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10 17:25: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改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是教员的本质工作,也是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更好地展开教学,如何把知识翔实、明了地传授给学员,如何推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院校和教员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教学设计

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教员要传授给学员学习的方法,提高学员的主体地位和学员自我研究的能力。

1.1学期计划

教学是一个有很强目的性的工作,教员教学之前要根据对学生的初步了解和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针对学员的学习需要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监控学员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

1.2课时计划

教员应根据课时要求、学员的基本情况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内容深度,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加师生互动,课堂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

2备课的实质和要点

教员要想很好地把握课堂,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课前准备非常重要。

2.1备课的指导思想

(1)教学内容的规定性。备课过程中,要深挖教学内容,对知识点要有所展开,根据本门课的研究现状,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防止照本宣科,远离主题。

(2)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备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合理,要综合考虑内容的展开和学员的接受能力,难度适中。重点突出。

(3)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为加速推进教学改革,我院定期组织教学演练,目的就是创新教学法、提升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为内容服务,为学生乐于接受服务。

2.2备课是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

(1)熟悉教材。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员自己要非常熟悉和理解,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要理论联系实际,把很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2)研究课程标准。院校对每门课都有都有很详细的课堂标准,教员应吃透标准,掌握本门课教学目的、要求与重点,并转化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3)研究教学的目的。找准课程的定位,明确教学目的,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实现教学目的的最佳方案。

3 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3.1研究性教学

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的结合可以提高教员的知识水平,把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增加到课堂中来,也是对教材的完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员自己思考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师生互动,大力提高学员理论与实践联系能力的培养。

(1)教学科研相结合。通过教学科研的结合,教员可以引入科学思维方法,将先进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模式,让学员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2)师生互动。问题和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可以由教员事先设计,也可以由学员通过学习自己提出,课堂不是教员的舞台,学员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员只是导演。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时期的教学改革,传统教学要与实践课教学有机结合,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相结合,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3.2案例教学

3.2.1案例教学的特点

(1)真实性,教学的案例应取材于现实生活;

(2)典型性,案例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

(3)启发性,案例的设定应能深化理解教学内容。

通过对案例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3.2.2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选取恰当的案例;

(2)鼓励学生讨论。案例不是越多越好,选取的案例应该很典型,能充分说明问题,具有可讨论性。

3.3多媒体教学

3.3.1优势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极大丰富了教学方式方法,传统的教鞭、黑板、一支笔已经过时,高科技的使用,课堂的多样化,情境的在线,完美的视听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多媒体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极大地促进学员知识吸收最大化。

3.3.2问题

多媒体手段虽然丰富,但仍不能盲目推崇,忽视传统教学的优势,优秀的课件不是教案或者书本内容笼统的搬到屏幕上,如何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每一个教员认真的研究和总结。

作为一名院校教员,教学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不但要把知识传授给学员,还要大力培养学员认知社会、知识运用的能力,课堂教学设计无疑给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避免单纯地靠一本教科书来灌输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利用投影、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媒体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主持、评价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1、指导观察,分组实验。教师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钢、铁、铝的四个共同特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教师要善于借助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第一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第二组实验,研究木棍、粉笔、瓦片与铜、铁、铝不属于同一类物体。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组织讨论,归纳总结。在学生已经完成两组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有哪些共同特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实验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金属的共同特征。

4、强化记忆,扩散思维。为了进一步掌握金属的共同特征,教师运用了投影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种物体中辨别金属,既做到了新授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启发设计实验、组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强化记忆、扩散思维等活动中完成。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亲自动手参与做实验的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大科学,喜欢到大科学中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学会进行科学试验的本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1、观察思考,分组实验。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大胆地进行实验。

2、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学生由第一组实验获取的知识联想与第二组实验之间的关系,然后备实验小组展开讨论,自行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由于学生在获取两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有话可说,就会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课堂教学。

4、运用概念辨别金属。众所周知,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科学课《金属》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识别金属。由于教学活动组织得充分,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特性、共性,根据金属的共性、特点,学生能够很快从多种常见的物体中辨别出金属,并说出辨别的方法,教学目的实现就成为一种可能。

5、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掌握新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分组实验、观察思考、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大胆发言、辨别金属等活动中完成。

三、教学媒体选用的设计

第3篇

一、设置情景,融合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因此,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同样可以在课堂中适当的融合探究教学的理念,通过探究教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例如,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 在圆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在侧面上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动画演示全过程)

通过这个情境的设置,有效的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以更为生动的形象出现,而不是以严肃的、刻板的形式出现,有利于减少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当然,我们设置这个情境的目标,也不仅仅局限于此. 笔者在这个情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追加了动手探究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相关的数学知识. 如让学生动手操作做一个圆柱,寻找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 然后再分组讨论:将圆柱的其中一条母线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思考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 这个探究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抽象模型转化,凸显数学本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习题,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 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 问:上午10:00时,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二、加强学习研究,多维度解题

数学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通向这一目的地的道路却是多种多样的. 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数学亦是如此.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呈现更多的可能,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了解问题的本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以多维度为教学视角,注意教学的多面性. 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问题的“一题多解”,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将公式或结论进行推广,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例如,求证:cos■ + cos■ + cos■ = ■. 在学生用“三角证法”完成解题之后,教师接着从复数证法的角度切入,当学生还在思考另一种可能的时候,再与学生一起研究公式的推广cos■ + cos■ + … + cos■π = ■(n为奇数,且n ≥ 3).

此外,我们所说的多维度教学,还包括充分运用课堂中学生的错误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要纠正,但是不应该把错误当成纯粹的错误,而要借题发挥,发挥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把握正确的解法.

例如,直线l过点P(2,-1),它在y轴上的截距等于它在x轴上截距的2倍,求直线l的方程.

学生解答为:设l的方程为■ + ■ = 1,则b = 2a……①,又由P(2,-1)在l上,得■ - ■ = 1……②,联立①,②,得a = ■,b = 3,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2x + y - 3 = 0.

