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产公司信息化

地产公司信息化

时间:2023-08-11 17:25:54

地产公司信息化

第1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

一、现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输出产品,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会计信息直接影响其证券的价格走向,从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出发,上市公司生产的会计信息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才能在证券市场公开。现有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是:上市公司生产会计信息一会计师事务所检验会计信息一证券市场投资者消费会计信息。这种生产模式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会计最基本的反映经济活动职能不能全面实现。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最主要的职能是反映经济活动,为投资者提供会计信息。平等地为每一位投资者提供会计信息是会计的最基本的反映职能,但在我国上市公司现有的股本结构中,国有股和法人股占绝对地位,形成了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一股独大现象,使得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几乎演变成了大股东的一言堂。在会计受制于总经理,总经理受制于董事会这种制度安排下,会计人员的地位和利益实质上受制于大股东。作为会计信息生产主体的会计人员在地位和利益被控制的情况下,其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方法的采用,显然是有利于大股东的,为投资者提供会计信息蜕变成了为大股东提供有利会计信息。

其次,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可能真正实现审计的独立、客观和公正性。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的定义,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业务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的收费较高,其收入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部收入中占的比重较大,而且审计费用是上市公司支付,因而上市公司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是消费者。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的要求严,一般而言进入上市公司审计的门槛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承担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也就变成了会计师事务所水平和能力的标志。在目前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相对有限和会计师事务所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激烈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业务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上市公司的消费者地位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的供不应求状态使得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平等,会计师事务所处于劣势地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客观和公正性得不到保证。

再次,现有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证券市场投资者投资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会计机构生产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对其生产的会计信息进行检验和监督。在这里,注册会计师起一个产品(会计信息)的质量检验员作用,其工作性质是鉴定产品是否合规、合格。证券市场投资者所需的优质产品——可用于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上市公司会计机构,也与会计信息的检查者——注册会计师不无关系。但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会计作假的连续曝光,上市公司会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严厉批评,特别是以独立、客观和公正为形象的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公众的地位显著下降,我国证券监管部门甚至曾提出了双重“审计标准”(一家是中资会计师事务所,另一家是外资会计师事务所)的设想就说明了这一点。注册会计师出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公众的压力,在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时,从凭证、账簿到报表,从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分类到整理都必须认真分析和审查。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变成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新再确认和加工的过程,于是会计师事务所有可能由检验员同时变成了生产者。可见,现有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模式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改革构想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变成了一个阻碍各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的会计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在加强研究,从国内外文献来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会计法规和制度研究。从会计法规和制度安排上防止上市公司的作假。典型的案件是郑百文的资产重组,使得我国颁布的债务重组准则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内不得不修改。(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我国特殊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本结构带来的问题十分突出,后来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指引和引进的独立董事制度说明了这一点。(3)会计人员利益机制研究。国内外文献均指出了在目前条件下会计人员和上市公司利益的一致性。(4)会计信息产权问题研究。主张从会计信息的产权方面寻找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这些研究对生产会计信息的会计信息系统本身都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我们认为:生产会计信息的生产工具——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存在问题,有必要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从会计信息生产的源头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而言,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只有改革其生产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体措施是:

1.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生成的社会化

目前,上市公司会计机构承担着对内和对外两种职能,对内职能是指会计机构承担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经济分析的职能,其目的是为上市公司经营决策服务,具有明显的内部特征,理论依据为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管理理论。对外职能是指会计机构承担的财务会计职能,即为上市公司的相关利益集团提供用于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股权日益分散化,上市公司的利益集团有外部化趋势。一般说来,证券市场越完善,上市公司利益集团的外部化特征越明显,因而为上市公司的利益集团提供用于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的财务会计职能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其理论依据为会计是一个主要为投资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信息系统理论。对上市公司现有的财务会计职能而言,由于其生产的会计信息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从会计核算的凭证取得、登账、报表生成程序考察,上市公司会计机构拟不再承担财务会计的报表生成的对外职能,这一部分职能可由社会完成。而上市公司的会计机构只承担对内的职能和与内部管理密切联系的记账、登账的会计核算职能,真正实现会计参与管理的职能,符合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中会计的地位和立场。至于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生成则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注册会计师一方面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在会计群体中的专业素质与长期从事审计业务的经验使得他们承担上市公司报表编制工作更为有利。

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构建

(1)上市公司向证券交易所支付会计信息生产费用。当上市公司生成会计报表的职能社会化后,注册会计师成了这部分职能的承担者。注册会计师从事该部分会计信息的生产,谁来支付生产费用变成了关键问题。根据谁消费、谁付费的原则,由于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从事的会计信息生产是用来满足证券市场现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需要的,这些投资者理应支付这部分会计信息生产的费用。但是,如果按此方案实施,在操作上将会非常困难或者说操作成本太高而缺乏效率。我们不妨作以下分析:首先,注册会计师从事会计信息生产后,上市公司会计机构业务得到了精简,费用相应下降,原来支付以求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正的审计费用不需要支付,上市公司直接受益。其次,注册会计师生产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在证券市场的,直接影响投资者对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这部分会计信息对上市公司而言起了广告式的宣传作用。因此,上市公司应支付给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生产费用。何况,上市公司支付给注册会计师的会计信息生产费用本质上是投资者支付的。按利益相关者理论,上市公司应该是与上市公司有密切利益关系的利益集团共同所有,从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风险程度来分析,股东即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最大,因而股东即投资者拥有上市公司最大的剩余索取权,上市公司支付费用的增加,直接减少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剩余,上市公司支付的会计信息生产费用是以减少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剩余为代价的。

注册会计师从事会计信息的生产必须获取收益以弥补其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耗费,上市公司应如何支付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生产费用呢?如果上市公司直接向注册会计师支付生产费用,势必会形成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利益紧密联系的捆绑式关系,使注册会计师处于被动地位,其会计信息生产的客观公正性会受到上市公司的干预。为确保注册会计师生产的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之间形成利益捆绑式关系,上市公司支付的会计信息生产费用不能直接支付给注册会计师,而应通过中介组织——证券交易所转交。因为对上市公司而言,证券交易所是融资的场所;对投资者而言,证券交易所是投资场所。证券交易所是联系上市公司融资、投资者投资的桥梁,能够反映双方共同的利益。

(2)上市公司支付费用的确定。根据成本定价理论,上市公司支付的费用应以能弥补注册会计师从事会计信息生产过程各种耗费的总和并有一定的利益来确定。从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的工作量来考查,上市公司支付的费用应以原上市公司支付的会计报表审计费为下限,以上市公司原会计机构中生成报表相关的费用与会计报表审计费用之和为上限,否则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不符合成本效率原则。

(3)证券交易所采取招标方式聘用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商品化并将推动会计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将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的地方保护主义,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资源重新整合,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内水平参差不齐,不排除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会采取低价格策略进入这一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为关系上市公司、投资者和注册会计师利益的中介——证券交易所,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来组织注册会计师从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在招聘时,标的首先目标不是价格,而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使得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生产按投资者决策需求来安排组织,最终形成证券交易所、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利益的帕累托最优。

3.证券交易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生产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

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的构建过程中,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两者利益直接相关,且注册会计师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现已变成了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各自独立无直接利益关联的平等关系,确保了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中的独立、客观和公正地位。

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较强业务能力的注册会计师,以独立、客观和公正的立场生产的会计信息与现有模式中上市公司会计机构生产的会计信息相比,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质量指标会有大幅度的提高。相反,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而发生的监督成本则会大幅下降。但注册会计师生产的会计信息必须经过监督,否则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因个人效应最大化而与上市公司合谋、寻租来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监督的方式应以低成本检查为主,监督的主体为证券交易监管部门。改革后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图示如下:

付费

付费

上市公司

——

证券交易所

——

注册会计师

(委托、受托关系)

(招标、监督关系)

参考文献王乔,章卫东。200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操纵行为探析。会计研究,12:42~44

杜兴强。2002.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研究。财经研究,12:56~58

张广,陈翔等。2002.会计信息体系结构的发展。会计研究,10:48~52

伍中信。1999.论会计人员的地位和立场。财会月刊,6:12~13

杜兴强。1999.会计信息产权问题研究。会计研究,5:23~25

第2篇

网络是一个制造“神话”的地方,云南乃至西南的这片土地上的这个网络“神话”,而云南信息港正是缔造网络神话的地方,这里是世界了解云南的窗口。云南信息港是由云南电信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打造的,而云南电信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掌舵者杨汝金就是这个“神话”的打造者!作为西南边陲的闭塞之地,杨汝金究竟有何妙招制造了这个网络神话,为此记者专访了杨汝金揭开神秘的面纱,看看隐藏在这“神话”的背后是什么。相信读者一样充满了期待。

“信息”一词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已经出现。南唐诗人李中在《暮春怀古人》一诗中写有这样的诗句:“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而宋代诗人陈亮的《梅花》诗中则写道:“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古往今来,有很多诗句都与“信息”一词相关,在21世纪的今天更不例外。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信息产业也越来越普及化,就算是在偏远的彩云之南,信息产业也同样很发展,云南电信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就是最好的例证。

云南电信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成立,是云南省电信有限公司的惟一全资子公司,惟一代表云南电信使用“中国电信”品牌在行业外拓展综合信息服务业务的专业化公司。秉承中国电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云南电信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虽然成立的时间只有三年多,但却为云南的社会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旗下的云南信息港就是最好注脚。为了记录云南电信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三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记者一行三人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走访了云南电信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汝金。

初见杨汝金便觉得他气宇轩昂,是典型的“儒商”,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正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有听其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通过与杨汝金总经理的交谈,记者更加印证了心中的想法。在杨汝金的睿智带领下,云南电信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如一艘勇于破冰攻坚的航船,三年来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恢弘气势驶向了更加辽阔深邃的大海!

凤凰涅出信息新视界

采访伊始,杨汝金总经理微笑着对记者说道,提起云南电信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简称云南信产公司),相信有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提到以前的邮电局,相信有很多人应该不会陌生,再提到现在的中国电信、云南信息港,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伴随着杨汝金娓娓道来如叙家常的讲述,记者也不由得心生疑惑,云南信产公司与邮电局、中国电信、云南信息港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看着记者的疑惑神情,杨汝金总经理解释了其中渊源,原来,云南信产公司一是得益于国家改制的政策;二是有赖于邮电局把“邮”和“电”分开的基础。在过去,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似乎不是太强烈,对“短信经济”更不了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强烈了,顺应人们的愿望,国家实行了改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云南信产公司就应运而生了。

说到这儿,杨汝金仿佛跌入了三年前的回忆中,他跌宕起伏的语言让记者重温了云南信产公司成立的全过程:2006年,中国电信云南公司为加快企业战略转型的步伐,整合资源,于2006年7月开始筹谋成立一个拓展综合信息服务业务的专业化公司。这就是云南信产公司诞生的原因。通过五个多月的筹备,由原云南万事通信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昆明网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电信网信集团IT业务发展中心(主体部分)和云南省数据通信局部分人员优化整合构成的云南信产公司于2007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

杨汝金介绍说,云南信产公司成立三年来,始终秉持中国电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品牌理念,依照中国电信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发展战略,面向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综合信息服务。其业务范围涵盖各个领域,包括“云南信息港”网站营运、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IT服务外包、应用软件开发、网站建设维护、互联网增值应用和黄页信息业务等。同时,云南信产公司还根据政企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推动政企客户的信息化建设,并通过高质量的IT维护服务,为政企客户有针对性地解决其缺乏信息人才导致的系统维护、二次开发困难等问题,为客户提供从通信系统到信息应用的全面解决方案,实现了跨地域无差异化的优质一站式服务。

三年来,云南信产公司在杨汝金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信息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综合通信规划以及互联网增值应用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迈追赶跨越步伐”的工作激情和责任感,以建立“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为行动指南,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已在云南省范围内树立了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优质品牌,成长为一家具备了跨行业和广域网综合信息服务解决能力的大型IT企业。凭借着雄厚的电信技术实力和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这两个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云南信产公司进行的各州市信息港及电子政务工程网站建设、运维工作不少于200个,如云南文明网;怒江大峡谷网站建设及运营维护;红云红河企业网站运营维护;雄风集团企业网站;云南省文化厅文化资源共享项目,完成全省16个地州、129个县的文化资源系统建设;云南省委组织部现代远程教育党员培训项目,完成全省近9000个项目点的实施及维护工作……通过这些省级、市级重点项目的施工建设,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合作信誉度及社会形象。

三年的时间,信念的种子已经有足够的准备悄悄萌芽。三年来,云南信产公司获誉载途。在杨汝金的眼里,荣誉是对公司员工工作的肯定,也是公司不断前进,谋求更好发展的不竭动力。2005年,云南信产公司开发的云南万事通网站系统荣获“2005年度优秀软件产品”称号荣获“中国民营企业家‘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主办媒体贡献奖”。荣获“百度2007中国最有影响力企业”称号;2009年荣获了“中国方案商200强”称号……面对云南信产公司所取得的这些荣誉,杨汝金谦虚地说这是市场对公司的肯定而异,并不代表什么。

