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3-08-10 17:24: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将社会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活动。主要表现为:社会规范与个体经验的矛盾,外部要求与个体需要的矛盾,认识与行动的矛盾等等。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矛盾往往使思想政治工作陷入困境。例如认识与行动的矛盾,当教育学生掌握道德规范并形成相应的观点,虽然要花很长时间,但与将观点变成行动相比,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无论是掌握规范条文还是学习一种思想方法,对自身的现实利益关系不构成冲突,而在实施自己所认识的事物并将这种认识变成行动时,是会直接改变人们的现实利益关系的。怎样才能处理好这种认识与行动的矛盾呢?怎样才能使认识有效地转化为行动呢?我认为情感教育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育方式。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和体验。所谓情感教育则是利用认识和行动的中介因素――情感来激发受教育者的热情或需要,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接受指示的一种教育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与行动的脱节往往是在“信念”没有形成的情况下发生的,人们一旦树立起某种思想信念,就会克服种种困难,冲破层层阻碍去实现自己的信念。而信念是认识、情感、意志和行动的结晶,它的形成离不开人们行为的习惯化,但最主要的还在于沟通认识和行动的中介因素――情感。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这是道德的信念、原则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这说明,忽视情感的培养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信念。事实上我们平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的原因正说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要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圆满完成学业,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除了进行专业教育以外,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教

育也是很重要的,很必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情感教育呢?

一、要善于捕捉学生“思想闪光点”,因势利导

凭多年的教育经验,我们都把“相信学生”作为基本的信条。我们之所以坚持这一点,

主要是因为它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特别是善于抓住后进生的“思想闪光点”,并能针对学生的“闪光点”提出相应的教育要求。

二、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此方面,只要多少做过几年班主任工作的老师都有体会。注意利用课间、自习、节假、外出郊游等机会,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把一些敏感的问题、棘手的问题化解在轻松的谈话及思想的启迪上,多半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这种朋友式的相处交流中,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师生之间很容易相互理解。由于缩短了心理的距离,很多学生都愿意把自己心中的困惑、不解、烦恼、疑虑、忧愁等告诉老师,甚至向老师寻求诸如前途志向、人际交往、家庭矛盾、同学纠纷、社会现象、初恋问题等等倾诉。我深深体会到,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诚恳听取学生的意见、看法,甚至耐心听完他们的牢骚,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观点。一定要积极地寻找与他们的“共鸣点”和“切入点”,有的放矢地去评议或化解他们提出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同时促使我们学会观察、思考、分析、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教育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获得教育学生的主动权、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三、要善于听取学生的建议,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做到尊重、爱护、宽容和严格要求相结合,防止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认为还应该注意协调好“教育要求”与“学生需求”的关系。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必须具有内容的合理性,形式上的民主性。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在有效的教育要求指导下进行恰当的“自主选择”,并将教育要求转化为相应的个体需求,否则,无论什么形式或什么样的活动,若只管对学生命令,不顾及学生的情绪、意愿,都很难收到良妤的效果。比如如果组织清扫教学楼过道及操场死角等的卫生这项活动,如果老师只是在学生面前板着面孔:“这是学校的要求,人人必须参加,凡无故不参加者将报请学校给予纪律处分!”在此种强制命令下,就算学生都参加了活动,恐怕也是敷衍了事。反过来,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或口气,在班上或课间向学生们热情发出倡议,效果肯定大不一样。仍以打扫卫生为例。如果教师这样说:“让我们大家一起动手来美化我们的学习环境好吗?我们想:我们每天经过教学楼的过道,看到随处都脏兮兮的,心里会舒服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谁不爱美,爱清洁?”在这种情感的指引下,学生们不仅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此项活动,还会在劳动过程中自觉进行反省,重新认识自我同时也避免了对抗的心理。

要做好情感教育,在具体操作实施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教育态度上和蔼可亲,学会在微笑中命令;②在行动上亲自参与学生的活动,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③在教育要求上细致、适当、严格、合情合理,做到教育要求的前后一致;④发扬教育民主、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切忌板着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那样会给学生一种沉闷和压抑感;⑤学生的正确意见、看法要给予肯定,并根据这些意见及时修正教育要求或教育方式、方法。对不正确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取,并耐心开导,以达到师生共识。

第2篇

新媒体语境大数据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逐步在高中教学中普及,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既要深入浅出地剖析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并熟练地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还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系统掌握中学政治课所涉及的内容体系及其最新发展动态,从而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为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从现实生活中摄取一些有价值的素材,借助于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知识的感受、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实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生活为本的新教学理念,尝试创设课堂情境,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使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鲜活生动而富有趣味性,这成了新时期高中政治老师的第一要务。

大数据时代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拒绝和回避的新环境。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从如下方面去主动适应:研究大数据的本质特征,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意识;顺应量化研究的新崛起,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宏观覆盖与微观深化相结合,找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一、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中思想教育的影响探微

