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11 17:26: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设计 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活动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由于其培养目标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区别。然而,现实形成的局面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缺乏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尤其是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从理念、内容、互动方式以及教学活动实践等,很少考虑到其独特的教育类型特征,基本上是简单移植了普通高等教育中的理论和行动模式,其结果是将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设计问题,谈些许浅见,也希望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改良教学设计方法,借以最大化发挥其优势。

1高职教育教学设计的定义和特征

关于教学设计,定义可谓繁多。史密斯和雷根认为,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邬美娜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修改的过程。

通过对上述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关教学设计定义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理解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研究的对象是教学系统;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特征为出发点,以教学的理论为依据,强调运用系统方法;教学设计过程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应重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高职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教学相比,有其显著的特征。因此,高职教学设计自有其特殊性。高职教学设计,是根据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学习者的需求,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观点,确定高职教学目标,构建最优的教学过程,选择或策划最优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并随时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高职教学设计除了具有与基础教育教学设计共有的指导性、整体性、操作性和创造性4个基本特征以外,还应具有能力性(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实践性(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灵活性(教学形态多样化、教学组织方式灵活、动态变化)、综合性(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职业性、综合性)、开放性(面向人人、不断改革、视野国际化)等个性特征。

2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设计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完整表述是:高等职业教育是建立在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之上实施的具有高等教育属性的职业与技术教育,培养适应生产经营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根据以上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落脚点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也就是说强调的是人的动手能力与解决生产、流通当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其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三要素整合的状态。

按照工作过程分析来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已被职业教育界所认同。但是,对劳动世界人才的争夺促使产品的升级替代是不可逆转的主流,相对应的生产技术也处于变化之中。由于课程开发的复杂性,使得其工程浩大而不能快速更新,课程的相对滞后性的特征不可避免。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技术与技能型训练)与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工人动手操作能力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运用教学设计理论来弥补课程的这一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设计时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未来劳动世界的技能和知识。

一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有三个特征:高等性、职业性和地方性。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要体现出高等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作用,对人能力提升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地方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毕业生要面对当地就业,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是为地方企业服务的。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各地经济文化差异巨大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自然是各具特色。

3结语

教学设计诞生于职业培训,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且诞生初期就成功地应用于职业培训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过境迁,如今教学设计在普通教育领域大放异彩,而在其发源地,职业教育领域却默默无闻起来。重新发掘教学设计在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的价值,使其在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中、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个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有效发展的课题。对我们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杨彦如,等.高职教学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 马美娜.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P.L.史密斯,T.J.雷根.教学设计[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2篇

【摘 要】在“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教学逐渐走向了深入,微课已经成为引领职业教育信息化

>>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下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中等职业教育道德法律课教学的难点与创新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浅析微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视角下的微课应用探讨 微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应用研究 微课在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教师职业教育视域下微课在微格教学中的运用模式构建 创新职业教育的课改路径选择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创新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现状及“微课”在其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职业教育室内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中设计素描教学理念的创新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途径与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

[3]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

[4]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编.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2).

[7]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

第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151-02

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中教学设计也称作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活动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运用相关理论和系统方法,分析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需求,从中寻找出一种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通常意义上讲就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设计一堂好课,寻找本课的教学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理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并通过自我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方案,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并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可操作过程。简而言之,是设计“教什么”和“学什么”的一种操作方案。它是课前的一种备战和演习。

1 提高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教学离不开教学设计。长久以来,许多人将教案的编写误以为即是教学设计,实际教学设计与教案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往备课时写教案多是写要讲的内容,考虑的是教学内容能否完成,怎样使学生听懂,而对教学媒体的使用、学习情境的创建、与职业活动的联系及不同学生的个体特征、学习注意力、学习兴趣、潜能发挥等方面考虑的很少,更缺乏将这些影响教育的因素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环节。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和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要学习什么内容,可能出现哪些学习行为,并为此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设计,重视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注重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实施既定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学习者的初始学习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从而达到优化效果并提高教学绩效。而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是教学设计的多个环节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的类型,时间分配等因素,体现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为学生搭建好从无知到有知的知识桥,且使这座桥从枯燥无味到妙趣横生,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要想搭建好这座桥,教不仅需要学识、爱心、责任感、敬业精神,更需要有技能,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是教好学生的重要根本。与研究型大学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设计应体现素质为本、技能为准、品德为尚、拓展为强的宗旨。在巩固本专业应具备的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同时,融入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掌握与职业标准相对应的工作能力和技能要求,自觉担当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2 成为教学设计的实践者

众所周知,在教育领域始终存在着厌学状况,尤其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他们自认为是国民高考中四流层次的学生,因此其思想上、知识上、行为上都与高等学校学生存在差距,他们更乐于接受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系统理解、分析能力,掌握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逻辑思维能力弱;他们往往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就更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探索出一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教学设计中体现的要素也不同,要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经过职业教育的学习,他们将掌握未来工作实践技能,预先积累专业经验,为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铺设一条可持续进步的道路,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从教学环境多样化出发,多方位开拓学生的思路、智慧。既然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理论上、逻辑思维存在缺失,则我们就应该在教学中课堂书本教学的基础上,更多地制造虚拟的和实际的实操教学环境,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动用自己的眼、手,亲自“体会、触摸”到书本上的知识,更多地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尤其能够为他们未来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奠定基础;要从教师自身的修养出发,加强职业教育从业教师的自身修养,充分认识自身工作的特殊性,欲教于人必自先觉――自己不但能够熟练完成课题书本教学,同时必须做到对实际操作掌握的轻车熟路。欲教好人必与之为友――职业教育从业教师不能像大学教师普遍存在的授课来之课后去之,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和独立性,反之,职业教育从业教师应主动接近学生,了解他们,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培养他们未来的职业道德和修养等等教学之外的“社会知识”。

以“三相异步电动机单方向运行和正反向运行控制”学习项目为例:

1)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

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首先,分析学生的特征,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同的,因此,人的差异性是绝对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经验,有选择地解决现有的某个实际问题,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在学习项目中,首先要达到基本的要求,使电动机单方向运行,才可考虑正反向运行。在学习中知道所用电器元件的作用,会看电动机的铭牌标识的参数,会按要求完成电动机星形或三角形的正确连接,对照电路图正确选用电器元件,找对相应的触点。有的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则提供机会为大家进行电路工作过程分析的讲解,进一步发挥其潜能。

