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时间:2023-08-10 17:24: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改革

一、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仍然是以“老师讲解-学生接受”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往往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而逐渐丧失了进行扩散式思维的主动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意义首先在于学生的高效学习上,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来使学生在智商与情商上得到相应的发展与促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对于现阶段的大部分小学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状,并主要靠延长授课时间来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师教学的程度很大,在开阔小学生视野方面,首先就是要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套固定教学思想。要想更新教学思想,就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敢于大胆的尝试、创新,这样才能做到冲出传统教学理念的牵绊。其次是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这要做的就是先开阔教学的视野。

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对象应该以全体学生为主。对于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以每个学生都达到自身目标为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无论学生的学习成绩优与劣,都应该予以同样的重视。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不断发掘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对于一个问题,尽可能的增加解决的思路。

三、审美教学方式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心境美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导学生融入到文章学习中去,进而真正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实现与作者心灵之间的融通。

如对于《牧童》这首诗而言,通过对乡村儿童无忧无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使人对于自由、安然生活的神往。但是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感悟与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诗词的特殊意境很难把握。为了便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这样一种意境:“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晚风轻轻摇曳着野草,还没有见到归来的牧童,却已经听到了悠扬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相信通过这种情境的营造,能将学生“带入”诗人所向往的“世界”里,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心境美

对于小学语文而言,一旦失去了审美性,课堂教学也会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把握事物联系,体验文章的内在美。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一定联系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如此。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应以联系的观点为出发点,将人物形象放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下引导学生解读。因为,任何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背景为依托的,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对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多方面理解,从而体会那种富含社会文化背景的内在美。

(2)注重细节,感受文章的细节美。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文本中的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因为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多对一些大喜大悲感同身受,但一些细节却最能够打动人,生活中的一颦一笑都有可能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对于文学作品而言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注重对细节的把握,从而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体会到文章的细节美。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1.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课堂不应该是只靠教师来进行讲述的形式课,而是在学生与教师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的。为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于学科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应该本着平等、尊重、爱护的原则来处理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满足学生发展的心理要求,以关爱来对待教学的每个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合理范围内给足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健康、自由与全面发展,将学生塑造成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个性的社会接班人。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安排和规划自己的事,而不是单纯在教室中“死读书”。教学不单单是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发现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给与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综合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前言

做好综合能力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点的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做好综合能力训练,就从突出生词训练、做好阅读训练以及加强朗读训练等方面入手,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找准着力点,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实效,实现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突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点。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训练,应突出生词训练

在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中,生词能力是小学生必须要提高的能力。小学生只有尽可能多的掌握生词,才能在阅读和语文的后续学习中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突出生词训练,应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训练的重中之重。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小学生的生词认知量进行摸底调查

在对小学生的生词认知能力进行训练之前,需要对小学生的生词认知量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小学生的生词认知情况,为下一步的生词教学计划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使生词认知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生词教学的实效性。所以,对小学生的生词认知量进行摸底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2、采取兴趣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生词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词教学需要,考虑到小学生在生词学习中的实际难度,在具体的教学中,应采取兴趣教学法,找准小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激发学生对生词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更多的生词,提高生词教学质量,降低生词教学难度,保证小学生词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3、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生词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学生特点的分析,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例如:可以采取形象化教学的方式,找出生字和生词的特征,并将这一特征形象化,达到让学生快速记忆的目的。还可以采取组词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组词掌握应知应会的生字和生词。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训练,应做好阅读训练

在小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后,可以鼓励学生主动阅读,通过阅读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老师也要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加强阅读训练教学。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课堂教学中开辟专门的阅读教学时间

为了保证阅读教学得到有效的开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开辟专门的时间进行阅读教学,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在课堂上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阅读内容教学,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锻炼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为课下阅读奠定良好基础,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给学生布置课后阅读作业

除了要进行课堂阅读教学之外,为了达到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教师应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例如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儿童画报、报纸以及感兴趣的儿童书籍,并将阅读难点及时记录下来,同时做好阅读过程中问题的总结,保证阅读作业起到积极作用。