目前,云南信产公司的资质建设水平已居于云南省内同行的前列,成为云南省内资质级别最高、资质范围最广的企业,具备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乙级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

面对如许辉煌成就,杨汝金感叹道:“云南信产公司成立的三年是不平凡的三年,公司成立初期也和大多数企业一样,遭遇过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然而,面对困难的时候,公司的员工团队始终与企业站在一起,‘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之际’,这是公司制胜的法宝,也是现在公司取得辉煌成绩的关键。可以说,云南信产公司能在云岭大地上迅速开花结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杨汝金风趣地说:“云南信产公司这几年一直在不断变化,而我们惟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成立后的云南信产公司博采众家之长,发挥各公司的业务特长和成功的经验,凭借集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于一身的独特优势,为用户提供全程全网本地化的电信级综合信息服务。”杨汝金总结说,云南信产公司的成立是云南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是中国电信云南公司发挥组织、人才、技术资源以及综合信息服务优势,加速云南省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新举措,也是云南电信倾力打造云南省信息系统集成、互联网增值服务行业领先者的新举措。云南信产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云南电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为云南省的信息化建设和云南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再立新功。

领异图标新巅峰犹寻进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具有相当生命力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色,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也。云南信产公司成立三年来,在产品开发和业务服务上已经独具特色,这也是云南信产公司始终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所在。

作为公司发展的领头羊,杨汝金对云南信产公司的方方面面都非常理解,他认为云南信产公司的独到之处主要有三点:第一,依托中国电信全国垂直一体化的三级营销服务体系和运行维护体系,凭借中国电信丰富的网络资源、专业的电信及IT技术、优秀的技术团队、广泛的客户资源和行业知识,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政府、金融、企业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升级及改造、网络管理服务、网络及设备代维服务、设备租赁、应用软件集成及开发、IT服务支撑等“一站式”服务。第二,在进行一系列大型网络建设和服务的过程中,云南信产公司归纳总结了一整套项目管理方法,形成了独特、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和实力强大的核心团队。同时,公司具备了省内最强、国内一流的资质水平,在渠道建设方面与华为、联想、思科、DELL等客户建立了较好的合作体系,为客户提供优质技术和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第三,身处市场环境中,公司一直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客户的业务运营,通过对客户业务运营流程以及信息化需求的全面理解,为客户提供创新而适用的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和ICT支撑服务,提升客户价值,与客户共同成长。此外,在发展过程中,云南信产公司还开展了许多特色新兴业务,如西部工作网人才招聘、手机支付一卡通、金视通视频会议系统、惠生活、爱阅读、爱冲印、网络团购、安全管家、手机看家、停车占道系统解决方案、C+GPS位置服务等。

说到云南信产公司的特色产品业务,杨汝金认为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云南信息港()。据杨汝金介绍,云南信息港成立于1998年,云南信产公司成立后就由云南信产公司负责运营和维护。本着“服务云南、网联世界”的建站宗旨,经过十二年的发展运营,云南信息港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和应用最丰富的区域性综合门户网站。云南信息港现拥有新闻、娱乐、游戏、网上商城、名师课堂、人才、旅游、汽车等30多个频道,近千个子栏目,同时还开通了手机短信、小灵通短信、房网、彩票、交友、会客厅、聊天、虚拟社区、VOD影视点播、电子杂志等数十项网络应用及网络服务项目,日均点击率在2000万次以上,日在线时长800万分钟,新闻信息更新量日均400条以上。

云南信息港不仅是云南信产公司旗下的第一品牌,也是中国电信10大地方品牌之一,目前在电信网站中收入排名第三,位列云南各网站之首。云南信息港不仅是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门户网站,也是中国西部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站之一,是云南省政府指定的惟一政府公告网络媒介。云南信息港在云南信产公司的所有产品业务中,综合实力是最强的,技术是最高的,服务也是最好的,资质也是最多最高的,它是云南惟一一家获得新闻登载权的综合性商业网站,也是与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站同批获得国务院新闻办颁发的新闻登载权的14家综合性商业网站之一。

云南信息港以网络媒体、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为业务主线,以丰富的内容、持续稳定的服务确立了其在云南省内绝对的品牌优势,为宣传云南、服务云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9年10月28日,“全国网络传播联盟”成立暨全国网站互动共享协作大会在北京召开,2009年度优秀网站品牌颁奖典礼隆重举行,云南信息港获得“全国地方网站创新发展杰出品牌奖”。2009年年末,在由《互联网周刊》举办的2009年度中国商业网站百强评选活动中,云南信息港获得“2009年度中国商业网站百强”称号,列中国商业网站分类排行版“区域门户”网站类第9位,在行业内得到了较高评价。此外,2009年,云南信息港还获得了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教育类网站备案、西部工作网人才中介资质等资质,为网站业务的持续拓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说到云南信息港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时,杨汝金说,云南信息港一直致力于成为“世界了解云南的窗口,云南走向世界的桥梁”,为此,云南信产公司的目标是将云南信息港建为全国性的商业网站。具体说来,一是立足于云南是旅游及民族文化大省的基础,发展全国性商务及应用;二是面向东南亚,结合国际出口桥头堡模式,建设东盟大通道;三是打造中国电信集团级综合信息服务产品基地。杨汝金信心百倍地表示,只要这几个战略目标能逐一实现,云南信息港一定会像东升的旭日一样,在彩云之南的天空下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倡低碳网络筑数字通途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愈演愈烈的态势,“低碳”已经成为现今社会最热门的词语,“低碳生活”也已经由口号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网络也不例外,有人甚至提倡在IT行业中实现“节能减排”,以适应低碳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于“低碳网络”,杨汝金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杨汝金认为,云南目前正在遭受60年难遇的旱灾,“低碳经济”已经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同,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低碳生活已经不再是一个仅仅局限于可拿来辩论的话题,而是一种思想觉悟,是一种价值观念的转变。要把碳排放量降到最低,信息产业也责无旁贷。杨汝金说云南信产公司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降低碳排放量:

第一,通过办公自动化实现无纸化办公。无纸化办公除了能让办事人员“省力”、提高工作效率之外,还可以“省钱”。可以说“省钱”是采用网络办公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网络进行无纸化办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节约大量资源,如传真、复印、纸、笔等办公耗材可以节省下来。从大局上来说,无纸化办公所节省的纸就相当于从电锯下拯救了大量的树木。第二,利用电信网络,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为各地政府提供电子政务、阳光政务以及便民服务解决方案,为老百姓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来往油耗。第三,使用一些新型的信息化系统,比如民政用的低保系统,可以起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例如,本来要开着电脑一整天查数据,然后汇总统计,现在只要输入查询统计条件,就能在几秒钟内得到想要的统计数据。第四是视频会议,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实现全省及全国的视频会议,不用耗费人力、物力到会议地点集中,这样不仅提高了会议效率,也完全避免了交通尾气排放和资源的浪费。

“目前,云南信产公司正以身作则,尽最大的努力来推行这些绿色环保办公方式。”杨汝金倡导全社会都行动起来,用科技实现节能减排,将环保事业健康地发展起来,以此来适应低碳时代的发展趋势,对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了倡导“低碳网络”之外,杨汝金说,云南信产公司对未来的发展也有自己的战略规划。他说,云南信产公司的目标是建设可服务全国的集团及商业信息基地,在完成转型后,整体收入目标争取过亿。因此,云南信产公司将通过产品标准解决方案、项目个性化整体解决方案和行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来实现业务的推动,同时通过不断的技术演进和业务演进实现公司整体业务向技术含量和价值含量的高阶迈进。杨汝金舒心地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云南信产公司在三年多的市场历练中经历了挑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永远不会满足于过去,未来正等着我们去创造、去书写。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学会了更加了解市场,了解客户的需求,此后,我们将通过不断强化专业化运营,构建以服务和产品为主的核心竞争力,在实现客户价值、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提升企业竞争力,力求对今后的企业发展乃至云南信息行业的发展产生更好的良性影响。”

面对未来,杨汝金信心满怀,他说,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内,云南信产公司将重点以市场需求和项目契机为驱动,为客户提供专项的、标准化的产品解决方案,提供以应用为主的系统整合服务,以个性化解决方案的形式促进集成服务。跟踪世界通讯技术演进趋势和发展动向,不断进行业务创新,着眼于信息化技术和电信强国发展的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着力推进行业创新,促进行业发展。把握当前电信业务的业务移动化、多媒体的趋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务实地推动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为打造电信强国和电子强国做出不懈努力。同时,云南信产公司还将面向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服务和运营服务,为政府、企业进行基于IT和通信系统的管理培训、平台化运行维护、系统规划服务等。

杨汝金总结道,云南信产公司将凭借云南电信在云南市场上的品牌认知度、强大的网络资源、丰富的客户资源、优秀的人才队伍和对各类合作伙伴的强大吸引力等优势,结合云南本地实际,创新业务发展模式,积极与国内外各行业客户合作,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把握发展趋势进行融合与转型,以符合信息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云南信产公司还将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着力打造最具实力的云南本土信息化企业,助力数字云南建设,以服务云南联通世界的宗旨为云南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采访结束时已是夕阳西下,然而记者却为云南信产业公司的蓬勃发展激动不已,这个产业的明天相信毫不逊色于东升的朝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上,像杨汝金这样龙跃凤鸣的领导,定会通权达变,自出心裁,,灿亮云南信产公司的明天。,信息产业的光芒定会亮遍彩云之南的每一个角落,洒向中国的每一个地方。

相关链接

杨汝金简历:

杨汝金,生于1962年9月8日,汉族,199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一、教育经历

1984年7月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11月获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2002年7月云南大学信息系统通信工程与管理研究生毕业;2003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MBA研修班毕业;2006年4月获得国家高级职业经理证书;2009年11月云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获软件工程硕士学位。

二、工作经历

1984年8月――1990年4月在云南省邮电学校任教;

1990年4月――1996年4月在云南省邮政储汇局任技术设备科科长,负责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工作;

1996年4月――2000年9月在云南省数据通信局任维护部主任,负责云南省数据通信网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2000年9月――2006年6月在云南电信网信实业集团公司任发展策划部主任兼IT业务发展中心总经理

2006年6月――至今在云南省电信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三、社会工作

云南省政府信息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通信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互联网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通信行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电子行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电信公司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客座教授,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等。

第3篇

关键词:创业板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披露准则

一、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披露不全面、估价不准确。大多数创业板公司属高新技术企业,其发展有时并不依赖于实物资产,但对其拥有的无形资产及相关的核心技术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大量实证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与其市场价值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但由于现行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体系的不完善,对无形资产的披露过于简单且未作详尽的分析与评估,大多数无形资产及关键技术在财务报告中得不到充分反映。而这些信息恰恰反映了企业未来的成长潜力、发展前景,是信息使用者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同时,由于无形资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缺少专业可靠的评估下,对其进行准确的估值具有很大的难度,不准确的定价也给信息使用者造成了困扰。

(二)非财务信息反映不充分。非财务信息虽然不能像财务信息那样可以量化,给人以直观的感受,但是在反映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上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上市公司自身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非财务信息包括上市公司的背景、管理及研发团队、已掌握的核心技术及对企业未来成长能力和获利能力的评估等关键内容。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着重于披露其财务信息,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较少,相关的披露准则也缺少强制性的规范。目前尽管有少数创业板企业对非财务信息予以披露,但是披露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

(三)尚未建立专门的财务指标体系。投资者及监管部门非常关注创业板公司的可持续增长能力、未来的发展前景及隐藏的风险等因素,这些信息是可以通过一定方法量化纳入到现有财务指标体系中的,而遗憾的是目前证监会的披露准则对创业板公司财务指标的披露要求与主板没有显著的区别,同样以关注公司的常规财务指标为主,没有推出适应创业板公司的专门的财务指标。研究表明,常规财务指标并不能使一般的信息使用者通过定量分析了解到企业的成长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所以,缺少这些针对创业板公司特有信息的财务指标的披露,给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带来了障碍。

(四)披露的信息内容虚假,存在操纵行为。目前我国部分创业板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吸引投资者,在信息披露时大多将利好消息作为披露的第一要务,甚至违背基本的会计准则,比如利用各种手段虚增利润、制造虚假文件、在招股说明书中虚假财务信息粉饰业绩,以此获得上市资格或配股增发资格。由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不规范,导致了资本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减弱,股票价格无法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真实价值。同时由于创业板市场成立时间较短,配套的监管法规还欠完善,这些都加剧了信息披露失真,严重影响了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框架的构建

在目前我国主板市场信息披露体系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如何完善补充创业板市场的信息披露体系是当前证券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1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和5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调研询问,题目为:您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信息有哪些?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尝试性地构建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的框架,见图1。

