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7:26: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33-02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多元化,保证多角度、多方面地促进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地探究地理问题的精神和积极主动的地理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对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有如下感悟。
一、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注重激励性评价
学生喜欢宽松、愉快、自由、平等而又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为此,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这样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拥有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使其认为学习地理是件很快乐的事,并乐于参与地理课堂活动和地理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每每去上地理课,笔者都会带着微笑踏入教室,用微笑感染学生,给他们以轻松的感觉。笔者时常以近来发生的与地理有关的新鲜的事或者新闻来导入,并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个问题。”在课堂上,笔者总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时同学间的不同想法会碰撞出火花,使课堂“活”起来,学生们便渐渐地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提问笔者会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笔者会给予他们充分发表看法的机会,即便讲错了,笔者也不会批评他们,而是一步步地把其从误区引到正确的地理思维中来,而后笔者会这样鼓励他们:“你的思维挺敏捷的,这么快就找到了正确的地理思维,很不错啊!”有时,笔者也会故意不讲完整,请其他学生补充,让他们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回答,笔者总是及时地给予激励性的、肯定的评价,例如“你很留心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观察力很强”“你的地理读图能力很强,能够从图中看出重要的信息”“你的地理语言组织能力很强,表述很到位”“你的地理知识体系很完善,想法很有新意”。久而久之,学生就觉得上地理课是件很轻松、很愉快的事,从而意想不到的惊喜就会接踵而来。如在教学《地球的公转》一课时,班上一位女生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太阳离地球最远,那为什么我们这7月的气温却那么高呢?”笔者随即表扬了她爱动脑筋、爱思考,并鼓励其他学生向她学习。之后,笔者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因为7月太阳直射点离北半球近,太阳高度角大,北半球昼长较长,所以7月气温高。这位女生所提的问题在地理课本上是找不到答案的,她的问题是源于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是高于课本要求的。后来,笔者在其他班课上广为宣传该女生勇于质疑的事,并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的疑惑。
二、关注学生地理学习习惯的评价
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因为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见,好习惯会成就好未来。地理学习也不例外,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所以,在地理课堂评价体系中,学生地理学习习惯的变化和养成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以下5个习惯的评价:其一,关注学生听和说的习惯。地理教师应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营造出浓厚的地理课堂气氛;课堂中要适时创设各种吸引学生眼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听地理知识,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其二,关注学生做笔记的习惯。课堂上,教师应全面观察每位学生做笔记的状况,引导学生用文字记、用图示记、用联系图记,甚至可以用地理空间图呈现各种地理信息。其三,关注学生的做题习惯。引导学生看清题目、材料呈现的重要信息,画出关键字眼,并列出答题体系:凡是问自然原因应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生物、自然灾害、生态环境这几个方面考虑,凡是问社会经济原因应从经济地理位置、交通、科技、市场、政策、劳动力、地价、经济基础、信息通达度、协作条件这几方面考虑。其四,关注学生读图和绘图的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读图和绘图的一般步骤:先读图名,再读图例和坐标,最后观察图中的信息,必要时画辅助线找出重要信息。其五,关注学生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引导学生课后收看中国的、世界的天气预报,留心中国和世界其他区域的位置、气温、降水、风力,以及各种天气系统符号和相关信息。课前,笔者给学生们轮流当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情况的机会,让他们对区域地图和大气的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不惧怕地理,甚至爱上地理。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会每天积累一点,积少成多,终究会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三、关注地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地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即对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自主参与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地理思维活动、与同伴合作探究学习地理问题的行为表现、地理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的评价。
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人口的自然变化》一课时,根据历年学生的易错点笔者设置了这么一道题:倘若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变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请问下图所示该地人口数最多的是序号中的哪个时间? 很多学生很快地说是②,笔者笑了笑问:“你们确定吗?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于是大家便投入到思考中,同桌、前后桌都讨论得热火朝天。最终,有小组说是③,并说明了理由,虽然表达得不是太完整,但是他们大概理解了。于是,笔者简单地给学生总结了,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正(正增长使人口增加)有负(负增长使人口减少),也有零(人口停止正增长或者停止负增长),经过这么一点拨,学生都频频点头,很满足地笑了。
今年在福建高考中出现了类似的题型――图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情况,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哪个月。学生做起来游刃有余,都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其次,关注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地理思维活动。学生能否从不同起点、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有独创性;学生分析得是否深刻;学生的表达是否流畅。为此,在教学中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发挥,甚至让其进行辩论比赛。例如,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请简述理由。”赞成的学生作为正方,他们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了贵州大力发展桑蚕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赞成的学生作为反方,他们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说明了贵州大力发展桑蚕业不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路,他们懂得用影响桑蚕业的区位因素来进行辩论。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笔者再给他们点拨:“大家都找到了切入口,不过还都不太完整,我们还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效益这个大方向考虑,它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个方面。”经过层层点拨,学生都懂得了考虑此类问题的两大方向。今年我省高考文综第37(4)题如下: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学生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9分) A:可扩大造纸厂规模。B: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
