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3-08-10 17:24: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信息化时代迅速到来,网络的发展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根据网络信息化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探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信息化;初中教育;思想政治

一、网络信息化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网络信息化时代不断推进,而网络作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大量信息对社会生活的各种方面产生了影响。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并且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在网络信息化时生了重要的变化,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明确认识到学生的变化,将会使得学生产生抵制心理。现在青少年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网络使得青少年获得了更多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途径,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正处于不健全的时期,看待问题和认识问题还没形成全面的角度,因此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需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不断的调整教学目标和课堂内容,才能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显著的提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二、网络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学生获得外界信息的途径更加全面,教育者失去了某些信息和知识的垄断权,甚至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能够比教育者更快的接受新知识和新思想。传统教育者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遭到弱化,并且初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还不够成熟,接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十分迅速,因此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会打破教师的权威性,这也是由于学生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在大量信息面前具有了强烈的困惑感,希望能够在教师这里得到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如果教师不能有效的处理好学生提出的疑问,将会失去在课堂上的权威性,因此网络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认识到网络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不断的接触互联网,并加以学习,从而让庞杂的网络信息量,通过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素养加以甄别,不让泛滥的垃圾时间耽误学生的时间,并对学生日常行为方式加以引导,指出正确评判十分的标准,从而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网络信息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社会意识形态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人才基础作用,而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我国发展的主旋律,教育者需要将和谐社会的思想观念植入到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可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中,并不能有效的甄别外界信息的真伪优劣,很容易受到泛滥的负面信息影响,从而思想产生消极情绪。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问题,学生受到互联网庞杂的信息所影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有效的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导致教学内容并不能准确的抓住学生的需求点,使得学生整体表现出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的模糊和淡化,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道德法律意识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更为全面,而多元化的信息也给学生带来了多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学生受到家庭、社会或网络信息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开放的互联网络使得社会认知较为幼稚的学生,很容易受到互联网络中的不良思想信息所污染,特别是在价值取向方面,学生接触互联网络的时间越长,虽然网络知识和技能越来越精湛,可是也表现出缺乏道德法制观和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特点。这也是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发育期,能够感受到较为强烈的烦恼和抑郁情绪,互联网络能给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导致学生逃避正常社交,沉浸在网络信息中不能自拔,逐渐对道德品质越来越淡漠,并疏远了自身的人际情感,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适当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有效提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监管力度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过程引起了许多学者的争论,而互联网的利弊参半,也需要加强信息监管力度。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比如2008年雨雪天气袭击中国南方多省,众多网友通过在望山进行留言,记录了许多文字、图片和视频,并且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了快捷便利的捐款途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形式多元化的进步性,不能一味地对网络信息进行否定,应当明确认识到网络信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网络只不过是交流沟通的媒介,本身并不具有善恶的性质区分,网络信息的庞杂也是因为人们利用互联网络所做的内容各不相同,加强互联网监管需要认识到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不可组织性和网络信息的本质属性,在监管负面信息的同时,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积极的结合网络信息,采取有力的教学措施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正面作用。

(二)树立正确网络观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有效利用互联网络的宣传和交流优势,将网络信息辅助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为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并通过网络平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通过网络平台更为去啊年的了解学生思想心理情况,并在网站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栏,跟学生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思想交流,也可以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积极引导,抵制网络信息的错误思想,并积极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引进新型的教学观念,提升学生能够在树立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拓展认知世界的广阔视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挑战,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结合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网络教育、道德、文化和理论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并积极探索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信息化时代的结合,有效的强化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梁婷婷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第2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中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中学本身也是一个小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理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态势下,应当把服务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作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引导初中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辩证关系

    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服务和谐校园建设为直接目标之一。过去较长一个时期,我们对校园和谐问题关注不够。反映到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就是在认识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时,比较多地强调它的政治功能,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则很少谈到。实践证明,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进行理论宣传。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宣传媒介,必将起到良好的理论宣传作用。由于中学拥有较为活跃的宣传队伍,通过理论宣讲深入校园的各个角落,将和谐校园的理论以朴实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内外广泛宣传,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初中政治教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和谐校园理论的内容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传授给当代初中生,帮助学生对和谐校园理论进行解读,然后通过学生将教育的效果宣传到校园内外,从而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创造条件。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智力支持。初中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主体,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在人才的培养上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发挥作用。其实,“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和谐校园的应有之义,“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懈追求。

