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学的种植技术

科学的种植技术

时间:2023-08-10 17:26: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学的种植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学的种植技术

第1篇

[关键词]林业果树;种植技术;质量安全

林果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1]。如今,各国林果业的发展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在这个背景下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由于科学高效的果树种植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大部分果树种植者仍是以传统的栽培方法进行栽培种植,导致果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销售状况堪忧。所以,林业果树种植技术的优良程度直接影响着果品质量安全。

1果品质量安全现状

1.1农药施用中化学农药比重大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对农药的需求量巨大,由于农家肥和饼肥的紧缺,绝大多数果树种植者都是施用化学农药,如氨基甲酸醋类、有机磷农药类。因为采用的是传统的种植栽培技术,多数果农坚持有病就医,忽视果树自身抵抗和免疫能力,过多施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南方果农在种植荔枝、龙眼时,过多使用有机磷等化学农药,对荔枝、龙眼的生长产生极大的副作用,导致最终结出的果实残留的农药严重超标。更有甚者为了节省成本施用一些已经被禁止使用的硝态化肥,导致荔枝、龙眼内含有过多的农药及重金属,达不到果品质量的安全标准。

1.2对果品安全质量重视程度不高

不同于对蔬菜安全质量的重视程度,人们对果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明显较低,在采购水果时更注重的是水果的颜色、体型、甜度等因素,果农为追求这些目标,过多地施用化学农药。另外,果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检测工作的不到位,导致果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

1.3果品国际信誉度低,影响出口贸易

作为林业果树种植大国,我国许多果品都远销海外,出口贸易是果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荔枝和龙眼销售来说,由于只有极少数的地区能种植荔枝、龙眼,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出口贸易市场。据调查,每年我国荔枝和龙眼的出口量达到了约2万t。但是由于安全质量问题,荔枝和龙眼的质量受到其他国家的质疑,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出口贸易。虽然国家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也鼓励果农在果树种植时采用生态肥料来保障果品的质量,但是效果却不如意,果品国际信誉度仍较低,严重影响着果品的出口贸易。

2果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原因

2.1缺乏完善的果品质量检测体系

目前针对果品质量的法律法规较少且不完善,缺乏法律法规的基础下果品质量监测制度必然不能有效地实行。尽管针对果品质量安全问题,国家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明令禁止使用会造成果品化学物残留超标的农药,但部分地区仍检测使用出化学成分超标的农药。由此可见,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是果品质量安全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2.2为节约成本,使用低价违规农药

林果业是我国农业产业链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部分果农受到利益的诱惑,在栽培果树的过程中使用便宜违规的农药,进而造成果品质量水平下降。南方荔枝、龙眼种植产业竞争激烈,果农很容易受到利益的驱使,使用低价违规的农药防治病虫害。一方面,其可能解决不了荔枝、龙眼的病虫害问题;另一方面,即便解决了病虫问题,也很有可能带来新的质量安全问题。

3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存在问题及对应措施

3.1种植管理技术未普及,传统种植技术缺乏科学性

一是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没有普遍开来,土地、水源和肥料等有效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二是传统种植技术粗狂简单,许多果树种植者为了节约成本,在果树结出果实时不给予保护措施,在遇到特殊天气及病虫灾害时,果实很容遭受危害。以南方荔枝、龙眼的种植来说,由于处于亚热带种植区,很容易遭受强降雨和台风影响,未成熟的果实受影响掉落,造成经济损失。对此,种植者需要采纳更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权衡并利用好土壤、水源、肥料资源,对结出的果实进行套袋处理。

3.2林业果树种植环境不科学,选种不合理

无论是哪类果树,其对自身生长环境都有着一定的要求。若果园周边有化工厂、造纸厂、发电厂等,这些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会直接影响果树及果实的生长,工厂生产产生的废水也会污染水源,被污染过的水会通过地下水流入到果树的根部,进而危害果树生长[3]。另外,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种,很容易造成种植的果树适应不了当地环境而生长受阻。所以,林业果树种植选址不仅要选择土地肥力强、水源充足的地方,也要远离污染源,根据不同种植物选择不同的土壤环境。以荔枝、龙眼种植为例,虽然两者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是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壤土为最好。而在选择品种时,应选用果树根系发达、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苗。

3.3果树种植期过于集中,果品竞争力低

许多水果都是同一时间上市,水果销售竞争激烈,往往打着低价格仍卖不出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果树种植期过于集中,没有分阶段进行种植。当然传统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很难做到跨时间段进行种植,这就需要创新种植技术和新品种培育技术,扩宽果树的种植期,实现果品商业价值的提升。

3.4果品检测标准不明确

这个问题主要针对于国家相关部门,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果品质量检测体系,明确果品检测标准,就果树的品种、果品中化学农药的残留量、果树种植禁用农药的种类及重金属的种类进行合理科学的规范。同时,完善好果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设立相关的果品质量监管机构,为林业果树种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结语

目前,我国林果产业所采用的种植技术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大部分果农在种植果树时过分依赖农药进行灭虫除草,造成果品中化学农药残留量超过规定指标,果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要想解决果品质量安全问题,首先应制定好果品质量检测制度体系,创新并普及科学的林业果树种植技术,从而促进我国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皮彩秋,赵子成.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及果品的质量安全分析[J].农家科技,2016(1):224.

[2]王跃辉.果树栽培管理措施及种植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2(20):80.

第2篇

关键词: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12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绿色观念应运而生。所谓的绿色观念就是无公害、追求环保的健康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倡导下,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应用发展起来。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更可以保障小麦的质量,因此我国应该加快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步伐。

1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优势

1.1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绿色小麦的适应性较普通小麦强,对环境的抵抗性和对土壤的适应性都比较好,因此绿色小麦的产量相对较高。在秉持绿色发展观念的今天,绿色小麦成为大众所追随的新型小麦[1]。绿色小麦不仅产量较高,质量也相对较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河南省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省份,农户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2 促进产业链的延长

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延长。绿色小麦是一种新型的小麦种植技术,绿色小麦的经济价值非常高。既可以作为一种粮食作物,满足粮食需求,又可以作成面粉,应用于食品加工等行业,促进小麦产业链的延长。农户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还可以吸引酿酒行业、食品行业的加入,促进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

1.3 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可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河南省是重要的小麦种植省份,提高河南省小麦的产量,可以满足当地的粮食需求,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是重要的新型技术之一,可以为河南省提供充足的粮食储备,因此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可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2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手段

2.1 加大宣传力度

促进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虽然绿色生产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河南省的部分农村,仅有少数农民意识到了绿色生产的重要性。为了加快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速度,政府应该和大众媒体联合,扩大绿色小麦的宣传范围,让农户形成绿色生产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农户绿色生产的积极性,扩大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领域。

2.2 推广福利政策

促进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应该推广福利政策。政府的福利政策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十分重要,因此政府应该普及惠民政策。要加大对技术的资金投入,让农户掌握绿色小麦的种植技术。政府要提供技术支持,调遣社会上的农业专家为农户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为了进一步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政府应该对绿色生产的农户提供优厚待遇,调动其他农户应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积极性。

2.3 打造示范基地

促进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应该打造示范基地。河南省有很多农户已经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有一定认识,但是还有很多农户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不甚了解,为了加速技术的推广,河南省政府应该打造示范基地,对农户进行技术示范。政府可以建立绿色小麦的种植基地,让其他农户进行参观学习,并调遣社会上的专家对农户进行技术教育;示范基地的工作人员应该向其他农户介绍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势,让农户主动投入到绿色小麦的生产之中;示范基地应该为农户提供一个实践平台,让农户们进行自主种植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技术操作水平。

2.4 借鉴先进经验

促进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应该借鉴先进经验。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期,但是在国外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因此河南省政府应该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农业特色,制定科学的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计划。比如,政府可以推出法律法规,为绿色小麦技术的应用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完善资源再利用体系,改进绿色小麦的生产方式;健全质量审核标准,对绿色小麦的质量进行检验,符合安全标准之后方可投入市场。

