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境专业

环境专业

时间:2022-03-27 22:56: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环境专业

第1篇

 

目前,我国已有250多所高校开设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少数设置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大部分设置于地方高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时间短、专业建设任务重的问题。环境科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地方实情,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凝炼专业特色和准确专业定位,是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及学生培养目标课题组,对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中的定位与特色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教改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特点

 

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受影响的环境对人类反作用的问题。环境科学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复杂性。

 

环境科学专业覆盖面广,研究方向繁杂,使得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特色不显著,影响了学科的发展。我们认为环境科学专业在保证其专业学科内涵要求的基础上,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与“众”不同,在课程设置与实践性环节等方面不能是简单的“拼盘”,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面面不到。

 

二、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对环保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应该是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不同类型的高校,其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式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学以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的大学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以教学为主的大学重点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反映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地方高校因其地区差异和发展水平差异,准确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专业建设前提。扬州大学系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为教学科研并重型地方高校。依据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扬州大学的性质,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依据毕业生每年的就业情况,不断修订完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重点加强与学生就业关系紧密的《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除了与课程配套的相关教学实验以外,还有课程实习或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的本科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力。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从2003年开始招生,已毕业四届本科生,毕业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92%以上,江苏省计算机二、三级通过率95%以上。每年七月初,毕业生就业率达92%以上,近三分之一毕业生考上研究生,少量进入环境监测站及相关事业单位,多数毕业生进入企业相关岗位。

 

就目前就业形势而言,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应该在企业。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环科所等单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这些单位不应作为招生宣传时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就业的标杆。许多学生当初报考环境科学专业,总认为毕业后能进入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及环科所等单位,事实并非如此。就业事实与期望值相差甚远,使得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环境科学专业在社会上的就业“口碑”不佳。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愿进企业,不愿进基层,服务企业的意识很淡薄,总想进环保类机关及事业单位,而这些单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基本不需要招人。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招生宣传要多强调为企业服务,毕业后进入企业相关环保岗位,降低学生进入环保事业单位的期望值;二是学生进校后加强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与企业环保岗位关系密切的相关课程的实习及设计,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与工作无缝对接;三是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安排部分学生在大二阶段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为少部分想进一步考研深造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境科学专业内涵为解决以人类为中心的各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可谓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在确定专业目标定位,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高校既要考虑专业学科内涵所规定内容,又要有所侧重。扬州大学为地方综合性高校,主要面向地方,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江苏南、北地域经济差别很大,发展很不平衡,苏北经济薄弱,人才相对缺乏,而苏南经济体量大,人才济济。因此,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定位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动手能力强、肯吃苦,愿意到苏北及苏中地区企业环保岗位建功立业的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为专业之生命

 

许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都是在传统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课程设置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基本上是在原专业所设课程的基础上的适当增减,即减少几门专业课,或增加几门环境类课程,“母系”的痕迹很深,普遍存在着基础不广,培养口径过窄、太专的问题。

 

1987年以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几次调整,环境科学类本科专业实行以综合性整体化为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环境类相关专业合并为环境科学专业。随着本科专业目录的几次调整,各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几乎一样,一副面孔,虽然“母系”的痕迹少了,但没有了自己的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高校设置的环境科学专业如没有自己的特色,培养的学生就没有竞争力,不能很好地为当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应从当地社会需求及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凝炼而成。具体思路如图所示: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特色与学生培养目标建设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面向苏中、苏北等区域,培养环境科学专门人才,鼓励毕业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

 

2.专业课程设置不求多而全,只求少而精,重点突出《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的课程实习及课程设计,使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事业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岗位能“无缝对接”。

 

3.大学二年级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学生与专业教师双向选择,每位专业教师至多带5名本科生,学生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工作,教师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零距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切合自身实际的择业观。

 

4.第七学期即开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形式多样,少部分考研的学生可以在校内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做毕业论文,鼓励其余的学生带着问题到相关企业做毕业设计,学生在企业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会了许多实用技能,为他们毕业求职作了一定的铺垫效应。

 

四、结语

 

地方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在保证专业学科内涵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就没有生命。课程设置要突出与学生就业关系密切的相关课程,专业课程不宜多而全。少数考研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做毕业论文,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夯实科研基础。其他学生尽可能到企业做毕业设计,企业与学生之间也有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实践证明此方法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第2篇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理论;人与自然;景观设计

近年来,“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粮食危机”、“人炸”等名词时刻环绕在我们周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蓦然回首,这一百多年来是人类对全球环境破坏的时代,也是大自然对人类进行严厉报复的时代。环境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须面对的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积极保护和治理环境;另一方面,也在深刻反思,人类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对待环境。在这个反思过程中,人类历史发展所相关的环境思想,几乎都被挖掘了出来,形成了各种思想、观点的大汇集。其中,的环境思想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1.从环境理论分析人类陷入生存环境危机的根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发现了人类发展生产力而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在人类快速发展科技和生产力,改造自然界取得一定成果,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更大战果的时候,恩格斯向人们发出了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1]通过分析当时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恩格斯指出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2]

当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度,是人类生活进步所需。但是,我们过分陶醉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胜利,这种急功近利,看不到自然界长远发展的做法,是导致我们陷入生存环境危机的根源。

2.环境理论对保护自然环境的启示

马克思提醒人类防止自然界的报复,就是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强调“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3]到底应该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理论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

2.1 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

理论始终强调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存在于自然之中。如今环境问题的出现,就是人类总是把自己摆在自然界之上,试图去驾驭自然、主宰自然,从而导致了人类只一味地索取、滥用自然界的资源,结果我们破坏了自然。

当然,除了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界不可分离一部分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与其它自然生物的不同,坚持主体性原则,在自然界中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4]的观点,也就是说自然可以是人类利用的对象。

由此,我们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自觉承担起保护自然的任务。

2.2 实现“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人的自然化,是指人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对自然适应的过程;而自然的人化则是人类在自身进化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实践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使之适应人的过程。

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效果,即在人类改善、提高自身生存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自己在改变自然环境过程中的种种失误,从现在起协调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实现中“自然人化”的理想,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共存共荣。

3.环境景观设计专业与环境保护

3.1 环境景观设计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环境景观设计是对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系统性的设计,通过改善和加强原有环境空间场所存在的科学合理性与艺术性,从而提高人类整体的生存空间与环境质量。它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要处理多方面关系的,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

从上述概念我们可以看到,环境景观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直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我们的设计人员在面对每一个方案时,应该都是以改善、提高人类整体生活环境质量作为最终目标的。

3.2 我国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中国,城市的高速扩张,导致原本的农田、草地、林地在转眼间都被划成了单一的建设区,中国的城市到处都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大力开展着“城市美化”运动。自然的水系被填埋起来造地、修路和盖房,原本流动互通的水体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污水池或污水沟;河堤或土坝被水泥灌底护衬,原本作为多种生物的栖息之所的驳岸变得寸草不生;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栽种草坪、移植大树,虽在短时间内有良好的效果,但往往换来的是高额的养护费用和后期面目全非的景观……