(一)无形资产扩展信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最大特点是拥有诸多能为其带来巨大价值的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包含的信息则是判断创业板公司未来成长潜力和获利能力的重要依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仅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内容,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狭义的无形资产。由于现行准则和法规并没有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出台特别的规定,所以目前创业板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广度还存在局限性,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想深入了解的需要。

本文认为,在现有的可以量化的狭义无形资产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加投资者比较关心的暂时无法量化的广义上的无形资产,以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和发展潜力,具体应该包括:(1)人力资源信息(企业管理团队、研发团队、组织培训能力等)。(2)核心技术信息(研发能力、外部技术支持等)。(3)客户资源信息(现有营销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等)。(4)组织资本信息(企业品牌影响力、企业文化等)。这些广义的无形资产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对企业影响深远,虽然暂时不可量化纳入会计报表,但是本文建议,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单独详细反映,并提醒财务报告使用者关注。同时,基于无形资产对创业板公司的重要性与特殊性,针对可以量化的狭义无形资产部分,本文还建议,在现有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应扩展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的评价表并配以附注说明,用于全面揭示与评估无形资产对上市公司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尝试性的构建了无形资产的评价表,见表1。

(二)成长性信息。众所周知,高成长性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显著特点,成长能力是创业板公司发展的核心目标导向,决定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命运,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如果创业板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没有披露企业的成长性信息,将无法反映和预测该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成长性信息作为投资者渴望了解的重要决策信息,如果将其纳入到创业板公司的信息披露体系中,则能更准确地描述该公司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同时也更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本文认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高成长的能力,不能仅仅依赖于资产及营业收入增长率等财务指标,对于非财务指标也应予以更多的关注。由于目前这些非财务信息按照已有的会计准则难以确认和计量,所以我国至今也未要求主板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其成长性信息,在现有披露体系中这些信息涉及较少,也不够全面和深入。但是为了突出创业板的特点,也为了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本文建议应进一步扩展成长性信息的详细程度,并在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主张使用复合指标合成评价体系,本文尝试性的构建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信息披露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一是财务评价信息;二是该公司所处的行业状况;三是该公司的市场占有能力;四是该公司团队管理能力及员工素质;五是该公司的创新能力。详见表2。

(三)人力资源与组织资本信息。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一般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研发能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无形资产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建议,针对创业板公司,应建立“人力资源评价表”并以辅助报表形式予以披露。“人力资源评价表”应反映企业管理团队和研发团队的成员构成、学历水平、已获成果、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分配利用状况以及企业对人力资源投入支出等情况。同时在评价表中可以采用一定方法(如综合评分法等)量化人力资源形成会计信息,尤其对于一些高成本引进的高端人才应单独分析其量化后的投入产出比、投资回报率等指标,最终形成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将是评价创业板上市公司价值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企业的组织资本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品牌价值和企业文化,众所周知,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品牌逐渐成为竞争的主体,这对于拥有高成长性和高新技术的创业板公司来说尤为重要。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通常会涉及一些真正“无形”的资源。比如企业经营管理思想,高管人员的管理理念与模式,营业推广模式,员工和社会的认可程度等等,这些信息很难计量量化,现有的财务报表也无法反映,但是这些对信息需求者却十分重要。本文建议,上述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等信息应该结合其他已有并已被量化的信息,全面、详实、客观、公正地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在财务报告中披露。

(四)核心技术信息。创业板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是投资者和信息使用者最为感兴趣的内容。在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8号――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中专门对证券发行人的业务和技术的披露做出了相关要求:发行人应披露主营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及设立以来的变化情况、在行业中所处地位、主要技术优势、拥有的主要资产及核心技术等与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经营要素。可见,披露核心技术信息在28号准则中虽然有所体现,但是评价标准过于笼统,无法体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评价标准缺乏量化方法,在实际披露过程中容易被上市公司操纵,通过夸大其词、美化包装的描述性语言掩盖其核心技术缺乏竞争力的事实。本文建议,应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创业板上市公司核心技术的信息披露。首先,创业板上市公司应披露其主要产品或服务的核心技术,包括技术来源、技术水平、技术类别、成熟度以及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等内容。其次,要披露企业技术储备情况,主要包括正在从事的研发项目及进展情况、拟达到的目标,经费预算及支出情况等。与其他单位合作研发的,还需说明合作协议的具体内容、成果的产权归属及本企业所占比例等内容。第三,应披露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说明研发的具体流程、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等。第四,应披露本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概况,包括研发人员的构成情况,已取得专业资质及已获科研成果,最近两年核心技术人员的变动情况等。

(五)风险预测信息。由于创业板公司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其发展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上市公司在披露其高成长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应向社会公众揭示其隐藏的风险。这些风险有可能是无形资产比重过高导致资产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技术不成熟或知识产权被侵犯所导致的,还可能是外部市场的不确定导致其核心技术面临淘汰或被更新换代所造成的。为了提醒广大投资者对创业板公司隐藏的诸多风险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建议,在现有的风险提示的基础上,应构建一个“风险预测表”,在该表中,应充分披露创业板公司正在运作的项目及相关的专业风险测评,以便投资者能够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客观地权衡风险与收益,进而使投资人的利益受到保护,同时也能使企业赢得市场的客观评价。

综上所述,无形资产扩展信息、成长性信息、人力资源与组织资本信息、核心技术信息、风险预测信息共同构成了披露框架,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框架内各种信息并非各自独立,而是有着诸多的内在联系,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一个有机整体,笔者认为这个整体正是信息需求者最想了解也是最容易理解的。

三、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尽快推出适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的特殊性,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较大,研究开发费用一般较高,如果按照现行准则规定的资本化条件,创业板公司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是亏损状态。同时,现有会计准则的历史成本入账与摊销计量模式虽能提供可靠、客观、可验证的数据,但由于无形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及预期走势的不确定性,使得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账面价值可能会大幅度偏离其实际价值,进而干扰投资者的主观判断。因此,本文建议,首先,进一步放宽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条件,推出专门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划分标准。其次,针对现有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采取历史成本计量的单一性和滞后性,如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入权威机构评估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则将使创业板公司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更准确、更贴近实际。同时,本文还建议在现有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尽快推出上述提及的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专用会计报表。

(二)强化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承诺与风险提示。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时,在展现其高成长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应向社会公众揭示其蕴含的风险。前者,可由上市公司自己对披露内容进行斟酌,后者应由证券法规进行强制性的规范。本文建议,证监会、证交所在披露准则中应完善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创新性信息与风险提示信息同时强制披露。(2)董事会要对报告中的成长性信息和风险评估信息负责,并作出承诺说明。

(三)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首先,本文建议监管部门应尽快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包括完善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格式、技术处理,减少信息披露的不确定性因素,使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有规可循。其次,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加大惩戒力度并落实监管责任。第三,应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等证券中介机构的规范和管理,提高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与资产评估质量,进一步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赵淼.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月刊,2010,(5).

2.张婷.论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J].现代商贸工业,2011,(16).

3.张林,郭仑.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1,(7).

4.葛欣.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建议[J].会计之友,2010,(4).

5.班婷,郝文波.浅析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J].企业导报,2010,(3).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投资 上市公司 绩效

自从上个世纪40年代计算机诞生以来,以计算机、通信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新技术,它可以提高人们的计算能力,提高信息处理和传播的速度,可以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实现更科学的决策,因此,信息技术投资理应取得巨大的经济和商业价值,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和公司绩效的改善。许多学者围绕信息技术是否能带来相应的价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研究表明,在计算机应用和生产率以及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联系。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领域。当前,企业面临着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的环境,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地提高工作绩效。信息技术被普遍认为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如何实现信息技术投资的价值是企业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研究信息技术投资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将为管理者更加清楚地理解信息技术和公司绩效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的价值提供基本的帮助。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技术投资基本情况

上市公司是指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股份公司。我国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共1300多家。上市公司一般规模比较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比较高,具有较好的进行信息化的基础。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省略list.省略)提供的上市公司公告。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共检索到2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在最近几年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建设和投资,从表1看出,投资额最少的400万元,最多的约7000万元,平均2477万元。企业2001-2002年的平均总资产的平均值在32.4亿元,最小值5.56亿元,最大值85.9亿元。信息技术投资额占总资产的比例平均为1.18%,最小0.1%,最大3.22%。虽然上市公司信息技术投资额比较大,但是在公司总资产中的比重还是比较低。没有披露信息技术投资的公司资产的平均值是35.26亿元(表2)。

从表3可以看出,从1999年以后,披露进行信息技术投资的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报酬率逐年下降,从1999年的14.25%下降到2003年的5.52%。从表4看,没有披露进行信息技术投资的公司的净资产报酬率也从1999年起逐年下降,且下降的幅度更大。

信息技术投资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其显著性

上市公司的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信息技术的投资和应用外,还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用1998年和1999年的净资产报酬率的平均值表示信息技术投资前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用2003年的净资产报酬率代表信息技术投资后的公司绩效,前后对比可以反映绩效的变化,其中既包括信息技术投资的影响也包括其它因素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投资的效益难于单独估计,所以需要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消除其它因素的影响,由于对照组是考虑了实验组公司的产业类型并随机选取的,基本可以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通过实验组前后效益的变化减去对照组前后效益的变化,可以将除信息技术投资以外的其因素对绩效的影响消除,从而得到信息技术投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从表5可见,信息技术投资前后净资产报酬率平均值下降8.4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从表6看出,对照组净资产报酬率的平均值下降12.50%,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无论是披露进行信息技术投资的公司,还是没有披露进行信息技术投资的公司,在最近几年,公司的净资产报酬率都发生了显著下降。相比而言,没有披露进行信息技术投资的净资产报酬率下降更多,两者相差4.05%,这可以认为是信息技术投资带来的公司绩效。但是,从表7的显著性检验结果看,均值相等的T检验的双侧检验的概率值大于10%,说明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实验组和对照前后绩效差异均值相等的原假设,也就是信息技术的投资对公司净资产报酬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假设的验证与结论

根据上述的讨论,披露进行信息技术投资的上市公司经历了净资产报酬率的显著下降,没有带来上市公司绩效的显著提高,因此假设1被拒绝。与此同时,对照组的净资产报酬率也显著下降。对照组比实验组平均多下降4.05%,这可以认为是信息技术投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但是通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发现这一差异并不显著,因此,假设2也被拒绝。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技术投资并没有带来公司绩效的显著提高,虽然信息技术投资使得样本公司净资产报酬率平均少下降4.05%,但是这一结果并不显著,这部分地说明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技术投资中存在生产率悖论问题,至少从目前来看,信息技术投资与我国企业绩效的关系还不是太密切,信息技术投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还不明显。

参考文献:

1.Bruce Dehning and Vernon J.Richardson.Returns on Investment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Research Synthesi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Vol.16.No.1,2002

2.Dale W.Jorgenson.U.S. Economic Growth in the Information Age[J].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1

3.李治堂.信息技术投资“生产率悖论”研究及其最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

第5篇

关键词:油气储量 信息披露 比较 发展趋势

自从三大石油公司上市后,资本市场对其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石油公司而言,油气储量的多少,直接反映着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准确的披露油气储量可以很好地提升企业的价值和信誉。但是,由于我国油气会计准则对于石油企业油气储量信息披露的要求并不完善,各石油公司对于油气储量信息披露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深入研究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在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大石油公司油气储量信息披露现状对比分析

(一)三大石油公司储量信息披露内容的对比

经过对财务报告中“矿区权益的取得、油气勘探和开发成本、油气生产活动经营成果、资本化成本的处理方式、标准化计量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油气生产活动的核算方法”等披露内容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储量信息披露内容上,中石油和中海油对于数量与价值的披露比较全面。三大石油公司均能有效的提供根据权益法所核算的探明已开发及未开发的油气储量。

三大石油公司均采用了SEC所要求的成果法去核算油气生产开发成本,但在细节上却大有不同。虽然地球物理勘探、地质调查、探矿权取得成本以及其他勘探费用等均计入地质勘探支出,并于期末结转为地质勘探费用,但由于各公司资本化的时间点不同,所采用的处理方式也有所区别。

而对于油气开发的支出及生产成本,总体上三家公司都是按照地理区域披露相关成本,先对其进行资本化处理,再按一定的摊销方法分配到有关生产成本中去。但不足的是没有对减值准备和累计折耗的累计金额及其计提方法等进行披露。

对于油气生产活动经营成果的状况。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披露完全依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69 号―――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的披露》(SFAS No.69)的要求进行披露,而中海油并未依照SFAS No.69的披露要求对其油气储量进行披露,主要以图表的形式进行信息披露并且将经营业绩的披露放在了年报的前端。对公司的总资产、营业收入、资本投资、税费及红利、均采用三年的复合增长率及柱状变化图进行对比描述,从而使信息使用者可以直观地看到企业最近几年的经营成果,同时对于原油和天然气以及非常规的油气资源等上游产品,在信息披露上突破了传统方式,与其他两家石油公司形成鲜明对比,对于企业近年所得税税项及本年度其余税项的说明采用图示法更加形象贴切。

