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

时间:2023-08-11 17:2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

第1篇

摘 要: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保证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具备实践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与普通高校的重要方面。高职工商企业管理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1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体系理论化,没有体现高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高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体现高职教育强调实践性的特点。课程体系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操作部分明显不足。很多课程内容陈旧,学生所学内容不符合企业岗位的要求,无法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1.2 教师缺乏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工商企业管理对于实践的要求非常高。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管理不在于“知”,而是在于“行”。工商企业管理的能力是需要在实践中获得,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并没有这样的能力,自然也无法将管理方面的能力传授给学生。

1.3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实训条件不足。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的主要场所,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不理想。工商管理专业不像机电类专业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实训设备开展实践环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需要跟人打交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处理的问题往往是人际关系、信息决策、市场分析等内容。所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实践需要得到企业的帮助。校内的实训基地往往都是电脑机房,对于实践管理问题的模拟程度有限,所以校外的实践基地才是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的重点。然而企业往往因为利益关系,对于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并不感兴趣。校外实践基地的使用程度和学生的实践的效果都不理想。

2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实践教学项目。目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的体系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虽然有部分安排,但是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目前的高职工商管理的教学体系中,大部分课程与普通高校的安排相似。实践教学环节除了毕业实习外,更重要的是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叶管理学基础曳是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基础课,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掌握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还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这就需要将管理理论通过一些现实的管理情景表达出来,并让学生参与其中。

2.2 提高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第一,在教师引进时要求要有企业工作的背景,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第二,对于在职教师,要求寒暑假期间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鼓励教师创新创业,主动接近市场。鼓励教师与企业共同合作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管理能力。第三,加强外聘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企业一线销售、管理、研发等部门负责人,为学生讲解现实的企业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2.3 利用各方力量,建立互利共赢的实践实训基地。目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企业无法从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中得到足够的利益,这不符合企业逐利的需求,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动力不足。建立校企合作,希望学校、学生和企业都能够各取所需,互利共赢。为了增加企业的合作动力,可以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政府补贴。例如:嘉兴市就对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教育型企业”评选,被评为“教育型企业”的公司可以得到一定的税收减免,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动力。学校也可以让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优先选择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线开放课程

一、引言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针对社会经济对管理人员需求而产生的应用型专业。20世纪90年代开始独立作为高等院校专业,全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该专业的也很多。近几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从出现到发展,从国外到国内,掀起了一股教育教学的改革浪潮,国内知名高校纷纷加入其中。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已经历多年,形成独具特色的建设成果。面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到来,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将迎来新的机遇。高职院校应抓住这次机遇,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带来的优势,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建设。

二、目前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概况

1.专业培养目标逐渐明确

以四川天一学院为例,该学校1998年开设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当年开始招生,一直持续建设至今。该专业建设初期的培养目标是“立足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经济新形势,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以学院教学资源为基础,培养具有完善知识结构、积极开拓精神和良好沟通执行能力的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该目标定位与本科教育的界限不明显,培养人才的层次很模糊。经过17年的建设,现在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主要适应现代服务业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以能做、能说、能合作为主要特征的生存与发展能力,通过各类知识的学习,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岗位素质,掌握通识能力及企业管理、营销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能力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专项管理能力的专业拓展能力,能够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善于沟通与协作,勇于探索与创新,并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健康身心,能在工商企业一线从事执行及基层管理工作,包括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综合技能培养体系

在专业建设的最初阶段,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没有技能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计划,就是照搬本科的教学安排,适当对高难课程进行删减和内容调整。随着高职教育的建设完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在寻找自身定位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符合高职学生教育的综合技能培养体系。以民办四川天一学院为例,现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根据对就业行业和岗位的分析,将岗位需求概括为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两个能力模块。核心能力包括:营销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拓展能力包括:酒店管理、自主创业。

3.实践技能的突出和训练

随着高职院校对自身定位的清晰,各高职专业也明确培养的人才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针对这一个培养目标,各高职专业纷纷将专业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实践技能的培养上。以民办四川天一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为例,提炼出的实践技能有: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与人交流、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择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然后,再根据这些实践能力,安排相应的课程,实现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带给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机遇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从2008年开始,一大批教育工作者投入其中,建设了上千门课程公布在互联网上,课程参与者可以自由地选择课程进行学习,每门课程吸引了上万学习者的参与。这种新教育方式的出现,给各高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给各高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1.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带来更多元的教育方式,更宽广的学习视野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工商管理类的课程,例如,“管理概论” “微观经济学”“金融学”“信息管理学基础”……这些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蕴含着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概念。高职学院在教育过程中,因为教学时间的局限,将更多的教学时间都让步给技能培养、实践训练,导致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不够充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牢靠。有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名校名师学习,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

2.更好地锻炼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约束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亟待加强的状况。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个目标对于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生更为重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方式和机会。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可以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列入培养行列,要求学生自行学习,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经审核给予一定的学分。让学生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中,选取学习时间,实现培养目标,并达到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

3.年轻教师的学习、交流平台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除了能为专业建设中学生培养工作带来很好的机遇,同时,也给年轻教师的学习、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目前高职院校年轻教师的比例占到83%左右,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反映出教育教学的成效。从国教到地方,再到各学校都将年轻教师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现阶段年轻教师的培养方式主要有:校内培养、送到同类院校培训、送到企业实践锻炼。3种方式中,后面两种都是阶段性的培训,只有第1种方式是常态的培养。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让年轻老师多了一条常态的学习、交流平台。年轻老师可以参与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讨中,拓展交流范围,增长专业认识,汲取教学经验。