如今的景观设计方案就像是走上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这里移植一个广场,那里拼接一个小品,完全不顾基地本身的地域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背景,每个城市都是一样的购物风情街、一样的滨河散步道、一样的西方现代景观风格……这种在设计中缺乏分析、盲目跟风的做法是导致我国环境景观出现问题的根源,是我们需要反思和研究的。

4.环境思想对景观设计发展的启示

缺乏因地制宜分析、一味追求短期效果的景观设计,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都只在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在这方面,我们的前辈似乎比我们做的好,真正地实现了“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利用当地天然的地形和生土材料的窑洞具有经济、冬暖夏凉的优点;以竹为材料的傣族的吊脚楼通风性良好,颇具南国风光之美;利用最少建筑材料来获取最大的居住空间的蒙古包非常适应游牧民族生活与生产的方式;云贵高原上全部用石片来修建的贵州石板房虽然粗糙,却与自然和谐相融……从我国传统民居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化自然”的体现。我们的祖先尊重、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创造出了十分智慧、动人丰富的景观环境。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也可以通过现代手段,在景观设计专业上实现“自然的人化”。从战国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十分普遍地采用作堰的方式引导水流用于农业的灌溉和生活,最为突出的代表作,就是秦汉时期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在风沙、水土流失地带,我们可以种植防护林,这些绿色林网与道路、河流等相结合,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在夏季,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群落结构减少光照强度、降低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等指标,以改变小范围内的微气候……

因此,在面对每一个具体的设计时,应当顺应基本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水体等其他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遵循生物的自然规律,反映当地生物的区域性,如选用当地材料、注重乡土植物的利用等。通过这些设计形式,通常都能改善和加强环境空间场所的科学合理性,从而提高人类整体的生存空间与环境质量,实现生态设计,让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5.总 结

如今的人类已经认识到造成环境危机的根源,也正努力地按照自然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去寻找摆脱危机的方法。作为景观设计师,应该按照环境理论的指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去探索适合景观设计专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方法,使人类实现中“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的理念,让社会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0卷,第521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0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22页。

参考文献

[1] 姬振海:《生态文明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

[2] 王其钧:《中国古建筑语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3] 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规划师》,2001年06期。

第3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设计;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59-02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育的最后环节,以补充和深化其他教学环节。在一些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实践环节以毕业设计为主,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联系各科理论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衔接。近年来,由于专业扩招,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教学资源不足,就业形势严峻等原因,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1]。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对毕业设计进行探索与改革。

一、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内容较为单一,题目重复率高。目前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所采用的模式基本是先由指导教师列出题目,再由学生进行选择。然而由于有些教师手中掌握的工程技术资料有限,所指导学生数量又多,选题经常是使用多年的陈旧课题,有的甚至几年都用一样的题目,缺乏创新,重复率高。另外,由于不同高校的学科特色不同,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重点也各有差异,有些高校毕业设计题目主要集中在水处理方面,而大气、土壤和固废方面的设计题目相对较少[1];有些高校侧重于固废及土壤方面的研究,大气及水处理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毕业设计课题不够全面,难以体现专业特色。

2.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投入精力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培养方案中把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在高校扩招的总体趋势下,近几年来毕业生数量连年创新高,导致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学生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择业就业上。同时,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生复试及一些其他考试上。而学校经常把就业率和考研率作为衡量一个专业建设好坏的重要指标,导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精力投入不够[2]。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找到了工作单位,毕业设计已经无关紧要了,应付心态严重。有些同学经常是东拼西凑,草草完成毕业设计,其结果就是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综合素质的效果。

3.师资缺乏,配套设施不足。有些院校平均每位教师要指导十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很多教师除了指导毕业设计外,还要完成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和其他科研任务,所以指导教师根本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做到面面俱到的监督和指导。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的松懈,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一些带毕业论文的教师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几个月的实验研究,由于学校实验设备比较陈旧,一些设备出现了老化和故障,严重影响了实验的进度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4.毕业设计评定流于形式化。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通常包括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主要取决于答辩成绩。而学生毕业答辩一般安排在学生离校前几天,所以答辩中即便发现一些问题,学生也不会再多花时间去修改。答辩组对于学生的评分,最低只给到及格,一般不会给学生不及格,答辩过程形式大于内容。这就使得学生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

5.毕业设计经费支撑不足。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3]。由于多数毕业设计的题目均为陈旧的课题,并无直接的经费支撑,同时学校针对毕业设计提供的专项经费数量有限,进一步限制了设计资料及试验条件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影响学生毕业设计实际针对性,难以保证质量。

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建议

1.广泛收集资料,丰富毕业设计选题。科学合理地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水平的先决条件。从选题内容上,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应涵盖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土壤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工程及环境质量评价等各个方面。从选题方式上,毕业设计选题应与学生择业方向相结合,与科研和工程项目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以学生自由选题为主,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特长及今后从事工作的需要自主选题。

2.灵活安排毕业设计时间,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针对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在学生时间精力均不足的第八学期的问题,可以改变毕业设计的固定组织形式,灵活利用时间来组织毕业设计。例如可以考虑把毕业设计分两个学期进行:不考研的学生在第七学期进行,考研的学生在第八学期进行。部分学生也可在第五和第六学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开放实验,提前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方式就避免了毕业设计时间集中以及每位老师短时间内所带学生较多的问题。另外,毕业设计是学生将四年的知识积累运用到实际应用中的一个过程,需要学生们细心地分析选题,进行资料调研,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的指导,因此师生间的互动非常关键。指导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每周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定期检查学生设计的进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指导,保证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设计。

3.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学校应为保障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投入更多的教学设备,将机房和实验室较大程度地向学生开放,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实验和设计。另外还应对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既有专业知识,又懂辅助技术,同时善于联系实际的优秀教师队伍。

4.加强管理,改革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虽然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但在实际实施中常流于形式。要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首先要进行学风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要严把答辩关,要严格答辩程序,避免答辩走过场的现场。对于达不到要求的设计,坚决不给予通过,营造良好的学风。同时,改革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研究制定科学高效的评分机制,对于平时设计过程中不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的学生可给予相应的减分,提高指导教师打分的比例。

三、结语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新兴学科,社会需要我们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水平,涉及到各个方面,需要我们积极地进行研究改革来达到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凯,陈莉荣.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探讨[J].教法研究,2013,(32):75-76.

[2]罗领先,时鹏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52.

[3]张为堂.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7):132-133.