对于探明油气储量的未来现金净流量折现的标准化计量的披露,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地区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都没有提出具体的规范。只有美国对储量价值信息的揭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采用标准化的计量方式,以10%的贴现率将储量未来现金流折现为现值并以此作为储量价值信息披露,具体再根据披露储量数量相应的每个地理区域报告和影响期间度量变化的要素进行实际披露调整。

(二)三大石油公司储量信息披露位置对比

通过对三大石油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 从信息披露方式的角度归纳,得到三家石油公司年报中储量信息披露所选择的位置(见表1)。

[储量信息披露位置\&2010年\&2011年\&2012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董事会报告\&√\&√\&\&√\&√\&\&√\&√\&\&业务回顾\&√\&\&\&√\&\&\&√\&\&\&业绩概览\&\&√\&√\&\&√\&√\&\&√\&√\&表内披露的其他储量相关信息\&√\&√\&√\&√\&√\&√\&√\&√\&√\&财务报表附注\&√\&√\&√\&√\&√\&√\&√\&√\&√\&原油天然气储量资料\&√\&\&\&√\&\&\&√\&\&\&储量信息补充资料\&√\&\&√\&√\&√\&√\&√\&√\&√\&]

(表1)

由表1可以发现,三大石油公司储量信息披露的位置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在董事会报告以及业绩概览中对油气储量的披露也只是以文字性描述为主,虽然看上去对于油气储量的信息在年报中很多位置均有披露,但由于主要是涉及油气资产和油气储量的不确定性风险等油气储量的非货币性信息披露,从而导致更具实际意义的货币性信息披露较少。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石化从2011年开始在储量信息补充资料中增加了对储量信息的披露,这是一项重要的改变,很好的完善了中石化财务报表对于油气储量数量及价值信息的披露。另外从表中我们不难发现中石油是三家公司中在披露位置上最多的公司,尤其是其专门设立“储量信息补充资料”更是清楚的披露了其油气储量的信息,这值得另外两家石油公司借鉴。

二、石油企业储量信息披露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石油公司的财务报告在储量信息披露上更加趋同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各石油公司对其财务报告的改进和完善,各公司对于储量信息的披露更加接近SEC的要求,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实现了内部趋同。油气储量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上的趋同,这可以使石油公司行业间的纵向比较更加直接明确,对于石油企业和其他信息使用者都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政府必将建立油气储量评估中介机构

由于石油资产资产的特殊性,以及各大石油公司的国有背景,若要使油气储量信息的披露真正的准确,只有建立一个公正的第三方去评估审核才能满足。储量评估机构作为第三方,在对各石油公司油气储量评估的同时,也是对各石油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督。但是由于油气资产在评估上的各种不确定,第三方在实际的评估时必须拥有完整的评估方法及风险应对措施。只有公平、公正、专业的第三方才能使油气储量信息的评估做到真实有效。

(三)油气储量的披露内容将更加多样化

虽然目前为止各大石油公司油气储量信息披露主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但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中海油对非常规天然气的披露也逐渐重视起来。我们可以大胆的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各大石油公司对于非常规资源的披露也会日益完善。但是,由于非常规资源开发技术难度比较大,我国这方面的技术有待提高,因此各大石油公司需要努力改进自己的勘探开发水平,尽早对非常规油气资源进行储量信息披露。

此外通过对三家石油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研究,我们看到中海油在财务报告的观赏性以及实用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使得信息使用者在浏览其财务信息的同时亦感受到企业的文化的魅力,这也是每个石油公司所要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志方,杨园园,吴官生,等.关于SEC油气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

第6篇

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我国的经济呈现稳健、可持续发展态势,特别是一些投资与管理的现代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宁波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为此,记者一行专访了该集团公司李凌总经理。

睿智、务实、年轻、博学的李总在百忙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李总原在该公司下属企业工作多年,对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内涵较为熟悉,他追求事业,顽强执著,虽在该集团公司担任总经理时间不长,但对电子企业的基础、管理、投资与市场勇于探求、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有所作为的领导风范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宁波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8月,前身为宁波电子仪表工业局,资本金为1.55亿元,公司最大的股东是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占有股份56.7%,宁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占有股份26.12%,宁波电子工业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占有股份17.18%。

远谋自有深韬略。公司高层领导从新世纪企业发展深层次目标出发,准确实施战略定位:以资本运作为核心,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依托,追求高额投资回报的具有多元投资主体的区域性投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80年,前身为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1998年成为中央直属大型企业,2001年、2002年位居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在亚洲通信设备制造业排行榜上列第18名。该公司以中国普天产业集团为依托,实施股权重组,谋求高额回报,同时利用该公司三大优势,与相关成长型的企业交融互动,注入资金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使投资企业也相应得到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三大优势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构筑时代工程、创建品牌、迅速发展生产力的具体内涵与精髓,使企业一步步稳健地向多元化、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迈进。

公司控股企业和参股企业近20家,尤其是控股企业,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移动通讯产品,2001年销售30亿元,2002年销售64亿元,2003年可达到150亿元,每年均翻一番以上,高速发展使得手机产品销售名列全国第一。这一强有力的事实证明了一个时代的亮点在资源优势互补所折射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世纪彩虹。

该公司主要控股的企业,如宁波明昕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中策电子有限公司、宁波甬科机电有限公司等,他们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样得到很大的提高,企业核心争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体现多元化、网络化、现代化。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公司利用资金、管理、资源优势不仅占领了信息化的前沿阵地,而且在软件、汽车电子、生物电器、网络、第三代移动通讯等相关产业不断拓宽投资领域、瞄准时展方向,不刻意追求某一产业,但追求回报率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时代品牌的创建,对宁波经济强市的贡献。

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公司2001年净资产为2亿元,目前净资产已达5亿元,时间不到2年,翻了一番还多。该公司高层领导带领全体科技精英真正做到目标明确、准确定位、措施到位、优势突显。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变化快速神速。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

宁波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依托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拥有非常好的项目资源、网络资源和丰富的人才、管理优势,构筑了投资、管理、发展平台,为一大批科技精英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氛围和创业环境。我们相信: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他们将更出色地在电子信息化发展大道上厚德载物,厚积薄发,做精、做强、做大,共同打造世纪新财富,铸造产业新辉煌。

第7篇

关键词:发电公司 财务管理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57-02

伴随现代企业竞争程度的加深,企业运营所面对的市场、所处的资本环境不断变化,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愈来愈向以集团策略为主导、以全方位预算控制为重点、以内控为主线的集权式管控方向发展。当代微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为此种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奠定了技术与经济基础。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便是此种科学的管理思想与发达的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发电公司的行业特性适宜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是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存有先天要素的约束,另一方面也存有部分后天缺陷。要抓好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改进这些先天不利要素,改善后天缺陷,坚持不懈,以实现全方位、多层级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意义

1.有利于解决公司财务信息孤立的问题。在目前的公司财务管控中,尽管大部分公司运用了微机技术对日常工作与财务信息加以处置,可是公司的不同部门间并未把信息进行统一归纳,而是孤立存在的,对于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经过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在公司内部构建有关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高效地把公司的信息集中归纳,转变信息孤立现状,做到信息互享,提升信息的精确性。

2.有利于公司把财务和业务信息进行整合。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其财务管控大多受传统会计思想的影响,大部分财务管控信息被限定在经济业务统计的层级上,同个经济行为有关的财务信息被搜集到多个管理体系中,以致经济业务的所有信息难以被高效整合,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较好地规避此种问题,把财务和业务信息有机整合,提升公司运营管理决策的合理性。

3.可以推动公司管理方式的革新。实施公司财务管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在公司中提升微机、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能力,构建有效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可以把传统的财务信息记录与传输、会计计算与审计等工作利用微机技术来完成,提升了财务信息的处理速度,推动了财务管理效能的转变,增大了财务集中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了财务全方位预算管控的落实,最后达成公司财务管控总体能力的提高。

二、发电公司财务管理的特征

1.生产与物流管控较易规划,容易实施信息一体化建设。发电公司无论是水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亦或是其他类型的发电公司,和其他加工生产公司比较,生产活动集中,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总体的生产销售流程、供应链条较短,材料购置较为单一,不涉及中间商品,不涉及或者较少涉及库存问题,不涉及物流体系问题:生产与物流管控较易规划,容易实施信息一体化建设。

2.坏账风险低,资本回流通畅,较易依托资本流对公司加以管理。发电公司用户类型单一,仅是电网企业,通常电费回收期低于30天,坏账风险低,资本回流快。有关的采购过程,款项支付也较为迅速。不像建造单位,款项支付不及时,也不像一些商业单位,有相应的三四个月的信用期。公司的成本开支,除了折旧以外,也大多伴随资金流。因此经过管控资金流,便可以有效地管控公司的生产运营。

3.存在运营管理地和生产场所分开的问题,进行信息化建设有较好的收益性。发电公司通常建设在远离市区的地方,特别是水电,大部分在偏僻的山区,而公司的决策组织与财务管控组织通常设立在城市地区。传统的纸质材料的信息传输方法,一方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效果不理想。在此种状况下,开发集成的财务管理信息软件,达成财务和经济业务统一办公,有显著的收益性。

三、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1.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不牢固。发电公司的财务信息化管控当前仅停滞在财务管理时期,并且效能单一。财务信息化管控技术未曾达成预期成效,未曾从根本上发挥作用。在当前的发电公司发展历程中,财务信息化仅发挥了会计计算的功能,在其整体发展中公司的组织协作基础不牢固。公司对财务信息化管控的认知滞后,未曾发挥其财务预算和财务监督的功能。财务信息化管控在发电公司中单独运行,未曾达成和其他组织间的协作运用。

2.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措施滞后。发电公司总体架构庞大,组织管理流程繁杂,财务管控在繁杂的监督下实施,通过管理层的科学决策以后才可以真正地实行。此种繁杂的管理体系会让财务信息化管控效率低、实行困难多。发电公司在实际的工程实行过程中需要解决多个层面的问题,决策进度落后,影响了决策的及时性和精确性,未曾从根本上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

3.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素养较低。尽管发电公司为了顺应改革的步伐已采用了对工作者实施培训的措施,可是从当前来看,此领域的工作人员的素养依旧较低。大部分财务管控者具有较高的会计核算能力,但是微机操作能力不足。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加强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可是专业素质较低,知识架构缺乏多样化,难以适应繁杂的工作要求。

四、怎样抓好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1.增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程度。首先,公司决策层与管理者应当全面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作用,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在公司中全面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提升资本的监管与运用成效,维持公司本身的竞争实力。其次,应形成以财务管控为中心的理念,在公司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下转第159页)(上接第157页)应牢牢掌握工作重点,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大方向始终正确,才可以让整个信息化建设起到应有的成效,实现提高公司总体管理能力的目的。

2.提升集团企业的管控水平。应当增强集团企业的控制水平,防止在管理过程中集团企业和下属单位间的协同矛盾,减少集团企业很多不可控亦或不稳定的要素。发挥财务管控在资本统一管控中的功能,更有效地监督所属企业的资金流,达成对公司的全方位预算控制,从事后监察考评向积极的事前规划和事中管控改变,达成集团“一套账”管控形式,实现汇总表格智能生成,合并表格大多数智能形成。把公司各个下属单位的信息化软件集中谋划,实现集团企业财务统一核算业务的信息化管控。全面深化财务的核算作用,将集团企业的重点财务制度集中固定在软件中,实现财务制度的规范化。

3.抓好信息集成,实现资源共享。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应从根本上改变以会计核算为核心、仅限定在财务组织内部的形式,应实现财务与经济业务的集成化,把包含人事管理、行政管理、资产管理、顾客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剖析、流程管理、协议管理等诸多的业务软件和财务软件进行集成,达成数据流、商品流、资本流的协同统一,达成财务管控、财务预算与财务分析的完美融合。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统一,并非单一的信息共享,应从业务出发来进行剖析,构建信息软件。信息的生成应延展到业务系统,在处置业务的过程中采用和会计核算机制衔接的方法,直接形成财务信息,进而达成更多的信息互动,最后实现信息一体化,避免各个组织间重复提供信息而导致的效率低下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持续提升职工的业务素养。财务和其他经济业务集成化建设,牵涉到公司运营管控的诸多方面,各个业务软件均是集成化系统的主要构成内容,均承担着及时、精确提供管理信息的责任。这不单单给财务工作者,也给所有参与运营管控的职工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管理要求。应构建一套和财务信息化相配套的工作机制与奖励体系,持续增强对所有职工的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培养,深化职工对一体化的认知,提升有关的业务素养,让其尽早掌握操作技术,积极顺应工作形式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金红.发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东方企业文化,2015(13)

[2] 胡云龙.关于做好发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

[3] 李景明.信息化下电力科研院所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1)

