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

时间:2023-08-10 17:25: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

第1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能竞赛;实践教学

一、专业技能竞赛的指导思想

为了让教育部提出的“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制度落到实地,进一步深化我国医学检验教育教学事业的创新改革进程,不断深化院校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医学检验教学水平,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育,为各级职业院校提供教学交流平台,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行业指导委员会自2014年起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检验技能大赛。大赛的项目定位基于“三个结合”,即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系统组织与行业企业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确定了白细胞计数、血糖测定、细菌分离与革兰染色、检验形态学四个竞赛单元。其中,前三个单元分别对应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的核心技能;第四个单元形态学涉及到专业核心课程《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寄生虫检验技术》中的核心技能。襄职举办的专业技能竞赛项目,根据国赛项目和学生未来从事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需要进行了调整,主要为静脉采血、细菌分离与革兰染色、检验形态学三大单元。而在六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和考核中,充分囊括了国赛所有项目和专业层面竞赛的所有项目。以全体学生为主体,通过人人备赛、现场抽签来确定参赛选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实践教学与各级技能竞赛相结合,提高学生专技能水平,从而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1]

二、专业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实施

(一)参赛时间

二年级下学期4月份左右举行专业层面技能竞赛,根据竞赛结果确定参加国赛选手,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备赛,以参加每年6月份举办的全国专业技能竞赛。

(二)参赛对象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至三年级下学期,已经接触了6门专业核心课程,即将面临医院实习。

(三)宣传方案

学生新生入学伊始的专业思想教育上,专业课老师对学生介绍今后可参加的专业技能竞赛、襄职已取得的成绩,以及学校的奖励政策。近年来,襄职越来越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并给予较高的奖金奖励。通过前期的宣传,让学生在二年级专业课学习中能够更加重视,在专业技能竞赛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报名参赛。

(四)选拔流程

1.确定核心技能项目和考核标准。根据6门专业核心课程确定各课程的专业核心技能,综合国赛标准、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本地通过了ISO15189评审的襄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检测项目的操作规程。由行业指导委员会研讨,详细制定专业核心技能的教学过程和考核标准,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不仅仅对学生培训有指导性作用,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纠正教师实践教学中不规范甚至不正确的操作,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各课程在学期末的实训考核中,严格遵循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人人考核,人人过关,并在医学院和学院层面进行抽查。[2]2.专业层面技能竞赛实施。专业技能竞赛的目的是“以赛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因此,专业层面竞赛不设门槛,专业二年级所有学生均可自愿报名,提前将竞赛项目和考核标准公布于学生。同时,为了督促所有学生重视核心技能的学习,采取学生报名和学校领导现场抽签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初赛名单。各任课老师提前做好自己课程实践教学和考核工作,固定一个时间,由医学院领导现场根据班级学生花名册随机抽出30%的学生,名单确定后,即开始专业技能竞赛。评委由校内专业课教师和本地检验科骨干专家共同担任,根据之前制定的考核标准现场打分,得分前10名参加国赛备赛。通过竞赛项目、标准和评委活动,也进一步深化了校院合作。[3]3.国赛备赛方案。根据国赛白细胞计数、血糖测定、细菌分离与革兰染色、检验形态学四个竞赛单元,指定教师指导,每个竞赛单元两个老师,共8个老师参与全程指导。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晚上和周末时间,根据项目排出课表,白细胞计数、血糖测定、细菌分离与革兰染色三个项目在相应的实训室进行,检验形态学在校内显微数码互动实训室进行。所有项目均严格按照国赛场地、实训器材和考核过程一一落实。其中,白细胞计数一直采取用临床医院检验科提供的血液标本,学生用显微镜计数之后与临床发出的报告结果进行比对。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判断学生手工计数的准确程度,从而进行改正和完善。整个国赛备赛2个月左右,每次培训指导师生均需签到,严格考勤。每个项目培训时,老师都根据国赛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因为学生参赛时,四个参赛单元都必须参加,因此,为及时掌握学生的综合情况,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模拟竞赛,所有指导老师共同担任评委,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做好记录。在临近国赛前不久,综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共同确定最后参赛的3名选手,强化训练。[4]

(五)实施效果

近年来,专业充分利用学生专业技能竞赛这一契机,结合国赛标准,积极修订课程实训项目标准,通过对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的层层有序组织,有效地推进了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学生专业课程实训考核成绩较前有明显的进步。

第2篇

【关键词】能力本位 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综合性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18-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大量先进仪器和技术的涌入,使得医学检验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但是由于缺乏应用型的医学检验人才,导致其自身存在着创新能力低、技术整合能力差等不足,严重限制了其发展。以“能力本位”为核心,构建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种在典型的“能力中心”的教学模式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一种教育思想和课程模式形成的教育教学体系。河北联合大学医学检验系属于以地方综合大学为母体的医学类专业系,在综合性大学办学理念下,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按照医学检验的专业特点及学生就业趋向,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特色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 确立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式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构建,以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教学资源,彰显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理学、工学共存的优势和特色,培养专业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一体,即“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能力以专业理论适应本学科发展需求为核心要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技能是以符合岗位技术需求为核心要求,设置医院技师型、公司管理型和科研型三种方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创新能力是以学生动手设计实验的方式,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是通过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参与临床实践活动,逐渐使学生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实现了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式。

