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7:25: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1-0046-02
一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1978年以后全面进入对外开放的新历史时期。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深刻影响着研究生这一特殊人群的思想转变,这一环境变化也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创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刻影响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改革。
从国际上看,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相互交融依赖程度不断加大,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联系都不断加强,逐渐成为共同的地球村。另一方面,全球格局不断变化,新兴国家不断挑战旧的世界格局,思想上各国也不断碰撞。比如中国在海外建立了众多的孔子学院,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影响世界。同时中国也深受国外思想和思潮的影响,韩流、好莱坞、宝莱坞和美国篮球大联盟等各种文化思想不断影响国人,特别是研究生这一高知识人群,受到的影响也不断加剧。从国内上看,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也不断增强,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我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开放型经济文化体系,使我国具备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基础和条件。但另一方面,在我国的众多领域,经济粗放型发展,教育领域改革脚步缓慢,教育体制改革的任务也十分繁重。特别是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众多问题,比如课程设置缺乏主体间性,课程内容枯燥等,都是一系列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紧跟时代和历史潮流,结合中国国情和马克主义,不断进行改革,把握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文化开放政策。
从微观层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创新的必要性。对于教育者来说,研究生教育主体有国内的和国外的,也涉及中央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内部以及各地区职能部门及企业,也关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多个相关领域。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言行乃至思想对受教育者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教育者必须先自身接受教育,只有很好地领会社会发展前进的趋势,不断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和举措上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才会有助于研究生个人成长,也有助于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等人才。对于被教育者,这一人群有着自身特点,事业成熟、思想比本科生更加健全稳重、自治能力强,他们接受过多年社会和教育的洗礼,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但同时他们也在思想、就业、学术、收入等方面有着不小的压力。在学术上,各个高校毕业要求高,需要进行科研和发表文章,学生学术压力大。在经济方面,很多人没有固定收入,有的人面对家庭的巨大开销束手无策,面临着不小压力。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本科生更加困难、更加复杂,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特别是需要培养研究生这一群体自身接受创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有效。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来说,教学实践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唯一标准,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是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和磨合,任何一门学科和学说的形成,也是经过大家多年的艰辛探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学科只有不断适应国情和时代步伐,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才能发展。
二 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的思考
研究生是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三高人才,与大学本科生思想相比,研究生有着更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创新作为工作的中心,推动创新不断发展。
1 制度创新
建立有效的联动负责机制和“思政教育导师制”。对于联动负责机制,各个高校在教育部的牵头下,以高校研究生院为单位,建立学院级别的思想政治负责小组,每小组负责各个学院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安排专人和固定时间以集体形式进行教育,形成国家教育部――高校研究生院――各级学院――政治小组的四级负责制。教育部督促,高校总研究生院监督,各级学院小组具体负责执行和贯彻思想,引领好各个小组内研究生成员的共同思想成长。
建立合理的“思政教育导师制”。导师制是研究生院的特色教学模式和机制,应该加以完善和创新。选择优秀的思政教育导师,把那些具有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的优秀导师都调动起来,只有好的教育者才有利于好的教育结果。同时成立高校研究生导师培养监督委员会,监督导师行为,按成果评选优秀导师,也对导师进行严格的考核检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评选考核体系,并且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于出现教学事故或不负责任的老师,可以考虑淘汰出导师队伍,从制度建设上确保导师切实履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责任。
2 信息技术创新
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积极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注重课程设置改革,从而更好地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建立一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术系统。该系统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系统设计教育时间、地点、方式方法,使之更加有针对性地符合研究生生活和思想发展要求,更好地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网络终端和学生微信相互链接,学生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号,学校及时按时最新的党情资讯,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天下大事,了解国家政策。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对于我国国情来说,理论课程是研究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当对此进行创新。多组织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热点问题进行关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一,课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程应当多一些互动,多一些交流,甚至学生翻转作为老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第二,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多媒体教学。第三,加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列出话题或者书目,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阅读,同学写好阅读笔记和发言稿,在课堂上表达意见。
改革思想政治课程设置。我国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偏向知识传授但没有解决研究生的现实生活问题,重视专业轻视思想道德的建设,重视专业课程的传授轻视交叉学科的应用。因此要进行课程改革,比如增加实践和生活应用能力,增加学科交叉应用能力。这对于教育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应该把书本知识和学生应用相结合。知识的获得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开展实践教学和操作教学,建立研究生实习和创业基地,从而加强学生的知识和学科的交叉应用能力。其次,建立互联网教学系统。通过构建互联网知识平台,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通过建立思政专业网站、微信群、QQ 、学习微博等即时通讯平台,让思政课程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3 对辅导员队伍的创新
研究生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说,辅导员和同学之间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首先研究生辅导员数量上就不足,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待遇十分低,往往处于高校底层,相应的待遇不高,这就造成辅导员流动性大,数量存在着大量的缺额。其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能力不足。一些高校为了弥补数量的不足,大量招收一些低层次人员,造成我国辅导员构成成分有待提高的情况。同时研究生辅导员面临的服务对象是高层次人群,无论思想还是学业上都处于高水平状态,这就对一些能力不足的辅导员造成了严重困扰。所以,我们应该建立一支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高校需求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第一,要探索符合中国特色和我国高校情况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发展路径。把研究生辅导员纳入教师队伍,给予相应的职称和物质奖励,吸引高等学历人才加入这支队伍,提高学生和辅导员的配置比例。第二,根据研究生的差异,确定研究生辅导员的专业工作。研究生和本科生相比,更有着阅历和知识,有些人是工作后几年才来就读,有些已经结婚,因此研究生辅导员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实施路径应与本科生辅导员有较大的差异性。必须尊重差异,引导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方向和工作节奏合理化。研究生辅导员自身也要不断探索与研究生特点相适应的工作方法、实施路径等特色工作方法,从而在工作实践中形成具有研究生辅导员专业的工作内容。第三,建立研究生辅导员专门的工作机制。研究生辅导员在一些高校是专职,属于正式编制,但在一些高校只是兼职辅导员,协助学生和学校做一些工作。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应该一视同仁,无论在奖金发放、工资待遇还是福利方面,都应该一律平等。并且在工作时间上,应该尊重双方的选择,灵活处理。一些兼职辅导员有着自身的主要工作,就不能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处理,应该充分考虑其作息规律,灵活应用。
4 对现实环境、场地的创新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场地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依旧在我国占有主要地位,用考试作为学生接受程度的评判标准,但这过于单一。可以建立井冈山革命历史教育基地、校园思政角等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场地和环境。让学生动起来、走出去,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根据地,参加历史博物馆研习,定期组织观影,播放历史战争的影片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5 对知识内容的创新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国际形势,更要坚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同时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党的建设、十和十三五规划等方面精神,更要加强理想信念、服务社会、热爱祖国等方面的教育。同时,知识内容创新应由单一的理论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内容既要符合我国生活的现实性,也要有着高度的前瞻性。参考文献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11-03
研究生是国家和社会宝贵的高级人才资源。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要,是建设和谐校园、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但客观来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依然很大。如何在现有情况下找到有效的突破口,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究竟难在何处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难来自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主要是来自内部。来自外部的困难是指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这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于这些影响本文不再详述。来自内部的困难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生群体具有显著的特点。与本科生相比,这一群体总体上年龄更大,个性更加明显,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意识更强,在学习生活的物理空间分布上具有极大的分散性。同时,他们承受着学业、就业、经济、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但不同个体的生活经历、求学动机及心智成熟度等却又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这些特点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具体操作方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契合研究生群体的这些特点。
二是研究生教育具有显著的特点。研究生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形式在特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和科研创新活动。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对研究生成长影响最大的人,但不同导师的思想观念、学术水平,包括师德师风等各不相同,不同导师对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能力差异也很大。由于种种因素,导师和研究生之间产生不和谐的现象并不少见,极少数导师的言行甚至会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能量。这些特点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特殊的困难,尤其是在机制设计方面,必须要纳入导师的影响力。