随着大数据时代变革力量的逐渐显现,人们意识到无处不在的数据化,数据化代表着人类认识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有了大数据的助推,我们不会再将世界看作是一连串我们认为或是自然或是社会现象的事件,我们会意识到本质上世界是由信息构成的。“一旦世界被数据化,就只有你想不到,而没有信息做不到的事情了。”这样的论述正触及着大数据的本质,同时呼唤更为深刻的揭示。面对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适应。

1.对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由于网络信息的无序化、无控制、多元化、自由化的特点,它允许人们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去获取信息,因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组织团体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民族文化、道德规范等信息也可以长驱直入、毫无阻碍地进入中学生意识中,其中不乏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相抵触、敌对的信息内容,如西方享乐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无政府主义与极端自由化。中学生在浏览信息时,很可能会因为缺乏引导和思考、分辨能力不强,而产生困惑,陷入迷途。这都不利于学生接受和树立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正确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

2.对中学生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和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的虚拟性使中学生可以隐匿真实身份,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由于上网不受社会和道德习惯的约束,不考虑后果与责任,将对中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不利影响,这可从各种聊天室上充斥着粗俗语言、弥漫着不健康的伦理道德思想中得到反映。网上黄毒肆虐,利用互联网实施的犯罪与针对互联网本身的犯罪问题严重,对中学生网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现在有些学生上网成瘾,尤其是沉溺于网络游戏,往往逃避上课,在网吧包夜进行网络游戏,不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而且极易导致心理病症与情感异化。网络还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和疏远,有的学生到网上去寻求感情寄托,不愿面对现实,从而迷失了自我。

二、加强中学网络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要减少甚至消除网络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课责无旁贷。那么,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主动顺应时代要求,实现信息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面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努力适应信息科技的发展,建立一支具有高信息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知识经济带来信息化热潮的基本特征就是信息网络化和多媒体。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展的需要,既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又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地进行网络操作。

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对象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所以,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摸清和跟上他们的思想脉搏与兴奋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要做到这一点,自己就必须熟悉信息网络的知识和技术,从网上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了解国内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前沿信息。我们应把普及网络技术作为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知识更新。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的培训,使他们能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和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具有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搜集、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对信息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

第3篇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高中教学 思想政治教学 多彩的消费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将智育和德育结合起来的一种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引入进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在开展教育的时候,注重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对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进行探究,这样才能够开展好课堂教学。下面我们就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多彩的消费》的教学为例,来说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是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应用的。

一、导入生活情景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就和学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为了体现出教育的生活性,教师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读,找到学习内容和生活现象之间的切合点。尤其是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更需要深度挖掘这些内容在生活中的体现,让学生改变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利用生活的联系来对知识点产生公平,然后对问题进行思考,这种才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英语《多彩的消费》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这部分内容涉及到消费、金融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氛围,在进行课堂引入的时候,就可以播放下面视频,“在视频中一个老人在超市进行购物的时候,超市没有对商品明码标价,因此造成老人错拿了商品,这样就造成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纠纷”,学生在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就会联系自己心爱消费过程中遇到的情景,就想要了解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如何来解决,学生就会关注教师的教学,并且会配合老师进行仔细听讲,这样就提升了课堂效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联系生活问题

在思想时政治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提出生活化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问题不仅能够将课堂的内容集中展现出来,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然后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对一个个问题进行解决,就能够逐步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生活化的问题的时候,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且要有一定的梯度,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由于思想政治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还需要避免问题涉及学生的隐私,以防放学生产生反感。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还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

比如在学习《多彩的消费》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习消费必然就会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们目前在不断推进法治建设,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你们在消费过程中是否买到过假冒伪劣产品?”“在面对假冒伪劣的产品的时候你们如何来进行权益保护?”“在保护自己的权益的时候是否会有阻拦的现象?”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深切的体会,在遇到类似现象的时候,就能够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开展生活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不仅应该局限于课堂中,还与生活实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就能够从抽象向具体来进行转化,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实践能力。在进行社会实践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实践内容的选择,制定实践方案,开展具体实践,以及进行实践总结等,这样学生在参与实践的时候主动性就比较强,能够主动对遇到的生活问题进行解决,在进行实践总结的时候。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就会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在进行实践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每周让学生提交一份实践报告,跟踪学生的调查过程,这样就能够提升社会实践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多彩的消费》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当前社会上的物价有所了解,并且对影响物价的因素进行探究,因此就可以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对自己生活周边的老人进行调查,调查十年前的物价和现在的物价,并且上网查找资料类分析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了物价的上涨。当今社会物价上涨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房价,许多学生也常常会困扰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房价在近十年内发生几十倍的增长,这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今已经成为了奢侈,在调查中学生就会对“泡沫现象”等问题进行了解,对于影响物价的因素也会有深切的体会。

【参考文献】

[1] 李毅.《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践行》,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2.

