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7:24: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跟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管理成为二一世纪知识经济时期组织管理的理论基础,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成为理论界以及企业管理界的共鸣,同样成为企业管理的热门以及重点。国内外专家对于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影响因素,进程机制、体系框架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干钻研,但对于于企业组织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导入及整合的钻研较少。田志刚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于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导入论述了个人认识。徐瑞同等结合客户知识能力以及客户知识管理流动,进行了客户管理管理与客户知识管理的整合钻研,提出了1个较为完全的客户管理管理以及客户知识管理的“双维度”整合模式。刘丽、李新峰以及郭妍分别从知识价值链、知识经济时期的企业战略等角度对于企业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整合进行钻研。詹玮等对于数字化学习以及知识管理的整合问题进行了钻研。因而可知,企业知识管理的导入与整合钻研可能是1些特殊专业管理领域与知识管理的整合钻研,没有系统地对于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导入以及整合模式钻研。本文将在现有钻研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管理的相干理论,钻研企业知识管理的导入以及整合法子。
一 企业知识管理导入模式
企业知识管理导入是1个繁杂的进程,触及到多个组织层面,主要包含战略计划层面、流程层面、信息技术层面、人以及组织层面。战略计划层面主要是通过了解组织的战略目标、战略缺口、核心能力以及专注的价值等掌控企业知识管理的方向,制订知识管理目标;流程层面主要是通过计划以及设计核心知识的定义,和获取、同享、存储核心知识等功课流程,匡助员工了解如何执行知识管理;信息技术层面主要通过构建各种知识库、Intranet企业知识门户等树立企业知识管理网络;人以及组织层面主要是通过组织行动的引导以及组织结构的设计,为企业知识管理作好组织筹备。缭绕四个组织层面的计划以及设计,企业知识管理导入可以用六个阶段来概括,其六阶段模型如图一所示。
图一 企业知识管理导入的6阶段模型 放大图片
图一 企业知识管理导入的6阶段模型
一.一 认知管理阶段
认知管理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统1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认知,梳理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意义,评估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因而,认知管理阶段的下作主要包含下列四个方面:①在企业内部推广知识管理认知培训。尤其是让企业的高层了解知识管理;②应用知识管理评价工具,多方位评估企业知识管理现状,并通过调研分析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⑧评估知识管理的长、短时间效果,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决策支撑;④制订知识管理战略,肯定知识管理推动方向。
在认知管理阶段,企业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瓜葛:1是知识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瓜葛,即要结合企业文化以及管理现状肯定企业知识管理的施行法子;2是知识管理与企业管理机制的结合,即知识管理的推行需要企业流程、组织,绩效等管理机制的配合以及高层领导的注重与支撑:3是知识管理的短时间引入与长时间推动的瓜葛,即企业要对于知识管理的效益进行量化评估,使其转化为知识管理长时间推动以及发展的动力。
一.二 战略阶段
战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拟定知识管理战略,即拟定知识管理目标、信息技术、组织结构及知识管理功课流程等各层面的战略。因而,战略阶段的工作主要包含下列四个方面:①从战略、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角度拟定知识管理计划;②对于企业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肯定企业推广知识管理的症结点以及症结环节;⑨结合企业战略制订知识管理的战略目标以及施行策略,并对于流程进行公道化改造;④对于知识管理的技术需求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计划。
在战略阶段,企业面临的难点主要有下列五个;1是要将知识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以及流程相结合:2是将知识管理与企业的其它管理轨制相结合,并转变管理思想;3是将知识管理思想引入业务流程改造中;4是在企业中营建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5是将知识管理计划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广合适企业本身特色的实践情势。该阶段建议由咨询公司以及企业中高层共同介入,肯定知识管理的施行方案。
一.三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定先导规划,并对于知识管理的4大层面进行设计。因而,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包含下列两个方面:①在企业内选择1个组织抗拒较小、接受程度较高、效果显明、较易胜利。和高层管理者比较感兴致之处进行知识管理改造;②对于知识管理的4大层面依照战略阶段的计划目标与方向进行,对于4大层面进行操作导向的设计。
一.四 原型开发与测试阶段
原型开发与测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发与测试企业知识管理的推动方式。因而,本阶段要依照“原型开发原型测试原型修改再测试”的循环方式在企业内部扩展知识管理规模。依照小部份引进、边做边学、边做边改、使用着与知识管理相干单位不断沟通的原则逐渐推动,减少因调和不列位酿成的反复修改,降低开发与测试本钱。
一.五 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经由前面原型开发的循环扩展以及使用者认可接受后,在企业中全面引入知识管理。本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两个:①引入知识管理,并在引入进程中进行相应的教育训练、支撑、服务、维修以及改错等工作;②明确员工的任务以及权限,增进员工在变革中的配合度。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 类别 步骤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我国的企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地。一个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投入生产经营的有形生产要素的多少,而更取决于进入与知识相关的市场的能力,以及将相应的知识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融入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提供给用户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
1.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跨国公司为例,其公司总部和中国分部,虽然都做知识管理,但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其公司的知识管理,就是公司交易站,公司产品的资料和培训的资料,全都是公司培训交易站实现的。而这个交易站是由公司一个基层员工创立出来的。中国分部做的是先有文化,后有内容,再有系统,它是自上而下希望建立知识管理的文化,也采取了很多措施,组织部门间经验分享。但是其间确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它没有和具体的业务结合在一起,自上而下的推行,致使很多人并不是自发的想做这个事情。第二,缺少立足点,价值点没有体现出来。从公司的成败两面看到,所谓的知识管理,就是要探讨怎样立足于企业的业务,将业务各个环节里的经验升级、整理、固化,让后续操作业务人员相应的按照已经校正过的步骤操作,最核心的就是达到这样的目的。
2.企业知识管理的分类
就企业的知识管理而言,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解决显性的,包括产品手册、专业资料、各方面文档;第二类是项目表单;第三类是员工脑子里面的经验。
(1)文档是企业首先要做的,文档管理的核心就是怎样能够保证文档更新是持续的。从本质上说,不在于采用软件怎样设置,关键就要保证内容是持续的。内容的更新是持续的,涉及的非常广泛。所有的技术问题都是致力于解决内容如何更新的问题。
(2)企业运作当中各个环节沉淀的经验和知识,各种报表,各种内容,其实核心解决要通过流程的分析,确定什么样的环节,什么样的知识,谁来提供。这个是要以流程为基础的。
(3)员工脑中的隐性知识怎么管理,这个事情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手段是什么,总结以便于更好的借鉴。对于隐性知识管理,要有相应的手段,不断的巩固,把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
3.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步骤
(1)规划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大多数的组织在制定知识管理战略之前,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知识管理措施,对自身知识管理的定位,不在于外部宣传,而是实现自我优化、主动升级,将知识管理落在细节,落在实处。
先进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第一阶段,首先将公司的战略目标确定为“知识化组织”。通过捕捉、整合、运用整个组织的知识经验,帮助每名员工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下取得迅速而准确的“知识优势”。
其战略远景大多为知识化转型后的企业,对知识(个体知识、团队知识、组织知识)、系统、服务实现灵活的访问和使用,拥有灵活敏捷的能力和持续调适的流程,并且能够与整体管理诉求协调。
(2)确定企业知识管理核心任务
知识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组织行为模式的变革,其中重要的任务是建立起与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相适应的组织运作机制、组织文化氛围;同时,知识管理的实践需要渗透到每项具体的工作事务流程之中,并需要知识管理专业团队和全体组织成员的积极参与。
主要的任务目标包括:通过体制变革和文化变革,从运作机制和组织文化两个方面同时着手,转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将知识管理和最佳管理实践融入工作流程,在每项具体工作事务中实现有效学习、总结提炼,以提升绩效表现;通过全局规划避免各自孤立的系统建设,以提升整体效能和效率;建设先进知识管理平台,为全体员工提供统一的、安全的访问通道。
(3)制定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达成知识管理的任务目标,先进企业知识管理一般涉及几个方面的的实施体系:提升运作和决策所需要的知识资源、系统、服务以及组织战略;支持知识管理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组织的自我优化和自我适应,所需要的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培训及教育。
(4)动态监控企业知识管理实施过程
企业知识管理组成要素同知识管理定义一样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根据知识管理相关的文献分析,可将知识管理要素进行归类,得到知识管理组成要素包含六种:人员、知识、知识流程、技术工具、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战略。这六种要素与知识管理中一个经典公式相呼应,KM=(P+K)S,P指“人员(People)”;K指“知识(knowledge)”;“+”可以看做“知识流程及技术工具”,S指“共享知识的文化与气氛(share)”。
1.人员。
知识流程中各个节点都有人员的参与,企业人员能为企业提供显性知识,也是隐性知识的拥有者,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人员置之于外。多数企业针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是建立专家库,将人员与知识联系起来,以便员工之间交流,从而促进知识的外化和内化。
2.知识。
知识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如果企业对自己的核心资产有清晰认识并建立庞大的知识库,那么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就能显现出来。对显性知识的积累,能够减少培训费用,同时也能防止知识的流失;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能够推进新知识的产生,提供企业创新能力。
3.知识流程。
知识具有生命周期,通过知识流程能够对知识获取、知识提炼、知识传递与共享、知识学习、知识应用及创新、知识更新各个节点进行控制,掌握知识的生命周期。
4.技术工具。
技术工具是为实现组织知识管理目标的一种保障工具和促进手段,在知识管理研究初期主要由信息技术在推动知识管理实现。技术工具包含在企业知识管理整个实施过程中提供的物理设备和技术系统。
5.企业内外部环境。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构建的场模型中的“场”正是指企业内外部环境,是知识转化的场所。企业内外环境包含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部分,但是在过去研究中常常会忽略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包含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价值观念和激励机制等。知识在不断的传递与共享过程中产生新知识,建立一个相互信任、乐于知识共享的企业内部环境,有助于知识的传递与共享。企业外部环境包含竞争对手、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等。企业外部环境为组织带来知识的同时也推动着组织自我审查,在知识管理中研究企业外部环境会使企业知识战略更符合实际。
6.企业战略。
知识管理如何能在企业中长期有效地生存下去,这是一直阻碍知识管理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将知识管理与企业实际业务目标相联系,在战略层面上得到组织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制定出适合组织的知识策略,这样才能在企业中生存下去。所以将企业战略纳入知识管理要素之一,知识战略影响着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同时引起学者、组织管理者的重视。
二、企业知识管理各要素间关系分析
企业知识管理各要素间关系如下:
1.人员是知识管理的操作者,同时也是拥有隐性知识的被研究对象,在企业内外部环境中推动知识转化,是知识转化的主体。
2.知识是知识管理的对象,通过技术工具能够对知识进行存储、检索。
3.知识流程贯穿着整个企业知识管理,为企业知识管理平台设计提供整体思路,明确流程各环节之间所做的工作。
4.技术工具为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同时推进着知识管理的发展。
5.企业内外部环境是知识转化的场所,良好的环境能够激励知识在组织内部的转化。
6.企业战略是知识管理有效实施前提,只有得到组织高层管理者认可的知识管理才能在企业生存下去,同时制定符合企业的知识战略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基于知识链导向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型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涵义 理论流派 基本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知识管理”这个词,有人说最早来自于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也有人认为是美国恩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于10年前提出的。由于研究者研究的角度以及自身的知识背景不同,到目前为止,各国学者并没有达成共识。其中比较有代表的定义有:
美国德尔福集团执行副总裁、企业知识管理咨询专家卡尔·弗拉保罗说:“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整体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是让企业实现对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而提供的新途径。”
国际咨询公司的CKO康妮·摩尔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业务流程中无序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知识分享和再利用,以提高业务水平和效率。
美国生产和质量委员会(APQC)对知识管理所下的定义为:“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
国内学者汪大海等人将知识管理定义为: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是对知识和运用知识进行管理,是通过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建立起开放和信任的企业内部环境,是通过知识共享与集体智慧的运用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知识管理定义虽各不相同,但是这些定义中也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都强调了以知识为核心和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
综合各家的观点,笔者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是是指组织为了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对来自于个人、团体和组织的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定义、获取、存储、分享、转移、利用和创新等工作。
二、知识管理的理论流派
根据国内外学者们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一般可以将知识管理主要分为三个学派:(l) 技术学派;(2) 行为学派;(3) 综合学派。
(一)技术学派。
技术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该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他们常常被卷入到对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过程中。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当中被标识和处理。
技术学派研究的角度一般包括:从知识组织的角度研究知识表示和知识库;从知识共享的角度研究团队通信与协作的技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研究知识地图系统、知识分类系统、经验分享系统、统一知识门户技术等;从系统整合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OA)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系统的整合等。
(二)行为学派。
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学背景。他们经常卷入到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过程[9],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等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这些人在传统上,要么是像一个心理学家那样热衷于对个体能力的学习和管理方面进行研究,要么就像一个哲学家、社会学家或组织理论家那样在组织的水平上开展研究。
行为学派研究的角度常常包括:从组织结构的角度研究知识型组织;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观念,如学习型组织;从企业战略角度研究企业知识管理战略;从人力资源的绩效考评和激励角度研究知识管理制度;从学习模式的角度研究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等。
(三)综合学派。
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人的信息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成该学派的专家既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他们推动着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融合为自己所属的综合学派。由于综合学派能用系统、全面的观点实施知识管理,所以能很快被企业界接受。
综合学派强调知识管理是企业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在这套解决方案里,第一是知识管理观念的问题,第二是知识管理战略的问题,第三是知识型的组织结构问题,第四是知识管理制度的问题,接下来还有知识管理模板,如规范的表格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管理制度流程化、信息化,将知识管理表格和模板界面化、程序化,将企业知识分类化、数据库化,在考虑与其他现有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开发或购买相应知识管理软件,建设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
由上述学派的综述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目前还是侧重于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内容、策略以及支持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等方面,而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手段没有进行深度展开和系统的研究,对企业而言,缺乏具有操作性的知识管理方案。
但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将知识管理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研究,探讨有关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等的相关问题,例如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等。这些将知识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研究题目多是以知识管理作为一个研究视角,而重心在于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等,未能对知识管理作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
三、知识管理的基本流程
本文认为,知识管理流程主要分为知识的采集与编码、积累与存储、共享与传播、创新与应用等。企业知识管理实际上是围绕着知识在企业中流动的过程而进行的,企业知识流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下图所示为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图:
(一)知识的采集与编码。
知识的采集与编码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前提。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知识的拥有量己成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指标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企业拥有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因此,采集知识就成为企业知识流动的初始性工作。
在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其首要任务就是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迅速、及时地采集知识,并将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加工和编码。对知识编码的目的就在于将这些知识有效的存储并且以简明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使个人和企业的知识更容易进行共享与传播。因而知识的采集与编码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前提。
(二)知识的积累和存储。
知识的积累和存储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实际上已成为知识积累的集合体,企业的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根源于企业积累的特有知识。这不仅意味着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不断知识积累的过程,而且由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人员特征、分工特性以及管理手段等不同,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知识积累与协调机制,造成了不同企业之间所积累的知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进而决定了企业之间不同的知识优势,最终形成了企业以其特有知识为代表的资源形式。
如果不重视知识的积累工作,这些知识就会随着某项具体工作的结束而消失,或者随着员工的离去而流失,知识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知识的积累和存储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企业才能对知识实施有效的管理。如果企业具有良好的知识积累,即使在市场状况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它完全可以通过知识管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来化解危机。
(三)知识的共享与传播。
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手段。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共享性导致知识可以低成本地共享,并且共享程度越高,越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
知识共享,就是指把企业所拥有的信息和知识要尽可能公开(少数核心知识除外),使企业的每个成员都能充分了解和使用企业的知识。如果企业的知识有积累,能共享,但是没有充分的交流,那么仍然不能算作有效的知识管理。
知识能否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取决于知识能否在企业内部顺利地进行传播。只有在传播过程中才能实现知识的融合和升华,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使知识交流者得到启发和提高,从原有的知识中派生出新的知识;也只有在充分传播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学习、利用与创新。
(四)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知识创新的社会,知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一个企业能否充分利用知识,不断地创造新的知识,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知识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增值,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才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采集与编码、积累与储存、共享与传播,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创新的知识再经过采集与编码后重新被利用,由此完成了一个循环。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奉继承. 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运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黄顺基. 走向知识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Peter Drucker 等 . 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构建;系统开发;知识共享
〔中图分类号〕f2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8-0053-05
当今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资本经济,而是向知识经济转变。在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在不断调整,这带来的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巨大变化。显而易见,传统泰罗式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大规模网络动态环境下企业的合作与竞争,虚拟企业便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同时,知识是虚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1虚拟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1.1虚拟企业概念的界定
1991年,肯尼斯·普瑞斯、史蒂文·戈德曼和罗杰·n·内格尔在为美国国会提交的一份题为《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的研究报告中,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虚拟企业的概念[1],认为企业之间可以以市场为导向,为了充分利用资源、赢得竞争优势,建立一种动态的联盟。近几年,虚拟企业也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李贺,关欣和周浩认为,“虚拟企业是指多个企业之间为抓住市场机会,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通过企业协议和联合组合等方式,将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源通过信息网络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临时性的开放的组织形式,来共同完成某个项目。[2]”杨波,徐升华认为,“虚拟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公司,暂时组成的非固定化的相互依赖、信任、合作的联盟组织,从而以最少的成本、最迅速的对市场的机遇做出快速反应。这种动态联盟关系随着产品或项目的结束而解散。[3]”魏青,郭东强指出,“虚拟企业是以项目驱动的,由一系列空间上分布的具备不同‘知识能力’的节点企业组成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动态的网络型组织。[4]”李志宏,吴鹏飞,吴健鹏将虚拟企业的内涵界定为:“面对市场机遇与环境变化,由某一企业主导,为达到项目预期目标,通过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组成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网络型、动态的知识学习型组织。[5]”
通过借鉴众多专家、学者的论述,我们总结了虚拟企业是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以不同的资源和优势为基础,为共同的项目而建立的一种无实体组织结构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联盟,这种联盟是灵活的、动态的,能够快速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资源,从而取得关键性的竞争优势。