第4篇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应用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意见,以期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环境设计专业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从而使几年来的学习得以很好的总结和提高。应用型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应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情况,抓好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

一、毕业设计现状

目前,应用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课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制图规范度不够,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应用型院校中的毕业设计是对多年学习成果的展现与总结,但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图纸规范度方面的错误严重。由于不按制图标准绘制图纸,导致频频出现低级性错误。如:尺寸标注间距、数字的大小、图名的位置与比例的注明、家具陈设的比例关系、图纸之间不规范、不统一和线型混乱等。这些基本的制图规范是大二学期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予以重视。第二,题材单一,新颖度、个性化不足。多数学生在做毕业设计选题时,由于实践经验少、选题时考虑不足,题材较为单一。如:家居空间、别墅空间等,在风格上也多以现代风格为主。所以,大部分设计作品缺乏亮点,作品形式不突出。第三,过于注重效果图美观,忽略实践应用性。在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时,多数学生事先拟定题目,虚拟出空间进行设计,以想象为主,而开始的想象过于单一,不容易进行发散性思维,或停留在初始的想法中,不能够上升设计思维。在设计时,作品中就会出现图纸内容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第四,理论知识应用不够,设计作品缺乏主题。在设计作品中,设计内容经不起推敲,学生只注重电脑效果图的美感,而忽视了设计理念对作品的主题性。内在的设计脉络、主题思想是支撑设计作品的框架,也是设计作品的灵魂。第五,设计作品手绘表现力较弱,构图中的视角选择不好。手绘作品的表现是展现设计师设计能力、设计内涵的重要形式,是方案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用型院校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薄弱,手绘水平有待提高。第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工作计划。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开始在公司实习或已在公司兼职,可进行毕业设计创作的时间相对较少,从而不能使学生完成指导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减少了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导致毕业设计作品进展缓慢,也使毕业设计的作品质量不高。第七,设计作品知识片单一,整体规划能力不足。大多数学生作品的实际内容多集中在面积较小的室内空间,而忽略了室内空间所处的周边环境以及自身的景观空间设计,导致整体规划能力不足,不利于有效体现毕业设计的整体能力。第八,毕业设计作品抄袭现象突出,过多。由于网络资源的设计内容丰富,致使有些同学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抄袭网络上的设计效果图,作品原创性不足。更有甚者,直接找人完成毕业设计。

二、毕业设计改革的建议

(1)加强图纸中的制图规范度,大二年级的制图课结束后的后续专业课,要严格要求专题课中的制图规范度。(2)引导学生多看书,多看网络上的优秀设计案例,使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增强实践性。(3)在效果图表现中,不能只注重效果图的美化效果,而忽略了设计宗旨,这在毕业设计中具有现实意义。(4)理论知识要综合运用,设计内容要突出主题,围绕设计的中心,使设计主题鲜明。(5)加强手绘训练,提高手绘表现能力,特别是草图的规划能力,用手绘的方式设计方案,而后再结合电脑辅助进行设计的后期制作。(6)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7)在毕业设计中,进行全面知识的引导和培养,拓展毕业设计的领域范围。(8)严查毕业设计的抄袭与现象,提高设计的自主原创性。

作者:唐殿民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第5篇

今天,是我来单位毕业实习的第一天,环境专业毕业生实习日记。早上早早起来挺兴奋也好奇,好奇自己到底是干什么工作。我的实习单位是天津市津南环保局。来到单位,受到一位叔叔的热情接待,在了解了我大学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后,把我分配到了水环境保护科,该科室主要负责对辖区内各水流的水样进行检测,并填写相关报告。针对河流污染,提出一些治理措施,并做好水安全工作。我今后的一周左右,将主要是进行工作的了解,而负责我学习的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姐姐。上午,姐姐大体给我讲解了一下环保局的概况和各职能科室的职务,下午,带我参观了一下实验室和一些自动实验设备。

2月21日

今天,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早上来到局里,就被姐姐带到了水质测量实验室,今天姐姐给我讲解的是水样的检测。通过向水样中添加一些化学试剂,得出水样的洁净程度。该工作要求主要是准确和迅速。因为一天有好多水样,如果过慢,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同时,姐姐也给我讲解了一些试剂的危险性和如何降低对自己的伤害。下午,局里召开了一个会议,姐姐让我参加,说感受一下工作单位的气氛。会议结束后,我的一天学习也结束了。

2月22日

早上,我被姐姐带到了实验室进行水质监测实验。不同以往的是,在结束试验后,姐姐给了我一张表格,是“水样水质监测报告”。姐姐说,监测水样固然重要,但是填写报告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姐姐一一的对我进行讲解,很快我填完了一张表格。接下来,姐姐自己编写了一个数据,让我填写。但是,还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通过姐姐的耐心讲解,表格工作应该是解决了。今天的学习,是我对报告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很快,今天的学习也结束了。

2月23日

今天,我主要学习的是一些“娇贵”水样的保存工作和一些“娇贵”微生物的培养。单位实验室有许多“高级设备”,一直疑问,现在终于知道了。原来,他们是保温、保湿和一些水样保存设备。姐姐一一的讲解,同时也告诉我,水样中的微生物并不是完全没用的,有时他们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很多的工作。但是,有些不易存活,所以需要“特殊照顾”。但是,姐姐告诉我只要了解一下就行,一般这种水样都是远程监测,不用回实验室做,因为那样更节省时间和成本。

2月24日

今天,主要学习的是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方法。必定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到现场进行自己采集的。这对于环保工作人员十分重要。由于河面还没有开化,所以只能在实验室进行模拟演示了。姐姐细致娴熟的给我讲解如何进行水样采集。不同水样该如何保存和添加什么。由于大学期间,学习过类似采样的知识,所以学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同时对于水样才去的选址工作,姐姐也大致的说了一下,比如针对不同水深和水宽该如何采样,都是有一定的规定的。同时也要进行一定的筛选工作。

2月27日

从今天起,我的实习将进入实践阶段,通过一周的学习,我对自己的工作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上午,我对4个水样进行了监测,并填写了水样检测报告。给姐姐看了之后,姐姐说我填的基本准确,唯一的小瑕疵就是字迹有点乱。我的字迹本来不错呀,可能是好久没动笔才这样的,今后我要练练自己的字了。不过,还是看着自己的报告有些自豪,毕竟别人看的是自己做的报告,而且还有一定的说服力。下午,又和姐姐说了一些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与同事交往和与同学交往的不同。

2月28日

今天,天气气温回升,姐姐将带我进行“户外活动”。那就是去观测站进行自己采样。我们来到红泥河监测站,姐姐一下下的交给我如何进行采样,并告诉我应该注意的事项。很快我们采到了需要的水样,我们把它带回实验室,并对他进行了相关的监测,通过监测,经过一冬的冰封水质并没有什么大的污染,还是不错的。下午,召开了一个会议,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去凑热闹了。哈哈,不过也逐渐的适应了工作氛围。可以感受到,学习与工作是有很大的不同,唯一相同的还是“奋斗”。

2月29日

今天,我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请假”,因为我要回学校交分散实习表,姐姐批给我5天的假期,并让我放假期间多看看资料,别忘了学的东西。上午,检测完水质,填写了报告。姐姐让我查看了一个月的报告统计。说让我写一份,总结一下水质情况分析。下午,姐姐让我陪他去市里采购,过些天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物品。完事之后我直接回到家里收拾行囊,准备出发,去学校交分散实习表格

3月5日

回学校办理分散实习。

再回校期间,我也参加了学校的实习。参观了师范大学的污水处理厂和和林格尔的污水处理厂以及蒙牛集团。是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将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小小的结合,有很大的收获。同时,也被蒙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所折服。蒙牛作为一个乳业巨头,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理念。

