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7:25: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世界步入了信息时代,特别是网络的出现,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网络广泛的存在于当今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达到了“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的程度,网络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研究对策,落实行动,扎扎实实地帮助学生抵御网络负面效应的诱惑,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处。
一、大学生的上网情况
作为一位从事思政工作已经四年的高校辅导员,我深知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我曾经在自己期队内部针对网络情况做了一个调查,我发现他们上网大致有三种情况:
1.获取信息,这是比较积极的一种,能够比较好的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服务。
2.玩游戏,游戏对智力以及反应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如今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的逼真、刺激与暴力,非常容易让人沉迷而欲罢不能,这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3.网上聊天,QQ是一种非常盛行的聊天工具。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上网都以聊天或玩游戏为目的,积极利用网络资源的学生也不乏其人,但是这样的学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多。大多数上网的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上面了,他们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理智地面对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便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凭借自己四年的教育经验,我总结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两课”教育,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两课”教育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两课”教育从总体上来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着内容僵化、方法简单、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就导致了学生在上“两课”时,选择逃课外出,或者是在课上看杂志、小说,或者干脆选择睡觉了。因此,我认为“两课”应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感,进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两课”的教育效果。
2.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证与前提。“两课”教师与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技术水平和政治理论水平,精通网络知识与技术;要做到思维敏锐,具有快速的应变能力,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积极而有效地开展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积极创新的意识,不断探索和开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3.建立“网上辅导员”,把常规工作与网络教育相结合。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联系是最密切的,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网上辅导员”,去了解学生动态,与学生通过网络交流,成为学生信赖的网友。借助的方式也很多,例如,我就设立了个人博客,建立期队QQ群和期队飞信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一对一的与学生进行沟通,既避免了学生与老师面对面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又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通过这样的形式,积极地教育、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网络,增强学生网络自我教育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4.积极组织有关网络教育的各种活动。
我们可以以期队为单位积极开展与网络相关的教育活动,例如进行“网络与学习”“网络与道德”等相关的报告会、辩论会,帮助学生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也可以利用网络搞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开展网络知识与技能的比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又可以有效地增强彼此间学习的竞技性,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5.加强网络法制教育,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我们可以在大学生中积极宣传网络法制,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并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和法治意识。“两课”教师和辅导员,在此时又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积极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实现网络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变,逐步起到规范学生网络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结构转型中,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价值观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当代大学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环境下成长起来,因此,他们都具有着与以往学生不同的思想特点.高等教育改革也在随着当代大学生的这一特殊情况进一步的深化,单纯凭借传统的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来对大学生进行层级分明的硬性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已日渐显露弊端,已经不能适应当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了,高等教育管理者应该改进原有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教育,使这一代的大学生成长为肩负社会责任的一代。
高校是对大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很多高校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较为肤浅,重视程度也不够,教育的方法方式过于简单陈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虎头蛇尾,直接把该项工作交予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部门后就很少过问,对工作过程的监督及结果的检查不够重视,保证不了工作效果。部分高校过于重视专业教学、学校发展及科研开发等,轻视大学生的思想培养、成长成才及实践教学。还有的高校仍然采用陈旧的教育方法方式实行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输式、指令式及被动式的教育为主,毫无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主动性及服务引导性可言,使得这项工作缺乏了原本的活力及创新。因此,当前各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做好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只有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才能胜任教育、管理、服务全方位的工作。然而,目前的教师队伍状况还不能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教师素质不高、能力不够、责任心不强等现象; 存在着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脱节、专兼职教师不能很好的配合等现象; 存在着对德育教师不够重视、人力不足、考核奖惩制度不够健全等现象。在基层工作中我们体会到,班主任、教育工作者工作对于引导一个好的班集体、使它形成良好的班风至关重要,尤其是新生入学、形成班集体的关键时期,是对班主任、教育工作者思想作风、工作能力的一个大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班主任。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主要是因为“身教”是无声的教育,用的是“行动语言”,而“行动语言”更能达到“润物”的效果。
2、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与方法
长期以来,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比如,榜样教育法、灌输教育法、情景引导法、英雄报告会等等,都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经验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当今的教育环境在许多方面已不同于以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大胆地进行创新。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途径创新与方法创新。
3、利用网络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与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网络的运用,不仅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同时还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网络计算机的使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家庭、学校都能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通过网络,学生能及时了解社会发展中的各个信息,同时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由此可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家庭与学校可以情况允许的状况下形成合力,一起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
4、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他们面临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实际问题,普通同学也更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干部,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同时,学生干部也是联系学校各部门的纽带,传达各项任务的桥梁,贯彻和落实各项工作的骨干。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一般而言,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学生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一员,自身是需要接受教育的,在一定意义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和带头作用相当重要,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磨炼、打造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5、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渗透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感受挫折来激发他们自身的潜能,从而达到让他们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增加他们对成功的喜悦感,提高抗挫败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在学生受到挫折和打击的时候,教育者要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对待所遭遇的困难,引导他们主动应对一些挑战,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对大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走出校园后,尽快进入社会角色,适应社会生活节奏.