四、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进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进一步建设

1.在专业培养目标下,根据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坚持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提供的机遇,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作为重要的教学补充,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例如,目前“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管理沟通” “经济法概论”等课程为32学时,理论和实践的比例是1∶1,各为16学时。引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后,可以将理论部分的学习由学生在网络上自主进行,学校教育中将理论课时降低,只保留4课时,剩余28个课时进行实践、案例分析。

2.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对核心课程进行建设

高职教学工作者一直对课程进行改革,努力形成高职院校课程独有的特色,各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更是重中之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质量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模拟企业沙盘对抗”“模拟企业ERP”“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纳税实务”。以四川天一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该课程共有16章53节内容,在实施教学时,重点内容有7章,略讲的有5章,学生自学教师检查的有4章。引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到教学中后,重点掌握内容增加到10章,略讲的有4章,学生自学教师检查有2章。因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辅助,一些内容学生已经提前学习和掌握,这样有效地拓展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范围,扩大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了教学的效果。另外,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思考、运用能力。

3.“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可能

教学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以四川天一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招聘测试”内容为例,以前授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讲测试方法的种类,然后讲每种方法的用途、形式,最后用一个案例来实践讨论。最后实践的时间大概只有10分钟,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枯燥内容的讲解,学生参与性低,效果不佳。这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式。如果引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课前由教师布置网上学习要求,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给予情景实践任务。下次课堂上,由学生根据网络学习所得,制定情景模拟公司的招聘测试方案,讲解方案设计,并进行情景演绎。整个课堂以学生发言、讨论为主,教师只发挥穿针引线、控制全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生芳.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03).

[2]赫 倩.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状况及教师的教学对策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

第3篇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技能导向 课程体系

我院自1986年开设企业管理专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上多次改革,现在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围绕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实施提供支撑和服务,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全面深化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长期以来,受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跟不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步伐。笔者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历届校友访谈会、电话访谈等方式对我国企业常用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构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思路,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培养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培养方案及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就是要以技能为导向,以职业岗位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所以说,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抓住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的一次彻底变革。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存在的弊端

(一)现行课程体系显现出“专才教育”模式的特点

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一般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满足某一个岗位的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专业课程设置过细、过专、过窄,对必修课的重视大大超过选修课,选修课不仅课时少,而且课程类别也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在教育模式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院03年和04年级教学计划偏重项目管理,05年和06年教学计划偏重质量管理,其结果是学生就业面太窄,导致同学在校学到知识用不上,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只能是边干边学,这既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与现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差距较大

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原来注重引进一些国外经济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订,比较典型的课程有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物流学等。这些课程的设置现在已不适应我院发展需要和工学结合的精神。诚然,我们要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有益的理论和经验,但是中国与外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差距,用传统的经济理论已很难解释中国当前的经济现象,用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更难套用中国的客观实际。

(三)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培养从事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一线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教育必须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突出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然而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并非如此, 不同程度地存在“关门办学”的倾向。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和排挤,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上述诸多问题是工商管理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并暴露出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需要一大批能够应付日益复杂、国际化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从事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

一线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工商管理专业,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关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做法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性、应用性要求高,原有的课程体系存在着太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实践环节。课程显得既枯燥无味,又空洞乏力,导致学生虽满腹经纶,却只能纸上谈兵,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具备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以技能为导向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提高学生技能,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社会培养型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设置既要考虑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要立足于未来,要有利于受教育者将来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在课程结构上,打破过去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层楼”的模式,建立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结构。由于管理类课程的理论教学要与实践结合才能发展,才有意义,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育必须解决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实际操作脱钩的矛盾,未来的工商管理教育必须改进教育模式,增加技能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具体表现在要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为此,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已建立了ERP实训室、企业运营管理决策实训室、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建立几个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发展企业与专业的良性互动关系。目前已与浙江兴合集团特产公司、农资公司、下沙经济开发区康师傅集团鼎新工厂、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工学结合关系,这既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公司和商界的运作,从而不断通过实践来充实教学,又可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另外本专业获得国家质量认证培训中心“内审员职业”培训考试基地资格,为学生职业技能提供有利环境,强化了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内容

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课程内容改革的一个总体原则是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以就业为目标的课程设置,首先要求做到宽基础:“宽基础”就是所设置的课程不是针对本专业,而是针对同类职业岗位和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言的,教学内容不仅满足当前本职业岗位对企业管理从业者的要求,还要重视其前瞻性,即未来本职业岗位对管理从业者的要求。课程设置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为继续学习打基础,着眼于专业技术训练,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活模块:“活模块”是指为适应管理类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以企业管理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技能考证专项训练为导向,通过综合化,冲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把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提高。最后是人本位:“人本位”是指以完善学生个体人格,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模式。它注重文理学科的渗透,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它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致力于完善学生的人格。

3.课程体系改革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创新

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要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实训、校内模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要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实习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高职高专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行以技能为导向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针对不同课程,任课教师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人力资源管理重点采用情景模拟式教学、管理学基础重点采取互动式教学方、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采用“问题――自主探究解决”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通过案例讨论、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案例角色模拟、案例课堂演讲、案例辩论等,提高案例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的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队工作精神”,感受、体会和把握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初显成效