2)从教学环境多样化出发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应掌握与本专业职业标准相对应的工作能力和技能要求。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的创设一个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提供实物元件、工具仪表、说明书等信息资源,使学生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下,可以利用这些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相互协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智力因素,还要考虑非智力因素。我们面对的学生层次,往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就需要我们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因势利导,发挥其不同的智能强项,合作学习,使其感到学习可以从枯燥无味到有趣。将外部的实际操作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操作,外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具有电动机、电器元件及工具的实践教学场地中,分小组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有的学生识图能力强,还有的学生理论分析有一套,几个人在一起边讨论边干,每个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会在做完电动机单向运行后,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电动机正反向运行的结果,这样很自然顺利地过渡到下一项学习任务。对于有较强分析能力的学生,为电路设置故障,让其观察现象,进行分析,查找故障点,讲明原因,并解决故障,从而进一步提高他的综合能力。

3)从教师自身的修养出发

好学生、差学生不是智商高低的问题,而是早一步、晚一步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面对是晚一步的学生。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责任感,发挥各自的才能,从一次课、一个单元做起,从点滴做起,结合实际,精心构建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案,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神圣的教师职责。

在这个学习项目中,最考验我们的是面对晚二步的学生,不懂原理,不会分析,没关系,我要求看图接线,让电动机转起来就行。我手把手按照电路图一个元件一根线地示范给学生看,然后让他自己按照示范再独立完成。当他看到自己连接完成的线路,电动机转动的时候,脸上喜悦的表情无疑在传达着他的收获。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是用嘴说说,而是要有对学生的人间真情,足够的耐心,对科学严谨的态度。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为目标,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为目的,始终把学生的需要放到首位。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当努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探索,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职业教育更好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4篇

关键词:广告词写作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育部于2010至2012年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大赛突出特点有五:一是层次高,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和工业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共同组织。二是参与面广,以2012年在南京举办的信息化大赛为例,全国共36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派出了代表队,共609件作品、1146名教师参加了比赛。三是项目设置新,以2012年大赛为例,设置有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等六个比赛项目,其中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和网络课程比赛都是新的比赛项目,更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四是中高职一体化,有中职组比赛也有高职组比赛,全方位的展示出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成果。五是技术含量高,大赛充分展现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新成果和新经验,将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教学理念带到比赛中来切磋交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职业教育的本真就是“重实践,重技能”,但是有些实践环节由于场地、技术、安全性等要素难以实现动手操作,成为“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症结,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恰恰可以弥补这个问题。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信息化为着力点,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的新格局,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信息技术在全国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加快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通过信息化教学大赛展示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成果,交流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有益经验,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在本刊2011年第9期曾发表《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文(P85),以《广告词写作》课题为案例简要介绍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念,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确定,以及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本文将针对教学设计流程和信息化手段运用,还以《广告词写作》为课题做详细的展示介绍,希望能为教师提供借鉴参考。

该课题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职业模块 工科类)》的教学内容。授课时数为2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学生在学习后能够理解广告词的概念和基本要求;掌握广告词的创意方法和写作技巧;提高欣赏广告的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本课的教学思路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其中,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本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有两个特点: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多媒体平台上的训练,能够实现网上自主学习。二是在丰富的教学资源导航下,能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对应五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其中,课程导入环节对应的是有的放矢模块,课堂学习环节对应的是夯实基础和能工巧匠模块,反馈训练环节对应的是一展身手模块,课外拓展环节对应的是天外有天模块。下面我们通过五个教学内容模块来具体展示在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之后是如何提升教学效果的。

(一)有的放矢

设计意图:向学生呈现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夯实基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识记基本知识,明确基本要求,进行知识积累。

(三)能工巧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体验式的学习训练,掌握广告词的创意方法和写作技巧。这是本课的主要学习环节,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传统教学条件下,存在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和呈现信息量偏小的缺陷,而在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之后,可以使教学信息丰富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浏览、赏析、体验、训练”是该模块的最大特色。

第一个版块是广告词的创意赏析,我们借助多媒体平台,向学生展示典型的文字案例和生动形象的视频案例,较之传统教学,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广告创意方法。之后,我们利用信息化手段精心设计了三个创意思维训练。训练一:通过选择判断的练习形式,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广告的创意层面。训练二:通过填空输入的练习形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广告创意的灵巧。训练三:通过选择排序的练习形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广告创意的乐趣。这三个训练都体现了多媒体人机交互的技术特点。

第二个版块,我们准确地抓住广告文的五大写作技巧,并以此为切入点,层层推进展开教学。其中,在“巧用修辞手法”和“活用歌词歌谣”模块中,我们使用FLASH技术,制作了人机互动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

最后,我们还设置了三个体验式训练。训练一:赏析经典广告词,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修辞手法的运用给广告词写作带来的精彩。训练二:图文竞猜,通过广告词来猜测广告实物,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套用俗语、谚语创作广告词易于被大众所接受。训练三:也是一个人机互动的练习,通过成语和广告图片进行匹配验证,让学生体验运用谐音的方法创作广告词产生的特殊效果。以上这三个训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超过传统教学条件下的教学效果。

我们认为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生通过“学习+训练”的模式,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教学内容,相比较传统教学的平面性、单向性和低效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现代化教学呈现出它的立体性、互动性和高效率,优势显而易见。

(四)一展身手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练习的训练进行学习反馈。

在完成课堂主要内容学习后,学生可以在此模块中训练反馈。在传统教学条件下,学生完成习题训练存在效率低、耗时长、训练形式单一的缺陷,而在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的手段后,则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通过设置类型丰富的习题,学生能自主进行训练反馈,帮助学生迅速巩固所学。我们的设计理念是由易入难,逐步推进。基础训练版块的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施展拳脚版块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根据广告图片来拟写广告标题。师法总统版块也是学以致用,在体验一段宣传视频后,结合时事热点,要求写一段百字左右的广告词,让学生亲自体验广告词的写作。学生作答提交后会显示自评量表,然后根据量表中的项目进行自评。较之传统教学,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我们做到了让训练更生动,让答题更便捷,让验证更及时。