3月6日

今天上午,还是一如既往的对谁样进行监测,填写水样监测报告。唯一不同的就是由于感冒小迟到了一下。收到姐姐“严厉的批评”。他说:“迟到是领导最讨厌的职工行为之一,因为这是不最终领导和工作的行为”。并告诉我,应该提前告知自己的情况,使同事心中有数。以便自己那部分工作有人去做,不会影响工作的开展。我很乐意的接受了姐姐的批评。下午,姐姐交给了我如何做电子报告和一些数据表格。然后,参加了局里召开的会议后。今天的实习结束了,回家好好睡觉,养好病,明天努力工作。

3月7日

今天上午我的工作还是对水样水质进行监测,并填写监测报告。完事之后,姐姐开始教我如何做电子表格,毕竟我们的数据还是要经过电子存档的,即使不必每天都做,但是定期还是要进行一下汇总的。通过姐姐细心的教授,我很快的明白了如何填写。下午,姐姐拿出近一个月的监测报告,让我整理一下,按照一定的顺序,装入档案袋。姐姐说做好存档对于工作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姐姐的指导下,按照姐姐的思路将整理好的报告装入档案袋。很快,到了下班的时间。下班前,姐姐说明天和她去市里开个会。

3月8日

上午,我和姐姐来到市里开会,这个会是关于科技与环保相结合的会议。会议期间,姐姐让我做好相关记录。大约十一点会议结束,我和姐姐乘车返回局里,等姐姐向领导汇报完工作后,我知道了一个好消息,哈哈。今天是国际妇女节,全局下午放假半天。原来还是占了妇女同志们的光啊。十二点,下班回家了。

3月9日

经过半天的修整,今天早上精精神神的就起床了。来到单位,做了相关的水样监测,并填写相关报告后就一直在那里坐着,今天似乎姐姐没什么工作要安排给我。就这样,一直熬到下班时间,说实话,还不如有工作干来的舒服,这样熬时间真的很难受,时间过得太慢了。

3月10日

今天早上来到单位依旧进行相关水样的监测工作,填写相关报告。随着技术的“娴熟”,我用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一般一个小时就可以做完相关监测工作。完事,回到办公室,看见姐姐正在做活动预报,于是坐在姐姐旁边学习起来,很快到了中午时间。下午,姐姐安排我去打扫一下会议室的卫生,说下周一上午我们要去布置会场,下午要召开一个全区的科技节水宣讲大会。打扫完会议室,姐姐安排我去分配一下明天会议所需要的物品,按人为单位,数数够不够。就这样,一天的工作在忙碌中结束了。期待着下周一的工作会有一些意思。

3月12日

上午,我没有进行相关水样的监测,而全部由一个老同事了。我一直与姐姐在会议室进行布置工作,不知过程中,我说是不是要买一些水果啊。姐姐说,是,并打发我赶紧去买,我去超市买了一些水果,我们将物品一个个的整齐的摆在相应位置。由于时间紧迫,我和姐姐中午只用了20分钟的时间吃饭,而且没有午休。很快与会人员接踵而来。我们做了相关接待之后,到了与会时间,我和姐姐一直在会议室呆着,确保会议的有序进行。四点多,会议结束。我们也下班了。说实话,今天我还是有点小紧张。

3月13日

今天上午还是一如既往的进行水样的监测工作,同时填写相关的报告。完事后,姐姐给了我一个任务,那就是写一下昨天的宣讲会报告,写一下相关流程及结果预测,写完之后给姐姐看了一下,姐姐不是很满意,之后姐姐自己写了一份,哎。真和自己写的是大相径庭啊。下午,姐姐去一个企业调研去了,让我自己带在办公室看看资料什么的。很快,到了下班的时间。

第6篇

关 键 词:纽带与桥梁 技术视野 人格塑造 8+2

目前,人们对“环境设计”这个词组的含义有一定的曲解,这不仅包括一般人,甚至许多专业人士对其也有偏颇的看法。故此有必要从本源上进行分析与明确,以利于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首先,从词的含义上看“环境艺术”与“环境”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在我们以往的学术交流与讲学中所指“环境艺术设计”必然是指“环境设计”。笔者以为这种混为一谈的说法是欠科学的,广州美院尹定邦教授在“设计学概论”一书中使用了“环境设计”这个概念,笔者认为其定位是准确的。因为“环境艺术设计”(Environment and Art)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世纪初,现代派艺术家在湖中筑起螺旋防波堤,在峡谷中挂起幕布之类的环境艺术。那么环境设计(Environment and Design)具体是指什么?为什么学术理论界又称之其为——艺术设计三大类中的新学科?以及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该专业的师资建设和课程内容设置是否准确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发展并有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以下是笔者作的一些框架层面的研究,谨供参考。

一、环境设计定位

环境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广义的环境是指围绕和影响着生物体周边的一切外在状态,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无法脱离的这个环境。狭义的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人类意志的人为环境。环境设计就是要解决“人—建筑—环境”之间存在的各种不协调因素使其和谐统一,营造出完美时尚、舒适宜人的人类生活空间。具体可概括为五个方面:1.以人为中心,研究人的行为特征,考虑人的使用要求,在设计中尽可能地做到方便、舒适、顺畅,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舒适度;2.进行生态、文化的保护设计;3.考虑环境的归属性和认同感;4.通过对环境空间的设计,传达美感的信息;5.环境设计要考虑到人类行为的多样性与审美趣味的多元性,要与之相适应。由此可见,与“环境设计”相区别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指一种艺术性大于功能性的设计,它更多考虑的是环境的美化和文化在精神层面的信息传递。从以上五方面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应归属于第四和第五部分,与环境设计的关系是主干与分支的从属关系,而不是可以相互替代或彼此等同的概念。

那么何谓“新学科”呢?就目前国内各高等院校所开设的环境设计专业,大都有城规、建筑、室内外及公共艺术设计等主干课程。就其各专业的学科领域来看,似乎没有“新”的内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古已有之,室内外设计,公共艺术也非今日之产物。甚至会有人提出我们现在有城市规划工作者,有众多建筑师、市政工程师、园林师乃至各类专业的美术家,他们已分担了城市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那么还要开设环境设计专业有实际的意义吗?理论上看似乎有其道理,但事实上,城市规划的工作主要侧重从社会学及心理行为的综合观念出发,宏观地解决土地利用和开发问题,很难涉及细微的功能与美学研究。而建筑设计则主要对建筑的结构、空间及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的设计。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脱离出来的设计,它主要是通过对室内空间、结构、布局、装饰、家具、材料、照明等设计因素综合分析考虑,进行科学、美观、舒适和合理的设计。室外设计主要包括园林设计,庭院、街道设计,公园、广场、道路、桥梁、商业、娱乐区等的室外空间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如雕塑、纪念碑等。从以上各专业的定位分析便可以看出,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由于传统行业的规限,专业教育的分工和设计思想的单一,各专业工作者只能从事“分内”的工作。而在每一具体工程项目中,各专业间最大限度的合作也仅只是补充本专业的明显缺陷。由于以往我们各院校培养的人才缺乏横向的相关领域知识和宏观的技术视野,彼此间不能广泛的协调。因此在解决当今城市庞大复杂且多变的综合问题面前,不仅顾此失彼,难于应策,而且把整个城市环境经营得零落疏离,有的城市空间甚至成为各路行家自我表现的“天桥”市场。“环境设计”学科正是针对以上弊端而适时产生的。环境设计在这里成了各专业的纽带和桥梁,它以其全面性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将补充各专业间的空白,并推动多领域的密切合作。一言以蔽之,所谓“新”就是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它立足建筑学科的教学平台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并嫁接于多学科之间,比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面更为广博和特有的统领性。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认知和要求也自然会不断提高。现代城市的建设要求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专业设计水准,我们唯有在整体环境观念的前提下并有环境设计的新知识构架介入,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建设走向可持续性发展的康健之路。

