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知识管理笔记

知识管理笔记

时间:2023-08-11 17:26: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知识管理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知识管理笔记

第1篇

关键词 个人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工具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004-0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只有保持终身学习,并借助适当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才有可能管理好个人知识,做到精益求精,才不至于让我们落后于时代。

一、什么是个人知识管理

目前,对于究竟什么是个人知识管理尚没有统一的界定。国内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知识管理包括知识学习、知识保存、知识表征、知识共享、知识创新五个基本环节。知识的学习是个体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知识保存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指用户对自己知识进行重新整理,摒弃无用知识,整理收集有用知识,必要的时候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并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知识的表征是对学习的知识或者重构之后保存的知识进行再次利用,以达到提高用户知识能力的一个新水平。知识共享,是指有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把个体自有的知识分享给他人。知识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新规律、追求新发现、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国外研究方面,Frand和Hixon研究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他们认为个人知识的拓展,个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也都属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范畴。Dorsey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可以看作在21世纪成功地完成知识性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技能,他概括和定义7项核心个人知识管理技能:信息检索、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表达、信息安全、信息协同。Hyams则从更为宽泛的角度解释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含义,除了上述Dorsey所描述的信息方面的内容外,还包括时间管理和组织性工作等方面的技能。综上,虽然对于个人知识管理有各种不同版本的定义,但都认为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和自身能力,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二、借助工具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由以上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分析,我们可将知识管理分为知识学习、知识保存、知识表征、知识共享、知识创新五个基本环节。笔者将结合个人学习、工作经历,谈谈部分工具在个人知识管理中,针对知识学习、保存、表征和共享等方面的应用。

1.通过Cnkl、E-learning进行文献研读

该工具是笔者在研读文献过程中,从知网上找到的一款软件,觉得非常好用,并沿用至今。

E-Learning旨在为学习者量身定做探究式学习工具,展现知识的纵横联系,洞悉知识脉络,帮助学习者有效管理学习资料。通过将文献库中的学习资料按照不同的学习单元进行分类,并通过附件中的引证文献、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料,理清知识脉络,为学习者构建知识地图。同时为学习者提供多种格式文件的管理、阅读、记录笔记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务,非常适合研究生或者其他研究者研读前人文献。它不仅支持常用的文献格式,更为便利的是,它还为学习者构建便利的文献阅读和笔记管理平台:学习者可以在此平台上对多种格式的文献进行深入研读,直接在文献全文上记录知识点、注释、问题和读后感等多种类型的笔记,并作多种形状的标注,将文献越读越少、越读越精。

2.利用OneNote等保存个人知识

以前笔者一直习惯于借助传统纸笔进行知识点的记录,长久以往,发现笔记本被已记录的知识堆得满满当当,不便于重新阅读和归纳整理。后经朋友推荐,开始尝试使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软件),如OneNote、Mybase、Evernote、百会笔记本、谷歌doc在线文档等。其中OneNote是笔者最常用的,在此推荐给大家。

OneNote是基于Microsoftoffice下的一个组件,OneNote的界面和Word用户界面非常的相似,不过它的知识获取能力更好,用户从网页上复制一段文字到OneNote笔记本中,OneNote会自动把文件的源地址给链接到所复制内容的下面,方便用户下次更快捷的找到源文件。拥有多个笔记本,OneNote表征“文件夹”将大量相关内容的笔记归类,然后表征“分区”将特定主题的笔记组织在“文件夹”中。管理分区OneNote可以将一类主题的笔记组织在一起,将它们放入“文件夹”的不同“分区”;收集资料更便捷,OneNote还支持停靠侧边栏,可以很好地实现临时记事,资料整理和写作、编辑(它不仅可以键入文字,还能够伴随笔记进行录音或录像,可以手写输入,为我们提供了极大便利);极强的兼容性,作为主流操作系统生产商制造的优秀办公套件,OneNote有着无以伦比的兼容性。在一个位置存放所有信息(包括其他Mircosoft、Office、System程序中的任意格式的笔记、图像、文档、文件)并按照最适于用户的方式进行组织。

3.借助思维导图工具表征知识

思维导图软件是最常用的知识表征的工具,它可以很好的将整个知识轮廓呈现出来,帮助学习者记忆、梳理和呈现知识。笔者在做汇报中常借助于思维导图进行解说,是款很棒的软件。较流行的思维导图软件有:Imindmap、Mindmanager、ImindMate、Mindmapper、FreeMind、Sharemind、Novamind等。它们都由根节点开始,派生出分支节点,如一棵树,按层级关系不断展开,只是各软件细节上,用户体验上会有所区别。目前最多人用的是Mindmanager。

4.知识共享关键在于个人观念

当然我们同样可以借助博客等工具进行知识共享,但最为关键的不在于工具,而在于人,只有形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团体,并具备了知识共享的理念,才可能进行很好的知识共享。笔者曾经在一家公司实习过,该公司是一家IT技术公司,他们尤其注重公司内部专业知识的共享学习。接触过该公司一段时间,知识共享让我获益匪浅。反观高校教育,则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同样是笔者的亲身经历,当某门课的知识确实引起了我的兴趣时,便十分想要该科任老师的课件,而该教师出于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考虑,拒绝了笔者的请求。

三、结束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个人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人们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就必须学会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我们应当提倡终身学习及个人知识管理的理念,学会更好地掌握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保持学习力,提高个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权.个人知识管理浅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4).

[2]刘敏,吕楠楠.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比较与分析[J].技术应用,2010,(2).

第2篇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知识操作知识组织知识共享

1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类型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识别、获取、开发、共享、利用和评价的过程。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进行了不同的分类。钟琳从企业中知识的生命周期角度将其分为3类:产生、编码和传播工具。潘旭伟等人从知识管理概念模型角度,将其划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开发、知识锁定、知识共享、知识利用、知识评价工具6类。徐福缘等人从知识转化过程的角度将其分为知识社会化、知识外化、知识转换、知识内化工具4类。

本文从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所实现功能的角度。将其分为功能单一的知识管理工具和综合性的知识管理系统。①功能单一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主要实现某种特定功能。比如:时间管理工具Desklook,Atnotes,Outlook,Gmail,Google日历等,文档管理工具TotalCommander.Office等,知识获取工具Google、鲜果、百度等。知识积累工具Blog,Wiki,知识的交流共享工具ICQ,MSN,QQ等;②综合性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包括PKM2,Mybase,No—teExpress.Evemote,OneNote,针式个人知识管理系统,Websaver(网博士)等。它建立在多种知识管理技术之上,综合了多种知识管理功能。通常包括:导人导出各种类型的文件;对导人的记录具有编辑功能;网页抓取功能;逻辑检索功能;隐私保护功能;自动备份功能。

2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比较

2.1操作维度

2.1.1操作的便捷性

当前各款知识管理工具都考虑到了操作的便捷性,使用户更方便地获得和管理知识,提高效率。

PKM2的主要功能均可通过拖放操作。网页上的文字或图片可拖放到悬浮窗保存.目录的分类可通过拖放重组,文章也可以通过批量拖放重新分类,附件可以通过拖放导入附件框。

Mybase的监视剪贴板功能可以在不离开Web或其它应用程序的情况下自动粘贴、命名、保存所选取的内容。同时。它的Web收集器功能可以直接从IE中捕捉Web页面并保存到My.base中。

OneNote支持手写和语音输入,并能将其转换成文本。在会议上,使用OneNote进行记录最为方便快捷。其“随手键入”功能允许在窗口任意位置记录.退出时不用按“保存”就可以把记录保存下来。

2.1.2操作的安全性

在使用知识管理工具对个人的知识进行管理时,难免会因操作上的疏忽或意外断电而导致重要信息的丢失或泄露。因此,安全性成为评价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一个重要指标。

PKM2将所有数据均保存在Projects目录的各个子项目中,拷入、拷出相应文件夹即可完成数据的备份和恢复。针式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具有自动备份功能,并且可以设置两个自动备份路径,使重要资料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CyberArticle则将所有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依托于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数据的可靠保护。Mybase不仅将所有数据保存在相应的数据库中,而且还允许对数据库加密,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Ever-Note为了防止数据的丢失采取了数据备份、数据库同步、保存资料修改历史3种策略,同时也提供了加密功能。相比而言,Note.Express不支持数据库加密,保密性不高;但是它支持回收站,因而可以避免资料被误删。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EverNote在安全性方面考虑的更为周密。因此,在操作的安全性方面,EverNote是人们用来管理个人知识的首选。

2.2知识处理维度

2.2.1知识的获取

在知识获取方面.PKM2以拖放方式采集网页内容,以导入文件的方式采集本地文件内容,以笔记方式记录思想片断和知识点。Mybase采用IE而非内置的Web引擎来展现所获取的网页内容,它只在需要浏览网页时才调入IE,因此首次查看网页时有一点停顿,此后就非常平滑,减少了内存和系统资源占用Websaver不仅可以用多种方式保存网页、图片、FlasWord文档、PDF文档、信息片段等,还支持自动保存、批量保存和完全可定制的过滤保存,如过滤掉广告或仅保存大图片等EverNote通过高亮度选择文本或者图片然后点击鼠标右键的“cliptoEverNote”自动保存所需资料。同时,其快捷按钮还自动嵌入到IE浏览器的工具栏中,方便用户在浏览网页的同时及时存储所需信息。

在抓取网页内容方面,Evernote功能最为强大,不仅能准确订制抓取范围,而且内容在进人Evernote后,完全像一则笔记而不是网页。

2.2.2知识的组织

在知识组织方面.绝大多数知识管理工具采用传统的资源管理方式——树形分类管理系统,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各个知识点一目了然,同时也符合人们使用习惯。在目录树重组时。当前文件夹、下级各文件夹及各文件夹包含的文章均保持原有关系结构划人新类。