世界各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以及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都表明,高职院校采用“专才教育”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适应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基础知识够用、具有职业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为此,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为人处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专业围绕 “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既有企业管理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又有某个具体职业特定知识和技能,为此我们围绕通用管理能力开设《管理学基础》《管理沟通》这二门课,在学生掌握通用管理能力前提下,根据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需要开设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同时打破课程体系,开设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课,包括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客户关系管理模拟实训、企业管理综合实训、内审员职业资格培训等,教学内容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开设《企业管理综合实训》课程,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和创业策划大赛,将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系统或某些管理业务简化,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经营情景进行决策,以整合管理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上达到:学会进行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市场预测及市场分析;学会在企业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工作协调能力与沟通技巧;亲身感受创业的艰辛、现实环境中竞争的残酷性和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参与意识,客观的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懂得今后理性的去选择职业和岗位,这些课程不但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要求,更要求他们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

以上就是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尝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培养我国高技能、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作出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程春梅,杨守丽,张凤新.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刍议 [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1).

[2]向汉江.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4,(12).

[3]戴玉英,陈增良,沈清,高越明.护理专业构建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

[4]张必涛,肖旭.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

[5]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省略/zhiye/070302/11453467.html.

第4篇

[关键词]高职 工商企业管理 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57-03

相对于研究型高层次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而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扎根基层、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具备特定管理技能的基层管理人才。具体而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两种管理技能,即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

一、管理技能的种类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类技能:一是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简而言之,管理者要掌握与特定工作岗位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监督会计人员的管理者必须要具备会计技能。二是人际技能(human skills)。人际技能(有时称为人际交往技能)是指正确处理和驾驭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三是概念技能(concepmal skills)。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即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是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掌握的,因为他们要指导员工的工作;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概念技能是最重要的,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在任何混乱、复杂的环境中,敏锐地辨清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准确地抓住问题实质,果断地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人际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来说都是必备的,都是要掌握的,即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具备处理和驾驭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

一般而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要定位为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企业管理技能,能在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对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来说,培养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层特定岗位的技术技能,同时兼备较强的人际技能。

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两种管理技能

(一)技术技能

工商企业的类型非常多,有专注生产(服务)的企业,有专注销售的企业,有集生产制造与营销导向于一体的企业,等等。企业的基层岗位也非常多,有计划员、仓管员、销售员、采购员等岗位。而与企业基层特定工作岗位有关的技术技能也有很多,包括产品开发、订单处理、市场调查、销售预测、生产排程、现场管理、物料采购、客户服务、绩效考核、成本核算等技能。那么,哪些技术技能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学生需要掌握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企业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常见的制造业企业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这里所指的制造业企业是指以市场需求为依据,集生产制造与营销导向于一体,从生产到品牌到销售均由自身掌控或有较高参与度的制造企业,如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涉及的业务环节比较多、比较齐全,管理的流程也比较有代表性,既有生产又有销售,可以视为现代企业的典型代表。这些企业的业务流程包括:第一,产品设计:设计并开发满足客户需求、便于生产制造的产品;第二,原料采购:按照产品设计的原料、辅料、配件要求在适当的时间采购相应的物料并配送到生产线上;第三,生产制造:根据生产计划准时、低成本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第四,仓储运输:在要求的时限内低成本地将产品从生产中心配送到销售点;第五,订单处理:根据销售点需求、客户订单或市场预测等发出订单到生产部门或配送点,以便安排生产或配送;第六,销售及推广:经过批发分销、零售推广等将产品送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第七,财务管理:贯穿从开始的产品设计到最后的销售及推广全过程的财务收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

与上述业务流程相对应的能力要求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对应于整个企业的业务内容需要如下的技术技能:第一,产品设计技术技能。包括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虚拟仿真、逆向工程等技术开发设计新产品,对产品研发设计的立项、设计实施、设计定型、生产定型等进行控制和管理。第二,原料采购技术技能。包括开展有效的采购谈判、供应商寻找及选择、原料采购控制与管理等。第三,生产制造技术技能。包括生产排程、现场管理、质量管理、5S管理等。第四,仓储运输技术技能。包括仓储作业管理、库存控制、配送等。第五,订单处理技术技能。包括面向客户的产品报价、订货,及面向生产和仓储的订单预测、订货补货等。第六,销售及推广技术技能。包括批发分销、零售推广、促销、店面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第七,财务技术技能。包括财务收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资金筹措等。

以上七项技术技能,可以归为三大类技术技能:一是生产运作技能: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企业生产活动中以制造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服务的能力,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面向生产和仓储部分)等技能;二是营销技能:发现与发掘客户的需求,让客户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客户手中的能力,包括订单处理(面向客户部分)、销售及推广等技能;三是财务技能:为企业筹措资金并合理地运用资金的能力,包括财务收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资金筹措等技能。这意味着,对于常见的现代企业管理来讲,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技能主要是三项,即生产运作技能、营销技能和财务技能,简称为“三大技术技能”。

由上述可知,对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它可以围绕三大技术技能来建构自身的知识技能体系。对于这个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如果想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企业管理知识技能的“庐山真面目”,有必要系统地学习生产运作、营销、财务这三大块技术技能。

考虑到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定位主要是面向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执行人员等岗位,因此,还可以进一步将上述技术技能按照岗位的具体要求细化、具体化。一般来说,这些岗位可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运作岗位(包括生产计划员、物料管理员、质量管理员、采购员、库存管理人员、车间班组长等);二是营销岗位(包括业务员、营业员、推销员、导购、客户服务代表、销售助理等);三是财务岗位(包括出纳、会计等)。这些岗位对应的更加具体的技术技能主要有:

1.具体的生产运作技能。部分基层生产运作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如表1所示。

2.具体的营销技能。部分基层营销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如表2所示。

3.具体的财务技能。部分基层财务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如表3所示。

当然,由于这三大技术技能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定位和就业面向,有所侧重地取舍这些技术技能,让学生“有所学,有所不学”。

(二)人际技能

管理上的人际技能指的是人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正确处理和驾驭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与人沟通、打交道的能力和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因此,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掌握与人沟通、打交道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说话、倾听、商谈、疏通及说服别人的能力;要掌握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情绪控制、解决冲突及与人和谐共事的能力。

学生具备了人际技能,才能践行管理工作中的领导、沟通、激励职能,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反之,如果学生缺乏人际技能,就很难在管理过程中发挥影响他人、沟通他人、激励他人的作用,也就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因此,对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未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就需要从进入学校开始注意培养自己与人沟通、打交道的能力,系统学习社交礼仪、管理沟通、商务谈判等课程,提高自己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注意培养自己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系统学习冲突管理、管理心理学、团队管理等课程,进一步提升自己处理、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

三、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对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整个专业的知识技能体系应该是以生产运作、营销、财务三大技术技能为核心,并辅以人际技能。三大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掌握的程度决定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这三大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也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的着眼点,只有搭建好三大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的基础,才能进一步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拓展其他的管理技能,才能进一步建构起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切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企业基层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基金项目]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251)

第5篇

【关键字】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大学而言的,它是按照我国目前大学培养的特点,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教育。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关键是办学要与市场合拍:设置的专业与市场合拍,培养的学生与市场合拍,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与市场合拍,所以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定位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这种定位的影响下,应用型大学专业的设置和建设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紧扣时代脉搏。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设置为专科,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通过自考本科参加研究生考试,所以我们对学生培养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并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

一、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企业方面知识,具备相关能力,了解国家方针、政策,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质量检验、人资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相关管理工作等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学生业务培养具体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英语、计算机、政治、法律、统计等基础知识;掌握经济、管理、营销及现代企业营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管理沟通、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2、基本技能要求。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办公自动化操作系统;英语达到教育部门对高职高专的基本要求,能进行简单英语对话;具有较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3、专业技能要求。熟悉工商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及法律体系,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统计分析、调研报告、营销方案及人力资源方案撰写方面的能力;具有利用计算机处理工商管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有较强的公关能力;具备一定的商务管理能力;具有营销策划能力等专业技能。

4、综合技能要求。具备应有的法律知识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热爱本专业,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5、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物流师与商务策划师等相关的专业能力证书。

二、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调整教师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这个目标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好能具有较长时间企业工作的成功经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模式,缺少工作经验。这种模式也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相应的实践知识的支撑,造成授课知识与企业实际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较长实践才能融入企业环境,甚至企业需要重新对毕业生进行培训。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教师结构进行调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招聘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新教师。新教师招聘可以适当向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倾斜。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也为老教师打开新的视野,从而提高整体教师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走出课堂,走进企业“。首先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实习,为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构沟通的桥梁,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其次可以调整课程体系,部分课程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实地授课,即提高授课水平,也能让学生实际体验企业具体要求,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教学

1、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目前在应用型大学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和引导式教学,虽然也会采用课上团队讨论的教学方法,但采用比例较少,总体说还是比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现代经济的发展强调创新,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创新,我们的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引导变被动为主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用型高校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2、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校实践或实训课程的开出率,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在学时安排上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授课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备课,为学生安排合理的实践课授课大纲和授课内容,做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加大实践报告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课程。

(三)建立学院-教师-学生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1、学院牵头。特色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学院的支持和领导。在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院的领导作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如:根据专业建设的要求,引进专业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设备,提高多媒体的使用效率;制定政策,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吸取更先进的知识等。

2、教师参与。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学校首先要引进优秀的教师,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型,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在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多提意见。专业教师要在专业培养计划的指导下,调整授课计划,安排授课内容,使教学工作能够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3、学生配合。专业建设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专业学生。作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再了解专业培养计划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计划,从而达到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企业 工商管理 培训 问题 措施

企业在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企业在快速发展中对企业自身的工商管理的要求会变得更高。因此,如何建设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成为企业高度重视的发展问题,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方法与途径。而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作为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使企业日益关注并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工作。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之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了摆在企业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意义

工商管理培训是指通过学习金融、财务、营销、经济法、国际商务等知识,并提高管理人员在其岗位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企业在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方面的主要途径是靠实现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企业之间管理水平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竞争。提高管理水平则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这就需要依靠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来实现。而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入推广的环境下,工商管理培训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工商管理培训是实现企业干部和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素质偏低,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管理专业非科班出身,大多以半路出家的方式走马上任,根本没有具备专业的工商管理技能。虽然在管理技能实际实践中原有的管理人员具备独到的管理能力,但不具备深远的管理专业技能,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不仅可以弥补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空缺,还可以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管理能力。其次,工商管理培训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环境转变,不断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培训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可能不断地更新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紧跟时展的潮流。

二、目前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不少企业在管理发展中并没有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受到近期企业经济效益的左右,企业高层往往忽略了企业管理培训的重要性,而且认为进行工商企业管理培训没有必要性,从而使培训得不到很好地发展。

(二)培训中相对落后的师资

受到历史发展原因和经济方面的制约,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师资力量这一环节得不到重视和加强,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低、教师相对缺少企业实践经验、业务素质低等。

