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全管理理论知识

安全管理理论知识

时间:2023-08-10 17:25: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安全管理理论知识

第1篇

关键词:现场施工;管理;建筑工程

前言:长久以来我国对于建筑行业的相关理论研究都是局限在对于最终建筑结果质量的提高、集中在建设阶段减少建设成本支出、提高建设阶段安全管理方面,很少会注重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整体水平的研究,这也就使得我国对于现场施工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水平长期以来落后于国际先进理论成果,从而导致了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长期落后于我国社会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要求所在,进而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迟滞了我国整体的发展水平。在现阶段国际上对于现场施工管理的研究上,主要集中以下方面,那就是对于现场施工管理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有关建筑工程管理的理论研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相关建设行业的综合发展速度,进而使得相关行业的建设能力能够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获得较大程度上的发展。所以,在我国建设行业发展的现阶段展开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除此之外,对于拉近我国建筑行业与国际先进建筑行业的距离也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将根据多年的一线建筑行业的实践经验结合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研究,为我国建筑行业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指出一条具有实践意义的道路。

一、国内外现场施工管理相关发展状况的具体探讨

(一)国内外现场施工管理在发展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我国的建筑学理论的相关知识里面,最为突出的就是有关成本控制方面的内容,例如原材料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所关注的内容大多数都是有关于建筑最后阶段所能够控制的内容。相反对于工程建筑阶段的现场施工管理却关注的不多,这完全是可以看作在建筑学方面的舍本求末,完全放弃了建筑流程中应该追求的内容。而在国外大部分的建筑学流程理论建设方面,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建筑系统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国内所无法达到的高度,关注的内容已经开始由最基础的成本末端控制转移到了建筑筹备阶段,这样一来所能够达到的境界是国内建筑经济学所完全无法达到的。可以说,国内的建筑系统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国际建筑系统学的发展,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国的建筑业发展水平无法与国际同类建筑行业相比,国内建筑行业缺乏应该具有的相关核心竞争力,这样一来当国内的建筑公司遭遇到国外的建筑公司时难免就会落入到下风。

(二)我国现场施工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国际交流较少。我国的建筑行业因为长时间的处在一个封闭的竞争环境当中所以较为缺乏忧患意识,当自身的建筑施工管理理论理论无法与国际的建筑经济学理论相提并论时,因为国外的建筑企业无法进入国内的市场,所以国内的建筑公司无法不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自然就会导致自身的现场施工管理理论无法与国际化现场施工管理先进理论相提并论。但是,在我国自新世纪之初开始改革开放之后,放宽了国外建筑公司进入国内建筑领域的标准,这样以来国外许多具有先进理念和先进建筑理论的建筑公司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在国外的建筑公司进入我国的建筑领域之后,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开始变得激烈,这也就要求我国建筑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开始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化的建筑理论,从而提升自身的建筑学能力,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我国的建筑业在于外国进行竞争时能够不落于下风,提高我国的整体建筑水平。

(三)我国现场施工管理起步阶段发展较晚。我国的现场施工管理与国外建筑现场施工管理领域另一个十分明显的差距就是我国开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理论建设的时间较晚,无法与国外已经经过较长时间发展的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理论相提并论,从而导致我国的现场施工管理学理论长期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当中。我国的现场施工管理学理论起步阶段相较于国外较晚另外一个十分严重的后果就是会导致我国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跟不上建筑业发展的要求,进而形成一种十分严重的恶性循环后果,人才梯队的建设无法满足建筑行业长期发展的需要,进而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水平无法与国外同类的建筑行业进行竞争,长此以往下去就会导致我国的建筑行业越来越差,进而完全丧失与国外同类建筑行业进行竞争的资本。

二、如何提高我国对于建筑经济理论方面内容的建设水平

(一)主动加强与国际主流理论内容的交流。在当下建筑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要想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要从建筑行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建立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我国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建筑行业因为长时间的处在一个独立发展的阶段,所以当遭遇到国际先进的理论知识的侵袭时难免会变得不知所措当这种情况出现之后,我国建筑行业理论工作者的相关从业人员要紧紧的抓住这种机遇,促成自身理论知识与国际先进现场施工管理学的相融合,在结合我国实际建筑行业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育。只有不断的加强与国家化先进现场施工管理理论知识的融合,才能够满足我国建筑行业对于先进理论知识的需求,从而促使我国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建设内容的不断发展。

(二)加强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任何理论知识的实施都离不开相关一线工作者的实践,加强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是提高我国建筑行业水平最基础的作用所在。首先,相关建筑行业应建设一支年龄足够合理的人才工作梯队,实现老、中、青三种年龄人才互相扶持的人才梯队结构。其次,要定时定期对我国的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相关从业者的培训力度,使其能在不断工作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从而为我国的建筑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再次,要认真的加强我国的相关制度性文件的颁布,从政府的角度加强对于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理论的引导,使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发展能顺从政府发展的需要,进而满足我国社会前进方向的需求。

(三)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对于现场施工管理的认知程度。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加强建筑行业从业者对于现场施工管理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首先,现场施工管理虽然对于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建筑行业内部并不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所关注,这也就导致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曝光程度不够。所以,要想真正让现场施工管理发挥其在建筑行业内应有的作用,就是要加强建筑行业内部相关从业人员对于现场施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只有加强了对于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认识程度,才能够让我国的建筑领域行业不断发展,进而提高我国建筑学的整体水平,从而能够与国际化水平相接轨。

结语:我国的现场施工管理在起步阶段与国际相对应的领域相差较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我国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理论领域发展的便利之处,我国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理论知识来提高自身的水平,进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全力一赴,抓好了思想工作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今年工作开始,我从两万吨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做好了安全管理的思想工作。在思想上对安全工作重视,则安全工作开展着就顺利,安全规章和制定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一线生产的安全管理就容易实现。因此在平时我把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纳入到思想工作的总体布局,大力宣传安全生产中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举措,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提高了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多种样式的安全活动,提高了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意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全组织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健全

在今年中两万吨船台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成立了安全管理小组,安保部安全员和工程队安全员对两万吨船台的安全工作实行齐抓共管,共同监督,共同负责。大家每周一对两万吨船台的安全隐患和安全文明卫生生产进行检查,及时排查现场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和文明生产中的不足之处,使安全管理上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在此我们还不定时的开展安全管理会议,大家及时沟通工作的问题,让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及时的得到解决。通过安全小组的建设,两万吨船台的安全管理情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

三、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和“6s”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为了进一步加强两万吨船台的安全管理,满足现象安全管理的需求,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之下,两万吨船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规定和措施,通过这一系列规定和措施在两万吨船台的陆续的实施,使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文明生产都得到了质的提高。工人的行为和物品摆放进一步规范,现场工作环境更加整洁、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为员工创造了一个整洁、舒适、合理的工作场所和空间环境,有效地改变了工作环境凌乱不堪的现象,营造了一种安全、文明、整洁、高效的工作环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造船事业部、各班组成员、安环保卫部一起努力的结果,成绩有目共睹。通过现场的实践证明,两万吨船台出台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是完全正确的。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年来,尽管我在做好本职工作上付出了努力,但是仍存在诸多不足:

①对安全管理的理论知识钻研不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②对现场的安全形势的把握还不够深入,不够具体,不够全面;

③对安全法律法规和我厂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规范掌握的还不够全面,缺乏全面把握和统筹协调;

④现场的安全生产的知识的宣传还不够到位。

五、今后工作的计划和需要具体改进的地方:

①加强对安全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②在工作上积极创新,转变工作思路,集中精力,解决好一线中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

第3篇

1.1存在安全隐患较大

我国的煤矿产业在进入市场化之前经历了长时间的计划经济管理,煤矿管理活动中安全管理意识不强,或者只注重对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意识教育,没有意识到在新时期,在煤矿行业运行的机械化时代,煤矿机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才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当前的煤矿安全管理活动中,对煤矿工作人员的机电系统安全管理意识培养较为落后,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很多煤矿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坚持使用老旧的机械设备,煤矿工作人员在煤矿机电设备损坏以后自己动手进行维修,煤矿机电设备因为长期得不到适当的维护加上煤矿工作人员的私接乱改,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1.2机电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随着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煤矿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因为煤矿井下的恶劣工作环境和较高的工作风险,极大的降低了煤矿机电行业对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让原本就缺乏技术型人才的煤炭机电管理行业的人才状况雪上加霜,煤矿机电系统管理人才的缺失让煤矿企业科学的机电管理理念无法实施,使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运行缺少有效的运行维护,高素质人才的缺失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已经成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瓶颈。

2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创新思路

2.1打造煤矿机电质量管理新格局

2.1.1严把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是关键作为维持煤矿企业运行的煤矿机电设备,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安全,所以在煤矿企业的设备更新过程中要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严格的甄选,在选择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机电设备自身的质量,作为一种主力生产设备其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甄选标准,同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也是设备甄选的标准,不能盲目的追求煤矿机电设备的高技术,过于前卫的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往往都是不稳定的,而且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可维护性也较差,出现故障以后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客观上增加了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难度,所以在煤矿机电设备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技术先进且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可维护能力强的机电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为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同时在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也要注意到机电设备与煤矿工作环境实际的结合,要在安装之前根据煤矿矿井的实际情况和煤矿机电设备的特点设计各个安装环节的详细图纸,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安装图纸进行安装,保证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开采工作中的安全稳定运行。

2.1.2加强设备检修质量,积极引进煤矿机电新工艺、新技术在提高煤矿机电设备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质量,因为煤矿设备的检修工作才是维持煤矿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煤矿机电设备作为一种复杂的机械化煤炭开采系统,其在运行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是较为复杂的,所以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要有一个细致的检查规划,检查活动要严格按照检查计划进行,并对一些关键性的设备和容易出现问题的设备设置详细的检查流程,保证在检查过程中不会因为检查人员的疏漏而留下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煤矿机电系统的运行安全,煤矿企业要积极的引进煤矿机电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对一些涉及到煤矿机电系统运行安全的关键技术设备要优先进行技术更新,切实保障煤炭生产活动的安全有效进行。

2.2创新机电安全管理模式

在煤矿机电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上,安全管理模式的欠缺是安全管理活动的关键性问题,因为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无论是什么问题,最重要的还是“人”的问题,只有人的问题解决了,安全管理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所以机电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刻不容缓,新时期的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活动首先要明确安全管理主体,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整体上,明确安全督管的主体部门,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活动的细节上要明确细节管理的主体,将机电安全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相结合,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制,对于一些对煤矿机电系统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部件要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保证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模式在管理活动中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将机电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3提高机电管理人员素质

当前煤矿机电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人才的缺失,尤其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具的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面对这样的机电管理瓶颈,煤矿企业要结合煤矿机电管理的实际,与当地的人才培养机构联合建立定向式的人才培养机制,专门培养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人才,并在培养过程中结合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的需求实际,对学生进行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保证煤矿机电系统有充足、高质量的人才供应。

3结论

第4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原因

最近几十年来,我国石油企业为我国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创造的辉煌成就数不胜数。但是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依然紧紧牵动着政府国家和百姓的心。安全事故的接连发生对石油企业的工作人员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进而使得经济损失惨重,也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追根究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石油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问题上不肯多加投入,也没有从认识上提高上去,认识不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在安全生产方面下大力度,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因为从石油企业效益角度出发,只有安全生产才是一切效益的保障。

一、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石油企业来说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比其他行业更大,虽然目前的各个石油企业以及有关管理监督部门对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并且一贯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可能预防未发生的事故为首要原则,严格遵循国家针对安全生产制定的各项法规政策,吸取之前事故中的教训,总结经验,不断追求学习石油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科学新颖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措施,正因如此总结积累了诸多关于企业安全管理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宝贵经验。虽然如此,石油企业在安全生产及管理上依然存在一些弊端,笔者认为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为典型:

(一)企业安全管理没有系统理论

我国目前石油企业采用的安全管理理论大部分都是借鉴欧洲国家,我国自身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理论少之又少,在很多方面均有所体现。理论方面的匮乏致使石油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没有系统的理论做支撑。欧洲国家因为石油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在安全管理方面经验也相当丰富,管理理论上也有一整套分析论证的方法,通过整理总结出了一整套关于事故控制的理论,例如:风险分析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单因素理论等等,有了这些系统的理论做指路标,石油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条条可行性强、效果显著的管理办法。

(二)企业遇到问题经常只进行表面处理,很少追根溯源。

目前现代石油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石油企业中涉及到的人、物、事进行危险预测的分析,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把安全管理中的事故处理降到最低,取而代之的事故的提前预防,这已经成为目前石油企业管理的主要途径。在事故的超前性预防方面,要对事故进行合理的技术化统计,根据统计学的理论发现以往事故发生过程中的规律,制定出相关的提前预防措施。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不仅要针对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就事论事,还要进行实践的扩展研究,追根溯源,把根本问题发掘出来,进行经验的累计,为今后类似的问题解决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从宏观层面达到企业指导的根本目的。

(三)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对于理论的实践推广力度不够

石油企业作为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现代化工业产物,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逐渐成为人们意识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在思想上开始重视安全管理,在开展的工作方面也较过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国内的石油行业已经开始制定各种标准规范,包括Q/SY 1002.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一部分:规范》等在内的多种类标准规范相继颁布,对于石油企业内部有条不紊的向健康、安全、效率的管理方向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我国国内石油行业尽快建立和落实HSE的管理体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节约企业成本,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证石油企业安全方面也是效果显著。在这种良性模式的大环境之下,国内已经相继涌现出一批建立HSE管理体系的企业且在这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

二、石油企业中,安全事故的原因浅析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石油企业正有条不紊的向前发展,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掩盖在具体工作中出现的安全管理缺陷。诸多的安全事故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暴露了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在发现事故隐患时,惩处力度不够

