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

时间:2023-08-11 17:26: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

第1篇

一、信息技术引发了地理学的革命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地理学的革命,促进了研究地理事象、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的理论与方法的革新,推动了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全球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现代地理学研究充分运用了遥感、电子地图、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技术,推动了地理学研究的革新,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果。

遥感技术基于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筑CAD,建立虚拟城市和数字化城市,实现了三维和多时相的城市漫游、查询分析和可视化,增强了人们获取高分辨率和近实时数据的能力。地理信息系统提高了人们处理、分析和再现地理数据的能力,让我们能够迅速、精确地捕捉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的细微变化,进一步重视人类活动与地球的相互关系,极大地提高了地理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地理学家通过对地球监测获得地理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开拓了地理学研究领域,刷新了人们对地理环境变化的重新认识。

GPS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在空间定位技术方面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全球定位系统工具和在线地图等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广泛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商业、交通、旅游、汽车导航等行业。

大数据、云计算、模型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分析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强大支持和动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获得、储存、分析海量信息提供了保证,对海量信息的量化分析,对地理过程和地理事象的模型分析,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了能够反映客观事实的科学依据。

二、信息技术拓展了地理学的领域

现代地理学诞生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科学家的跨学科研究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对于不断塑造地球变化的环境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的分析,是由经济学家、生物学家、流行病学家、地质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努力完成的。

系统论、方法论、信息论等基础理论与方法为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现代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应用于许多领域。在人类学、生态学、地缘政治学、环境科学、流行病学、保育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城乡规划、区域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现代地理学与相关学科交叉渗透与相互融合,超越了传统地理学的界限,推动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与相关学科的结合不但提高了研究能力,提升了研究水平,也拓宽了学科研究领域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地球信息科学”“数字地球”等新的边缘学科。

跨学科的研究群体运用现代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全面深入地研究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全球化和人口动态等课题,现代地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宏观规划、环境治理、政策制定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日益发挥着中心作用。

地理学正在逐步向信息技术的地理学转变,信息技术的地理学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支持越来越重要,其贡献也越来越大,地理学的观点与方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已经制定了地理扫盲计划,指出其他行业和学科有必要借鉴地理学成果,以提高其他方法无法取得的科学洞察力。

三、信息技术推动地理学的应用

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成为现代地理学的技术基础。现代地理学具备了信息化的显著特征,有助于现代地理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人与地球关系及其规律的深入研究。更加致力于研究解决全球问题,更加注重研究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

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生态与环境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分析和预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许多问题,如: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灾害预测与防御等。

2015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放了《江西全面启动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报道,江西省上饶市国土资源局使用的“一张图”管理系统引起广泛关注。地理信息系统叠加了该地区的高清影像遥感数据、土地报批数据和卫星执法疑似斑图,可准确、快速地判断土地是否存在违法建设问题。

这一科学判断的实现依靠的是MapGIS提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MapGIS提供了一站式行业资源地理信息服务,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协同决策,广泛应用于国土、地矿、市政、气象、公安、地灾、水利、通信、农业、林业等多个行业。

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农业,把农业发展成为节水、优质、高产的绿色产业。农民在网络终端的影像图中查看农作物生长状态,通过GIS作技术分析,在车载GPS和电子地图指引下,实施农田作业,精确地使用农药、化肥和水,避免土地、粮食和种子的污染,实现真正的绿色农业。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将容纳海量信息,进行大量数据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基础设施规划和方案,并为之提供后续的服务。用于一带一路、两洋铁路的规划、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城市与港口的开发,并为城市规划、市政管理、智能交通、公共安全、金融保险、旅游出行、生活娱乐等提供服务,保障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例如,济南水务集团在全国供水行业率先为供水管网巡检员配置手持PDA终端,实现了地下供水管网设施“了如指掌”,将管网相关的卫星地图截取、绘制,制成了这个图片集。

第2篇

调查问卷的设计

我们主要采取封闭式的问题方式,对问卷的内容进行设计,并在小范围进行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测试,以反映我们调查内容的实际情况.

