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34: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补充图片,图解环境问题的概念
教材解析:“环境问题的概念”部分,教材呈现两幅景观图(图41 大气污染、图42固体垃圾污染)。图片虽然直观,但对概念的理解帮助不大,可补充图1“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用图说明:人类社会是地理环境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对地理环境施加各种影响。具体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从(自然)地理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向(自然)地理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环境问题是(人类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超过环境再生能量或者(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从而使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并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该图使学生在了解人类社会和环境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有利于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环境问题的分类和产生原因。
二、加工图片,剖析环境问题的类型
教材解析:“环境问题的类型”部分,教材以“树状结构图”的形式呈现。该图很好地呈现出环境问题的四大类型,但该图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提出环境问题治理的措施”知识点没有提供恰当的延伸契机。故可在原图的基础上加工(如图2)。
用图说明:加工后的树状结构图明确了某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到底是“索取大于再生”还是“排放超过自净”,有利于学生在探讨环境问题治理措施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思路。针对“索取大于再生”这类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根本思路是:减少索取,促进再生。针对“排放超过自净”这类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根本思路是:减少排放,加强自净。
三、以图为媒,探究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材解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部分的教学目标为:根据相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师可结合《选修6》对本节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基本思路为:某环境问题的概念―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以案例教学模式为主,详细分析一个案例,让学生在掌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其它案例。现以“大气污染”为例,探讨具体实施过程。
1.利用景观图直击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指洁净大气被有害气体和悬浮物质微粒污染的现象。本环节利用教材图41“大气污染”、“雾霾中的天安门”(如图3)这两幅景观图片加以诠释。
用图说明:大气污染是学生身边的案例,采用景观图加以展示即可。与其它类型图片相比,景观图更直观、更能带来视觉冲击。
2.巧用活动图探究大气污染成因
通过教材图41“大气污染”、图47 “煤燃烧过程的生成物”、图48“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引导学生找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生活用煤产生的烟尘。在此基础上总结:大气污染成因的分析应从污染源和自净途径两方面入手(如图4)。
用图说明:教材用图能让学生深入了解煤和汽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的化学成分,了解导致大气污染的化学物质。补充图4可为探索环境问题治理措施提供思路。
3.运用结构图总结治理措施
在成因探究的基础上,明确治理途径应“兵分两路”。一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为增强自净能力。该部分可设置学生探究环节,探究目标:针对大气污染产生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可利用树状结构图加以总结(如图5)。
图5大气污染治理
2012年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总结
为进一步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浓厚工作氛围,进一步推进“平安××”建设。5月20至6月20日,我乡根据县综治办下发的关于印发《关于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广泛开展了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建设为主题的综治宣传月活动。在上
级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此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根据县综治办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经乡党委研究决定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副职为成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治办。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合理的人员安排,不仅为此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和广泛的有效宣传途径,还提拱了坚强而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统筹安排,精心部署
乡综治办公室召开了“综治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各村负责人和乡直单位负责人会议,对重点活动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对各村和乡直有关部门“综治宣传月”活动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活动内容、活动重点等作了明确要求,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各单位以发放宣传品等形式进行宣传。在单位醒目的地方悬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横幅。在学校开展一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教育,加强师生对反对“×××”等组织活动的教育和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加强,确保我乡的社会政治稳定。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把反警示教育活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有效地做好组织排查活动,确保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发生;按照5月11日召开的“全省、全市十一运会社会稳控和安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做好了各个重点建设项目泄洪漕工程、四段青岛世恒项目区、永胜煤田建设等工作的稳定和安保,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宣传力度。各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发挥作用,在所包的学校开展了三至五次大型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和减少在校生违法犯罪。乡财政安排专款用于支持综治宣传月活动的开展,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四、突出重点,加强预防,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我乡按照“横向排查、纵向分类、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工作原则,利用全乡开展的“三高一创建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三夏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组织乡、村两级干部深入村组、走家串户,调查了解村情民风,及时发现和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努力消除稳定和安全隐患,排查清理矛盾,做到了矛盾纠纷和稳定、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理、早化解,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总的来看,我乡此次活动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效果更明显,通过上下联动,各方配合,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进一步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村、单位对“综治宣传月”活动重视不够,对活动组织不力。二是宣传形式还需进一步创新,宣传途径还需进一步发掘,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对活动存在的不足以及当前全乡存在的突出问题,下一步各我们要结合实际,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继续把综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更好地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落实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体措施,推动“平安微山”建设创造条件。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控
1 林业有害生物现状
