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教师教学反思

地理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10 17:2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教师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教师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初中地理;教师;学生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逐渐显示出一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师需要根据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将反思理论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以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逐渐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实现教与学的双赢,真正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价值。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主要指的是教师为了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已经完成的教学课堂或者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检验和思考。教学反思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反思教育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解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理想效果与现实情况的有效对比。

二、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1.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活动有趣性、目的性的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创建轻松、欢乐的地理课堂教学环境,使教与学能够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实现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真正展现初中地理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2.教学活动是否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注重分析和反思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连接性,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生活内容,科学设计和研究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课本中的内容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根据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本中的地理知识,感受地理的丰富魅力和色彩,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学生对地理的重视程度,使学习地理成为他们的一种兴趣和爱好。

3.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

应试教育模式使很多初中地理教师较为重视学生的各类考试成绩,比较喜欢以成绩划分学生的等级。实际上,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学生思维引导效果的反思。例如,引导学生对坐标进行学习,使学生通过坐标准确定位某个城市并正确说出当地的地形特点和人文地理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还能提升学生的地理空间感,而这种地理思维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水平,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初中地理教学前的反思

反思不是回顾,而是对教学活动的认真反思和探索,体会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活动产生的主要效果。任何完整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学反思,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善于进行教学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新的教学想法,不断完善教学活动,改善课堂环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逐渐提升教师个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反思的主要意义在于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得到一个清晰、连贯和确定的新情境。

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主体是13到18岁的青少年,他们的自控能力较低,比较喜欢游戏性、竞技性强的娱乐活动,地理基础较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科学设计教学活动,认真思考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地理水平提升带来的价值。地理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人文地理,感受人文地理的魅力和科学价值。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对学生实际生活的考虑不够充分,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引导,地理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多寻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材料。例如,在指导学生对《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查找有关南北方形成鲜明对比的视频或者图片,加深学生对南北方地理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内容的理解,也为接下来的地理教学提供有效支撑,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要求,将学生引入地理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反思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活动,枯燥、单一的教学行为使很多学生易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反思主要是思考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教学活动能否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供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有效表达见解和想法,提升个人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问题引导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带动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问题引导法,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北方多种植玉米和大豆,而南方多种植水稻或者油菜吗?”“为什么北方的冬天时常下雪,而海南的冬天却温暖如春呢?”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回答欲望,调动课堂气氛。随后教师可以通过“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入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感受南方和北方的特殊魅力。”由此引入课题,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接下来的地理学习。

3.初中地理教学后的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后的反思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意灵活设计教学后的反思环节,不仅要求教师对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而且要将学生也带入教学后的反思环节当中,对自我学习能力和课堂表现进行反思。

地理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和思维性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进行细致的反思。教学反思主要分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学生自行自我反思两个层面。教师教学后反思的主要内容是对教学活动中哪一个问题能够有效带动课堂氛围,学生对哪一个问题还存在疑问,教学方式还存在哪些漏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有没有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一定的逻辑思维想法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学生反思的主要内容是在上课的时候状态如何,在这堂课中提了多少个问题,学习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这节课对自己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没有效果等问题。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结束之前的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认真记录这节课的表现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对重要的地理知识进行记录。教师也可以对一节课中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进行鼓励或者表扬,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在有时间的时候不断温故知新,改善自己的学习态度。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反思,不断加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了解,并逐渐完善课堂教学活动,使初中地理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地理的魅力和丰富的色彩,真正走入地理的世界,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久龙.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以Google Earth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教育导刊,2011,(07):54-57.

[2]胡定荣.教师的教学反思为何不见效――以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经历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3,(01):32-35.

[3]王冬明,张小菊,谭鸳鸳.教育实习中师范生教学反思状况的调查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45-47.

第2篇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93-01

1.引言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而农村教学中存在教师素质不高,拥有的教学资源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地理学科在农村初中教育阶段边缘化明显,难以引起重视。初中地理教师更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专业背景复杂,所学非所教现象突出。这些原因都制约着中学地理学科的发展和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建设。本文通过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120所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湖南省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现状,提出了提高教师素养的策略方法。

