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7:25: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服务标准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资产管理;非标准化业务;风险控制
现代金融服务随着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政策性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向现代金融服务企业的转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理从银行剥离不良资产的历史使命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逐步发展为拥有保险、信托、租赁、银行和证券等各类金融业务子公司的综合金融控股公司,为转变成现代金融服务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及各分支机构的业务模式也从传统的处置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向为各类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进行转变。在这种业务变革的背景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出现了许多非标准化业务,如夹层融资、资产证券化、固定收益类增信业务等,这些非标准化业务在准入标准、尽职调查规范、风控要求等方面对标准化规范的制定、执行和监督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形成了新的挑战。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标准化业务
2000年11月颁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指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1]”此外,传统的业务范围还包括以下四部分:一是债务追偿和重组,资产置换、转让和销售,企业重组,债权转股权及阶段性持股;二是财务及法律事务咨询顾问、资产及项目评估;三是向金融机构借款,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发行债券;四是资产管理范围内的上市推荐和债券、股票承销。[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之初,在管理和处置商业银行剥离的政策性不良资产方面,已形成了一整套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的标准化规范,培养了一大批处置不良资产的专业人员队伍,积累了丰富管理和处置经验。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背景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建立或控股了一批金融业务的平台公司,业务种类已延伸至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金融行业范围内,区别于传统已形成标准化规范的处置不良资产业务,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出现新的业务如资产证券化、中间业务、投资咨询顾问、固定收益类增信业务等,尚未建立真正意义的标准化规范理念和文化,也未形成体系性的标准化规范,这些业务由于自身业务或交易内在构成的复杂,很难制定标准化规范并加以执行和监督。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非标准化业务,从实务概括来说,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基于金融创新的背景下,运用多种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开展的尚未通过成体系性的标准化流程或规定进行规范的商业化业务,其具有如下特点。
(一)业务内在构成复杂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些非标准化业务,从广义上说,可以概括为大投资银行业务。在现代金融服务领域内,金融创新日新月异。投资银行业务作为金融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业务内在构成越来越复杂,交易结构从资金来源至项目运营,往往涉及诸多相关利益方,法律关系错综复杂,交易手段各有不同。各种业务同质性差别较大,往往一个项目、一个案例在交易结构、资产评估等方面都较难比较。这种内在构成的复杂为制定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带来了极大挑战。
(二)业务需求多样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传统的政策性处置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转变为开展商业化业务的金融服务企业,经营目标要实现市场化,经营模式应通过自身产品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客户也已经从商业银行、大型国企和政府机构发展扩大为各类金融机构、大小企业和政府机构、甚至是高净值的个人客户等等。客户的业务需求多种多样,业务需求的规模、手段和内容大相径庭,而作为市场化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立身之本应该通过自身的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而这种多样的业务需求很难通过统一的准入标准、风控要求等进行标准化规范。
(三)从业人员观念不同和经验不足
金融资产管理从设立之初至今,发展历史不过十几年,经营理念也发生了从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性任务向开展商业化业务的变革,从业人员在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但在商业化业务当中,不少从业人员,包括法律审查、风险控制部门人员和项目人员,尚未形成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商业化观念,商业化业务的操作经验也不足,不少从业人员还以政策性业务阶段的惯性思维对待客户需求,以我为大。这些都为非标准业务标准化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带来困难。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标业务标准化规范的必要性及指导思想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非标准化业务进行标准化规范,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从实践经验总结来看是指为了防范和控制非标准化业务产生的金融风险,根据业务范围的不同在准入标准、业务承揽要求、尽职调查、交易结构的设计、风险控制措施等方面,通过制度化建设建立指导规范,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严格执行,监督交易或业务事项的变化,并根据执行过程中的反馈,及时修订指导规范。
(一)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金融服务企业,从某个程度来说经营的就是风险,而非标准化业务由于自身业务特点,比较传统的经营范围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风险的影响更大,因此,通过制定和执行标准化规范,对于防范和控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标准化业务产生的金融风险意义重大。标准化规范为非标准化业务的开展不仅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更有利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标准化业务规模的扩大和经验的积累。
(二)金融资产管理商业化转型经营理念的变革
非标准化业务的开展是商业化转型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对非标准化业务进行标准化规范应当树立合规经营和利润最大化并重的指导思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具有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特征的金融服务企业,在完成政策性处置不良资产历史使命后,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为股东创造价值的重要标志。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非标准化业务进行标准化规范就是满足合规经营的要求,而树立同时以利润最大化并重的思想就是要在制定和执行标准化规范的过程中建立以服务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只有建立服务客户的理念,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市场化经营当中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而为自己创造利润,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持续地获得利润为股东创造价值。
三、关于非标业务的标准化规范的建议
(一)转变和加强从业人员的经营理念和文化
从管理学角度讲,任何标准化规范工作的落实都要依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从业人员来进行,而从业人员的理念和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影响都是标准化规范工作的有效性实施的基础。[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2009年经营存续期限问题得到解决后,从业人员队伍不断扩大,人员结构不断更新。但从整体来讲,从事传统标准化业务和具有传统业务经验的从业人员仍占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人员的大多数。在部分从业人员当中,特别是法律审查、风险控制部门的人员,存在沿袭着原政策性处置不良资产的思维习惯和作风。在对非标准化业务制定和实施标准化规范过程中,没有建立以服务客户、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造成工作僵化、阻滞工作创新。因此,树立新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文化,转变从业员传统思维观念,对于发挥标准化规范在非标准化业务保驾护航和促进非标准业务发展的方面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应当建立从高层做起,通过公司新文化的宣传和培训,逐步树立和加强标准化规范应以合规经营和利润最大化并重的指导思想。通过明确的前后台职责分工和便于业务开展的流程管理,发挥执行标准化规范对于开展非标准化业务的积极作用。
(二)根据不同业务模式制定相应的标准化规范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非标准化业务因自身的业务构成的复杂和业务需求的多样性,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具有相当大的困难,而且统一的标准化规范也较难适应不同的非标准化业务模式特点。虽然统一的标准化规范有利于执行,但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标准业务的创新,而创新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区别于传统银行发展的根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大投行概念,提供的金融服务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了促进非标准化业务的发展,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相关部门应充分研究银监会、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监管思想和指导意见,正确领会监管部门监管思路,根据目前非标准业务发展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标准化规范以利于业务开展。按照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制定统一的指导意见,避免标准化规范带来的指导僵化、不适宜实务要求的现象。例如,对于固定收益类增信业务,在准入标准上应根据房地产行业、能源行业、商业、农业等不同行业类型规范制定有所不同,在抵押担保的风控措施上应本着实质重于形式,在抵押率上设定不同要求。[4]
(三)建立健全标准化规范工作的信息沟通和监督机制
科学合理的标准化规范有利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标准化业务的开展,但有效执行标准化规范不仅需要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还要依靠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信息沟通。目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整合业务审查流程和项目管理流程,一定程度上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阶段建立标准化规范有效执行的监督机制,通过内部审计和不定期检查,在事后控制阶段监督标准化规范的执行效果。[5]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机会,标准化规范的监督机制一定程度上虽然能保障标准化规范工作有效执行,但对于适应监管要求和市场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标准化规范方面却有所欠缺。因此在监督机制当中,应当建立健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有效信息沟通管道,通过在公司网站建立部门提问与解答共享板块、建立不定期业务部门访谈、建立信息沟通的激励机制等,加强和完善标准化规范工作制定和执行工作的科学性和合规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化规范在防范和控制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的作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标准化业务是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也是可能产生金融风险须加以关注的重要方面。非标准化业务的开展对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合规经营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形成自身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对于非标准化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工作是防范和控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也是其合规经营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推进标准化规范应当符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理念的变革,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标准化规范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
作者:姜慧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2000-11-10.