考完后学生都非常高兴,都说这道题可以轻松拿到满分。课堂上只要教师创设场景、悬念,抛出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把学生引入课堂活动的整个过程,那么学生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2《工业区位因素》一课时,笔者设问:“假如你是一名企业家,你希望把企业建在什么地区,为什么选择在那里?”又如在教学《流域的开发》一课时,笔者问:“假如你是一名决策者,针对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状况,你将如何进行开发与治理?”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师生关系和谐,有效转化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高效课堂。在“先生后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中,我们还有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深化、落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需要我们地理教师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是要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出发点,对学生某一个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从而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活动。由于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对外界的认知能力较为敏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他们很难长时间对枯燥、抽象的高中地理知识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要通过测试或者对整体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但是这种整体性的评价方式往往却忽略了学生本身个体存在的差异,没有结合他们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学习习惯考虑。而形成性评价就可以很好地反映他们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及问题,从而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二、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借助评价信息反馈,完善教学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通过一些课堂观察、考试检测、作业批改、小组合作评价等检测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分析、处理,从而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及薄弱环节进行合理的指导,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教师还要根据评价结果,科学设置教学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落实综合素质教学。例如,学习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课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般是对大气运动的原因是冷热不均,进而引申到气压带和风带及常见天气系统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阶段性认知反馈信息做出及时的处理,并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认知水平。
(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那么,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中地理教学就要充分发挥人本化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以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有充分发挥人本化的教学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以学生个体本身为教学主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师的引导,利用每一次形成性的评价,不断完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时,我们就可以列举生活实例。比如,将《两小儿辩日》这个小故事穿插到课堂,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充分展现给学生。在晴好天气,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操场上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并仔细观察国旗杆的影子。利用课余时间对国旗杆的影子长度和方向做一个统计,并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原因。学生很明显可以得到中午时太阳的高度是一天中最高,从而得出教学概念。这种贴近生活、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并将枯燥的高中地理知识生活化地给予学生消化,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确定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形成性评价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了解,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合理确定评价机制,淡化学生过度注重学习结果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注意他们学习兴趣的引导,避免出现体罚、侮辱等现象。例如,问题:(1)北纬30°附近的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祁阳红茶等是我国的六大名茶,请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2)为了提升我国茶叶的品质,增加茶叶出口量,结合材料一,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建议。评析:解决这个题目时,由于每个学生自身存在个体差异以及对外界知识吸收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解题、学习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其符合学生的自身实际。例如,第一问相对难一些。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组长让表达能力和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代为组长引导小组成员讨论学习。教师则要及时做出引导。第二问属于结合专业背景的开放性题目。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对于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只要涉及问题重点就要给予鼓励,避免因为负担过重而出现自信心击垮,学习消极的现象。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评价标准及教学目标就相对较高,让他们的地理认知能力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升华。
三、总结
国家新修订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开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确定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作为地理课程基本理念。不难看出,这一理念提出的目的是“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方向转变,从而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地理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围绕这以目标,确立了教学评价的三个主要指标和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理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激励学生有效地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课堂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评价应以《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要实现这一评价目标,首先必须改变对地理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即只看考试分数,不管教学过程和学生体验的评价。科学的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评价手段多样化,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只有改变了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才能保证对学生评价的改变。笔者将从地理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指标两方面来阐述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与维度。
1.地理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
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应包括过程性评价(课堂上教学过程及章节测试成绩、课外实践活动过程及活动收获)和终结性评价(期末综合测试成绩及课外实践活动收获)两部分。