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危害形式、预防治理措施、生态经济评价及其法律政策制订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有效保护当地森林资源,推动区域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治理实用技术体系,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立体防治网络,难以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持续监控和有效治理,无法满足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传播途径、传播机制、发生发展的特点,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实施好、落实好,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具体措施:
2.1 建立预警机制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采取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治理策略。对通报发现有疫情的区域,应全面调查和清理病死木,做到全面无公害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加强对疫区苗木的监管,严控从疫区调运苗木,加大对苗木的检疫检查力度,杜绝疫病向外传播。加强对隶属不同区域的苗木及其木制品调运的检疫检查力度,特别是应加强对外贸进出口的苗木及其木制品的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检查力度,对检疫出有害生物的物品应就地封存,尽快查明传播源后做无害化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因此,加强植物检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植物检疫水平和科技含量,建立以林业苗木检疫检测为主、进出口检测检疫为辅的联合防御体系,实现共建共防,联合预警。
2.2 做好干群联动机制
目前,我国造林类型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造林面积大且较为零散,伴随而来的森林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加之防治经费有限,专门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相对缺乏,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任务十分繁重,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当前森林经营管理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条件下,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林区职工群众参与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有害生物的防控效率及其防控效果,而且对提升营造林的治理效果、增加林区职工的收入、缩减投入产出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采取有力措施,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彰显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群控群防,干群联动,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成败至关重要。
2.3 建立生物防治技术体系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除采取人工去除染病林木植株,就地销毁外,还可以利用诱捕器、黑光灯诱杀等对成虫进行诱捕,利用化学试剂进行药物毒杀等。然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根据有害生物特性选择适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推广使用对有益生物和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病毒、Bt、白僵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根据对有害生物的系统分析研究,在系统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引进、释放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如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利用大唼腊甲红脂大小蠹等。此外,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适时将遗传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应用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同样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防治技术实际应用与开发
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损害,除强化对有害生物本身的防治,采取生物、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有害生物消灭,达到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外,更为直接科学有效的措施是充分利用森林植物本身的持续抗性作用,即通过混交的方式建立抗病虫的林分结构,或通过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将森林植物的防御、耐害、补偿和诱导抗性等调整到最佳状态。
此外,充分挖掘有害生物的潜在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如某地区,利用有害生物紫茎泽兰通过“脱毒、脱苦、脱臭”处理,变成优质饲料,一方面,提升了群众防治有害生物紫茎泽兰的自觉性和推动力,有效地抑制了紫茎泽兰的蔓延,保护区域生态经济;另一方面,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廉价的饲料来源,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畜牧业的发展。
2.5 建立奖惩机制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与治理,应坚持“奖惩并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决不能顾此失彼。为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除林业检测检疫人员恪守职责、严格执法外,应通过立法或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予以规避,以减少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发生的机率。为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积极性,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激发人们参与的热情,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使之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进而推动林业生态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治理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环保型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物理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内,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促进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执中等.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问题分析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结构还不完善
盈余管理结构不够完善体现在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盈余管理密切联系,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盈余管理结构的完整性,不利于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二)上市公司的盈余监管机制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股票发行一直是上市公司获取盈余的重要途径,与证券一样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收益,股票、证券收益管理成为了盈余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很多上市公司往往对股票收益的管理不重视,导致没能及时建立健全盈余监管机制,使股票、证券收益产生不必要的流失,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健康持久发展,透析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监督和控制力度不够[1]。
(三)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在现阶段,注册会计师处在一个买方市场的外部环境下,注册会计师为了防止失去客户便有可能妥协于被审计单位而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误导会计使用者。
二、强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
(一)通过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来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环境
1.解决委托人的缺位问题。
因国有股比例在上市公司比重持续下降,导致委托人缺位,致使国有股权人缺乏竞争,造成国有股权集中持有,不利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所以上市公司应做到:第一,增加国有股持有人,适当分散持有、国有股权,以此实现人之间的有效竞争、相互制衡,使私人持股得到一定程度放宽,有效增加对经理人的监督和约束;第二,上市公司进国有股分散时,应注重机构投资者的大力培育,包括社会保障基金公司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使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1-2]。
2.完善报酬契约机制。是指将经理人生活必需超出的部分奖励收益,留存在上市公司内部,待上市公司一定经营期限届满后一次返还的一种报酬契约。所以对报酬契约的完善能够有效避免经理人短期化盈余管理不良行为,成为经理人行为不当的风险抵押基金。
