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影像技术的内涵

医学影像技术的内涵

时间:2023-08-10 17:26: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影像技术的内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影像技术的内涵

第1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多媒体教学 优势

[中图分类号]TP3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154-01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有丰富内涵的学科,包括超声、放射、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这门学科在医学诊断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晦涩难懂的理论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有很多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医学影像学》因其复杂性、深奥性令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扭转了学生的为难情绪。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把相关的内容、图像生动、直观地投影到屏幕上。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进行学习,改变了枯燥的局面。使整个教学活动在生动、灵活、形象中进行,这样就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例如:在讲述《骨肿瘤的影像》时,可以用多媒体先展示出诊断要求,然后讲述良性、恶性肿瘤的鉴别方法,最后展示患者已经拍的片子,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看到实物的片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下一步的诊断提供依据,可以直接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另外,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大量的信息简易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可以做到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并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的教学空间,增强教学感染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接受,也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到《消化系统》时,涉及到的知识非常的多。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把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列出来。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正常腹部的X摄像片”,然后再展示“腹部基本病变――胃肠金属异物”情况下的片子。这样的实物展示,可以节省很多的文字表达,让学生学习时,一目了然。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充分展示《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内容

医学影像学的特点就是图像多,学这个学科的学生,将来在工作中,面对的也是复杂的图像片子,而且这门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含多学科的内容。图像多、内涵大的特点,在传统教学中有很大的压力,而对图像的显示恰恰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所以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部分医学影像学所显像属功能性成像技术,它不仅能获得脏器的基本信息,还可以获得和脏器相关的组织功能、血流、代谢等变化的功能方面的信息,有利于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在显像过程中,可将上述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应用多种媒体软件进行处理,用动态的、立体的媒体形式把血液的流经方向以及相关的病变情况显示出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杂糅各种软件,例如photoshop中的色阶功能,可以反映功能性影像中某些量化。这样高质量的多媒体演示,可以更接近学生未来的工作环境,以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工作中。

《医学影像学》中的教学内容有很多都晦涩难懂,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学生听课会很枯燥无味,老师讲解也会很费力。而通过多媒体的动画制作及采用视频、声音插入等方法,为学生营造一种充满生动、活力的教学氛围,使《医学影像学》教学达到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泌尿生殖系统》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肾径线的测量”,用非常直观的图像,告诉学生什么是“肾脊”“肾脊角”等等。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师的讲解将会很困难。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对《医学影像学》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补充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基础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而迅猛发展,在《医学影像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局限,能够根据其他学科的发展,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更新和补充。例如:在成像技术方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主要讲述的是透视学的相关原理,进入二十一世纪,超声技术已经占据了主要的位置,透视学的成像技术要删减或者少讲。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最新的动态信息。儿科专业医学影像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在《总论》中由原来的“X线、CT线的原理及临床应用”调整为“各种放射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进展及临床适应症状”。通过相关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学生可以学到最新的动态知识,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及时调整、补充、更新,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参考文献】

[1]戴芙蓉,李艳萍,张怡.多媒体教学环境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

[2]曾艳,赵瑞刚,刘智敏,蔡锋雷.关于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3]张中伟,李子平等.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及其制作[J].临床放射学杂志.

[4]任若梅.医学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J].现代医院.

第2篇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探索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中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 循证医学对影像医学教学的影响

循证医学是在临床科研方法学的发展和完善、最佳证据数据库的产生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形成的,是道德准则和公理在医学上的体现,是先进的临床医学模式和临床实践的方法论,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健康的需要[1]。循证医学对影像医学教学有深远影响:促进临床疾病医疗决策科学化和学科发展;提高临床医生业务素质;培养医生发现临床难题、关注科学发展水平的能力;加强临床与临床流行病学科学研究;改进临床教学培训水平,为培训一支素养良好的医学影像教师提供有力保障;为影像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实现卫生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方便病人进行自身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因此,将循证医学应用于影像医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影像学生树立以证据为基础的科学医学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考察学生对影像医学和循证医学基本原则、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循证医学知识,独立解决学习或医疗实习中碰到问题的能力,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2 循证医学对医学影像教学的要求

2.1 循证医学对放射科医生自身素质的要求

由于应用信息技术和逻辑方法的查证、评估以及运用最新原始文献的技能是循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实践过程中,医生自身素质非常重要。放射科医生应把国际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创始人SACKETT对实践循证医学者的四项要求贯穿于影像医学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早期接触和熟悉这方面的内容,可为他们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全面准确掌握病人病情,避免盲目、教条使用最佳证据,结合国情与病情实现影像诊疗的个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循证医学尊重权威与专家的宝贵经验,但不把它们视为临床实践的惟一主要依据。循证医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对病人准确的诊断,没有正确的诊断,治疗就无从谈起,再好的证据也没有价值。这就要求放射科医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循证医学和影像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真实可靠、临床价值高、适用性强的诊疗证据,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医疗实践。同时要求放射科医学生必须进行踏实的临床基本训练,正确收集病史、查体和检查结果,掌握病人的真实情况,善于发现临床问题;注重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更新,与时俱进,以提高影像诊疗的准确性。

2.2 成立以医院为中心的多单位合作的学术机构

目前全国各学术机构意识到循证医学教学的必要性。1999 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循证医学机构“循证医学中心”。2000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与美国合作开展循证医学项目研究[2]。由于循证医学涉及面广,对研究内容常需要动态追踪。因此循证医学研究项目的顺利开展,往往需要临床医生与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医学情报专业及统计学专业的人员共同参与,也要求科研管理工作者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3]。因此,成立以医院为中心的多单位合作的学术机构,能促进多学科的渗透、交流和发展。

2.3 加强影像医学教师专业培训

循证医学是以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生物)统计学、信息技术、最佳证据信息源(数据库)作为学科支撑和技术支撑的临床医学模式。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掌握相关学科和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和技术。为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选派中青年影像医学教师到专门学术机构或国外学习。只有在影像医学教师对循证医学整套理论和方法熟稔的基础上,才能将循证医学的“三原则”和实践循证医学的“五程式”[1]融于医学影像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高质量科学研究,并从论证强度高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诊断措施中获得最佳证据,使学生充分领会循证医学理念,达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目的。

3 影像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影像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观点,建立适应现代医学教学的新模式,对提高当前影像学生临床思考和诊疗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放射科医生对循证医学概念的融会贯通,能改变以个人临床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认知方式、以病理生理学等实验或临床指标为评估标准的临床实验、以小范围或小规模临床研究为制定临床指导原则的传统医学模式,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并能在传统医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临床实践应以科学证据为依据,强调根据证据做出医疗决策,而证据就是当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医学影像教学中同样要求将医生的个人专业与来自系统研究的科学证据相结合。

循证医学要求放射科医生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尊重病人的意愿,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方案。

所以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是病人自身价值和愿望实现的要求,是培养具有从群体宏观水平研究医疗决策证据能力,以及能用科学的最佳证据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医生的要求。

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也是最优化个体诊疗原则对现代医生的要求。最优化个体治疗原则是循证医学的最大特点,即强调诊断治疗方案是最适合于个人的,近期或远期治疗效果是最好的,干预措施产生的效益远大于其危险性和成本[4]。

4 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1 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方法改进中的应用

影像医学是影像学生的必修课。随着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技术)在20世纪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单纯的放射诊断科室发展成为当今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大型临床医学影像科室。CT、MRI、DSA、CR、DR、PET、SPECT以及超声等先进影像设备用于临床并深刻地改变着原有影像技术教育的内涵。先进的影像设备和技术对专业人员素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促进高科技技术人才以及影像医学生与高精尖设备的有机结合,形成医学影像学先进技术与现代化医学影像教育管理相互配合的优势,是当前医学影像技术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循证医学和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不同,它是在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将这些理论和方法寓于医学影像教学中,能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到发现问题并寻找最佳科学证据以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实验课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我们增加对学生自学的引导性教育和讨论性教学。并建立适应开放实验教学的“创新实验室”,开放的时间空间、开放的实验内容、开放的软件资源和开放的实验指导可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独立实验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的目的[5~7]。

所以,在实践医学影像教学中,运用循证医学理念,实现实验室开放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而且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循证医学在数字化教学中的应用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重要环节。它能使学生以自主学习和远程交互式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在理论课和见习课授课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训练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医学图像可同时与解剖图谱、临床病史体征、实验室资料、超声结果、手术所见及病理图片对照。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授课模式,能启发学生的横向思维活动,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其养成科学的临床辩证思维习惯[8,9]。所以,PACS诊断工作实际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类同于循证医学实践的过程,即提出临床问题、寻找证据、结果分析、系统评价后的结果再服务于临床的全过程。

总之,循证医学为影像医学教育改革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是放射科医生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循证医学教学使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增强,并能运用所学得循证医学知识客观评价原始文献,大大改善他们对待影像医学专业杂志文献的态度。为进一步提高影像医学教学水平和质量,为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放射科教师,要求医生熟练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理念融于相关教学中,加强同国外同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多方位地促进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泰相,刘关键. 关于循证医学的问题与思考[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5,5(8):636640.

[2]李富军,袁军,姚战鹏,等. 关于临床科研管理引入循证医学思维的探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5,12(2):182.

[3]陈进,李幼平,李静. 从考试改革探索循证医学教学方法[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5,5(7):511514.

[4]刘学礼. 循证医学的发展及其伦理思考[J]. 医学与社会, 2005,18(12):4951.

[5]王境生,袁力,袁聿德,等. 国内影像医学(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21(9):987990.

[6]袁荣涛,李宁毅. 循证医学——21世纪的临床医学[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39(1):119110.

[7]于建中. 浅论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改革[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41(3):272.