2.湖南省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现状调查

本文调查的对象是参加“国培计划”(2014)湖南省级名师、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和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学员,共计120人。虽然该调查样本容量偏小,但是这些地理教师分布于湖南省14个地州市,共计120所学校,此调查教师覆盖了湖南省全区域基本市县及乡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数据基本可以反映湖南省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现状,为湖南省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1)湖南省农村中学地理教师学缘结构分析。教师的学缘结构包括毕业院校、所学专业、任教科目。数据表明,50.97%的教师不是毕业于师范类院校,没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系统知识,导致他们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处理教学问题。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中地理专业的只占38.39%,非地理专业占到61.61%,60%的教师都是兼任地理教师。这些兼任地理教师属于所学非所教的适岗教师,缺乏地理学科专业基础与视野。(2)湖南省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态度分析。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时,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学会合作,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对地理教学有非常大的影响。调查发现1/3以上的教师仅了解一点新课改,即使完全了解的教师,实施教改效果也不尽相同。如怀化洪江实验中学的肖老师所在的学校自从实行新课改以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放了教师,这与来自学校领导层面的支持密不可分,每学期开学都会有老师和学生的动员大会,每个星期都会有教学反馈。而来自岳阳临湘市二中的吕老师也完全了解新课改,但是学校课改决心不强,迫于各方压力最后放弃了课改实验。备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上课前,70.21%的初中地理教师会认真备课,说明多数地理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态度端正,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3)湖南省农村中学地理教师学科前沿知识分析。地理学科前沿知识包括当代地理科学的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新理念等等。只有接近一半教师对于地理学科的前沿知识比较了解,知识的滞后将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正因为如此参加“国培计划”的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非常投入,他们会主动要求该方面的专家补充关于googleearth,GIS技术,以及多媒体效果制作等相关的知识。(4)湖南省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教学反思分析。教学反思是及时总结自己上课的经验与不足,在下次备课过程中将会重新考虑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并写下教学札记,这样有助于自己日后教学的提高。数据表明,52.13%的教师会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有重要作用。教学反思应该多指向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教师在进行反思后也要有改进行动,这样将会很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5)湖南省农村中学地理教师继续教育分析。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是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5.32%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为了提高业务水平,而有36.17%的教师仅仅是为了评职称。

3.策略

鉴于以上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今后要更加深入地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优先发展的长远规划,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进而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1)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知识结构包括地理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地理学科前沿知识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地理学科研讨活动,阅读教育典籍、期刊杂志等来扩充相关知识。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通过举办相关的学科竞赛和教学比武大赛,让地理教师在观摩、模拟和磨砺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2)提高地理教师的专职比例。兼任地理教师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不能更好的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旁征博引更难以融会贯通,从而限制了地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有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校应该提高专职教师比例,鼓励地理专业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去教学,使得教师只上一门课,进而上好一门课。(3)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培训效果。建立教师分层研修机制可以调动不同层次教师的兴趣,依据教师专业发展所在不同专业层次的要求,设置不同的研修目标,选择不同的研修内容,实施分层研修,切实提高教师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设立更多的交流平台。教师的成长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培计划”只是一个短暂的培训,教师们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争取尽快成长为省级名师骨干。

4.结论

对于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现状,既不能回避,也不能任其自然发展,必须从地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角度,探索有益的发展路径,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和效果,推动地理教育事业的向上发展。

作者:范丹蓉 吕殿青

第3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反思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地理课“教学反思”思什么?

思得,我们反思并不全是反思错的,也有成功的经验。只有认真的及时的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用高层次的水平来思考我们才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等等。教师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往往造成了他们在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处理上的差异。

思失,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谱尔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方法”。我们中国也有句谚语“失败是成功之母”。在这种反思中,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况的反思和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及可商榷之处的反思,也是体现一位中学地理教师个性和素质的地。

思改,地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行为表现进行解刨与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效能和修养。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教育学指出,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尤其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考虑到所任教学科的学科特点及中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则更有必要对自己的课堂陈述进行反思,如是否口齿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体态语言是否亲切自然等等。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不可回避,它是我们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中一个确然存在的问题。曾作过一项调查,发现有很多学生喜欢地理课是因为喜欢他们的地理教师,包括教师的学识、修养和教师创设愉悦课堂的能力。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应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陈述,掌握优美的语音语调,形成亲切得体的教姿教态,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

三、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1、选准反思对象:我们反思的对象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教育改革、人际关系……,只要和我们教育教学有关的我们都可以去反思。

2、熟悉反思过程:反思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3、明确反思方式

1)、内省式反思,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通过反思闩记后备课、成长自传等方式完成。

2)、学习式反思,即通过理论学习或通过与理论对照进行反思。

3)、交流式反思,即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进行反思,可用观察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和微格教学等方法。

第4篇

1.反思教师自身的素养

在上课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方方面面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教会地理知识,还要用自己的地理素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课中感受地理的魅力,从心底爱上地理课。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上,有一部分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课素养不重视,认为教地理只是为了学生的考试,这是教师所要反思的。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教书,更要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并认同地理这门学科。

2.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积极进行集体备课

教师共同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反思,在现在的教学中更注重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互相查缺补漏,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知识量储备相同的教师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教出来的学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大家可以共同讨论在地理教学课堂上要如何高效地上课以及如何解决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反思有效提升高中地理的课堂效率,及时反思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让自己掌握更好的地理教学方法。

3.反思地理课堂的教学是否有效

课堂本身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场所,但是作为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越多,学生不一定越会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授正确而有效的知识。例如,教师从高三到高一教学的时候,对于“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就会无意识加大难度,让学生畏惧地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不能适应这个阶段的学生。

二、利用教学反思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对于目前高中地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并提出解决办法才能有效地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效率。通过上文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按如下方法改革地理课堂教学。