1.2虚拟企业的本质特征
1.2.1无实体的组织结构
顾名思义,虚拟企业的根本是虚拟,它不是法律意义上完整的经济实体,而是不同的组织甚至是个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走到一起的合作联盟。它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无实体的组织结构,一般是盟主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或资源,各合作企业分别拥有不同的资源或优势,强强联合,依托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知识共享,分工协作,实现虚拟化运作。
1.2.2基于项目的动态联盟
虚拟企业的组建具有极强的目的性,通常是由盟主企业发现市场机遇,组建虚拟企业,其他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加入联盟,随着项目的运作进行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并按参与程度获得利益,当项目完成,联盟也就宣布解散。可见,一个完整的项目贯穿了虚拟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项目战略也应随之调整,虚拟企业的各合作组织也要进行动态地调整,正是这种灵活的动态性使虚拟企业可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1.2.3强调知识共享的作用
虚拟企业的联盟性质决定了其异质的企业文化环境,这就要求虚拟企业的组织成员要完成更高水平的分工与协作,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在各组织成员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建立信任、共享的企业文化,意识到知识是虚拟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强调通过充分的知识共享,才能实现“1+1>2”的联盟效应。
2我国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研究进展
近几年,我
国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利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对2003-2012年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检索、分析,得到以下统计结果(2012年的统计可能不完全)。
从表1可见,我国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分布较广泛,其中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构建,系统开发,知识共享这3个方面的研究所占比重较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不乏对各种类型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如高技术企业、离散制造企业、船舶制造企业、房地产企业、中小型企业、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物流企业、森工企业等。虽然我国专家、学者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研究的内容较丰富,但从近十年的发文数量上来看,我国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管理机制,管理体系,管理平台,管理创新和相关支撑技术等的研究很匮乏,还需要进一步的大量研究。
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虚拟企业表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对当前大规模网络动态环境下的企业合作与竞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虚拟企业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看到它有着巨大地发展潜力,是目前市场环境下,各组织的明智之选。今后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将会是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
因此,下文将从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型构建、系统开发、知识共享3个目前研究的重点方向,来介绍近十年我国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进展。
2.1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构建的研究
众所周知,对一个领域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归纳总结的阶段,而是要从更系统化的高度对其运行规律、存在条件、模式流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更进一步的实际研究奠定基础。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构建的研究,就是从理论的高度对其进行模式构建,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目前,我国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型构建进行了一定量的研究,提出基于不同技术或理论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通过分析,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从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层次角度构建模型
李志宏,吴鹏飞,吴建鹏[5]揭示出“虚拟企业中的知识由于基于不同的主体而呈现出的层次性及与此对应的层级转化关系和转化条件”,提出了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层次转化模型,从模型中可以看出虚拟企业知识的迁移、转化是具有层次性的,而且是双向互动的。葛新权,周秀玲[6]通过分析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层次,提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包括成员企业的知识管理和成员企业之间的网络知识管理,具有二维属性,进而设计了成员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型和虚拟企业间网络知识管理模型,模型中凸显了知识仓库的核心作用,强调了知识的学习与共享。
2.1.2从虚拟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构建模型
郭东强,李志敏[7]以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为基础,指出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包括4个阶段:酝酿期、组建期、运作期和解体期,具体分析了这4个阶段知识管理的内容和策略,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式。
2.1.3从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应用技术的角度构建模型
黎旭诚,归伟夏[8]指出主题地图可以从大量的知识中建立起知识结构网络,正好可以解决虚拟企业网络间知识的无序性和多样性带来的问题,实现知识传播和共享的结构网络,并以此提出了基于主题地图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黄敏,温廷新等[9]指出网格计算技术可以通过高速互联网将异构的高性能计算机、数据服务器、大型检索存储系统和可视化虚拟显示系统连接并集成起来,共同解决某一问题,可见这一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现有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并以此提出了基于网格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框架模型。
2.1.4从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应用环境的角度构建模型
程刚,郭东强[10]通过分析影响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应用的环境因素及其之间的联系,建立了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应用环境因素的多级递阶解释结构模型,模型中可见这些环境因素有5个层次,其中最基层的因素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包括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物流状况,信息网络技术状况,社会法律与企业制度。
2.1.5从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流程的角度构建模型
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流程是指:“根据虚拟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捕捉市场机遇的需要,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重组的一系列改进活动。[11]”余鲲鹏,郭东强[12]通过分析业务过程和知识管理过程,建立了虚拟企
知识管理过程参考模型,指出知识管理实施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管理过程是不是切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以及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能否把握其中的关键要素。马慧贤[13]将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流程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协作阶段和提升阶段,具体分析了3个阶段的核心内容,建立了基于项目流程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总体流程框架。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在形式上表现出层次性,包括成员企业的知识管理和虚拟企业本身的知识管理,对于不同的层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管理,以协调好不同层次间知识的转移与积累,进而提升虚拟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第二,虚拟企业是以发现新机遇,并以新项目为驱动建立,以项目结束而解散的具有明显生命周期的动态合作联盟。因此,在虚拟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第三,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力求实现对知识的高效管理,相关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保障。虚拟企业的知识更加无序、复杂,其知识管理比一般企业的知识管理更有难度,仅仅依靠人力是无法实现其知识管理,运用相关技术建立、完善、升级知识管理系统才是可行之法。第四,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应该关注环境的影响。虚拟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环境,分析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保证其知识管理的效果。第五,知识管理流程是知识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实践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知识管理的具体模式,并且体现了知识管理活动的特征[14]。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流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通过对流程的具体分析可以细化每一个过程和环节,一方面可以发现影响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效果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不经过细化研究就无法发现的深层次问题,一旦发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流程改进,从而大大提高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在工作流程上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目标上达到高度一致性,为虚拟企业的共同项目而进行充分的知识共享、分工协作,那么虚拟企业一定会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激烈市场竞争中的赢家。
2.2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开发的研究
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以网络平台为技术基础,通过企业信息系统平台的整合,在企业知识主管(cko)的协调与控制下,实现企业中知识资源的共享,促进知识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虚拟企业动态的企业联盟性质决定了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也应该是动态的,且成员企业有自己独立的知识管理子系统,由此可见,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知识管理系统。
通过对检索的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近十年,我国不少专家、学者将agent技术引入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中,进行了大量研究。杨波,徐升华[3]分析了虚拟企业的特征及其知识管理的特点,引入分布式人工智能agent技术,用ontology表示知识和信息,设计了基于多agent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实现整个虚拟企业的知识循环流动和增值。魏青,郭东强[4]也构建了基于多agent和ontology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与前者不同的是,魏青和郭东强采用uml中的序列图表示了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为完成用户发出的一个服务请求,执行请求的各个agent之间的交互过程。黄敏,奚建清等[15-16]通过研究分布式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和知识管理过程,给出了基于软件agent和移动agent技术的系统实现方案、相关模型和实现技术。洪清鹏,郭东强等[17]利用mase方法(多agent系统工程方法)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了捕捉目标、使用用例、定义角色3个步骤的分析,并利用agenttool工具对分析结果进行建模,设计了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目标层次结构图、知识获取时序图、系统角色模型和“知识格式转换者”角色“知识格式转换”并发任务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可以更好的分析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需求,开发出更完善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综上所述,我国专家、学者在分析虚拟企业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认为agent技术的应用对于研究虚拟企业动态性、可扩展性、分布性、复杂性的知识管理系统有巨大的实际意义。虚拟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由于虚拟企业的联盟性质,其知识管理系统系统更加复杂,包括两
