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7:25: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新课标 问题式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教学的目标:(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最忌讳的应该是那些大而不当的问题,在学生的思维还未进入理想境界,提高的时机尚未成熟之际,就匆匆忙忙地提出一些较深奥的,带有研究性质的问题,这自然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同时,语文课堂提问也应杜绝那些“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提问法,为提问而提问,提出一些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的小而琐碎的难题,让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而又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这些问题,也会使课堂陷入一种庞杂而无序的混乱状态。上述 “头轻脚重”和“头重脚轻”两种形式便是课堂提问容易陷入的误区。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尝试以下的六种提问方式: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正是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枯燥简单的语言变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而文学作品因为这种个性的解读而更具有魅力。所以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完善。这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且丰富多样,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每个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等等,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作品,将课内与课外,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串联,力求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而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提问时,也应抓住有利的时机,浓墨重彩,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将课内和课外和谐地融为一体。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由于当前师生本身固有的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手拈来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必须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即课堂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大胆讨论,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势,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能“仰而弥坚”,越坚,钻得越起劲:“钻而弥深”,越深,就越锲而不舍,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
四、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语文课堂提问的关键因素应该是学生潜能的极大发展和学生人性的极大凸现,使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被尊重与被赏识,并由此而激发学生最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而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抛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如“替换式”,给文章换一种表达,换一种构思:“延伸式”,让学生续写或补写作品中省略掉的部分:“删削式”,故意拿掉文本的一个或几个片段;用这些“虚实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新颖的思维角度,一个崭新的思维平台,就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而当这种乐趣不再来自教师的表扬,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创新成功后的喜悦时,也就是学生创新情感形成之时。
五、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工夫,即洪镇涛老师所云:变“全盘授予”为“拈精取要”,教师拈的好,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在学生常常忽略的文句中拈出几个关键词设计问题,但这里老师的“拈”,一定要独具慧眼,于无疑处生疑;还可以拈出重点,拈出矛盾,这样驾驭课堂就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比如学习《巴尔扎克葬词》,拈出“短暂与永恒”的矛盾,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拈出“平凡与伟大”的矛盾,学习《迢迢牵牛星》,拈出“远和近”的矛盾等。
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一般来讲,“教学设计”应当包括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级等基本要素。这里必须明确,我们不能把教学设计仅仅定位于解决知识如何讲授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要强调“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具体来讲,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通常应包括课前分析、实施过程和课后反思等三个基本环节。
一、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
一是课前分析。它包括教材分析:包括课标的要求,每课教学内容在整个模块中的地位、特点和作用;高中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内容的关联等;分析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行为等;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方法培养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确定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包括教师如何教学生和学生如何学两方面的实施策略的选择;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等。
二是实施过程。指对教学过程与策略方法的设计,即解决目标实现的途径问题。它包括:设计问题的展开方式,即如何进入问题的情境;设计问题的解决方式,即如何进入问题情境的;设计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探究的、体验的;预设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行为活动,以利于调整;设计和准备相关的材料和使用方式;设计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方式方法等。
三是课后反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针对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实施效果,及时作出自我评价;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必要及时的修订等。
鉴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根本性追求是为学生的生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不断超越而奠基,期望他们能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因此,作为教学设计,就不能在仅仅是考虑如何实现教材知识的简单授受,而更应该强调的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对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与开发以及对教学实施策略的创造性、自主性的选择与设计。就教学实施层面来看,新课程的上述基本理念所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实现要求,就是直接指向了对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两个主体的真正解放。
从教师教学设计的角度而言,课程实施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要求,都应当通过教师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得到落实。教师一切教的行为设计,都必须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这个立足点。概言之,即因学定教。其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问题,应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首先加以关注的。