二、面对的形式与任务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注重环境质量的时代,以往人们要求舒适方便的环境如今已不合时宜了。人们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注重生态、人格塑造、文化品位,以及资讯便捷等。当我们对环境需求达到这种程度后,环境设计已非以往的单体(项)设计,而是重视整个生活环境的系统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城市中的每一项设计都要始终周密地计划和研究。无论是城区环境、广场改造、街巷更新,建筑还是景观设计都要首先放眼于城市整体的环境框架中,考察它们的现实与发展,力求解决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统一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最大限度、最合理地利用土地,用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从事规划与设计。其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以较小的代价获取高品位的城市环境。再次,是建立一套完备的教学体系,从小学到中学的美术教育中都有要加入环境设计的内容。此外,大学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明确,那就是我们培养的环境设计方面人才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承担什么任务,肩负什么使命,课程设置要以此为目标。笔者认为,未来的城市设计应该是这种模式:首先有城市规划师绘制城市发展蓝图,而后有环境设计师与规划师依据这个蓝图去完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又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整体规划详图。接下来的每个城区,局部建设则有建筑师与环境设计师共同完成。环境设计师在这的工作,就是理论上的纽带与桥梁作用。而我们现在的高校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只能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补充”,去完善城规、建筑、园林等专业的空缺与不足,总是充当敲边鼓的角色,没有起到主干专业的作用。这里面有社会对该专业的认识不清,而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造成的。

为了改变目前这种状况,艺术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就更需要突出自己的学科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树立起自己的专业形象。譬如将城规、建筑、园林、室内外等设计课程纳入教学体系,构建在广义建筑学大系统涵盖下的环境设计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表现在能够发挥各学科交叉的优势,另一方面还以建筑学科的教学平台作为本专业持续发展的建设基础及支撑条件,并依托自己的优势专业——形式美学、造型艺术为载体去拓展城市设计的各方面,使培养的学生都能自如地渗透到环境设计的各个领域之中,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具备有统领与协调各专业的特殊能力。他们除了可解决小环境的设计能力外还具有控制大环境的能力,而后者更为重要。

三、师资队伍

环境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的组建基本有:城规、建筑、室内、内外、公共艺术设计五大类。师资队伍的来源主要从工科建筑院校和艺术院校相关专业毕业又有实际经验的精英。教师比例因各地区、各院校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从目前各高校教学的实践来看4∶5∶1之比较好,40%是有艺术院校环境设计背景的,50%是工科院校建筑专业背景的教师,从该学科的发展需要来看,还要有一(文、史、哲)专业的教师参与,因为环境设计除功能、环保、审美外,还应有文脉的传承、环境空间的心理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当前环境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有条件的院校还要聘请社会上环境设计方面专家担任几门实践课程。当然,我们不可能像美国芝加哥艺术中心设计学院那样,80%的专业课都是聘请美国国内著名的设计师作为客座教授来担任课程教学,但这一种行之有效的“8+2”教学模式是我们环境设计教学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总发展方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生态保护型社会,使资源消耗减量化、污染排放量最小化、废物再生资源化和无害化。同时国内设计界又极力倡导再设计(Redesign)和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师资队伍和专业知识框架的组合以及学科定位上更趋于科学合理,并不断调整使之与社会发展相合拍。学科定位与建设的目的实际上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当今,环境设计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有文理两科特点,以广义建筑学为基础,设计艺术教育为主线的,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和造型能力、富有创造性的环境设计及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适应能力与研究型高级环境设计人才,是我们各院校建设该专业所必须面对,也必须认真思考的。

参考文献:

第7篇

广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旨在改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关系,切实提高学生项目设计能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围绕广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开放的态度建立师资流动机制,“联合—引入”的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将项目设计贯穿于课程实践之中,建立工作坊拓展学生思维,以切实态度培养学生设计能力。

关键词:

广西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实践;改革

环境设计的专业应用广泛,涉及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照明设计、景观园林、工艺美术设计等方面,从属于艺术门类下的,是人类空间环境的综合系统设计。设计实践课程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集中展现,体现了对设计教学客观的反映和实现的过程。环境设计专业特点是与市场紧密联系,广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课堂学习和应用实践环节脱节严重,造成学生知识单一片面,就业后缺乏竞争,适应市场能力弱,此时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迫在眉睫。

1广西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存在的问题

广西高校中开设环境设计及其相关专业的高校据不完全统计有36所,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占到了学科课程的50%左右。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呈现出多样性、高品质、跨学科等特点,广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办学理念和办学层次与东部发达地区均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尤其体现在专业实践课程上,现今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存在以下实际问题:首先,课程规划和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实践基地大多成为了摆设,教学实践课程流于形式,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衔接不足,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假题假做,这样的假题缺乏实务操作,导致学生设计的深度不足,过于理想化,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进入社会后动手能力弱,难以很快适应设计项目,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学生对设计专业失去兴趣,毕业即转行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其次,前几年由于房地产的火热,高校间纷纷开设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设计)专业,资金不足,实验室投入有限,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生源需求。近几年高校加大投入的实验设施,由于没有足够的实验人员指导操作从而导致利用率低,实验室大门紧锁的情况比比皆是。最后,师资方面,广西高校教师的待遇与发达地区差距大,有设计能力的教师将大量时间放在外面的项目上而疏于教学,一些教师疲于大量教学工作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战能力的培养,这些因素是导致高校实践教学滞后的重要因素。

2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2.1建立开放式的师资流动机制广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短期内通过“联合—引入”的方式,建立开放式师资流动机制,适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尤为重要。联合,指的是广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建立共享的师资库,在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根据需要邀请师资库的其他高校的教师组成双导师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利用师资库教师的广泛资源可以开展校与校之间的联合实践设计。引入,指的是邀请行业专业人才加入师资库,弥补在校教师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尝试由在校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开展教学实践,带入设计项目,利用企业人员丰富的设计经验使实践教学得到向市场方向的拓展,同时也有利于优秀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开放式的师资流动机制需要从广西高校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和激励措施,真正立足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不只是流于形式。

2.2项目设计贯穿于教学实践之中环境设计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操作要求,在每个学期制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低年级开始,实践课程主要是以企业项目选拔式设计为主,学生在校内进行课程实践操作,在专业教师和企业项目负责指导下完成设计课程,选拨优秀的作品跟踪整个设计项目在其中获得实践经验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没有设计项目期间灵活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或进行自由设计、模拟设计等。前三个学年完成所有课堂教学课程,进入四年级后,由教师带队学生进入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企业参与设计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的内容。高校可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建立实践基地,积极拓展横向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教学的开展。