三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道路具有显著的特点。从世界范围看,较正式的研究生教育源于1876年的美霍普金斯大学。历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欧美的研究生教育已相当成熟。我国成规模的研究生教育是近30年才发展起来的。2000年以来,我国连续10年进行扩招,2013年启动了新一轮深化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中国的国情及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既不能按本科教育规律办研究生教育,也不能按经济规律、科技规律办研究生教育;既不能脱离国际闭门办研究生教育,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研究生教育,而是需要走出既与前者相关,又不同于前者的建立在我国国情土壤上的研究生教育之路”。[1]这条道路的探索充满艰辛且需要时间。这些特点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理论指导方面,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总的来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为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未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中观层面看,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教育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教育管理、服务保障还未能很好地适应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未能很好地适应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的要求,离建立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培养机制还有较大差距。从微观层面看,在培养研究生的具体过程中,许多导师招生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分担科研任务,而大部分学生读研的动机,却不是真的喜欢科研,双方的目标和需求具有较大差异[2],离师生志趣相投、合作创新、和谐愉快、教学相长的科研共同体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从现状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依然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几乎还在初级阶段,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依然存在理论认识不透、实践经验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体制机制不全、支撑保障不力、教育效果不强等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是客观的、长期的,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针对目前的状况,从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角度看,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对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既利于长远,又快速有效。
(一)加强专职研究生思想政治干部队伍建设
专职研究生思想政治干部队伍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没有这支队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就缺乏有效的牵头人和责任人。近年来,不少高校开始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专职研究生思想政治干部队伍建设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学校认为研究生比较成熟了,又有导师管着,不需要专职干部;有的学校担心财务支出,不愿花“冤枉钱”;有的学校担心编制,怕专职干部多了未来没出口,等等。这些都没充分意识到研究生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意识到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及新一轮的深化改革,涉及研究生思想教育和事务管理(包括就业服务、经济资助、安全稳定等)的工作量剧增,迫切需要一支专职队伍;没意识到这支队伍将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出强大的组织、协调、管理作用;没意识到缺少了这支队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的风险和漏洞,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可能是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没意识到这支队伍还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
加强专职研究生思想政治干部队伍建设除了要在学校层面设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门,明确专职人员编制外,重点是加强学院的专职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看来,一些重点高校做得相对较好,比如武汉大学,其每个学院不仅按1∶200配备了一名研究生专职辅导员,还配备了一名专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副书记,但一个学院连副书记在内的研究生思想政治专职人员不超过5个人。尽管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但一个学院的研究生若超过200人,无论是参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 24 号令)的要求,还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配备一名专职的研究生辅导员都是应该的。对于研究生规模在千人左右的学院,配两名以上的专职研究生辅导员并不为过。
(二)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力量,没有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支持和投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从根本上取得实效。2010年11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首要地位和首要作用,决定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首要优势和首要条件,决定了导师是对研究生成长成才最具影响力的人,决定了导师是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人选。”[3]但部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一要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 扩大导师队伍的数量,同时限定导师每年的招生数,缓解有的导师指导学生过多的问题。二是要明确导师的权责。要给导师充分的权力,比如在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日常管理、入党、奖学金评定、助研津贴发放等方面的建议权和决定权[4],同时也要明确:“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招研究生,是为了“育人”而不是完全为了“用人”。“导师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要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三是既要实行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保证遴选质量,把住“入口关”,更要打破导师终身制,畅通“出口关”。对那些责任心不强、培养能力不高、师德师风不佳的导师,应取消其导师资格,真正做到导师能进能出。[5]真正把育人作为遴选和考核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实施“一票否决”制。四是强化导师培训,提升导师全面育人的能力。导师科研能力强,不等于育人能力强。尽快成长为一名称职的导师,除了需要个人经验的积累外,科学及时的培训也非常必要。五是要完善导师育人的有效机制,健全制度,开展活动,调动导师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制订导师教书育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定期评选优秀导师、组织导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经验交流、鼓励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团和班集体建设及各类活动等。
(三)加强研究生骨干队伍建设
研究生骨干队伍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扎在研究生群体中的根须和触角,是学校和研究生群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诸多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面对庞大的研究生群体,没有一支强有力的研究生骨干队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耳目和臂膀,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大打折扣。况且,让研究生承担一些社会工作,这对研究生全面成才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以我校为例,研究生骨干队伍总体上包含两类:一是传统的研究生会、党建办系统和各类社团的研究生干部;二是导师助理队伍。第一各高校都有,这里不再详述。第二类则是我校的独特做法。所谓导师助理(以下简称“导助”),就是以研究生师门或实验室(研究室)为基本功能单位设立的一个助管岗位,按1∶10至1∶30的比例从研究生中选拔一人担任。情况适宜的,可与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和建设相结合,符合条件的导助可兼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师门或实验室(研究室)为基本组织管理单位,符合研究生学习、生活和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在工作中,导师大力支持,学生积极参与这样的队伍易于建设和管理。导助队伍能推动并协助导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同时能和传统的研究生干部队伍形成有益的互补,共同服务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另一个角度看,导助制度也创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形式和阵地模式。[6]
综上所述,尽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来看,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来看,无论是从解决当前问题来看还是从长远来看,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都是当务之急,这也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突破口。另外,鉴于导师队伍建设的复杂性和难度较大,建设效果的显示周期较长,研究生专职辅导员队伍和研究生骨干队伍建设的难度相对较低,见效相对较快,因此,在稳步推进导师队伍建设的同时,更应该优先加强这两支队伍的建设。
[ 参 考 文 献 ]
[1] 赵沁平. 探索・创新・求真――《研究生教育研究》发刊词[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1-2.
[2] 陈竹.研究生师徒关系困境如何突围[N].中国青年报,2014-02-15(03).
[3] 胡守强.论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48-52.
[4] 吕向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析――基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视角[J].煤炭高等教育,2013(5):91-94.
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分别是:对于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机制不完善、工作服务不到位以及针对于该问题进行的重点课堂教育收获甚微等问题。由此看来,要想解决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那么就必须从三方面入手,分别是:不断扩充队伍实力、将导师的核心思想高度重视并发扬、提高重点课堂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问题;策略
在当今社会,拥有大量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只是研究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研究生更提出了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沉稳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在高校研究被不良利用现象频发的今天,高校应重新定位,不应只考虑研究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应切实拿出行而有力的方法以达到提升高校研究生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
一、目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现如今的很多高等院校都将科研成果和专业知识作为研究生的培养的重点学习项目,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基本不受重视。在这些学校中,科研创新就是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唯一内容和最终评判标准,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则是无关紧要的态度。就算有的学校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在实际中也存在错误观点:一方面是高估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就是没有针对研究生进行准确定位性教育,导致教育结果不理想。
(二)机制不完善
现如今,针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和管理的工作主要是采取二极管理的办法,也就是说学校管理层专门设立一个部门例如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等;至于学院的机制则是由党支部来负责的;至于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就是由学校和学院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副书记来担任。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导师只负责学习和科研,导员只负责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相互独立行事,互不影响,同时也没有互相交流,导致二者的工作劳动成果在研究生身上体现不明显。
(三)工作服务不到位
随着国家教育机制的不断改革,导致很多高等院校在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上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已经基本与本科招生数量相同,有的院校则呈现出本科生少于研究生的现象。虽然研究生的数量与日俱增,但是服务于研究生的专职管理队伍却没有明显变化,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的现象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生专职队伍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人员不足,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衔接不到位的现象发生,同时也造成针对于思想政治的有关文件和思想难以深入基层、贯彻落实。换句话说就是院级领导班子的作用基本全无,无法将思想政治落实到每一步。
(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的重点课堂教育收获甚微
目前很多高等学校为积极响应号召,开设有关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并不尽如人意,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思想完全贯彻到每一个学生。而造成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因素只要有三点即:①使用的教科书不够新颖,没能够与时俱进,与现代生活现状格格不入;②主讲老师仍然采取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方法,满堂灌的要求学生掌握,继而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想法,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够即时与现代生活相关联,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应用性差;③目前学校在对学生的考察和审核时并不注重思想道德,只一味地追求科研成果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造成学生学习此类课程也只是敷衍了事,换得学分而已,而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组织纪律性不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的重点课堂教育收获甚微等现象。
(五)研究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应用能力和条件的不足
在当今社会,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和应用能力一直被广泛讨论同时也确实在实际生活中暴露了很多问题。主要有四大方面:①组织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较少且形式不多样化,难以形成规模和深入基层的效果;②多数实践将研究生的专业方向与社会应用相结合,对其思想政治产生相应的作用相对较小;③研究生在实际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难以突破瓶颈,创新能力不足。研究生在进行社会实践中一方面是希望能够有所突破自己,另一方面就是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只注重社会实践的过程而忽略上述最重要的两点,这样也就慢慢的消磨了研究生对其兴趣。
