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分析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分析

时间:2023-08-10 17:25: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分析

第1篇

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介绍及课程设置

各大院校主要采取“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的形式,实施三段式(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教学体系。第一学年学习基础模块;第二学年主要学习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如牙体雕刻技术、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等。第三学年在义齿加工中心进行实习。总体来说口腔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一定的相关性,口腔医学技术以口腔医学作为专业基础,同时口腔医学主要侧重在口腔医学基本理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重点主要在修复制作技术层面。

2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对象数量和质量

2.1两个专业教育对象的数量对比据权威资料显示口腔医学以及口腔医学技术作为当今社会炙手可热的两个专业,在教育对象的数量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我国的口腔医学事业发展,以及产生新知识和促进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2两个专业教育对象的质量对比从教育对象质量上来看,两专业招收学员均为高中起点,并无明显区别。但是由于口腔医学专业报考人数超出计划招生,存在一定的择优录取。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由于未达到计划招生数量,部分学校为了达到计划招生数量,存在降低录取分数线而扩大招生。

3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就业情势

3.1口腔医学专业的就业情势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表显示,目前我国儿童(5岁)乳牙龋病患病率为76.55%,学生(12岁)恒牙龋病患病率45.81%,学生(12岁)牙龈出血检查率为38.04%,成年人(35~44岁)牙结石检出率为94.15%,累计牙病患者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几乎没有人终身不患牙病,治疗牙病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根据可靠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人人均牙齿缺失数目为2.6颗,老年人人均牙齿缺失为11颗,6.8%的老人是无牙颌。然而在我国,口腔科医生的任务是艰巨的,面临的工作强度是巨大的,口腔科医生与人口的比例是1:40000,国际公认的合适的口腔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比例应为1:2000。我国现有口腔医生2.5万人左右,与此同时却有25亿颗牙齿待充填,6亿颗错颌畸形待矫正,10亿牙周病患者有待治疗[2]。面对如此大的市场缺口,口腔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是容易的。

3.2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就业情势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显示,全国35~44岁年龄段人群牙齿缺失率为37.0%,义齿修复率仅为11.6%;全国65~74岁老年人牙齿缺失率为86.1%,义齿修复率仅为42.6%。据专业人士分析,口腔修复医师与口腔技师比例应达到1:2才能保证修复体质量[3]。但据调查,从业人员大多未经正规专业教育,缺乏系统的口腔修复理论和技能专业培训,业务素质较差,严重影响了义齿制作质量,因此,从满足口腔医疗市场不断发展的角度来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是非常容易的,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样的高素质人才[4]。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的选择上也是多元化的。技师——可以在大医院口腔科或口腔专科医院技工部从事义齿加工工作,也可去义齿企业加工中心,从事义齿的制作。据可靠资料显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约90%左右在大城市工作[5]。

综上所述,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都是当今社会炙手可热的热门专业。无论从教育模式,教育对象的质量以及就业的情势上都是非常相似的。但是由于在招生数量以及群众对两个专业认识的偏差,民众普遍认为口腔医生是光鲜的职业社会地位高,口腔修复工是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低,导致大部分学生报考口腔医学专业,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导致口腔医生过剩,而修复工短缺的局面出现。

作者:邵建民杨旭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

第2篇

关键词:国外;教学理念;资源;口腔;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66-02

很多高校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更加注重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的运用。对于一些新开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校来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新的教学理念,使用优势教学资源进行人才的培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让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以后,能够在实践方面有更多的提升,以满足市场需要。

一、研究背景

1.社会的发展对口腔技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以后就会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口腔在国外一直被认为是重点医学项目,但是我国这方面的认识起步比较晚。口腔医学不仅仅关系到患者的健康,还关系到患者的美观,因此美容观念日益增长的今天,人们对于口腔医学美容也有了新的需求。由于我国材料学、设备、制作工艺的快速发展,每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的口腔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这样对于口腔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市场对口腔技师人才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口腔医学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根据笔者对某省口腔机构的现状调查发现,到2010年为止,该省的医疗机构已经超过了10000家,如果按照一个机构一名牙科医生的水准计算,大约需要10000名牙科医生。另外,作者对义齿制作企业进行调查中发现,按照国家药监局2005年制作的岗位职责说明要求中可以看到,我国在近两年内所需要的口腔技师人员还在不断地增长,当前很多齿科制作企业以及口腔用品制造企业都没有经历过比较正规的专业性教育,工作人员基本都是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就业,这样制作出来的义齿质量不高,根本不能满足临床医师及病人的需要,因此在当前材料、电子仪器以及化学的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让口腔医学技术得到进步[1]。

3.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在培养的模式方面相对滞后,根据2014年的市场调研可以看到,很多高职校对该专业定位不清晰,在课程体系上依然沿用口腔医学的教学体系,导致学生所学与就业岗位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对专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都不高。此外,由于口腔医学技术是一个小专业,不仅培养学生的规模比较小,而且学生的数量也不多,因此,不管是从哪一方面讲都不能适应当前阶段社会对口腔技师人才的需要。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理念创新

1.树立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革新口腔医学技术的教育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技术类专业,它与口腔医学专业有着本质不同。目前国内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最高学历是大专或本科,目前开设有口腔医学技术类本科的学院全国仅有1~2家。据文献调查及我校10余年办学经历来看,该专业由于学生就业在工厂,专业满意度不高,且学生继续升学或深造的机会很少,势必让学生看不到自己发展的希望。因此,这个行业的流动性很大,很难留住人才,企业常常处于人才紧缺的状态。作为高职学院,树立“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我们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而不能仅局限于实践操作,这样将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三年高职学习,不仅是学习一门技能,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学习各种自己所需的知识将成为一种常态。目前,许多高职学院都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生产线上的螺丝钉,而忽略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将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没有价值感和幸福感。因此,在口腔医学技术课程体系中加入通识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极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的,具备口腔医学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口腔修复高端技术和手段进行各种口腔修复体的制作,适应口腔医学技术(工艺技术)岗位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专长和良好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改革。以往的课程设置与口腔医学很像,理论知识较多,忽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人文素养课程开设较少,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口腔技师制作义齿,本身是创造美的行业。建议除了开设专业课程外,增设《口腔工艺美术》、《美术鉴赏》,还可以选修《大学生礼仪》《国学》等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再次,着力打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外很多学校强调从做中学、从学中做以及边做边创的教学理念,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核心,让学生的实践和理论有效地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构建起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让人才的发展更加符合自己的特点。另外还要包含比较系统的、专业的能力训练评价体系,以此保障专业技能人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需求[2]。将沿海发达地区技术一流的义齿制作公司进入校园,实行校企深度合作,打造校企共育人才的目标。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学到一流的工艺技术,同时,企业通过参与对人才的培养,对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和人才质量等方面有较好保障。企业的兼职教师也弥补了该专业教师工艺制作技术的不足,校企双赢,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校方还可以派优秀的教师带领学生每年去国外参观学习,由此掌握国外先进的口腔工艺技术,让学生对自己的所学有个全面的认识,通过参观、学习或比赛锻炼学生的制作水平,以此对我国口腔医学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让世界资源得以共享,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2.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实现学校专业教学的高起点。先进教学资源的引进能够让国外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被我国所运用,国外的医学技术课程已经有多年的发展经验,因此各个高校可以再认真总结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大胆地加以借鉴和合理化的运用,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本比较突出,也处于一直领先的位置上,因此高校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可以培养骨干教师赴日本学习,对当地的齿科制作企业进行现场的考查。除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以外,还要把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到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过程中,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口腔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方面建立中日学习班和中德学习班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研究和分析:

首先,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加以完善和整合。很多繁杂的内容并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因此需要在立足我国国情与社会情况的基础上,展开对医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定位,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也对口腔医学技术有更加准确的定位。

其次,引进国外教材和教具,对国内一些旧知识以及落后水平的教材与此剔除。对国内口腔技术教材加以革新,删除一些陈旧的技术知识学习,通过对国外的对比和考查,感受国外先进齿科材料公司的口腔修复技术教学教材的超前性、规范性以及全面性,不但有一般性口腔修复学知识的理论性基础,还有关于修复口腔技术方面的操作技巧以及各个流程和步骤,以此最大化地反映出世界领先的口腔工艺科技。引进这样的教材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引用教材中的创新思想以及色彩图片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因此在这方面,需要我国的各个高校大胆突破常规,用国外先进的齿科材料口腔修复技术作为基础,改变以往教材过于陈旧,和过于空洞的现象,以此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的教材。

3.中外合作以及校企合作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运用。高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需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将义齿加工企业引入校园,形成校企深度融合,使我们的师资和学生培养更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在国内外选择一些比较有名气的齿科材料公司,和学校展开合作,让学生通过见习的方式进入企业中工作,企业也可以指派一些资深的专家学者进入学校对学生们进行指导,更可以培训教师的教学,示范性授课的这种形式可以让学校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全新的课堂形式,企业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技巧以及精湛的操作技能也能让学生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初步的认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见习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化的管理,通过专业的技术学习和完善的考核机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另外,还要有产学结合以及互惠互利的教学模式。口腔医学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实习的单位主要是义齿公司或者口腔技工所。从企业聘请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学队伍,对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进行指导,学院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进行产品研发或教材开发,同时参与实训学生管理,实现校企真正意义的双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资源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本专业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校内实训、师资培养等方面向国外学习的思路。当前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匮乏,也让各大高校开始重视这一专业的发展和完善,通过本文的叙述,希望对高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材料学;实验教学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具备实践性与专业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学校中的新兴专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空间,需要数量可观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加以填充。现今,我国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学生通常只是具备理论知识,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导致到达工作岗位之后与企业的用人要求不符。因而,对口腔材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成为现如今最为重要的教育工作之一。

一、教学改革目的与发展

口腔医学技术体现了一定的技术性与实用性,对于此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操作练习,并且要反复开展实践教学,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建立适应社会与工作岗位的能力。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适应能力进行培养,是体现教育效果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具备其他环节不能代替的作用。现阶段,高职学校中的医学教育已经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中,传统教育下形成的多理论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但是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技能练习。因此,为了提升这一专业的教学效率,学校必须要对原本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真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这一问题。

二、口腔材料学教学改革策略

1.重点进行专业课改革

从事口腔材料学的工作人员,务必要进行系统化的基础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自从我国高职院校中开设这一专业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即便是高职院校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于此,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对我们专业课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化。依据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可以将理论知识分解为若干个部分,在专业课设置方面必须要凸显专业性与实用性,重新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实现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例如,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时,要将以往表面的理论灌输进行改变,同时要解决教学难度大、实用性低的问题,以此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收获更为丰富的知识。现阶段,各个学校均开展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以此获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真正突破了理论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和本节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此进行教学。这样一来,每次授课时均可以对此次实践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教学,剩余时间可以对一些课外的理论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掌握实践技能,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共同进步。

2.建设实训基地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体现了实践性,与此同时口腔材料学的实验理论、操作技术近年来也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基于该社会形势,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运用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口腔材料学实验质量与效果成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水平造成影响的关键。这要求学校必须要在建立实训基地,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口腔材料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与专业素质。为了有效支持高职学校口腔材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要在实训基地中配备专业的实验操作设备。例如,专业技工桌、专业配套烤瓷铸造设施、喷砂打磨间、石膏间、牙体雕刻间以及技工器材等,以此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支持。对于学生的实训练习,学校要为其提供足够的操作机会,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为了保证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学校要将实训基地进行开放,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实验操作,以此提升操作水平,为学生安排与专家交流的机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去相关机构进行实习,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了解职业特点,加强学生对口腔医学这一专业的热爱,加强学生的自信。

3.强化素质教育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多个专业互相结合、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为了培养出高技能的实践型口腔医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融入素质教育十分必要。若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便会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影响。所以,学校可以增设人文社科一类的课程,如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心理学等相,在口腔材料学专业课程中不断渗透此类课程,以此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除此之外,强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建立帮助学生建立职业道德观,在此基础上培养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素质的口腔医学工作者。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现状,高职学校中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必须要进行改革,以此培养出符合市场、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娟.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生物技术世界,2015

[2]管铨成.口腔材料学实验教学中PBL与LBL教学法应用对比[J].卫生职业教育,2011

第4篇

[关键词] 胜任力;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将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也更好的适应了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笔者将基于胜任力的管理理论引入口腔医学生的本科培养模式之中,并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和学生培养的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究,提出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本科精英培养新模式。

1 胜任力概述胜任力一词,来源于英语中的“competency”,其原意是能力、技能。被誉为“胜任力研究之父”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在1973年最早将胜任力的理念引入学术界[1]。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随着之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胜任力的这一内涵被不断拓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除人力资源管理外的其他领域。

从大学口腔医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胜任力可以概括为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的某个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的绩优者所具备的可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征,是判断一名学生是否能够胜任未来某项工作的特质,是决定并区别未来业绩好坏差异的个人特征。胜任力的特征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需要后天培养形成的。在本科教育阶段,高等学校或教育机构就应该着重培养后天特征,结合人才市场用人需求,站在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有意识地规划和设计培养其胜任力,从而确保受教育的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进入某一行业的胜任能力[2]。

2 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特点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是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这与企业员工的胜任力培养截然不同,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同时今后还要面对口腔医疗临床实践,因此除注重对学生的口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之外,还需同时注意对学生抗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的个性培养,以培养出术业有专攻而素质全面的口腔医学生。

笔者认为学生的胜任力层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表现在外的表面层,体现在口腔专业知识技能、思维集中力、收集信息的能力等,这些知识、能力与行为易于被培养和评价;二是潜在层,比如发散型思维、挑战风险的意愿与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相对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可以被认为是人的“潜能”;在潜在层与表面层之间还应该存在着一个中间层,中间层的胜任力介于表象和潜在的能力之间,这之间的能力就是本科胜任力培养的着重点,比如口腔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3]。

3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应当侧重学生中间层能力的培养。而在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结构亟待转型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口腔医学生胜任力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3.1 对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也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应对经济全球化下严酷的国际竞争压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必须要拥有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就必须依靠创新性人才。口腔医学生虽然仍处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和积累,但也不能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即便是口腔医学生阶段的创造活动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新颖产物,他们的创新可能很多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但就学生个体历史而言却是具有首创的意义。