3 结论

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l展,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人们也追求生活方式的健康化,绿色的生活观念应运而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兴起,不仅提高了小麦的产量,更保障了小麦的质量,因此我国应该加快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

第3篇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092-01

小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面粉是我国北方人特别钟爱的食品原料,因此小麦的种植面积非常广,现代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不断改进,小麦的种植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改进。小麦种植户为了能够提高最终小麦的产量进而获得更加巨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新的小麦种植技术,掌握最新的小麦种植工艺和领先的小麦种植经验,提高小麦种植产量的潜力,进而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此外因为全球气候的变化不正常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使得小麦在整个种植期中遭受病虫害的频率开始变得特别高,而如果不合理的应对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就会让小麦的最终产量减小很多,进而能够极大的影响小麦种植户的经济利益。新时期我国对粮食安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注重小麦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换代,引进国际先进的小麦种植技术,深入研究当前的小麦种植技术。小麦在种植过程中会涉及到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小麦种植户必须要科学的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而可以科学合理的提升小麦的产量并保障小麦的粮食安全。

一、小麦种植技术

1、小麦种植必须做好优化耕作方式

小麦种植中提升小麦产量的重要一项就是要优化耕作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小麦种植户的经济利益。而实行科学的轮作方式就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一个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小麦的种植水平。因为耕地常年一直种植一种农作物的话就会让这种作物的产量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降低,所以如果在一块地上常年种植小麦的话,那么经过几年以后小麦的产量就会降低。究其原因是由于土壤中的小麦所必须的养分会随着小麦的不断吸收而逐渐的减少,这就让在此土壤中种植的小麦不能继续吸收必须的养分而导致生长缓慢,让整个小麦生长周期受到巨大的影响。由此小麦种植户在种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持续种植小麦三年以后需要应用轮作的方法来种植一年别的农作物,进而来提高土壤中小麦的必须养分,增强小麦的年产量。

2、小麦种植一定要科学选用麦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育种工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前农业市场中小麦种子的品牌与种类非常多,让人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当时小麦种植户在选择种子的时候必须要注意不同的种子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天气气候。所以小麦种植户一定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了解当地的土地种植条件和土壤的酸碱度等,在确定了这些因素后再科学的选择最优最适合的小麦种子。另一方面小麦种植户在选择的适合必须要选用纯度特别高的种子,最终可以让小麦的生长状况和最后的产量获得最优的效果。

3、小麦种植必须要进行精量播种

小麦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精量播种,此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小麦的最终产量。小麦的发芽率和出苗率会和当地的气温、垄深、垄距与播种的抽密度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小麦种植户必须要注意在小麦播种的时候必须要在当地的气温达到十摄氏度以上,另外小麦种植户也要注意小麦种植的垄深与垄距,对其实施科学的控制能能够经过精量播种而最终实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

4、小麦种植必须要科学施肥灌溉

小麦的生长和最后的高产就必须要进行科学施肥和灌溉,因此小麦种植户必须要科学管理小麦,能够掌握小麦的生长规律,进而对小麦进行施肥与灌溉。在小麦施肥的时候需要能够科学的在土壤上施足底肥,并在小麦种植前对耕地施洒一部分迟效性肥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够给土壤施加一些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进而让小麦的产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除了在种植的时候施加一些化肥也要在小麦生长时期实施科学合理的追肥。通常我们需要选择在小麦的苗期以及小麦抽穗期来对小麦进行科学适当的追肥。此外,合理灌溉对于小麦生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水,小麦产量和质量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需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灌溉时及时进行人工灌溉,以满足小麦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

5、提高小麦种植的机械化程度

加大机械化程度,不断扩大机耕机耙的小麦耕种面积,精细耕地。要充分利用大中型的农业机械进行土地耕作,尽量增加小麦种植区土地的耕翻深度,要努力扩大土地的深耕面积。要按照规格作畦,畦的大小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水浇条件、地力和耙播机具灵活地进行确定,积极试验示范小麦垄作栽培技术。播种完成后,各地要及早进行查苗补种和疏苗移栽,确保苗全、齐、匀、壮。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1、小麦种植时需要实施药剂拌种

在进行小麦播种的过程中,将一些能够杀病虫的药剂拌合到种子中,可以对小麦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在选择药剂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药剂的作用以及使用的剂量有一个明确了解,尽量选择对小麦种子没有毒副作用的药剂,避免对种子的正常发育产生过大影响。拌种的时候必须要选择那种对环境污染和影响最小的药剂,并且要对人体无害,易于分解,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应用的疗效而在长期内毒性对环境和人体无影响。

2、小麦种植的返青期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返青期需要对吸浆虫、纹枯病等一些病虫害进行积极防治。纹枯病是最近几年来对小麦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种重要病害,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纹枯净可湿性粉剂、三哩酮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按照一定的比例与水混合后对准小麦的茎基部喷射;在进行吸浆虫病防治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甲基异柳磷乳油拌土对土壤进行处理,进而对吸浆虫进行有效防治。

3、小麦抽穗期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孕穗期直至扬花期需要对麦蜘蛛、赤霉病、锈病等进行重点的防治,对于麦蜘蛛进行防治往往采用虫蜡克乳油进行防治;而对于一些锈病、白粉病等流行性病害需要进行定期观察,当病害达到一定指标后为防止其大面积流行需要采用三哩酮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来进行防治。

4、小麦灌浆期病虫害防治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高发期,也是整个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关键防治期。在此期间需要对锈病、白粉病、麦穗蚜等进行重点的防治。在进行麦穗蚜的防治时,可以采用快杀灵乳油或者是辉丰菊醋乳油来进行防治,而对于锈病、白粉病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防治,此外,还可以对小麦叶枯病进行有效预防。

5、小麦黑胚病的防治

小麦黑胚病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发展优质小麦必须注意防治小麦黑胚病。除选用抗黑胚病品种外,还要特别注意搞好小麦扬花灌浆期的防治。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40g,兑水50kg防治效果最好,使用多菌灵、三唑酮、代森锰锌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应在灌浆初期和中后期各防治1次。对于优质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搞好病虫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三、结束语

小麦作为北方地区的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稳定增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种植技术,同时,加强对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才能有效提升小麦的产量。

参考文献

[1] 郭华.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04).

第4篇

【关键词】:有机蔬菜;种植技术

1、种植有机蔬菜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口总量已经达到14亿,有机蔬菜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目前,我国在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研究上成果繁多,种植技术这块还是比较成熟。但对种植技术的运用、普及,以及对蔬菜有机种植的过程还缺少监督管理。传统蔬菜种植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了,与传统的蔬菜种植技术相比,有机蔬菜种植技术有着市场需求上的优势,而正是因为有机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大,对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普及度要求就非常高,必须要改革传统的蔬菜种植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进行无公害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蔬菜的种植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2、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

2.1蔬菜品种的选择

在有机蔬菜的种植之前,要做好有机蔬菜品种的选择工作。种子要选用具有国家认证体系认可的种子,国家认证体系的种子,往往是没有转基因工程在内的。选择没有转基因工程在内的种子,有助于保护当地农作物种植的多样性。在选购有机蔬菜的种子时,一定要选择没有使用基因工程的种子。其次,在选购种子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种植条件,选择有利于当地气候的种子。由于有机蔬菜对外部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选择有机蔬菜的品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种植环境来选择,是否符合有机蔬菜的光照、雨水、热量需求,是否能够在种植后进行量产。还要考虑当地的常发病虫害,有机蔬菜的种子是否有抵抗当地病虫害的能力。有机蔬菜的品种选择还要考虑经济性,要选择那些经济价值高的品种,如萝卜、白菜、大豆、韭菜等产量高,市场需求旺盛的品种。有机蔬菜的品种选择还要看种子的品质,察看种子的品质是否符合种植的需要,是否能够在种植以后,能够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2.2种植地选择