[2] 刘馨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1.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的功利性。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很少考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水平,给学生灌输许多他们难以理解的政治理论和德育要求。对于中学生来说,很难将这些高深和抽象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信念。而对于教育者来说,虽然口头上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中学教育的首要地位,但实际上,他们多数认为,不论如何强调素质教育,但学生的学业成绩仍然是反映教育教学水平的最主要的有效信号,升学率仍然是评估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因而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于思想政治课的考试高分,把分数看成是学生素质的外在表现,似乎分数越高素质越强。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至上的情况使中学教育表现出严重的唯智倾向,思想政治教育沦落为可有可无的陪衬。

2.教育内容的滞后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方法增多。高中生兴趣广泛,对知识充满了渴求,往往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然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虽几经调整,但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脱节仍较为严重,陈旧单薄,缺乏针对性,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再者,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理论的基础知识,如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经济学等内容。这些内容深刻、抽象,而具体编排中未能很好地将之具体化,活化。对于缺乏社会生活经历的中学生来说,自然难以理解和接受,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低下。

3.教育方式的单一性。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把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灌输自然就成为主要方法,一节课基本上是满堂灌、独角戏,“我讲你听,不懂硬灌”。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活动中“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是主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而“注入式”、“填鸭式”的灌输使得教学的双方互动变为老师的单方“演说”,学生的思维受限于老师所教的范围,所以高分低能就不可避免,同时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研究自己如何教,不研究自己教学的对象,不掌握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考虑学生学习的效果,结果有的知识讲得过快过深,学生接受不了;有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教师还是花费大量时间不厌其烦的讲,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不顾学生的个性,天资、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上的差异,统一要求,同样施教;还有的教师,课前不了解学生学习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去调查学生的思想状况,讲课时盲目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学生不但没有受到教育,反而对教师的做法产生反感。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措施

1.优化师生关系。以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都是高高在上的,甚至有部分学生在教师面前会表现出畏惧感,即使老师受到了学生一定程度上的爱戴,但在老师面前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师生之间缺少平等的对话交流,学生害怕教师,教师也不了解学生,久而久之双方之间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深。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交往之外,还要充分尊重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对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自我意识较强而且自尊心也很强,只有当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尊重、被信任的时候,他们的学习热情才会不断高涨。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学生乐于接受,善于掌握的教学方式,倾听学生的心声,以朋友的心态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被关心者也是被尊重者。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关系是随着师生双方的亲近和悉程度而不断改进的,越是亲近,其间的距离就越短,师生间的关系也就越好。

2.拓展教学内容。教材是由专业人员经过专门的、长时间的研究,写作、评审而形成的,相对而言是较为合理的而全面的。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要把教材作为教学的范本来对待,理解教材、钻研教材,通过设计有效的活动来转化教材内容。但是,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即,学生有什么样的经验? 社会生活有什么新变化? 科学技术有哪些新成果? 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更利于学生对本模块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 等等。对于教师而言,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对教材做一定的改造。也就是说,教师要将学生经验及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要把适合于学生学习的与本模块有关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及时地反映到教学中来。换言之,围绕特定的内容,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度开发 ,即对教材做改造、丰富和完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钻研每一目所涉及的理论观点及原理性、结论性的知识,在自己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利用教材或自己搜集的生活中生动、典型的事例、素材活化知识,通过给学生设置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在范例中展示知识,使学生做到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不断拓展和更新、开发课程资源,利用生动的典型的课程资源再现问题发生的情境,以各种策略活化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冲突、困惑中自己提炼知识。

3.优化评价体系。传统的教育认为听话的就是好学生,学习好又听话的就是好好学生。教育者对那些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地跟着自己节拍走的学生往往偏爱有加,凭分数高低给学生定格者也不在少数。由于片面强调成绩,导致整个教育过程以分数作为教学的“衡量器”,甚至把学生成绩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和奖惩的依据,分数成为师生共同的追求的法宝,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完全被分数所遮盖。必须改变这种目标评价上的导向性错误,建立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不唯结果“论英雄”。建立多元化的、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从多方面评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整体评价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提高评价的民主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沈壮海著.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教学模式 多媒体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知识、能力实现统一,变单纯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种新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教学模式

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并与之融为一体,将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改变一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气息

多媒体教学可以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社会和时政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具有这种特点的多媒体教学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国内政治经济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学生可以纵观天下,避免成为只读课本的书呆子。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都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新颖的事物,而多媒体的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它使课堂教学内容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亲手操作。这种教学媒体能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并适度运用色彩来增加感染力,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纯听老师讲授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它使课堂教学更直观、生动、形象,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一般比较抽象、深奥,学生难于理解和记忆,这就加大了思想政治课堂上教与学的难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同时,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来传递信息,展示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使学习内容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抽象的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记忆牢固。

二、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能创设一个真实而又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作用。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另外,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很多表现自己的空间,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有利于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和表现自己的欲望。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课堂知识