3、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布置课后阅读作业之后,教师应对学生记录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并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保证学生在课后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帮助。只有重视这一特点,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进而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力帮助。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训练,应加强朗读训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在朗读训练中,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加课堂朗读教学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朗读训练效果,应采取老师领读和学生自读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训练过程中,具体应增加课堂朗读时间,扩充课堂教学内容,保证课堂教学能够在朗读教学上有所倾斜,提高朗读教学效果,保证课堂朗读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2、通过背诵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朗读教学时间之外,还要通过背诵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在背诵过程中能同时锻炼朗读能力,达到两种能力的共同训练。满足朗读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因此,通过背诵锻炼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方式是完全可行的,对朗读教学的开展和朗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布置课后朗读作业,实行每日一读的制度

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除了要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朗读教学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实行每日一读的制度以及晨读制度,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最终提高朗读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实行每日一读的制度,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是综合能力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点的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做好综合能力训练,就从突出生词训练、做好阅读训练以及加强朗读训练等方面入手,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找准着力点,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实效,实现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支持和帮。,

参考文献:

[1] 金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美感谈[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齐占纯;;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年03期

[3] 李淑芹;;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5年05期

[4] 莫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浅析[J];才智;2015年14期

第3篇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师生互动 策略

引言

互动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广大学生自身的参与性,它能够使课堂本身的氛围更加民主化,也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大大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使得班级的师生关系融洽。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充分地认识和体会到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体应用的重要和必要性,因为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优越的教学手段,它不但符合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师生互动的教学秘史不仅符合小学语文的特点和具体的要求,而且它也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教师教学的互动目标分析

(一)师生情感的相融

小学生在学习的初步阶段,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师生的情感相融不是体现在小学班级之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层面,而是具体地表现在班级师生之间感情的慢慢地流露与他们的共鸣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小学生们在富有意境的氛围中培养感知能力,学会自主努力吸收知识。

(二)师生信息的相通

信息的相通即为班级师生之间充分的信息交流,班级学生在任课老师的教学下,获得文化知识,而语文老师通过班级学生来获得具体的反馈,了解本班级学生们的实际的学习状况,以便于对课堂语文的教学方案及时作出相关调整。

(三)师生思维的相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只有师生之间思维相接才能做到相互理解,从而开始有效的交流与对话。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师生的思维相接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师生思维的相接,广大老师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他们的实际接收能力,以适当调整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

二、教师教学中的互动形式分析

在小学语文的具体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形式也是是多样化的。在此文中我以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涉及到的概括段落的中心思想为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一)群体互动模式

例如在小学语文讲述到如何概括某一具体段落的中心思想时,语文教师可以将所在班级的学生们分划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并各从中选出一名同学为组长。然后让各组分别对自己算选择的不同的段落进行一一的概括归纳,再具体由各组组长进行搜集结果和主持师生的讨论。

(二)密语互动模式

由老师选择所在班级的一名学生首先把他自己的具体观点告诉给全班的同学们,然后由老师点评,再让班级的其他同学发表他们各自的不同见解,最后再由那名同学搜集大家的不同见解交给语文老师予以点评,在整个过程中使小学生们得到进步。

(三)随机互动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随机抽取班级小学生的学号的手段进行课堂的操控与掌握学生们回答问题的频率。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广大语文教师们可采用课上随机点名的形式,当班里的一名小学生答完之后,紧接着点名然后让其他学生回答他们自己的不一样的见解,老师概括归纳七中不足之后又可随机点名进行过后的反馈。这种随机互动的教学模式趣味性很强。

(四)单线沟通模式

单线沟通模式较适合比较小的班级与群体。由班级的一名同学首先写下自己对问题的的观点,然后给后面的一位班级同学,并由其对这一问题进行补充,再传给前面的一位同学,在最后反馈给班级老师。这种单线沟通模式能让班级的学生了解到与自己不同的其他同学的观点,还可以相互学习,并进行自己的点评。

