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12:34: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学习模式;专与博;原理
作者简介:王蓁蓁(1975-),女,江苏南京人,金陵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116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金陵科技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it-b-2012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214-02
在中学和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传授基础知识,学生则通过反复训练来掌握它。但是到了大学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则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训练。[5]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本文从精度和浏览、专与博、细节和原理三个层次对大学的学习方法模式展开了讨论,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一、精读和浏览
决定攻读一门学科时,首先应该选定一本基本教材进行精读。所谓基本是指其应是这门学科的一本全面、深刻、经典的著作,也就是说精读了它,就会基本上掌握了该学科的全貌。所谓精读是指要反复地阅读它,不仅要通晓它,还要做到对其其本内容“倒背如流”,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这门学科的骨架。然而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因为对于该学科,其知识可能还不够“丰满”,因此学生必须浏览大批有关文献和其他书籍。所谓浏览是指对于有些材料,学生不必全部通读,可以选择有关部分阅读;同样对于有些材料,学生也不必逐字逐句阅读,可以“一目十行”扫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浏览并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所看的内容,但是学生必须对其所看材料的基本知识要有较透彻的了解,对深奥的部分至少要做到有一模糊印象。只有通过上述“实效”性浏览,学生对该学科的知识才会丰富起来。
如果是在校学生,学科基本教材多由授课教师选定,学生基本不用操心。如果不是在校学生,或者是在校学生,但教师选定的教材不够精深,此时人们选定较深教材和钻研它就有一定的难度。在现今提倡“终生学习”的年代,应建议人们在不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下,选择经典著作作为基本教本。一般来说,不管多么深奥的书,反复阅读十几遍,总是能够看得懂的。同样,对于浏览的材料,自学者也应该类似处理。
精读使人能够站立,浏览使人能够丰满,两者结合起来,人们就可以在该专业上进行创造性工作了。
二、专与博
梁启超说:“无专则不能成,无博则不能通。”短短两句话,深刻地说明了专与博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业务上,钻研自己的专业,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然而要想有所成就,仅仅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时至今日,人类的科学知识早已超出了经验范畴,为了表达其深邃思想必须使用数学。爱因斯坦在创立广义相对论时,就曾经向数学家询问数学的最新进展,最终其使用黎曼几何表述了他的理论。自然科学也从人文学科中获得了营养,如符号学、哲学都为一些学科奠定了研究基调。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实证论是一些西方自然科学赖以生存的哲理基石。[1]类似地,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数学化倾向,甚至是艺术也在追求理性表达力。可以说人类各类知识在基本原理上都是相通的。美国哈佛大学规定每个专业学生都至少要“精修”本专业以外六、七门功课,这是扩大学生眼界,让知识贯通起来,从而达到上乘境界的绝妙手段。
现今的科学和技术越来越专门化,任何一种专业耗尽人的一生精力也未必能够全部精通,因此“专”是我们所处的专家时代的一个特征。同样,现今的科学和技术也出现了交融、沟通的现象,因此“博”也是学者在现今时代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只有“专”深、“博”学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最伟大的成就。
三、细节和原理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怀海特说:“大学的理想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能力。它的责任就在于使青年人的知识变成成年人的能力。”[2]而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思想深度和洞察力。所以他又说:“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在精神上是埋头在书桌上的;在大学里,他就应当站起来环顾四周……大学的职能就在于使你能够为原理而摆脱细节。”[2]
细节指的是一门学科的“具体”知识和技能,按照学生所获得的训练经验,它能以一种类似“程序”的固定方式进行学习和操作;而原理却是根本性的,它是一门学科的“抽象”思想,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人的理智和创造力。人类的科技史告诉我们,所有民族无一例外地都重视知识和技能,但是在重视原理的程度上却存在很大差异。凡是很重视原理的民族,他们的科学知识往往是系统性的,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普适性。我们知道,具有很强理性的系统知识是很容易深化的,并且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和深化,它又以很大的概率保证人类的思想观念迟早会发生革命性转变,即导致人类在思想认识上不断地突破和更新。
事实上,人类许多进步都直接来自于人类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因此重视原理的民族往往在科学技术上居于领先地位。康德在谈到几何学时,说到:有的人死盯着图形研究,而有的人却站起来,从原理上立法,于是我们就有了几何学公理体系。我们知道第一个纯粹从原理出发的学科是欧几里德几何体系。关于它,爱因斯坦这样评价道:“世界第一次目睹了一个逻辑体系的奇迹,这个逻辑体系如此精密地一步一步推进,以致它每一个命题都是绝对不容置疑的——我这里说的是欧几里德几何。推理的这种可赞叹的胜利,使人类的理智获得了为取得以后成就所必需的信心”。[3]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是对地心学说的突破,它导致牛顿力学和近代科学的诞生,随后又出现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性理论。类似的,麦克斯韦尔的电磁理论促使电磁波的应用。图灵关于计算本质的论述和图灵机模型的构造,直接导致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可惜的是,很多人至今仍不重视或者很少重视原理和思想,他们认为原理和思想虚无飘渺,没有实际意义。这种现象可能影响重大创造性的工作。我们知道,出现划时代的理论和技术,一方面它是历史上罕见现象,另一方面它又在短短的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中不时地出现。它们之所以罕见,是因为发现它们需要非凡的洞察力。而它们之所以能不时地出现,是因为创造它们时并不需要很多“东西”,有时仅仅需要几条原理就够了,甚至凭借人类的灵感也能构造出它的雏形。[3,4]只有当丰富它们或者论证它们时,才需要人们花费巨大精力。牛顿创立他的理论,只用了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只用了(如重力和加速度等效等)几个等效原理。虽然牛顿和爱因斯坦为他们的理论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那些劳动却是“细节”性的(尽管许多细节也需要高度技巧和创造性智慧),也就是说每个受过严格训练且不怕艰苦的人或许也可以完成,但是他们的真知灼见并不为一般人所拥有。由此可见,重视原理和思想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今后在重视细节的同时,也应让学生们听从怀德海的教导,站起来环顾四周,勤于思辨,寻找原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突破旧有观念,做出创造性工作。
四、结论
在大学学习的学生都处在一个新的起点,大学教育可能也是他们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应研究大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方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引导,鼓励学生“向前进,你就会产生信念”(达朗贝尔语),胜利就在那里,从而让他们攀登科学的顶峰,努力书写他们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霍金.时间简史[M].许明贤,吴忠超,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2]菲利普·弗兰克.科学的哲学——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纽带[M].许良英,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6.