6、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和心理教育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他们面临很多很多问题,包括学业和就业压力、角色转换、人际交往、感情波折、经济负担等各个方面,增强对大学生正确的心理引导和心理教育,在培育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现在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心理咨询,及时为正处于迷惑、忧郁、彷徨中的学生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从而减少大学生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疾病的出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道路.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时期是学生的人格、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正确的引导,教学模式的设定,都将对学生今后发展方向的确定起关键作用,因而我们要善于把握课堂机会,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情境,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作为教育者,面对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各种鲜明突出的特征,要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去指导和培养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让他们能够走上健康全面的发展道路。
摘 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情感层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不能再依据过去的情感事实对受教育者的情感层面进行引导和教育,而应该精密地解析大学生情感发生发展的新状况,充分地利用各种因素和条件,加强和完善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新媒体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以及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朱小蔓认为:“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1],而对于这种解释主要是从人的心理、生理机制的层面来说的。我从另一角度来看,情感教育是从受教育者的情感层面出发,以洗涤受教育者的主观世界为初级目标,以推进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促使受教育者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二、当今大学生的情感现状
“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人相异化,同样也使人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2],现今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物欲横流。大学作为一个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特别阶段,大学生的情感易受外界的感染和影响。再加上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应用的飞速发展,部分大学生活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而目前这种“社会关系”大部分却建立在网络虚拟平台的基础上,这样就会大大地增进了人与人异化的速率和深度,最终导致人的情感畸化、异化。而情感异化的开端往往又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其主要表现在情感漠化、理智情感低、极度缺乏存在感、排他心理等。
三、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现状
情感教育\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仍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乃至是反复强调但毫无实际效果、有待更新解决方法的问题。
其中最显而易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面对新时代和新形势没有达到对情感教育因素的充分重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缺乏最基本的情感互动,针对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只局限于口头、及形式主义上,而未落到实处。
四、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教育者存在的误区、不足
教育教学是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范畴的教育实践活动,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并不是一对矛盾体,两者是相辅相成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然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在教学方针上往往只重视对受教育者理论知识素质的培养,单一地强调认知发展,从而漠视了对受教育者的情感关怀;在教学内容上,局限于书本上的抽象理论,脱离现实中的实践环节,缺乏亲和力和说服力;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做到与教育主体的即时沟通,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忽视学生的积极性和心理接受度;在教学理念上,部分教育者错误的认为推崇的是“唯理性教育观”,对教育观、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关系的认识存在严重的误区。
(二)受教育者的因素
“明确的接受主体意识是促成教育对象从应然的接受主体到实然的接受主体转化的重要条件”[4],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不仅需要教育者的努力,还要充分地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因素,提高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再者,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特点,在自由地来表达自身观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大学生语言的随意性和情感的偏激性。这对受教育者主动性的调动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追逐下,物质逐渐冲淡了人们的情感,人们甚至将情感寄托在物质的基础之上,推崇“物质至上”的观点。这种不良风气由社会逐步蔓延到了大学校园,大学生在还没有形成坚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辨别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情况下,极易形成思想上的自我矛盾和情感的迷失,从而不利于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
五、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5],可见加强对受教育者情感层面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一)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是其本身的必然要求
“人们常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6],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本身具有对情感层面的要求,只有做到以情动人,紧密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层面,达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情感共识,才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再者,“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体现”[7],而情感教育的本质同样是对人的培养尤其是道德培养,其最大价值在于推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而可知两者在终极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二)情感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动力性因素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8],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9],可见情感是人追求自我本真的起始力量,是索取知识、寻求真理的基本源泉和动力。再者“情感必有意志,意志必有情感”[10],情感是意志的泉源和基础,意志是情感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的激励是意志行动的首要内驱力,意志行动是情感激励的现实性表现,这是一个由情感的激励逐步地过渡到意志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有利于刺激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使受教育者端正学习态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动力性因素。
(三)情感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创新化因素
“人们的情感具有社会历史性”[11],随着社会条件、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情感也会发生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依据过去的情感事实对受教育者的情感层面进行较低比重的关心和教育,而应该适应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情感发生发展状况的新特点,更新对受教育者情感教育的方法,加强对受教育者情感教育的强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提供创新化因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
(四)情感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亲和力因素
情感教育从受教育者的心理层面出发,来关注受教育者的主观世界,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成长发展规律,满足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从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得受教育者真正地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俗化、接地气。
六、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实施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至于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始终是在一定环境中运行的,必须考虑其影响”[12],因而我们从以下四个层面来简述:
(一)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层面
在受教育者层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正视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有针对性地多途径多方法地加强对受教育者情感层面的交流和互动。比如,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交流会,来了解受教育者真实观点和想法,促使受教育者主硬斡氪笱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在教育者层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纠正部分教育者对教育观的曲解,为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创造一个良好的存在、发展空间;同时还要加强对教育者综合素质的考察和建设,如果教育者理论素质到位,但是缺乏感情投入,只是单一的传递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感受,其所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教育介体层面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利用新媒体这个教育传播介体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教育,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大学生情感层面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大部分是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而导致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反客为主,顺应时代潮流,顺势利导,将网络这一媒介为我所用,利用网络较强的隐蔽性,来弱化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心理戒备,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更好的建立平等互动关系。比如,建立网络情感互动平台,定期推送情感方面的德育内容等措施,把网络作为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的手段之一。
(三)教育环境层面
情感是需要人能动地去培养和维系的,同样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环境也需要人有意识地进行改造和建设。在硬件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加大对情感教育应用实施的经费支持,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设备,为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提供物质环境的支持;在软件上,应当加紧净化校园环境,尽可能弱化社会大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积极弘扬和传递社会主义价值观,使得受教育者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下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为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提供精神环境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4.
[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73.
[5]刘军涛,赵纲.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6]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315.
[7]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5-56.
[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4.
[9]列宁.书评[M].列宁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
[10]刘恩久,王启康,李铮等.心理学简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99.
关键词:独立学院 辅导员 队伍建设
一、独立学院及辅导员工作简述
1.独立学院简述
我国的独立院校具体是指根据新的教育模式和制度机制而成立的二级的本科院校,和公办形式的二级院校、分校等具有很大不同,其经营模式更倾向于独立的民办高校,或者说是介于民办高校和公立高校之间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独立院校需要具备独立的校园、基本的高校设施,独立招生,独立教学,独立颁发证书,独立财务核算,并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能承担独立的民事责任。鉴于独立高校的独特性,使得独立高校的教师团队也具有很多特性,具体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类。专职教师是独立院校自行招聘的全职教师,而兼职教师大多是由申办高校派遣过来的承担一定教学任务,但是隶属于申办高校的教师。目前,我国的独立院校的教师团队还大部分是兼职教师,但是伴随我国独立院校的快速发展,独立院校也逐渐从申办高校中脱离出来,需要独自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因此,独立院校应该尽快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为长远发展储备人才,努力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1]