有机蔬菜对种植地的要求十分严格,其中光照、水分、土壤都是影响有机蔬菜栽培的因素。有机蔬菜对土地的清洁度要求较高,要确保种植地没有化学药剂的残留,必须加强土地清洁工作,适当改造土壤成分,使其满足有机蔬菜的栽培条件。同时,灌溉水源与普通作物分开。为保证有机蔬菜种植地的整体性,在其种植范围内不允许种植普通作物,但是可以夹杂其他有机蔬菜品种。在有机蔬菜和寻常作物的种植地之间设置缓冲带,减少寻常蔬菜对有机蔬菜造成的影响,以保证有机蔬菜的种植土壤不受污染(缓冲带的间隔宽度应该在8m以上)。

2.3有机蔬菜的栽培技术

有机蔬菜的栽培技术是有机蔬菜主要的种植技术。有机蔬菜的种植环境要求加高,在进行栽培之前,要先把有机蔬菜的种植环境整理好。有机蔬菜的种植不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因此在种植之前,要对土地进行深度翻耕,翻耕的深度为巧厘米左右。为了能够提高土地的肥力,可以使用农家肥覆盖耕地,还要及时的清除耕地里面的杂草。此外还要对耕地做好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在进行栽培之前,可以使用喷灌的方式进行灌溉,而不要使用大水漫灌,防治耕地养分的流失。为了控制好有机蔬菜的栽培过程,要事先对有机蔬菜生长所需的光热和水量进行一个预测,采取大棚种植、无土栽培的方式,满足有机蔬菜的各种需要。大棚种植和无土栽培技术主要是为了控制和调节有机蔬菜所需要的光和热量,根据有机蔬菜生长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光和热量,满足有机蔬菜各个生长阶段的需要。在栽培技术的选择上,还可以使用配套栽培技术,如壮苗培育和嫁接技术,以培育出较为茁壮有活力的幼苗。为了保证有机蔬菜的出苗率,还可以使用薄膜覆盖的方式,满足有机蔬菜幼苗出苗的环境需要。在有机蔬菜的生长过程中,要及时的清除杂草,防止农田养分被占用。在有机蔬菜成熟收割后,还要及时的清洁耕地,保证有机蔬菜种植耕地的整洁度,为下一轮的种植打下良好的基础。

2.4肥料选择

有机蔬菜的肥料选择非常严格。一是,有机蔬菜的栽培必须使用专业生产的肥料,这些肥料大多采用的粪便及残体、植物沤制肥、绿肥、草木灰、饼肥等,保证肥料的有机性。二是,肥料不能立即投入有机蔬菜中作为底肥,必须经过堆肥。一般堆肥需要将有机蔬菜的肥料需要在使用之前的两个月前进行消毒作业,然后通过堆肥形式,使肥料在充分发酵的基础上,将自带的病虫害危害降到最低。三是,施肥。有机蔬菜的施肥是非常严谨的。首先,要控制施肥量。有机蔬菜施肥为底肥,底肥虽然可以补充土地多种元素,改善土壤条件,防治土地板结现象的发生,同时,过多的施肥容易出现烧根现象,造成有机蔬菜的减产。因此,有机蔬菜的肥料使用量必须要综合土地和植物实际需要,进行科学施用。其次,针对底肥的养分释放和元素补充需要一定过程的情况,要做好追肥工作。比如,在蔬菜长至3-4片叶时进行,可开沟条施或开穴穴施,亦可将肥料均匀撒到菜地,并及时浇水。

2.5病虫害防治

在进行有机蔬菜种植的过程中,需要防治病虫害对其造成的威胁。由于有机蔬菜的特殊性,无法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生态学的方式,引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防治,但也需要确保病虫害天敌不会对蔬菜造成不良影响。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不同的生物对光或者气味的敏感度不同,可以采用制作杀虫灯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

2.6清除杂草

控制杂草也是保障有机蔬菜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需要通过人工控制和栽培技术清除杂草。人工控制需要人工进行拔除,虽然费时费力,但干净有效;栽培技术则是指通过休耕轮作或者秸秆覆盖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结语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机蔬菜安全、无公害是一种极健康的蔬菜。当前,有机蔬菜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有机蔬菜的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提高种植技术,实现低成本、高产出,并不断提高蔬菜质量,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的蔬菜。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086-01

农业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产业支柱,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深入探究,在现代农业种植中,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模式是绿色农业发展技术的主要趋势。聊城市是中国蔬菜第一市,发展大棚瓜果菜种植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现对该模式及其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1 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模式概述

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模式是指在大棚种植中,将农产品种植的相关时间因素、嫁接因素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科学的把握,从而实现多种种植产品可以在成长期处于最佳成长状态,提高大棚种植的整体产量,实现我国农业种植收益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实现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科学性探究与创新发展。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模式符合农作物生长的最佳成长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1];此外,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模式的实现,可以提高农业种植的产量,发挥大棚种植的农业发展优势,可以为农民提供直接的经济效益,具有经济性特点。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模式的开展,必须坚持一定的实施原则: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必须进行合理的土地应用,实现农业土地应用技术水平的综合分析,实现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水平进一步拓展;二是坚持绿色化发展原则,从农业种植的基本律出发,做好农业种植技术的整体种植次数和种植质量的提高,是现代农业探索发展的新方向。

2 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技术

2.1 茬口安排

大棚多茬次种植要与现代市场的需求之间建立联系,把握不同季节消费市场的需求情况。以西瓜的种植为例,一般西瓜的第1茬种植时间为3―4月,此时处于初春季节,气温逐渐升高,西瓜的销售市场广阔;第2茬为5―8月,此时是西瓜成长的应季时期,西瓜的销售市场大,但为了在同领域中发挥优势,必须保证西瓜优质;第3茬为9―11月;第4茬为11月至翌年1月,此时西瓜为反季节水果。把握好作物的大棚种植时间,可以促进多茬次高效种植模式发挥实际作用。

2.2 育苗

我国现阶段的大棚种植育苗水平直接对后期蔬菜的成长造成影响。首先,应用溶液比重为10%的磷酸钠溶液对种子进行浸泡杀毒,经过30~40 min的清洗后,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促进种子快速发芽,清水浸泡时间以10~12 h最佳,浸泡时剔除浮于水面或者腐烂的种子,从而保障大棚种植期间瓜果菜的质量。此外,要善于把握大棚瓜果菜种子育苗的温度,一般最佳温度为12~16 ℃[2-3]。

2.3 播种

我国大棚种植的播种时间一般为1―3月、4―6月、7―9月以及10―12月4个时间段。南方气温较高,在进行大棚种植中,也可以划分为每2个月为一个阶段,则全年分为6个时间段。农民进行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期间,要善于合理把握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的植物得以成长,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实现现代农业种植整体水平全面升级提高。以西瓜种植为例,西瓜的应季种植时间为5―8月,其他时间则为反季种植。

播种应注重土壤因素、种植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进行反季西瓜种植时,通常采用覆盖地膜的形式进行播种处理,以期创造适宜的温度,控制大棚封闭环境中阳光的照射时长,做好大棚果菜多茬次种植的播种管理。

2.4 施肥管理

施肥阶段的管理不是某一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伴随着大棚种植的整个过程。由于大棚种植是采用人工制造环境进行蔬菜与水果的种植,土地的营养自然循环水平低。为了保障大棚种植中多茬次的整体种植效果,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不同大棚果蔬种植中的营养需求,既要保障对种植作物的营养供应,又要防止大棚内部土地板结的情况发生。管理人员在大棚种植期间,要做好种植计划,依据我国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分析,一般在幼苗种植初期以施用含有氮、磷、钾的化合肥料为主,当果蔬幼苗长大后,以经过处理的农家肥为主,这种综合性施肥技术,不仅可以保障大棚种植作物的营养供给结构完善,同时避免了单一使用化合肥料造成土地板结的情况发生,是现代农业技术种植与分析结构的综合种植技术手段[4]。