1.1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地理教师在实际上课中能否贯彻和落实地理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目标和理念,是评价地理教师上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经过多方面的反复实践,制定了《地理课教学评价表》(见表1),从十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听课评课不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2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评价指标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是地理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地理课程应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地理教师的教学不应只限于课堂之内,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收集、整理、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地理信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重点联系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是地理教师的教学义务和责任,自然也应被列入教学评价范围。鉴于组织学生课外实践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活动,且有很多安全隐患,很多学校不支持地理教师开展此项工作。因此,对地理课外教学评价中必须有安全指标,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具体包括以下八个方面(见表2)。
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掌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就应围绕地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指标(见表3)。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现状 教学目标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66-02
1.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不断改革,这就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教学是人才培养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高中地理教学是强化学生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国家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各中学在重视学生基础地理知识教学的同时,也都在积极探索学生掌握地理实践能力的方法,强化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实际能力则成为重中之重。根据最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现今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全新的地理教学体系,使地理学习不在如同鸡肋,将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够融入到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之中。
2.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要加强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能够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在生活之中对地理知识的实际理解。因此,首先就需要教学有着非常深厚的地理知识底蕴,才能够更好强化地理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更高的地理学习环境,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等等,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投身到高中地理课堂学习之中。
2.1高中地理教师要正确理解教学大纲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但加快,大多数教学都能够对高中地理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教学方面的工作不能很好的实行。要实现深刻的理解教学大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学大纲也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例如,在老教材中关于“生物”“土壤”“国际贸易”等等知识点,都已经被删除,因此这部分课程的知识点实际应用的空间太少,并且生涩难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也不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在此前提之下,教师就要正确的理解教学大纲,强化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2高中地理课程讲授需注重理论和生活相联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环节贴近生活,注意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以往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一般都照本宣科,致使地理课堂索然无味。与此相反,如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注入实际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和知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身心愉悦的前提下掌握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在地理选修五关于地质灾害的部分,学生会对地震的成因、附属灾害的种类有浓厚的兴趣,地理教师可以联系近几年国内外的地震,为学生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的分布规律、地震发生时逃生方法等等,这种讲授方法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得学生掌握如何将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3教师应设置教学情境,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
国外教育学家认为“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解释了当下教学观的转型。也就是说高中地理教师在课程讲授中需要将“结果学习”转为“过程学习”,需注重指引学生对地理问题积极的调查、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促使地理学科教学的过程转型为学生与教师富有个性、效率的合作过程,为此,在地理教学中一定需设置教学情境。如,在讲授地球运动时,地理教师可以问学生我国为什么使用北京时间,而后引出地球的运动、经度不同的地方时、时区和时差的计算方法等等一系列的地理知识。最后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我国边疆地区的时差,既使得学生对刚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回忆,还可以使得学生了解我国疆土的辽阔。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地理教学情境,推动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向着创新型又迈进了一步。
综上所述,在地理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讲出优质的地理课堂的确要下很大的功夫,准确的评价课堂的高效与否也不容易,需要以现代化的视角审视地理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新课改下的课堂评价应该从实际出发,选取科学的评价方法,以期增加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坚持以学生为主题,注重学生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地理,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多维度的评价地理课堂的教学情况。以便提升地理课堂的效率,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我国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付贵云.实践活动渗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必须不断更新,只有把新理念充分渗透于课堂,才会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时较少、教学环境有待完善等因素,导致地理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很难被及时消化吸收,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在生本教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打造高中地理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本次统计学生的问卷总数为500份,经过筛选,选出有效问卷476份,其中男生243人,女生233人,基本实现性别平衡比例。
(一)大多数高中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于地理的感情,对地理比较喜欢的比例为32%,不讨厌的比例为47%,明确表示不喜欢地理的比例为21%。由此可见,对地理多多少少有一些喜欢的学生是占大多数的,明确讨厌地理的学生还是小部分的,喜欢地理的学生是我们实施的生本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所做的是让喜欢地理、不讨厌地理的学生更喜欢地理,同时那些讨厌地理的学生,要弄清楚他们不喜欢地理的原因,对症下药,让他们改变对地理的印象,进而喜欢上地理课堂,最终提高地理成绩。