二 完善专业课程组合设置

专业课程组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了完成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利用河北联合大学自身具有医、理、工三者优势,对专业课程组合进行了大胆改革。专业课程组合主要以医院技师型、公司管理型和科研型三种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采用“模块叠加式”的组合课程设置。在教学计划上,强调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即必须有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在教材选用上,坚持自编和优选的方针,以利于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围绕实践性要求不断改革,这三个环节保证了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专业课程组合的创新性,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校企合作的实践活动搭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平台。

三 优化师资队伍

提高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只有全方位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相对稳定而又动态优化的师资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质量。首先,采取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有利于中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学术氛围。其次,强化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一支由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检验专业教师牵头,集医院、企业、科研院所为一体的技能型、实践型和理论型人才师资团队。再者,崇尚学术自由,使学校的各种资源紧紧围绕有利教师开展科研,有利教师提高学术水平来展开各项工作。再次,注重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尤其是引进那些掌握本领域前沿技术的海外人才,进而带动本领域的全面发展。此外,科学规划人才引进方案,进一步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引进、科学配置。

四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建立了以适应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为目标,以重个性、重过程、重培养为原则,改变以往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单一考核方式,把出勤情况、平时的作业、课堂问答、实验操作以及期末考试成绩等均按一定比例计入到课程总成绩中,考试方式采取写调研报告、学术论文、现场技能操作和试卷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对新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的检测,采用书面考试、知识竞赛、科技活动竞赛、实习评价、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等形式,了解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药学相关知识、适应社会需求方面的影响。再者,系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和教学督导组、组建督导专家组,深入课堂听课督导,同时负责具体落实学校教学管理方案,执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我系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指导、督促、评价和反馈。

参考文献

第3篇

 

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是指学生依据“自定标准”对其所学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期望值和实际感受值之问的差异做出的主观评价[1]。一般而言,满意度水平体现着学生完成学业的积极性,也决定着学生学业完成的程度,同时也是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情况的一种反馈。

 

通过此次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研,找出其中不满意的指标,作为今后制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教学计划、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使专业课程设置更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使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加完善。为此,在2012届毕业生即将离校之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4届毕业生,调查时间在学生毕业时期,这部分学生通过学校安排已经在各医院检验科实习10个月,部分学生已经走向工作岗位,在临床上已经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因此调查数据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主要调查了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1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86.7%。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选择就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原因

 

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因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社会声誉好、就业前景好、高考志愿、本人喜欢而选择就读该专业的学生数占63.75%,因高考志愿外被调剂的占12.50%,学生选择就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达到自身心中意愿的占88.13%,说明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这个专业还是较为理想的。

 

2.2 对目前所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来看,对所学的医检专业非常满意的占6.25%,较满意的占56.25%,满意的占31.25%,不满意的占6.25%,满意度达到94.75。说明学生对目前所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非常满意的。

 

 

2.3 对职业岗位课程、职业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根据表1数据结果,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对职业岗位课的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为97.75%,对职业基础课、通识教育课的课程设置满意度为94.40%。说明学生对教学计划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最高的是职业岗位课程,满意度在95%以上。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通过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原因最主要原因为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操作技能培养不够、操作技能培养与岗位不符。

 

2.4 对所有职业岗位课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学时数、岗位吻合度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来看,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课程,各项指标满意度分别为教学内容99.17%、教学方法98.43%、学习效果97.93%、学时数98.22%、岗位吻合度97.72%。说明对9们课程的5项指标的满意度是很高的,均达到97%以上,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教学内容,满意度达到99%以上。所有课程中,各项评价指标满意度最高的是微生物检验课程,其次是临床基础检验和血液学检验。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通过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原因最主要原因为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课程内容老化、不适用,课程考核方式不合不够不够合理。

 

2.5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教材选用、仪器设备先进性的满意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课程的教材选用的满意度为95%,教学仪器设备的先进性的满意度为86.6%。说明在实际授课中教学上的设备跟临床中实际运用的设备存在一定的差距。

 

2.6 对学校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实验、实训、见习)方面的、对学校毕业实习期间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

 

 

根据表2数据结果,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对学校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实验、实训、见习)方面的满意度为96.2%。对学校毕业实习期间的教学计划安排的满意程度为91.9%,虽然满意度较高在90%以上,但有近10%的同学感到不满意,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愿意的最主要原因为实习时间过长、轮转安排不合理。

 

2.7 在课程设置上,在岗位上最有帮助的课程

 

学生认为岗位上最有帮助的课程是职业岗位课程中的临床基础检验73.75%、微生物检验68.75%、生物化学检验48.75%、免疫学检验42.50%、血液学检验40.63%。其中职业基础课程(医用化学、分析化学、医用物理学、人体解剖学等)满意度为7.50%,通识教育课程(形式与政策、大学英语、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大学生心理教育等)6.88%。

 

2.8 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检验营销和实验技术方向的必要性

 

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学生中,87.5%的学生认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必要分检验营销和实验技术方向,12.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2.9 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的满意度

 

调查的数据中,96.2%的学生认为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是满意的,97.5%的学生认为实习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技能的满意的,满意度均达95%以上。

 

2.10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

 

调查的数据中,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专业技能43.13%,其次是专业知识33.75%、开始医患沟通方面课程32.50%、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27.50%、外语能力26.88%。医学基础知识20.00%、卫生法律知识16.25%、反映最新医学发展前沿的课程或内容 14.38%、人文素质14.38%、科研能力12.50%,数据可作为今后课程设置修改的参考依据。