通常来讲,事故客观存在的隐患,是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之间导火索,也是最主要的构成原因。可以说绝大多数事故发生都是对安全隐患重视不足所引起的,所以就企业而言,必须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将一切可能引起事故的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但在法律的层面,却与这点背道而驰。相关法规规定,只要重大事故没有成为客观事实,对于个人无法追究法律责任,只能追究行政责任,惩处措施以限期整改和罚款为主,在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体制大环境之下,这种程度的惩罚力度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来讲,实在是缺乏有效的约束性和威慑性。鉴于此种情况,已经有专家开始提出,将安全事故隐患问题纳入到刑法负责的范围之内,加大事故的惩处力度,追究关联者的刑事责任,给予相关责任人强大的震撼感,这样才能够有效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保证石油企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在日常的安全检查中,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凡是事故经常发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缺少良好的政策支持,只是依靠相关的政策很难讲工作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当中。但随着相关部门对于生产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已经在经营、安全等方面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安全制度登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也意味着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安全生产的法制建设,给从事石油行业的人员打入了一针强心剂。作为这其中具有标志性的基本大法,《安全生产法》出台不仅推动了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积极促进安全生产,同时在贯彻落实生产责任相关制度,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相关进程方面贡献也十分突出。对于石油企业生产的长治久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对于石油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有限

在思想意识和相关政策都得到改观的基础上,导致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根本原因就出现在了具体设备设施不完善这一个方面。造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的资金注入有限,成本不足,导致收益大打折扣。不可否认,加大对于安全管理成本的投入,把事故和危机抹杀在萌芽状态,是减少安全事故的有效举措之一。这可在另一个层面上节约整个项目的资金成本,因此不能因小失大。加大安全预算,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总结

以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石油是国家发展的经济命脉,而在整个石油系统当中,只有做好对于石油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石油企业的进步,将石油事业推向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在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是在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技术来研究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系统和各个操作环节作业的过程中固有的、明显的以及潜在的某个或某些不安全的因素,并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安全控制,从而消除危险和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应有效地进行安全状况的预测和预报,从而获得安全的施工操作环境,达到最佳的施工生产效果。构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三大要素是人、机、环境。因此,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这三者之间既有相关性,又各自独立,只有这三个子系统互相协调才能达到整体功能的最优。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其目的是减少事故,促进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技术上的,有管理上的;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有人的不安全状态;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而且,这些原因又在不断变化。因此,施工安全管理是个整体的动态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几个要点

1、建立一个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一个设计合理、灵活适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一个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一定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的各项规定内容,企业中的第一责任人就是安全作业的第一责任人,在企业各项活动中这个责任人要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各种重大问题的研究以及决策。另外,这个安全管理机构的主要的负责人要在日常工作中负责这个企业的安全管理相关工作。这个安全管理机构中的安全管理职能部门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特点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按照要求设立一个专门的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这个部门要负责企业各项安全生产和操作等相关工作的管理、监督和落实。在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人员设置上要充分体现队伍的高效精干和责任心,既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法律意识等,对于安全生产操作要有非常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应的组织、分析能力和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

2、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一定要建立和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以安全管理为中心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在日常工作中明确各级领导和操作人员的具体安全职责和义务。其中主要的规章制度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和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用工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以上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可以使企业在施工管理和日常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奖惩分明。公司可以与建筑施工项目部达成管理责任,并签订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责任委托书,其中说明安全管理责任的各项内容,项目部也可以再与各个施工操作班组签订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说明,同时,再与实际操作的工作人员签订安全相关的用工合同,这样做就可以将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责任逐层落实和分解,便于管理。把安全施工中的种种隐患、危险源等查清核实,将预防事故的工作落到实处,明晰安全施工管理责任,对表现优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适当的奖励,对违反规程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并严格按照规定追究责任,形成一个严密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3、加强操作人员安全管理相关的教育和培训首先,对于刚刚进入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员工培训要求进行与企业实际工作相关的安全教育,让他们对安全管理问题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对于项目经理、检验员、技术员等中层管理人员,要对他们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教育和培训,主要是对理论和概念上的教育和提高。对于那些特种操作人员,都要额外进行与其专业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教育,把握好特殊工种的安全问题。另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的所以人员都要定期进行安全管理岗位教育和培训,培训工作由主管部门领导主持和安排,将安全管理的意识普及到全体人员,彻底清除安全事故隐患。对于不同季节、环境、对象等因素的变化,主管部门要及时掌握新情况,并对新情况产生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企业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材料等,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应对安全管理问题的措施,并且对全体人员应进相应的安全管理培训和教育。在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大家都能尽快接受和领会的方式来进行,比如说黑板报、安全讲座、安全教育影片、班前安全管理教育等,将安全管理意识落实到企业中的每一个人。

4、注重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管理方面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制定适当的安全施工方案,在方案中列出所有指导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在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就要根据建筑工程的规模和结构等特点,对施工过程进行彻底的分析,并且与对原有的调查资料进行对比,编制安全管理工作的一整套方案。最终设计出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组织,另外,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操作程序和施工项目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出一份专项安全施工管理方案,并且明确技术负责人和主要责任人。

第6篇

【关键词】管理机构;安全培训;现场确认;目视管理;奖罚机制。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是个危险性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近期全国各地各类建筑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血的教训给我们又一次敲响安全警钟!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加强健全安全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从体制上严抓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组织机构的设置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必须具备:第一,单位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工作重大问题的组织研究和决策;第二,主要安全的负责人负责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第三,单位安全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监督和落实。安全机构不能是框架,不能是迫于形式要求的一个设置机构。安全组织机构的设置应体现高效精干,既有较强的责任心又有一定的吃苦精神;既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法律意识又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既有一定的组织分析能力又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其中必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规定来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专职安全人员应具备以下三点基本要求:一是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安全管理技能,能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突发事件有一定的应急能力。二是要责任心强,在工作中就是要勤跑现场、细致检查。三是要以服务的心态对待工作。所谓服务的心态是不要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要和现场工作人员处理好关系,能让作业人员感觉到和他们不是“管理”和“被管理”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体会到安全管理工作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他们自己。

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安全制度的内容应齐全、针对性强,安全制度还应该体现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要面向生产一线贴近职工生活,让职工体会并理解透彻。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利于单位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规范职工行为,有利于指导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实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单位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生产经营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否则,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无章可循的混乱局面,也就无从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2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从思想上严抓安全生产管理。

职工的安全教育应该具有计划性、长期性和系统性。安全教育由单位的技术主管纳入职工育培训计划,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知识。

2.1 岗前教育培训

对于新调入的职工和调换工种的职工应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单位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从事施工必要的安全知识、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教育。对放长假后复工的职工,还应进行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班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基本要求和劳动纪律以及本工种容易发生事故环节、部位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等的教育。

2.2 特种及特定的安全教育

特种作业人员,除按一般性安全教育外,还要按照《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的有关规定,按国家、行业、地方和单位规定进行特种专业培训、资格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再就对季节性变化、工作对象改变、工种变换、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以及发现事故隐患或事故后,应进行特定的适时地安全教育。

2.3 安全培训和警示教育

培训是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培训分为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规定、新法规也不断的在施工活动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就要组织职工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通过培训让其了解掌握新知识的内涵,更好的运用到工作中去,通过培训让职工熟悉掌握新工艺、新设备的基本施工程序和基本操作要点。此外,通过举办安全事故图片展和安排事故责任人做事故总结分析,以现身说法教育广大职工。