第8篇

商业计划书

二零零一年三月

前 言

选择xx

就等于

选择成功

因为

我们拥有

杰出的领导者

卓越的管理团队

创新的知识员工

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 录

第一节 公司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战略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创业人员的背景及素质

三、公司的发展规划

第二节 公司产品及市场分析

一、公司产品、特点及优势

二、行业和市场

三、公司的独特性和市场竞争力

四、竞争对手的优势及劣势

第三节 融资需求和财务预测

一、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

二、融资需求

三、财务分析汇总表

四、财务分析

第四节 公司运营和管理

一、公司发展战略

二、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三、人力资源规划

四、软件开发管理

五、市场策略

六、外部支持

七、资本运营

第五节 投资方的介入和退出

一、投资建议

二、投资方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资本退出

第六节 风险及对策

一、风险

二、对策

第一节 公司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

一、 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的成立与目标

xxxx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由xx省交通厅联运中心、深圳亚桥软件公司、北京方正新世纪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门致力于交通行业信息化研究和软件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有总资产620万元人民币。

l 注册地址:xxxxxxxxxxxxxxxx

l 注册资本:壹佰贰拾万元

l 法定代表人:xx

l 成立时间:xxxx年6月

l 经营宗旨:顾客的高满意度、股东的高回报率、员工的广阔发展空间

l 目标:面对交通行业信息化改造领域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的目标是:立通领域,推动和加快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用三年时间,把xx建设成为交通行业信息化应用软件产业基地。

l 公司的技术、市场发展过程

公司自成立以来,便承担着xx省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任。目前,公司已独立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交通运输企业综合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等六套应用软件,其中《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已经在威海、烟台、济宁三地市安装使用,运行良好,并将在xx省17地市推广应用。另外,xx汽车运输总公司对《交通运输企业综合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公司将立足xx,积极开拓全国市场。

2、 公司的股本结构

股东名称

出资额

出资比例

xx省交通厅联运中心

49.2万元

41%

深圳亚桥软件公司

49.2万元

41%

北京方正新世纪公司

21.6万元

18%

3、 公司股东基本情况

项目

注册资金

法人代表

经营范围

99年末总资产

99年末净资产

xx省交通厅联运中心

1700万元

客货联运、、培训、配载服务、咨询;客货运站综合开发;交通运输信息咨询服务、汽车及配件的销售。

21198746.09元

17998695.97元

深圳亚桥软件公司

500万元

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销售及售后服务;通信产品(国家专控产品除外)的销售。

5018593.60元

北京方正新世纪公司

100万元

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等。

4、 公司组织管理、决策方式

l 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司围绕产品市场,超越经营职能,灵活地组织和管理。

l 建立授权型、扁平化组织结构,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和创新的需要。

l 以合作化的人性管理思想为指导,建立以目标管理为基础、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同时实施数字化管理、柔性管理、知识管理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l 战略(经营)决策实行以总经理为核心的集体决策,为之“断”。公司的智囊部门——运营管理中心负责决策研究,为之“谋”。 “谋”与“断”各尽其责。“谋”要按照总经理的思路多谋,“断”要在“谋”的基础进行,最后达到善断之目的。

l 战术管理决策、战术业务决策向管理部门和员工充分授权,积极组建具有管理自利的的职能机构,管理者和员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独立的开展工作,灵活机动地实施决策,并不断地创新,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责任感。

l 公司经营决策方法科学化。充分运用“软”、“硬”两种技术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把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与用数学模型进行系统分析结合起来。

l 公司经营决策体制科学化。随着公司的迅速扩展,公司将逐步建立起经营决策系统、信息系统、智囊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有机构成的完善的经营决策体制。

l 公司经营决策程序科学化。

5、 公司主要经营状况

单位:元/人民币

项目 年期

1999年

2000年

主营业务收入

870,786.88

主营业务利润

-23463.40

589,668.45

利润总额

-283776.93

83,685.00

税后利润

83,685.00

总资产

1,088,326.83

净资产

999,908.07

销售利润率

9.61%

净资产利润率

8.37%

6、 研发费用

1999年公司研究开发费用为——,2000年为7.5万元。

二、 公司创业人员的背景和素质。

董事长,xx,男,46岁,高级经济师,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99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任xx省交通厅联运中心总经理。

董事,xxx,男,34岁,198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控制专业,后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现任深圳亚桥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事,xxx,男,32岁,大学本科。1990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科技情报专业。现任深圳亚桥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董事,xx,男,48岁,大学本科,高级会计师。现任xx省交通厅运管局计财科科长。

董事,xx,男,47岁,高级工程师。1981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现任北京方正新世纪公司xx公司总经理。

总经理,xxx,男,34岁,大学本科。1989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科技情报专业,在it行业工作多年,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有管理、经营和指挥才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深邃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会计主管,xx,女,经济类大学本科,精通会计业务和财务会计法规,敬业精神和原则性很强。

三、公司发展规划

1、 公司三年发展规划

l 2001年,完成资金、形象、技术、人才四大工程建设。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其中软件销售收入350万元,硬件销售收入650万元,税前利润达到160万元。

2、关键成功因素:

l 奉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l 倡导团队精神、创新精神。

l 对交通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深入的研究。

l 有独立研究开发能力,能够根据顾客和市场需要不断开发出新产品。

l 建立动态联盟,把非核心技术交给合作伙伴完成,公司对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分层面研发,集中精力培育和发展核心技术及前沿技术,从而实现技术的成功“嫁接”和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第二节 公司产品及市场分析

一、产品、特点及优势

1、产品

公司立足于交通领域,以推动和加快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运输企业、运输市场提供一流的应用软件及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为使命。

现已开发的产品是:

l 《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l 《物流基地管理信息系统》

l 《交通运输企业综合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l 《办公自动化(oa)系统》等六套管理应用软件。

正在开发产品:

l 稽查管理信息系统

待开发产品:

l 地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及地理信息技术(gis)在交通行业的应用

l 客运联网结算系统

2、特点及优势

l 技术先进。基于广域网和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符合当今信息技术发展主流和大规模应用的实际需求。

l 前瞻性。公司产品的开发充分考虑交通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了产品技术的前瞻性。

l 功能实用。实现客户内部信息共享,协同业务办理,业务涵盖面广。

l 通用性强。公司产品面向交通业务,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l 查询方便。对每一种信息,系统提供多个视图来表现,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查询,方便地对信息进行综合和分析。

l 运行可靠。运用大型数据库的事物处理机制,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从而使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l 标准规范。公司产品的开发严格遵守《道路运政信息系统信息指标体系与编码规则》。

l 与办公自动化的无缝连接,保证了数据信息传递的时效性。

二、行业和市场

公司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交通运输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因而兼具交通业和软件业的属性。

1、软件是知识经济的关键技术和关键产业。软件产业成为进入新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支柱产业,它是信息社会的核心和灵魂,是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关键。软件产业以其独有的广泛渗透性、行业带动性,不仅本身在创造经济效益,而且是其他众多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力,对众多经济领域有辐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到“倍增器”的作用。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发展的核心产业,是新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产业领域之一。 我们占据了产业优势和市场前景优势。目前我国的软件技术和软件产业正处于初创期的后期,即将进入行业成长期,初创期产业的增长率在20%-50%左右,成长期将达到50%以上。

国家“十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在2001年全国交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加快交通信息化进程。按照“统一规划、配套协调、稳步推进”的原则,启动政府交通部门办公业务资源网络建设,尽快改变交通系统信息不畅的局面。抓好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工程和区域性客运售票系统建设和货运信息系统建设,为实现公路、水路交通电子商务奠定基础。抓好网络环境下电子收费系统和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建设。”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部门也都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xx省交通科技“十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设步伐,开发公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货运市场信息服务系统、运力宏观调控决策支持系统、智能交通系统、gps基础上的车辆调度管理系统等,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潜能,提高交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智能化交通(its)是21世纪世界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可以说,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这一领域市场潜力巨大。从下表可以看出,交通行业信息化服务有坚实的市场基础,市场潜力巨大。

项目

地市

客运站

货运场站

营运车辆

高速公路

数量

17个

128 个

492个

1000个

50多万辆

2006公里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未来几年,国民经济将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对交通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客货运输需求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交通基础设施总量将会有较大的增加,交通管理业务将会更加繁杂。因此,交通行业信息化需求会不断增长,交通行业信息化市场潜力无限。

三、公司的独特性及市场竞争力

1、 独特性:公司是交通行业信息化软件开发的专业公司,承担着xx省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任,在xx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以xx省交通信息化市场为依托,积极开拓全国市场。

2、市场竞争力

公司的竞争优势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 技术优势。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技术队伍,掌握了当今国内交通行业领先的信息技术。

l 政府支持优势。交通信息化建设是xx省交通科技“十五”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公司作为省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承担单位,交通厅从各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确定公司总经理参与交通厅信息化领导小组,共商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

l 产品组合优势。公司已经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六套应用软件,并将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可为各省市的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l 市场优势。xx省交通运输业在全国交通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高速公路建设居全国第一,交通行业信息化市场份额很大。更重要的是,xx省交通业在全国有很强的影响力,它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其他省市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决策。可以说,“得xx而得天下”。

l 质量、成本优势。公司对交通行业有较深入的研究,聘请了熟悉交通行业业务流程的专家对软件开发给予业务上的指导,因而可以减少大量的调研活动,缩短开发进程,降低开发风险,提高产品的质量,大幅度降低成本。

l 管理优势。公司管理队伍整体素质较高,有着良好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富有激情和创新精神。

四、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由于交通行业信息化市场前景广阔,托普软件、中创软件、深圳亚桥、东大阿派等公司及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极力向该行业渗透。雄厚的资金、优秀的人才、完善的营销网络是它们竞争优势所在,但它们缺乏对交通行业的深入研究以及交通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另外,上述竞争对手主要致力于公路建设信息化或货运电子商务等项目开发,而我公司立足于交通行业信息化基石的大型数据库建设、全省三级信息化网络建设工程的研究和开发,产品内涵量很大,两者的产品既有区别又有互补性。

“有竞争才有发展”。我们欢迎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以便共同创造出广阔的交通行业信息化市场。

第三节 融资需求及财务预测

一、 公司目前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

xxxx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0年度财务状况表

单位:元/人民币

项目

金额

或比率

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

无形及递延资产

流动负债

实收资本

未分配利润

流动比率

资产负债率

金额或比率

384138.57

653334.72

50853.54

88418.76

1200000

-200091.93

7.39

8.12%

从上表可以看出,公司目前财务状况良好,流动比率极高,资产负债率很低。这一方面表明公司财务稳定,但也说明公司没有享受到“财务杠杆”效应。

二、融资需求

公司拟吸收风险投资1000万元,可以分两期投入。第一期4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的的推广应用以及《稽查管理信息系统》的调研开发,具体用途见下表:

序号

项目

金额(万元)

1

《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的的推广费用

200

2

《稽查管理信息系统》的调研开发费用

200

第二期6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地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在交通行业应用以及《客运联网结算系统》调研开发费用,具体用途见下表:

序号

项目

金额

1

地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在交通行业应用调研开发费

300

2

《客运联网结算系统》调研开发费用

300

三、财务分析汇总表

单位:万元 /人民币

年期

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销售收入

1000

4000

10000

软件销售收入

350

1400

3500

税后利润

166

1023

2232

总资产

1300

3600

7000

总负债

70

213

37

所有者权益

1223

3411

6933

四、财务分析

附表:1、损益表

2、费用成本预测表

3、现金流量表

4、资产负债表

第四节 公司运营和管理

一、 发展战略

l 总体战略:建立动态联盟,形成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相结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所为,有所不为,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网络化合作体系,进行契约式研究、开发、销售,以培育和发展公司核心技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l 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

l 坚持“提供高品质产品,实现低交付成本”的市场竞争策略。

l 充分运用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两种手段,积极开拓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实现公司跳跃式发展。

l 注重知识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1、公司的组织结构

公司以创新精神大胆改革原有的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再造业务流程,结合开放式知识型企业的特点,建立起跨越职能部门界限和以满足顾客、市场需求为核心的工作团队,力求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柔性化。公司成立了运营管理中心,它既是公司的智囊部门,又是公司实施运营和管理工作的中心。公司组织结构图如下:

公司组织结构以授权型、扁平化、动态性为主要特征,淡化部门界限,改变传统组织结构的刚性,增强快速反应能力,以实现公司整体最优而不是单个部门或环节最优。

为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拟设立独立董事两名。

2、 管理模式:以合作化人性管理思想为指导,以目标管理为基础、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同时实施数字化管理、柔性管理、知识管理。

l 目标管理:将公司三年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以目标为尺度进行考核。

l 数字化管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公司的内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的快速传递。

l 柔性管理:提倡“人性为本”,建立柔性组织,实行弹性工作,提供特色柔性产品、服务,增强公司灵活性、适应性和创新性。

l 知识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优势来自对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公司将建立基于内部网络的知识库,完善知识共享机制,培养和提高公司的集体创造力。