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例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来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学生通过对案例材料的理解分析,收获很大,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相对深刻难忘。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的大脑思维活动,获得的知识更牢固、更深刻、更清晰。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能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寻找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点,运用教学案例,以做到从实际中归纳理论,用理论来分析实际。案例是社会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社会中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走出书本,进入案例情境,设身处地地作出理解分析,为学生提供一种深入社会的实践机会,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能通过处理大量的实际问题来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中探究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以及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充分利用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生活体验,设计一些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的问题,巧妙地设疑、激疑和质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活动内容和开放的活动方式,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有充分思考、发表意见、表现个性的机会,拥有高度的自主性,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知识教育和自我能力的提升。通过组内合作、组际竞争,促进先进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后进学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学中出现的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赋予全体学生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得到很大发展,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实效性显著提高。

(三)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不强求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要求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课堂应多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师生双方多进行互动式的双向交流,吸收对方思想的精华,产生灵感。当学生所说与答案不一致时,应先倾听,再判断,只要是言之有理的,就应该予以肯定,更应该鼓励学生求异。求异是创造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养成探求真知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只有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师生共同商讨、各抒己见的互动中才能养成。

参考文献:

[1]刘超颖.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

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99-03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6月8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这标志着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课程改革,带给教师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育”;要求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观,改变以往的“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和师生关系观;要求教师要树立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改变以往强调“学到什么”的教学观;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师成才观,改变以往的“讲义几十年不变”的教师成才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再加上我国目前存在的教学模式的问题,这就势必要求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这一新的课程改革。本文侧重从教师的角度,对教学模式的转变做一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的现状不容乐观,对目前我国几种常用的政治课教学模式做一剖析,就会发现它们存在着诸多问题。

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即我们通常所指的传统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付应试教育的利器,所以这种教学模式的使用非常普遍。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诱导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反馈”或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抄写;教室布置作业――学习进行练习;教师检查所学知识――学生背诵书本笔记”。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显而易见。从新课程改革的视角来审视,对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持批判态度的。

2.“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坚持“学生自定步调,教师异步指导”,即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自主学习,教师则走下讲台,分类指导。在教学程序上重视“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普遍遵循着“读、练、平、讲”为基本环节的基本步骤。这种模式是在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较好地做到学生独立性和依赖性的辩证统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但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1)由于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对于自觉性不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往往难以完成老师布置的自学任务,并因此而产生自卑感。(2)自学过程中的“度”教师很难把握。(3)在讲评小结阶段,教师难以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到因材施教。(4)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导致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掉队。

3.“目标――控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包括两种教学程序:一是单元教学程序,其基本环节包括“单元诊断――单元定标――单元新授――单元测验――单元矫正”五个环节;二是课时教学程序,其程序为:“定标――施标――查标――补标”。这个模式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有利于班平均成绩的提高。这种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1)过分强调目标中心,忽视了目标之外有价值的东西;(2)关注了差生的转化,却相对冷落了优秀学生的发展。(3)频繁运用“反馈――矫正”,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的负担也加重了。以上三种模式,都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它们的长处,同时克服它们的缺陷,提出一种能够适应这个课程改革的新模式。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然而,对于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并多年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师而言,要一下子从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上转变过来,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如何克服教师在实施和操作过程中的困难呢?笔者认为,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是克服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的有效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可行模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这一模式做一分析。

1.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这一模式的实践,需要有相应的实施策略。为此,我们先看一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1)组织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策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及意义构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讨论与交流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再把问题引向深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学生对“民主与法制的关系”认识更加明确,知识掌握更加深刻。(2)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问题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开展“问号行动”。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实际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每堂课都应提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并记录在“问题集”本子上。

2.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及操作举例。下面结合笔者《高一思想政治》的教学,列举一个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实例,以供参考。例子:鼓励学生参与研究“修改教材”《高一思想政治》(下册)教材中“存款储蓄,利国利民”一节,教学内容简单,但涉及一个教学重点“公民个人存款储蓄的作用”。笔者在研究教材后设计,把“公民个人存款储蓄的作用”中的一个要点“调节市场货币流通”作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课题,并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通过自学教材,整理出教材思路,发现教材说理不完全之处;通过讨论,结合教材谈个人存款储蓄在当前货币流通中应发挥作用;尝试使用言简意赅的教材语言补充教材内容。这一教学过程表现为:“自学、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补写、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扮演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发现问题。通过自学与提问,得知教材的思路是:货币流通顺畅及其适当的作用;公民个人存款储蓄调解了货币流通。笔者启发学生思考:货币流通不顺畅、流通量不适当的后果是什么?教材说理是否都符合当前社会的社会实际?尚未涉及当前社会实际的问题有哪些?提问后,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开始发现教材编写中的一些不足之处。(2)质疑互动、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分析问题。这一阶段学生之间开展相互讨论、辩论,思维处于高度发散状态。他们在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后,便围绕当前“公民储蓄过度”的问题各抒己见,热烈讨论。有些观点处于教师的意料之外:公民存款储蓄太多而不用于消费,使供求失衡,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不利于生产,也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此过多存款储蓄就没有起到有效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有一部分同学谈道:要从两个方面看问题。一方面,公民存款储蓄过多说明人们生活水平高;另一方面,存款储蓄过度说明市场缺乏活力,内需不大。同时存款利息也是国家的一大包袱。所以,存款储蓄不是越多越好。学生的讨论已大大超出教材的内容,并且对教材的不足基本分析到了。(3)启发强化、实践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补写教材,解决问题。活跃的课堂讨论,为补写教材做了充分准备。笔者接下来要求学生想办法解决教材存在不足之处,即用精练的语言补充教材内容,将“公民个人存款储蓄调节市场货币流通”中的“怎样调节”的两种形式,完善为可行的三种形式。笔者这几年实行这种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效果良好。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求知欲增强;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品质;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业成绩大幅度提高。