WebSaver采用了标签管理的思想,其左侧的树状结构不再是原意义的目录,而是标签。两者最明显的区别是,一个节点只能属于一个目录,但可以拥有多个标签。这样就可以为每篇文章添加一个或多个标签,方便了浏览和管理。另外,WebSaver的快捷分类功能可以自动的把具有相同属性的文章聚合到一起.最大限度的提升了信息组织和管理的效率。

Mybase的树型分类管理系统允许直接输入任意大小的文本、表格,或以附件形式加入任何类型的文件,并可选择对资料库进行l一8级压缩,以节省存储空间。

EverNote则采取综合性资料管理方式:左侧仍采用树形结构,右侧则变成笔记的线性序列,将所有笔记组织为一个长长的纸带,并按照录入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它们排列起来。只要拖动滚动条,就可以浏览所有笔记。新建笔记时,也只需在纸带最底端的空白处填写新内容即可。

PKM2带有一个HTML所见即所得编辑器,界面和功能与Word编辑器相差无几,可以实现对表格、图片、文字、段落等对象的复杂排版。

WebSaver和CyberArtiele中带有内置的网页文本编辑器.通过它可以完成大部分的网页编辑操作。比如插入图像、超链接、表格,设置文字格式、对齐方式等;支持外部阅读器和编辑器,可导入外部编辑器来编辑网页。此外,WebSaver网博士新增加的网页橡皮功能可快速清除网页中的各类广告、无用图片等。

Mybase所有资料信息都以RichText格式来保存,除基本的编辑功能.Mybase允许用户将事先编辑好的“Mybase文件夹”定置为模板,使用时可直接从模板中导人定置好的资料结构。

OneNote是微软Office中的一员.它继承了Word中强大的文字编辑功能,与Office其它软件的兼容性更好。

2.2.4知识的存储

PKM2将网页上抓取的文字和图片、本地导入的文件或图片等数据集中存储与PKM2同级的Projects目录下,每个目录都是一个独立的项目。数据存储采用开放的通用数据格式:HTML文件和ACCESS数据库,这样既保证了存储的快捷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又有利于在数据层上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针式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以Word文档的格式保存网页,而不是普通网页的形式,方便了标注、修改等操作。

Mybase将所有内容均保存为节点的附件文件,笔记也保存为一个附件文件,只是被命名为带.RTF扩展名的特殊项,一般不会显示出来;其它内容,如抓取的网页,则直接保存为附件。因此,Mybase中输入的内容与抓取的网页内容一般是分开显示的,这样的设计给系统扩展带来极大的便利性、灵活性与统一性,但不足之处是网页与笔记不能整合在一起。

CyberArticle将采集的所有资料,包括文字、图像、Flash等都以网页的形式保存在CyberArticle书籍中。2.2.5知识的检索,结构化存储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在必要的时候快速找到所需的知识点,检索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知识.知识的利用就是知识从理论到实践转化的过程。当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面临各种问题时,借助个人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解决问题,创造个人价值。因此,找到有用的知识并加以利用是实现个人知识从个人知识形态本身到个人价值转化的关键。

PKM2可对库存资料进行多关键词全文检索,对记录集模糊匹配;可在标题、正文内容、作者等字段中快速定位所需资料:可以整库搜索,也可在指定类别及其下级类别中搜索。

Websaver可对标题、注释、信息全文进行指定范围、日期、下载来源、大小写无关、模糊搜索等组合方式的搜索,同时也支持Internet搜索。

Mybase在搜索方面比资源管理器高效。可以同时按标题内容和包含的关键字进行搜索。

针式个人知识库管理系统在搜索功能上更胜一筹。各种搜索方式高度集成在主界面中,能够按标题实时瞬间搜索,支持W0rd,Excel,PDF等200多种文件类型的全文快速索引.并且集成了Google和百度的桌面搜索功能

2.3知识共享维度

PKM2设计之初就已将知识共享作为其首要功能。并在设计上完全体现了知识共享的精神。进入PKM2的数据可以导出为标准的XML数据供其它系统使用,可以导出为CHM电子书便于网络传阅,也可以生成EXE文件供单机查阅,还可以直接为Web文章系统,在互联网上共享EverNote的数据可以选择保存至服务器端.各个客户端都可以与服务器同步,方便那些移动办公,或者是使用多台电脑的人协同工作。EverNote突破了平台限制,只要能够浏览网页.就可以使用。其最新版本可以支持桌面软件以及手机的同步。

CyberArticle网文快捕可以将数据完整的导出为磁盘文件,脱离CyberArticle进行浏览,也可以将资料制作成电子书(支持EXE.CHM格式)。

用Mybase做成的数据库文件可以生成exe可执行文件。中外.Mybase资料夹中的内容可以保持其树形结构导出到磁盘上以文件目录形式保存。

3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选择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每款个人知识管理工具都各具特色,在知识管理的某个领域具有优势,而另一个领域则相对不足。因此,在选择知识管理工具时,应考虑到个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且应注意以下方面:

(1)由于个人知识构成的复杂性和形式的多样化,不存在可以全面解决知识管理问题的某个“全能”工具。为了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往往需要使用多种知识管理工具协同操作,优势互补。

第3篇

关键词:跨语言;知识管理;MOOC;文本挖掘

G40-057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自2011年上线以来就倍受人们瞩目,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了教育的范围,教学形式较为新颖,对学习者来说,MOOC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1]。MOOC的优势在于便捷和开放,能提供课程的相关学习资源,如讲义、笔记、学习小组、论坛等。还有一些英语课程配备了中文字幕,可以帮助中国学习者进行学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促使学习者更快融入在线学习中,最后完成整个课程。

但是我们发现,在线学习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以学习资源中的笔记为例,笔记通常按照记录时间顺序显示,还存在着很多与课程内容无关的信息,这导致学习者不能查看某个知识点对应的笔记,还会被无关信息打扰。而且课程中的中英文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不能体现。为了改进这些情况,让MOOC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本文研究了如何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和跨语言知识库的构建,管理MOOC学习资源中的知识。

一、研究现状和关键技术

1.跨语言知识管理

WordNet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开发的大规模的汇总英语词汇知识的在线资源库。它是一个由普通的词典内容与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成功结合的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词典,主要按照词汇的意义而不是字母顺序而组成的“词汇网络”[2]。经过20年的研究工作的进展,WordNet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非常有影响的英语词汇知识库,为知识管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随着单一语言知识库的飞速发展和各语言信息多样性的增加,跨语言知识管理以及规模性跨语言知识库的建设将成为必然的趋势,具有研究价值。UKC (Universal Knowledge Core) 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

UKC是一个由意大利特伦托大学开发的扩展的多语种版的WordNet,包括几十万个概念。UKC扮演的角色是世界上所有的自然语言的中心枢纽,对于每种语言,都存在一个独立的LKC (Local Knowledge Core)。每个LKC都有一个源语言(目前为英文)和一个目标语言(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可以独立发展并且与UKC同步。事实上,LKC是一个本土化进程,通过UKC,所有LKC可以均衡协作、互相使用,多种语言可以得到匹配。

UKC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词语,义项,同义词集和概念[3]。它们的含义如下:同义词集是一组拥有一个共有的含义的词语;概念是可以表示一个同义词集含义的一句描述性质的话;义项是一个词语的含义;注释是一个同义词集的简短描述。此外,UKC中还有词目和词性这两个

元素。

2.关键技术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人们的生活中大量产生着社交媒体中的文本数据、通讯数据、GPS位置信息、传感器数据甚至还有图片和视频,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有了爆炸式的增加。但是人们目前面临的严峻的问题是数据丰富而信息贫乏,只是把海量数据存储起来并不会带来任何价值,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10]。数据分析基本上都经历了数据获取、预处理(清洗)、选择分析算法、展示结果、评估这一流程。本文的研究基于文本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包括文本数据的获取、清洗、信息挖掘和数据可视化。

获取数据是数据挖掘的初始步骤。对分析者而言,外部数据比内部数据更容易获取,获取外部数据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开放数据、在聚合数据平台上购买或下载专业数据集、网络爬虫、调查问卷等方式。目前应用较多的外部数据的采集方式的主要有两种:商业化工具与网络爬虫,我们的研究就基于Python爬虫程序来获取网络课程的笔记。

文本挖掘是数据挖掘的一个分支,也是一个由机器学习、统计学、数学、自然语言处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而成的领域。顾名思义,就是从大量文本数据中抽取隐含的、未知、可能有用的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其中潜在的知识信息[4]。文本挖掘的数据主要是指非结构化文档和邮件、网页内容等半结构化数据,常见的算法有关联规则算法,聚类算法 和分类算法。

数据可视化是指将身居分析的结果以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以便进一步分析和报告数据的特征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它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地展示和传达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并用直观、容易理解和操纵的方式呈现出来。它的基本流程是:⑿畔⒂成涑煽墒有问剑选择合适的图表,删去不突出的对象或属性,最终呈现出关键属性的明显特征。

二、跨语言知识管理的应用

我们研究的数据来自网易公开课中斯坦福大学开设的计算机系课程《机器学习》。首先使用Python爬虫程序获取最优笔记内容作为实验数据,然后用R语言分析文本数据、提取关键词,模仿UKC构建跨语言知识库,最后实现学习课程时对感兴趣的知识点的查询功能。跨语言知识管理研究的流程如图1所示。