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而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了其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的新理念。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的教学设计就必须要树立崭新的设计理念,即一定要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切实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突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在结构上与以往相比,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采取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方式,架构起了整个课程体系的框架。即,模块课程取代了过去的线性课程。其中,这里所说的模块,是为了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着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入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在新课程方案中,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
二、教学设计模块课程特点
1.综合性。与传统课程中的单元结构相比,模块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即每一个模块都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为核心,学生在模块课程的学习中所获得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和单一的技能,而是一种在主题统摄之下的结构化的知识。
2.独立性。即模块都是以科目内相对独立的内容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现实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每个模块都有其明确的教育目标和特定的主题内容。模块和模块内容之间虽有一定的学科内容上的逻辑联系,但他们之间的联系并不很密切,并不一定都具有必然的序列递进关系,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灵活性。传统的高中课程往往以单元的方式来设计,单元与单元之间往往表现为一种线性关系,学习必须要个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灵活性较差。而新课程所采用的模块方式,由于不同的模块均有着不同的主题,模块之间相对独立,这样,在呈现并列关系的模块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并决定从哪一模块首先开始教学,甚至若有必要,也可以在模块之间进行跳跃性选择。
4.开放性。模块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原有的课程内容组织的线性的梯装序列,而是课程内容得以用多开端、多系列、多层级的方式进行组织,从而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纵横沟通及相互关联,这就打破了传统课程相对封闭的弊端,它一方面对教师与学生的经验融入课程,沟通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开放空间;另一方面也为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进入课程,实现模块主题的不断更新而提供了前提。
总之,教学活动设计时,只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首位,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入探讨。但改革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不懈努力、追求,总有一天会达到预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民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案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Z1期
[2]仲建毅.为学习而设计——刍议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223-01
音乐课堂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学生也就会信赖老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情感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乐任务。
一、音乐教学环境的设计
音乐教师在创新设计教学环境时,应注重音乐教学环境的布置,创设音乐情境,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多媒体等手段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情趣。音乐教室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室内环境设计,对学生心理影响很大。室内设计对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音乐教室的设计要有浓厚的音乐气氛,教具安放有条不紊、各得其所,墙面、黑板等要布置与音乐教学有关的谱表、乐器图、乐理知识等等。另外,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还要注意课桌椅的摆法,可以是一排一排安放,也可以是圆圈式、半圆式或其他形式,总之课桌椅的摆放,必须服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的需要,不求固定的样式。
二、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确定要适度,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的提高,体现提高层次的程度,操作性要强,能体现目标的达成度。
三、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过程的设计在理想的状态下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独特的魅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经过几年的摸索,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感受愉悦--兴趣引路--融合艺术--想象激情--艺术审美--自我发展--即兴创造--创新创造。从实践来看,这个过程还是可行的,能体现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音乐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1、新与旧的结合
联系已知,学习未知,新是旧的扩大,新是旧的深化。以旧内容作为学习新内容的准备,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这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
2、动与静的结合
音乐是动态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有动有静、动静交替结合,这是音乐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也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3、表现与吸收结合
歌唱、器乐演奏是音乐的表现行为;而音乐欣赏、乐理知识学习则是吸收活动。以歌唱或器乐学习为主的课,应该结合歌曲或乐曲及有关乐理知识;以欣赏为主的课也应该结合演唱所欣赏作品的主题或主旋律。
4、模仿与创造结合
一般地说,学习往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技艺性、表现性比较强的音乐学习,模仿是十分必要的。在模仿中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正确地理解音乐,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五、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
1、教学内容的新异度
新异的教学内容往往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只有将新异度定在学生似曾相识又不识的尺度上,才能使学生处于学习的兴奋点上。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安排旧中出新或有新鲜感的新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内容的深难度
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来源于音乐学习的成功经验。不经过努力就能掌握的知识技能,与需经过努力而掌握的知识技能相比较,后者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太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挫伤学习积极性。只有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励学生进取,使学生在努力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
3、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音乐教学需要学生的参与,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学习为主的方法。学生自主的学习,可以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学习方法,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永保音乐学习兴趣。
4、重视教学的情感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和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和知识,对物理课堂的学习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式和思维。在此基础上的高中物理知识的讲授,需要高中物理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期提升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做好教学设计的各个部分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引导学生们能够独立完成课堂上布置的活动和作业任务,实现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主要偏向于对物理理论的浅层应用,而较少表现为对物理问题上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内容的重难点、板书的详尽度以及教学活动的难易度。根据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和班级教学案例,笔者认为,针对高中生进行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板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设计三个方面入手。