3.将独立董事会制度引入公司治理。上市公司应根据企业需要,将独立的董事会制度引入公司治理,以此加强对经理人的监督,实现外部审计的独立性,进而实现外部审计揭发作用在盈余管理方面充分发挥。
(二)通过不断完善会计准则来压缩盈余管理空间
会计准则是上市公司实现高效盈余管理的重要法律保障,只有通过不断完善会计准则来完善盈余管理体系,才能使上市公司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这要求上市公司:第一,要按照现行会计准则来编制企业财务报表和制定企业会计标准,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标准化、法律化和规范化,进而实现高效性、经济性、标准性盈余管理;第二,上市公司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企业经营变化,调整企业会计标准和财务报表策略,调整时应遵循“真实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以此实现盈余管理空间的缩小,提高企业盈余管理质量和效率[2]。
(三)通过完善审计监督制度来制约盈余管理外部
1.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约束
加重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经济处罚力度,建立相关的民事赔偿机制,对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由目前的行政处罚为主过渡到行政处罚与经济处罚并重。同时,还要强化行业协会的自律和监管,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充实监管队伍,并赋予相应的处罚权,建立调查委员会、技术鉴定委员会,提高行业自律监管的权威性。
2.加强证券市场建设速度。上市公司要根据股票发行情况及盈余管理问题,对股票发行制度进行针对性、专业性和规范性调整,具体调整措施如下:第一,将连续三年盈利制度转变为累计三年盈利制度,该项转变针对成立时间≥3年的股份公司;第二,根据现行股票发行价格确定方式,将传统的股票定价过渡为市场确定价模式。
3.加强证监部门监管力度。第一,上市公司要根据具体财务指标,结合经济环境实际变化,及时调整监管政策;第二,监管机构要对上市公司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同时端正自己的监管角色,执行应用的职责;第三,监管机构应将审批权力划分到需用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监管性机构,以降低因监管权力过大带来的监管风险;第四,应缩小审批权力,扩大监督权力;第五,要用会计、社会、经济的态度看待盈余管理,以此及时发现盈余管理的会计问题、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等,并通过会计途径、社会途径和经济途径解决上市公司盈余问题,以此保证了我国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强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有:通过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来抑制盈余管理内部约束、通过不断完善会计准则来压缩盈余管理空间和通过完善审计监督制度来制约盈余管理外部,而这三项都是为了建立健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强化盈余管理的根本措施。然而,为保证我国上市公司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还要不断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压缩盈余管理空间;加大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审计力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谢华,黄必一.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05:74-80.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可持续发展路线是当前我们国家所倡导的绿色方案,我们都知道,近年来,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工的不断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受到了大力的破坏,这么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环境将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所以在当前,人民对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重视。在今天的中国资源已经越来越少,都是被所谓求发展的人破环了,人民对环境也不爱护,砍伐树木的现象依然存在,致使泥石流和滑坡的自然灾害严重,全球也在不断的变暖,以至于气候变化异常。所以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就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在发展中求进步,在发展中求环境。即要以人文本,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统筹兼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下文章对我国可持续发展需求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1.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只有一成的农村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不是严重的地方,对此我们可以得出水土流失是我们农村处于落后的重要原因,生态环境的不好给我们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的生产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国重点注重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把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经济进步的目标。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及时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做好水土的保持工程,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在当前,怎样做好水土工作,提高人民的粮食生产水平,通过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水土保持是现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水土保持的治理,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的生态景色,可以带动我们贫困地区的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使人们达到致富的目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它是一项涉及程度广泛的生态工程,它需建立在生态调查的水平上,根据相关的法律政策,从而实施水土保持的工作。例如,在山区中或草原上要实施不同的生态方案。对于具体的地方要具体的分析,用正确的生态方法来改善环境,从而才能达到更好的目的。另外,在改善生态质量的同时,要借用外国的先进方法,在遵循自然与经济的统一上,以人为本,并且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促进生态的和谐发展[1]。
2.选择好的治理方法,促进投资人与实施者的互利互惠
水土保持的工作做好了,将会使人民的收入得到大幅度的增加,进而也会带来消费的上升。但是对生活困难的人来讲,他们的改变只是提高了生活质量,可以说从贫困达到了小康的水平,另外,水土保持工作做好了,可以保护我们的地理环境,治理当地的水土流失现象,从而达到改变环境的目的。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大规模扩地的则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由于这种措施特点的特殊性,所以选择水土流失的实施者一定要是出资人,农民或者土地资源的所有者。如果这些组织者合作的话,在利益清晰明确的条件下,可以起到大幅度增加利润的作用,并且质量有很大的保证,使好效果能够长时间作用下去。通过这种治理方法可以使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使投资人与实施者取得双面的利益[2]。
3.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时应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应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在进行水土治理时,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当可以通过自然修复的,则可以借助自然之力,即在治理水土保持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自然条件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
第二,在进行水土保持的治理过程中,要兼顾人民的利益,即要在可以保证人民生活的正常情况下进行综合性治理,进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三,在进行水土保持的治理时,要重视施工措施的建设和后续管理工作,不要只重视起初建设治理,而不重视环境的保持,所以在治理水土工作时要使建设与管理维护相结合,从而提高水土的治理质量。
第四,进行水土保持要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使在环境良好生态优美的条件下,取得满意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第五,进行水土保持的治理中,法律的监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应对环境的能力,同时在此条件上,要通过法律进行监督管理,进而使培育措施与法律措施相结合,提高施工质量。建立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跟随科技的步伐及创新型的水土管理制度。在进行水土保持的实施方案中,怎样实现环境与经济的相协调呢?下面提出几点途径:
一是实现环境与经济相协调,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即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来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另外,除了这一面,还要改革新制度,完善生态的管理系统,为实现经济效益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二是减少水土流失,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即要提高当地农民的农耕技术,保护内部的结构,另外,还可以运用种植树木的方法,增加植物的覆盖度,从而改善和加强当地的水土保持力度,提高水土的质量,达到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目标。