(二)大多数高中生参与地理教学的程度不高。调查数据显示,如今的课堂,仍然77%的以老师讲课为主,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和师生互动的课堂只占23%。86%的学生很想要自己参与课堂,喜欢与老师互动、与同学合作的这一种教学模式。综上分析,学生不喜欢地理课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地理课没意思;老师讲太多;我不能参与其中。既然知道学生不太喜欢地理课的原因,老师就要加以改善。因此,为了教学更有效果,老师应该及时改变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老师应当和学生多加沟通和交流,多多接触,这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会有所帮助。
二、打造高中地理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探析
2.1高中地理教师在打造生本课堂时要重点用好以下五项教学策略:第一是面向全体策略。所有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师生都必须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第二是互动探究策略。这一教学策略是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传统的授人以鱼,这样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互动探究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2.2第三是因材施教策略。因材施教,是指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班级课堂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如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智力因素差别的问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只有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实施有差别性的指导,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负责,精心设计教学,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辅以必要的个性化辅导、练习、作业等,使教学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和成长。当然,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也要注意有效弥补接受式教学的不足。
2.3第四是概括总结策略。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活动过程中,要实时进行沟通及信息传递。老师不仅能够全面巩固和加强学的和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同时能掌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新动态,当堂调整教学行为,更有针对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也要及时记笔记并且及时总结,记笔记有助于学生观察时集中注意力,增强鉴别力与思维的敏捷性,及时记下当时自己的思维活动和捕捉到重要信息,有利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有助于课后复习,是温故知新的助推器。第五是多元评价策略。多元评价策略是指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激励、肯定、鼓励和赞扬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取尊严、自信和胜利的经验;积极的鼓励、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具有指导作用,还具有教育和激励功能,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多元评价,跟踪系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成就,而且要发现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才能,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发展自信,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新一代素质人才。多元性激励评价策略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非常安全的心理氛围,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同时进一步挖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创造性潜能。
三、结语
在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要以生为本,采取多种策略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知识;或者包含重、难点知识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引导他们一步步攻克难题。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合适地运用各项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这不仅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旨,而且是生本课堂教学的关键。一切都要基于高中生需求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华而不实,让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初中生 自主学习能力
新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课程的学习要依靠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已有知识,重点是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改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开拓思维能力。本文以初中二年级地理课本中世界分国篇《俄罗斯》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根据自主学习的可行性选择所教内容
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表
二、自主学习理念要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中
1.教学目标。
①能在景观图上找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分析主要河流、湖泊的特点。
②学会比较俄罗斯不同地点的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以此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2.课堂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法。提前让学生准备好这节课需要的图文资料,以5~6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名负责人,同时说明小组学习的评价标准,目的是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积极发扬团队协作精神[1]。
(2)资料分析与比较法。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俄罗斯的图文资料信息,通过老师的指导对资料进行分析与比较,得出俄罗斯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
3.课堂教学过程。
如表2所示:
表2 课堂教学过程演示表
三、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如在《俄罗斯》一课中,新课导入时,把三幅反映某国不同景观的图用PPT展示出来,再配上经典的俄罗斯歌曲《莫斯科的郊外》,让学生根据每幅图片的提示语判断出今天要学习的国家。
2.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讨论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合作与交流。
“小组讨论合作是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自己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2]。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在有效时间内进行高效学习,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培养学生跟其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如在教学《俄罗斯》的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俄罗斯主要采用什么运输方式,亚欧大陆桥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3.重视读图,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教学《俄罗斯》时,引导学生通过读俄罗斯的地理景观图,了解地理环境;通过对比莫斯科与伦敦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归纳俄罗斯的气候特征;通过读“亚欧大陆桥”和“世界政区图”,组织学生讨论第一亚欧大陆桥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多维度评价,让学生从体验中有所收获
如表3所示:
表3 多维度评价表
“要改革教育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只强调以成绩为标准,重在知识的量化,把难以量化的内容排除在外”[3]。自主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看重学习过程,因此要对学生学习进行多样化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性评价,还必须强调形成性评价,评价既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激励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本文就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展开论述,以《俄罗斯》为例,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运用地理地图,多元评价等方面进行介绍,再根据地理课程的一些特点,提出提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中都能自主地学习,提高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建立学习型社会[4]。
