境、企业经营计划与决策、企业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公共关系管理、新产品开发管理、生产现场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物流管理、管理创新等,可见企业管理学课程内容的复杂性。

2.实践性。企业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与企业的产生、发展、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科学的理论与知识完全来自于经营实践,反过来又指导着实践活动。

3.创新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的内容、方式、原理也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授课过程不再是因循守旧地宣讲教材,必须结合时代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变化,精心挑选、组织授课材料,传播新的经营思想及理念。

4.针对性。学习这门课,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知识背景不相同,需要因人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本科生学习程度、自学能力、学习兴趣、理解能力的不同,应实行多元化、分层次指导。

二、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发展

1.以学生为本,培养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把学习当成负担。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使学生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

2.培养学生灵活、系统思维能力。课堂上老师讲过的的案例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而现实中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盘根错节,一时很难理清头绪,因此不能按部就班地照搬照用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模糊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系统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知识要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随机应变才是硬道理。

3.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有多少呢?”、“中国哪些企业具有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等这些的问题的提出,由老师加以引导无疑会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虽然目前“出国留学热”,优秀的人才可能定居国外,但中国的建设仍需要大量的人才,用鲜活的、生动的创业家的故事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成为有抱负、有理想的建设中国的创业新人。

4.注重胆识、信心的培养。人人都具有成功的潜能,但生活中的成功者却总是极少数人。很多同学受此影响,信心不足。课堂上讲一些企业家的艰苦创业故事,比如:比尔盖茨的创业故事、海尔张瑞敏(从工人到首席执行官)的故事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挫折容忍力,极大地鼓舞学生的斗志。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毕业后你打算开一家公司吗?开办公司的流程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与同学今后的就业、发展密切相关,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可以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只是把知识讲给学生,而是要教给他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科研与创新方法,这样才有助于其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解决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2.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运用,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展与发展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教学内容。这种能力培训方法,有助于学生激发自身潜能,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增强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力,增进人际沟通能力,从而培养学员的综合领导才能。教师将相关的主题内容安排完,从选案例开始,学生自我组织进行分工与协作,包括搜集资料、制作PPT表演背景,场景的模拟等。所以,配合这一教学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了管理不是书上的文字,而是工作中的具体角色。

3.案例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际充分联系起来。教师在精心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后,可以因地制宜,用以下方式灵活进行案例教学:(1)引导式。在讲解基本理论之前,先介绍一个典型案例,之后再逐层分析,好似拨开迷雾,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2)穿插式。教师在讲解书本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各种案例作为支持理论的依据穿插其中,使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基本理论。(3)讨论式。教师可以在系统讲授某一章或某一问题后,提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并适当进行启发式提问,最后进行总结。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运用能力,从而做到深入浅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沙盘模拟在企业管理课程中的运用。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改变了多年来“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另外,沙盘模拟教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进一步强化学生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的管理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现场实地参观学习,强化实践学习。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教学就是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生产经营组织去设身处地感受现实的情况,这对培养学生的智能、技能、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具体内容适当安排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不同的企业,去了解现代企业的各种不同的管理方法、理念与技术,回来后可以自己编写小案例,这样对学生来说是极大的锻炼,为学生以后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构优质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水平

1.精选优质教材。教材的使用包括课堂主讲教材与课外辅助教材两大部分。对经管专业学生而言,主讲教材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企业管理》及《现代企业管理》等,课外辅助教材有《企业跨越式发展战略》、《企业战略能力研究》、《企业管理案例集》、《追求卓越》、《管理学》(第9版:罗宾斯)等。对于非经管专业学生而言,《企业管理概论》的一些简单易懂的版本更适合一些,课外辅助教材如:《30天让你精通管理学》、《管理故事与哲理》等。

2.建设高质量的教学梯队。教师需注重教学、科研两方面知识积累。教学质量的优劣取决于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的能力。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相兼备,教学科研齐头并进,需要埋头苦干。只有这样才能有创新教育、深化教改的基础。教学团队的共同学习也成为必修课之一。如一起参加备课,就相关章节进行探讨,研究教学及方法;参观其他院校并进行学术交流;进行企业走访调研,实地了解企业的情况,撰写教学案例。这些对教学团队而言都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学能力的提高。

3.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及时掌握管理市场的新特点、新变化、新发展,了解管理职业的新要求,及时研究并运用新理论,改革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零距离贴近。在内容的持续性改进方面,须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背景,拓宽企业管理教学的视野。

4.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采取课堂讲授法、课堂分组讨论法、课堂辩论法、学生自学法、企业管理调查活动等多种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一些企业访谈节目,如《财富人生》、《中国经营者》、《对话》、《第一财经》、《经济观察》等,让同学们了解那些真正的企业管理者们在企业中会碰到什么实际问题,他们如何解决,他们用什么样的企业管理思想来经营企业,他们如何来看待企业管理等。

5.规范课程考核。企业管理教学的考核方法可以是多样化的,如以案例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实际问题回答等作为考核内容,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进行现场专题探讨并形成分析报告。报告作业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占总成绩的一定百分比。

6.做好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学习评价的不同: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形成教学反馈,为教学设计的修改提供依据。在评价中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教学督导: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提出的建议可以促使教师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师间相互听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方法浅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9,(4):233.

[2]田园园.浅谈提高学生的《企业管理》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287.

[3]李夏生.化工类专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德育渗透[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3):199.

[4]王力民.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11):48.

[5]李向前,刘芳.企业管理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140-141.