三是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中,国家及政府要积极的支持,组织队伍进行水土保持工作,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是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中,还要不断的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借用他们保持水土的方法,不断的完善水土保持相应的法规制度。对资源要回收利用,促进农民工在生活水平上的提高。
五是要创新制度,实现水土保持的正确目标,首先政府要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其他的相关机构也要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实行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增加部门职员的责任感,另外,治理工作的实施,广大企业也要做好带头作用,要组织社会上的公共人员积极的行动,所有的实施部门还要接受人民的监督,通过不断完善治理机制,使水土流失得到完全的治理。另外,治理水土流失,还要运用价格制度,使治理的质量向内在化发展,推动社会环境的发展[3]。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的生活生存环境,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以人为本,走科学发展观的路线,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时,不能一味的只注重结果,而不看付出的代价,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振华,刘能胜,龙立华,毛羽飞.浅谈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8-11.
一、指导思想
落实党的十提出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以保护水源安全为重点,实现“同城发展、绿色赶超”发展战略,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切实做好石材行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为实现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二、整治对象
乡村16家石板材加工企业。乡村石材企业是上世纪90年底引进的外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随着其规模越来越大,污染治理设施却没有到位,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针对这种情况,县政府于2011年11月曾进行了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有企业都补齐了环评审批手续、新上了污染治理设施,至2012年8月份,所有企业基本达到了水污染防治的要求。然而经过了一年多的运行,已有的治理设施、废渣处置场所等已不能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现开展此次石材企业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整治措施
石板材企业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达不到环境保护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针对当前石材企业出现的问题,各石材企业必须按时间节点做好如下工作:
1、所有企业必须完善水污染治理措施,生产废水必须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方可外排,不得有任何跑、冒、滴、漏等现象,完成一家,验收一家,2014年4月5日前不能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一律停产;
2、所有企业必须做好生产过程中的防尘处理,切割生产车间原则上应该完全封闭,产生粉尘集中收集后外排;
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废料等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不得沿河倾倒,不得占道堆积;
4、必须在2014年4月5日前完成废渣堆积场地的选址、征地等工作并投入使用,废渣的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5、必须在2014年6月30日前开始着手准备企业的搬迁等事宜,在2014年7月30日前,完成搬迁地点的选址工作,在2014年9月30日前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在2014年12月31日前,原有企业不再供电,搬入新的石材产业小区并落实相应的污染治理防治措施。
四、明确职责
开展石材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是改善我县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乡、村、各石材企业,应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圆满完成石材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
1、石材企业:发挥好主体作用,按要求做好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积极主动与乡政府协商,做好废渣堆积场所、新的石材加工小区的选址和征地拆迁等工作;
2、乡政府:争取县政府支持,规划建设石材加工小区。协助企业开展有关征地拆迁等工作,协调处理日常环境纠纷;
3、村:协助乡、石材企业开展废渣填埋场等场所的选址、征地拆迁工作,对企业的日常排污状况进行监督,引导企业规范清运、填埋废渣、废料;
关键词:沙漠治理;现状;模式;马路滩
古浪县属温带荒漠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从南(祁连山支脉)到北(腾格里沙漠)气候由干旱逐渐转化为极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60 ℃,年风沙日达120d左右,年沙暴日达47d。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647k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31.20%,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风沙线长达132km,风口多,沙害面积大,沙丘类型复杂,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沙丘平均前移速度为每年3~4m。风沙线上有792个村庄,2.67万公顷耕地,70多公里铁路,170多公里公路受流沙埋压的威胁。土壤沙漠化,加剧了干旱和沙尘暴的发生,风沙危害及其形成的各种自然灾害比较严重。
1马路滩林场基本概况
马路滩林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腾格里沙漠南缘,海拔1 650m。林场经营总面积2.60万公顷,其中果园333hm2,葡萄基地200hm2,苗圃地200hm2,乔木林地60 hm2,农地730hm2,灌木林地4 000hm2,建设用地40 hm2,待开发土地3 330 hm2,宜林沙荒地1.70万公顷。林场现有机井22眼,渠道32km,道路35km,日光温室38座,果窖8个。渠、路、林、田配套成型,基本能够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
2沙漠治理目标及措施
2.1治理沙漠的目标在沙区进行造林绿化,增加植被,治理流动沙丘,改善区域环境,在一定范围内削弱沙尘暴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减缓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在腾格里沙漠前沿建造防风固沙林,每年实施封沙育林(草)1 400hm2,埋压草方格沙障140hm2,营造防风固沙林667hm2左右,使治理范围逐步向腾格里沙漠腹地延伸。
2.2沙漠治理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乔灌草结合 、封管造并举。
2.2.1生物措施。①封沙育林草:即在原有植被遭到破坏或有条件生长植被的地段(有天然下种或有残株萌蘖苗、根茎苗的沙地)实行封禁,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设置围栏),建立必要的保护组织(护林站),把一定面积的地段封禁起来,严禁人畜破坏,给植物以繁衍生息的时间,逐步恢复天然植被,达到防治沙害的目的。②防风固沙林:是指以降低风速,防止或减缓风蚀,固定沙地,以及保护耕地。果园、经济作物、牧场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③农田防护林: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④水灌阻沙林:在沙漠边缘及农田过渡地带,选择适生乔木灌木树种,通过人工补水措施,建成生物活体沙障,阻挡风沙对农田、道路、村庄等的侵蚀和危害,通常采用密植的办法。⑤经济林草:选择耗水少、经济价值高的林果、药材、饲草、油料树种和植物种,通过人工栽培,获得生态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对灌草植物有较充足下种能力,因植被覆盖度较大而影响种子触土的地块,进行带状和块状平茬、除草、松土,促进天然更新,能长久固定流沙,是控制和固定流沙最根本而经济的措施。
2.2.2工程措施。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以及治沙实践,应用1×1m的草方格沙障,然后再在方格里面种植旱生的灌木,这种做法比较复合干旱区生态恢复学的原理,固沙效果快且明显,保墒蓄墒能力强,有利于天然植被恢复,但需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较高。
3治理模式和方法
3.1生态经济圈将林场经营治理范围划分为经济带、生态经济带、生态带、辐射带。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动态因子置于同一系统中,使系统内各要素之间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体现出系统整体性、渐进发展性、动态扩散性和效益互补性的特点。在沙区建立了生态经济圈模式试点工程10万亩,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3.1.1经济带:将林场园林化,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
3.1.2生态经济带:在不破坏沙区原有的地形地貌、天然植被、自然景观的基础上,配套节水灌溉,人工间作葡萄、红枣、麻黄、干草等经济植物和药材。