第3篇

关键词:影像诊断科室;医疗质量;质量管理

1影像诊断科室的特点

一提供服务的双重性:影像诊断科室既需向临床医护人员,又需向病人提供双重服务。他们须视临床和病人的需要而决定实施检查的种类、部位、复查周期及工作量,通过影像检查结果,从不同角度上指导临床展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二是工作结果的双重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医学影像诊断科室的工作结果的各种影像学资料不仅对于确定临床诊断、解决诊断及治疗上的实际问题越来越具有指导意义。

而且还是影像诊断科室工作结果最直接、最客观的评判指标,成为影响影像诊断科室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三是人才系列的双重性:影像诊断科室具有诊断、技术两大人才系列,他们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相互依存,紧密配合,共同促使影像诊断科室的工作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这两大人才系列有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即:技术系列的作用日趋重要,但高层次的专业及管理人才缺乏;诊断系列高层次专业人才相对密集,但缺乏指导技术系列人才的能力,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是经济投入与收入的双重性: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突出了大型仪器设备在影像诊断科室工作中所占的比重;一方面,这些仪器的引进和正常运转,需要医院较大的经济上的投入;另一方面,这些仪器的高效性和先进性又可使医院获取较大的经济收入。这种状态也为影像诊断科室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即如何控制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对影像诊断科室工作质量的影响。

五是发展趋势上的双重性:其一是专业技术发展快,仪器设备更新周期的快速性。其二是部分影像诊断科室的临床性:随着技术范围的不断拓展,影像诊断科室已从一单纯提供某种诊断方法的非临床科室演变为可兼做某些特殊的甚至临床力所不及的治疗,向病人提供更直接的治疗方面,且有着广阔的前景。

2医学影像诊断科室的工作质量保证

(1)基础质量保证:这是实施影像诊断:科室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条件,常受多种因素制约。

(2) 进一步提高医技人员的自身素质:人的因素是各行各业最根本的质量管理及控制要素。具体到影像诊断科室,其内涵扩展到医德医风、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质量意识等诸多方面。目前,受过高层次教育的年轻技术人员相对缺乏,部分高年资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等需要更新。

3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谨、规范、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是保证医院工作质量的前提,是完成各项日常医疗工作的必备条件。根据近年来医学影像诊断科室设备购置和业务开展的情况除着力修定原有的普通X线检查、造影检查、同位素检查等有关规章制度外,还重点修定或制定了CT、MRI、DSA检查等规章制度,并以多种方式督促落实,为提高影像诊断科室的工作质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4制定和落实专业工作质量标准

由于医学影像诊断科室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发展快等特点,长期以来,缺乏统一衡量、检查尺度,无法对其工作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与监测,是其质量管理及控制中的难点。为解决此问题,我们下气力制定医技科室工作质量标准,为使标准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经过几上几下的反复,现已基本完成的工作质量标准:①图像质量标准,如放射诊断科图像质量标准按各检查室(CT室、MRI室、DSA室等)特点分别界定图像分级标准及对甲级片和废片率要求,并明确了对图像质量的检查方法。②报告单质量标准。③附加监控标准等,附加监控包括大型仪器检查阳性率、申请单合格率、仪器设备维修使用情况等。

5环节质量保证

我们将影像诊断科室工作质量分解为:检查(治疗)前与临床联络的环节;实施检查(治疗)的环节;出具检查结果的环节。为了确保三个环节质量,一是抓三个环节质量保障措施的落实,二是充分发挥职能科室的作用。

(1)狠抓三个环节质量保障措施的落实

实施检查前的环节管理:①要求临床医生出具项目齐全,描述清晰准确,检查、治疗要求明确的合格规范的检查申请单;②规定病房卫生员及时准确地递交申请单;③检查(治疗)科室坚持预约登记制度及有创检查的同意签字制度,视病情及顺序安排检查治疗等。

检查(治疗)过程的环节控制:采取的方法是:上级医(技)师坚持在岗检查监督、指导各项检查(治疗)的实施。如放射科各特殊检查(CT、MRI、DSA、特殊造影)室均有高年资医(技)师复核投照前准备及介入治疗实施过程。所有维修人员坚持检查(治疗)前对仪器设备的检查、检查(治疗)过程中对仪器设备进行监控、检查(治疗)后进行维修,保证检查(治疗)过程正常进行。

加强对检查结果的重点控制:对该环节的控制,我们采用的主要方法为:①上岗人员均须接受培训及较严格的考核:本院住院医师须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并在日常工作中接受考核后方能上岗;进修医师上岗前接受专门培训及考核,合格后由本院医师监督指导上岗。②坚持实行诊断报告的三级检诊制度:多年来我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放射科诊断组坚持集体重点阅片、住院医师首签报告、主治医师复检并主签报告、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审核并重点抽签报告;直接操作的住院医师出具报告,主治医师复检审核,副高技术职称人员重点把关。事实证明,此方法的实施,不仅可防止诊断报告的质量偏差,而且有得于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6终末质量保证

终末质量保证是对科室工作结果的终末控制。影像诊断科室的工作结果并非医院工作的终末结果,而是整体医疗工作的中间环节,所以其终末工作质量的保证不仅可以确保本身工作质量不出偏差,而且有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效果,从而间接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影像诊断科室的终末质量保证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图(像)片质量控制:①每日技术组集体阅片、评片;②诊断组每日重点阅片时参与评片;科室质量检查组每月随机抽查验片。根据检查结果总结、判断投照方法是否得当角度是否合适仪器性能及状态是否良好等等,以指导下一步工作。

回顾性抽查及审核报告单质量:科室主管领导及质量检查组成员每月随机抽查当月发出报告100份以上,对照原始影像学资料进行复检,从报告单的格式、清晰度、描述的准确性、诊断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存档;机关职能部门定期、非定期地抽查报告单质量,并以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建立和坚持病例随访制度:跟踪随访重点病例,是不断提高影像诊断质量及水平的一项极重要的措施。长期以来,我院所属的各影像诊断科室建立并坚持了这一制度。其中放射科各检查室每周派专人下临床跟踪随访,每两周全体人员对重点随访病例进行讨论。

总之,我们要着眼于基础质量,以统筹影像诊断科室工作质量的全局;具体抓环节质量,以落实各项措施,对质量实施管理;以终末质量进行反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影像诊断科室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谈高,姜兆侯. 影像诊断与医生的思维素质[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2, (03) .

[2] 林春华,郭惠尧. 影像诊断思维在实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4, (03) .

[3] 张进才,杨文铎. 论科学观察与逻辑思维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J]. 医学与哲学, 2000, (06) .

[4] 王玉. 医学影像诊断工作中的哲学思维与人文思考[J]. 医学与哲学, 2004, (01) .

[5] 姜兆侯. 影像学的历史功绩与辉煌现实的忧虑──纪念伦琴发现X线100周年[J]. 医学与哲学, 1995, (11) .

[6] 姜兆侯,姜立. 少见疑难病的临床思维特点[J]. 医学与哲学, 1997, (06) .

[7] 王红光,李顺宗,胡树芳,赵俊京,李智岗. 立体-平面-立体思维方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 2002,(02)

[8] 姜兆侯,姜立. 疑难病及其诊断思维[J]. 疑难病杂志, 2003, (02) .

第4篇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断层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 R3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2-0115-02

1970年以来,随着USG、CT和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在现代临床诊断与治疗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影像技术的形态学基础是断层解剖学[1]。人体断层解剖学是建立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的需要,用断层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断层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它所研究的三维立体断面更复杂和抽象,且学习方式也存在很大区别,给医学生学习带来较大困难[2,3]。因此,单纯的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实验教学是本门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理论课所授的知识点,所以实验教学要得到重视和加强。开展好实验教学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建设有利于提高断层解剖学教学效果[4-6]。

1 制作与断层解剖学内容相适应的整体标本

我校断层解剖学实验室拥有多套头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及上、下肢的三维断层标本,并以断层标本为中心,制作了与断层标本相适应的局部解剖学标本。这些局解标本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示重要的解剖学结构,通过对整体标本与断层标本的对照学习,有利于学生建立整体的三维立体结构,更好地理解断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对某部分的重点结构进行整体观察,观察一个结构或器官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对多个相关局解标本由浅到深进行观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整体观念。然后通过对整体标本与断层标本的对照学习,使学生能从整体角度来理解断层,避免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个断层的所有结构上,而是一个器官或一个结构去追踪学习,以掌握其结构的整体特征、毗邻关系及在各个断面上的特点。这种以重要结构标志围绕重要器官在各个断面上变化的规律,用联系的方法对照学习,可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根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进行综合记忆。此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由整体到断层再到整体的学习思维,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建立现代化的断层解剖学实验室

2.1多媒体数据库的建立

我校教研室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逐步完善数据库的收集与整理,建立起多媒体断层解剖学互动实验室。因此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重要手段显得尤为必要。现代多媒体数据具有许多优点:①多媒体课件图像清晰、内容丰富,文字注释简便,便于突出重点;各种演示动画使重点、难点内容形象化、条理化,易于展示丰富生动的知识内涵,而且结构层次清晰、内容层层深入、更富于逻辑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7];②多媒体视频展示效果好,克服了实验教学的局限性,有助于缓解学生多、标本不足的教学现状;③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加强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多媒体数据库的建立不但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变得栩栩如生,学生们听起来容易理解,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2.2教学软件的应用

使用教学软件有利于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立体构象。如《实用人体断层解剖学》学习软件,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不同的教学情景,把以往单一讲授教学模式变为多样化互动模式。该学习软件具有丰富的图像显示功能,图像真实清晰、直观、简明,并准确无误地勾划出所指结构的轮廓,可随意提取或指认其中的重要结构或标志性结构;解说清楚易懂;操作方便、快捷,具有很好的交互性,学生在使用该软件学习时,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增。对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同学,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教学软件的应用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将一张张断层与整体联系起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将人体断层解剖学基础知识与USG、CT、MRI、SPECT和PET等医学影像知识相联系[8],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与积极性[9]。在教学过程中,如将人体断面标本同一层面的CT、MRI 影像放在一张幻灯上展示,由于学生对断面较熟悉,实物断面与其影像互相对照,加深学生对每一个重点断面的理解, 同时又能牢牢记住断层标本和CT、MRI成像的区别与联系。其他的一些应用软件有较好的展示效果,如OvidSP平台上的Primal Pictures,它是世界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全面准确的三维立体解剖学系统。它的解剖学图库全面汇集了超过6500个高精确、三维、动态、交互式解剖模型。它有如下优势:①剖离解剖模型组织层将其旋转360°,并将其已剖离的组织层恢复至其初始结构形态,有利于说明学生建立三维立体结构;②点击任何可见的结构,查看相关文字以及可以旋转和添加或去除层的解剖标本、临床幻灯、带注释的图片、视频短片和功能解剖学动画;③将3D图像与 MRI 切片进行比对,用相关观测帮助对一些伤病进行诊断与管理,有利于学生将基础知识与临床联系;④能方便地将图像、动画、视频短片、幻灯片及其补充的文字描述连接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0-12]。

2.3 完善多元化的考核系统

传统的断层解剖学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部分。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理论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实验部分所占比重少,因此考核以理论考核为主,占总成绩的90%,实验考核仅占总成绩的10%[13]。现在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考核:①除了常规的图片辨认、理论考试外,增加了标本测试,因为书本上的模式图与实物图会有所区别,标本考核是让学生在断层标本或者在X线、CT、MRI胶片上辨认一些重要结构,考察的都是与临床知识紧密结合的重要层面,如头中部水平断面(含有脑室系统),胸部经主动脉弓、肺动脉窗水平断面和腹部“三叶草”等水平断面。使学生对断面上的结构记忆更加准确、清晰,也为他们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打下坚实基础;②绘制断层简图,即让学生绘出关键断层的主要结构,使其对该层面的结构特点、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记忆;③充分利于教学软件,即用软件储存或扫描好的人体断层图片,随机调出几个断层,让学生指出该断层的主要结构及各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

3 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断层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断层解剖教学过程中,要先让学生回顾相关部位的局部解剖学知识,弄清局部结构,才能更容易去理解断层的知识,而仅靠理论与实验课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在课程开设期间,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指引学生将整体标本、局部标本和断层标本结合起来去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由“整体-断层-整体”的思维方式;并且通过指导学生对教学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测验。

断层解剖学这门课程是当代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而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所以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与加强,只有将两者充分地结合起来,才能在学习本门课程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断层解剖学教学效果,突出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教学标本、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自己看标本,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密切联系临床,利用断层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才能记忆深刻,并且能为以后进入临床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振富. 人体断层解剖学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的探索[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4):68-70.

[2] 黄飞,李舟文. 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初步探讨[J]. 医学研究杂志,2008,37(7):121-122.

