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7:24: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思想政治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挖掘人的创造潜能。传统教育培养的是唯唯诺诺的顺从者,但是在未来社会中,只有那些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人才会取得成功。记得有位美国学者曾说过:“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造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可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体现了一个人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及综合素质的体现。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在新一轮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开展思想政治创造性教学势在必行。而思想政治创造性教学首先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具备创造性地教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实现创造性教学的总目标——政治合格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二、思想政治课创造性教学实施的若干策略
1、教学理念的创造性
实现创造性教育,首先要有创新观念,一个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性和给予创造力很高地位的精神环境更可能带来高的创造力。在培养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过程中,学校应该率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人才观、育人观,确立创新教育理念。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应转变角色,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建设者,由过去的学生适应教师转变为教师适应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提倡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探索知识、研究问题。能够创造性地认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唯书,不唯师,具有自己认识的独立性,在这种动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锐意进取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教学准备的创造性
思想政治课的备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构成这一工程的每个环节自然有其科学性,因此必须按照科学性的要求,追求每一个环节的优化,使各个环节承载其相应的任务,这是必须遵守的备课基本规则。但遵守这一规则的前提下,应努力追求在某一个环节上,在某个内容上寻找新的突破,在这具有新意的突破点上做足文章,或反映出设问的独创,或反映出构思的巧妙,或体现出语言的魅力,或表现出伏笔和悬念的力量,只要整个过程遵循科学性要求,而某一个细节表现出创意就是一种创造。
3、教学内容的创造性
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是教师备课的基本素材,是必须传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其特点是具有相对稳定性。当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快捷之时,教材内容难以及时吸纳和反映最新的成果和最新的变革,这种特点为教师发挥教学中的创造性提供了条件。为此,教师要以敏锐的触觉和思维,寻找并捕捉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最新成就,及时吸纳到教学内容中去,使整个教学内容呈现出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有机结合的特点,反映教师分析教材的创新感知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
4、教学过程的创造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感过程,这种动感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也为教师发挥创造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集中全部精力,及时捕捉创新性的思想,独立性的观点,批判性的见解,并且善于抓住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或观点,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分析、民主讨论、探索某种思想或观点的启迪性价值或创造性价值,使宝贵的创造性思想或创意为全体同学所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课 实践教学教学 探究
思想政治课是把国家规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的过程。课堂课教学负担着以上知识传输的任务,是一种强化认知过程。受教育者要对教师传递的教学内容加以反映并内化为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研究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认为思想政治课是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教学包括教学和实践教学。
在国家的不断推动和教育界的不懈努力下,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从最早的课堂实践性学习活动,如简单的课内讨论、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了多种多样的课外教学形式,如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参观实践基地、“三下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同时,有越来越多的校内部门,如团委、学生处、各系部等加入到这样的实践教学中来。
内容、形式和管理上的不断总结创新,使得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和功能,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教学载体,而是在独立特征的基础上更加接近于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我们有必要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课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澄清认识,掌握规律,以促进思想政治课进一步发展。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
和教学是统一的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从最初提出到今天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平行存在,越来越表现出独立性,自成体系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是,我们应看到,作为共同提出的一对范畴,二者首先是统一的。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的学科,严谨认真、具有逻辑性的教学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必须要以教学为指导,在目标、内容、环节设置上保证不脱离整体大局。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水平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载体。
实践教学是在教学基础上实现和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部分,用来印证教学的正确性并发挥的指导作用。实践教学在教学的基础上,把居于被动受众地位的学生转变为活动主体,将思考加以深化和升华,达到和实践相结合。同时,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活动反过来可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在育人功能上相互配合,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构成完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独立性特征
总结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大量案例都是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出发,以主题形式开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得比较好的案例,严格按照问题提出、研究、资料搜集、数据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对策、实施、效果考核的程序作为项目开展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虽然是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依托,但从某些方面看,它已超越了一般知识体系,实现了与其他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教学已经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在教学目的、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变化。
(一)教学目的方面的不同
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教学目的上又存在不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提出不仅仅是从思想政治课的角度,而且是从整个高等教育的角度。因此,不能将思想政治课的一般教学目的直接迁移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一种过程性活动,其教学目的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学实践本身即是教学目的,具体的教学目的仅仅是过程的外化表现。在对不同的院校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各高校均制定了自己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一而同,但总体来说,是院校综合社会相关情况制定出来的,体现了过程和目的的一致性。
(二)教学规律方面的不同
思想政治课教学强调对既定知识的正确反映,在教学中强调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内在逻辑结构,要求以科学和文化基础知识为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坚定信仰、加强修养、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包含多个层次的立体教学,一般课上和课下实践活动简单、普遍、易行,能够经常性开展,通过一些特殊案例的分析来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世界的问题、现象或事件等进行探索,对热点时事形成正确认识;校外项目实施过程往往真实、复杂,强调过程研究和知识的分析应用,学生主动获取直接经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将科学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与修养。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强调间接经验的获得,步骤简单直接,而实践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存在着更多的环节和因素,已明显具有了不同的教学实施规律。
(三)教学内容的变化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内容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任务,主要是进行国家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工作。虽然在教学中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但多是用作支持、辅助。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实施过程更具体,环境更真实,各类影响因素更多,使得其覆盖的学科范围也更加广泛,延伸到诸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是一种更具综合性的学习过程。虽然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其他科目知识的学习没有列在教学目的中,但究其实施过程来看却是必需的,没有这些科目知识和能力的支撑,就无法很好地完成实践教学项目。这也就使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自发地扩大,而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复制。
(四)教学方法的差异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学习。为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要在学生意识领域镌刻上知识内容,虽然是间接知识的掌握,但要求越直接、越迅捷越好,其内容也要求越正确越好。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过程性教学,通过实践过程达到目的,这就使得实践教学项目不是直达目的的,而是要通过摸索、探究,要在很多的偶然、不可控因素中发展。过程不确定,结果多元化,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既要研究归纳,又要进行演绎,是一种研究型学习,同时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能够推动和开放学生的思维。即便是在最简单的课上讨论实践中,为了强化过程学习,也可以故意制造弯路来加强其过程性,实现能力训练的目标,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五)评价的区别
思想政治课教学多以试卷问答作为成绩考核形式和学生水平评定依据。在考核中,不仅仅考核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通过时事问题、材料分析题目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水平。但是,这些题目的滞后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更多反映的是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对社会的了解,而不是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于题目没有真实环境,也难以体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过程的非确定性、答案的多元性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偶然、变化、分歧或错误的发生,使得考核能够更准确地展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但这种考核也变得更加艰难,更多的主观判断会直接影响到客观公正性,对教师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内在地推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思想政治课是教育“人”的工作,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面向真实社会的教学。在不断的创新与实践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展现出不同于教学的独立性特征,在研究这些新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 实践教学 困境 行动导向教学法
[作者简介]郑向东(1966- ),男,广东梅县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51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0tjk08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147-02