3.1.3生态带:在无灌水条件的沙漠地带,采取封沙育草和无水栽植技术,使大沙漠恢复植被,实现防风固沙的目的。该地带分布广、面积大,是防治沙漠化的重点和难点。3.1.4辐射带:通过林场沙漠治理活动的影响,使周边农民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改变,环保意识增强,由沙漠放牧变为舍饲圈养,由采樵伐木变为参与治沙造林。
3.2“四带一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寻求和创造提高荒漠化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方法,加强“四带一体”综合治理模式技术的推广,以解决荒漠化立地造林技术“瓶颈”为突破口,以实施科技支撑为契机,以提高荒漠化总体治理为目标,大力推广“四带一体”(前沿阻沙带、固沙林带、阻沙带和封沙育林育草带)的抗旱造林技术,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提高造林的建设质量和成效。
3.3沙产业开发针对西部地区水资源贫乏而光、热、土壤等条件得天独厚的特点,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技术路线,为干旱荒漠化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探索了新途径。让沙漠有了绿洲,既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创造财富”的目的。近几年,林场在沙漠综合治理,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立足自身的技术优势,结合沙产业开发,在马路滩建立沙漠生态经济圈模式,修建日光温室50幢,种植高效蔬菜、种苗、中药材、葡萄等作物200hm2,发展暖棚养殖、土鸡散养等畜禽养殖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4沙漠旅游开发把荒漠和原生态做为资源并转化为旅游产品,创造经济效益,反哺生态建设。开发生态旅游业是加快古浪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沙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方向,2002、2003年以“武威市国际天马旅游节”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业开发,以马路滩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今年县上以金色弧线旅游开发思路为重点,依托项目拉动,完善基础设施,修复观赏景点,开发自然人文景观,建成生态治理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金色弧线”展示带。通过举办“中国丝路明珠旅游节”培育了古浪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4科技在沙漠化治理中的应用
4.1旱作造林技术
4.1.1深栽浅覆造林时将植苗穴挖到湿土层,覆土时不填满坑穴,以便蓄水。
4.1.2截干造林:对具有萌生能力的树种进行截干造林。截干工作可在掘苗时或栽植后进行,苗桩保留高度5~10cm,以便萌发新条,由于截干造林苗木水分蒸发消耗少,可避免因干旱多风而造成地上部分干枯,使植株残废的现象。截干造林无论秋季、春季都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是一种抗旱植苗造林的好方法。
4.1.3修剪枝叶目的在于调整蒸腾与水分吸收之间的平衡关系。试验证明,通过修剪树叶,能提高成活率10%~30%。
4.1.4泥浆蘸根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泥浆稀稠以能“吊线”为宜。泥浆中添加菌根粉、生根粉,效果更佳。
4.1.5穴面盖草和覆砂:通过穴面盖草和覆砂均能起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穴面内湿润,减少蒸腾的作用。
4.1.6地膜覆盖具有升温、蓄水、保墒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幼树成活率及生长量。
4.1.7ABT生根粉技术:ABT生根粉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性植物生根促进剂和生长调节剂,可加速植物代谢,增加呼吸强度,提高酶的活性加速细胞分裂,促进植物体内氮、磷、硫的吸收与转化,对促进林木的扦插生根和苗木受伤根系的恢复,提高苗木移栽成活具有显著的作用。
4.2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渗灌、滴灌、喷灌节水造林技术,与漫灌对照,湿层厚度50cm时,平均节水86.30%,节电83.30%,省劳3倍,省时25%。1995年林场积极引进和安装以色列滴灌设施,在马路滩建立400hm2示范工程,实现了亩均节水55%,节电53%,节约田间管理费55.20%的目标,成为当时中国西北地区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并在种植业、林果业等方面推广应用,有效地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量,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沙漠造林中选用抗旱性强、蒸腾量小的适生灌木树种,降低了治沙成本,提高了治沙效果,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探索了新的途径。
4.3沙漠植物园引种驯化栽培林场近几年先后引进理想大根等蔬菜品种58个、针叶树种、花灌木为主的适生树种52个,建立繁育圃、采穗圃、品种园20hm2,诱导接种锁阳、苁蓉20hm2,推广应用抗旱保水剂、生根粉、容器育苗、经济林设施栽培等新材料和新技术,为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现代农林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4.4农产品加工2004年组建成立天源农业产业公司后,修建了容量1 000t的冷库,建成年加工12万只羔羊肉加工生产线1条,开发以“土门”羔羊肉、“黄羊川”小杂粮、“红秃头”挂面、“黄羊川”糯玉米、“沙漠”土鸡等5个系列,28个品种,2006年公司产值达到1 200多万元,带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5沙漠治理成效
从1980年开始,马路滩林场共营造防风固沙林
4 000 hm2,农田防护林100hm2,封沙育林(草)7 000hm2,植被覆盖度由1980年的20%~30%提高到目前的70%~80%,有效保护了周边1.50万公顷的农田,2万公顷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6对沙漠化防治的思考与认识
6.1共同行动策略治沙和环境建设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治沙事业,开展公益活动,以社会力量支持沙漠生态治理工作。积极组织国内外民间团体、爱心人士和广大民众参与治沙活动。
6.2自然恢复策略人口、资源、土地压力是造成生态恶化和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减少人为对沙漠生态的干扰是治理沙漠的根本前提。封沙育林草、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治沙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首选技术措施。
6.3科学发展策略我国治沙技术成熟,民众参与率高,有资金保障就能加速治理。
6.4产业开发策略把治沙和沙产业开发、农产品加工相结合,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保障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经济产业体系。
6.5发展促进策略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防治沙漠化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政府多渠道增加防治荒漠化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加快了防治荒漠化的步伐。
6.6法制保障策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森林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防沙治沙法》等,标志着我国防沙治沙开始步入了法制化轨道。总理在民勤考察并做重要指示,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沙漠治理的决心、信心和对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长远考虑。
参考文献
[1] 屈建军、马立鹏、刘从.甘肃省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沙漠,22(5):521.
[关键词] 增值型 内部审计 实现途径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概念及作用
所谓增值型内部审计,其是指某组织以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增加机构的价值为目的,通过对内部审计的特殊地位、资源和方法的有效利用而开展的一种新型内部审计活动。从目前来看,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实施内控的有效手段,其价值增值功能的实现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为此,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实时的更改了内部审计的定义和目标,将其定位为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一种管理活动,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的功能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转变。从理论上说,内部审计的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保护企业资产、减少组织风险、降低自身审计成本、增加组织获利机会等方面,其具体如下:
首先,内部审计可通过对企业风险策略的左右,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在风险管理中,管理层对风险管理是负有主要责任的,但内审人员可在管理层的风险决策方面为其提供建议、质疑或者支持,甚至可在董事会的质询下单独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由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其可在全局角度对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和各环节运作状况进行客观、公允的把握和反映,以形成对企业风险和机会的全面、集中评估,从而达到充分控制、监督、指导企业风险管理战略的目的。