个方面:一个是虚拟企业成员企业各自独立的知识管理系统;一个是虚拟企业网络间的知识管理系统。各成员企业有其独立于合作项目之外的知识管理系统和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而该目标与虚拟企业的目标不一定是一致的,这就需要共同的协调,以共同利益驱动合作进展。在这样异构的环境之下,可以说agent技术以其智能性和高度自治的能力获得了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专家的青睐,同时,由于单个agent所能完成的任务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多agent共同协作完成复杂任务的模式更加可行。除此之外,由于在开放和异构的环境下,虚拟企业间不同的知识管理系统和成员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系统要实现交互和协作,必须有一个知识库能够消除不同系统知识表示语义上的差别,到达知识共享。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学者提出将ontology嵌套在agent技术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复用。以先进的技术为基础开发有效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将会是未来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开发研究的重点之一,同时虚拟企业也应分析自身需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语言和系统,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顺利实施。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基于多agent技术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但缺乏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研究,如系统开发语言和工具包,各种agent的体系结构设计,agent之间的通信协作机制等,这些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实现基于多agent虚拟企业知识管系统的前提和基础。
2.3虚拟企业知识共享
虚拟企业是盟主企业发现市场机遇和自身知识缺口,为充分利用资源而发起组建的联盟型组织。虚拟企业想要弥补知识缺口,实现资源共享,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要做到知识共享,可见,知识共享是虚拟企业的核心要求。
日本著名学者lkujiro nonaka[18]将企业的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可以用规范化、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是可文本化的知识,而隐性知识一般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大脑中,如经验、直觉、思维、工作中的技巧等。他认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包括4种基本模式: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隐化。知识的共享往往能够产生企业核心的创意,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践表明新品约80%是重用或修改过去的部件设计(显性知识重用),而只有约20%是全新设计的(专家的隐性知识)[19],这还是因为知识共享不充分或是没有重视共享过程中知识的创新。
我国专家、学者对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研究主要有:王洪伟,吴家春等[20]以产品数据管理为例,基于信息共享分析了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机制,指出虚拟企业的知识不同于一般企业,包括元数据、企业本体和数据转换。谭贤楚,肖昂[21]指出虚拟企业知识共享过程的5个环节,提出营造知识共享空间,建立知识共享机制。余呈先,郭东强等[22]认为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实质是知识共享伙伴间的动态博弈,进而以非对称的进化复制动态博弈方法分析了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王娜[23]分析了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与障碍,指出虚拟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并基于web2.0环境提出隐性知识管理的策略。杨波,徐升华[24]根据企业契约理论,采用委托模型,设计了激励契约,即盟主企业知识转移的参与系数和收益分享系数由盟主企业因机会主义行为获得的收益对知识转移收益的影响系数决定,从而调动联盟成员企业知识共享的积极性。张喜征,李海滔等[25]建构了在协同产品开发环境下的虚拟企业知识地图,以简单可视化的形式展现企业的资源,培养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意识,减少知识孤岛的现象。储节旺,杨宗跃等[26]提出以法典编辑策略和人性化策略构建企业知识门户,整合企业内部知识及外部相关知识,实现知识的有效共享和利用,这对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通过分析以上论文,总结出我国专家、学者基本上是在分析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机制,或是基于某种理论提出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方法及模型,最后提出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策略。这些策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用先进的知识技术,建立完善的知识共享与管理平台,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第二,建立开放性的虚拟企业隐性知识库,使各成员企业不断共享知识、积累知识,并保证及时更新知识库;第三,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匹配性,即要
择合适的、能力相当的成员企业,保证知识共享过程中不会出现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虚拟企业成员企业之间竞争合作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知识共享,因为具有优势的一方主观上会对知识资产进行保护,影响知识转移,同时,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联盟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也会使知识共享仅仅成为其利益最大化的一个手段,进而严重影响虚拟企业联盟的稳定性;第四,注重打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从建立有效的信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入手,营造一个良好的知识共享空间,鼓励员工共享隐性知识,实现成员企业间知识的共享与转移。
3我国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研究展望
通过对近几年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文献的分析,我们看到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虚拟企业知识管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的构建,系统的开发,知识共享问题的研究,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流程,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价、风险评价等,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管理机制,管理体系,管理平台,管理创新和相关支撑技术等的研究很匮乏,因此,我国学者应该拓宽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领域,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还应该深入地分析我国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加强对我国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管理机制,管理体系,管理平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要注重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研究,因为一切理论都应该付诸于实践,实践才是理论的试金石。 虚拟企业是基于项目的动态联盟,其运行过程都是动态的,因此随着时代的转变、知识经济的到来,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也应体现时代性,从近几年的论文中可以看出一二。第一,高技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受到关注。知识经济的冲击使如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市场机遇的时效性越来越明显,谁能最先抓住机遇,一蹴而就,谁就能在商战中独占鳌头,高技术虚拟企业(htve)正是战略和结构的有机结合,其知识管理研究至关重要。如高长元,韩,王嵘[27]分析了高技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需求,提出从外部环境、内部结构和组织文化、技术3个方面满足其知识管理需求,构建知识管理体系框架。第二,环境因素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受到关注。谷斌,祁明[28]认为在区域公共创新体系的环境下,知识的共享和转化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重心,并从技术、文化、制度三方面构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平台。第三,知识的计量研究,如余呈先,郭东强[29]基于知识计量层面研究虚拟企业知识缺口,通过建立、分析虚拟企业知识存储模型,把虚拟企业知识缺口分为人际关系型缺口、资源配置型缺口和信息技术型缺口。综上所述,从宏观上来看,未来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其系统内的框架研究,而是要体现其与环境的关系;从微观上来看,未来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力求从多个层面分析不同类型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各个方面,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参考文献
[1]kenneth preiss,steven l goldman & roger n nagel.21st centu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trategy:an industry-led view[r].lacocca institute,lehigh university,1991.
[2]李贺,关欣,周浩.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08,26(8):1175-1178.
[3]杨波,徐升华.基于多agent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框架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10):107-110,128.
[4]魏青,郭东强.基于多agent和ontology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158-160.
[5]李志宏,吴鹏飞,吴健鹏.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式构建与支撑平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35-38,68.
[6]葛新权,周秀玲.基于学习型联盟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205-208.
[7]郭东强,李志敏.基于生命周期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应用策略[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2):59-62.
[8]黎旭诚,归伟夏.基于主题地图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研究[j].软件导刊,2012,11(7):12-14.
[9]黄敏,温廷新,邵良杉.基于网格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框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134-135.
[10]程刚,郭东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应用的环
境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328-330.
[11]余鲲鹏,郭东强,陈怡安.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流程改进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4):64-67.
[12]余鲲鹏,郭东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过程参考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0):120-123.
[13]马慧贤.基于项目流程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流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7):120-123.
[14]储节旺,郭春侠,陈亮.国内外知识管理流程研究述评[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1(6):858-861.
[15]黄敏,奚建清,孙波.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6):135-138,200.
[16]黄敏,孙波,奚建清.基于多agent和xml技术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8):367-369,393.
[17]洪清鹏,等.基于mase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23):163-167.
[18]nonaka t.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nov-dec):96-104.
[19]韩志丽.高科技企业的知识共享悖论解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52-53.
[20]王洪伟,吴家春,等.虚拟企业中面向信息共享的知识管理[j].计算机工程,2004,30(3):6-8.
[21]谭贤楚,肖昂.基于虚拟经营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1):117-118.
[22]余呈先,郭东强,等.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2011,30(1):15-19,49.
[23]王娜.web2.0环境下虚拟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2):203-205,240.
[24]杨波,徐升华.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激励契约设计[j].情报杂志,2010,29(1):147-15.
[25]张喜征,李海滔,等.面向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知识地图建构[j].情报杂志,2008,(6):10-12.
[26]储节旺,杨宗跃,闻波.企业知识门户的作用与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4):531-534.
[27]高长元,韩,王嵘.高技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框架研究[j].管理学报,2011,8(3):42-48.