[2]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金融企业财务规则[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
[3]于家钦.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前景的思考[J].金融纵横,2014(4).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综合竞争力;因子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3)02003208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出现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基本特征。而金融服务外包更成为国际服务业转移的重点,其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质量和改进效能等多重优势对金融服务贸易贡献与日俱增。近年来,江苏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以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佛山、天津、杭州、大连、成都、西安、重庆、武汉、长沙、青岛和沈阳等19个主要金融服务外包城市为样本进行研究,以反映江苏重点城市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的金融服务外包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发展水平与地位。
二、研究方法、指标选取及指标预处理
1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指从研究指标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信息重叠、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为,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不相关或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本文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金融服务外包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将原有指标变量用一组公因子来表示,而这些公因子涵盖了原有变量绝大多数的信息,并且同组公因子表示的变量相关性较强,而异组公因子表示的变量相关性较弱。由于每个公因子表示的变量不同,因此,使得每个公因子具有不同的实际意义。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实质上是一种因素比较分析法,它通过对灰色系统内有限数据序列的分析,寻求系统内部诸因素间的关系,找出影响目标值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各因素间关联程度。关联度分析的目的是对两个系统间相关因素随时间或对象的不同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进行度量。在系统发展过程中,若两个因素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即统计数列所构成的各条曲线集合形状越接近且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则各条曲线越平行,即可谓两者关联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因此,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1]。本文以各指标之中最优值作为参考数列,其它被评价指标作为比较数列,求其关联度。关联度越大,说明这一地区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关联度大小的排序说明了研究总体内金融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强弱。
2指标选取标准
本文从接包方视角出发,参照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以及加拿大学者Padmore和Gibson[2]建立的区域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指标选取研究的GEM模型,对金融服务外包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科学设计,设定了7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研究中最初选取:金融企业数量、金融相关服务外包商数量、城市拥有金融后台业务中心数量、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政府管理能力指数、政府支持指数、产权保护制度指数;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办公楼市场平均租金;普通高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人数、计算机与软件业从业人员数量;科学竞争力指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指数、专利授权数量;开放程度指数、资本竞争力指数、综合区位指数、制度竞争力指数等18个标准化后的指标排列组合进行KMO检验和巴利特球度检验,检验结果发现其中15个指标的KMO检验统计量 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统计量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KMO统计量取值在0和1之间。KMO值越接近于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原有变量越适合做因子分析。当所有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平方和接近0时,KMO值接近0。KMO值越接近于0,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弱,原有变量越不适合做因子分析。为0654,为最适合做因子分析的一组指标。
3指标的预处理
由于系统中各因素的物理意义不同,各项指标数据的量纲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对这些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区间值法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转化为取值在[0,1]区间的相对化数据,若评价指标Xi为正指标,则:
若评价指标Xi为负指标,则:
其中,xi为原始值,xi′为转化后的值,xmax为最大样本值,xmin为最小样本值。
由于X4、X5为负指标,所以参照式(2)标准化;其它都为正指标,所以参照式(1)标准化。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如表2所示。
三、因子分析法分析与结论
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分析以及KMO检验和巴利特球度检验,由检验结果可知,近似卡方值为2859310,自由度为1050000,伴随概率P值为00000,即相关矩阵不是一个单位阵,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KMO是用于比较观测偏相关系数以及相关系数值的指标,其值越接近1,表明对变量的因子分析效果越好。本文中KMO值为06540,显然原有变量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表6可以看出江苏金融服务外包重点城市的一般竞争力水平。苏州与上海和北京一起以高分位列前三。由于北京、上海为直辖市,较之于其它城市在资源方面有显著优势,所以因子综合竞争力得分很高。苏州有着较为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氛围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在由金融服务外包行业供需状况,经营成本以及行业外部的科技、资本与区位竞争力组成的一般竞争力指标上名列第一,并且政府支持力度较大,使得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聚集带来了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由于一般竞争力指标权重较大,故苏州的综合排名在各城市中位列第一。江苏其它重点城市南京、无锡和常州分列第5、11和18位。南京市在一般竞争力指标上同样具有优势,人才与制度方面优势明显,但产业与政策因子得分全国最低,由于权重影响,得分排名仍处于上游水平。苏州、无锡和常州属于地级城市,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对缺乏使得人才储备方面捉襟见肘,可见,依靠人才流动与引进是这些城市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最大软肋。
四、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及结论
由于金融服务外包综合竞争力评价系统具有信息不完全的“灰色”特征,同时也为了克服因子分析法中过多主观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研究。
3评价结果分析与结论
第一,从3个因子关联度大小看,关联度最大的是产业与政策因子,这表明建立在更具产业特色的需求与供给要素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上的竞争力优势比建立在其它因素上的竞争力优势相比,更加稳定与显著。因此,对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产业聚集所带来的规模效应的大小与政府的支持力度。
第二,从经济环境因子竞争力水平来看,江苏省内南京、苏州和无锡三市均位列杭州与天津领头的第一梯队,说明江苏代表城市在经济环境指标上处于上游,既具备雄厚的资本与较发达的金融市场,又做好了国际化的准备,而相对一线城市较低的运营成本是其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吸引力的杀手锏。因此,应该发挥好得天独厚的经济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
第三,从产业与政策因子竞争力反映情况看,北京、上海和广州拔得头筹,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4市均处于下游水平甚至不及西安与重庆等西部城市。由于苏州、无锡和常州是二、三线城市,所以金融企业、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聚集程度不及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甚至低于西安和重庆为代表的西部大城市。在政府支持力度方面,除苏州有着较强竞争力以外,其余3个城市均有明显差距。就关联度数值而言,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与排名上游城市相比差距并不大,说明从长远看,江苏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具有较强的潜力。
第四,就一般竞争力因子而言,南京竞争力较强,苏州处于中游水平,而无锡、常州处于下游水平。南京科技和信息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综合区位方面条件优越,且拥有众多高校,而且这些高校还有众多金融、软件行业相关的本科生、研究生,并拥有众多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院所,有充足的科技与人才储备。苏州、无锡和常州3市虽然没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但其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综合区位和制度优势在19个城市中也位列前茅。
第五,从综合竞争力水平看,江苏样本在全国各城市排名处于中下游。但省内4市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各有特色,应发挥其优势来弥补自身不足,以利于又快又好的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系统的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6
[2]Padmore,T,Gibson,HModeling Systems of Innovation: A Frame Work for Industrial Cluster Analysis in Regions[J]Research Policy,1998,(26):625-641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识别;风险度量与规避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4-0048-06
收稿日期:2009-12-15
20世纪中期以来,为了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部分非核心业务委托内部或外部企业,从而使自身能够集中精力于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以便使企业能够获取更强的竞争优势。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Drueker,1999)在其《大变革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曾预言:“在10到15年之内,任何企业都会将所有‘支持性’而不‘产生收入’的工作以及任何不提供向高级发展的机会和活动、业务委托出去给外单位去做。”这里所说的“委托出去”就是本文所讲的“外包”(outsourcing),外包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加里・哈梅尔(Gary Hamel)和C・K・普拉哈尔德(C.K.Praharad)于1990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外包的迅速发展证实了大师们的预言,外包已成为当前企业界与理论界关心的一个热点。
如今,外包模式正在逐渐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中去,并且日益散发着它强大的吸引力,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更是起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从国际范围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高速成长期,而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已经开始起步,并且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德勤fDeloitte)公司200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来5年内美国将有3560亿美元的金融服务要外包给海外机构,占现有金融服务成本支出的15%(王铁山等,2007)。麦肯锡公司研究发现,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9月,全球金融业价值2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外包合同数量从130份减少到大约100份,而合同总金额也从180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等,2009)。