[3] 卢勤,靳激扬. 影像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要求[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08,17(4):216-217.

[4] 李治华,曹靖,尚琳,等. 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体会[J]. 解剖学研究,2010,32(6):454-456.

[5] 姜杨,侯继野,沈雷,等. 增强断层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手段[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10.

[6] 苗莹莹,付升旗,范锡印,等. 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1):55-56.

[7] 于鹏辉,伍修宇,曹述铁,等. 如何学好人体断层解剖学[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2(11):2365-2366.

[8] 纪亮,张鹏,姜杨,等. 多元化教学手段在断层解剖学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121-123.

[9] 王金德,邹智荣,范艳,等. 提高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J]. 解剖学研究,2011,33(4):314-315.

[10] 毕振宇,黄文华,赵卫东,等. 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断层解剖学教学[J]. 基础医学教育,2010,13(6):517-519.

[11] 沙峰,董钦龙,纪亮,等. PBL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0,3:150-152.

[12] 董炜疆,胡海涛,冯改丰,等. 断层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44-45.

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投资增加。和医院和制药公司,更充足的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工作重心转向内涵发展模式的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信息化建设成为医疗系统各企业的重要目标。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已在医疗服务、医卫管理、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等领域全面展开。

一、IS建设的重点由HMIS转向CIS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单机系统、局部网络系统到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多个阶段。特别是随着国家金卫工程的展开,已经有许多医院相继建立起医院范围的信息系统,一些公司相继开发了商品化的整套医院信息系统并在医院推广应用。在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上,客户/服务器结构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大型信息系统的主流,使用Windows环境和图形化的用户界面是目前医院信息系统主要采用的客户端环境,基于SQL语言访问的大型数据库在医院信息系统中也已普遍使用。

电子病历、医学影象为HIS的最亮点。目前我国有许多医院建立医院信息系统,与电子病历的发展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通信设施,迅速增加的成本性能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发展电子医疗记录和医学图像系统奠定了基础。目前CPR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研究适合电子病历多种内容、媒体的数据结构;恰当可靠的安全机制;高效经济的存储方案;实用方便的数据输入和阅读手段;标准规范的数据交换方法。建立PACS的一个目标是方便图象的存取,另一个目标是建立无胶片化的医院,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技术、PACS与其它系统的信息交换问题、图象预取技术和图象压缩技术是当前 PACS应用的主要技术。设备上,PACS不仅要建立1-2个可以显示图象的工作站,还需要高质量的图像采集设备(如专用的胶片激光扫描仪)、大量的图象显示设备、十几个TB的在线存贮容量和高速度的网络通讯设备。

远程医疗正在迅猛发展。远程医疗在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一些著名的医学院校、医院设立了一个远程咨询中心。国内远程医疗趋向于应用服务,传输方式多采用电话拨号,部分采用ISDN、FR、VSAT、 INTERNET方式。虽然很多公司投入开发研究应用于远程医疗系统,但是对远程医疗技术高层次的应用研究还处在无人尝试阶段。

二、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

1、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已经进入整合阶段,未来会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

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主要是整合HIS系统和CIS系统,通过HIS的升级推动HIS向临床信息化发展,如电子病历、在线临床医疗信息共享等。同时PACS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等也会快速发展。

2、社区医疗信息系统

基本模式是在一个社区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外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功能是记录所有医学界过程,完成计费,药物和医疗用品管理,为每个社区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可以做到在医疗文档共享,支持药物输送。系统升级后,还能支持包括全科医生团队管理、家庭病床管理、慢病管理和慢病随访等新功能,甚至实现支持患者“上传”和“远程预约挂号”。目前,上海、北京等地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快,已经开始逐步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系统。

3、以大医院为中心的系统

基本模式是依托某个大医院或地区的中心医院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外联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上一类系统相比,它的特点是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直接享受到某个大医院(或中心医院)的医疗资源,如远程挂号预约、远程会诊、“上传下送”等服务。

4、区域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基本模式是在一个区域内建立一个医学影像中心,供区域内成员共享。除了提供医学影像共享资料之外,系统具备“基层拍片、高层阅片”功能,对一些拥有检查设备但诊断水平偏低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帮助。

5、区域医疗协同系统

本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医疗系统,系统基本目标是:大范围实现医疗文档共享,让医生在接诊时能够了解到就诊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医疗机构的医疗记录,以此辅助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性,从而减少重复检查检验、降低医疗费用。

总之,通过对我国医药卫生行业信息化的调查研究,赛迪顾问认为在我国HIS建设由HMIS向CIS转变过程中,电子病历系统、医学影象系统和远程医疗发展潜力很大,这必将带动医药卫生系统对IT市场产品、技术和服务的需求增长。特别要指出,这些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的行业特色突出,需要IT业人士和医药人士的共同努力。国家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投资增加,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医药贸易电子商务的开展,将拉动医疗卫生行业对网络通讯设备的需求。生产管理模式和资金实力决定了制药企业成为ERP管理软件的潜在用户。

参考文献

[1]何雨生.2003年中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进展.上海: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2004既第二届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2004年5卷

[2]王涛.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业务流程重组.上海: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2004既第二届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2004年

第6篇

“无纸化存储、一体化展现、智能化应用”是电子病历建设的目标,电子病历的发展趋势是更加人性化、更加标准化和区域一体化。

新医改明确提出:“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电子病历得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级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化最热门的话题。卫生部先后颁布了《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对电子病历内容进行了规范,相信对推动我国电子病历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福州总医院作为全军和全国的数字化试点示范单位,对电子病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2010年6月,在福州总医院召开的“全军数字化医院建设研讨会”上,福州总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得到与会领导和代表们的高度评价。本文试图对电子病历与电子病历系统进行系统阐述,希望能够推动我国电子病历与电子病历系统的健康发展。

基本概念

电子病历发展时间较短,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尽管不同的机构对电子病历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从电子病历应当包括的信息内容和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备的功能两个方面进行了描述。

目前我们通常所指的电子病历既包含了电子病历应包括的信息内容,又包括了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备的功能,由于基本概念、信息内容、系统功能都不够明确,影响了电子病历的发展,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明确。

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的、使用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的医疗服务工作记录,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它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作为主要的信息源,取代纸张病历。 这里定义的电子病历,主要指所要包含的信息内容,是静态的概念。

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EMRS)是基于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电子病历收集、储存、展现、检索和处理系统。这里定义的电子病历系统,主要指系统功能方面,是动态的概念。

电子病历系统强调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超越纸张病历的服务功能。电子病历系统从三个方面展现了其主要功能:一是医疗信息的记录、存储和访问功能;二是利用医学知识库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的功能;三是为公共卫生和科研服务的信息再利用功能。

尽管从概念上可以严格区分电子病历与电子病历系统,但由于两者关系非常紧密,有时并不严格区分,而用电子病历来统称电子病历与电子病历系统。

功能定位

1.电子病历信息内容的功能定位有如下三个特色。

一是临床诊疗信息全要素记录。由于缺乏临床信息系统的支持,我国电子病历最早是从病程记录编辑器发展起来的,所以现在还有不少人把电子病程记录等同于电子病历,这是对电子病历认识的一个误区。真正的电子病历是集成和融合了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所有的临床诊疗信息,不仅完全可以取代纸张病历,其内容还远远超越纸质病历的内容,如动态的医学影像、药品耗材厂商和供应商、检查检验设备等更为翔实的信息。

二是仅限在医疗机构内部。电子病历就是单个医疗机构的患者临床诊疗信息的全要素记录,电子病历记录的内容具有法律责任。跨医疗机构的临床诊疗信息共享和个人的健康记录(如:免疫接种、健康查体、健康状态等)应属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范畴。

三是与电子健康档案的关系。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是以医院的电子病历为主体,以信息共享为核心的健康档案。 EHR将跨越不同的机构和系统,在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实现医疗信息交换和共享。

卫生部提出构建“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也充分说明了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定位范围和主要内容。

2.按系统的功能范围来划分,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

狭义的电子病历系统不负责病历内容的产生,仅负责收集、储存、展现、检索和处理。这样医嘱、病程记录编辑器等系统都不属于电子病历系统,统一纳入到临床信息系统范畴。

广义的电子病历系统不仅负责电子病历内容的收集、储存、展现、检索和处理,所有与电子病历有关的系统都属于电子病历系统范畴。不仅医嘱、病程记录编辑器属于电子病历系统,PACS/RIS、LIS、重症监护系统、手术麻醉系统、护理系统等与电子病历内容相关部分如诊断报告系统都属于电子病历系统范畴;但科室管理部分(如科室内部的排班、预约、工作量统计等功能)就不属于电子病历系统。

建设目标

电子病历系统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医疗过程的数据记录,是建立在医嘱、检验、医学影像、心电、手术麻醉、护理等各类临床信息系统基础上,满足临床诊疗现场的信息需求,改善医生临床决策的综合信息平台,完整的临床数据集成、展现以及智能化应用成为电子病历发展的目标,其发展应用最大程度代表数字化医院建设水平。因此可以用“无纸化存储、一体化展现、智能化应用”来高度概括电子病历应具备的核心要素和建设目标。

1.无纸化存储

无纸化存储是实现电子病历的必要条件,如果一家医院还达不到无纸化存储的要求,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但实现无纸化电子病历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笔者曾在2010年4月19日的《计算机世界》报上发表了 “实现无纸化电子病历的基本条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

2.一体化展现

电子病历内容主要通过集成展现系统进行展现,它以图形化界面全面展示了病人的诊疗信息。减少了医务人员多次启动不同子系统的重复操作,直观有效地调阅、查询、检索、对比不同的诊疗信息,实现快速浏览、书写等各种功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为医师提供了利用患者信息的最有效途径。

医生工作站作为临床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和电子病历系统的核心部件,既是电子病历的信息源,也是电子病历最重要的展现载体。

福州总医院在全面实施医学影像、病理、超声、胃镜、心电、检验、监护、麻醉、医嘱、病程记录、护理等20多个临床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标准规范的临床数据中心,实现了患者信息全要素记录和融合,并在医生、护士工作站中广泛应用电子病历集成展现功能,实现诊疗信息全视图浏览。

科室综合浏览界面(见图1),突显病情变化、新入、手术、危重病人等关键信息,便于医生及时掌握全科诊疗情况和特殊病人信息。

患者综合浏览界面(见图2),以事件和时间为坐标组成二维空间,能够快速、准确地浏览患者入院以来主要诊疗事件、病情变化情况,可按图形展示各类检查、检验内容,并按颜色显示阳性记录,病人诊疗信息一目了然。

患者体征浏览界面(见图3),生命体征、医嘱、检查检验等重要临床信息可快速、准确地被浏览。关键指标功能,针对各病种定义相应指标,有效方便了医生诊疗。

3.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医生的临床决策水平,是电子病历系统的另一核心价值,主要表现在具有医疗过程管理能力、电子化临床路径、闭环医嘱、临床知识库和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实施和应用。我院电子病历系统集成了知识库和临床路径功能,对诊疗活动实现全程管控,有效提升了智能化水平。

(1)集成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它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应完成的时间等,增强了诊疗活动的计划性