1.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培养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高中时期是学生形成地理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这个阶段的地理教学。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很有必要。比如,在学习“中国雨带”的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新闻,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中国雨带概念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2.利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技巧

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诱导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学生提出疑问,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中国雨带”如何推移,学生可以先根据之前的知识整理出推移规律,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学习时,也会跟随雨季的变化而产生好奇感,从而自由进行想象,不懂的问题也会积极进行提问。

比如,“中国雨带”的推移是受什么影响的呢?教师可以解答学生的疑惑,这主要是受夏季风强弱的变化以及移动速度快慢的影响,而这也是取决于副热带高气压的势力。夏季风势力强、推移速度快,就会出现北涝南旱的现象;而夏季风势力比较弱、推移速度慢,就容易出现北旱南涝的情况。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这样的学习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的一个大难点,同时,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是高效、有质量的。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有效增加课堂容量,而且可以通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高中生的学习欲望。高中的学生对任何知识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多媒体这种新颖、形象的教学方式更能得到学生的欢迎。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 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高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如此课堂效果可大有改观。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本文希望以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何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课堂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中学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内容相对贴近生活实践的事实,在教学中注意教师的讲解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感知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塑造创造性思维人格,我们知道创新的大敌是因循守旧,迷信权威,而创造就是出新,出新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于走这条路的前提则是对前人创造中不合理的成分的怀疑和否定。

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初中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纠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关系。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重教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为基础的教学过程。教师对于那些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要亲自讲解,而应把它们交给学生去讨论争辩,发动学生互帮互学,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通常情况下,大部分问题学生通过讨论都能解决;对于以学生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则要及时参与讨论、点拨,引领学生去想,拓宽学生的思路;若仍不能解决,再有的放矢地去讲解。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取知识,才是最佳的学习途径。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细心观察、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未知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探究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让地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小组学习法就是要求课前各组学生广泛收集相关地理现象,在课堂上运用地理学原理去解决。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所以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多运用发生在当地或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地理过程和原理,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一些相关问题,即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学习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律时,学生就能根据课本知识解释我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分布原因。甚至能预测未来几年我市功能区的分布变化。另外现代教学手段也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四、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是一个总结经验、扑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地途径。作为地理教师,只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激发自身的潜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专门谈到怎样写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写教育日记的方式值得我们教师学习和效仿。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一个过程和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活动设计的开始。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的经验,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地教师、优秀的教师。

总之,如何让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更有效地学习,使教学成为有效教学,不是一两句话或一两个建议所能做到的,这需要每个教师结合自己的深切体会,在有意识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只要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态度、情感等,让学生有兴趣、有欲望地学习,就会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也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施菊萍;;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探究[J];学苑教育;2013年22期

2、王海兵;;下好“三步棋” 扎实提升地理教学成效[J];文理导航(上旬);2013年12期

3、顾昌伟;;在新课改模式下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局限性突破[J];成功(教育);2010年04期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在几何科目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固步自封,满足于自身的教学现状,躺在教学的成绩单上睡大觉,就不可能达到教学水平跟上时展的脚步,也就不能满足学生更高的素质发展需求,因而,教师应不断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回头看”,总结自身教学的优点以继续发扬,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以调整优化。

一、怎样才能教好初中地理

1.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

人的大多行为,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的,初中的学生虽然年龄不算大,但他们同样拥有丰富的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学习的效率就会呈现相应的结果。学生在快乐、和谐、自信、活跃、积极的情感下,开展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非常高;而学生在消极、沉闷、无趣、自卑的情感下,开展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低下。这不是简单的主观臆测,而是依据了人的大脑和身体机能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所以,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也要时时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学习情感,通过有效的引导,通过教学方法和改变,通过自身积极情感的感染,将学生的情感牵引到积极的学习方向上。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抱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放,教学过程刻板而无趣,没有新意、缺少创意,使学生逐渐产生无趣的情感。再如,教学内容单调没有新意,教学拘泥于教材,不敢寻求教学突破,对新时期信息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的,教师用大量的时间耗费精力精讲课本上的基础内容,没有拓展、没有生活、没有时代感,学生的学习情感自然不会高起来。所以,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内容,采用更丰富、更有趣的教学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比如,为学生构建起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能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注重对自身行为的设计,用心设计自己的着装打扮、心态表情,不应在课堂上散漫低沉、动作粗犷,应注意肢体动作与语言的使用,既不能粗俗搞笑,也不能恶语相加。只有教师给学生带来和谐、友好、尊重、平等的学习情感,学生才能在这样的情境下、氛围中高效地开展学习。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他们综合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特性,引导他们自觉地研究地理,对地理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地理是一门生活化、社会化很强的学科,它不仅有高大上的宇宙宏观知识,也涉及到工农业、国防、资源、环境等与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微观上的内容。知识体系本身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让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所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价值所在,就一定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意愿,从而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化和高效化。如在讲授“地球仪和经纬网”这一知识时,学生们地球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经纬这两个在地球上本来就不存在的知识就不太容易掌握了,教师比划半天,学生也就是似懂非懂。所以,脆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地球仪。给学生分组,每组一个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研究一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先激发他们的兴趣,再说。学生拿到地球仪后,就漫天的琢磨起来,有研究自己家乡在哪里的,有研究北极、南极的,有寻找世界最小国家的……等学生“玩”了一会儿后,学生对地球仪已经比较熟悉了,这时我就问,“谁知道北京在哪?”学生们很轻松就能找到。我再问,“利比里亚在哪里?”学生找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我就说“在西经10度北纬8度左右找”,大部分学生仍然找不到。这时,我就又回到了经纬的教学中,这时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了起来,明白了不学好这个知识,看来是不行的,学习的自主性就调动起来了。