面对全球金融服务外包,特别是离岸外包的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金融行业的特殊性,金融业务外包会对外包双方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我们应该如何识别、度量、控制和规避这些风险,这样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分类方面的研究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为主导的“联合论坛”出台的《金融服务外包文件》(魏欣等,2005)分析了金融业务外包存在的10项风险,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标准。吴更仁(2007)将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分为六个类别。王铁山等(2007)将常见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与其风险表现形式相结合加以研究。卢锋(2007)在其《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中将金融机构外包操作所面临的风险分成5类: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缺乏适当的退出战略风险、信息风险。刘浏(2005)对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进行了论述,指出业务外包的五大风险,分别是削弱控制权、操作风险、增强依赖性、不确定性风险和加大监管难度。
(二)有关风险识别方面的研究
王瀛、赵鹏大(2008)认为“金融服务外包风险一般来源于机构本身、外包服务商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张云川(2005)在其博士论文《IT外包服务及其执行过程风险规避的研究》中提出IT服务外包中服务商的风险有三个来源:服务商自身,客户和交易。吴更仁(2007)在《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控制》一文中提出了如何识别风险因素以及分析了风险因素的作用机理。
(三)有关风险度量方面的研究
刘继承(2005)运用定量化的风险评估工具对风险及风险控制经行研究。刘倩(2007)为了度量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而利用三种风险评估模型将风险量化。Wullenweber,K.,Jahner,S.,Krcmar,H(2008)在其《关系风险缓和:业务流程外包缓和风险的关系方法》一文中,调研了335企业的业务流程外包,通过计量分析,发现通过关系因素可以缓和风险,可以将操作的、履行的方法和财务驱动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关系过程,特殊冲突解决方案,对控制性能风险是最重要;而固有关系属性,例如信任最适用于管理财务风险。最后,建议在各自的风险和利益度量方面,进行一项更加完整的和具体的契约关系机制建立。Wullenweber.K,Weitzel,T.(2007)在其《根据经验探索研究标准化操作如何减少外包风险》一文中,从理论上建立了一个BPO风险模型,研究显示,较少标准化流程的风险要高于较多标准化流程的风险。并通过对126家德国银行的数据研究发现,财务和执行风险在高低标准化业务流程之间是不同的,低规范化的业务流程会有持续的高风险。
(四)有关风险防范和规避方面的研究
《金融服务外包文件》提出规避风险的基本方法,并对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外包业务监管提出了九项指导性的建议,并对各国监管当局对外包业务的监管进行了比较。张云川(2005)在其博士论文《IT外包服务及其执行过程风险规避的研究》中提出合同中的服务水平协议条款对部分外包风险的规避是有一定作用的。曾康霖、余保福(2006),针对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业务外包的全流程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实施业务外包的各项配套机制,利用合同控制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加强外包业务道德风险监控,防止寻租行为出现等。王庆喜(2005)认为,在选定外包业务后,银行必须制定标准来评价服务商有效、可靠并高标准完成外包活动的资格和能力,以及某一特定服务商的潜在风险。提出对于服务商的审查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有资质并有充分的资源完成外包工作的服务供应商;(2)确保服务供应商在该活动中理解并能实现银行的目标;(3)落实服务商履行义务的财务能力。杨大楷(2008)认为国内金融机构对外包的风险进行管理时,需要做好合同的设计、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和制定应急方案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开发了一些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金融企业的外包实践提供了决策依据。但同时,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缺乏深层次、多角度、定量化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经典理论和管理学理论对外包风险做理论上的解
释,其中有少数理论推理和演绎,也有采用案例分析和市场调查的研究方法,也有采用计量研究的方法。从总体上来看,研究方法不够系统全面,对该问题的研究计量模型研究相对欠缺,应该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将系统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从而使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
在研究视角上,对发包商和发包国的研究比较多,从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的视角来系统的研究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相关问题比较少。对外包风险的系统研究明显不足。目前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基于案例研究基础上的风险识别和相关管理措施的制定,对外包风险的产生、风险评估方法、外包中激励机制的设计,以及如何确保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的研究尚欠缺,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风险管理框架,也因此缺乏对企业外包风险管理的普遍指导意义。
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识别
现代经济学明确地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以及由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不利后果。美国风险管理专家威廉姆和汉斯(C.Arthuz William Jr.and Richartet M.Heins)认为,风险管理是一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方法。简单的说,风险是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我们可以归纳出金融风险与风险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关系:即:R=(fP・C)。其中,R指金融风险程度,P为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C为金融风险造成的可能损失。在多种风险因素并发的情况下,这种函数关系可表述为:R=f(P1・C1+P2・C2+…+PnCn)。
巴塞尔联合论坛在《金融服务外包》文件中指出了10种主要风险,包括:(1)战略风险(StrategicRisk)是指承包商依自己的利益自行处理业务而不符合发包方的总体战略和利益,发包方未对承包商实施有效监督,发包方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对承包商进行监督。(2)声誉风险(Reputation Risk)。是指承包商服务质量低劣,对客户不能提供达到发包方要求标准的服务,或承包商的操作方式不符合发包方的规定做法。(3)法律风险(Compliance Risk)是指承包商不遵守有关隐私的法律,或未能充分遵守保护客户资料以及审慎监管的相关法律,或没有充分遵从监管和制度。(4)操作风险(OperationalRisk)是指出现技术故障,或承包商没有充足的财力来完成承包的业务并无力采取补救措施,欺骗或过失或发包方难以对外包项目进行检查或检查成本过高。(5)退出风险(Exit Strategy Risk)是指发包方过度依赖某一承包商,或自身缺乏对有关制度的熟悉而没有能力在必要时收回外包业务,或快速终止外包合同和更换承包商的成本过高。(6)信用风险(counterparty Risk)是指保险或信用评估不当、应收账款质量下降。(7)国家风险(country Risk)。包括政治、社会和法律环境造成的风险,或商业可持续性规划更加复杂。(8)履约风险(contractual Risk)是指承包商不能履约完成合同规定任务的风险。(9)沟通风险(Aeeess Risk)是指外包业务阻碍了发包方及时向监管当局提供数据和其他信息,监管当局理解承包商业务活动有额外的困难。(10)集中和系统风险(cion and Systemic Risk)是指承包商给行业整体带来的风险较大,包括个别企业对承包商缺乏控制,以及行业整体面临系统性风险。
(一)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影响因素
并不是所有的风险因素都可以导致外包风险。因此,较为准确的判定哪些外包风险是需要控制的,而哪些外包风险则是可以规避的,就成为了外包风险识别的重要内容。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金融机构作为委托方实施金融服务外包战略,将金融服务外包给外包商,战略目标的实现就依赖双方当事人的共同愿景。资源和竞争能力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支持要素,资源和竞争能力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除了直接对战略产生影响之外,还可以通过对彼此的改变而间接影响战略;环境的变化会对战略产生影响,并导致资源以及竞争能力的变化;战略本身也暗藏着风险因素,委托方和承包商的战略之间也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不论是各个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还是双方当事人的潜在风险,它们中间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打破平衡,导致风险的出现,因此,外包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保持环境、资源、能力、战略之间的动态平衡(万鹏飞,2008)。
具体来说,影响服务外包的风险因素主要有:第一,外包合同履行的风险。在合同履行期间,由于商务需求和环境可能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外包合同履行的基础不确定性连接起来,最终导致了法律上的风险。第二,在金融机构的业务外包实践过程中,外包总是不可避免的被改变,这就导致了运行上的风险。第三,机密资料的泄露、服务提供商的雇员可能会违反保密条例从而导致了运行上、法律上和声誉上的风险。第四,缺乏完善的缓解运行风险的管理机构。
(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识别
要有效地规避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仅仅识别其影响因素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追根溯源,从而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认为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源可以分为三个,即客户、服务商和交易。具体来说,源自客户的风险一般是客户由于接触不到较为前沿的技术而缺乏创新,或是客户与所外包的服务脱节而不能使得其他相关业务与之相衔接,或是由于客户临时性的需求变动使得服务提供商无法很好地随之更新。源自服务商的风险一般是由于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不能使最终的顾客满意而对委托外包的客户造成各方面的损失,或者是由于相关操作的服务人员缺乏经验所引起的缺陷,或者是由于服务商疏于掌握新的技术而引起的服务质量及竞争力问题,或者是由于某些服务提供人员将客户资料外泄而造成了法律问题。源自交易的风险一般是在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隐藏成本,或者是在交易过程中双方由于商业上的不确定引起的纠纷和冲突,或者是在交易过程中由于双方缺乏沟通而引起的矛盾,这些往往成为了容易忽视却又影响重大的风险。
三、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度量
J・P・Morgan的风险值测定法的计算方式为:风险度=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发生的概率。计算公式是:V=C×P(1),其中:V是风险大小的变量,c指风险带来的损失,P指风险发生的概率。在公式(1)中,如何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造成的损失是一个比较随机的过程,不同的研究人员会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从而导致整体评估误差过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风险值测定法将风险对项目
的影响分为5个等级并提供了风险发生概率的解释性说明(见表1)。
在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测评过程中,可以对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和外包专家进行定量化调查,然后对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的具体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进行加权平均,最终确定各项指标的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大小。在得到这些数据之后,就可以根据公式将概率和损失大小相乘即可以得出该项目风险的大小。如果再不能确定风险概率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表1对应出大致的风险概率以及风险带来的损失。
若能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衡量和排序,便能够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风险矩阵法,其基本思路是找出外包中的风险事件,然后评价外包风险事件的影响等级以及风险发生的概率(见表1),再通过对照表给出的标准来确定风险等级(见表2)。
对于测定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来说,可以先根据经验或是理论找出风险事件,然后对照表1中数据得出风险事件的影响等级以及风险发生的概率,之后再对照风险级别对照表即表2中的数据来确定出金融服务外包中的风险等级,最终就可以掌握确定的某些风险事件其中的风险级别。
四、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规避
在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可以通过签订详细的外包合同条款来规避风险。
第一,通过对服务的描述,将发包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义务加以确定,并且使得双方都对此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了一方对另一方的信息隐藏,或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一方的不理解或不知晓。除此之外,由于对发包方的需求进行了量化估计,也就避免了将来在外包执行过程中因为需求过于抽象或是标准不统一而造成一定的风险。
第二,通过对服务质量的描述,发包商将最能符合自己业务需求的服务水平指标明确地规定在服务水平协议中,就使得服务提供商务必按照这些指标的标准来提供服务,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也就可以确保发包商可以避免所获得的服务无法达到需求的水准。