(六)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中很多不是马克思或是反对马克思的言论、思想在任意传播,妄图达到占领有利的宣传位置。这也就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①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来说,各种良莠不齐的言论、思想在任意传播,导致研究生信息量巨大,各方意见纷呈杂乱,对获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挑战;②网络生活并不是现实生活,这也就意味着道德的约束能力作用较小。从上述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如何利用网络阵地有效传导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开展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努力提升队伍水平
学校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整齐划一的规划,由校党委、宣传部主导,各下级部门来配合开展工作,思政教育队伍水平决定了本校思政教育的成效。目前研究生思政教育队伍主要由研究生辅导员和研究生干部两支。研究生辅导员呈现出学历不高、事务性工作多、数量过少等特征。一个优秀的研究生辅导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这样在与研究生的交流过程中才能占得先机,不仅如此,辅导员更需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以及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选择,同时掌握基本心理知识。所以,在进行辅导员选拔时,应更加注重其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经验以及学历水平。对于辅导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和学习,增强辅导员工作和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同时学校应充分保证优秀辅导员的资源输出,选拔优秀辅导员升职或进行相应的人才推荐。这样不仅能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更能吸引有志之士加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研究生干部是学校、老师与同学之间的纽带,更是学生中的典范。要想提升研究生干部的业务水平必须做到“择优、培训、竞争”,选择有经验、有能力、有担当、政治思想正确的学生。做好研究生干部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扩充新生力量,评先树优,奖罚分明,树立良性竞争机制。保证干部群体的积极性和鲜活性。
(二)把握培养机制改革风潮,导师发挥带头作用
目前说的培养机制改革其实质就是导师负责主要科研工作同时还需要肩负思政教育使命。想要推动研究生政治思想进步不仅仅专业专职的政治思想老师,更需要学校、社会、老师之间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推动研究生思想教育的发展。导师对于研究生而言不仅仅是他们在学业上的老师和责任人更是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思想道德上的榜样。学校在选择导师时也应该从其专业文化知识、个人品德修养、综合能力水平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只有最优秀才能通过。辅导员和导师在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但是辅导员可以与导师勤沟通,多交流,保证学生的思想、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正常,如有问题能尽早发现。学校对于导师定期考核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数量,同时还有导师对于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影响,要建立健全导师奖惩制度。
(三)以课程建设为基础,逐步提升思想政治课程影响力
研究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也是研究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开设此类课程更需要进行必要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努力提升理论的研究和建设,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制定出复合现代研究生的新的教学方法,逐步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影响力。高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新编写教材。新教材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加复合新时代趋势,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担任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增强自身专业素质修养,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增强课堂创新力和吸引力。教学时要注重方式方法,实现日常化、简单化、人性化、多元化和多样化。
(四)保证社会实践工作深入基层,加强实践育人
研究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实践具有举足若轻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对研究生的素质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政治思想方面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主流的社会实践的形式为:研究生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基地合作的定向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的西部计划等志愿者或日常的公益活动。学校和社会应该多组织规划相应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研究生的积极参与。不仅如此,我们也应该区分开研究生与本科生的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研究生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与自身专业相结合并加以运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突出不忘历史、服务基层等切实思想,保证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够发挥自身优势造福大众。在开展过程中积极推动勤工助学、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等。长此以往,不仅研究生乐于社会实践,地方也愿意与学校合作,促进了研究生回馈社会。
(五)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扩大网络思想的占有率
在现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中,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就意味着网络思想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将网络传播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网络是个双刃剑,我们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第一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了解世界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与发明,积极进取,把握时展潮流。第二研究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资源共享,互相探讨,有利于共同进步。但是网络同时也给政治思想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进行必要的爱国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保证自身思想阵地的安全,同时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扩大网络思想的占有率。笔者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做调查研究时发现,大约有五分之一的研究生认为很好,二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勉强一般,而接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则认为差强人意。由此看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势在必行,而且还需要不断提升教育水平,以达到宣传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有两面需要注意,第一,对于网络不仅要利用其便利性,更要加强其网络思想传播的监管力度,保证网络思想的正确性抵制和排除不良信息,保证研究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网络环境的整洁。第二,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加强校园思想、文化的创新性,吸引更多的研究生的关注。譬如在一些就业网站、娱乐网站、视频网站正确的思想传播的言论,传递正能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这样线上线下相互配合,能够保证政治思想的占有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我们应把握机遇与挑战,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各方面素质,以达到为国家输送更多的有志之士,帮助国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更优秀的后备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者:褚晓岑 单位:河海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云海,王宇航.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常媛,冯涛.论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J].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02期.
[3]朱喜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讨会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07期.
关键词: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问题 对策研究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多元化社会致使研究生思想复杂多变,当代研究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要求我们正确分析当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力求探索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对策,以期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良性发展。要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了解当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当前,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遵循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不断进行调整和加强,始终坚持党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保证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得到加强和改进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第一,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健全。面对研究生群体的多元化态势,一些高等院校仍然没有建立科学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专门的研究生工作队伍,造成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第二,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不明确。导师往往较为注重对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很少有意在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在学校的管理方面,也常常忽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不正确的思想不仅严重阻碍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影响到高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的进展。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与途径
(一)建立健全相关机构,优化教育资源
1、设立专门机构,安排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我们有必要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组织研究生定期学习、讨论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重大时事,探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2、充分发挥党支部、团委和研究生会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强制实施教育影响,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重缺陷,容易挫伤和压抑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应充分发挥党支部、团委和研究生会的号召、宣传、教育作用,多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通过活动,不仅可以增加研究生之间的认识和交往,而且有助于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导师、教研室和学校全面参与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1、导师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研究生在校期间,导师是他们最为敬重的人,导师不仅在专业学习上给予指导,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等方面。导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导师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导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导师的学识、人品和言行对研究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也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增长。
2、教研室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研究生的老师,一般基础理论功底深厚,有系统精湛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不少学生往往以他们作为榜样,因此,这些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学校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环境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学校有责任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研究生心理问题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研究生教育体系
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研究生必修课程。为研究生配备专职心理课程教师,针对不同年级研究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传授合理宣泄,释放压力的途径和方法。
2、建立研究生心理咨询机构
定期为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聘请心理学专家为有心理问题的研究生解惑答疑,给以有严重心理疾病的研究生正确引导,并帮助其寻求专业医生的医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完善心理健康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网络、广播、报纸、杂志等现代技术媒体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供健康的信息内容,充实研究生群体的精神生活,并通过心理健康专栏,为研究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服务。引导研究生加入到心理健康文化建设中去,使其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培《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世纪桥2009(5).