调查结果的分析

我们在东部沿海省区随机抽出了500家高级中学,抽取的学校包括曲阜师范大学附中、日照一中、温州中学、杭州外国语中学等,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0份,有效调查问卷310份.在这310份调查问卷中,省级规范化学校150家,市级规范化学校100家,其他等级的学校60家.从图1中看出,省级规范化学校有150所,占调查总数的49%;市级规范化学校有100所,占调查总数的32%;其他类型的学校有60所,占调查总数的19%;符合调查的预期.从表1中得出,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中的授课比例比重在20%以上的占到64.5%,授课比重在19%以下占到总数的35.5%,说明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的比例是很高的,大大超过半数.短短十几年的发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工具开始有质的飞跃,从刚开始的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狼来了”式的恐惧,到接受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状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快速提高,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模式与形式丰富多彩,高中地理教师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不再捉襟见肘,而是在充足的信息资源保障下进行兼收并蓄型的整合与创新.从图2的数据中可以得出,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提高课堂效率的占到总数的65%,但是占到总数29%的是没有效果的.从表2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应用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生均经费投入比悬殊,平均值是59.85元,投入最大的766.67元,最小的是0元,差距是比较大的.地理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地理教师平均要带175个学生,最高值是一个地理教师带432个学生,最低值是一个地理教师带24个学生.从图3中得出,高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进修课程需求的前三位的为《电教技术前沿》、《信息检索》、《课程制作》(排名不分先后),所占的比例均为20%,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为11%,《电子白板应用》的需求为10%,呈现出多样化.从表3中可以看出,生均信息技术投入与课堂效率Pearson相关系数为0.215,为中等程度相关,生均信息技术的投入和课堂效率呈现出来的正相关,引导我们加大在高中地理教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投入.

调查结果的思考

(1)经费投入在信息技术上的投入是保障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效率提高的前提,高级中学的等级以及高级中学所在地的经济状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级中学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预算,以及信息技术服务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弹性.硬件设施建设、软件采购和教师培养都需要持续不断的经费支持,也是高中地理教学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在增加经费的投入基础上,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以及人员的合理搭配,班级结构和师生比例,是经费投入落到实处的影响条件.在这个执行的过程中,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更新至关重要,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所给高中地理教学体系以及师生关系所带来的变革已经远远超出了既定的预期.(2)教育观念教育是当今信息时代各国谋求生存、发展、争雄的第一位的战略性产业.当今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和国际竞争紧密相联;当今国际竞争的特点,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乃是科技水平和实力的竞争、智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也就是教育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因而提出了教育先行的观点,即把教育投资看成是开发智力资源的生产性投资,开发智力资源应优先于开发自然资源,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应略高于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速度.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争雄,都采取了增加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3)教师配置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高度的教学责任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信息技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信息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学需要信息技术,但是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都需要教师的操作,二者可以优势互补,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虽然能够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应用起来还要注意时机和分寸,只有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具,才能使高中学生在理解地理学科中的抽象知识时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要把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到高中地理教学进程中去,这个进程中高中地理教师是主导.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教具与传统教具有机结合

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耳朵与眼睛是主要的互动部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高中学生听与看的机会,专家做过实验,听与看相结合来帮助接受信息时的效率是普通教学效率的十倍以上.图与表是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第二媒介,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不仅让高中学生掌握基本地理概念和原理,更重要的是要让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养成思考与应用的能力.3.2地理教学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地理教学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地理教学资源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管理,通过对高中拥有的地理教学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地理教师,以便进行正确的备课,不断提高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效益.

地理教学与科研人才的信息技术素质培养

第3篇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促使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必要因素

1.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数不胜数。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及快速查询资料成为可能。

2.《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学习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3.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

采用计算机技术集动画效果、视频影像、声音等为一体,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

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由于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一套较为成熟的初中地理教学配套的电子材料出版发行。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象、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中学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2.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4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有利契机,通过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起来,能够极大地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地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促进中学地理教学的全面进步。本文将重点就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以便为中学地理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学;地理;融合

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课程教学进行整合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将信息技术变成学生探究问题和提升能力的工具,将信息技术打造成推动中学地理教学发展的动力。因此,中学地理教师要积极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和信息素养。