3.2 对口腔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口腔医学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本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已有相当部分从原有的理论研究或创新型人员转向产业一线的应用型人员。产业应用型人员需要能够很好地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要胜任这类应用性工作,口腔医学生需要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从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口腔医学生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实施,使口腔医学生既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善于将书本知识或其他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效益[4]。这样培养的口腔医学生才能真正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口腔医学生的实践素质提高了,才能使高校成为促进口腔医疗事业发展的有利推手。因此应当在本科阶段多举行有创新意义的竞赛、活动等,鼓励口腔医学生进行大胆的摸索。

3.3 对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医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为人类的生存与安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人们的心目中,医生一直是一个恪守誓言、富于同情心、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服务于民众的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人们也一直认为,医学的职业精神会通过医学教育传承给医学生,医生在服务于大众的社会实践中会秉承与践行这种价值观和责任感[5]。然而,近几十年来,社会常常谴责医学界偏离了职业精神、违背了伦理规则。因此,对于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职业精神及医风医德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不仅要培养出医技精湛的医生,更要培养出品格高尚的仁者。

4 基于口腔医学本科生胜任力培养的实践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具体如下。

4.1 通过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创新胜任力的培养,全覆盖胜任力内涵首先,打破以前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分离的模式,创建“一贯制”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改革,在培养全程中引入专业知识学习,开展早期接触、反复接触临床教学改革等,加强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胜任力培养。

通过引入早期接触、反复接触科研环节,培养创新理念和能力,并实行了创新班主任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多段式”导师制和大学生科研计划等项目,并开设科研设计训练课程,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应用等职业发展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根据国情、校情,循序推进教育国际化,开拓学生国际视野,丰富创新能力培养方式。通过建设国际化口腔专业全英文课程、邀请国际医学大师进本科生课堂、开展国际交流营、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等举措,营造教育国际化的学术氛围,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树立成就导向、接受国际先进学术知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等各方面胜任力的培养搭建了国际化平台。

4.2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胜任力培养组织出台口腔医学各科实践教学标准。依托四川大学新增的“实践及国际课程周”课程,设立了临床技能训练、科研能力提升、国际视野拓展、社会实践锻炼四大教学模块,保证参与学时的个性化选择,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结合多段式导师制及创新班机制,由各科学术带头人牵头、优秀的导师指导,自主开展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国家及学校“三大实验计划”,使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组织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林则杯”口腔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独立创新思想和持之以恒精神;通过“三馆一廊一杂志”即:“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标本陈列馆”、“图书馆”、“华西口腔校友长廊”、“《中国口腔医学信息》杂志学生采编部”的持续建设工作,同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华西医院为平台建设示范实习、实训基地,训练了学生的医疗技术,更是强化了对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全方位提升了学生对口腔医疗岗位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实习范围。兼顾口腔医学生的职业特点,除在常规的业务科室轮转外,还在消毒供应室、制作中心等科室实习,实现口腔人才的全面发展。

4.3 弘扬医学职业精神,塑造高尚人格胜任力弘扬作为灵魂的医学职业精神,倡导的是人文医学的回归,向医学科学、医学教育注入人文精神,使之体现出应有的人文理念[6]。在教授临床技能的同时抓好实习医生的医德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向医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全面完善自己,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7]。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开设了临床前技能培训课程,完全模拟临床实景,同学们通过医生与患者的角色扮演,体验换位思考,全面了解接诊患者的全过程,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医患沟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以医生的身份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能力。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在平时的临床实习接诊过程中,时刻重视对实习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最广泛、最基本的途径。

5结束语

对于我国医疗事业单位来说,每一名口腔医学生都是各个高校培养的“产品”,而评价这

个“产品”的核心标准之一就是其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岗位。本文从胜任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口腔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及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三个要素,并总结了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我国口腔医学精英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DC.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J].AmPsychol,1973,28(1):1-14.

[2]胡颍,徐刚.基于胜任素质的大学生能力培养[J].中国集体经济,2007(3):179.HuYing,petence-basedabilitycultivationforcollegestudent[J].ChinaCollectiveEconomy,2007(3):179.

[3]贝.胜任素质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5):98-101.ChuBei.Anenlightenmentofcompetencetotalenttrainingincolleges[J].JNingboUniversity:EducationEdition,2008,30(5):98-101.

[4]郭朝晖,曹欢.胜任力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12):102-103.GuoChaohui,CaoHuan.Cultivatinginnovativecollegetalentswithcompetenceasthefocus[J].CO-OperativeEconomyScience,2011(412):102-103.

[5]徐龙.加强社区全科医生教育和管理初探[J].实用全科医学,2006,4(6):694.XuLong.Aprobeintotheeducationandadministrationofcommunitygeneralpractioners[J].AppliedJGeneralPractice,2006,4(6):694.

第5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学标准

口腔医学是一门高度专业和实用的学科,既专业又实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主要以假牙技术教育为基础,需要更多的实用外科和技术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应努力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和适应能力,因为实践对口腔医学技术的学习非常重要。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仍然遇到诸如“强调理论,忽视实践”,“知识转移和技术培训”以及强调理论的教育计划等问题,改变原始培训模式是口腔医学技术教育者的共识。在当前的口腔医学技术教育改革中,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技能差的现象,是当前口腔医学技术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特点

通过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涵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仿真性:在现实教育中有许多环节,学生在工作中承受着压力,因为学生必须在模拟工作场景中表现。只有活跃、充满活力和朝气蓬勃的学生才能与行业成为“零距离”,并拥有职业竞争优势。②任务导向:多数的学习障碍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在于学习的兴趣和态度。③教学、学习和行为的整合: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的密切协商,制定一个教学计划,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性,教师会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尽力而为。这使学生可以在动手过程中组织自学、讨论和完成类型的指导,以利用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校企合作的应用意义如下:(1)口腔医学技术新的职业能力界定(相关考核指标构建)。(2)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3)实现职业环境与行业需求,课程体系建设和标准与职业标准,教育与生产课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用性。(4)促进职业教育体系与劳动就业体系的共同发展,开辟和扩大培育和发展技术工人的道路,促进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选择。(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一)口腔医学技术学科的认识和定位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在专业化领域的信息交流得到了加强。成立了由行业和企业人员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专家到校园讲解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发展计划、生产和科研成果等。使学生了解以后工作中不仅要会制作义齿,而且还可以学习诸如商业管理等社会学知识,加深对口头主题的理解,并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创造条件。只有经验丰富的员工才能快速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运营。

(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改革(1)从牙科义齿制造有限公司的职位开始,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整合。根据企业和专业人士的实际生产过程对教师进行操作,避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讨论并就合作伙伴公司的课程提纲和培训内容做出决策。课程内容以任务为导向,并基于操作过程。此外,通过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学生的能力重新组织教科书,如“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课程,将各类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流程为主线,设计4个典型工作任务:制作铸造金属嵌体,铸造金属分别根据模型制作、蜡型模型制作、包埋和铸造、磨削和抛光的过程对立柱和型芯生产;自熔金属冠的生产和后部金属固定桥的生产、全瓷冠的生产进行培训。通过根据过程驱动型培训的需求创建动手培训材料,并教给学生常见的任务,业务流程和标准,学生可以建立质量意识并提高技能意识,同时精通企业技能。学生完成程序以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相关知识。通过将学习与实践整合到学习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目标,并最终适应了工作要求,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训练(例如,与“口腔正畸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为1∶5)。我们聘请兼职企业教师来加强我们的培训和实习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2)通过校级专业学生技能大赛,省级、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为平台,与省级示范、国家级示范、国际示范等企业进行教学标准接轨。