电子化临床路径打破了纸质临床路径教科书式的工作指导流程,完全嵌入到计算机化医嘱录入系统(医嘱系统)中,以更加规范的计算机控制方式,进一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以电子化方式更加高效规范地完成一整套临床医疗服务。

(2) 闭环医嘱管理

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医嘱是否及时执行、执行的结果如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我们的电子病历系统中,围绕整个医嘱处理过程,基于工作流技术构建了一个闭环的医嘱管理系统,将医嘱从下达、转抄、校对、一直到执行、以及执行结果的监控、反馈整个过程管理起来。对医嘱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纠正和信息反馈,减少医疗差错,确保用药安全。

闭环医嘱的实现还有赖于移动医护工作站的实施,通过PDA、移动计算机实现了床旁病人生命体征的采集和医嘱的执行。通过移动护士工作站,护士可以在床旁实时查看病人的基本信息、体征信息、医嘱信息;实时执行床旁体症信息采集;医嘱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拆分,自动提醒护士本班次应该执行的医嘱;实时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按照病人的护理等级、手术情况等信息,自动提醒护士什么时候应该测量病人的体温、血压、体重等信息;查看病人的检查、化验预约信息;自动统计出入量等。

(3)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电子病历系统中的临床决策支持功能可以实时地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活动提供各种信息支持,通过智能、主动的提醒,实现降低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的目标。

一是确保合理安全用药。在医生下达用药医嘱时,可以为其提供药品使用说明的查询 ;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不良作用检测,使医生在下达医嘱时避免用药错误;

二是辅助诊疗信息决策支持。基于临床诊疗指南,自动做出可供医生参考的初步诊断意见,根据诊断意见,自动做出进一步治疗的建议。

发展趋势

1.更加人性化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服务模式,不仅仅是工作流程的改变,更是服务理念的进化。电子病历正是以患者为中心这一理念最好的实现平台,为医生、护士、药剂师等等各类用户提供更高效、智能的工作环境;也给患者带来更灵活、舒适、便捷的就诊体验。

从单纯考虑到数据的采集、存储、安全性等向数据的分析、利用,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决策支持等方向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临床数据仓库的建设和数据挖掘的广泛应用等。

对大量数据进行建模、预测、联机分析等处理,从中开发、利用或发现某些新信息、新知识,为医院领导、临床医生及医院教学工作提供有用的信息及决策依据。

2.更加标准化

信息标准是信息能够共享和交换的基础。如果没有统一和规范的信息代码,即使有统一和完整的电子病历结构,病历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共享。目前标准化工作得到卫生部领导的高度重视,相继着手制定“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基础框架”、“医院基本数据集标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体系”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等,相信随着标准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电子病历的标准化会更加完善。

3.区域一体化

从单一医院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向医院集团内统一的信息系统、及区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顶层架构设计时更加重视信息标准化和系统集成平台等。

电子病历的最终阶段是对EHR的全面支持。综合性医院中丰富的医疗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医疗信息标准化、数据互操作等技术实现与区域医疗的一体化发展。它能够为小型诊所、专科门诊、社区医院等规模较小的医疗设施提供包括患者既往病历、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结果等在内的临床信息支持;向卫生主管部门提供区域内疾病分布情况、卫生资源利用率、疫情预警等信息,辅助区域卫生发展的决策制定,预防及监控重大疫情;为医疗研究中心、医学院提供完整的临床数据样本和医疗教学信息,以支持循证研究和实例教学;为区域内人群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医疗信息查看、医患交流、就诊预约等服务。

每周卫事

陕西省卫生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长安医院举行

6月底,陕西省卫生厅在长安医院召开了陕西卫生信息化工作现场会议。陕西省各地、市卫生局的领导,部属、省属、驻地部队的三级医院领导,各信息部门负责人,共160余人出席了会议。~

陕西省卫生厅副厅长梁宝林说:“长安医院走在了全省的前面,建成了全省第一座数字化医院。而且建设速度喜人,只用6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以往一些医院3〜5年的建设历程。”他号召各地市卫生行政部门、各医院,要增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学习长安医院的经验,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医院现代化建设,提升医院整体功能的大事切实抓好,抓出成效来。(赵)

北大人民医院建立个人健康管理原型系统

近日,IBM中国研究院与北大人民医院宣布共同合作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门户和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原型系统。其中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门户的技术平台对内连接北大人民医院的内部系统包括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LIS系统、RIS/PACS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以获取和传递相关信息。门户系统对外提供包括预约挂号/检查/检验、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共享、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与传递等在内的应用功能,供有关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使用。

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原型系统则是IBM中国研究院在国内区域医疗领域的第一个创新项目。IBM将与北大人民医院一起针对糖尿病的健康管理进行系统验证,集成与该疾病相关的临床指南/慢病服务方案,并管理与之相关的健康计划。(谭)

新卫生沙龙――

“医疗卫生信息的存储变革”成功召开

7月16日,由《计算机世界》报主办、计算机世界《新卫生》专刊承办、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协办的2010年新卫生沙龙系列之二――医疗卫生信息的存储变革在京召开。

第7篇

关键词:大数据 医院 档案管理 发展 影响

中图分类号:R 197.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海量信息输入与输出衍生出来的庞大数据量迎来了信息量暴涨的崭新时代,即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作为一种数据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有效方式,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与社会上高速增长的海量数据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大数据的发展现况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的内涵由过去单纯的信息逐步发展成为各种各样的数据。在信息时代逐渐转向数字时代、智能时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背景的数据成为了信息,而经过提炼的数据具有一定规律,这些规律就是知识,通过设备对数据进行分析,所得的分析结果能够运用到决策中,即可将其视作为资源。作为一个数据更加全面、信息更加丰富的时代,我们在大数据时代借助对大数据技术的掌握,能够轻松、快速地占领之前很多因数据缺乏而无法探索的领域,例如,与医院发展息息相关的档案管理领域。在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在云计算、云存储等新型信息技术服务模式运作过程中,其直接产生的数字信息正处于“爆炸式”增长的状态,面对数量庞大、结构异化的文档信息,加上现代人类对信息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过去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求。

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的背景

现阶段,医院档案已经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借助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存储与查询。然而,随着技术研发工作的深入,电子化管理使得医院档案信息资源总量越来越大。随着CT检查、磁共振成像等断层影像技术以及计算机X线摄影、数字X线摄影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医学影像文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同时,医院档案存贮期限较长,通常情况下,住院病历存贮期限为30年,而门诊病历的存贮期限最少是15年以上。

当前实行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于医疗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医院近、远期规划进行分析可知,通常情况下,在医院规模、诊疗科目、医疗设施、技术水平、人员结构等方面均较为详尽。而在档案管理、档案设施投入等方面则较为粗略,导致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难以与医疗业务按照同等节奏发展,对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致使业务技术水平难以提升。一些医院甚至还沿用过去手工收集、检索信息的方式,所获得的有用信息较少,制约档案管理作用与价值的发挥。

医院档案信息资源较为丰富、种类多、数量大,囊括了病历、基础建设档案、设施设备档案、人事档案、文书档案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等。并且随着医院的发展,档案信息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涉及到医院影像、B超、病历分析等业务系统中的图片、影像、文档、文本、视频、音频等,也包括医院行政办公邮件、超文本标记语言、报表、资源等数据。而大数据技术的本质就是促使数据获得集中处理,将其应用到医院档案管理中,对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现阶段,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理念急需转变

现阶段,大多数医院对自身各项业务的发展与新技术的运用较为重视,却未充分认识到档案资源管理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档案资源应用方面只限于浅层次的资料查阅,其他方面并未应用。与此同时,医院也没有认识到充分利用档案资源能够帮助各项工作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医院较为重视医疗主业,对自身各项管理工作较为忽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常常出现放任自流、疏于管理的问题。并且在管理人员、设备设施、经费等的限制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常常受到“冷遇”。

(二)档案管理失范

对当前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可知,医院发展档案管理通常由院办负责,而其他临床医学档案却归属于临床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较为分散,不利于医疗管理工作的综合分析与判断,常常出现失范的情况。

(三)n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对专业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还要求其拥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现阶段,国内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职业素质、知识水平、文化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难以很好地适应医院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工作。同时,档案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数量较少,知识结构缺乏合理性,学历有待提升,现代科学技术相关知识较为匮乏,并且高层次、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较少,影响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

四、将大数据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指定专门的档案管理主管领导

在大数据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院领导的支持与各科室主管的参与对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果将产生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医院领导的思想认识对大数据应用实效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科室若是没有知识型领导带头从事相关业务工作,那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等工作均会受到严重的制约、难以顺利开展。因此,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提高医院领导者的思想意识,选派专门的档案管理主管领导,主抓医院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工作。

(二)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

在将先进管理理念融入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强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建设。对现阶段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为了促进医院信息基础平台得到良好的建设和整合,除了应当保证技术、产品配备的齐全外,还应当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在合理核算成本、分析投入产出的前提下,可以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所需要的各类设施,加强对满足大数据管理各项要求软件的研发和应用。

(三)加强对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除了创造良好的大数据档案管理环境、强化对软硬件设施建设外,还需要加强对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缺乏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会导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效果受到严重不利影响。所以,实现大数据档案管理需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具体来说,医院应当在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方面加大投入,促使医院档案管理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档案管理队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促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快速发展。

(四)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安全管理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存储,若是数据设备、相关程序发生故障,会对医疗分析与疾病诊断等工作的准确性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档案存储的安全性关系着医院业务的连续性。数据系统发生故障导致数据存储、数据灾难备份、数据恢复等能力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若是数据未能及时、完全恢复,将对医院的各项业务、就医人员的满意度造成直接损害。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是医院对大数据技术的首要要求。以往的数据规模相对较小,数据备份、数据恢复较为容易,并且实时备份工作难度较小。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充斥着医疗系统,临床信息逐渐向着数量大、种类多的方向发展,临床信息系统甚至会多达数十个,服务器规模较为庞大,数据备份、恢复等工作难度较大,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安全管理,促使医疗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五)加强大数据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落实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是一项较为重要的项目,在数据平台建设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为医院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提升医院医疗水平,为院领导、各临床科室进行诊断分析提供帮助。若是在完成平台构建后,未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就难以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和价值,致使医院档案管理出现发展滞后的问题。所以,加强大数据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落实、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提高医院医疗水平,而且还能使医院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不管大数据如何定义,其在本质上都是信息管理者借助信息技术处理海量信息。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卫生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树立了数据与服务并重的理念,改变了卫生系统管理在传统意义上的衡量标准,特别是针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医院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元素。

参考文献:

[1] 孙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探讨[J].速读(下旬),2014(11):250- 252.

[2] 贾方琦.新医改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的优化策略[J].黑龙江档案,2014(5):80.

[3] Z文倩.大数据时代医院档案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卷宗,2015(4):94- 95.

[4] 于海永.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及意义探寻[J].养生保健指南,2016(19):158- 158.

[5] 汤慧军.探析信息化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308- 309.