1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构建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努力方向,因为只有当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后,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该适当的在地理教学中构建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地理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信息技术当中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动静结合和图文并茂,将其与地理教学整合起来能够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地理概念和规律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到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中学地理教师要善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被激发出来。例如,在教学黄土高原这部分的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形成以及地理特征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探索当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直观教学情境:为学生播放关于黄土高原的影视片段和相关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对黄土高原有初步印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深层次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2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满足学习需求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能够认识到学生在开展新知识的学习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那么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最大化地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为学生的新知识学习打下基础。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内容必须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内容的呈现以及表达中要确保方式灵活和方法得当。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起来则能够有效满足以上要求,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还能够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能够对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其中管理的教学信息包含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能够极大的扩充课堂容量,加大对学生多个感官的刺激,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水平,也能够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形成更加完善的地理学习策略。例如,在教学长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长江的影视片段资料,同时搭配上悦耳的音乐、精彩的解说和优美的画面,让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能够鼓励学生结合经验对关于长江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3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融合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能够改变过去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学生学习策略的转变。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地理概念理解。地理概念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下使得教学质量不理想。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概念教学融合起来,则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感知素材,从而降低学生理解地理概念的难度。例如,在教学河流地貌的发育时,运用信息技术展现河流地貌相关的景观图片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现象和概念有更加充分的感知。第二,突破地理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中学地理当中包含大量理论性或者知识性的问题,形成学生地理学习的一大难题,而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则能够轻松理解和突破教学重难点。如运用flas技术模拟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从而突破地球运动学习的难点。第三,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活泼新颖的信息技术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能够增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也推动了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进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融合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也是推动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能够有效推动地理教学模式的改革,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内容,并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地理教师要注重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推动地理教育的长效发展。

作者:田洪涛 单位:长春市九台区第二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GIS RS 空间信息技术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176-02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学科设置中,地理学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一级学科、计算机一级学科都设有地理信息系统的二级学科。我国已有近200多所大学设立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我校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也于2002年建立了地理学一级学科下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目前,在教育部新修订的专业目录中,已改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是测绘科学一级学科下设立的新专业,我校于2011年正式开始招生。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和遥感科学与技术的设置也表明了该学科的交叉性,尽管两个专业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涉及到地理学、测绘学、图形图像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相关的各种专业知识。为贯彻“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理念,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向大一新生开设了“空间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对新生系统全面地介绍空间信息技术的全貌、各分支学科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阐述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将其经典基础理论与现代应用信息技术有机结合。通过该课程,一方面激发新生对空间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本专业的信心,使学生提高对空间信息技术的整体认识,热爱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专业,而且也为通识教育夯实基础。我校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专业主要向全国十多个省市招收理科生,主要存在学生计算机水平与知识不平衡,理科生地理不作为高考引起的地理基础不牢,网络条件下信息服务参与度差别大等特点,而作为交叉学科的空间信息技术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地理学、图形图像学等。因此,在大一进行空间信息技术课程的讲授不同于其他专业课重点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如何在起点不同、网络信息服务逐步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开展空间信息技术基础的教法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 网络信息服务中的空间信息技术实践教学

我校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科学两个专业招收的都是理科生,在现行高考体制下,理科综合中只包含物理、化学和生物,没有地理学科。同时,不同省份和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中计算机水平和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水平分异较大,这些都成为空间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教学有效开展的障碍。通过与多届学生的教学互动以及与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深入交流,学生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地理知识和功底相对比较薄弱,主要原因是在高考指挥棒下理科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课时和精力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二是计算机应用和相关知识分异较大,一些农村地区在高中以前没有使用或者很少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而北京城区的学生计算机和网络使用水平相对较高;三是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条件较好,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兴趣浓厚,受考上大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拥有计算机,同时学校提供的网络上网条件较好,基本能够实现教学区和休息区的全覆盖,使用网络信息服务来引导空间信息教学条件较好。实践教学是加深感性认识、提高课程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本课程的积极引导,让网络信息服务不仅成为生活娱乐的工具,也成为专业学习的工具。通过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鉴赏能力。针对以上条件,在实际空间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与手段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服务来进行空间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工作。