数据获取与关键知识点提取

首先,利用编写的Python爬虫程序从网易公开课的课程页面获取前30页最优笔记,获得的数据保存成文本格式。

关键知识点提取是研究的核心部分,是文本分析算法的具体实现部分,此部分使用R语言完成,步骤如下:

第一步:读入待处理的文件,对数据进行清理和格式转换之后,经过排序,得到了共380条可用的笔记;

第二步:由于课程讲授是具有连续性的,而且为了方便统计,这里人为地将笔记按每3分钟为一段进行分段统计。然后对文本进行分词,然后全部去除文本中包含的标点、数字、多余的空格和停用词,生成语料库;

第三步:生成词汇文档矩阵,行为词汇,列为文档,使用tf-idf算法计算每个词语的权重,用余弦相似度算法计算出段之间的距离,对数据进行层次聚类,得到图2所示的聚类图。

由图可见,有一些类聚合效果比较好,如{5,6,7},{10,11,16,17,18}等。下面以{16,17,18}为例,提取这个时间段内的关键词。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是统计词频,因为词频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词语在文本中的重要性,一般越重要的词语,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就会越多。{16,17,18}这一类代表的时间是45~53分钟,下面就单独抽取这一时间段的最优笔记,统计词频,得到图3。

我们可以断定{16,17,18}代表的笔记数据中,“梯度下降”,“算法”,“随机”,“descent”,“gradient”,“数据”这几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结合机器学习的知识背景,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45~53分钟,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是“随机梯度下降”。同理,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分析出聚类结果里其他类的知识点,如下表所示:

三、结语

随着MOOC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与壮大,毋庸置疑,网络教育资源将成为未来自主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关于网络学习资源中跨语言知识管理的研究是很有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的。本文以学习笔记为例,设计了一个关键知识点提取模型并构造了跨语言知识库,实现了知识点的跨语言查询和最优笔记推荐。下一步我们将改进层次聚类的算法,加深研究深度,进行基于开放数据的跨语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5(18):48-50.

[2] 宗成庆.统计自然语言处理(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68-69.

[3] Ganbold A, Farazi F, Reyad M, et al. Managing language diversity across cultures: The english-mongolian case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Advances in Life Sciences, 2014, 6(3):167-176.

第4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知识转化 知识精制

一、引言

教师的教案、试卷、听课笔记以及读书笔记、资料卡片等的归类存储、更新、修改完善等都属于知识管理的基本范畴。在纸质知识存储时代,知识管理的手段、方法相对单一,知识管理并没有作为一种专门的系统化技能在教育教学上得到重视和应用,知识管理只是以零散的、经验的方式体现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和自我提高上。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的记录、存储、分享等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有了质的飞跃,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日益成熟。

在这种前提下,对于以传播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教师而言,知识管理显然就成了一项重要的职业技能。

二、知晓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意义

(一)知识管理是知识时代的要求

当今时代是知识时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知识,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是不能“置身事外”的。即使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更新会滞后,教师也要在知识潮流中,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来丰富和充实自己。

知识时代不仅仅是知识量呈爆炸式增长,而且知识的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知识管理的技能无疑是教师不落后于知识时代最起码的要求。

(二)知识管理是建构个人知识体系的基础

一个教师最具价值的是什么?是这个教师自我建构的成熟的个人知识体系。个人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教师掌握大量的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联,搭建初步的知识体系,然后不断进行自我的充实、调整和完善,最终使知识体系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质。

具有鲜明特质的个人知识体系的建构离不开知识管理技能的指导与应用。

(三)知识管理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保证

依据叶澜教授的观点,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由“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和“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与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的知识结构以及“新的能力”组成。

在这三个组成部分中,最核心的是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可以影响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构成,知识结构的变化更能坚定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隐性知识积累的体现。

教师专业化成长更主要地体现在教师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结构的变革上,知识管理成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保证。

三、明确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

(一)教师个人知识范畴和结构的界定

教师需要具备或拥有的知识范畴,在教育教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对于有不同追求的教师来说都是不同的。例如: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媒体阶段相对于传统信息媒体阶段而言,教师不仅需要板书板图的知识,还需要有利用电脑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知识。一个关注学生全面成长的教师相对于只关注应试成绩的教师而言,不仅需要用以应对考试的各种知识,还要具备应试以外的教育教学知识。

无论从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来看,教师个人知识的范畴都是在不断扩大中的。

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笔者认为实践性知识其实质仍然是条件性知识,将这两者并列可能会导致分类逻辑的混乱,因此将教师的知识结构按照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分为传授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两大类别。

传授性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这个内容不仅包含教师本体性知识,也包含教师非本体性知识以外的文化知识、思维知识等;条件性知识则是帮助教师更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辅知识,包含教师的逻辑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乃至调研知识、实践知识等。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技能的解读

在笔者看来,应该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以及在教师所在的学科团队中来解读教师的知识管理技能。

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教师需要汲取新的知识,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存储,获得建构自己的多层复合知识结构的知识管理技能。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自己建构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需要知识转化、知识传播等知识管理技能。

在学科团队中,无论是学校的乃至全国的学科团队,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松散的学科团队,教师都需要具有知识分享、知识精制、知识存储的知识管理技能。

无论从什么角度去解读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技能,必须要牢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教师个性化知识体系的建构及其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四、掌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

(一)知识的精制

精制的意思是从一种物质中把不需要的成分除去。在知识的获取中,不少教师习惯复制粘贴,习惯直接保存,很少对下载的知识进行必要的精制加工,往往导致知识内容芜杂,不相干的知识或信息所占比例较多。

知识的精制是对知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是依据自己的需求对获取知识的一种加工过程。这种加工过程是知识管理必不可少的过程,教师们可以逐步培养精制知识的意识和习惯,逐步通过对复制或下载的知识进行删减、修正来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标准。

(二)知识的存储

在获取并精制知识后,教师一般会在电脑或者网络上存储知识。存储知识也并非是笼统地将一大堆知识粘贴在电脑或网络硬盘里就完事。知识必须通过设定多维属性、建立分级分类目录来归类存放。

知识通常具备多个维度的属性,比如一首诗歌,维度就有作者、写作时期、诗歌形式、主题类别等;比如一道数学题,维度就有相关知识点、解题方法、难度、出处等。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存储平台通常是树形结构体系,这种结构就决定了知识只能按照某一个维度分级分类存放,知识的多维属性无法在这样的结构中体现出来。

教师可以借助对文件设置多个标签,不同的标签设置为不同的维度,然后通过相关的软件来对标签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知识点的多维管理。

(三)知识的转化

知识的转化通常是指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按照知识的表述和转移的方式分类,可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学实践来积累经验,这些经验属于教师的隐性知识。教师的隐性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智力资源之一,对教师来说,他的隐性知识的丰富程度以及对其利用的情况直接决定了他专业水准的高低。基于其重要性,教师隐性知识成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对象。

由于隐性知识的特征,通常需要经过知识的转化过程,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才能对隐性知识进行知识管理层面上的操作。教师的隐性知识可以借助于专家系统、思维导图等方法显性化。

(四)知识的分享

分享是网络时代的一个重要特性。能与其他教师分享个人知识的教师,其知识体系应该是开放式的,这种利于开放的知识分享体系往往具有很强的知识自组织能力和知识体系活力。

由于各种原因,不少教师不愿意分享知识,这也导致他们的知识体系的自我封闭,缺少了必要的知识碰撞。

对于那些拥有大量隐性知识的资深教师来说,知识分享使他们有机会通过集体对话与反思,不断把内隐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并在自我呈现和他人诘问过程中对这些知识进行持续的修正和完善。教师通过知识分享把个人知识融入团队知识,对于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乃至学校知识管理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学校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断为教师知识共享创造条件。

(五)知识体系的构建与更新

第5篇

为何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咱们往往会有这样的阅历:昨天刚看过的1份症结资料,今天起草讲演时要用到,自己却怎样找也找不到,而不能不另起炉灶,进行痛苦的“立异工作”。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美国国际数据公司)的钻研讲演显示,知识工作者做的九0%的所谓“立异工作”是重复工作,由于这些知识已经经存在。事实上,良多人都有这样1个感受:大部份东西从新起草比去寻觅这个已经存在的东西还省力气。另外一份钻研讲演显示:知识工作者3分之1的时间用在了寻觅某些他们永久没有找到的信息上。

这些问题是为何呢?本人认为造成个人工作中效力低下的缘由是由于没有对于个人的知识进行成心识的、系统的、有效的管理。现今时期,信息的数量10分庞大,咱们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也很广泛,大部份工作是要去做那些立异性的工作而不可能去日复1日的重复某项流动或者操作,因而咱们每一个人工作都会用到各种知识,对于知识的数量以及质量请求很高,而咱们对于这些众多的知识没有或者者没法进行管理,最后造成工作的低效力。正如比尔盖茨所言:“搜集、管理以及使用信息的方式,抉择了你的输赢。”

为何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德鲁克说过,没有人为你负责,除了了你自己,而你独一的资本就是知识。这里我还需要补充1句就是,你独一的能力就是利用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知识管理的目的是要使知识集中化、系统化、有序化,便于组织以及个人提取、应用以及同享,从而晋升组织或者个人的竞争能力,增进组织或者个人目标的达成。一样,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使个人的显性知识系统化、隐性知识显性化,便于随时对于知识进行完美、提取、分享、利用以及立异,从而塑造并晋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有益于职场竞争和长时间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而实现人生目标以及人生价值。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个人要确保跟上时期节拍而免于被无情淘汰必需“延续地学习”,可以说个人获取以及应用知识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抉择了他的个人价值。然而,人类天生拥有遗忘的特性,尽管人的1生有机会获取众多的知识,但真正精晓的常常只是时常使用的颇有限的1小部份,其余大部份知识常常只能记住1个概况,到有用的时候再去查找获取。因而,累积、获取以及检索知识的能力在这个世纪显患上无比首要,个人知识管理对于每一个现代人来讲都有着非同1般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树立了个人知识体系,便于有针对于性地进行个人知识的累积以及完美;