2.5 病虫害管理

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中,病虫害防治也是现代种植技术中主要应用措施,果菜多茬次病虫害防治主要在幼苗成长阶段。此外,也要重视果蔬作物成长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此时,果蔬成长环境紫外线直射时间短,气温适宜,

为不少细菌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应当积极做好大棚果蔬种植中对土壤和生长环境的定期消毒,提高大棚果蔬种植中产品的质量,实现我国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模式的合理性实施与发展,降低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模式开展期间病虫害的危害。

2.6 采摘与茬口对接

保障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模式的顺利开展,最后一步要做好果实的采摘和茬口的对接。进行大棚果实采摘,要做到采摘中保障果实的完整;同时,果实采摘中要保障采摘的果实成长的根茎部分不受损坏,如果果实采摘的时间为冬季,要注重保障果实采摘的储存,实现现代大棚种植多茬次种植模式的果实供应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做好果蔬的茬口对接,如第1茬的收获时间为3月,那么就要将下一次的种植时间定为5月左右,为大棚提供土壤的缓和期,保障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模式实施开展的整体循环结构得到科学性应用[5]。

3 参考文献

[1] 邓殿新.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种植模式[J].吉林蔬菜,2014(7):15-16.

[2] 廖兴勇.重庆丘陵山区土地整理模式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3] 徐文慧.浙江省稻田“千斤粮万元钱”农作模式技术探讨[D].杭州:浙江大学,2016.

第6篇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核桃的生长种植不够重视,种植地点和品种选择等都根据以往经验进行选择,把核桃种植作为一项副业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核桃品质的提高,因此要使核桃种植产业化,首先要改良核桃种植技术。

1.1平整土地

根据现有种植经验发现,核桃树比较适宜生长在平整的地面上,因此在进行核桃树栽培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平整。土地平整的方法有很多,在核桃种植地区比较实用的方法有抽糟换土和修筑梯田两种,同时为保持土壤肥力,需要在具体实施时适当施加有机肥。平整土地时,单位平整面积需要控制在80m2左右。在挖好核桃种植穴后,将表层土与有机肥料进行充分混合,之后将其放入种植穴底部。

1.2种植品种的选择

进行核桃栽培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分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不同的品种对核桃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很大。因此选择一个好的品种很重要。当前,各个农科院已经培养了很多优良品种,为种植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1.3苗木的选择

核桃苗的选择是影响核桃最终产量的关键因素。具体操作时,要选择两到三年长势良好的嫁接苗木,通过矮化和密植的种植模式,经过四到五年的时间就可以进入丰收期。

1.4苗木的定植

选择好苗木之后,就需要对苗木进行合理定植。根据核桃的生物学特点,每一个核桃园需要选择两到三个品种的核桃树进行合理种植。核桃雌花可以通过风媒完成传粉授粉,授粉范围不会超过50m,因此需要在这个范围内种植的授粉树才能够充分授粉。同时也要适当控制密植范围,一般株距控制在35m左右,定植穴为60cm2同时在穴内施加有机肥。定植后,需灌入足量水以保证后期成活率。

2、田间管理技术

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核桃品质和产量。核桃园内需要及时除草松土,为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进行间种和套种。

2.1除草、松土

为减少养分流失、增加土壤空气含量需要对核桃园进行除草、松土作业。核桃处在幼龄时,每年需要除草3次左右,同时完成深度为13cm左右的松土作业。对于已经成年的核桃树,除此之外还要疏松树根周围的土壤,深度控制在0.5m左右。

2.2套作间种

由于核桃生长周期较长,仅在核桃园内种植核桃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高,因此现在很多核桃园在核桃生长期内会选择套种其他农业作物以实现增收。进行间种套种时,要对所种植的作物进行合理选择,不可种植植株较高或藤蔓类的作物,宜选择豆类等固氮类作物,或薯类、小麦等作物。在进行套种间种时,要注意加强核桃园内的水肥管理,满足各类作物生长需要。

3、病虫害防治

当核桃植株生长到四年时,需要特别注意病虫害防治。核桃树较容易感染的疾病主要有黑斑病及白粉病。具体防治措施如下:1)加强日常管理,早发现,早治理;2)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施加不同的农药加以预防;3)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喷洒农药;4)通过合理的水肥控制、修剪枝叶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条件。

4、核桃种植技术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

核桃种植主要集中在贫困农村地区。因为当地村民知识水平有限,对核桃种植技术的了解不多,粗糙的管理模式不能有效提高核桃的产量和品质,也就不能实现经济增收。为此,有关部门需要将以上这些行之有效的种植技术、管理手段、注意事项传授给种植户,根据当地种植结构,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种植园内进行相关培训,解决农民栽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合理密植、科学管理,核桃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5、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林业;栽培种植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21502

1 引言

林业是社会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了生态环境,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林业栽培种植技术的应用,通过科学的方法改进林业栽培种植技术,扩大林业的规模,只有运用合理的林业栽培技术与方法,才可以有效地实现生态环境平衡,实现经济效益,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林木栽培种植的要求

2.1 因地制宜

在进行林木栽培种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区域的环境与地形,然后选择较为适合的树种进行种植,在选择树种的时候也应当考虑经济因素与生态因素,以生长力较强的树种为佳。还应思考树木对当地区域的降水量以及天气等要求,进行一定的研究之后,最大化的保证树木的成活率与绿化率。另外树木的生长移植阶段有所不同,在种植的过程中还应把握好树种的移植时间,做到因地制宜以及因时制宜[1]。

2.2 保证林木栽培种植的结构性与科学性

对树木进行栽培种植的过程中,应考虑外界的周围环境,确保树种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条件,确保树木成长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栽培种植应当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按照种植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树木生长区域,还应充分考虑树木生长的特征,尽量采取梯状种植,可以确保树木能够吸收到阳光,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2.3 保证林木栽培的整体性

在林木栽培种植的过程中应当依据整体性的原则,结合树木的生长情况,对树木的种植进行合理的规划,满足栽培的需求,对树木砍伐之后还可以保持有效的连接,保证了林业发展的有序性,对林业的资源进行了合理的使用,提高了林业资源的利用率,保证了林业种植栽培的整体性,促进林业的发展[2]。

3 林木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

3.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土壤环境的选择,应按照不同的树种选择适宜的土壤环境,应选择土质较为肥沃且营养比较丰富的土壤,在种植之前应对种植的区域进行清理,防止出现杂物与岩石颗粒而影响树木的生长。另外,还应对有可能发生的旱涝灾害做好应急防范措施,做好排水工作,在降水较多的区域应及时排水,干旱时应做好灌溉工作。

种子的选择,在林木栽培种植的过程中,应对种子进行合理的选取,应保证种子的根系完整性,没有受到害虫的污染,边皮要完整,没有受冻,颜色比较正常等。而牧草通常是在于树林的协调下所种植的,一般适合在春天进行栽种,应选取较为粗壮的牧草,提高树种的成活率。

开凿树穴,按照不同树种的需求,挖掘出适合生长的树穴,保证树木的自由成长,而且要把握好种植距离,使树木可以吸收到充足的阳光。牧草的种植需要肥沃的土壤,在栽种之前提前往土壤中增加肥料,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3]。

3.2 林木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在进行林木栽培种植的过程中,首先应当选取适合的树种,不同的树种之间的属性有所不同,应根据当地种植地区的环境栽种适合的树种,能够扩大林业的种植绿化面积。比如可以选择生长力比较顽强的毛白杨,毛白杨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顽强的生长,其适应性较强。对树木进行类型的选择之后,将其移植到实验林中,然后再选择牧草。一般情况下会选取紫花苜宿进行栽种,其这一类的牧草应用性较强,能够带来很大的经济价值。还应考虑树种之间的距离,能够合理的控制造林的密度,为树木的有效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树木在种植的过程中应强调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开挖沟槽时,深度应控制在40 cm左右,沟槽中在挖深坑,将树苗放置,深坑的体积应控制在50 cm左右,确保树木的正常生长。深坑挖掘以后,要在坑内施加肥料,肥料应使用腐熟的粪肥,这类的肥料营养较为丰富,能够使树快速的生长,在完成施肥环节后,将深坑平整,并需均匀一致,做好这些工序,就完成了树木的种植过程,但在后期管理上也应注意树木的生长情况,定期对树木进行后期管理,做必要的养护[4]。