(1)通过分组的方式,利用课堂和课下互动来分享空间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同的网络体验,提升专业兴趣。在充分了解学生各项基本知识和基本功能后,通过老师引导和学生自愿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分成3~5人的一个小组,小组完成以下诸如课堂讨论、课下互助的方式开展各项学习过程,在分组时应注意到学生的地域、计算机基础等的差异。如在第一堂课后,会让学生学会使用googleearth,并在googleearth上找到自己的家,并向第二堂课上向全班介绍自己学习使用googleearth的过程、对它的认识,以及找到家乡的过程。通过几轮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没有老师引导的情况对空间分布、影像尺度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思想有了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介绍阶段通过提问、讨论、点评等方式,能够将朴素的感性认识转化为专业知识和认知能力。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诸如家乡、著名自然旅游景点、热点事件的热点区域等多个课下实践和课上交流的过程,在空间信息网络服务的支持下从不同的知识侧面引导学生从单一的讲授学习到课下实践-课堂交流的互动和主动学习。在此过程中,各小组组员组成的合理性,各个课下实践-课堂交流主题的有趣性,以及选择各小组课堂交流的顺序都成为该方法手段能够顺利高效进行的关键因素。第一次选择小组完成任务的优秀程度可能直接决定了以后几次该方法手段的优秀程度。

(2)通过不同网络服务形式比较,加深学生重点基础知识和重要地学思想的理解。在空间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通过地理对象抽象形成地理数据模型,通过数据模型的抽象形成数据结构,通过对数据结构的实体化形成地理信息等三个步骤,而在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对地理对象的抽象、数据模型的类别、数据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实体数据的海量性等都有不同的认知。在这些过程中,既有丰富的具体形象的对象,也有抽象的模型、数据等,借助网络信息服务下一些具体事例,方便学生更好的加深理解。如我们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校园,并研读百度地图、虚拟城市等不同的网络信息服务工具下的矢量地图、影像地图、三维地图和地势图等不同的地图表现形式,通过比较、讨论、点评等多种方式,对空间信息技术中的矢量、栅格等不同数据格式和结构。

(3)引导学生将学习、生活与网络信息服务中的空间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专业知识来分析和理解。空间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部门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空间信息技术中较为专业的名词简称或者缩写如GPS等经常出现在同学们的身边,教学过程中教师理应通过这些有利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深入探讨相关。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中的气象卫星遥感影像和资源卫星影像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对地观测卫星的用途与特点,可以通过googleearth上不同影像分辨率的变化来引导学生理解空间分辨率与地理空间尺度的概念,可以通过矢量地图、影像地图等常用的地图服务引导学生分析两种地图格式的异同等等。教学互动的过程覆盖到了同学的学习与生活的过程,我们在课堂上也积极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同学们分享,如在事件过程,同学们了解到了利用无人机获取影像的内容,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了各种遥感平台、不同遥感影像、获取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的手段等多种主题,教学效果良好。

2 结语与讨论

空间信息技术已经从专业化的应用向网络信息社会服务方向转化,应用这些基本的素材和网络信息服务的便利,可以有效的提升空间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手段的效用。在空间信息网络信息服务的支持下通过课堂-课下教学互动能够帮助学生较好的形成空间信息技术的基本框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专业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捍卫,张友静,张行南.21世纪高校GIS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3,1(4):27-30.

[2] 王玲,王月健,刘琳.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17(16):55-57.

第6篇

过于刻板的PPT教学课件设计,会让信息技术的平台形同虚设,甚至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不加筛选地在所有环节中加入信息技术辅助方式,也会让人徒生宁缺毋滥的感叹:处处用等于没有用。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凡是能用信息技术支撑的地方一定会用,没有考虑是否需要用及如何用,这就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沾边就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媒体的使用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甚至用信息技术代替了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偏离教学内容,效果适得其反。

2以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实现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创新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课程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步骤,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即学生在地理课堂应该学会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效果最佳。这就需要创新地理教学方法,彻底改变地理教学现状。创新教学方法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两方面考虑,因为信息技术在这两方面的应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1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中的要

求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对教学过程做出详细的步骤规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以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这类教学内容为例,我在课件设计中注重其美学意境的展现,采用水墨风格的背景作为本课程PPT的背景。将课程目的、学习资料、相关情境讨论及本课课堂评测等部分精细排布在PPT课件中。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协作式和自主探究式两种方式。信息技术平台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设计的流程主要是这样的:第一,情境导入。以第六次火车提速的有关内容导入这节课。第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主要内容有:火车已在现有铁路上第六次提速,也是最后一次提速,今后为了使火车更快些,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磁悬浮列车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为什么中国先在京沪之间建高速铁路呢?为什么先在上海建磁悬浮铁路呢?我们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我们学校附近就有汽车站,为什么?能不能布局在十字路口?探究题出示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把学过的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能进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观察智能。

2.2加强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独有的声光电媒介,可以让教学内容以更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并且记忆深刻。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