三、人力资源规划

人才是新经济时代的财富之源。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财富。公司奉行人本主义企业文化,以实现员工价值最大化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l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智力、时间结构,创造崭新的人才空间,实现人才的互补效应。

l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考评体系与合理的薪酬制度。

l 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实现知识与资本的结合,构建利益共同体,增强公司发展的动力。

l 采取股票期权等多种股权激励方式,促使经营者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目标背离问题。

l 导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l 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建立起集管理培训、技术、学位培训和新员工上岗培训于一体的培训体系。提倡员工之间交叉互动式学习,同时,与大专院校合作以委托培养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员工素质,实现公司价值与员工价值的同步增长。

四、研究与开发

1、软件开发管理

公司积极推行项目管理,引入工程化管理思想,按照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对应用软件开发、供应、维护和系统集成等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监控,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建立起一个过程受控、紧密衔接、闭环运行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实现“产品无缺陷、系统无故障、服务无投诉”的质量目标。

l 开发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制。

l 开发人员的报酬与其工作量和开发质量相结合。制定项目利益分配制度和综合技能考评制度,实现技术人员考核制度化。

l 公司将强化实施软件开发的工程化和标准化,启动软件cmm、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2、研究开发计划

为了巩固并长期保持公司产品竞争优势,公司加强研发实力,将对客运联网结算、运输安全、道路稽查、航运等领域信息化需求及地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等在交通行业应用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形成公司“发芽期”、“种子期”、“结果期”产品并存的合理的产品结构线。

公司计划每年提取当期销售额的10%作为研发基金,提高研发人员待遇,改善研发条件,以提高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五、市场策略

1、总体战略

l 实行“提供高品质产品,实现低交付成本 ”市场竞争战略;

l 以《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为拳头产品,以xx市场为基地,以广东市场为突破口。

l 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和强大的销售队伍;

l 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交通业的市场资源进行相关产品的销售。

1、 营销策略

l 第一步:立足xx,将公司研发的《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产品在xx省交通行业进行推广,并挖掘客户对相关产品的需求。

l 第二步:巩固公司在xx市场的领导地位,以《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为拳头产品,开拓全国市场。

l 第三步: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软件出口渠道,涉足世界交通信息化市场。

2、 营销手段

l 加强扩大公司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宣传工作,在全国性的专业报刊、杂志上刊登广告、开办相关栏目。

《现代交通报》发行对象主要是全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交通运输企业、物流基地等,在全国交通业发行量大,影响力强。公司将与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它在交通行业的宣传力提高公司的知名度。

l 丰富公司网站内容,并与交通部的网站相链接。通过网页宣传、推广公司的产品及服务,并为客户提供网上咨询、网上培训。

l 建立产品演示中心。在公司内常年设立产品演示厅,以便直观、形象地向客户展示公司的产品及其使用功能。

l 建立用户培训基地。公司与xx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建立用户培训基地,定期为公司产品的用户举办技术培训,使他们清楚了解产品的特点、性能及优越性,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

l 与各地交通部门、企业保持联系,建立一个对市场、对竞争对手反应灵敏、快捷的信息网络体系。

3、 销售队伍的组建

公司将逐步建立起一支由市场部、驻外办事处、合作伙伴、市场兼职人员组成的多层次、网络状的销售队伍,采取“先入为主”的策略尽快占领全国市场。

4、 品牌战略

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宣传工作和品牌经营力度,扩大“xx信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之成为国内交通信息化领域的著名品牌。

5、 服务体系

“软件就是服务”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软件市场的竞争不再仅仅是软件产品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服务的竞争。公司将成立“客户服务中心”,采用网络远程监控、现场支持等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不间断、全方位的服务,以实现客户利益的最大化、公司收益的持续性。

第9篇

发电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是小水电企业采用的一种高效生产管理平台,它具有许多特点和优势。本文简单介绍了深圳博达公司发电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应用情况及发展思路,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

发电企业 一体化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应用发展

一、前言

深圳博达公司下属贵州大田河公司(100MW)、贵州中山包公司(40MW)、贵州白水河公司(40MW)、黔西南州赵家渡公司(100MW)四家控股管理子公司,控股公司各电站分散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及云南迪庆州境内各县,具有单机容量小、机组数量多、电站分布广、地理位置偏远、交通及通讯均不便等特点。此外,由于规模及体制原因,各级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相对缺乏、人员文化技术相对较低,对电厂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带来诸多的不变,还存在安全生产信息的收集、报送滞后等等问题,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较为薄弱。针对小水电点多面广、地理位置偏远、信息报送迟后的特点,要及时掌握生产现场的信息,加强对下属公司及下属各电站的监控和管理,快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合理安排各个电站的安全生产任务,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信息系统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的手段,建设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势在必行。

二、发电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路

一体化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博达公司小水电站群的安全监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检修管理、技术管理、物资管理等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为企业生产部门提供统一平台,实现公司与电站运作的信息交换、多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协同办公,实现各类生产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结合公司现状,采取“分阶段”建设策略。第一个阶段建立整个信息系统架构以及运行管理、两票管理及设备缺陷管理等三个模块;第二个阶段在原有的三个模块的基础上,逐年增加相应的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检修管理、技术管理等模块,最后建设成完整的博达公司系统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三、发电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特点:

(一)具有高品质的产品优化特点

在同一个系统平台下使用一体化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极大节约了博达各控股下属公司系统开发投入成本。各下属公司在使用系统时信息数据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该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有如下优点:

1.对生产过程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标准化;

2.解决了因为不在现场而引起的任务滞留,提高了工作效率;

3.解决了博达公司以及各公司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了信息共享;

4.摆脱旧有的纸质办公情况,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技术先进性

1.信息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方式,采用先进的中间件技术构建三层架构,使系统在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灵活性等方面都具备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2.将服务器架设在博达公司总部,各分公司采用互联网的方式访问服务器使用一体化系统。

3.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先进的工作流技术,实现了缺陷单、工作票等工作的网上审批、网上签发的工作流程,极大的提高了缺陷处理、两票处理的工作效率。

4.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明确的权限管理方式,为每个人定岗、确定明确的权限,无论是缺陷登记、缺陷接收、工作验收,还是工作票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等权限,都有明确的定义,使管理工作职责明确,任务明确,工作流程明确。

5.该系统完全结合了集团公司生产任务管理及两票使用和管理标准的相关要求,形成相应的关联,无生产任务单无法开出工作票,操作票与相应的工作票自动关联,设备缺陷的消缺与工作票关联等,规范了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从源头有效的杜绝了无票作业。

(三)全面优化企业管理、改善企业管理质量

1、实现了一体化

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使企业管理的标准、规范、内容、要求得到了统一,使公司内部和外协单位的管理融为一体,使得企业管理向一体化迈进。

2、实现了信息化

充分利用了信息网络平台,消除了管理人员与生产现场在时间上、地域上的界限,实现了生产信息与管理信息的互动,基本实现了管理的无纸化。通过现场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减少了企业内部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助于实现企业管理的扁平化,使各级管理者及时掌握生产现场管理情况,增加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管理的深度,有针对性地指导、监督、检查生产现场的各项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实现了过程化

由于系统设计对每项内容的录入、修改功能均可采用自动时限,使得用户必须在指定的时期内完成记录内容,减少了以往纸介质中经常出现的补填现象,保证了生产管理的时效性及记录的真实性,达到了生产管理工作的过程化控制目的;此外由于管理人员可实时检查生产管理记录,从而使对生产管理的监督也实现了过程化管理。

4、实现了共享化

由于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无论是各级生产人员,只要在任何一网计算机上都可以实现实时填报、浏览和检查,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共享化程度,也减少了各种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此外各级生产人员也实现了与其人员管理信息的共享,便于总结交流各种管理经验。

四、发电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及网络配置:

操作系统:windows2000、windows NT 、windows XP、vista

数据库: Oracle 10G

服务器:weblogical

框架结构:j2ee企业级架构

网络建设上采取分布式网络建设模式,在博达总公司和子公司内部实现局域网的建设,并通过因特网将总公司和子公司的网络进行链接。在总公司架设服务器,采取双机热备的方式,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在子公司处架设备用服务器,保证系统的持续可靠运行。一般情况下,各个子公司直接访问总公司的服务器应用系统。当因特网链接出现故障时,子公司可以访问本公司的备用服务器,保证生产工作的持续运行,待到因特网链接恢复后,子公司服务器上的数据将自动与总公司数据进行同步。

五、发电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2009年3月份,由博达公司统一组织各控股下属公司共同出资与吉林省科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了共同开发一套针对博达公司系统特点的水电厂的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目前只开发实现了MIS架构、运行管理、缺陷管理和“两票”管理四大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实现以下功能:

(一)功能介绍

1、MIS架构

完成了对整个系统的MIS架构,组织架构的功能,实现了以博大公司为中心,分布式管理下属四个子公司的组织架构模式,完成了对部门、人员信息的收集、整理,对岗位权限的明确划分,完成了对系统基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组织架构模块包括部门设置、岗位设置、人员设置、值班类型、基础数据等模块,并且包含了MIS架构的核心逻辑层内容。

2、运行管理

对运行工作进行管理,目前包含了交接班、值班记事、报表管理等功能。运行管理系统实现了交接班、值班记事、运行日报等的网络传输,使信息能在各相关部门中传输并且过程简便、快捷。

3、缺陷管理

以工作流的方式,对缺陷的处理过程管理起来,实现了缺陷的过程管理,从缺陷登记、缺陷接收到缺陷处理、验收总结对缺陷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将缺陷发现消除工作串联起来,落实到人,做到每一个缺陷都能有效跟踪以及及时、准确处理。同时,通过对数据的积累统计,为生产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设备统计数据。通过信息化的缺陷流程,统一和规范了博达公司系统小水电的缺陷管理。

4、“两票”管理

两票管理模块是依据集团公司工作票、操作票使用和管理标准开发的两票信息管理模块。涵盖集团公司所有两票票型,以工作流的方式将两票工作串联起来,实现两票的网上操作。工作票、操作票可根据工作任务需要求,实现远程、提前无纸化开票;开票内容及信息能够自动加入到运行管理模块的值班记事中。

六、发电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思路

目前博达公司系统发电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还只是处于初步阶段,未能涵盖安全生产管理的全部内容。下一步我们在现有的三个模块的基础上,逐年增加相应的设备管理、检修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模块,建设成完整的博达公司系统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整个系统全部建立完毕后的业务模块如下:

设备管理模块:

主要功能包括建立设备所需各个方面的台帐,如设备基本信息、设备主要参数、备品备件定额等。

检修管理模块: 首先将以审批通过的检修项目按一定的层次划分方式在系统中建立起来;然后将检修计划录入到系统中,通过层层分解,最后形成检修计划的甘特图,在检修工作实施过程中,以检修计划和甘特图作为检修项目的总体参考依据。其次,根据检修计划和项目,指定检修工单,依照创建、接收,执行、验收、总结、结束的流程逐步完成检修工单的工作内容,并确保施工质量。

技术管理模块:

拟在本系统中增加技术管理管理模块,将技术规程、管理制度、技术图纸等纳入本系统管理。

安全管理模块:

拟在本系统中增加安全管理模块,班组在组织生产工作过程中,按照“三讲一落实”规定的流程执行,即讲工作任务,讲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讲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做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

实时监控模块:

实时监控包括发电负荷、开关状态、主要故障信息等基础数据及日统计、月统计、图线分析等功能,通过与SIS系统的接口,实时的提取现场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后,展示在领导的面前。

七、结束语:

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我公司逐步实现从手工办理安全生产中的各项工作到实现自动化无纸化办公,然后实现深层次的管理,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手段和水平,节约成本,提高生产安全性、可靠性,规范工作流程,从而为企业在宏观上的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和有力的支援。

作者介绍:

徐声健 男 汉族机电工程师1986年毕业于贵州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水电站机电设计工作。

第10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虚假 信息披露

Fama (1970) 建立的“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信息能够对投资人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在信息充分,以及投资人理性投资的有效市场中,上市公司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披露何种财务信息,都不会影响股票的价格。然而实践中,人的行为、心理感受等主观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投资人并不具备完全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为降低信息处理成本,投资人会产生过度自信等非理性决策偏好。为了吸引资金,上市公司会利用投资人的决策偏好,披露对投资人具有诱导作用的信息。而这种虚假或者不完全的信息披露必将造成信息的不对称,误导投资人的决策行为,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2002年全国人大在《证券法》执法检查中明确指出:“信息披露不真实是上市公司招股、上市、配股和年报等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一是有些企业为了达到股票发行上市目的,高估资产,虚报盈利,虚假包装。二是不少上市公司严重违背投资者意愿,随意改变募集资金投向,间接造成信息不实。三是少数上市公司有意披露不真实信息。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虚假或不全问题突出,会计信息失真,违规违法现象严重,影响到市场的正常运行和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府规制