二、优化措施

(一)改革传统的两段式教学模式,采用工序化教学模式这意味着首先要在课堂上教授理论知识,并且将课堂时间分配给实际操作,以便学生入学后就可以获取专门知识。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以鼓励学生参观义齿加工工厂,以便学生将来可以确立牙科技术专家角色的概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全面引入了教育,将基于教科书内容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课程的教学方法。该课程的内容分为作业和用于完成作业的过程,每个过程的完成均用作判断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选择与教育工作相对应的知识点,以确保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保持一致,提高学生的技能并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法,实现一体化教学强调口腔医学技术教育中的高职教育特色,将现代教育理念与具体课程内容相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感兴趣,激发和发展学生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学,学习与实践的整合。首先,介绍学生可以想到的示例,使用多媒体进行说明,使用教育模型并在生产线上直接观察,以便学生可以自己练习。最后,教师们倡导“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同时根据企业标准指导、修改和解释学生的工作。同时,根据企业要求,加强牙科雕刻技能培训,以义齿为载体,以义齿生产工艺为模块,以临床案例模型积极开展综合实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设计一个实验项目。

(三)构建实训环境建立具有模拟工作环境的综合培训测试台和“三合一”培训教室。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同时进行理论培训,视听实践课程和生产实践课程,任何人都可以在综合培训测试台上完成三项教育任务:理论学习、课堂实验室培训和生产实践操作。通过完成将理论与生产和学校实践相结合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和实践技能。同时,高职院校为合作医院义齿治疗中心建设高质量,高效的生产培训和实践基地,以增加投资。除了在“三一”教育课堂上学习,根据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将学生带到医院的技术中心,在那里他们进入实验室的制造过程,还按照教学安排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分流程的到附属医院技工中心进入实践生产环节见习[1-3]。高职院校在基础教育、模拟教育和生产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了集教育、生产、社会实践、实习和技能发展功能于一体的三级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实践教育服务。建立实践研讨会,并成为面向生产的社会实践的基础。通过生产推动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动手实践,以降低教育成本,并有效地实现生产与教育、工作与学习的整合。

三、教学标准

(一)口腔医学技术教学考评体系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教育质量,有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加大了实践评价的权重,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评价。评估标准基于义齿产品的检查标准,除理论评估外,还增加了技术操作程序的评估和参加实习的表现评估。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实践评估,主题包括有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实验工作评分阶段的随机问题。以上措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实践技能,施行站点式考核。①岗位胜任力评分:由考核人员进行实践能力评分,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则实践能力越强;考核最后由考核人员随机抽取模型修整、蜡型制作、上瓷、型修、抛光、质检发放6个方面共100道选择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考核,满分100分。②患者满意度调查:自制评分表对患者使用满意度调研,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③口腔医师满意度调查:自制评分表对口腔医师操作满意度调研,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二)教学师资水平为了使口腔科学技术人员跟上新知识的快速发展,建立了合理、持续的口腔科学技术教育体系。完整的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系统要求对教师具有必要知识结构和合格专业技能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为企业提供了额外的培训和生产线学习机会,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多元化设计标准教育评估是检验教育效果的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教学质量。制定将职业与口腔技术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工作相结合的课程标准,应强调过程评估和自我评估。在强调实践的同时,要考虑理论、行业特征和职业能力评估要求,重点是评估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实践能力,并改进几种评估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课程采用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形成性考核,包括知识考核、技能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通过作业、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知识,占35%;通过实训过程、实训作品及考试考核学生技能,占50%;通过分组合作、质量检验、返工率、材料消耗率等考核学生职业素质,占15%。这三种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中技能考核以项目为节点进行考核,而且考核标准就是企业的质检标准。另外,通过企业里面的口腔数字化的发展现状,CAM、CAD在口腔义齿制作有限公司的发展空间大,完成多元化设计,通过将学生派到义齿制作行业及相关企业进行阶段性实践教学,让学生切身实地的完成口腔义齿制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弥补其在校实践教学欠缺项目,完善操作能力的训练[4-5]。

(四)“项目化”的教学内容在建立课程标准时,我们与企业和行业紧密合作,以改革不适合学生专业和相关行业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及行业技术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创新地整合课程内容,分项目进行教学。前沿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展被纳入课程内容,该项目是组织的主线。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结合相关专业资格准入标准,培训内容分为“基础项目”和“扩展项目”。“基础项目”是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扩展项目”是指具备专业岗位资格所需的基础技能和专业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分析得到: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行业、企业发展中的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新知识等现状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技术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技术能力不匹配的情况”,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到企业实践学习过程的项目转化为校内的实训课程标准建设,制定出新的校内“综合实训教学标准”。从专业学生能力教学出发,做到校企无缝对接、与时俱进的培养专业学生。紧跟行业、企业新的职业技术能力需求,构建社会适应性强、就业核心力强的新一套实验实训课程标准。最终使专业学生学到新的设备操作、新的技术能力、新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刘芳,郭晓莎,蒋春梅,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2):1891-1893.

[2]杨洪涛,常维巍.新历史条件下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模式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z1).

[3]李新春.探索医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J].河南教育:职成教(下),2013.

第6篇

关键词:医学教育;口腔临床医学

自1917年加拿大牙科医师林则博士创建华西口腔以来,中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已经历了逾百年的历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口腔临床医生和科研人才,为中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及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拓展,全球性的医学教育改革趋势和日趋国际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对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接受了中国正规口腔医学教育、从事口腔本科教学工作数年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我对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深有体会,澳大利亚牙科学院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使我对未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1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特点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及治疗个体化极强的学科,是非常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学科,它要求未来的口腔专业人才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临床技能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人际沟通、技术管理能力和创新水平。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很快但口腔卫生人力资源仍然匮乏,现有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模式很难适应越来越高的社会需求,亟需建立更加有效的培养机制以适应口腔卫生保健实际需求和国际竞争的双重需要。

2我国口腔医学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口腔医生与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40000,而国际公认的合理比例应为1∶2000,人才匮乏及比例失衡的现状很严重。而且我国职业牙医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更加重了口腔医疗资源的“贫富两极分化”。此外,我国大部分口腔院校自建立以来一直沿袭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模式,在学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虽然随着近年来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仍未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同时,我国目前的学制设置参差不齐,有专科的三年制到本科的五、六、七年制,获得硕士学位,也有七、八、九年制,获得博士学位。学位类型有临床型,也有科研型,考核机制及考核标准不统一,缺乏严格的淘汰机制,有的机构以发表文章数量和科研水平作为评价医生能力的主要标准,导致了“学历高,技术低”,“重科研、轻临床”,“文章多所以职称高”以及“大规模考研考博”等怪现象的出现,忽视了其作为临床医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我国大部分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均为第一、二及第三学年上半年,完成约50门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下半年到第四学年进行口腔专业课程的学习,直至第五学年才安排学生进入口腔临床实习,而每个专业(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只有各约3个月的学习时间,学生无法真正完成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系统诊断和治疗,加上许多医院没有配备单独的学生诊室和专业临床带教老师,更有患者拒绝学生治疗的现象出现,导致学生仅有的1年临床实习最终也流于形式,无疾而终。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医疗服务所必需的优秀医生,以保障社区人民大众的健康,守护生命,造福人类。其检验的最终标准不应单单是他们知道什么,而是他们真正能做些什么。如何结合我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选择和更新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融通式、渗透式和突出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成为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见解