2.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自身的需要.现代管理科学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为管理的其它环节创造先决条件。构建安全文化,能够增强管理上的道德含量和安全意识,符合施工企业所有人员的客观实际及生产场地的特征,是解决所有人员对安全的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的有效形式;构建安全文化就是要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所有人员形成一种安全思维定势,把搞好生产安全管理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3 加强安全生产的检查,健全奖罚机制,从监督上严抓安全生产管理

施工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工作现场,不论施工单位对安全多重视,管理制度多严格,安全教育多完善,在日常的施工作业当中依然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及发生“三违”现象,所以安全检查在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相关人员必须每天对现场进行细致的检查,检查尺度要“严”和”准”,发现隐患后应立即按规定要求提出整改,整改要求应根据有关规范标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商定。同时要对整改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讲解,避免出现整改后仍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情况出现。

施工单位安全检查一般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大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施工场区生产环境复杂,工作面多、工序繁杂、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施工人员的技术等级、文化素质穿插不齐,因此施工活动场所内常规性安全检查成为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环节,常规性同时也反映了长期性,安全作业人员对那些带有安全隐患的工作场所长期地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殊性安全大检查是在某一特定时段和区域进行参加人员层次多、检查范围广,有时带有针对性。定期检查是施工单位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制定的一项检查制度,有固定的时间属于例行检查范畴。不定期的检查虽不是制度化的检查,但它的意义非同一般,不定期检查带有突击性检查的性质,也就是说在没有预先通知和施工现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所接受的安全检查,它更有实际性这样反映的安全问题更真实更客观,解决处理的安全问题更有效,做为施工单位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检查和指导,目的在于扎扎实实的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安全检查的同时也要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而且它将成为未来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人本原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即“通人”。每个组织内部,每一个施工单位都是由形形的人构成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群体,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若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信息交流,则会使组织信息链条中断,人员之间的关系疏远,组织内部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的产生。很难想象,一个人心涣散、人员之间互相猜疑的组织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所以分析如何建立组织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在组织内部进行有效沟通,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保证。

第7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

Abstract: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but it still the work of the specific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 problem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echnical problems, analyzes the key points of the roa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rom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project quality, technical design perspective, provide methods for the future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municipal road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市政道路工程的发展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一同进步的,但在具体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暴露了除了在人员管理上的漏洞。出现了各部分工作配合不足、工程返工率提升,以至于造成了资金和材料上的浪费。市政道路工程的研究者应该从人力资源管理、整理运营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做好基本的作业协调工作,以管理带动市政道路施工的工程效率。

1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环节的问题

1)欠缺基本的市政道路组织施工管理意识,缺乏整体性的组织安排,在人力管理上存在忽视。道路施工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前期的工程图纸设计、施工工程的工期预计、工程的整体状况研究、工程材料的购进安排,以及具体各环节的人员分配和施工技术培训。以上各个方面是从工程的质量角度出发。

对管理方面比如组织、经济、合同方面的内容涉及的比较少,在管理方面采取措施的力度也不够,管理措施的不足导致了工程的可操作性差。所以,这种工程组织设计可以归纳为工程技术性组织文件。为了完善工程组织设计措施应添加技术组织保证措施内容,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保证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等目标的实现。

2)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不规范。从建设阶段来说,一般可以将施工组织设计分为三种,即:工程设计阶段、工程投标前阶段和工程实施阶段。三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工程设计阶段注重施工方案以及组织计划,以便能更好的控制投资和编写概预算;工程投标前阶段主要是提出设计建议书,使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招投标管理以及评标更加的规范;而工程实施阶段则是负责中标后施工组织内容的编制,是指导实际施工,保证各项目标成本实现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措施,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常常将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提交给业主和监理审批,其深度和要点均难以满足施工的需要,不能充分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的指导作用。

3)编制人员缺乏管理理论知识。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现在的很多施工工程技术人员普遍缺乏管理理论知识,这会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思路和施工组织设计措施的质量造成影响。同时有些工程经验欠缺的编制人员甚至请人代编,这样就难统筹兼顾设计意图。有的编制人员对规程的规范规程不熟悉,对工程的各项施工工艺和技术也了解的不够深,不利于协调工作。目前,影响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的因素大部分都是人的因素,时不时会出现编制出错、缺项、漏项、深度不够的情况,很难统一协调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工序和设备等,也就难以对实际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2加强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措施

1)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工程施工管理的首要目标之一就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能够充分体现施工企业道路施工管理水平和管理素质。安全管理就是把安全意识贯穿于施工的过程当中,让安全来促进和保障生产。最近几年,随着对施工进度要求的加快,有些工程为了赶工期,只知道一个劲的抢干和蛮干,忽视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一线施工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对现行的施工规范和标准的认识不足,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导致施工事故的发生,这不仅给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给国家的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我们要在施工工程中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工人的行为,制约工程的施工状态。可以由领导牵头组织成立安全质量小组,对道路施工项目实施安全管理,加强对全体工程人员的安全教育,在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现场之前进行安全培训,避免施工人员疏忽大意,强化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各个项目都要配足施工人员,避免因一人多用疲劳施工引发工伤事故。在日常的施工中,要加强安全检查力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实行安全目标奖惩制度。

2)道路施工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整个市政工程管理的核心工作。近几年,市政工程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导致返工的不在少数,不仅极大的浪费了社会资源,而且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施工单位要视质量为生命,将质量放在重要目标位置,编写质量控制指导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政策,为保证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依据。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可以从施工技术、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控制。首先,在施工技术上,要制定与工程性质类型相适应的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尤其是质量关键点的施工一定要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控制措施。如水泥混凝土路面会在温度的变化下出现冷缩热胀,混凝土板会因为早晚的温差出现变形,这种变形会在板内造成很大的温度翘曲应力,从而造成混凝土板断裂,所以,对路面伸缩缝的设置和切缝时机的控制成为路面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所在,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施工环境温度合理设置伸缩缝的距离和切缝的时间。其次,人作为施工的主体,应该作为质量控制的核心,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充分的调动人控制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质量是企业的形象和生命的意识,只有思想上重视了,行动上才能有保证。再次,材料是构成建筑物实体质量的基础,一个再好的施工队伍,如果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那用它建成的工程质量是可想而知的。因道路工程往往要将原材料运到施工现场后再进行二次加工(熟化、拌合等),露天施工环境对材料质量影响的因素很多,所以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尤其是要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同样,对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也不容小觑。配置齐全、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对保证道路的施工质量,提高工程进度至关重要。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和施工环境等因素来确定,一般而言,对于规模大的工程,大型机械的配备数量要满足机械化施工的工艺和工程进度要求,规模小的工程,配备的侧重点是适用。