参考文献:
[1]乐敏.自主学习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J].地理教学,2008(09).
[2]金延风.自主与引导: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地理;地理教学
中学地理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普及地理常识,是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视课堂教学的开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备课、教学模式选择及课后作业的设计等角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满足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需要,促进中学地理教学取得实效。因此,我们应对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地理课堂进行深入探讨。
一、新课标对中学地理课堂的具体规定
2001年国家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地理学科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是民主的,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民主精神,创造民主平等的条件与气氛,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的教学方法,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使学生得到全而的发展。新课标下的中学地理教育,要体现学生的个性需求,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育的人道化、人性化;二是教育的个性化或个人化,包括教育就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考虑个人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考虑个人的社会志向各职业选择等;三是教育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做好教育职能的定位。基于这一考虑,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新课标的规定,认真做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全面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新课标下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中学地理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需要教师在熟悉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要对自身教师的角色上进行反思,教师不光要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教学理论,而且要有充实的教学实践知识。这样才能有基础把学生教育好。当然,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绝对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是不亦乐乎,但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接受了多少缺从来也没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学中只关注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为了“讲师”,而学生却成了听众,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衡量一节课的质量部是看老师用了那些花哨的教学手段、不在于课堂气氛如何的活跃,更重要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知识的结论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而是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以自身为主,利用教材和图册等必要的学习材料,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独立思考,协作讨论,教师点拨,最终得出问题的结论,获得新知识。
三、新课标下应合理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它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更不能代替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间的交流。多媒体代替“粉笔+黑板”不是课改。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水平,合理地整合各种教学手段,淡化“装饰”效应,使教学工具与教学主体相适应,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四、新课标下应注意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应当强化学习过程的评价活动,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采用提出问题、口头回答、指图、填图、读图分析、演示操作、资料整理、成果展示等评价形式来激励学生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及时评价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兴趣、信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融合在一起。
五、新课标下应增加中学生地理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地理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师导生学”教学活动,教师只作启示性讲述,不搞填压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地理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对于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完全理解,因而应组织学生多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可以办地理小报、创办地理兴趣小组,特别是利用乡土教材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这能使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充分地实现自我、展现才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这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六、总结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认识到地理课程的重要性,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重点做好课堂教学工作。重要应从课前备课、教学模式选择和课后探究性作业设置等几个方面人手,全面提升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满足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的地理学科,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 强化情感目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2 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如创设情景、巧妙设疑、幽默语言、讲述故事、列举实例、热点讨论、分组竞赛、戏剧扮演等。例如,讲地震时教师可以列举2010年印度洋海啸和唐山大地震;讲沙漠地区人口分布稀疏时可列举我国科学家彭家木在西北大沙漠考察遇难的事例。这些事例不仅与课本内容紧密联系,而且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和教育性。教师在课堂上还要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大胆让学生自学、讨论、评价、归纳,然后教师释疑。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独立思考、按时复习的好习惯。只有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好了,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3 充分利用地图,提高识图能力,让学生会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而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
4 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学业评价的评定是:在教师采用百分制批改的基础上,以六十分为界对学生给出及格与不及格两种评定。地理结业评价试题的特点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了。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新课程改革