随着全国高校扩招,研究生数量不断攀升,有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已超过145万。为社会各个专业领域培养高级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目标,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要求高校既要抓好研究生专业教育,又要抓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研究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
一、高校研究生思想现状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笔者统计发现,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想状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思想和人格趋于稳定,但在政治信仰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迷茫
研究生时期的学生智力和体力处于整个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但缺乏实践的磨砺,理论与经验还没有完全磨合。在西方多元化思想的渗透下,处于发展高峰的研究生人生价值观容易受到误导,出现重视物质利益,忽视精神追求的不良现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深刻变革产生了多样化的社会形态,这给研究生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信仰。
2.科研和学术占主导,但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
研究生授课以专业划分,研究方向决定了相互之间的合作性,有集体实验专业的研究生之间,往往比单独研究的研究生之间有更强的凝聚力与合作意识。而且,高校在研究生的服务与管理上自主性较高,方式较为宽松,这决定了研究生校园生活的独立性与分散性。研究生的班级凝聚力与合作意识较差,影响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教育背景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压力
目前,研究生群体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还没有走出校园,对社会认识有局限,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受本科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较大,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有积极热情地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又容易受到受挫折,不能客观地对待社会压力。第二种是工作之后又回到大学校园深造的人员,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让他们对社会压力有着较深刻的认识。
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几下三个方面。
1.是适应我国社会形势变化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有力带动下,知识、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超越国界,影响着我国青年学生的思想。伴随着西方的科技知识和先进理念的引入,我国研究生思想也不断受到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的不断冲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大量问题的集中显现,决定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良好的思想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支撑。研究生是国家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言行操守和思想道德素质在全民族中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是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高校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很多高素质人才,他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肩上的责任要求他们既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更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
在工作中,笔者结合本校特点,对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建立“健全一个体系,把握四个抓手”的工作模式。
1.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为研究生成才提供保障机制,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和指导,不断满足他们学习、科研和发展的需要,促进研究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的科研创新体系。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独立科研能力是重要培养的目标之一。只有积极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活动,才能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们的科研创新热情;只有建立合理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才能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2)完善的实践育人体系。当前,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研究生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还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因此,高校要积极开拓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为研究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保障,努力探索实践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
(3)完善的心理健康体系。要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心理。
高校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政治思想、学识学风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以身作则,对研究生有正确的引领作用,通过思想上的正确引导、政治上的明确要求和生活上的热情关心,帮助研究生自由、健康、全面发展。
(4)完善的保障育人体系。时刻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放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位,高度重视家庭贫困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全面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认真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不断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研究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业和成才。
同时,不断改善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提供充足的设备和场所;改善研究生的住宿条件,科学合理地安排宿舍;改善食堂伙食质量和卫生状况;提高划拨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助学金、科研奖励金和活动经费等经费。
最后,应该重视就业工作的开展,指导研究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创业教育,为研究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实践机会。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紧把握四个抓手,增强实效性
(1)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的引领作用。首先,建立和完善学校、院(系)党团组织,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将支部建在班上,选好业务精、素质强的支部书记。其次,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加强对研究生党员的监督、教育和管理。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的培养教育,积极稳妥地提高积极分子素质,壮大积极分子队伍。
(2)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研究生导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传授做人的道理,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导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通过定期谈心,来关心研究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导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在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上,导师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
(3)充分发挥网络的导向作用。当前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对在校研究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诸多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充分发挥网上课堂的作用,改善教育方式和教育周期,同时利用网络作一些思想状况调查,以便更好地与研究生沟通;将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放到网上,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方便快捷,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扩大民主,改进工作;与时俱进,拓展“两课”的开展形式,采用多媒体技术,使之更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摘 要:结合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从秉承一个理念、践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倡导三大育人格局、依托四个平
>> 对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与途径探索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立足创新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运用心理剧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基于导师制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文科院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论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障碍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 关于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论体育活动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多视角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与对策 新媒介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浅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评价的困境与对策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分析与路径选择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研究 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赵国刚. 在服务高教强省战略中实现新跨越[J]. 中国改革报,2009(3):1-3.
[3] 刘文婷,刘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87-90.
[4] 周益春,张海良等.一个理念两个基地三个平台六项制度[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8):37-40.
[5] 侯树成.基于CDIO理念下研究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J].经济师,2011(1):132-133.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06-03
近年来,随着在校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研究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研究生群体的特点
研究生作为一个群体,与本科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智力的表现形式。研究生在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方面表现出了跟本科生不一样的特点。本科阶段主要体现在知识的获取上,而研究生阶段则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应用上。研究生具有更为主动、全面、持久的特点。在想象力方面,本科生的想象力具有过于虚幻的特点,而研究生的想象则更具有合理性和创造性,具有更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2.思维特点。本科生的思维模式主要为形式逻辑思维,而在研究生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成为最主要的思维形式。在形式逻辑思维中,个体更强调思维的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论证性;在辩证逻辑思维中,个体则强调思维的辩证运动和发展,它强调用运动、联系的思维方式。
3.学习的相对自由性。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基本上以自主学习为主,集中学习的时间较少,图书馆、网络以及实验室是其学习的主要途径,加之居住比较分散,所以集中管理比较困难,不像本科生那样有固定的班级及管理者。这些特点要求他们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否则很容易使自己放任自流。
4.独立意识与自我认同感强,思想逐步社会化。研究生已属于成年人,他们对社会关注的比较多,对社会现象、人生态度、婚姻观念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和价值体系,认为自己不需要思想上的引导与行为上的约束,对待问题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更容易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关注个人问题比较多,奉献精神不够强。
5.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研究生群体在年龄、背景、经历和家庭状况等差别较大,因而他们的求学动机、个人需求、对社会的认知、思想道德等情况也比本科生复杂的多。在知识层面上,由于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基本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人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甚至有些在职研究生已是某一领域或行业的专家。研究生的经历各不相同,相互间差异比较大,有的是应届本科毕业直接考取的,一直未离开过学校;有的已有丰富的阅历,甚至已经结婚、生子,在社会上担任一定的职位。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急剧增加,但有些高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力度不够、人员配备不足,没有制定相应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方案。甚至有些培养单位以研究生社会阅历广,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并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为由,认为对研究生没有必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照搬对本科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忽略了研究生群体的特点。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明显。尽管高校为研究生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如《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等,但这些课的教学效果较差,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授课方式没有从研究生个性特征、心理特点出发,教师往往就教材本身实施教学,很少能够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践来讲述,这种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难以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少学生只是为了修够学分才来上课的,课堂纪律差、师生互动少、教学效果不明显。
3.“重学术研究、轻思想教育”的观念普遍存在。目前很多高校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侧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学位论文的完成,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尽管研究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成熟的思维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大多数研究生,特别是直接由本科升入研究生阶段的同学,成人但未成熟,因此思想教育仍面临较大压力。
4.学习生活压力大,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历层次高,年龄差距大,科研任务重。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研究生的心理状况亟待重点关注。研究生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婚恋、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其思想、心理方面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表现为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意志脆弱等,甚至部分同学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患,以至于不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二、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思想上高度重视,建立三级管理体制。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针对本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校、院、导师三级管理体制,学校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策制订和管理,对学院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学院和导师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学校应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挑选一定数量的优秀毕业生专职从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并对他们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研究生辅导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养和心理素质,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
2.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建设可以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建立党支部,有利于针对研究生的班级和专业特点开展工作。这样设置党支部,可以给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教育管理带来便利,更好地组织研究生开展理论学习,搞好班风、学风建设,做好日常思想教育,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加强支部制度建设,健全党员学习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3.以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发挥导师的核心作用。研究生导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还有育人的责任,不仅履行授业还承担传道的职责。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是实行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学校首先应该明确导师的教书育人功能,把育人作为导师考核的一个指标。其次加强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时机,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4.针对研究生心理素质现状,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群体结构比较复杂,年龄参差不齐,心理素质也是千差万别,研究生在校期间面临着学习、科研、就业、经济、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多重压力,这就容易使他们出现困惑和苦恼。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心理问题就会产生。因此,要正视和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定期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排查,对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干预;认真落实国家奖贷助补减政策,缓解研究生的经济压力;同时,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与自我调适,提高研究生心理问题的自我应对能力。
5.创新工作方式和载体,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深入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创造和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针对研究生居住比较分散,班级概念相对弱化的特点,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自由度高的优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有关政治理论、时事热点、形势政策、道德伦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网页,提供专家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站,充分发挥网络论坛的力量,就学生关心的热点和敏感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细、做实。
6.发挥研究生骨干的“三自”作用,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依靠研究生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具有开展自我教育的有利条件和基础,因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注重为研究生搭建各种平台,如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学术交流活动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营造自由平等、开放活跃的学术氛围,以学术活动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术研讨交流之中;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研究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团队协作精神,吸引研究生把业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去。
参考文献:
[1]刘培蕾.立足研究生特点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2).
[2]刘凯,王勇.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黑龙江教育,2009,(3).
[3]王军.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4]杜林.关于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1).
[5]陈汉能.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2).