[3]王健吾.数学思维方法引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4]斯科特.数学史[M].侯德润,张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学习策略 影响因素 培养方法
学习策略不但有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提取,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后,即使离开课堂和教师的指导,仍然能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有效监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学业上的成功,因此可以说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然而很多大学生不具备应有的学习策略方面的基本能力,出现了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效果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讨论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因素和培养方法,对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提高学业成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策略的含义
在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这一问题,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就目前的研究来说,心理学界对“学习策略”这一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种思想:第一种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活动或步骤,第二种将其看做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第三种则把它看做学习计划,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制定的复杂的计划。[1]
我国学者刘电芝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它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可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2]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她认为全面理解学习策略的基本涵义应当把握以下三点:1.凡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均属学习策略范畴。2.学习策略既有内隐、外显之分,又有水平层次之别。3.学习策略是会不会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学习策略与一般的学习方法并不相同。学习方法是学习者获取学习结果的工具,要学习,就得使用学习方法。可以说,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他们缺少了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不知道如何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应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另外,学习策略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使用的过程中,既是按原计划执行具体方法的过程,又是对学习目标、子目标及现用学习方法的再认识,随时修正原计划的过程。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因素
总的来看,有很多的因素都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从外部环境来讲,文化背景和教学模式都有可能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产生影响。从学生自身来看,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和个性差异等则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根本因素。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有益于我们全方位地去提高大学生学习策略水平,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内部因素
1.学习习惯。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只用3%左右的时间向学生建议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面对所有课程的众多学习任务,有些学生只会使用一两个主要的学习策略。[3]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习惯存在问题,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常常没有必备的策略来学习复杂的材料,他们在考试前付出大量的学习时间,自以为懂了,却不知道怎样核查自己的理解,结果学习成绩并不好。
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并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倾向,它与学习兴趣、态度、学习需要、学业成就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联。从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出发,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种,不同种类的动机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当学生追求的是内在的满足或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时,他们愿意了解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并不断尝试运用各种方法来增强学习效果。但是受外部动机驱使的个体常常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很少主动寻找有效的学习策略。
3.个性差异。学习策略涉及到学生对自己所使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监控,因此它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研究发现,外向型的学生开朗、坚强,喜欢交际,善于表达,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不怕犯错,较多地使用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内向型学生一般显得稳重、爱思考、注意力集中,但是他们不善于表达,驾驭自身情感因素的能力稍差,与人沟通时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怕犯错误,因此较多地使用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4]当然在学习中我们不容易界定哪些策略更有效,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习者。
(二)外部环境
1.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别,因此不同种族、国籍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也大相径庭。西方的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善于自己去发现问题,有独立的见解,他们喜欢尝试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而中国学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进入大学后仍然习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参与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差,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不注重学习方法的运用,不能有效地选择和调整学习策略,以致于影响学习效果。
2.教学模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心理需求,制约了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在大学教学中,“老师读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考笔记,学生背笔记”的现象比较严重,以致很多学生记了很厚的笔记,但是没有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练习,到课程结束时仍没有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了解,“知识进入大学课程的目的在于使下一代更好地成为人,而不仅仅是为了知识,仅仅靠记住已有的知识是绝然不会让知识生长的”。[5]因此,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制约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针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因素提出以下培养学习策略的方法。
(一)学校方面
1.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学生常常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归因于缺少能力,但是实际的问题在于他们没有接受过有关如何学习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教师将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包括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学习策略的种类等问题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策略对自主学习和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形成主动学习和运用学习策略的习惯。
2.策略教学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决策,对某一种学习方法的强化或弱化都会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6]因此,除了专门开设的学习策略课程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习策略的教学融入学科教学当中。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学习方法。
3.进行策略训练指导。通过教师的传授,学生能够了解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在传授完有关学习策略的具体知识之后必须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自觉地使用学习策略指导学习。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地指导学生调整学习进程,使自己的学习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二)大学生自身方面
1.探讨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倾向于选择不同种类的学习策略,大学生已经有能力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因此在学习中就要克服性格弱点,发扬个性长处,不断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找到一套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2.以自主学习为目的。大学生必须改变已有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将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策略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学习者先要分析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正确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在策略运用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自我监控,及时反馈和总结学习效果,从中找出更有效的学习策略,为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78-82.
[3]程燕,张大均.浅论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J].浙江教育科学,2005,(2):11-14.
[4]顾唯琳.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及其启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50-52.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心理;培养
大学生学习心理,是指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注意力、学习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高职院校许多学生都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利者,一些学生存在不良的学习心理,已经影响到了其自身的学习质量。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绩普遍相对较差,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缺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量,缺乏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甚至厌倦学习,逃避学习。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和现在的大学生活有很大的差距,从内心深处感到失望,自己以前的那种理想没有得到实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学习生活过得没有新意缺少激情,这是失去动力的最大原因。其次,大部分学生不熟悉自己专业情况,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这也造成其学习动力不强,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
2.学习态度不端正,注意力不集中
对高职院校学生调查发现: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随便迟到、旷课;课堂上看小说、杂志,或戴着耳机听音乐或干脆睡大觉混日子,或者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课后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或宿舍玩牌下棋之中,没有学习的抱负和希望,求知上进性不足,把主要精力放在娱乐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考试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老师降低要求,或划出考试要点。
3.没有明确学习计划,学习效率低
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是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每一个想把学习搞上去的学生,要拿出的第一个实际行动,就是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当订完学习计划后,心里有了底,会感到学习目标的实现只是个时间问题了。目前大部分高职生都是按照老师的教学进度学习,甚至根本就没有认真听老师的授课,更别说按照自身学习情况而制定可行、高效的学习计划了,而缺乏计划性的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一旦坐下来,还要为该干什么事考虑半天,因此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
二、高职院校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
1.做好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大学生在了解自我和对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率的途径,也是避免目前中国所学专业和就业不对口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可行性方法。针对大一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引导同学们尽快摆脱高考成功后的无目标状态,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职业,高职院校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学习目标,把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前沿信息,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沟通、表达、专业技能等相关能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他们成为学习型个人,自觉地进行终身学习。
2.转变传统学习观念,把知识与素质提高相结合
首先,传统的教育以传授知识为核心,大学学习是“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自主性学习,因此应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树立新的学习观,树立大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观念,正确的学习观对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高职院校更要树立以培养创造力、动手力为核心的新的人才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理论知识、环境适应、社会交际、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其中动手能力更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色技能。而且他们正处于质疑、求索和发现的时代,是一个实现创造和发展创造力的阶段,其创造思维的发展,独立人格的确立,以及个体的自我发现,构成了大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3.激发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
目标是激发学习动力的最有效因素,学生进入大学,等于眼前的理想实现了,新的理想目标又等待着自己去确立,这种新目标的确立要根据大学的学习规律,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来完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还可以使用如教师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专业前沿信息等内容、通过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及时反馈等方法。学习方法不当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显得非常重要。主要有:主动学习为主,老师辅导为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学用脑,睡眠时间要充足;善于积累和总结愉快的学习体验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用丰富的知识启迪智慧等。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其中“专心学业――专心修成德能兼备之才”的学风,是引领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奉献国家、服务社会的本领保证。我们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开展与学科相关的学术、科技活动,不定期地举行大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读书活动等。并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国家奖学金的公平竞争,校内奖学金的及时到位,实行分类详细的“综合测评”,覆盖学习、纪律以至劳动等各个方面,明确规定了奖罚制度,也是学生在校表现最重要的参考标准,这些措施非常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校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
三、结论
学习心理状态是学生搞好学习的载体、前提和保障。我们必须对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起健康的学习心理,明确学习目标,转变学习观念,激发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营造学习氛围,加强学习心理辅导,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顺利而健康地进行,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风华.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初探[J].潍坊学院学报,2008(1).