3)道路施工的技术管理。从事市政工程施工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但是现在很多市政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没有达到要求。市政工程主要有三种:桥梁、道路和排水。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复杂而全面,且技术更新和变化的速度很快,所以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要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就要提前做好人才储备,人才是市政工程管理的保证。施工企业要组织在岗技术培训,使那些有多年施工经验的在岗技术人员接受新的知识技术,有计划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对于新加入的年轻人员,要制定一个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题讲座或是组织培训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施展技能的平台。其次,要加强技术管理。技术管理是施工项目顺利开展的保障。在施工准备期间,要仔细研究图纸,一旦发现图纸差错或不甚明白的地方要与设计人员及时沟通,弄清设计意图,纠正图纸错误,从源头控制质量,将出错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将检查验收的各个环节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组织复查,分析原因,立马纠正,事后总结教训,制定对应控制措施,防范同类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对工程质量实行动态管理。

4)道路施工的现场管理。在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工作中,施工现场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质量。道路工程的施工属于露天场所,现场的人流、车流和各种设施组成了复杂的工作环境,施工现场往往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和干扰因素,如果不加强管理,就很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和质量问题。为了加强现场管理,施工企业应该制定符合实际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对施工的技术、材料、机械设备等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在施工过程中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做适当的、及时的调整,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及时的反馈。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的领导应该定期到施工现场检查施工情况,掌握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状况,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老板重视了,员工才会重视。

3结语

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牵涉到很多方面,管理得当,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给人民带来福利;相反,管理不当,会浪费国家资源,损坏政府形象。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应该明白自己担当的责任,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市政工程的质量,体现自身的劳动价值,实现工程的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岩冬,陈继友.对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管理的分析[J].现代装饰,2011(6):29-31.

[2]伍新技,张雅楠,王敏.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探讨[J].科技资讯,2011(8):40-41.

第8篇

关键词:生产;电力;风险;管理内涵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一、电力单位生产安全管理内涵

电力单位生产风险管理主要是说的是电力公司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对于风险控制原理、预防、处理方式的科学合理性,借由分析研究、评价系统、电网营运、技术人员、交通物流等各个方面,有目的得创建出预防控制风险的科学方式,创造出高效、性价比高、实用的管理控制风险的方法,经由生产风险控制,电力单位能够有效的防止单位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有人员出现伤亡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对电力单位的安全管理控制、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标准。电力单位在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有着十分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服务范围较广,牵涉到国防军事、教育机构、农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各个行业,我们不难看出电力企业的生产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电力安全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的对于电力运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不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有可能引起分布广泛的电网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电力单位风险管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对此,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认真、细心、踏实等工作态度,并且对于各种电力运营设备和理论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电力运营突况、排除机器以及线路故障,从而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电力单位负责综合配电、发电以及电力供输等主要职能,对此系统资产和风险预防能力都要有最高级别的指标要求,只有把电力企业生产安全工作做好,才可以发挥电力公司各个方面的核心服务价值,并且保证其运营效益。

二、电力单位生产风险管理和实际运营

电力单位风险生产管理可以将其划分成一项管理理论课程,其主要是针对管理控制和引发规律所展开的体系研究。电力单位在安全生产过程当中,实行风险管理、应当建立起工程科学管理的概念,围绕着识别、评估以及监督管理处置风险,保证电力供应正常、生产营运安全、高效、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应该确定电力生产管理目标,减少事故发生概率、最大化降低经济损失。再者,需要注重事故预测系统的研发,从而进一步的优化电力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成果。电力单位的安全生产是风险识别的切入点,能够对电网系统当中潜在的隐患进行认定。评估是认定的关键环节,借由定量定性分析研究来实现风险量化;控制是电力生产风险的重点,经由适应性策略和技术引进来预防电力事故风险的发生;监督管理就是电力单位减少风险的保证,综上所述,这些风险综合控制环节就组成了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经由风险控制实际研究分析,对电力单位安全生产合理的进行风险管理,必须注重各个事项管理控制内容的正常运行,把风险控制及时有效的运用到电力单位日常运作当中去,从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把安全管理效能发挥大最大化,让电力企业更优质、持续以及全面的发展。

三、完善电力单位现场生产的风险管理

电力单位应该把生产环节作为切入点,有效的加强风险管理,对于实际作业当中可能出现以及包含的不同危险因素提前做好分析研究一识别,并且使用科学合理的预防管理控制手段,最大化的减少安全事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理应在管理实践当中明确主要管理目标,就是针对现在生产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机器设备不良运行状态以及不健康工作环境的隐患采取综合管理的手段,有效减少不良影响。对于电力单位现场所出现的违规操作行为、机器设备磨损情况、应该借由概率计算分析、严重程度评估、风险预计等预防控制手段。对关键性电网设施应该做好其生命周期研究分析,对于有可能会发生的不良事故风险以及原因进行科学合理的识别、深入发掘、趁早把其风险进行管理、预防和消除,可以根据事故风险的严重程度、探测标准以及频度等进行综合评估以及等级分析研究,从而设计合理的管理控制方案。

在电力单位安全生产过程当中,为了能有效的提高风险预控,应该创建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控制预防系统,围绕着生产安全理念,建立起识别、评估与预防风险的信息数据库,这样可让风险职责、控制方式目标明确,就危险控制点位。可以借由图片、讲解等综合方法进行系统识别,这样更有利于员工深入了解、有效率学习以及目标掌握。对于电力生产机器设备进行风险控制,使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有效的使用规避、预防管理和风险移除等方式,最大化减少事故发生概率与探测度,将其风险潜在隐患及时消除。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风险管理在任何管理领域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需要对其任何环节风险都实施评估和管理,在风险管理执行以后再进行评估、岗位责任落实、复查以及改进等部分,这就说明这需要电力单位上下整体一心,全员参与,这才有利于风险管理工作全面展开。我们需要明确其特征、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创造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完善现场风险管理、严格执行监督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电力单位安全生产风险预防控制能力,排除潜在隐患,减少不良影响。让单位运营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发挥行业核心作用,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有明,武丽,于强等.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10(2):25-26.

[2]黄绘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22):27.

[3]周沾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10):97-98.

第9篇

目前,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包括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牢抓这两个方面的管理内容,稳步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

一、建筑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单位内部考核机制还存在着缺陷

就目前而言,施工单位的内部考核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建筑的施工质量与安全而言,其考核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并未真正的落实,甚至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打人情分的情况,导致考核工作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整体效果也并不突出。同时,大多数施工建筑单位都将考核对象设置为整个单位或者是所有部门,忽视了对部门成员的考核,导致施工环节出现责任不明确、监管力度不足、工作对象模糊等现象。除此之外,由于绩效考核属于安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手段与实现方式,能有效的调动相关人员工作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从而实现提升建筑的施工质量这一整体目标。然而,当前大多数施工建筑单位都缺乏完善的奖惩机制或绩效考核机制,只会在出现问题之后惩罚参与人员,而对于优秀员工的奖惩却未落到实处,导致监管效果受到直接影响。

2、施工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存在问题

施工原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时施工原材料还是建筑工程有序开展的前提与保证,因此必须加强施工原材料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然而,建筑的施工过程当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与降低生产成本,在采购环节选择以次充好,并未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所以仍然存在着所用材料不达标的情况,给建筑物埋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管理对策