3.1学制及课程设置改革

建立“5+3”,“3+2”,“七年制”三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制培养模式。“5+3”指完成五年制口腔本科医学教育,取得本科学位后,开始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科研能力培训,进而取得临床住院医师资格及硕士学位,以达到培养少而精的国际化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目的。“3+2”为通过三年制口腔医学专科教育取得大专学历的同时加上两年全科医生培训从而取得助理口腔医生资格,以满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培养出大批面向乡镇卫生院、服务农村医疗的口腔医生。“七年制”指通过4年基础理论学习加上3年口腔临床专科培训以取得符合基层医院诊疗需求的临床型医学硕士,它有别于“5+3”模式,是因为这种模式更加注重人文、心理、法律、伦理、美学等有关口腔临床医生技术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成为优秀的临床口腔医学专家。至于博士培养应列入高级人才梯队的再培养计划,旨为国家培养高、精、尖的专业科研人才,而不应纳入医院业务绩效考核、职称评审标准之列。至于课程设置,我们更倾向于增设社区医学、艺术与美学、循证医学、营养和保健品学、数字化口腔医学、社会心理学、人文社科和行为科学、医患沟通学等选修课的学习,同时加大实验课和临床实习课的比例,结合学制设置,由原来的1年延长到2年~3年,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案例,自我发现问题并动用所有网络信息资源查找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自觉思考、自觉学习及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招生的数量和规模上也应根据学制设置的改革做相应调整,杜绝盲目扩招,将学位培养、临床技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真正一体化、合理化、标准化,最大程度地节约国家资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口腔专业人才。尝试借鉴悉尼大学从本科生中招收非医学专业优秀毕业生,进行4年~5年口腔医学再教育的招生体制,必将会成为我国教改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当然以部分优秀一类医学院校为试点做小范围尝试,是为稳妥之举。

3.2教学模式改革

“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千百年来我国传统教育传承至今、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即当今所谓的LBL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仍为目前我国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学生不由自主变成了被动学习,在催生懒惰、倦怠心理的同时,确实有悖于当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美好目标。于是,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CBL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TBL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等教学模式应运而生。PBL教学法[1],是指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的一种问题模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这种开放探索性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所需资料,缺乏对知识整体的纵向把握,适合具有一定临床实习经历的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教育。CBL教学法[2]是指学生在一个可控环境中模拟医生,自主进行分析或决策的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该方法具有问题相对集中、纵向挖掘知识、节奏易于掌控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可弥补PBL的欠缺,在学生开始临床见习时实施效果很好,是一种理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同时易受老师主观导向性的影响,使学生在理解和领悟上出现明显差异。TBL教学法[3]是2002年Michaelsen提出的一种以团队协作为基础,将小组学习和大组讲座相融合,提倡以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应用性训练为主的一种新型阶段式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PBL和LBL的不足,既保证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我国现阶段较为适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正像我们之前所说,教学改革不是可以全套照搬的标准化程序,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资源和可行性,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方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对于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我们更愿意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学位设置类型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在基础阶段以LBL和TBL教学法为主,在临床阶段逐渐采用PBL和CBL教学法,循序渐进、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悉尼大学牙科学院招收的均为4年制非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们设置的是大课(30%)、PBL课程(30%)、临床教学(30%)、实验课(10%)的教学模式,而其他三部分都是围绕PBL展开的。我去旁听他们授课时发现,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知晓很多,而且兴趣颇浓,经常在听课过程中打断老师的讲解并进行提问,而且所问问题确实很有深度,同时不停用电脑记录并查找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想这一定与他们所受的本科生基础素质教育和阶段性培养体制有密切联系。

3.3师资队伍建设

从以上各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不难看出,我国在实行医学教育改革的同时,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还应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英语功底,以及良好的组织技能和经验积累,要从理念到方法上完成“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角色转换。作为学院,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制定适合本学科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培养模式,尽快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使其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处于主导和决策地位,并始终保持敏锐的生命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终身发展意识,能随时洞察口腔医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命题,要有身先士卒,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激情和勇气。学院应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建设(留)学生教学网站、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为教师营造一个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3.4学生考核体制改革

以往,学校都以考试成绩、发表文章数量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初衷,因为任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不是靠简单的书本知识和因果关系能够解决的,更多的是需要医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解决临床突发、棘手、多变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考核过程中,应更注重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技能水平。

3.5临床实习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反复强调“三基”培训,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却忽视了“三早”,即“早期临床实践”,“早期科研训练”,“早期技能训练”在学生创新能力、心理素养、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面的关键作用[4]。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早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还可以在早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中磨练意志,培养出强烈的归属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才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和升华。应加大临床实习的时间和比例,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实验室教学、临床技能培训和综合实习三大模块有机结合,为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在实习期间,因地制宜采取适合的带教方案,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与患者沟通,训练其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应定期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进行义诊和口腔卫生宣教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口腔临床工作者。

3.6加强学术交流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术交流大多是在研究生、教师、教授的层面上进行,很少有本科生参与。应打破这种常规,设立学生专区,给有想法、有成就的年轻人展现和学习的舞台,让他们在与顶尖级的教授交流的同时开拓眼界,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为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打下坚实基础。学院、医院、地区、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之间也应加强交流和合作,通过学术研讨会、互访、进修、公派等方式,提高本院学生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将先进的临床技术以最快最好的方式普及开来并使其尽可能向标准化靠拢,这也为医疗纠纷中法律证据的保存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和参考。

4结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百年、千年之大计,没有教育,就没有人类文明;没有教育,就没有社会进步。口腔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改革和发展必将会推动我国的口腔卫生事业向着国际化的标准迈进。未来,我们必将会顺应全球性教育改革的潮流,推动我国的口腔医学事业向着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口腔医学;AOI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 R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b)-0147-03

口腔医学教育的历史发展是牙医教育到口腔医学教育的演变史,即从职业教育转化为专业学科教育过程。专科层次口腔医学专业是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的口腔助理执业医师为主要目标,学制短、职业岗位明确,职业属性强。所以专科层次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质上回归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而目前专科层次的口腔医学教育乃本科教育的压缩版,强调学术性,学科思想浓厚,知识体系系统,职业特征淡化等,改革势在必行。但如果完全简单地照搬目前流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专科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势必会出现过重的功利色彩,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将影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1],直接表现是学生今后从口腔助理执业医师向口腔执业医师的过渡困难。基于此,参照近年来美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倡导的一种职业教育观[2]:AOI(academic and occupational integration)教育[3],即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既兼顾专业的学术性,又强调职业性。本校在第二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尝试开发、研究、设计基于AOI职业教育观,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指导思想的“宽基础活模块”专科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4]。