此时,笔者要求学生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解此题:

设直线l的方程为y + 1 = k(x - 2),令x = 0,得到y = -2k - 1,令y = 0,得x = ■,由题意,得-2k - 1 = 2・■,解得k = -2或k = -■,故直线l的方程为2x + y - 3 = 0或x + 2y = 0.

此时,笔者顺势提出:为何两种解法得出的结果却不相同?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明白直线方程的截距式不包括截距为0(过原点的直线)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会对截距式直线方程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方法能帮助学生在解题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获得简易的解题思路,教师要在课堂讲解例题时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

第4篇

[关键词]科学 教学设计 动态生成 教学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75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优化教学设计,珍视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做好课堂预设,能为课堂动态生成留足空间;展开多元对话,为课堂动态生成创设空间;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能有效捕捉动态生成讯息。动态生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生成意识,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赢得课堂教学的主动权。

一、教学预设,储蓄动态生成空间

在设计科学课堂教学教案时,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的运用、学法的指导等方面,为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留足空间。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基础出发,找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点,使用适合度更高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一旦被激活,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

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时,我让学生判断“谁吃谁”,这里的“谁”可指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有的学生说:“小鸟吃瓢虫,瓢虫吃蚜虫,蚜虫吃小草或蔷薇”;也有的学生说:“小鸟吃毛毛虫,毛毛虫吃蔷薇,小鸟还可以吃蚯蚓,可是蚯蚓吃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我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食物链或食物网,请你列举出生活中见过的生物,找找它们之间的食物链。学生的探究热情被点燃,教学课堂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很快就出现了许多条食物链。

教师针对课堂的动态生成,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很快将学生带入思考中。学生在讨论、分析、综合中形成的学习认知,为学生提供重要的交流机会。教学生成随时发生,教师应有捕捉意识,随时点爆课堂学习氛围,使科学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多元对话,创设动态生成环境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对话,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重视学生的言行,注重课堂的互动品质。教师巧妙地设计课堂的提问环节,引导学生展开交互对话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呈现繁荣景象,教学生成自然形成,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将得到有效激发。

多元对话体现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如在教学《维护生态平衡》一课时,我提出问题:以草原为例,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子和草,这三种生物之间如何形成生态平衡呢?有学生回答:“如果鹰少了,兔子必然增多,兔子多了,草就少了,草大量减少,会引起沙漠化。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因此,人类不应随意捕捉鹰。”有的学生说:“如果我们大量投放鹰的数量,让鹰抓兔子,草原的兔子少了,草就会旺盛起来,这样是不是会有好结果呢?”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热议。有的学生说:“要减少兔子的数量,发动人们去猎杀兔子就可以了,不需要投放鹰?”有的学生说:“草原草长高了,冬天干燥易着火,就怕火势太旺,难以控制呀。”

从学生激烈地讨论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对生态平衡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此时,我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自然界有比较固定的生态平衡,人类不应该随意打破这种平衡,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必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三、及时调整,捕捉动态生成讯息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做出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动态生成随时可能出现,教师面对教学生成时,需要快速做出应对,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对位调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点滴反应给予重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教学进度,为推进课堂创造良好条件。

《阳光下的影子》一课要求学生从阳光照射物体产生的影子中形成新的认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身实践绘制影子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在课堂展示中,学生大多能给出实验结果之后,我再要求学生讲述实验过程与感悟。有学生说:“我用一根竹竿进行测试,从上午十点开始,每隔一个小时,测量一次竹竿的影子的长度,一直到下午四点。从描绘的示意图中发现,阳光照射方向呈现规律性转移,影子长短和角度也随之变化,且所有变化都呈现规律性。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评价。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相关内容,再进入课堂学习,真正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学生有了实践感知作为学习基础,对课堂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学习效率都能有效提升。学生前期实践情况教师难以预设,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教学生成特征明显,也为课堂教学地灵活调整创造条件。

第5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堂;优化意识;教学设计

教师进行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有创新意识,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探索,重点突出教学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自由性、多样性等基本特征,并通过多重优化措施,强化文本生本的思维对接,形成重要教学创新点、切入点、成长点,为全面塑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环境。

一、教学预设,体现综合开放特性

综合实践课堂教学预设时,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准备教学生成预案,以体现综合实践课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1.综合选择教学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课有比较固定的教材学习内容,但在具体执行教材时,教师有更多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展开取舍,也可以适度增加其他学习内容。综合实践课教材内容比较丰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不断探索来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时,教师要有综合教育意识,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基础,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筛选、整合、优化,以提升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如增加本地农业生产相关内容,通过对家乡特色产业展开调查研究,认知、了解本地农业生产基本状况,建立具有乡土气息的学习意识,提升学生认知水平。

2.开放教学目标设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主体是“活动”,在学生展开多种活动时,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活动展开适时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达成的目标,以提升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活动目标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因素,促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形成创新、体悟意识,鼓励学生在不断完成活动目标的同时,促生自我成长自觉性。在活动目标设定时,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群体有深入调研,给出适合度更高、覆盖面更宽的教学目标,不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达标,也不能挫伤学生进取的积极性。教师在具体目标设定时,不妨征求学生的意见,体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开放性。开放教学目标设计,需要教师做出积极努力,不仅要做好学情调查,还要科学筛选学生的参与意见。如《我们去郊游》教学,教师综合各方意见,最终形成活动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学生做好郊游前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安全措施的多重预设。第二,让学生在郊游过程中,学习更多实践认知,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日。第三,做好协调工作,在家长和教师协助下展开活动。学生明确了活动内容和活动目的,自然能够按部就班地展开工作,特别是活动前的准备,应该成为这次活动的重要关注目标。因为活动有一定风险性,教师要让学生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参与实践活动,必须要先落实实践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确保学生安全参与实践活动。学生明确活动目标之后,能够积极有效地展开实践操作,学习效果显著。

二、活动开展,观照实践自由特性

教师在综合实践课堂活动设计时,不仅要观照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还要对实践活动展开多重评估,以提升其适合度,体现综合实践课实践性、自由性特征。

