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网络教学

高中语文网络教学

时间:2023-08-10 17:25: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网络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中语文网络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涌现出一批有关高中语文教学的专题网站和大量的网络课件,出现了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但它们基本上是将传统语文课程“网络化”,即只是把网络当作一种表现传统语文课程的媒介。这些表明当前高中语文网络教学无疑仍停留在低层次上。要将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必须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有重大的突破。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高中语文新课标),标志着新一轮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开始。高中语文新课标指明了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出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应当运用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来指导高中语文网络教学。

1.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语文网络教学在选择内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网络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提供了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并能跨越时空进行动态交互和资源共享,这些是传统语文教学所无法具备的优势。但从目前来看,高中语文网络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作用仅仅是为一部分语文教师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备课资料和现成的教案、课件、试题、素材。网络课件也只是将课本内容搬到了网络上。高中语文网络教学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没有选取到合适的课程内容。因此,我们应依据网络环境的特点、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目标和课程内容,选择适合高中语文网络教学的内容。

1.1 引导学生关注、思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未来公民正确的“公民意识”、“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今天的学生是明天国家的建设者、决策者。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现在的高中学生,已不再把自己的思维视野束缚于学校里,已开始在思索自己的人生价值,关注国家的发展,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不够坚定和成熟,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大多数高中学生喜欢上网,而网络中各种观点充斥其间,对学生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应利用高中语文网络教学的优势,一方面让学生树立起网络安全和守法等网民应具备的基本意识;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能启迪学生思考的人物和故事,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与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紧密地结合起来。

1.2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社区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高中语文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提出了社区资源的概念,它包括了学校和学生所在社区周边环境中具有教育教学价值的人物、事件、实物;在课程内容选取方面,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大量增加了与现实相关的学习内容。这样就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也给予了学生一个很好的接触社会、了解家庭过去生活的机会。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挖掘这些社区资源,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并整理成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在计算机教师的指导下建立专题网站与其他学校学生交流。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能大大提高学生与别人沟通、交流和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

1.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研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增加了大量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并与现实相关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它们涉及面广现实意义重大,如单靠课本上提供的素材和教师理解,要想让学生对它们有所感悟是相当困难的,而网络中丰富的内容及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给自我意识已初步形成、能相对独立地思考和判断的高中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鼓励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去搜寻资料,去判别别人的观点,去体验、感悟、探究所学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网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注个人的发展和身边的变化,是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科对学生个人发展、国家及社会的进步都是极为有用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语文学习有兴趣,才有自己想去好好学习语文的劲头;而关注现实问题的研究是让学生在语文网络学习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愉悦,增强学生的信息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为进一步的自主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2. 用新课程理念引领高中语文网络教学

2.1 处理好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网络具有海量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表现方式,这是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无法比拟的,但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互动是网络无法替代的。因此,在网络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整合中,我们应在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运用网络技术,注意避免一些误区。首先,要防止那种新技术、旧理念的“网灌”课。网络课堂的内容不是越多越好,实现的方式也不是越丰富越好,过多的教学内容反而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迷失方向,过于花哨的呈现方式会使网络技术喧宾夺主,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其次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学校网络的软硬件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网络技术,只有当使用网络技术能更好地解决课堂重点和难点内容、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时,我们才使用它。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书本、黑板、投影、网络各自的优势,让他们,扬长避短,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服务。

2.2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在网络教学,特别是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信息技术能力及他们与其他成员交流、协作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中的收获。因此,在网络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以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的标准,而应更多地看学生是否能自主地学习,能否与其他成员交流协作,分享资源和成果,能否独立地思考并有一定的学习成果作为主要标准。而这些正好适合了高中语文新课标所要求的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原则,高中语文新课标主张“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它在强调考查学生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掌握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基本目标的同时,还考查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与方法。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评价标准的改革,为高中语文网络教学的灵活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2篇

[关键词]语文;文言文;网络:互动

“信息化”这个主题背景是网络教学兴起的摇篮,它的来临打破了传统教学一统天下的格局。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学的优势在于:便捷,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了优势海量知识的储存和传播,以提供学习者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和进程;网络教学的仿真性使师生之间的时空距离不复存在,师生之间相互联系与沟通变得简单容易。

在中学教室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综合使用,从不同角度阐述、解释和传授内容,使学习者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中,以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是以现代信息媒体为辅助,在网络氛围下,自主地、开放地从事发现创造性的学习,积极建构知识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对未来会有深远意义。网络互动教学模式,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独立创新、相互协作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但我们还是刚起步,尚在摸索之中。由于教学多媒体课件都是课前教师设制好的固定内容,无法完全符合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况。尽管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也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中的某些突出的(如教师板书,板图等)优势。