2.辅导员工作简述
独立院校辅导员,不仅承担着大学生日常工作管理的职责,更加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任,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对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和确立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在众多的独立院校管理者及教育者之中,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群体,因此辅导员工作始终是与学生紧密联系的,当代大学生是一个个性张扬,奋发向上且极具创造力的一个群体,辅导员老师应把工作的重心放到学生身上,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的良师益友,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去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好困难,从而真正的得到学生的尊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独立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教育质量的高低。[2]
独立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就是服务。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生的成才服务。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个多种性质于一体的特殊工作,在众多的特点中最本质的就是服务性。我们可以看到从高等教育在全国工作的地位上看,辅导员工作是为国家的未来支柱服务的;从学校的角度看,是为教书育人的理念和办学宗旨;从一个老师与管理者的角度上看,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的。学生作为独立院校的主体,独立院校工作应该以学生为本。辅导员工作更是发自内心地为学生服务。[3]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时期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指的是科学文化素质高,更重要的是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可以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2.独立学院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科学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自信心不足,自理能力差,自我意识较强等特点,正确的思想引导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及和谐校园的建设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学风建设的具体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营造者和传播者,是维护学院稳定和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织保证。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常开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确保独立院校和谐发展的力量保障。
三、独立学院辅导员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及各独立学院自身的建设,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在广大独立学院中逐渐形成了一支学历高、素质高、政治强、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4]
1.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和大多数一本、二本高校一样,独立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独立院校辅导员工作本身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以及就业指导等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学科背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并同时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职业规划知识以及一定的社会经验。但目前许多独立院校在引进辅导员时,不注重专业知识的考察,只片面要求党员身份,甚至为了储备教学人才只引进与本院系开设课程相关专业的人才。这直接导致辅导员队伍中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人才所占比例偏低。这严重阻碍了独立院校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2.工作经验不足
现阶段,大多数独立院校的辅导员都是应届毕业生,队伍的年轻化是普遍现象。这就导致研究生辅导研究生,本科生辅导本科生,“80后”辅导“90后”,甚至本科生辅导研究生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不但没有经过系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学习,而且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仅凭借做学生干部时的经验或者借鉴其他老资历辅导员的工作方法来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摸索。这就使得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较长的经历才能成长为优秀的辅导员。
3.职责不明确
教育部规定专职辅导员至少按1:200的比例配置,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院校只能300名甚至更多学生配置一名辅导员,直接导致辅导员工作量成倍增加。独立院校辅导员应该只负责学生思想、管理方面的工作,可现实中的辅导员却承担了更多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畴的工作。由于独立院校发展时间不长,许多具体工作仍在摸索阶段,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很多应该归属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管理的工作也由辅导员代管,如宿舍管理、后勤保障、代课等。
4.队伍发展机制不健全
大部分独立院校并没有制定和实施专门针对辅导员队伍的职称评定制度,而是采用与专业教师相同的职称评聘标准考核辅导员队伍。忽视了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对辅导员有失公平。同时,大多数辅导员由于科研成果不多,在晋升评比过程中也处于劣势,晋升机会减少。加之辅导员队伍相对年轻,职称较低,工资和津贴不高,有的院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又不够重视,使得辅导员在付出很多经历和时间的同时得不到肯定和重视。这对于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5]
四、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大力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
独立院校一方面要把好入口,严格选拔,将学科专业背景纳入辅导员职业准入的指标体系,将专业对口、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较强责任心、热爱辅导员工作的人员选拔到队伍中来,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提升在职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结合自身实际,开展高水平的辅导员专业培训。例如任职培训、资格培训、专业培训等。采用短期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拓宽培训方式,保证培训的长效机制。学校要坚持使用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不但为辅导员提供干事的平台,更要为他们提供自我提高的空间。
2.开展培训,弥补辅导员经验不足
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通过个别指导与系统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辅导员业务能力的快速提高;通过各类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特别是突发或应急案例强化辅导员的责任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专题业务培训、学校的短期上岗培训、学生工作经验交流会以及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强化辅导员业务能力。
3.健全发展机制
1.发展机制
一方面,独立院校应建立专门的辅导员评聘机制,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定给予明确的界定,严格区别于专业教师的评聘机制。评聘体系中,要突出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注重工作实绩,弱化科研成果。采用学生评价为主,同行评议和领导评议为辅的方式,重点对辅导员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辅导、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等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职务晋升制度。科学设置职务晋升等级和晋升指标,在组织发展和干部任用上适当的向辅导员倾斜,把专职辅导员纳入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从制度建设上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2.保障机制
辅导员队伍一直工作在独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他们不仅需要精神上的保障,还需要物质上的保障。独立院校要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辅导员适当的优先,不但在工作经费、设备保障上加大投入,还应该优化辅导员工作的环境,适当提高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给予相应的补助和奖金,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提高队伍的稳定性,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以事业凝聚人,以政策发展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独立院校要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打造出一流品牌,并在高校人才资源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通过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来影响和带动学生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毅, 傅在汉, 邓志英. 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奖励机制的模型研究[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3).
[2] 霍世刚, 周宇, 侯文静. 浅谈独立学院教师激励机制设计原则[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2).
[3] 吴海云, 吴学兵. 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路径[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21).
[4] 沈波. 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刍议[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2).
[5] 柏杨. 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J]. 辅导员概论, 2012(2).
作者简介
【关键词】孔子;思想政治教育;治国安邦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伟大奠基者。在孔子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论述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治国安邦上的重要作用的论述主要有“为政以德”、“举贤才”、“言而有信”、“君子不器”这四个方面。
一、为政以德
孔子在治国安邦问题上,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著名主张。“为政以德”也就是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孔子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意思是说,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推行政治,为政者就如北极星一样,高居北极,而民众就像群星一样围绕在他的周围,服从他的领导。
孔子还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意即为,单靠法律来引导百姓,以刑法来约束强迫百姓,百姓只会为了避免受罚而遵守法令,并没有犯罪的羞耻感;但如果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约束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并自觉走上正道,遵守维护统治者的统治秩序。以上都是孔子在总结历代统治者的为政经验、针对当时没落奴隶主的残暴统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认识到了统治者的的德性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作用,有一定的合理性。当然也存在夸大德治、忽视法治的偏颇。
孔子提出的“德治”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要求国家的所有官吏及一切行政人员,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选拔和任命的,都必须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第二,要求统治者对“道德”必须身体力行。统治者要以自己的榜样和模范行动来影响广大老百姓。第三,十分重视道德感、羞耻感在人的行动中的作用。第四,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要发挥道德激励方法的作用,运用道德激励的方法,使道德在改善社会风气、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次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举贤才
为政以德,能使民众顺服,天下太平。那么,怎样才能保证统治集团的贤明、使老百姓心服口服呢?孔子又提出了“举贤才”的用人之道和“学而优则仕”的成人之道。
鲁国国君哀公问孔子:“何以则民服?”孔子回答:“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意即为,选拔正直的人,位置安排在不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信服;把不正直的人安排在政治的人之上,人民就不信服了。孔子又言:“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都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颜渊》)意思是说,舜、汤能有天下,齐桓公能成就霸业,都是由于得到了像伊尹、管仲这样的贤才的辅佐才得以实现。
由此可见,孔子特别强调“举贤才”,充分发挥贤才在治国安邦上的重大作用。孔子认为选拔贤才有五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贤才能治理好国家;二是能避免坏人混进官员队伍;三是能使人民诚服拥戴;四是可以教化不正之人;五是民众能互相勉励而上进。
孔子认为只有贤才治理国家,百姓才能顺服,国家才能兴旺发达。由此,孔子也强调必须把贤能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打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世卿世禄的世袭统治制度,为平民百姓中的贤能之才登上政治舞台、治理国家事务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三、诚实守信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诚信缺失,孔子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大力倡导诚实守信。孔子认为,为政的原则是诚实守信,只有这样,统治者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带领民众前进,使国家得到发展。
孔子的“诚实守信”的内容主要有:
第一,言行必须一致。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意即为,人不讲信用,就什么都办不成。也好比大车上没有輗,小车上没有軏,那车怎么能行走呢?