3.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动力,如果学生对地理知识没有学习意愿,没有兴趣,再怎么努力,也不太可能学好。而地理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是相关联的,也有许多有趣的现象能够吸引学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关键是教师要引起注意,不能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调动,不然就会影响教学的效率。如“形成气候的主要原因”这一课,教师如果不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直接平铺直叙地讲,因为所以的讲起来,学生们本来是带着兴趣来的,学着、学着兴趣倒没了。无论是学生或者是教师,都很少有机会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实地体验,所以,学生对气候的认知是相当有限的,他们的气候体验基本也就停留在对家乡气候的认知上。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全球各地的风光图片和视频以及各种典型气候的典型风景图片等等,一边播放教师一边绘声绘色的向学生讲各种气候的不同特点,讲课的过程变成了带着学生旅游的过程,学生们在课堂上大开眼界,对世界的奇妙充满好奇。这样,学生完全沉浸在“兴趣”之中,教学效率自然就得到了保证。此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可通过情境构建的方法。情境设计巧妙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也能将学生引入学习的过程中。如,在讲“世界的人口”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张图片,分为两组,一组是人口密集的生活场景,一组是人烟稀少的生活场景情,如中国过节时旅游区的场景,通过长焦镜头极度的压缩感,给学生强烈地视觉触动,再对比着草原上稀稀落落的居民场景,这种强烈的对比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了对人口问题这个内容中。

4.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以培养其知识的自我造血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给学生留下教学空白,将一部分知识不讲出来,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和学习,放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去主动获取知识。如在我国“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这一知识,我就没有向学生展开了来讲,只是点播了一些要要点和重点,然后就安排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书籍来自己完成对我国各地文化特色文化差异的调查研究。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发现,学生们调查的知识,无论从内容的丰富性上,还是从拓展性上,都远远突破了教材。再如,“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课,在向学生传输环保的理念时,学生对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这个理念没有理解,只是从理论上记忆了这个知识,但为什么植树能保护水土、保护环境,道理是不明白的。我就带学生走到户外去,在一个小土坡上做实验,引导他们探究学习。让他们分组建一个小土山,然后往上面浇水,小土山很快就崩塌了,而另一个小土山上“种”上一些小草和植物,再浇水时,土山由于被植物的根抓住,就没那么容易塌了。

二、认真做好地理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墨守成规,迷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放,教学水平原地踏步,是不能满足新课程的教育目标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一边实践,一边应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发现问题、发扬优点,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1.地理教学反思什么

反思的是通过对教学的自我评价和总结来分析教学优劣。反思的内容应包括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形式的反思、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教学内容的反思,等等。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在教学之后应想一想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是否指向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需求,有没有真正针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了教学设计。在教学形式上,要思考一下,教学的过程中,课堂的氛围是否活跃、教学的情感是否积极、教学的设计是否适应了学生的情况和特征。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反思的是,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高效,是否调动起了学生的自觉性,是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问一问自己,教学的内容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吗?拓展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是对学生有用的?

2.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

初中地理的教学反思,不是教师的闭门思过,而是教师主动优化自身教学的手段。通常情况下,地理教学的反思可采取课下向学生征求意见、通过测验检验教学效果、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向其他教师取经等方法来开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教师的教学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课堂下放下身段虚心向学生征求意见和建议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反思方法。从学生处得到的反馈是第一手的,也是最能准确体现教学问题的。教师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就应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让教师得到真实的教学反馈。总之,在初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对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都要高度重视起来,二者是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没有教学实践,教学的反思就没有可靠的资源,也就没有意义,没有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就只能停步不前,最终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推进步伐。初中的地理教师应不断探索并实践高效的教学,并同时经常对教学进行反思回顾,从而将自己的教学引入一个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之中,为培养高素质的新时期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田宏虎.初中地理教学新法[J].读与写,2013,(12).