第4篇

农业企业管理学研究的指导原则

(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农业企业管理学的基本指导原则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企业管理学,应结合中国农业企业管理实践,吸收中、外、古、今在管理科学中的有益的东西,以充实和丰富本学科的内容。

(二)农业企业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是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在研究中要遵照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原则办事,要重视把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上升到理论、丰富学科的知识,再用这些知识去指导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

(三)研究农业企业管理学,必须与具体环境条件相结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客观条件也不一样。在借鉴别人的经验和理论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来运用,绝不可照抄、套用。

(四)研究农业企业管理学也应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为我所用”的原则,认真吸收中、外、古、今管理科学中有益的理论、经验和方法,通过消化吸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农业企业管理实践所要求的农业企业管理学。

农业企业管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农业企业管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1.综合化研究方法。农业企业管理学是交叉性边缘科学,与其它一些学科,如社会科学、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本学科的内容,甚至移植其它学科的理论与经验为农业企业管理实践服务。

2.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农业企业管理学是处于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门学科,一方面需要借鉴和继承中、外、古、今管理方面有效的理论与经验,另一方面还必须有所创造和发展,使这门学科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中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可克服两种方法各自的局限性,从而求得更加科学和可靠的结果,以便更加有效地指导农业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

4.系统分析方法。农业企业管理学是一个系统性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是系统的理论与经验的总结。因此,只有运用系统的方法才能找出它的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内在联系性。这是解决管理中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农业企业管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历史研究法。通过对农业企业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历史的考查,研究学科发展的规律,可以达到“鉴往察来”,“借古助今”的目的,’研究管理的历史经验,对发展这门学科是不可缺少的。

2.观察研究法。对研究的对象进行系统、全面、连续和细致地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依据,以研究和分析管理的经验与方法,并将其上升到理论以便用于指导管理实践。

3.调查研究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了解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的管理情况,弄清管理中的经验、问题及发展趋势,从大量事实中概括出有规律性的理论和方法,用来充实本学科的内容。

4.试验研究方法。试验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手段,它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按既定的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试验和考察,从中寻求管理的规律性和具体方法,并判明其是否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5.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对管理活动的典型案例的分析,从中总结出理论、经验和方法,用以指导企业管理的实践。这一方法在西方国家的管理教学中广泛应用,效果很好,实践证明,这是研究农业企业管理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农业企业管理学的指导原则和研究方法相关文章:

1.有关农林经济管理类论文

2.什么是管理学 管理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3.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

第5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现状完善

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是由会计主体所编制的充分反映特定日期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某个会计期间的生产与经营成果、企业的现金流量的综合性报告文件。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从财务会计报告中获取的信息切实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此外,在改进企业自身的管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同行业竞争者的情况,为企业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目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成本的核算工作而轻视价值的核算工作

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当中,投入成本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其盈利状况。而企业的会计报告当中,通常采取历史成本当作核算计价的依据,而在核算中,企业的“成本”往往是会计主体对于“投入”所进行的核算,而价值则是会计主体对于“产出”所进行的核算。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旦出现通货膨胀,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客观真实性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就是投入的历史成本比现行市场上的成本低得多。使得企业将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二)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具体要求

在企业日常生产运营当中,不同部门、工作以及职位对于财务会计报告的具体要求并不相同。因此,造成财务会计报告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具体要求。此外,部分企业的会计报告由于会计人员出现的一些失误,造成报告中的数据与企业的实际数据存在比较大的出入,给企业的财产带来了较大的损失,还对企业将来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三) 重视以往的经济活动,轻视日后的经济活动

在目前我们国家大部分企业的会计报告中,主要以会计数据为基础加以汇总,而企业的发展当中,不但要求掌握企业以往的财务情况,并且还要求预测将来的财务发展情况,从而为企业将来的战略部署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除此之外,企业在日常生产运行当中,财务管理工作既一个企业的运营核心,更是企业将来发展的关键保障。所以,就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编制会计报告的时候,可以利用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将企业日后的经济活动综合考虑。

(四)所披露的信息内容不够完整

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一大顽疾仍然是所披露的信息内容不够完整。以过去经济业务往来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报告势必造成一部分尽管并非过去产生的经济交易,然而对企业将来的生产经营指标有较大影响的事项在财务报告中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比如企业的生产经营优势、人力资源情况、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长期以来生产经营中累积的商业信誉、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机遇以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等等。

二、改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措施

(一)加速会计法制建设的脚步,加强法制监管力度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企业的发展中,部分财务人员由于难以经受住利益的诱惑而实施了违法犯罪活动,使得企业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不仅要求企业管理人员积极改进财务会计报告,并且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第一,在建设会计法制当中,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且应与企业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第二,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会计法制的力度,使得广大财务人员可以在工作中切实摆正自己的心态。

(二)不断完善财务报告的结构形式

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的结构形式,以提升财务报告的质量,从而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运行情况。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第一,在调整与优化财务报告结构时,必须针对企业的具体实际,适当增加增值表以及全面受益报告。第二,财务人员应当按照企业管理人员的具体要求,设立不一样的财务报告形式,并且附注说明,从而最大程度地符合企业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要求。

(三)改革管理方式,保证企业财务报告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财务报告信息是否真实准确,不但对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有重要影响,还会影响到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所以,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在管理中,积极改革财务管理方式,从而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以及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比如利用网络计算机来进行财务管理或者建立科学可行的报告管理制度等。