第三,通过对服务质量的度量以及报告机制的规定,可以实现对服务质量的测试,也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对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进行测评,为后续提供的服务有个良好的参考价值。另外,服务提供商定期提供的报告可以保障发包商及时地了解到所提供服务的最新情况,而不至于将错误犯到无法弥补的境地,酿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第四,通过惩罚和奖励机制的制定,可以适时地针对服务商提供服务的质量优劣奖惩有别,这样适度的奖励和惩罚可以激励或是鞭策服务提供商更好地提供服务。避免了服务商或是懒于创新,而使得服务不能领先于竞争对手;或是偷工减料,而使得服务质量不过关最终影响了发包商的信誉等。
第五,通过争议解决和合作结束机制的存在,将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和原则确定下来,以此避免在发生诸如此类事件的时候,双方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另外,在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通过以上外包合同条款来规避风险。同时,加强源于客户、服务商以及交易风险的管理,可以更好地规避服务外包过程中的风险。
(一)源于客户的风险规避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由客户自身所引发的风险包括:没有新的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创新能力,所外包出去的业务资源与核心业务紧密相关,并且客户与服务提供商及技术人员之间有可能会缺乏交流。所以,应该在服务外包合同中规定服务提供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与客户保持沟通状态。并且列出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服务质量时服务提供商应该承担的赔偿责任。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由客户所引发的风险包括:由于商业上的不确定性,客户可能在签完外包合同之后改变需求,这就需要服务提供商的迅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具备更新换代的积极适应能力。当然这样的变化并不代表就一定会产生损失,但是站在服务提供商的角度,同样,可以合同对可能发生的类似情况予以规定,以期能够为将来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准备好充分的缓冲机会。
(二)源于服务商的风险规避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对于客户来说由服务商所引发的风险包括:服务人员缺乏经验,服务商疏于掌握新技术,客户过于依赖服务提供商而对自己的相关业务逐渐生疏最终在必要时无力收回,由于服务商恶劣的服务会对客户的声誉造成很大的影响以及由于服务商的工作人员可能将顾客的资料外泄而产生法律风险。面对此类情况,可以为客户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并且帮助建立客户的合同管理团队。在外包合同中将服务商可能违反的条例条规进行量化,从而有依据地给予适应的惩罚和监管。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由服务提供商所引发的风险包括:由于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得不到客户的满意而产生的额外成本增加。因此,服务提供商在提供服务之前就应该通过合同条款中的规定,对客户满意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和量化,这不仅可以为客户保证服务质量,也可以为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确立一个可以度量的标准,使得双方的沟通以及相处关系可以更加有利于双方的利益。
(三)源于交易的风险规避
在交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包括:交易的过程可能会削弱客户对外包项目的管理以及发生多项隐藏的成本,例如客户选择服务提供商时的交易成本,将业务转交给服务提供商的转接成本,在交易过程中服务未能达到标准而产生的损失成本等。以及在交易过程中双方可能因为商业上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纠纷和冲突,还包括可能在交易过程中由于双方缺乏沟通而引起矛盾。这就要求实施金融服务外包的双方不仅在交易之前需要充分地评估对方,而且在交易过程中应该通过合同条款的规定进行定期的项目评估来达到跟踪服务进程的目的,从而及时地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除此之外,还要在合同的相关条款中对外包的服务内容和质量进行详细的规定及量化来确保交易信息的透明度和标准化。
五、结语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宋 立:
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有银行改革深化及其分支机构撤退,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因为城市同样存在金融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城市的服务需求吸引地方性金融机构进城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分散的小农经济状态,其零星分散的金融服务需求与以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组织起来的金融机构的大规模、连续性、批量化服务供给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
实现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需要三个层次的制度安排:一是现代商业性金融服务,二是在其他国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合作金融,三是政策性金融。四大行撤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能简单地按照社会信用机制来重建,而是要按照两种金融需求和两种信用体系来建设。现代商业性金融机构利用基于历史记录等的社会信用机制,满足农民生产性金融服务需求;合作金融及各种传统金融民间金融,利用基于村庄个人生活圈的传统信用机制,满足其生产和消费需求。政策性金融主要用于弥补商业性金融的失灵,是三农金融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发展农村或地方现代商业性金融机构,其关键在于探索可持续发展、盈利模式。因为现在建立的商业性金融机构是现代金融企业,现代金融是伴随标准化、同步化、大规模的机器大生产而产生的,需要稳定的金融服务需求。必须建立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必须找到和金融供应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方式,才能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才能找到发展的长久机制。龙江银行所探索的这个盈利模式就是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农业产业化把上下游的产业链组织起来,和工业生产一样,实现了规模化、连续性和批量化,解决了过去农村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尴尬问题。龙江银行的探索重要的意义不仅在于找到了盈利模式,最重要的是使得农村的金融机构升华成了真正的现代金融机构。
对于包括龙江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值得思考的是:一方面,怎样将龙江银行模式超越现有的产业链,推广到更多的产业,将农村生产更多地纳入到现代金融服务所能覆盖的体系中来;另一方面,怎么让龙江的经验走出龙江,走向全国,为全国农村的金融体系的重建提供一个好的参照。
大家好!我现在好紧张! 听到掌声或许会好点。
说起服务,我不想充满激情的在这里给大家发表演讲,我只想冷静的把我对精品服务的理解作一简单阐述。
精品服务首先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的具体实现,其次精品服务要以丰富的金融产品为内容,最后精品服务要由精英人才来落实。
以客户为中心是我们的理念,精品服务是我们的目标,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银行的兴衰成败,为广大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的具体实现。
中国银行发展的明天不是昨天和今天量的重复,而是质的飞跃。可以预料,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金融全球化的高度紧密结合,将使全球金融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网络金融时代。这是一个对金融服务业极富挑战性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业正渐渐离我们运去,新世纪的银行服务内容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和建造。
在数据大机集中处理和综合业务系统应用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柜员制,任何网络化、标准化产品和服务都可以在营业柜台实现,并由一个柜员负责处理每笔业务的全过程。未来的银行服务还将通过网络像水、电、气一样普遍地深入到广大居民的生活,随开随用,一个页面、一个电话就将完成其所需的基本服务。“一窗式”服务将成为未来银行营业界面提供的最基本的服务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一方面,银行传统的诸如存款、转帐、汇款等业务将逐渐被计算机网络所替代,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中心(call center)、电子商务和网上支付结算等虚拟银行将获得迅速发展,改变传统银行人与人互动的一对一服务模式,而成为人与机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自助服务。
另一方面,一些高智慧的诸如综合理财、财务顾问、投资银行业务等个性化极强的金融服务已初露端倪。银行不仅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全天候、全功能、标准化的金融服务,而且可以为重点客户提供高知识含量、个性化的特殊金融服务。
在基本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力求为广大客户提供附加服务、便利服务、支撑服务和超值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推行营业站立服务、微笑服务,规定服务时限和服务流程,实现规范化服务等服务内容。
我来一个现场调查:前面这位同志,你说这些服务有用吗?
未来银行将是知识型银行。未来的银行既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不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而是信息、知识密集型产业。决定银行业竞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将不再是高楼大厦、资金规模和机构网点,而是银行全员的高素质和知识化。管理层不仅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和丰富的业务管理经验,而且要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指引司机和沟通的桥梁,实现对技术的高效管理和决策信息的熟练应用。
可以预料,未来的银行员工是熟悉业务的科技人员和熟悉科技的业务人员的统一体,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科技人员和业务人员。银行未来的业务发展是人脑+电脑的集合体,是技术+智力的产品组合,是实体银行与虚拟银行的并存发展。精品服务需要精英人才来落实。
什么才是精英人才呢?我看在座各位十分钟内没有打瞌睡的都够格。
另外一点:精品服务不仅仅是双向的,它是万向的。世界是个统一体,何况我们中行!管理层、后勤,科技,前台,客户,等等,是不是只有我们大家互相做好优质服务才能为客户提供精品服务?
不同意的台上来,同意的请鼓掌!
一舟何以渡沧海?且看潮头立何人!
所以,精英人才,精品服务----中国银行的独特风采!
大家好!我现在好紧张! 听到掌声或许会好点。
说起服务,我不想充满激情的在这里给大家发表演讲,我只想冷静的把我对精品服务的理解作一简单阐述。
精品服务首先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的具体实现,其次精品服务要以丰富的金融产品为内容,最后精品服务要由精英人才来落实。
以客户为中心是我们的理念,精品服务是我们的目标,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银行的兴衰成败,为广大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的具体实现。
中国银行发展的明天不是昨天和今天量的重复,而是质的飞跃。可以预料,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金融全球化的高度紧密结合,将使全球金融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网络金融时代。这是一个对金融服务业极富挑战性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业正渐渐离我们运去,新世纪的银行服务内容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和建造。
在数据大机集中处理和综合业务系统应用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柜员制,任何网络化、标准化产品和服务都可以在营业柜台实现,并由一个柜员负责处理每笔业务的全过程。未来的银行服务还将通过网络像水、电、气一样普遍地深入到广大居民的生活,随开随用,一个页面、一个电话就将完成其所需的基本服务。“一窗式”服务将成为未来银行营业界面提供的最基本的服务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一方面,银行传统的诸如存款、转帐、汇款等业务将逐渐被计算机网络所替代,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中心(call center)、电子商务和网上支付结算等虚拟银行将获得迅速发展,改变传统银行人与人互动的一对一服务模式,而成为人与机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自助服务。另一方面,一些高智慧的诸如综合理财、财务顾问、投资银行业务等个性化极强的金融服务已初露端倪。银行不仅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全天候、全功能、标准化的金融服务,而且可以为重点客户提供高知识含量、个性化的特殊金融服务。
在基本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力求为广大客户提供附加服务、便利服务、支撑服务和超值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推行营业站立服务、微笑服务,规定服务时限和服务流程,实现规范化服务等服务内容。
我来一个现场调查:前面这位同志,你说这些服务有用吗?
未来银行将是知识型银行。未来的银行既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不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而是信息、知识密集型产业。决定银行业竞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将不再是高楼大厦、资金规模和机构网点,而是银行全员的高素质和知识化。管理层不仅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和丰富的业务管理经验,而且要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指引司机和沟通的桥梁,实现对技术的高效管理和决策信息的熟练应用。可以预料,未来的银行员工是熟悉业务的科技人员和熟悉科技的业务人员的统一体,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科技人员和业务人员。银行未来的业务发展是人脑+电脑的集合体,是技术+智力的产品组合,是实体银行与虚拟银行的并存发展。精品服务需要精英人才来落实。
什么才是精英人才呢?我看在座各位十分钟内没有打瞌睡的都够格。
另外一点:精品服务不仅仅是双向的,它是万向的。世界是个统一体,何况我们中行!管理层|、后勤,科技,前台,客户,等等,是不是只有我们大家互相做好优质服务才能为客户提供精品服务?