第7篇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加强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校本研修是塑造优良教师队伍,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地理教师集体备课和“以师为本”的备课组的建立,对于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贯彻课改目标,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地理独有的教学特色,具有积极的意义。下面,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一谈地理集体备课的途径与方式。

以“课”备课:以“地理案例”为载体,以如何上好一节地理课为中心,贯穿备课、上课、评课等环节,以地理教师间的合作交流、讨论释疑为主,研究结果主要以教学案、课堂实录等形式呈现,可以采用同课异构或异课异构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如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课为例,既可以从学生生活中所见气候导入,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直观呈现降水的形成,或教师直接讲述雨、雪、雹的景观。雨、雪、雹统称降水,其中降雨是主要形式。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根据课本挂图,分别讲解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并分析分布地区。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以“文”备课:以地理知识学习为着眼点,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地理教师的学科文化素养和教学专业水平,为教师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力促教师成为真正具有独特风格的“人”。主要途径有:一是读教育相关的理论书籍和专业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地理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勤于思考、写作,如《中学地理教学法》《地理课程论》等。二是多听地理专家报告、特级教师授课、名师讲座或录像等。现在各地区地理教师每年都会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教师要紧抓每次得来不易的机会,多与人交流分享。只有思想开放、理念先进、言行激昂的地理教师,才可能受到学生的信任和热爱。

以“网”备课: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地理教师的教学发展和成长带来极大的“实惠”。在网络备课中,通过地理QQ群和博客、微博等,地理教师可以充分感受零距离的交流。各地区、学校以教学研讨、教科研修为平台,畅快淋漓地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以就一个知识点、一节地理课进行激烈的讨论,发表个人意见,以弘扬“见仁见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网络研修新风尚,最终实现网上资源的共享。由于备课需要教师吃透新课标、新课改理念,很多一线地理教师对教材的备课产生过这样或那样的疑惑。于是,大家本着“互补互利,合作双赢”的学习精神,做到“四统一”,即学知识,学进度,学重难点,学目标,并在网上由专人负责收集上传的电子个案,整理分享。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也可以创设网络论坛,大家分别在BBS里开设各式各样的研修主题,采用回帖或跟帖的方式在网络中进行对话、交流。广大地理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这里碰撞出火花,教学经验在这里分享提升,教学能力在这里提高和发展。

笔者所在教研组设计的网络栏目如下表:

以“队”备课:以个人、备课组、教研组或名师工作室为单位,以地理教学案例和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研究为载体,从各个层面进行研修,汲取集体的营养。备课组、教研组可以多开展团队式“同课异构”活动;个人层面可以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议题活动;在名师工作室层面上,形成地理教学共同体、互助组,如城乡学校地理教师互派交流、组建备课中心组。

以“思”备课:地理教师应该积极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教学,反思自己每节课、每个细节。地理教学的进步,关键是地理教师自身的进步。再精彩的课,都存在对学生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的情况。仍然以《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为例,如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时间不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分析降水量柱状图、降水量分布图有困难,这一教学重点很难达到最好的预期效果。那么,就需要教师反思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帮助学生“读图、析图、作图”。

对于教师来说,最能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上出具有个性化的课,获得学生、同行、学校、社会的认可。案例分析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确定选择案例——整理加工案例——讨论学习案例”三个步骤,促进地理备课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如何把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重实效轻形式,如何制定符合“校情”“学情”“教情”的备课评价标准,都有待于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第8篇

【摘 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地理教师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重视自身综合性的培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努力。文章通过列举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发问的实例,对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几点反思与建议。

关键词 发问;专业成长;地理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6-0061-02

站在三尺讲台,与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神碰撞,心情是澎湃的,神情是亢奋的,有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气势——这是笔者未走上但即将走上讲台时的憧憬。其实这种憧憬一开始就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不是教学的主角,不可唯我独尊,搞一言堂,教学是一个双向活动,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新课程理念一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即打破传统的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至于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学情做策略性探究实验,并不断进行反思、总结。笔者通过对失败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注重课堂教学的激趣引导,构建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制造出的惊喜,即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质疑,能自主地探究地理问题。

一、学生的质疑

1.学科联系式发问。地理学科是兼具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中学地理教学内容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尤其是地理必修1模块的自然地理内容,涉及到的数理方面的知识很多,学生要从初中简单的地理现象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地理规律及原理的认识,难度比较大,笔者在本模块的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的学科发散性发问。

在三个假设情境下,即考虑:①地球表面是均匀的;②太阳永远直射赤道;③在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全球的大气不是在做简单的单圈环流运动,而是形成三圈环流,使近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对该内容的讲解,笔者认为应该可以加深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气流运动形式的认知,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相同的氢气球在不同的气压带进行施放,上升最快的地区是哪个纬度地区?”学生通过刚学的知识很快排除了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但对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选择,大多数学生凭直觉认为应该是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最快,原因是受热最多。显而易见,学生对两个低气压的形成已经有所掌握,即一个是热力原因一个是动力原因。为了加深学生对热力因素的理解,笔者结合学生配套的阳光课堂练习册P36中的“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剖面图”进行了分析。