(四)真正发挥披露信息内容的作用

在企业的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中,充分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相关信息。除此之外,应当适当采取披露 “区间”或者“范围”等估计数量报表项目的相关资讯,从而避免会计报表项目看起来确定,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却非常容易造成误导的问题。在其余的财务报告中,重点披露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事项以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存在的重大风险以及机遇、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以及长期以来累积的商业信誉等。

总而言之,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以及管理当中,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不但可以有效反映某段时间该企业的财务运营情况,还可以为企业管理人员制定将来的发展策略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所以,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进行严格的管理,聘用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管理。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正常进行,进而为企业将来的科学发展奠定非常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煜.财务会计报告的弊端及改革措施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3

第6篇

12月5日,由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主办、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制造业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现场研讨会》在正泰电气松江工业园召开。

浙江省财政厅、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领导,首都经贸大学、浙江财经大学、重庆工业大学等院校专家教授,《财务与会计》、《中国会计报》、《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巨化集团等特邀企业嘉宾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明明教授主持,浙江省财政厅会计处副处长周克俭和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常务副会长俞乐平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并致辞。

现场会主要交流内容有:一是由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王国荣作了“正泰电器基于集群式供应链价值提升的财务信息化实践”专题发言。正泰财务信息化以集群式供应链价值提升为目标,以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为主线,通过规范、集成、协同和创新的信息化实践,持续推进核算会计、业务会计、决策会计信息化建设,推动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实现财务工作由账务核算、业务监控职能向支持服务和价值管理职能转变。二是由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宋丹丕作了 “打造成本精细化管控能力的正泰电气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践”专题报告,指出两化融合不是简单的企业信息化,是与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信息化,更不局限于信息化,是围绕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展开的信息化工作。三是由正泰集团大数据部总经理孙钦辉作了“大数据引领我们走向数据智能时代”专题发言,向与会人员展示如何运用大数据工具,精准判断问题,提升管理效益和运营效率。四是由巨化集团公司CIO江永忠作了“巨化集团基于四链融合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专题报告,介绍了巨化集团通过建立集约化的私有云计算数据中心、管理信息化ERP、生产信息化系统,搭建中国化工云商网,形成智慧总部管控链、智慧营运产业链、智慧金融价值链、智慧物流供应链四链融合和四流合一的财务业务协同体系。

围绕会议主题,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明明作了“以大目标的视野、大系统的理念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健康发展”的专题报告,提出了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应紧紧把握住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建设中,根据自身的生产和经营特点及管理需求建立管理会计系统,各个企业要借“中国制造2025”的东风,推动本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大会专题交流后,与会嘉宾对正泰、巨化两家集团在管理会计、财务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作了点评,并对未来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上,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刘勤副院长对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在管理会计实践和应用试点推广方面所做的工作予以高度肯定,对正泰、巨化两家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予以积极评价,并倡议与会单位将管理会计建立在学院研究与企业实践密切结合、相互推进的基石上,以进一步推进管理会计的深化发展。

会议最后,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常务副会长俞乐平对本次会议顺利开展和与会嘉宾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并表示在浙江省管理会计的应用推广工作中,将持续发挥协会在政府、院校与企业中间的纽带作用。

第7篇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和“注重应用性”,即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在未来的企事业单位中,能够担负一线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根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制造行业和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运用的要求,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能系统地掌握工商管理基本理论,重点掌握企业信息化管理原理性知识,培养具有企业信息化项目运作能力和较强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课程设置方面

基于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制造企业和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培养信息化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按照重能力、厚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系统整合的原则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所谓重能力,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担负企事业单位一线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能力;所谓厚基础,就是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重视基本理论知识、方法与素质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就是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方向)主要开设的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管理”“生产运作管理”“ERP原理”“ERP解决方案与ERP案例”“JAVA程序设计”“ERP专业数据库”“业务流程重组”“电子商务”等。另外,针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职业特点,鼓励学生参加企业信息化管理类的职业资格培训,坚持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中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学原则。

三、实验室教学方面

实验室是学生用于验证理论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第一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方向)应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开发和运用实验室、企业信息化实验室和ERP模拟实验室。企业信息化实验室,主要承担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的ERP项目实施与管理实训。本实训突出以实践为主体的课程特点,在实训过程中为学生分配角色,使学习通过模拟企业ERP的实施过程,来加深对ERP原理的理解,熟悉企业实施ERP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对于ERP实施效果的过程控制;另外,在实训过程中,模拟企业的实际过程运作环境和管理理念,建立规范化的过程评价标准也是本实训的特点。

ERP模拟实验室,主要承担ERP模拟演练,这种模拟实训课程是依托沙盘模型或某种ERP主流软件,对企业的战略规划、采购管理与业务流程、库存管理、存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与薪资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物料需求规划等企业运作环节进行模拟,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通过角色扮演和对抗演练,来体验如何优化企业各项资源的管理理念。本实验是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而在该过程中体会ERP核心理念,体验统一信息平台下的企业运作管理,学习依靠客观数字评测与决策的意识与技能,感悟准确及时集成的信息对于科学决策的重要作用,训练信息化时代的基本管理技能,从而全面提高管理能力。校内实验室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但校内实验室毕竟是企业的模拟环境。因此,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培养学生在现实环境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同时,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做好学生平时实践和模拟实习管理,建立日常实验、实践、实训的量化考核标准,更好地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教学水平。