[2]李小倩,李晓娜.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剖析及对策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3]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6.
关键词:民办高职高专 大专生 学习情况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86-01
1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此次调查在全院学生范围内开展,发出随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5份。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学习环境及课余生活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如以下几点。
(1)学习兴趣:51%的学生表示基本没有学习兴趣。其中,有2/3的学生刚进大学时还是有学习兴趣的,过了半学期之后才开始失去学习兴趣。
(2)学习目标:67%的学生表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的学生;33%有学习目标的学生中,大三的学生占2/3。
(3)学习方法:63.1%的学生表示没有适合的学习方法,其余学生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但觉得不适合现在学习要求。
(4)教学方法:79%的学生支持师生双边交流的教学方法,6.1%的学生认为教学该以教师为主,7.7%的学生选择以学生为主,7.2%的学生选择“自他”。
(5)课余生活:43.5%的学生选择在网络上打发时间,23.6%的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活动,11.5%的学生在做课外兼职,21.4%的学生无所事事。
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2.1 学生学习特点
通过调查,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的综合情况将学生分为学习派、社团派和自由派,各派学生在学习上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1)学习派:这类型的学生学习兴趣相对浓厚些,学习目标较为明确,认为好好学习对今后就业或者继续学业很有用。
(2)社团派:这类型学生思维活跃,喜欢人际关系交往,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及活动,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也算明确,学习成绩中上。
(3)自由派:该类型学生分为两个群体,一种是兼职打工型,另一种是无所事事型。
无所事事型的学生“基本没有”或者“没有”学习兴趣,甚至认为学习很无聊,不如上网玩游戏。这部分学生一个学期除了考试几乎不出现在课堂上。
2.2 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个派别的学生尽管在学习特点上存在差异,但通过访问、观察等调查后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一些相同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2.1 基础差、底子薄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生源层次较多,本次调查学生当中12.7%来自重点中学,81%来自普通中学,2.2%来自中专,职高的占3.8%,技校的较少,有0.3%。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偏差,并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也存在差异,学习起点也相应较低。大学学习知识专业性较强,而工科院校的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但也偏难,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知识接受度等方面都相应出现困难。
2.2.2 学习方法及作息安排出现困难
由高中向大学过渡的过程当中,角色转变,学生的适应力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主要表现在学习方法和作息时间安排方面。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在学习方式、方法和目标上区别很大,进入大学后要求在学习的各方面较之以往应当有相应转变。一直保持高中学习方法的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出现不适应状态,这在学习派的学生学习情况中尤其能反映出来,特别是当刻苦学习后学习成绩却得不到相应回报,难免出现灰心、气馁,影响学习兴趣降低,甚至失去学习兴趣,部分学生慢慢转向自由派。
2.2.3 缺乏学习氛围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习更注重实训及技能的培养,工科院校的这一办学目标更为突出,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学习中容易松怠,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再加上学生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学习困难,容易出现怕学、厌学、逃避学习的情况。
2.2.4 难以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
大学的学习和高中相比有很大差别,例如学科的专业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知识的结构体系等等和高中相比都有很大不同,因而大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高中的相比也有很大区别。很多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再加上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没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困难。
2.2.5 学校周边环境的制约
新校区周边环境的发展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特别在新校区建成使用初期,周边环境条件不成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难免受到很大限制,这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难的一个客观原因。
3 改善学生学习情况的思考及建议
针对本次调查的结果与分析,要改善学生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要先重视并落实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重视新生入学教育
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对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环境,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培育优良学风,形成健康人格,明确专业思想,坚定成才信念,为整个大学期间学习、生活、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注重教学方式改进
现在大学教育比较强调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但目前较多情况大学课堂教学行为比较单一,课堂气氛较沉闷。这正是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最大弊病。其实这与大学阶段的学习特征是不完全相符的,大学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去学什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要注重“双边交流”,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
3.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完成自我学习目标的设定,改善学习习惯,加强与其他学生的学习交流,从互动学习当中达到学习目的,也有助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丰富校园生活,避免失去学习兴趣,沾染网瘾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丰富校园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觉得无所事事、失去学习兴趣或者投向网吧怀抱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行为 问题 指导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WTO,信息化、全球化、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快,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这对大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通过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格,获得宽厚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精深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科学人文知识,还需掌握新的信息技术,使个体获得长远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学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应地,我们的教育活动将不再以传统的灌输知识为主,而应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
一、大学生学习的特殊性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记忆力、观察力、思考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力都有很大的发展。大学生学习既不同于儿童的学习,又不同于成人的学习。大学生学习既有一定的专业性、目的性和探索性,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表现出广泛的兴趣和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大学生学习有其特殊性:(1)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在学习中会有发现与创造,但其主要内容还是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与经验;(2)大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为前提的;(3)大学生是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前人的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是对间接经验的学习与掌握,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4)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与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品德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1]
二、大学生学习面临的挑战
(一)学习主体发生变化。
中小学时期的学习以教师为主,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大学生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即学生不仅能举一反三,还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活化所学知识。
(二)学习要求更多的自主性。
大学生学习从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与学习方式都更加强调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承担角色,主要强调学习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大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第一,大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性,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的课程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既有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又有辅修课程及大量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爱好、兴趣自由选择。大学生选择课程学习内容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学科内容与职业的契合性、学科的实用性、自己兴趣及将来的职业生涯选择和对自身素质的拓展等。如计算机、外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与热点,这是因为科技发展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再者,大学生可以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方法与学习内容。自学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学业拓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第二,高校更加重视学习知识活化能力,即知识应用能力,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都体现着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
(三)学习具有更强的专业性。
大学生的学习是在确定了基本的专业方向后进行的,其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为明确,即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所进行的学习;专业与学科群的划分也将大学生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专业学习要求大学生既要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与经典理论,又要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与专业基础。
(四)学习方式要求多样化。
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中心,学习获取知识的多元化带动了学习方式的变迁,网络又开辟了一条学习的新途径。大学开放式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成功之路,除课堂教学外、课外实习、课程设计、科研训练计划、学年论文、专家讲授、学术报告及走向社会的社会实践、咨询服务等都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道路。
(五)要求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并重,无知必然无能。
目前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一再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应试教育下那种只重视学生学习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育模式,必须摒弃。
(六)大学生学习的研究探索与创新性。
大学生学习已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即对书本之外的新观点、新理论进行深入的钻研与探索。大学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更在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目前,高等学校普遍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课程设置、课程安排、课程衔接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创新性;加大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大学生学习行为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竞争不断增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存在急功近利现象,具体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在选择课程时表现为轻基础理论、重实用和技能的功利倾向,往往注重实用性,对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甚至财力和物力,而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常常受到冷落,甚至无人问津。有些学生认为学校课程只要能通过,60分同100分是等价的,只要拿到毕业证书就行,“考证”、“考级”、“自考”、“专升本”、“出国”和“公务员考试”等才是学习的关键。这导致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书本与上课内容无关,甚至出现逃课等现象;还有少部分学生在学校里为了获得奖学金,盲目追求高分,忽视社会实践和能力的培养。最近一项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外阅读花时间最多的是英语应试书和电脑网络图书。[3]