    2.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为加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如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等等,总之,和谐校园的构建必将为初中生成长和成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处在和谐发展的状态中。第二,构建和谐校园为增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根本保障。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培养学生的美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障。只有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全面调动初中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科技文化、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好地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也才能真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和谐校园构建进程中加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当前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的确受外界影响较小,但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建设全方位育人的和谐校园,保证初中生健康成长,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又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充分发挥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能,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和谐校园是以人为本的校园,对于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过去我们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主要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眼点是“管理学生”,甚至是“监管学生”,视角在学生、在手段,缺乏理念和思路上的创新。从“以人为本”这一新理念、新认识出发,有助于满足初中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初中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实现为高中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

    2.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体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在当今市场经济与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下,中学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为切实扭转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每况愈下的不良局面,只有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地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此为切实提高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第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来实现。在新的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关键要抓住结合点、闪亮点和技术点,增加科技含量、情感含量、文化含量。具体讲:一是创新科技型工作载体。有条件的中学要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的思想教育功能,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积极开拓校园信息网,通过网上谈心、通气、讨论问题,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辐射力,从而实现把教育功能体现在网络服务之中,把思想导向渗透到虚拟的空间中去。二是创新情感型工作载体。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情感交流与共鸣的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的原则创新更多情感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把民主精神和真诚情感融入其中。三是创新文化型工作载体。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规范管理,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倡导公益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课外兴趣爱好型社团,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第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关键要抓住社会实践环节和健全育人机制。具体而言:一是深入开展切实有效的初中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初中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有些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大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初中生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并提供必要经费。要注意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实践活动,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二是健全全员育人机制,探索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基础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社会与家庭要保持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为初中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一是组织保障机制。大力加强以中学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初中生思想治教育队伍建设,逐步增强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做好初中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二是领导保障机制。健全和完善校长统一领导、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三是经费投入、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机制。要不断加大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改善条件、优化手段;要把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中学办学质量和水平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中学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把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开创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3.切实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050-01

当前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科技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需要。“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课堂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课程知识为主动探索课程内容,依靠高质量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教学态度的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注入式”、“满堂灌”、“填鸭式”,而忽视学生内在需要的动机和自我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变灌输者为组织者,实行“导学式”、“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的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将培养其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须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启迪学生牢固树立的观念、立场,学校要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伦理与道德、民主与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应丰富,内容多元化。在传统政治课教学中,有很多老师仍然注重一章一节的教学,学生对单一知识点掌握得很好,但综合分析能力较弱。丰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教师来说需做到“细读全书,精钻章节”,通晓全书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个知识点内容,旁征博引时政案例,提高教学内容的层次性、生动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等形式新颖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手段与技术的创新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新世纪,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贴合时代脉搏,加大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含量,突出课堂教学的时代特色是教学手段改革的首要任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已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信息来源不再局限于固定的课本知识与教师的口传身教,而开始直接接触和面对社会现实问题,直接寻找、探索并搜集与学习目标有关的信息资料。通过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利用计算机网络、数字图书馆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多媒体手段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电视传媒、报刊、文献,搜集、整理、运用资料,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把握时事政治的能力。

总的来说,先进的思想政治教学任务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手段的支持。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使创新学习的观念更快、更好地实现,为创新教育开启一扇大门。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中,结合政治课教学的内容,深入挖掘教材里的知识点,巧设提问,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其创新性思维。

(一)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是巧设疑问。思考来源于疑问,有疑问,才会有思维,有创新。在思想政治创新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的难点重点,有针对性地、科学地、有层次性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辩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在原有认知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前社会赋予人们更大的自主性,当前中学生信息摄入量的不断增加将会引起思维的不断活跃和多层次思维。在思想政治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盲从于标准答案。

五、学生学习考核评价方法的创新

(一)综合考核学生成绩。把思想政治课程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课堂上讲姿势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评定学生的成绩,这种片面的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需要走出以往的误区,加大从知识、能力、参与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是一个教与学相互促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设疑、质疑、解疑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所提的问题应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课课本知识相关,让学生讨论,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独立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创新思想就像一颗种子,它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最灵性的火花,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种子,而是在于启迪唤醒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得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因此在今后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只有善于创新,才能取得更好、更优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顾海良.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纲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11).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感恩之心

近些年来,学生不感恩乃至恩将仇报的行为时常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具有现实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发挥的作用

从学校德育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个主要阵地,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及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发挥导向作用

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主题为马列主义,包含了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心理健康以及人文精神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包含了我国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文明成果,这些内容都包含了价值导向作用。而感恩属于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不但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是最美好之情感。因此,就需要培养学生感恩之心,让学生树立荣辱观,时常怀有感恩之心。