一导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要求与优势
第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导师职责的应有之义。导师负责制是当前高校采用较多的一个模式,是由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人才培养制度。《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明确规定,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因此导师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专业知识和研究视野方面,引导研究生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在道德品质、个人修养上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这些都凸显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教师的本质和要求。
第二,研究生的现状要求导师必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上看,广大研究生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努力学习、独立意识强、思维活跃、积极进取。但是,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增加和社会多元化思想影响下,研究生群体不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阅历等方面存在差异,思想基础、价值观念也表现出多样化,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有些研究生信念淡漠、情感迷惘、公德缺失、责任感不强;注重个人利益,功利性色彩严重,集体观念淡化,组织纪律性差,生活无动力,学习无目的;许多研究生面临包括来自生活、学习、发展、人际、经济、工作、恋爱婚姻、家庭和就业等多重压力,一些心理承受力比较差的研究生感到不堪重负,产生忧郁、自闭、孤独、失落、茫然、焦虑等心理疾患,甚至由于绝望而选择结束生命;有些研究生认为自己交了学费是教育消费者,学校应该提供像商家对顾客一样周到细致的服务,他们对学校的一些管理规章制度和做法表现出一种盲目性、极端性地怀疑和抵触,甚至逆其道而行之;社会对研究生评价更注重他们的业务能力、外语水平,部分研究生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为重业务技术、轻思想政治的状况。[1]在新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研究生,如果不重视他们的现实状况,不切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必然会形成高学历层次不稳定的人群,无疑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而研究生对所遇到的困难挫折和认识上的迷茫,也迫切希望有人,特别是阅历丰富的、他们最为敬重的导师能给予指导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需要从思想观念、工作机制、教育内容、方法途径以及队伍建设上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并服务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帮助研究生解决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发挥好专职队伍、研究生骨干队伍、导师队伍三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作用,而其中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地位与作用尤其重要。
第三,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引领方面更具优势。研究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在长期一对一的教育模式中,接触最多、对个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导师。导师也因此比较容易掌握研究生的情况。[2]绝大多数研究生在和导师的接触和交流时,都能够主动跟导师谈心,包括倾述自己的苦恼和不解,这时导师可以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方式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而导师对研究生来说有极大的权威性,导师的人品、学识、道德对研究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知识渊博、教学有方、道德高尚、富于人格魅力的资深导师深得学生崇敬,导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导师和其他教育力量相比,如专职辅导员、教务员等其他管理人员,更具有智慧、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权威。当研究生中出现一些消极苗头和言论时,导师的一席谈话往往更能让他们欣然接受或认真反思及时修正。因而,相对于辅导员和其他任课教师而言,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长期以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工作机制中并没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在组织体制上,研究生培养规模较大的高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实行二级管理:在组织机构上学校设立专门的部门,如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或在研究生院(部、处)设立研究生党委(党总支);在院系层面,则由党委(党总支)负责。在队伍上,校级有专门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副书记,院系有负责研究生思想工作的副书记和研究生专兼职辅导员。在这种体制下,传统教育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工作“两张皮”,即“德育归学工口,业务靠培养口”现象仍普遍存在,导师只负责专业指导,专兼职辅导员具体负责研究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因他们工作分工职责不同而分离。
第二,相当部分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上有偏差,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思想。他们认为导师职责就是负责研究生的学业发展,指导研究生学会“研究”、学会“做学问”,往往把自己限定在指导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层面上,更多关心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的导师甚至公开反对研究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思想教育主题活动以及学术活动,认为研究生要专心搞学术搞科研,其他活动最好少参与或不参与。对其所带的研究生中出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受到感情、生活、工作问题困扰产生较大的思想波动,心理问题突出等情况掉以轻心,置之不理,认为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了,而且还是高层次人才,本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自行解决,自己插手就是干涉学生的自由,侵犯他们的隐私。就算要管,那也是辅导员的事。
第三,一些导师责任心不强,忽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导师除了指导硕士、博士,还要指导本科生以及其他专业学位的学生,加上其自身有科研、教学任务,还经常外出开会、讲学,一学期下来跟学生见不了几次面,专业学习方面都指导不了,更别说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了;研究生导师虽然都是本专业领域的专家,但有的导师知识结构与时代脱节,缺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知识和经验,没有掌握研究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也不愿意补充学习相关知识,处理问题态度粗暴、方法简单,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激化矛盾;有的将自己和研究生的关系定义为“老板”和“打工者”的关系,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力;有的导师学术道德低下,浮躁而急功近利,带头搞学术腐败,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或随意篡改科研数据;有的自诩权威,吹嘘自己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地位,打压他人的研究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导师的形象,在研究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让学生们对导师的人格道德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第四,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很多高校虽然出台了关于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及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等文件,对导师要成为学生生活上的关心者、学业上的指导者、思想上的引导者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作了相关规定,但大多都是宏观的空洞的内容,对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无相应的有效评价机制,可操作性不强,对于不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是成效差的导师也无切实可行的惩罚措施,结果干好干坏一个样,起不了奖勤罚懒的作用。
三创造条件,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第一,加强导师师德建设,确立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职责与要求,强化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要求导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培养、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要将培养研究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于教学、科研等具体培养环节的全过程。导师自身也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术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同时也要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特点、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第二,明确并量化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建立操作性强的考核奖惩制度。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研究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关心研究生的思想、学习、科研、生活,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导师每个月至少要与研究生进行1次思想交流,以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每学期要与各培养单位分管领导或研究生辅导员联系2至3次,及时反馈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对研究生每学年1次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了解和考核,并把评语和考核结果写入研究生的学年总结鉴定表中,存档备案;参与研究生违纪处理、疾病、事故、心理健康等突发事件的处置;积极参与并组织、督促研究生参加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要建立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估制度,把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和效果作为评价和衡量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并列入研究生培养工作评估体系。对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的考核由各培养单位负责,各单位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制订具体的考核办法,定期检查“研究生导师工作笔记本”,了解导师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情况,每学年或者每届所指导的研究生毕业时对导师进行一次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向学校提出是否继续聘用为导师的建议。其中,对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不力、各方面反映意见较大、出现重大问题或事故的导师,由各单位提出处理意见,经学校审核后给予相应处理。学校每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绩突出的研究生导师进行表彰,并考虑拨专款设立“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奖励金”,每2年举办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研究生导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以营造教书育人的浓厚氛围。