 

2.11 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对哪些方面能力的培养

 

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培养的能力是专业课程知识55%,其次分别是实践动手操作能力50%、社会交际能力34.38%、自主学习能力30.63%,科研创新能力28.13%、基础课程知识26.25%、文献检索与总结能力13.75%、论文撰写能力10.63%、通识课程知识10.00%。说明,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培养的重点是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

 

3 讨论

 

学校要进一步搞好学校的课程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制订教学计划,应尽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需要,加强科学性。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培养医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更要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在教学方式上,课程中多增加案例讨论课,这些课程从形式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

 

专业课程需要适当加强,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现今,“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普遍提高,在医学界呼吁提高医科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议改革公共政治课和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调整一般文化课的设置,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程设置的适当调整,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4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人才;实验室;检验课程

【中国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09-02

1引言

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是开发医学科学技术的重要使命。医院诊治实验基地是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医学检验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医学院校也要跟医院联合,创建的实验室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优化实验方法和内容,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使教学单位更好的发挥其培养人才的作用。

2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要加强硬件建设,必不可少的就是经费,实验用的各种仪器和材料都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而且仪器日常的维护和维修也需要经费。利用地方的重点建设经费和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等的投入,可以充分保证实验的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更新。这保证了医术的不断进步。

构建医院个性化学习的开放实验环境,开放形式采用多样化,激发来医院学习深造的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性。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完善自己的技能。这样,使培养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的软件发挥其作用。

3实验管理体制的改革

3.1 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一般实验室按学科设置,在校、系、教研室的管理下为科研服务,经费的使用比较分散,而且落后的实验设备得不到即时的更新,这影响了教学、科研的进展。医院诊治实验室的这种完依附于课程设置、按课堂教学以及服从教研室安排的模式,不能使实验室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这已经不再适应科技的现代化的飞速发展,需要及时改进

3.2 改革实验室运行机制: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对实验室进行优化,建立信息平台,改革教学方法,为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的能力。根据实验任务和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实验室,进行统一化管理。

3.3 实验室的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应该归为一起,由实验中心或科研单位统一调配,同时制定实验室工作规章、实习培训、奖罚制度等,这样可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实验室的整体素质提高。也要加强实验物资和仪器的管理。各种实验仪器按实验性质进行分类,各类由专门人员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可以避免实验室资源浪费,使有效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确保实验项目切实可行。

4加强实验教材建设

从培养专业型人才目标的角度,对检验专业课、专业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善,例如,结合临床检验诊断学科的自身特点,把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等7门理论课程的试验统一成《医学检验试验学》,这样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设置多层次实验项目,优化经典的验证性实验,重组更新实验项目,开发一些综合性较强且可以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实验项目,使教学系统更加丰富多彩。使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更进一步。

高校可根据学科特点来研究改善教材,不断完善教材中的不足,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科研方法训练学会查阅文献等能力。

5综合素质的培养

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首先就是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的培养,这是从事医务事业的前提条件。检验医学属生命科学范畴,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关爱生命,热爱自己的岗位是贯穿整个医学界的中心思想。因此,要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应该先从培养综合素质、高技能着手,把新时期医学的素质要求、专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通过教学和实训内化为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5.1 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能力是职教教师能力体系的基础、最能体现师资队伍的强弱的部分。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就必须有一群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并且要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能发现教学中存在不足的问题,并能及时得到修正。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必要的学历、经验等基本条件,还应该有经常化的到医院等相关行业的实践经历,学到有价值的知识。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为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项目设计等综合能力,这些会推动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

5.2实验课程优化设置:实验课程是医学检验学科必不可少的,实验课程设置的合不合理关系到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检验专业性质来讲,单独授《医学检验试验学》课程可以系统的安排教学,避免重复,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该教学体系满足了必修的技术、基础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教师辅导学生进行项目方案优化等方面。实验课程的优化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巩固加深,从而进一步提高完善自己。

5.3检验课程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评价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① 定量评价:

(1)技能评价:此项评价可以制定二级标准,即方案考核和规范评价。方案考核重点评价整体的实验的综合技能,包括临床医学的实习和其他检验学的实验设计情况,由学校和实习单位进行配合。规范评价重点反映实验操作程序中学生对实验仪器、步骤等掌握的情况,此项评价由任课教师以书面形式体现出来。

(2)知识评价: 一般以考试的形式来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运用等所掌握的情况。按照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制考试卷及评分标准来考查学生。

② 定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仪表等,一般采用书面评语的形式。

6结语

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同时要准确的认识到近年来的就业形势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据有关统计,2007年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净增82万人,毕业和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培养出现代化建设和高端技术医学检验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所以,培养医学检验人才,就要抓紧落实改进教学、实验室等的改善,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晓杰.构建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医学检验试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010.