(三)单一的培训方式

对于工商管理培训来说,不仅仅是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素质的直接培训,而是通过各种能力素质的综合培训达到相关工商企业管理类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而当前工商管理培训仍然以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开展,形式、内容单一,培训难以取得良好成效。

三、加强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

(一)转变理念,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

强化管理培训力度,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培训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工商企业管理的质量。要实现工商管理培训的全面进行就得先从企业领导干部阶层抓起,只有实现企业高层对企业工商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端正企业高层人员的发展态度,才能使企业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才能在企业内部实现全面培训的发展目标。从根本上不断改变企业高层领导的企业管理观念,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发展,对领导阶层通过宣传、教育、绩效考核,能力激励,从经济和政策两个方面实现企业高层和员工的全面培训,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用成绩和实际培训效果驳回以往的“培训无效益”的观念,从投资方面和长远发展方面实现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投资,不断发展和挖掘工商管理人才,深挖企业员工管理潜能,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要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共商管理培训的重要保证。提高培训师资质量,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严格的工商管理教师资格的认证体系。对申请工商管理教师资格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认证过程。应从思想政治、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查评估。对已取得资格认证的培训教师,也要对其展开有计划的培训学习工作,使教师在了解时代管理动态与最新成果的前提下,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从而探讨出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新思路。

(三)深化改革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

相对来说,工商管理培训层次高、内容复杂且任务重,培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改革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是必要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培训要求培训方式向多元化与现代化实现转变。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工商管理培训也应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把培训工作现代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培训的不断加强,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更强大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它不仅能够实现企业强劲的人才后劲,同时满足现阶段企业人才需要的需求。在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它还可以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综合竞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宪民,韩立,张凤都.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2,(03).

[2]郑军.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1,(01).

第7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产力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同时信息时代的来临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工商企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发生了哪些转变:

(一)管理理念的转变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企业借改革开放之机获取了很大的经济利益,我国工商企业在发展之初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子,在企业管理理念上模仿外国的管理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模仿的管理理念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广大的工商企业从过去传统战略即产品,工艺,体制和管理的模仿上到如今的创新阶段,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寻找企业自身发展的道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视技术的分量,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在对自己市场,受众进行科学的分析上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通过对自身的定位的重新认识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寻找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管理重点的转变

21世纪是人才的时代,谁拥有人才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位置,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位置就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企业的管理重点要由过去的以管理物为重点转移到如今的以管理人为重点,加强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会促使员工更好的为实现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对人才的尊重和看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管理手段的转变

我国原来采用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封闭的,这样的经济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时期是起积极作用的,但是多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现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积极与世界各国加强经济联系,企业要想在与各国经济联系中获取利益就要对各国信息进行精确把握,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由过去的封闭性向开放式转变,只有企业与世界接轨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企业要转变原来的固步自封的状态,建立科学的开放的管理系统,积极与国外企业接轨,加强企业与国外企业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决策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四)管理模式的转变

以前我国的企业一般都是以生产经营性的管理模式为主,但是现在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21世纪企业向资本精英型转变,因此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在管理模式上进行转变,企业要建立以资本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时代的发展更加凸显了人的重要性,如何在新形势下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工商企业管理实质就是把管理活动的动机和前提建立在员工的自我管理和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上。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是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重要因素。下面就对工商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相应的介绍。

二、工商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广泛的知识

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期,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具有知识这一资源,管理者为了自己企业的生存必须要有广泛的知识和科技,管理者的决策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往往是致命的,如果管理决策的失误会导致企业面临绝境,如果管理者的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是在科学的分析之上那么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因此管理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同时还要有超前的眼光和科学的预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这么重要,对于企业的发展同样具备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思维,那么企业犹如没有灵魂的躯壳。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于我国工商企业起步晚因此这很大程度上与国外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企业要想跟上时展的步伐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工商管理者要把创新任务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国际意识

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就与国外建立了亲密的联系,随着近年来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地球村的最终实现都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管理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快与国外的联系,要认识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只有与国际舞台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才能社会时展的要求。我们要让企业更多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实现自身新的发展跳跃。因此在与国际接触的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具备国际意识,对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内容都有所了解,只有对国际情况做到深入了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百战不殆”,因此工商管理者要具备相应国际意识,加快企业和国际的接触脚步,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迈进一大步。

(四)计算机运用能力

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管理一般都实现了信息系统管理,如果管理者不能很好的掌握计算机能力,那么他的管理能力将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管理人员要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实现办公无纸的程度,实现办公的现代化。

(五)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工商企业管理实质就是把管理活动的动机和前提建立在员工的自我管理和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上。这就要求工商企业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关心员工的问题,思员工所想,解员工之愁,完善员工待遇,认真对待员工提出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对员工积极性对调动有利于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结束语

第8篇

工商管理,又称工商企业管理,主要研究管理理论以及工商企业的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工商管理的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诸多内容,主要涉及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与企业投资等方面。

二、新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新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工商管理新理念与新管理模式的诞生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15年,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正式确立了信息技术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工商企业经营管理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企业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资源,知识资本管理将成为工商管理的重点对象。同时,新技术环境下,企业将面对更多的市场竞争者与客户,竞争环境将进一步激烈。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工商管理理念与模式应当逐渐调整为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创新、企业技术进步的知识型理念与管理模式。