三、教师教学的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也是小学教育的基本模式,而且主要是在学校的教室中进行。从时间上看,主要是在授课中具体完成的。

第一,在小学语文课前的导入时,语文教师们可以课前早几分钟来到上课的教室,利用这几分钟的时间与班级的学生们进行相关的沟通,通过询问班级学生们课前具体准备工作情况,来进一步了解他们对旧课的理解掌握情况,也从侧面唤起学生们对将要学习的新课的兴趣。这一方面帮助班级学生提前进入相关角色,另一面又拉近了班级师生的距离,上好一堂课就有了基础保证。

第二,在小学语文新课进行的具体过程中,教师们也要充分注意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启发,更包括技能型的也包括人文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味地教师教和学生学,而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学习、锻炼、获得价值观的一个过程。某一具体的课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请班级的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总结,发现班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新的增长点,以此来生成新的相关课程,这都在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语文教师对于自我的进一步反思,也发展了广大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班级的师生共同成长。

四、师生互动的沟通途径分析

解决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之间存在话语隔阂的现象,其根本方法该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具体出发,做到具体掌握小学语文教师、班级小学生以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师生互动。

五、结语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师生的互动具有较强的目的和情境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中广大教师们应该用他们的情感激活班级学生的情感、用他们的心灵碰撞班级孩子的心灵,让班级里的师生双方能够在课堂达到教学双双赢。师生互动其实质就是具体发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有目的性和情境性以及全面性、双向性的小学班级师生之间的不断地新氛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师生互动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又是生成式具体教学活动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斌,黄珊珊.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话语沟通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杨靖东.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语言沟通[J].中国校外教育

[3]涂忠敏.小学语文教学要结合教材师生互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作者简介:高菊丽(1982-),女,宁夏永宁县闽宁镇中心小学,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第4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普及,极大地满足现代教学模式的要求,这一教学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因此,对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主要从教师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技术管理进行备课工作及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进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教师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技术管理进行备课工作

一些教师对于新的信息技术不太了解,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下面主要从在网络化的背景下进行备课工作及在管理动态化的背景下进行备课工作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教师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技术管理进行备课加以探讨。

1.1在网络化的背景下进行备课工作

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先对所讲的内容进行熟悉及理解,进行备课工作,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前的备课工作。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在备课工作时都是在一个专门的办公室里,把所有教师都聚集在一起,然后才开始备课工作,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传统的备课方式进行改善。教师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备课工作,就是实现网络化备课,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备课模式拖沓的现象,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每一个教师都加以监督。与此同时,这种备课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例如在进行《看电视》这篇文章的教学之前,教师们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在网络化平台上备课,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总结经验。

1.2在管理动态化的背景下进行备课工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是利用纸张进行知识点的记录工作,传统教案具有一定的模式,这就使得传统的教案内容比较封闭,新鲜元素无法融入传统教案中,导致教师的教案无法得到很好的保存,不能循环利用。因此,教师可以在管理动态化的背景下备课,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备课的内容保存在电子设备中,达到较好的保存目的,也可以随时进行修改更新。

2.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进行管理

2.1扬长补短

每一个教师都有独特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其他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通过视频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取长补短,借助网络不断升华自我。例如教师在进行《月亮的心愿》这篇文章的教学之前,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其他教师讲课的视频,总结其讲课过程中的优点及缺点,再开始备课,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2丰富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一味地听教师所讲的内容,传统的语文课堂变得十分无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信息化的技术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打造出丰富有趣的课堂。例如在进行《狼和小羊》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仅仅通过传统的阅读方式进行这篇文章的学习,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这篇文章的情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具有声音及图像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声音及图像真正融入文章中,充分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结语

电子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强的视听感染能力及交互能力,将这种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突破局限,打造内容丰富的课堂,将教学内容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丽.寻找灵动的语文课堂――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整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7):422.