[2]李咏梅,毕胜利,张逢春,常殿武.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培养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

第5篇

医学检验高职教育是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所需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就业教育,是为医学检验市场提供“适销对路”“、零距离”对接的应用型、技能型检验人才的适应性教育。换句话说,医学检验高职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用得上”的职业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职业结构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医学检验高职教育应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不但要使其具有“一技之长”,不仅具备上岗、顶岗的针对性就业能力,更要具有适应职业转换的迁移能力,这也是适应性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观念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从“终身职业”观转变为“终身就业机会”观。只有在协调好高职教育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的前提下,构建更有发展潜力和弹性的动态课程体系,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符合人成长需要的课程体系,才能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真正解决以就业为导向的适应性问题。

2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医学检验高职教育模块系列化课

程体系是解决就业导向适应性问题的保障处理好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是医学检验高职教育的难点。它的总要求是:高等教育性、职业性、技术性相协调;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与当前生产实践水平相协调;本地域生产水平和未来发展水平相协调;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当前需要和前瞻性要求协调。其中,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2.1就业导向适应性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内涵

就业导向适应性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是一种扩展的“集群式”课程体系结构。即:按大类专业设置基础模块(集群职业能力)和职业方向系列模块(岗位专项技术能力),并根据技术变化和市场对各职业方向人才的需求情况,动态增加或减少部分职业方向系列模块(专业拓展能力)。

2.2构建就业导向适应性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

为体现“就业需要确定岗位确定能力(技能、技术)”原则,一个专业可设5~6个主要岗位和2~4个拓展岗位。每一项岗位技术(技能)能力由对一个系列课程(2~4门理论课程+1~2门实训课程)开展教学进行培养,形成系列课程链。构建原则:(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原则,即医学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原则,即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3)针对性原则,具有自身专业独特的构架;(4)灵活性原则,在坚持统一性、加强整体性的同时,体现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5)整体优化与有机整合原则,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并加以综合化改造;(6)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原则,突出以能力为主线、素质为导向的专业技能训练;(7)可行性原则,有可操作性;(8)实践性原则,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检验和正。

2.3构建就业导向适应性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2.3.1明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领域与岗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临床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为核心职业领域,在临床医学检验领域,学生的就业范围是医院检验科、独立实验室、体检中心;在卫生检验领域,就业范围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药品监督所、质量监督局等实验室。工作岗位有临床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检验、食品检验、水质检验、空气检验等,毕业后工作1年以上可考取检验士资格证;在就业拓展领域,学生的就业范围是病理检验科、企业实验室、试剂仪器公司等,工作岗位有试剂生产、销售等(见表1)。

2.3.2深入调研,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人才职业能力组成要素我们对广西区内40多名医学检验专家、教授,50多所医院检验科资深检验人员及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归来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研结果,确定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明确岗位工作领域及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完成任务所需能力目标分析见图1。

2.3.3依据职业能力目标要求,确定面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系列化模块组合在分析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结构的基础上,制定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相应的人才规格,确定岗位能力模块结构,制定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目标。通过优化重组构建了倒“T”字型“宽基础、活模块”的“四模块系列化”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这是一种扩展的“集群式”、理论与实践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结构。理论体系:首先制定倒“T”字型中横向的“一”———综合素质基础课程模块(见图2),然后面向与专业相关的特定职业岗位群(集群)的多种职业方向,抽取出该职业岗位群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作为职业方向的基础部分,设立纵向“I”的职业基础课程模块和根据职业方向要求设立职业技术课程模块(见图3)。实践模块体系包括:职业基础技能训练模块、职业专项技能训练模块、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模块。这一课程体系可根据市场及职业技术岗位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动态增加或减少部分职业方向的系列模块,尤其是就业拓展模块的课程方向设置完全可以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3.4以满足从事检验及相关工作的技能人才需求为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核心,确定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组成及与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能力结构框架,如图3所示。

2.3.5基于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设计“2+1”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设计包括“2”阶段教学设计和“1”阶段教学设计两个部分,即进行两年的院(校)内教学和一年的医院、企业技能强化训练及实习,从内涵上讲是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进行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一年在职业岗位上重点进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训练。也可以说是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学会做人和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学会做事,使培养的人才尽可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应岗位要求,寓教学于实际工作、科研之中,达到学有所长、一专多能、毕业即能上岗工作的职业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

2.3.6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完成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能力目标为主线,重新修订教学计划:(1)课程设置打破原学科本位的条条框框,完全针对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来确定,体现医学检验高职课程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特色;(2)专业技术能力模块课程组成,以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为目标,由专才型转为通才型,由单纯培养临床医学检验或卫生检验转为两者合一的医学检验专业;(3)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引入“阶梯训练模式”的阶段式和纵向交替式教学形式,推行早期接触临床的一贯式(实训—见习—实习),将组成医学检验职业能力的某些知识或技能进行组合;(4)课程安排,采用三阶段式的“1+1+1”模式,即第一年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认知阶段),第二年为专项技能培养与临床见习(行业入门阶段),第三年为反馈、综合技能训练及临床实习(岗位适应阶段);(5)开设限选课和任选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6)调整课程结构和课时数,精简重复教学内容,加强形态学教学,增加实验课学时比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7)增设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课程,使学生了解医学科技前沿知识,紧跟学科发展趋势;(8)专业拓展模块下设47个小(活)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置3门课程,以专业特长班的形式开课。

2.3.7引入行业标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成立医学检验技术教育专家委员会,通过学校与医院、企业间有效的合作、联动,使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深度融合。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以检验行业岗位标准来规范和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3.8创设情景教学环境,打造各类实践基地与医院、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打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创设具有职业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双重身份,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实现从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化到岗位技能培养的现场化及学生向职业人过渡的目标。