2.促进教育作用

从现实来看,培养中学生感恩之心,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必定会按照教科书形式包含了教学内容,同时还会以专门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从各种形式来体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才能让学生引起重视,通过各种氛围感染与影响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才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及地点表现出感恩行为。

二、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措施

从实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至关重要。因此,就需要依据实况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培养中学生的感恩之心。

1.构建完整的感恩体系

初中生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处于成长期,思想上还处于成长阶段,难免思想上存在偏颇,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许多初中生严重缺乏识恩知恩能力。而这些学生心底是善良的,不过是不知道怎样将心中感激之情转化成感恩行动。所以就需要建立完整的感恩体系。

首先,把感恩教育归纳到学生思想教育的必修课;学校的德育部门要在校园内宣传感恩,让感恩走进校园,走进课堂,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感恩教育,激发初中生的感恩之情。比如,在校园内设立感恩活动周、感恩文化节等等,让初中生怀着对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的感恩之心,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

其次,将感恩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师要采取多种授课模式,将感恩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学生才能在吸收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学会理解父母及老师,正确面对父母唠叨、教师严厉及社会关切,从而培养感恩认知。

最后,采取人性化管理。教师要以学生作为中心,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德育要求,对学生思想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在现实中,许多教师缺乏耐心,一发现初中生调皮捣蛋就生气,一味地采取粗暴的管理方式,必定会给学生心目中留下怨言。在管理中,要以人性化管理疏导学生,并且教师也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去开导学生,让学生虽然接受批评但却能够感受到爱。教师要多和学生接触,要多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并且实时进行指导。

2.创造良好的感恩环境

人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够实现,而且在这个环境中还会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必须要合理地利用环境,利用环境来宣传教育。

首先,利用校园环境的合理布局,营造出感恩教育的氛围。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场所就是校园,校园内的绿化、各种建筑、标志等都要作为校园文化。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学校相关文化,比如带领他们认识“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各种名言警句,同时还将一些典故及故事讲授给学生,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感恩。

其次,合理运用校园媒体实施感恩教育。学校要合理运用校园广播,多播放一些感恩的儿歌歌曲,让播音员播放感恩的故事。同时班主任要引导初中生在教室里建立感恩栏,每周让学生贴上对父母、老师的感恩之语,写上本周准备为父母做的一件事,到了下周让学生汇报事情的结果。

最后,以典型人物激励学生的感恩之心。要多收集班级上学生的事迹,尤其是和感恩相关的事迹。对于一些做得比较典型的事迹,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要让学生上台讲述个人的体会,并且还要让其他学生感受这些事情,号召全体同学学习。通过树立这种典型,必然能起到典范作用,发挥激励作用。

事实上,人的精神支点即为感恩,拥有感恩之心之后才能够发挥无穷力量。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认清感恩的重要性,依据实况将感恩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通过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第5篇

(1)校内树立典型。发挥教师思想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方向上的主导作用,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2)召开家长会,家长现身说法,发挥家长在家庭的督导指导作用。同时,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及时与家长探讨学生教育问题,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办好校园广播站,编写校本思想政治材料,为学生、教师、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平台。

(4)利用课堂学科进行教学及其它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利用黑板报,国旗下讲话,周末小结等形式表扬和倡导“好人好事”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邀请老同志向学生讲述新旧社会的变化,举行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5)充分挖掘校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保持与敬老院的联系与协作。经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中增长见识、增长才干,

(7)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学校针对生源的实际,把后进生转化工作当作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对后进生进行正面教育,激励教育;加强与后进生家长的沟通,定期对家长进行交流。建立后进生档案。将德育行为过程化,使后进生的转化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加强班主任与德育老师联合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形成了人人都来关心后进生的良好氛围。

(8)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境。学校在校园布置上处处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校园广播,班级布置等体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同心筑伟业,实干续华章。坚持不懈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及课外活动之中,立足创新,因地制宜,注重实践,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来不断提高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可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接第245页)此消彼长的关系。同样“非反a.实现体(行为)”与“非a.参照体(关键道具)”之间的关系也是对立的关系。因为这两者的关系也可以简化为“行为-道具”的关系。通过对“道具”的某种“行为”才得以将“基本叙事层”的人物关系进行剧情的推进。

处于“基本叙事层”的元素几乎都是人物,而处于“深层叙事层”的元素几乎都不是人物(这里要提到的是“非A.旁观体(观测者)”其实是被物化或者说抽象化的人物,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物的特征),怎么将这两个层面联系起来――需要通过中间四个元素构建的“干涉叙事面”进行联系。

“A.主体(主视角)”和“反A.反对体(对手)”作为叙事文本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矛盾,必须要借助“非反a.实现体(行为)”和“非a.参照体(关键道具)”才能将故事推进,也正是因为故事不断推进,隐藏于“A”下“a”不断浮现出来,成为“a.协助体(助手)”和“反a.阻碍体(打手)”,然后这六个元素的背景“非A.旁观体(观测者)”将整个叙成一个空间,最后照映出“非反A.核心体(主题)”。

注解

① (立陶宛)格雷马斯著.吴泓缈译.结构语义学[M].北京: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9.