(二)模糊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链条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帮助企业获得了直面消费者的能力。在互联网经营模式下,工商企业能够通过与客户的及时互动了解客户需求,大大缩减了中间沟通环节。在流通环节,物联网等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物流企业与销售企业的融合。因此,未来工商企业将逐渐模糊开发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的界别,能够适应这种模糊经营的工商管理模式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企业综合价值观的进一步确立

原有的企业价值观以盈利为唯一目的。这种企业价值观虽然能够在短期体现出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往往会为企业带来环境污染、劳资关系紧张等一系列负面影响。随着社会信息传递速度与信息透明度水平的进一步加深。旧有的企业价值观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对此,在新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下,工商企业管理需要确立综合性的价值观。盈利将不是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除盈利外,企业应当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在环境保护、促进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也应当起到积极的因素。

(四)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自主创新是企业获得进步的原动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帮助企业获得产品与服务的核心知识产权,从而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巩固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对员工自身来讲,学习型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够帮助员工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在提升员工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因此,工商管理要注重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

三、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一)知识型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将促进社会经济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知识型企业工商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工商管理的主流趋势,学习型、创新型企业的构建将成为工商管理的重点。知识型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首先要注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企业取得核心知识产权与核心市场竞争力,并通过不断创新帮助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并将这种市场竞争优势持续保持。企业市场竞争需要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与技术的进步,而行业内所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将促进行业整体的技术创新与进步,进而带动我国企业的整体科技实力与市场竞争力。

(二)模糊管理模式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信息不对称是所有经济部门面临的共同问题。信息不对称会增加信息搜集成本,而信息获取的延迟则不可避免的造成资源浪费。通过发展工商管理的模糊管理模式,打破开发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的界限,一方面能够拓展企业的业务空间,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模糊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更加便捷的获得来自产供销等方面的信息,降低企业与生产方、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经营方向与经营策略,帮助企业资源向更有发展前途的方向移动,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实现转型升级,将促进我国经济机构的进一步完善,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企业综合价值观的进一步确立有助于帮助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面对环境、就业、社会公共福利等诸多问题,相关问题如得不到好的解决将对经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企业综合价值观的确立要求企业发展不能从短期的经济利益出发,还应当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效益。通过社会责任理念与企业综合价值观的确立,将能够在企业层面上促进环境、就业、社会公共福利等问题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促进社会总体环境、就业与公共福利水平的提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安徽省;茶叶企业;人才需求;导向机制;工商企业;管理

人才培养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是一项系统化活动,无论是具体的产品战略制定和实施,还是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机制都实现了成熟发展。对于安徽省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来说,不仅要彰显其资源发展优势,同时更重要的是结合市场需求,创新企业管理机制,通过调动和应用多样化管理元素,从而实现安徽省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佳效果。

1安徽省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分析

在我国诸多茶叶产地中,安徽地区是其中重要的产地,在安徽不仅有着浓厚的茶叶生产历史,同时也有着一系列世界知名的茶叶品牌,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黄山地区的毛峰和太平猴魁以及六安瓜片,这些茶叶不仅仅是知名品牌,同时也是有着良好市场口碑的茶叶品种。围绕这些茶叶品牌,形成了一大批茶叶企业。尤其是在人们饮食结构调整背景下,茶叶在整个饮食生活中的影响力实现了全面提升,这就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了实质性影响力。就当前国际茶叶产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看,我国绿茶产业在国际茶叶市场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和影响力,可以说,我国绿茶茶叶企业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就绿茶产业来说,安徽省有着绝对性影响力,所以,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安徽省茶叶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虽然,安徽省茶叶企业普遍迎来了发展机遇,但是就整个茶叶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及目前茶叶产品市场的发展状况看,其存在极大不足。系统化看,现阶段安徽地区多数茶叶企业是由传统生产作坊发展转型过来的小型茶叶企业,无论是茶叶的生产经验,还是整个企业管理的实际水平,其都与当前整个时展,以及市场要求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因此,在整个茶叶产业“跨越式”发展背景下,优化发展理念,完善发展内涵,就发展成为安徽省茶叶企业发展升级过程中所需要具体面对的“共性命题”。安徽地区有着浓厚而悠久的茶叶经营历史,同时在这里,也与长三角这一重要的茶叶消费市场有着近距离优势,因此,对于安徽地区来说,丰富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其在当前整个时展过程中,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我们通过对安徽地区茶叶市场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调查,不难发现,其实际状况并不乐观。正是安徽地区茶叶产品极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其使得这一地区的茶叶企业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占据较大消费市场。这既是优势,但是同时也成为茶叶企业停滞不前的重要障碍。不仅如此,很多茶叶企业的前身都是茶叶加工制作坊,其有着茶叶生产、制作技术,但是缺乏体系化的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当前以茶叶企业形式经营过程中,其有着许多不足,特别是很多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理念上的欠缺不足,影响了其规模上的扩大和正常经营活动的具体实施,比如目前多数茶叶企业都未能形成全面而完善的品牌战略,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其只是知道诸如:黄山毛峰这一类茶叶,但是对具体的企业品牌缺乏真正了解,这就限制了该茶叶品牌的价值延伸。此外,对于该地区茶叶企业来说,其最大的不足在于人才体系的欠缺与不完善,尤其是经营人才的匮乏大大影响了整个茶叶企业的市场化进程。