不同意的台上来,同意的请鼓掌!
一舟何以渡沧海?且看潮头立何人!
所以,精英人才,精品服务----中国银行的独特风采!
农村金融创新的基本理论
农村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主要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新产品或采用新技术、新制度的动机,引发创新的因素既有组织内部的因素,也有组织所处环境的因素。总体来说,农村金融创新的动因理论研究可以归为三大类:一是需求驱动的金融创新。因为经济环境的发展,消费者和投资者由于财富增长、交易成本和市场占先等因素的变化,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新的需求,经济主体的新需求促使金融机构提供新的产品和制度。二是供给驱动的金融创新。农村金融机构本身有追求超额利润、规避监管和分散风险的需求,新的科技技术、交易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出现给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性,这些新的因素引发了金融部门的产品和制度创新。三是环境驱动的金融创新。经济全球化、监管制度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会影响金融机构的收益和风险,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金融创新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大量的新的金融工具,产生了许多新的金融制度,对农村金融业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都产生了影响。
提升农村金融核心竞争力的思考与建议
顺应形势变化,立足行情,确立清晰的战略定位。首先,确立清晰的市场战略定位。农村金融业应顺应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与宏观调控、监管政策的变化,顺应客户需求、市场竞争环境及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变化,顺应银行专业化、特色化、综合化、国际化经营发展的大趋势,立足于自身实际,坚定不移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经营发展道路,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应进一步形成明显特色,在一些业务领域、一些行业、一些区域形成较强市场竞争力和比较竞争优势,精心培育、打造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为核心的农村金融服务品牌。
其次,谋划有序的战略实施路径。一是紧跟市场,全面推进各项业务持续、快速发展。按照突出效益性、满足流动性、确保安全性的现代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公司业务、小企业业务、个人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齐头并进,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协调发展,传统金融业务与新兴金融业务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努力打造农村金融业与在岸、离岸两个人民币资金市场的绿色通道,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资本市场平台,全面提升资本、资金、资产的统筹运营能力及资源配置效率、效益,大幅提升人均、网均等内涵式发展效率与效益,持续推进各项业务均衡、协调、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兼顾当前与长远发展,明确未来发展重点,确保资源配置,实现重点突破。应通过科学、有效的资源配置,坚持做实、做强优质重点大中型公司金融业务和机构金融业务;加快发展、着力做大小企业和个人金融业务;全面拓展、做精做深传统中间业务和财富管理、资产托管、投资银行等新兴业务,大力扩张并逐渐形成稳定的中小企业优质客户群体、中高端个人客户群体和中间业务高效率客户群体。这三大类业务、三大类客户应是全行业未来几年乃至长远生存、发展、转型、竞争的主要战略支柱和业务、客户基础。三是因地制宜,分层次、分步骤实施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经营发展战略。支行层面,重点探索零售业务和小企业业务专业化经营模式;分行层面,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特点重点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模式;总行层面,重点提升传统业务和新兴金融业务的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比较竞争优势的专业支行和特色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小企业、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电子银行、贸易金融等业务领域初步形成特色和比较优势。四是审时度势,学习与借鉴国内外同业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和实践综合化、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
实施以体制、机制为重点的制度创新战略。首先,不断完善权责明确、管理顺畅、协调有序、运行高效的一级法人治理结构。应按照公司治理要求,建立有序、高效的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运行机制,确保决策和执行的低成本、高效率。应借鉴同业先进经验,优化总行内设机构、理顺部门职能,全面提升决策型、管理型、经营型、服务型的综合能力。
其次,探索、建立、完善、创新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小企业金融服务经营体制、个人金融业务经营体制、电子银行经营体制、国际业务经营体制、新兴金融业务经营体制,精心构造有利于上述战略性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科学组织架构、资源配置方式、经营管理方式和考核激励模式。
第三,在完善体制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建立、完善并加快实施客户经理营销激励机制、标准化服务考核激励机制、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及内部晋级升迁机制、开放的市场化人才选聘用机制、体现差异化特色经营的“一行一策”财务考核机制、各级领导班子三年规划任期目标考评机制、经营绩效经济增加值考评机制、重点区域机构协调发展激励机制、新业务、新产品、新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等,有效提升农村金融业的差异化特色经营能力和综合市场竞争力。
加强企划管理,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经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有品牌和没品牌,多品牌和少品牌的竞争力是不一样的。当今世界竞争最终是品牌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品牌不只是一块招牌,品牌背后是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管理水平、创新能力、服务能力、风控能力,是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首先,应将核心文化赋予产品、业务、企业的市场营销策划与宣传中,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要大力传播“财富源于和谐、规范成就卓越、诚信创造未来”独特的现代农村金融业经营理念和综合服务品牌,要精心策划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使核心文化通过品牌的传播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理出领先于市场的产品、服务、渠道、业务、技术,确定品牌的重点与范围,重点在小企业金融服务、个人金融服务、信用卡业务、电子银行渠道服务、新兴金融服务、国际业务等方面精心包装并打出响亮的银行产品、服务和渠道品牌。
第三,通过精细的企业发展策划和品牌战略的实施,全面展示银行的综合管理能力、业务与产品创新能力、技术支撑能力、综合服务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使品牌影响力作用于客户、作用于员工,让社会、让市场听到银行的声音。
创新服务理念,倾力打造“农村金融业服务品牌”。首先,要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整合服务渠道资源,建立多元化、高技术含量的服务渠道体系,全面满足客户安全、便捷的个性化渠道服务需求。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新核心系统的业务处理能力,支持物理网点、自助网点的安全、高效、快捷、优质服务,充分发挥高、低柜、大堂经理等传统服务方式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全面强化和提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服务渠道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逐渐提升新兴电子服务渠道的客户业务量比重,弥补银行网点资源少的缺陷,提高客户服务综合效能,提升柜面人力资源效率。
其次,要加快金融服务的创新力度,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和标准化服务需求。一是创新服务内容,由主要提供核算产品服务向核算服务、自助服务、咨询服务、财富管理服务、离行援助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内容转变。二是创新服务规范,将中国银行业协会颁布的大堂经理服务规范、客户服务中心服务规范和柜面服务规范统一纳入银行的服务规范中,全面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三是创新服务文化,提升竞争软实力,把标准化的服务文化、服务环境提供给客户,最大程度地方便客户、影响客户、留存客户。
>> 融360:搜出来的金融王国 融360:金融改造型玩家 融360 互联网金融上善若水 融360:金融“红娘”的炼金术 融360互联网上的「金融管家 融360: 做金融界的百度 融360:大数据与金融垂直搜索 融360:用搜索解决金融服务的痛点 融360创业术 平台式:融360 城市是搜出来的 好东西是搜出来的 健康家具搜出来 精彩生活搜出来 360的品牌定位 环绕360°的享受 360的“逆袭” 360°的守护 360b的哈姆雷特 360°的音乐体验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融360:搜出来的金融王国 融360:搜出来的金融王国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小宁")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叶大清:融360的目标是成为每个人身边的财务顾问。
如果你是一位白领,买房买车需要贷款,你肯定需要跑很多银行,对各个银行的贷款条件、利率进行比较分析才能贷款;如果你是一位中小企业主,急需资金周转,也必定需要跑很多贷款机构,繁琐的手续等对急需贷款的你很可能是错失了商机。
跑了很多银行和贷款机构,每家银行和贷款机构的门槛等又不一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很可能贷款也批准不了。更让人担心的是,很多人申请贷款缺少相关信息和专业指导,即便能够贷到款,也很可能不是最优的选择。
不过现在你有了更好的选择,中国第一个金融领域的搜索引擎,专注于融资贷款产品的搜索平台融360的诞生,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贷款的效率和质量。“利用互联网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和质量,这就是融360的目的。”融360总裁叶大清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表示,“将上游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汇集,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以此来帮助用户解决贷款难题。”
融360确实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上线仅仅1年多,月度PV已达到3000万,搜索次数达800万,每个月通过融360搜索推荐的贷款申请金额超过100亿,增速大致在30%~40%之间。风险投资对此模式也表示了极大认可,8月2日,上线仅有500天,就已经完成B轮融资3000万美元,这距离A轮700万美元的投资仅1年4个月。
“下一步要加速产品的研发,将产品线拓展到保险、基金等行业。”叶大清表示,“融360要做每个人身边的财务顾问。” 为什么是搜索?