第二,少说多做,先行后言。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
第三,反对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其言之,则为之也难”、“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论语·宪问》)。
第四,反对传谣、信谣。“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反对表里不一、“色取仁而行违”的两面派。
四、君子不器
为政者应扮演什么角色,成为什么样素质的人呢?子曰:“君子不器。”器,即器具。关于“君子不器”的解释,学者们众说纷纭,笔者在这里简述两种自己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是,君子不能象器具一样只有一种用途,而应该博学多才。在孔子看来,为政者必须是“通才”,通才就要样样懂。“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意即为,君子必须要能做到广泛地阅读典籍,吸收知识,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此便不至于偏离人生的正道了。
第二种理解是,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只是听任别人的支配,成为别人的工具。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也就是说,要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不能只学习而不思考,也不能只思考而不学习。
综上所述,孔子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治国安邦上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孔子对理想为政者的设计思路,体现了对领导者自身的个人修养与为政之道的要求。他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该以批判的眼光对其思想进行深刻全面的思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辩证发展的观点在字里行间中寻找其智慧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郭竹平译注.论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教学实践
思想政治课作为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学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德行,在精神思想的成长方向上给予指引,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与课程重要性相反的现实状况,诸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学生不感兴趣等,造成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就初中思政治教学谈谈看法,以期推进初中思政治教学的改进与发展。
一、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政治修养,处处为人师表,让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首先,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观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实践精神,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使课堂焕然一新,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最后,政治教师以德服人的前提和基础是自身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提供道德的标杆,通过高尚的言谈修养影响学生。教师帮助学生发现优点,克服不足,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尊重信任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特别是要维护学生的自尊。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自己,加强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成为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离不开创新,教学创新离不开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教学创新的着眼点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切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旨,加深“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年龄段、性格成长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把讲、视、听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形下学习知识,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的直观形象,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强化教学效果。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以培养人的先进的思想观念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宗旨,以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为方向。“以生为本”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面临的对象――学生,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要转变观念,一切从学生出发,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再随意剥夺学生思考、学习的权利。例如: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初三阶段的两部分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我班每个学生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有的学生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有些学生能很好地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如此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真正体会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因此,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实施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学习有关“积极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各种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配上悦耳动听的内容讲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热情。
五、积极开展反思教学
在开展反思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反思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当出现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时,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若不喜欢上政治课则说明学生对此学科缺乏兴趣,老师要在着力培养学生兴趣。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领学生,让他们了解到政治这门学科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政治知识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着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转变观念,改进方式方法,善待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少一些说教与灌输,多一些引导与启迪;少一些批评与责怪,多一些表扬与欣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总之,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改观政治课教学的面貌,使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戴伯韬.政治教育应起主导作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1.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1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简述
1.1涉及的主要含义
在高职教育中,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学校按照国家对高等院校思政教学的标准,根据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专业性质和情况,对在校学生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完善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学生就业以及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具体的成效。
1.2凸显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提升思政教育效率,可以有效避免学校造成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浪费。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经过不断的熏陶能够对学生正确的思想及观念的形成上起到辅助作用。当学生走出校门后,将会把这种思政素养带到社会当中,在推由缁峋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实际效益。
2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全面普及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
在高等职业类院校中,开展思政教育应该将主要目标放在应用、实践以及职业等三个方面。首先,学校应该结合社会发展及就业需要等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困难,开展适当的思政教育工作。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性教育是该类学校的主要特色,因此,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传授上,要结合从业方向及职业发展,在学生参加实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念。其次,应该抓住高职院校贴近职业化教育的特点,通过思政教育使学生逐渐培养职业道德及理想,从而更加全面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高等职业类院校应该结合这三大方面的思政教学目标,在辅导员的积极配合之下,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开展相应的思政教育,真正发挥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制约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的要素剖析
辅导员是高等职业类院校中推行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其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辅导员在实际推行思政教育中的不足,即是制约思政工作实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3.1缺乏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念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有部分辅导员一味地主抓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及心理变化。这样辅导员就很难发现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实际思政教育中不容易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及具体思想状况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外,人的意识及观念将会对实际行动产生直接影响。高职辅导员缺乏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念,在实际工作中较容易出现不认真的工作态度,这将会降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质量。
3.2在思政工作方面的懈怠
辅导员推行思政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一些高职学校在筛选辅导员的时候较为盲目。并没有从学生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选拔了一些缺乏实际思政教育经验及专业度不高的人员担任辅导员,这将会对思政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还有部分辅导员在开展思政工作的时候,并不注重自身平时对于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的积累。平时在实际工作中,不积极参加有关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学习活动,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使思政教育工作实效大打折扣。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缺少对辅导员进行规范、严格的管理及培训。
3.3辅导员职能不明确
现在有些高职院校本身就对辅导员工作职能的理解上存在严重偏差,将管理学生日常、创办学生社团活动以及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琐碎事务都附加在辅导员的正常工作当中。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数量较为庞大,辅导员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工作内容,难以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顾及到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无形之中就会分散处理思政工作方面的注意力,在众多的学生事务中,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不但影响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情绪,还会对学生思政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3.4思政教育方式较为单一
现代的学生普遍对新鲜事物有较为强烈的兴趣,对于较为陈旧的教学方式往往缺乏耐心。一些辅导员并不去研究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思政教学方法上较为保守,并不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感受,生硬地为高职学生传授思政方面的理论知识,仅以卷面考试作为评测学生思政水平的唯一手段。高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容易把思想及政治方面的学习当作一种教学任务来完成,缺乏思政方面的学习兴趣,被动接受着相关的培训内容,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4提升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相关举措
4.1端正辅导员的思政教育观念