② (立陶宛)格雷马斯著.蒋梓骅译.结构语义学[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P264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质量;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初中生的必修课,一直承担着对初中生的社会主义品德思想和政治教育的重任。多年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都没能真正起到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地处偏远山区、经济较为不发达的中学,被老师和学生视为“豆芽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都只是老师勾画重点,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课程。如何改变老师懒于授课和学生不想学的现象,提高初中政治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呢?下面我将自己的总结的教育教学经验分享给大家,供同行参考。

一、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前文我已经提到,在一些条件有限的地区,一些中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课视为“豆芽课”,虽然一周安排了两节思想政治教育课,但很多时候都被语、数、外这“三大巨头”占用,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老师也是有其他科目的老师代替。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不重视,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的不重视,于是,很多时候,思想政治教育课都成为边缘科目。

实际上,在初中这个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黄金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并不是一门边缘课程,它所承担的塑造学生人格的任务,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学生从无忧无虑的童年突然走进一个压力逐渐增大的半成人阶段,很多东西他们都还不能理解,于是,思想上难免会出现些许偏差,这就是所谓的“叛逆期”。在这个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任课老师教学方法死板

许多任课老师都认为很难把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好,由于教学资源的有限,自身对新知识的认识有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老师们基本上都是在背书,毫无新意可言。甚至有老师认为,只要把考试的重点勾画好,学生将重点背熟,那么在考试的时候一定没有问题。虽然这样的做法确实能保证学生成绩单上的高分数。但是对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修养并没有多大的成效。

教书育人,教书的最终结果是要育人。所以,授课老师在上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呈现出一堂生动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三)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片面

大多数学生从多年的考试中总结出,语、数、外才是学习的重头戏,政、史、地、理、化、生都是“附属产品”。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时代性很强,学生就难以理解,再加上授课老师死板的教学,学生便渐渐习惯了背书,而不是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有些学生因为记忆力不好,又疏于复习巩固,考试的成绩都很不理想,所以就很难提起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他们以为只有考试成绩好了才是学好了这门课,而不会觉得自己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就将重点转移到其他课程上,这就是为什么学生会偏科和成绩优异的学生思想素质却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从上实际出发,合理进行课堂设计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绝对不能只针对优秀学生进行课堂设计,也不能过于迁就较差一点的学生。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老师应该要求他们在掌握好基础知识后,开拓思维,适当地增加综合知识的训练;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要让他们学会理解新知识,在掌握基础知识上面下工夫;对于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要多鼓励,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带领他们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在课后基础知识消化的时候,特别要强调理解记忆,死记硬背的东西是无法长久记忆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会达到好的效果。在这一方面,要对成绩差的同学要求高一点,否则,是无法提高他们的成绩的。而且,教师最好是能主动去辅导差生,因为这一部分学生相对来说要自卑一点,一般都不会主动问问题的,如果老师主动去辅导,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就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一对一的辅导,学习效果比一对多的上课要好得多。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理论性很强,所以,要特别强调基本概念的掌握,绝对不能为了加快上课的进度,而忽视了基本概念的学习。一节课的时间不长,只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二)结合时政热点,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教育要落到实处,就必须要实践,但是在课堂上面,我们怎样才能达到实践的效果呢?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多举社会时政热点的例子。让学生针对这些实例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促使学生关心时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珍惜生命》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出当下出现的“活取熊胆”和“狂填鹅肝”的热门话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然后做出评论。

教师上课的质量和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神学习的时间成正比,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填鸭式”灌输知识,学生肯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去学习的兴趣,现在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上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手里流量”,所以,我们的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杜绝出现一成不变的上课模式。只有不断地增加学习的新鲜感,学生才会跟着老师去探究新的学习内容。

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时政热点以书面形式发表看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关注时政的习惯,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认识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初中院校 网络时代 思想政治教学 改革创新

一、前言

网络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还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然而,对于广大初中生而言,他们的“三观”尚处于形成阶段,自制力以及判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容易被网络中的负面因素左右,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方便研究,笔者选取了国内12个省份的31所中学,对师生进行调查问卷。其中,学生问卷1200份,共收回1050份有效问卷;教师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学生问卷倾向于他们对网络新媒体概念的了解,调查问卷选取样本分析,得出下表结果。