1 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在学校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按照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在对口腔医疗行业人才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专科口腔医学专业主要面向是口腔助理医师职业岗位,并对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5]。根据学生的学识基础及职业成长规律,遵循“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并行”的原则,确定培养目标,进行理论、实践、素质培养的系统化设计,参考历年来国家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纲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对照执业考证,构建有机衔接、相互支撑、完整统一的课程体系。

在构建课程体系框架时,把职业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6],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程强调实用性,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形成模块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保留学科特色,做到宽基础,建构基于学术性内容和基于工作过程职业内容于一体的AOI专科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图1)。

第一学年主要为人文素质课程、素质拓展课程1和专业基础课程1。根据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职业岗位工作需要和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与组织学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为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使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突出,做到少而不失精,为满足助理岗位和向执业医师岗位过渡提供学术知识保障。

第二学年基本为专业基础课程2、专业技能课程2和素质拓展课程2。将内科学、外科学整合为临床疾病概要,课程内容为临床医学中最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及与口腔医学联系较多的疾病。将公共预防医学中的统计与分析整合在口腔预防医学。

根据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在不同学年开设《牙科诊所经营与管理》等素质拓展课程,以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第三学年进行基于工作的毕业实习,使学生能够“零距离”上岗。以口腔助理执业医师岗位工作任务为实习内容,强化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训练。

2 理论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

以培养岗位工作能力为宗旨,基于AOI职业教育观,设计人文素质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解构重构、整合序化理论教学内容。遵循人文素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层层递进、逐步提升的原则,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图2)。

3 实践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

以培养岗位工作技能为核心,以岗位工作任务操作流程为实训项目,将其分解为多环节进行单元操作技能训练,最终再将其串联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实课程,强化职业综合素质养成[7]。遵循职业认知医学基本实验技能口腔医学基本操作技能口腔医学专业操作技能临床实习,逐步递进的原则,突出口腔医学专业技能培养,形成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图3)。

4 职业素质教育的设计思路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等职业能力的培养[8];另一方面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通过主渠道的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等和第二课堂“双轨”并行,将职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突出职场育人,教学过程中将社会心理、人文因素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术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学习中融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促进其良好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养成[9]。

5 构建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设计思路,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施进程(表1)。

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按照人文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口腔专业临床知识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安排理论教学内容;以医学基本技能训练、口腔专业技能训练、教学见习、毕业实习等逐步深化为原则,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实施“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中,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通过“三个课堂”活动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第一课堂建设,强化教书育人: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将职业道德培养目标融入本专业课程建设中,突出教学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融合,形成以专业课为主,全方面渗透的职业道德教学模式;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强化活动育人:建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课程,依据“两课”、人文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医德知识、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组织学生走基层,进社区,下农村,开展义工服务、“三下乡”活动及社区志愿者服务,定期深入城镇社区、乡村开展卫生宣传与服务和爱牙日口腔预防宣教,为居民群众义务开展口腔卫生检查;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突出入学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社团、社会实践,建立学生活动课程。加强职场育人:通过教学见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在职场环境中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如关爱意识、服务意识、职场各种管理规定、医疗卫生法规案例分析等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唐霞,谢利民.美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探析与启示[J].职业论坛,2012,(15):93-96.

[2] 赵蒙成,孙丽丽.二十世纪美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嬗变[J].教育史研究,2012,(2):82.

[3] 赵红利.美国AOI职业教育改革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03,(7):60.

[4] 蒋乃平.职教课程开发的逆向思维[J].职业技术教育,2007,(19):44.

[5] 黎祺,陈建刚,吴敏茹.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118-119.

[6] 崔瑞峰,田东平.美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评估模式探析[J].成人教育,2002,2(253):91-93.

[7] 王艳.浅谈我院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读写算,2011,1(48):228.

[8] 杜凤芝.农村口腔疾病现状与专科层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92-93.

第8篇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旨在北大医院口腔医学远程培训网络进行口腔专业护理教育资源共享的探索,在远程网络培训平台上构建口腔专业护理远程教育模块,从口腔专科医院护士对护理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口腔专科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远程教育,开展具体口腔专科护理实践项目培训。

1.2方法

1.2.1口腔专科护理远程继续教育模块的构建

北大医院口腔医学远程培训网络教育《口腔专业护士培训》课程项目搜集相关国内外文献,利用远程护理继续教育、区域协同信息共享等相关概念和理论,从口腔专科医院护士对护理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口腔专科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远程继续教育,开展具体口腔专科护理实践项目培训,明确口腔专科护理远程教育模块的结构框架,课程具体分为一期口腔专业护士基础课程,二期口腔专业护士提升课程。

1.2.2课件分享

北大医院口腔医学远程培训网络教育《口腔专业护士培训》课程项目以列表形式呈现每次课程的主题。学习者按照课程安排选择依次学习,感兴趣的课程,可以反复学习,系统提供在线学习的便利模式。内容涵盖了口腔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人际沟通等多个领域。我院已有54人次护士接收Ⅰ期、Ⅱ期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取结业证书。参加培训护士均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得到了多数使用者的认可。

1.2.3教育考核反馈

北大医院口腔医学远程培训网络教育《口腔专业护士培训》课程项目学习完成后,护士在网页进行理论视频考试,在北大医院口腔医学护士实践基地进行临床实习,临床实习考核合格,给与合格证书。

1.2.4效果

考核评价:北大医院口腔医学远程培训网络教育《口腔专业护士培训》Ⅰ期54名护士理论及实习考核合格率100%,Ⅱ期理论及实习考核合格率1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数据计量以x±s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P<0.05数据统计学有差异,两组数据之间有差异。

2结果

2.1Ⅰ期《口腔专业护士培训》课程项目学习前后口腔专科理论操作成绩比较

2.2Ⅱ期与Ⅰ期《口腔专业护士培训》课程项目学习前后口腔专科理论操作成绩比较

第9篇

Huang Bin; Chen Huangqin

(咸宁学院,咸宁 437100)

(Xianning University,Xianning 437100,China)

摘要: 目的:探讨实习鉴定手册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新的实习鉴定手册,对照组采用旧的实习鉴定手册,比较两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并评价其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考核平均成绩较对照组高(P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actical identification manual in practice teaching of specialty of stomatology technology. Methods: 36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uses new practical identification manual, and control group uses old one. To compare skills assessment results of students of two groups and evaluate its effectiveness. Results: Grade point average of experimental group is high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关键词: 实习鉴定手册 口腔医学技术

Key words: practical identification manual;stomatology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65-01

0引言

口腔医学技术(简称口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口腔技术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综合医疗、器械、技工、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实习教学是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核心环节,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是由在校学生向口腔技师过渡的转型阶段,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向社会输入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劣。然而,多年来,对于口腔医学技术许多院校一直沿用与医疗和医疗相关专业通用的实习鉴定手册,这种实习鉴定手册的填写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具体反映口技学生的实习情况。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口腔医学技术实习教学过程中,尝试改革、制订、应用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实习教学大纲和鉴定手册,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本实践技能培训,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口腔医学技术人才。