教学手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是主要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体验,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进而使高中地理课堂焕发生机。实践证明,学生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投入学习的时间越长,获取的知识就会越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学习,不能积极思考,因此也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地理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基础知识,而是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焦点,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从学生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实物入手,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地理学科的知识性,把学生的真实体验都忽视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内容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和现象,并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还要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能用已有经验和能力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并提出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力求通过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素质教育相比,创新教育的层次更高。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只有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的人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创新教育提升的是学生的创新素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想象力的发展,我们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启迪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树立学生的创造志向。
三、着力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能动性和主导作用,如创新性地使用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灵活调控课堂教学进程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比如,课堂上教师富有激情,尊重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学生发言后教师要及时点评和指导。又如,课堂上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课下给学生反思的时间,铃声一响,教师要准时下课,不随意占用学生的课间等。同时,教师要真正落实新的教学大纲,进而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良好发展。
四、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实施因材施教,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适当增加一些难度。而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设置的问题要适合他们,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地理教师要遵循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地和学生交流沟通。地理学科不是高考的科目,很多学生由于对它不够重视导致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发现他们的优势就应当众表扬,为他们重塑自信。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不易太难,课后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多增加他们和优秀学生的关系,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此外,教师也要对其耐心辅导,使他们能有效突破重难点。
五、改变评价体系
课堂评价能有效监控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构建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良好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改变原来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地理教材、学习方式、课堂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变化,制定多元化的评价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加强师生交流合作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一起体验成功和失败。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合作的空间和时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比如,在学习“热力环流”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把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在合作学习中巩固地理知识。如教师问学生:同学们家里都有空调,而空调的安装位置都在房间的上方,但是家里的暖气却在房间的下方,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充分探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的重大意义。教师要不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及地理学科的魅力。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要我们大胆实践,把新课程改革理念渗透到教学中,高中地理课堂定会焕发异彩。
参考文献:
[1]吴昌品.更新观念改革地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
[2]李鸿雁.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5(1).
[3]郭守英.新课程标准下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2006(5).
关键词:地理课堂;分层方法;分析
分层教学不仅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分层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的教学内容,而且还对实践能力比较重视,分层教学在保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将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社会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使得理论能够更加符合实际。另外,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将因材施教的真正含义落实到实处。在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分层方法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而且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展示出来。
一、地理课堂练习的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其自身的学习效果制订的相对应的预期目标,教学活动大多数都是以教学目标来进行相对控制的,而科学合理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根据教学目标才能够顺利展开。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进行相对应的分层。对地理教学来说,地理教育的总体目标是由国家教育政策来制定的,对实际的课程以及教学内容都有相对应的规定和内容,所以地理教师在对学生分层制定目标的时候,除了要将国家的教育政策考虑进去之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的内容。比如,第一层学生,教师需要对其自信心进行着重培养,特别是一些比较顽皮的学生,要逐渐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的重要性,将学生的态度摆正;对第二层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对于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及其自身的思维发散都是很重要的;对第三层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一些学习特点和潜力来进行教学,在保证学生能够形成相对严谨的学习品质的同
时,让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质疑能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思路被无限地扩展和放大,这样才能够实现分层教学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二、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分层