近年来,一些高校虽然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种种困境,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欠佳。因此,如何摆脱困境、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可行的选择。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为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技术人才而建立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于专业课教学中,它打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界线,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行动的引导作用的理念,以及主张教学应当用实践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对目前处于困境中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认识上的偏差及其面临的困境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含义,学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把它界定为与课程相关的课堂教学以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观点认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有明确界线,两者不能混淆。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大多是作为一种课外实践活动而被视为理论教学的补充。然而,作为课外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诸多问题。第一,时间的限制。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因为是作为课外实践活动并未真正纳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之中,因此时间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无法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教学环节坚持下去,从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第二,经费的短缺。课外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都需要有相应的经费支持。然而思想政治课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经费一向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使许多实践教学形式、设想很难充分开展起来。第三,基地的制约。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开展实践教学时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如有的单位不愿意接纳高校师生进行实践教学,有的单位要收取过高的费用等。第四,师资的不足。思想政治课作为全校性公共课,组织课外实践教学需要多人协同配合,而教师数量及其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也成为制约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瓶颈”。
正因为在认识上把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视为是一种课外实践活动,而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则受到时间、经费、场地、师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也涉及学校诸多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都非常棘手,单靠任课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很好地处理社会实践教学所需的众多条件的(目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多以任课教师为主)。因此,有的高校知难而退,干脆放弃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或者即使开展实践教学,也很难作为经常性的教学环节坚持下去,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及其优点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系列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产生学习产品的策略与理念,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因学施教为教学准则。它在教学形式上由过去的以“教”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点。第一,摆脱了传统教学形式的强制性和单向性的特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教师承认和尊重学生观点和看法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尝试在各种观点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认同或理解。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行动导向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以教师的教为主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强调学生互相合作,在学习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在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中得到满足。这种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围绕课题、案例或者问题进行讨论、辩论、分析等,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学习,掌握了方法,养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锻炼了交流表达能力,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
三、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法,拓展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空间
笔者认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所面临的课时限制、经费短缺、实践基地的制约、师资不足等问题并非是短时间内能够得以解决的。在当前各方面条件都不到位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应该转换思路和方法才能走出困境。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既然课外社会实践教学难以组织实施且实效性差,那么能否考虑在课堂教学中来实施实践教学呢?可能有人认为这样做势必会挤占理论教学的学时。这就涉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界线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任何实践活动都总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理论也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并发挥作用。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过渡、相互转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同样没有不可打破的界线。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固守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严格界线,只看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此消彼长的矛盾的对立性,而没有看到矛盾对立面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过渡、相互转化的同一性,从而束缚了授课教师的手脚,把实践教学只作为课外实践活动实施,从而受制于课时、经费、基地、师资等因素而难以持续、稳定地进行,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课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状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局面,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互动空间和自我动手、动脑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兴趣。行动导向教学法打破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界线,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理论和实践一体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全可以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法,突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壁垒,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淡化理论教学,但并不是要取消理论教学,而是将理论教学贯穿于或融化于实践教学之中。不应该片面地认为只有课外实践活动才能达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目的,而应该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品格。这样,课堂实践教学既解决了课外实践教学面临的课时、经费、基地、师资等不足的难题,又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不失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走出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在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实践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取适当教学方法。下面仅就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课堂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作以下探讨:
1.角色扮演法的运用。在教学中设定一定的情境、通过表演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去体悟知识、获得能力的教学手段称为角色扮演法。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不同,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主要是以教师的理论灌输为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事某项活动,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应用知识、锻炼能力。例如,在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由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让学生从中了解审判的基本程序,使抽象、枯燥的法律概念和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而富于吸引力。
2.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案例的描述或介绍,引导学生对这个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论证、讨论,从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一般的举例说明,它是通过选择的案例把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融会于课堂活动中。例如,在思想政治课课堂实践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以下四个阶段进行教学活动。第一,选择案例。选择的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其中蕴涵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有较强的针对性。第二,设定任务。任务设定要从教学目标、内容出发,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复杂。第三,组织课堂讨论。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所在组的讨论情况并展示其成果。第四,评价总结。先由各小组互评,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
3.项目教学法的运用。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目的在于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学习者更独立地组织自身,并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是要通过完成一个项目来学习知识,以行动导向来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例如,教师设定一个“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的项目,由学生分组实施(通常8~10人一组),让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统计问卷数据,最后将得出的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任课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学生充分了解了自身的法律意识状况,从而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素质,也获得了独立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法使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心由课堂外转向课堂内时,实践教学的实施成本将大大降低,而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则更强。当然,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其目的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空间,并不是要完全排斥和取消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各个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适当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整合;原则;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15-02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乏系统的指导,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效率偏低,不能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我国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和途径来不断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完整的教学资源统筹机构,推进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资源全方位、统一有序的发展,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转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科学内涵
将实践教学的方式以及理念运用在课堂上就是我国高校要实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依据课程的需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不断组织学生们将实践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运用、观察、感悟中体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实际就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们经过实践认识现实环境的教学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的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需遵循一切从实践出发的原则,应依据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有的资源情况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使用。首先,要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整合和使用;其次,要根据现有的资源状况,制定合理利用资源的计划。
(二)因地制宜原则
对我国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利用,不但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制定不同的规则,以学校特点、地域特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为依据,不断整合利用本校和本区域的教学实践资源。一是要把整合利用本校资源放到首位,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二是要充分发挥本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资源优势。
(三)广覆盖性原则
整合高校的实践教学资源,不仅要使物质资源以及有形的人力资源得到整合,而且还要使信息资源和无形的活动资源得到整合,把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整合到一起,不断加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实力,提高实践教学的综合水平。实行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后从其中获益。同时,每门思想政治课的设计都应该符合教学资源整合的要求。