一、物理教学内容的设计
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正式的课堂讲授之前,需要做好对课本教材内容的设计和完善,尽量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掌握到专业的物理原理和知识,从而为今后的物理理论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考虑到物理教学内容的种类和难易度,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根据课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继而保证课堂物理理论的基础性和专业性。一般情况下,根据人教版的高中物理课本,物理教师需要由易及难地安排课堂内容的编排,让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逐步形成对高中物理整个内容的系统掌握。例如,物理教师会在高一阶段教授学生们相关的机械运动定律、能量运动定律以及电能运动定律,学生们通过对上述内容的逐步学习和练习,才会不断提高对多类运动形式的认识,继而提升学生对课本教材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中,还应当包括对教学大纲内容和新媒体教学内容的考虑,从而保证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学生们在物理教师的教学指导下,往往会逐渐形成对物理内容理解的基本模式,从而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内容设计中,往往会从教学大纲中的重难点出发,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原理和理论中的重难点知识。针对机械运动的内容教学,物理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以及加速度等的计算形式,高中生们也会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对物理知识和原理的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教学内容从教材、教学大纲、新媒体层面进行设计,还需要注重对课堂板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为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做好板书的设计,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在内容层面,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物理新课程和练习课程的特点,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板书的设计。例如,针对物理新课程知识的教学设计,物理教师需要做好物理原理关键词、原理公式、原理运行的图形等的板书,让学生们在进行新课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继而保证和提高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和听课效率;针对练习形式的物理课程,物理教师需要在讲解各类物理题型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面对复杂难讲的物理题型时,物理教师可以进行黑板板书的演算,引导学生们学习和掌握每个具体步骤中的物理原理和技巧,从而让学生们在课堂板书的讲解中,牢固把握其中所蕴含的物理原理或理论。
其次,在形式层面,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做好板书的设计,一方面要保证板书形式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课堂板书的整洁性。这样,高中生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丰富的原理知识,同时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如果物理教师的板书只是注重完整性忽略了整洁性,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不够简洁的印象,继而可能影响他们对物理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只是注重整洁性忽略完整性,也会影响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从而影响整个后续的物理学习和应用。
三、物理教学活动设计
高中生在完成了相关的物理原理和公式的学习之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和拓展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高中物理教师还可以从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考察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物理活动的能力,从而提升物理学科的整体修养。具体来说,物理课堂活动的教学,主要从活动丰富性和活动可行性两个角度进行设计。
首先,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活动的丰富性,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专业知识,在课堂时间和课下时间及时进行理论的应用,从而保证对物理原理的深度把握,提高物理成绩。例如,在教授电能等物理知识时,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安排实验或比赛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电学学习和探究的精神,从而引导他们在活动准备中不断充实电学知识,在活动中实现物理活动考察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高效教学 ;策略
新课标下,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提高有效性而开展,因为只有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显著的高效,接受教育者――学生才能获得最大的受益,而这也正好体现出来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目的。那么,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实现高效教学呢?对这个问题,笔者的粗浅认识如下。
一、教师要制定明确的,具有指导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纲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三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数学世界的载体,是学生搭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然阶段。过程与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认识、丰富数学学习经历的重要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升华,是构建并完善素质、人格和世界观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学的每堂课都应该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们在具体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使教学目标有层次化、适度化,使教学目标具体、可操作,而且具有全面性。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着调节、控制教学进程的作用。实践证明,教学活动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定向功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学目标定向正确,即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定向错误,则只能取得负面教学效果。目标的导向功能制约着教学方向,有助于预期教学结果的达成,同时也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师要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基础。新课标下,作为主导课堂教学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创造性地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师要善于运用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新课标下,教育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变化,因而教学方法相应也得发生变化。我们要摈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玩、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心体验。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第一节课时,教师利用放缩尺画了一个卡通人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狐疑,“我们的数学老师又不是美术老师,为什么要用简单工具画出这张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头像呢?”教师抓住学生心情愉快、求知欲高的时机进行愉快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诸多细节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一、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的新方向