3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

初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常识和知识,也应该将德育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给学生。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提倡可持续发展,表现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教师也应该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对身边的一草一木心存仁爱,保护环境为国家未来建设出力的观念。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创新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点,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使学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对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条件进行更有效的利用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改 地理教师 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60-02

地理是一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国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一门基础学科。高中阶段教师传授地理知识,能够为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学习深造的同学拓宽知识和视野。因此,高中地理接受新课改理念是有重要意义的。地理的新课改要求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传统地理教育相比,地理这一学科不再以应试教育的思想为主,它会在启发同学学习地理兴趣的同时,展现地理学科的内涵。新课改的到来会使得课堂耳目一新,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思想,改变并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构建出一个高效有趣的地理课堂。

1 新课改对地理教师的要求

1.1教师应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无论是教师职前的师范学习还是学习进修,都是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储备和充实。如果教师想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主学习,用丰富的地理知识武装自己的教学理论,使得自己储备的知识能够与教学经验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们应该抓住能够研修培训的一切机会,在结合新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做到时常反思自身学习出现的问题和课堂教学研究,做出适当的自我调整,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我反思能力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同样也需要自我反思,这是一种需要能力,地理教师应该提升自我反思能力,这样才会对地理教育制定更好的教学方案。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及专业化发展都需要通过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而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师反思的内容应从教学目标和效果等方面入手,教学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否有学生的提问打乱了上课进程,这些都是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时,应给予关注的问题。

反思的过程中一般经历先后两个阶段:一是对教学内容实施产生的怀疑和犹豫,二是为了消除这种困惑状态而采取一些行为措施。在经历了这两个阶段的反思后,教师们往往能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之处,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增加教学能力实践方面的经验。因此,在地理教学上要进行新课改的改革,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自我反思能力。

1.2具备充足的地理专业知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新课改理念是通过探究每一个专题来代替原有的教学模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增加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也有利于帮助他们巩固了基础知识。专题研究的成立,对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对学生在研究专题方面的探究方法进行引导。因此,地理教师扎实而又充足的地理专业知识是保证学生吸收知识、掌握学习地理方法技能的保障。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地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理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一些基础知识必须要熟练掌握,如对学习地球、地图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同时,尽量不要受到教材的限制和影响,传授地理学科知识时,应熟练地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系统知识融入到课程当中。在讲解地理课题方面,地理教师应引导同学采取科学的思维方式,来了解地理课题的步骤和认知策略。此外,地理教师除了对课本上的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还应告诉学生要时刻关注地理学科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1.3在新课改理念下要坚定地理专业信念

为了响应新课改的理念,地理教师必须抛弃陈旧落后“满堂灌”的教育观念,同时,地理教师必须坚定自己专业的信念,担任起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这一重要角色。如上新课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典型的故事或涉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等方式引言,激起学生兴趣。地理教师只有坚定不移地按照新课改理念进行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常规事务,才能更好地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吸引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的兴趣。

2 进行地理新课改的具体措施

2.1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果“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教学模式还不改变,不给学生课堂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对于地理这一学科就会失去主动性,失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的传统教学,老师只是着急传授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唯一的表现就是努力认真听课,于是,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容易打瞌睡。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将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己牢固掌握学习方法,具备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新课改提倡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们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师生角色转换学习等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2.2创新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是新课改的重要体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使用越来越多。教学当中,加入了大量信息技术,不仅容易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还有助于为学生营造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们获取地理信息意识。许多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的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

2.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生活背景,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也都有所差异。针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大多教师都是本着“教学相长,有教无类”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对情况不同的同学只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看到学生的进步。新课改提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根据爱好学习地理学科。

3 进行地理新课改的意义

地理学科进行新课改的目的是发展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是促进教师发展自身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地理教学实施新课改,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位教师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这也是新课标提倡的教育理念。新课改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改对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都有一定的要求。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要学会接受新的思想和教学理念。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才能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基本能力之一。地理教学实行新课改以及地理教育实现迅速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教学素质和较强专业能力的地理教师。

地理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地理教学技能还要具备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学会怎样组织管理学生,灵活应用多种教学媒体,在地理教学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4 结语

新课改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创建一个高效有趣的地理课堂,学生可在课堂进行各种思想和问题的交流,充分展现出课堂的活跃性和积极性。可见,新课改对于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仅要对高中地理学内容进行识别和分类,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利用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优势,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体现出新课改带给地理课堂的崭新面貌。

参考文献:

[1]李成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科学,2011(2).