四、案例教学方面

案例教学是一种参与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并解答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复杂性和即时性的问题的能力。但案例教学中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滥竽充数的问题,这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参与案例研究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方法应该着手从案例的选取、案例研究小组的划分、学生成绩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案例的选取和案例研究小组的组成方面。第一,将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一个班级分为几个案例小组,每组6~8名成员,每个小组完成不同的案例分析。案例小组分组的标准是基于学生对某个案例的兴趣、爱好,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进行分组;第二,在成绩评定方面,每位学生针对案例的研究,提交一份独立的研究报告,这份案例研究报告的成绩将作为学生个人的平时成绩,构成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学生滥竽充数的可能性。

学生案例研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学生个人平时成绩(30%)、小组案例研究报告成绩(40%)和小组案例研究演讲成绩(30%)。平时成绩和研究报告成绩由指导老师评定。演讲成绩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评定,第一,组建一个案例演讲评审小组,组员由指导教师和每组的一位学生构成,该学生可以代表本小组直接就案例演讲效果给出成绩,也可以给出一个本小组全体成员的平均成绩;第二,在案例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和该组成员将问答指导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该小组每位学生对本案例内容的了解、理解、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该小组的成绩;第三,评审小组给出每组案例演讲的成绩;第四,指导老师根据三部分成绩给出总成绩。这种案例研究教学方法将重点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每位同学必须认真参与案例研究,其个人行为将影响小组成员和自己个人的成绩;另一方面,每位同学都有评分的资格和权利。这样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案例演讲的关注度、参与度。

五、实践教学方面

为培养出具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消化吸收专业主干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建立四个阶段实习课程: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前三项实习时间集中在每学年的夏季小学期。

(一)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是工商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本实习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认知实习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专业范围,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本实习属于工商企业管理、工商企业运营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初步认识实习,通过专家讲授、学生社会实践、到工矿企业实地观察等,培养学生对工商企业发展前景、公司经营特点、市场环境、公司文化等的感性认识。通过本次实习,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工商管理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各部门的职能性质,熟悉工商管理业务,为今后的具体业务实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奠定基础。认知实习的内容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部分。感性认识是带领学生到企业实践,让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生产运作流程等。理性认识是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资深教师等为学生举办有关企业内容的讲座,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本实习重点考查学生对企业的基本认识,主要包括企业的性质、企业的功能、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等。实习结束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

(二)专业实习

第8篇

实际上,作为代表国务院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国资委自成立以来就持续推动央企履行社会责任。去年,国资委启动了为期两年的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确定了13个管理提升的重要项目,其中一个就是社会责任管理。

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对记者表示,“我们力图通过提升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水平,使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融入企业战略、治理和日常运营的各个流程之中,实现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的有效融合。”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记者:2012年,国资委将社会责任管理作为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领域,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彭华岗:一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得好不好,不能仅从一两个社会责任议题的表现来看,核心和关键是要看这个企业是否实现了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的融合。2012年我们将社会责任管理作为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领域,也是希望企业能够真正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日常运营中去,真正建立履责的体制和机制。

首先,希望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进行重大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理念,不仅要分析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也要综合分析对利益相关方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次,希望企业将社会责任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融入企业日常运营,既包括融入到研发、设计、投资、采购、生产、销售等日常经营的各个流程和环节,也包括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风险管理、业绩考核等企业运营各个职能体系,实现全方位融合。此外,还要将社会责任融入供应链管理,通过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安全环保、合同履约率、员工权益保护等社会责任议题的评估,择优选择社会责任感强的供应商,促进供应链共同履行社会责任。

记者:目前,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你认为央企的社会责任理念有何特点?

彭华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决定了一个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方向,也决定了这项工作的深入程度。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要对社会负责任。目前尽管很多组织对社会责任都有各自的理解,但一个比较权威盼理解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社会责任指南(ISO26000)中提出的社会责任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认为,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是组织将社会和环境考虑纳入其决策和活动,并且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承担责任的意愿、行为和绩效。

中央企业在推进社会责任工作中逐步认识到,必须立足可持续发展深化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企业只有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服务,才会有自身生存发展更广阔的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在运营全过程中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央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前提。

目前,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已经从基于纯粹的道德驱动、基于社会压力回应,逐步演进到基于综合价值创造的追求。许多中央企业结合社会责任工作的开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下功夫梳理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逐步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社会责任观。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记者:截至2012年底,所有央企都了社会责任报告,这是一个可喜的消息。从目前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央企有什么意义?

彭华岗:开始我们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只是倡导性的,2009年提出要在三年内所有中央企业都要社会责任报告,去年这个目标实现了。就中央企业而言,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实现了多重价值。

一是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深化。许多企业在编制报告过程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进行提炼,对实践进行系统总结,这对责任理念在企业内外的传播和责任意识的提升产生了重要作用。

二是促进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完善。在编制报告的过程中,许多企业成立了专门机构,组建了专业队伍,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这成为中央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系统深入地开展社会责任工作的基础。

三是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许多企业根据报告的框架和内容,逐步探索建立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并将这些指标与国内外领先企业进行对标,发现自身缺项弱项指标并加以改进完善,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四是提升了企业的沟通水平。编制报告,增强了企业透明度,为外部利益相关方评价企业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促进了利益相关方参与企业发展,促进了企业声誉提升和沟通交流。

记者:你认为央企社会责任报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彭华岗:客观地说,尽管当前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走在了国内前列,有的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无论是社会责任报告本身,还是其他社会责任工作,中央企业依然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最大的挑战来自认识问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这项工作,但有的程度还不够,一些企业仅仅将报告作为宣传工作的一个方面,尚未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乃至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核心价值所在。