三、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思考

1.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评价。与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模式相比,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优点:(1)注重学生主体的回归。传统教学理论主要从教师如何“教”这一角度探讨教学,在这种教学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教的模式”。因此,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今后教学模式创新的共同趋势。(2)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传统教学模式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向于全面性――既重视现代生活、工作中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既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3)提倡教学形式个别化。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上趋向个别化。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学生创造宽容、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发现真理,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当然,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的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7篇

关键词:多元价值观;心理教育;思想教育

1 引言

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传统计划经济主导下的单一意识形态已被彻底颠覆,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当今社会已经步入多元发展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产生变化,多种价值观念相互并存,并相互影响,有的价值观甚至相互冲突和矛盾。多元价值观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有利有弊,为趋利避害,应该不断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在多元价值观共同发展的现实背景下,以心理教育为切入点,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日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改革提供粗浅的理论建议。

2基于多元价值观的心理教育在高中创新型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2.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育理念

能否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基于多元价值观的心理教育在高中创新型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是否有效,关键在于高中生的自觉表现和接受程度。只有高中生真正投入思想政治学习中,接受基于多元价值观的心理教育,从内心深处渴望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认知并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辨识并抵御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潮流,基于多元价值观的心理教育在高中创新型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才能取得成功。所以,高中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育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分支领域也不例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总书记在2003年首度提出,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的拥护与支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标志着高中教育即将迈向新的发展舞台。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含义是指一切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应该在坚持教育、引领、鼓舞和鞭策学生的同时更要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颠覆了传统教育理念,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得到逆转,由原来的被动受教者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平等相处,不再是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关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自觉性受到学校的肯定和支持,教师也在积极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以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成为教育的中心和灵魂。为了宣传和普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各高中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让学校教育工作者都参与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学习中、同时充分利用学校一切媒体资源,如广播、校园视频、海报、校园报纸等向全校师生宣传以人为本教育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2.2遵循教育规律,实现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高中提倡的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是将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高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中生成为现代化“四有人才”。而心理教育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有效开展的核心工具,是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通过心理教育,培养高中生具有多元价值观,使得高中生在面对思想问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由此可见,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系统的教育工程,为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应该尊重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教育方法正确,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虽然在学科划分上,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属不同的学科范畴,但是在本质上,两者教育方法存在共同之处。高中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有效地融合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独有的教学方法。受多元化价值观的挑战,对高中生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心理教育独有的优势引导高中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地灌输思想理论,应该让高中生在充分了解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合理性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力的基础上,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心理教育方法,使学生面对多元价值观影响下,能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成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教育能力

高中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他们前进的引航人,教师对学生的成才有着关键的引导作用。教师队伍素质高低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好坏,因此,基于多元价值观的心理教育应用于高中创新型思政教育时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背后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支撑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健全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且要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综合能力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了解他们的思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思想的根本问题,从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佳的难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单一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还包括人格的健全发展、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为人处世、情感态度等等,应该重视教学中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高中生的思想境界的提升。

心理教育这门学科教育本来就复杂,把握多元价值观对高中生的影响进行心理教育更为复杂,对专业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要求更高,在多元价值观发展背景下将心理教育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此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不断超越自我,加强自身心理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丰富实践操作经验,才能顺利实现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目前各地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心理素质教育这方面还很欠缺,针对这个问题,高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集中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专门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增加自由讨论环节,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邀请资深的心理学专家做知识讲座,同时以案例的方式传授他们实践经验;提供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条件,引进心理学与思想政治学双学位的新型人才,为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注入新的活力。

结束语

高中生作为新时代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将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与思想政治建设。在国内思想政治教育落后的情况下,很多高中开始逐渐重视创新型思政教育,希望通过基于多元价值观的心理教育开展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高中生的综合思想政治水平。基于多元价值观的心理教育,可以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从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接受程度,成长为积极健康、勇于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随着高中对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基于多元价值观的心理教育在高中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中会得到更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8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43-02