1.优化活动引导方式

综合实践课堂活动启动后,教师要及时跟进,针对学生实际表现给出一些必要的引导和鼓励。为激发学生主动性,教师要注意放开手脚,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形式,或者是对相关活动进行自我改进。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大胆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家庭,促使学生学会健康快乐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有创意地生活,以提升实践活动品质。只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实践品质,教师都要给予积极支持。

2.关注不同群体需求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要正视个体差异的现象,并展开差异性教学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学生学习基点、生活经验、学习感知等因素都呈现个体差异,在实践课活动中,要求学生达成一致学习目标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教师要有分层教学观念,真正介入因材施教原则,为不同群体学生设计不同教学策略,这样可以极大提升课堂教学匹配度。学生对生活关注度呈现个性差异,教师在活动引导时,也要有个性意识。如学习《变废为宝》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搜集相关信息资料,说说环境的变化,了解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有哪些变废为宝的实例。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归结,形成学习成果。有学生说:“我们小区的垃圾已经实现了分类,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害垃圾,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虽然居民不能准确进行垃圾分类,但起码有了分类意识。有机垃圾可以制成肥料,无机垃圾可以回收制造新产品,都属于变废为宝的实例”。教师对学生表现给出积极评价,鼓励学生要多关注社会生活,获取更丰富的学习认知。

三、评价实施,凸显多元激励特性

课堂评价是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介入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重评价方式。特别是教师专业评价,都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训练热情,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1.介入多种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中介入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评价活动,这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不仅丰富了评价视角,也为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觉悟创造条件。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重视学生个体评价,对学生自我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发动学生展开互评活动,通过对其他同学的评价,也可以形成重要对比,促使学生自我矫正和成长。而教师展开深度专业评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为深刻的认知体验,这对学生学习认知构建有重要帮助。

2.展开个性专业评价

所谓个性评价,就是具有创新意味的评价,体现评价者独特的视角和见解。教师对学生展开评价时,不可陷入千人一面的窠臼之中,要针对学生具体表现给出更为专业的评价。评价形式、评价语言都需要体现个性,这样给学生带来的自然是不一样的感知体验。教师评价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也可以是肢体动作、眼神和表情,只要能够传递教师评价激励意图,什么样的评价方式都可以运用。如在学习《走进植物王国》时,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观察多种植物生长情况,采集树叶标本,让学生画出树叶形状,量一量树叶的大小,并写上树名。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处理才能保持树叶颜色不变。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教师给出的评价也非常有个性:“你搜集的树叶很特别,说明你观察很细致,能够找到不一样的树叶。”“你画的树叶很形象,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了,看来你很有艺术天赋。”“你这个方法很有创意,将树叶快速烘干,树叶就会保持绿色不变。”学生听到教师的评价,大都显得很受用,说明教师评价具体很强的激励效果,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得以有效激发。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有自身学科特点,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展开教学优化活动,符合新课改基本精神,也能够满足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需要。从教学预设、实践活动、课堂评价等视角展开教学优化,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个开放的、自由的、活泼的、有创新意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效度,培养学生良好实践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发挥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善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放式课堂教学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5):214-215.

[2]张健.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10.

第6篇

一、从任职需要出发,强化目标意识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员期望学员在上完每堂课之后应该学到的东西或应发生的变化和所能达到的程度。当前,授课教员从任职需要出发来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意识普遍不强,有的甚至连教学目的都不问津,只关注教学内容的多少。为此,欲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强化教学目标意识。

(一)要强化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

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首先,它直接规定和影响着课堂教学设计内容与形式的取舍和选择,规定和指引着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方向。其次,它能使学员清楚地知道,通过每节课的学习,能学到什么知识与技能,怎样学会这些知识与技能,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望、学习热忱和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再次,它能使教员从整体上把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明确一课堂的教学标准,权衡一堂课教学的得失。因此,确立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谋划教学设计的核心和前提。

(二)要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着眼点

确立教学目标的着眼点包括学员取得任职所需知识与提高任职能力两个方面。如果仅着眼学员取得任职所需知识,则会过分强调知识的储存,而忽视学员对知识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导致学员思想呆板、僵化,无法产生新观念,更谈不上培养和发展学员任职能力。相反,如果仅注重学员对问题的思考,则会忽视对知识记忆,在理解与运用知识的场合中,思考和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又会走上另一个极端。因此,要把发展学员任职能力和使学员获取任职所需知识二者并举,同为确定教学目标的着眼点。把学员如何“学会学习”、“学会通过思考把记忆的知识加以运用而转化为任职能力”,作为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把如何调动学员“主动学”,“我要学”的积极性,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

(三)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

准确地表述教学目标,采取“行为表述法”描述教学目标最为有效。即用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并与课后学员发生的变化结果相符结果的词语表述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表述课堂教学目标,至少应明确:教学对象、在什么条件下(行为条件)、做什么(具体行为)、达到什么程度(行为标准)四个内容。用“行为表述法”描述教学目标时,特定词语所描述的必须是教学对象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并且是在教学以前教学对象所不会做的事情,而不是教员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在用词上,尽最大可能将那些使人不能直接观察行为的词语(理解、认识、获得、消化、懂得…)转换成能对教学对象的行为直接观察的词语(说明、说出、选择、比较、解决、设计、写出、认出…)。在界定目标的水平标准上要符合教学对象,标准不宜偏低或过高,以教学对象学习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思考,能够达到的水平作为标准。

二、从任职需要出发,组合教学内容

从任职教育需要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并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地组合,是谋划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内容集中体现于教材,但教材自身的结构体系与学员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在教学时间上,也不允许将教材全部内容用于课堂教学。再者,从培养学员的任职能力上讲,教材的全部内容都在课内进行,也不符合任职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员只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再选择、再加工、再组织,才能把教材中本质的东西提炼出来,形成一个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前后有序、结构优化的适应任职需要并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的“活”教材。