2茶叶企业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对于安徽省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来说,其不仅仅是规模上的小,资金上的欠缺,更重要的是整个茶叶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与时展之间的不匹配,当然,全面的看,实际上是整个茶叶企业经营机制的不完善,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的欠缺和不足,大大制约了茶叶企业的经营发展进程,而从茶叶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状况看,不仅需要生产技术类的人才,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批立足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工商管理人才不仅是基于工商管理知识的人才,同时更是就融入丰富实践管理活动的人才培养体系。而就当前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差池,除了教学素材的不完善外,更重要的是缺乏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因此,在具体开展安徽省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茶叶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茶叶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茶叶企业人才培养活动的创新与发展。在茶叶企业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其基础上需要其掌握必要的工商管理知识和思维,尤其是要将企业管理体系的各项涉及元素整体性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教学活动中。此外,也要引导这些人才形成完善的时代化理念,确保其能够在经营过程中,灵活应对市场经营状况。当然,在人才培养时,也要注重引导其了解和掌握茶叶产业的市场发展方向,同时也要引导其掌握当前安徽地区茶叶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通过引导其掌握客观实际,才能帮助其在未来的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制定切合实际,且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经营战略和思路、

3基于茶叶企业人才需求导向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思路

就当前人才培养状况,以及整个时代的人才需求状况看,其中存在脱节现象,尤其是很多专业人才的欠缺,成为影响企业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人才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动力,而对企业经营转型来说,发挥人才优势,就极为必要。对于安徽省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来说,其有着浓厚的产业优势,并且在当前整个时代中极具竞争力,但是企业经营理念的传统落后,加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欠缺和短板就成为制约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不足。因此,从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丰富人才培养机制,结合双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从而为安徽省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效果最大化奠定基础。在茶叶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构建融入茶叶产业实际、凸显专业特性的人才机制。而在该机制的具体构建过程中,其应该从以下视角出发:首先,在人才培养体系上,要结合茶叶产业的特点,构建系统化、梯队化的人才机制。正是因为现阶段整个茶叶产业发展规模持续、迅猛增长,从而使得多数茶叶企业缺乏必要的经营人才,更不用说构建系统化的人才储备机制,以应对市场发展。因此,想要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理想效果,就必须从阶段化视角来具体看待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需要。其次,在人才培养时,要立足安徽省自身经营的特点和实际,尤其是要注重从安徽省茶叶产业的发展历程,乃至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营优势、机遇和挑战等各项元素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具体了解实情,从而使得整个人才培养活动能够与人才实际需要形成高效匹配与活动,进而满足安徽省茶叶企业的人才需要。最后,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来说,其必须认识到这一培养过程是多样化的过程,无论是具体的元素内容,还是相关理念要素,都要综合融入。要注重将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和应用价值融入其中,培养专业人才掌握相关理念内涵,并将其融入到具体的企业管理活动中。当然,也要注重将时代元素融入其中,尤其是结合电商时展的整体性要求,通过探究这一时代背景下,茶叶企业所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结合具体理念的诠释和表达,从而实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最优效果。

4结语

如今,快速发展、瞬息万变的市场状况,要求每一个企业必须结合市场变化和客观要求,及时调整策略和思路,对于安徽地区的茶叶企业来说,如果其不能及时弥补人才上的短板,那么其必然会将茶叶企业的优势一点点磨灭。立足企业实际,调整茶叶企业经营体系,充实人才匹配,将为整个茶叶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提供核心驱动。

参考文献

[1]张晓敏.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中的政府作用研究--以安溪铁观音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131-133.

第10篇

1.目标不明确

当前,在我国企业中的工商管理人才通常被定义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这样笼统定性没有将企业理论性人才与应用性人才分别开来,导致实际工作的开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渐发展为大众化教育,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应用能力与企业的需求日益矛盾。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定位与市场经济不符合,严重影响力现代企业发展。

2.课程体系存有缺陷

企业工商管理的课程体系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首先,在具体的培养方式上,知识结构单一,没有核心力;其次,理论培养与实践培养脱节,尽管有一定的实习活动,但是系统设计与操作还不够,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在应用能力方面的先天性不足。第三,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往往只注重传授国内外相对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出的人才通常只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明显不够。

3.创新能力培养较少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只重视理论传授,对于基本创新能力的开发很容易被忽略。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和发展,是非常需要工商管理人才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的。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空间,最终实现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措施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在市场中竞争须要将企业工商管理类的人才细分成理论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确定需要哪种类型人才,进而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首先,如果是理论型的人才,那么要重点学习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先进管理理念,最终实现创新理念对实践工作的指导。其次,如果是应用型的人才,那么要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

首先,要设置出人才培养的科学课程。根据企业中从事生产经营一线工作的管理人才的实际能力需要,以及创新需求等进行目标性人才的培养。可以将没有必要的学科做适当的删减,主要设置一些专项课程。其次,要建立一些交叉性学科,着眼于综合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可以将相关学科专业教学与企业管理教学联系在一起。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适当加入一些辅助学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日后工作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最后,要建立起系统的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因为人才在企业中的分工不同,须要将学科与专业进行划分,所以模块化的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只有实现模块化教学才能使学生胜任以后的工作。

第11篇

关键词:可雇佣能力 工商管理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90-02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需求仍存较大缺口,同时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水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征和课程设置,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与市场更贴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可雇佣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把握高层次人力资源就业的特点和规律,也能够为其他专业学生人力资源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为出发点,结合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尝试建立多维度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力图使学生能够更贴切市场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可雇佣能力,同时帮助学校提升学校的就业质量。