(五)天外有天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广告案例的展示进行拓展学习,并与老师在课外开展交流互动。

该部分也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首先我们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也充分运用了信息化的特点,呈现内容多,形式丰富,便于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拓宽眼界,延伸所学,提高兴趣。在品味经典栏目中,我们首先搜集了许多优秀的广告词,用滚动条的方式大量呈现,以供学生学习借鉴。其次,我们搜集了众多精美的广告图片,做成可以翻页的电子书供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最后,我们设置了精彩的获奖广告视频欣赏,让学生充分体验广告的无穷魅力。分享交流的平台,是课程设计的最后一个版块,我们制作了留言板,学生可以上传广告作品的作业,还可以用写电子信的方式把自己对于这门课的想法、问题和建议,提交给老师,从而可以进一步充实课程材料,教学相长,师生共建教学资源。以上这些拓展内容在传统教学资源受限的环境下是很难践行的,而借助信息化网络平台能够得以一一实现。

“关于我们”版块是对我们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展示,其中“教学情景”展示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运用课件学习讨论的画面,“学生作品欣赏”展示的是学生创作的公益广告作品。

第5篇

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职教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然而,多年来,在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国主要以借鉴国外的教学理念为主,如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英国的能力本位教学等,为我们所熟知。在目前职业教育进入以完善体系、形成特色为主要目标的发展阶段,我国亟需建设自己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范式。

教学是关于课堂教学、活动、挑战、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师生角色等的一系列策略安排。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面临两个特殊挑战:一是教育机构和实训基地作为职业教育实施的两个场所需要两套不同系列的技能——具有工作场所实践经验的教师以及具有教学能力的实训导师。二是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这表现在学习者年龄及学习基础等多方面,很多学习者在普通教育中没有成功的学习经验,而且学习动机不足,因此,他们急切想获得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学习经历,或通过迅速的技能培训进入劳动力市场。基于上述挑战,怎样使不同类型和需求的学习者有效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帮助他们实现理想的学习结果,这是职业教育教学的特殊要求。为此,需要明确职业教育教学中一系列要素的特征,包括职业教育教学要实现的教育结果、职业教育实施的背景以及教学方法等。

职业教育的结果一般根据特定的职业领域被分为一些技能和能力框架,基于21世纪职业和工作世界迅速变化的特点,从工作能力的角度出发,职业教育的理想教学结果至少包括常规工作技能、工作技巧、基本通识素养(包括交流、沟通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养(职业敏感性、做好工作的愿望和成就感)、职业态度及更广泛的成长技能(就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这些理想的教学结果,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

职业教育教学实施的特征呈现于工作场所和教育机构两个背景下。因此,确保在一个背景下获得的理论学习成果能够有效应用到另一个真实的背景下,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个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背景要同时关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学习内容,其主要特征是:教学应在与工作相关的背景下实施;教学方法应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平衡,涉及到参与完成真实的实践性任务;学习者像从业者一样得到发展。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学还涉及一系列多样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更多地体现“做中学”和“体验学习”,并与反思、反馈和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具体来说,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包括观察、实践、反馈、对话、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探究、批判性思考、竞赛、模仿、角色扮演、游戏等。职业教育教师需要对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有一个清晰理解,并作出明智、有效的教学决策。

第6篇

关键词:江苏;职业教育;“五课”教研;“两课”评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68-02

一、“五课”教研、“两课”评比出台的背景

2010年江苏省教科院11号文正式下发通知,在全省职业教育内开展“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活动由江苏省教科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及各专业教研中心牵头举办。活动举办的目的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教科研活动质量;巩固正常教学管理;优化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全省职业学校纷纷响应,所有职业学校的教师全员参与,其重视程度始料未及。

二、江苏省职业学校开展“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的意义

江苏省职业学校开展“五课”教研活动包括课前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五方面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两课”评比即省级“示范课”和“研究课”的评比竞赛活动。开展“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推动全国、省和市有关职业学校专业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评价更加合理等方面进行落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发挥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管理模式即采用1+1+1+1+3模式,即1位省级领导、1位市级领导、1位校领导、1位校级督导、3位高级职称教师或系(中心)领导。做好集体备课、教师教学资料检查、开展教学设计竞赛、同上一节课竞赛、说课竞赛、教学反思竞赛等活动保障课堂质量的有效性。

三、开展“五课”教研,提升职业学校教研活动能力

开展“五课”教研活动的宗旨是将课前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五方面运用到教学层面,全面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的更新,从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其“五课”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职业学校教师根据国家或省人才指导性方案及课程标准,与学生学习现状和特点相结合,确定教学主题。公共基础课程,侧重在体现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及其目标达成进行探究;专业技能课程,侧重在教学过程和企业职业标准衔接、教学成果和社会企业过程衔接的探究。

2.上课:要求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条件和资源,调动学生学习技能兴趣。公共基础课程,重点衡量学生认识与感应的研究;专业技能课程,重点衡量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研究。

3.说课:即教师在备课、上课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信息化等方面,专家给出综合性评价。

4.听课:专家对比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课程结构、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教学手段的合理性等进行综合判断。