(一)全面熟悉和掌握教材

一部教材不仅在章节上相互联系,而且在内容上前后照应,相互渗透。即使我们担任其中的部分内容教学任务,也必须全面熟悉和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和重点、难点,站在教材之上,从任职需要出发,再选择组合课堂教学内容。如果教员不能做到全面熟悉和掌握教材,要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很难的,即使是设计出来了,也绝不会是较为理想和成功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要确定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任职上岗所必须的内容,是到达岗位就能用上的知识,也是在校期间下一步学习将常常用到的基本知识。难点是学员难以理解,易于出错,易于混淆和难以掌握的内容。教员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任职需要,结合教材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对象和教学经验来确定。教员只有把握了重点、难点内容,才能在围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上谋划教学。

三、从任职教育需要出发,综合教学方式

任何教学方式,都由多种彼此关联、互相补充、无法分割的具体教学方法组合而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员的具体运用发挥出整体综合效能。如果离开整体谈单独运用哪一种方式都不是最佳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培养和发展学员任职能力为主线,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启发学员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把那些着重发展学员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群中的主体并加以综合运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员的任职能力。不要用“传统”和“现代”给教学方式划线,束缚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要让“东西合壁”,“古为今用”,“传统与现代祸合”。

在课堂教学方式的设计思路上要考虑:能否启发学员的思维能力,引导学员学会思考;能否增进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在课堂上获得知识;能否强化学员的实践环节;能否引导学员树立“学习与思考”并重的观念。

四、从提高教学效果出发,恰当运用媒体

灵活选择教学媒体以适应教学形式的特点,是谋划课堂教学设计重要组成部分。选择教学媒体:一是把“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以实现其最佳教学效益为标准。教学中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谁优谁劣,不能以媒体的技术含量来衡量,也不能用“传统”与“现代”划线,而要以是否有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益来衡量、划线。如:对那种小而轻(以个人体能为限)且从外部能看得见、拆得开、不易损、数量多的零部件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以“传统媒体”―实物辅助教学为宜;对那种从外部想看内部结构看不见、想摸摸不到、想拆不准拆、想让部件“动”起来却因条件限制不易实现的零部件进行教学设计时,则应以“现代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为宜。在多媒体技术能实现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动画或虚拟技术把微观结构放大,使抽象变具体,让想“动”的地方“活”起来,充分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二是“多媒体课件”与“课堂讲授”有机结合,通常教员应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教学媒体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学中,主要是为学员演示画面内容以配合教员讲解。学员从多媒课件画面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从教员的解说中升华成理性认识。课堂教学媒体能否发挥其最大作用,关键是教员的课堂讲授质量,而媒体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过分重视和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教员课堂讲授的作用。设计时,把该讲的不讲,该板书的也不写,该教员亲自示范的内容也让动画和影像替代,把教材内容“包装”成电子“幻灯文字”等等。学员在课堂上看得眼花缭乱,读得目不暇接,跟不上听,顾不上记,感性认识上升不到理性认识,所讲内容不能被学员接受和理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

第7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设计;声乐

基金项目:2008年怀化学院科研资助项目“高校声乐技巧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HUY2008-50。

有效教学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及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注有效教学的研究。声乐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声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声乐教学的重要课题。

声乐有效教学是指声乐教师遵循声乐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科学的方式方法,成功促进学生的声乐学习和终身发展以及声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获得积极的教学效益,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实施最佳的声乐教学方案,实现学生对声乐学习的最大积极性,使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和表现能力发生预期的变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由于通过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减少和克服声乐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和提高声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因此笔者认为,声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有效的教学设计,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声乐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根据“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提出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试图为实现声乐有效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认真分析学情,把握真实状态

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情分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高校的声乐课堂教学,多以单人课和小组课为主,课堂教学所面对的是个性、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他们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以及接受外部信息的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增强声乐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学情分析不仅要了解声乐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需要、能力水平、智力类型和学习风格,还要研究学生对声乐课学习的期望、分析学生的知识和生活视野、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等。此外,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该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将声乐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差异地适应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渠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供适切性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确定具体可行、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具备准确性和明确性,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首先,声乐教学目标应该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仅重视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表现与创造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声乐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撰写,以声乐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当然,三维教学目标并不是要求在每一节声乐课上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其次,声乐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一定的层次。声乐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也必须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针对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制定面向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现实的,但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则是可行的,即声乐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之分别适合于好、中等、一般三类不同程度的学生,让他们在各自声乐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三、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的选择是优化声乐课堂设计,实现声乐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声乐课堂教学存在单人课、小组课、集体课等多种形式,再加上学生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情况千变万化,因此在选择声乐教学方法时,应该根据本节声乐课教学的任务、内容、对象、方式、手段、条件等诸多因素,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使用示范法的时候笔者认为,对于程度较浅的学生,在布置其演唱新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完整示范是有必要的,因为通过教师规范的示范能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使学生明白该如何去演唱与练习;而对于程度较深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先通过一些语言解释或分析乐曲,启发学生对乐曲有所理解之后,让学生自主练习,但在练习过程中也可通过示范给学生一些提示和帮助。在声乐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示范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反思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式教学法等,如果教师在一节课或者一个教学阶段只采用单一的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就会感觉教学单调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又是师生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它既有预设又有生成,是两者有效的统一。在以往的声乐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预设,忽视了教师的经验与风格、学生的认识与体验,相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师设计的教学策略则完全一样,使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千人一面,从而导致教学的低效。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例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弹性、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创造性的空间和时间。其实声乐教学的设计不仅存在于教学前的备课环节,还存在于声乐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临时发挥、声乐教师的即时表现也构成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声乐教师在教学情境中,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对教学进行感知、判断和操作,按照学生声乐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临时调整教学万法或改变教学策略,教师的这些行为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在声乐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坚持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与预设有机统一,既要重视课前预设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一种积极的动态设计的能力,这样才能提成课堂教学质量。

实现声乐有效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是前提。声乐教师要具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发展”,认真分析学情、把握学生的真实状态,深入吃透教学内容,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声乐学习的最大积极性,使学生的声乐知识和演唱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增强和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沈 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j李宗堂.引导学生声乐学习的有效途径[J].中国音乐,2001(2)