近年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问题一直是学科关注的重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部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否能产生与其相对应的实际效果尤为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故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问题极为重要。然而我们到底该怎样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呢?笔者有幸阅读到由吉林人民出版2013年5月出版,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名专家学者王立仁、吴林龙合作撰写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一书,或许能够对我们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鉴于此,笔者将结合对本书的学习阅读,谈谈本书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希望有利于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要有测评标准

本书的著者指出,我们必须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既看作是一个实践范畴,也看作是一个评价范畴。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讨论,理应建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评价标准之上,没有一个实效的评价标准,就是对实效主观任意的讨论,就是难以让人信服的讨论,就是不负责任的讨论。同时,正如本书的著者强调指出:目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讨论本身被关注,而忽视了评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标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关实效的讨论,多半是建立在对实效现状进行描述之上,其中,进行一定意义上的影响实效因素分析,对改进提高实效的思路对策有所涉及。同时,对实效做出的讨论或者是以偏概全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是流于形式的主观武断。有了评价标准,才能讨论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现实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实践以提高实效。因而没有评价标准,就去讨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基本立场。因此,建构客观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才是讨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换言之,就是要运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对实效进行客观考量。因此,可以说,本书作者提出的要建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并且意义深刻。本书作者指出,作为新时期重要话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既不能片面地被使用和讨论,也不能主观地被使用和讨论。我们必须找到并遵循讨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所内嵌的话语规则,按照实事求是标准,客观讨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本书作者认为,实事求是地讨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是把实效看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本身现象,准确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测量尺度,建构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测评标准。因此,正如作者所认为的,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图谱内,我们关注的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讨论的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理应对其的高低给出一个客观标准说明,缺失这一测评标准,根本上就没法解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高低,也没法找到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策略。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的有效路径

本书的著者认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应界定为:教育内容要求被教育对象认同、接受和实践的现实状况,以教育内容要求为参照,建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对目前我们教育领域的实际效果的评估,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的种类是多样的,例如有的人认为应该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有的人认为应该从宏观的教育标准出发,还有的学者提出了要测评教育对象的品德素质水平。因而可以说,在这方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到底该如何测评教育实效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书的作者提出了根据教育内容要求,抽象概括教育内容,来对不同学段、不同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测评。这也将是对以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整体性的定式实现的超越(包括教育主体、客体、环境、过程等在内的系统性评估),进而使实效测评彰显出专门针对实效的特色化。同时,本书作者提出,在基于传授的教育内容要求的认同状况建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同时,还深入地指出基于教育内容建构实效测评标准可以为不同学段实效测评提供客观性、可操作、可信性的测评标准,从而解决目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实效测评没有可信、可行客观标准的困惑,也可以使实效测评彰显阶段性和个性化。因此,可以说,本书的作者通过基于教育内容要求来建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并实际地研究并提出了以教育内容要求为参照,并以知识理解、观念认同、行为外化为参数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构建理路。因此,我们的教育实践确实需要一个能够科学测量自身教育实践效果的评价尺度,没有这样一个尺度,我们确实不知道教育效果如何。对于这样一个能够测量教育效果的尺度,本书的作者给出了学段化探讨,因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为我们学段化测评实效提供了思路。

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学段化

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就要完善实效测评标准,同时还提出了基于教育内容要求建构实效测评标准,还深入到国民教育的不同学段,整体构建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等四个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本书的作者认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定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一般有四个存在范围,即存在于特定学段学生中,即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此,作者在学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构建中对这四个存在范围内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本书的作者还认识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的学段标准构建,除了要具体分析特定学段范围内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外,还必须在总体上把握特定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所涉及的主题。

在如上思考的基础上,本书的作者对以上每个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涉及的主题的把握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基于特定学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的分析,是根据特定学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际情况得出的结论,并且也能得到特定学段的学生生活和成长发展现实的确证。同时,本书的作者在确定如上每个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涉及的主题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与相关学段的衔接。例如,本书的作者对小学的“关于自己”、初中的“关于自我”、高中的“关于个体生活”、大学的“关于人生”就存在依次螺旋上升和纵向衔接的关系。再如,本书的作者指出,小学阶段实质上是从基本常识维度来确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的主题,初中实质上是从人际关系维度来确定教育内容要求的主题,高中实质上是从生活结构维度来确定教育内容要求的主题,大学实质上是从发展素质维度来确定教育内容要求的主题,这种基本常识、人际关系、生活结构和发展素质等维度分析框架既体现了教育内容要求的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客观现实,也充分体现了逐步拓展和纵向深入的衔接关系。因此,可以说正是本书作者的这些考虑,本书才创新性地从整体建构视域上提出了包含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

总而言之,本书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研究”为课题,做了相对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方面,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理论图式和操作模式。另外,本书还在基于不同学段教育内容要求,即综合分析学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整体建构了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当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科学化和有效性,还需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界的重视和积极参与。从目前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构建,尚未在学界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造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研究缺少充足的研究空间与足够的研究动力。因此,在这里我们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呼吁更多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讨论与研究之中,集思广益,相互争鸣,积极实验,力争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构建以及科学化和有效性提高到新的水平、新的境界。因此,也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和阅读,笔者期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乃至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共同努力建构出人们普遍认可的具有广泛效度和信度的实效测评的标准。