5.评课:根据全国或省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的要求,专家组对参加比赛教师的课件内容、结构安排、教学手段选择、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开展“两课”评比,提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1.“两课”评比组织相关要求。“两课”比赛,由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进行的一项比赛活动,一般情况下每年举行一次。开展“两课”比赛主要是为了提炼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打造职业学校教育教学金牌教师,起到引领、辐射作用。然而什么是示范课呢?是指已成教学形式,具有推广和示范作用的品牌课;什么是研究课呢?是指某一领域形成教学特色,并具有一定推广价值与研究的优质课。两课比赛标准:按照教育部或省相关要求,“五课”教研活动要求是全部参加比赛的课必须使用国家或省规划新教材。必须使用国家或省规划新教材。2012年评比活动中规定教材原则上须为列入《2011―2012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材;比赛规则如下:选拔要求:省级:每个市各个项目选送一名参加省级比赛;市级:各个职业学校及每个项目推荐一名,考核每个项目第一名参加省赛,没有经市组织的现场听课和专家评议的教师,不得推送参加省级“两课”比赛;校级:每个系科比赛第一名参加校级两课评比;系科:全体教师参与,考核排名第一名进入校级比赛;比赛内容要求:省级:省教育厅制定相关比赛规则及比赛要求;市级:根据省教育厅相关部门组织专家根据相关管理评价体系,对比赛教师的教案、学案、现场说课和答辩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说课内容现场摇号抽签;依据省、市教育部门文件精神执行;校级:依据学校相关要求制定培训方案。即1+1+3模式,即1位校领导、1位校级督导、3位高级职称教师或系(中心)领导。做好集体备课、教师教学资料检查、开展教学设计竞赛、同上一节课竞赛、说课竞赛、教学反思竞赛等活动保障课堂质量的有效性。成绩评定:省级:依据江苏省教育厅相关比赛规则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分别占组别不超过比赛教师总数20%的比例确定省级示范课的名额,不超过60%的比例确定省级研究课的名额,获奖者给予颁发荣誉证书,获得省级示范课荣誉的教师纳入江苏省职业学校金牌教师人才库;市级:市教育部分给予相配套的奖励;校级: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系科相关考核给予加分。

2.评判工作。“两课”评比建立专家库担任评判工作;采取“背靠背”方式(独立打分,不相互举荐和照顾选手,不打关系分,不打感情分,严禁交流,自觉关闭手机,评审结束时汇总)。(1)教案评审。每一位参赛教师,必须提供两个以上的教案数,每个教案内容是一个完整教学单元(如项目、模块、话题等),所有教案总课时数不少于8课时,每个教案教学时数控制在2~4课时,提供参考教材复印件电子版本。不署名提前由专家评审。评审采取分项定级、综合得分的办法,专家对每张评分表的每一评价点给出等级,每张评分表的得分,由评审专家根据各评价点评价等级获得情况综合确定。教案评审结束后,专家自行打印评分表,并签名送审。(2)现场说课。参评教师以参评教案为单位制作说课ppt,1个说课ppt对应1份教案,须包含对应教案的全部进行内容,所有说课ppt及链接文件存放在一个文件夹内,并以“组别-学校-名称-姓名”命名后储存到自备的优盘中。参评教师须在优盘上贴上个人标签,再装入普通信封,信封上注明“组别-学校名称-姓名”,报到时上交。(3)现场答辩。评审专家依据每一选手的教案评审情况以及说课情况,确定的问题范围,生成2个以上问题,并确定正确答案标准。依据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评委主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从课件内容中找出有关课程设计、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从相关教学题干及教材中提出有关课程主题、课程要求、教材事例与职业教学特色等方面的问题;从说课中的教学设计提出有关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结构、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问题;从说课中的教学实施提出有关目标达成、师生互动、学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等方面的问题。现场答辩中依据参评教师的答辩情况,选择获奖等合计。

第7篇

关键词: 工作能力 专业课教学设计 基本构思 基本要素 特色

在国家大力提倡和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而培养工作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取向。

工作能力是对职业世界的认同和理解,对职业活动的认识和参与,对职业任务的操作和完成的一种基本能力。根据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培养工作能力是专业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专业课教学实施的关键。因而专业课的教学应与学生职业生涯紧密相连,与工作岗位的实践密切联系,教学标准应反映行业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专业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思

以培养工作能力为基本取向的专业课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应具有“工作能力”和“技术教育”意识,并将此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设计应目标明确,任务确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从而达到灵活地将其运用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具体来讲就是专业课的教学应围绕着行动导向、工作体验和专业运用来展开。

首先,工作能力的培养应以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从工作实际出发,强调为掌握工作技能而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同时淡化纯学科的理论性知识。

以《外贸洽谈》课程的教学为例,让学生掌握洽谈技巧之前,应先保证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外贸专业知识,比如掌握专业术语,了解交易条件与条款等,否则的话,洽谈技能的培养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熟练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了。

其次,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设计实际工作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实施接近企业实际的“员工培训”式的教学。如在《外贸洽谈》的课程教学中,每个教学单元的设计都以模拟外贸企业与外商的接洽而展开教学――询盘、报盘、还盘……使学生尽快地将自己带入工作角色,在体验谈判情景与感受谈判气氛的同时学习洽谈技能。

最后,教学不仅重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重在培养其灵活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外贸洽谈》课程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外贸专业知识与谈判技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将这些专业知识与技巧灵活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与外商接洽,解决交易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从而圆满地完成每项工作任务。

二、专业课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以培养工作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教学设计应包含以下基本的教学要素。

1.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开始专业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即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之后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同时简单介绍该教学目标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即具体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以《外贸实务操作》课程的教学为例,开始教学前,教师首先应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从事外贸行业所需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比如洽商、签约、备货、装运、制单,等等。为了具备这些基本的工作能力就必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如价格术语、交易条款、谈判技巧、函电写作、单证制作,等等。

2.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专业课的教学应灵活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突出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1)实践课训练。为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时能亲自动手、亲身体验,通过实践掌握知识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多采取互动式、仿真式、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以保证实践课训练的实施。如《外贸单证》课程的教学,只有教师现场实操,学生现场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了解掌握各种外贸单证的制作方法,否则就是纸上谈兵。而《外贸洽谈》课程则应以互动式教学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对话练习,熟练掌握洽谈技巧。

(2)能力培养活动训练。为培养学生将来的职业适应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有目的地设计规划一些职业场景,采取情景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处身于实际的工作场景中尝试解决有关的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如在进行《外贸洽谈》课程的教学时,为培养学生的谈判能力,教师应多设计一些谈判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从中学到与谈判相关的外贸专业知识和谈判技巧,并学会解决谈判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难题,注重培养他们日后在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3)课外活动训练。课外活动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体验实际工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而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较直观的感受与了解。以《外贸实务操作》课程的教学为例,有条件的话,教师应联系相关企业,组织安排学生分批到外贸企业实习,亲身体验整个外贸跟单的流程,了解各个环节的操作,同时将在校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锻炼工作能力。

3.教学资源。教材、教学设施、信息等教学资源能被合理利用,符合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要求,适合职业岗位培训的需要,是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基本条件要素。以《外贸洽谈》课程的教材为例,教师在教授学生外贸专业知识及培养他们的外贸洽谈技能时,对于教材内容应整体把握、优化处理,简化理论知识及概念,强化实用性强的专业术语的掌握与洽谈技能的训练,以适应外贸行业的岗位培训为准则。