一、地物所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实践及分析
1地物所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实践在分析了目前通行的6种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模式(建设专用小系统、利用传统系统引进知识管理、知识门户建设、信息系统知识化建设、知识社区建设、个性化知识管理应用建设)后,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地物所以“流程为纲,知识为体,技术为用”为原则,实施了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建设,以此推进地物所的知识管理。在构建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时,首先,结合企业知识管理的3个要素:人、技术和组织,以及涉及的4个方面:知识资产管理、信息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工作方式管理,对地物所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梳理,在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上规范固化了事务性管理工作流程,将企业管理制度内化到事务性工作流程中。这种方式使地物所的知识管理与管理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一方面,利用流程归档企业管理信息资料,提供查询回溯,进行企业知识资产管理,在提高事务性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员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的科研工作中,优化了员工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内嵌在事务性业务流程中的信息流,使知识管理根植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在企业的成长发展中知识管理得以与企业共同演变,保障了知识管理的长效性。历经4年建设,目前地物所共建立14类75个流程,每年归档流程9000多个。同时,业务流程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其次,在利用编码化方法促进个人知识共享时,地物所各业务部门对所辖业务进行分析梳理,建立了以业务导向为主的部门文档目录,对各类信息资料进行归档。通过灵活多变的权限管理满足不同角色员工对信息资料的使用需求,促进了信息资料在地物所的流动,提高了知识共享效率。同时,通过对地物所各级业务部门运行一年后的文档目录进行梳理评估,完善优化地物所文档目录结构,努力使文档目录更为自然地与地物所业务运转紧密结合。目前,在线文档目录546个,累计文档38328篇,每年累计文档1万多篇。第三,建立知识地图。知识地图主要关注企业核心的战略重点性知识,是促进核心知识标准化传播的有力手段。知识地图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多样性的呈现方式对知识进行标准化和体系化,使其更好地传播。目前,地物所完成了QHSE管理体系的知识地图制作。第四,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知识交流互动平台,这是实现知识共享个人化方法的有效手段。专业交流社区摆脱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方便灵活地聚集了相关专业内的个体,为他们提供了及时的知识交流共享平台。目前,地物所活跃的交流社区有“物探处理系统运维群”和“综合解释系统运维群”。2地物所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分析尽管综合管理协同平台为地物所的知识管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术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推进知识化管理的过程中,地物所也遇到了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将企业核心知识资产纳入管理,使知识管理成为可持续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加强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在地物所推进知识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在保持现有业务逻辑的原则下,从底层技术平台入手,通过优化工作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潜移默化地推行知识管理。这种从底层向上,从周边向核心的推进方式避免了对现有业务的冲击,着眼于业务粒度的细化控制实现,回避了基层单位无法开展核心业务逻辑优化设计的困难。但是,随着知识管理的深入推进,由于缺乏知识管理体系的支撑,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建设暴露出持续深入推进困难的弊端。由于在建设综合管理协同平台时,知识管理只是在推进流程管理过程中的附带功能,没有明确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理念和知识管理目标,仅着眼于利用综合管理协同平台进行触手可及的知识管理,使得地物所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知识———油气勘探综合研究游离于知识管理之外,无法对地物所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供支持。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将知识管理体系与企业整体战略进行整合,缺乏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具体而言,油气勘探综合研究是以物探、地质、钻井、测井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利用各类信息系统进行创新协作的知识和数据生产活动。要对这一多学科协作的科研活动进行知识管理,首先,必须依据地物所的发展战略进行学科知识体系规划建设,明确核心知识体系,围绕核心知识体系构建工作支撑环境;其次,更为重要和困难的是,要在科研活动中开展知识管理,必须对业务运行进行分析,消除现有业务逻辑中的不合理之处,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依据科研活动的本质规律设计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流程执行。这些都需要企业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机制,创新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知识管理体系。
二、结语
知识管理顺应知识经济时展而产生,是管理学科的思想和理念向纵深发展的结果,是随着人们对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的。在国有大型企业中开展知识管理,需要企业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机制,创新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利用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董玉敏张晋楠杨敏单位: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企业电子商务 知识管理战略 企业流程再造
随着知识经济的升温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急剧地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模式,为了在将来的竟争中取得优势,每个企业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电子商务知识、手段、技术来改造传统的业务方式,如客户沟通、雇员与伙伴关系、知识管理(Knowlede Management,KM)等。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除了通过Internet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供求信息,整合企业价值链外,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对所有信息进行深度的管理,这种对信息的深度管理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知识管理",而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又是电子商务战略三大目标之一。因此,要使得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威力,企业在开始实施电子商务时应将知识管理战略融入重组企业或经营模型转型及业务管理活动过程中,赋予企业管理的新观念、新规则和新价值。作为企业最高管理者在开展电子商务时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制定知识管理战略架构,它对于企业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将起着关键的作用。
1 电子商务转型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战略
电子商务中许多革命性的变化正以其先进的知识以及其坚强有力的关系改变传统的商务规则。电子商务的开展,已使经济的性质发生改变,企业基于信息的竟争优势正向基于知识创造的竞争优势转移,前者变革相对较慢,一般的信息系统就能应付组织信息处理的需求;而后者变化相对较快、是以知识创造为基础的经济,是一套全新的概念和工具,它正在极大地改变我们在信息系统、战略、创新以及组织设计等方面的观念。当先进的电子商务开始改变长期一成不变的产业结构时,人们可清楚地发现,知识是他们唯一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消费者是他们的主要资产,渠道关系是其市场适应能力的源头。也就是说,在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转形过程中知识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已摆在我们的面前。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非常希望降低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淡化非自然的时间跨度、未预料到的竞争者的创新以及市场动荡等因素。因此,在实施电子商务时,应对转型过程及相应的知识管理战略作一些系统的分析。
实施电子商务时,企业转型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增加技术的复杂性及技术对企业员工、工作流程、顾客、合作伙伴的影响。随着复杂性及影响力增强,相应的知识管理范围也将扩大,以此来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各个阶段的知识管理战略。
(1)信息。企业建立网站的首要目的是向市场有关公司产品及服务的信息,因此,它对公司的运营影响较小,风险因素主要在于网站设计的质量好坏及运作的稳定性。企业知识管理的重点是网站运营人员掌握网站建立的技能及网站内容更新的工具,如Front Page、JAVA、服务器维护技能等。
(2)简单交易。企业将网站运营融入业务,并开始利用网站来接受顾客定单。因此需调整业务流程来适应网上处理定单和流程的变化,必须让所有员工都对业务流程有清楚的认识,并将大量有关顾客的信息(如购买偏好)融入知识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满足更广大顾客范围的需求。否则,就很容易造成经营混乱。
(3)复杂交易。该阶段的运营对企业知识管理及技能转移的要求更高。企业新的业务流程范围应扩大而取代原有的手工作业时的流程。顾客服务、财务、运营部门的角色及责任也应扩大,并要求对所有的部门进行重整与培训,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需能及时获取并分析产生的各种交易信息,从而提高企业对于顾客偏好变化的应变能力。
(4)交易集成。在该阶段,企业将通过网站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组成闭环的价值链,与各个成员形成知识共享体系,这些获得的信息被用来更有效地管理业务,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企业应制定正确的知识管理战略来获取并利用各种内部和外部的知识,成功的企业往往运用各种知识管理工具。如内容管理、数据挖掘等来筛选信息,获取商情,这样,他们就能更快、更好地对各种竞争态势及顾客需求进行预测并作出反应。
2 电子商务技术应用的知识管理战略
对于一个有众多部门的大型企业来说,要使它能够像大脑那样迅速、流畅、和谐地对外界信息做反应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然而,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需求可以成为现实,只要信息系统构建合理,企业就象大脑那样可以敏捷地对外界作出正确的反应和对信息的处理。把电子商务技术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和人类的创新能力协同组合起来,使电子商务技术在知识管理的功能(外化、内化、中介、认知)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说来,在外化功能中我们要引入数据库系统、文件管理系统和搜索工具等信息技术,以外部储存库,如数据库、镜象系统等的方式捕获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分类,识别出各信息源间的相似之处,用聚类的方法找出企业知识库中各知识结构间隐含的关系;在内化功能中我们需要引入网络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借助它们来发现外部储存库中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知识资源,以解决实际中的知识利用问题;在中介功能中我们需借助于群件产品、企业内联网、工作流和文件管理系统等技术自动实现知识需求和知识源的最佳匹配;对于认知功能,可采用专家系统或人工智能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的运用既有助于加速交流,提高知识收集和知识利用的效率,又极大的降低了进行知识管理的成本,提高了知识管理的水平。从而,增强企业敏捷反应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为此,企业应创造一个系统来持续地获取并管理电子商务所需的系统及工具的知识,该系统作为企业专有知识宝库的重要部分,应保证将这些知识转移给企业员工,让所有需要这些知识的员工都能及时获得。更重要的是,这些系统管理知识还需不断更新,适应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若企业采取将电子商务技术外包,则更须重视与外包公司的知识管理协调,以保证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获取网站运营的合适经验。总之,在速度主导的竞争时代,如果要想利用电子商务来扩展自己的业务,来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把知识管理充分有效地开展起来。
3 电子商务流程再造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战略
电子商务企业要实现高效的知识管理,只有在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最佳效益。电子商务企业战略性知识管理的核心是把握住工作流程,这些流程是确保公司顾客服务及管理与供应商的关系的关键。因此,企业在管理流程中应尽可能具体详细地指明过程中的依赖关系、每个过程中的核心动活动及这些活动的功能。而且这种流程管理还应具有动态性,不仅着眼于现有的流程,还需考虑将来的流程变化。
电子商务再造过程的知识管理战略作为企业建立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不仅要考虑流程管理,而且还要在这些流程上建立优先的顾客接触点。我们都知道,传统的顾客接触点价值体现在商家给顾客提供的无形服务上。同样在网上交易中,选取恰当的接触点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这些服务不仅体现在顾客能从企业网上迅速购买商品,完成交易,更重要的是体现工作效率。具体说来,在组织架构上要彻底打破知识流动中的组织等级观念,拉平企业的组织结构,以知识交流为核心重新构建基层组织,并尽量设立以项目为核心的临时性知识交流组织;在知识应用中,也需要将企业的知识资源合理地在业务流程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工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企业应具体分析交易流程,将它与拟要实施的电子交易流程进行比较,精确地确定出顾客接触点。总之,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实施知识管理时,一定要首先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从而在知识的分配、流动、共享、整合上彻底消除金字塔式等级组织形成的刚性瓶颈,实现适应知识管理的柔性化、敏捷化组织。