第9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思想政治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为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的重要课程。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初中阶段教学既是相互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偏科现象较为严重,信息技术教学在学校教学活动往往被视为“副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占有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实际生活、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与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信息技术应用正以不可阻挡的气势深入千家万户,而使用群体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中学生成为应用信息技术的主流队伍。由于高中阶段学生年龄和生活经验所限,思想的可塑性大,正是处于思想成型的转折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时期。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探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很现实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是指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思想政治是指品质道德。品质是指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地本质。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行为、品质上的教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质。

(1)思想政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2)思想政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思想政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

二、信息技术的特性

1.具体性

信息技术教学比起其它学科来要具体得多。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只按课本照本宣科,而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加强操作结合,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操作性

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只靠老师照本宣科,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动手)。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离开了动手操作,信息技术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

3.趣味性

科学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及应用,带来了空前的信息革命。计算机技术强大功能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这个特点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是学生想学、乐学。

4.双刃性

在这个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世界里,信息技术在带来一轮新的革命同时,一些垃圾也伴随而来。这些垃圾信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影响很大,容易腐蚀学生的思想,因此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信息技术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前提

《基础教育进行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革课程进行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不背离教育教学目的。

2.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渠道和深化

与其他学科一样,信息技术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形成的一个渠道。由于信息技术课具有更多的乐趣,通过上机操作、互联网等实践性环节,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促进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

3.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相辅相成

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相得益彰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有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使学生乐意学、善于学、敢于学。加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又反过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四、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信息技术蕴含着无穷的乐趣,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充满兴趣,百学不厌,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兴趣迁移到其他学科上,达到全面发展。

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精神

信息技术课往往使学生专注于操作。这种专注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劳逸结合,适度上机上网,注意身体,不要一味地沉湎于网络游戏之类;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鼓励他把这种兴趣爱好运用到各科的学习当中去,使学生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思想“抗体”

由于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良莠俱备,学生思想还未成型,各种诱惑容易使学生迷失方向,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瞬间倾覆于网络糟粕影响。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抵抗能力,远离不良的网站,学会保护自己、克制自己,把握好方向,不致被毒素击倒。

第10篇

1.没有建立“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观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是当前我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停留在“应试教育”观念上。由于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的许多高中的教学工作仍以考试和升学为中心,升学率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分数的高低是判断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这种把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绩效评估的终极标准的做法,必然造成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普遍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意教学计划和进度的完成,只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训,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远离活生生的社会现象,使得理论脱离实际,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高三是学生思想、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阶段,而高三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几乎就等于考试课题。另外,很多高中学生都分文科和理科,理科的学生在高三阶段基本没有安排思想政治课程,学生花了全部的时间用在备考上。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课应有的德育功能被严重地忽略和削减了。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了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意识,认为政治课没有实际的内涵。很显然,这些错误观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会产生消极影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的消极心态虽然是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难题,但是,只要深入地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个问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与整个基础教育分不开的,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延伸到高中直至大学的必然结果。

2.思想政治课内容的不合理性

高中课程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前期教育,也是完成初级教育之后的再教育。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应该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事实上,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内容重复初中的那些肤浅的政治理论,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是重新再来,浪费了教学资源,浪费了学生时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的系统理论知识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才接触到的,但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和目的相关的教育则可以一直上溯至小学,贯穿在整个基础教育中。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内容虽然在不断地拓宽和加深,但就其整体框架而言具有很大的重复性。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初中、小学阶段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上了高中以后,还要“一切从头再来”。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政治课纯属浪费时间的错误认识。不仅没有了初学新学科的那种好奇和新鲜感,还为以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注入了消极的因素。高中政治教育的内容的深浅度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慢慢领会思想政治理论的精髓,知道其内容的广泛性,以便在后续的教育阶段接受更加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接受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措施

1.抛弃分数论,注重素质教育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唯分数论”的观念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也是应试教育必然的结果。这种观念使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应付考试就只需要死记硬背,这必然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这种“唯分数论”的观念应该彻底被抛弃,代之以素质教育的观念。现代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传承文化知识,培养劳动技能,造就“工具人”,更重要的是要使教育获得最大限度的完整,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各级各类学校要学会正确处理“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真正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从认识到实践、从教学到管理形成强大的合力。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学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学校要营造一种“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氛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高中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品德修养,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产生了正确的认识。

2.合理设置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以教材为依托,学生凭借它获取政治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老师则以它为授课蓝本。因此教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11篇

1 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及教育模式与基础教育相比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一定的复杂性。

1.1 时代的变化给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社会市场化不仅引发了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的根本性变化,而且促进了人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向多元化转变,尤其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不稳定时期的中职学生而言,其影响不容忽视。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快速进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但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就业时由于学历层次较低,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都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把思想道德教育看成一种理论说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形成一种误区。