随着新课改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也逐渐显现出它的弊端。新课标要求高中英语教学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和阅读能力,更注重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听说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进行高中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更具有主动性、实践性和方向性。新课标高中英语建立了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建立自信心,更有利于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和创新性学习,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更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促进学生学习反思、领悟,将自身的英语学习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将学习英语的目标和兴趣定立在自身今后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之上,促进实践性学习的方向顺利开展。
二、做好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方案和措施
1.以人为本,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标的逐渐实施,教师的主导身份应该得到转换,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在英语学习中的发挥。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不应该将学生作为知识接收的容器,而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意识到培养,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和创新性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课改明确要求展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切身从学生自身地位出发,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教学辅导的新型教学体系和模式。
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由学习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开发和实施。教师不需要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灌输和归纳,只需要指导性的进行方向的点拨和指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给学生预留学习时间和空间,推动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高中英语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的学习中,以及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that与 which的区分学习中,这两个知识点是学生极易弄混和不好区分的难点,而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在课下进行准备,收集资料,课上由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归纳讲解,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关知识点分析示例为:
下面关于复合句的学结
(1)定语和同位语区分为
例如:A、The news that our team has won the match is true.(同位语从句,无实际意义,与前面名词一个意思)
B、The news that he told us surprised everybody here. (定语从句,起修饰作用)
(2)that和which的区分 that之前是不定(代词)、序数(词)、(形容词)最高级,which之前是介词短语与逗号(非限制性)。
例如:A、All that we have to do is to practise every day.
B、The first lesson that I learned will never be forgotten.
C、I have lost my pen,which I like very much.
D、The house in front of which there is a garden is my home.
2.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初中和高中英语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不同和差距。学生在进行高中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好初高中英语的衔接工作,不丢掉初中英语的基础,也转变学习方式和方法,促进高中英语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初中英语较为浅显,知识点比较简单,词汇量也没高中大,高中英语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加大了学习难度,文章篇幅加大,知识点增多,对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际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初高中英语学习要做好衔接工作,避免英语学习断层的出现,让学生提升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断克服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不适应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进行初高中英语知识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从比较进行分析,设立主次、引申、详略的英语方略。
比如在高中语法知识的学习中,对时态这一方面的学习,就需要以初中时态的学习为基础,将初中时态知识进行强化,深入学习高中时态知识,逐渐深入学习。
例子:I leave home for school at 7 every morning.(一般现在时)
Where did you go just now?一般过去时
If you are going to make a journey, you'd better get ready for it as soon as possible.一般将来时
I have seen this film.现在完成时
I had seen this film last month.过去完成时
……
3.提高高中学生运用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其学习效果主要通过听说来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将以往的应试教育学习方法进行改进,不仅需要强化读写能力,更需要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共同进步。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创设英语交流环境。引进外教或者实际口语强的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教师与学生积极使用英语交流,创设交际环境,让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英语,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采用任务式教学方式。可以针对性的将某个知识点或者某篇课文的讲解工作交代给学生,分小组进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讨论和准备,从而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提升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三、创设应用学习角。可以开设英语学习校园报、英语兴趣角、英语学习黑板报、英语学习书籍交流会等等。让学生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英语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三、总结与归纳
本文针对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反思,首先解读了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新方向,继而针对性的给出了做好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方案和措施。本文给出了新课改下教学方案的三个实际方法,并针对每种方法介绍了几种小例子。高中英语知识点比较多,语法也比较复杂,词汇量等方面的学习也需要下一定功夫。在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用心去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江华.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9)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新课标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一直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管理制度,单一化的教学方式目前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作为对传统教学的优化,教育部研究并设计了新型课程标准,旨在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一线教师在教育模式与授课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新课标的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学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暴露出了较多亟待改正的问题。下面分别对课堂实施策略、实施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一、新课标下课堂实施策略