在对树木给定植之前,应处理好根系问题,运用根粉溶液均匀的喷洒在根系中,定植任务结束后就能够开始灌溉,在灌溉的过程中水分应根据沟槽的方向进行排放,使树木可以得到充分的水分。_始第二环节灌溉时,要保证第一环节的水分被有效吸收,还需进行夯实处理,边处理边灌溉,需要注意灌溉的时间。到了夏季需进行第三环节灌溉,对树木还需进行涂白处理,避免遭受到病虫害而使树木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还应定期对杂草进行处理,避免杂草吸收树苗的养分,做好杂草的清理工作。到了冬季应进行灌溉冻水,考虑到了寒冷的因素,避免树苗受到冻伤,影响正常生长。到了春季,向树种灌溉返青水,施加化肥,可以使树苗短时间内快速的生长。应对树木定期进行施肥修剪工作,满足树木养料的需求,应把握好施肥的比例,一年四季中都需要对树木进行定期施肥。不应忽视对树木的修剪工作,树木修剪也是比较关键的施工环节,不对树木进行修剪则会使树木发生变形,也会导致树木遭受到损害等。对树木进行修剪,将损害的树干及时修剪掉,以能长出新的树干,保证了树木的正常生长,使林木栽培种植工作有效的进行,实现更多的经济价值[5]。

3.3 牧草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在进行牧草栽培种植的过程中,在牧草种植之前就应提前做好翻耕处理工作,在冬季时还应对牧草施加冻水工作,当第二年地表的解冻范围在10 cm左右才进行粑地处理,使地表能够达到平整,达到保墒的效果。到了播种季节在播种之前对栽种的地表区域施加100 kg的磷酸钙底肥,然后运用条播的形式播种,对行距加以控制,一般控制在30 cm左右,深度应控制在2 cm左右。播种之后应运用刮平机采取处理,在对其进行规整,牧草的栽种距离应与树干保持在50 cm左右,可以使牧草的收割工作更加便利,有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不论是春季还是秋季的播种方法,整治的重点是杂草的处理,因此在每年的五月末尾与六月初期可使用先进的除杂草设施进行杂草处理,收割完后需对栽种的区域施加营养肥料,定期对其进行养护工作以及灌溉处理。

3.4 种子催芽技术

种子培育是栽培种植中的重要技术,催芽工作所选取的营养液主要是以水为主,为了防止种子在生长的过程中受到病虫害,必要时在营养液中加入部分药物,在催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在比较合理的时间段将种子栽种到土壤中,如果发芽时间较长,就会增大栽种工作的复杂程度,萌芽极易受到损害,需确保萌芽的完整度,才可使其正常生长。选择种子的时候应考虑到种子的期限,储存时间较长的种子不容易发芽,无法保证种子结构的完整性,不利于树苗的存活。因此需要按照培育树木的类别来对催芽阶段进行控制,提高种子的出芽率,提升林业的种植水平。比如热水侵种催芽法,其比较适宜于种皮紧密、坚硬的种子,在播种之前应使用80~90 ℃的热水浸泡,将热水倒入缸中,将种子在倒进缸中,对其进行搅拌,直到水变凉即可,将浮在水面上的干瘪的种子取出,挑选没有膨胀且坚硬的种子,对其进行浸泡。将膨胀的种子放入到容器中,用草帘遮盖,放置到较为温和的地方,2 d左右在将其取出来,对其进行阴干就可以进行播种。温床催芽可以在光照较好的区域挖据出深度为30 cm与宽度100 cm左右的长方形窖,周围需施加木板,下方铺设砖,砖上方施加薄膜,将待播种的种子放置在薄膜上面,到了晚上覆盖草帘,白天取出草帘。每天需要定期翻动,等到种子达到播种的时机时就可以进行播种[6]。

4 结语

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林业栽培种植技g与方法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认识到栽培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加强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技术与改进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加强林木栽培种植管理技术、牧草栽培种植管理技术以及种子催芽技术的应用,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提高树木的生长率与绿化率,促进林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屈登志.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J].现代园艺,2014(22):78.

[2]王希忠.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0):248~248.

[3]吴 迪.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之我见[J].农村科学实验,2016(4):44.

[4]金 鑫,狄松巍,王佳巍,等.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研究[J].民营科技,2015(11):194.

第8篇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142-01

伴随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小麦种植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在小麦种植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小麦产量的提高,例如,用户防治意识淡薄、技术水平落后和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因此,为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用户应掌握先进的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小麦种植技术

(一)进一步优化耕作方式

合理的耕作方式对提升小麦的种植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优化小麦种植土壤的肥沃性,要求不能多年使用同一块土地进行同一种小麦的种植,这样会减少土壤对小麦的营养的补充,导致小麦生长的养分大量流失。因此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要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合理选择和处理种子

麦种的选择无疑是种植小麦最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在选择麦种的过程中要对小麦的品种进行选择,择取抗病能力较强,并且产量和品质都上等的小麦;应该对小麦种植地区的土壤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确定是种植冬小麦还是春小麦;在进行种子筛选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粒大饱满,并且纯度较高的种子,为小麦的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三)科学施肥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而土壤所供应的营养成分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施肥对提升小麦的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麦的种植之前为了保证种子的成活率要先施加迟效性的底肥同时在播种时增加一些底肥能够更好的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四)合理灌溉

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都离不开水分的滋养。小麦亦是如此,科学的灌溉技术不但能够促进小麦的优质高产,更能够节约成本资金,节省人力物力的付出。目前我国小麦的种植灌溉技术有畦灌、沟灌、和喷灌。其中喷灌在近年来比较流行,因为它具有省水、灌溉均匀、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结构的特点。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

(一)实施药剂拌种

在小麦播种过程中,用户可以将具有杀虫性质的药剂和种子进行搅拌,能够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用户在选择药剂的过程中,应明确药剂的作用和剂量,尽量选择一些对小麦种子没有副作用的药剂,以免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育。现阶段,对小麦没有副作用的药剂是EC乳油,有很强的防病虫害能力,在小麦播种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强化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返青阶段,用户应积极防治吸浆虫、纹枯病等病虫害。纹枯病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进程。在防治纹枯病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将纹枯净可湿性粉剂、三唑酮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与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小麦的茎基部进行喷射。在防治吸浆虫过程中,用户应当利用甲基异柳磷乳油与土进行搅拌,以有效防止吸浆虫带来的危害。

(三)抽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在孕穗期与扬花期阶段,应将防治的重点放在麦蜘蛛、赤霉病、锈病等方面上。在防治麦蜘蛛的过程中,应采用虫螨克乳油;在防治锈病和白粉病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观察,当病害达到一定程度时,为防止其大肆传播,应采用三唑酮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进而有效防治抽穗期间的病虫害。

(四)灌浆期病虫害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灌浆阶段,是病虫害的高发期,是小麦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因此,用户应重点防治锈病、白粉病和麦穗蚜。在防治麦穗蚜过程中,用户可以采用灵乳油和辉丰菊酯乳油进行防治,在防治锈病和白粉病过程中,用户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防治。灵乳油和辉丰菊酯乳油还能有效预防小麦叶枯病。

(五)春季强化病虫害防治及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

春季是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期。在春季,用户能否有效防治病虫害,将直接影响小麦的整个生长期。春季是小麦的返青阶段,经常会出现低温、阴雨状况,极易发生根腐病、白粉病、纹枯病。所以,在春季,应及时防治小麦病虫害,如果发现有害虫存在,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以免病虫害不断蔓延,进而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