彭华岗:央企社会责任不是编写材料。另外,报告本身的质量也有待改进。许多报告披露的信息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一些报告只是一份“成绩单”,对存在的问题披露分析不够。报告规范性也有待提高,从参考标准、时间、编制和形式都需要改善。

此外,报告编制过程中的沟通、后的传播、意见的采集与反馈等多个环节,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都还有待提高,这是一个重要挑战,也是发挥社会责任报告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点。

我们希望企业更加重视报告编制工作。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过程,不是几个人一个小组在一起编写一个材料,就能够完成的,而应该一个深化理念、全员参与的过程。我相信,如果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是为了编写而编写,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宣传册,而是着眼于查找企业自身履行责任差距、寻找更好的履责方向,是由企业高层亲自推动的,是通过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的,那么认真编写报告的企业将会产生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写过程重于报告本身,编写过程中梳理管理体系产生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报告本身的沟通价值。

逐步建立社会责任评价机制

记者:目前,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呈现出许多亮点和特色,国资委在这背后做了哪些工作?

彭华岗:早在2008年初,我们就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目标、主要内容和措施。2011年9月,我们了《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从战略层面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进行了部署。2012年5月,国资委成立了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对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指导、战略决策和制度完善。此外,我们还通过召开社会责任工作会议、开展社会责任培训、征集优秀社会责任实践案例、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引导中央企业不断提升社会责任工作能力和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2012年,我们又将社会责任管理列入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的重点专项,推动中央企业建立完善履行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

记者:国资委如何对央企改造履行社会责任进行评估?

彭华岗:和其他各项工作一样,绩效评价作为闭环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提升社会责任工作能力水平将起重要促进作用。去年,我们通过开展《中央企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研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形成了适应中央企业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条件成熟时将建立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我们也将推动中央企业在现有的统计体系、信息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完善自身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逐步推进企业内部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总的想法是,通过指标评价体系进行社会责任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全面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

第9篇

《企业管理》课程是我院高职数控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与素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在数控加工制造领域中的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黄冈地区比较缺乏拥有该技能的高水平人才,而且,在黄冈市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汽配、农用机械、钢构、窑炉等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数控技术一线操作及管理人才,而现代企业的发展与竞争的关键也是人才,但由于黄冈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建设滞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所以需要地方高校有针对性的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人才。为此我院数控专业及时修正了人才培养方案,对相关课程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企业管理课程从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具体内容如下。

2更新教学内容

从黄冈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原来的企业管理课程教材注重理论,内容枯燥,缺少针对数控专业所需的管理知识与实例,为此,本教研组教师通过对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并与企业专家进行积极沟通,适当增加了数控设备管理、机加工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并编写了取材于本地企业的系列管理案例分析,因为事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与其专业非常相近,学生很感兴趣,也易于被学生接受,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另外,为使学生更扎实的学到相关管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还适当延长了企业管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

3改革教学方法

3.1课堂讨论与学生角色转换

在上有些企业管理的案例分析课程时,可根据课程内容需要,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10人,把这10人分别按董事长,总经理、车间主任、技术员、班组长、普通员工代表等分配角色(这其中包含了企业高层、中层与基层),让学生各自按自己角色并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对案例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研讨会分析总结报告、会议纪要、问题处理意见等形式的书面文件。而且,因为有多个不同案例,所以还要及时重新分配角色。在上市场营销相关内容时,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提前准备出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分别作为买家与卖家做市场调研,然后根据品牌、技术参数等指标谈判价格、合同交期等内容,并按正规格式签署合同。事实证明,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因缺乏经验与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该方法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兴趣,甚至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意愿,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企业名人进课堂

学院往届毕业生中有很多已成为企业老板,这是我院一个有利的资源,在合适的时机适当为学生安排一些讲座,由这些企业家来亲自谈谈自己如何创业以及如何对自己的企业进行管理等内容,可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深受学生欢迎。

3.3改革考试方法

在开始上这门课程时,就把学生分成组,然后每组布置一道源自当地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作业题,课程快结束时写成企业管理问题分析报告或管理类论文并按比例记入课程成绩,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充分利用实训资源,强化实训效果

为提高企业管理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管理技能,只靠理论课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对管理课程实习充分重视起来,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有效利用学院内部实训资源

学院内部有“校中厂”-黄冈飞翔模具有限公司,还有金工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等资源,是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实践的良好场所,可进行模拟车间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比如车间布局分析,可让同学们首先画出数控实训中心的平面布置图,然后分析当前这种布置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在飞翔模具厂可进行订单管理的实习,让学生分组对订单进行跟踪,并写出保证订单按期交货的方法。

4.2参观本地机械加工类企业分别组织学生到本地的管理

优良与一般的机械类企业参观,尤其那些管理优良的企业,往往在建厂前就已对平面布局做了充分的论证,而且在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在学生参观前布置任务,找出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点,参观过程中请参观企业基层或中层领导用实例讲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做法,并尽可能安排学生与领导互动的时间。

4.3充分利用企业管理实习软件

学院仿真实验室已购买市场营销、设备故障维修、数控编程等模拟软件,在学生进行管理实习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软件,提升实习效果。