与很多互联网金融不同,叶大清并没有像阿里、宜信等直接从事金融业务,而是选择了从为消费者解决贷款的难题、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解决放贷的困境入手,搭建一个双方汇聚的平台,以此从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叶大清也有着很清晰的逻辑。一方面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二八原则”,就是大部分人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金融服务,这主要是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80%的金融需求既小额又个性化,金融机构的“嫌贫爱富”使得这部分人群很难被服务到。到了互联网金融时代,这部分人群就能和那20%一样享受到应有的金融服务,“小融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就是普惠金融,人人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到金融服务。” 叶大清表示,“融360就是填平金融机构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鸿沟。”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中国的金融体系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和差异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这对于绝大多数缺乏金融知识的消费者来说也急需一个专业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同时进行交易的促成,既解决了银行获取客户的难题,又能帮助消费者享受到金融服务。
进一步考虑到最近的贷款利率放开,金融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了,这对80%的未能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个人和小微企业是非常利好,这意味着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争夺更多的优质客户成为银行竞争的焦点。金融业细分的趋势日益明显,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必须通过互联网等低成本方式来获得大量的优质客户。
对此,叶大清形象的比喻为融360就是个媒人,这边既要告诉消费者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情况,包括利率、贷款成功率等详细情况,那边也要告诉银行消费者的情况,预先了解消费者的信息和信用水平,然后双向选择,才能促使整个交易的完成。
其实横向对比一下中美的差距,可能更好理解叶大清的选择。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中国金融服务业仅占GDP总量的不到20%,与美国金融业及相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有着巨大的差距。按照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会出现对金融服务业快速增加的拐点。2012年,北京人均GDP为1.37万美元,深圳为2万美元,可以说中国已经出现了对金融服务业“非常饥渴”的苗头。
再者,相比于美国每年7000万人对金融产品的互联网搜索,中国通过互联网去搜索消费信贷、小微信贷款产品的比例还处于下游水平。“平均还不到10%,大城市不到20%,中小城市可能更低。”叶大清表示。来自Google2011年的调查表明,在欧美,88%的网民在选择金融产品时,会在网上进行搜索、调研。这其中,66%的网民完成调研后,会直接通过网站申请金融产品。而Forrester的调研报告显示,从2007年到2012年,英国人每年至少一次网上查询与申请金融产品的比例从22%上升为50%。因此叶大清判断,估计到2020年,行业总收入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约为2011年的近2倍,仅次于美国的零售银行市场。
纵观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互联网金融,大概可以分为3个层次:Charles SCHWAB、Scottrade、SFNB、Next Card是典型的信息平台,它们可以叫做互联网金融1.0版本;Pay Pal、Bill Me Later是交易平台,可称为互联网金融2.0版本;PROSPER、Square、KICKSTARTER这样的决策和服务平台,核心是对风险的管理,和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是互联网金融的3.0版本。
“融360做的是金融领域的垂直搜索,可以成为互联网金融的2.5模式。”叶大清表示。为什么美国没有产生这种模式呢?这是因为欧美市场88%的网民在选择金融产品的时候,会通过网上进行搜索和调研。消费者有线上搜索比价的意识,但美国的金融产业链已经很成熟,用户通过Google就能搜索金融产品,并没有给金融垂直搜索机会。 本质是什么?
近日,百度宣布布局互联网金融,与融360有点类似,也是一个对接贷款者与金融机构的搜索平台。与融360不同的是,百度仅仅提供了信贷产品的搜索,申请与沟通需要跳转到金融机构的官方网站进行,也就是说百度仅仅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搜索,并没有对个性化的产品和用户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挖掘。
“贷款其实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产品,尤其是在贷款利率放开的情况下,每家银行的情况都不同,即便同一家银行在不同地区也一样;再者贷款者的情况也是非常个性化。”叶大清表示,“这就造成了搜索平台需要连接的是两个非常个性化的需求,金融领域的搜索的复杂可想而知。”
从叶大清的话语中不难看出,金融搜索的本质便是满足双方个性化需求的双向匹配,即一方满足银行寻找优质客户的需要,一方满足贷款者以自身的自制条件能贷到款。而这显然需要对双方都有很深的了解,而这个就需要依靠融360的核心功能,就是利用大数据来不断地完善对双方的了解。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方,融360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其沟通协调。一般来说,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对客户资料要求的非常详尽,比如对年龄的要求、对职业的要求、对于信用记录的要求等都有不同的要求。而对于这些要求,融360不可能每个都详细的呈现给贷款者,这就需要融360将这些问题做一定的处理和变通,以最简洁的方式标准化这些金融产品。据融360调查显示,每当贷款者需要多回答一个问题,损失掉的贷款者约为1%。
当然,在标准化金融产品之前,融360需要对银行的产品进行粗选,不是每个产品都适合网络销售,然后进入到品控部,对金融产品进行标准化的研究和分析,最后才是该产品呈现在贷款者面前。
对于贷款者,融360则借用大数据技术,为金融机构做预先的用户审核和筛选,给银行推荐高质量的用户,这大大降低了银行审核中小企业用户信用情况的难度和工作量。“即便在没有拿到贷款者的房产等财产证明材料,融360的智能分析系统也能根据贷款者的资料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贷款风险预估。”叶大清表示,“每个人在互联网上就有很多数据,比如用户的电商交易数据、社交网站活动的记录、银行相关贷款的信用记录,再加上贷款者在融360上回答的相关问题,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相关的风险控制模型,分析用户的资质,进而可以对贷款者做出初步的信用风险评估,这对银行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确实如此,运用大数据对贷款者进行分析已经成为融360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利用数据的可追踪性和可调查性等特点进行智能分析和匹配,从而解决贷款的信息不对称、审核效率低等难题。而这个更大的作用并不限于此,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营销从过去的用户被动接受(如报纸、电视),逐步转化为互动式营销(如搜索引擎)。以搜索引擎为代表的新营销,是基于用户网络浏览行为、主动搜索动作所实施的营销,因为这些信息反映了用户的真实动机。融 360基于用户最底层的搜索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挖掘,不断调整产品排序并反推用户贷款意愿,实现对用户搜索请求的智能响应。而在商业银行服务方面,用户真实的搜索数据反映了有效需求,商业银行可以针对用户需求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产品。随着融360的产品线不断丰富,未来更可以为用户进行针对性的理财顾问。
凭借此,融360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13年9月,有超过2000家金融机构、9000多个款贷款产品(含信用卡),过万名信贷经理进驻融360平台;服务覆盖到86个城市,覆盖全国80%的目标用户。即使跟随者保证同样的发展的速度,要追上融360目前的水平至少也要2~3年。
2008年,民生银行仅专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内部事业部――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就新增中小企业授信约250亿元,其中年末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77%。同时,该事业部的不良率(五级分类法)仅为0.7%,控制在较低水平,被政府部门的有关专家评价为“初步达到了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商业可持续要求”。
建立专营机构发挥体制优势
探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破题之道,必须建立系统化的思维。而民生银行系统探索的核心和总纲,即是成立专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内部事业部,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确立体制优势。
2008年1月,民生银行专业服务中小企业的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成立。该行通过改革与整合,将长三角区域的中小企业客户和销售、管理团队从原分行业务体系中分离出来,纳入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该事业部总部设在上海,并在长三角地区设立了6家区域总部开展直接销售,首批专业服务中小企业的人员超过400人。
事业部作为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在多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体制优势:
有效提升了团队的专注性和专业化水平。在原先的“总、分、支行”体制下,银行客户经理不实行专业分工,“大、中、小客户通吃”。由于大客户业务具有“做一单管吃三五年”的特性,因此客户经理普遍有“垒大户”的思想,导致“大客户驱逐中小客户”成为常态。在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由于客户经理只能从事中小企业业务,小企业部的客户经理更是只能拓展小企业客户,其专业化和专注性得以有效提升。相应地,事业部内的中后台管理人员由于同样只受理中小企业业务,其专业化程度也得到了保障。
财务核算相对独立,资源配置更为倾斜。利用现有的会计系统平台,通过对业务处理数据加注中小企业业务专门标识的方式,初步实现了中小企业业务的单独核算。民生银行还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业务的信贷资源配置力度,在2008年初确定信贷规模时,就提出将全行全年900亿元新增信贷规模中的150亿元分配给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同时基于中小企业业务的特性,给予了该事业部差别化的存贷比考核指标。
实行差别授权,提高授信效率。为确保授信审批的时效性和市场贴近性,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实施差别化授权和评审官派驻制。根据各区域信用环境、产品风险度和审批人素质,给予授信评审官不同的授权;该事业部还不断深化差别化授权机制,通过建设多层级、多通道的有权审批人体制提高评审效率。
构建差异化的激励机制。设计和建立了一套不同于大公司业务的激励约束机制,分别制定了各类人员和各级团队的考核评价办法。在考核中,以盈利能力为重点,兼顾财务、客户服务、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大方面,建立全方位的平衡计分卡考核体系。在考核导向上注重短期指标和长期发展的结合,同时更注重团队的集体发展,比如对业务部负责人不考核其个人业绩,客户经理考核在一定比例上与所在团队整体业绩挂钩。
探索商业模式谋求持续发展
要谋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持续发展,必须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有所突破。在这方面,民生银行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主要开展了以下探索:
重视调查研究对业务发展的指导作用。从涉足中小企业业务之初,该事业部就提出“调研为本,规划先行”,规避业务发展的盲目性和低层次。方法上采用内外结合、上下协同的方法,即内部调研规划和外部专业机构研究相结合,事业部内总部、区域总部和业务团队共同参与,从不同的层面和维度来完成整体和细分市场的调研和规划工作。并在实践中对规划不断修正,确保优质目标客户群被锁定和成功开发。
构建适销对路的产品体系。在金融产品体系的构建上,该事业部主要是着眼于产品的标准化、服务渠道的多样化和对担保难的破解上。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性,再造抵押贷款产品的标准化流程,开发了小额标准抵押贷款、标准抵押贷款等循环周转产品;针对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设计了集群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还通过组合担保、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专业担保机构担保等方式创新担保机制;该事业部还加大电子服务的建设力度,推出了“中小企业e管家”的网上银行业务;并针对小企业网上交易活跃的实际,积极与阿里巴巴网站联合开发网络联保融资业务。
搭建外部合作平台。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项社会性问题,因此民生银行十分重视通过外部合作平台的搭建谋求联合破题。在苏州,民生银行与苏州市中小企业局合作推出“中小企业成长伙伴计划”;在温州,民生银行与当地经贸委联合推出了“网上贷款直通车”业务,对于在线申贷的企业,给予授信审批的“绿色通道”待遇。各类社会中介机构,特别是专业担保公司、专业仓储监管公司、审计评估机构等,也在不断成为民生银行拓展业务和控制风险的伙伴。民生银行还有机融入国际元素,先后赴印尼金融银行、印度第一信贷、泰国泰华农民银行等考察了中小企业业务,并与泰华农民银行共同设计了中小企业专家评级模型,推出了联合贷款项目。