[3]沈建民.论基于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及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4]龙宝新.陈晓瑞.有效教学概念的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

[5]程 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

作者简介

第8篇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读;探究;训练;反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7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029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是体现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中必须创建一种既发挥教师教学指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以此为主要思想,经过多年不断探索,我总结出“指导学生研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强化跟踪训练――提高自我反馈”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指导学生研读

指导学生研读是教师指导学生研究和自读课本及相关学习资料,它能将学生阅读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指导”与学生“研究”成为一体是关键。化学课堂教学首要条件是“有的放矢”,而“研读”是必须准备过程。在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发挥研读的权利,可使学生居于学习主体地位。研读课本和学习资料所提供信息,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通过研读,学生可明确学习目的、找出重点、难点,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组织学生研读,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整合知识能力,因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研读。

1. 选择研读

开始尝试可选择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易由原有知识迁移而来的化学性质和物质运用等知识学习,可给出研读内容的框架,使学生有针对性完成研读任务。例如,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有得失氧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研读。给出内容框架:从得失氧研读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研读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化合价――从化合价角度迁移研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时间以5分钟左右为宜。

2. 重点研读

随着研读能力的提高,可选择重要的理论知识和重点掌握的化学知识,可设计出研读要求和思考题,让学生自主完成。例如高一氯气性质教学,可设计如下要求:

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从氯原子结构分析氯气化学性质

②与金属反应:Ⅰ. 与金属钠、铜反应的方程式和现象、产物溶于水后颜色;

Ⅱ. 铁与氯气反应方程式及化合价变化特点。

③与水反应:Ⅰ. 反应特点及方程式;

Ⅱ. 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成分及对应性质;

Ⅲ. 次氯酸的漂白性、不稳定性、极弱酸性。

④与碱反应:可由氯气与水反应联系到氯气与碱反应、氯气制漂白粉、漂白粉久置空气失效反应特点及方程式。时间以8分钟左右为宜。

3. 整体研读

待时机成熟后,可选择整节内容供学生研读,给出研读内容知识纲要,设计综合性思考题结合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生学习时间紧张程度,也可安排课前研读,研读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

高二教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设计如下研读纲要:

①化学反应中化学键变化及实质――气体反应中分子分类――活化分子碰撞分类――化学反应发生的充要条件;

②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分类归纳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质探究: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变化分析;

③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定量气体,压强、体积、浓度的关系――分类归纳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归纳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质探究: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变化分析;

⑤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归纳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实质探究――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变化分析。

设计一些思考题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固体、纯液体、溶液、气体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如何对其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②气体反应物参加的反应,分别改变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如何变化。

研读指导和要求设计,可把知识与问题串联起来,使学生在研读中解决问题、在探索中把握知识结构,可让学生体会到研读的乐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可使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主体利用集体智慧,有目的地解决问题。合作探究是学生在研读环节中形成的认识水平的检测和认识过程的重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中之重,结合教师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可在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中开发学生认知能力。

合作探究的教学可按如下方式进行:(1)同桌合作,可由同桌间结合各自研读合作整合知识结构,也可由同桌间一问一答梳理知识网络,还可由同桌间合作剖析知识疑难。(2)分组探究,将前后左右四位同学分成一组,各选一组长,知识明确之处达到共识,知识疑难之处讨论分析,教师也可参与其中一组或几组探究,时间以5―8分钟为宜。(3)集中探究,每组推送一位同学发言人,由其中一组同学发表自己见解,教师需适时加以引导,结合此组学生见解,教师及时带领大家分析,不够完善之处可由其他组同学加以补充,疑难之处由教师剖析完成。(4)总结评价,可由教师实施或学生讲教师补充或全由学生完成。

例如,在“乙酸”教学时,在学生研读的基础之上,学生和教师共同提出探究流程:乙酸物理性质――乙酸表示及结构与官能团――乙酸化学性质。乙酸化学性质探究又提出三个讨论题:(1)请用事实说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硫酸、碳酸、乙酸的酸性强弱。(2)结合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说明酯化反应的概念,反应规律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3)如何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学生先通过同桌合作探究形成初步认识,再在小组中边实验边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及时答疑解惑,更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集中探究则能集思广益,充分说理,同学间不同结构及认知水平的交流、碰撞、补充,往往会有一些独到发现,深刻理解疑难点。总结评价可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互帮互助,在实践中吸取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强化了学习效果。

三、强化跟踪训练

跟踪训练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理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强化。

学生探究知识过程必须尊重认知规律,既有理解知识的过程,又有内化和运用过程。跟踪训练是内化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是在“实践――认识”的基础之上实施“再实践――再认识”。由此可知跟踪训练在前两个环节结束之后必不可少,而且必须强化。跟踪训练的习题设计,首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根据探究知识来选择,紧扣学习内容,紧扣教材,不可盲目追求难度,也不可草草了事。其次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知识特点来设计,即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差、中、优生;既能巩固基础,又能强化运用;既有选择、填空,又有推断、解答;既可模仿熟练,又可创造提高。同时训练形式可以多元化,除笔练形式外,可以口头训练、实验操作、分组竞赛,还可以学生自己出题、交换作答,交换评价,课内训练和课外训练相结合。此外要严守科学性,训练题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能出现知识性、常识性错误,更不能前后矛盾,化学用语规范合理,答案明确清晰。最后选题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多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

多种形式的跟踪训练,是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生通过训练可在理解知识、分析问题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综合评价能力,从而使认识水平达到一个新境界。

四、提高自我反馈

学生自我反馈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可使学生深刻理解、强化记忆,也能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认知水平。

经过“研读――探究――训练”三步教学,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及时自我反馈可进一步对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还能对学生进行评价,取长补短,为今后更好学习奠定基础。自我反馈的内容一般可以是:(1)知识反馈,反馈所学知识结构、挖掘知识联系、系统知识网络。(2)认识反馈,反馈学习得失,结合自身特点评价学习方法。(3)体验反馈,反馈学习感受,培养积极进取理念。

例如“共价键”教学时,学生常会进行如下反馈:

(1)梳理共价键形成及特点,归纳共价键分类及表示,比较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异同,明确化学键实质及分类。(2)评价知识掌握情况,小结探究知识方法,确定以后完善之处。(3)感悟学习过程中情感变化,体会探究知识中难易相随,形成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

丰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让学生在“听课模仿”基础上,学会“研读”,学会“动手”,学会“运用”,学会“思考”,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研读――合作探究――跟踪训练――自我反馈”的教学设计,确实可起到积极推进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灵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第9篇

一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学设计在其原始概念的基础上有着独特的核心内涵,这些核心内涵构成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一般来说,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核心内涵包含3部分,即语文相关能力培养的实际路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掌控策略。1.语文相关能力培养的实际路径。语文相关能力的培养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这一目标的完成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将这项工作有效地分解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才能确保目标的整体完成。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核心内涵表现为语文相关能力培养的实际路径,也就是说如何在一节课堂教学中进行具体语文能力的培养。例如,如何在一堂课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如何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记叙文的类型。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可以表示为将语文相关能力培养进行实践的具体方法和具体路径。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具体方法。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学习任务,很多学生往往轻视语文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不配合、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语文任课教师需要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核心内涵表现为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这种方法具体到每一节课堂教学,具体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学生对说明文写作方法不感兴趣,语文教学设计就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举例子,做出详细的方法指导。3.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掌控策略。能否有效掌控课堂教学是一个老师教学能力强弱的直观体现。从实际情况来看,任课教师往往会出现课堂时间使用紧张或者大量“富裕”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表明教师未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掌控。但是进行有效的掌控靠的不是个人临时的主观发挥,而是依靠科学周全的教学设计。这种情况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修辞手法的讲解、文章结构的分析都是非常消耗时间的,如果教师不能依靠有效的教学设计进行提前规划,往往会造成教学任务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就表现为对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掌控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对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进行全面的把握,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要求

1.必须与素质教育思想相一致。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与素质教育思想相一致,必须将主要教学策略的运用和学生的相关能力培养紧密联系起来。任课教师不能将训练学生的做题技巧、分析考试命题规律过度地带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因为这样的模式显然是与素质教育思想相悖的。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任课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作为首要目标,而不能过多地关注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2.必须能够有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是为相关的教学服务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为首要目的。因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是教学设计合理性的基础,如果不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那么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失败的,就是不合理的。3.必须能够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相适应。语文教学设计无论包含多么先进的思想,还是采用多么高明的教学方法,都应该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相适应,这也是教学设计立足于客观实际的关键。如果教学方案设计不能够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相适应,就会导致教学设计的应有作用无法得到发挥,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正常运行。

三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因素

1.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的基本信息是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师才能科学客观地构思教学计划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学的成功开展依靠的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从而使教学设计满足相关的要求。2.教学内容的相关信息。教学内容的相关信息是教学开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载体,因此这一部分也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因素。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一部分信息,才能够对教学任务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把握这一方面的基础上就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掌控。3.具体的教学要求。具体的教学要求是引导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工具,只有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教师才能够将自己的教学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有效开展。因此,具体的教学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因素,能够提高教学设计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作者:麦培灿 单位:广东省江门鹤山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静霞.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第10篇

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心得感悟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心得感悟一

整个设计透过了软件和硬件上的调试。我想这对于自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忙。在这次设计中遇到了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才发现,书本上理论性的东西与在实际运用中的还是有必须的出入的,所以有些问题不但要深入地理解,而且要不断地更正以前的错误思维。一切问题务必要靠自我一点一滴的解决,而在解决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自我在飞速的提升。对于教材管理系统,其程序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问题,而程序设计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它反映了你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潜力,它才是一个设计的灵魂所在。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时光是用在程序上方的。很多子程序是能够借鉴书本上的,但怎样衔接各个子程序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对系统的结构很熟悉。因此能够说系统的设计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

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用心的影响。其次,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分工协作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有条不絮。另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当我们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指导老师总是耐心的讲解,给我们的设计以极大的帮忙,使我们获益匪浅。因此十分感谢老师的教导。透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好处,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我觉得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次课程设计是很有好处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我平时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虽然自我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透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在小组同学的帮忙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我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慢慢开始弄懂它。

我认为这个收获就应说是相当大的。一开始我们从参考书上找来了课题,但是毕竟是参考书,做到之后发现很多程序都是不完整的,这让我们伤透了脑筋。看着别的小组都弄得有模有样了,但是我们连一个课题都还没有定好。好不容易又找到了课题,但是结果还是很不尽人意。程序接线什么的都弄好了,调试也没有问题,但是就是无法到达预期想要的结果。参考书毕竟只是一个参考,设计这种东西最后还是要靠自我动脑筋。然后我们大家一齐齐心协力,从平时做的实验?老师上课的举例?书本上的知识以及老师的辅导和其他同学的帮忙下最后完成了。就应说这是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动脑完成的,虽然资料并不是很复杂,但是我们觉得设计的过程相当重要,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觉得课程设计反映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但是更远一点能够联系到以后毕业之后从学校转到踏上社会的一个过程。小组人员的配合?相处,以及自身的动脑和努力,都是以后工作中需要的。

所以我认为这次的课程设计好处很深,和其他4位同学的共同学习?配合?努力的过程也很愉快,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耐心辅导。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心得感悟二

透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高频电子线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最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透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龋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最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最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必须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必须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线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焊接的方法和技术,透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收音机的构造及原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潜力,在各种其它潜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应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忙。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搞笑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能够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应对需要应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能够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能够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仅能够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透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我的实际动手潜力和独立思考的潜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齐体会喜悦的情绪。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心得感悟三

对于此次课程设计,我早在寒假就借了linux相关书籍参看,但上方讲的主要是有关linux操作方面的资料,编程方面讲得很少,而且在假期中也并不明白课设的题目是什么,因此此次课设基本上都是在开学后的这两周内完成的。