(四)系统协调原则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既需要任课教师的尽心尽力,又要得到高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既要依据实践教学的特色,解决好目前教学管理系统与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之间的连接和相容问题,又要切实解决好学校和各系教师之间的相关问题。唯有建立完善的系统协调机制,才能够井然有序地利用物质资源,明确联合活动要素,使信息资源高效协作,推进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效。
(五)针对性原则
应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不一致的特点,确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源整合计划的运用方法,其根本要求必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适应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的途径
(一)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的思想体系
开展思想政治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我国高校领导应意识到:在提高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一样重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专业课教学一样重要;提高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学一样重要;提高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与提高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一样重要。我国高校应该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中,把实践育人工作放在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合理增加实践课时的同时保证实践育人工作的全面展开。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的领导与管理体制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大多数都是一个教师带多个班级,教师面对的是各院系的学生,实行实践教学管理不可能让其中某个部门或者某位教师去完成,必须由学生处、教务处、团委以及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管理才能完成。这就需要成立一支以实践育人为目的并具有权威性的领导小组。高校领导应对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亲力亲为。需建立大学生实践育人小组,由学校最高领导担当组长一职,由高校各院、各系领导担任主要成员,以领导小组为中心,不断完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领导小组要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不断结合我国当代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及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坚持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结合的原则,制订明确的管制规章。在大学生系统的社会实践中,应该把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保证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活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串于社会实践的整个过程。
(三)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的内容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课其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对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校应不断改变其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的理论教学模式,将我国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问题引入教学内容中,增加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趣味性。应当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相结合,实现趣味性、科学性、现实性的结合。当代大学生实践活动大多都只注重形式和过程是否完整,不重视学生是否从中受到教育。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与学生辅导员加强交流合作,将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节、社团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以及青年志愿者等一系列学生活动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完全融入社会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正确指导学生的社会活动,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平台
目前,当代大学生网络实践活动主要注重两方面:一是根据现实环境进行模拟的实践;二是主要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展开的模拟现实的实践活动,它涵盖了大学生的学习、交流、求职、创业等各个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对实践教学的虚拟场所不断进行开发和扩展。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找寻实践教学资源和场所,例如网上的专业纪念网站以及电子书等。二是要根据网络平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都以聊天、谈话等方式为主,而现在广泛使用的微信、微博、QQ等新的交流方式无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不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三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组建专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做好宣传工作。
(五)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保障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保障机制。各高校不但要定期研究教学方式、指导检查展开实践,而且要解决好实践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要根据学生人数以及学分确定实践教学经费,并且要保证经费够用;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当把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引入到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中,激励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断对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进行研究。地方政府和党委也要加强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社会资源方面的系统安排,在政策上支持学校。教育局要把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施情况纳入对学校教育教学评估的指标里,不断激励高校提高办学质量,不断坚持过程与结果的结合、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的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及教师评价等方面结合的原则,对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综合能力、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多方面做出科学正确的综合评价,切实保证高校实践教学能有序开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加强整体建设而忽略内部的建设,也不能只突出具体方面而不顾整体。要严格遵守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充分利用有形资源,提升资源整合的多面性,加强资源整合的统一性,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预想结果;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为出发点,实现高校的远大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姜德琪,项敏.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介体资源的开发与配置[J].教育探索,2011(6):35-37.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进
一、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日渐深入,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渐趋密切,基本能够实现全球便利交往,青年大学生接受国内外各种文化几乎没有障碍。这就使我国较封闭的文化环境迅速发生变化,文化结构有加速多元化趋势。从生物多样性原理考虑,多元化其实应该是文化的常态。文化多样化对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不无益处,但是文化多样性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到挑战。如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文化被国内较多的青年学生认同甚至欢迎,将会危及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加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客观上,国内的政治环境确实在出现一些微调,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不能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步伐滞后,长此以往,将会造成难以挽回到后果。这些都是执政党不愿看到和难以接受的。
青年是中国未来的中坚力量,所以,高校思政教学必须对当前的文化态势表明态度,亮明观点,做出应对之举,指导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环境里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也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注意到的两个特征
(一)潜移默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尤其需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靠教育工作者长期细致的渗透性工作才能达到润物无声到效果。鉴于思想属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否真的发生变化,其变化是“向善”还是“向恶”是很难有一个客观到尺度的,必须通过其言行才能得出滞后到判断和结论。所以,思想教育的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可以想见。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对大学生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要期望在短时间段内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不要动辄希望达到脱胎换骨的效果。而要做好打持久战,做长期细致工作和努力的准备。
(二)带有较强的政治性。
毋庸讳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这个只能正视,而不能回避。立场需要坚定,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否则,思想政治课就无从立足。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讲政治”。必须冷静处理社会上的一些思潮。例如,有人在海外攻击国内的思想政治课是“党化教育”、“”。对此,高校教师必须有清醒认识和坚定决心。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此外,有人提出应大力加强“公民教育、国民教育”以替代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这也需要特别慎重对待,不要罔顾国情,提供错误导向。
三、如何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一)积极进行教材建设,为思政理论教学提供载体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到教材在编写上需要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如果教材中没有历史、法律和统计数字等相关到丰富知识作为载体。处理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百花齐放”的关系。也就是说,需要解决好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性问题。单纯照顾思想上到“导向性”,而违背简单的常识和客观事实,极其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拒斥心理。
(二)大力提高教师素养
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需要积极完善自身素养。一个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知识阅历的教师和素养水平低下的教师相比,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提高教师的素养。提高教师的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其次要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师与时俱进的更新自己到知识储备。才能鲜活的解读相关的思想教育内容。再次要改进对教师的评价机制鼓励奖励教学创新。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最终要靠思政理论课教师去完成。由于影响和制约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很多。在目前网络时代条件下搞好思政理论课教学,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为给思想政治课教师提供足够的工作动力,就需要高校改进当前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师课时任务重,待遇低的现状。否则,一个带有不满情绪到教师,很难想象他会讲好连他本人都有抵触情绪的宣讲内容和导向。
(三)完善和统筹不同的教学方法
1、大胆尝试网络化教学
鉴于网络在大学生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高校可以考虑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交流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传统的“提问式”课堂教学活动相对枯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现代网络教学可以增强交互性,加强师生交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宽松的环境。如在QQ群内聊天式沟通到效果和在教室内沟通的效果有天壤之别。学生在虚拟空间李往往敢于或者说愿意敞开心扉提出见解。在此真实到心境下,思想政治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
低智商层次的“注入式”不可能行得通。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可以描述为“注入式教学法”,它企图强制性的让学生服从和接受。但是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价值选择。随着文化多元化时代的来临,高校应当吸取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学革新,创设一种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致力于学生对话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表达、对话、协商和平衡的能力,能在多元社会里进行理性选择。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既要反映十提出到全面小康的新目标,论述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又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理论体系、制度等内容。还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引导大学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认识自身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尤建国,高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路向[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7).