第三,搭建导师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拓宽导师工作渠道。一是网络平台。现在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导师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充分重视并善于利用网络构建交互式的徳育平台。要建立导师个人主页,用QQ、MSN、微博等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便于指导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即使导师外出,也可使用移动网络与学生沟通,这样就能有效解决导师由于工作忙而难于与学生见面联系的问题。二是交流平台。学校要定期召开导师德育论坛,专门就导师如何有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以拓宽导师的工作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实践平台。安排党员导师兼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或负责联系一个研究生党支部,直接参与指导和组织研究生的党建和思政活动;安排导师带队参加研究生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要求导师必须担任1至2个研究生社团的指导老师等等,尽量为导师创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机会,这样导师的思想政治思想工作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研究生思想问题的同时要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要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研究生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考虑研究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充分考虑研究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3]首先要坚持文以载道,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通过组织学术沙龙、学术交流,将研究生吸收到导师的科研项目团队,或从科研经费中抽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研究生科研资助,以解决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问题,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相互渗透,实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有效统一。其次,要将心理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就业指导,开展“成功观”、“就业观”教育,解决研究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研究生提高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解决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鹏.研究生思想特点研究文献综述[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3:(55-56).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挑战与途径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全球信息数据量爆炸式增长,“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关于大数据的内涵解释很多,我们可以把大数据简单理解为“含着巨大的、可有效利用的、多样化的数据集”。一般来说,大数据有四个“V”的特征,即:Volume,(容量――巨大的数据量),Variety,(种类――丰富的数据来源),Velocity,(速度――快速的信息增长)和最重要的 Value,(价值――获得洞察力和价值)。这些特征证明了大数据浪潮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在数据量庞大、种类繁多、信息多样化的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包括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的教学服务和数据利用方式正在发生变化,高校可以通过分析、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实现对未来的预测,以便教师和管理者改善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决策。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际亟需树立大数据意识
首先,伴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化、教育结构的多元化,如何提升研究生管理水平的科学化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通过树立大数据意识,不断推进过程化管理,有效促进研究生管理的科学发展。其次,研究生既是知识学习者,也是科研工作者,具有特殊双重身份性质,另外研究生层次相对多样,对社会认知相对复杂,这给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再次,研究生群体的组成比较复杂,有如下特征:第一,群体成员来源多样化。研究生群体成员较本科生来源更加多样化,既有应届本科生,也有往届生;既有来源于公司企业的,也有来源于政府事业单位的。不同背景的学生在学习和科研生活中表现各异,研究生人际关系也更为复杂。第二,群体成员年龄跨度大。考研政策放宽了考生的年龄要求,使得研究生群体年龄跨度比较大,既有从本科直接读研的年轻人,也有具备一定社会经验的大龄青年。第三,群体成员目标多元化。应届生思想相对单纯,读研可能成为回避就业压力的途径,目标也不甚明确;往届生读书目的明确,但深造动机比较复杂。以上所列举的种种情况,都可以利用大数据得到圆满解决,使管理者的决策更具有针对性,从而让管理水平更加科学化。
二、大数据给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面对大数据引发的深刻变革,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大数据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存着在一些现实的挑战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大数据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高校以传统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为主导,缺乏动态把握教学质量和学生思想行为状态的即时呈现,有的教师或管理者缺乏对大数据重要性和功能性的认识,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新变革;二是教育政策评价体系等激励性政策制度不明晰,缺乏各类资源支撑,应用大数据实践教学主观动力不强;三是数据搜集系统平台搭建公开性数据和个人隐私数据界限不明确数据分析技术及算法公式难推导数据挖掘人员能力素质以及硬件软件数据采集财政投入不够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着大数据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和运用。
三、适应大数据时代,探索提高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新途径
(一)强化意识、创新方法,加强教育工作针对性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并强化大数据意识,提升对数据信息的敏感性与数据资源价值的认识程度。大数据为科学调查研究大学生思想状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第一,大数据更多来自社交网络,不仅有每个人的属性数据,更能捕捉其思想状况和社会关系的脉络。微博、微信、网络交易记录、照片、视频等等多种多样、来源丰富的数据源,能够在无序中准确地反映出大学生日趋复杂多变的思想状况和社会交往关系。第二,大数据可快速、及时地反映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例如当重大公共事件等社会舆情爆发时,大学生往往会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渠道表达意见,从而迅速形成舆情爆炸。第三,大数据具有来自网络和社会化媒体的显著性,通过分析社交网络中的每一个个置角色及行为态度,能够更加全面广泛地显现出大学生群体的真实思想倾向。只有对数据保持敏感性,才有可能及时准确地摸清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态度和需求。在全面收集信息的前提下,经过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过滤、提纯,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达成对教育对象的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为增强教育针对性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依据。另外,要善于理清学校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造条件,将数据利用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对近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通过数据信息,在校学生可以及早对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有感性认识,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尽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总之,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应用,让冰冷的数字更贴心地服务学生、关爱学生,体现了数据利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提高运用能力,发挥网络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面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数据的运用能力的提高,是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的前提。因此,要建设一支具有数据利用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如统计学、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此外,还要利用网络平台的力量,把网络平台开发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有力的工具。当前,互联网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尤其明显。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互联网以其平等、开放、可选择性和交流便捷的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贴近学生、以更易于融入学生的方式开展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通过与学生开展网上谈心活动,可以获取更多、更直观的信息数据,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生在网上的行为进行跟踪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的认识和态度,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积极进行教育引导,及时化解矛盾冲突,保证校园正确舆论导向,维护好学生思想和校园的安全稳定。通过校园党、政、工、团和学生会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题网站的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中发现并培养先进分子,培养具有坚定信念的有用人才。
(三)完善规章制度,保障技术运用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相关制度,是保障大数据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以充分运用的前提。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大数据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但随之而来的是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的显现。有关学生信息数据的收集、研究权限和范围、学生信息数据的利用原则和安全问题等,都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加以界定和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确保不侵犯学生个人隐私、防止学生信息数据被滥用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数据挖掘分析工作。因此,必须根据工作需要和发展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利用标准化流程,通过制度来规范数据利用,使学校各部门能够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大数据让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为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提供了可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的是研究生随时处于变化之中的“活思想”,应尽可能做到全面深入细致,依托大数据全面、分析、共享和预测的特性,较全面地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即时变化,才能对可能发生的倾向性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及时跟进解读,第一时间掌握研究生关注问题的话语权,将思想引领贯穿始终。所以,我们必须要积极适应大数据时代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学习,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真实科学依据,从而进一步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胡树祥,谢玉进.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06.
[2]董素芬.大数据下研究生培养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3]李伟.教育质量视阈下高校研究生管理创新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版),2009,12.
[4]周淑敏.浅谈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0.
关键词:医学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1-0062-03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和学校形象的好坏。地方院校肩负起为所在地区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高度重视并积极主动地搞好地方院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某地方医学院通过组织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研,掌握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寻找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措施,推动研究生日常教育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取得了实在成效和有益经验。针对在校研究生的调研以问卷形式进行,共向在校的三个年级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近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
(一)在校研究生对学校的评价不高,归属感不强
当问及“你对学校总的印象如何”时,回答“好”和“较好”者占38.6%,“一般”占47.7%,“较差”和“很差”占13.7%。当问及“你对学校提供的饮食条件是否满意”时,回答“很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者占33.3%,“不满意”占48.9%,“很不满意”占17.8%。当问及“你对学校提供的住宿条件是否满意”时,回答“很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者占34.1%,“不满意”、“很不满意”占65.9%。当问及“你对学校提供的活动条件是否满意”时,回答“很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占67.4%,“不满意”、“很不满意”占32.6%。当问及“你对学校提供的图书、实验条件是否满意”时,回答“很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占81.4%,“不满意”、“很不满意”占18.6%。可见,在校研究生对学校整体评价不高,对学校提供的饮食、住宿条件满意度低,对学校提供的活动条件、图书及实验条件则比较满意。
(二)研究生生活状况有待改进