三、专业课教学设计的特色

以培养工作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教学设计应具有以下的特色。

1.强调实践性的教学。以培养工作能力为核心,专业课的教学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应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及对职业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实践训练培养他们的专业运用能力。

2.突出职业氛围的教学。具有职业氛围的专业课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体验现代职业感与工作成就感。教师通过策划职业活动的教学营造职业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职业角色,可使学生体验现代职业感。而通过职业能力培养活动训练,学生又可在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深化专业知识,提升职业能力,从而体验工作成就感。

3.强化岗位技能培训的教学。为使专业课的教学符合岗位技能训练的要求、适合职业岗位培训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除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4.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专业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教学中应突出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担当着策划、组织、引导、帮助、协调等多种角色。同时教师还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正确掌握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而工作能力则具体体现了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目前,专业课是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专业课教学设计必须以培养工作能力为核心,以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符合专业教学规律的手段及方法,努力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受企业及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明.以工作能力为核心注重专业课教学设计[J].机械职业教育,2007,(10):5-7.

第8篇

近年来,网络课程的兴起为职业教育改革增添了新的动力,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职业院校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多种渠道提高教学质量,在网络课程建设上投入了财力、人力,加快了电子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随着网络课程建设在全国各职业院校逐步普及深入,传统教学观念被刷新,同时网络课程给教师以及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各课程教师也努力将网络课程推广到实际教学中,使网络课程的建设取得重大的突破,很多学者也对网络课程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由于各课程的学习内容的差异以及不同专业学习要求的区别,网络课程的建设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在网络课程建设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不论是专业教师、技术支持人员,还是参加学习的学生,对于网络课程建设的概念、网络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网络课程设计制作方面等存在认识不足,这影响了网络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关系到现行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职业教育的公益性是指职业教育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只能由人民共同地占有和享用。我国教育具有公益性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

在公益性的基础上实施网络课程建设有助于彰显职业教育的公共性,同时通过网络可以快速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公益性的网络课程建设将促成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利益共赢。另外,网络化课程建设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公益性的实现。

1 网络课程建设与职业教育公益性关系探讨

职业教育公益性的核心问题是教育资源的共享,但受限于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和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一直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展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网络课程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⒖纬套试聪蛲?络化方向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网络课程的冲击,网络课程建设充分利用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方法,课程教学摆脱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同时网络课程资源具有灵活性和交互性,对职业教育的开放、共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网络课程建设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现。

坚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有助于课程建设者认清网络课程的意义和地位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把握网络课程建设的方向,同时公益性有利于提高组织管理机构的重视程度和社会资源投入力度,从而提高了网络课程建设单位和工作者的责任感,促进网络课程建设更加规范、更加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

2 职业教育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定位不明确

网络课程建设是基于互联网的课程建设,所以网络课程必须满足课程建设的必备条件。网络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同时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支撑环境,并且网络课程要具备各种多种媒体和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课程。具体而言,网络课程不是翻版的文字教材,必须体现网络平台特性,更不是简单的网络课件。由于对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定位不明确,大家无法界定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等概念,把网络课程建设变成了多媒体教材的建设,或做成了各种教学资源的综合体,网络课程建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网络课程建设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2 网络课程重复建设以及网络课程使用率低

网络课程建设充分利用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方法,课程教学摆脱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同时网络课程资源具有灵活性和交互性,对职业教育的开放、共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为了避免教育经验单一化,一门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数量应有多种,同时进行高质量建设。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职业院校都在做网络课程,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协调,导致网络课程重复建设,反而不能够体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性。网络课程的重复建设必然导致部分课程质量下降,很多学习者对网络课程产生了误解,网络学习的热情降低,导致网络课程学习中,学生注册量很大,但学习过程统计显示有效学习时间并不多,资源的利用率也很低,同时网络学习更多依靠自主学习,学习过程效率很难得到保障,网络课程克服了空间和时间的控制,但学习效果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

2.3 网络课程的制作和使用偏离实际

职业教育要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网络课程建设的优点不能无限放大,不能认为网络课程的应用能够解决一切教学难题,而忽视了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指导、教学过程的设计,这样的话会使网络课程建设只体现在网络形式上。另外,一些网络课程建设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是在教育发展及网络发展的大环境下被动的产物,导致网络课程的设计没有教学目标,网络课程的制作也不符合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及教学过程,课程建设以后,使用、管理和更新也被完全忽略。网络课程的意义在于开放和共享,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和互动性必须加强。随着网络课程建设的发展,现在的网络课程在设计上都具备了教学交互这一过程,但网络课程的交互大多还是沿用传统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被动交流,没有形成师生、学生小组等交叉交互讨论的情况。这种背景下的网络课程建设超出教师的精力承受度。同时,网络课程的实际效果又达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预先设想,偏离了网络课程的本意。

3 基于职业教育公益性的网络课程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坚持教学设计和国家职业教育系统导向

网络课程建设也是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设计必须有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教学对象的差异、考虑教学环境及课程特点,同时要运用教育理论与方法,合理地选择和加工教学信息,设计教学过程,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注意分析网络学习环境和对应课程知识特点,突出网络课程建设的优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个性化与自主化,同时体现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与具体化。网络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相关主管部门要做好导向,在相关形式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对课程设计给出一定的规范,同时各个职业院校需要组织团队去合作,关键做好教学设计。

3.2 建立开放共享的网络课程平台

针对重复建设、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应建立开放共享的网络课程平台,使资源可以开放共享,从而体现教育的公益性。从网络课程建设角度讲,网络课程建设应区分内容和平台建设,教师只负责课程内容的建设。由于平台的开放共享,教育组织或主管部门需要相应地组织技术团队进行管理维护。从使用角度讲,提供开放共享的网络课程入口,可以促进网络课程的推广和用户访问使用,同时网络课程使用率会得到提升。

第9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两课”评比;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2-0065-04

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教研活动有效开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从2011年开始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全省职业学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五课”(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教研、“两课”(研究课、示范课)评比活动。“两课”评比旨在引导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典型,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教师。其中示范课是指已形成教学模式,具有全省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的品牌课;研究课是指某一方面形成教学特色,并具有一定研究与推广价值的优质课。