本研究选取广东十所高校的400名本科生作为被试,共回收396份,回收率为99%,其中有效问卷366份,占92%。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输入统计。
四、总结与建议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育人思想,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动机、情感情绪、价值观,并使其达到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建构。良好的学习风格是高层次的学习观、内在的学习动机、深层的认知加工与较强的学习管理能力的一种有机结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结合大学生学习行为特点,对大学生学习进行指导,使之逐步培养起良好的学习风格,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一)对大学学习特点的认识指导。
大学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专业性增强的这些特点就间接要求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地记记背背就能很好掌握的,中学阶段的记忆术、题海术远远不能满足这种学习需要。学习者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学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监控等策略对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有意识地构建起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个人需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学习动机指导。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的需要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的。我们现在提倡“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个人进步,但并不是忽视人生社会价值的意义。如果个人的需要经不起社会的考验和评价,即使个人需要满足了,也并不代表你就拥有了幸福和快乐。再者,人的发展和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不仅本身能创造较大的人生价值,而且高层次的需要往往能使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一致。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的深层学习动机。兴趣有助于大学生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也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有效地调节个人内部因素来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如唤醒学习需要、激发求知欲、控制焦虑、正确认识学业成败、建立积极的学习期望等;还可以通过调节外部环境因素来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如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计划,正确处理学习活动及其结果的评价和反馈;组织合理的学习模式等。[4]
(三)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对学习资源尤其是时间资源不会利用、不善于利用,学习上缺少计划性,缺乏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知上缺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偏低。
因此,高校应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开展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习应及时反馈。
(四)培养大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就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有的侧重于相对结构化的方案,着眼于技能、概念、信息的掌握;有的注重非结构性的讨论或小组设计,着眼于社会化、高水平的思维或问题解决的技能。根据学习兴趣在班上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如英语组、数学组、篮球组、羽毛球组等,在组内配备不同类型的角色,使参与者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取长补短,或扬长避短。
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情感发展、同学间互助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困扰当前大学生的还是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方法相对单一,学习效果较差。
本研究调查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现象: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发现问题,即使有了问题,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勇敢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对大学生的学术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高校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听课方法。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听方法、听如何对知识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做到带着问题听课,在听课中用心思考。而记笔记的目的是为听和思维服务的,而不是单纯地记些用来背诵的事实。
(六)培养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品质。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学习努力程度不够,缺乏抗挫折力、学习的坚持性,自制力差。这实质上是大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的表现。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是大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获取成功的基础。
高校应要求大学生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将体育锻炼中培养出来的自制力和坚持力用到学习中;学会目标细分,逐步实现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步完成;从小事、容易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当遇到问题或挫折时,通过自我鼓励和自我暗示养成面对挫折的健康心态。
我们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特点的调查,了解了大学生的学习观、动机、方法、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格,培养大学生知识、能力、方法、动机、情感情绪、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建构。
参考文献:
[1]王岩松.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浅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3).
[2]郑延才.从现代学习理论看现代学习方式的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关键词: 大学生;学风;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251-010引言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的灵魂,培养大学生专研进取与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是摆在当前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上的一个重大课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决定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高校学风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学风从总体上说是好的,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由于社会大环境、高校小环境等客观因素和学生自身原因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高校学风出现了不良状况:
1.1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没有自觉性,处于被动状态。主观上学习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动力,特别是社会上传言的进入大学就轻松了、不用学习了等等错误言论的诱导,他们轻视学习过程,重视学习结果,厌恶扎实学习。这样必然导致大学的学习风气淡漠。
1.2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率低下。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渐渐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并演变成为排斥和逃避的心理,而且娱乐活动、网络游戏、恋爱现象等促使部分学生旷课。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考风考纪形同虚设,这也助长了学生厌学的情绪。
1.3 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质量下降。部分学生不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一味的苦读,结果却很令人失望,同时也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模式,久而久之使学生自己失去信心,如果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虚心学习他人良好学习方法,这部分学生会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学风建设。
2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近的教师。因此首先要发挥辅导员对学生学风建设的引领作用。从辅导员的干部培养、学生使用、综合考核、组织发展、活动评价、情感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激情,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实践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一方面应勤奋学习,以身作则;另一方面要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发挥榜样作用,从而影响并带动广大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1 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大学生的人生观还很不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对他们学习动机的影响很大,如奖学金、评奖评优、考研等,可以通过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认真学习、锐意进取。以人为本,思想领先,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
2.2 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学风是一种传统、是一种氛围,需要不断地培养和熏陶。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历史来源和发展前景,让学生感悟、接纳和充分融入其中,明确学习目的;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明白如何学,怎样学,怎样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大学学习技巧,给学生指明方向,增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道路虽曲折,前途很光明。热爱专业,自觉上进是学风建设的保障。
2.3 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进行学习规划的教育,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规划。要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为实现长期目标,要不断修改短期目标,适应长期目标的要求,一步一个台阶,不断进取;制定职业规划,确立人生目标,找准定位,明确未来,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2.4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身正人,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诚待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才,都离不开耐心、细心和恒心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时刻掌握每一个时期学生的思想变化,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健康成才。由于学生受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对学习的认识有着不同的理解,那么辅导员就要耐心地讲解,细心地帮助,持之以恒的关注每个学生细微的思想动态,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个领域,要勤与学生沟通,沟通无代沟,同时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思政水平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2.5 开展活动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组织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小组,邀请专业教师对学生的科研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强对参加科研活动的学生的管理,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研究方向拟定科研课题,制定科研计划,定期汇报研究进展。大力组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及时各种学生科技竞赛和活动的通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特别是学科性竞赛,指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参加各类竞赛。加强学术交流,经常举办一些学术报告和讲座,在师生中广泛进行学术交流,传递最新的学科前沿信息,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要加强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逾越的学习环境和施展聪明才智的发展空间。
2.6 建立学风监控体系,保障学风建设高校辅导员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把握监控原则,保障学风建设有效推进。首先要完善监控体系,形成“三位一体”的学风监控体系。教师、学生干部和学生家长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力量,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把握监控原则,保障监控功能有效发挥。辅导员要注意监控体系是否畅通,及时把握在学生当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对不良的倾向和现象,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做到防微杜渐。
学风建设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建设,学风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是学校搞好学风建设的必然保证。
参考文献:
[1]薛辉,薛玲.论政治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5):48.