辅导员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念,建立起强烈的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高度责任感。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总结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经验,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内心想法进行挖掘,并适当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喜好。在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并时刻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此基础之上,辅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理念,为其长远发展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
4.2强化对思政培养工作的管理
首先,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辅导员招聘、选拔工作以前,应该对相关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详细考察,同时对学生工作处理协调能力以及思政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研究。另外,学校应该成立思政教育质量检查小组,对辅导员平时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评估,促使辅导员高度重视思政培养工作。对于一些在学生思政教育方面表现优秀的辅导员,给予适当的嘉奖。高职院校还应该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思政教育方面的交流学习活动,分别从政治素养、心理健康以及思想道德等三个方面进行强化提升。
4.3明确辅导员思政教育的职能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能进行优化,将学生思政培养工作放在辅导员实际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体察辅导员处理学生工作的辛苦及不易,在工作中要对辅导员予以情感上的关怀。学校应该深入了解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难处,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解决。另外,学校应该对辅导员在学生教育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加以适当宣传,让社会大众认识到辅导员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方面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中的社会认同感,强化辅导员实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4.4利用互联网来优化思政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当代学生离不开的重要信息传递媒介。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该适当融入与互联网相关的元素,打破以往以课堂传授为主的枯燥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来展开思政相关内容的学习。高职院校可以设立与思政教育相关的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政内容的学习。辅导员也可以在学校的思政论坛上,实现与学生间的实时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具体想法,利用这种方式来提升思政教育实效。辅导员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定期发起主题讨论活动,加强思政教育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关键词: 民办高校 辅导员 工作日志 作用
一、简述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
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民办高校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立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民办高校每位辅导员人手一册《辅导员工作日志》,每学期发一本。日志印有学期工作计划、班级工作目标、每天工作记录(包括进宿舍情况)、每周班会、学期工作小结等。主要记录辅导员每天深入学生班级和宿舍的工作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工作中的体会、认识、经验和收获等,实行一天一记载。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日志发挥的作用
“面向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日志》制度,不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而且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笔者认为,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日志可以发挥以下几点作用。
1.查询方便,弥补不足,提升能力,寻求规律。
通过辅导员工作日志这一记录载体,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工作的周期性规律,进而对学期工作进行全盘考虑。学生工作本身具有周期性,尤其常规工作的周期性非常明显。如学习纪律(包括迟到、早退、旷课等)、卫生习惯等每天都要常抓不懈;补考、重修等一般会在每学期开学初安排;贫困生助学金评选、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等一般会在每学年的九、十月份进行。每位辅导员都可以借助日志“每天工作记事、一天一记载”这一特点,记录每天每周的具体工作,认真准备每周的班会,精心组织开展,并记录到日志上,方便以后查询,摸索学生工作的规律,从而提前做好工作规划。
“《工作日志》作为一种个人写作文本,具有不同于日记和记录的特殊性,它通过个人反思性的记录,对于提高职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在辅导员工作日志中不断总结、反思,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弥补、改进。同时,可以将先前的经验教训反馈到接下来的工作实践中,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和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辅导员工作技能水平的目标。
2.制订计划,确定目标,撰写小结,指导工作。
做好辅导员工作日志有利于制订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在辅导员工作日志中有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和确定班级工作目标的内容,通过确定班级工作目标制订学期工作计划,有的放矢,增强工作动力,更有利于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还可以在学期末对照计划和目标,检验学期工作完成效果,进行自评小结。
辅导员工作日志的特点之一是对同一事件或工作对象的记录具有连续性,以与学生谈话为例,通过辅导员日志,可以发现学生在谈话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辅导员日志可以记录同一学生多次谈话的全过程。一段时间几次谈话之后,通过辅导员日志的总结,老师会发现谈话的效果和学生的改变,也有可能发现学生出现的新问题”。做好工作日志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撰写学期工作小结,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3.客观评定,公平考核,推广经验,提高水平。
工作日志是科学有效地考核辅导员工作绩效的指标之一,它“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对辅导员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定。辅导员的工作千头万绪,如果仅凭客观印象、辅导员自评等定性方法,会削弱考核结果的公正性。而借助日志中的量化记录,可以客观评定辅导员的工作量及工作成效。通过定性和定量考核的有机结合,使考核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考核指标设计更加合理。
民办高校应定期检查辅导员的工作日志,不仅可以作为直观评定辅导员工作绩效的一项依据,更重要的是可以总结出辅导员工作的先进经验,在辅导员中间交流推广,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系部或学生处等上级管理部门应给予积极的反馈,把日志检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辅导员,一方面通过日志发现问题,指出不足,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日志肯定工作中的创新,提取经验,分享推广,以此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技能。
此外,通过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还可以进一步促进辅导员工作规范化,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工作成就感。
总之,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是将辅导员日常工作情况进行日志化的一种工作管理模式,是辅导员工作精细化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考核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依据。做好辅导员工作日志可以进一步推进辅导员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用心做好辅导员工作日志将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田庆军,王哲.高校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浅析[J].高校辅导员,2010(03).
[2]孙绍然,田庆军,王哲.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建设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关键词]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87-01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活动场所,以师生为活动主体,以科学文体为活动内容,以轻松活泼为活动形式,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集体文化。[1]高职校园文化具备职业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特征。上述特征都使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实践锻炼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还要重视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形成具有行业属性和职业特点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下面简称学院)向来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及其育人功能。
一、校园文化简述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社会文化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它所体现的是在校园这一个特殊环境下形成的鲜明的文化背景;其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学校的重要特色。[2]
校园文化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场所,包括图书资料、校园氛围、建筑设施、人文景观等。高职校园文化要求物质文化表现出职业特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特色。校园制度文化包括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如学生守则、教学管理制度、文化行为准则、学风、校风建设等。[3]制度文化要体现职业规范,要使每一项制度、每一条规定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使教师、学生自愿遵守,并使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校园精神文化是长期塑造的结果,是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氛围和文化传统,并使师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素养,在校园文化中处于最高层次。
高职校园文化因其特性具有教育导向、规范约束、凝聚激励、传承辐射、陶冶熏陶、补充完善、文化整合、社会化等功能。
二、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一)校园物质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在校园中学生的良好成长离不开优美的校园景观。学院为提升环境育人功能,近年来重点打造了“三区一林”工程:一是主题教育区,即建造廉洁主题公园,让廉洁文化以轻松、活泼、优雅的形式进入校园,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次;二是励志成才区,分别加强学生修身、立志、惜时、实践、交友等方面教育;三是校企合作区,以食品科技园为依托,立足职业教育特点宣传,促进校与行企在文化氛围上的融合;四是母校纪念林,“纪念林”的建设使校友有一种归属感,对在校学生是潜移默化的爱校情怀教育。这“三区一林”建设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融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既强化了广大师生高职教育理念,又让其感受富有特色的食品文化,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了情操。
(二)校园精神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对人才培养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立德尚能”为核心的教育精神。加强师德工程建设,培养教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意识。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加强“诚信和良心”教育对学院来说显得尤为必要。为确保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学院将诚信教育列为“学生素质拓展教育”项目,明确责任人,实行项目化管理。把诚信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中,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
(三)校园制度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规范作用
校园制度文化的有效实施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团结向上的状态,也可以提高高职教育活动中管理与组织效率。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π型”育人理念,即专业素质和拓展素质共同提高,平衡发展,二者缺一不可,来构建新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专业素质模块”是通过日常教学、实习、实训实现的。“拓展素质模块”则包括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
学院还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团委开展的公益活动、社团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活动融为一体,把学工处的学生日常行为考核纳入“思政”课平时成绩。此改革着眼于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三个目标,打破课堂局限,围绕“三感受”和“五结合”原则开展实践教学。“三感受”即按照接受论,让学生进行感受、体验和践行三种层次的实践;“五个结合”即实现课内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假期和学期内实践相结合、集中和分散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
三、结束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可分割的部分,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正确的先进理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曾铄.论校园文化建设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19):784.