以前做过的软件方面的课设如C语言课设、数据结构课设都是在假期完成的,由于自我是一个十分追求完美的人,因此几乎每次都花了将近大半个假期的时光来做,如C语言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光来做,分数当然也较高,有90来分。对于课程设计,我历来都是相当认真的,此次操作系统的课程设计当然也不例外。但是linux以前没怎样接触过,学校也没怎样系统地讲过,在刚接到题目时除了明白如何用gcc编译等等,几乎能够算作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时光紧任务重,要从对linux一无所知的状态到独立出色地完成课设,不下点苦功夫是不成的。那两周里我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就没离开电脑过,有时时光晚了食堂关门饭都没得吃了。最后,在这样近乎玩命地学习工作下,身体撑不住了,在第二周周三晚上我发烧了。但是眼看就要到检查的日期了,而我的课设也就快完工了。我不想因为看病而耽误下去弄得前功尽弃,因此只买了点药,继续在电脑前拼命……最后,总算赶在周五检查前做出了较满意的作品。

在周五检查那天,老师看了我第4题后,又抽查了一下我的第3题,其实也只是要我把第3题运行一下而已罢了。若放在平时,这绝对是小菜一碟,但当时正在发烧,加上一点紧张,居然把模块加载命令insmodfdev。o错打成insmodfdev。c了,由于这个低级失误造成心中慌乱,于是后面的一条生成设备文件命令mknod干脆就照着参考资料打上去了。于是老师认为我不熟,在那题上打了个半钩。当时心里确实感到十分地遗憾和沮丧,心想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分钟若把握不好,也同样尽毁十年功啊!

但最后,我最后明白,分数但是是个数字,知识才是自我的。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多年后我可能已经忘记这次课设最后打了多少分,但这些学到的东西却能够使我受益终生。除了知识技术上的东西,我更锻炼了自我的快速学习潜力;我学会了如何快速有效地从图书馆、网络获取自我需要的信息;我尝到了在周围很多同学拷来拷去时孤军奋战的痛苦;我体会了夜以继日完成一个项目时中途过程的艰辛及最终完成后巨大的成就感……我更加深了人生的信心,以后应对任何一个困难的项目,我想我都不会惧怕,并最终能够成功地将其完成。

第11篇

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该模式因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进行了颠倒,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整体上包括如下三个阶段。

1.课程开发(微课程)

翻转课堂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用的PPT、教案、教学视频以及针对性的练习题。教师在录制视频之前应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进行讲解。针对性的练习题是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设计的,能够为学生提供即时的反馈,从而很好地起到巩固知识和发现问题的作用。

2.课前学习(知识传授)

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是通过学生课下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的,即学生在家或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相关教学视频,从而完成对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看完视频后,学生应完成相应的针对性练习,从而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并发现自己的疑难之处。同时,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工具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沟通,了解彼此的收获与疑问,同学之间进行互动解答。教学系统会自动批改学生的测验题答案,并会自动统计各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些实时的反馈信息会给教师以参考,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都有所把握。学生梳理新学内容从而提出自己的疑问,准备到课堂进行讨论和解决。

3.课堂学习(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的课堂学习活动是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将自己在看视频时记录下的疑惑提出来,以期通过课堂活动得到解决。教师根据提出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组,首先进行生生互助,在此期间,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性质可让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探究,如实验、调查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平台反馈的各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适时提供个别指导。最后,学生将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以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如展览会、比赛、报告会等。当然,根据不同科目的属性也可设置小测验来测评学生的学习情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固定程式,非常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现有的e学习环境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培养浓厚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等要求。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在这次“多平台、多模式、多学科、多终端”的教学实验中,四年级3班英语课选定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由于本次实验对现有的小学英语四年级教材根据各单元内容的共通性进行了整合,形成了主题式的教学系列,因此不仅要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本词汇量,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通过主题式的学习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拓宽知识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的认识,提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感受中美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培养对语言学习的热爱。

教学平台

奇(iwonder)教学服务平台。

教学对象

南京市白云园小学四年级3班学生,全班共25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8人。全班共分6个小组,4~5人一组。虽然学生对平板电脑的使用尤其是运用教育平台进行日常学习并不熟练,但经过前期的培训加上学生对此兴趣浓厚,在课程开始之前,大部分学生已熟练掌握平板电脑的基本操作以及奇平台的使用。听、说、读、写能力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要求,在初学阶段听说能力是基础。基于现行的应试体制及设备局限,学生的听说能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听说练习的诉求并没有得到足量的满足。而我们的教学设计恰恰可以通过新型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听说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学过程

下面就以health food的教学设计为例,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e学习环境下的应用进行分析。

1.课前视频,自主学习

课前,学生用平板电脑自主学习本课的教学视频,并完成相应的针对性练习。视频内容包括:①主要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some)…, What about you?②名词单复数的变化规则。③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分规则。

评析:简短视频的课前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进行合理的安排,针对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重复学习,同时针对性的练习可在学生答完后立即给出反馈,对于学生的错误问题,系统也会给出详解。学生在课前通过一学一练的方式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发现自己的疑惑,而这些疑惑正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重点。如此的课前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活动,知识内化

(1)答疑解难,个别辅导

学生针对练习中的疑惑点进行组内讨论,由于教师已经在课前从教学系统中看到了学生练习的情况,因此教师此时会有针对性地对各小组进行个别化指导。

评析:课堂学习始于家庭作业的疑问点。教师已在上课之前通过奇平台看到了学生的练习情况,因此在学生小组协作讨论时,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指导,平板电脑与教学平台的结合能够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即时的反馈,从而更好地安排教学。这也正是e学习环境下的电子书包在教学反馈与评价方面的优势所在。

(2)课堂活动,巩固新知

①运用IRS的淘汰赛进行基本词句的练习游戏。

②教师通过IRS为学生派发题目,给出一些学过的食物图片,要求学生针对图片运用本课所学重点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 …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some)…. What about you?)来讨论自己喜欢的食物,同时学生两人一组将对话进行录音,并上传到平台。教师可选择几个小组的录音全班播放并进行点评。