此注引起了学生的关注,笔者进一步解说对流层的高度主要取决于该纬度地区受热气流上升的最大高度。这时,一个学生对此提出了质疑:“老师,赤道地区不是地心引力最大吗?地心引力最大难道不会对气流的上升起到阻碍作用?”笔者:“你问题提得很好,一是你认识到气流的垂直运动不但受热力因素影响,也受动力因素影响;二是你懂得活学活用,将刚学习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地理学科中来,大家鼓掌鼓励一下。”该学生虽然对地心引力的知识存在错误的认识,但笔者首先对其发散性思维予以鼓励,以激发其思考的积极性。然后再指出他的误区,即地心引力是赤道地区较小,两极地区较大,对该部分物理知识再为他们进行简单说明,同时引用“地球重力偷鱼”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地心引力的形象认知,指出热力因素对流层的高度影响最大。

2.知识前后衔接式发问。教师都希望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进行思考,并联系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尝试解决问题,或者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效地把学习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多数教师在讲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时,都会适当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原理的认知。笔者在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和郊区的受热状况时,发现多数学生对于城市地区频繁的人类活动,如汽车行驶中燃烧放出带有大量热量的尾气,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铸就的“城市森林”的吸热使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的地理现象都能理解,但一个学生却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吸收的作用但也有反射的作用,因为城市硬化面的反射率大于绿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这样对城市白天的气温有没有起到降低作用?夜晚的时候,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散热也来得快,城市风是否与海陆风一样有昼夜风向的变化?”对于该生的提问,笔者对他能联系前面所学的大气受热知识提出质疑表示欣赏与鼓励,这个问题也暴露了教师“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的知识点没有讲解透彻。对此,笔者之后对此部分内容的讲解中,就结合一些地理数据来说明问题,即视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量为100%,进入地球大气层能被地面吸收的占47%,而被地面和大气反射回宇宙空间的占34%,即强调吸收的作用大于反射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式发问。地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经过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知道何为地理现象,也对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地理现象提出质疑。教师在讲解风的形成过程中,讲到近地面风的形成涉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种力的作用,其中,影响风力大小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一般而言,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就越大,摩擦力与空气密度和地面粗糙程度有关,摩擦力越大,风力就越小。这时,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冬天的时候我们站在教室门口,风比较大,是不是受教室内外气压梯度的作用,同时教室门没关,对风起不到阻碍作用,算是与摩擦力小有关吗?”《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该学生在教师总结三个力对风的作用后,立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疑问,这是非常值得表扬的。为此,笔者在对其所提出问题进行讲解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引导他们思考、总结、归纳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外,还有距离风源地的远近及受地形影响形成的风的“狭管”效应,可以起到进一步的激趣启发作用。

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学生发问的类似例子很多,诸如“亚欧大陆西岸为什么没有形成季风气候?”“为什么地震波遇到软流层时横波没有消失?”“极锋中,极地高气压流出来的冷气流与暖气团相遇后去哪里了?”等等,这些问题有些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考虑到的问题,经学生提出质疑,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帮助。

二、教师的反思

《礼记·学记》有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得到提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明白了“教学相长”的真正内涵,同时也对地理课堂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问提出以下几点反思后的建议:

1.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该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要做一名让学生信服的教师,教师自身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尤其是综合性、区域性较强的地理学科教师。即地理教师一要具有较强的地理学科知识、直接支持和维持教学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知识;二要具备作为教学必要条件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三还要丰富自身一些当代的科学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只有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巧妙结合,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地理求知欲望,让学生爱学地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地理教师开展地理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策略性教学,一些学生侧重科学的地理,具有自我探索意向;一些学生侧重生活的地理,喜欢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一些学生侧重文化的地理,喜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地理的综合性特征都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要博学多才,面对不同学生的发问都能做到从容应对。

2.需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根据地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学技能可分解为导入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板图板书技能、组织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等。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对教师的发问说明他们有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并进行了积极思考,这种学习习惯应该予以表扬并加以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优化提问策略,根据特定教学环节设置有效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地理问题,思考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所以地理教师要注重提问质量,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即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注重思维过程让学生会问,由此让学生会学地理。

3.需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大叶谰教授也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的教学随笔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要牢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记住自己教学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珍视与学生的互动,捕捉学生的思维漏洞或创造性思维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发问,是教师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师应当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的疑问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此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探求精神,教师自身也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促进自己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志芳,张继红.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2]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第9篇

【关键词】新形势下;地理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he new curriculum to educate the educational reform the advancement, took new times the teacher, must renew the teaching idea, transforms each kind of angle to carry on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specially grinds, in view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uses the perse teaching method, consciously trains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geography the interest, lets them like the geography, learn the geography.