高中英语新课标课堂实施策略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与思想为理论指导,在对教学过程的要素与环节进行优化后,编写出教学指导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英语教学中,它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选择与组合过程中,以实际教学方案为载体。另外,教学策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这一点区别于教学方法的概念。一般来说,高中英语教学实施策略具有指向性、整合性、灵活性、启发性、可操作性几个主要特征,与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性与单一性相对应。从分类上看,高中英语课堂实施策略主要分为课堂提问策略、呈现策略、激励策略、学习指导策略等。另外,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有机会进行积极的问题探究与对话交流,个性发展状况较为理想。
二、新课标实施中的问题
1.单一化的讲授模式
在新课标要求下,一线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我学习,但在实践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具体来看,多数教师依然遵循原有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并无显著变化。在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压力较重,而且高中教育依然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因此很多教师只能“无可奈何”地采取以讲代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另外,还有部分教师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固守原有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英语教学重归“哑巴英语”的歧途。
2.形式化的教学活动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教学活动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水平。但部分活动过于形式化,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只注重活动内容,缺少语言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英语的全方位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泛滥也是教学形式化的重要体现,由于授课内容容量较大,部分教师选择使用课件辅助教学,但课件播放过程中,学生难以进行积极思考,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缺乏实效。
3.本末倒置的教材认知
由于高中教学以高考等应试目标为主要要求,因此在教材的认知与使用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考试要求,产生较大误区。对教材的重点内容进行全方位讲解,唯教材内容是论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选取与加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素质,但直接导致了课时不够、内容缺乏的大问题,可谓因小失大。部分教师则紧抓课外教辅的作业要求,抛开主体教材,摒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刻意迎合高考需要,使得学生难以达到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整合要求。
三、新课标实施问题的解决对策
1.灵活应用教材知识
对于高中英语教育存在的教材内容使用僵化的问题,教师应当积极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在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内,对标准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删减、补充与调整。对于教材中缺乏的知识背景与拓展要求,可以进行适当补充;对于冗长的课文与听力材料,可以片段化地截取主要内容进行讲授,舍弃不必要的内容;对于单元内或跨单元的类似的语法知识,可以重新安排教学顺序,优化教材的处理方式。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优秀英语教学需要以实力过硬的一线教师为基础,对于英语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工作,要适度提高门槛,以教学培训与思想教育的方式提升一线教师整体素质。首先应当加强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办全体教师参与的课程研讨会议,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自我学习。其次要加强师资的培训,各级教育主管机关应当设立分级培训中心,积极引进英语人才,以新课标的理念为依托,构建全方位的教师选拔与培养机制。
3.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贯彻新课标要求的主要环节。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优化,应当从创新课堂教学设计要求入手,有计划、有目的地强化课堂活动的应用效果。对于课堂时间的分配要做到合理化,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水平,设计课堂的主要活动。课堂设计要注重增加学生交流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课堂演讲与小组讨论,发挥课堂活动的真实作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强化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但在一线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对于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主要存在讲授模式单一化、教学活动形式化和教材使用主次不分的问题。有鉴于此,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一方面要紧抓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灵活化地处理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完善英语教学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占奎.新课标英语教学“穿新鞋走新路”[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1-07-01.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创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三个目标。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设计要具有创新理念,既为学生的今天服务,又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一、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观念转变包括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学生地位的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主要是倡导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而新课标提倡的是教师引导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从“讲解者”转变为组织者、合作者、互助者。学生地位的转变要由原来单纯听课、被动灌输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改变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参与——建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学活动包括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生生之间的讨论互助,交流探究活动,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活动。作为教师,我们要使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做数学,在动中学数学,学得轻松、学得活泼、学得愉快、学得牢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他们便会自己钻研数学内容,总结学习方法,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温故知新、布置作业”是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形式单一,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只强调“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单一模式,只能使学生处于机械训练、被动参与之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合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出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改变了师生的交往方式 ,由原先的“师生”的单向交往演变为“师生”“生师”及“生生”的互相交往。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发现、如何总结,变“信息源泉”和“知识传播者”为一个合作者和咨询者,从实践中“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在情境中“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