从上表可知,80%的教师认为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一般,只有15%的受访教师认为学校是重视思想政治教学的,还有5%的教师认为学校不重视。60%的教师表示学生喜欢网络技术教学手段,而且有超过70%的教师认为将网络手段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是必要的。

二、网络时代下的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机遇

第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时空界限。对于网络而言,其便捷之处在于可足不出户就能了解跨越空间、时间的信息,共享远程资源。实践中,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自由地搜索和点击链接,有利于思想的交流。同时,教师可用网友身份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予以正确的引导。

第二,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较之于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教学模式,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涉世未深而导致行为处世上情绪化、主观倾向严重,对于超过个人接受能力的相关事物会感到非常困惑与迷茫,但又羞于启齿,不愿意就此与教师、家长进行沟通。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匿名性,给师生的交流带了方便,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此也有所改变。

第三,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会因网络新媒介的介入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单向灌输现象非常严重,而网络平台的应用,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近乎平等,思想政治教学成为双向互动,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成现在的主动接受,其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师生之间互尊互促。

(二)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第一,网络时代下信息垄断现象逐渐丧失。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师对知识和信息的垄断权逐渐丧失,甚至学生所掌握的信息比教师还要多。在这种状况下,教师的优势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或强或弱的判别能力使他们的困惑感更加强烈。然而他们借助网络信息化成果,有胆量挑战教师的权威,对某些知识得到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的解释,即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不利于引导教学。

第二,网络信息化使得思想政治教学成效弱化。网络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容量非常大,然而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比如暴力、黄色信息时刻充斥在初中生的周围,与有价值的信息相互混杂,垃圾信息泛滥,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正确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学成效。在该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受影响很深,甚至模糊了评判是非的标准,最终导致行动偏执,甚至做出一些越格、犯罪之事。

第三,网络信息化影响了学生交际与心理健康。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成为中学生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学生对于网络世界非常着迷,导致他们脱离现实,与各种人群进行交流,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宣泄情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初中生,身心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抑郁和烦恼的情绪感受非常强烈。而网络为他们提供了民主、宽松的氛围,使他们逃避现实而沉湎于网络,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道德冷漠,人情疏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

三、网络时代下的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一)加快教改步伐,建立人才队伍

第一,转变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杜绝传统的“堵、禁”教学模式。初中生通过网络获得丰富的信息,学校无法对其限制,一味地“堵”是不可取的;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使学生可成为信息者,因此“禁”也是不可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当用“引导”来替代“堵禁”,这是唯一出路。第二,建立符合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人才队伍。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学人才的整体素质,熟练掌握网络建设、传播技能,确保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在网络时代下,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信息容量不断增大,影响非常广泛。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覆盖面广,教育教学的社会化倾向严重。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持续开展。初中学校应当结合德育建设,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空间,教师用全新的交流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二)充分发挥、应用网络资源及其积极影响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网络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落后、时代性不强等现象。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素材,利用新思想、新方法满足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同时,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此要转变教师主导的传统思想观念,将声像结合,使图文并茂,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互动,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理解与吸收。利用网络可对声音与文字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利用软硬件设备和系统实现交互性、开放性,从而为师生之间建立互动平台,加强师生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健全网络规制,加大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学监管力度

实践中,为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安全的信息知识,学校应当建立网络信息监管机构,成立教育教学领导小组,通过制定和实施管理制度,确保网络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通过网络监控,严格审查、删除网络有害信息,加强局域网管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好网络下的学生思想层面的认知问题。学校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详细的、行之有效的准则和规章制度,加大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学监管力度。具体而言,就是要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学新途径,充分发挥教学的针对性,积极开展调研,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可就学生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服务,将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为德育教学的重点。利用网络这个虚拟的“心理观察室”,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趣味心理测试,调试心理状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且及时跟踪和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当凭借网络优势,向在校学生提供有益信息,培养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学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立足实际,探寻解决思路,紧跟时代步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付勤畴.网络环境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10).