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季节的变化,并且熟悉和了解季节性的病虫灾害,对于季节性的病虫害,用户应依据季节变化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而确保小麦产量的稳固提升。近年来,绿色农业这一理念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领域,农作物中对化学药剂的用量多少逐渐成为农作物绿色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统的一味的使用化学药剂是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潮流的,也不被人们所看好。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的采取新的病虫防治方法为绿色农业增加新的力量。要合理的安排播种时间,尽量选择不在病虫高发期进行播种;还要及时的除草,这样不利于病虫的滋生和蔓延;我们还可以采用纯天然的物理方法进行去除害虫,比如在不伤害庄稼的前提下可以多放置害虫的天敌在田间。

三、结语

多年来,小麦一直是关系农民增收的重要大田作物,更是人民喜爱的面食的重要原料。小麦在种植过程中技术的提高才能使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显著的提高,从而增加经济利益。那么我们就要积极主动的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法,并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做好病虫的防预工作,使小麦健康的生长,保证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叶华江.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北京农业,2014(6).

第9篇

关键词:毛竹;种植;管理

“竹,贵于真诚贵于心”,竹子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竹子享有很高的美誉。竹子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餐桌上的竹笋、厅室中的观赏盆景以及家具建材等等。毛竹在众多品种的竹子当中,其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每年所种植的毛竹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说毛竹种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毛竹的产量和质量,要从毛竹的种植和管理两个方面着手。所以必须加大对其种植技术和其管理方法的重视程度以提高其种植技术的科学性和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1 毛竹种植技术

1.1 提高成活率

毛竹最适合的生长环境是在海拔800m以下的山窝、山麓和山腰缓坡地带,尽量选择南坡或东南坡作为造林带。而干燥、多风、易积水的地带均不应该大量种植毛竹。在选择好最优的种植地带后,要从毛竹本身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在苗木上糊上泥浆,以保持根系湿润。这是毛竹保持较高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在生苗上粘上肥沃的、具有一定湿度的泥浆,这样的化毛竹的成活率高达86%以上,并且在竹苗起苗后都须剪去2/3的叶片,减少水分蒸发。

1.2 整理地形

毛竹种植过程中,有三种整地方式,根据地形、植被和劳动力的情况,可以分为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适用于地形平坦、劳动力充足的情形,而带状整地适用于坡度较陡的地方,而块状整地则是直接在造林地上挖种植坑。栽植毛竹的栽植穴规格一般是长150cm,宽100cm,高50cm,而造林密度一般是以330~495颗/hm2为最适宜。

1.3 种植措施

毛竹有两种种植方式,第一种种植方式为开坑回土种植,这种种植方式下毛竹的成活率根据地形的不同而有差别。在栽植穴中间放入苗种,即使能够避免苗木受到积水的影响,但其成活率往往仅为23%,而如果将苗种载在栽植穴的边缘,成活率一般高达90%以上,在栽植毛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栽植在坑的中央,成活率低,这是由灰坑土肥时间太短,土层不结实,土壤中的毛细管未形成,不能供水供肥给苗根而导致的。而栽植在坑的边缘,成活率高,是因为借助了土壤中未被破的毛细管,及时有供水供肥的能力,而保苗提高成活率。第二种种植方式是坑中都填充一样肥力,种植位置与上述一样,成活率却相反。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在一块肥力比较瘦的林地,开坑填充水库岸边的砂壤肥土,将毛竹苗种在坑边沿,成活率为17%,种在坑中央的,成活率97%,这种产生成活率差异的原因是土壤中的肥力、湿润、通透性起作用。当然还需要在种植时,苗蔸周围的土要踩紧,让土壤与根系紧密结合,保持根系暂时不缺水缺肥而具有活力,正常的上下输送养分而成活下来。

1.4 造林季节

根据种植经验得出,毛竹在11月底至次年的2月,其鞭根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这一时期在鞭根积累了大量的养分,而竹液的流动又异常缓慢,因此应该选择这段时间进行种植,可以有效的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1.5 毛竹的维护

其他提高毛竹成活率的措施如施肥和除草也非常关键,如果杂草过于茂盛,就容易遮挡住竹苗的光线,并且与竹苗争地肥,影响竹苗根系和枝叶的生长,而施肥也十分关键,根据竹苗的情况适当的施肥对提高成活率非常有帮助。

2 加强竹林管理

2.1 竹林排水管理

竹子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但是水资源过度丰富也会导致竹子的生产问题,最常见的是竹根腐烂,从而导致竹苗大量死亡,进而导致整片竹林减产,最终使得当地的经济效益受损,而且从根本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进程。竹林水土协调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加固种植区的水土,二是加强排水系统。藏在土中,从而隐蔽人工痕迹。冲刷防护的设计可以采用植被防护,尽量选用当地的植被;沿河路堤可以采用石笼或抛石防护,将泥沙融入其中以供植物生长;边坡防护的防护网内可以种植草籽,从而隐蔽人工痕迹。此外,林区道路设计还必须充分考虑排水问题,尽量解决水毁问题,减少水土流水,降低道路对水环境的干扰。水毁对林区道路安全有着较大的威胁,自然条件因素和人工设置不当是导致水毁时常发生的重要原因。在林区道路设计中可以采用多设置涵洞,加强排水力度,缩短水流汇集距离等措施预防水毁。

2.2 合理的规划挖笋和养竹

毛竹的种植需要科学的养殖技术,要想提高毛竹的产量以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就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挖笋和养护。合理的挖笋一方面可以将竹笋作为食材进行出售,另一方面对竹林进行合理的密植以免竹苗过密导致毛竹生长质量下降。毛竹的生笋间隔时期一般是37d左右,出笋的规律与成竹的时间分布大约是一致的。因此,在生产经营上,从出笋成竹规律和经济观点来看,毛竹丰产林培育都可以挖笋,但要做到合理挖笋。及时挖取退笋、病虫笋、过密笋、细弱笋等,保留粗壮健康竹笋。科学的竹林养护能够有效地消除影响毛竹生长的病虫害,并且根据毛竹的不同生长时期对物质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施肥,这样能够为毛竹生产提供充足的养分。其次,新竹林的维护,不仅要除掉病虫害和合理施肥,还要保留比较优质的笋来扩大竹林的营养面积。这样可以对毛竹的鞭根生长起到供给养分的作用,使竹林更好的生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展毛竹种植产业对于当地的经济建设有重要的作用,毛竹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良好的生长适应(能在24个省市进行种植)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十分广泛的意义,此外,以毛竹为原料的生产商品因为其“竹韵”的文化价值而备受国内外人士追捧,所以提高毛竹种植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加大毛竹的产量和质量,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的种植人员和科技工作者要加大对此的研究力度,以适应地区和国家综合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詹向平,彭坚.江西宜黄县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探讨[J].世界竹藤通讯,2011(4).

第10篇

【摘要】 目的:为道地药材的形成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方法:引用了本草著作对有关道地药材的论述。比较全面的、科学的分析了道地药材质量与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微量元素等的关系问题。结果:道地药材的形成确实与有效成分、微量元素、优良品种和种植加工技术等密切相关。为用现代中药科学研究方法重新认识道地药材阔拓了思路。

【关键词】 道地药材;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微量元素;环境

【中图分类号】 R2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1074(2009)04-0005-01

Study towards the formation of genuine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s

HE Yuhui

(medicament section of Jiangyou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Province, 621700)

【Abstract】 Objective: Purpose: providing a relative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genuine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s.Metho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uine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s' quality and growing environment, planting technology, processing technology, trace element et al were analyzed completely and scientifically. These analysis refer to the dissertation of genuine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s in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Results: the formation of genuine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s is closely relative to active ingredient, trace element, fine species and planting,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These discoveries explore the ideas while we re-recognize the genuine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s with modern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methods of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genuine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s, planting technology, processing technology, trace element, environment.