第8篇

1 概述

1.1 公认的超声造影剂(USCAs) 始于1968年,Gramiak和Shah报道注射吲哚篝绿(indocyanine)冲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进行M模式的超声心电图检查,所得图像明显增强。

1.2 超声造影剂的历史及发展

1.2.1 第一代超声造影剂 以空气为内含物,微泡在血管内的持续时间由下式决定:T=ro2.r/2D×Cs,其中ro为气泡半径,r为内涵气体密度,D为气体的弥散度,Cs为气体在血液中的饱和度。第一代超声造影剂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持续时间短,容易破裂,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中观察和诊断的时间。

1.2.2 第二代造影剂 最大的优势在于在合适的超声强度(直接声压DP)的作用下,气泡能够有很好的非线性作用下的震动而不破裂。根据这一特点,超声设备的低机械指数实时成像,被认为是超声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革命性技术,有专家的下述评说,现已被广泛接受:“超声造影剂和实时超声造影,是继实时二维成像、多普勒和彩色成像之后的第三次革命。”

2 超声造影剂的类型及相关技术

2.1 超声造影剂的类型 目前造影剂根据剂型及成分的不同,可分为:(1)自由气体;(2)包裹气体;(3)混悬液;(4)胶体溶液;(5)水溶液。各种超声造影剂:(1)靶相超声造影剂;(2)微胶囊造影剂:包括蛋白质空气微胶囊超声造影剂、氟碳气体微胶囊超声造影剂、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微胶囊超声造影剂;(3)团注超声造影剂;(4)微泡超声造影剂;(5)多聚体声学造影剂;(6)包膜超声造影剂。

2.2 相关技术

2.2.1 二次谐波技术 不同大小的微泡对应于一定频率的声波不仅可散射相同频率的回波(基波),尚可产生2倍于发射频率的回波(谐波),甚至3倍、4倍或1/2频率的回波,而人体的组织无此特性,即在谐波频率时,微泡造影剂的背向散射强度远高于人体的组织。

2.2.2 瞬间反应成像 利用瞬时能量散射特性研制出了间断触发成像技术,即当暂时终止探头发射后,再次启动探头时,此时微泡造影剂的信号最强,图像质量最佳,该增强效应是瞬时的,并且声波是第一次接触微泡时散射效果最佳。

2.2.3 定量检测技术 团注声学造影剂在组织局部形成二维或Doppler增强的动态过程,影可通过描绘局部的时间-强度曲线进行研究。

2.2.4 微胶囊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气泡的稳定性、降低气泡的尺寸,研究人员使用了微胶囊技术。微胶囊技术是近20 年来迅速发展的先进技术。微胶囊是由芯材和壁材组成,壁材包括糖类、脂类、挥发性蛋白质以及各种天然和合成的高分子等,芯材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包括液体或气体[2,3]。

2.2.5 脉冲反相谐波显像(pulse inversion harmonic imaging,PIHI)技术 优点是:二维图像质量好,检测谐波信号更敏感[4],增加了造影剂的灵敏性和饱和度[5]。国外Kim AY[6]在流动的人体模型上,分别用基波、二次谐波和PIHI 3种成像技术观察血流,改变机械和超声波发射方式(连续和间歇式发射),结果发现在流速为10cm/s时,PIHI显示的信号最好。Lefevre F等[7]采用脉冲反相显像和间歇触发技术观察造影后移植肾,发现团注造影剂SHU580A后,存在皮质病变和肾动脉狭窄的移植肾峰值时间、灌注和清除斜率明显升高(P=0.0001),故指出触发脉冲反相显像技术可以提供有关移植肾皮质血管分布的形态学及定量信息。

3 超声造影的诊断应用

3.1 超声造影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应用 本研究探讨经静脉超声造影增强彩色血流信号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8]。

3.2 超声造影剂在诊断胰腺肿瘤中的应用 胰腺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恶性程度高,早期手术至关重要。目前诊断方法虽多,但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仍有一定限制。而超声造影剂可以增强肿瘤内血流的显现,通过观察血流图像,提高诊断准确率[9]。

3.3 肝肿瘤超声造影的血流动力学诊断研究 彩色多普勒技术探测肝肿瘤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肿瘤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经外周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为超声造影的最新发展,其操作简便、安全,对提高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有重要价值[10]。

3.4 经周围静脉SonoVue 超声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价值的探讨 经周围静脉注入SonoVue超声造影剂后,多普勒信号增强时间可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选择造影的适应证可以提高造影剂应用价值,分析造影结果时需正确认识造影伪像[11]。

3.5 超声造影诊断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实验研究 超声造影结合TIC 定量分析,可客观反映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血流灌注变化,为诊断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提供了可行的新方法[12]。

4 超声造影剂在治疗上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4.1 增强治疗性超声的溶栓作用 体内外实验[13,14]表明:治疗性超声(US) 通过空化效应能加速尿激酶(UK) 等向血栓内渗透,增强其生物活性。而超声造影剂可增强超声的这种溶栓作用。Tachibana等[15,16]用170kHz,15W/cm2的超声照射注入UK的离体血栓,并加入Albunex,孵育60min后测量血栓重量减少的百分率。结果表明:单用UK的溶栓率为(2616±418)%,UK+US为(3313±518)%,UK+US+Albunex(5113±17)%,Albunex明显增强了超声的助溶作用。这是因为Albunex微泡能降低空化阈值,增加空化量,促进空化效应。Albunex是第一代超声造影剂,微泡气体为空气,属于RA SDA (room air filled sonicated dextrose albumin) 微泡。Porter 等[17]用20kHz,115W/cm2 的超声照射输入UK的体外血栓,同时注入RA SDA 或PESDA(perfluorocarbon-exposed sonicated dextrose albumin) 微泡。实验结果表明:(1)PESDA+US的溶栓效果高于RA SDA+US[(43±17)∶(28±9)%)](P

4.2 微泡超声造影剂 微泡超声造影剂特别是氟碳类气体的超声造影剂的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推动了超声诊断的发展。目前,国外批准上市的微泡超声造影剂有:Albunex、Sonovue、AI 2700 和Optison 069。正在研制中的微泡超声造影剂有PESDA、Aerosomes(MRX115)和Sonovist SHU563A等。微泡超声造影剂现用于体内许多重要器官(如肝、肾、子宫、卵巢等) 和心血管系统的血流供应情况的检查,尤其对于左右心腔和心肌的超声造影已取得了重大成就。微泡超声造影剂在诊断上应用日益广泛,近来的研究表明,它在治疗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

4.2.1 增强治疗性超声的溶栓作用 微泡在声场中破坏时产生的空化作用可以有助于溶解血栓。Luo 等[16]研究表明,微泡超声造影剂能加速体内UK等向血栓内渗透,可增强治疗性超声的溶栓作用。Nishioka 等[18]的体内外研究表明,DDFP 微泡超声造影剂能够增强超声的空化效应,有明显的溶栓功效。

4.2.2 携带药物或治疗基因的载体 微泡超声造影剂作为一种能携带微粒穿过内皮层进入靶组织的非创性载体,可增加靶组织的药物浓度和基因表达量。运用超声破坏含有载体的微泡可在特定组织释放药物或治疗基因[19]。例如,超声联合造影剂的基因治疗,通过超声破坏造影剂微泡,把循环中的基因输送到靶组织。若用配体和基因标记的造影剂,会提高靶组织的基因表达量。运用此法能输送常用的基因治疗载体到达靶组织,并能高水平表达转基因。Unger 等[20]体外研究表明,利用自制的MRX2552 微泡超声造影剂作为紫杉醇药物递送载体,结合超声技术(持续超声和脉冲超声) 可望实现局部定位释药的目的。

4.2.3 治疗肿瘤 超声造影剂中微气泡的破坏可促使供应肿瘤的微血管破裂而引起肿瘤退变;携带血栓形成物的造影剂在肿瘤内被超声破坏,可形成血栓或阻塞血管,使肿瘤坏死。

5 小结

治疗性超声、超声造影剂、溶栓药联合应用溶栓效果更有效、更快速,明显高于超声与药物联合应用或单独药物溶栓,并能减少溶栓药的剂量;且为无创性治疗,安全性大而危险性小,患者乐于接受。诊断性超声介导的造影剂微气泡破坏引起的微血管破裂,可用于血管发生和改建;供应肿瘤的微血管破裂,可引起肿瘤退变;携带血栓形成物的造影剂在肿瘤内被超声破坏,可形成血栓或阻塞血管,使肿瘤坏死。由此可以推断,随着超声造影剂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其在治疗方面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玉英,智光,徐勇,等.新型多聚体超声造影剂的初步实验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2):84-87.

2 罗艳,陈水林.微胶囊技术.日用化学品科学,1999,(5):1-5.

3 王毓明.微胶囊技术.化学教育,1999,4:4-9.

4 Thoms A,Christian WH,Stefan S,et al.Phase-inversion sonography during the liver-specific late phase of contrast enhancement:improved detection of liver metastases.AJR,2001,176:1191-1198.

5 Verbeek XA,Ledoux LA,Willigers JM,et al.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ulse inversion technique for imaging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J Acoust Soc Am,2000,107(4):2281-2290.

6 Kim AY,Choi BI,Kim TK,et al.Comparison of contrast-enhanced fundamental imaging,second harmonic imaging,and pulse-inversion harmonic imaging.Invest Radiol,2001,36(10):582-588.

7 Lefevre F,Correas JM,Briancon S,et al.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of the renal transplant using triggered pulse-inversion imaging:preliminary results.Ultrasound Med Biol,2002,28(3):303-314.

8 吴凤林,龚渭冰,金伟军,等.超声造影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应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9(7):447.

9 戴训芦,赵保平,杨永明,等.Levovist 超声造影剂在诊断胰腺肿瘤中的应用.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1,7(6):416-418.

10 齐青,王文平,徐智章,等.肝肿瘤超声造影的血流动力学诊断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4):216-218.

11 朱庆莉,姜玉新,蔡胜,等.经周围静脉SonoVue 超声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价值的探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56-58.

12 叶艺,龚渭冰,侯连兵,等.超声造影诊断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实验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9):703-706.

13 Skyba DM,Camarano G,Goodman NC,et al.Hemodynamiccharacteristics,myocardial kinetics and microvascular rheology of FS2069,a secondgeneration echocardiographic contrast agent capable ofproducing myocardial opacification from a venous injection.J Am Coll Cardiol,1996,28(5):292-300.

14 Christiansen C,Kryvi H,Sontum PC,et al.Physical and biochemicalcharacterization of Albunex,a new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consisting of air filled albumin microspheres suspended in a solution of human albumin.Biotechnol Appl Biochem,1994,19:307-320.

15 Luo H,Nishioka T,Berglund H,et al.Effect of external ultrasoundfrequency on thrombus disruption in vitro.J Thrombo Thrombolysis,1996,3:63-66.

16 Luo H,Nishioka T,Fishbein MC,et al.Transcutaneous ultrasoundaugments lysis of arterial thrombi in vivo.Circulation,1996,94:775-778.

17 Porter TR,Leveen RF,Fox R,et al.Thrombolytic enhancement with perfluorocarbonexposed sonicated dextrose albumin microbubbles.Am Heart J,1996,132:964-968.

18 Nishioka T,Luo H,Fishbein MC,et al.Dissolution ofthrombotic arterial occlusion by high intensity,low frequen2cy ultrasound and dodecafluoropentane emulsion:an in vitroand in vivo study.J Am Coll Cardiol,1997,30(2):561-568.