[2]刘建民.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

第8篇

摘 要:初中思想政治,由小学的思想品德进化而来,对学生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初中政治课,老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拘泥于书本,过分重视讲课质量,却忽略了学生是否接受这样的方式。其实,政治是一门紧密联系生活的学科,抓住这点,使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政治课。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思想政治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它总结实践中的真知,从生活需要入手,传播高尚品质,发扬优秀精神。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偏向于给学生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导致在很多人看来,学习政治就是需要通过大量的背诵,这样致使思想政治课太过死板,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学模式亟须改变,老师应该注重政治与生活的联系,既然它源于生活,那么也可通过生活实际进行授课,使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意义。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

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老师的授课内容非常重要,不能仅仅依赖课本。既然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那么教学内容就应该取材于现实生活。例如,如果老师要教学生知道奉献、付出的意义,那么可以借助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个栏目,通过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学生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如果要教学生知道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以及我们党的政策方针等,可以借助于最近召开的一些会议,类似于“两会”等,从这些会议内容中了解政治知识。取材于现实生活,丰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授课内容,使政治教育生活化。

二、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形成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政治课,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个人品质的高尚,不是靠别人的劝说,而是靠自己对事物的感悟。这就是说,老师要想培养初中生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就要让他们多对生活体验感悟,从中得到自己内心的答案。例如,老师要想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可以通过以前的“小月月事件”,让学生对这件事深刻思考,如果自己是当时的路人会怎么做。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形成的思想品德,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这样的授课方式,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价值。

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教学,可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枯燥无味,让学生爱上政治课。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要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要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形成思想品德。如此,采用具体措施,发挥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最大有效性,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韦善锋.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J].中学教学参考,2013(02).

[2]王荣仙.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J].学园,2014(10).

第9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思想政治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为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的重要课程。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初中阶段教学既是相互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偏科现象较为严重,信息技术教学在学校教学活动往往被视为“副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占有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实际生活、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与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信息技术应用正以不可阻挡的气势深入千家万户,而使用群体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中学生成为应用信息技术的主流队伍。由于高中阶段学生年龄和生活经验所限,思想的可塑性大,正是处于思想成型的转折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时期。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探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很现实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是指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思想政治是指品质道德。品质是指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地本质。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行为、品质上的教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质。

(1)思想政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2)思想政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思想政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

二、信息技术的特性

1.具体性

信息技术教学比起其它学科来要具体得多。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只按课本照本宣科,而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加强操作结合,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操作性

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只靠老师照本宣科,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动手)。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离开了动手操作,信息技术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

3.趣味性

科学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及应用,带来了空前的信息革命。计算机技术强大功能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这个特点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是学生想学、乐学。

4.双刃性

在这个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世界里,信息技术在带来一轮新的革命同时,一些垃圾也伴随而来。这些垃圾信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影响很大,容易腐蚀学生的思想,因此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信息技术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前提

《基础教育进行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革课程进行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不背离教育教学目的。

2.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渠道和深化

与其他学科一样,信息技术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形成的一个渠道。由于信息技术课具有更多的乐趣,通过上机操作、互联网等实践性环节,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促进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

3.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相辅相成

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相得益彰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有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使学生乐意学、善于学、敢于学。加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又反过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四、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信息技术蕴含着无穷的乐趣,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充满兴趣,百学不厌,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兴趣迁移到其他学科上,达到全面发展。

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精神

信息技术课往往使学生专注于操作。这种专注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劳逸结合,适度上机上网,注意身体,不要一味地沉湎于网络游戏之类;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鼓励他把这种兴趣爱好运用到各科的学习当中去,使学生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思想“抗体”

由于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良莠俱备,学生思想还未成型,各种诱惑容易使学生迷失方向,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瞬间倾覆于网络糟粕影响。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抵抗能力,远离不良的网站,学会保护自己、克制自己,把握好方向,不致被毒素击倒。

第10篇

【关键词】韩国 思想政治教育 特点 启示

一、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政府主导,政治倾向鲜明。韩国统治阶级的思想和政治意识被清晰地反映到学校的教育中,早在1949年大韩民国建立之初,韩国政府颁布的《教育法》中第一条就是对道德教育目标的规定:教育的宗旨就是在“弘益人间”的理念下,协助所有人完善其个人的品德、培养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公民应有的资格,使其成为民主国家的建设者,并努力实现全人类繁荣的理想。其中“弘益人间”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的建国精神,语出古朝鲜神话,是令天下苍生共同受益的意思。韩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课程在美国军政时期最初称《公民课》,后改为《社会生活》。通过《公民课》的开设,韩国进行了反口教育,要求国民树立民族独立精神和民主主义思想,彻底批判了日本殖民主义的“民族抹杀”政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立足儒教传统,广纳西方文明。韩国的前身是朝鲜,早在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时代就盛行儒家教育,及至李朝创始人李太祖把儒学国家化,使儒学变成官学和社会意识的主导形式,并用科举考试强化了它的社会控制职能,因此儒学在韩国有着很深的影响。韩国学者普遍认为,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同时,韩国又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美国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至上的价值观也深深影响着韩国人的思想和生活。因此,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坚持儒家文化在塑造国民品性中的基础作用,用民族精神培养有国籍的人,用传统礼仪培养有风度的韩国人,用西方的追求民主、崇尚科学、尊重个性和追求物质财富价值观培养世界公民。下面我们就以礼仪教育为例来感受韩国人的道德教育。