道地亦作地道。用文学意义可解释为,“真实、真正”之义。历代医家对道地药材都非常重视,认为“凡诸本草、昆虫、各有相宜。”“气味功力,自异寻常”。“道地”之称来源于明代以后,在一些本草著作中和现代有关中药书籍中,可见药材产地与质量关系的论述。如陶弘景云:“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本草衍义》曰:“凡用药必择州土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又如《本草品汇精要》中明确地把药材产地与道地药材联系起来,指明同一药材因产地不同而出现质量优劣的差异,以质优者为道地药材。并收载了不少药材的“地”,如广陈皮、怀地黄、浙贝母、川贝母等,指明了道地产区。又如附子“道地梓州蜀中”等。南宋杨天惠《彰明附子记》中就有详细记载。足见四川彰明(今江油市)是附子的主产区。《本草纲目》指出彰明的附子质量最佳。

道地药材的认定,是我国人民长期以来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对某地产药材疗效的总结。以用于临床疗效较好,产地狭小,质量较好为标准。从历史上看,很多道地药材保持了较好的质量和较高的信誉。

在现代对道地药材研究比较少,并缺乏比较科学的理论基础。本文现就道地药材与其质量相关的因素分述如下:

1 道地药材与环境的关系

道地药材,就是因为有比较适合的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处在各种波长不同,能量各异的电磁辐射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所摄取的太阳光线,是由一点波谱范围内的多种电磁辐射所组合成的集合体。四川江油附子研究所对江油附子用电磁波辐射器进行照射试验,结果证明:可提高发根力,增加产量12.80%,提高生物碱含量0.20%。而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无机盐类,又通过叶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在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得越多,植物的干物质也随之增加,又是增产的生物学效应的重要标志。有机物质的积累,往往又是治病有效成分的标准。由此表明,道地药材的质量与环境、气候,水量、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阳光的充足和强弱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这些道理,随着道地药材产区环境,气候等的变化,道地药材产区也将随之改变。如地黄魏晋时代认为生长于咸阳者最佳,到明代则认为怀庆府产者最佳。这可能是由于与生态环境的改变有关。

2 道地药材与种植技术

在道地药材产区,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成熟的栽培技术。四川江油观雾山地区和雁门山区平均海拔都在1200米以上,这里是四川道地药材天麻主产区之一。年平均气温25℃。气候潮湿,适宜野生天麻的生长。但是,产量并不高。近年来这里的山区药农,采取就地收集有机肥,集中培植野生天麻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来源于不同植物的同种药材在质量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药材产区,人们都采用优良的品种于以栽培,利用特有的栽培技术和适合于药材生长发育特有的地区环境。同时,在土壤中加入其它有机物或无机物。如各种有机肥或含各种无机成分的物质,对道地药材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使其有充足的有机和无机成分供给生长需要,以提高药材有效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以达治病的目的。

3 道地药材与加工技术

道地药材产区,都有较强、较悠久、较科学的加工技术。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可以认为,是由于较全面的加工技术保留了较高的治病成分,或消除了毒性成分,或消除了副作用。如四川江油的附子加工技术和山东东阿的阿胶加工技术等。这些原因也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之一。

4 道地药材与微量元素

道地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但归根结底,是由所含化学成分不同所致。除有机成分含量不同而外,无机成分尤其是微量元素也是治病成分之一。道地药材可能是由于含微量元素较高的缘故。我国西北地区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其地所产黄芪、甘草质量高、疗效好。人参会“择地而生”, 其地就是微量元素“锗”的含量较高[1]。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经元素射线分析发现,青海道地药材大黄与普通市售大黄两者的锰、铁、钼等微量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异[2]。微量元素是指生物体生活所必需的但需量较少的一些元素。如铁、铜、钴、锰、锌、磷、硼等。微量元素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除其本身具有药理活性外,有研究表明金属离子与有机物结合其药理活性增加。微量元素对中药而言,既可为营养素,有可作为某种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如某种元素的缺乏,可影响某种有机物的合成量。植物中微量元素又是要受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这就涉及到种植技术和土质情况等问题。由此可见,微量元素可能也是形成道地药材的环境影响之一。

5 道地药材与现代中药研究的关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中药研究的发展,人们将从中药材有效成分来考虑道地药材的质量,这当然要比道地药材质量要好、疗效就可靠的片面看法科学得多。道地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不一定就比其他产区的同种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高。如被认为的道地药材的有效成分的含量还低于其他地区产同种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就有可能使道地药材产地发生改变。这将是人们重新认识道地药材质量的科学基础。

6 结论

①环境是影响道地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②道地药材的质量与品种、种植技术密切相关。③精湛的加工技术是道地药材的特点。④除有机物质外,微量元素也是道地药材治病的主要因素。⑤用现代研究技术,从有效成分含量方面重新认识道地药材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绍文杰.加强道地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J]. 中草药. 1993,16(6):14.

第11篇

关键词:大豆种植;生产效益;栽培技术

大豆种植的经济收益不仅影响着种植者的生活水平,同时还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大豆种植收益的增加能够为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巨大贡献。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质量及数量对我国居民的生活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加之,其种植范围较广、种植面积也较大,培育技术的改进是种植的关键。在大豆种植及生长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可能对其成活率以及产量造成影响,管理方式不合理、天气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大豆产量降低、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只有根据这些因素对种植技术进行合理改进才能使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1 大豆选种

1.1 选择适宜的品种

种子是大豆种植的基础,也是大豆生长的根基,所以在开展大豆种植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种子的选择工作,优质的种子是提高大豆产量,增强大豆种植质量的基础,同时还能够保证大豆栽培工作顺利开展。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区间的气候差异及土壤条件差别也比较大,所以在对大豆进行种植之前一定要根据种植地区额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综合考量该地区的农作物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来选择合适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大豆是一种对光和热条件要求非常高的作物,所以对大豆品种的选择一定要非常严谨,如果品种选择错误不仅不能促进大豆质量提升,还会对大豆种植经济效益的增长造成阻碍。

1.2 精挑种子

大豆种子精选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种子本身的质量将会最终影响到种子的发芽率,关系到后期的苗齐、苗壮和苗全。通常,大豆种籽粒大饱满的会能够让最终的大豆产量增加大约20%,由此可以看到大豆种子精选对大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所以,在种植大豆前,一定要对大豆种子进行选择,可以采用人工粒选或选种器。

2 土壤整合

2.1 合理耕种以及土壤翻整

高质量的土壤是大豆种植产量提高的前提,所以对土壤的整合也是进行大豆种植的重要保障,在开展种植活动在之前对土壤进行合理的翻整能够促进土壤质量的提高,为大豆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科学的耕作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土壤活力,为土地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创造动力,同时也为大豆种植效益的提高创造便利条件。具有高透气性、涵养水源能力强的技术可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同时还可以降低土壤产生杂草的数量,为大豆生长的健康状况提供充足的保障。翻整土地是大豆种植的一个基础环境,能够有效调整种植地区的土壤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保证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这项工作需要借助机械工具的力量才能进行。

2.2 合适土壤区域的选用

大豆种植前,必须选择合适的土壤,土质对大豆的产量有着巨大的影响。选择好的土壤,首先,要地理位置良好,方便排水和灌溉;其次,要有深厚的土层,其中以沙土壤为最优。要想让土壤中的养分可以被大豆充分吸收,在种植时,必须要实施秋季翻耕土地,可以使大豆种植中让土壤快速熟化。土壤肥力下降时,要施加一定的有机肥,并实施合理的翻埋,对土壤必须要实施深度的土层疏松,翻耕之后要实施科学的打垄,进行大豆的垄作,一方面可以提升地块的温度,另一方面可以加深耕作层,增强大豆种植过程中的排涝抗旱的能力,创造条件来提升大豆种植过程中的播种质量和保证大豆的出苗率。