5注重培养工程意识

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团体意识、市场意识等等。这些是构成工程意识的基础,也包含了管理的思想,例如安全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是管理其他事物的基础,只有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才能使员工安心、高效的工作,生产设备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能,安全管理需要管理人员与所有员工都要有安全意识,而且需要时刻牢记于心中,所以从本质上说,要想使人员与设备安全,就要对自己的行为、对设备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管理。对于质量管理来说也同样如此,质量管理也需要所有员工都要有质量意识,现在比较成熟的企业大多都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全体员工参与、全过程控制,这也对企业员工的素质与管理意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灌输工程意识,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有企业优秀员工的思想,也更容易与企业接轨。

6结语

第10篇

一、探索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

现代旅游管理者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善于熟练应用管理技术解决旅游管理问题,即具备旅游管理实践的能力或执行能力。而现有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生都缺乏来自管理实践积累的管理技能,仅仅通过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足以使其胜任将要承担的旅游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重任,因而必须在课程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模块

建立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三大课程模块,改革传统标准化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采取“精中间,延两边”,即适当精简传统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增设经理人素质训练课程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课程系列模块,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大课程模块:经理人职业素质训练模块(包括经理人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职业操守等培养)、管理知识学习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模块。

(二)教学要素

课程体系。针对标准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增设实战技能强的课程,开发系列模块,以培养学生的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管理职业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职业经理人的必备技能。

师资队伍。一方面,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积极构建一支既从事“学术研究”,又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的“两翼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通过承担旅游企业横向课题、从事旅游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和旅游企业管理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努力建立“校内兼职教师+短期校外专家+企业管理专家”的“3合1”外聘师资队伍。通过聘任多位具有丰富旅游管理实践经验、高级职称和较高学历的“兼职教授”,他们通过参与课堂案例讨论、开设专家论坛、指导论文、参与论文评阅和答辩、接纳学生实习等,进一步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三)教学手段

旅游案例教学。强化课堂旅游案例教学,通过旅游案例讨论、旅游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拟、旅游案例课堂演讲、旅游案例辩论等,提高旅游案例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旅游案例教学的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队工作精神”,感受、体会和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旅游管理问题分析报告。为了加强学生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若干旅游管理技术并善于应用,增设10门应用性强的“旅游管理问题导向型”的课程模块:教师讲授1门实用性的旅游管理技术,解剖1个案例,学生讨论、分析和报告1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报告。

旅游企业家论坛。设立旅游企业家论坛,邀请具有丰富旅游企业管理经验的旅游企业家,针对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评述;通过课程讲座,邀请实际部门的专家就课程的某一部分到课堂作专题讲座、讲解旅游案例背景并参加案例讨论;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讲座,介绍和探讨自己以往的旅游管理问题、经验与教训,以实现学生相互之间知识与经验分享。

二、探索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

(一)调整旅游管理教学计划

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还应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每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应该有所差别,设立实践教学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满足不同模块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二)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体体现为由较浅层次的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到较高层次的服务与管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要兼顾到系统性和阶段性。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在校期间需要在实践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但在每个年级应根据其接受能力和教学计划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开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

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训教师应该是主讲相关专业课程或参加过相应领域内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如主讲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师应该在导游岗位上工作过。针对当前师资不足的问题可通过两种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

(四)改革实践课的考核制度

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分步骤、按等级地制定量化考核标准体系,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学校应鼓励教师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罚挂钩。

(五)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

校内实训室建设成功后,要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实训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实训基地必须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训基地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六)整合利用企业资源,搭建校企联合办学平台,广泛建立实习基地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方法在医学院、法学院和军事院校的教育实践中被广泛应用。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率先倡导管理案例教学法,并推广覆盖至学院2/3的课程。直至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案例选编、出版发行等完善的管理案例体系,建立了校际案例交流中心,每年更新使用超过四百个案例,在校生要求完成500个以上的案例阅读分析。20世纪80年代经中美大连国际合作项目开始引入中国,逐渐被人们所认知。为了培养秘书学专业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协助领导有效地进行组织管理。学校开设了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必然会用到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在教学场景和管理情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案例答案可能是多元的,不侧重于描述“是什么”而强调“为什么”,是最优解决方案的选择。教师在其中扮演着教练、导演和仲裁员的角色。

一、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指引学生运用企管理论工具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在团体思辨求解过程中职业能力得到训练,运筹帷幄间吸收管理经验的养分,经营管理理念入脑入心,对于今后适应错综复杂的企业管理环境大有裨益。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检索收集案例关联资料,做读书笔记的学习热情,学生从中受到教益。案例口头表述环节,透过演讲及辩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案例分析报告的书面写作练习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学生逐步学会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写成内容具有一定深广度的说理性文章。“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为了搞好案例教学,迫使教师不得不加强自我学习,开阔视野掌握大量的企管资料,无形中促进教师素质提升,教师的管理专业教学能力和课堂把控能力将与日俱增,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当下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困境