一、建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作为特定知识和技能的所有者,是未来企业优质人力资源的后备力量,也是未来企业价值的重要创造要素。但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化,为实现企业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就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可雇佣能力,并致力于打造一支能征善战、远见卓识、门类齐全和实力雄厚的精英团队。但就现实来看,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还不能够很好地同市场需求相吻合,其可雇佣能力还有待探索。特别是在当下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时代,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也需要管理自己的职业路径, 因为职业发展是所有企业员工工作的期望,职业发展意味着员工能沿着组织层级阶梯的晋升而获得内心的成就感,或者能跨越组织间流动而获得的自我价值感。而职业发展须具备明确工作动机、信念、价值观、态度,具备相关的职业可雇佣能力、技能、专长,掌握适当的社会网络、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本。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要保持自己在将来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可雇佣能力,强化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影响力、创造力、亲和力、穿透力、执行力、学习力、企划力和控制力。从本质来看就是不断提升自身的可雇佣力,只有这样,才能直面挑战,科学发展。因此,如何站在可雇佣能力的角度,来建构一个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需要的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就成为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效果的重要工具之一。建构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归宿就是能够充分揭示导致高可雇佣能力所必需具有的可雇佣能力要求,其作用在于它可以用行为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为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品质和工作能力。可以让我们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定义和相应层次的具体行为的描述,确定可雇佣能力的组合和完成特定工作所要求的熟练程度。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调查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来总结和搜集具体指标,以可雇佣能力为侧重点进行探讨,设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以达到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提升可雇佣能力的努力进行评估。

根据上述方法构建的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在表1的基础上,构造判断矩阵,得出指标权重。在模型中,每个因素对整个Y构的价值或者说重要程度都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采用比较法来构造判断矩阵,并通过矩阵运算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如表2所示。

根据表2,据此类推,可得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表,如表3所示。

根据表3中的权重结果可知,就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可雇佣能力组成要素而言,业务能力是最重要的,其权重达到 0.3095,之后是个性品质(0.3040)和社会资本(0.2803),最后是组织与发展(0.1062)。从具体二级指标中发现,学生的专业知识、应变能力、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风险意识、团队管理与合作、人际关系、行业和区域背景等都是组成可雇佣能力要素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三、结语

由上可知,建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就学生自身而言有利于提早认知职业发展的构成要素,对其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具有积极的影响;对学校而言,有利于学校优化培养方案,培养更多能够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具有较强可雇佣能力的学生;对社会而言,拥有较强的可雇佣能力可以减少就业或者择业的困难,有利于当下就业择业难问题的解决。当然,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可雇佣能力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可雇佣能力提升,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与全力配合来实现。

[课题项目:1.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科研课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LXC-01);2.惠州市2016年人才工作课题研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人才评价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C16011)]

参考文献:

[1] 陈广,张好徽.大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与开发探析[J].文教资料,2015(21)

[2] 袁庆宏,王春艳,陈琳.基于职业生涯成功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养成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3] 田双喜,田艳媚.以可雇佣性为导向的高校就业指导实践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S1)

[4] 苏文平等,构建中国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开发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5] 孙俊华,汪霞.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研究:分析视角、构成维度和测量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10(08)

[6] 宋国学.基于可雇佣性视角的大学生职业能力结构及其维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12)

[7] 宋国学,谢晋宇.可雇佣性教育模式:理论述评与实践应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6(02)

(作者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0)

第12篇

21世纪是人才的时代,谁拥有人才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位置,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位置就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企业的管理重点要由过去的以管理物为重点转移到如今的以管理人为重点,加强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会促使员工更好的为实现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对人才的尊重和看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管理手段的转变

我国原来采用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封闭的,这样的经济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时期是起积极作用的,但是多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现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积极与世界各国加强经济联系,企业要想在与各国经济联系中获取利益就要对各国信息进行精确把握,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由过去的封闭性向开放式转变,只有企业与世界接轨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企业要转变原来的固步自封的状态,建立科学的开放的管理系统,积极与国外企业接轨,加强企业与国外企业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决策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二)管理模式的转变

以前我国的企业一般都是以生产经营性的管理模式为主,但是现在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21世纪企业向资本精英型转变,因此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在管理模式上进行转变,企业要建立以资本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时代的发展更加凸显了人的重要性,如何在新形势下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工商企业管理实质就是把管理活动的动机和前提建立在员工的自我管理和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上。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是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重要因素。下面就对工商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相应的介绍。

二、工商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广泛的知识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期,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具有知识这一资源,管理者为了自己企业的生存必须要有广泛的知识和科技,管理者的决策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往往是致命的,如果管理决策的失误会导致企业面临绝境,如果管理者的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是在科学的分析之上那么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因此管理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同时还要有超前的眼光和科学的预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这么重要,对于企业的发展同样具备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思维,那么企业犹如没有灵魂的躯壳。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于我国工商企业起步晚因此这很大程度上与国外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企业要想跟上时展的步伐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工商管理者要把创新任务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国际意识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就与国外建立了亲密的联系,随着近年来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地球村的最终实现都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管理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快与国外的联系,要认识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只有与国际舞台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才能社会时展的要求。我们要让企业更多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实现自身新的发展跃。因此在与国际接触的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具备国际意识,对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内容都有所了解,只有对国际情况做到深入了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百战不殆”,因此工商管理者要具备相应国际意识,加快企业和国际的接触脚步,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迈进一大步。

(四)计算机运用能力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管理一般都实现了信息系统管理,如果管理者不能很好的掌握计算机能力,那么他的管理能力将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管理人员要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实现办公无纸的程度,实现办公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