3 种植技术

3.1 科学的密集种植

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提高作物产量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进行密集种植,通多对单位面积内大豆重视数量的增加来确保大豆常量的增减,从而提高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益。然而,密集种植需要高度种植其严谨性及合理性,还需要结合种植地域的土壤给力状况、大豆的品种、其生长习性及该地区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后才能开展密集种植的规划。不同品种的大豆所适宜的生长条件是不一样的,对植株种植的要求也有所差别,有些品种的大豆可以进行密植,而有些品种的大豆并不适合密植,所以在进行大豆密植时切忌盲目密植,否则不但不能使大豆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3.2 施肥方法

大豆在整个生长周期内施肥对最终的生产效益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最后的大豆产量和种植户的收益,在化肥的投入上不能节约,否则会极大地影响大豆整个植株的生长。另外,在施肥时,将施肥深度加深,有利于大豆根系的稳定,可以确保大豆根系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使整个植株生长茂密,增强抗倒伏能力。

3.3 植株生长过程的管理

大豆田间管理工作量比较大,时间较长,其对大豆最后的产量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大豆的种植生产效益就必须重视大豆的田间管理。田间有杂草时,要及早清除,防比草比苗高的现象出现,抑制大豆植株的生长。尤其是大豆生长至第5周后,植株开始进入到最为旺盛的成长期,大豆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此时田间如果存在杂草会严重影响到大豆植株的生长。因此,此时必须要重视大豆田间杂草的清除。

3.4 病虫害防治

大豆病虫害对大豆的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甚至会导致大豆的绝收。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大豆经常爆发的病害有霜霉病、褐斑病、大豆菌核病及大豆根腐病,这些病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大豆的生长。每一种病的发病时间有很大差别,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防治。一般采用化学的方法来防治,如大豆菌核病需要用豆病绝杀剂来进行医治。大豆虫害一般有蚜虫、食心虫和豆天峨,可以采用生物的方法和化学的方法来进行防治。

结束语

先进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的运用能够更有效提高我国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益,气候的考量、种植的选择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等都也都是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增加的重要方式。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其栽培技术的选用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予以充分的关注,同时要注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及严谨性,无论是种子的选用、技术手段的应用还是施肥方法的运用都需要用先进科学的理论加以约束。另外,还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在大豆种植区域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并在灾害发生后对其予以及时的补救。这样一来,我国大豆生产收益就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优质大豆 栽培技术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90-01

一、大豆种植现状分析

大豆不仅仅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像美国、阿根廷、巴西等等国家都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国,根据统计发现全球一共有八十个国家都有在大量种植大豆。除了种植大豆外,还有很多国家有开展与大豆有关的一些产业,如大豆油之类的产品的生产。全球有八十个国家有直接或者间接生产大豆产品或者参与其销售工作。而大豆不仅仅是作为粮食作物在生产,更多的国家在从事大豆油这类产品的贸易工作。也有很多国家没有大量生产大豆但有大量进口大豆,如荷兰、日本等等几个国家。

大豆最早是原产于中国,后期才传入美国、日本等国家。我国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大豆,种植地区分布相当广泛,但产量最高最好的当属东北松辽地区,全国有四成的大豆产于东北松辽地区。产量排第二的是黄淮平原,产量占全国年总产量的38。东北地区作为全国大豆高产地区,调查人员经调查发现该地区大豆播种的时间均为四月底至五月初,而成熟的时间大致在九月份。黄淮地区与东北地区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黄淮地区大豆播种时间较东北地区晚,为六月下半月,丰收时间为九月底。

二、主要栽培技术简介

1.垄上精量双行播种

这一种种植方式最早是由黑龙江人发明的并且主要运用于黑龙江地区。这种播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垄上精量双行播种器来完成的。老式的播种方式主要是利用人工来量距离并等距离扎眼来完成的,而垄上精量双行播种器不仅仅省去了这步人力,与此同时,还融合了摆种的优势,有效提高了种子出芽率,提升大豆的产量与品种质量。这种播种方式在黑龙江省各大大豆种植厂使用率高达六成,同时,这种优秀的先进播种方式也在逐步推向全国各地,慢慢的为各大种植区利用。

2.等距离穴播种植法

穴播种植法一般适用于大规模的大豆种植区,一般不会出现在小型种植区,因为这种种植法对土地的利用率较低,也就是单位面积的大豆植株数量相对比较少。这种播种方式之所以对土地的利用率较低是因为穴播种植法会刻意扩大穴与穴之间的间距,而扩大穴间距的目的在于拖慢封行期,从而使得大豆植株出芽后的植株与植株之间的间距增大,增加光照以及通风,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

3.波浪冠层种植法

所谓的大豆波浪冠层种植法顾名思意就是使得大豆植株的冠层有波浪般的效果,人为造成大豆植株冠层形成波浪式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有效的让大豆植株的叶片接触光照以及通风,有效的促进植株光合作用,有效的储存更多的营养物质。这种种植方式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其能够在大豆植株后期生产过程提供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避免出现底部叶片因为光照通风不足而枯黄甚至腐烂的情况,从而使得植株长势旺盛,产量丰厚。

4. 厘米双条密植栽培技术

讲到四十五厘米双条密植种植技术必须要提到垄三种植技术。所谓的垄三种植技术就是使用垄作技术种植的同时利用三类机械化的种植技术,包括垄体、垄沟定期翻耕;底部深层施肥;垄上双条精准播种。而四十五厘米双条密植种植技术就是在垄三种植技术使用的基础上密植,密度要从最初的六十五至七十厘米的行距缩到四十五厘米的行距,并且双条密植。这种种植方法是融合了垄三种植法以及高密度种植法的多项优势整合出来的。常见的波浪冠层种植法有三种。要使得大豆植株的冠层形成波浪市其实很简单,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间隔着种植两种品种不一样的植株,这两种不同品种的植株的平均高度要有一定的差距。第二种方法是间隔喷洒不同剂量的肥料,第三种是利用三碘苯甲酸。

三、栽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厘米双条密植栽培技术的注意事项

这一技术是大豆栽培技术的创新,能够有效实现大豆密植,提高大豆产量。45厘米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具有广泛的可操作性与适用性。

1.1 种子与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选用没有斑粒、虫食粒以及其他杂质的大豆作为种子,在播种前用已经登记过的大豆种意剂进行包衣,以便害虫与病害的侵袭。

1.2合理轮作与整地

在进行轮作时要坚持不迎茬、不重茬。要选择含有高质量的有机物质的平川地或者二洼地进行迎茬大豆的种植,将没有进行深松的地块进行耙茬深松,耕翻的深度在18厘米到20厘米之间,直到没有大土块以及暗坷粒、每平方米的耕层直径大于5厘米的土块不超过五个为止。

1.3施肥

每公顷施有机含量在8%以上的有机肥十五吨以上,与整地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采用化肥做肥料时,每公顷的施肥量要比正常情况的施肥量增加15%。需要采用科学的分层施肥方法,第一层在种下四至五厘米处,第二次在七至十四厘米处。

1.4播种

在当地气温在7至8摄氏度时进行播种,采用垄上双行等距离精确数量进行播种,大行距45厘米,双行小行距在10厘米至12厘米之间,每公顷约有大豆苗35万株。

2.波浪冠层栽培技术注意事项

2.1 高矮不同品种搭配

种植高矮不同的大豆品种,既然会形成波浪冠层,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如果进行组合搭配,能够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但必须选择成熟时期相近的且高矮不同的品种进行搭配。

2.2 同一品种隔行种植

同一品种采用不同密度进行隔行种植,形成认为的波浪冠层,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能够让株高的高矮发生连续性变化,通过改变施肥量以及种植密度来控制株高,提高光合效率,从而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1]王俊生,魏兆凯,黄文明. 大豆栽培技术综述[J]. 农机化研究,2008,08: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