“两课”评比作为考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窗口、教师展现自己教学风采的平台、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尺,受到全省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每年各地积极组织此项赛事,一大批职教一线教师积极踊跃地参加省市“两课”评比活动。笔者于2011年参加该项活动,经过层层比拼,最终获得医药卫生类省级示范课。

一、“两课”评比之“行”

2010年10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颁发《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苏教科院科[2010]11号,以下简称《通知》)。笔者所在学校在徐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以下简称徐州市职成教研室)的指导下,深入贯彻文件精神,由校科研处牵头,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各专业的教学骨干全部参加校级“两课”评比,最终决出6位教师参加市级比赛。

在市赛阶段,徐州市职成教研室对参赛选手进行专题培训,按照省赛的要求,经过教案评比、说课展示、现场答辩3个环节评选出市级示范课和研究课。之后,组织全部市级示范课选手参加由职教专家把关的两轮淘汰赛,最终确定省赛参赛选手。期间,每一次比赛都是一种锤炼。选手们在比赛中成长,在竞争中互相学习,比赛经验和心理素质也在不断丰富和增强。由于前期的准备工作扎实有效,措施得力,针对性和实战性强,最终徐州市代表队在基础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的省级”两课”评比中都取得了佳绩。

在遴选省赛选手的过程中,徐州市职成教研室专门组织上一届省赛示范课、研究课获得者给下一届参赛选手以及其他教师作公开课展示和参赛总结报告。这样分享“两课”评比赛事成果,既促进了参赛选手的迅速成长,又在广大职教教师中树立了榜样,让他们学习先进,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二、“两课”评比之“思”

(一)明确赛事核心

“两课”评比活动不是一项简单的“形象工程”,而是展示江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窗口。这一活动可以深化职业学校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推动教学常规工作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教师坚持在岗学习和校本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提升专业化水平。

“两课”评比的核心就是服务实际教学。如果参赛背景脱离实际教学,在教案设计中走“八股文”路线,说课展示时只凭一些时髦的词汇、空洞的理论堆砌冒充亮点,现场答辩时大打“球”,恐怕很难获得好评。

“两课”评比涵盖的范围广、评分标准细、对选手的要求高,在严苛的条件下要展示出教师最精彩的一面,在这背后支撑的正是教师在长期认真细致的日常教学和研究探索中沉淀与积累下的成果,厚积薄发的道理就在于此。正是由于平时在日常教学中重在积累与创新,待到比赛之日方显从容;经历比赛的磨练与洗礼,走向课堂教学更显自如。从教学实际中来,到实际教学中去是“两课”评比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分析评判标准

“两课”评比参评内容包括教学总时数不低于8课时的两个教案、15分钟的说课展示和10分钟的现场答辩3部分。如何在参评的教案中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现场说课和答辩展现出自己的教学风采?有的人认为抓紧时间制作教案和说课课件是首要任务,临近比赛再翻阅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以备现场答辩之需,大而化之即可。如果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想,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作依据,参赛选手可能会觉得有如盲人摸象,有劲无处使,不知从何处着手。选手如何做到有的放矢?首要任务就是细致地分析参评标准。这里的标准包括苏教科院科[2010]11号文、《职业学校“五课”教研“两课”评比“说课”竞赛评级表》、《市专家组听课评议表》中的“项目与评价要点”等。

苏教科院科[2010]11号文从宏观的角度对“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的宗旨、内容、方法等作了阐述。参赛选手应该认真分析其中的要旨,其中的“评比标准”就指出“对参评课呈现的课程观念、教学理念及其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中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特色和亮点”。以上这些内容是比赛评判的几个主要指标,尤其是其中的特色与创新更显重要。

竞赛评级表和专家评议表从技术上详细地列出了各项评分条目。选手在制作教案和说课课件时要充分考虑这些要素。当然,在制作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将这些项目简单地罗列,那样就会割裂各要素间的关系,作品显得单调,而是要立足于自己的参赛课题,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二次加工,将评分要点“艺术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能立体式地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把上级的文件精神吃透,把评分标准分析到位,在准备环节就会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少走弯路。

(三)精心打磨作品

1.编写参评教案。

“两课”评比的作品主要包括参评教案和说课课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参评教案的格式体例没有作统一要求,有的人会觉得心里没底,不知如何编写教案。但换个角度思考,没有统一的格式要求恰恰能避免“八股文”。“海阔凭鱼跃”。这给选手预留了极大的自由空间。选手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操作性强、特色鲜明、能反映自己教学特长的教案。

参评教案要来源于参赛教师的日常教案,但又不同于日常教案。所谓“不同于”并不是说完全摆脱日常教案,另起炉灶,甚至于生搬硬造,杜撰出一个“精品教案”。如果那样,所谓的教案是没有生命力的,是经不起推敲的,那样的教案是“空案”、“假案”。有的教案注明是在实训基地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要应用项目教学法,包括讲授新课、制作行动计划、学生分组实践、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可仔细一看,一个项目下来,产品已出炉,仅用两个课时;教学模式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却没有“教学准备”、“安全教育”等环节。所以说,没有经过实际教学检验的教案是苍白的、缺乏生命力的。这里所讲的“不同于”日常教案,是指参评教案源于日常教案但要高于日常教案。因为日常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参评的教案只有两个,要在这两个教案中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体现出来,就要在日常教案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例如“课程分析”、“教材分析及处理”、“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资源开发”这些在日常教案中很少提到的环节有必要在参评教案中呈现。这样便于评委全面地考量这篇教案、这名选手。

在编写教案时,选题是很重要的。“两课”评比要求选手自选课题。因此,选手最好选择学科特色鲜明,能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操作性强的课题。

教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注意全局,要前后呼应,要突出重点、显现亮点。如教案中都有教学重难点,但不能列出重难点后就不闻不问了,在后面的教学实施环节中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突破重难点,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采取了何种教学方法、手段,创设了何种教学情境,应用了什么资源,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学得轻松、有趣,事半功倍,这就是教学特色和亮点。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不在于选手编写教案的文字功底,“功夫在诗外”,在于日常的实际教学能力。