关键词:困难生 共情 帮学 强心 助金
一、案例简介
毕业时分,晚2:00,收到短信:“知道现在已经很晚了,但还是好想和你说声谢谢,我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学位证,学费也都缴清了,现在即将踏上回家的火车,9月份将参加公务员考试,谢谢你一直没有放弃我!不然我想我可能会是一个需要上大五的学生。”
短信来自王某,女生,新疆生,家庭贫困,较为自卑。该生汉语水平不高,入学时稀里糊涂报了工业设计专业,对于英语、高数以及绘画类课程深恶痛绝,继而有厌学、逃课现象。走访宿舍时多次发现其玩电脑游戏,并有向同学借钱行为。
二、分析处理
在学生工作中,常常要面对这样三个特殊的群体:一为经济困难生,二是成绩落后的学业困难生,三是需要用心关怀的心理困难生。“困难生”一直以来都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该生兼具“经济困难生”、“学业困难生”、“心理困难生”三重身份,是需要重点关心的学生。
1.共情――走近学生内心
(1)学业方面。辅导员多次和学生谈心谈话,并运用心理学中“共情”、“积极关注”等方法很快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如:以自己学习英语的困难来类比该生学习汉语的困难,得到了该生的共鸣,该生开始和辅导员倾诉自己离开家乡到达南京之后的苦闷――不仅生活、饮食等等客观条件的不适应,而且听课十分地费力,本来就偏内向的她感觉和同学用汉语交流不够亲近、自然,所以她开始频繁的找其他同学借电脑打游戏,来逃避陌生的环境,然后陷入学不会、不想学、更学不会、自卑的恶性循环。
(2)经济方面。该生的父亲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基本丧失劳动力,母亲身体羸弱,妹妹也在读大学,家中无固定劳动收入,生活压力大。
(3)心理方面。经过多方了解发现,该生具有以下几点认识误区:“家穷别人会看不起”、“家穷学校就要多资助我”、“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工业设计不受重视不好找工作”等,所以该生并没有积极申请勤工助学,当生活费用完后就用借钱维持,并频繁地向教育班申请资助。
2.帮学――特设“精品课程”
大一上学期,该生挂了三门课――高数、英语和VB,在学业警示的边缘,大一下,辅导员与该生深入分析挂科原因,发现该生听课较为困难,课堂效率极低。辅导员针对几个难度较大的课程为该生配备了与其性格较合得来的“小老师”,每人负责一科,为该生制定了特别的“教学大纲”,每天小老师会为其上课,并留作业,该项工作一直持续到该生毕业。
针对该生自卑对学业没信心的情况,辅导员与专业老师联系,特别介绍了该生的情况,希望专业老师在课堂上对其特别关注,给其更多的关心与鼓励。老师的关心与适当的鼓励让该生对专业课燃起了浓厚的兴趣。
3.强心――梦想助力成长
(1)寻找梦想。自该生大一,辅导员就与该生一起进行了生涯规划,并对于学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规划工作每年一次,一直持续了四年。
(2)身边榜样。除了“小老师”外,王某身边还有一个“好榜样”,“榜样”也是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情况一般,学习刻苦认真,并担任班级骨干,每周在校外打工补贴家用。“榜样”经常带着王某上自习、打工等等,两个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同时,辅导员多次和王某谈到交友的重要性,王某大学期间所联系的本校新疆同学也多为积极向上的学生。
(3)励志人生。大学四年里面,阿巴丝和蔡杨波是辅导员和王某经常谈到的两个优秀学子,大一的时候,辅导员就和王某约定,要争取成为新疆生中的榜样,有朝一日站上大学生报告会的舞台!虽然,最终这个约定没有实现,但是王某知道,她已经战胜了她自己的“等、靠、要”思想和“自卑”的心态。
4.助金――政策帮扶和自食其力
在王某开始积极地学习并与同学一起积极地“打工”挣取生活费后,辅导员鼓励王某申请了勤工助学,并聘其为学院院办的学生助理。一方面减轻其家庭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客观地增加了与她接触的机会,方便经常地关心她的状况。同时,在困难新疆生学费减半的政策出台后,辅导员立刻帮其申请,为其减轻了学费方面的经济负担(注:①因大一挂科,该生没申请到助学贷款;②该政策现已取消)。
三、工作成效
第一,学业方面。王某在大学期间除了大一有挂科情况外,后期均顺利地通过考试,专业课成绩逐渐提高,并能够在“小老师”的带动下参加专业类竞赛,获得过校级奖项,毕业时顺利拿到毕业证与学位证。
第二,经济方面。在国家、学校、学院的帮扶下,在王某努力地兼职下,她在毕业时成功地缴清了所有的学费,并获取了较多的兼职经验。
第三,心理方面。王某能够正视“贫困生”这个问题,并且对于国家、学校、学院的资助常怀感恩之心,多次参加学院的特色志愿活动“爱・让城市跳动的更有力――志愿服务都市聋童”活动,并自己动手做小礼物送给聋童。与班级同学相处融洽,并积极参与年级、班级活动,不再自卑。
四、案例启示
第一,对待困难生要细心观察、耐心倾听。辅导员工作要以细心观察为基础,借助心理学知识更好地走进学生内心。通过细心的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坎坷,并施以适当的帮助。在与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之时,注重倾听,通过倾听学生才能更多地了解学生,进而找到最好的帮扶方式。
第二,对待困难生要扩宽途径、授人以渔。仅仅依靠国家对于困难生的帮扶政策来帮扶困难生只能解决困难生客观方面的困难,而主观方面的困难是辅导员在工作中尤其需要注意的。只有通过共情、激励、感化等多渠道的帮扶,才能为学生打上一支有效的“强心针”,帮助学生由内而外地、自主自发地脱离困难生群体。
第三,对待困难生要打造平台、精选助手。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方面搭建“一帮一、多帮一平台”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在配备帮扶人的时候要全面考虑学生性格、优缺点等,避免因帮扶人和困难生差距较大,影响帮扶效果,甚至产生意料之外的负面效果,影响困难生的成长成才。
第四,对待困难生要持之以恒、系统帮扶。对于困难生的帮助是长期的,特别是三困生,要从学习到就业、从心理到生活等多方面系统地进行帮助,培养困难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困难生的整体素质,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
(宋杨,女,河南省开封人,硕士,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南京理工大学,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200号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尚文浩,男,河北省承德人,硕士在读,兼职辅导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南京理工大学,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200号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参考文献
[1]陈银凤.高校困难生群体的自我效能建设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4(z1)
关键词:书院制 文化建设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252-01
学生事务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意义深远。[1]在此背景下,我国大陆部分高校尝试推行“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书院文化建设是书院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院作为校区相对独立的学生管理与服务机构,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完善书院文化内涵建设十分重要。
一、借鉴名校实践经验,逐步探索创新模式
书院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书院“师生共处,学生互助”的传统基础上,借鉴中国传统书院和英美大学住宿学院制度建立的一种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并承担学生思想品德、行为养成等方面教育的新型学生教育模式。[2]书院制改进了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全面育人的培养理念。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最早在大陆尝试推行并取得较大影响的高校。2005年,复旦大学以老校长的姓名命名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四个书院,复旦的书院制充分体现以通识教育为核心。同年,西安交通大学实行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建立“文治苑”,2006年改名“文治书院”,后增建彭康、宗濂、仲英、南洋、崇实、励志、启德七个书院,西安交大始终坚持“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书院最重要的第一线”[3],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汕头大学(2008年)、肇庆学院(2009年)、暨南大学(2010年)、苏州大学(2011年)、南方科技大学(201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绍兴文理学院(2012年)、丽水学院(2012年)、澳门大学(2013年)、南京审计学院(2014年)等高校也先后推行各具特色的书院制。