[2]梁晋,陈碧琼.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9).
[3]赵琼.价值多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的困境与抉择[J].高教论坛, 2009, (2).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欠发达地区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69-02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展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适应时展和要求。我们党提出了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目标。面对新的形势,高校的改革也必须与时俱进。紧密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推动高校事业走向新高度。思想政治课由于其自身特点及德育性质。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其他课程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因此,欠发达地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必须加快改革和创新的步伐。
一、欠发达地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从思想政治课程教改开始,一些高校采用轻理论重实践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院校。在这些学校看来,理论讲授不应作为包括思想政治教学在内的一切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应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为今后的就业做准备;或者思想政治课改革仅流于形式,没有采取有实效的行动。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没有重视并真正启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因此他们的教学方法、手段都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思想政治课普遍不受学生欢迎。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思想观念陈旧。有些思想政治课教师观念陈旧,方法落后,不能与时俱进。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不能积极地去探索好的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效果。在好多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教师不关心听众的反应。教学方式单一,课堂语平淡,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丰富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而且随着时展,其涉及的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因此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去积累,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理论与实践的分离。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形成教育客体社会职责的主体化,对社会管理经验的支持系统有较高要求。就现实性而言,这些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缺少社会经验支持体统;这是教育内容与教育实践的一个长期存在的矛盾。
3.认识规律的偏离。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理性思维的习性没有完全形成。学生们喜欢阅读较轻松愉快、通俗易懂的书籍;喜欢接受那些生动有趣、现实功用的课程,抵触那些枯燥乏味、理论抽象、长远见效的课程。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抽象性、理论性很明显,缺乏生动性,在促成青年大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中难以发挥其优势。所以,如何使学生的思想转变、如何使抽象的话题转变为生动有趣的话题,是老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欠发达地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出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要求。欠发达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倡导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教育客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的认识。教师的思想政治课如果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上课所传授的知识都是一些空洞的话语,就无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而欠发达地区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直接影响了青年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轻视,从而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因此,必须净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环境,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学习,切实履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使整个教学内容呈现出科学性与时代性有机结合的特点。结合时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思想政治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前提下,内容改革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科学而生动地回答青年大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形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科学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
3.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欠发达地区思想政治教师长期不变的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新形势,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首先,教师必须深刻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通过认真研究教材,切实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深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中去,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其次,积极采取“互动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积极推进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欠发达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思路
1.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要根据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和创新。因此,教学内容改革要体现时代性。首先,教学内容的拓宽和更新。其次,降低课程内容的重心,传递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形成更加“接地气”的教学内容。最后,注重青年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思想政治科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提高自身教育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坚持的基本理论、观点、立场、方法,又要与时俱进,走进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学内容的最大特点。这需要教师不断关注时展和社会现实所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动态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因此,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克服欠发达地区一些落后思想的限制,还要自觉形成理论与实际、教育与现实相结合的思维模式和教学理念。
3.积极参与教学内容创新的科学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实现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不仅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融入当今的世界,走进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要求教师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探索。思想政治课如何长期立足于变化发展着的世界中,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主导性的思想导向,这是思想政治课关注和研究新时代所迫切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金香花.关于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部大开发,2011,(9).
[2]李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颜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4]宁小珊.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探索与实践[J].东京文学,2011,(8).