二、有益于个人挖掘隐性知识,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防止因知识的遗忘而流失;

三、有益于个人知识的检索以及提取,减少个人时间与精力的耗损,提高工作效力;

四、有益于将知识资源利用于实际工作以取得优良的工作绩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展示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并通过介入知识立异、知识交换,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六、延续性地学习并更新个人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技巧,晋升了个人价值以及核心竞争力。

甚么是个人知识管理

或许你未必知道这么1个概念,但你日常也必定在使用,比如你分门别类的记录你自己的文档,文件,数据等,这就是知识管理的雏形。你是为了利便管理、查找、使用甚至同享以及立异这些知识,这就是知识管理的精神。的确,知识管理就在咱们身旁,比如,知识卡片、读书笔记、文章写作、博客转载、日志分享等都是个人知识管理行动。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PKM)是将组织的知识管理思想利用到个人而构成的1种法子论。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让个人具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患上的信息变为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从而终究利于自己的工作以及糊口。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工作及学习糊口中都已经经有了知识管理的影子,但这时候候的PKM还处于蒙昧状况,咱们如果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更为成心识的对于个人知识进行管理,那末PKM是1件很简单的事情。

PKM的最先概念是由美国的Paul Dorsey教授提出来的,他指出:“个人知识管理应当被看做既有逻辑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1套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法子”。本人鉴戒组织知识管理的概念,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描写为: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为了晋升个人的竞争优势,树立自我的知识体系,其实不断进行知识的获取与收拾、存储与更新、交换与分享、利用与立异的进程。它使患上知识被最大限度的应用,并且在知识管理的进程中患上到了增值。信息时期的个人知识管理就是应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信息技术来进行知识管理的进程。

个人知识管理的违景

知识管理是1个无比热点的话题。实际上,人类自古以来都在不断地进行着知识管理流动,知识的多少也1直被认为是评价1个人能力高下的首要方面。对于知识进行管理的历史乃至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最先时代。甲骨文的呈现,即标志着人们开始了对于知识的管理。进入农业社会之后,呈现了竹简、绢帛以及纸质的书本对于知识进行记录并代代相传。进入工业社会后,呈现了各种先进的印刷装备和大范围的藏书楼等知识管理的手腕。

【戚继光的知识管理】戚继光的伟大不但在于他的戚家军攻无不克,更在于他的忘我。戚继光将生前的练兵、打仗的心患上都总结下来,编撰成书,留与后人。《练兵纪实》、《武备新书》等辉煌着作施展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曾经国藩的指路明灯。曾经国藩细心研读了戚留下来的兵书,依照戚家军的练兵法子并结合实际,练出了名震天下的湘军。

第6篇

论文摘要:结合知识管理的特点分析企业员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并根据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践给出员工实施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和途径,为知识管理在工作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借鉴。并提出知识分享是实现知识管理的核心的学术观点。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也更积极地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各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如何培养出多层次、实用型、应用型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对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经验并对各类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对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企业员工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探讨了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提出知识分享是企业员工进行知识管理的核心,以及如何进行知识分享。

2 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笔者认为美国的Paul A. Dorsey教授提出的“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的描述更为普遍和通用。广义上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很宽泛,包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而本文所研究的企业个人知识也仅指员工在生产实践、科技活动中所积累的有关知识,包括存储在头脑中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技巧等隐性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整理、存储以及共享这些知识,使其成为教师进行自我总结、提升和创新的基础,并通过共享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利用。下面先介绍一下员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 1业务知识的整理

一般来说,企业对一个工作任务进行几年的实践后,就会对该种工作的整体脉络、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都已非常清楚,而通常情况下,员工们除了根据需要对任务的计划、使命和安排进行修订和更新以外,每个阶段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等实践细节都没有记录下来,这样导致很多实践经验和知识的流失。如果员工能够通过一种方便的途径以日志、笔记、心得体会或其它形式,记录所在每个时间段工作内容的安排、关键点、容易出现的错误、加强更新和补充的知识点以及员工之间的交流经验、工作技巧、学习技巧等,将实践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跟踪和整理,并渗透到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这对于显著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以及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因为知识的不断积累、整理和深化能使促进员工整个知识体系的逐步完善和系统化,同时,相待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求,也要求员工必须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工作方法和实践内容。

2. 2科技项目经验的积累和传播

企业的基本目标决定了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为了取得技术上的优势主导地位,必需参加大量科技项目研究与开发,以获得企业可秩序发展优势,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对此更加看重。一个完整的科技项目实施过程包括项目申请和需求分析、系统功能分析和详细设计、开发方案选择、编程实现以及最后的软件测试和维护等多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涉及到大量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工具。要保证科技项目最终的实现质量和效果,除了遵循必要的科学规范和相应的标准以外,更多地要依赖于研究人员在各个环节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运用的个人经验和技巧。由于这些隐藏在个人头脑中的宝贵知识财富属于个人智慧和脑力劳动的成果,同时也是个人参与社会竞争的有利资本,进行传播、交流和共享。对提高员工以及集体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都非常有利的因素。

2. 3个人知识架构的自我更新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扩大使企业知识体系增多、范围增广、变化增快。对员工而言,知识架构越完整,就越能在业务上和专业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虽然难以对个人所涉及领域知识的掌握做到面面俱到,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还是非常必要的。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员工不可能抱着原来的知识就能很好地完成某项工作,也不可能拥有一、两项技术工具就能出色地完成各种工作或者企业的科学研究任务,因此借助一定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不断调整知识架构、更新知识内容是企业员工必须坚持的自我提高过程。

由此可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对员工而言尤为必要和迫切,它对于提升个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优化知识结构以及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

2. 4知识分享是企业员工知识管理的核心

知识分享指知识初始拥有者与其他员工之间交换知识的过程。知识分享作为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

(1)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知识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知识与别的资产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不会因使用而‘折旧’,不会因使用的人多而‘磨损’。相反,知识的价值随着使用人员的增加而增加。在现代企业中获取新知识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分享已有知识的成本相当低。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边际成本越来越低,边际收益却往往越来越高。所以知识分享程度是衡量知识管理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在企业,特别是现代企业,知识分享不充分的知识管理不可能是成功的知识管理。

(2)知识分享是企业产生创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和催化剂。企业知识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员工个人拥有的知识,另一个层面是企业作为整体拥有的知识。对企业而言,一方面,为了提高效率而不得不进行社会分工,员工日常工作接触的知识面越来越窄;一方面,企业研发能力在科技竞争中所需的却是整体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只有通过知识分享,个人的知识才能成为企业层面的知识。美国学者圣吉认为,知识是通过员工之间的沟通产生的。那Nahapiet和Ghoshal认为,知识的产生是员工相互交流和组合已有知识的结果。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他自己的局限性。通过相互交流,人们往往能产生思想的‘火花’,创造出更好的新的知识。中国古代谚语“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就是这个道理。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和交流,才有可能创造出有价值的创新知识。

(3)知识分享是企业充分利用知识的前提。企业很多知识只有被相关人员分享后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例如,拥有很多重要发明专利的研究室发明了某种新的方法和新的发明。如果他没有将这一方法或发明介绍推广出去,则该方法或发明就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某些员工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对自己的工作不一定有很大的影响,但别的员工通过知识分享获得这些知识后却能对他们乃至整个企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知识在企业中的作用过程划分为知识产生一一知识分享一一知识利用等阶段。这些阶段有逻辑上先后顺序的关系,但在实践中它们并不是完全割裂开的。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分享。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应该加强对知识分享的重视。

3 企业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步骤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可循,员工在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管理内容和目标来设计管理方式,并选择合适的工具以实现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共享,下面对企业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可以采用的方法和工具给出几点看法。

3. 1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对于工作任务和科技项目开发知识,除了指导手册、计划大纲、工作日历等传统资源、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记录的工作日记、工作心得以及所开发项目形成的文档和数据以外,员工获得知识的途径也非常多,例如网络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等,通过它们可获得电子期刊、电子书籍、网页资料。知识的获取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相对较为容易,关键是如何管理好这些知识。

首先,员工可以规划个人的知识库。根据知识类别、存储方式来收集和整理各类知识,例如可以按照工作、科研、个人综合知识等大类进行划分,如工作类可以分为计划和实践、参考资料、工作笔记、作业、任务信息等;科技类可分为项目管理、常用工具、参考资料、经验技巧、开发心得等;而个人综合知识可按照工作任务分类来建立自己所感兴趣并从事研究的专业领域知识架构,其中每一项内容又可按资源类型分为文档、数据表格、网页链接和收藏、源代码以及应用软件等子类,并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为每一级目录以及所包含的文件命名,以此形成具有分层、分级、便于检索和管理的知识库。

3. 2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

其次,便是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尤其适用于个人知识管理。由于员工需要管理的知识量很大,类型也很多,知识之间往往关联不够、检索困难、而且信息繁冗,因此需要借助方便有效的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文档、数据处理软件层出不穷,为员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多种方法和手段,除了利用传统的Microsoft Office系列文档编辑工具,以及Sybase,PowerBuilder, SQL Server:等数据库软件进行电子文档和各类数据的编辑、存储和处理以外,目前也出现了很多专门的知识管理工具,下面结合笔者的个人知识管理实践,针对不同类型知识的管理工具各列举一二。