其次,内部审计可完成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形成对企业价值增值活动的再监督。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管理层执行风险和控制的措施,并向董事会报告其工作状况,董事会为了证实管理层报告的真实性,授权审计委员会对其进行鉴证,审计委员会利用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对管理层的风险、控制的管理与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将检查、证实的情况向审计委员会报告,由此便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程序,从而间接为企业增值提供服务。
最后,内部审计较社会审计更具有针对性、及时性、主动性,且更具责任感。随着社会审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倾向于将自身的审计业务予以外包,在此压力下进行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可通过对企业价值增值过程的重点关注和直接参与,取得较社会审计更为针对性和及时性的优势。而另一方面,由于内部审计天然形成的主体优势,因此较社会审计更具直接性、主动性以及责任感,更利于发现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潜藏问题。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具体实现途径
从实质上说,增值型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途径可被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其二是为企业减少损失。就前者而言,其主要是通过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及建议来得以完成;而就后者而言,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控制的评价来确保该控制对防止企业价值遭受损失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内部审计活动的领域是由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三部分组成的,本文以下也将以此为据进行相关探讨。
首先,内部审计可使企业内控体系得以完善,减少企业价值损失。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施内部监督、考察或考核的主要手段,也是对内控体系的再控制。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的内控情况进行测试评价,指出企业内控制度的缺陷以及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而针对该缺陷或偏差,内审人员可再通过其产生原因的找寻、分析,对该缺陷或偏差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建议,从而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其次,内部审计可协助企业改进风险管理,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由于内部审计自身所具有的独立性,其与企业的其他部门或外部审计机构相比,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上更为全面、更为主动,更能从深层次挖掘问题,因而所提出的防范控制建议也更有效,更具说服力。在风险管理中,内审人员可通过广泛、具有针对性的审计调查,对企业中所存在的具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企业所面临的经营财务风险,进行经常性的调查、分析、评估、预测,查清问题的实质及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而形成对企业决策者的信息支持。
最后,作为内审发展的新领域,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正日益收到关注,许多管理先进、理念超前的大中型企业已将内部审计引入至自身的公司治理中去,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大量的经验或案例证明,公司治理是制约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公司治理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来自于审计机制的失效。为此,处于经营发展期或成熟期的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成立审计委员会或类似于该职能的机构,以体现对企业经营财务行为的监督,尤其是公司治理的支持。审计委员会作为企业董事会中最重要的委员会,其履行的是对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再监督的职能,其需要对董事会和股东负责。从美国通信巨头世通(WorldCom Corporation)到能源巨头安然(Enron Corporation),任何一个公司治理失败的案例从根源上讲都会与其内部制衡机制的失效有关,因此审计委员会作为委托关系中受托责任的一种控制机构或机制,其应通过监督和评价职能的履行,来促进受托经营目标的实现。以此同时,为了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审计委员会应高度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的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公司治理中最具价值的资源之一。
三、总结
由上述可知,以增加企业价值为目的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其并非单纯是一种新的审计形式,而更多的是一种审计新理念。由于现代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企业治理结构转变等原因,增值型内部审计在上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中的积极作用正日益显现出来,其通过直接价值或间接价值的创造,企业价值链相关环节的优化,实现了由间接性监督控制到直接性创造效益这一功能的巨大转变,为企业价值的创造增添了又一源动力。
参考文献:
[1]刘远梅:论内部审计如何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J]. 现代商业,2009(06)
关键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引言:当前的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有些矛盾相互交织,空前复杂,易于激化,对社会稳定影响很大。针对当前一些矛盾纠纷及社会问题呈现新特点的形势,研究如何在新时期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的处理群众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社会综合治理的内容
1.就组织领导来看,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党政领导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对综合治理的领导,认真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解决落实中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要在各级各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各级各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具体领导下开展工作。研究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对本地区本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部署,监督实施;组织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综合治理措施;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后进,办理常委和政府交办的有关事务等。
2.就治理的方法、手段、环节和措施来说,公安司法部门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加强专业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及时查处取缔“六害”活动,防止境外黑社会势力的侵入,严格各项治安管理,积极提出司法建议,扩大办案效果,加强劳改劳教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消除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违法犯罪的消极现象。同时要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措施,抓好各个环节,造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
3.就综合治理的目的来说,就是要通过治理,达到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得到明显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争取社会风气的好转。
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集中可行性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坚持把综治工作列入各级党委的任期目标和重要议事日程,与各单位签订责任书,与年终考核有机结合,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奖惩,做到制度明确,职责分明,奖惩兑现。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意识。开展有针对性、时效性的综合治理宣传教育,有效地促进干部作风和员工工作作风的转变;根据“六五”普法规划,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员工学习法律、法规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件,开展普法知识竞赛,参与员工率达98%,员工受教育率达100%,不断提高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加强工作落实,确保稳定。每年初,各单位应组织对稳定工作和矛盾纠纷进行自查,对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摸排,并及时整改,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处、处置得好”,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切实维护队伍稳定;严格办公管理,加强外来人员管理,提高警惕,防止丢失、被盗、泄密事件的发生;开展系统全面的消防安全培训,有力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意识;坚持隐患排查,及时上报重大隐患,积极接待来访群众,及时协调处理重大问题,充分协助上级案件查办工作,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促进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社区居民委员会可以通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治安巡逻队、志愿巡逻队、帮教小组,负责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处理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防止的发生。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居民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另外治安巡逻队是维护社区治安的重要力量,在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业务活动接受公安派出所指导。治安巡逻队队员应当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文明执勤。还应在社区建立报警点,公布报警电话,与公安派出所及时通报情况。