关键词:大学生 健美操学习策略 提高途径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erobics learning strategy use has some problems: the idea of learni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methods of analysis, put forward to foster students' Aerobics learning strategies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method and way, action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will play a positive rol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aerobics learning strategiesimprove way
中图分类号:G8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健美操学习策略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习观念
学习观念是学习活动的先导,可能对他个人的学习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能会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多数大学生受中小学体育学习观念的影响,认为体育不重要,所以更谈不上学习策略,这样的观念直接导致了学习者学习中较为普遍的重形式、轻意义的后果。
1.2学习动机
健美操学习动机可以理解为学习健美操的原因,它是制约健美操学习者的策略选择和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学生选择学习健美操是出于兴趣爱好,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追求学分,在没选上其他课的情况下胡乱选的健美操,学习动机不正确。
1.3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很多学生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水平层次、学习任务来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而是固定一种策略一用到底,她们只知道机械地跟老师练习,不知道利用上下衔接动作线索和方向等较为灵活的方法去记,学习方法单一。
2健美操学习策略的提高途径
2.1更新观念
受“重文轻体”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在健美操学习策略的使用上都表现的很差,健美操在高校广泛开展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因为健美操可以使学习者的身心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大学生要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知识本位、轻视体育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转变。
2.2端正学习动机
学习健美操要从实际兴趣爱好出发,是要为了学好而学习,不是为了追求学分而被迫学习。
2.3学习方法多样化
由于过去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健美操学习方法比较单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在过去单一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先进的电子技术,从不同的渠道获取知识,拓展知识层面,使学习方法多样化,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健美操学习策略的水平。
2.4教师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学习策略的教授必须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完成,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在不断的举一反三的学习中形成各自的学习策略体系。
2.5启发与诱导
健美操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并掌握健美操运动技能,应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技能与技巧,依据各自的情况,针对学习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与练习,从而达到改善和提高动作质量的目的,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与练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理清学习思路,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特有的学习策略。
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育观念,在体育技能传授中引入学习策略,因材施教,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学习策略水平,教会学生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顾超英 《学习策略》 湖北教育出版社
【2】单炯《试论体育学科的教学策略》《体育科研》 2000年
【3】孔祥志《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体育科研》 2000年
大学生学习指导,又称学术指导(academic advising),但目前已不限于学术指导,而是包括学术与非学术、课内与课外、大学学习与终身学习乃至职业生涯规划等在内的所有学习活动的指导。学习指导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而应包括学习思想与观念、学习目标与内容、学习方法与手段、学习心理与道德等内容的全方位的系统的学习指导。大学学习指导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拓宽学生受教育经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早在14世纪,被牛津人自豪地称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的导师制就在牛津大学等学校出现了。每一位进入牛津学习的学生,学院就会为他选派一位导师。学生每周至少见导师一次,导师则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采用的方式多为面对面的交流,指导的内容注重陶冶价值观和启发思维,而不是罗列事实。有人把这种导师指导学生的过程比喻为导师系统地给学生“喷烟”的过程。只要有天分的学生,他的导师对他的学习和研究发生兴趣,就会对他“喷烟”,直到在他的心里点燃火苗。经过四年系统的“喷烟”,学生也就成了学者。这种导师制直至今天也仍然是牛津、剑桥和其他许多大学学习(学术)指导的重要方式之一。
专职化的学习(学术)指导,则始于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被视为学习指导的“教父”。1869年,在艾略特的领导和推动下,哈佛大学全面实行选修制。次年,艾略特任命了哈佛大学第一位专门负责指导学生选课以促进学生发展的行政首长,以指导学生选课为核心内容的学习指导初现端倪。二战后,美国大学规模空前扩张,尤其是大量复员军人进入大学,学生生源的多元化及其需求的个性化,使越来越多的大学日益重视学习指导,成立了专门的学习指导机构,聘用和培训学习指导专兼职人员。1977年首届全美学术指导会议的召开和1979年“全美学术指导协会”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大学学习指导专业化时代的到来。
综合分析美国大学学习指导最新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未来大学学习指导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学习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学生学习乃当务之急,学习指导乃学生学习的当务之急。
美国大学学习指导发展的历程与趋势表明,学习指导已成为美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和途径。与此相比较,我国大学学习指导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展了一些学习指导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有的学习指导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实践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重视“大而统”的集体指导,忽视针对不同学生特点与需求的个别指导;重视面向新生的入学指导,忽视其他年级学生的学习指导;重视开设学习指导课,忽视其他方式的指导;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忽视对学生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学习指导,等等。
借鉴美国经验,推进我国大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一是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的理论研究,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学习指导理论体系,建构大学学习指导模式;二是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为大学生学习指导提供制度保证;三是要建立学习指导机构,聘用专兼职指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知识与能力以及相关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四是要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学习指导的方式,如开设《大学学习指导》等选修课程,举办学习指导讲座,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创建学习指导网站,开通学习指导服务热线,以及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学习指导等,使不同的指导方式相得益彰,综合发挥整体效能;五是要逐步拓宽和深化学习指导内容,同时,把学习指导对象由学生群体细化到学生个体,提供“一对一”的学习指导服务,使指导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六是要积极创造条件,筹建“全国大学学习指导协会”,致力于为全国高校的学习指导提供专业支持和合作交流平台,促进我国大学学习指导的专职化和专业化发展,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服务。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效率;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78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越来越多的西部少数民族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深造。南昌工学院作为华东地区唯一一所少数民族预科基地,其生源有60%以上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在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学习环境中会遇到与汉族学生不同的一些问题,如饮食习惯、语言习惯、学习方法等等。这些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并肩负着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和经济的重要使命。因此,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南昌工学院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任务。
1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设计“南昌工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效率”调查问卷,调查选取南昌工学院2015级、2014级、2013级三个年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2015级预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62份,有效问卷335份,有效问卷率92.5%。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 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问卷调查显示,35%的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分数为300分以下,43%的学生高考分数为300-400之间,21%的学生分数为400-500之间,500分以上的仅占1%。众所周知,内地本科(二本、三本)高校的分数线一般在400-500之间,由以上结果显示,南昌工学院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导致很多学生学习较为吃力,最后演变成厌学、逃学。
1.2 专业了解不足
调查问卷针对专业兴趣方面设计2个问题,分别是“专业感兴趣程度”专业和“就业面向了解情况”,对本专业非常感兴趣的只有18%,对专业就业情况十分清楚的仅占15%,由此不难发现,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本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是学生不愿学习的重要原因。
1.3 汉语理解能力较差