4 结束语
企业电子商务知识管理战略主要关心的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性知识生产与共享的环境,通过组织安排和制度安排保证个人有价值知识的最大化和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最大化。知识管理战略在这一方面主要侧重于社会化、知识外化和整合。因此,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框架来更好地推进知识管理战略。首先,注意商务战略的转变。与传统强调和依靠长期预测不同,在"新"电子世界开展商务要多用"场景规划"之类的技术理解未来的演变,经常应注意审查商业模式。敏锐地观察市场并积极响应,这样才能更快地创造知识,发现"商务理论"与动态变化环境的差异。其次,注意技术使用模式的转变。即要有效协调现有技术和新技术,使静态的计算机系统能描述动态商务环境的流程,跟上商务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发展。并重视组织知识过程的转变,重点要强调更新现有知识,创造新知识并在电子商务中应用。通过鼓励实验、重新思考,促进行动反思和新知识创造,寻求更好、更适合动态虚拟环境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促进企业知识创造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高洪深.企业电子商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润彤.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在现代这样一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想持续保持竞争力,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是企业最宝贵的财产,而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利器。以下情形在很多企业存在: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拥有的各种知识(信息、技巧、经验、总结)变得越来越分散和难于管理; 掌握关键知识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惊人的损失,使得企业的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帮助企业解决上述问题。知识管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两类,一是培育和形成新知识不断产出的环境、机制和人; 二是将已有的知识加以组织并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落地的关键
关于知识管理,理论界大致可以分为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三类。技术学派将知识管理侧重于对信息的管理; 行为学派将知识管理重点放在对人的管理; 综合学派则将二者结合起来,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笔者认为,知识管理的本质是渗透到战略管理中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即利用组织智力创造价值,强调对知识资产进行系统管理、有序配置,培养积累分享的环境和人,最终改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知识管理有些类似ITIL,它并不提供具体的实施方法,而是针对IT部门内的流程结构、角色、职责提供一个指导框架。
知识管理过程中包括的关键知识活动主要有: 知识的识别、创造、存储、分享、利用。知识管理体系就是围绕这些活动进行构建,知识管理的成功导入和实施就是以知识管理的理念为指导,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知识管理流程,灵活应用各种办法和工具有效地开展关键知识活动,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
那么,如何让知识管理更好地贯穿企业的整个流程并落实在员工日常工作中呢?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 将实施知识管理作为一个项目来开展,贯穿始终的项目管理是知识管理项目成功的保证。
2. 要保证知识管理项目的实施成功必须建立系统、完善、可行的知识管理流程,包括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知识管理体系规划、知识管理实施保障等。
3. 知识管理项目的总负责人一定要处于公司的高层地位,这样才有可能协调各方资源,动员公司全员参与进来,推动知识管理项目的开展。
4. 从易于建设、见效快、投入少的环节入手,获得公司各层支持。
5. 知识管理的实施重点在于领会和应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而非追求系统和形式完备。
6. 知识管理应主动而自然地融入员工日常工作,而非增添负担和压力。
战略的制定
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制定知识管理的战略。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分析企业导入知识管理的背景; 其次,了解企业的定位、发展战略,形成知识管理的目标和战略。
比如,笔者所在的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满意的IT应用服务运营业务。为了保证在公司研发中心迅速扩张的情况下,仍然能建立起一支高效、规范的队伍支持公司业务发展,知识管理必不可少。鉴于此,我们制定了以下知识管理战略目标: 使知识管理平台成为管理层决策的得力助手、员工成长的亲密伙伴、公司知识资产的仓库。
制定知识管理的战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落实它,这就需要确定知识管理实施的具体策略和短期规划。不同的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策略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由下而上,以人为主导,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由上而下,以企业信息化系统为主导,全面铺开。
由于笔者所在的公司研发中心扩张很快,导致技术人员编制与业务发展脱节,公司各业务系统的结构信息缺失,因此我们选取了第一种策略,即强化观念、小步快跑、以点带面、重在实效的实施策略。基于此确定了详细的短期规划,包括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及完成时间。
体系的规划
知识管理体系是知识管理策略落到实处的保证。我们将知识管理体系分为知识的识别、创造、存储、分享、利用。
1. 识别知识
知识识别的主要工作是在了解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定义知识并进行知识分类。知识具有不同的形式、内容、类型,所以定义知识并对知识分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际操作中,我们依据知识需求,借助知识地图工具并结合产品研发流程梳理知识体系定义知识,并分类。
我们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初步了解到公司的知识需求包括: 共用技术、模板、规范制度、经验教训、方法论、项目总结等。接下来,我们按照知识需求和知识识别一致的原则,将Case(案例)、开发工具、电子书、开发和管理文档、组件、代码素材作为公司积累的知识物件,同时制定各类知识物件的标准。
另外,在公司专家的配合下,通过创建知识开发地图,梳理产品规划、立项、设计、开发、运营等各流程工作中所要求的重要知识,并归纳提取,将公司知识分为基础技术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业务知识三大类。
值得一提的是,知识分类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根据用户使用反馈的信息,总结经验,不断优化。
2. 创造知识
在识别知识后,我们必须能够生产知识、创造知识、实现知识的动态转化和循环。该环节的主要工作是从内外部积极开展知识采集和挖掘。
我们借助知识地图工具来盘点公司内现存知识及来源,确认散落在各部门的显性知识; 同时,编制《知识管理平台信息维护管理办法》,确定生产这些知识的归口负责人; 并制定知识贡献奖励办法,从物质和精神上鼓励员工分享他们的隐性知识。
3. 存储知识
存储知识的目的就是将知识固化、积累起来,建设企业的知识库。用于存储知识的工具主要是知识管理平台。知识管理平台不仅能将知识存储,并且能够给所有的知识信息提供一个展现的平台。
知识管理平台要能够提供知识采集、知识、知识搜索、知识维护、知识评估等功能。我们通过知识采集和,不断充实知识管理平台的知识库,并会定期分析存储的知识,形成更新的知识地图和知识汇总,并对以后知识的分布进行预测。
存储的知识都是公司的财富,只有将存储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分类,才能够更加快速地分享和利用知识。
4. 分享知识
存储积累的知识只有经过大量传播分享后才能产生价值。分享知识的主要工作是创造共享交流的平台和渠道,促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对于显性知识成果的推广,通过培训、知识推广会、学习机制等比较容易完成,而隐形知识的分享则要困难得多。由于一些隐形知识无法文档化,只能靠面对面的接触来共享,我们就创造了很多交流的渠道,比如利用网络社区组织个人知识管理的交流会很受员工欢迎。另外,由于很多人将隐形知识视为“私产”不愿分享,可以制定有利于公司共享知识的制度而且强制执行,比如新员工导师制度、知识积分奖励等,在制度的基础上形成愿意共享知识的文化,使分享知识成为员工的一种自我行为。
5. 利用知识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将积累的知识在需要的时候应用于实践,快速解决当前问题并创造出新的知识,完成知识价值链的循环。我们主要通过知识管理平台上的E-Learning学习系统以及制定促进利用知识的管理制度来实现知识的充分利用。
必要的后勤保障
1. 建立知识管理团队
知识管理项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企业需要建立独立的知识管理部门,从组织上保证知识管理项目的有效执行和推进。
笔者所在的公司组建了由公司副总领导的知识管理虚拟团队,实现了知识管理工作组和各部门兼职知识管理员的二级管理体系。知识管理工作组承担职能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责任,兼职知识管理员由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基层知识管理工作的宣传督促和具体实施。同时,建立了知识管理员月例会制度和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2. 形成分享、学习、创新的知识型组织文化
由于有些员工将个人知识视为私产,吝于与他人分享,这样会使知识管理的实施变得困难。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让组织成员不排斥知识的分享、让知识管理与企业现存的文化相契合的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们主要通过培训和宣传来逐步培养,同时制定有利于共享知识的制度以及完善的学习机制来形成分享学习的文化。
3. 以知识管理平台为支撑
知识管理平台是知识管理成功实施的重要工具和保障。根据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的不同,知识管理平台的实现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采用自下而上的实施策略时,知识管理平台侧重交流共享,由全体员工互动共建,相对独立。以知识的积累、贡献、管理为主; 采用自上而下的实施策略时,知识管理平台由业务流程驱动,与企业信息系统一起组成企业知识门户,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不同业务系统的流程管理、个人办公与实时协作,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公司内部知识的管理,并将知识推送至相应的用户,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技术管理、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不管哪种实现方式,知识管理平台都应具备知识、知识采集、知识搜索、知识发现、知识互动、知识挖掘、专家网络、在线学习等功能。
4. 建立知识管理制度
制度能够固化成果,作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制定知识管理制度必不可少,特别是激励制度,对于促进知识管理体系的循环进行尤为重要。知识管理制度的内容必须覆盖所有影响知识管理活动的关键因素。
从实践来看,我们制定的知识管理制度对实现知识价值链动态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的激励机制极大地促进了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在制定激励制度时,需要注意:
(1) 公司的知识管理制度应当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让所有员工都明白企业文化和知识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2) 奖励方式应多样化,既奖励奖金,又有知识贡献积分换礼品,还有精神激励,对于知识管理活跃分子要通过平台或内部邮件进行宣传。
(3) 将知识管理绩效与部门、公司的绩效考核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发挥全员参与知识管理的积极性。
链接
建立恰当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
我们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曾制定了CASE(案例)奖励办法并严格实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做架构设计的员工反映,架构设计的很多CASE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数量上总也比不过那些容易出CASE的部门,如测试部,因而获得奖金的机会自然较少,积极性受挫。这些反馈提醒我们重新审视原以为很完善的激励机制。
在知识管理初期阶段,员工的意识层次不齐,有些会非常乐意知识共享,他们觉得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成就感; 也有人觉得是负担,既耽误时间又没啥好处。这种情况下,只有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大范围的知识共享。但在奖励时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即没能根据共享模式的不同而将激励多样化。
激励机制主要在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隐性知识容易用文字固化下来,而有一些却难以文档化,只能靠面对面口传心授。相应地,组织中就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共享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员工个体之间在实际操作中的直接沟通。这种模式常见于一位员工向另一位员工就如何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提供建议。例如指导解决某些错误发生频率不规律的问题。这种模式的典型特点在于,知识的传递需要借助知识提供方和知识接收方之间的直接沟通,如可通过工作现场指导、会议、电话等方式。直接沟通模式给那些很难用文字表述的隐性知识或者非成文知识的传递提供可能性,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
另一种知识共享的模式是通过书面文件实现。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可成文的知识类型,包括流程规范、项目总结等。特别能在项目执行中为组织节省宝贵的时间。
论文摘要:阐述了知识管理与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指出将知识管理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应用,有利于对企业的商业应用开辟新的途径。