[5]张晓荒.构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政课程新体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0).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角色;
中途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109-02
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逐步走向专业化
专业,《维基百科》的界定是“指需要特殊教育训练之后才能从事的职业,他们的主要工作通常是为其他人提供特别的技术顾问与服务。”专业化是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就是使教师成为更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不具备的专业素质的一个过程,成为本行业的专家和能手。
专业化是社会分工、职业分化、深化的结果,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走向专业化。首先,专业化是国内外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教育发展才可能促成人的发展,只有人的发展,才有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全人类的发展。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高校思想政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思想政治工作是综合性、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明确的专业要求,使他们掌握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指出要“建设数万名坚持正确方向、师德高尚、业务熟练、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
其次,提高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需要。办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的根本生命力,而教育教学水平是办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近些年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不少刚刚毕业的硕士、甚至是本科毕业生进入独立学院工作,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已成为主体。作为刚刚毕业的青年学生有一定的优势,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容易上手,与学生的沟通障碍少等。但他们的教育教学的经验不足,如优化教学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堂控制能力,科研能力不足。独立学院必须为青年教师提供条件和搭建平台,推动青年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强化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
最后,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成长成才是每个教师的基本愿望,专业化发展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曾几何时一些人认为民办院校思想政治课没有意义,思想政治课不受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地位不被认可,影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意愿,有的教师选择跳槽转行。有人说“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1]专业化让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职业地位得到确认和认可,他们的发展意义和才能得到认可,专业发展心态得到稳定,从而激发他们形成自我造就、自我发展的意识及行动,为自我成才和发展提供动力。其次是专业化让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专业化是教师自身不断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接受专业教育训练的过程,因而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使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
二、专业化视角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从专业化视角正确认识自己当前的角色定位。
(一)教育教学改革的参与者。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是一名教师,一个称职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而不是一个呆滞的、保守的“马列小老头、小老太”。第一,从内容看,高校思想政治课主要包括《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这几门课程,这几门课程比较抽象枯燥,难理解,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愉悦性、趣味性,让学生产生愉悦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课堂实效。第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一代不同一代,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走在教育教学时代潮流的前头,洞察世界发生的新变化,周围的新情况、新现象,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
(二)科学研究者。教师走向专业化,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仅仅注重经验积累的“教书匠”,而是集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为一身的专家型教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弘扬科学研究精神……努力争做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甚至是该领域的泰斗。”[2]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必须争做一名教育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规律,探讨教育教学方法,探讨教育改革和实践。这方面侧重于“怎么教”的研究探索。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必须争做思想政治学科研究者。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必须真正懂马列、信马列,才能讲好马列。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尤其是中国化,使自己成为理论研究者。这一方面是侧重“教什么”的问题。
(三)的忠实信仰者。是科学,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学会用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必须成为的忠实信仰者,坚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把对和党的理论的学习研究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价值,把对的信仰融入到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身体力行。同时把传播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上好每节课,引领青年学生学习理论,让理论在青年学生中生根发芽。
(四)学生人生的导师。思想政治课不仅是知识课,教给学生知识,更直面现实,传递一种价值信仰,铸造大学生灵魂和精神支柱。由于经济全球化,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等因素,导致整个社会价值多元紊乱、道德滑坡、信仰丧失等现象,使独立学院学生对人生选择产生迷茫和困惑。另外,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校期间都存在缺乏学习目标,人生规划,学习动力不足,在就业趋向的选择上被动盲从等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的人生成长中的这些迷茫与困惑作出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高而科学的理想信念,在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建立有意义的人生规划和学习目标。
(五)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实践证明,独立学院学生对于抽象、深奥的思想政治课兴趣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不仅把自己当作学生的老师,还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对学生倾注极大的爱心,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有师爱,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教育,因爱教师而爱课程、爱课堂。其次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才能缩小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消除抵触情绪。最后是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的生活,不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要充分了解学生,除了课堂上花功夫,最重要的是课外走入学生的生活,与“学生打成一片”。
参考文献:
【1】张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1).
[关键词]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学
一、我国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观念层面
1、理论与实践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的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是对人类自身社会历史活动本质的一种概括。实践,又称为“社会实践”,是人类有目的的进行社会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与人本身的一切实际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生产活动、科学实验和处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系列实际活动。生产生活是最为基本的实践活动,其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个层次,实践是人的感性的物质活动;第二个层次,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第三个层次,实践是主观存在客观的有目的的活动。在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上,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实践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同时,理论必须受到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理论,看其是否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伴随实践的发展而进行自身的发展;实践是理论的归宿点和出发点,实践对理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是比较复杂的,如果把理论与实践过于简单化,就会出现两种倾向性的错误:一种是片面的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另一种片面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只有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改变世界。
2、整个社会自上而下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
从社会层面上来看,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地方经济建设,随着全国GDP的增长,逐渐搞活了市场经济,并且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由于没有政府的统一规划和资源调配,很难整合学校和其他社会结构的力量。
从学校层面上来看,“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志教育”仍然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国有部分普通高校只重视升学率、就业率,对学生在道德方面的培养却远远不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在我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认识是前提,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没有领导重视的地方,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取得进步的。
从家庭层面上来看,受我国高校扩招的影响,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形势的严峻,高校的学生们希望在有限的教育资源面前利用各种机会增加自己进入社会的砝码。增加自己的“硬件”条件,相对而言,对自己思想道德素质这类“软件”就不是很重视。
综上所示,可以看出,整个社会自上而下对道德实践活动还是不够重视,这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我国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操作层面
1、教学中的理论指导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有效的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就会使教学思路产生盲目性。从调查结果中来看,“您认为教学活动需要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作为指导么?”53.0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25.3%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只有21.6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从调查显示,说明了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理论指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多少理论指导?同样做了相应的调查,“您参见的社会活动中,有思想政治课理论作为指导的有多少?”有30.12%的学生表示有理论指导,有36.04%的学生认为有没有理论指导不是很清楚,有33.84%的学生认为没有理论指导,从调查显示,说明了大多数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指导。
2、传统的教学和考核评价方式与教学的发展
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平台”,将学生作为客观的存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有效的体现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从教师问卷调查中能够了解到,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论笔试”的占30.95%,在实际考核中,理论与实践的比重为“10:1”的占18.82%,而“实践不占份额”的占25.88%,从这些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仍然有1/3的学校采用传统的教学和考核评价方式,明显的阻碍了教学的发展道路。
三、我国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制度层面
1、教学组织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思想政治课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问题一直都在制约着思想政治课教学持续发展,由于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操作流程,也没有被纳入正规的教学体系中,所以,教育部也没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方面做出详细的制度规定,这就导致了各个高校对待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态度不同。
由于教学管理组织的松散,主观随意性比较大,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就会出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状况,缺乏必要的制度和规范。有些普通高校和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过程中,往往是敷衍了事,走形式、搞过场,能应付应付,应付不了就对付,从而导致了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可见,缺乏思想政治教学组织管理制度,能够严重的影响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教学经费落实
教育经费的问题,能够决定教学的开展是否顺利,如果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经费难以解决,就会给教师的积极性带来一定的负面应影响,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对学生不利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学经费要严格的按照规定和计划进行有效的落实,并将教学经费制度化,才能提升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更好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我国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战略层面
1、教学的学科体系建设
我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学科体系建设是统领教学发展的“龙头”,是教学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开展的重要保证,是教学向纵深发方向发展的坚强后盾。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科学体系、学术观点、研究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学成果的研究、人才的培养还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较为模糊的认识,对自身的任务规划还不是足够的清楚。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教育,以及对民族精神、公民道德、个人素质进行教育。思想政治课的目标是以思想政治理论为出发点,对教学的内容、手段、形式进行整体调控的过程。思政教学的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并根据高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立具体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充分的发挥出我国普通高校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和中介功能,让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条不紊的开展。
2、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因素,对于教学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并达到预期的目的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我国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否提高起到关键作用;对于我国教育事业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及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能否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立一支能够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师资队伍,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健康发展能够起到领带性的作用。然而,在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数量不高、质量不高、素质不高的综合现象,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优化。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能力和知识结构的限制,不能够满足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学的需要,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项学科,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广泛的理解,多样的爱好,对现实要具有超强的分析、辨别、判断能力,并具有现代的教育理念,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
五、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思政教学,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形势下必然要进行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兆华,张艳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03).