3. 2. 1文本文件管理工具。文本文件的管理是员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中文信息处理类的软件非常多,其中之一如Neotoma软件,它支持根据关键字、文件名称等进行海量文本文件内容检索的功能,以树型结构的知识树对资源文件进行分类管理并提供文件全名、关键字、摘要、所有者、收集日期时间、阅读次数等必要的附加属性,它还具有强大的文本编辑器,内置的邮件发送工具以及局域网即时通信工具可直接发送邮件和基于文本的即时交流,另外还有IE中文本自动保存功能等。这类软件能成为员工管理存储于个人电脑中的大量工作相关电子文档的得力助手。

3.2.2项目相关的源代码和资料管理软件。软件项目代码和资料管理是大型工程专业或者高技术企业员工进行知识管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不论是自己所开发项目的软件代码,还是收集并供参考和学习的其它有用软件源代码,都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源代码管理软件对代码进行分类存储并提供快速查阅等功能,能帮助员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举个例子,如Notepad++软件,它提供多种数据库文件的支持,并通过目录树来管理代码文件,可对C/C++、Pascal, Java,VB. Net, XML, HTML等程序语言进行“语法突出”和多窗口的方式显示,另外还有高效的检索和书签等功能。类似的软件还有Editplus, Ultraedit, CodeHelp, VB代码管理器等很多功能齐全、方便实用的代码管理软件。

3. 2. 3网络资源管理工具。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教师获取书本以外知识的一个非常广阔的途径,快速高效地搜索、存储和管理包含所需要知识的网页及其内容是知识管理的又一个重要工作,目前便于网上冲浪的高效率协助软件也是种类繁多,Firefox就是其中之一,较传统IE浏览器而言,这个开源浏览器不仅体积小速度快,而且具有如标签式浏览、智能化搜索、加强的隐私及安全性能、实时书签、下载便捷以及为网页开发者所提供的能了解网页运作详情的工具等高级特征,另外,作为Firefox优秀插件工具的ScrapeBook软件,则补充了网上冲浪的记事本功能,可以随时保存任何选中的内容。这类软件的应用能帮助教师方便快捷地从网络中获取并管理知识。

以上只是简单列举了几个可用于知识管理的工具实例,类似的还有很多其它优秀的、方便实用的软件,员工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熟悉程度以及需要管理的知识内容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工具,让知识管理成为一件并不困难和费时费力的事,同时也能提高员工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除此以外,员工还可以发挥自身专业所长,设计并开发出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个性化知识结构,还可以建立信息数据库或者信息交流的网站来加快相关知识的交流与更新。由此而言,企业员工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员工在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具有很大的优势和便利性。

3. 3知识分享的实现

员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除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研发能力,更重要的是将由此而获得新的知识、项目研发经验进行共享和创新,实现知识管理的真正目的和意义。知识分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企业有很大应用价值。知识共享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常用的email 、Blog、各种信息数据系统等能实现员工之间点对点信息交流的网络工具外,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知识共享平台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中来是一种影响更为广泛、效果更明显的方法,因为知识共享所产生的效果能使每个员工的个人知识成十倍、百倍地增长并相互激励和引发创新思维,同时促使员工队伍在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丰富研、发经验、加强项目合作等方面有整体的提高。

进行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知识地图,知识地图的概念最早是由布鲁克斯(B. C. Brooks)提出的,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地图是指一种知识库管理系统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它并不是实际知识的载体,而是作为一个向导体现知识源以及知识源之间的关系,利用它,可以将企业所有员工的个人知识资源汇总起来,让参与到知识管理和共享系统中的员工能方便地找到存储和拥有所需要知识的载体和人,知识地图在大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中已经有非常多的应用,目前应用范围有扩大的迹象。

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核心价值 服务创新 图书馆组织管理模式

1 构建基于核心价值的服务创新型图书馆组织管理模式的原则

1.1 知识自由的原则

图书馆是以知识管理(包括各种载体知识资源)为基础来履行维护公民知识自由权利使命。因此,IFLA号召图书馆界及工作人员恪守知识自由使用、无条件获取信息、言论自由和尊重读者隐私权的原则。通过知识管理、知识教育和知识服务运用专业能力完成知识保存(传递)、教育(支持知识和学习)、服务(保障知识和信息的公平获取),实现公民知识自由。建立自由存取系统,是公民利用图书馆来实现知识自由权利的需求对图书馆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实现知识管理、知识教育和知识服务的技术物质基础保障。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教育和知识服务必须基于自由存取系统,才能充分实现知识自由。

1.2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

坚持图书馆的公益性,主要体现在免费和公平两个基本点上。实行免费与平等原则,是图书馆维护公共利益的社会特征。图书馆工作追求的主要是公共利益,突出地表现在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及劳动者的素质方面。

1.3运用专业能力的原则

图书馆的专业能力包括知识管理能力、知识教育能力、知识服务能力。专业服务原则贯穿于图书馆对知识管理、知识教育、知识服务的各个过程之中。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教育、知识服务专业能力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必须不断地进步、发展、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保证能够将多种不同载体的知识资源及时地传递给用户,图书馆需要将收藏、整序单一印刷文献资源的能力,提升为多元化载体知识资源的知识管理(收藏、整序、整合)能力、知识服务(创新)能力、知识教育能力的动态综合能力。

1.4保护隐私的原则

隐私权(保护隐私),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图书馆在知识管理、知识教育和知识服务中自然也必须无条件予以遵守。

2 服务创新型知识管理、知识教育和知识服务一体化的图书馆组织管理模式

2.1建立若干个学科知识资源管理教育服务中心

首先各图书馆必须保留办公室和技术服务这两个部门,办公室负责后勤服务和保障;技术服务部负责设备、数据安装维护和技术开发;取消采访编目部,因为大多数图书馆由社会上的图书供应中间商为图书馆编目,图书馆如果不能实现数据的外加工,则由图书馆技术服务部负责数据安装维护人员完成。其次建立若干个学科知识资源管理教育服务中心,每个学科知识资源管理教育服务中心下设一书、刊、借、阅、咨询一体化阅览室(高校图书馆可以院系图书馆为中心并采取知识资源动态调配方式),除专门的电子阅览室,在各学科阅览室都增添电子阅览设施,以备读者查阅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和知识。每个中心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如台式和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传真电话等)。改革现有的人事制度,施行评聘分开,优秀的知识主管可破格聘为研究员或副研究员。

2.2学科知识主管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

特定学科知识领域的基础知识;学科知识资源的动态跟踪、分析、科学判断能力、获取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需求的科学预期与市场服务的应对能力;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等现代化技术;知识导航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科学管理能力。

2.3营造新型基于核心价值的图书馆组织文化

首先,要营造一种有利于知识管理、知识教育、知识服务的组织文化氛围,以用户为本、关注和倾听用户意见、满足用户需求和提高用户满意度,创造人性化与个性化的知识服务环境,倡导和培养图书馆人员的自立、自强、学习、进取、创新精神;其次,建立和营造能够促进学习、交流、积累、创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使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并享受到这种环境所带来的好处,积极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知识教育、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再次,在图书馆内部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和机制,给馆员以全面的关怀,既注重满足馆员物质方面的需求,也注重满足他们社会及心理方面的需求;通过馆员间的知识互补与共享,最大限度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智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领导与员工之间相互尊重、信任,营造一种有利于知识学习、创新、共享的和谐氛围,将使图书馆的组织学习能力和知识管理、知识教育、知识服务能力得到持续加强和提高。

3 知识管理、教育和知识服务一体化服务创新型图书馆组织管理模式的优势

知识管理(包含知识资源组织建设)方面:在学科知识主管和学科教授或专家共同协作下,既可以克服传统模式由于采购人员的知识背景和结构原因,导致所购置知识资源不能充分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也可以做到深化、细化信息和知识管理,保障知识资源建设的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科学性和高效性;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提升用户的满意度。知识教育方面:由具有学科知识背景的知识主管提供的知识教育会更加适合用户的知识需求,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知识教育会使用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帮助其获得学习知识的知识,即学习的技巧和方法。知识服务方面:学科知识主管和辅助馆员能更充分地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的知识服务,有助于用户知识问题解决,真正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极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人力资源建设方面:有利于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吸引和留住人才;易使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充分契合;有助于学科知识主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且以上优势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4 结束语

新型图书馆组织管理模式具有前瞻性与科学性。既可以克服传统图书馆各种弊端,也可以提升图书馆整体的社会价值与地位和声誉,但同时也面临人才匮乏问题,因为,该模式对人才要求程度非常之高,所需要的人才如凤毛麟角,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知难而进,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现有人才,采取二至三人合理搭配来完成任务,在实践中教育和培养出真正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路径

前言

随着我国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力越来越成为构成竞争力的关键。然而,知识资源是无形的,创造知识、分享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无形的活动。如果企业不能对其进行有意识地控制和有效地利用,必然造成管理成本的大幅上上升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当前,企业必须以人本为核心,将传统建立在土地、机器设备、资本等有形资源上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特别是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前瞻性,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管理,让知识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的第一资源。

一、什么是“知识”、“知识管理”

知识,是人类大脑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和认识,它是经验的结果、意识的反映、观念的总和,是生命物质同非生命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大自然进化到一定阶段的文明表现。经济学中认为知识是人类劳动的一种产品,是生产要素和资本。