3就业导向适应性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主要特点

第6篇

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11]315-131);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学技术学院教改项目(DB2011139)

【摘要】

加强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内在要求,对塑造大学生创新精神和提升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与体会,针对我校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教学提出了实践技能的构成与培养目标,探讨了关于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做法,以期为农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The Thoughts and Applications about The Constitution and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Practical Skill Majored the Specialty of Animal and Plant Quarantine

LIU Shuangqing1,HUANG Guohua1,2*

【Abstract】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and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at owned highquality and innovative talent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promo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spirit.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as a example, some suggestion was proposed on how to enhance the practical technique of undergraduates majored Animal and Plant Quarantine, and the main approaches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model were given for teach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Keywords】

Specialty of Animal and Plant Quarantine;Undergraduate;Practical Skill;Practical Teaching;Training Mode

动植物检疫专业于2002年由教育部批准开设,2003年在全国首次开始招生,目前全国已有21所农林院校开设此专业。鉴于其开设历史较短,相对于国内农业院校其他主要专业而言,有关该专业大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相关研究报道并不多。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教学具有自身特点:与植物生产类、生物科学类、动物医学类等二级学科紧密相关;涉及学科多、综合性强;以动植物、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有生存条件和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因子复杂;研究往往需要室外试验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我校动植物检疫专业于2003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至今已有8年历史,如何有计划地组织动植物检疫专业学生有效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强化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独立工作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动植物检疫专业实践技能的构成

动植物检疫专业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包含植物生产类、生物科学类和动物医学类等专业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以及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技能、专业研究能力与创新发现能力。 

1.1基本技能基本技能由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组成。基本能力包括熟练的科技文献检索、资料的查询能力;较强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的动植物、微生物的观察识别能力,全面掌握并识别检疫性有害生物。基本技巧是在基本能力训练过程中掌握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技巧和观察辨别技巧,包括常规检测仪器的使用技术、观察工具的使用技术、以及培养仪器的使用技术。基本能力是形成基本技巧的前提条件,能力通过不断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就获得了基本技能。 

1.2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基本技能与专业实践的有效结合。根据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专业技能一般包括:(1)形态鉴别与标本制作能力,即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形态识别、标本的观察与采集、标本的制作与保存等。(2)分析测试能力,即动植物的生理生化分析、有害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有毒有害物质毒理及1残留量分析以及常规分子检验检测技术等。(3)观察调查能力,即能熟练观察和调查动植物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等。

1.3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对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专业技能是形成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石。动植物检疫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熟练地掌握了专业技能后,主要进行有关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验检疫、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以及转基因产品检测等实验,开展与毕业论文相关的试验设计与预研究,训练发现分析能力、试验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2.动植物检疫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

动植物检疫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应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出发点,以适应市场为原则,把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7篇

[关键词]法医学;问卷调查;教学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168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证据学科。我国法医学专业教育开办至今已30年,不仅医学院校开设了法医学专业课程,政法公安院校也开设有部分法医学课程。不同专业的法医学教学目的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安排时要做到目的明确、特点突出。[1]我们通过对实习返校的法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对法医学主干学科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实习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以期指导教学方式的改革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提高我校法医学专业培养质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1資料与方法

11资料

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医科大学实习返校的2013届、2014届法医学专业本科生共133名,其中男生76名,女生57名,实习单位为广东省各地级市和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及分局。

12方法与统计分析

被调查对象以不记名方式填写调查问卷,问卷主要涵盖学生实习工作与专业课程的相关性、各类型鉴定的工作量、实习的心得收获、毕业后的就业意向、尚需强化的专业知识等共16个题目。所得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

2结果

发出调查问卷133份,回收133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各问题统计结果:一是835%的学生认为实习期间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增加了简历分量,782%的学生学会了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880%的学生与同事相处融洽;二是805%的学生觉得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性强,940%的学生认为法医病理学及临床学知识运用最为频繁,586%的学生认为法医物证学知识最为薄弱有待加强;三是820%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到公安局一线岗位工作,仅38%的学生选择尝试与法医学无关的工作;四是男、女生分别有447%、596%参与临床检案量超过100例;882%的男生实习期间参与了超过10例尸体解剖,145%参与了超过50例DNA鉴定,474%的男生通过实习锻炼,熟练掌握了解剖操作技能;而女生参与法医病理工作较少,421%参与了超过50例DNA鉴定。男、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和表2。

3讨论

法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科学,法医学毕业生应该掌握法医鉴定的基本技能,熟悉法医现场勘验及鉴定程序。[2]因此,法医临案实习是法医学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有关法医临案实习情况的调查少见报道。本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专业实习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增加了简历分量,并学会了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这也充分说明实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各级公安部门的技术队伍不断壮大,一线法医工作者在数量及学历水平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分工更加细致明确,以往一名法医同时负责痕迹检验、DNA提取、病理解剖等多专业工作的情况有所减少。本次调查显示,男、女生参与法医临床检案的数量均比较多,而男女生参与尸体解剖及DNA鉴定的检案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男生更多被安排参与现场勘查及法医病理检验工作,女生则主要参与DNA检验等实验室工作,这直接导致实习完毕后男生对尸体解剖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女生,也客观反映出用人单位对于不同专业工作内容的性别要求。对于男、女生实习科目不均衡这种情况,需在实习前对学生做适当引导,并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以满足本科生掌握法医学主干学科基本技能的要求,同时在此前提下,对男、女生的法医学科目考核做些适当的侧重。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性强,其中法医病理学及临床学知识运用最为频繁,反映我校法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能较好地与实践相结合。[3]法医学学生对法医基本技能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实践教学上,[4]以书本理论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实际案例与理论结合的方式,[5]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调查显示有较多学生认为法医物证学知识很薄弱,难以应对工作需要。法医病理学、临床学及物证学是法医学专业的主干学科,其中,学习法医物证学需要掌握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学生基础较差,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适当增加学时数及实践操作,弥补学生的薄弱环节。经调查,820%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到公安局一线岗位工作,因此法医学专业本科生应该有针对性地安排公务员考试相关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为此我们已开始给法医学本科生最后一学期开设公务员考试的相关培训课程,并提供报考公务员的协调指导工作,有效提高了校法医本科毕业生公务员录取率。