所用案例多零散独立、烦冗,缺乏系统性,容易使初学者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用于教学讨论的许多企业案例来自国外教材原文翻译,譬如微软、索尼等外资大型企业。还有某些援引国内海尔、联想等企业的新闻报道案例,鲜有契合秘书学专业特色,基于秘书视角思考管理问题的素材,缺乏今后主要就业方向的中小型本土化区域型企业案例。类似于空中楼阁式的案例架构不利于学生的经验积累和能力拓展。师生实践经历欠缺,导致分析归纳深度不够或游离实际,学生停留在问题浅表的想象之中,无法提出问题解决的周全方案。秘书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激发。习惯于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学生,对于需要较多前期资料准备,现场参与投入的案例分析教学活动有畏难情绪。案例分析课前,一般要求学生阅读收集相关资料并完成分析作业。部分学生只是被动看案例,敷衍了事。草草书写五六行字便提交。有的学生甚至临阵磨枪,匆匆忙忙地在课堂上完成。阅读量小、作业水平参差不齐必然影响课堂讨论效果。每次学习小组的划分不固定,成员松散,相融性、互补性差。团队组长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等问题使得学生案例讨论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案例分析活动组织不力,往往开头热烈,结尾潦草。案例分析课仅仅是老师一个人在讲企业故事,其个人陈述往往带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倾向,影响学生回答案例问题时的走向,容易造成人云亦云,不利于创意的萌发。教师难以有效引导,迫不及待地自揭分析谜底,自问自答。学生过多纠结于细枝末节的问题,讨论出现跑、偏、漏题的现象。分析倾向于选择成功企业的案例,其实经营失败的企业研究价值不容小觑,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著作《大败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旨在训练和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管理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教学方法运用规律和技巧的把控有一定难度,加之管理科学独特的权变特征。教学中的案例撷取往往沦为原理阐述的注解。学生无法较好地从案例分析课中汲取管理原理、要素及技巧的精华,不利于创新、批判思维养成和现实管理能力的突破。

三、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革新路径

(一)精心选编企管教材及案例

增加教学案例经费投入,购置公开出版的案例集和新近发行的案例分析教程。加强对专业教师案例撰写能力的培养,使其充分娴熟地运用案例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增添案例的趣味性、可读性,教案中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关键人物塑造,充满感染力的深刻管理哲理。确保案例时效性,淘汰陈旧案例。本着实用性、针对性、代表性的原则,扣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案例的甄选,结集成册。案例涵盖多种行业,呈现企业发展脉络,从不同成长阶段时间点上取用编选。改变过去以纯文字定性描述为主的案例教学,精选的案例应图文并茂,配以视频播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发互动、交互的多媒体案例库,内容包括国内外企业成败案例、学生创业企业案例、本地企业专项问题案例、企业流程各环节热点问题案例等资料供学生查阅自学,保持每年更新1/3的案例。

(二)细致做好课前筹备

课前准备阶段,教室课桌成U形摆放,桌上放置学生姓名标牌,便于辨识,拉近师生距离。配置多块黑板及移动白板方便展示、记录和总结。教师考虑学生当前知识储备状况,提前一两周下发难易适度的案例资料供学生阅读和深入思考,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做好案例分析的前期准备。指导学生制订完成作业的进度计划,监督跟进。利用微博、微信、慕课等互联网手段开启网上案例讨论模式,为正式的分析课做预热。任课教师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前提下妥善做好分组工作,一般以4—7人为宜。人数过少讨论不热烈,意见缺乏代表性。人员过多则导致众说纷纭,难以调和。每个学习小组有班干部,作为气氛调动的积极因素。每组学生学习能力相当,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建竞争团队,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小组中有人负责资料收集整理,有人负责写作报告文案,有人负责案例主陈述,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资源的统筹协调。约定案例讨论发言规则,要求组内成员必须发言,对不踊跃参与案例探讨的学生,要相应扣减团队竞赛分值。形成团队间比学赶帮的正向舆论,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增长才干。

(三)周密组织教学过程

《学记》有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引导重于说教,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不要有顾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当追问、反问。安排学生作为计时员进行时间的调控,教师观察并恰当指导学生的讨论、演讲技巧。首先由学生代表做10分钟—15分钟的开场白,介绍案例背景及需要讨论解决的症结,教师随后补充并明确分析方向和规则。为了防止出现冷场或争辩不休,教师可以采用提供一些案例新信息或重组新的讨论方阵,请真实案例企业人员现场答疑或播放企业人员访谈视频等形式化解僵局,使讨论沿着教学目标逐层推进。管理案例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训,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有问必答。可采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产婆术式”的辩证法,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照此观点进行推理演绎,随后引出观点中的偏颇,最终使学生意识到先前认知中的欠妥之处。充分利用好角色扮演法辅助案例分析,学生进入案例情境,扮演管理者、执行者等角色,体会站在不同立场下的抉择和考量。每每在案例讨论时会有某些新的发现和原先预设未曾料想的问题,这些案例学习中的真知灼见师生要做好心得记录惠存,避免遗漏。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教学集体备课时记录可作为参考。教师对于学生的案例分析点评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以权威话事者的形象出现,随意打断他人发言,批评否定。教师要多一些教练的角色成分,要待学生酣畅淋漓地充分发表意见后,再做启发式总结评价。在点评过程中,对于案例分析全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适时褒奖鼓励,肯定其成绩。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从正面引导学生自我检查,分析原因,以期改观,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分析意见和创新观念给予赞赏肯定,中肯地点出讨论中的不足,并将剖析思路甚至调研经验和盘托出分享给大家。教师可鼓励各学习小组代表来做总结收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案例分析课上的讨论收获转化成书面成果,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案例分析报告。书写报告由标题、案例概括、分析建议、教师评语、附加表格五个部分构成,避免空谈,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据。教师可将自己写作的案例报告或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范式供大家借鉴。对于案例分析作业完成不好和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教师要主动与其沟通,了解原因做好疏导工作。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要点面结合,主要囊括课前作业,课堂表现,书面报告和团队表现等方面内容。学生课上发言次数、质量、时间把握等课堂参与表现占成绩评定的30%-50%。加权分数采用强制分布法,每班将有5%的低分者将接受教师的问询,以适当压力唤醒学生求知欲,恪守评分标准,避免教师据学生平时印象给分不公正进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下次分析时调整策略,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有效整合案例资源