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地理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所以在教材内容的制定上都是统一的,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将教材的统一内容向全体学生进行对应的教学和讲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学大纲内的内容可以说是基础性的教学目标。而另外,教师在完成基础教学内容的同时,需要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开展有区别的教学活动,包括在难易程度、语言方面、情感态度上等都有一定的区别,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层次投其所好,这样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地理知识。做好分层次教学,不仅要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进行相对应的分层,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分层计划,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融合度有所提高,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整个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将地理课堂练习的分层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应用,发挥其自身的影响和作用。
三、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分层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环节,它不仅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是一个评价基本,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相应的改善,在实际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比如对地理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理解程度等等,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之后,教师可以进行反思评价,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以及回答的流畅程度,教师可以判断学生本节课实际掌握的内容以及具体情况。教师可以抽查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一定的课时达标测试,根据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测验,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层次的测验,如果没有通过的话,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共同找到问题的所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分层次教学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并且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利用分层教学展开地理课堂,在保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推动地理教学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有效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地理学科教学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初中生所学的课程越来越多,地理的学习时间逐渐减少,然而,初中地理课程要求却越来越高。《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难题就是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构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几点有效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有一位名人说过,教师人格的感召力,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态度的形成以及兴趣的培养,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用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地理教师还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既包括地理学学科知识,也包括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教育科学知识。初中地理教师应透彻理解地理学的完整体系,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地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和掌握与地理学科相关的背景、知识及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此外,教师要做到穿着整洁、得体、大方,语言表达要文明、准确、亲切、生动。教师还必须学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更新和充实学科体系,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二、做好课前准备
一堂地理课的成功与否,除了地理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能运用自如之外,还与教师是否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密不可分。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地理课的前提,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做好初中地理课前准备,就要结合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导学案。地理教师要在课前多查阅资料,对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取其精华。还要写好教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此外,地理教师还要做好课前候课,调节好自身的情绪,暗示学生开始上课。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需要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气氛是一个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也是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关键。轻松、愉快、积极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知识的建构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学习者对学习的焦虑,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也能随之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需要设置有效的课堂导入,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且,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很多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该教师所教授的学科,并培养了对该学科的兴趣。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乐于和老师交流,积极参与课堂,使课堂生机勃发、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积极开展教学评价和课后反思,实现由优质教学向有效教学的转变
教学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要关注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还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变化和发展。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课堂教学反思是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过程,也是构建地理高效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关键因素。每一位地理教师在课后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并且要经常与学生和其他教研人员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与此同时,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改进教学手段,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
[关键词] 新课程 地理课堂 案例 生命化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15
一、案例教学使地理课堂闪耀生命的光芒
2014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某市某中学主题为“活动・尝试・探索”的优秀课展示暨课例研讨的地理观摩课,其中一位授课教师给笔者触动很大,从她的设计思路中体验到了创新的教学理念、创意的教学设计、开放性的知识拓展延伸和有计划地设置思维障碍的演练。下面就以这位教师的案例教学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1.在教学理念上,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安排教学活动,恰当把握学生对地理学习指导的度,具有较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如《交通运输布局》第一阶段课前热身活动“先给学生区分交通运输类型和线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得很到位,为第二阶段的质疑、解惑、启发、点拨做了很好的前置铺垫。