(三)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保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根源子韩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的明确性、教育内容上的渐进性、教育方法上的具体性、教学环境间的相互渗透性和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性。韩国思想政治课在目标确定上,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有所侧重。如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为主;中学阶段,以内化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为主;大学阶段则以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形成道德自律能力为主。在内容上,讲究渐进性,如小学、初中都设有《道德课》,内容虽都为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和学校生活、国民生活、民族生活,但各部分的内容在不同的年级,其具体表现却不同:如三年级的个人生活内容是:清洁、卫生和整齐;尽到自己的责任;保存物品。六年级的则是要勤奋和竭尽全力;尊重生命。在教育方法上,在进行必要的理论灌输后,强调道德实践和道德活动的展开,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习惯。学校把灌输爱国主义与带领学生参观社会发展成就展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开展的“睦邻周”、“礼貌周”活动,强化学生与人为善、互助友爱、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将课堂活动、学校活动和社会活动相结合,以此来使学生习得的抽象道德教条,内化为个人内心感悟,并外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

二、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不难发现,韩国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十分重视外来因素对本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学习利用其中的有利因素,形成独具韩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抵制不良外硪蛩氐挠跋臁6杂谖颐堑乃枷胝治教育而言,它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一)重视有利的外来因素与本国国情的结合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因素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战后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和全球化等因素。韩国无论在任何时期,都能重视有利的外来因素与本国国情的结合,为其所用。韩国是儒学文化圈国家,其教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和道德伦理至今仍然是韩国民族精神的内核。他们把儒学渗透于民族文化之中,形成了韩国式的东方文化传统和道德品格。韩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是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基本的培养载体。韩国学校德育的思想基础是儒家伦理,在初中“国民伦理”课中讲授“三纲五常”基础知识。儒学文化成为了韩国抵御西方不良价值观的重要武器。我们应该学习韩国的经验,不断地使外来的积极因素与我国传统文化结合,形成我们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抵御西方不良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政府的强力推动

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显性的,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强政治倾向性的。在对待外来因素方面,韩国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在此其中,韩国政府不断的调整其政策,扶植传统文化,设置机构研究文化走向,加强青少年的思政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

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于1978年由政府创建。其宗旨是“研究民族文化的精髓;坚定主体的历史观和健康的价值观;探索未来社会发展的坐标,弘扬民族振兴的精神,为民族文化的畅达作出贡献”。而纵观有关政治民主意识表现强烈的青少年教育活动,无不渗透着政府干预的影子。直到1993年金泳三就任民选总统时,仍提出“要重新找到我们社会应有的权威,我们的自由应当是为集体的自由,正如白凡先生所说,不是在公园里折花的自由,而是栽花的自由,要重新36树立被践踏的道德,就此而言,今天的教育应当同为未来而作准备的科学技术教育一起成为培养真正的人,民主的市民的人间教育,这就是新教育。”可见,资本主义的政治民主制度,始终是韩国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应促其实现的课题,不能回避。”对于我们而言,政府也需要发挥作用,除了弘扬传统文化之外,还要积极地推进外来文化与我国的结合。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自身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耀灿;刘伟;;论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J];

[2]崔志鹰;儒教文化与韩国现代社会[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索丰;儒家文化对现代韩国基础教育的影响[J];外国教育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及方法

一、引言

青少年是我国现在和将来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发展力量,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的重担需要他们来承担。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并结合年龄特征做出相应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二、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显性

1.现代青少年的显著特征

口口相传的“80 后”的我们逐渐都已长大成人踏向社会,已从半成熟逐渐走向成熟,更多的是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而时下最具个性、最难管的便是所谓的“90 后”和“00后”的学生,他们生在新世纪也是高科技的年代,生在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家庭、社会环境都很优异的条件之下,在如此现实的社会中,学校也成为了一个小社会,各种家庭背景的孩子都有,这难免会造成很孩子的攀比之心。除此之外,现在的青少年还普遍叛逆心强,喜欢彰显自我,同时,他们的自控力差,抗挫能力差。

2.当前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青少年就像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和肥沃的土壤来灌养的小树苗,但不能娇生惯养,因为有风雨等的外力浇灌,方可更加地茁壮成长。