以高中课文《项脊轩志》为例,这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散文,传统的古文篇目,现分作读、通、练、析四部分归纳如下。

读:研读文本,赏析品味是教读重点。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聆听和朗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朗读是发现问题、创设情境的一种手段,应该结合分析贯穿始终。借助网络可以搜索到很多音频资料,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已创设出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深情。

通:文言知识点的落实,靠的是同学自读自释,相互交流。高中学生已掌握了相当的文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而明清散文比较简单,学生阅读困难较小,针对高考文言阅读为课外篇目这一情况,提前从网络上下载了文中重要知识点的资料,结合教案将主要内容投射在白板上,这成为加强学生自读能力的一环,教师能在课堂上和学生互动解决基础知识。

练:疏通文意后,我设计了当堂练习,由于本课的文言知识点是同学自读自释的,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查缺补漏,以练代讲。在这个环节里,需要的是能落到实处的训练,纸笔训练的优势就很明显了。

析:本课的设计是从散文文眼入手,向前后延展。学生找到“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并不困难,且能得出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此为线索,首先向上延展。体现“可喜”之情的其实这里有:小屋的修缮之乐,周围环境的美景之乐,轩中的读书之乐。而在这之前还有修葺前小屋的原貌之陋的描写,因而又以小屋的修葺为界分作两部分,请同学分别概括小屋修葺前后的特点。再请学生分析作者之喜。这时白板就发挥作用了,将同学们的总结投影上去,书写上去,做实时课堂内容反馈。

在写到小轩周围环境的美好时,有个细节需要注意,“万籁有声”与“而庭阶寂寂”是否矛盾?是写幽静还是写喧闹?如果是写“静”,可不可以把“万籁有声”改为“万籁俱寂”?看似矛盾之语放在一起来写对吗?这些问题都是与第三小层联系在一起的,为进一步突出“可喜”之情。在这样清幽雅致的环境中读书,也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美和精神世界的丰富。同学们可能不太理解作者归有光在一个简陋的小轩中为何竟会如此怡然自得。我就在课堂上借助网络联系他们背诵过的《陋室铭》,体会作者的精神追求。分析“可悲”之情,首先得明白作者共写了几件悲事,有哪些主要的人物。学生能找到写的第一件悲事即分家变故的景象,这时联系中国的民族文化及民族心理的精髓——“和”与“合”,简单介绍文化背景。接下来回忆母亲和祖母,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文字简约,感情却丰富细腻。可以联系自身,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浓浓亲情。结合作者年幼丧母、聪颖好学却功名不仕等生平体会作者的悲情。最后是附记,这一部分作者回忆亡妻的往事。这一部分请同学分析其写作方法和特点,学生在前面例子指引下基本分析到位,能明白细节描写使人物形神毕肖,感情得以流淌。这时的教学以师生互动为主,辅以背景音乐,而网络和白板一直都是起辅助作用。

以上都是从课文内容方面来分析,白板和网络在这次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辅助作用。互动教学模式在作文和语言运用教学方面比较容易实现,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的实施还有待探索。如果将它置入“web2.0条件下高中语文校本资源的构建与运用”这个课题,能对我们未来的教学有怎样的帮助呢?就这个问题,我又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对语文网络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

1、教学资源软件的制作常遇到资料不足、设备不足、经验不足等问题,依靠执教教师个人是很难完成的,负担也重,我们注意发挥科组的力量,与研究部门的力量相结合,找出路,但最好是有一支由本校教师、教学研究人员、软件制作人员三结合的队伍进行软件资源的制作,这样才能够反映本校的独特教学风格,才能产生精品又降低成本。

2、教学评价未形成较完善的网络教学模式评价标准,无章可循,若采用传统教学评价标准来衡量则甚不合理,故“观念变、模式变、评价标准也随之要变。”

3、教学模式要更新,但不要固定“模式化”。要构建多种多样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每个教师至少要熟练掌握两种以上的教学模式,如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优化了某种传统教学模式,为推进素质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3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唱主角;教学手段;综合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后简称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现状,和专业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作用。

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和学生结合,教法辅助。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二、要让学生“唱主角”