参考文献: 

[1]袁丽法学专业法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0(6):104-106 

[2]刘勇法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2013(2):90-91 

[3]陈锐,赖小平,唐剑频,等非法医学专业学生对法医学课程的认知调查[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2,30(1):111-112 

[4]陈瑶清,李剑波多媒体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0(20):224-225 

[5]张奎,刘莉,余舰,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944-946 

第8篇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医学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检验方法和技能。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是《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占到了整个教学课程的一半左右,其在贯穿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理论教学是主导,实验课占的比例很少,学生动手能力很差,很难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改革《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模式极为重要。下面就几年来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构建独立的《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按照临床岗位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增强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面向各级医院、血站、防疫等机构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为主线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要求学生在二年级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实境学习及训练,三年级主要在医院检验科进行毕业实习。

二、《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入多媒体教学

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实验教学多采用版书、挂图、幻灯和投影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现在我们将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入实验室,用显微镜识别形态时可以直观地结合多媒体呈现的图像来清晰的辨认标本,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二)改进实验内容

按照检验医学专科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各级医院、各级检验机构的检验现状调整实验教学中内容陈旧、技术单一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项目。及时调整该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加大专业实验课课时的比例,以适应各级医院、各级检验机构医学检验岗位的需求现状。

(三)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

坚持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适当增加实验课比重,使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为1∶1,同时穿行,对于有些实验,如:细菌形态学检查法,教师可以先在实验课中讲授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及时动手开展实验,让理论能及时充分得到实践验证。

(四)学生参与实验课准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很繁琐,如:细菌的分离培养与接种技术,需要用到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灭菌培养皿、液体、半固体培养基、标本等,以前,每次实验都是由实验人员提前把材料准备好,学生只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就可以了,对于整个实验过程一无所知,因而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而且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并且,在完成必须的基础实验内容后,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主动尝试科研工作。通过设计性实验,让学生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

(五)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在实验课中没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开放实验室中得到解决,并对自己不太熟悉的操作进行加强巩固。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加强实验考核和岗前技能培训

为了加强学生的技能操作,我们在每学期末进行严格的实验考核,考核的重点主要是细菌的形态学观察及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要求人人过关,精益求精。并在实习前几周,进行严格的岗前技能培训,评选出技能标兵。通过考核培训,调动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检查实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实验质量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七)加大和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近年来,我们重新整合了原有的实验仪器设备,集中资金添置了一批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如: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等,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平台。此外,还对一些常规仪器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其次,继续建设原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并按照就业岗位条件及需求,开辟新的实习基地,增加就业率。并加强实习过程管理,确保实习质量。

通过以上的实践教学改革,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与价值观等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一进入临床检验微生物室实习就能很快入门,学习能动性加强,深受各实习单位的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民勇.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1(1):46-47.

[2]陈丽华,周马冀平.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2-13.

第9篇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医学检验也迅速发展,检验科学技术水平也正不断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检验人员知识的匮乏以及技术的落后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检验人员应该认识到自身态度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性,认识到其检验报告准确、合理的重要性,进而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学习乃至掌握医学检验学的知识,除专业的检验人员之外,其他的医务人员也应该相应的对检验技术进行了解,了解其的新进展、发展前景以及用途,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充分的应用、了解检验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进而达到提高医生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有效性的目的,减轻病患的疼痛感,使病患早日康复。

1 现阶段我国临床检验的质量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临床检验仪器设备不断的改善,临床检验技术水平不断的提升,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的临床检验水平还是与发达国家的临床检验水平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临床检验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1.1 临床检验设备的落后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临床检验设备和临床检验技术手段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完善和改进,部分应用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检验手段更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存在部分医院的临床检验设备仍然处于几年以前的发展水平,已经不足以适应现阶段我国的医学检验水平以及不足以适应于病患的要求。存在较多的临床检验手段因为反应缓慢、不灵敏、已经过时的特点,已经不能起到医生快速的为病患进行确诊的效果。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手段和检验设备已经不能适应病患,为医疗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困扰,使病患以及医院的利益严重受损。

1.2 检验技术人员水平不同

现阶段,临床检验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检验质量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临床检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失,缺少专业的技术检验人员的规范性的操作,极有可能造成检验结果的失误。检验人员应该严谨的对待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问题,一旦检验人员在临床检验过程中稍有失误,就有可能造成病患样本混淆,使医生发生误诊。根据相关的总结表明,每年都有类似医学检验误诊的事件发生,追究其因素,主要是因为负责临床检验的技术人员的自律性较差,且其业务水平较低。