针对汉语能力问题的调研,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觉得自己的汉语水平能够满足日常交流,但是上课老师用汉语进行授课,有时还是理解不了,尤其是新疆籍和籍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高校以前接触的基本上是自己的母语,很难接受这种纯汉语教学模式。另外由于这边的老师上课全是采用汉语教学,所以汉语能力对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1.4 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差异
在高中时期,学习时间和学习氛围都很好,加上上课老师跟踪辅导,学习方法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进入大学之后,需要学习的课程较多,每个学期大约有4-5门课程,如何学好这些课程,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学习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另外,由于受到汉语能力的影响,有时很难去理解课程内容,只能依靠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效率显然不会很高。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和认知结构,因此,它们对思维及其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大多数少数民族的语系与汉语语系有较大的区别,就跟我们学习英语一样,思考一个英语问题,我们会不自觉地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然后用汉语去解答,最后又将汉语翻译成英语,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解偏差,最终导致认知的不同。
1.5 教学方式不适应
教学方式调研问题“大学教学方式对您学习带来的最大困难”,63.4%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择“教学内容较多,难以消化”,尽管这些教学方式是内地高校采用的常见的教学方式。
2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问题分析
2.1 教师教学节奏
内地高校老师们的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习惯于针对汉族学生,另外由于大学生源基础参差不齐,老师很难去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高校教师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语言环境不适应等原因,导致在上课期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最终出现了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降、学习成绩落后,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改进,将会形成恶性循环。
2.2 少数民族学生自身原因
通过前文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语言结构、文化知识基础、学习计划等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要让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一起上课,将会出现学习自信心下降、学习兴趣降低等情况的出现。
2.3 校园文化环境
内地高校,校园环境是以汉文化为主,缺少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导致少数民族学生从少数民族地区来到内地高校之后缺乏归属感,影响学生学习效率。
2.4 学校管理制度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错综复杂,都是细节工作,涉及学生和学校的方方面面,不容小觑。南昌工学院是一所民办高校,员工流失率比公办院校要高,这就导致学习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没有完全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制约着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成效。另外,通过翻阅南昌工学院学生手册,不难发现南昌工学院很多管理制度跟其他高校大体相同,很少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制度。
3 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效率的对策
3.1 因材施教
南昌工学院可以根据学生基础和就业意愿等方面,将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学校籍学生较多的现状,可以考虑聘请一些既懂得汉语又懂得藏语的专业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授课。
3.2 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导师制
南昌工学院可采取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导师制,每位专职老师负责几个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记录在册,形成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档案。通过这种措施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3.3 构建多元化的校园环境
南昌工学院应根据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地域分布,构建一种多民族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归属感。南昌工学院可定期举办一些大型活动,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其对大学校园文化的了解和与其他民族同学的融洽交往,通过环境潜移默化地解决其学习适应性问题。南昌工学院应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节日开展庆祝活动,支持和倡导少数民族内部开展学习类、文体类、生活类活动。
3.4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学习意识的培养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个体而言,学生应该树立正_的学习观,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少数民族学生应正确对待学校的各项优惠政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目标。同时,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客观对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
4 结束语
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内地大学之后,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应,这些不适应最终就会降低这些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本文以南昌工学院为例,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习现状,并针对现状认真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最后结合南昌工学院实际情况,提出了4条能够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性对策。
参考文献
[1]兰文杰.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李兴笃,岐艳芳.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关键词】学风;大学生;价值观
学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指标,大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学习风貌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但是,大学生思想中仍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需准确把握学生思想深层次问题,优化学风建设资源,统筹措施、努力形成建设长效机制。
一、当前大学生学风中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在成才价值观选择上存在困惑
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成才价值观存在困惑。广大学生中“通过努力学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的观点与少数同学“只要有条件有人脉就能成功”的观念并存。当今社会上流行着“大学毕业即失业”、“读书无用”的说法, 大部分学生感到竞争压力很大, 为前途发愁, 却又不愿刻苦学习, 总想找一条捷径; 在学习上希望学校少管, 给学生更多的自由, 而自控能力又差; 主张自主学习, 自学能力却很弱, 不能更科学的支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这种种矛盾心态使一部分学生既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又不知道该怎样做, 在盲目中浪费了宝贵的时光。
功利主义思想与犬儒主义思想并存,学生中“寝室网吧化、论文百度化”现象在部分学生群体中始终存在。学习被动,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 平时不努力, 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少数学生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利用学分制重修方式,不断刷分,间接浪费了学习时间。在课程选择上,只要对短期目标关系不大的通识文化课等兴趣不大、存在应付了事、混学分的态度。
(二)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学习独立性比较缺乏,学习方法亟待改进,学习效果有待提高。部分同学仅仅依靠课堂学习,而在自习上花费的时间明显不足,其自主预习、复习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显不足,因此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精力旁移。某些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未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这部分学生意志力、自制力相对较差,极易受到社会风气、校风、班风的带动影响, 随着外界约束力的不同, 学风有明显的差异。管得严一些, 学风就好点, 管得松一些, 学风就差点。面对大学的独立生活能力要求,学习自我约束能力不够,面对大学中的纷繁世界,有不知所措;面对困难和挫折,难以自拔;看到他人的成功却又痛心疾首;少量大学生有好逸恶劳的思想倾向,形成“平时不努力考试靠作弊”的无奈心理和“反正过不了只有去作弊”的博弈心理。部分学生对专业不了解,就业前景不明确,导致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作风懒散,缺乏学习自觉性。
(三)大学生课堂教育和日常辅导协同度不高
部分同学存在与教师、辅导员之间交流较少,对课堂学习、思想及生活方面的问题未能及时化解,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以往主要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 现在是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 另一方面学生也对部分教师产生了强烈不满, 例如部分老师责任心不强, 从不和学生打交道, 备课不认真, 授课内容陈旧, 授课方式落后等等, 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二、原因分析
(一)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和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对大学生成才观的选择影响深刻
面对西方国家先进的科技、强大的经济、富裕的生活、发达传媒和网络文化影响,一些大学生不能辩证批判地加以看待,盲目崇拜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不自觉地被一种民族自卑情绪笼罩、对社会主义怀疑、动摇,西方国家不遗余力的西化、分化,和平演变活动的花样翻新,意识形态的渗透特别是网络文化的渗透可能动摇瓦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强化他们盲目崇洋、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引起他们思想上的迷茫和政治上的摇摆和人生选择上的困惑。
(二)国内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大学生成才观的选择产生困惑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群体利益的冲突、社会诉求的骤增,社会价值的多元,社会管理的失范等等,都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生大多富于幻想,思维中理想主义色彩较重,当自己对改革发展的过高心理预期与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强烈反差时,当大学生还没有能力从认识上理顺、统一社会现实与课本理论之间的矛盾时,他们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会呈现出双重性和矛盾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带来的个人价值的突出化、衡量标准的商业化、利益关系的直接化,导致了大学生“义以为上”传统价值观在越来越突出的利益关系冲击下逐步变化。再者,社会竞争的加剧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就业压力也造成了大学生精神压力、心理压力等增加。导致大学生中少数人政治信仰摇摆、思想观念模糊、价值取向多元、道德行为失范。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下,高校学生人数的规模扩张和人财物资源相对不足,高考扩展不仅使得大学教育对象本身质量受到影响,同时高校师资数量、质量也出现紧张和参差不齐的状况。不少教师教学、评定职称等的任务繁重,很难潜心研究教学、钻研学术,认真指导学生。尤其一些青年教师同时担任多门课的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内容无法得到保证。