1、健全施工管理组织

建筑施工应健全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以保障建筑项目顺利实施。在施工管理组织中,要构建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各级质量与技术管理部门相互协作的施工管理体系,逐步形成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执行机制,合理分配施工管理的职能,健全并落实各项施工管理制度。

2、控制材料质量

对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当材料运达后,要认真检查材料名称、规格、数量是否与规定相符,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测,核查材料各项技术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严禁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同时,加强材料保管,做好材料防潮、防雨措施。

3、落实三检制度

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中,要认真落实三检制度,即在一道施工工序完成后,由实际作业班组进行自检,然后再由下道工序的作业班组进行互检,最后由项目管理部组织专业的检验人员对该道施工工序进行专检。在落实三检制度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检验记录,避免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三、建筑施工管理中安全管理对策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

由于建筑施工设计的范围广,管理难度大,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安全事故发生是原因除了技术上的,更多的是管理上的不当,且各项原因是不断变化的。这些因素造成建筑施工的复杂性。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具体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安全分析、安全事故控制和安全评价。以下从两点对其进行分析:

(一)安全分析。对项目进行有效分析是预测和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它包括对环境、操作、可靠性和基本功能的操作进行测定和分析,并给予准确的评价。我们主要从人员和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1)操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施工作业的完成,他直接关系到指令的发送、接收和执行工作,因此,需加强人员管理,从教育程度、心理素质多方面进行培养。2)和谐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环境不良易造成心烦气躁,无法安心工作,所以需创造有力的工作环境,为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二)安全事故控制技术和安全评价。通过安全控制技术预测或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善或处理。其主要方法包括保护法、消除法、隔离法等。评价安全管理的指标主要有:人的精力、意识形态、事故发生可能性等,通过数量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指数,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2、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质量知识培训

企业的管理人员是企业规章制度的制订人、执行人,也是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贯彻实施人。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具有更高层次的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和管理意识。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知识培养教育,使他们掌握更丰富的管理知识和处置复杂问题的技能,更好地为项目部提供知识支持和技术服务。

3、加强企业对项目部的领导和监督

由于制度的原因,个人承揽工程项目、企业出借资质、项目挂靠等已经成为建筑业主流发展的方向和普遍现象。只有加强企业对项目部的领导和监督管理,才能有效防止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漏洞,减少或避免安全、质量事。必须严格要求,参与项目管理的有关人员,按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执业、上岗资格并把证书变更到企事业,接受企业的统一管理。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派驻的项目管理机构有名无人的尴尬,双可以解决施工现场实际参与管理的人员“无家可归”的困境。

第10篇

(一)影响学生安全的校内外因素

(1)校内因素

(2)校外因素

(二)针对影响学生安全的校内外因素制定对策

(1)设立安全主任,加强安全管理

(2)合理做好安全评价

(3)建立安全防范体系,创建平安校园

(4)加强安全教育

(5)警民齐手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6)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关键词:安全;因素;对策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师生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

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少年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是社会、家庭和三位一体的共同责任。因此,在学校(教育系统)这个特殊的部门里,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防止学生的伤亡事故,其次才是财产损失事故。现就学生的安全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影响学生安全的校内外因素

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有两个主要方面,就是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在校园里则体现为学校的各项设备设施是否安全,是否有存在不稳定因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触碰到而导致事故发生。在校园的安全工作中,安全管理员或老师的意识行为对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能否维持,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成长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影响他们安全的因素又可以细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校内因素和校外因素。根据两者不同的环境特点又可以把其再细分如下:

(一)校内因素

1.场地、器材、设备设施

2.规章制度

3.思想教育

4.消防安全

6.预防坍塌

7.防震减灾

8.食品卫生

9.课堂实验

10.体育锻炼与竞赛

(二)校外因素

1.治安状况

2.交通状况

3.天气情况

4.消防安全

5.用电安全

6.预防坍塌

7.防震减灾

8.防溺水

9.食品卫生

10.城市建设

11.校园周边环境设施

所有社会人士及教育工作者、家长都不愿意看到安全事故的发生,但事故一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发生,那是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是一种失去控制的事件,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就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去保障少年儿童的安全了。在日常生活中,人类会遇到而且必须克服来自自然界的不安全因素,如:地震灾害,上体滑坡、路陷、恶劣天气等。

二、针对影响学生安全的校内外因素制定对策

所谓对策,即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二是控制事故损失扩大的措施。

(一)设立安全主任,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全面而又耗时、艰巨的任务,需要安全管理者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落实、执行。

一个称职的安全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努力的敬业精神,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仅此是远远不够的,不掌握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不熟悉安全专业技能,仅凭一股工作热情是无法胜任工作的。再者,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安全科学技术在我国作为一门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级学科,更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中,不学习就会落伍,不学习就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努力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安全技术知识,以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去学习、去钻研、去提高,才能胜任并做好工作。

安全主任要胜任工作,必须把安全原理作为一门重点课程来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安全管理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支撑的管理体系,又为单位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供保障。

安全主任的管理责任:

安全主任的管理责任,概括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点内容:

1.依据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协助学校领导,督促建立并逐步完善以安全工作责任制为中心的教职员工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2.熟悉掌握校园安全工作的现状。尤其对校园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及重大危U源点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随时向学校领导提出事故隐患情况报告及整改建议。

3.学校人员发生伤亡事故,须积极组织抢救伤员,并根据国家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统计和报告,同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做好工作。

(二)合理作好安全评价

通过评价的结果,决策者才可以选择最佳方案,领导和监察机关才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督促学校改进安全状况,保险公司就可以按学校的安全性要规定不同的保险金额。我校的做法是与保险公司合作,购买了“校方责任险”和“教师意外保险”,使学校在发生安全意外事故时把风险降到最低,保障学校和师生的利益。

(三)建立安全防范体系,创建平安校园

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防、自卫、自救能力,创建平安校园,我校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学校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落实安全工作措施,健全安全工作检查制度。

2.利用安全教育日,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安全手册》,举办交通、消防、法制等知识讲座,提高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后勤组要扎实落实门卫管理职责,完善门卫管理制度,规范学生上学放学秩序,防止校门口大量聚集学生。

(四)警民齐手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一方面,安全教育能提高各层级岗位对安全工作保护方针的认识,增强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提高贯彻执行安全法规以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安全教育能使广大教职员工掌握安全工作的科学知识,提高安全操作的技能,为实现安全教学创造条件。

安全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1.安全态度教育

为了增强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首先应使之对安全有正确的态度。

2.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3.安全技能培训

安全技能培训包括正常作业的安全的技能培训,异常情况的处理技能培训。

4.分享一下我校密切与相关部门联系,警民齐手加强安全宣传的工作:

(1)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反恐教育、消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溺水事故和防范各种灾害事故的安全教育,并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保证每学年“四防”教育不少于10课时。

(2)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月”、“安全教育活动周”、“安全教育日”等活动,适时组织安全演练,丰富教育内容,切实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全面提高师生的安全素质。

(3)继续完善消防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消防安全工作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同研究、同布置、同落实、同评比。

(4)继续做到各项安全工作,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同研究、同布置、同落实、同评比。