2.制作说课课件。

说课课件的制作一般要花费参赛选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其内容和表现形式是非常重要的。课件的内容是其魂,表现形式是其身,两者要相辅相成。选手既要设计好课件的表现形式,让人一看就感觉或是清新淡雅或是晶莹灵动,眼前一亮;更要推敲课件的内容,让人能遵循作者的思路,听其娓娓道来,让听者心弦一动。

说课应涵盖哪些内容?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除此以外,有的选手加入了教学资源、板书设计等。说课应包括的内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但一般公认“教学实施”是其重点。其中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属于“教什么”的范畴,教学实施、资源整合属于“怎么教”的范畴,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属于“为什么这样教”的范畴,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分析就是要吃透教学内容,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课程标准所设置的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学情分析是要知晓教学对象的特质。以上的分析做到位,才会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设计就会变得水到渠成。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特质相吻合,彼此能引起共鸣,再加上所整合的各种教学资源发挥的辅助功能,教学实施就像水银泻地,一气呵成。一次课下来,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自己的得与失,将其投射到以后的教学当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在处理这些环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重点——教学实施。所有的环节都要服务于教学实施这个中心,要围绕中心来布局,包括教学时间的分配、技术手段的应用、特色设置等,最好放在教学实施环节中。在进行教学实施的说课过程中,要让人感受到参赛教师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具有高超的教学技法和过硬的课堂组织能力,通过短短十几分钟就能让人领略到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风采。说课内容切忌面面俱到而又平铺直叙,分散兵力,否则会让评委觉得“什么都说了,可什么也没说”。

教案是制作说课课件的依据,课件是教案的立体表现形式。选手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在课件的表现形式上采用文字、图片、FLASH、视频等多种形式。《通知》也建议在说课时有不超过2分钟的能反映先进教学理念、独特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和显著教学效果的现场教学录像片段。

在设计课件的表现形式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需而用。选手应该是在确定了说课环节和内容之后再设计恰当的表现形式,不能买椟还珠,为了拼凑多种表现形式而修改实质性的内容,那样就会削足适履,使得形式大于内容。如在教材分析时用精练的几行文字加以表述就很实用,讲解设备结构时一幅挂图就让人一目了然,在说教学实施时几张现场照片或一段视频远胜过长篇赘述。

在设计课件的版面时需注意几个技术性的问题:(1)背景图案要简约。课件的背景图案通常是固定的。如果背景图案总是发生变化,特别是色差较大的变化,观众会产生视觉疲劳。比较好的做法是选择简约风格的图案作背景,其主色调最好不要超过两种,如果在此基础上背景图案还能体现出学科特色那就更好了。背景图案最好不要设置闪烁或活动的东西,那样会分散评委的注意力。(2)文字与背景的色调反差要明显。为了突出重点,课件中的文字与背景的色调反差要明显一点,否则就会让观众看不清楚。一般背景色调要淡一点,文字色调要深一点,但不建议采用红色或蓝色字体。(3)课件中的FLASH和视频的应用。选手通常会把课件中的FLASH和视频作为自己说课的亮点,但如果与电脑软件不兼容,或选手调试、应用不熟练,那就会弄巧成拙,反而失分了。所以,在比赛前一定要调试好,确保说课过程不出现上述问题。

3.说课展示。

参加省”两课”评比的选手一般都是各个学校的教学骨干,大家在平时的教学中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但在现场说课时,面对着业内专家评委的审视,一入赛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这个时候可以借助调试电脑,打开课件的间隙,不妨与评委聊上几句,评委也会回以善意的微笑和鼓励。即使在说课的过程中突然出现头脑一片空白,也不要慌张,可以深呼吸几次,调整一下心态,或是瞄几眼电脑屏幕的内容,很快就会把思路续接上来。有人在紧张的时候会不自主地改变语速,有的是语速加快,以至于15分钟的内容在七八分钟就说完了,评委还没听清楚;有的是语速变慢了不少,以至于说课超时,功亏一篑。建议选手可以放一只手表在桌上,自己按照平时的练习节奏掌控时间,语气要舒缓有度,抑扬顿挫,吸引评委的注意力。

4.现场答辩。

现场答辩是很多选手最为头痛的环节。该环节重在考察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由评委从选手的教案或课件、相关课程标准及教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等领域中提出有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资源开发、工学结合等方面3~4个问题,让选手在10分钟之内作答。因为提问的范围宽泛,且都属于综合类问题,故让不少选手觉得难度颇大,不知如何准备。

第10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种重要的技术,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有效地结合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内涵

1994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教育技术领域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此定义在很大程度上涵盖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李克东教授曾经关于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了如下定义: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的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2]现代教育技术更体现出了现代的特征,要求充分利用的现代的一切技术为教育服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是以学习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是以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学习过程和资源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对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开发、设计、利用、管理及评价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技术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切工具、方法技能及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教育技术和无形的教育技术两大类。有形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包括传统教学用的黑板、粉笔等,或者现代使用的幻灯放映、计算机网络、视听器材、卫星等各种教学媒体。无形的教学技术既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技巧、方法策略,且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理念等。

2、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职业教育有广义职业教育和狭义职业教育两种。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职业教育是指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人们为自身职业能力发展及运用所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可以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及不同职业背景的人们提供的教育,它不仅仅指单纯的学校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混合模式;不再是终结的教育,而是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职业教育是指普通教育以外的任何具有职业性质的教育培训。

3、现代教育技术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环境的变革,而且促进了职教教学模式、现代职教教学理念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了职教信息化与现代化的进程及职教科学研究的开展。

(1)促进了职教教学方式变革。(2)推动了职教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及各种现代教学媒体不断更新、普及,既为职教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提供了必要和可能,又对此改革提出了新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职教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3)促成了构建职教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现代教学媒体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效地对教学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并形成了高级认知能力。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转变教育思想理念,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习者认知心理,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职业教育新型教学模式。[3](4)促进了职教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职教中,要求逐步建立现代化的职教理念,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求传递给学习者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实现了学习者自由、自主地学习,能让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