提前预习,布置任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课堂活动的主角是学生,导演是教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达到教学目标,必须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好教学内容,提前给学生分配好任务,并选择有效的检查与考核方法,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课,尽量让学生多唱主角。如我们在学完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后要求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最拿手的一件小工艺品的制作方法。结果精彩的表演带来更为精彩的评论:某同学介绍用墨水在纸上吹梅花,吹作程序一二三分得十分清楚,最后还激励听众如有兴趣大可一试。但是从表情看,这个同学表情僵硬,比较紧张。某同学介绍折叠一箭(丘比特之箭)穿心,她拿纸演示,但是讲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明白怎样操作,她的程序介绍不清,而且从头到尾使用“再对折”、“再对折”这样概括而类同的语言,在说明上是失败的,但这个同学表情自然。这样轻松而多效的课堂形式可多多开展,尽管有些耗时间,但更适合中职学生。

三、教学中完善教学手段

完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血液,改变了传统的课本、粉笔、黑板与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借助“多媒体”不仅可以实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创造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主动发展。建立网上教室。 开发语文网络系统,建立网上教室,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由学习。利用网络的优势,教师可以传递给学生更多更新的信息。教师与学生也可以在“网上教室”交流、答疑,了解学生的要求,反馈教学信息。学生也可以在网上提交作业,教师则在网上批阅。

第4篇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效率;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75-02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2012年2月)指出:深化新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模式,必将扩大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发展。

为适用新课程改革,语文课教学必须坚持以人(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必然涉及到学生的解放。学生的"解放",首先是人性亦即人的本性的解放,特别是作为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非智力的个性的解放;其次是人人皆有的创造潜能要获得解放。唯有如此,教育教学方可以"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语文教学的效率才会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根本职能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有个性的人和培养社会化的人。要实现这一职能,可以从学校、语文课堂、家庭三位一体,综合思考和实践。

1.学校应以学生为本,处理好升学率与效率的关系

对于普通中学而言,升学率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考量学校发展的唯一标准。 "率"高则校兴,"率"低则校衰。如果重分重率蔚然成风,学校"以升学率为本",只靠占用学生的时间,长期"恶补";牺牲教师的休息时间,教师怨声载道,这使得师生疲劳应战,不注重教学效率,长此以往,扭曲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扭曲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最终也不一定能提高学校升学率。

为了改变此现状,学校必须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良好校风、学风和教风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有一定感召力的校园文化设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语文教师可以协助学校布置名人、名言、警句,如"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激励、鼓舞、教育师生、家长,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出自己的一份力。

学校如果真能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校以率为标志的各种指标的提高应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学校要分数又不要死盯着分数,对学生管理适度,营造一个使学生身心成长的校园氛围,从必然王国走入自由王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教育,让学生真正享受了正常教育的福泽,体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王道。

2.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不应以本为本

2.1 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教师思想.新课程改革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变化,这需要语文课教学必须在理念上重视人的本质,把人的发展性提高到高于一切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出现重智、轻德,重主导、轻主体,重考试、轻创造,重整体统一、轻个性特长的封闭教学思想。语文教师本人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就应该:

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当今语文教师的很多做法就是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考试工具、分数的奴隶。

二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

三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质量观。学校无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他们都是人才,但都不是全才,教师的责任是扬长避短,使他们都成为人才。

四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的毅力、创新的体力。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一切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培养面向新世纪的人才。

2.2 .以学生为本,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解放学生

2.2.1 以学生为本,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会想.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传统的教育为了避免出错,确保"高分",总是采取"直奔真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拼命地"灌",把知识直接塞给学生,使学生完全丧失了主动、个性和独立思考,其结果培养的是只求正确、不求进取,循规蹈矩而无创新精神的畸型人才。科学家钱三强曾经说过:"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创'。"为此,教师必须做到:

(1)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类推,成为知识"发现者"学生观看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的录像,在又一次收获感动和泪水的同时,也为颁奖辞精美的修辞技法所打动。刘金国颁奖词很好地运用了对偶修辞方法。"贼有未曾对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 属严对,对仗工整,表现刘金国嫉恶如仇,光明磊落的高尚品格。而"是盾,就矗立在危险的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 虽字数不等,属宽对,写作上亦称之为"对句",表现了人们对于刘金国作为军人剑与盾的风格与作风的敬意与赞美。再让学生从杨善洲颁奖词中发现此修辞方法的妙用;又可以启发学生在其他人物的颁奖词中再发现比喻、双关、移用、粘连、对比、引用等修辞技法的巧妙运用。

(2)转变讲授方法,让学生想象,成为自由"想象者"在高三的高考备战阶段,面对题山题海,语文老师的紧迫感绝对不亚于学生。于是,美其名曰为"精饲料"的试卷加答案发得满天飞。这种方法,让学生大倒胃口不说,还大大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老师的一切包办的教学模式下,也就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不管考试结果如何,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的丧失就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其实与其唉声叹气于学生的"孺子不可教",不如静下心来换位思考,把自由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把练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重新焕发学习热情,让他们在个性化的思考中获得成就感,这样,老师也乐得其所,在与学生思维的碰撞中体现出来的急智和幽默的火花。