实战经验是笔宝贵的财富,学校出台政策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走进案例分析课堂举办讲座、报告。将第一手的管理前沿咨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意识到企业对管理人才规格的真实需求。深挖校友及实习学生资源,案例分析课穿插邀请创业校友或已经在企业担任管理职务的校友,现身说法讲述企业经营真实案例。选用实习生的企业实践报告,在分析课上结合工作实际介绍所在企业的基本情况。根植管理实践,教学与研究相融合,积极筹措成立企业管理案例中心,分享案例教研及最新学术成果,集思广益优化并推广案例研究方法。定期举办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校园大奖赛活动,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专业活力,争取企业冠名资金及赛事指导智力支持,通过现场PPT陈述,团队互辩和评委提问、点评等环节激荡思维,决出胜负。待该活动做成校园品牌后,可以举办校际联赛,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使用数码影像技术,全程摄录案例分析课堂,为教研及学习者提供借鉴。有序安排教师到国内外商学院访学和进修,学习前沿管理学科理论和领先案例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调研,参与管理咨询活动。采访企业各级人员,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自主编撰走访企业真实案例。学生的亲身感悟使案例分析课更缤纷多彩、生动鲜活。作为管理问题研究的一种手段和管理教育的方法,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并驾齐驱,加快学生管理知识向管理技能的生成。坚信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必将使秘书学专业的管理教育活力焕发、生机无限。

参考文献:

[1]刘柯.建构主义视域下的秘书学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5(23).

[2]王友云,郭征帆.秘书学本科专业管理学课程开发探析[J].秘书之友,2014(5).

第12篇

关于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普遍观点认为其理论体系不完整、不规范,具体表现在对象不清、职能不清、目标和研究方法不清等。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前提必须是管理会计学与财务会计学相分离,独立成科,有成熟的理论体系。所以,管理会计应广泛吸收经济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管理科学、财务学、预测和决策学、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精华,有自己独立的特点。其理论基础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会计原则和职能理论。会计的概念和原则,包括会计的本质和目标;会计实务;会计职能的管理,包括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等。

2、信息和决策理论。管理决策,包括重复性决策、非规划性决策、战略决策;内部报告,包括信息的收集、组织、表达和传递;财务计划的编制和业绩评价等。

3、企业的经营活动理论。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包括财务和投资,项目研究和开发、生产和经营、销售和人力资源等;经营环境,包括法律环境、道德和社会环境;税务,包括税收政策、税收的结构和种类、税收计划;外部报告,包括报告准则、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信息技术,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数据库管理、软件应用等。

二、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应以满足企业需要为目标

现在不少企业认为,管理会计跟不上时展要求,目前其存在基本上只是为了满足财务会计的需要。有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只有44.2%的企业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16.9%的企业设置了专门的管理会计科室。而且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程度也不容乐观,被调查企业使用保本分析最多,比率为72.6%,投资可行性分析得到71.2%的运用,本量利分析和变动成本法分别是68.5%和58.9%的使用率,而适时管理法和价值工程仅有5.5%,作业成本法和利用存货控制模型的使用比例仅为12.3%。管理会计的地位受到了挑战,这将是其走职业化道路的一大障碍。

新的管理思想在不断涌现,在更开放、更动态的环境中,管理会计要想获得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得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就必须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顺应环境的变化进行自身变革。管理会计在走向职业化的道路上,必须改变以往以内部眼光看待企业发展的方式,而以整体战略的眼光重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用动态的视角去看企业整体及未来发展。

1、管理会计必须改变传统分析中诸多的静态假设。在变动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进行各项决策分析,缩小管理会计模型和实际环境之间的差距,增强信息的相关性和准确性。

2、管理会计要针对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采取不同的企业组织方式和战略方针,并根据市场环境及企业本身实力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应有专门的协会作指导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仍然相互分离,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应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师协会。与有关的注册会计师职业机构对于会计师职业的作用相类似,管理会计师协会的目的主要是指导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实务,并负责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和相应的业务培训与管理。如美国的“管理会计师协会”负责主办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并负责《管理会计公告》,为解决管理会计问题提供指导性原则和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师协会的成立不仅能改变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相互分离的状态,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而且也能加强管理会计的社会地位,通过其设立的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使管理会计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并使其专业地位得到会计职业界和社会的承认。

四、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应有健全的培训机制作后盾

管理会计要想维持并不断增强其生存力,就必须使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得到持续的培训,从而适应环境急剧变化更新的步伐。然而调查显示,在对当前我国社会公共教育体系中管理会计培训教材的总体评价上,有37.5%的企业认为教材脱离了实际,原因是大多数管理会计方法过于理论化,很多现实中的变量都无法考虑进去;有16.1%的企业认为教材过于陈旧。可见,对管理会计教材的总体评价不高,教材内容与企业管理会计实务需求并没有很好地衔接。因此,教材更新不仅要与企业管理会计实务紧密相连,还要不断地创新理论以指导实践,使实践真正地与理论融为一体,起到互相推动的作用。

另外,管理会计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其专业训练无法完全依赖社会公共教育体系,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还需由企业内部成立的专门管理会计组织自行解决,自行建立培训设施并制订后续培训计划。并且,会计界也应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组织,这个组织不仅包括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实际运用者,也包括理论界人士,这将有利于企业间交流管理会计经验,也有利于实务界与理论界的交流沟通,从而使企业管理会计的培训得到更新更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五、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应以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