[2]王美荣,张耀荣. 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探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3]李忠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措施[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1)
[4]钟洁生.加强高校思政课大班化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高校;问题
高校中的最为主要的教育工作便是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现阶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大学生道德水平方面的提高,现阶段,关于如何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已经成为了新时期里,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内容,同时也对于高校里面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率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全方面的人才。但是很多的高校非常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即使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课,也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实施。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学效果比较差。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没有较大的兴趣,老师讲得再多学生也听不进去,教学效率比较低。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反映,思想政治课中老师总是翻来覆去地讲一个问题,趣味性非常低。
(二)实践教学薄弱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得到各高校的重视,在教学大纲上都列有实践教学学时,并且占有一定的比例。但由于学生人数多,实践教学的内容、学时缺乏统一要求,实践教学的效果没有明确的评估指标,实践经费不足导致实践教学依然是薄弱环节,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实践活动未能发挥实效,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评价标准单一
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指的是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教学评价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功能单一,过分注重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的发展,忽视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评价内容单一,主要侧重于课本知识的考查,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主要是量化评价,以纸笔测验为主,导致评价目标唯量化、简单化;评价主体单一,多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是被动接受评价的客体,学生不参与任何评价。教学评价标准的单一,使教学评价失去了它应有的反馈功效,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实效,怎样有效地开展教学评价,仍然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学课主渠道作用
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个人素质。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另外,老师也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处理好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心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学课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能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二)拓展教学空间,加强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真正适应形势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要求,只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联结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加实践,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在积极性;有助于大学生转化书本知识、加强能力锻炼;有助于大学生克服脱离实际、眼高手低的弱点。首先,因地制宜开展校内实践。主要以校园活动的形式展来,在课时设定的时候,拿出一部分课时用于校内实践。具体来说,在校内开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为目标的活动,可以组织校园演讲比赛、征文大赛、辩论赛等活动,活动可以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发起,也可以联合学校相关部门组织,也可以由学生社团组织,充分利用校园各种文化建设载体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供渠道。其次,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加强教师的参与度。寒暑假社会实践在假期进行,时间充裕,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便于集中师资力量。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农村、城市、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请校友回校给学生介绍行业和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谈工作、人生的体会;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参加生产劳动或担任社会工作等。
(三)完善考核方法
首先,建立科学系统的考核目标。考核目标的设定是多元化与层次性的集合,包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政治理论素养提升程度的准确考评、对思想品德素质提升程度的科学测评等。其次,设计全面贴切的考试内容,切实提升考核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以及与学生实际的贴近程度。减少对纯知识点的考核,加强对核心知识,与现实结合紧密的知识进行考核,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再次,采取综合评定方式,除了平时成绩、理论考核之外,还可增加实践考核、日常行为表现考核等。实践考核重在考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表现,包括参加实践活动的程度和积极性、撰写调查报告、实践制作等,可由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带队教师、任课教师等组织考核。日常行为表现考核重在考察学生在应对现实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如对学生参加义工活动情况、公益服务情况等,可由与学生工作有关的部门和老师进行考核。
三、结语
在现代我国的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各项教学的前提,虽然目前我国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可是只要我们能够懂得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完全发挥出“思想政治”课程的主渠道的作用,开拓教学空间,多多关注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对考核方法完善更新,肯定可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本身应该具备的作用,最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J].科技资讯.2015(31).