系统开展品牌建设。为强化市场、客户对专业金融服务的认知,民生银行重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的建设。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率先在系统内建立年度合作品牌商体制,于2008年9月底确立了民生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整体品牌名“财富罗盘”及品牌伞体系。还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工作的开展,不断强化良好的品牌形象。
优化风险管理保障商业持续
风险管理是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相同的成本、时程及功能规格下,越能掌控风险的组织,致胜的机会越大,也更具有持续发展的条件。对于信贷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来说,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民生银行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在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变“防御风险”为“经营风险”。在传统观念中,银行只是一味千方百计地防御风险。事业部作为经营机构,追求的是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最大化,因而其风险管理理念也应与时俱进,突破原有的思想束缚和陈旧观念,变“防御风险”为“经营风险”。通过全员、全面、全流程的“三全”控制模式,将风险管理工作全方位、多维度覆盖至发生风险的各个环节;通过差异化、标准化、专业化的“三化”控制手段,有的放矢地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突破“唯押品论”,创新信贷文化。扬弃“唯押品论”的传统信贷文化,倡导以经营风险为核心的新型信贷文化,规范了事业部信贷文化的语言表述,并通过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和持续的培训工作将其内化为全体中小企业服务人员的必有观念,把风险管理明确成市场人员和风险人员的共同责任。
创新风险管理机制。在保证授信评审时效性的同时,坚持民生银行“独立评审”的传统,采取了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向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派驻风险总监、事业部风险管理部门向区域总部派驻评审官、区域总部风险管理部门向业务部派驻风险经理的逐级派驻制,形成覆盖全事业部的风险管理架构体系。
创新“全覆盖、差异化”的制度体系。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风险制度体系的全覆盖和差异化分别从不同流程和不同产品角度体现。在流程方面,从贷前调查、授信审查、审批、评审监督到放款、贷后管理、不良清收,针对授信全流程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标准化的管理要求;在产品方面,针对各类不同产品,也制定了完善规范的管理办法与操作规程,实施差异化的风险管理。
创新风险管理工具。针对小企业授信单笔金额小、依靠传统专家评审效率低、成本高等特点,民生银行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与国外先进同业合作,研发信用评级系统,同时着手建设符合国情的“信贷工厂”,建设批量化、标准化的处理流程。针对客户多、授信分散、风险管理工作量大的现状,设计了“Easy Warning”(“便捷预警”)风险信息预警系统框架,将通过该系统的自动查询、分析和报告等功能,实现授信企业的风险预警IT化。
创新品质监控打造管理工具
传统的品质管理作为一种降低缺陷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业。自九十年代开始,品质管理发展成一种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变革企业文化的方法,逐渐在金融服务业流行,为此民生银行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也专设了品质管理中心。
寻找关键接触点,强化品质监控。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初步建立了“客户关键接触点”管理模式,在与客户接触的、决定公司形象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制订了一套独特的作业规范和管理标准,严格控制服务质量,缩小服务差距。针对在品质监控和流程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所有问题,建立问题库,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瓶颈管理(TOC)九大原则,确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需要落实解决的问题,根据六西格玛理论进行闭环管理,提高管理执行力。
重视客户体验,持续监控服务满意度。该事业部十分重视客户的体验和感受,大力推进合同简化工作,使客户签章次数减少三分之一。民生银行还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坚持定期对中小企业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的中资银行之一。2008年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先后6次向客户开展服务质量和廉政情况调查,反馈的满意度均较高。
建设管理工具,提升IT化水平。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自主开发了“作业管理系统”,该系统具备工作日志、统计查询、问题上报和系统监控等功能,改变了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便利了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交流,提升了管理效率,加强了管理能力。该事业部还开发了“全面合规风险管理系统”,实现了“流程、岗责、考核、合规、品质和操作风险”管理的“六合一”,成为推行科学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又一强有力抓手。
强化团队建设提升专业水准
“人”是实施专业化服务和管理的最终主体,民生银行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也始终把团队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该事业部参考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土实际,对直接接触客户的一线团队――业务部进行了劳动组合再造,颠覆从前客户经理“单兵作战”的作业模式,形成了“钻石型”的专业分工格局。一个“钻石型团队”,一般包括4种类型的角色:负责人、若干客户经理、若干客户经理助理和风险经理,其中风险经理由上一级风险管理部门直接派驻。每类角色分别负责各自领域的工作,它们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对中小企业完整的服务流程,同时各类角色及其工作在团队负责人的领导、协调下实现相互联系和互动。
为提升专业化水准,该事业部有倾向性地培育主要面向特定行业或者特定区域的专业团队;在风险评审人员中也倡导开展专业评审、行业评审,打破从前风险管理人员碰到什么项目评审什么项目的“万金油”传统。同时,通过培训活动不断实现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与德国复兴银行、德国法兰克福金融学院开展联合培训,先后实施培训达30余期。自行独立开展客户经理、风险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和新员工等不同层面的多期培训,提升营销、管理技能,强化合规经营意识,提高识别、化解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财富管理
一、引言
随着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种增加要求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而且要求质量上的提高。互联网+思维的不断深入,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潮流。我国目前财富管理状况已不能适应需求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下的财富管理模式应该如何选择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下财富管理模式
财富管理,包括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由银行、保险、期货、信托、证券、私募基金、第三方理财机构和互联网金融等各类机构所提供,以高净值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涉及各种法律关系,其中以信托法律关系为主,关系、有限合伙与公司制关系等为辅。
财富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尚未被最终确定的概念。在国外,财富管理业务在金融服务业收入中占居较大比重,是全球金融服务业中成长最快的业务领域。
(二)国际财富管理的典型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
1、欧洲模式
在欧洲,私人财富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遗产的继承,高净值客户重视财富的安全性,并且受欧洲税率较高等因素的影响,高净值客户对离岸理财管理市场有明显的倾向性,因此欧洲模式是通过综合化经营以满足多层次需求为目的的服务模式。
这种财富管理模式以综合性金融机构为主要服务提供机构,业务条线齐全,财富管理的主要领域为财产继承、税务筹划和养老金规划等服务。
2、北美模式
北美的高净值客户多数来自公司的高管、企业家,属于自力更生型,其更倾向于通过持有投资组合、对冲基金及其它风险资产等方式主动对自己的资产进行管理,因此北美模式采取的是以交易驱动或产品驱动的全市场配置的服务模式。
这种财富管理模式以产品的创新为落脚点,财富管理机构的盈利来源为产品化模式。
三、互联网金融下财富管理模式的选择
(一)我国财富管理现状
中国的财富市场总值在全球已经处于前茅,并快速增长。我国的财富人口主要选择的财富管理机构是证券公司(约60%的市场份额)和商业银行(约20%的份额)。我国证券公司财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这些财富人口的资产管理业务,商业银行主要提供各种理财产品,但产品显单一。
我国的高净值财富人口在快速增长,而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仍处于粗放型,个人的财富管理渠道有限,财富人口对财富管理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因此财富管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国际财富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从欧洲和北美各自成功的财富管理模式来看,总结而言,财富管理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服务对象,即高净值客户的类型和需求,产品和服务如何创新和变化,都不能脱离对高净值客户的特征和需求的分析。
(三)互联网金融下我国财富管理模式的选择
我国高净值客户有其特征性,其家庭财富尚未从企业财富中隔离。互联网金融模式以用户体验至上、基于免费的商业模式以人聚财和价值链创新,又重度依赖信息技术。由此,针对互联网金融下我国的财富管理模式选择有以下思考。
1、一站式服务模式
这是基于我国高净值客户的特征。我国高净值人群客户的家庭财富尚未从企业财富中隔离这一特征决定了财富管理需要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包括针对企业的金融服务、针对个人的金融服务以及财富传承服务。这就在企业市值管理、全球资产配置等金融领域之外,还涉及很多非金融领域,如法律税务咨询、另类投资、养老消费、子女教育、慈善等。
在一站式服务模式下,财富管理机构提供整合定制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财富机构大金控与大联盟。平安集团就是一站式服务模式的代表,其财富管理“全牌照”。具体说来,平安集团聚人,其客户群体的数量已经近9000万;平安集团在境内外均拥有各专业子公司,其平台可以提供交叉服务;平安集团销售人员团队庞大,其财富管理产品的销售与服务可以得到快速响应。
2、用户体验模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用户至上是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特征,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很难满足高净值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用户体验模式要求标准化和定制化相结合,财富管理机构对市场进行细分,包括不同的财产额度、投资领域和风险偏好等要素的分析分类,并基于此实行金融服务普惠化,同时覆盖高净值客户与长尾的中低端客户。
3、线上线下互动服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经济的融合,余额宝、钱大掌柜等产品被广泛认可。互联网金融下,财富管理开启线上线下互动的服务模式。2014年百度与兴业银行的全面战略合作便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线下服务模式是必要的,并不是有了互联网就可以忽略线下的服务,财富管理的对象主要是高净值客户,他们需要非标准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线下服务可以满足专业化、定制化、组合性的金融服务要求,线上服务模式为定制写成后的实际操作阶段提供互联网便捷服务。
线上线下互动模式的建立还需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将互联网的大数据关键技术和核心优势,运用于财富管理产品的开发设计、业务流程优化等,提出新的思路和创新价值链,为高净值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从而也获得大好发展机会和赢利来源。
参考文献:
[1]杨华辉.多元化需求下财富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福建金融,2015,(8)
[2]王胜,胡玲燕.财富管理:全球趋势、中国前景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J].南方金融,2013,(66)
[3]闵纬国.新经济环境常态下财富管理须进入新模式[J].大众理财,2014,(12)
2
014年7月12日,国宏贷广渠门旗舰店在北京东城区广渠家园9号隆重开业。
“国宏贷”是由国宏金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运营的,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以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为基础,以金融创新为载体,为广大小微企业与个人投资者等提供安全、专业、优质、高效投融资服务的平台。国宏金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十年来累计为各类企业融资900多亿元,无一例坏账。