2.3实践教学实现的保障措施学院层面建立工作坊,依托实验室资源,招募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前期的技能积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工作坊主要用专职实验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负责,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坊主要有:照明设计工作坊、材料技术工作坊、植物设计工作坊、图形表现工作坊、设计实务工作坊、设计综合工作坊。工作坊的运作资金来自于高校的投入和负责人的项目所得部分,由负责人和学院共同支配管理。工作坊对学生无界限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需要联系相关工作坊学习创作,在教学管理上,应将工作坊的学习经历作为考核学生实践环节学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实践教学是检验环境设计专业质量的有效方法

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水平是检验专业质量的标准。通过改革陈旧的实践教学方式,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和共享的人才平台,拓宽专业的应用广度切实提升广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创新水平,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对比国外,在日本,高校打破了与社会的界限,教师和企业在教学和项目上不断互换角色,这样能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能培养科技人员的理论基础,企业为此也投入科研经费捐赠教育发展。在美国,“硅谷模式”,让企业和教育共享社会利益。在国内发达地区,企业与大学合作,高校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科研,学生在其中受益匪浅。政府同大学合作建立科技产业园,为企业及至社会的发展都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4结论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广西各高校响应国家方针政策陆续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完善满足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环境设计实践课程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了环境设计专业在就业、创业方面竞争力。同时为广西经济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董阮建.信息化背景下广西高校设计专业基础实践课教学的课程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2.05.

[2]黄铮.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2015.09.

[3]胡议丹.环境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第8篇

 

环境专业特色在于结合民族院校特点,培养服务于民族地区环保事业、具备一定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在市政工程方向、在环境生态修复 / 生态工程方向有所侧重的环保技术人才。

 

针对我校环境专业当前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框架,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探索在教育过程中多因素和谐成长的教育模式。

 

通过大学四年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实现创新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的有机融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相互促进,形成一套强化环境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的全过程培养模式,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 递进式专业实践强化专业认知

 

学生从大一年级开始就环境热点问题开展区域性环境问题调查,初步了解专业概略内涵;参加学院组织的生物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实践技能大赛,分别提交了论文、专利,撰写了调研报告、产品制作等。通过学科竞赛活动,吸引学生投入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中来,开展自主创新试验,吸引更多的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追求卓越、敢于担当和敢于挑战的精神;学生从大二年级开始进入教师的研究室或工作室进行创新基础训练,积极参加了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取得了良好成果;学生从大三年级开展专业认识实习,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去实践,不是一走一过,而是到具体岗位去锻炼,切实感受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实际操作能力;大四年级学生参与生产实习或“3+1”校企联合培养实训环节,推进“3+1”模式,实现“学校 + 企业实践基地”的有效衔接;推广先实践后理论的“倒置式”课外培养模式。通过层层训练,结语实践经验,形成一套适应环境专业学生专业特点的全方位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和方法,稳步开展师资工程培训和学生实训等教学活动。二年期间共培养 41 名参与“3+1”模式训练的学生,学生工程素质明显提高,也得到了企方的充分肯定。

 

通过以上各个年级学生的层层训练、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结语实践经验,实现创新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的有机融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相互促进,形成一套适应环境专业学生专业特点的全方位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和方法。

 

2 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的学生制定全过程实践培养方案

 

针对民族高等院校的生源特点和文化差异,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的学生制定全过程实践培养方案,将学生分为创新型、技术操作型和综合型,团队分为学术创新团队和竞赛团队,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团队,制定不同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并予以实施。

 

3 课外专业实践环节促进与管理

 

为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外专业实践的积极性,将新生按照志愿和需求分配到导师或导师组, 明确目标和定位,定期考核和检查,导师或导师组对学生全过程负责,进行理论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 + 工作室”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学生的团队意识。

 

4 强化课程实验环节

 

在原有实验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实验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和创新基本素质训练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单独设置实验课程,针对社会需求和课程群需要精选实验项目,实验以基本素质训练为主,实验技能培养与第三方环境检测的标准相适应。

 

5 课程设计环节强化实践性和应用性

 

同环保企业合作,针对实际环保案例,进一步完善自编课程设计指导手册;针对项目情况,采取项目模拟和真题真做等形式进行全方位训练;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功能,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强化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1)针对民族高等院校的生源特点和文化差异,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的学生制定全过程实践培养方案。注重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需求、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2)理论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 + 工作室”教学模式形成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保障。

 

(3)递进式专业实践强化专业认知,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强化。推进“3+1”模式,实现“学校 + 企业实践基地”的有效衔接;推广先实践后理论的“倒置式”课外培养模式。

 

(4)加强课外专业实践环节促进与管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 崔玉波 , 孙红杰 , 陈兆波 . 民族院校环境类专业综合改革 [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77-78.

 

[2] 崔玉波 , 仉春华 , 冉春秋 . 关于民族院校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9):35-36.

第9篇

大学里的环境类专业教育,是通过设置环境类相关课程,使得学生具有基本的环境专业素养和能力。通过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关心环境问题、将来能够找出解决办法,为提高环境质量而行动。环境教育需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环境意识与敏感度教育

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面对环境以及环境的挑战,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对环境问题拥有一定的敏感度,具有对环境的价值观和情感观是有必要的。这要求环境教育中对当今环境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的普及,让学生在大环境范围内考虑问题,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2.知识与理解

环境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这要求环境教育包含环境的各个方面,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社会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是值得关注的一点。

3.态度

许多人学习环境然而对环境问题却没有正确的态度。环境问题是大的、宏观的整体,学生需要懂得尊重自然环境,正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该方面的课程设计非常重要。

4.技能

有了正确的态度、丰富的知识,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中美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差异

本文将从中美大学环境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生态度三个方面对中美环境科学实践教育进行比较;并以同济大学作为国内环境科学实践教育的代表,以试验区同学交流学习的波特兰州立大学作为美国环境科学实践教育的代表,具体分析中美环境科学实践教育的异同,寻找并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设置

美国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类别与我国大致相同,其不同点在于课程选修的自由度。国内大学教育经过多年改革与完善,在选课方面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自由度,学校要求学生按照修读计划表修习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已设定课程外,还增加了素质拓展课程,允许学生选修规定学分以内的兴趣课程,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然而在专业选修课上,可选课程容量还待提高。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定为例,其课程多偏向于“软课程”。如果学生在专业学习一年后发现自己的兴趣偏向于环境工程与设计,那么学校所设定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兴趣发展。相较于国内所安排好的修读计划表来说,美国大学在要求学生修习一部分的必修课程外还支持跨专业选课。以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为例,学生如果在专业学习中发现对环境地理方向感兴趣,就可以选修地理系所开的课程如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地理绘图等。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环境科学专业需要的不仅是环境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包括经济、社会、人文等综合性知识。如果学生在专业选修课上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方向选择相关专业的课程,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自主规划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