第9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医药院校 课程体系 专业建设

一、引言

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和林业信息系统等5个专业整合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科研单位、金融系统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各领域各行业对信息系统管理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整合并设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顺应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培养适合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宽领域、厚基础、高素质”的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多年来,各类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但作为来源较为复杂的一个新兴专业,由于其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不同类型的院校对信管专业的内涵、培养目标和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问题的认识各有不同,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下面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对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二、医学院校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意义及特点

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医药学基础知识、信息管理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医学信息管理、医药信息处理与医疗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法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许多医学类院校为此也相继开设了医学类或医药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我院于2004年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其设置的主干学科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主要课程有医学概论、计算机原理、管理学基础、管理系统工程、信息管理概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与数据挖掘、医学信息学、信息经济学、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内蒙古医学院将本专业定为管理学类别,采取四年制学制,学生毕业时获得管理学学士。

内蒙古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是掌握信息管理专业必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技术基础理论及必要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分析研究和开发能力。对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和目标是采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既具有现代信息理论基础,又具有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求实和创新精神的信息管理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去向为:在卫生行政部门、大型医院从事信息管理工作;在高等院校、研究部门从事教学、研究以及信息管理咨询工作。在IT行业从事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和信息系统集成工作等。

内蒙古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定向是十分明确的,代表了大多数已开设此专业的医学院校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从意义上讲,医学院校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当前现代医学和医院管理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大中型医院已相继实施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的使用,在临床医学方面和医院现代化信息管理方面正在逐步实现医疗信息化。因此,培养既懂医学基础知识、又掌握现代管理学知识同时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型交叉学科人才,对建设具有高科技、高标准的大中型医院及更先进的医疗信息管理机制,能够更好地为广大民众及患者服务,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开设医学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突出体现医学、医学信息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多门学科交叉的特点,既有与其他高等院校本专业的课程相近内容,同时又要有区别的课程内容,主要区别在医学院校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医药学基础知识,管理学知识方面要侧重于医学信息管理、医药信息处理,而在计算机科学方面更注重与医学有关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如医疗决策支持系统设计和应用、计算机对医学影像的处理、医学资源数据库的开发与管理等,这样设置课程可以让学生就业时能够在医疗卫生领域学以致用,较快地适应现代医学信息发展趋势,或在IT行业从事医学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和信息系统集成工作,为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三、目前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经过几年的学科建设,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专业办学管理经验,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渐显露出当前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某些课程设置的不够合理、核心课程比重不足、课程名称与实际教学内容不符等。这些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时就业方向的选择以及继续深造学业时究竟考取哪一类学科研究生的抉择等方面。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课程体系结构存在问题

课程体系结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生就业方向的抉择。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范围的理解存在差异,或者受学校师资力量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在该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合理。例如,很多医学院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只是把基础医学课程、计算机技术课程以及管理专业课程进行简单结合,形成三种学科的简单叠加方式,并没有做到有效地融合,而且没有体现出该专业的医学领域方面应用特色。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和调研,发现这种专业课程简单组合的课程体系导致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内容方面形成博而不精,广而不深的现象,因而直接影响到学生择业取向,同时也给学生选择考取哪一类研究生带来了难度,有些高等院校在医学、管理类研究生招收方面甚至不愿招收信管专业的学生,原因是认为此专业的学生这两种学科的学习内容都不够全面,即深度不够,不如单科学生基础扎实全面。

2.课程名称和内容设置存在名不符实的现象或者缺乏前瞻性

以我校为例,信管专业中有一门专业课程叫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本应是计算机学科两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但由于学时设置及其他原因,这门课程实际讲授的是Vi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明显与该课程的名称存在较大差距;还有多媒体技术这门课程避开原理直接讲授Authorware应用软件,主要原因是学生很难听懂原理,这样就把计算机的几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都改为注重应用的课程,明显降低了信管专业学生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学习深度,对学生将来如果从事医院系统开发与维护的技术工作带来了不利因素。另外,课程设置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课程名称应便于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而目前信管专业的有些课程名称过于具体、缺乏弹性,难于适应当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能及时将教学内容调整更新,导致学生在上学期间所学内容还未应用于工作中就已经过时甚至被淘汰,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3.必修、选修课程比例存在问题,培养实践能力环节较弱

必修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课程,是培养该专业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知识点,而选修课则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及有意识侧重研究学科某方面的课程。由于该专业跨度几个学科,学习负担较重,因而医学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必修课比例重,选修课比例轻,而且在选修课中,专业限选课较多,公共选修课较少,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学生的个性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制约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同时,理论课程安排过多,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缺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在就业时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适应和胜任工作需要。

四、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我们应当意识到,医学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不同于计算机专业,也与其他管理专业有所不同,它并不是计算机与管理专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医学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高效信息处理的学科,它是多种学科有效结合的交叉学科,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人才,主要在医疗卫生领域进行医学信息处理与医学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工作,因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建设一种突出表现医学类应用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涉及了多种学科,而在学生四年的本科培养时间里要把几种学科的本科主要课程全部修完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在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该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能够学以致用,毕业后工作时能较快适应相关工作,满足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此外,还应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信管专业的必修课比例,多开设一些专业选修课程,以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就业或进一步深造时能明确工作或研究的方向。要重视实践教学,坚持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医药企业实践、社会调研、认证实务、专家讲座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体现个性,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立顺应了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国外在较早时期就已经注重此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并做过很细致深入的研究。在国内虽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起步较晚,但各类高等院校都积极响应,先后设立该专业,并已培养出多批相关人才走向社会,很好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而医学类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对医学领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人才需求还会不断增长,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目前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信经过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努力完善专业课程结构的建设,就会逐步解决相关问题,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得更具特色,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高级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叶明全,吴少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医学信息学杂志[J].2007,(5).

[3]张英.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法制与社会[J].2008,(7).

第10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加入WTO,医疗卫生行业也面临着各项变革。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就要保持高水平的医护服务质量和良好的运营成本控制。将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转变到数字化医院的现代管理模式,有助于医院各类资源的系统整合,长远来看将提高医院在未来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当前,在不少医院在信息建设上都有不同规模和不同程度的建设,大多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提高医院的运作水平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少数医院的信息建设半途而废,这里面有的是管理体制上的原因,有的是技术实现上的缺陷。总体而言,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包括病历的电子化建设大部分还停留在“病历的电脑化管理”阶段。

数字化医院的内涵

到目前为止,数字化医院没有一定的定义,但它要实现信息的一体化、各类医疗信息的共享的全部病历记录、严格的数据安全控制、附合国际医疗标准、流畅的医疗数据调用、智能的预警系统,最终实现患者医疗数据的整体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地优化医院的资源,为就诊人员提供一个高效的,方便的、透明的数字化窗口,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条件

数字化医院并不是像有些人讲的离我们还很遥远,其实数字化医院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在美国、欧洲或亚洲的一些国家,数字化医院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国内的数字化医院也正在开展,如”军字-号”工程的推广应用。有专家预测今后的5~10年是数字化医院的长足发展时期。

那么,数字化医院的全面建设在我国的真正实现要具备哪些条件?首先是国家对电子病历的有效性进行立法以及国家卫生部门对电子病历在医院各种评审中的认证,这主要涉及到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电子病历的法律问题,据了解,国家相关部门已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相信电子病历的法律地位终将得到认可其次,是现有医院传统管理体制的转变,以数字化医院带动医院管理体制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诊断、检查、护理等医疗流程为主轴,以药房、后勤、行政为支撑的新型、高效的医院管理模式;最后是医院的经济实力、领导建设数字化医院的明确态度和正确思路。

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功能模型

医院系统是庞杂而又要求精确的有机体系。数字化医院包括的功能模块可以分为临床系统电子病历(CIS)、医院管理系统(HIS)、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管理系统(PACS)。建设数字化医院要求将这三大部分有机地系统地整合,实现各类信息的共享和管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信息挖掘,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医疗信息利用。以电子病历(EMR)为中心融合HIS和PACS系统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是实现数字化医院比较可行的一种模型(如上图)。

其中,电子病历是核心,所有医疗数据都要统一体现到电子病历之中,电子病历包含了病人的基本信息和病程的医护信息,而且电子病历的建设涉及到整个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的架构和选型设计,因此电子病历既是核心又是基础,在建设实施上它是先行部分。

PACS系统牵涉的医疗设备最多,最为贵重,数据标准最为复杂,新型的医疗设备大多附合数据的国际标准接口DICOM3,旧式的一些设备则无标准接口,此时要考虑进行该设备的二次开发或更新设备的问题。另外,PACS系统建设的成本投入也较大,它的数据存储量和传输量也都比电子病历大很多倍,而且还存在数据的无损压缩、存储、显示等问题。但PACS系统是成功实施数字化医院的关键,它是未来医院无胶片化的发展方向。目前,PACS系统已有国际组织对其建设的技术及数据标准进行统一管理。PACS系统不仅是实施数字化医院的关键,也是有实现远程医疗援助和诊断的有效手段。因此,PACS系统在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中属于大投入及后行部分。

医院管理系统(HIS)要解决和实现的是将原来不同阶段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转换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的资源管理系统,它是基于电子病历和PACS上层的资源管理系统,为医院为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分析。

检验设备主要是通过管理系统与电子病历接口,使检验数据融合到电子病历中去,它的建设有条件的话可以与电子病历同步考虑,以电子病历数据结构为标准进行接口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第11篇

[关键词] 能力培养;教学改革;医学应用写作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b)-0159-02

应用文作为信息载体,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当今社会中,作为交流交际的工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而应用写作是提高个人职业与人文素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已经成为衡量工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据统计,在人们每日所接触的书面文字中,95%甚至更多的是应用文[1]。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应用写作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每个合格的社会正式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已经构成一个现代人人格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应用写作课程是他们传达思想、体现能力、赢得竞争的重要工具。因此,应用写作能力对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当代医学生来说,自然也是至关重要的。

1 医学应用写作能力需求的调研

如何在医学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中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针,培养出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呢?本研究对此分别在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

1.1 对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1.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对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在读的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医学美容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6个专业学生,目的是了解学生以往是否接触过应用写作、对学习医学应用文的必要性和你希望在《医学应用写作》课程中学到什么等问题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内容更贴近行业,让学生掌握过硬的应用写作能力而适应社会需求。

本次共发放问卷调查表871份,其中有效问卷834份,有效回收率为95.8%。本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对收集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将统计结果分别列表,作为分析、探讨问题的依据。

1.1.2 调查结果 对医学应用文写作知识了解、掌握与需求认识情况。以往接触过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同学占总人数57.1%,没有接触过的同学占42.9%,可说对医学应用文写作完全陌生的学生大有人在。在对以往应用文写作课是否“喜欢”的回答中,“喜欢”的仅占17.8%,“不喜欢”的占33.5%,不喜欢原因是“写作基础差”的占47.6%。认为是否有学习医学应用文的必要这个问题中,选择“非常必要”的同学占71.1%,远高于选择“没有必要”的1.9%和“无所谓”的27.0%。你学习医学应用文写作的原因一项中“与自己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占83.0%。且希望在课堂上能学到和自己医学专业相关的应用文体,其中呼声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医学求职文书、医学科技文书和医疗机构契据类文书。这可作为改进医学应用写作教材的重要依据[2]。