国宏文化产业发展院院长、首都金融服务商会金融创新分会会长马少华,北京国宏文化产业发展院副院长、国宏金桥基金CEO、国宏贷CEO陈星座,国宏金桥基金副总裁刘庆,北京东方财星管理有限公司私募基金风控委副主席、市场与法律部主任刘卫东律师,国宏金桥基金副总裁赵五九、王贺,国宏金桥基金五部主任邵淑斌、国宏金桥基金江苏省合伙人束全林等100多位嘉宾参加了开业庆典。与会嘉宾一起为国宏贷广渠门旗舰店开业剪彩。
在开业仪式上,国宏贷CEO、北京国宏文化产业发展院副院长陈星座致辞。他强调:国宏贷秉承“智慧金融”的理念,努力打造一个全国性的资金对接平台,通过线上中介、线下加盟、线下众筹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资金与项目的对接,积极支持各地方中小企业、个人的发展,用小众金融来为国家发展、经济转型、创业投资等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此外,陈星座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国宏贷”的业务与产品。国宏贷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投融资中介服务业务,为有需求的企业及个人,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科创企业提供专业投融资服务,努力实现普惠金融的愿景。它采取O2O模式,线上线下结合,融合互联网平台优势和线下项目直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也拓展了优质项目的渠道来源。
国宏贷平台近期推出的国宏宝系列产品,即国宏宝(活期类)、国宏宝(定期类)、国宏宝(双倍利)及国宏宝(会员贷)四类,均以优质企业债权为标底,同时具有各类期限,为用户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和选择途径,充分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多样化资金需求。
国宏贷还是首都金融服务商会金融创新分会提供专家和智力支持的互联网金融创新项目。国宏贷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的标准化、规范化,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规范管理贡献一份力量。
国宏文化产业发展院院长、首都金融服务商会金融创新分会会长马少华表示,国宏贷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为供需双方提供优质的中介服务,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国宏贷要将风险防控放在第一位,引入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不断通过自律和他律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首都金融服务商会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牵头筹备,由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首创集团等20家机构发起,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业态。首都金融服务商会除履行普通商会基本职能外,还将突出“两个服务”,即为首都金融机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为首都经济发展服务。首都金融服务商会定位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力争成为国内具有重要意义和战略定位的金融社团组织。
关键词:金融信息化;信息技术;发展思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信息化的进步,现代金融业已经成为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0中国国际金融展信息会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王永红指出,国内金融业正朝着信息化、国际化迈进。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利支撑,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国内金融信息化方面取得重大的进步,人民银行加快了统计类系统的步伐,银监会加大了科技风险的管理力度,商业银行积极推进新一代系统建设等等,金融业正朝着信息化、国际化迈进,我们要用技术引领业务的发展,通过手段创新、模式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金融信息化概念
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金融与经济信息资源,加速金融现代化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发展的、动态的和不断深化的。金融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与其他宏观管理部门的信息化,与居民、企业的信息化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构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
二、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现状
追溯到50年代,计算机就开始进入中国银行业,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引进了苏联的电磁式分析计算机,用以进行全国联行对帐表的工作。但是,中国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的建立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起步较晚,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六五”做准备、“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见成效、“十五”再攻关的发展阶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金融电子信息化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国性金融机构多数已完成本系统内联网建设。金融系统与电信部门合作,已经建设成连接全国多个城市,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和多种通信协议的金融数据通讯网,支撑金融数据的传输。
2、银行信息化已具规模。“八五”期间,人民银行已经建成金融卫星专用网络和电子联行系统。“九五”时期,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基本都完成了各自的电子汇兑系统。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通过银证转帐系统进行证券帐务信息的交换。电子支付工具尤其是银行卡业务发展迅猛。同时建成人民银行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中心支行的电视会议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电子邮件系统。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基本实现全国联网。商业银行数据集中工程建设和网络金融服务取得显著进展。
3、保险业电子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迄今为止,全国近万个保险机构安装了高效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各类保险业务已实现上机处理。
4、证券业电子化建设在较高的起点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标志,启动了证券业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准实时行情发送、无纸化托管、计算机自动撮合和异地交易中心联网等几个阶段,现已进入到全程电子化交易模式,无纸化电子交易已在全国各地的证券营业部推广使用。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功能、开放的金融信息化体系,这为我国金融业实现由“电子化”向“信息化”转变,全面实现金融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金融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先进技术的应用基本与国外持平,但运行效率、信息综合程度和信息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内金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薄弱;金融信息化的法律、政策环境有待完善,法律、政策环境是金融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2、目前各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尚不完善;金融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不高,深度分析不够。
3、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4、跨行业、跨部门的金融网络尚未形成。此外,银行信息网与财税、海关、保险等网络也没有实现互联互通。
5、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能力不足。
6、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亟待提高。
7、管理体制和人才机制尚不健全。
四、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思路
金融信息化的前景是美好的,但如何让信息化落到实处,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制订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战略规划要从业务出发,对整体的策略、总体架构、技术标准、实施方法、人员配置等予以规划和确定,有序开展。
2、促进自动化和网络化。制订业务规范、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加大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金融业的网络化经营、金融服务综合化和电子商务支付网络化;促进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建立金融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3、数据集中式管理,建立数据仓库。自90年代以来,国外的金融企业为顺应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大趋势,斥巨资将过去分散的、功能较弱的、以业务自动化处理为主的单一计算机系统改造为功能强大的集中式计算机应用系统。如今,这种系统已经成为国外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的核心基础和最重要的竞争武器。国内的金融企业目前虽还未实现集中式管理,但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计算机通信网络,金融企业主机和服务器的处理容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为数据大集中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可以获得集中的,相互联系的,现实经过加工的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仓库建成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形成以客户管理为框架的成本控制体系。
4、标准化技术和应用。标准化不仅能满足不同时点的应用需求,减少系统 冗余,节省资源,还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简化操作。硬件、网络、基础软件等的标准化较为容易,而应用系统的标准化需要依据不同分阶段实施,先做技术平台、开发方法等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
5、找到各金融企业间的利益平衡点,尽快实现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搭建综合业务平台。金融业务多元化,服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实现混业经营和综合经营。现在商业银行领域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如投资、证券、保险、信用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等,同时也积极开拓中间业务的发展。
6、强化金融系统安全,加强对信息安全的防范。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和安全设备,制定严密的安全策略。确保金融信息的完整性,建立并完善金融信息的保密体系、监测体系。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的安全研究,完善内控管理机制,确保业务数据和客户信息的安全,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安全防范水平。
当前我国金融业正处在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对金融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从2006年起,国内金融业将直接面对来自国外金融业的激烈竞争。我国金融业正处在深化改革阶段,加强创新,提高服务水平,防范金融风险,切实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是目前迫切的任务,这一切都离不开金融信息化的支持与保障。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8月 党占龙(甘肃电大农垦河西分校).
[2]王月霞.21世纪金融趋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EB]北京:金网在线,2003.3.
[4]卢小冰.推进金融信息化,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简介[J]中国金融电脑,2002.1.
[5]唐世渭, 童云海.我国金融信息化现状与十五期间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中国金融电脑,2002.8.
[6]董丽英.从入世看我国金融信息化攻关建设[J]中国金融电脑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