(3)利用故设错误,让学生认知,成为矛盾"解决者"在学生的作业、试卷和课堂回答、讨论中,经常有一些错误的观点,以这些观点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针对性强、易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的作用。问题情境创设后提出问题,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点评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其教学效果较好。有时为了教学需要,甚至教师故意设计一些错误观点,供大家评述。在不断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4)运用提问技巧,让学生思考,成为积极"思考者"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可先设计如下几个问题:1、文中交代了刘和珍牺牲前预定《莽原》全年一事说明了什么?2、为什么刘和珍遇害一周,而鲁迅先生竟没有写一点东西?3、怎样理解"真的猛士"、"哀痛者"、"幸福者"?再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沿着课文和教师的思路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有学生提出了,4、文章回忆了刘和珍生前哪几件事?刘和珍是怎样的人?5、刘和珍牺牲的意义是什么?等等。这系列问题是教学这篇课文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问题的设计又各有侧重,形成阶梯。让学生在提问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问,又在提问中解决问题,事半功倍。

2.2.2 以学生为本,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课堂上,如果学生的手主要是用来划课本和记笔记,长久如此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因而会做小动作,扰乱课堂秩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校计算机的普及,就可以用双手操作键盘,使他们更能干。

语文教师可运用计算机网络超媒体链接技术组织语文教学的内容或相关信息,学生利用浏览器从非线性组织的资源中获得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到页面上与他人分享交流。

在语文试卷讲评课可借用高考语文网上阅卷模式进行操作。网上阅卷的过程是:先将考生的答题纸通过专用的高速扫描系统扫描成图像,经过技术处理将图像按一定的要求切割、压缩保存到计算机服务器里。 然后,借用学校计算机房上课,把试卷随机发送到学生的电脑上,让学生根据教师拟定的参考答案改卷。这样做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还接轨了高考,让学生经常性接受网上阅卷的训练,可有效避免高考时因不适应或怯场而导致的非知识性失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应考能力,发挥应用水平之目的。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的课堂,没有教师太多语言,更没有学生的话语,只有学生双手敲击键盘的声音,但实践证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2.3 以学生为本,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会说.嘴巴是语言器官,让学生拥有好口才,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口才的好坏也是检验语文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解放学生的嘴巴使得传统的师生单向信息传播,转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过程。

语文离不开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语文课文内容涉及的多是人性的真善美。每个星期抽一定的时间,由文及人,回顾自己的经历,讲述经历中的一个事件、一个场面、一点看法、一个人物、一丝触动等。只要学生有说的意愿,就创造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以此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社会,关爱自己、关注他人的良好习惯,并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解放学生的嘴巴,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辩论法。语文必修四的第四专题是"走进语言现场",它的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强调的是实践性、活动性,三个板块分别侧重用演讲、问答、辩论等基本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让学生参与辩论,能够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临场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激励新的思想、培养竞争意识,也能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中的"亮点"、"美点",收到很好的效果。

2.2.4 以学生为本,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善看.注重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语文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益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内容的可读性很强、浅显易懂。对有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框节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完成教学任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由学生自学(精读)某一框节,列出学习要点,编制带阅读体会性质的提纲,在课堂上讲出来,由集体讨论补充,老师帮助形成知识结构图表(板书形式),凸现学习的重点难点。

然后,由学生提出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大家讨论、教师点拨,多方位多角度诱导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最后,进行当堂检测。

这个过程的基本程式是:精读列出提纲要点讲出要点归纳结构图问题讨论课堂反馈。这是一种带归纳性的自学方式。学生不仅要认真读书,列出提纲,还得从中发现问题,并由自己设法去解决。在操作过程中,切忌设框框条条,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当学生的看法有不同时,教师不要马上下结论,而是师生平等地讨论、切磋,直至达到共识为止。在整个过程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3.家长应以之女为本,不应以分数为本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以分为本"思想占很大比重,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长就脸上有光,孩子成绩差就低头三分。孩子们在这种急功近利的环境中长大,往往计较得失,甚至心怀仇恨,很难与他人友好相处。

中学语文教师,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语文教师,要力所能及地引导家长,让家长懂得只看重孩子一时的成绩,而忽视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终将害了孩子,害了家庭。要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采取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参与权和隐私权,在开放式教育中,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健康发展的人和能适应各种环境和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总之,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真正解放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应该学校、教师、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三位一体的实践中既是引导者又是联络者,要充分发挥语文课教育的特色,一步一个脚印,教学效率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

参考资料

[1] 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