1.2 对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情况

1.2.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意图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医学应用写作是否改革与如何。调查对象为江西省省、市、县共23家医院和2家制药企业等科室领导、带教老师,就实习生在临床实习中胜任工作情况,尤其是医学应用写作能力方面征询用人单位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500份,回收487份,回收率为97.40%。统计处理方法同学生调查统计。

1.2.2 调查结果 应用写作素养与写作能力强的只占21.77%,一般占37.16%。实习生在医院使用的各种应用写作文书较差排位前三位的是:医学科技文书、事务文书、医学论文,而“日常文书”和“求职文书”则分别排第五与第七位。实习单位认为突出表现在应用文基本知识、文章结构、格式等方面有欠缺,不懂得怎样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缺乏的还是一种应用写作的素质。调查中得到医学应用写作能力与素养对临床工作很重要与比较重要占95.45%。可看出医学应用写作能力在用人单位工作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地表明医学应用写作在学生未来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自身能力构成的不可或缺。实习生临床工作中的能力较差排位分别是:熟练掌握及完成医学科技文书、求职文书,医学科技论文等文体的写作,与写作能力的调查结果吻合。是否有必要在校增加医学应用写作学习的课时,非常必要与有必要占了89.32%,说明多数的用人单位建议学院医学应用写作课时应增加[3]。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显示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需要有脱轨现象,现行医学应用写作课程内容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培养目标尚有差距。

2 学生医学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中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确立医学应用写作的学科地位的势在必行:①教育部、卫生部于2011年12月6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明确指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医学生职业素质及实践能力亟须提高;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最根本的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要大力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医学生具有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团队合作的良好职业素养”。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讲话中说:“当前,医学正酝酿着新的革命,其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能力要素有机融合”。②学术界与行业已公认应用写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与思想素质的重要内容。③应用写作课程必须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针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服务。④应用写作课程必须为大学生成才就业的得力帮手。

2.1 加强《医学应用写作》教材的改革建设

本次调查充分证明,培养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医学应用文写作教材到了必改不可的时候了,且内容必须是“贴近岗位、注重应用、有所创新”[4],力求突破传统的说教形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理论性和实用性,尤其在例文的选用方面突出行业特色;结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工作中的写作实际需要,便于他们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方面注重能力培养。

教材编写紧扣“基础课教学要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内容应做到贴近执业考试与临床工作实际需要,又注重卫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和实践技能训练,实用性应非常强[5]。在内容安排上,不仅需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突出卫生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特色,充分实践“教、学、练”一体化;还要考虑把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和外语应用等能力有机地嵌入其中,突出高职教育的能力目标。注重实践与理论教学的紧密结合,理论知识遵循“适度、够用”[6];“让学生听了就能懂,看了就能会,学了就能用”[7];实践性教学环节上融入充分的实训内容,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情况下做到实践放在首位,保证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出高职教育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8];做到最新的职业特色,具有市场前瞻性;具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使教材具有超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2.2 强化教学实践,改革教学方法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文作为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不仅日益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作为个人能力与素质的体现,逐渐被纳入人才评价标准的视野。根据对市场和行政机关的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应用写作能力不仅成为了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涵,而且还是企业所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因此,《医学应用写作》既是一门文化基础课,也是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更是一门人文素质课。重视《医学应用写作》课程的建设和学生应用文的写作技能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且可以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和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工作过程,指导写作实践。”结合学情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的特点,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2.2.1 案例教学法 运用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与指导下,依据教学目的、内容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场景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团队协作,进一步提高他们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案例要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具体的可感性,甚至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

2.2.2 情景教学法 比如“合同写作”教学,教师把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后,将每组分为甲乙两方,再由一方推举一个代表进行洽谈,代表甲单位草拟一份合同,与代表乙单位的同学相互讨论修改合同。当双方确认合同无误后模拟法人代表签定合同。又如在教招标书、投标书时,可模拟单位某一工程的招标、投标,让学生分别扮演两方的角色,进行口头交谈,再实践写作。这样不仅能充分体现同学主体性的参与意识,巩固学生对应用写作理论知识与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加强他们的人际沟通与人合作及交际中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与写作效果比较好。

2.2.3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以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整个课和学习效果。故在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特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设计出他们感兴趣,愿意做,同时需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以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新课之前,先安排任务,有时候可结合课后练习,先进行习题预览,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2.4 小组合作学习法 以4~6人为1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成绩、能力、性格、情商等方面的差异采用互补性原则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助意识,学生既能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又能体现个人的才智,分享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乐趣。这也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融入工作团队打下了基础。

2.2.5 社会实践教学 在应用写作教学实践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是教师的讲解和已经给定的材料,而是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实践。故在教学中,除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全过程外,还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辅导学生到课堂教学外的社会中进行实践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6 项目教学法 任务驱动激发兴趣,通过下达任务书,将任务及项目与学生团队绑定,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指定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人才,决定了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生活。高职学生面临就业挑战,加之高职教育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多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开展教学,接触社会广泛,因此,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让学生了解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技能,特别是在书面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从事医学应用写作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加强医学写作教学的研究,积极探索其教学规律,强化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为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亟需的真正合格的医护人才的办学目标。从而实现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竞争力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蔡朔冰.高职院校应强化应用文写作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9,(27):185-186.

[2] 陈亦蕾,王峰,李甡,等.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0):92-94.

[3] 李甡,王峰,陈亦蕾,等.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7):122-123.

[4] 黄峰.当前高职教材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8):58-59.

[5] 王群.对医学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思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7):658-659.

[6] 王国强,涂明.示范性院校高职教材建设研究[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4,(1):33-36.

[7] 张喜春,刘康声,盛暑寒.人际交流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4.

第12篇

关键词:新语,词源学,医学术语,医学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59;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3-0010-05

作者简介:孙庆祥(1972— ),男,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医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语言学、医学辞书编写等。通信方式:qxsun@fudaneducn。 医学语言学,作为一门语言学与医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不仅为确定医学术语的精确性、医学科学知识的描述、记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1],而且作为语言学的延伸和补充,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医学术语构成医学语言学的基础,是该学科研究的基本对象之一。随着新型疾病的出现和诊疗手段的创新,医学新词大量涌现,医学科学的发展需要大量新词来表达新疾病、新概念、新技术。如何科学合理地汉译这些新词,是医学工作者以及从事语言研究和翻译人员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 医学术语新词的词源学分析 1源于新滋生的疾病

社会发展所引发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的改变带来了疾病的滋生。人类在与这些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探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从而创造了大量新的医学术语。例如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从第一次报道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与之相关的术语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渐增多。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1981年6月首次报道了5例 AIDS患者,先后称之为lymphadenopathy (淋巴结病)和KSOI(kaposis sarcoma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卡波西肉瘤与机会感染)。之后,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称之为gay compromise syndrome(男同性恋连累综合征),还有报纸称之为GRID(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与男同性恋相关的免疫缺乏)、gay cancer(男同性恋癌)以及communityacquired immune dysfunction(群体获得性免疫功能异常)。直到1982年8月,该病才被正式定名为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俗称“艾滋病”)。

在对AIDS的病因研究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词。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分离出一种新病毒,认为是AIDS的致病病毒,并命名为lymphadenopathyassociated virus(淋巴腺病相关病毒,简称LAV)。1984年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部宣称美国癌症研究所罗伯特·加洛(Robert Gallo)博士也发现了AIDS病毒,取名为HTLV3(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3,III型人类T细胞淋巴腺肿大病毒),后来证明这两种病毒是同一病毒。直到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舍弃这两个称呼,正式命名为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2源于诊疗技术手段的革新

20世纪医学诊疗技术突飞猛进,从Xray photographs(X射线照片)、ECG(electrocardiograph,心电图机)、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计算机层析成像)到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从发现insulin(胰岛素)到实现人工合成,从发现chromosome(染色体)到artificial insemination(人工授精)的成功,再到genetic engineering(基因工程)的广泛应用。相应的例子数不胜数,每一次进步都会催生大量与之相关的术语。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门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相结合的新兴边缘学科,即interventional therapy(介入治疗)。经过二十几年的改进和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现代医院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临床医学专科之一。随着这种技术迅速发展,浩瀚无边的医学词汇中又添了许多新词,如intervention(介入)、interventionalist(介入治疗专家)、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介入放射学)、stent(支架)、PTCA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balloon catheterization(球囊插管)以及umbrella(封堵双面伞)等。又如,用药途径的发展和变化创造了诸多新的术语。传统的用药途径是external application(外用)和per os(口服),注射器的发明给药物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SC(subcutaneously,皮下注射)、IM(intramuscularly,肌肉注射)和IV(intravenously,静脉内用药)应运而生,并且已经成为常规给药的途径。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药物服用又有新的方法,如IL(intralesionally,病灶内用药), IT(intrathecally,鞘内用药)以及inhalation(吸入)等。

3源于新的医药产品

人类在战胜疾病的漫程中,不断推出新的医药产品。一种医药产品的出现会带动相关学科研究的发展,随之又催生大量新词。例如,insulin(胰岛素)的发现意义尤为重大。1921年加拿大弗里达雷克·班廷(Frederick Banting)医生首次分离提纯了牛胰岛素,并于1922年最先用于糖尿病治疗,成为20世纪医药学重大发现之一。随后人们对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胰岛素的产生和作用做了全方位的研究,相关的新词不断出现。如胰岛素的前体是proinsulin(胰岛素原),而proinsulin是preproinsulin(前胰岛素原)经过蛋白水解作用除去其前肽的产物;糖尿病可以分为insulindependent(胰岛素依赖性,即I型糖尿病)和noninsulinindependent(非胰岛素依赖性,即II型糖尿病);服用胰岛素可以导致insulin atrophy(胰岛素性萎缩)和insulin shock(胰岛素休克)。同时,各种治疗糖尿病的药品相继问世,包括短效的regular insulin(普通胰岛素)、中效的isophane insulin(低精蛋白胰岛素)和globin zinc insulin(珠蛋白锌胰岛素),以及长效的protamine zinc insulin(精蛋白锌胰岛素)。各家公司不断推出自己的产品,例如,礼来公司与胰岛素的发现者合作,于1923年最先推出了动物胰岛素Iletin(因苏林),1982年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基因工程合成的重组人体胰岛素产品Humulin(优泌林),1996年礼来公司的胰岛素类似物Humalog(优泌乐)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批准上市。2004年礼来公司与Amylin 制药公司联合宣布已向美国FDA递交了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的新药Exenatide(艾塞那肽)的申请。

二 医学术语新词的构词方式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涉及有关客体、概念、定义和称谓等术语学基础内容的约定上至今已颁发一系列的原则标准。“客体经过观察、抽象而成概念,概念在专门语言中用称谓表示,并用定义描述。同属一种专门语言的一系列相关称谓构成了某个特定学科领域的专门术语。” [2]为了准确表达医学概念,现代医学名词术语的确立遵循一定的命名原则,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单义性等特征。例如,疾病命名法一般依据疾病概念定位系统的层级结构,遵循其“种差与类属”原则、“部分与整体”原则及相关连带关系。规范化的病名术语应清晰地标明该符号所指的类属、层级和区别于同类、同级疾病的各个具体特征。