【Key words】Under new situation; Geography teaching; Study interest; Raise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古以来作为文化人的重要标志,但自2005年地理学科纳入非中考科目以来,地理学科在一些地方与学校被搞得最没有文化味。不管是学校,还是师生都认为地理学好学差无所谓,与其学地理,不如把精力放在中考科目上去,正因为这种偏见,很多地理教师带着学校不重视,学生没兴起,带着无耐与庆幸的心理,敷衍塞责地进行地理教学。我认为以学生对学科没兴起而为自己教学开脱的教师是不负责的教师,因为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培养出来的。所谓兴趣就是人的意识对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这种倾向和选择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学生对地理课没兴趣,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就更应在课堂上制造情境和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冲动,使他们对地理产生乐趣、情趣、志趣,最终产生兴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上好地理课呢?笔者认为,在教学新形式下,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学统一的交互活动的过程。“互动式”教学的“互动”主体又包括以下几种。

1.1师生之间的互动,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提出问题,总结问题,在互动讨论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平等、尊重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前提,这样学生在“动”的过程中才能自由地、大胆地各抒已见,甚至可以在学习、讨论中喊叫。

1.2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讨论时学生可以自由举手发表独特的见解,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甚至可以下座位自由结合讨论,也可以进行辩论赛。

1.3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专研教材,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共同备课。

根据初一地理教材,笔者认为以下内容可以运用“互动式”进行有效的教学。

(1)初一上册第一节“认识地球”中,讲述地球的形状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讨论地球的形状,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最后总结地球的形状。

(2)在进行“火山与地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讨论“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为什么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3)在“世界的人口”教学中,让学生讨论“人口增多给地球带来那些问题”?“乡村人口为什么要向城市迁移”?

在初一地理教材的内容中有很多可以运用“互动式”进行教学,在此就不面面俱到的列举了。

2“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反思性”教学是由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夏志芳教授、博导提出来的。指的是在教学中运用逆反的思维方式去设问、思考、探索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与现实相悖,从而否定假设的论题,最后引伸出正确的结论。“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地理中的运用是相当灵活的。

(1)在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时,先假设地球的形状不是球体而是四方形或是其它形状,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那么他们就永远不可能回到出发点,而只有地球是球体,他们的船队才能成功绕地球一周回到出发点。

(2)初一的学生很难掌握纬度与温度的关系,部分学生把纬度与温度看成正比关系,认为纬度越高,温度越高,纬度越低,温度也越低,要使学生容易理解纬度与温度成反比,在采用“反思性”教学时,依照学生的思路,那么赤道附近就应该是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地球两极则是热带雨林,遍地鲜花与水果,而现实中则相反,这样则证明纬度与温度成反比,在讲授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时,同样可采用“反思性”教学。

3“异步”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异步”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处在不同的层次上,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老师的指导为捕,教师把教学题纲提供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异步”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至少可以让学生把教学内容过目一偏。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异步”教学的运用领域是十分广泛的,比如“世界的宗教”、“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世界的发展差异”等都可以采用“异步”教学。

4“看图式”教学就是要求学生把教材内容与地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认真观察图,从图中获得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初中地理教材中附有大量的地图,就是要求学生从识图开始,结合图来学好地理,再用地理知识去认识地图。笔者认为以下内容可以采用“看图式”进行教学。

(1)初一上册第二章的“七大洲四大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认真看图,把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形状都反馈输入大脑,从而获得牢固的知识。

(2)初一下册在介绍各大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地势以及主要地理事物时,就应该让学生认真结合图来掌握这些内容,例如,在“非洲”一课中,就要求学生结合图观察,通过图,知道非洲东临印度洋、红海,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以及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尼罗河等的具置,试想如果撇下图去学习地理,那时无法想象的。

5“画图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画图式”教学就是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把某地区的轮廓大概画出来,通过观察教材或《地图册》的图后,凭借记忆把这一地区的重要地理事物填在相应的位置,形成系统知识。根据初一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教材内容的特点,笔直认为运用“画图式”教学最为可行。例如,“巴西”这课,先要学生把巴西的轮廓画出来,然后把太平洋、大西洋、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首都巴西利亚等有关地理事物填上去。“画图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把动手、动脑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新课改;创新能力;方法

伴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进行,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教学使用的教材也因此做出了调整,其中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创新,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和思维留有空间成为了教学活动设计的重点。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了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思考和重视的问题。这需要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系统的认识和设计,同时还要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经常做反思,努力改进不足以逐渐提高课堂质量,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那么具体来说如何在高中这个阶段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这几年的实践,对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感想,忘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重视课堂交流,突出学生个性培养

教学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交际活动,而地理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交流更是必不可少,过去传统的教学很多都只是重视地理教材中常识的讲解而忽视地理了的地理教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从而忽视培养学生灵活、正确的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形态无外乎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练习。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更别说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设计具有互助交往的教学任务,实现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协调沟通。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围绕教学内容,精心的设计和创造各种交往的情境,努力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在真实的情境互动中掌握知识,让这个课堂变成生动的交流活动,实现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双向交流,进而创造出探究合作,主动参与的课堂气氛。这样不仅活化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实现主动学习,并且越学越爱学。