书院文化建设是书院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打造与学生专业相衔接又独具特色的书院文化品牌更是书院管理者们的重要课题。总结其他高校在书院制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缺陷,如学院和书院双轨制下,学生对书院的认可程度不高,对书院活动参与程度不高;书院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但使用效率不高;书院文化较少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等问题。[3]在校党委的领导和制度保障下,新竹书院不断探索书院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二、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凸显国际文化特色
浙江科技学院以新校区落成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十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住宿书院制”建设实践经验,在安吉校区实施“书院制”学生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学生工作重心从教学区向生活区转移的管理模式,加大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融合传统文化精髓与安吉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学校培养具有国际化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办学理念,对应现有6幢学生公寓,以“竹”为主要文化元素,设置并命名6个书院,分别为:新竹书院、劲竹书院、雅竹书院、翠竹书院、怡竹书院和秀竹书院。[4]
新竹书院由中德工程师学院、中德外国语学院及理学院的男生入住。根据学校培养具有国际化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结合书院学生的专业背景,新竹书院提出以 “国际文化”为品牌,以“中德文化”为主线,以“提升国际交流能力,开拓国际视野”为宗旨,服务学生“走进新竹,走向世界”。书院建设 “世说”国际文化论坛,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开办“新语”咖啡吧,以“自建、自管、自运行”模式管理,为师生提供免费咖啡,倡导外语交流,传播咖啡文化,打造校内一流外语交流环境,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能力。[4]
三、注重学生自主管理,构建多元学生组织
为切实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书院成立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自律管理梯队、新语咖啡吧运营团队等学生组织。针对其他高校学生对书院活动与学生组织的认可程度不高的困境,安吉校区根据实际情况,更高效地整合利用学生自愿,采取只设校区及书院学生组织、不设学院学生组织的做法。
书院自治管理委员会,简称自管会,是书院最重要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协助书院思政导师负责日常学生管理事务及书院文化建设,加强书院学生间的相互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在书院及校区活动中的作用,促进师生间交流。书院自律管理梯队负责联系各寝室成员,了解学生动态及突发事件的汇报与应急处理。新语咖啡吧团队,成员由外语协会及书院自管会的骨干成员组成,负责新语咖啡吧的日常值班,经费的筹集与开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英语角、德语角活动的开展等。
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负责人均由优秀学生骨干担任,在思政导师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强调自律,鼓励学生参与书院各项建设与管理工作,使学生在课堂外不断发掘自身强项,积极开展互动学习,真正实现学生自我发展。
四、专注软硬件相结合,保障特色文化项目
在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下,书院不仅是住宿场所,更是一个倡导学生思想自由、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场所。[3]因此,推行书院制的高校十分重视书院文化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西安交通大学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专门的活动学习场所如庭院景观、健身房、浴室、会议室、影音资料室、谈心室、自助厨房、自助洗衣房、自助咖啡室等生活设施建设,还建设了研修室、讨论交流室、社团活动室、阅览室和通识教育资源中心等学习和素质拓展硬件设施。”[3]复旦大学希德书院设有国际文化交流室、自修室、咖啡吧、舞蹈房、谈心室等。[2]新竹书院成立一年以来,不断改进和完善硬件设施,已建成新语咖啡吧,心理访谈室,党团活动室,阅览室,自修室等活动学习场所。针对其他高校书院硬件设施使用率不高的困境,新竹书院书院着力打造日常运行的特色文化项目,以培养学生学习及行为习惯。
1.新语咖啡吧项目。将咖啡吧与外语角结合,致力于打造一流校内外语交流平台。新语咖啡吧项目,结合书院国际文化的品牌特色,以“free talk,free coffee”为理念,提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外语。项目由学生组织新语咖啡吧团队(Xinyu Group)负责,坚持“由学生自筹、自建、自运行”的管理模式,主办校区每周1-2期的英语角活动,及每周1期的德语角活动。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咖啡吧24小时开放,非活动期间无服务人员,采用师生自主服务的模式;咖啡经费由师生自愿捐赠形式筹集,在2014年12月份正式运营以来实现盈利。
2.Everyday Green项目。书院注重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倡绿色环保,引导学生自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可回收垃圾,并将收益用于为同学们提供免费咖啡活动的运营。项目由书院自管会生活部负责,这是书院最受同学们欢迎的项目。为感谢同学们对垃圾分类活动的支持,生活部同学定期赠送盆景,盆景由废品再制作的容器和书院新生植物组成,实现零成本。
3.Honest项目。书院注重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与校区大力推行无人监考的“诚信考试”相融合,推出图书诚信借阅及运动器材诚信借用的项目。图书诚信借阅项目由书院自管会实践部负责,筹集全校师生捐赠或无偿出借的图书,供全体学生借阅,借阅过程无人监管,学生自主登记与归还,项目运行八个月,登记出借次数超过两百次,无一册书籍缺少。运动器材诚信借用项目与图书项目类似,提倡无人监管模式,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新竹书院的探索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如组织管理上的效率不高,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识教育薄弱等,这些也是许多新推行书院制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书院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要求书院工作者们不断解放思想,创新管理理念和模式,大胆尝试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出发点,注重日常项目的推行,在实践中融入立德树人的培养理念,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2(10).3.