1设计与应用

原来使用的实习鉴定手册只能填写学生的自我鉴定、部门评语、小组鉴定及实习单位意见。具有针对性差、实用性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院组织专门人员结合专业特点、实习实际情况对鉴定手册进行了重新修订。改进后的实习鉴定手册由4大部分组成:第l部分是实习应完成的操作项目名称及数量,第2部分是基本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列出了义齿制作常用的基本操作项目:第3部分是各部门实习记录,每部门记录由3栏组成,分别是相应部门操作项目名称、数量、评分列表,学生自我鉴定及带教老师鉴定;第4部分是小组鉴定及实习单位意见。此鉴定手册将实习目的、要求、内容、评分标准融合在一起,并在实习鉴定情况的评价指标中兼顾实践操作和实习表现。在实时记录学生实习过程的同时对学生实习方向、侧重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咸宁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2007级学生,共36人。所有学生均已经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即将分配到义齿加工厂开始为期一年的实习教学。

2.2 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其年龄、性别分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一组使用改进之前旧的实习鉴定手册,一组采用改进后新的实习鉴定手册。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并对两组学生发放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鉴定手册的满意度。

3结果

鉴定手册使用后两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及满意度评分成绩详见表1。统计结果用―x±s表示,对两组成绩进行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实习鉴定是由学生在上学期间参加实习的单位所开出的证明文件,需加盖单位公章,可作为今后求职时用人单位的参考。实习鉴定书写是对学生实习全过程进行客观、真实、完整的记录,它不仅反映实习单位带教水平,而且也反映出实习生综合素质。我们学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实习鉴定手册,目前暂行的实习鉴定手册没有很好地突出口腔医学技术教学的特点,实践技能、专业素质等方面针对性不强。因此,为了切实搞好实习教学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实习教学环节实施情况,明确实习环节的教学要求,对实习教学环节的现状和教学效果及管理质量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估,为用人单位提供详细、真实、客观的资料,制定实习鉴定手册势在必行。新的实习鉴定手册,不仅对实习目标和内容作出清晰明确的规定,使学生学习和老师带教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而且制定了统一的评价体系来作为评价实习效果的标准,使实习鉴定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行。此外,实习鉴定手册还采用形成性测评与终结性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实习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观察,由实习带教老师对学生实习轮转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推行非考评价,即通过理论考试和基本技能考核,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操守,进行测评。因此,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实习的情况,评价实习质量。

本课题将新、旧实习鉴定手册实施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实习鉴定手册不仅能真实、详细记录学生的实习教学过程,还对实习要求有明确的规定,对学生、带教老师的实习教学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能有效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其调查问卷的满意度评分高达83分左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即便如此,改进后的实习鉴定手册制订的内容和实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收集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实习鉴定手册,保证实习教学质量,在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后,学院及时召开各实习基地分管主任和带教骨干教师会议,总结学生实习情况,对实习鉴定手册试行稿在具体实习中遇到有些实习内容尚未规范开展,有些具体目标要求高难达到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弥补措施。此外,学院职能科室向各实习基地全面了解情况,听取带教老师意见。在综合意见与分析情况中,找出主要问题与不足。为实习鉴定手册进一步的修订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罗红艳.护生实习鉴定手册的改进与实践.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2):49.

[2]王建华,任光圆,俞爱月.以大纲规范实习内容 以制度保证实习质量.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10):31-2.

第10篇

关键词:PBL;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86-02

在目前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当中,通常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但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相关知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级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人才,其根本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会教,还要会做,要能亲自带领学生动手设计、操作、练习、实践。PBL教学法的引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相关知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级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人才。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教学上多采用多媒体教室理论教学与实验室实训教学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沿袭先理论后实践,使得理论和实践是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完成的,结果造成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由于教学上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步,这就使得在实训教学时,学生已经部分或完全忘记了理论课的学习内容,导致盲目操作或完成操作花费较长时间。这就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之间的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进步不大,综合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浪费了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宝贵时间的同时,还影响了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由教室直接转移至实训室,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技能的应用,并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判断等高层次思维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寻找答案,提高学生对复杂、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而教师处于辅助地位,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鼓励者,在学习过程中建议或提示学生发现问题,并完成学习进展的记录和评估。

三、PBL教学法的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的改革

现行的教材往往都是高校教材的翻版和压缩,强调的是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无法适应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从目前的课程内容来看,理论教学内容过深,比例过大,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过多,制约了学生思路的开发,而实践教学所占用的时间和比例过少,不利于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从课程结构来看,目前理论课和实训课的课时比例为2:1,2/3的时间用在了理论教学上,只有1/3的时间用在了实训上。实训课时的不足,就无法保障学生动手演练的时间,打击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实行PBL教学法,要求调整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理论课和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应调整为1:2,1/3的时间用在理论教学上,2/3的时间用在实训上。减少理论课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以够用为主,同时加大实训课的力度,保障学生动手演练的时间。

(二)实地教学环境的完善

建设完善的实验室、实训室,具备良好的实训条件是开展PBL教学法的必备条件。要加强实验、实训条件的投入和改善,实训室的设备加强维修保养,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载体,把课堂搬到工厂,把工厂搬到学校,实现校企合作组合新模式。学校应加强与义齿加工企业的联系,把学校教学与工厂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熟悉口腔修复体制作常用的设备、材料,掌握修复体的制作过程。

(三)教师队伍的培养

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成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是引进具有“XX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是聘请企业和社会上的行业专家,积极引进从企业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做实习指导教师,同时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请企业专家来学校实训中心指导教师,协助教师开展相关工种的技能辅导或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PBL教学法,将课堂直接转移到实训室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学和做”上,现场教学与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实训全口义齿排牙为例,在实验前,教师要认真做好实验前工作,统一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的目的、内容、注意事项等加以分析讨论,并分组示教。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付全口义齿的制作,教师在一旁进行巡视指导、讲解示范,并对学生进行训练纠正,有利于学生在“做”中“学”。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全口义齿制作这一学习过程,掌握了全口义齿排牙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PBL教学法教学评价

PBL教学法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能把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到生动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1篇

由于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口腔工艺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口腔工艺技术基本理论、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素质,既能胜任各类口腔医疗机构、各级义齿加工企业口腔修复技术工作,又能应用口腔工艺前沿技术制作精密修复体的高端技能型口腔工艺技术人才。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重点放在熟练掌握医学技术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训环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很快适应且将成为业务骨干。我们的学历是专科,多数学生有继续深造的热情,并且每年的专升本率达50%以上,每年全省专升本考试中位列前10名的同学中至少有2位我系的学生。2013年升本率高达74%,其中,贾婷婷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于健敏第二名,徐方方第四名。要照顾此部分同学的需求,因为专升本考试是以普通高等口腔医学的教材为依据,故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全部使用本科口腔医学教材,但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不变,这样学生节省了成本,把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教学。同时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校为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对、申请专利均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并给予教师科研计分,因此极大地鼓励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优化实践教学人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人员奖励机制,鼓励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工作。这需要教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也需要系部给予大力支持,对在业余时间积极开放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真正做到奖勤罚懒。为保证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方法、课后开放实验室、课程成绩评定。全年在规定时间、有规定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3改编实验大纲与教程