第8篇

一、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已经成为目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显著标志。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化高科技时代”,传统的教育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现代技术手段成为迫在眉睫的引用工具。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教与学之中,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整合”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许多地理教师在地理课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其中包括我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

1.为了整合而整合

把信息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堂堂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没能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照搬照抄,毫无创意

许多教师在进行公开课教学时,喜欢利用网上下载的课件进行教学,但对下载的课件不是稍加修改就是照搬照抄,完全跟着别人的想法走,甚至于教案都是根据别人的课件来撰写,没有丝毫的主见和创意。

3.华而不实,追求“技术含量”

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功能,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一些地理教师希望多媒体课件“好玩”一点,“花”一点,“档次”高一点(特别是用于公开课教学或优质课评选活动),不惜工本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制作,在整个课件上加入许多与课本内容无关的、运动着的图片或背景音乐,以为这才是“新”、“奇”,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转贴于

三、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与地理教学“整合”,我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反思,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素质是整合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开展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就必须要求教师应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具备在现代信息技术下设计教学的技能。只有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业务进修,提高电脑操作技能,才以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2.正确定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信息技术在展示地理事物、演变地理规律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使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以至于许多人误认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要排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此教学中,我们看到往往是:学生盯着电子屏幕,教师则在学生教室后面或机房里充当播音员和解说的角色,课堂气氛活不起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处于配角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信息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一切教学手段,包括现代教育技术,都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如一味地否认信息技术手段,自然是不可取的观念,但过分夸大了信息技术手段,以辅代主,会造成教师、学生被机器所束缚,成了课堂的“仆人”。

3.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指的是现代教学工具、互联网、信息教学平台还有其他的教研工具,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需要坐在课堂中,通过教材展开对全宇宙的地理信息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当前的学生而言具有刻板性,同时对于想象力日益浅薄的高中学生而言,想象世界各地的地理位置、地势特征、环境特征等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遇到抽象的地理知识课堂教学时,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也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重要难题。因而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大势所趋同样是学科使然。

一、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信息化的特殊性

从上文中我们可知,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对于教学信息化的依赖性较强。一是因为地理这一学科是依赖于信息技术所构建起来的,在地理教材的编写中,不想语文、政治、历史等是根据传统文化再添加一些时代意义所编写出来的,而是通过对现实存在的地理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再根据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地理素质的需求所进行编写的,即高中地理是基于信息技术所展开的一门学科,因而信息技术从始至终贯穿到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二是在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养成信息化的思维方式,如对于地球自转产生时差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站在信息化的角度,将这一知识点进行扩展学习,而不是单单对“地球自转产生时差”这几个字进行记诵。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具体应用

1.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最基础也最常见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互联网、投影仪等的使用。在地理教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了地理教学课堂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如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对地中海气候进行课前预习,学生通过互联网对地中海这一地区的温度变化进行查阅,发现地中海沿岸地区在夏季的时候温度高,但是降水量不足,而在冬季时却降水充沛,当地常见的植物的橄榄。通过这一系列信息的收集和掌握,学生对地中海气候特征及当地的生活习性,经济发展情况有了初步掌握,对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2.GPS、GIS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GPS、GIS是最常见的地位系统,能够对当前的全球的地理环境的变化进行系统的掌握。如台风的形成的学习中,某沿海高中地理教师通过对台风路径图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台风的成因,这一举动有效地拉近学生地理知识生活化的距离。另外GIS、GPS等技术不仅仅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资源参考,引起学生注意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理性的地理思考能力,即在地理学习中能够以GPS的视角来俯视地球运动,使教学活动动态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地理专业水平。

3.微信等社交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随着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发展,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也广泛的利用社交网站来展开信息共享、小组合作、集体讨论活动。一般情况下,教师通过微信来分享前一天的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并要求对第二天的课堂进行预习,这相当于一个导学案的载体作用。如,各大高中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微信群,教师每天在群里分享一些地理知识竞答题,并通过一些奖励形式让学生投入到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延续了地理教学课堂活动内容。

总之,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的应用的全方面的,但同时也会存在一些漏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因而在未来需要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创新,保证信息技术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