知识按性质可分为四类,即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和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前两种知识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称为“言传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后两种由于包含了诀窍、能力,要靠实践和体会来获得,可称为“意会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按从属知识可分为两类:个人知识与组织(企业)知识两类。知识的产生来自人的认识,知识是由个人产生的。组织知识是将个人产生的知识扩大并结晶于组织的知识网络中形成的。

知识管理,是指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內,形成永不间断的个人与组织知识的循环和积累,成为组织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简言之,知识管理就是管理组织中的知识。

二、推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知识管理在优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推行知识管理是优化学习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学习力的竞争。企业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就等于占领了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因此,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大力发展组织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夯实发展基础的重要手段。但是,个人学习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知识的存在形态毕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企业在鼓励员工个人积极收集和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外,企业本身有意识、有组织地促进局部知识向全局流通,促进大量隐性知识向显性转化,扩大知识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推行知识管理是优化执行的需要。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为了寻找一个地址、电话号码或电子信箱而翻箱倒柜,花费许多时间寻找或打电话询问,而最终却发现这个东西就在你的电脑桌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员工可以利用的管理工具也在不断丰富:电话、固定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企业有OA、ERP等,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工作,实际结果往往是这些工具降低了工作效率,因为它造成了资源和信息的分散。通过企业有组织地对企业信息进行收集和传递比个人收集的效率要高,这对提高企业和员工的执行力都大有裨益。

3、推行知识管理是优化效益的需要。任何企业都需要考虑收益率,在产生同样效益的情况下,企业投入越少越好。但是,国有企业在管理存在一个难点,就是对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很多时候,企业管理是在做重复性的投入。某单位一份材料如果有5个部门需要,就需要分别沟通5次;某单位产生了好的经验,但其它单位做同样的工作却要再从头走一遍弯路;某个员工掌握了核心技术,一旦离开企业,企业又得重新培训。另外,制度的重复性在企业也相当严重,凡此种种都是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相违背的。而通过对知识流的有针对性控制和有选择性传递,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三、打通“四条路径”,全面推进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企业要想真正实现知识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须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1、加强宣传引导,打通“思想路径”。我们要在加强对知识管理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电视、网络、报纸、橱窗等多用载体,加大对推行知识管理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首先要培养领导干部与时俱进的作风,让领导干部具有较强开放和探索意识,能够结合工作实践乐于学知识、用知识;其次,要加强对知识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宣传,让员认识到,知识不仅是个人的财富,也是企业的财富,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是提高个人素质,还是一种投资;再次,要加强推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和教育,让广大员工养成重视基础性工作、珍视经验、重视积累的好习惯。最后,还要教育员工正确地认识工作的意义,要让员工认识到,工作的目标不仅仅是完成自己的“份内之事”,还要赢得别人的赞赏和认同,鼓励职工乐于分享知识,营造推行知识管理的良好氛围。

2、加强平台建设,打通“执行路径”。推行知识管理需要平台。企业要切实地规划、梳理出实际工作(流程式、单人或多人式)的放置与交流场所等平台实现与操作。知识管理的平台要涵盖知识流通和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比如,新员工企业的过程要有科学且高效获取知识的平台;领导取得决策信息要有顺畅的渠道和;领导对任务下达到各级及执行情况要有随时随地监控的平台;员工在工作接手前要有取得相关岗位经验技能的渠道;领导对员工、员工对领导、员工对员工要有相互欣赏工作成绩的平台;员工工作告一段落时,他的经验、成果、总结、收集的资料等要有沉淀在企业并变成企业的知识的平台;员工有看法、有意见时,有了发表意见的场所;员工对前途、对理想疑惑时,有了得到解答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建设,企业知识能够获得优化、固化,能够使企业的核心知识科学地、安全地、跨时空的存贮、学习和应用。

3、完善激励制度,打通“机制路径”。任何工作的完善都不能忽略激励机制建设,推行知识管理也不例外。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措施,知识管理会成为一厢情愿,也不可能在大范围顺利推行。首先,如果知识管理过多地从愿望、而不是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需求出发与实际相脱离,员工就缺少了知识共享的最根本动力,所谓的“知识库”可能很快就会演变为“垃圾库”。因此,企业要在知识管理的内容上强化与具体业务的联系。比如,企业针对职工取得技术资格的考试中提供帮助,企业针对个人解决岗位难题提供有针对性地培训等。知识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服务员工,只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才能激发起他们对知识自发的热情。其次,多数企业的激励制度仍然以竞争机制为主,这样的制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积极性,但同时也会导致员工或多或少地倾向于保护自己的知识,这是不利于知识分享的。因此,企业在装置长周期运行条件下,装置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职工的条件下探索鼓励职工释放知识。

第9篇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管理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知识管理是指“确立、收集、传播和共享组织中的知识,包括知识的管理和运用知识的管理,来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以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高校的青年教师每天接触的信息量非常广,如何在这些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对这些知识加以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是青年教师知识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从知识管理的内容上来看,知识可以根据其存在的形态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显性知识是指那些能够用严格的数据、科学公式、公理、文字等符号明确表达出来,易于存储、交流和共享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如个人信念、观念、直觉、洞察力和价值观等的知识,是一类难以表达、描述、交流和共享的知识。青年教师对知识的有效管理体现在不仅能有效传播显性知识,也必须使隐形知识也通过有效的途径得以应用并有所创新。通过将隐形知识显性化,可以增加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 

从知识管理的过程来看,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能够结合信息技术的力量,有效地对专业知识进行取得、组织、储存、转换、分享、应用与创造的连续过程。通过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知识的流动性和共享性,使个人知识上升到团队知识,在提升教师自身技能的基础上改善组织的绩效,促进学校和教育的发展。 

二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知识管理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教育品质的提升 

青年教师通过知识的获取、转化、分享、应用等环节,可以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到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有很大帮助。还可以改善个人学习的态度和动机,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也能在规范的知识管理中端正自身的教育态度,树立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身的教育品质。 

(二)促进组织的发展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协调发展,教育活动的组织,教育实践的统筹规划等都离不开学校的有效管理。青年教师个人绩效的提升,可以有效地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另外,青年教师在知识管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养成知识积累和知识共享的习惯,从而为整个高校营造知识共享的文化和学术氛围。 

三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缺乏主动进行知识管理的动力 

1 教学与科研冲突 

从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来看,在校人数由2004年的709636人增长到2013年的5575218人,增长6.5倍,占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由5.3%上升到22.6%,增长4倍多。民办高等教育在高速发展,目前,尽管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在不断地丰富和多元化,但是传统的教师授课仍然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来源。青年教师作为民办高校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教学任务相对较重,许多青年教师都是第一次讲授所教课程,备课压力相对较大,缺乏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和更新自我知识水平,因此,自身知识管理的质量并不高。 

另外,教学与科研是建设高水平的大学,也是高校教师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学与科研往往存在失衡的现象。在现在的高等教育体制中,科研工作是青年教师职业晋升和职称评定的决定性因素,也能为其带来较丰厚的经济收益和更高的社会评价,因此,许多青年教师集中主要的精力于科研工作,而忽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对日常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缺乏教学反思 

民办高校的专任教师中,许多青年教师都是刚走出大学校门,对所授课程缺乏讲授经验,并且大多数人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不注重教学反思,这样不利于青年教师对知识的积累和创新。青年教师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进行科学的自我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教师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教师的教学经验反思是导致一部分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另外一部分只能成为“教书匠”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主动的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地教学反思,探索出教学的客观规律,可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得日常的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缺乏沟通,分享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呈年轻化的特征,许多青年教师都是“80后”“90后”,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自我意识强烈,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主要倾向于显示自身的长处,隐藏自身的短板。对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愿与人分享,遇到问题时不愿意向人请教,大大阻碍了知识的更新。另外,随着办公环境的改善,青年教师都是一部电脑,一台手机,一个格子间,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分享反而减少,这都成为了知识管理的障碍,更不利于知识的创新。另外,青年教师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于知识的更新,主要还是依赖学校集体组织的培训和进修等项目。 

(二)民办高校知识管理的环境尚不完善 

1 民办高校资金、资源有限,青年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有限 

与公办高校相比,由于缺乏财政支持,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有限,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网络资源和数据库的建设尚不完善,青年教师的知识获取来源还主要集中于传统的书本知识,不利于知识的即时更新。 

2 民办高校不重视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其师资力量受到严重的挑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管理者将过多的课程分配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超负荷的工作量下,无暇猎取新的知识。另外,民办高校的办学经验都还比较缺乏,面临着国家评估机制的考验,这种情况下,学校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倾斜于学校的环境建设、硬件设备的增加等方面,而忽视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3 隐形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把人类知识比作一座冰山,那么显性知识只是冰山的一角,而隐性知识是冰山底部的大部分,高等教育中青年教师想要有知识的创新,大多表现在隐形知识的显性化,即通过特定的方式将抽象的难以表达的知识传播出去,成为人们易于接受的知识的过程。目前,民办高校存在教学资源有限,教学环境不够开放,教学网络不够健全等问题,增加了隐形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难度。 

四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改善途径 

(一)拓宽知识取得的渠道,增强识别教学知识的能力 

青年教师目前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还主要集中于图书馆,从传统的书本、报纸、杂志中获取知识,主要源于知识获得的便利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而且更方便、快捷,信息传播量大,青年教师应从广泛的网络资源中识别对自身建设有益的教学信息。同时,民办高校在环境建设的同时,应完善组织数据库的建设,增加对青年教师的校内校外培训。另外,处处留心皆学问,青年教师还要在非正式场合,从实践中,在复杂的环境中,识别对教学有用的信息。 