在完成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参考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实验要求,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学习目前的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组织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师共同探讨实验课内容,撰写实验教程,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实验,使学生对实验课更有兴趣、实验课效果更显著。特别是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验室条件及学生专业,以突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特点为前提来编写实验教程。尽管专业基础课学时总体偏少,但改革后实验学时仍占总学时的50%左右。这些改革,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兴趣,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验课的课时是有限的,要想使学生把课堂的知识熟练掌握,必须依靠业余时间的刻苦努力来达到。单纯的要求课余练习不容易实现。我系依靠技能比赛的途径来达到。动员全体学生参与、通过专门辅导团队的全方位跟踪指导、筛选出认真踏实、有责任心、有集体荣誉感的同学。校内每年举办“雕牙大赛”、“全口义齿排牙比赛”,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性专业技能操作大赛,并对优秀选手给予综合教育学分、奖金、证书等奖励。通过参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认知。同时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卫生部口腔修复工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比赛辅导中秉承“以比赛促建设、以比赛促提高”的指导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对理论、实验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开展多方面的教研活动,有利于教研室全体老师的成长和提高。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和就业率。

5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和专业课相结合

《医学文献检索》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一门很实用的选修课程,以往选派高学历的非口腔专业的教师授课,学生反应该课程兴趣不大、不实用。根据这一状态我们改变了思路,不能只为了学课程而教,要立足专业,近今年选派了从事口腔专业的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来教授此课,这样不是简单的理论讲授,而是在理论基础上要求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基础上能提出较切合实际的设想或实践中应用,这样的医学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学习不是空洞的纸上谈兵,而要求学生真正会检索文献并能为己所用。

6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的市场机制

第12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人文医学;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73-02

当今世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医疗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与之相适应,医学教育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由单纯传授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转变为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其中,对医学生进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提高其人文素质和执业修养是一个主要内容。人文医学是以医学价值、医学规范、医学渊源以及与医学有关的其他社会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交叉性学科,它强调赋权、尊重、有效沟通。

口腔医学是一个注重临床实践操作的学科。经过四年的系统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践的口腔医学实习生,首先应该学会如何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治疗配合。本文结合口腔医学生的特点,探讨培养口腔医学实习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为德才兼备口腔医学生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全新思路和实施途径。

一、口腔医学实习生人文技能现状

1.文化环境和人文氛围欠缺。目前,我国很多高等医学院校都是专一的医学院校,主要从事单一的医学教育,既对院校整体人文氛围不够重视,又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重视不足,更加不像综合性大学,有多学科交叉互补的优势及其所特有的多样化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口腔医学生在各大医学院校人数更少,都是单独行课,没有太多的机会与其他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更不用说其他的学科专业。从客观上对提高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产生了抑制效果。文化环境和人文氛围的欠缺直接影响了人文医学教育的开展和教育的实际效果。而且,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受传统的生物医学观念束缚过重,偏重生物医学教育而忽视人文医学教育。

2.与患者沟通能力不足。不少实习生社会生活能力较差,医患沟通时不能应用适当的语言、图像和实物等进行有效的讲解;沟通只是主观片面地进行,不能就患者目前最想解决和了解的问题进行沟通。还有的实习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差。日常的病历书主次不分、内容混乱,常有患者反映病历看不懂。

3.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很多口腔实习生,甚至执业医生只注重解决患者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忽视患者的心理诉求。不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有的甚至以患者的疾病作为笑柄和谈资。

二、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的必要性

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摆在我们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生所给予患者的治疗无疑是双方面的――身体疾病的治疗和心灵创伤的抚慰。因此,伴随医学始终的是对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如何使医疗工作者的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更好地协调发展,成为当下医学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从学校就开始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在医学院校建立培养具有较高人文医学素养医学生的人才体系,适应医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欲待探索的重要任务。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医疗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某些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民群众受益很大。但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尚存在很大差距,“看病贵、看病难”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同时,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或多或少带来了医学终极目标的模糊,医学离人文越来越远,“技术至上”现象日趋严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矛盾尖锐。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对医学人才有了更高要求。医院急需有良好医患沟通能力,较高人文医学素养的医生。因此,许多医院已经意识到人文医学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开始对医师进行人文医学技能培训。相比,我国的大多数医学院校人文课时仅占总课时的8.85%,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欧美国家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课程占总课程的20%左右,并已经将通过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考试作为医师临床执业的前提。我国目前已存在临床需要同学校教育不足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可行的途径就是加强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人文医学教育。

三、加强口腔医学实习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的建议

1.构建多模块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理论结合实际,在临床实践中将人文精神渗透其中,综合运用人文执业技能。

(1)改革原有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口腔临床实习阶段的课程学习,是综合过去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对于临床实习阶段的学生,课程是补充,应合理设置课程,讲求实用。构建以“平台课程”为依托的“课程群”式教学模块,体现弹性学习要求。如以“医患沟通技巧”为依托,将心理学、医德医风教育、医学统计学、医学伦理学、医事法律、侵权责任法等,与医学专业教学融为一体,构成学科教育体系。以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为核心,将其他医学专业课程和人文社科课程围绕其周围,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2)医患沟通技巧教育为重点,内容可涵盖医患沟通的概要,医患沟通的模式,与患者建立适当关系的技能,对病人病情解释的技能,与病人共同制定治疗计划的技能,向病人通告坏消息的艺术以及应对医患纠纷、冲突和难缠病人的技能等模块。

(3)采用多样化的授课形式,提高学习效果。除了课堂教学外,以开放式、互动式教学为补充,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相互讨论、互动启发。定期组织案例分析、读书报告、小组讨论、观摩录像、义诊活动、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分享经验、总结教训,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

引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新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PBL教学法在口腔临床实习中,由教师就临床病例提出开放性问题,并有意识地加入对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经济情况、疾病情况、心理需求的综合讨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同时建立其“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从而培养口腔医学生在将来的从业中形成良好的人文医生执业能力。

2.提高教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水平。作为教育活动实施和指导者,教师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人文医学的理解和学习,只有高素质的具有良好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教师队伍才能将人文关怀的理念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应该对口腔临床教师进行定期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其对人文关怀的理解,要求他们通过国家组织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水平测试。

带教教师以身示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口腔临床实习中,临床带教教师融入人文医学内容,有目的地让学生参与诊疗过程,可以结合具体的病例让学生理解如何与患者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实践机会。

3.创新的评价体系,能力优先。远离单一理论的考试方法,采用笔试、临床接诊、诊疗计划的制定、场景分析、撰写心得体会等方法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此外,平时带教教师所观察到的学生医德医风、理解与关心患者的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与其他医务人员和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等情况也应作相应的量化评分,并纳入考核。最终组织学生参加国家举办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考试,获得社会认可。

4.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为具有较高人文医学素养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不断加强人才培养的管理。要真正实现德才兼备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突出“以院系为重心”的管理重心、“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中心。为具有较高人文医学素养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总之,在口腔医学临床实习阶段加强实习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其同情、关怀、诚实、正直、积极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出更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口腔医生。

参考文献:

[1]陈铀,曾小云,杨毅宁,等.人文医学精神培养方法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0):1546-1549.

[2]Fabrizio B.Placebo and the new physiology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J].Physiological Reviews,2013,93(3):1207-1246.

[3]杨永华,谭璐,李晖.儿科学临床实践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6):287-290.

[4]Loh K,Sivalingam N.Enhancing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The Humanistic Approach[J].Med J Malaysia,2008,63(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