(四)教书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2 — 0127 — 02
好的教育,是让人学会学习;好的学习,学到的是一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会学习的体现,更是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它不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对整个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大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正确认知
无论是学习的认知不足还是看待学习认知上的种种偏差,学生对自主学习认知的各种误解和不了解,是阻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道门槛,因此强化引导大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正确认知是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任务。
(一)加大对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的讲解力度
加大对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的宣传和讲解力度,可以采取两种途径和方法。一是学校通过设立与自主学习相关的公选课或通识课来提高大学生对自主学习的了解。二是督促教师对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的关注。学生了解自主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来源于教师,所以大学教师自身要提高对自主学习知识的学习,才能把相关理念和知识与学生分享、交流,扩大自主学习知识在大学生中的广泛性和普及度。
(二)竖立大学生终身学习价值观
有统计分析说,在一个人一生中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学校教的知识仅占三分之一,而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是人们走出校门以后依靠自己不断的自学能力所获得的。也正因为此,“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①我国在十六、十七大中都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是整个社会对终身学习价值观的一致重视,而作为大学生这一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所要具备的学习价值观必然要与社会保持一致。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
大学生学习目标定位普遍功利性,归根结底都还是因为他们的急功近利,但是人生规划中任何短期目标的定位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生的长远目标,而学习目标的定位亦是如此。社会风气的功利化、工作职场上对各种证书的重视等问题,的确是让学生在面对毕业找工作的压力上难免焦虑、功利化,但作为高等教育主体的大学教育,应加强在学生树立学习长远目标上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这其实也直接决定了学生人生长远目标的确立。
二、授之以渔,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作为基础和保障的,即学生要具备“会学”的能力。一方面自主学习必须具有独立性,它的“自主”就是在没有他人指导或帮助的情况下学习仍然能够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学习都是具有其自身独特性的,每个人的天赋资质各不同,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也就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才能够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拥有系统的、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内部条件。
(一)改革教学方式,变“授人以鱼”为“授之以渔”
学生的学习容易具有随意性、习惯性,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知识传授者和引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师教学中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引导,寻求开放式、多样化的方法于学习之中,让学生掌握方法后去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把打开探寻知识的“金钥匙”交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是成就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
1.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
在开放式教学中是要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处于一个引导、辅助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虽然这个学习方向或问题是教师给定的,但是这样的判断、寻找答案的过程本身就是利用各种学习方法的汇集,以此让学生养成具有怀疑、发问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
2.情境式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内容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或借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所授内容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①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3.案例教学,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学生成为课堂讲授的主体,不仅锻炼了搜索信息资源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小组分工合作能力,还有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等,这是一串综合能力的训练,而教师的总结、点评,也是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有利途径。
(二)加强大学生信息资源利用能力,适应网络信息时代需求
在网络信息时代,如何最快、最好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则成为一种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的关键,也是适应这个新时代对人才标准的新要求。
1.树立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正确认识
学生在利用计算机、网络主动开展学习的情况很少,更多时候是用于娱乐休闲、网络聊天比较多。那么针对这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帮助大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意识,并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等,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和开阔自己的视野。
2.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
翻看公共计算机课程教材来看,很多教材实用、应用性来说非常不足,甚至可以说落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偏低,起不到实质性的教学效果。
因此,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急需改革,来适应时展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应加大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的应用,让学生多接触计算机和网络,在实际操作中学到实用的技巧和能力,以促进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的“虚拟世界”中具备更好、更强的能力畅游其中。
三、完善专业体系建设,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大学教育也是专业教育,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多数还是凭借着自己的专业技能踏入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所以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体现。但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存在兴趣不高,甚至想换专业这样的问题,这就从根本上失去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的基础。
(一)改革院校专业体系制度,灵活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高校专业体系制度存在专业设置整齐划一、培养目标单一,专业调换阻碍大等问题,这样的专业体系制度虽然便于统一管理,但是对于面对众多大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难免流于刻板、脱离人本教育精神,无法尊重大学生的个人意愿,导致很多学生难以投入专业学习教育,使得大学教育缺乏人文关怀。
所以在专业设置方面,国家高等教育系统不仅应给各高校有一定的自,让其根据院校特点来设置一些具有地方或院校特色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相关专业,而且在专业选择方面,高校应尽量降低学生调换专业的障碍。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灵活专业课程设置。
(二)分年级各有侧重的专业指导策略
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不喜欢,有很大程度上是对专业的结构、内容、就业前景不了解所致,但是对待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指导策略应各有所侧重。
比如说,针对大一新生的特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帮助学生理解学校的课程设置、了解本专业学习的整体框架、特点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有助于大一新生对自身专业有个清楚的整体印象和发展前景的了解,尽早判断自己兴趣、职业理想与专业方向的契合度。
而对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主要侧重于指导学生在专业学习知识和方法并重的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学习到大量专业的课程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到专业知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并进一步建立起具有个人特色的、系统的学习方法。
到了大四,指导的关键任务是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搭建,和心理建设上的疏导,应多举办一些往届毕业生考研、找工作的经验交流会,以促进大四学生对自身和未来前景的了解,消除他们的心理焦虑、减轻就业压力。
(三)以教学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学教师任重道远
自主学习能力中自动自发的学习表现很大程度上都是来源于这种学习兴趣的驱动,那么大学教育中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提升,主要还是依靠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高校教师来完成。首先是努力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要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给学生的学习加以激励。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让学生有获取成功心理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继而产生学习的热情、兴趣,从而更为自动自发的去学习;最后,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传递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立具有情感性、双向性、互动性等多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且在社会不断提倡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下,自主学习能力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分析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也应从学生、教师、高校以及国家教育环境等各个方面来探究多样途径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 董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冯石岗,李春华.关于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2).