③教师通过IRS向学生派发有关名词单复数以及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变化规则的题目,学生限时作答,电子白板上会实时显示学生答完题目的情况,同时教师可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出所有学生的答案,对于答错的学生可特别关注一下,看他的错误出在什么地方,教师针对性地进行点评,从而给予学生即时反馈。

评析:奇平台的教学互动系统(IRS)结合平板电脑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现出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教学形式。淘汰赛形式的基础知识回顾、录音形式的口语及句型练习以及限时答题形式的重难点检测与巩固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实时的评价与反馈。将对话进行录音,第一是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口语练习;第二是使学生能够听到自己的语音语调和用词造句是否恰当,更有利于纠错;第三是与传统课堂相比每个学生都能够有练习口语的机会,即每个学生都会得到关注,都会得到反馈,这也正体现了翻转课堂所提倡的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翁的诉求。通过限时答题的形式进行语法的巩固可以使学生得到即时的反馈,同时系统可即时提供题目的正确率,便于教师掌握教学情况及进一步的教学安排。

(3)小组合作,深度内化

①学生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观看一个简短的视频,进而引出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你喜欢吃的食物中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进行分类。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可阅读平板电脑上的多媒体电子书来扩充自己的素材,也可上网搜索。

③深入分类,请学生思考:哪些食物是应该多吃的,哪些食物是应该少吃的,哪些食物是最好不吃的?学生以问答的形式呈现讨论结果,并将对话录音进行小组汇报,组间互相补充。用到的句型:We should eat/drink a lot of/some …, We don’t eat/drink…。

评析:平板电脑提供的软硬件支持为小组合作提供了便利,使得小组合作更加深入。多媒体电子书为学生提供了文字素材、音频及视频等,使他们能够在了解内容的前提下多多练习听力,同时学生可利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网搜索素材以解决问题,这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促进学生形成与他人交流、分享研究成果的意识。在小组合作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及问题解决体现了其主体性,而教师通过提供素材引出问题体现其主导性。

(4)总结升华,成果展示

学生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运用写生簿软件制作一份海报来诠释自己的健康饮食理念,作品完成后上传到平台上,学生互相欣赏、点评作品并投票,最后选出学生心目中的优秀作品。作品要求标题突出、理念清晰、色彩鲜艳,尽量使用英文。

评析:作为一节课的总结,学生是以宣传海报的形式进行的。宣传海报的制作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本课主要词句以及相关健康饮食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这也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总结

从对上述具体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基于奇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在调动学校现有设备及条件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的个性化、体现学习的创新性。本教学模式在实际课程中的应用有如下几大特色。

1.注重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在我国应试体制背景下,学生的英语学习重读写而轻听说,因此出现了“哑巴英语”的现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了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将“一人说众人听”的教师中心式转变为“多人说多人听”的学生自主式,无形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听说机会。同时e学习环境的建成也为学生的听说提供了便利,从而使得学生的听说能力能够在日常的e学习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提高。

2.注重课堂活动的形式多样

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提升是英语学习的总体目标。能力培养的多样性就要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平板电脑与教学平台的结合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提供了多种可能。数字化的电子课本与课外读物以及无线网络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提供素材、录音形式的口语练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大声说”的机会、IRS实时课堂互动以及淘汰赛等的游戏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不仅能够很好地巩固学生的所学内容,而且能够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重学习过程的实时反馈

传统教学多注重一张考卷式的总结性评价,对过程性的评价关注甚少。而对于英语初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及时的口语、听力以及读写方面的反馈与纠正是非常重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前视频学习后的针对性练习、课堂教学的实时互动、口语录音的实时上传以及单元的评量测验,都能够提供即时的反馈、评价以及相应的改错建议。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生特征;评价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目标明确、计划性强、有组织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去,更多的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收信息和在教师规定的的框架里完成学习任务。现代英语课堂教学已一改传统教学模式,而不再限于教师领读、解释词义和讲解课文、语法和句型,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他们乐学、和谐、主动地发展。为更好地推动英语教学改革,摒弃“满堂灌”的教学现状,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我们还是应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努力构建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我想谈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

一、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英语教学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学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总体结构、具体环节及其有关层面,预先作出行之有效的策划,是英语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兼科学与艺术于一身。我们对科学和艺术进行逐个分析。“科学”有两个要求:一、运用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使教学、英语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得到体现及反映;二、要求这种思维富于条理性。正确的思想与具有逻辑的思维二者有机结合,便是英语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艺术”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设计即要富有创造性,又要切合实际,以此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行刺激,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英语教学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不管是哪一类学科或是教学设计模式,其基本要素分为五类: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上五个基本要素彼此影响,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是:

(1)对教学任务进行分析,给学生讲解教学的预期目标。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入手,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从而解决“为什么”、“学什么”和“教什么”这三个问题。

(2)分析学生特征,教师在分析具体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课时、单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问题,还要注意考察学生在进行学习前,对本课程中本单元需要掌握的内容有什么,对各单元的知识点作一个明确掌握,对学生的初始能力作一个评定,以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

(3)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

(4)确定教学策略,用科学易懂的方式把教材呈现给学生,为其提供指导方法;探索实现学习目标及教学目标的途径;合理解决“怎么学”、“怎么教”这两个相互制约的问题。另外,要把教学媒体考虑到其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

(5)实行教学设计评价,考虑用什么方法更科学的对教学的结果进行测量与评价,考虑如何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反应积极提供反馈;在对学和教的行为做出评价是要注意两方面:一、以目标为标准进行评价,二、在评价提供了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同时,进一步对模式中所有步骤重新审查一遍,特别是应检验目标和策略方面的决定。

三、教学设计与教案区别

教学设计有别于教学计划和传统的教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编者写形式上。教案(是课时教学计划)仅是实施教学的计划安排,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实际教学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它的编写呈现单向、线性状态。教学设计则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出现了“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

(2)在编写内容上。教案主要考虑的是“教”的方案,而不是“学”的方案。教学设计则相当关注“学”的方案。教学设计对“学”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客观地评价和判断自我学习效果。

(3)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陈述上。两者体现在目标的维度、目标陈述的主体、目标陈述的功能等方面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