(5)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做到每月一小查,每季一大查,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治。

(6)严格落实门卫、保安等人员的聘用和管理制度,严格登记、验证,把好进出校门第一关。

(7)为了加强少年儿童的法纪教育以及规范“交通安全卡”的使用,提高少年儿童对交通法规的认识

(8)组织了师生进行次以“安全第一线”为主题的逃生演练。

每年的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11月9日是消防宣传活动日。我校每年开展2次安全逃生演练,提高师生的预防、避险、自救能力。主要内容有:①悬挂一条宣传标语;形成校园浓厚的宣传氛围;②上好一堂主题班会课,并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普及应急知识;③特别组织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安全第一线”的逃生演习活动。师生们再一次了解了当危险来临时尤其是在地震来临时自护自救以及逃生的方法、要领等。

(9)与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如交警中队、消防大队等),完善和加强我校校园的安全宣传文化建设。

(10)加强对有先天性疾病、特异体质学生的情况了解,建立和妥善保管学生健康档案,并给予特别的关心。

我们通过开设讲座、班会讨论、小组交流、墙报展示、观看宣传短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学习。配合影像视听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生动活泼、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育,并将教育主题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好读易背,便于记忆。

(11)与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如交警中队、消防大队等),完善和加强我校校园的安全宣传文化建设。

(五)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把我校的做法分享如下:

1.我校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员要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并经常深入安全第一线进行检查、监督、落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安全管理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2.对内部安全及周边安全进行认真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上报有关部门。

3.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按照安全文明校园的要求构建学校及周边治安防控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4.以学校正门为起点,在两边辐射200米范围内做到“五无”,如有发现立即向教育上级部门以及派出所报告处理。

5.全面排查学校内部安全隐患

加强对我校体育场馆、运动场等场所的管理,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的监督,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不留死角,对查出的安全隐患立即处理。

6.全面整治学校周环境

学校周边100米范围内有网吧、游戏机室、赌博性游戏场所等立即上报有关部门或公安机关处理,并教育师生不要乘坐“黑出租车”。

7.全面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

按照省教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落实各类事故的预防措施,如交通、消防、食品卫生、防溺水等,禁止12周岁以下的学生驾驶非机动车上学,禁止未成年学生驾驶机动车上学。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侵害师生安全的流氓团伙和黑恶势力。

8.学校―社区居委―警务室―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四部门联动”,确保“防溺水”工作有效开展,我校做法如下:

从接通知开始,学校安全工作小组迅速制定《年度防溺水工作方案》,并以全校师生动员大会为起点,开展了一系列防溺水工作;全校上下形成浓烈的预防溺水宣传教育氛围,效果显著。

(1)学校悬挂“珍爱生命、谨防溺水、远离危险、平安成长”横幅,加大力度对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宣传教育。

(2)进行全校性防溺水动员大会。全体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参与宣誓,表决做到“六不”。

(3)各班级不下于三次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班内调查,鼓励学生一旦发现同学到河边玩耍的,立即向老师举报;

(4)最后,现场统一签订《防溺水家长承诺书》,一式2份,学生家长、学校各一份。

(5)每周末发送短信提醒,让学生家长了解预防溺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6)落实“一日一提醒”、“一周两教育”。坚持做到在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最后3分钟,提醒学生不到河边玩耍,注意途中安全;每逢周五或节假日前夕,各班进行不少于20分钟的安全教育,重点宣讲的主题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防天气灾害安全,每周必讲主题是防溺水安全。

第11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建议

一、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设置的基本前提是市场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有需求,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方向必须立足于企业新理财环境下对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体系的形成、金融的自由化和国际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理财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具备的实践经验、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环境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和挑战。为了增强企业自身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在资本市场中为企业寻找融资渠道、合理投资、分配资金的能力外,还应具备风险管理能力。所以实践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计量、预测、规避和控制财务风险能力的培养。金融市场环境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世界金融自由将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更加便捷,企业在面临获得更多融资、投资选择机会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和理财能力的培养。网络环境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传统的财务管理演化到网络财务时代。一方面网络财务通过加快资金周转和提高结算效率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则是网络财务引起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的财务安全管理能力培养。面对理财环境的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财务管理教育不仅要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团体协作能力、综合素质、终身学习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出在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哈尔滨学院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既要反映专业特色,又要使人才能够适应经济环境的变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学院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采取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对未来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各类中小企业或者财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和企业需求脱节

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类课程实验(包括基础会计单项实验、财务会计单项实验、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财务管理类课程实验(初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中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学年论文、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专业主干课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理论教学展开的,关注重点集中在对企业资金的筹集、投资及运用、分配管理问题上,而被企业所实际关注的内部财务运作和控制问题、如何控制好成本费用等问题没有在实践教学内容中体现,导致学生在企业从事具体的理财工作时,不会设计企业内部财务运作和控制体系,不能适应企业实际理财工作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会计类课程实验教学基本上学生先做,然后老师核对答案并讲解,培养了学生的会计核算和软件操作能力,但欠缺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初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和中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主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对某一具体财务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而能够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理财能力的案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安排较少。目前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法单一,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没有规范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缺乏对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的系统控制,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是会计学专业毕业,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基本上没有从事会计管理、金融管理或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导致对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具体的财务运作和控制环境只是肤浅的感性认识,实践教学能力欠缺,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内实践主要是利用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手工模拟操作和课程设计,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实验仅仅局限于在普通机房利用EXCEL解决基本的财务问题,没有财务管理专业专用的综合实验室,不能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哈尔滨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包括世一堂集团、哈药集团、南方航空公司等二十余家,仅仅能满足部分毕业生的专业实习,校外实习基地仍然需要扩大规模。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财务部门涉及企业税收情况、财务重大决策等商业秘密,即使提供了实习机会,专业实习环节也仅仅能够使学生了解财务部门机构设置和生产业务流程等层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很难落到实处。

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对既有理财理论,又具有熟练理财实务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如何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一个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体现学院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型”办学特色,学校应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逐步探索与自身定位相适应的有特色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具有综合组织协调能力,系统掌握现代财务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能有效地组织企业的资金筹集、投资和分配,科学地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和控制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应将培养综合理财能力作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突出对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资金管理能力、管理软件操作能力、组织管理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切实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当通过校企双方合作,高校教师与企业选派人员一起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大纲应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大纲中应明确本专业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和实习指导书内容,以利于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二)实施多样性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提高案例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比例。财务管理实验课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方式剖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企业实际的理财活动中,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分析和解决实际财务问题能力。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尝试在毕业论文创作环节推行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在专业实习阶段发现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具体财务问题,以此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通过了解该企业具体财务流程和搜集同行业企业的相关资料,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终提出解决方案。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考核评价方法不能仅仅将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定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要使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单为了考试。无论是课程实验还是专业实习,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应组织教师对学生实践环节进行严格指导和督促,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完成各种实践环节,避免流于形式。

(三)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在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下,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应该突出实践性。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具体途径:首先,校方应通过制定工作量、业务考核等办法,鼓励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投资管理公司等与本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的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或从事兼职,在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财务咨询工作,实现校企共赢。其次,校方应加大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与其它高校教师交流经验或者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以在企业边教学边实践,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三是聘请企业的财务主管或财务总监到学校担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水平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学院应特别重视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科学设置实验项目(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四大模块),使学生在逼真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专业岗位的模拟训练,为校企联合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必须深入企业进行的实践活动可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巩固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同时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如校企互派人员,高校教师以为企业提供财务咨询的角度到企业从事社会实践,企业财务人员为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到高校进修或者从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指导工作。高校教师在利用最新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为企业具体财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而企业也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只有双方在实现共赢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才能长久,校外实践基地才能巩固扩大。同时应整合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实习基地资源,实现各专业基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田祥宇.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 王琴.财务管理教学质量探讨[J].财会通讯,2008(6).