4、职业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及启示

(1)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充分考虑由教学目标、计划、教学内容、培养方案、教育者、学习者、教学手段、方法等因素所构成的教学系统,不能单独地强调某一方面、片面地考虑个别方面,而要在整个系统中寻求整体最优,使现代教育技术产生最大的效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最优化。(2)重视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是职教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符合职教的规律,即职业教育即要符合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满足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要,还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心理,通过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探索及意义建构等途径来获取知识。(3)教学资源与过程应并重。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教学过程包括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管理方面的建设。虽然硬件和软件重要,但是仅有硬件和软件教学还是无法进行的,只有对教学的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然后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才能使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发挥更好的作用,使教学资源有效地服务于教学过程。(4)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建设虚拟学校、网上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职业教育的功能,使职业教育突破地域和时空,为真正实现人类的职业教育探索出新的形式。[4](5)加强职教信息化建设,推进现

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要能够满足职教发展需求。不断地提高职教装备水平及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促进职教的现代化建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职教领域中的普及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对职教的影响是很必要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双方面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石志勇,陈遇春。《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市场》,2008年第52期。

第11篇

一、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断学习,提高执教能力

近几年来,本院招收的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研究生毕业。起点高,经过了系统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另外,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对现代化教学知识掌握较快。同时,青年教师和高职学生年龄差距较小,没有代沟,易于沟通交流。这也是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就能迅速进入讲台的主要因素。然而,作为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经过了岗前培训,但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等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缺乏经验。因此,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必须要系统进行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认清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提高积极的执教能力。

二、加强师德修养,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善于理解学生、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热情、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乐于助人、合群合作;公平、客观等多方面的职业素质。年轻教师生活阅历浅,处理问题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青年教师必须要加强政治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教育水平。向老教师学习,培养坚定的职业信念,强烈的敬业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

三、积极参加说课、讲课比赛,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比赛。通过赛教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常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过程设计是上好一堂课,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院每年在11月份进行一次全院性的青年教师说课和赛教活动。作为青年教师,本人曾多次参加了这样的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参赛认真的选题、周密的设计教学过程、情景创设、课件制作等各个环节的准备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多媒体的应用能力。通过参与赛教锻炼自己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自信心。

四、跟随名师是青年教师迅速提升执教能力的捷径

青年教师进入教师队伍,必须要有专业教学名师进行传帮带。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制定学习和听课计划。从初上讲台起就应对自己从严要求,做到脱稿讲课,使思维不受限制,留有发挥的空间;充分准备,真正将讲台变为展示教师学识与风采的舞台。同时还要不断的聆听老教师上课。在听课中不仅要关注老师教的授课内容,同时还要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比如:新课的导入、教学时间的分配、重点的强调,甚至从动作、手势、表情、举例、互动,讲台上的位置、走动、目光等,都要学习。在老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摩、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具有独特的自身教学风采。

五、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执教能力

1、创设临床情景,突出问题教学

教学设计中创设临床情景,选取典型案例导入教学,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教学。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推理和分析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启发教学,直至问题解决,最后对学习过程自我反思、评价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

青年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应用网络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能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特别是对于医学教学而言,直观教学最能体现临床医学学科教学内容的生动和大信息量的要求,它可变抽象为具体,使枯燥的文字描述变为特定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清晰表达,易于理解。但同时,如果长时间采用现代化手段观看视频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因此,必须恰当使用。

六、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及教学科研活动,不断自我提高

1、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做双师型教师

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计划地参加更高一级的学历学习,加强外语、计算机理论与实际应用操作的学习。特别是作为医学的教师我们应加强与医院的交流,利用假期或进修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为科研积累资料,为教学工作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好双师型教师。

2、加强学术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第12篇

目前,德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支撑德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力量主要归功于德国人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文化素质和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而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公认为是最核心的秘密武器,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在。

所谓的双元制,就是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共同协作完成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以“为未来工作而学习”为目标、以“职业活动的开展”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模式。首先职业教育机构将某一工种所需的职业能力按照由浅入深的规律划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专长能力三个递进的层次,在不同层次的职业能力培养中,按照模块化实施教学。每一个教学模块的实施都是以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为基本培训场所。职业学校承担的是学生为形成某种职业素质、具备某项专业技能所需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通过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学习法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解决“为什么这么做”这个问题。企业主要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怎么做和怎么做会更好”的问题。所有的培训活动的组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变成了职业活动的指导者与咨询者,学生变成了知识和技能的主动获取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成功实施,归纳起来,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根本目标就是“为未来工作而学习”,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职业教育的内容紧跟社会生产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的需求紧密联系了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学习和就业的“零距离”接触。

(二)企业积极参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各种企业通力合作,不仅专门为学生的培训提供技能训练场所,也提供出实际的工作岗位使学生真正参与职业活动,这让学生与企业技术发展有了亲密的接触和交流。

(三)不管是在职业院校还是企业,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强调养成严格的规范化的操作习惯,这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不断提升。大批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劳动者的培养,为德国的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我院目前的现状及借鉴点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德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院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进行借鉴。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必须紧跟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确定行业的实际需求,开发出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具有职业特色的、紧跟技术发展的高职教材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教学设计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设计简单的提炼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案的内容基本是抄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是特别的大。借鉴德国的教学实施方案,我们应该要详细设计规定时间内要讲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来确定教学内容,从咨询到评估,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指导作用。使每一次课都让学生感到学会了“为什么这么做”或“怎么做”。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我听到的,我忘记了;我看到的,我理解了;我做过的,我记住了。”因此,德国的老师和学生都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强调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专业理论课教学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专业实践课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我们学院在目前的现有条件下,不能完全照搬德国的小班教学,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并实施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法等等教学方法;教师也应该充分重视各种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课堂中除了黑板、讲台、课桌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演示设备和实物教具等,以加强直观教学,做到通俗易懂,提高教学效果。

(四)师资队伍的培养。德国职业教育获得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是具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三高教师队伍,教师一般都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在目前,我院的许多教师来自于各种高等院校,从学校进入学校的经历使得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工程实践经验方面和教育教学方法方面有所欠缺。学校可以通过引进行业企业专家、鼓励教师参加企业锻炼、推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学习等措施来加以改善目前的师资结构问题,构建一支力量雄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双师结构的教学队伍。

通过这次学习,对德国职业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它将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认真研究德国职教特点,积极地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优秀的成果,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走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