在调研中,当问及“你对研究生生活的总体评价怎样”时,回答“很好”者占55.8%,“很充实,可以学到很多新东西”占36.5%,“一般,比较清闲”占5.8%,“很累,经常帮导师做课题”占1.9%。当问及“你感觉你的生活规律吗”,回答“不规律”占85.7%,“勉强规律”和“尚规律”14.3%。当问及“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些什么”时,回答“谈恋爱”者占95.2%,“上网或打游戏”占4.8%。当问及“你每周的锻炼时间是多少”时,回答“无”占91%,“一周一次”占9.5%,“一周两次”占9.5%。可见,大多数在校研究生肯定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但日常生活不规律居多,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等活动较少,用于恋爱或网络游戏时间较多。
(三)研究生对学习有许多困惑
当问及“你对读研期间在学习方面怎么看”时,回答“应该抓紧时间多掌握知识,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者占73.2%,“有必要锻炼一下自己的研究能力,跟导师在搞课题”占26.8%。当问及“你对研究生的看法”时,回答“很有必要,可以体现自己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研究”者占51.1%,“随缘,有机会就发几篇”占31.1%,“想发,但是比较浮躁,为写不出有见地的文章而苦恼”占17.8%。当问及“对于今后的生活你最担忧的是什么”时,回答“学业压力”者占90.5%,“人际关系”占4.5%,未作答占4.5%。可见,在校研究生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学习理论与科研工作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理解不清,在学业方面有许多困惑,这会给其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四)研究生对导师的指导满意度不高
当问及“你对导师给予你的指导是否感到满意”时,回答“很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者占50%,“不满意”、“很不满意”占50%。当问及“你与导师见面的频率”时,回答“每天”者占37.8%,“每周”占33.3%,“每季度”占8.9%,“每半年”占20%。可见,有一半受访者对自己导师的指导工作表示不满意,且学生与导师见面的频率低,有近30%的研究生平均3个月以上时间才能见一次导师。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也是研究生最信任与依赖的教育工作者,高校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导师指导水平与责任心,督促导师关爱学生。
(五)研究生对学术诚信问题认识不到位
在调研中,当问及“你认为学术诚信的主要表现”时,100%的受访者回答为“不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当问及“你对学术诚信问题的态度”时,回答“很重视”占90.5%,“一般关心”占9.5%。当问及“你认为自己是个讲诚信的人吗”,回答“是,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占76.2%,未作评价者占23.8%。当问及“你认为不少研究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什么”时,回答“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不对称”占85.7%,“传统诚信观的断裂”占9.5%,未作答者占4.8%。当问及“你认为可以如何加强研究生的诚信意识”时,回答“加大宣传力度”者占90.5%,“给每个人建立诚信档案”者占9.5%。可见,在校研究生能够意识到学术诚信的重要意义,但对学术失范行为的表现、对自身的诚信状况、对如何处理自律与他律的关系等在认识上不到位。
(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改善
在调研中,当问及“你认为你的心理健康吗”,回答“非常健康”占76.2%,“亚健康”占9.5%,“很不健康”占4.8%,未作答者占9.5%。当问及“你认为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回答“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与心理失衡”占76%,“经济压力造成的自卑与孤僻心”占4.8%,“就业压力造成的忧郁心理”占4.8%,“异往和恋爱中的心理问题”占4.8%,选“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与心理失衡”和“人际关系不协调引起的恐惧忧虑”占9.6%。当问及“你认为自己经常处于哪种情绪当中”,回答“快乐”占85.6%,“平静”占4.8%,“无聊”占4.8%,未作答者占4.8%。当问及“你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时,回答“转移(心里不快时娱乐、游戏、读书)”占76.2%,“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占23.8%。当问及“是否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喜欢自己”时,回答“是”占85.7%,“不是”占9.5%,“不清楚”占4.8%。当问及“你愿意参加心理讲座吗”,回答“我愿意”占81%,“不愿意”占9.5%,“可以去看看”占9.5%。大部分在校研究生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能够正确面对环境变化及各种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但部分研究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应对外来挑战,应引起重视和进行适度干预。
(七)研究生对就业问题的认识比较乐观
在调研中,当问及“你对于研究生目前的就业形势怎么看”时,回答“很乐观,还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占76.2%,“比较乐观,找工作还可以,不过自己压力很大”占19%,“有点悲观,找工作自己优势不大”占4.8%。当问及“你对自己毕业时就业形势的态度是怎样的”,回答“胸有成竹”占85.7%,“通过努力应该可以找到工作”占9.5%,“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占4.8%。当问及“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回答“很有前途”占90%,“较有前途”占5%,“无所谓”占5%。当问及“你的择业观念是怎样的”,回答“先就业再择业”占71.4%,“先择业再就业”占4.8%,“应对自如”占4.8%,“车到山前必有路”占4.8%,“焦急”占9.4%,“其他”占4.8%。当问及“你选择工作的首要考虑因素是什么”时,回答“单位名气”占76.2%,“薪水”占14.3%,“行业前景”占4.8%,“个人发展空间”占4.7%。可见,在校研究生大多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找到一份较满意的工作,且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就业前景充满信心。
(八)研究生对婚恋问题的认识比较理性
在调研中,当问及“还单身吗?你对研究生阶段还单身怎么看”时,回答“是,单身很快乐也很正常”占85.7%,“是,想结束单身,只是没有机会或是感情遇到过挫折”占9.5%,“是,单身很孤独,只是目前自己还没有条件结束单身”占4.8%。当问及“你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时,回答“满足心理或生理的需要”占85.7%,“打发无聊的时光”占4.8%,“调节紧张的学习压力,选择人生伴侣”占9.5%。当问及“你对恋爱对象的要求和希望是什么”,回答“感情好”占81%,“门当户对”占4.8%,“长相好”占9.4%,“会干家务”占4.8%。当问及“你向他(她)表白遭到委婉拒绝你会怎样”时,回答“还是朋友”占81%,“天涯何处无芳草”占14.2%,未作答者占4.8%。可见,在校研究生对恋爱与婚姻问题的认识比较成熟,主张顺其自然,且强调感情是第一位的因素。
综上,地方院校由于受自身办学条件、学科水平、管理理念及培养能力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在校研究生对学校的认可度不高、归属感不强,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有许多困惑,对导师的指导工作普遍满意度不高,学术诚信意识淡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就业、婚恋等思想观念和行为态度方面都需要改进和提高。当前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心应该是“稳定规模,提高质量”。为此,地方院校必须充分发挥现有各种资源的作用,增强各类主体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改进工作方式与方法。
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关心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
首先地方院校必须努力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努力做好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以增强研究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有其特点,公共课一般安排在第1―2学期内完成,大部分空余时间要靠学生自主安排,主要任务是专业科研与实践,学校对研究生有等考核要求。研究生对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期待也比较强烈,但对在读期间如何安排自身的学习生活比较迷茫,需要得到导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与帮助。当前部分地方院校存在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责任心不强,对学生长期“放羊式”管理,甚至于不关心学生科研进展,不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等严重情况。因此,高校应通过硬性制度措施强制督促导师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指导,对于不合格的导师采取措施予以坚决调整。同时,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的引导职能,在业余时间安排开展体育锻炼等活动,适当调剂研究生的学业压力与焦虑感,丰富研究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建立导师教书育人的检查、评比和激励机制,让导师明确自己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导师的育人意识,使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自觉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师行和诲人不倦的师教影响和教育研究生”[1]。
(二)提升研究生群体的学术道德觉悟
研究生在年龄、生理和心理上普遍进入成熟期,对自己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希望自己在学业上有发展,爱情婚姻等方面有所收获,学校要正视研究生的这些发展需求。研究生还是所在高校的科研生力军,是未来科研工作的主要后备力量。对于刚徘徊在学术研究门口的“新手”来讲,必须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打好科研基本功,尤其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倡导学术诚信风气。大多数在校研究生对学习工作中的作弊行为表示厌恶,但对于学术诚信的认识不全面。高校必须引导研究生在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的基础上,真正掌握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做到学术研究去功利化,以及学术评价的理性化。地方院校在科研资源不足、科研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教育,以对学生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培养研究生优良纯正的学风。
(三)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调研结果表明:在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亚健康问题。为提高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个人顺利发展,必须克服在此问题上的任何忽视或投入力度不够等错误倾向。研究生对来自当前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外在压力普遍感受强烈,需要高校采取措施帮助其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多数受访研究生均表示愿意参加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希望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能力。地方院校必须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建立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面对各种心理压力与不适,保持情绪冷静和心理平衡,调整完善自己的性格以应对环境变化,建立友好相处的人际关系。培养单位应重点关注性格孤僻、平时表现异常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在‘平等、友好、尊重、关怀’的基础上,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研究生进行疏导,防患于未然,帮助研究生渡过难关”[2]。同时,要通过加强研究生寝室及班集体和校园文化建设等,为研究生营造积极健康和奋发有为“正能量”环境。
(四)加强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
研究生连年扩招,而社会能够提供的专业对口岗位有限,研究生就业形势也愈发严峻,“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调研表明,在校研究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前途还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大部分希望选择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工作,如果可供选择的工作单位实在不理想的话,研究生会普遍选择“先就业,再择业”;部分研究生仍认为选择工作单位首先要考虑单位的名气,而对工作起薪要求并不高;普遍希望社会及学校高度重视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期待所在高校能够开辟更加广阔的就业信息渠道,开设研究生就业相关课程或培训讲座,以引导研究生理性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和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就业技能。地方高校尤其要注意培养研究生优良的人文素质和改造社会的能力,“社会发展到今天,单纯具有专业知识已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对研究生进行以人文精神教育,是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3]。
(五)做好研究生婚恋观教育
研究生进入了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年龄阶段,如何帮助研究生树立合理的恋爱动机,统筹安排学习、工作与感情的时间投入,这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回避的问题。高校可以开设相应的专题讲座或讨论,带领研究生深入分析当今社会在婚姻、恋爱问题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纠正研究生在婚恋观上的错误观点和偏颇行为,培养研究生主动争取美好感情和抗击感情挫折的能力。要深入了解研究生对于恋爱婚姻的真实想法和情感需求,“因材施教”提高个体的情商水平,提醒研究生做好人生选择,将追求幸福的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努力实现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此外,地方高校应主动占领研究生网络教育阵地,搞好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以充实研究生的业余生活,增强其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2]何幼琴,张艳萍.以人为本,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2005,(5).