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和维护高效循环的知识流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以迅速的、非线性的和不连续性变化为特征的新型电子商务环境对知识管理的实施构成了新的挑战,同时,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快捷性和多向性等优势,也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泉。但是,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融入知识管理理念,不能有效地发现、组织和利用知识,将会导致很高的失败率。目前,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大体侧重以下两方面:相关概念及二者关系的研究;整合二者的策略和技术框架研究。其中,前者为后者的研究确定了基础,后者又对前者的理论和技术起支持作用。本文试着将知识管理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应用,希望能对企业的商业应用开辟新的路径。
1相关概念及二者关系
1.1相关概念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简称KM)既是一项实践,又是一门学科,它的发展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令人兴奋的是:在起步阶段预计会出现的错误都未发生,而所建立的实践与理论基础却愈发坚实、不断壮大。知识管理包括能推进整体核心流程的所有方法和工具。该流程至少包括4种核心活动,即在组织的所有地区和级别产生知识、存储知识、传播知识及应用知识,以通过紧紧围绕增加价值的业务流程来提高组织绩效。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简称EC)是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和需求的实体为了跨越时空限制,提高商务活动效率,而采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种数字化传播技术等电子方式实现商品交易和服务交易的一种贸易形式。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商务理论的人是其核心。
从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与知识管理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专家提出了一个面向知识管理的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定义:电子商务就是人们将科技手段用于知识管理以便提高组织内外价值链活动的效益,辅助价值链活动相关决策的制定,从而达到商业目标的一种方法。电子交易、协同商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知识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1.2二者关系电子商务和知识管理彼此不同,却又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二者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组织在复杂的商务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一些学者通过分析商务模式的演化和发展趋势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传统的BPR和ERP企业面临着两大问题:a.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企业很多的商业活动转移到互联网上进行;b.无形资产的重要性逐步高于有形资产。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与组织外部的密切联系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加强组织内部的信息和经验的协同及共享来解决。企业的商业模式必须通过变革,将知识管理整合到电子商务中,最终形成知识商务(K—Commerce),如图2所示。知识商务是以知识产品为交易对象,以网络为知识流通渠道的商务活动,是创造并转让知识的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
2策略研究与技术框架
2.1策略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知识管理策略就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知识资源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并对其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战略谋划、策略、战术和管理方法的集成。新时代的企业商务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把组织过去的历史知识作为预测非连续变化环境的工具,并以此决定未来行动方案的知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为此,国内外的研究者对相关策略进行了探讨。
2.1.1 KM核心问题是要同时关注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国内学者认为,电子商务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可分为信息技术和战略过程两方面。也有学者根据知识的存在形式不同和企业的需求不同,将知识管理战略分为编码化的和个人化的两种知识管理战略模式。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各种战略并不是不相容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分情况分阶段同时实施。
2.1.2 KM的具体实施途径。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增进企业对外部知识的利用;加强企业知识网络建设;提高个人在知识管理链条中的作用等。国外的一些研究者在具体分析商业环境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实施对策。
2.2技术框架技术框架的研究为电子商务中的知识管理实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目前,主要的技术框架有以下几种:
2.2.1基于知识链的研究。构建这种技术框架的实质是一种基于知识链模型过程分析的方法。企业知识链的各个环节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类型的知识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可以沿着知识链,将不同的技术整合到各环节中,处理不同类型的知识,实现知识的转化和提升。
2.2.2基于智能的研究。构建这种技术框架主要考虑的是非结构化数据的模式定义问题,成功解决该问题将有利于知识的重用和系统的弹性。目前,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工具,如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语义网络和智能等,在电子商务的知识管理实施中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智能。
2.2.3基于知识门户的研究。近几年知识管理技术中EIP取得了很大的进展,B2E的EIP迅速成为当今组织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但是,知识门户不同于企业传统的信息门户,它是一种合成了商务智能和知识管理的集中桌面环境,用户与商户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3 IBM全球化公司的知识管理
3.1引入知识管理“竞争力、利润率和睿智的领导”是解释IBM如何引入知识管理的几个关键词。它成功地将知识管理转化为LotusDomino应用软件——只用于支持交流和沟通。这个创意被称为“知本管理(intellectualcapitalmaI1一agement,ICM)”,“知本管理”已经制度化,知识管理也在IBM全球服务公司和IBM全球产业集团中更为正式化。IBM的知识管理并非单独割裂的解决方案,相反,它是为优化客户关系的CRM计划的一部分。知识部门与应用部门间的知识关系,如图3所示。
3.2基础设施和系统管理部门的知本管理
3.2.1共享网络。遍布世界各地的“共享网络会议”每半年在欧洲和北美举行一次。会议对IBM所有员工开放,参会者自付旅费和会议费,这样可自动过滤出那些感兴趣的参会者。会议日程主要是参会者对最新的项目经验、结果和方法进行演示和讨论交流。组织者还从外面邀请一些发言人、客户或者科学家,以获得一些外部启示来激发创新思考。但会议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会间休息,这是长时间间歇,参会者可自由交流经验、想法(都是隐性知识),激发创意和解决方案。
最近的一个做法是把共享网络会议与“实践共同体”结合起来,这样与会者就能“打破界限”,与来自不同但十分相似领域的成员分享和交流经验。
3.2.2支持知识交流的知本管理工具。知本管理工具能实现卓有成效的知识管理并能改善服务质量,这些工具能把某个网络成员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传播给所有网络成员。知本管理工具是很好的例子,它说明了IBM如何通过实践经验认识知识管理的障碍及原因。
3.2.3知本搜索者。知本搜索者是自愿为知识管理项目服务的人,他们的工作是寻找知识来源并评估其潜能。目前IBM在全球有4O~50名负责系统管理服务的知本搜索者,他们扮演着IBM“知本管理大使”的角色,其成绩被纳入个人业绩评估中。知本搜索者还利用“共享网络”会议来寻找相关知识及相关人员。
3.2.4知识咖啡馆。“团队会议室”和“快速讨论室”都是Lotus的应用程序,能促进现实团队和虚拟团队之间的合作。在知本管理中,这些方法能促进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3.2.5方法储藏室。“IBM全球服务方法”是最佳实践方法“储藏室”,这些方法是服务或IT解决方案的核心。它为专业人士定义共同语言、共同机制和流程。使他们能用一致、完整和最佳方式再利用并创造知识财富。为了优化利用“全球服务方法”,IBM采用了在线密码保护措施,要获得密码必须经过培训。
通过这样的方式后,如果共同体要为某种解决方案的某一阶段寻找标准方法,就可能产生新项目去开发“方法”。开发项目最好有客户参与,这样就能在真实环境中开发和测试新方法,然后再把它纳入IBM全球服务方法体系。
3.2.6沟通。IBM在知识管理的应用上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核心团队与其共同体之问的双向沟通。在其系统管理领域里使用了以下几种沟通方式:
a.采用企业网的一个网站最新的系统管理消息,以及一个专门的下载网站,用于下载重要报告和演示文件等。b.客户可进入专门寻找信息,还有一个下载专区为客户准备了演示文件。c.可从企业下载PDF格式的文件或直接在线浏览企业每季度发表的新闻期刊,可关注系统管理的知识领域和连接性知识等。d.定制电子邮件服务,提供系统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知本管理的最新消息和活动通知,可参考的客户信息等。e.使用LotusSametime电子会议系统举行网络会议,就系统管理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在线演示,听众可提问并得到解答。f.知本管理中专门的新闻组,接受提问并提供解答,从而弥补员工之间的信息差距。
IBM通过上述方式把知识管理的方方面面——知本管理工具、共享网络会议、方法、沟通等都联系起来了。
3.3整合工作内容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IBM将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称为E—WORKPLACE(电子工作环境)。在“协作”环境里,即使是在不停移动中的IBM员工也可以连接到系统中和其他人进行交流。新进入IBM的员工们,时常不容易弄清楚有问题该找哪个部门,又该如何把信息、数据传递给合适的人,在具体应用程序中,员工可以进入系统,然后提交一个“需求”文档(如服务投诉等)。启动任务时,系统会自动按照需求分类触发解决这个需求的业务流程,然后信息自动顺着每个业务流程往下走,流程中所有对应的反馈或解答人员会在系统中得到“通知”,并会对初始的“需求”进行帮助和答复。内容和流程整合在一起,提高了实时反应能力,形成一种应用的环境。
4结束语
知识不同于传统资产,它只有在被使用时,才具有价值,使用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高。知识是拿来用的,脱离了实际应用的知识,就是垃圾,没有丝毫价值可言。
A市金口实业有限公司遇到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没有做知识管理之前,所有的经验、技巧全都储存在员工的大脑里,人员流失时相应的资源信息也随之流失,这是很多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大家都在寻找一种方法,能够挖掘员工个人的经验或技能,让员工主动将这些隐性知识分享出来,因此,知识管理这一理论被重视起来。
目前,大多数国内企业做的知识管理只是通过一些激励形式将各类知识、价值信息汇总到某一个地方,比如OA办公平台,供大家查阅。但这些汇总上来的信息并未经过任何的转化、提炼,亦未进行过重新的组织、整理,单单凭借知识在信息库中的简单罗列是无法将其转换为企业自身生产力效果提升的。
解决金口实业有限公司案例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从生产过程与日常业务流程中挖掘出来的东西如何处理?”知识管理的理念十分强调内部分享,在企业中那些被有意识地提炼挖掘出来的显性及隐性知识,经过一系列的内部分享工作后到底又是为了达到一种怎样的目的呢?企业的管理层应该要明确,所有针对某一岗位资深员工的工作方法总结或对某一团队工作流程的提炼,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把有价值的信息应用到普遍的实际工作当中去,以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也就是说,提高效益是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索要追求的最终目标,所有的管理行为都需要围绕这个目标执行,都是为了要实现这个目标而服务的。
我们永远都不能讲知识管理与提高效益分隔开来,知识管理的应用必须像“流水线”一样经历一个从“挖掘”到“分享”到“提炼”再到“应用”的过程,也只有经过“提炼”的适应与企业自身生产需求的知识才能真正的在“应用”中发挥实际的功效。建议金口实业有限公司的劳动竞赛可做如下安排:
第一步,根据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对竞赛项目进行分类。以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为依据的分类,可以将知识经验进行有效的分组,在相同或相近岗位之间的竞赛将最大范围地获得相关领域经验或技能,而依据业务流程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把获得的经验技能进行系统化,达到发挥经验技能最大功效的目的。
第二,竞赛的过程同时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在竞赛进行过程中,应该组织同类岗位的员工进行竞赛观摩,让员工在观摩过程中体会不同的工作方式,了解他人的工作方法。观摩结束后,可以在部门内部组织小型的交流活动。从培训的角度来讲,这也是一个以较小的投入来促进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挖掘的良机。
第三步,安排专家组进行经验技能的提炼和应用。由于基层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往往有局限性,缺少纵观全局的眼界,所以我们要专门安排专家组对竞赛中凸现出的经验、技能进行提炼、分析,并根据业务流程将这些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管理信息分类。专家组的构成一般以各业务流程的负责人与知识管理模块负责人共同组成。
第四步,标准化流程与生产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改进。任何对企业某一生产业务流程行之有效的方法或经验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随着外部环境或内部环境的变更会对生产业务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带来改变,对知识的管理就是要使企业适应这种改变,原先总结提炼的方法或技巧可能已经不再适应企业新的发展需要,这就需要企业对已经形成标准的流程或制度进行修改。活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才能避免某些被长期应用的流程或标准在企业中形成教条,阻碍企业的发展。
知识不同于传统资产,它只有在被使用时,才具有价值,使用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高。知识是拿来用的,脱离了实际应用的知识,就是垃圾,没有丝毫价值可言。企业在执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管理好企业内部的各种知识,分门别类地进行知识的系统化、标准化、流程化,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是知识管理的真谛。