1.3 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

为了达到可以为医生准确的提供诊断方案的目的,临床检验部门应该结合医生的相关指示进行相对应的临床检验。当临床检验部门与医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的情况下,病患就不可以采取最为有效的检验手段,不可以得到较为有效的检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导致了检验质量的降低。

2 改善临床检验质量的措施

2.1 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

医院应该在坚持为患者服务原则的同时,加大力度对检验设备的投资,只有检验设备达到先进化,才有可能实现医院的检验水平与国际化接轨的目标,真正实现为病患服务的宗旨原则,为患者提供最为尖端的服务与检验水平。

2.2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养

医院不仅应该对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也应该加强对其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他们在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使其具有高水平的职业道德。

2.3 争取来自社会的支持

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的相关工作部门应该对医院的临床检验水平的发展进行积极的鼓励,对医院临床检验水平予以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最大程度的促进医院临床检验水平的提升,为所有的病患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 讨论

目前,在病患的疾病诊断过程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就是医院临床检验工作,如今,所有的医护人员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临床检验中的质量。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该将病患的临床检验中的各项数据和医生对病患的问诊结果相互结合,进而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假如临床检验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将会给病患带来及其严重的后果,不仅使医生不能为病患确诊,而且还会为医院以及医院的医生的声誉带来恶劣的影响,针对这个现象,医务人员应该共同努力,对临床检验中的质量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使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加强,进而实现为病患提供可靠、安全、有效的技术支持的目的。

综合全文,应该针对性的选择合理的相对应的临床检验手段,加强检验的质量保障,达到既可以为临床治疗以及诊断提供安全可靠的科学依据,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为患者提供较为安全、可靠的医学检验服务项目,在最大程度上服务于患者。只有将临床检验的重视程度提升,才可以真正落实对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潘中华.临床检验参考测量系统及其临床检验分析质量保证[J].中国卫生产业. 2013,12(23):123-124.

第10篇

    1.本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改革的基本思路

    1.1采用“多学科渗透式”教学模式从原来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主,将原有的“单学科叠加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多学科渗透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即打破医学检验专业各学科之间的界线,对各专业实验课程内容经过“精简一融合一重组”使各学科教学内容相互交叉渗透,通过基础实验、各课程综合性实验、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毕业设计4个模块教学,加强各专业课程间的融合、贯通,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1.2教学内容优化重组按照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模仿型向创新型、从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为依据,以学生“三能”的培养和全面质量控制意识和检验实践中标准化为主线,打破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的界限,加强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将原有的7门主要检验课程优化组合成以下4个模块。

1.2.1第1模块(基础实验)以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涉及到的共性的基本技能和技术、专业基础教育和实验室管理基础内容为主。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知识,让其了解医学检验专业,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2.2第2模块(各课程的综合性实验)以医学检验专业的每门课程特点进行根据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实验,锻炼学生对本学科内检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按照课程将医学检验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分别进行实验设计、操作,接着在模拟临床检验实验室进行实训。然后轮换小组,完成各课程的综合性实验以及模拟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实训。

1.2.3第3模块(跨学科综合实验)以临床疾病的实验室诊断路径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提高综合分析检验结果的能力,加强检验与临床结合的密切性,产生实用性人才。1.2.4第4模块(毕业设计)结合教师的课题和临床实践,锻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3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1.3.1“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在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多种教学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其授课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单向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M。

1.3.2立体化教学立体化教学即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互联网技术、图片、动画等向学生传授知识,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分析、提取、重组、综合有关因素,把重要的信息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给学生,教师启发式地传授知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5]。

1.3.3强化式教学法强化式教学法即课程教学时边学习专业课程边到模拟临床检验实验室实践,最后1年再到临床全面地强化式实践,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

2.本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改革的目标

2.1构建“多学科渗透式”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

2.2调整教学安排,建立更科学的实验课程体系。

2.3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多种便于接受知识的渠道。

2.4编写教材,打破课程界限、加强课程间融合。

2.5完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报告和论文,为医学检验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3.本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改革的实施

3.1第1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2009年7月已开始准备,召开专家研讨会对改革的背景、前景进行分析讨论,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师资的培训;完成教材目录的建设;撰写相关教学文件;010年准备完成教材编写;教师做好改革的预试等。

3.2第2阶段教学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进行4个模块的教学实施;中期评价等。

3.3第3阶段总结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撰写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对培养的学生跟踪调研,并撰写调查报告。

4.本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改革的监测与评价

4.1加强曰常管理每学期定期检查改革进行的进度,可以

采取工作组汇报、听课、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等方式。

4.2改革实施过程的评价

4.2.1制订科学合理的改革评价体系严格按照《医学检验专业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进行评估。

4.2.2中期评价主要评估改革进展情况、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

4.2.3终期评价主要评估改革完成的情况、分析改革的质量、检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4.3 改革实施结果的评价