摘要:本文阐释了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人”这一提法的内涵,分析了导师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人”作用在制度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帮助和促进导师发挥“首要责任人”作用在机制保障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导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人;制度建设
一、导师在研究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地位的内涵
2010 年11 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1]11 号)指出:要“建立起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同时,要明确专门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组织协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应作用。”对于导师的“首要责任”,文件指出:“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导师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要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构成主体中,与辅导员相比,研究生导师具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有利的条件。首先,由于导师在学术和科研领域的造诣,最容易获得研究生的尊重和信赖,是对研究生影响最大的人。由于长时间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负责任的导师容易与学生建立密切和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比辅导员等更能准确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
其次,导师直接掌控学生的学业进程,在一些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上有切实的发言权(例如奖助学金的评比,出国和实习的机会,毕业时间以及介绍就业等),其意见最受研究生重视,可以较好地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
第三,规定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全面负责也是国外实行研究生教育导师制的普遍做法。例如,美国科学院和工程学院等单位就认为成功的导师应该帮助学生“使他们的教育经历最优化,协助学生社会化并进入一个讲求纪律的文化,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有效的指导关系通常要以信赖,理解,尊重和感同身受为基础。指导关系不只是承担一个建议者的角色,它要求承诺导师本人对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具有个人的兴趣。”
因此,明确导师在研究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地位是必然的,而且,作为“首要责任人”,笔者认为按照文件精神,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是全方位的,主要应当包含以下这些方面:
关心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在这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帮助解决和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②对研究生进行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培养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③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④鼓励和支持研究生积极要求进步,担当社会工作,参与校园和社会活动,帮助研究生全面成长。⑤加强与辅导员、学校党团组织和思政教育部门的联系,协助做好研究生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⑥加强自身在思想政治理论、心理学理论等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新时期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的要求。
二、发挥导师在研究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导师的“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并不明显。研究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中政治课或德育课往往比“导师的言传身教”所占比例更高。各种调查都普遍反映研究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是首选求助的对象是父母和朋友,选择导师的比例相当低,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动态的掌握也不理想。从制度规范的角度看,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1]11 号)明确指出:“要把育人作为遴选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实施“一票否决”制”,但是目前各高校遴选研究生导师的基本条件中相关内容规定一般都较为空泛,例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治学严谨,作风正派,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等。而且对相关条件缺乏量化和细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很少能把“一票否决”落到实处。
其次,《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1]11 号)明确规定“要积极构建研究生导师育人的有效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明确导师的责任与义务”。但是由于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生师比较高,导师在科研、争取科研和课题经费、发表文章和晋升职称等方面面临很大压力,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要做到全方位关注困难较大。学校对导师在学习和生活上对研究生的职责缺乏专门和详细的文件规定,没有制度性的量化的考核,使导师对研究生的生活关心等变成了“良心活”,没有能很好的激发导师在关心学生方面的主动性。
第三,缺乏严格的导师思想政治理论等内容的培训与学习制度。笔者在本校进行的调查显示,近半数研究生因为教育方式的问题,不希望导师对自己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思想上和心理上都已相对成熟,简单的道德说教和生活上的嘘寒问暖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导师需要在政治理论、社会理论和心理沟通等方面掌握较高的理论知识和沟通技巧才能满足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1]11号)规定“高等学校要定期组织导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经验交流,定期评选优秀导师,不断提高导师育人水平”,但是事实上,高校在这方面也很少有具体详细的制度规范和建设。
第四,《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1]11 号)规定导师“要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但是事实上,研究生就业目前主要由高校就业派遣部门负责,导师与研究生就业派遣工作基本没有制度上的联系。一些导师会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研究生就业,但是相当一部分导师对自己学生的就业指导、求职面试等没有太多的关注,学校对这些也没有制度性的要求。另外,以研究生就业率为依据对导师进行考核和动态调整在制度上也缺乏保障。
三、发挥导师在研究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在机制保障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
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我们认为,为了落实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从制度建设出发,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制定相关的细化规则,明确规定学术道德违规和师德失范行为的内容等,在导师遴选制度中切实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可以将导师遴选工作与高校师德建设相结合,建立高校教师伦理委员会,接受研究生相关投诉,进行调查和公示,以此为据,建立严重学术道德违规和私德失范教师名单,作为导师遴选的依据之一。
其次,建立导师学习制度,如定期举办“导师学校”,加强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训。要对导师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培训,指导导师客观理性地认识社会现实,使其有能力辨识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对学生进行具有实效性和时效性的思想指导。要对导师进行基本的心理学培训,使其能辨识学生的不健康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向学校相关部门通报,以利于相关部门及时跟进。对导师的培训学习和对学生思想、心理状态的掌握情况都应该建立报告制度,出现问题可以有据可查,发生严重后果可以据此进行追责。第三,对导师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注要规范管理,制定量化的规定。要明确规定导师单独与学生交流的时间、频率,要明确规定导师对研究生的生活资助制度。可以尝试要求导师每学期填写简单的报表式总结,内容包括学生的社会政治认识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和生活适应情况、毕业季的就业准备情况、家庭是否有重大变故、与学生的沟通联系情况等,交研究生院或相关部门审查并存档,作为考核的依据。
第四,要建立规章,明确规定导师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帮助。对导师在职业规划、就业心理、推荐就业等方面对学生的帮助都应该有记录,有评比。对毕业生就业状况好的导师在招生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
最后,要建立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管理部门、党团工作部门、辅导员、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等围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召开联席会议的制度;认真建立研究生对导师的评教机制。总之,高校应该积极探索,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1]11 号)“要积极构建研究生导师育人的有效机制,完善相关政策”的精神,以制度建设为主要抓手,努力把导师在研究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兰州大学. 从研究生培养视角看导师负责制———以兰州大学实证研究为例[G].第二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成都: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2010:119-129.
[2]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Medicine.“What is a Mentor?.”Adviser, Teacher, RoleModel, Friend: On Being a Mentor to Students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1997.
[3]苏宝利,牛玉,徐淑凤.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探索,2009 (1):86.
关键词:学风建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69-03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就研究生的学风建设现状、成因及对策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而专门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探讨研究生学风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对研究生学风建设进行探讨分析,以期能为通过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促进研究生的学风建设提供参考。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贯穿研究生招生、培养、就业等各环节的基础性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生是非常特殊的群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相对本科生,研究生具有如下突出特点:生源多样化,受教育程度不同;自我意识强化,思想稳定独立;年龄跨度较大,面临个人问题较多;学习方式个性化,人员比较分散等。也正是由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研究生群体在思想政治领域价值取向多元,现实需求强化;自我意识比较强,更加追求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研究生学习场所不固定,人员分散,学习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这些都为研究生良好学风的形成以及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挑战。如何抓住研究生的群体特征、思想特点,在客观分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学风建设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特殊性
研究生教育机制上,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是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教育部在2005年又推出了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无论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还是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都不难看出,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这些都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不能照搬本科生那一套,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健康成长的首要责任人,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担着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责任。特别是在学业指导方面,要掌握研究生的学业和科研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特点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特殊性。由于研究生的学习以科研为主导,多由导师直接负责,研究生群体“化整为零”,围绕导师及本人研究方向独立开展学习、科研活动;研究生教育管理各级组织开展党建、评优、助困、文娱等常规工作时,研究生群体又“化零为整”参与其中,从事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导师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辅导员、班主任等则在中间起到“联络人”作用,保持上下信息畅通,实时监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特殊性给研究生学风建设又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联性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内在统一性。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其实质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加强学风建设,必须从思想深处抓起,不难看出,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以科研为主导的研究生教育应深化“思想政治育人”和“学术育人”两条主线,并将两条主线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2.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前提。正确的思想引导能够使研究生在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避免投机取巧、极端偏激的现象出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意义所在。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针对新时期研究生思想特点,科学有效地积极开展理论上的创新,实践上的探索,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通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促进学风建设。
三、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需从研究生群体内在特质着手,通过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导师教育引导、学术道德宣讲教育等途径,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
(一)加强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创建良好学风提供思想保证
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设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等思想课程,运用科学的理论培养研究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广大研究生从思想上坚持学术诚实,从行为上做到学术严谨。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入学教育、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答辩等诸多研究生培养的环节中,使之常态化。加强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创建良好学风提供思想保证,使广大研究生明确学习目的与方向,激发学习动力,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学风。
(二)提升导师职业道德水平,发挥导师教育引导作用
1.加强导师职业道德教育。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实施的是导师负责制,个别导师职业责任感缺乏,对学生败坏学风、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不及时教育、纠正,实质是对不良学风的姑息;导师自身行为偏差也会误导学生学风。要狠抓研究生导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导师不仅要教给研究生如何做学问,更要教给研究生如何做人,培养他们严谨的学风;导师不但要严格要求学生,还应努力成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表率,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2.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导师不仅是研究生在校学习阶段最密切的学术伙伴,还是研究生成长的引路人。导师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对研究生影响巨大,在学术兴趣、科研能力、治学态度以及道德修养方面同样具有重大影响。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态度和习惯,更加有效地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优良的学风。
(三)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推进认识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科协和教育部2011年9月联合《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科协发组字[2011]38号),旨在通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共邀请了68位著名专家学者(其中有43位院士)开展宣讲教育。全国592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博士生11.1万人次、硕士生74.7万人次接受了宣讲教育。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后研究生教育中,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也将被纳入到培养环节之中。
(四)发挥团学组织功能,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于培养研究生的优良学风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应充分发挥研究生团学组织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学术交流活动,给研究生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他们获得更多学习、参与的机会,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学术水平,促进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为加强学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研究生健康科学发展
就业既是研究生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反映。必须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提高研究生就业能力,缓解研究生就业“倒挂”难题,以就业促学风。另外,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使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科研及各项工作,将学风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总之,学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建设良好的学风,需要诸多方面齐抓共管、多管齐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良好学风的重要决定因素,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论、新方法,探索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风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