在金融行业,政府规制或政府管制是指由政府设计的制约金融主体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信息披露的政府规制是政府对信息披露的干预,包括对信息的供求关系、披露要求及信息质量以及表现形式的规制或管制。从委托关系的角度分析,在不确定和不完全监督的条件下,解决成本问题,必须有效构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契约关系,促使上市公司选择使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行动。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作为上市公司必须遵守的一种特殊的契约安排,除了使投资者的知识增多而节省成本外,契约条款也有可能改变投资者所施加的解除惩罚的心理预期。因此,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对于证券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证券市场效率,完善证券市场监管。

从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政府规制来看,首先,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下,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意志和行政权力进入证券市场配置资源。我们的监管政策一直强调,证券市场要为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服务,使得监管的自身逻辑扭曲。第二,长期以来,作为监管机构的证监会角色混淆,“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尽管国资委的成立使得问题有所缓解。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之所以是“政策市”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证监会所要发挥的裁判员角色,其核心在于维护“三公”原则,避免带有所有者的色彩,但是在市场化尚不彻底的情况下,裁判员难免有吹偏哨的可能。第四,在西方国家中,中介机构和证券监管部门共同监督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保证其出具的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在我国,中介机构却在披露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上和上市公司一道与监管部门周旋,从而使监管和被监管的力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专业水平上使监管者处于劣势。毫无疑问,这大大地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和监管成本。第五,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法规不完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自愿性披露信息具体分为:无形资产信息、运作信息、前瞻性信息、经理人员自我评价信息、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信息、公司治理信息等方面。无形资产不仅包括R&D,还包括人力资源、客户关系和创新等。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可分为策略性信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三种,具体分类如下:(1)策略性信息包括一般公司特征、公司策略、研发、公司未来发展;(2)非财务信息包括与董事会有关的信息、与员工有关的信息、社会责任与附加值信息、公司治理结构的信息;(3)财务信息包括外币信息、股价信息,以及其他财务信息。而在我国,对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关注,偏重于会计信息;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关注,又偏重于定量信息。这就造成了信息披露的不完全。笔者认为,上市公司信息不仅包括定量的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和定性信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低下,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年报所披露的定量信息(财务信息)失实、选择性披露现象严重;形式重于实质等。定性信息通常被视为定量信息的解释、说明和补充,或无法用定量方式表达的信息,灵活性、文字化是其显著特点。

二、公司治理

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既是对企业产出的量化反映,也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是为反映和监督企业契约签订和执行而产生的。因而,公司治理直接影响着信息披露的要求、内容和质量,而同时信息披露又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我国的上市公司多由原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虽然设置了名义上的多元法人股权结构,但是国有股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国有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截至2007年9月7日,沪深两市总市值超过23万亿元,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翻了7倍多,总流通市值达80295亿元,占总市值的比重约三分之一强。但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相对封闭的市场,与开放的市场不具有可比性。这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首先,“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下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上市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的现象普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表现为政府行政管理之下的大股东主导模式。《中国公司治理2006年》报告指出,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特殊的经济与历史文化及法制背景下,国有股持股主体仍具有较为浓重的行政化色彩,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在经济上表现为“超弱”控制,而在行政上则是“超强”控制。这导致国有股股东与董事会的权利配置与功能机构,无法对经理人形成一个有效的聘选、激励和监督机制,作为人的经理人行为更多地表现为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和经济上的道德风险。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公司业绩造假、虚假财务重组、大股东占用或挪用公司资金、非正常关联交易、造假上市圈钱、违规炒作二级市场股票、任意更改投资方向等众多丑闻一直困扰着上市公司的监督部门和整个资本市场,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二级市场持续低迷,资本市场应有的功能受到严重阻滞。国有股大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与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违规甚至违法经营,侵吞上市公司资产,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其次,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缺乏有效性。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并不缺乏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机制,但是实践中,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现状却表明,监事会在现实中己经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那些出现虚假财务报表、不正常关联交易、当权者中饱私囊的上市公司,无一例外地都设有监事会,但这些置中小股东利益于不顾、欺骗投资者的行为,却在监事会的“监督”下愈演愈烈。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是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如琼民源、大庆联谊、湖北蓝田、银广厦、福建九洲等案件,暴露了上市公司缺乏监督而造成的严重社会、经济问题。由于监事会在公司权力体系的配置中应有的权威地位得不到确立,公司的管理层实际上就处于无人能够有效监督的地位。

公司治理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企业所有权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抽象概括;广义地讲,公司治理就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因此,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公司治理框架又直接影响着信息披露的要求、内容和质量。

三、技术手段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信息披露制度的影响巨大。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减少信息成本,提高传播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改善监管手段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技术手段的研究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影响到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证券市场信息产业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未能整合现有的先进的传播技术,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运作模式,不能有效地担负起应负的市场责任。因此必须以沪深两个交易所为主导,建立多层次跨媒体披露平台,培育证券信息产业。

回溯转轨经济下我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证券市场为使国企脱困服务,使得证券市场异化成筹集资金的场所,并为实现这种融资功能构建了一个“一股独大”、“股权分置”的结构,这个结构已成为证券市场上一切问题的根源。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证券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经济转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面临一次“中国证券市场的转轨”。在全流通问题暂时无法解决的前提下,推行保荐人制度、实施分类表决制度、试行网络股东大会制度、逐步建立信息披露电子化体系等,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降低对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侵害,增加市场透明度等有促进作用。从长远看,加快产权改革,解决股权分置,实现全流通,国有资本退出控股地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正当关联交易和虚假信息披露现象,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也惟有如此,才能为真实、充分、及时的信息披露建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求: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三大问题.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9

[2]何俭亮: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手段与方式的创新思路. 经济管理,2004.9

[3]张文魁:公司治理、公司政治机制及股东、董事、经理之间的权力配置改革. 改革,2004.2

[4]田昆儒: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的决定性因素. 南开管理评论,2001.1

第11篇

论文摘要: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直接影响公司治理的效果,创新会计披露应强化表外信息披露,强化审计报告的再审计。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变迁

会计信息披露是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深刻影响。因此可以说,会计信息披露的每个历史阶段都存在与之对应的公司治理阶段。但是,这种对应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并没有完全绝对地一一对应,一种公司治理结构对应一种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并不是说这种公司治理结构的整个阶段都只对应一种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而是主要存在这种披露方式。

(一)业主制阶段

业主制就是独资产权制度,它是一种产权主体唯一的企业组织形式,财产所有权的诸权都由业主来享有。由于产权单一,利害关系集团简单,会计信息质量受所有者强有力的约束,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管理财产以及纳税,会计信息的主要风险基本上不存在,受法律和技术处理手段的影响较大。因此,这一时期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是账户披露。

(二)合伙制与委托代理阶段

从合伙制的产生到现代意义的股份公司产生前都属于这个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步壮大,合伙与委托代理关系日益普遍,由于企业的长期持续经营,必然需要定期结账,再加之复式簿记法把大量零散的数据转换为系统的综合信息,诱导了资产负债表的产生,这使得定期、集中地向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成为可能。

随着企业主或合伙人逐渐地不再亲自从事企业的经营,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得以逐渐分离,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经济责任也得以逐步确定,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人已扩大到了普通民众的范围,委托人过度分散成为必然。并且,公司经营业务的日益复杂化已使会计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技术,并非每个委托人都能够理解会计凭证和账簿中所记录信息的意义。所有这些导致了委托人对企业经营者工作的直接监督成本增大。但由于自身利益所在,委托人又不得不设法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逐渐地,由受托人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便成为大部分委托人用以辅佐自己决策的关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与提供者出现了分离,会计信息披露成为必要。这一时期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手段是报表披露,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在整个合伙制阶段,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样受所有者强有力的约束,但约束内容较少,其主要目的基本类同业主制,但同时要兼顾到计算期间收益和分配红利的需要。会计信息的主要风险较低,受法律和技术处理手段的影响也较大。

(三)现代股份公司制阶段

公司治理发展到甲现代股份公司制阶段,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治理结构,不管是内部控制还是外部监管都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机制。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人力资本、物价变动等新经济问题的出现和会计信息失真的日趋严重,使得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等利益相关各方不能很好地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人们就对报表披露会计信息的方式产生了质疑,于是报告披露方式出现了。报告方式的出现并不是完全淘汰传统的报表披露方式,而是在报表披露基础上的改进,即在报表后加上报表附注等非数字信息,以记录简单数字无法表达的部分会计信息。

谈到报告披露方式,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产物,其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已发展成为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的复杂的内部控制机制,这种复杂性也带来了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完整性等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外界的重视。于是,《会计准则》、《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等一系列规范信息披露的条例、法规也随之出现。披露程序中也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进行审计的步骤,审计得出的各种审查、鉴定、评估、验资、查账、审计的报告和意见则被作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依据。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中期报告、年度报告)和临时报告(重大事项报告)三部分。

在这个阶段,会计信息的质量在法律前提下受经营者强有力的约束,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确认和解除经济责任,从而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利益、合理社会分配。由于会计信息的利用者人数众多,所需的会计信息各不相同,又充满着信息不对称和利益非均衡性。所以,会计信息揭示的风险高,且受法律和信息生成成本的强烈限制。

二、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

(一)会计信息披露服务于公司治理并影响其效果

公司治理是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的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制度框架。它包括公司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整套关系。公司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股东的利益主要来自利润分配,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就是会计信息披露中的财务报表。从会计信息发展的历史回顾也可以发现,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根本使命是:体现公司治理关系、反映公司治理水平。因此,可以说会计信息披露为公司治理服务。由于信息披露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融资,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说,会计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对公司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是股东具有行使表决权能力的关键,也是影响公司行为和保护潜在投资者利益的有力工具。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吸引资金,维护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股东和潜在投资者需要得到定期的、可靠的、完整的信息,从而使他们能够对内部管理当局是否完成受托责任作出评价,并对股票的价值评估、持有和表决作出有根据的决策。信息缺乏完整性和可理解性则会影响市场的运作能力,增加资本成本,并导致资源配置不当。

(二)公司治理结构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提出各种制度要求,从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公司治理结构狭义地说是指有关公司出资者、决策者和经营者的权利、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说是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的安排同化出资人与经理人的效用函数以缓解道德风险,激励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如实披露会计信息,减少代理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以董事会、监事会等为主体的内部监控机制的安排来约束经理人的行为,瓦解经理人的超级信息地位,减少信息不对称。因此,公司治理结构是会计信息如实披露的内部保障机制。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

从会计信息披露产生、发展的简要.叮史回顾来看,可以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促进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及其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保护相关利益人的权.益,以尽量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无效率或低效率,始终是会计信息披露追求的目标。对于如何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会计学者们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认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在内容上,强化表外信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有明显的增加。但由于受传统惯例的影响,加上原则等规范的形成和发展往往是一个复杂、缓慢的过程,以及人力资本、金融衍生工具等难以量化为具体数字的会计事项的出现,财务报表信息的改革与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在致力于无形资产、人力资本、金融衍生工具等的确认与计量问题,希望找到一条合理的途径,使这些会计项目数字的形式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但至今问题都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那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既然这些会计项目不能很好地数字化在报表中,我们就不要过分强求数字化,而把这些项目列人报表附注中。只要附注中反映的是真实、可靠且及时的信息,信息使用者同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分析,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这一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强化表外信息披露。当表外信息披露做到真实、完整、可靠、及时时,就能象三大报表一样,使决策者通过对其分析进而了解企业的部分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作出正确决策。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表外信息将不再是三大报表的补充,而是与三大报表并列的第四部分财务报告。

第12篇

一、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生及其业务发展

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是专门从事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的专业公司,其基本工作是收集消费者个人信用记录,合法地制作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并向规定的合格使用者有偿出售消费者信用报告。

美国第一家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于1860年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成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个人征信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但是美国的个人征信服务业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发达,而是经过了长期发展和多重变革才达到了的发达程度。

(一)个人征信服务业从不发达逐渐走向发达

美国个人征信业务发展较早,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个人征信公司的业务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信用交易不够发达。虽然19世纪中叶美国就开始了信用交易,如厂商以分月付款形式销售钢琴、缝纫机和汽车等商品,但美国的信用消费大规模开展则始于二战之后,战争回来的人们对买车、买房、受等对的巨大需求加速了信用交易的发展。美国1969年的信用消费交易额达1100亿美元,是25年前的20倍,截至2001年底,美国信用卡发放量为14亿张,抵押贷款余额为4.7万亿美元,消费信贷余额为1.5万亿美元,信用消费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基本消费方式,几乎每个成年人都离不开信用消费,消费者申请信用消费时,信用授予方都需要对消费者的信用资格、信用状况和信用能力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个人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信用消费规模迅速扩张极大地促进了个人征信服务业的发展,目前美国消费者个人信用报告的交易量达到每年11.4亿份。