[2]郭俊.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兴起及其发展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13(08).77
[3]张倩.我国内地高校书院制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8)
创新是国家和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而创新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大学作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地方,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要顺利时代要求,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缺失的现状
1.缺少创新的意识
创新意识是产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如果一个人没有想要去创新的欲望和观念,就不可能激发出自身的创新潜能,进行有意识的创新探索,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当前的大学生存在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缺乏探索、行动的决心和信心,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匮乏。
2.缺少培养创新思维的精神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比较欠缺,这是大学生创新思维缺失的一个原因。而大学生自身也缺乏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精神,这从高校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可以看出一二。当前的大学生对专业、学术的钻研精神不高,普遍缺少深层次思考的研究思维;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大多雷同,毫无个性、新意,没有突破的思维;而且不会形成自己的学习和总结的方法与能力,没有另辟蹊径的思维。
3.创新的兴趣不高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源泉,兴趣的发展可以促使创新的产生,也可以激发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据大学生的兴趣调查显示,认为自己兴趣广泛的大学生只有很小一部分,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兴趣不多,而且深入的程度不够,在兴趣稳定性的回答中,很多大学生说自己的兴趣并不稳定,会随着时间、心情、环境等因素不断变化,对于兴趣的行动力,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只是口头上说说,真正实施行动的却寥寥无几。可见,大学生对兴趣发展的热情不高,创新能力自然不能得到发展。
4.创新的行动力和毅力不够
行动力和毅力是达成目标的关键。光有好的想法没有行动,那么这个好的创意就只是空想,而有了好想法、也有了行动力,却没有持久的毅力,就很有可能在遇到困难时中止、放弃,那么好的创意也只能流产。虽然很多大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具体行动的过程中,往往很难保持持续的行动力和坚定的毅力,最后使得创新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5.创新的观察能力不强
创新需要对事物进行大量细致的观察,从中发现创意的点、改进的办法等。可以说,观察力是创新实现的保证。观察能力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包括观察的广度、深度、速度,还包括整体和概况的观察、特定和灵活的观察等方面。但是在现实的情况下,当前的大学生观察的能力并不强,观察的细致性也不够,这使得很多创意无法被发现,创新无法实现。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
1.辅导员的高学历背景可以作为支撑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对大学辅导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对大学辅导员的学历要求已经提高到了硕士及以上学位,高学历成了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趋势。在高学历的知识文化背景下,大学辅导员拥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研究工作经验,能够独立组织开展研究工作。虽然辅导员的专业与一些学生不同,但是各学科之间创新精神和思维的培养具有共通性,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创新意识及思维的培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2.辅导员与学生联系紧密更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各个专业的任课老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在课堂教学之外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教学课堂上时间有限,加上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涉及到的并不多,成效也不大,基本上是学习精神的保持和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及要求。而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进行具体的教育和管理,与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各类问题,因此,辅导员在开展创新教育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在与大学生的日常工作交流中就可以向他们灌输创新的意识和理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辅导员多样化的工作方式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培养
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为频繁,他们的教育工作内容、方法、形式等也具有多样性,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同时,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具有针对性强、实践性高的特点。而大学校园内外活动的组织者和落实者也基本是辅导员,在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活动方面,辅导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号召力、感染力,可以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丰富多样的工作方式,可以使创新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辅导员作用的发挥
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引导和促使大学生能够健康的发展,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辅导员的作用,使辅导员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力量,引导和开发好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意识的养成是行动实施的前提,创新意识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该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始,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需要辅导员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意识作为指导,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1.增强辅导员队伍创新教育的意识
辅导员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先行者和具体实施者,因此,辅导员应该从自身开始,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等新兴教育理念的意识,重视学生创新意识、批判意识的培养。
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好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优势,深入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分析出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使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也应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当前的困难,克服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创新认知水平和能力,不断的突破和超越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为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平等、自由、积极、信任的环境是创新性人才培养所必须的。大学应该主动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学习、创新环境,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造条件。而辅导员应该不断的创新工作方式,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主动关心、爱护大学生,帮助他们突破思想意识的保守观念,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可以感受到安全、自由的发展氛围,从而激发出创新的欲望,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创新、创造的过程中。辅导员还要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视、广播等,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可以邀请成功人士给学生做演讲,与学生进行交流,运用榜样的作用,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
3.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在大学中,专业教育是最主要的,但是专业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基本的知识技能,但是仅仅依靠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是不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进行实践和拓展。因此,辅导员在大学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了解所带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发展需求,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和特长,将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可以在专业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创新,既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发展创新能力,从而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特色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展示和锻炼自己的重要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辅导员应该积极主动的帮助学生开展和参与各项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有各种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比赛竞赛、实验创造等,辅导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思考、研究、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活跃创新的思维空间,激发创新精神和创造的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反复的实践中,大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以及观察能力的细致性也得到提高;在小组的合作中,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增强,不同小组间的交流,还可以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各种比赛竞争中,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从而激励自己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提高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