三、完善出租屋登记管理立法
出租房屋为经济的快速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大量拥入的外来人员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拉动内需。但另一方面,出租房屋如果管理出现混乱,也会成为治安隐患的源头。要实现出租屋的规范管理,突击检查虽在短时间内可以奏一时之效,但从长远考虑,必须建立出租屋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面对诸多难题(比如外来流动人口极为复杂的结构层次),要做好外来人口出租屋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困难,但这是必须妥善处理的治安治理基础性问题。因为“城中村”的治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出租屋管理的不科学、不规范等原因直接造成的。当前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来提升出租屋管理的水平,构成了社会治安长效治理机制的基础,同时也是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做好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针对社区消防法治不健全,应尽快制定出高质量、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与《消防法》衔接配套的社区消防法规体系,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可根据《消防法》出台相应的规定,逐步使社区消防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能有法可依。对相关职能部门、公安消防机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派出所和居民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要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并制定相应的法律责任,要明确民政、城建、工商、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根据社区消防建设的内容和要求,负有建设、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责;明确公安派出所实行责任区民警包片负责制,督促辖区单位、物业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履行消防职责、开展防火检查,切实发挥公安派出所的监督作用;明确消防处(科)要加强社区消防业务指导,督促检查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对社区内的单位实行抽查,消除火灾隐患;明确规定辖区消防中队要做好消防站开放工作,对辖区内单位、居民住宅区底数清、情况明,制定灭火预案并实施演练;明确城市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将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要内容;制定社区消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社区消防工作会议;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消防管理工作;与驻区单位签订防火安全责任状等;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责:制定防火公约,定期对社区内的单位和居民住宅楼院及消防通道开展防火检查,对辖区老、弱、病、残和孤寡老人提供消防安全服务等。特别是当因其不履行其职责,造成严重后果时,应处以什么样的处罚要有较详细地规定。并根据社区的规模、性质,特别是针对新建社区和老城区的特点,分层次对消防组织建设、消防安全责任、消防宣传教育、消防安全检查、车库等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等制定相应的规定,《规定》要把握好尺度,不宜过细,既要有普遍性,又要灵活性。对新建社区消防软硬件建设要坚持高标准,有条件的社区要建立视频监控系统,把实现规范化管理作为这类社区消防安全的主要目标;对老城区以及未实施物业管理的社区,重点从软件上下功夫,突出社区的消防安全管理,进一步严格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对车库等配套设施不健全的老城区和建设相对较晚的社区,在政府未统一规划建设停车场的情况下,可利用小区空地,采取划线管理的临时措施,保证消防车通道畅通。
一、发生原因
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
二、防治措施
1、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2、落实好林业措施。林业措施是治理森林病虫害的一项基本措施。要在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考虑到病虫害的治理问题。首先,要从育苗抓起,要选择抗病虫的苗木。造林时,要更适地适树;选用抗性强活免疫性树种,进行合力搭配,营造混交林,以从根本上改善森林生态系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造林后,及时加强抚育管理,以增强树势,提高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做好森林病虫害调查。认真调查森林病虫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和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
5、协调化防与生防的矛盾。化防与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泡桐根颈打孔注药内吸防治大袋蛾;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6、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松树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松木枝桠和松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7、根据林木生长状况,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的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封银岩小流域山洪灾害 治理
Abstract: the silver seal rock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of small watershed is frequent, not only has the landslides, causing houses collapsed and farmland flooded, traffic,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at the same time also suffered serious damage, to the local people's life and production caused great impact and damage.
Keywords: silver rock mountain flood disasters in small watersheds
中图分类号: TV856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况
封银岩小流域地处保康县南部,区域内有封银岩、东坡2个行政村,总人口0.31万人。版土面积8.3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54km2。工程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1℃,降水量在900~1000mm之间。年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经常形成特大暴雨,造成频繁的山洪灾害,不仅多次发生山体滑坡,导致房屋倒塌,农田被淹,交通中断,同时电信、通信设施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给当地百姓的生活、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和伤害。
二、土地利用现状
封银岩小流域总土地面积836hm2,其中耕地面积153.7hm2;果木林75.5hm2;林地394.7hm2;其他草地104.2hm2,交通运输用地27.8 hm2;水域用地31.8hm2;农村用地48.3hm2。
三、总体布设与措施
工程区为中高山强度侵蚀区,其地质结构为页岩,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治理方案以工程措施为主,辅以林草措施,发展林果树木。同时加强封育保护管理,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目的。
工程总体布设:
①新修石坎梯田1.58hm2;截排沟1.8km;沉沙池4口,蓄水池2座;田间作业道1.037km。
②培植营造经果林7.9hm2,水土保持林88.2hm2。
③沟道防护工程:新修谷坊5座,拦沙坝1座。
④疏溪固堤:新修沟堤0.64km。
⑤封禁治理221.32hm²。
四、施工组织
对于重点工程项目,采取人机结合、人工为主的施工方法,由专业施工队伍完成。拦沙坝、谷坊、疏溪固堤、截排水沟等骨干工程由专业施工队承包。林木措施根据现行农村联产责任制现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质量要求,最后统一验收。
项目按单项工程分坡改梯工程、沟道防护工程、水土保持林草、疏溪固堤、封育治理等项,分类施工。
1)坡改梯工程。采用人机结合施工,充分利用大小农闲、集中劳力,突击作战,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
2)拦砂坝、疏溪固堤、谷坊、截排水沟等工程,尽量安排在冬、春两季,避开汛期,在枯水期沟道水流较小时开工,做到暴雨季节来临前必须完工。