2.在教学设计上,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提出“自己动手设计交通路线”的实践案例,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学生经常在哪一环节出错把握有分寸,凸现了把“细节做亮”,避免学生在解题中经常出错。在培养学生在地图上学会学习的能力方面,精选一个未被设计的地理示意图(图1)作为模板。
图1
然后展开案例分析,让学生活动:
第一步:请你规划一条某镇到港口的交通运输线路。――培养学生的读图与思考能力。读图能力是形成地图能力的基础,学生对地图中蕴藏的地理信息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去了解地图,把学生带入地图世界,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不同的设计方案。这样的活动,彰显了新课程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第二步:让各小组推选具有典型特征的路线进行展示。――强调培养学生形成性评价的能力。教师把不同的路线归类后,适时提出问题各种运输线路的优缺点是什么,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二个问题:从各种路线中你认为最优的路线是什么?影响交通线路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在这一过程的指导上,教师“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
第三步:对比实际交通路线,印证选线的区位因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给学生出示实际的交通路线,让学生明确交通线路选择要综合考虑实际问题,指导学生注重比较分析,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三个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通过这次听课,笔者体会到地理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构建生命化的地理课堂,所以本文就怎样运用案例打造中学地理生命化课堂做一些探讨。
二、对生命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理解
生命化教学是一种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化的感受,并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学生有疑时,解于学生;学生思考、活动时,“侍”于学生,是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的有机体现。
生命化课堂教学是有秩序的课堂教学。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二是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学习方式指导应从根本上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生命化课堂教学是教学模式的转变。“教无定法”,生命化课堂的基本要求不可缺少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富有生命意义的教学模式。
生命化课堂教学是一种理念,只有深刻地体会到这种理念的精华,灵活运用,才能真正让课堂教学绽放生命异彩。
三、实施地理案例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步骤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课堂气氛
教学实验表明,乐趣、愉快以及与知觉关联的平和、愉悦、轻松的心境,对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地理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训练能力的过程,亦是教师与学生情感沟通、思维碰撞、展示共进的发展过程。营造一种师生心意相通、交流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极大地吻合学生“安全”的心理需求,能够使学生充分得到展示。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言语、表达与评价的价值。上课前,教师要有充满激情的导入词,可引导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情感,形象直观的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可有效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完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后,可用鼓励的语言给予表扬:“你的想法比老师的更完美,希望你通过每一次深入的思考获得更大的进步。”可见,宽松的课堂气氛对地理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2.学习体验
课堂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和学生亲密接触的舞台。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形成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值得我们去努力,去追求。笔者今年任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部分内容难度大,如《地球的运动》学生理解困难。如果用传统的讲授方法,照本宣科,学生既不容易理解,又没兴趣。笔者尝试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如讲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先请学生用手臂演示一天当中太阳的运行路径,然后请其他学生观察他的手臂在什么时候举得最高,得出手臂指向正南时,太阳高度最大,此时为当地正午。接着再请学生用手臂演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当中的变化情况(学生演示冬至最低,夏至最高),教师给予肯定,表扬他观察细致,演示正确。通过学生自己的演示,比较轻松地突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这个难点。在讲黄赤交角为什么会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时,笔者让学生甲扮演地球,学生乙扮演太阳(此学生伸出的手臂表示直射的阳光),先假设地球直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学生可以看出,学生乙手臂始终指向学生甲胸部某一位置(即赤道)。当学生甲斜着身子(另一学生帮助)绕学生乙转动时,学生乙手臂有时指向学生甲的胸部,有时指向他胸部以上或以下。学生兴趣盎然,笑声一片,在快乐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3.学习方式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习方式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是互相关联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和探究,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学生记忆、背诵、模仿、做题,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缺少对亲情、人性的体验,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的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的开放主要分为四类,一是课堂上教学过程的开放。如新课的引入可以提前指导学生准备,学生会从自身的角度来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话题,这样不仅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拉进师生距离。再如结尾的总结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这样对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本节课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换个案例进行总结,看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如何,是死学学死了还是活学活用。还有教学过程不一定要完整齐全,可根据内容进行删减。二是课堂教学时间的开放。时间的开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堂45分钟的使用权,应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利用少量的时间进行组织和指导即可;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无处不在,不应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时间,可以指导其在平时的生活娱乐中进行学习,将课堂学习的时间进行延伸。三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师要研究教材,用好教材,而不仅仅是教好教材,特别是案例教学,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案例,还要能将案例进行迁移。四是课堂评价结构的开放,不应是单一的考试结果的评价,而应是多元化的评价。因为考试结果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历史遗留因素、学生心理身体健康状况等,它会掩盖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阶段性特点,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所以,课堂评价应该客观而又全面,肯定学习者每一个方面的进步,让学生在欣赏中树立信心,并通过不断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由强制接受到主动发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结构都要开放,这样可以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时空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