笔者认为,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重大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基础举措。除此之外,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1.从往看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薄弱

以邻国日本为例,日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在日本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引领下,形成了一套全社会都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正是家庭、学校和社区对青少年道德教育活动中的协作,使得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落到实处。回顾我国教育史,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实还比较薄弱。

(1)教师未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和身心发展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普遍有限。我国大多数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因材施教、具体分析等方法,并设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年级,但我国对每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上虽有区别,但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教学方法也不够丰富,常是为了达到统一思想而强行“灌输”,难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热情与兴趣。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并充分结合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青年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重视个体差异,实现课程安排要有阶段性、教材内容要有选择性、教学方法要有层次性,在尊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没有将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主要是教育者通过训练、说服、奖励和惩罚等方式,把社会公认的道德以正面、直接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形成与之相符合道德的过程。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取得最大的效果。

(3)理论联系实践薄弱。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与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就必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学会亲身体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的说教与灌输,与学生面临的社会道德问题联系不够紧密,从而错过了青少年实践中学习思想政治的良好时机。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

(1)家庭环境。往往普通家庭忽略了这个环境因素,新时代、新发展之外包括了家长的自身素质及客观认识水平。青少年正处于接受知识、对环境及问题产生好奇和拥有自己的连续性思维的阶段,这样一来,即使你想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龙中龙或凤中凤也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你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觉悟就有什么样的思维、行为,那你的孩子就会有相同的作为。由此可见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给予的,这其中也涵盖了类似于家庭环境这样的因素存在影响。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无疑是最容易影响青少年成长和意识形态形成的大集体环境,社会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具有整合功能、传讯功能、继往开来的功能和导向功能。笔者认为,为确保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政教育能真正落到实处,我国要加强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育人氛围:即家长要言行统一、做出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社会要为孩子营造和谐的育人大环境。

(3)学校环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荣八耻、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内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优美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法治校园等建设活动;积极开展班级间、年级间、院系间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学校及教师不仅要切身做到关注国内、国际的思想、政治动态,更要树起榜样,做好学生直接出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四、结论及建议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大胆借鉴国外一些拥有优秀教育系统的、较为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比较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分。同时,我们要结合中国实情,不能盲目吸收,要在批判借鉴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切实把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12篇

1.没有建立“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观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是当前我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停留在“应试教育”观念上。由于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的许多高中的教学工作仍以考试和升学为中心,升学率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分数的高低是判断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这种把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绩效评估的终极标准的做法,必然造成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普遍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意教学计划和进度的完成,只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训,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远离活生生的社会现象,使得理论脱离实际,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高三是学生思想、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阶段,而高三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几乎就等于考试课题。另外,很多高中学生都分文科和理科,理科的学生在高三阶段基本没有安排思想政治课程,学生花了全部的时间用在备考上。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课应有的德育功能被严重地忽略和削减了。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了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意识,认为政治课没有实际的内涵。很显然,这些错误观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会产生消极影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的消极心态虽然是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难题,但是,只要深入地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个问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与整个基础教育分不开的,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延伸到高中直至大学的必然结果。

2.思想政治课内容的不合理性

高中课程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前期教育,也是完成初级教育之后的再教育。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应该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事实上,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内容重复初中的那些肤浅的政治理论,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是重新再来,浪费了教学资源,浪费了学生时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的系统理论知识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才接触到的,但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和目的相关的教育则可以一直上溯至小学,贯穿在整个基础教育中。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内容虽然在不断地拓宽和加深,但就其整体框架而言具有很大的重复性。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初中、小学阶段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上了高中以后,还要“一切从头再来”。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政治课纯属浪费时间的错误认识。不仅没有了初学新学科的那种好奇和新鲜感,还为以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注入了消极的因素。高中政治教育的内容的深浅度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慢慢领会思想政治理论的精髓,知道其内容的广泛性,以便在后续的教育阶段接受更加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接受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措施

1.抛弃分数论,注重素质教育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唯分数论”的观念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也是应试教育必然的结果。这种观念使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应付考试就只需要死记硬背,这必然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这种“唯分数论”的观念应该彻底被抛弃,代之以素质教育的观念。现代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传承文化知识,培养劳动技能,造就“工具人”,更重要的是要使教育获得最大限度的完整,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各级各类学校要学会正确处理“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真正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从认识到实践、从教学到管理形成强大的合力。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学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学校要营造一种“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氛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高中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品德修养,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产生了正确的认识。

2.合理设置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以教材为依托,学生凭借它获取政治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老师则以它为授课蓝本。因此教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