3)林草措施。选择造林成活率高的按品种按季节进行,以人工整地挖窝为主,由农村劳动力出工,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发放苗木,县水务局配合村委会验收植树质量。
4)苗木整地和栽培技术
造林前,对土地进行整治,整地深度根据造林设计确定,一般采取人工的方式,对表土层进行清理,去除土中遗留的碎石、施工垃圾及其它不利于苗木生长的杂物。栽植苗木前,应严格按照苗木规格标准选苗。起苗前2~3天应浇水;起苗时应起壮苗、好苗,防止弱苗、劣苗、病苗的混入;起苗后分级、包装、运输,整个过程需注意根部保湿,防止受冻和遭风吹日晒,严防失水、损伤。苗木应随起随植,如因故不能及时种植,对时间较长的,起苗后应采取假植措施;对时间较短的,可采用浸过水的草苫覆盖。苗木栽植前应根据树苗品种、特点和土壤墒情的不同,对苗木进行剪梢、截干、修根、剪枝、摘芽、苗根浸水、蘸泥浆等处理,也可采用促根剂、蒸腾抑制剂和菌根制剂等处理。苗木栽植深度一般应略过苗木根颈,穴坑大小应略大于苗木根系,栽植时应使苗干竖直、根系舒展、深浅适当;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土踩实,浇水,最后覆上虚土,填土要求熟土在下、生土在上。
栽植季节应根据苗木的生物学特性、工程区立地条件确定,选择夏季雨后或秋冬土壤结冻前进行,栽植时间一般选择苗木生长期间的阴天或早、晚进行。
根据乔灌品种、立地条件和培育的目的,确定造林密度。对于用作防护林带的树林,可适当加大造林密度。
五、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借鉴“一手抓流域治理开发,一手抓预防监督”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验,加强预防监督工作,预防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杜绝“边治理、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现象,巩固治理成果,使工程区治理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
加强群众参与监督管护工作。工程区组建县、乡村两级水保监督网络,制定管护办法,落实管护责任,对主要的工程措施村上落实专人管护。对田间工程和生物措施,落实“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政策。对破坏水土保持措施的行为及时向主管部门举报,依据《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法规,严肃处理,确保项目治理成果发挥效益。
六、效益
封银岩小流域治理措施实施后生态环境趋于优化,小气候得到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不仅使工程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泥沙流失量,蓄水保土效益显著,增加了林草植被覆盖率、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改善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同时工程区新增治理面积3.19km2。措施发挥效益后,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0.81万t,年增加蓄水9.14万m3,粮食0.33万kg,果品1.26万kg、薪材17.68万t、木材蓄积量0.03万m3,项目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0.76万元。
结论
通过小流域治理措施的配套完善,治理面积3.19km2。工程区的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 90%以上,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较大幅度的减少泥沙流失量,泥沙拦截率达到 70%以上。开展营造水保生态林,加大封育治理力度,使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 80%以上,使林草覆盖度提高到 86%以上,林草措施保存率达到85%以上。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林果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工程区产业特色,发挥土地资源潜力,扩大林果及经济作物用地面积,大力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经济果林,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工程完成后的经济效益监测、社会效益监测、生态效益监测。质量进度监测由基层监测单位进行实地监测,上级进行验收确认。社会效益监测和经济效益监测通过在工程区内设置监测地块和监测农户来获取基础数据,生态效益监测由综合监测站和监测点来获取基础数据。经济效益监测土地利用、农作物面积、产量、收益,林产品数量、效益;社会、生态效益监测各措施拦沙、蓄水、灌溉、饮用水、保护下游安全、减少危害情况等。
参考文献: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22-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08;
【关键词】生态消费 社会治理
一、生态消费的基本内涵
主流话语中的生态消费可以表述为:生态消费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区别于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低碳消费的新型消费发展模式,它是以追求健康、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目标,崇尚自然和生态涵养,以适度、节约、理性、和谐、可持续消费等为特征,旨在促进自然生态的涵养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的新型消费模式。
从生态消费理念产生的思想制度背景来看,生态消费实质上就是对人类经济行为的伦理反思,进而确立“生态善治”这一理念来引导、调整和规范人类在整个自然界当中的经济行为和角色定位。生态涵养和生态消费源于对经济发展的反思,也是对经济发展的提升,事关当代人的民生福祉和后代人的发展空间,也是正确处理好“一代人正义”和“多代人正义”的终极支撑。生态消费通过“善治”进路折射出了人们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向往生态、放弃更多物质追求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从当代人生存、安全需要的“一代人正义”到为几代人、几十代人生存、安全需要的“多代人正义”的生态正义考量。
二、推行生态消费的社会治理之道
生态消费的社会治理在任何国家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挑战。生态消费的社会治理亟需相应制度的完善和法制的健全。生态消费的社会治理必须形成严格的制度规范、有效的治理体系、严厉的法治约束。
(一)完善生态消费宣传教育制度。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消费宣传教育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应该将生态消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和政府教育或培训体系中,既要加强生态消费理念的基础教育,也要加强生态消费理念的专业教育。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工作领域的群体进行生态消费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培育生态文化,以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理念来促进生态消费行为的根本转变。
(二)建立健全的政府生态采购制度。
第一,完善政府采购的生态标准。政府采购的产品必须符合生态产品的认证标准,即符合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节约资源能源、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生态消费理念。第二,建立政府生态采购的清单制度,制定层次分明、分类科学的生态采购清单,是政府促进生态消费品市场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核心举措。第三,完善政府生态采购的监督机制,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政府采购的生态标准进行研读和分析,同时考察政府的采购行为是否符合生态标准,或者是否遵循生态采购清单目录;政府生态采购还需要公众们参与监督,并对其给予评价和提供意见、建议等。
(三)创新生态消费价格监管机制。
首先,由于消费者的生态消费行为受到价格高低的影响,企业在进行消费产品的定价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既要能体现出生态产品的独特价值,又要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其次,要完善生态消费的价格监管机制,就需要物价部门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政府还应该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控制过高的生态产品价格,例如对开发和生产生态消费品的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和专项资金支持,或者引导金融机构对其进行信贷支持等。
(四)强化生态产品认证的社会治理机制。
首先,提高生态产品认证制度的法律权威性。应该设立专门管理生态产品的机构和部门,对生态产品的认证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其次,简化认证程序,提高生态产品认证的效率,应当提高生态产品认证的专业化程度,提高管理部门的认证水平,能够尽量科学合理的简化认证程序,提高生态产品认证的效率。第三,建立方便快捷的辨别生态产品认证标志真伪的查询途径。生态产品的管理部门应当为消费者查询生态产品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更加便利的方法,以确保消费者能购买到货真价实的生态产品。
三、结语
在当前,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正在成为社会共识,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发展生态经济,这就亟需推进传统消费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变革,确立生态消费理念,构建生态消费模式,进一步涵养生态,释放出生态环境所蕴藏的巨大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能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消费的社会治理是整个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主题,治理的实践发展有助于社会治理的现实推进。生态消费通过对传统消费方式的不断变革,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消费理念发生实质性的转变,促使经济社会与生态涵养良性互动发展。生态消费的社会治理应当立足本土特色渐进前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