(二)个人征信服务市场从充分竞争向垄断竞争转变

自从第一家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诞生起,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达到2200多家的高峰,这些公司都向提供信用产品与服务,整个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的格局。随后的发展中,经过充分的竞争和市场选择,目前美国个人征信服务市场形成了以EQUIFAX公司、益伯利(Experian)北美公司和环联(Transunion)公司等三大全国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为主体,其余400余家小型或地方型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共存的市场格局。一方面这些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保持着相互竞争的关系,相互竞争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服务不断完善,为美国个人征信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在相互竞争中也保持充分的合作关系,不仅小公司与小公司之间保持合作,而且三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三大公司相互之间也保持着合作关系,其合作内容不仅有信息共享方面的合作,也有行业标准和规范制订方面的合作。

(三)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服务对象从系统向多元化转变

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为银行信贷服务。20世纪50年代以后,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改变了专门为银行服务的状况,其服务对象逐步扩大。这方面的成功开端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开始为美国最大的零售商shrill公司服务。目前,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服务对象已经多元化,主要包括银行、信用卡公司、保险公司、零售商、公用事业公司、雇主、租赁公司、商账催收公司、消费者等。

(四)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工作方式从手工操作向化操作转变

20世纪60年代之前,“手工作业”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开展的主要方式,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派出人员向各银行等部门收集个人信息,然后采用纸和卡片等各种原始统计,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统计,形成信用报告,然后向社会出售。20世纪60年代之后,电子迅速发展,尤其是机技术的成熟和计算机的普及,为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信息收集、数据库管理和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操作方式。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开始向客户提供在线服务,消费者的信用报告已经可以在网上获取,例如环联公司2001年出售的纸质信用报告销售额为1.5亿美元,而通过因特网出售的电子信用报告达到4亿美元。由于互联网的优势,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信用数据的记录与更新也更加容易,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也日益扩大。目前每月有20亿条消费者信息进入美国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数据库中,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发展,这种大规模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实现。

(五)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从单一的信用报告向多元化转变

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产品创新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之前,消费者征信报告几乎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唯一产品。20世纪50年代之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开始重视新产品与服务的开发,以占领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部分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不仅将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作为争取客户的有力手段,而且将其作为新的利润源泉。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称谓上的变化反映了其产品与服务创新创新的历程。起初,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叫信用局(Credit Bureau),“Bureau”来自于法语,意指“将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由于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最初只是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汇集形成信用报告出售,而不提供其它服务,每一家公司很象一个“Bureau”,所以美国人习惯性地将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称为信用局,随着消费者信用调查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逐渐多元化,用信用局(Credit Bureau)已经很难准确说明这类公司的业务性质,因此从2000年后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基本不用“Credit Bureau”这一称谓。

(六)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规范从无法可依向有法可依转变

20世纪70年代之前,没有任何专门法律规范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运作。随着信用交易的增长和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的发展,信用数据开放和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诸如消费者隐私的保护、公平授信、诚实放贷等问题。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规范个人征信服务业的发展,社会各界都强烈要求出台规范个人征信服务行业的法律,并于1971年出现了《公平信用报告法》,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现在,美国一直在制定与完善关于个人征信行业的法律。目前,美国个人征信服务行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框架体系,个人征信服务业也在完善的法律的规范下运作。

二、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业务运作

目前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已经形成了从信息收集、产品与服务开发到销售一体化的社会化大生产运作模式,并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一)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数据收集

消费者信用数据收集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开展的始点,是信用产品与服务开发的基础。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信用授予方,如银行、储蓄信贷机构、信贷公会(Credit Union)、银行卡公司、零售商、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企业雇主等,收账协会,政府部门以及专业性行业协会,如公寓租赁协会。目前,环联公司(Transunion)拥有7000个数据供应机构,它们不间断地向环联公司提供数据,从而使环联公司有能力、有资源每月对2.2亿消费者资料进行12次的数据更新。

消费者征信公司公司收集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的工作方式是主动的,不需要征得消费者的同意,大多数授信机构都愿意将消费者的信息主动提供给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而且信息提供方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信息都是免费的,甚至有些信息提供方如银行、信用卡公司和大型零售商等为此还得专门配备设备和人员。

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主要通过四种渠道收集消费者信息,一是信息提供方主动通过“在线”方式提供数据,如银行、信用卡公司、大型零售商以及某些行业协会(如公寓租赁协会)等部门通过专线传递的方式定期(至少每月1次)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信息,消费者的信息一旦更新,或者有新的消费者信息,它们就立即按照既定格式通过专线传递给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二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主动和零售商、企业雇主以及其它信息提供方接触,通过实地调查获得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三是通过社会第三方获得,如对政府部门公共信息的采集大多都是通过社会上的第三方提供,由于政府公共信息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基于成本的考虑,自己通常不愿收集这些信息,社会上专门有一些机构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汇总,然后有偿提供给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四是从其它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获得,通常采取有偿的方式,这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合作的主要内容。

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对消费者信用数据的收集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不得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根据美国法律,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不得收集有关消费者的下列信息:支票、储蓄和证券帐户的信息;驾驶记录;犯罪记录;医疗记录;保险单;收入;种族、信仰、倾向。

(二)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信用产品与服务的开发

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首先将收集到的信用信息经过多道程序筛选使之成为“合格”的数据后再将其放入数据库,如益伯利公司(Experian)将数据提供方提供的原始数据经过六个步骤进行处理,审核其真实性、合法性及标准性之后再将其放入数据库中,然后再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信用产品与服务提供给需求方。对信用数据反复筛选和加工是个人征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每家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都非常重视信用产品与服务的开发。目前,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消费者和企业征信报告、消费者信用打分和衍生产品与服务。

消费者和企业征信报告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基本产品,是它们赖依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美国信用交易额的不断增加,社会对信用报告的需求呈现大幅度上升的情形,20世纪70年代,每年报告的需求量大致在1亿份左右,2001年达到了11.4亿份,目前每家银行在发放个人信用贷款时均购买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信用报告,都将消费者信用报告作为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有些信用卡公司不仅将消费者信用报告作为发卡的依据,而且将其作为监控信用卡持有人信用状况的工具。美国消费者信用报告协会(ACB,2001年1月更名为CDIA,theConsumeDataIndustryAssociation)提供的资料显示,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消费者信用报告质量较高,在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消费者个人信用报告中仅有0.02%的消费者信用报告存在错误,以致导致消费者信用申请被否定。

,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消费者信用报告主要有三种,一是根据美国信用报告协会(CDIA)设计的标准格式提供的报告,该报告是最基本的信用报告,被称为表格2000,表格2000要求个人征信机构的信用报告提供如下信息:(1)消费者信用交易的记录,记录的是消费者借款和还款的流水账,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均收入信用信息记录;(2)公共信用信息记录,主要收集记录政府公开档案类信息,只记录负面信息,如法院记录和警察局刑事处罚记录、消费者欠税记录、违章记录等;(3)就业信息记录,一般提供消费者的雇主、职务、收入、服务年限、工作或岗位变动情况;(4)个人身份信息记录,主要提供消费者的家庭和消费者的住所、安全号码、出生年月日、家庭成员和配偶情况等;(5)查询信息记录,包括信用局向所有使用者提供信用报告的记录。二是针对客户的特定需要“量身定做”的信用报告,是对消费者信用信息的一种深加工。三是“三合一信用报告”(3-in-1 Credit report),是EQUIFAX专门开发的一种信用报告,其主要原理是充分利用三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信息共享机制,将三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对某一消费者收集的全部信息整合形成的信用报告。

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消费者信用打分是信用授予方提供授信的重要依据。虽然银行不必须按照个人征信服务公司对客户的打分发放贷款,但是如果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对某客户的打分较高时,银行一般就直接给予贷款,自己不再审核客户的信用状况,如果客户分值较低,那么银行基本就直接拒绝放贷。美国大多数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都提供消费者信用打分服务。

衍生产品与服务主要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利用消费者的信用信息资源开发的除了信用报告和信用打分之外的、与消费者征信关系并不大的其它产品和服务。衍生产品与服务种类繁多,大致包括两方面:一是针对信用授予方的需求而开发的衍生产品与服务,如帮助客户寻找目标客户和新的业务、帮助客户对其客户进行管理、帮助客户和其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等等。二是针对消费者需求开发的衍生产品与服务,如EQUIFAX公司针对消费者身份欺诈开发出的“消费者信用监视(Credit Watch)”,只要消费者每年向EQUIFAX交纳49美元,消费者的任何个人信用信息发生变化,EQUFIX就有义务在24小时之内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变化通过E-mail发送给消费者,以保证消费者随时监控自己的信用状况,该产品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1年最好的产品”。再如,EQUIFAX公司开发一种“在线产品”,即消费者“信用打分模型(Score Power)",消费者只要支付一定费用,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的信用分数,而且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不断模拟式地“变更”自己的信用记录,由于不同的信用记录将得出不同的信用分数值,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据此确定自己的信用行为,并在今后指导自己的行为,力图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

(三)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产品的销售

在美国,对个人信用报告的销售有专门的规定,如《公平信用报告法》规定消费者有权取得自身的资信调查报告和复本,其它购买消费者信用调查报告只能用于信贷、保险、雇佣、获得信用卡等合法的商业交易等目的,否者都属于违法行为。但是对非征信报告产品与服务的销售没有限制性规定。

对信用报告的销售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线销售”,数据需求方(主要是银行、信用卡公司和大型零售商)和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进行联接,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对每位客户都给予特定密码,客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登陆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品库,收索需要信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根据客户的登记记录就知道需求方使用情况,从而收取相应的费用。二是出售纸质信用报告。对其它衍生产品与服务的销售,根据产品与服务的性能采取不同的销售方式。

三、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运作的特点

(一)市场化方式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主要运行机制

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生与是适应市场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其生存与发展完全取决于市场需求,政府对消费者征信服务行业没有任何准入限制,市场优胜劣汰的充分竞争是维持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行业运行的主要机制,市场化、商业化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运作的主要模式,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订规则,进行监管,建立起一种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

(二)独立性和中立性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立足之本

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全部是由私人部门组建成立的,既不受政府的控制,也独立于各商业银行,是独立于机构、政府部门和消费者的第三方,如益伯利(Experian)公司是英国公司GUS( Great Universal Stores)plc的一个子公司,GUS plc是一家从事零售、房地产投资和信息咨询服务的持股公司。EQUIFAX公司是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Transunion公司是美国大型集团Marmon Group的一家子公司,而Marmon Group是一家向世界50多个国家提供500多中产品和服务的非金融集团公司。从实践上来看,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普遍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中立性,它们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为客户提供的信用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其基本理念是,如果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和政府关系密切,人们就会认为其是否贯彻了政府的某种旨意,而如果和银行保持联系,人们就会认为其是否和银行有某种交易,这都不利于公司保持中立、客观、公正的立场。正是这种独立性和中立性保证了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自身较高的信用。

(三)市场主体较强的信用意识促进了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的发展

除了1966年的《信息自由法》、1972年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法》和1976年的《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规定政府公开合理的个人信用数据外,美国没有相应的规定私人部门必须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数据。但在现实中,信息提供方都会自愿而且免费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数据,甚至有些信息提供方如银行、信用卡公司和大型零售商等在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数据时还得配备专门人员和专用设备,但是信息提供方在购买信用报告时却没有任何利益体现,如价格上的优惠等。我们对此一直困惑不解,当我们向银行提出这一时,他们的答复让我们深有感触。如果大家都不提供信息,那么消费者征信行业就不能发展,而且自己提供的仅是部分信息,最终得到的是消费者的全部资料,因此,自己提供信息不仅利己,也利于整个银行业的发展,这就是美国的“信用”。另一方面,消费者较高的社会信用意识也是促进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美国,消费者个人非常珍稀自己的信用,他们时常关注自己的信用状况,正是消费者对自己信用状况的关心,各征信公司针对消费者开发出大量的信用产品。

(四)产品与服务的不断创新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重要利润源泉

美国三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获取的关于消费者的信用数据基本一致,都采取统一的信用报告格式,它们的征信报告差别不是很大,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体现在信用报告的价格上,价格就成为信息需求方选择哪家征信公司的依据。消费者征信报告的价格从20世纪70年代的2-3美元降到了目前的0.2~0.3美元。据CDIA介绍,目前美国各征信公司出售报告并不赚钱,甚至赔钱,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通过价格竞争出售征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征信报告保持住自己的客户,在保持现有客户的基础上再向客户提供进一步的增值服务,依靠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赚钱。目前,三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衍生产品与服务的销售额都占整个销售额的50%左右。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不仅增加了自己的利润,同时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消费者征信服务行业普遍处于亏损或盈利微薄的状况下,它们依靠什么维护庞大的数据库,依靠什么及时更新数据,又依靠什么提供优质的信用报告,那么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便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