第5篇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项活动。学科知识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传输的,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又是一门学问艺术,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因此,教师应该将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作为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机会和任务,设计出高效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研究。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流程是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教参,撰写教案、组织搜集讲课用具,上课时,教师阅读课文,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总结段落大意、文章大意,找出段落难写字词,组织学生练习生词,教师自认为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学生在讲台下也是忙得不亦乐乎,记笔记、背优美句子、写生字。一节课下来也感觉很充实,但是这样的语文课堂却无疑是耗时多、效率低、成果低。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地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开放教学思想、构思出行之有效的优秀教学方案、注重教学方案的有效实施等。

二、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参与对象,不应该由教师做主人,在以往教学中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发言的机会非常少,更不用说师生互动、共同成长学习新知了。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例如,提出适合全员参与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三、精心设计教学,让课堂保质保量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首要任务。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将语文课堂设计成充满活力、具有挑战性的竞赛课,也可以叫做活动课,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竞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欲望。但是,有些教师忘记构建高效课堂的初衷,一味地认为只要设计出多种花样的教学活动就能上好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一节课在哄闹中结束,学生乐呵呵的什么也没有学到,课堂知识活力四射了,却没有高效率的踪影。这样舍本逐末的做法也是不对的,教师要把握教学设计的度,时刻围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目的组织施展活动。

四、严格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秩序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外在环境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要想维持班级秩序,特别是大班额秩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学生自持聪明,在上课过程中不顾班级秩序抢着回答问题,甚至大喊大叫,不仅不能起到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还成了带头扰乱课堂秩序的领头羊。面对这种学生,教师不能直接在课上对其进行严厉批评,这样既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会打击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待这种学生要有耐心,在课下对其进行单独的批评教育,学生是单纯的花苞,教师要耐心引导,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而对待全班秩序管理问题,教师要想出更有震慑力的办法维持秩序,例如,班规书面化、制定评分标准规范等。

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法还有适度利用多媒体教具、语文教研小组集体备课探讨语文教学方案、开展阅读训练、讲故事大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方法,需要我们去发掘运用。

第6篇

关键词:智慧型 小学语文课堂 创设思路 教学形式

智慧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构成是现阶段我国教学理念和实际研究共同关注的问题。大部分的教学研究学者对于小学智慧型课堂的创造理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但是其研究时间过短,促使现阶段还没有构成完善的创造依据。以此,小学教师在应用小学智慧型语文课堂的时候,需要全面化的研究和分析,提升智慧型课堂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效,促使小学语文课堂得到有效的发展。

一、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特点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应用。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创造有效的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在丰富的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实际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发现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教学指挥的艺术性。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转换解决问题的方向,将语文知识转化为一种艺术形式,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为学生创造优质的艺术课堂。第三,教学智慧的机智性。其主要展现在教师为学生构建出自然完善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第四,教学智慧的创作性。小学时期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有效的创新理念,从而深入研究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特点,在不断发展的语文课堂中,结合自我的机智形式向学生展现教学知识,展现教师的创造性。第五,教师智慧的暗示性。教学智慧的暗示性在课堂中展现为,教学工作结合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际教学中,同时结合语言、行为以及素材等形式的暗示,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多样化的暗示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喜爱和关怀,解决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创造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依据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是构建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师生互动之间,构成教学和学习之间的智慧。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师需要构建学生资源的观念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的学习关注度。第二,教师需要构建开放性的教学分为,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第三,教师需要创造互动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教学的参与程度,并且对教师是实施深入的研究。

(二)关注学生的地位

以往的教学形式过于关注教师的地位,却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地位,结合灌溉式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环境。因此,建立智慧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地位,促使学生深入的参与到实际教学生活中,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更好的发展学生个体价值,实施优质的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创造有活力的教学课堂