(二)促进隐形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 

从组织角度来看,学校要创造相应的条件,营造开放、轻松、和谐的环境,促使教师之间进行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的交流,使隐形知识在校园内良好地传播与应用。另外,完善激励机制,将青年教师在知识显性化过程中的表现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 

从青年教师自身来看,建立教师个人的学习网络,通过教学档案的建立、教学笔记的整理、教学案例的撰写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记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发现与经验。另外,通过参加赛讲、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微课大赛、公开课展示、教师间集体听评课等活动,学习别的老师的经验和长处,也有利于隐形知识的显性化。 

(三)及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沟通,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知识获取阶段获得的教学信息是他山之石,只有将其整合于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将有价值的知识合理应用,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智能化、趣味化,传统的一支粉笔讲好课已经不适合现代课堂的需要。因此,青年教师要及时关注教育手段的更新,及时掌握信息化时代下教学设施的使用,将多媒体设备与传统的板书相结合,熟练运用办公软件以及教学软件。 

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如果不擅长言传身教,也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语言是使知识在课堂中得以运用的最好工具,青年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协调沟通能力,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丰富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模式,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引入现代社交沟通平台,促进知识的沟通、分享与创造 

随着办公环境的变化,青年教师的空间越来越独立化,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青年教师的社交沟通平台越来越多样化。博客、微博、QQ群、微信群等都成了青年教师彼此联系的纽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社交平台,将其引入教学与交流中,以文字、声频、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方式,将自己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经验与体会、课堂实录、对科研论题的想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感悟等上传发表,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将个人知识上升为团队知识。在沟通分享的过程中,在思维碰撞中,创造出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储节旺.知识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旭芳.高校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交通 

大学,2009. 

[3]孙志麟.教师专业成长的另类途径:知识管理的观点[J]. 

台北师范学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院学报,2003(1). 

[4]高中膺.学习型学校教师个人教师专业、知识管理与工 

作绩效之研究——以高雄市某私立中学为例[D].台湾 

义守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2005. 

[5]许艳.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 

报,2008(2). 

第10篇

关键词 个人知识管理;Web2.0;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113-03

Research based on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Wan Hongjing1, Zhang Shunxing2

Abstract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an constantly update and improve individual knowledge system,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individual core. The Web2.0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a new generation of Internet, its technological superiority and is widely availab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nalysis of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Web2.0 technologies based on Web2.0 technologies for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upport.

Key word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web2.0; students

Author’s address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China 650500

2 The Second Prison in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China 650102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工具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建立知识体系。知识经过收集、消化和创新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大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信息素养,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增强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Web2.0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是利用Web2.0技术或工具,如Blog、Wiki、Tags、SNS、RSS、网摘、威客等,进行信息收集、分析、、交流等,从而扩充自身已有的知识,并向社会共享知识,实现个人知识管理。

1 发展现状

现代信息社会突显知识爆炸的特征,施蒂芬・霍金认为,21世纪将是一个复杂性的世纪。对于这种复杂性,可以认为是对人类处理知识时遭遇困境的一种解说,也就是“无法认识”和“难以处理”的代名词。如何解决信息时代的这个难题?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多重角度的思考,知识管理就是一种解决这种困境的有效手段。个人知识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知识分类、存放和知识库维护。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经途径[1]。目前常使用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包括媒体处理工具、数据库、资料管理系统、日程管理、网络日志和社区交流等。Web2.0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与平台:通过RSS的信息推送、网摘的信息推荐服务等手段实现个人信息的自动获取;通过Blog的个人化空间、Wiki的协同工作空间进行信息;通过标签的加注、社会网络形成的“团体”、威客的问答互动完成信息的交流,进而为知识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2 热点问题

2.1 信息时代个人知识管理

在信息时代里知识的特点有:信息的数量和增长速度惊人;需要处理的信息格式大为扩展;基于网络的信息特征不同于基于纸媒介的信息特征[1]。在信息发展的新形势面前,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手段已经滞后,任何人也不可能以手工的形式处理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借助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功能,实现个人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化时代唯一的选择。“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决定了你的输赢。”比尔・盖茨这句话,为知识管理作了最好的诊释。根据Dorsey教授的归纳,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技能包括检索信息的技巧、评估信息的技巧、组织信息的技巧、分析信息的技巧、表达信息的技巧、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和信息协同的技巧[2]。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随手可得的主流软硬件使用其他方便的辅助小工具,如知识的存储工具――iNota,知识的加工组织工具――概念地图;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博客、博采;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的结合――F-ORP等[3]。

2.2 Web2.0技术下的个人知识管理

Web2.0的具体体现是以Google、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以博客网为代表的Blog,以Friendster为代表的SNS,以WiKi百科全书为代表的WiKi等。Web2.0强调用户参与,所有用户既是信息的使用者,也是信息的者、加工者;强调信息共享,通过引用、类聚等技术,大大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

Blog具有时序性、个性化、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通过使用Blog可以促进个人知识积累、反思与评价,知识创新与思维创新,隐性知识显性化[4]。马培锋[5]等通过与传统方式相比指出,用Blog数字化学习笔记,实际上是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初步的个人知识管理,比起传统的学习模式,更易于查询、检索、回顾、反思;Blog具有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等特点,易于对互联网上感兴趣的文章分门别类后进行收录;在Blog中所有参与者基于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查看别人的评论,使得参与者始终保持思考状态激荡思维、撞击思想的火花,在分享和交流中产生灵感和新的认识,从而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并达到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同样在大学生学习中,Blog以其在信息、知识共享、深度知识交流和沟通、知识积累与过滤以及较强的管理能力等优势,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将其引入到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不仅可以方便学生获取各种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促进知识的交流[6]。

黑龙江科技信息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是基于相互结识、信息往来的社会节点和连接所构成的网络。用于个人知识管理的SNS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来构建人际网络,提供社会网络服务的网站;二是用于个人知识管理的社会性网络软件,如微软Office、MSOutlook、Lotus Notes与ICQ、MSN等常用软件,以及概念地图、脑图(MindMap)、美味书签、iSpaceDesktop、网络日志Weblog和维基百科Wiki等社会性网络软件[7]。

基于Web2.0的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技术及RSS服务进行信息的挖掘,通过Bookmark进行信息的分类存储和共享,通过MindMap进行知识的编码和加工,通过Diigo进行知识评价,通过Tag进行知识交流,通过Blog进行知识的共享。当然,每个社会型软件都有多种功能,把这些分布式的社会性软件集中并以Bookmark为核心展开,就可以构成一个强大的,集搜索工具、数据挖掘工具、知识编码工具、共享工具、交流工具、评价工具、知识仓库为一体的知识管理平台[7-8]。邱璇[9]进一步指出:“网摘、内容聚合、博客、维基、标签、威客等都是个人知识管理在Web2.0环境下的典型的应用模式,它们不仅仅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而且使得个人知识管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3 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

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也就是学生对知识获取、利用和创新的知识增值过程[10]。在高校这样一个培养人才、知识创造与传播的主要阵地,大学生在学习阶段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帮助学生整合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提升学习效率[11]。有效的知识管理最终要实现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找到恰当的知识。获取所需知识要注意层次性、滚动性和与时俱进[12],因此就要正确把握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策略:获取有利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知识;言教、身教与境教;提升自信素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获取能力、存储能力和利用与创新能力[13]。在网络极其发达的今天,作为重要学术资源的网络文献,以其信息量大、反应迅速、检索方便等优势越来越得到学者的青睐。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学术态度恰当地选择网络文献,图书馆机构要关注目前网络文献的发展,适时建立和更新网络参考文献数据库,为日益增加的网络文献提供可靠的数据源,提高网络文献的稳定性、可检性、可信度,使之逐步为广大学者所认可和接受,进而得到规范、正确的应用,为促进学术研究工作服务。

2.4 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站

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站有人际交往资源UUZONE(省略)、通讯管理365kit(省略)、个人时间管理工具易做(省略)、文件档案管理365key(省略)与360doc(省略)、Google个性化主页(省略/ig)。专业个人知识管理博客有萧秋水(blog.省略/qsxiao/)、田志刚(省略/BLOG/user1/5/)、长云(省略/node/1410)、人月神话(club.省略/sharptoolbox)、水库(blog.省略/pkmchina/)、个人知识管理(省略/)。

3 存在问题和未来展望

目前这些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单机版侧重个人知识库的建立,重视个人知识管理实施中的第一步即知识的积累、查询,对于知识的表达也即知识的转化、共享、协作学习方面功能缺乏支持;而基于Web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易于访问,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自己的知识库,与他人进行交流共享,进行协作学习的支持较好,但由于网络传输速度的限制,对于个人进行知识库的累积支持不够;而使用服务器和客户端模式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使用也不够方便,不能与别的软件兼容。未来的知识管理是移动化的趋势,个人可以通过PDA无线工具上网随时访问自己的知识库,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Web3.0是在Web2.0的基础上又提出的未来的互联网发展阶段,它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个性化、资源最大化、智能性。个人门户3.0是在Web3.0理念下提出的个人门户的新时代。个人门户作为一个知识管理平台,从4个方面影响个人知识管理:在知识获取方面,信息推送更有针对性;在知识存储方面,人们通过浏览自己的Blog和网摘,能够更好地看到自己的心智模式而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实现自我超越;在知识共享方面,通过构建自组织学习研究共同体,用户的个性得到最大化体现,通过Blog和网摘等平台,使人们的交流特别是基于网络的各项交流更利于实现;在知识利用方面,通过网络跨越时空界限进行交流、探讨、协作、探究,以解决学习问题,从而实现经验、智慧的共享。在学习过程不断优化的同时,还充分挖掘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之产生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创新思维,更有利于知识价值的实现和增值。

参考文献

[1]马文波,张万春.现代网络社会中的个人知识管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7):114-116.