二、设计可行的教学任务,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指导下的地理教学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应给予学生明确的任务,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完成任务是值得珍惜的学习机会,是对他们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此外,为了确保学生明确领会并执行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从任务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功能性这几个方面来保证任务的可行性。比如说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就应以大多数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为基点,设计切实可行且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学生有去尝试的勇气,同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样学生不仅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有用的事,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也是极为有益的。并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所设计出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逐渐喜欢上地理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注重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在过去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大多数都是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讲授和传递者之上,不断重复着周而复始的工作。而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就像是一个“搬运工”一样,不断的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到另一个仓库,这种教学不仅单调乏味,而且缺乏创新、缺乏主动意识的机械运动,让我们真正成了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这与新教材理念中课堂教学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与结论,而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明显相悖。为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更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会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主动探索和构建创新学习的模式,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信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需要我们要在新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不断的探索、构建并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而且还要善于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创新。因为在反思中我们可以吸纳和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宝贵经验,摒弃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不符合时展要求的东西,可谓是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只有在不断的地理教学反思中,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并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新型人才,完成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陈坤静.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2]马婷.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地理,2012(10)

第11篇

关键词:中学地理;自主教学;探索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是由于初中生知识结构的限制,要求教师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自主教学的有效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1]。本文重点探讨地理教学中自主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开展多种活动

1.通过地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要能够结合社会及生活环境,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地理实验提高动手操作的学习能力。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营地作用,帮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围绕重难点进行研究性、开放性的教学。尤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进行地理实验之前做好各种准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训练学生运用地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实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另外,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不断激活储备的地理知识,有效利用已培训过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实验技能获取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模M旅游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拟定旅游路线,并自发结组拟定考察任务,这种自主旅游的模拟符合初中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帮助学生提高组织能力、参与探究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促使学生在模拟旅游的过程中,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3.通过课外活动激发参与意识

针对初中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小报的制作评选、地理课外兴趣小组、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补充学习。如学生可以通过地理小报的制作,搜索课本上没有提及而自己又非常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内容,通过这样的参与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在地理知识竞赛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拟定一些辩题,自由结队,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索相关资料,提高学生整理资料、语言表达及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深化自学能力

初中学生已具备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视具体情况进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出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同环节,教师应不断跟进,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以及地理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以及分享信息和创意成果,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团队合作意识[2]。

二、促进个性发展

1.采用多样教学方法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地理教学,通过不同的自主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不断与学生互动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时,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个性发展。

2.引导倾听、评价及反思

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环节教学生学会倾听、评价以及反思,不断提升其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只有真正具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并能自主反思及探讨,才能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互动探究中大胆动手、动口,才能主动探究新知、主动参与合作、乐于互动探究[3],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浩.初中地理教学中自主教学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2012(07):51.

第12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有效落实,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问题教学法作为高中地理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形势下,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及合作探究意识的重要措施,有利于高效地理课堂的积极构建。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作为培养和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阵地,在当前高中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为问题导学提供了重要平台,问题导学法,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一、提出问题

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就是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意识,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问题导学法并不是简单的提出几个问题,更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设置,设置的问题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与课程目标相适应。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时机提出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在情境设置环节适时提出问题,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效果更显著。例如,在“人口的素质与环境”一课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蒙古草原由于人为搂发菜、挖甘草,造成草原大面积沙化的事实,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每年的草原沙漠化的面积的具体数字,在学生看到这些惊心动魄的数字之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的效果更显著。

二、分析问题

问题导学法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如何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提供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实质。在地理教学中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分析问题、实验操作、教师点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等来达到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自转”一课时,教师提出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利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对问题有了答案,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解决问题

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肯定不是一个两个,这就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要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和难度采取不同的方法,从而顺利解决问题。例如,在“地球的公转”一课学习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一组问题:一天中,太阳的高度一样吗?那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一年四季中,中午12点时的太阳高度一样吗?哪个季节高?哪个季节低??一年中所有的白天都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地面的热量与正午太阳高度以及昼夜长短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有的简单,属于生活常识,有的有难度,需要学生讨论、查阅资料甚至动手操作演示。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要注意重难点突出,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四、应用问题

问题导学法提出的问题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得以解决、得出结论后,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如何利用得出的结论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把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向更深层次方向发展是问题导学法的最高境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因此,应用问题是问题导学法的最终归宿。如,有的同学在看球赛NBA比赛时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有时是凌晨,有时是上午,但唯独没有晚上。德国世界杯期间我们观看比赛大都是凌晨2:00左右,比赛难道都在晚上举行?在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时差”一课后,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了不同的地区由于时区不同产生了时差,导致了时间上的差异。从而利用这一结论解决了同学们的疑问。

五、反思问题

反思是问题导学法的重要因素,反思贯穿于问题导学法的每个教学环节。通过反思,能够总结得失,在解决某一个问题后,及时反思问题设计是否合理,探究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参与是否积极,与后面的问题是否联系密切,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等等。通过反思活动能够发现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反思活动也能让学生重新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质疑的习惯。因此,反思问题是问题导学法的重要过程,也是问题导学法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之,问题导学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应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应用问题的意识,养成反思问题的习惯,构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春燕.高中地理“问题导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3

[2]谢惠清.问题案导学对高中地理思维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