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地位,创造丰富的、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和教师在同一地位进行学习。以往的教学工作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教学,但是智慧型的小学语言课堂关注学生的引导工作,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引导学习形式,以此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智慧型小学语言课堂的方案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保障教师和学生之间具备良好的关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和应用,以往的师生关系已经不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因此,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构建完善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方向,促使教师从教学支配者变成引导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归纳教学的经验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也容易出现多样化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之前的教学案例和经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不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依据教师的智慧型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保障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有效的实施下去。

(三)创造有效的课堂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在实施的过程中创造有效的课堂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同时还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有效的桥梁,为实际教学任务提供有效的依据。构建完善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行为交流等,还可以小学语文课堂创造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学生可以全面化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引,促使学生在教室预定的教学方向进行有效的知识研究,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小学生和教师更好的学习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夔香.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智慧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2]于春莲.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建设路径研究及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08).

第7篇

关键词:教学;导语精妙;渐进

伴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走过了这样一条探索之路:即由原先的“低效小学语文课堂”向“有效语文课堂”转变,由“有效语文课堂”提升到了“高效小学语文课堂”。那么,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能达到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最大法宝。用高超的悬念艺术,层层设疑,丝丝相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设计精妙的导语,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悬念,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接入题, 短小精悍

直接入题可以达到一针见血的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设计短而精的导语。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我们选入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绝大部分文质兼美、情文并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总之,好的导语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并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学过程循序渐进,丰富灵活

(一)课堂提问的整体优化

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应该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的问题。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二)注重教师自身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自从开展“高效课堂”及我们学校的“乐学精到二四制”模式以来,我们都在不断地摸索,研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不能硬套“二四制”的教学模式。要根据文章的体裁,篇幅的长短,内容的多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模式。让一接下来学生学得轻松,收获还不少。同时教师还要有应变能力,能回答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我们没有预设到的问题。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教师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同时还要有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

四、结尾有情趣,余音缭绕。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第8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这一点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的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与鼓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坚定学生学习的决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正确的运用评价语言鼓励学生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语文这一学科所包含的语言艺术,多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评价语言的鼓励性质

《语文课程新标准》中指出,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应多给予表扬、鼓励的评价,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正面的引导。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要多一些鼓励与赏识,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被认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课程学习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便学生的回答只有很少的亮点,也要不吝言词地对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基于语文自身的艺术性美化对学生的评价。实际教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的鼓励与赏识,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学会欣赏与发现他人的长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向上。

二、使评价语言丰富、具体

虽说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给与学生评价语言,但评价内容却不能过于单一。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有很多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不花心思,拘泥于单一的形式,总是重复的使用“答得不错”、 “好的”、 “很好”等毫无新意的评价,重复的使用不仅会使评价显得廉价,而且还会使学生无法真正的获得成就感。例如,在让学生朗读课文时,老师一直对学生说“你真棒”,学生听过多次后必定会不再重视,甚至感到厌烦。反之,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层出不穷、常用常新、定期更换、注重创新、随机应变、灵活多样,那么必将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想听,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课堂思维,更加敏捷的思考问题,从根本上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另一方面,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教师在评价语言上要做到灵活多变,就必须要加强平时的积累,广泛的收集。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要如实的予以指出,在学生思维遇到盲点时要及时的对其进行点拨。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掌握知识点。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要经常变换,还要将随机语和预设语进行有机的结合,使评价语言的散句变为整句、整句变为散句,结合实际的课堂气氛,对评价语言的节奏、重音、语调、语气等进行及时的调整。

三、评价语言要具有幽默感

好的教师往往能通过恰当的幽默对课堂教学进行润色,为课堂增添色彩,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幽默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幽默并不只是为了使学生们欢笑,更重要的是学生欢笑之后的思索。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上《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时,老师让一位同学起来朗读,那位同学在朗读时将文中对杂草“快完了” 时“有气无力”状态的描述加重了语气,没有真正体现出杂草有气无力的状态。这时,老师并没有第一时间指出学生的这一个错误,而是对其通过旁敲侧击来进行启发。老师说:“我可以听到你的喘息声,但你的声音依然很大,有这么大的声音,应该不算完了吧。”学生听了之后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便重新读了一遍,但读的仍然不是很好。这时,老师便幽默的说:“看来你还没完,我得给你再多喷洒一点。”在老师幽默的指引点拨之下,学生便能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改正自己的问题,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幽默的授课方式不仅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而且还能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是构成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即兴的、瞬时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对课堂的气氛、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晓燕.让课堂评价为小学语文教学插上灵动的双翼[J].新课程小学,2011(7)