四、课堂教学过程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逻辑分析——讲解说明式的进程,它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空间,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是在建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即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教学情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理解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有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新知。新课标下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独立性学习:使学生知道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反过来又能给现实生活起到指导。要让学生树立独立意识: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使学生在独立的学习过程中完成思考、概括、提炼、消化,从而进一步体验学习乐趣。
(2)互动性学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不应该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在教学环境中应是和谐、互助的合作关系。
(3)问题性学习:问题性学习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把课课里课外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梳理,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在进行点拨。教师只有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才能树立学生的探究学生的意识,从而使学生能自己寻找、解决、归纳问题,发挥潜能。
(4)乐趣性学习:学习是一种乐趣,乐趣就是动力,教师要让学生在乐趣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发展目标。
五、课堂教学手段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利用和操作教学媒体向学生呈现和讲述知识,有的甚至只用粉笔和三角板来完成自己的数学教学。而新课标下应把教学媒体从教师手中转移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亲自操作,使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然而,在使用新的教学手段的时候,我们应注意:
(1)加强教学设计的开发性。在课改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用自己设计好的教案,在上课时千方百计地完成自己的计划,忽略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2)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声令下“讨论”,学生就分成几组讨论,气氛活跃。几分钟后,学生的思维刚刚打开就被教师打断,结果只有优等生讨论出了结果,其他学生只能“洗耳恭听”,讨论流于形式。因此,在教学手段的采用上要提倡“设计”与“创新”,要充分了解各种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六、课堂教学评价的改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终结性评价,以学生能否正确回答课堂教学问题;能否解决书本上的练习题;能否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为评价目标,目的是选拔和管理。而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形式性评价。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评价,能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总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具有创新理念,时时刻刻想着学生,从而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汤元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J].学苑教育,2010(12).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230-01
课堂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核心,通过设立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探究性教学中师生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有教师一味地讲课,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新课标下实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将探究性学习落实。作为课堂实施者,教师要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多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通过设立情景,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确定课题,并设计出探究的方案,根据方案对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还要对学生所探究的方向进行了解,引导学生对课题深入探究,避免偏离题目。
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通过对课题情景的设立,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支持学生之间积极讨论课题。同时,还鼓励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提出各自的探究方案,共同探讨,共同学习。例如在高中生物课堂上,针对课堂中的“生物链”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立情景,如“将你放在荒岛上,给你一只公鸡、一只母鸡与一斤玉米,你选择先吃什么才能在荒岛上生活更久”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题的探究,最后结合同学之间的探究方案进行探讨与交流,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探究式教学中,鼓励同学之间进行交流,通过各自对课题的理解讲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共同分析,探讨,实现学生对课题的透彻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在课堂进行探究性教学的研究
1.实现课程与探究同步
教师作为课堂的领导者,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学习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充分了解该节课程的纲领,结合课程重点,进行探究式教学,同时要保障探究式学习过程要与教学的进度同步进行,主要表现在教师根据该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问题,通过学生对情景的设立,独自思考或小组间共同探讨。也就是说,教师对课堂中心内容进行问题设计之后,引导学生对问题情景的设立,简单问题可由学生个人思考回答,对于相对典型、有难度的题目,可以通过学生小组之间共同探讨。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点评,并引导学生将问题真正解决,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同类题目的印象,也促进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
为了实现课程与探究同步进行,在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之前,教师要通过对课题重点的讲解,促进学生对课堂的了解,以免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偏题,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进入课题的探究学习中。另外,教师还必须通过充分的备课,将课堂问题精心设计出来,多举出一些贴近生活,符合事实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高中生物课堂中,针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链”的课题,由于学生平时实践不多,对生态系统的概念感到抽象。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可结合现实生活。教师在课前先向学生充分讲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链”的概念,使学生对课题有了初步了解,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说在生活中自己处于生物链中的第几层,同学们通过哪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平衡”等。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景,使问题可以分析得更为透彻。
2.学生寻找资料,教师引导探究
随着现代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学资源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课题内容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学生各自收集。在课堂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主题提出,设立情景,引导与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假设,同时学生也要结合所收集的资料与问题结合,通过思考与探讨,总结自己的见解,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例如教师在高中生物“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课题中,由于这方面内容的相关资料容易获取。因此,教师只需要向学生提供部分资料,通过学生结合生活情景,得出探讨结论,并通过小组间的探讨学习,实现学生探究性学习。