2.实践教学

环境科学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一是具有专业素养的严谨的科研工作者,二是具有管理组织能力的自信的决策者。作为科研工作者,环境科学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对科研的严谨的态度以及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作为决策者,环境科学专业要求学生有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教学实习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育方针,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国内教学实习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案。以同济大学为例,环境科学的实践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专业课配套的实验课程,包括普通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毒理学实验等等。该类实验课程设置内容多为专业课原理的演示及验证实验,要求学生实验前撰写实验预习报告,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另一类则是参观实习等实践课程。环境科学试验区通过组织小班教学,引导学生逐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参观教授实验室的研究项目,暑期到各处进行实践,其地点多样,有上海市内的环境企业,国内的污水处理公司(云南水务公司),也有国外的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和环境基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大大丰富了学生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环境问题的感性认知。同时,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环境科学试验区组织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开始“一对一”的导师制,每名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导师,跟着导师做实验。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结束,为了使学生初步接触环境处理流程和感受实际氛围,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环境检测公司等环保机构。此暑期认识实习一般为期两周。通过参观时企事业单位机构的专业人员向同学们介绍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后期参观实习报告的撰写,暑期认识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实际环境现况的认识。美国的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虽在教育形式上与国内相近,同样有实验课程及参观实践,然而在教育方式上却与国内大有不同。以波特兰州立大学为例,在选课上,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不分家,课堂与自然不分家。相比于国内的实践课程,美国大学本科环境科学专业教育的课堂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理论学习与实践实验的时间跨度不大。如环境中水体循环,课程分为理论课堂和实地考察(fieldtrip)两部分:在学习了通过水生生物种类及数量来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理论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到郊外河流实地采集水样,并要求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辨别水样中需要研究的水生虫类,从而深化学生对水体污染评价公式的理解与应用。实地考察地点由课程性质决定,远程考察通常是自愿参加的,行程安排在周末,2~3天不等。考察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报告评分中对学生的自我思考部分的内容要求很高。

3.学生态度

第10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概念界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个分支,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主要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道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与设计的一门实用性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专业与学科较为广泛,其中不仅有建筑学、美学、宗教学、文学、环境生态学等多个学科,同时也包括了环境心理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内容。所谓实践教学,就是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巩固。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促进学校对于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的科学规划性。利用实践教学可有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行成正确的三观。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主要问题

第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偏低,由于近年来高校在改革中逐渐扩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的学生质量转而变得参差不齐,且数量庞大,但是在面对毕业于就业的过程中,却无法保持原有的就业率。就业率的逐年下降为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毕业之后无法找到工作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第二,毕业生水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虽然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现象,但是用人单位同样面临着大量岗位空缺,雇佣不到自身需要的人才。很多用人单位雇佣了应届的毕业生,但是由于其实践能力较差,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基于这一原因,很多用人单位在应聘时,都要求应聘人员要具有工作经验。第三,我国现阶段教学体系不利于实践性课程的开展。一般来说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以理论教育为基础,在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的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注重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阻挠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自由探索,形成了被动学习的惯性。也就更加不会主动探索构建自身的实践道路。第四,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课题,过于理想化。在我国大学期间,很多要求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都是一些假设性的题目。这些题目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所受的限制较少,很多学生无法正视有无限制的课题。但是实际上,设计师在对于外在环境进行设计中,要受到种种条件的约束。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培养。

(二)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艺术环境设计专业在发展中遇到了种种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高校盲目扩招,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教学成果减少,学科建设发展缓慢:第二,高校对于现阶段专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清晰与明确,管理体制的课程不够健全,导致实践性课程无法得到实施,形同虚设;第三,很多设计公司在设计市场中简单生存,激烈的竞争,阻碍了企业对于新员工的吸纳与培训能力。很多设计工作基本不接受实习生的实习,学校也难以找到校外的实践基地。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第一,保障师资建设,促进实践教学,很多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在高校的工作促进了他们的科研能力,以及对于学术动向的敏锐性。但是,与他们的学生一样,他们缺少实践能力。没有参与实际的工程设计的经验,更加没有施工与相应的管理经验,但是在教学活动之中,要由这些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所以,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聘请更多参与过一线设计工作的设计师与学校的任课教师一同参与,共同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带领学生真正的投入到一下的设计活动当中,有效促进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缺乏实践基地,是现阶段学生无法获得实践能力的根本,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学校建立统一的实践基地,与设计类企业签订长期的互惠互利的合同,建立长期的实践基地。同时对于学生的教学活动,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也应该尽量多的才有实际的案例,在课堂中对于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理想化的作业题目,对于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再次,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实践化教学,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毕业后想要找到工作的学生,建立人才的培养计划,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对于那些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对其实践能力记性较为节制的实践能力培养。保证每个学生都获得自身希望的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张蔚勇,陈汉章.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途径[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陈建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兼谈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工作[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江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视野下——实践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包装世界,2010(01).

[4]陈力群.浅谈高职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7).

第11篇

一、课程结构体系改革

参照国内各级各类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及多所院校的教学计划,考虑环境科学专业后续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类课程分设为现代化学基础及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现代化学基础分两个学期完成,理论课时共计136学时。课程的学科内容包括现代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通过对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物质结构理论、胶体和表面化学、环境科学相关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学生学习后能以化学的观点、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激发创新意识,在未来实际工作中以化学观点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对一些涉及环境科学及生活、社会实际的化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和创新的能力。

分析化学单独设课,其一,是因为分析化学素有“科学的眼睛”之称,是环境科学甚至其他任何与化学相关的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生打下扎实牢固的分析化学基础是非常重要而必需的。其二,分析化学的课程特色主要是“量”,与其他基础化学相比较,更强调“量”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和理念。系统学习这门课程可促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结合实验牢固树立准确“量”的理念,并掌握获得准确“量”的正确操作技术。这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科学研究以及未来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其三,分析化学也是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的重要基础。采用上述课程结构体系,避免了教学内容的无谓重复,节约了大量的教学课时。同时也使一些环境科学专业非常需要的化学知识如胶体化学、表面化学、电化学、分析化学等得到了加强。