[2]林月清.在激励中成长在评价中发展——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J].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2(8)

第9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互动 教学艺术

一、“互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分数是小学语文教师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这一标准明显是不合理的,而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可会因为成绩产生负面情绪,反而使学习效率大幅下降,失去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积及正确引导就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一般小学语文课上,教师是主导者,传授这节课的语文知识,而这样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在应有的舞台上施展才华。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下降,一直被动受教。在课堂上适当互动,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让学生成为这节语文课的主角,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3.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互动给了学生更多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大胆说出心中的想法及对教师课程内容的质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二、顺应时展,融入课堂互动概念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古今中外,课堂“互动”已经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措施之一,如今死板乏味的课堂内容传授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激情与兴趣,甚至对这门课程产生厌恶感和逃避现象。说起“互动”,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家喻户晓的教育家孔子在《学记》一书中提及的“乐群”、“相观而善”等字眼就映射出师生之间要和平共处、互帮互助的思想。当然,西方也不例外,闻名远扬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将“互动”划分成讽刺、引导、启发三项具体步骤,进一步阐释了“互动”的涵义,这使得西方教学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如今,“互动教学”已经不再是理论的分析和阐述,绝大部分课堂已经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小学生处于玩性十足的年龄,过于枯燥的教学会使他们厌学,而应该学习知识的年纪就这样荒废了,教师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将“互动教学”理念更好地传播推广,并付诸实践。

三、“互动教学”实践应用于课堂

1.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互动的前提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上的课都没有达到的预期效果,原因就在于教师过于注重教学内容,跟着教材大纲上面的要求走,毫无自主调配时间,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想法,将课堂所有时间都花在了传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目的性暴露无遗,而课堂学习氛围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们往往会注意力分散、困倦,继而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现象。因此,要想上好这一节小学语文课,教师应该抛开学术概念的束缚,课前用自己的经验和方式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愉悦、平等的课堂氛围,在这样放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大大提高,期待并参与接下来的课程教学。

2.课堂互动是上好课的关键

课堂效果光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同学之间的互动才是关键。课堂互动可以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互相有基本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定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针对式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不落单,站在统一位置学习知识。换而言之,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对教师有进一步的认识,继而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师生之间不存在主动者与被动者,大家都是一样的,学生会对课堂很放松,想说、敢说,想学、愿意学。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增加他们的亲密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有了竞争意识,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3.课堂以互动收尾堪称点睛之笔

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在结束课程内容时要做好课堂收尾工作,虽然不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课堂收尾好坏关系这节小学语文课是否完美。如当一节语文课上完时,教师可以提问课上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出疑惑或想法,教师当堂解决问题或留有悬念下节课解决问题都不失为一种好的课堂收尾,这节课就会很完美。

四、结语

“互动教学”已经成为如今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们学习态度的改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等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学生将来踏入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优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54-02

1.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往往根据语文科目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制订出一套教学方法,这套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制订出一套正确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特别是小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时常感到枯燥无味,激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2.现今社会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方式传统。小学阶段学生多处于对社会的认知时期,性格开朗好动,好奇心强且精力十分充沛。但目前我国教师普遍采取照本宣科的传统教育方式则往往会由于对知识的生搬硬套而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创新能力,教学方式较为被动,不利于促进老师与学生的沟通。

2.2 教学目标模糊。在我国很多小学里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都只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物理式灌输,单方面的传授而从来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他们把学校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简单的放在了应考上。老师们普遍在比较成绩,而不是学生的理解程度,这就是错误的教学目标。