医学术语新词的构成方法取决于各种不同语言的词汇、语法和语音结构,从而在不同语言中出现含一个词素的术语,或者含多个词素的结合体;或是由几个词排成一串词组而构成一个术语词组。英语医学术语大都取自希腊语、拉丁语或拉丁化的希腊语,构词能力强,具有“一词三式”的特征,如“呼吸”对应“pneuma(希腊源)”“respiration(拉丁源)”“breath(英语)”,“血液”对应“haima(希腊源)”“sanquis(拉丁源)”“blood(英语)”,“细胞”对应“cytos(希腊源)”“corpuscle(拉丁源)”“cell(英语)”,词义固定,概念清楚,含义精确。英语医学术语新词通过加缀派生法、复合法、缩略法、转换法、转借法等构词手法建立起一整套的术语系统,该体系在词汇单位之间、意义与意义之间构成各种错综复杂的交叉联系,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关联,反义中涉及相对、相反的关系,同义中涵盖近义、交叉、包容的关系。

1旧词赋新义

从严格意义上讲,有些新词并不“新”,它们原本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词,只是进入医学后有了新的内涵,即词义更专(specialization),但是其新义与本义一脉相承。名词,比如前文提到的intervention,本义是“干涉,干预”,在临床则指“介入”这种新型诊疗手段;balloon原为“气球”,介入治疗中指用来扩张狭窄或堵塞管道的“球囊”;umbrella是“伞”,心脏科指称先天性心脏病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可以收缩的封堵器材,由导管送到心脏间隔缺口处,然后释放,卡在缺口两侧将缺口堵住,因形状似伞而得名。此外,还有一些形容词在医学语域中也有了新义。如primary表示“主要的,初步的”,而primary infection是“原发感染”;同样secondary infection不是“第二感染”,而是“继发感染”。advanced指“高级的,年老的”,但是advanced cancer patient则指“晚期癌症病人”。

2创造新词

除了借助于已有词语赋予新的含义,人们往往利用原有的构词成分进行重新组合,通过派生、复合、缩短词、首字母缩略、人名地名冠名、转化和拼缀等方式构成新词[3]。尽管这些方法构词能力有强有弱,却都丰富了医学术语。在医学领域,构词能力越来越强、使用越来越频繁的英语构词法首推首字母缩略和缩短词。由于医学名词较长并且拼写繁杂,而缩短词和缩略语因为简单易记、容易理解而被广泛接受。比如缩略词AIDS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可能大多数人只知道AIDS,而不知道这四个字母具体代表的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同样SARS广为人知,其字母表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首字母缩略词由构成复合词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而缩短词则去掉部分单词,保留部分拼写,比如typhoid(typhoid fever伤寒症)、psych(psychology心理学)、flu(influenza流行性感冒)、polio(poliomyelitis脊髓灰质炎)。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两种构词方式的结合,如SC(subcutaneously,皮下注射)、IV(intravenously,静脉内用药)、IM(intramuscularly,肌内用药)以及IT(intrathecally,鞘内用药)等。

冠名术语在医学科学中十分常见,一般由神名、对医学有贡献的人物姓名、文学作品的人物、历史人物、病人名或最初发现疾病的地名构成。大多数冠名术语由“人名/地名+单一的医学术语”构成[4],如Kaposis sarcoma(卡波西氏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是AIDS患者的一种尤其致命的疾病,因奥地利医生孔恩·莫里兹·卡波西(Kohn Moritz Kaposi,1837—1902)于1872年第一个描述该病而得名。有个别词只由姓名构成,如 stent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可是少有人知它是人名冠名术语。它最初指一种特制的矫牙器,因为英国牙科医生斯滕特·查尔斯 (Stent Charles)首次使用而得名,后来指移植皮肤时固定移植皮肤或支撑身体孔腔结构的装置,而现在泛指插在管状结构内,使其通畅的纤细丝状、杆状或管状结构。

3借用

由于各国文化的相互影响,借词已成为医学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中国的国粹中医在近代走向世界,逐渐融于世界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和接受,而中医术语也被英语慢慢吸纳,如yin(阴)、yang(阳)、jing(精)、qi(气)和tui na(推拿)等直接借自汉语拼音,穴位、针压法、针灸、刺针等通过意译成为英语新词acupuncture point、acupressur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acupuncture needle。英语医学术语新词中也有一些借自日语,如shiatsu(指压按摩)。由于德国科技在20世纪初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所以医学英语术语新词中有许多来自德语,比如chemotherapy(化学疗法)是20世纪初出现的一个新词,借自德语Chemotherapie,由德国生物化学家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所造。psychanalysis(精神分析)要归功于心理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他用希腊语词根psykhe(心理)和德语词Analyse(分析)创造德语新词Psychoanalyse。gene(基因)和genome (基因组)分别来自德语的gen和genom。

三 医学术语新词汉译的原则 汉语医学术语历经古文和现代汉语的演变自成一个独特的体系。汉语是一种倾向意合的表意文字系统,汉语的句法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不像西方的表音文字那样具有繁复的变位、变格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取决于语义上的搭配是否合乎事理。汉语的字形结构与表意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字是一种以字为中心的书写单位,其书写形式可以先于声音和意义形式。汉字以形象思维为主导,以“象”的保留为其符号的特性。汉字那种“观物取象”“因象见意”的象征思维认知模式及其重构或再造功能,是西方其他表音符号文字系统所无法直接完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在浩瀚的医学词汇中,有时即便不熟悉相关的医学含义,但单凭独立的汉字语形或语用意义就能揣度其意,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医系统名称比西医系统名称更富语形或语用的色彩,例如,溢饮—anasarca(全身水肿),消渴—diabetes(多尿症),天花—smallpox(痘疮),盯聍—cerumen(耳垢),鼻衄—epistaxis(鼻出血),溺血—hematuria(血尿),血崩—metrorrhagia(子宫出血),牙宣—gingival atrophy(牙龈萎缩)等[1]。但是,汉字的象形词源特性也妨碍其表达抽象观念,今日的西方学者不免怀疑汉语传达西方抽象思想的准确性。而现代汉语多字符的出现成为突破东西方思想沟通的枢纽,多字符系统取代文言文中的单字词,使得词义系统内容大量扩增,并使词义所指确定化,因为两个以上字符的语义幅度比单字符的语义幅度缩小,从而使所指范围缩小,意义更为明确;原有单字通过组合搭配产生大量新的意义组合单元。现代西医文本中的绝大多数概念均由汉语单字固有字义组合成新的2~5个字符来表达,从而克服了中西医语义传统结构的差异,既完整地保持住汉语原字汇系统,又解决了表达西医复杂和抽象概念的记号问题。

1寻根探源求真义

翻译医学术语新词最忌望文生义,不求甚解,盲目翻译。翻译医学术语新词时首先要分析其构词成分,根据其成分的含义在汉语中找出准确贴切的对应词。如liver breath一词中liver不是breath的“施动者”,两个词构成偏正结构;breath并不指呼吸动作,而指呼出的气味,即肝功能严重损害发生肝昏迷的病人呼气中常散发的一种特殊的鼠臭味,亦称hepatic fetor,所以译为“肝臭”而不是“肝脏呼吸”。新近的热点词reovirus是个首字母缩略词,由respiratory、enteric和 orphan三个词的首字母缩略为reo加上virus构成,由阿尔伯特·沙宾(Albert Sabin)于1959年所造,可以用于癌症治疗,见于呼吸道和肠道,初次分离出时因不知其应归属于何病毒而被称为orphan,译为“呼吸道肠道孤病毒”或“呼肠孤病毒”比较恰当。又如transcriptase一词,指在转录过程中催化DNA模板形成RNA的聚合酶,由trans(转)+ script(写,记录)+ ase(酶)三个部分构成,故译为“转录酶”。因此,只有全面了解这些词的来源和本义,译词才会达意准确。对冠名术语首先要弄清这样命名的理据,然后采用意译法、简译法、补译法和套译法进行翻译[4]。

2明确语域辨词义

翻译英语医学术语新词时,首先要明确使用该语词的语境是什么。如antagonist 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中应该译为“对抗肌,对合牙”,而在临床或药学中则为“拮抗药”。catheter 泛指“导管”,在泌尿科是“导尿管”,在心血管科指“心导管”。patent 在一般意义上指“专利”或“明显的”,而“patent airway”和“patent blood vessel”则分别指“呼吸道畅通”和“血管畅通”。还有前文中提到的stent一词,牙科中指用以固定牙齿的“印模”,皮肤移植中指固定移植皮片的“固定模”,而如果指插入管腔结构来支撑管腔的开放通畅的结构时译为“支架”。

3见词明义创佳译

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的交际,把源语言转化为目的语言,旨在让不懂源语言的人能够通过翻译理解源语言的含义,获取相应的信息。由于汉语是一种表意语言,任何语言单位应该以意义为重。英语语词汉译时要充分考虑汉语语词所表达的意义,不管是音译还是意译,最理想的翻译应该是见词明义,词义明确。所以翻译医学英语术语新词时,必要时需加一些解释性成分,表示其类别、特征和属性等,使词义更加具体明确。比如把TY stent翻译成“TY支架”让人不知所云,而译成“TY形支架”,既直观又符合汉语习惯。又如heart block指“impairment of conduction of an impulse in heart excitation(心跳过程中脉搏传导缺陷)”,如果翻译成“心脏阻滞”或“心阻滞”,都不符合源词词义,而应该译为“心传导阻滞”。

4借鉴旧词译新词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继承和创新中发展的,医学也不例外。许多医学新词的产生隐含了一种类推的构词模式,如pandemic (大流行病的,大疫)一词效仿epidemic(传染的,时疫)一词所造,翻译时也借鉴了后者的翻译。一些有相同构词成分的词,应该遵守约定俗成的原则,参考以前已有语词的翻译。blood bank译为“血库”,是绝妙的译词,而后来出现的含有bank一词的新词都可以类推,如sperm bank(库)、ovum bank(卵子库)、bone marrow bank(骨髓库)、skin bank(皮库)、eye bank(眼库)等。

类译法在药名翻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有些药物有很强的家族性,由于属于结构或成分相似的一类药,汉译时尽量遵守一致性原则,使用相同的词素以表示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比如以mycin结尾的药物名称一般翻译成“霉素”,如streptomycin (链霉素)、erythromycin(红霉素)、neomycin(新霉素)等。以cef或ceph开头的药名一般翻译成“头孢”,如cefradine (头孢拉定)、cefalothinum sodium(头孢噻吩钠)、cephaloridin(头孢噻啶)等。

四 结 语 医学术语新词的词源学研究,为分析其成词理据,充分理解其原义以及准确的汉译奠定基础。科技日新月异,医学英语术语推陈出新,与日俱增,对其进行系统、科学和深入的医学语言学研究,进行有理有据、准确达意的翻译,从而建立起一套准确、完整的医学汉语语词体系,必将有助于我国医学科学融入世界,大大促进医学科学技术文化的国际交流,让各民族的医学精华真正造福于人类。

参 考 文 献

[1]李定钧,陈维益 医学语言学的构建 [J] 上海科技翻译,2004(2):4-7

[2]ISO DIS704 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 [J] 周长青,译科技术语研究,1998(1):39

[3]Laurie Bauer English Wordformation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