〔4〕杨美荣,刘旭.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
〔5〕邹念,卢红辉.关于如何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析〔J〕.新西部,2010,(14).
〔6〕任相花,江云霞,论如何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7).
〔7〕杨亚萍.浅议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5,(02).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策略 概念 培养方法
大学生已经从以前的侧重于掌握学科专业知识过渡到通过学习全面发展来审视人生发展课题的阶段,应该是在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核心的全方位学习,需要建立整合度高的综合性学习策略体系。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及构成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的一般规则,主动地对学习的程序及工具、方法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操作对策系统。学习策略系统由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四个层面组成,四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策略系统。其中,调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应是学习策略系统的核心,情感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则属于辅策略。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主要是指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技术能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复述就是对信息的一种重复,运用内部言语或外部言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各种方法。使用复述策略时应注意: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多种感官参与;及时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主要的精加工策略有记忆、做笔记、提问、类比、利用背景知识等。
组织策略是按照学习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和编码的过程,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具体策略有:列提纲、画图示和表格等。组织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如做笔记和写提纲等实际是两者的结合。
(二)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具体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和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元认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具体监控策略主要有领会监控和跟踪注意。元认知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
元认知策略的这三个方面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而工作的。学习者学习时一般先认识自己的当前任务,然后使用一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然后,监视自己的进展情况,并根据监视的结果采取补救措施。
(三)情感策略
情感策略主要涉及学习者的情感和心理状态的控制和调节。它是指学生在认知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集中和维持注意,调节情绪方面的策略。常见的情感策略有:析疑――在不清楚时能够采取各种方式询问澄清疑虑;焦虑控制策略――通过各种方式来调控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处于积极焦虑水平中;自我奖赏与惩罚――当自己做得不错时,自我奖赏,做得不理想时自我惩罚;自我激励――通过各种方式激励自我;移情――通过换位思考等方式体验他人的情感。
(四)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帮助学生对内、外资源进行管理与调控的一种策略。学生是否善于对自身及环境中的资源加以有效管理与利用,会深刻地影响到学习效率及质量的高低。具体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管理策略、社会人力资源支持和工具利用策略等。
时间管理策略有三个总原则和五大法则。三个总的原则是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五大法则:设立明确的目标;列一张总清单;用80%的时间来做20%最重要的事情;保证“不扰”时间;同一类的事情最好一次把它做完。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主要有两类:创建学习场所,即挑选一个或两个固定场所专门用于学习,不能在这些场所开展其他活动;控制干扰策略,减小或排除他人或音乐之类的干扰。
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激发内在动机,体验求知的愉快情绪;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挑选那些具有中等难度的任务,提高自我效能感;适时调整自己的内在的成败标准,维持学习自信心;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将成败归因于努力;自我奖励、自我强化。
社会人力资源支持和工具利用策略:前者主要指寻求教师帮助、伙伴帮助,或者跟同学合作、讨论,后者是对参考资料、工具书、图书馆、电视广播和电脑网络的利用。
二、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很多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总体水平不容乐观,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淡薄,学习策略普遍缺乏,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关措施加以发展。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需要从学校教学和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两方面着手。
(一)学校教学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具体教学开始时,应该明确地向学生陈述具体的教学目标,激起学生对新学习内容的期待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要懂得进行努力归因和可控归因的引导,促使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和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需要强调的是,积极的归因方式,并不一定是帮助学生寻找真实的原因,因为积极的归因方式有利于动机的激发、自信心的培养,而真实的原因有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转变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大学现行教学特点,仍是以教师演讲式讲授教学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大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变大,难以得到学习策略上的启迪。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做到力求丰富多彩,尽量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教学内容与学习策略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4.编制适合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教材,通过开设专门的学习策略教学课或相关的讲座,唤起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并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现状,系统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同时根据不同的年级、专业、性别,对大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专门的指导。
5.鼓励学生注意到学习策略的适用条件、可迁移性和创新性。教师对于学生使用某些学习策略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明确学习策略的适用性;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学习策略解决不同情境下本质相同的问题,促进学习策略的迁移;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进行自我监控、检查、评定或修正策略,促使学生有效使用学习策略和生成新策略的能力。
6.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要尽可能地给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一步促进学习。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自己去寻找实践机会,逐渐形成自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摸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学生自身方面
1.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动机,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这样学习才有乐趣。长远目标的制定和近期目标的确定同时进行。每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会使人产生成就感,推动向下一个目标前进,使自己不因目标较远且近期不见效果而乏力。
2.学会合理归因,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例如将我们可以尽量将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和一些可控的因素,提高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
3.培养学习兴趣。大学生要尽快适应大学教学方法,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在不断强化自身认知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习兴趣,探索好的学习方法,促进浓厚学习兴趣的形成,使兴趣与方法两者呈良性互动。
4.注意学习策略的迁移。学生应自觉地将已经学会的学习策略运用到情境不同但本质相同的问题中去,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另外,在这个学科整合、知识综合的学习时代,大学生应自觉地把文科的博闻强记应用于理科的学习中,在知识积累的前提下,进行逻辑分析与推理;也可把理科的缜密思维运用于文科的学习中,先用逻辑思维理清知识点,再强化记忆。
5.注意合理的自我奖惩。对于学习策略使用的结果满意则给予自己一定的奖励,这可以强化对该学习策略的使用。当失败来临时,要正视它,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然后才能找到成功的途径。自我惩罚的方式要合理而有效,例如,在一段时间内剥夺自己做某件喜欢的事情的权利,使愿望不能满足。
6.在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探讨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也可能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因此,要全面认识自己,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遂周.学习策略及其相关研究概述[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9(1).
[2]杨易.浅析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3).
[3]杨易.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与测评[D].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2.
[4]唐立杰.学习策略及其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5]董海燕.大学生学习策略研究:学习生态的视角[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
[6]潘飞南.大学生学习环境管理策略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24(2).
[7]冯立光,马喜亭,杜智敏.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26).
[8]李红英,吴越.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学研究,2007,30(6).
[9]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
[10]刘阁春,王霞.大学生学习策略方法的几点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5,(1).
[11]杜秀芳.影响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及相应的教学建议[J].当代教育科技,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