2.3 课堂氛围不佳。很多小学教师们都不能摆好自己的位置,总是把自己当做学生的领导,对学生进行指令,并时常来通过一些事件来保持自己的权威性。这种指挥学生学习的氛围会大肆扼杀学生的积极性。

2.4 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的因素有:(1)各学生理解能力有差别,一些本身理解能力就差的学生如果没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总结,就会出现积极性低下的情况。(2)许多老师思想传统,采取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上课内容枯燥无味,遭到学生排斥。(3)老师们往往会偏爱学习好的同学而忽视成绩较差的同学,因此学习较差的学生就会变得自暴自弃,出现成绩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3.小学语文课堂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模式改革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全方面的优化与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3.1 教学手段的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根教鞭,一本书和一张嘴。这样的教学手段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课堂的需要,更难为高效率的课堂所服务。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增强师生们的教学积极性和趣味性。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发挥了自身优势,优化了教学流程,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形成了学生乐学、想学、要学的转变。学生的主观性得到充分发挥,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网络教学的延伸使学生视野开阔,学习到了课本上难以获得的知识,也获得了新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抽象知识变得更加的直观易懂,触摸了生活、社会。

3.2 教学过程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体现着知识传授的过程,体现了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具体可以体现在下面几个教学环节:⑴确定目标。教学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惑不解,那就是目标不明确。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性,削弱学生的学习盲目性,还要准确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学习起来有轻松感。⑵质疑启思。教者在每一堂课中都要设置精妙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质疑思考和答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活跃课堂的气氛。⑶交流沟通。课堂的活力还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只有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畅所欲言地交流,才能将不懂不会的知识互相和谐地消融理解。⑷总结升华。每节课的结束都要进行小结,通过小结达到升华知识的目的,因为这一过程可以把知识更加系统化、综合化、机构化,合理地梳理和归纳知识的体系。⑸反馈矫正。通过反馈矫正将知识彻底的理解和掌握,它们相互间要体现连贯和统一,形成网络。反馈要畅通,无论是作业练习还是口头提问,都要及时地矫正。不能使二者间隔时间过长,出现衔接不上的现象,长此以往,将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只有做到位,才能使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提高。反馈得好,教师指导就会更有目的性,指导效果也就会更加显著。

3.3 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结构模式是在语文教学理论深入发展和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在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创新型的结构方式。课程改革到具体的教学实施,其实就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还是在于结构的变化,如何过没有结构的变化,那么教学的实质就不会发生变化。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讲了,学生也听懂了,但是就是不会学习的迁移,遇到新的情况就不会做题了,这就是缺乏知识的发现的过程,没有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知识的发现,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改变这种教学弊端,自主体现的是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体现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探究体现了学习范式的变革。这种模式结构形成了以套模式结构群。高吉魁在《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中将他分为六大类型:(1)探索型结构;(2)自学型结构;(3)竞争――合作型结构;(4)开放型结构;(5)民主型的结构;(6)综合型结构。

第11篇

关键词:汉语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传承文化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自觉地将汉语文化传承下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能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要能够充分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还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能够考虑到汉语文化的特点,要能够用汉语的特点来进行汉语教学。下面从汉字教学、课文教学及写作教学三个角度,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展开论述。