第12篇

Abstract: The medic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level is the lifeblood of the hospital. The hospital should apply Total Quality Control theory, firmly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quality is life", improve health care safety, enhance the level of hospital service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problems in hospital management, and explore new ideas in the hospital quality management.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服务质量;医疗水平

Key words: Total Quality Control;quality of service;medical level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324-02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公立医院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如何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更好的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整体管理水平,日渐成为医院和社会都十分关注的话题。就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是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医疗现代化服务及管理体系,其特点是“三全一多样”,即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全过程医护服务工作质量管理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体系,采用的管理方式是多样的,通过多样化管理来实现全面护理质量管理方式。[1]

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及其内涵

1.1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即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就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途径。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

1.2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1.2.1 强烈地关注顾客,从现在和未来的角度来看,顾客已成为组织的衣食父母,“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逐渐受到组织的高度重视。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价值,其主导思想就是顾客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必须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组织业务流程的管理中,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不但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要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最终让顾客放心满意。

1.2.2 坚持不断地改进,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组织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组织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1.2.3 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而且还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地响应顾客的投诉、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等都有关系;精确地度量,TQM采用统计度量组织作业中人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行比较,用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从而达到消除问题、提高品质的目的。

因此,TQM是一种使组织获得强大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战略。之所以要将TQM引入到于医疗机构的管理中的目的就是促使医疗机构能够更好的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有效并令人满意的医疗环境,进而强化行政管理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服务态度,尽可能的控制医疗成本,进而提升医院的管理品质,美化整体的医疗环境。

2在医院管理中应用TQC原理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管理技能,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按照TQC的要求,在实施TQC管理的过程中,医院要求所有医护人员要按照标准的医疗技术水平要求自己,掌握相关医疗、护理等专基础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社会学、管理学、医学心理学、哲学、营养学等诸方面知识。这就促使广大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拓宽知识水平,进而提高自身素质,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价值的需要,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坚持严格考核并及时反馈整改,就进一步强化了全体医护人员的医疗质量管理意识,并在服务的质量上仔细斟酌,力争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有效并令人满意的医疗环境,促使广大医务人员在业务水平及管理水平上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2.2 有利于进一步更好的完善医院TQC管理体系在医院实施TQC的过程中,通过结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相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医院在实施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有利于约束医院行政科室在管理过程中遵章办事,不搞虚假。为此,医院要成立质量管理组来具体实施监督管理,适时加大检查和监控力度,尽可能做到尽早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尽早实现转变,加大对违规操作的不良行为的惩罚力度,严格把关,建立各层级信息反机馈机制,强化管理质量的超前管理意识。[2]要达到TQC的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更加积极主动评估患者的全面状况,并依据患者存在的问题准确的采取适当的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了解满足病患的需求,尽可能杜绝医护差错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TQC管理体系。

2.3 有利于广大医护人员树立了“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实施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使得广大医护人员树立了“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完善监督体系。在坚持每日医护人员查房的过程中,重点把握几个环节,一方面,重视关键病人,新病人、危、急、重病人、疑难杂症病人、进行特殊治疗的病人,这些病人对医务水平的评价有利于衡量自身医务水平是否能够令患者满意,另一方面,重视日常管理制度即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医疗及护理制度、紧急病人抢救制度制度等,对日常工作严格管理,严防死守,避免出现日常管理上产生漏洞。再有对于新上岗的医护人员、进修实习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较差人员要加强理论教育和技术指导,以确保整体水平的医疗、护理安全,对于以上问题发现隐患和疏漏要及时改正,杜绝医疗及护理安全隐患,有效的降低或避免医患纠纷,提高患者的整体满意度。[3]

3在医院管理中如何更好的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一个好的质量体系的建设,首先,要保证质量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其次,要使全面质量管理有效的发挥作用,抓住质量体系的特征,保证质量体系设立的合理性。最后,必须保证质量体系建立过程的完善。其步骤通常包括:分析质量环、研究具体组织结构、形成文件、全员培训、质量体系审核、质量体系复审等几个步骤。

3.1 医院TQM的实现过程在医院管理中实施TQM的基本过程应该来说与企业类似。白曜晖[5,6]把TQM在医院中的实施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TQM的创立阶段:建立TQM的组织结构,组织学习TQM的理论并加强教育培训力度,逐步利用TQM的工具和技巧进行改善活动,建立监督组织机构,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基本熟悉TQM的活动;第二阶段,TQM扩展阶段:制定明确的推广策略和要达成的既定目标,对全体医务人员,特别是中高层医务管理者进行TQM活动的满意度调查,建立评估推行TQM效果的制度及奖励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的领导力度,进一步推进TQM的深人实施;第三阶段,TQM整合及持续阶段:进行“再造工程”,针对病人的需要重新规划医院内部工作流程,改善医务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级和限制,强调勇于创新,通过广大医务人员不断学习,提升品质,促进团队工作,使TQM融人到医院文化中,成为医院文化的一部分,全面融人员工的思维模式中,使得追求品质第一、“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顾客至上的观念深植于全体医务人员的工作之中。

3.2 医院TQM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医院全员范围内开展TQM活动,首先必须要得到医院领导层的积极认同和不懈的努力推动。同时,要认识到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每一名医务人员都要积极参与的全面系统工程,要求所有的部门,无论是行政科室还是医务科室都有责任来保证TQM在全院的实施。

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争取打破部门限制,把下一道程序中的后续者当作客户,就象对待外部客户一样,详细解答和处理他们的每一个问题。各部门需要建立有利于各方的内部“供货商一顾客”关系,人人都要了解后续者的需求以及对所受服务的衡量标准。如果一个部门采纳了全面质量控制管理,而另一部门则没有采纳,或者对一道诊疗程序的改进会造成对另一程序的破坏,那么最终的结果对双方都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在医院实施TQM的整个过程要统一思想,深入人心,举全院之力,共同努力,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尤其是在质量管理中的具体任务、责任、权限,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进一步提高全院人员贯彻和监控质量管理的自觉性,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系统,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程光丽.医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方式与作用的思路[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2):79.

[2]崔颖,席修明.医疗质量改进方法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8):29-30.

[3]萧帼穗,王宏,钟振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J]. 现代医院,2004,4(4):65.

[5]白曜晖.TQM扩展阶段推行步骤[J].当代医学,2004,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