3.教师调控,学生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并不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放任自流。作为课堂的领导者,教师要在教学中及时调控,鼓励学生对问题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特别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针对生物知识的多样性鼓励学生想多方面进行思考。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就算与主题思想不符,也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对学生分析课题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准确思考。只有让学生通过全面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死记硬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加强对课题的探究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教学就是要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课题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全面促进学生的能力、个性、认知等方面的发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卫华.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1,06(09):181-182.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阅读课;动态和谐;情感价值教学行为
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开启学生智慧、展示学生个性的核心。走进新课程,我们看到了令人振奋的语文阅读课――从事先规定细节的僵化设计走向了多元开放、灵活动态的弹性预设,从教师霸权的“一言堂”走向了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从偏重认知能力走向了促进生命的成长与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精彩,带来了生机。
一、课堂预设
反思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亟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优化设计。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预设,预留下更多的空间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
为此,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如教授朱自清的《春》,学生被《春》里的优美语言和作者饱含激情、乐观向上的感情感染了,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提问,引导学生列举描摹春天的诗句,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向往、盼望的季节,爱春之情油然而生。
二、师生平等互动 ,共享和谐美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努力创造健康的、生动活泼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比较顺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自由地呼吸,吸吮知识的琼浆”。
平等始终是一种介入对话的姿态。当教师作为平等对话者,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时候,对学生的影响和感召是巨大的,具体来说:
教师先要用心去浸润文本。
教师首先是文本的读者,是阅读的主体,要反复不断地触摸文本,深度参与,去思考、质疑、查阅、创造,而决不停留在抄写教参、教案集上已设计好的内容,做“传声筒”。如读了《散步》,“我”的尊老爱幼会令人深深感动,“我”的行为又促使我们每个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现代人反思;读了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直跌宕在内心深处的是:我们的生活中也有那么多温情脉脉的细节,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我们自身的行为去爱身边需要关爱的弱小者,不幸者。教师要用自己与文本的心灵对话形成一个独特的教学视野,以独到的阅读见解带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更好地预测学生阅读的立体性、生成性和创造性,易于互动的进行。
2、师生平等介入与文本的对话,碰撞出和谐之花
在新课标下,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和文本直接对话,更有了和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学生认真地阅读了课文,“自然感受”可能很小,可能很肤浅,还可能很“怪异”,但是学生敢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理解说出来,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讨论,是难能可贵的。由于有了对话,语文课堂变得鲜活热闹了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被激发了。
三、人文熏陶
有人说,今天的孩子是情感缺失的一代.通过反思,我们认识到:现代教育决不能是“忽视了另一半的教育”。语文学科最有可能实践情感、生命教育,它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人文性最强,教材中蕴含的人文资源最丰富,与生活最密切,生命,情感理应在情感教育中欢歌。教书育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教师要把教材中正义、美善的情感注入学生的血脉中,让它们永远在学生的血管中循环流淌,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大成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究策略,使教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建构学生完美的人格。
1、情境演绎,激感
人的认知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初中生尤其如此。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出发,有助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很快地进入课文表现的情感境界。
我在上《散步》时,课始利用多媒体播放崔京浩演唱的《父亲》,并以一组又一组人类的亲情图片呈现在大屏幕上,渲染气氛,导入课文,画面、音乐同时欣赏,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成功的铺垫。又如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我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将“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大家用心去感受这充满气势、充满生命力量的景观,吸引学生沉浸到这种独特的氛围中,真正受到心灵的震撼。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学生把全部的激情都融入到了课文当中,效果极佳。
2、自主参与,体验情感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三种目标,而是教学的三个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三个方面,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就像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学生学会,也就是我们传统教学中的“双基”目标;“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学生会学,即要求教师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立足于学生乐学。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
教学目标怎样细化,将决定具体教学活动如何展开。那么在细化物理教学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系统性原则:即根据横向和纵向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系统中各要素,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⑵全面性原则:即要求从实际教学出发,制定出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每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一体化。⑶科学性原则:即要求应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⑷层次性原则:即要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根据以上原则,以“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为例,我们可以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建立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阅物质的比热容表;(3)会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4)能对有关物质比热容、温度变化或吸放热等简单问题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求知欲,敢于猜想,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法的设计教学法是指教师为完成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前置知识、技能、心理和思维特点而设计的教学过程的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法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的根本保障。