一、提升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汉字具有特殊性,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汉字主要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一个汉字可以被诠释成一幅画、一首诗,汉字具有形象直观性,往往根据汉字的形态就可以猜出其具体的含义。汉字虽然种类多,形态复杂,但是构成的笔画却极为有限。汉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小学生识字的时候,需要根据汉字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首先,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含义将其具备的趣味性揭示出来,将汉字拟人化或拟物化,这样能够让传统的死记硬背转变为趣味性学习,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汉字教学,能够逐步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习汉字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汉字的习惯,这样就能够实现汉字教学目标。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汉字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点拨,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降低学习汉字的难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利用汉语文化资源,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课本是汉语文化的载体,不管语文课本编写的质量如何,小学语文教师都要能够对语文课本进行认真解读。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带领学生对课本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刻解读,要能够将小学语文课本中所蕴含的价值观与文化理念传达给学生。教师可以将中华文化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陆游的《示儿》、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李白的《静夜思》、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古诗的学习,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家乡。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赠汪伦》等古诗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与友情教育。在这类课本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让学生充分领悟到课本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学习汉语文化、掌握课本知识、领悟到汉语文化独特的魅力,又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提高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例如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多媒体技术即图文影像于一体,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图片展示的方式创设课文意境,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独特的意境中感知教材内容,理解课文内涵,最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汉语文化历史悠久,我国古典名著浩如烟海,在写作方面有着重要的成就,对写作的技巧有着独特的经验总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写作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有句古语:“立德、立功、立言”,在这三不朽中,写作排在第三位,由此可见古人对写作的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学习兴趣与需要的支配。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讲一些伟人大家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讲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故事;例如列举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文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汉语文化中,对写作的意义有着明确阐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渗透这些思想。例如“文以载道”,教师要能够教育学生写作要能够表达出正确的思想;例如“修辞立其诚”,即写作内容要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切忌弄虚作假;例如“缘情而发”,即写作要从以自身的思想感情为基础。教师要能够通过这些写作观念,对学生进行写作思想教育,让学生对写作的本质有清晰的认识。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可以从汉语文化中汲取经验。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这里强调了学习诗歌的重要性,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从诗歌中学习写作手法;汉语文化在写作训练中还提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强调学生在写作前要多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领悟出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总之,教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能够从汉语文化中汲取经验,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与兴趣,引导学生从古典文学中学习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汉语文化的重要途径,汉语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能够根据汉语文化的特征进行教学,要能够准确把握汉语文化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审美情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最终高质量完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叶敬斗.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象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9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教学;妙趣横生;创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84-02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指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质疑、再从随堂练习到课后巩固每一个环节都影响到语文教学是否产生了实效。彻首彻尾地将四个环节完善起来,才能凸显语文教学的张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准备,吃透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教了33年历史的教师上了一堂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解,“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此,每一节教学结构严谨、教学方法新颖、教学语言妙趣横生、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自于教师一丝不苟的课前准备。

二、针对提问,深入浅出

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课堂提问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提问运用得好,不但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之中,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适时适度的课堂提问,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1.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聪颖,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事物的根源,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知识结构等特点,适当考虑趣味性的必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妙把握学生的思考时机。巧妙把握好提问时机,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3.适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性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创造性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通过这一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

三、及时练习,教学相长

有效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课堂练习是保证和检测学生知识获取率的有效途径。每节课学生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练习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但在所听的小学语文示范课和公开课中,课堂练习所用的时间超不过5分钟,大多采用口头练习形式。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能让写的训练真正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怎样把课堂练习挤进课堂?要“挤得准”、“挤得巧”。“挤得准”即紧紧围绕课堂教学重难点进行适当的练习。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只取一瓢饮”。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挤得巧”即课堂练习安排得巧妙,在学生需要巩固时动笔,在学生不吐不快时写作,使练习与教学和谐共振。

四、课后巩固,查漏补缺

“温故而知新”的学习理念要求我们学后一定要时时温习,它不仅有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功能,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这里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实际上,任何一个班里的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只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口味,让更多的孩子在学后取得或多或少的进步,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针对不同情况的差异,在课后设置不同程度的练习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例如,对于知识基础上的差异,找出学生知识链上的“脱节”和知识网络上的“漏洞”,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进行查漏补缺。

我们要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基础知识,建立动态的知识结构框架,带领学生重温课内外阅读乐趣,全面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只有把备课、提问、堂练和复习四个环节紧密结合,彻首彻尾,才能将有效落到实处,让课堂教学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张丙祥,李俊合,王锁牛,高铁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1,(12).

[2]廖燕梅,王法想,金世仁,段君敏.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小学教学研究,2011,(10).

[3]赵学明,吴晓洁,王玉萍,詹天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讲究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