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国家鼓励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引导非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重点强调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事实上,人的精神的培养是所有教育核心的核心[1]。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其重要意义是指导大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行为,也是促进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性因素。但在高校传统教学实践中,思想教育的“教育”与“职业”两维属性被割裂开来,单纯的道德说教无法有效促进职业能力的合成。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探析应用技术型大学如何寻找符合其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设计教学项目,将课程内容融合于项目活动中,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引领,达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目的。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与普通本科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差异分析
1.思政教师与职业教师的差异
在教学模式上,传统普本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其授课任务一般由独立于学生所在院系的公共思政教研部门(教研室或教研部)负责,教师多以理论研究为主,对于不同院系学生培养的不同职业方向,与授课教师并无直接关联。由于职业方向差异而应有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差异,但授课教师对此并不敏感,由此产生思政教学供给与职业需求的差异,这也是转型高校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2.思政理论与职业实践的差异
在教学内容上,传统普本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其内容多以理论为主。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与专业实践及职业发展相脱离,使得思想政治课本应具有的指导职业实践的作用消失,课堂吸引力减弱。
3.被动接受与主动学习的差异
在教学方法上,在传统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成为主要形式,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对理论之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很难有直观与客观的评价,教与学缺乏互动,课堂吸引力不足。
4.“高分评价”与职业能力提升的差异
在教学评价上,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以理论学习考试高分为目标,对于学生情感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等方面的评价缺乏有效手段,这就导致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缺失。而在应用技术型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是基于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评价,其评价更符合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
(二)思想政治课转型中应把握的主要原则
在教学模式上,思政理论与学生职业实践相结合。将思想政治课理论融入到学生职业活动中去,将职业需求与教学供给相匹配,使得其能够发挥在学生所学专业领域中应有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突出典型职业活动下的项目设计。在转型过程中,针对教学对象相关职业领域,选取典型职业活动,作为课程项目,项目要能承载关于思政课的“知识、技能、理论、素质”等多重教学目标,实现职业活动与思政教学内容的融合。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以引导、服务为主,通过“任务”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评价上,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不只是学习结果评价,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包括学习能力、信息获取及使用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价值观、事物发展趋向判断能力,等等。
二、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想政治课项目化教学设计探讨
(一)项目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思想政治课项目化设计,是与应用技术型高校专业建设相适应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导向,与行业协会、业内企业、业内专家等合作,在职业领域内形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而设计与职业实践相结合的工作项目、工作仿真模拟,并将课程相关知识点贯穿于项目内容中。既要保证课程能够实现思想与政治教育的特性,又能够突出专业特色,符合职业实际。
(二)项目课程设计概要
项目教学的显著特征是问题的情境性与教学任务的实践性[2]。本文是以学校旅游专业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与吉林省旅游协会、旅游公司(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省内知名景区(实训基地)合作,形成旅游专业职业范畴的与思想政治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由此形成教学项目。课程设计分为“公共模块”与“专业模块”两部分。
1.公共模块部分
课程改革不能只是顾及专业特色,导致失去传统思想教育阵地作用,本部分旨在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需求,但在教学方法与内容选择上,更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遵循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运用、内化行为这一规律,如表1所示。
2.专业模块部分
关键词:学生中心;思想政治课堂;建构
收稿日期:2013-05-28
基金项目:2012年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GH-315);2012年河南省教育厅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2A630114)
作者简介:蒋桂莲(1974- ),女,郑州大学护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一、美国大学的学生中心理念及实践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美国教育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是其根本性的战略思维。从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看,美国的近现代高等教育深受欧洲教育的影响,美国现在著名高校的创办者,几乎全部在欧洲大学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些美国人受当时欧洲大学浓郁学术自由和学生中心氛围的深刻影响,把尊重学术自由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带到美国,不少美国高校是按照欧洲大学的组织方式和办学理念创办的。欧洲中世纪开始出现现代大学的雏形,可以分为学生型大学和教师型大学,这两种类型的教育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学习中心地位。强调教学和研究的统一是当时柏林大学的基本原则,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学术研究,教师在教学和研究中引导学生开展研究,通过研究发展学术和培养学生。美国大学秉承欧洲大学的这一传统,始终把学生视为学校组织结构的中心,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均围绕学生展开,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活动和顺利成长提供尽可能周到、便利的条件。1998年美国人率先提出“学生中心”理念,“学生就是大学”的理念在美国大学表现得特别突出。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
第一,教学和学生事务管理以学生为中心。美国的教学管理基本是围绕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建构的,不仅体现在学分制、选课制、弹性学制、教师配备和评价上,还体现在学生学习条件的配置、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生参与教师评价、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学生实践平台建设和活动上,也体现在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创业和职业发展上。大学生的创业和职业发展可以得到学校的鼓励和多种支持。美国大学的专业选择制度和选课制都非常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课程和教师,重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注重个性化培养。美国大学设立的学生事务中心,不是严管学生而是帮助学生选课、确定职业规划、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等,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二,班级规模和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中心。美国高校大致分为四种类型,而不论哪一种类型,其师生比都不超过1∶10,班级规模一般都在20~30人。尤其典型的是斯坦福大学,全校共有6000多名本科生,2000多名教师,开设了6000多门本科课程,平均每个学生可以单独享有一门课程,同时确保了学校为每名学生指定导师,并有效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充分交流,而且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坚持为本科生上好每一门课。
第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配备以学生为中心。美国高校倡导开放办学,因此学校的建设都与社会的融合度比较高,没有围墙,且大多数学校都在闹市区,没有向导,大学往往会被视为社区的一部分。美国大学教室的建设布局别具一格,多数配备活动座椅,且配有多种交互设施。例如:50多个座位的教室,有线话筒就有20多个,学生课桌上都配有电源插座和网络接口等,方便教师实施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利于互动式教学。
二、我国高校学生中心理念下思想政治课堂建构
(一)课堂环境和条件
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应该成为大学建设的基本共识。大学的一切设施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为设计、建设、配套和验收标准。具体到思想政治教学对教学设施的要求有两点。第一,硬件配备合理。教室不仅是听课的地方,也是开展学术讨论等“活动”的地方,大学教室的空间布局和配套设施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中心,多设可活动的桌椅,方便各种教师课型的变化;合理设置互动设施,如话筒、投影仪和摄像头、以教室为独立单元的局域网。硬件设施以满足授课时师生的实时互动需要为最好。第二,教室空间合理。大学应有大型讲座和学术活动,但更需要空间合理的小型教室和学术活动场所。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适合小班上课,这是由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决定的。充分的互动、质疑、解决问题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方便的师生互动、热烈的课堂讨论与发言应是思想政治区别其他课程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学生人数过多师生互动就受限制,教室空间过大师生的心理距离也大,师生互动的效果就要打折扣。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课堂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大班上课多、课堂研讨和辩论少、问题解决意识不足、师生互动不够充分。
(二)授课形式和方法
思想政治课以学生为中心,核心是以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中心。为此授课形式应以引导学生的思和辨为主,以知识传授为辅。这是由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人类社会化的独特心理过程决定的。思想政治课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具体表现为促成大学生思想品德的认知结构、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教学内容既有相关理论和知识,更有情感意志的锤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明显的是,思想政治课除知识性内容需要教师讲授或灌输外,养成性教学过程靠教师讲基本不会收到实际效果,这就主要靠学生参与课堂内容,道德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建构。上述建构过程,首先是以人类整体公共利益视角对个体思想觉悟、人格特征、道德需要等要素的审视,从而在个体建构人类公共利益的思维框架;其次是以个体生存和发展需要审视公共利益的个人价值。