二、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学法设计的依据
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法。这必须要以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依据初中生的能力及其特点、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符合师生双方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教师转变成为善于学、善于干、善于钻研和总结的创新型教师,进而培养出创新型学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法制定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法的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原则: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科学原则:让学生大胆地去观察、思考、实验和总结,通过教学媒体的应用,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刺激学生的大脑,采用不同的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
四、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步骤
新课程教学设计可以根据以下内容和步骤来进行设计:
首先进行任务分析。在每节课设计前,不仅是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更要注重学情分析,包括对学生知识、经验、思考、能力等方面的了解。要通过与学生对话等形式,确定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而不是只凭主观揣度,认为讲了学生就会掌握了来安排学习的顺序和创设教学环境。我们要为学习者设计教学,要注重分析学生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
最后确定教学内容。由于新课标中物理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所以确定物理教学内容时物理教师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①教材哪些内容应从略,哪些是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②哪些物理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补充什么素材内容才能使其更完善;③在校内校外以及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如何定位比较恰当,如何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突破难点;⑤活动与探究课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⑥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哪些内容可进行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⑦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为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教师以新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必然会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参考文献:
[1] 陶忠林. 教学设计要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1(10)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39-1
一、把握好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的关系,用心设计教学方案
首先,教师要把文本读“厚”。日常教学工作的琐碎繁杂导致多数教师很多时候都不能静下心来阅读教材,只读教参和教学设计,少读教材甚至不读教材。然而,课标要求“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这就是说,教学活动是依托在教师读教材的水平,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文本的欣赏上。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有深刻的阅读功夫,而且要认真反复阅读教材,即使没有任何参考书在面前,也能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语言美……这就是我们说的“薄书厚读”,读出自己丰富的理解和感悟来支撑课堂。
其次,针对学生的目标定位要“准”。不少教师认为教学方案是写给领导看的,所以,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经得起检查,于是确定教学目标便要地集教参或多本教学设计书之大成,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情感发展无一不全。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发言中强调:“三维目标整合,年段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这无疑告诫教师“薄书厚读”只是第一步,还须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研读教材,“长文短读”,读出最核心的内容,并且依据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同时兼顾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来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加以落实。这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功课。
再次,给予学生的内容要挑“精”。很多老师上课时总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笔者自己也有这样的感受,总是怕自己少讲了、漏讲了。事实上,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抓住本质内容精简非本质的内容,就会使一节课显得充实简约。因此,教师要从教学的角度研究教材,精选与教学目标、文章主题相契合的本质内容,重点品读,与确定的教学目标、文章主题相去甚远的非本质的内容,大可不必过多纠缠。
二、教学方案要把握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注重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要打破教师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就要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准备,参与课后评价检验。如课前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自己制作学具,或课后根据课堂学习与感悟用讲一讲、画一画、写一写延伸巩固学习等。准备过程是积累感性材料,丰富体验的过程,更是一个探究过程。这样,不仅为课堂学习做了铺垫,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课后延伸是通过实践巩固提高,把学生语文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反之,如果事事由教师准备,课后又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一方面教师没有那么多精力为每个学生准备那么多材料。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他们是在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东西,学生就会缺乏参与的热情,对学生来说,教授的东西再好、再全,也不如自己获得东西更深刻。
三、教学方案要注意转变教师角色,变讲堂为学堂,用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需要
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是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这样的备课才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体现层次性,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要用宽容的态度为发展相对落后的学生设计有梯度的教学目标,要强化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的意识,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和不同形式的作业或考试内容。只有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考虑学生的个别需求,才会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课堂生活中来,都获得较大的发展。
四、设计教学方案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更好地联系生活与实际
在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占用,充分发现、科学配置、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教师、学生、与教学有关人员、教材、媒体等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我们应尽量多地挖掘和学生生活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教学资源。如: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他们可以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教材本身作为一种资源也是丰富的、多元的,也需要我们去重新发现、挖掘。此外,现实生活中的物、景等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如利用好,学生就能更直观地学到知识,对我们的教学也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