1.2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在理论教学上遵循以“够用”为主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直接效果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问题也显而易见,即将理论教学“够用”的原则用在思想政治教学上,就是减少课时,缩减、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深度,从而弱化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3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大了学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从学生生源层次上分析,生源层次复杂。有应届初中毕业生、往届初中毕业生、初中辍学生等。应届初中毕业生虽然同样是按照计划录取的,但成绩却是普通高中择校生后的分数段。这些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思想活跃却散漫懒惰;肤浅的思想认识使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

2)从学生心理上分析,自卑心理严重。社会上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中等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考不上“高中”的无奈选择,学生就业时还要受到用人单位的“不认同”。这种传统的观念给学生和家长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头脑不冷静,走极端,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从而发生某些过激行为,导致道德知行分离。

2 中等职业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存在以上特点,中等职业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在中等职业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不是去适应学生,而是相反。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领域,教育长期开展却效果一般的直接原因。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知识教育相比,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志就是唤起学生的主体自觉性。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千方百计地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才是成功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

2.2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既具有独立的个性、人格、情感,更有自己的尊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人的精神和灵魂的教育,应该是人性化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学校的要求必须具有针对性。国家有公民共同遵守的道德与法律,但并不排斥独立的人格和个性。道德是人格的基石,法律是人格的底线。道德和法律注重的是公众性,人格侧重于个性;道德和法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普适性,而人格则更多地表现为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健康人格和个性的培养与塑造,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3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实现对学生的常规教育,还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人的价值和意义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概念。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创造价值、生成意义,是生命价值的终极表现,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终极表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求学、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卑与不自信,根本原因就是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价值缺少被肯定与被赞美,“以人为本”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3 构建“以人为本”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3.1 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主渠道作用,强化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根据时代要求开展专题教育;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市场经济理论教育;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嘴、动手,提高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通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和完善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3.2 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绝大部分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例如:由于环境不适应引起的孤独、郁闷;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引起的忧虑、抑郁;由于社会上其他人的观念等引起的自卑或者自负;等等。这些心理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观念的认识产生错位,甚至对社会产生敌视,直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校园环境文化影响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从而使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同时又制约学生的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要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校园环境建设要从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去做。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学校要注重校园的美化绿化,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学校要注重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通过各种方式积淀文化氛围;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倡导学生实行自我管理;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例如:开展国旗下的演讲、感恩教育、扶贫帮困爱心捐赠、尊老敬老爱心助残、学雷锋助人为乐、庆七一、喜迎教师节文艺演出及各种课外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文明创建的环境中陶冶情操、规范言行、加强修养、塑造人格,主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只有从学校实际出发,探索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才能切实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以学生为本创造性开展思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6-15(1).

第12篇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实践;现实意义

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科目。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对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需要结合实际开展有效的、针对性强的思政工作,为中学生的全面更好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现实意义

从微观方面和宏观方面分析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在微观意义方面,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的更好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的个体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道德标准建立和价值观念形成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学生个体的意义影响,还集中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能够促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了解时事政治,更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多元化的思想和观念对现代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冲击、矛盾的影响,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净化学生的思维发展环境,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其次,从宏观意义来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培养有担当、有智慧、有思想的现代化全面发展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储备。另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还能够有效传播我国有效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为国家发展塑造良好政治环境和舆论氛围方面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开展的途径和方法

(一)调度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很多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没有参与的积极性是影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加有效、更加高效的开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对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激发,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中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首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中学生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中学生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提出质疑,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自主思考才能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效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尊重,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在科学评价自身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强的思想政治学习教育。

(二)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实践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开展教育工作,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结合时事政治教育开展思政教育,时事政治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应用不仅提高了中学课堂教学的丰富度和生动性,也能够为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走向实际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在目前信息传播十分快速的今天,中学生获取新闻和时事的渠道也是十分丰富的,电视、网络、手机都成为现代中学生了解时事政治和相关政治教育理论和知识的重要途径,这也为中学思想政治时事政治的融入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例如关于航天的时事政治就能蛴行Ъし⒅醒生的学习兴趣,在对相关时事进行持续关注的基础上还能够对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之情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培养。

(三)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手段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教学手段在教育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并且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优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并且在教育意义实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的重要意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将略显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生动、形象,通过多媒体手段对某个理念、理论和方法论等进行形象展示,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还能够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营造氛围、提供手段,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注重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但是也同时带来了一些麻烦,教师要学会筛选,并且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教学群组、教学平台等来拓展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范围,延伸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网络的“双面性”给予充分的认识,学会利用网络,避免沉溺于网络。

结语: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中学生良好道德观念养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要从现代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基于个体发展意义和经济社会发展意义角度出发,做好主动性激发、时事政治融入和现代教学手段应用等相关工作,不断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郄美慧.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归因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16):157.

[2]苏利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2010,(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