因此,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法主要是:情景和问题再现、原则和知识阐释、问题解决过程的讨论和博弈、达成符合道德教育目标的共识。引导学生反思和对问题展开辩论应是这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当然,课堂上的博弈要简单很多,可以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社会由利益博弈达成社会契约过程的重演,就像胎儿发育过程重演生命进化过程一样,就是观点的碰撞和价值观的塑造与提升。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讲授过多,引导学生辩论和道德原则重构过程不足,所以教学的实际效果不理想。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最好能实现在教师讲的时候,学生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局域网用文字或声音信息向教师实时提问等,既不打断教师的讲授,又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三、我国高校学生中心理念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内容的提供原则
这个原则包括4个要求:第一,学校的教学设施能满足学生课内外学习的需要,如学校应向学生提供网络教室,满足学生搜集资料和反复浏览课件的需要。第二,教师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渠道提供学习资料,学习要求、提供学习参考文献等,以便学生巩固性学习。第三,课外问题的解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能有效了解并协助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例如:电子邮件、社交网站、各种论坛、班级即时聊天群等都是很好的渠道。第四,教学内容能有效与社会实践融合,教学和辅导实现系统化和网络化。
(二)多感统一原则
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认知、情感的认同、意志的锤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环节,是心理的多重感应和人格的塑造过程,表现出反思、感悟和内化一体的整体性特点。因此,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必须坚持多感统一原则。多感统一体现为:第一,知识认知过程和道德情感认同过程一致,知识和情感不能脱离,是道德教育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这就要求传授的知识合乎常理、合乎社会发展趋向、合乎人文精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性和可靠性。第二,在讲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展开辩论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强化其道德意志,主动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和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满足多感学要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遇到的实践性问题,所以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则。
(三)国际化和人文化原则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成长是开放性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表现出国际化和人文化属性。与此对应,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具有国际化特点毋庸置疑,本文重点讨论人文原则。首先,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和道德,道德和思想政治都属于人类的精神范畴,因此其内容必须符合人性和人类整体作为一个生物种群的生产、生活方式,即体现人文意识和精神。其次,网络时代的国际范围的道德评判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在全球范围被指手画脚。再次,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的文化和教育经验,尤其需要突出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化要求,思想政治和道德都是人文精神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础内容。所以,国际化原则有利于对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进行反思和国际视域的关照。人文化原则体现对道德教育客观环境和学生实际发展情况的尊重,是从更多维度体现学生中心理念,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都是大学的重要特质,这一特质是大学思想政治课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因此,大学的思想政治课必须坚持创新性原则,主要体现为:第一,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所谓教无定法,只要是适合的有效的方式方法都可尝试。第二,教育教学过程创新,甚至可以尝试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设置,让学生在过程创新中融入道德情景,顺利完成社会化。第三,教学内容创新,文化传承是大学的重要职能,教学内容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基本要求。例如: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新型道德体系尚未完善的今天,大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大胆引领社会道德新风,可以为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第四,发挥大学生的创新动力促进道德建设和道德课题研究。第五,灵活设置教学计划和强化创新能力训练,让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知识,是确保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式。可见,创新性原则既是思想政治课发展的要求,更是体现当今大学生发展特点的需要,是学生中心理念的直接体现。
学生中心原则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和氛围,以学生发展实际和要求安排教学,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保证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要我国大学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的建设、教师的评聘、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取舍等,都围绕大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把学生中心理念体现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可测、可感、好用的具体环境载体和文化氛围,我国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就能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等教育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职 高中 思想政治课 衔接 重要性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和高职院校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庞大系统中联系非常紧密的两个阶段,高中思政课为学生升入大学后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而大学思政课则是对高中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两者共同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高职和高中思政课在教学中往往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重任,也为了提高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强高职与高中思政课衔接研究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搞好高职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贯彻党的十精神,巩固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高校日益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争夺的重地,高校防范渗透的任务非常艰巨,而思政课堂就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抓好高职思政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有效衔接研究,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迷惑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加深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形成比较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二、搞好高职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激发高职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按照“05方案”,高职院校思政课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必修课程,使用与本科生相同的教材。这两门课程和高中思政课相比,在各自领域里有许多独有的知识点,但也有很多重复的知识点,没有很好地体现知识的衔接和递进关系。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等内容在高中均有体现。高职、高中教材衔接的不配套,教材内容的重复,往往让学生产生厌烦之感,觉得很多内容高中学过,现在是炒冷饭,从而对思政课不感兴趣。特别是文科生,因为高考的压力,教师已经把教材涉及的知识点挖掘到了很深的程度,又做了大量习题,而现在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仍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这必然导致思政课的吸引力减弱,激发不起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高职思政课教师如果能重视与高中思政课做好衔接,了解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哪些思想、政治、道德和纪律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进行取舍,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重复,多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甚至“两难”境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就能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搞好高职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高中生在身心上,主要表现为依附性,在人际关系和行为处事上需要依赖父母,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依赖教师,虽然这一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往往以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教育为主,学校和家庭都过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德育素质的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多是浮于形式,是为了增加考分而已,思政课的德育功能无从谈起。进入高职院校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高中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但高职学生的独立性、责任感普遍强于高中生,他们关注社会现实,热衷于对时事热点按照自我的思维进行评价。由于没有升学压力,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复杂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不良社会风气对他们原有的认知产生冲击,进而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部分学生出现道德低下和思想滑坡的现象。为了突破这样的困境,需要我们重视与高中政治课的有效衔接,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既要像高中一样进行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等的教育,更要引导高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社会现象和国家大事,在此过程中使高职学生潜移默化的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做到心灵上有感触、思想上有认同、行动中有体现,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搞好高职思政课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衔接工作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使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得到体现,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国文,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探究,【J】
青年与社会,2014(15)
[2]王璐瑶,大学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衔接问题研究【D】长春:
长春工业大学,2012
[3]田静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