三、未来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创新运用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存在以下的问题,在未来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妥善的处理方式,正确引导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的全面发展。

首先是缺少系统化的教学信息平台,即信息技术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应用是碎片化、零散化的,这不利于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在未来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地理资源共享平台,将所有的信息技术都归纳其中,保证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全面、系统的发展。

其次,是当前更多形式的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的利用,一旦学生自控能力降低或是使用不当,很容易使信息技术成为阻碍地理课堂学习的最大对手,因而要求能够规范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即能够使地理教学课堂中所使用的信息技术仅先于地理学习。换言之,就是形成独属于地理学科的搜索app。

只有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使用的不足和缺陷,才能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最终达到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利大于弊,教师、学生都通过信息技术获得更为浅显易懂的地理知识。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课程中,最基础的信息技术在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图等的制作和运用,使学生对地球运动、全球等大概念有了初步的掌握,其次是GPS、GIS技术的运用,通过GPS、GIS技术教师能够轻易对全球各地进行定位,展开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学生也能在脑海中形成类似于GPS定位系统运行规律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最后是对微信等社交技术的运用,微信加强了教师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使学生能够对地理课堂要学的、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或是提前预习。在未来,还可以构建地理教学平台,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王林.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2]牟琳.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合作学习中的实践与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旋晓伟,王林,王晓青.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125-128.

第10篇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教学

地理学科的新一轮课改,使教学手段得到了更新,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大改变。课堂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构成了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作为其中的介质,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课堂教学而言,主体性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有目的地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改变自身身心状态,以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只有发挥主体性教育功能,使学生自觉、自主地选择知识,能动自如地加以改造,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等。

一、多媒体技术对高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建立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就是对所学的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多媒体技术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无法感知的地理现象。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能够把知识融于新颖别致的形式中,并向学生传递大量的新信息和新刺激,能对他们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运用多媒体将地理建构的情境引入课堂,能够设疑引思、开拓思维,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促使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新课导入以及教学过程中融入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等相关的信息、图片、影像资料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生活性和应用性。比如,在人教版必修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节中,我在上课前给学生播放了个人游历祖国各大山川的电子相册,背景各不相同,有广袤的沙漠、俊秀的石林、形态各异的岩溶地貌等等。运用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迅速拉近了师生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课堂的主题。同时,在课堂上依靠多媒体信息技术来突破重点难点内容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地理学科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利用多媒体能直观形象地把现象和过程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目前书本上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所以教师必须适时借助信息技术来改变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2.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地理学科所需要的抽象性思维和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常常让学生望而却步,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采取图文并茂、动态直观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得更多有益的信息材料,这些材料在被转化为教学素材之后,通过课堂展现给学生,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营造活泼、有趣的地理课堂学习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地质地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照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这些风景名胜背后的故事。

3.有利于深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层次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生得到的知识大多数都是来自于课本上,大大地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池满足不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时代,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添加一些教材上没有但是又和教材息息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当然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新闻报道或者是实时性的记录资料,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4.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难以理解或者比较抽象的知识,这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师的讲解往往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些知识。例如,高中地理教学中热力运动方面的内容,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感到难以理解,不能想象出大气是如何运动的,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却可以非常便捷地将很多图片、声音和视频资料结合起来,向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热力运动的情况,提高教学效率。

5.有助于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

多媒体可以通过某些链接词语,随时从我们所讲的地理课堂走出来,走进网络,走进与我们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其他任何地区,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利用动画演示,只要点鼠标,太阳光线可在南北回归之间移动,随即代表夜半球的阴影部分也发生移动。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地点在一年中的昼夜长短变化及在同一时间里各个地点的昼夜长短情况,直观而形象,便于学生深刻理解此问题并且印象深刻。这样,学生心中的疑团很快就解开了,使学生在知识掌握的同时增加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弊端

第一很多教师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技术。自从多媒体技术进入到教学中之后,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脂误地认为多媒体技术是万能的在上课的过程中于是摒弃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完全将知识的授予依附于多媒体渐渐地忽视了教学的客观规律进入了多媒体“教”学生的一个怪圈。第二很多学生面对多媒体授课的课堂只注重了多媒体上那些动感的图片和视频,往往忽视了自己是在学习知识。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将做好的备课一页一页地放映,学生所能看到的只是华丽花哨的色彩性,一节课下来几乎学不到什么知识有时候还会让自己感觉到眼晕。所以对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做到适中不能不用但是也不能够过分依赖。学习的主体毕竟还是人所以教学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和人的作用。