论文摘要:本文就知识管理的特点,分析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功能以及基本原则,并讨论了企业引入知识管理的方法、步骤和企业在知识管理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知识以其强大的力量逐渐成为社会财富的最主要来源。知识不仅能替代人的体力劳动,而且能通过替代人的脑力劳动,使以智力为主的劳动力逐步替代以体力为主的劳动力,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同时,资金在更新劳动工具过程中所占据的决定性地位也逐步被科学技术所取代。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正从工业社会的生产管理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未来企业的成功将来源于比竞争对手更快速有效地运用知识。这种新变化要求一种以知识为核心的新的管理方式,也就是知识管理。
1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
知识管理作为~门系统的学科形成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美国德尔福集团创始人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是指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企业知识管理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企业知识资源,调动人力资源学习潜能,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推进企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过程。
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即利用市场等手段对企业已有的或新获取的知识实施管理,促使知识由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务¨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知识视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企业竞争和经营的重要策略。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质是对企业中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实现知识共享,并有效实现知识价值的转化,其最终目的是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归纳起来,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已有知识的知识资源系统,即对企业已有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将其转化为系统的知识资源。②不断创造新的知识资源。即通过对现有知识资源的应用、学习和研究创造新的知识资源。③共享知识资源。即在企业内部形成知识共享的文化和责任意识,使每个成员认识到有责任尽可能与他人分享各种专长,并通过人员、产品以及各种服务广泛地传播知识资源。④建立科学的知识开发能力评价系统。即以科学、有效的知识开发能力评价系统激励知识的形成和共享。⑤实现知识的价值。即利用和挖掘知识资源以获得成功。
2企业知识管理的功能
(1)降低企业的成本或提高效率。现代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一般拥有多个部门,~个部门已经有过的经验、教洲或新技术,无法在其他部门得到普及和推广。知识管理将致力于把知识财富进行有效的整理、分类、传播,使知识财富可以得到充分的再利用,例如目前很多大型企业的研发部¨,由于人才的流动,很多经验和技术被带走,后进来的员工只好从头开始,使研发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进行知识管理后,将工作中形成的文档或经验积累在系统里,即使有些员工离开。新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照样可以利用前面的知识积累一是可以避免原先的错误,二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原先老员工的水平,三是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参考前期的资料和经验,就很有可能顺利完成项目,这样形成的结果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2)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拥有具有新知i只和创造力的员工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员工的培iJlI和教育是现代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措施。知识管理将使员工的再教育成为企业的一种日常活动,加快员工的学习过程,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3)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经营方式,理念和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以便扩大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例如现在很多连锁类管理企业,如国美、苏宁以及跨国企业肯德基,麦当劳等,它们发展的趋势是针对终端管理模式的快速复制。因此只有对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在建立终端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过程中形成的文档,形成标准化经营方式,理念和文化才能做到在新的地方直接照搬,然后再根据当地特点进行调整。
3企业引入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步骤
(1)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竞争合力,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的价值链活动中形成的一种适应于市场变化且不易披对手模仿的能力,是企业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是始终融于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各方面的职能部门,体现企业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有机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是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因此,知识管理不能脱离企业的目标和核心竞争力而独立存在,它必须与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和核心竞争力相一致,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确定企业知识管理的重点领域。企业不同部门的知识管理工作的价值有大有小,价值实现有快有慢。同样从服务于目标的角度设计,应该首选一个知识管理会产生最大价值的部¨和对企业业务有直接促进价值的部门启动知识管理。例如,像国美、工贸这样的零售企业应该选择销售部门;格兰仕这样的制造企业应该选择生产部门;联想这样的市场渠道战略的企业应该首选渠道部门等等。从这样的部门启动知识管理不仅会有比较快的回报,效果也会明显。
(3)对将要引入知识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通过对知识管理现状、知识类型的详细分析,并结合业务流程等多角度,进行知识管理规划,以便制定相应的知识管理方案。这个步骤的难点主要包括:知识管理和企业战略目标与流程的结合;知识管理与其他管理制度如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及管理思想的转变;以知识管理思想为基础的业务流程的改造;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的建立;知识管理规划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实践形式。
(4)评估引入知识管理的业务环节或流程的实施情况。评估对该项业务的知识管理策略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评估的目的是找出前期实施的知识管理的利和弊。建立知识产生效益的评测条例,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来调整企业的知识管理计划。
4企业在知识管理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个人在企业中的价值,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实施人才战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支柱,企业应该重视知识和尊重人才。同时重视人才结构并建立有效的人才储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要给员工不断提供各种培训机会来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还要要求员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和自学成才,发挥知识团队的整合效益。
(2)必须建立员工贡献知识的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结构。首先要重视员工的精神激励,除了对员工给予表扬或荣誉的传统式精神激励外,还可以赋予他们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使员工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中的一员,进而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作为考评每个员工业绩成就的评判标准;建立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对员工的酬劳进行合理的分配。
(3)把知识创新作为企业的管理对象和日标。企业管理层应该把知识创新视为赢得竞争的关键,让员工能够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关键词】 知识管理;人才培养;成本控制
随着土建行业的兴旺,以及土建施工过程的规范化,土建施工这一古 老的行业以面临着改革的任务和压力, 以廉价劳动力及施工设备 等传统资源作为竞争手段所带来的优势正在不断减弱, 而先进的技术手段及管理方法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方面所起 的作用已日益明显。
1、知识管理的特点与重要性
知识管理,简单的说就是知识的管理。在现代工程管理中,知识的管理本质上就是现代工程管理的资料管理的全部。希望通过资料将整个施工和管理过程完整的呈现在资料里,这是知识管理的核心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求对知识的呈现便于管理,便于存档,便于阅览和理解。总得来说,对于建筑工程来说,知识管理有如下特点,完整性,易读性,可管理性,严肃性。完整性是知识本身的要求,易读性是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作为案例也作为企业的知识资产的要求。可管理性,是针对当前的知识爆炸对海量的知识的积累所面对的问题。严肃性,是对知识记录的真实性的要求,要反应工程项目现状,而不是纸上谈兵。
知识管理,本身一方面是做为企业的知识资产,我们要予以保留下来,另一方面,在工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知识产权,发明创造,及管理经验,都在以知识形式表现出来。所以,知识管理,即是一个知识宝库,同时也反应了企业的发展历史。同时,知识资产,在企业员工培训和成本控制中也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所以当今,企业的知识管理专业化已经势在必行。
2、土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
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首先要对企业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或者称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知识的保留一方面保留了知识,另一方面也透明了管理。这里会涉及到权力的相关问题。所以作为高层公司管理人员,这个工作是一个需要各方面协调的问题。传统的施工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是从上到下的金子塔型组织结构。底层是各施工项目。而知识管理是个两个平行结构,公司内部知识管理人员与第一线的施工项目组的资料员,以及企业的开发技术部的技术管理人员。公司知识管理人员统筹管理和汇总。
企业的组织机构的改革是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而建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网络是实现知识管理的方法。有了基础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建立我们的实施系统了。本质上知识管理是一个软的系统,于所使用的网络,是否建立内部局域网,建立数据共享系统等都没有关系,但是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给企业带了效率上的质的飞跃。所以,计算机系统为媒介的知识管理系统也需要的。现在商业的各种项目管理软件被许多企业所接受。如,P3项目管理系统,预决算软件,财务电算化软件,办公室自动化软件,MRPII系统,ERP系统等。我们说这些软件是知识管理思想的载体,她本质上是在知识管理的思想上建立的。通过软件的流程,我们可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商业软件公司也配备了管理与培训人员,专门帮助企业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培训相关的专业人才。这些都是知识管理的外壳。我们需要的是知识管理的质。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明确了企业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和手段,那么下面的工作是我们赋予这个外壳以灵魂,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管理的质。首先,确定知识管理部门的责任及权力。原则上要求,知识管理部门在责任和规范要求下,权力是不可压制的。知识管理部门应当具有与财务管理部门一样的独立性。其次,评估企业的知识资源,绘制本企业的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本质上是当前知识资源的现状的形象描述。第三,制定知识管理方案。这是各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内容。制定具有各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案本身也是知识资源的一个体现。这中的内容,包括,组织管理体制,业务流程,人员激励制度和信息管理的系统等。第四,实施阶段。认真的严格的按之前做好的计划实施,是整个计划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一环。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关系企业的长期发展的关键改革,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从上到下所有人的努力。
3、结束
企业管理,在当今企业的实际中,除了人的因素外,绝大部分被知识管理系统所代替。知识管理本质是资产,她会带给企业活力,带给企业新的生命力。同样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知识管理系统会更好的辅助管理让企业机器更为良好的运转。这在当今周园
句容市精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212400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中已经普遍认识到,并且不同程度的建立了知识管理体系。她是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的一把利器。
参考文献
[1] 甘永成. 实施知识管理的系统框架及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