二、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一本好的教材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与我们的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相配套的教材。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结合本校的课程结构体系,我们对选用的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地删减和补充,采取了教材为主,补充讲义为辅的使用方式。目前选用胡忠鲠主编的《现代化学基础》作为主教材。但其中元素化学,有机化学两部分教学内容则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编写补充讲义。元素化学部分侧重于讲授常见重要元素、重要污染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学部分则系统地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对于有机合成则不作要求。通过上述调整后,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提高。考虑到现代环境监测方法中经常需要使用仪器分析和检测的特点,我们选用了华东理工大学及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编写的《分析化学》(第五版)作为教材。这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教学内容包括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与我们的课程结构体系相吻合;二是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编写注重应用,简化了某些公式的推导,加强了数据处理和仪器分析的内容,能满足环境科学专业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国内一些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虽然在结构体系方面与化学专业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但由于教材编写者基本都是纯化学专业出身,缺乏对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与背景的深入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基本沿用化学专业的内容,只是在深度和难度上作些调整,没有结合专业特点,脱离生产实际,学生认识不到化学知识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前景与重要性,难以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一)夯实基础,注重“双基”扎实牢固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与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进而将其应用于认识解决本专业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化学基础,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和应用。为达到此目的,我们有针对性地精选了近1500道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习题,编写成课后练习集,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结合专业,偏重应用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同时,我们注重选用大量环境科学中的实例来作为知识应用的案例,培养学生用化学原理和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如表面化学、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电解质溶液、化学动力学等章节的教学案例都选用了大量环境科学中的例子。又如元素化学部分,重点讲述若干和环境科学密切相关的元素,P区元素主要讲了Al,Si,Pb,N,P,As,O,S等常见或与环境科学密切联系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过渡元素部分则着重介绍了Cd,Hg,Cr等污染元素,以及Fe,Mn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再如,有机化学部分讲到苯基型卤代烃的性质时,以多氯联苯、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例来讲,使教学内容变得结合实际、生动有趣。又如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实例也都选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来讲,如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的测定、COD的测定、总磷的测定等。

上述课程结构、教材、教学内容三个方面的改革举措与实践,优化了环境科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的结构,在有限的时间里很好地完成了环境科学专业所需要的各种化学知识的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促进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扎实牢固的化学基础。由于教学改革的效果显著,本项目被评选为玉溪师范学院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及云南省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高小茵杨丽君赵敏慧黄齐林谢建新单位:玉溪师范学院环境科学系

第12篇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优秀学生作品选留是设计艺术学院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示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成果的集中表现,是专业交流的主要形式。做好优秀作品的选留工作是关系到设计艺术学院的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学生作品;保存与使用;管理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不是象牙塔,大学教育要强调素质教育,但也不应忽视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是由环境艺术设计极强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事实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其成立之始,便由于市场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了实践的内容。因此,作为高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我们应该提倡培养学生具有引导设计市场方向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也应具备适应设计实践需求的扎实的基本技能。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作设计几方面进行,在实践教学阶段,教师基本采用实际项目、留校优秀学生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直观地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在环境艺术教学中,优秀的学生作品是环境艺术教学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示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成果的集中表现,是进行专业交流的主要形式。如何对数量众多的学生作品进行挑选,如何进行管理、使用和分类保存,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1环境艺术设计中学生作品的类别

(1)基础类临摹作业和写生作业,比如造型基础、钢笔画、马克笔绘画、考察写生作业等,这类作业基本以单张形式呈现。(2)专业类创作课程的优秀作业,比如室内住宅设计、酒店设计、展馆设计、小庭院设计、广场设计、卖场设计等专业课程的作业。这类作业以文本形式呈现,部分有较小的展示类的模型。(3)毕业设计的作业,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课程是一门最重要的课程,通过毕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设计作品的审美感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然后复归到更高层次和品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知识的深化和升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设计项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从事设计工作所需要的良好品格,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作品,不同层面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各类教学总结和环境艺术年会都会组织环艺课程的作业展览和比赛,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作业,在没有被专业老师定为优秀作业的时候,也应列入优秀作业的范畴。(5)模型、实物等设计作品,环艺专业教学中模型表达的训练要结合每一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并注重对模型制作技术与技巧的训练。不同的年级及不同的课程主要训练不同的内容,每个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学会不仅用模型表现设计,同时会用模型推敲和推动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模型表达与课程学习目标结合的问题,还需要探索不同的材料与技术表达不同类型的模型。选取优秀的模型留存。使低年级的同学在设计训练的过程中,能直观感受三维立体空间,结合自己动手的制作和多角度变化的观察,让学生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充分理解和表达空间及造型。

2优秀学生设计作品选取体系的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产生的学生作业,良莠不齐,如何在诸多的作业中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使所选作业既能满足参赛、参展的需要,又能满足今后教学示范的需要,是对整个教学团队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学生的设计作品必须为原创(技法临摹类除外),具备的独特创意,符合形式美法则。其次,作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准和制作规范;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无论是室内、景观、展示还是其他各方面,都具有当前行业的制作流程和规范。再次,学生设计作品必须符合教学要求,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环境艺术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逐步掌握专业所需的一般能力(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核心能力(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掌握每一门课,每个阶段专业学习上需要学会的技能,学生作业只有在满足教学要求和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才能作为优秀作业留存。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单单一个任课教师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整个教学团队、行业专家等一起合力才能完成。才能保证留校优秀作品的教学需求性和行业规范的执行性。如图1所示。

3优秀学生设计作品保管体系的建设

当前美术院校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存放有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存放空间吃紧,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有多种形式,文本、展板、模型及手绘稿等等,都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当前高校存放此类作业空间上严重不足,制约了优秀作品的留存。二是存放环境不符合标准,由于房屋潮湿,通风,卫生条件较差,导致作品腐烂、虫蛀等严重后果,对留存作品的展示和使用造成了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就是学生成绩的见证,是进行教学再使用和展览展示的必要基础,如果任其在不达标的存放环境中被毁损,也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合理地保存。如图2所示。首先是选择存放的方式,从优秀学生作业的类型上我们就可以大致将存放方式分为:纸本、展板、文本、电子图片和模型几类。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存放方式,也可以统一作品,采用多种存放方式。其次是选择存放的地点,存放的地点可以分为学校统一存放和任课教师单独保管存放,对于任课教师保管存放的优秀毕业设计,必须先到学校备案登记,领用出后才能使用和保管。再次是保管人员的确定,从存放地点上可以明确,统一存放在学校的优秀学生作品的管理人员为分管教学的管理人员;教师领用出存放的管理人员为领用教师本人。

4优秀学生作业的使用体系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求学生在不断的专研和学习中掌握多种技能。优秀的学生留校作品是教学成果的展现,是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优秀的学生留存作品是进行循环教学的必要前提;优秀学生设计作品参加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比赛,既能检验教学是否符合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进程,又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对学生掌握知识度的一种全方位考量。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与行业紧密接触的过程,是与企业进行交流的过程。环境艺术教学能为校企合作的企业方提供优秀的设计作品和优秀的设计人才。校企合作能促进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对于教学来说,能引进企业优秀的设计案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与市场的接轨能力,促进学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优秀学生留校作业的使用方法优秀学生留校的重要性,及易损坏、易丢失的特性,决定其使用过程必须保证保持作业的完整、整洁,保证不丢失,损坏。(1)保存于院系的优秀留校作业,在教学、展览和交流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必须由专人签领,注明用处并及时归还;(2)保存于专业教师办公室和工作室的优秀留校作业,院系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留校作业使用管理是否得当。(3)学生不得擅自借用优秀留校作业。

5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积累的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是进行再教学,展览展示,教学总结和参加各类比赛的基础,是检验教学是否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我们在教学和总结过程中,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保留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作品,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邱杰.浅谈环艺专业教学中的模型表达与训练.艺术教育,2012(4).

[2]苏梅.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作品保存的问题与对策.兰台世界,2009(4上).

[3]张善龙“.学生作品”案例化教学的实践.教育科学,2012(9).

[4]吕耀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设置——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设计人才.视觉杂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