4.3.1评价小组预备会小组人员学习相关评价文件,准确理解和把握评价指标。

4.3.2汇报会包括改革实施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等。

4.3.3随机听课随机参与教学,实地考察。

4.3.4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及教学管理座谈。

第11篇

1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学检验技术快速发展,医学检验设备也得到了全面更新。医学检验技术在许多疾病的判断以及治疗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医学检验技术的创新,像生化检验中的酶促速率法分析技术以及微生物检验中的全自动鉴定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敏捷度,也让检验工作的功能更好地发挥,促进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除了医学检验技术,检验仪器的发展速度也可谓十分迅猛,在医学领域引起了不小的哄动。就目前来看,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以及临床检验,都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与传统的医学检验工作相比,当前的医学检验工作给临床部门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检验科在医院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受到更多人的重视。一个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高低,可以从其医学检验水平的高低上反映起来。在医学检验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可以被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更加依赖于医学检测,检验学科的教学发展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2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发展趋势

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重在促进学生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学习临床医学理论与检验的理论技术、基本操作技巧,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可以在各级医院与防疫部门从事科学的医学检验工作,成为专业的医学人才。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去处变得多元化,就业的基本方向基本为进入各级医院的检验科、防疫站检验工作、血站检验;商品的检验;环境保护与海关检验;医疗检测设备的维修等。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业多元化趋势的出现,极大地体现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适应市场经济化的一面。在医学检验工作自动化与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许多中小型医院以及防疫部门都提高了对检验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基层医院也认识到检验人员实践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性,他们更加需要那些拥有全面医学检验理论知识以及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另外,疾病控制中心以及血站的成立以及私立医院的增多,使得社会对于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量有所提高,为当代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目前,我国有一百多所高校设有医学检验专业,要完成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学习,需要四到五年的时间。每一所高校的医学检验专业发展方向不同,一些学校重视临床检验,一些学校则重视实验检验。当代高校应当建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不能只追求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也不能单一地追求每一类型,要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顺应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重视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3.1加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要让高校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能够适应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高校应当对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进行优化,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建设食品检验专业以及环境保护检验课程、试剂研制课程以及营销课程等,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帮助学生提高竞争实力,为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模式应当向实践能力培养方向进行转化,对学生的医学检验技能进行培养。医学检验仪器是支持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检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对于学生医学检测专业技能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许多高校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都忽视了学生医学检验仪器使用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许多毕业生不能满足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影响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目前,社会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做好课程优化,无疑是扩宽了学生的就业途径,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个人发展的机会。

3.2加强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体系创新

要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建立一个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大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工作者要本着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为己任,尽最大可能开辟第二课堂,促进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首先,要让教学活动与岗位实现无缝连接。高校应当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与课程的具体性质,明确重视基础,强化实践的教学原则进行开展教学。多引导医院的一线医生与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利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优势,让更多的实践中的真实检验事例成为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医院或者防疫部门的合作,给高校的医学检验专业打造一个实习基础,让学生有机会有场地去感受真正的工作内容与环境,促进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开辟第二课堂,才能给学生真正的实践能力培养机会。

4总结

第12篇

针对目前未成年人自我意识膨胀、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失调、信仰危机等问题。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各系部、班级通过各种活动强化个人的责任意识,并且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首先要有一技之长。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各专业推出综合训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将各专业综合训练和专业技能考核作为专业课考核的重点内容。学校开设的10个专业中,护理、助产、检验、影像、口腔、药学等7个专业均在学生实习前开展专业技能比武,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实习阶段反馈综合训练和技能比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

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是学生成才的基础,而就业创业能力则为学生成功搭建一个高起点的平台。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前提,同时,要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和专业训练。学校自2004年升为专科后,开始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经过多年的努力,现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配备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以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部辅导员为主,在各专业各年级开设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必修讲座。同时,积极开展学生简历制作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大赛,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校外教育为提高医学高职生良好职业素质提供实践环节

校外教育是针对校内教育提出的一个概念,有时也被理解为学校外教育、校外活动、非正规教育等多种内容。作为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在实践层面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方面进行实际探索,以校外成立实践基地、依托社会结构等方式,不断拓展校外教育的形式,加强与校内教育的衔接,实现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共同目的。

1.以社团活动培养医学高职生集体荣誉感

高职院校的社团活动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同时,作为一种群众团体,也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重要场所。为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学校鼓励社团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同学们在社会大环境中体会集体的荣誉感和力量。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有28个社团,各社团依托社会实践基地中的7个场馆、公园,开展各种环保志愿活动和文体活动。比如环保协会定期到狮城公园、人民公园开展清理小广告和白色垃圾的绿色行动,文学社组织到马本斋纪念馆、烈士陵园开展扫墓、瞻仰等活动,通过革命烈士的事迹鼓舞学子弘扬革命精神。

2.以专业实践培养医学高职生职业自豪感

高职医学专业人才面向医药卫生行业,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感是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必须以专业技能服务社会,才能感受到职业自豪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学校在市区和周边积极发展社会实践基地。作为校外教育的基地,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的有5个村、4个社区。业余时间,各专业实践小分队深入各社区开展医疗服务,比如眼视光技术专业的眼部疾病检查、口腔专业的口腔健康状况普查、临床医学专业的老年慢性病知识普及等,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基层群众的医疗需求,专业理念进一步巩固,职业自豪感进一步加强。

3.以助残扶困培养医学高职生社会责任感

当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问题已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膨胀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对待残障人士的冷漠、对待社会现象的偏执等。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积极考虑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选择了市区内5家疗养院和敬老院、特教学校、幼儿园等机构作为校外教育基地。学生在帮助老人和孩子、关爱残障儿童的过程中,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自身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