高中地理教师应当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作用,形成多媒体教学的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多媒体教学中,并能够创造性地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另外,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加深对多媒体技术的了解,掌握更多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技巧,深化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11篇

摘 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地理教学做出了如下建议:教学时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就是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地理课堂结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实现高效的地理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结构

在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和学校校园网络的开通,使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借助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的特点,活跃课堂氛围,优化课堂模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在地理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十分注重实际应用。但是,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教材、黑板、教师三点一线,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还可以让信息技术形象地展示,将知识形象化,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日本》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的四大岛屿、国旗,呈现樱花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年樱花由南往北开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形象的展示中理解有关日本的知识。之后,我还向学生展示了日本的建筑,让学生分析传统建筑与抗震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难看出,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将日本的全貌展现给了学生,既帮助学生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实现高效的地理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传统教学模式下,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教师根据教材大纲的要求进行设置的。学生完全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进行学习,盲目性太大,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低。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重点、难点,进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例如,在学习《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时,由于北京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所以,在授课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的发展变迁、名胜古迹。教学重点: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城市的发展变迁。教学难点:分析北京旧城的城市布局特点及布局原因;分析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自学,从学习目标出发,结合教材知识,共同讨论,从而,实现有效学习。通过小组自学,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加强了。

总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地理课堂结构,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马国林.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2(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第12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比较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规定地理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考试命题、教学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同时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学实施建议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指导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本文将对2003版与2016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两版本)中的“实施建议”进行简要比较,分析其共同性与差异性,了解两版本课程标准的继承与发展,以便更好地领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比较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是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第一部分内容,为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实施以及课外教学进行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指导,促使地理教师更好理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更有效进行地理教学活动,达成地理课程教学目标。表1为两版本“教学建议”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两版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建议”具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两版本课程标准“教学建议”均涉及指导学生开展地理观察、地理实践、地理探究等方面的实践内容,并且从实践活动的选择、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相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列举具体操作案例,给予指导性意见。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在新版课程标准中得以强化,是新时代地理课程改革深化的要求,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发展的体现。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注重地理实践活动,转变地理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实践,增强学习体验,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学习,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

其二,两版本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都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地理新型课堂,丰富现有教学形式,改变学习方式。强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习范围、增加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师生互动、发展学生思维等。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可营造直观、生动、实时的地理学习环境,促进地理课堂教学开放多元,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开放空间并提供平台。

两版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建议”差异性表现为:其一,新版课程标准表述内容与文字大大精练,对2003版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地理观念、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三条内容进行了删减与修订,融入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中。

其二,新版课程标准“教学建议”强调重视问题式教学,即以问题整合内容,以问题为引领,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促进思维、增进能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比较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是教学“实施建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成果提供评价角度与建议,为教师评价学生、评测教学成果提供新思路与适合方式,为学生成长发挥重要激励与l展功能。表2为两版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比较。

通过表2可以看出,新版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新版本课程标准“评价建议”强调思维结构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明晰地理概念、增强地理判断、地理推理的能力,关注学生思维。在日常地理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关注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如采取开放式提问,促使学生思维清晰可见;使用结构化评价方案,尤其提出思维水平分为无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并且做出详细说明,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而2003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主要从三维目标的达成方面进行评价阐述。

其二,新版本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还强调表现性评价,指明在演示过程、实验与调查过程、科研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评价,一改过去三维目标评价模式。随着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学评价建议在原来三维目标评价基础上,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表现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真实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应用知识、整合知识、决策交流等能力的形成,主要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评价内容渗透。

两版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在评价方法选择与使用方面也具有一定相似性。

其一,注重评价形式多样。除传统书面测试、口头表达、作业等形式,且可以运用评语评价与等级评价相结合方式。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同时列举出具体可行案例,为地理教师进行教学提供帮助。

其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2003年实验版提出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2016年征求意见版则提出在建立档案袋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设计制定评价量规与档案袋的内容及形式。在教师教学与评价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的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两版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有许多共同点,也具有差异性。一方面,两版本课程标准有“持续发展”和“一脉相承”的态势;另一方面,新版本又有许多创新和突破,这是地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化,符合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地理教育国际[N].地理学报,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