[2]武小龙,王莹,谢百治.信息时代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3):193-195.

[3]姜利华.基于网络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J].图书馆学研究,2007(2):58-60.

[4]颜艳艳.博客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11):44-45.

[5]马培锋,李建生,王伟清,等.Blog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27(3):174-176.

[6]杨丽娜.BLOG在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8):103-105.

[7]董瑞卿,师胜利,杨彦锡.基于SNS与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构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75.

[8]唐丽娜.Web2.0技术支持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综合管理,2009(4):206-207.

[9]邱璇.Web2.0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9):92-94.

[10]李香林.专科院校学生个人知识管理[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11-13.

[11]王婧雅.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10):124-127.

[12]凌冬梅,沈治宏.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7):250-251.

第11篇

一、知识与知识螺旋

知识是对原有信息进行有效积累、整理、推理、升华后可以有效提升人们认知能力、预见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信息的集合。根据知识能否被清晰表述和有效转移,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又称编码知识,指可以被清晰表述并进行传播的知识。隐性知识是个人或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所形成的不易用语言清晰表达的知识。显性知识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而隐性知识公共性差。知识螺旋理论是由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IkujurioNonaka)创立。该理论包括四种知识转化模式:社会化模式,是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外在化模式,是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转化过程;结合化模式,是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内在化模式,是从显性知识到新的隐性知识的知识创造过程,也是知识螺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整个螺旋体系中,各个环节相互作用、不断螺旋,实现着知识的传播、转化、共享与创造。

二、知识螺旋理论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一)社会化模式的应用

社会化过程主要指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对于图书馆来说,这个过程体现的较为明显。首先,馆员个体隐性知识到馆员个体隐性知识转移的个体学习模式。图书馆的馆员之间的交流学习最为常见,因此,个体学习模式最为普遍。例如有经验的馆员将自己的工作心得与经验传授给自己带的新馆员,或者是馆员主动观察、学习其他优秀馆员的工作方法,以此提升自身工作绩效。其次,馆员个体隐性知识到图书馆组织隐性知识的转化。这里主要指那些资历较老、经验较为丰富的馆员将自己的工作技能、工作诀窍和一些其他的工作方法与技巧传递给整个图书馆组织,从而现实图书馆隐性知识从个体到组织的转移。再次是图书馆隐性知识从组织到个体的组织教育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图书馆馆员明确、学习图书馆组织文化、组织理念以及组织的规章制度的过程。图书馆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以及组织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图书馆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首先要求组织内部形成统一、明确的价值理念与组织文化,这也是提升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坚实基础和有效手段。最后,图书馆隐性知识从组织到组织的转移模式——组织交流模式。该模式大体有两种,一是图书馆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不同科室之间的交流学习。由于各部门或科室从事图书管理的不同环节,对馆员自身知识构成、业务水平、技能技巧等方面要求所有不同,因此有必要加强部门或科室之间的交流沟通,尽可能减少由于知识构成等因素造成的管理环节上摩擦甚至脱节,以此提升图书馆知识管理效率。另一种组织交流模式为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总体看来,图书馆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移渗透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其传播速度与传播效果直接影响到组织整体知识能力的提升速度与效果。因此,图书馆首先要重视社会化模式的应用,明确隐性知识转移对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明晰组织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移路径与模式,采取针对性和有效性措施为组织隐性知识的转移与转化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外在化模式的应用

外在化过程主要指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组织知识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组织隐性知识能否得以展现进而得以有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对于个体层面而言,个体隐性知识到个体显性知识的转化主要体现在馆员将个人工作经验、心得进行总结并将其进行整理、记录的过程。其次是馆员个体隐性知识到图书馆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该模式主要指图书馆专家将自身工作经验与技能向整个组织进行传授的过程。从而形成组织今后培养馆员的方式、方法,将这种方式、方法制度化,形成显性知识。再次是图书馆隐性知识到图书馆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该过程主要是将图书馆组织内部的组织文化、价值理念、工作要求等内容制度化、系统化、文件化。以文件或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图书馆崇尚什么、推行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为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最后是图书馆隐性知识到馆员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该过程主要强调馆员通过学习组织文化、组织理念等内容,为自身的言行举止树立符合组织文化的行动指南,并将这种行为习惯化进而在工作中表现出来。总体来看,图书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是图书馆将组织要求、组织文化、价值理念等内容明晰化、制度化、系统化的过程,该过程为图书馆知识管理以及组织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结合化模式的应用

结合化指显性知识通过一定的路径转化为更为具体化、更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该转化的目的是将组织知识进行条理化、层次化、系统化以更利于被组织成员学习与共享,这也是下一步组织进行知识创造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是从馆员显性知识到馆员显性知识的转化。这个过程在技术密集型环节较为突出,例如馆员将信息编码技术手把手传授给新馆员就属于这一类型。其次是馆员显性知识到图书馆显性知识的转化。该过程主要体现在资深馆员或是图书馆专家通过讲座、会议等形式将自己储备的图书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明了化地传授给组织员工。而最终的讲座报告以及各馆员的学习心得就是整个转化过程的显性知识。这种从个体层面到组织层面的显性知识的转化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是组织层面上组织显性知识到组织显性知识的转化。其中以图书馆组织内部的咨询模式以及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咨询借鉴模式最为典型。最后是图书馆显性知识到馆员个体显性知识的转化。该转化过程以馆员培训最为典型。每个图书馆都会有自己一套成型的员工培训体系,通过各种培训让员工熟悉组织的技术标准、工作要求等内容,并在日常工作中付诸实践。该过程中的各类培训素材以及馆员的学习笔记即为组织的显性知识。总体看来,图书馆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主要突出了组织显性知识的进一步传播、进一步细化、一进步系统化的过程。目的在于将组织显性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为组织知识的传播、共享、再造奠定有力基础。

(四)内在化模式的应用

内在化指显性知识在组织实践中得以运用和发挥进而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对于图书馆而言,能否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技能是图书馆进一步发展最为核心的动力源泉。当新的知识出现后,又会通过社会化、外在化和结合化过程实现新知识的传播、共享与利用,进而提升组织整体知识竞争力,实现组织知识的螺旋式上升。首先,馆员显性知识到馆员隐性知识的转换。馆员以自身独特的思维和学习方式观察、效仿、学习其他馆员的工作经验与技巧,进而形成自身的隐性知识。而且有些馆员还会在观察、学习过程中对已有的显性知识进行完善和改进最终形成新的知识,也就是所谓的知识再造。其次,馆员显性知识到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转换。一些资深图书馆专家将自己的知识在组织内进行交流时,组织成员学习这些知识都会经历分析、思考、理解、接受、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专家个体知识就上升为图书馆组织知识。同时,馆员也会对组织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工作理念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希望组织在某些方面进行完善和调整,而组织接受馆员的建议也就意味着从馆员显性知识到组织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得以实现。再次是组织显性知识到组织隐性知识的转化。馆员都会熟悉图书馆的组织文化、组织理念、工作制度等内容,并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习惯,从而实现将组织显性知识隐性化。最后,组织显性知识到馆员隐形知识的转化。馆员会深刻学习该图书馆的各类文件、会议精神、技术手册和规章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将这些显性知识变通为自己的隐性知识。总体来看,图书馆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变是组织进行知识再造的核心环节。一方面强调了组织知识的实践与运用,另一方面突出了组织知识的创新和再造,而这两点也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三、结论

第12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共享知识创新联想集团

〔分类号〕F270.7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Flow in IT enterprises

――Take Lenovo Group as an Example

Chen LiangWang YanChu Jiewang

Management School of Anhui University, Hefei230039

〔Abstract〕Firstly,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flow and knowledge repository of Lenovo Group, the paper respectively elaborates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 and system. Then, it analyzes the four core knowledge management flows in Lenovo Group such as knowledge collection and organization,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diversion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In addition, the paper summarizes four ways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 about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novation in Lenovo Group.

〔Keywords〕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sharingknowledge innovationLenovo Group

1知识管理的引入

联想集团作为中国IT行业的领军人物,面临着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同时由于IT业人员流动频繁,每个人在其岗位上都有很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如果换了其他人来接手工作,没有相关岗位知识的传承,新人势必要从零做起,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能。综观联想集团的发展轨迹,在业务链管理上,联想集团早已成功实施ERP;在价值链管理中,联想也从办公协同、人力资源、客户管理、档案管理、竞争情报等方面引入相关应用;联想的下一步就是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知识化进行改造,打造知识型新联想,从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了保持企业的活力,2003年底,联想集团正式启动知识管理项目,该项目引入基于IBM系统架构开发的深圳蓝凌LKSKM,届时联想集团的知识管理方法及其体系一定能够成为中国大型企业的一个标杆。

2知识管理模式与体系

2.1与企业流程结合的知识管理模式

联想集团的知识管理模式紧紧地与其流程管理结合在一起。其基于活动的知识管理方法(ABKM: Activity 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是首先建立起流程体系,针对流程中的每个活动,有效完成这个活动,再找出支撑每个活动有效完成背后的知识,形成知识地图,从而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1]。

在联想集团CKO张后启看来,整个联想集团的流程管理就是一种广义的知识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程管理部管理着联想集团整体的流程体系,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流程和部门内部的流程,规定每一个流程的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同时还要判断每一个环节是否在按照流程做事,从而使流程管理、知识管理、组织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实现了一体化。

随着联想集团知识管理的不断深入,业务模式及整体组织框架发生变革,需要对整体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因此,在集团内部,知识管理部更名为流程管理部。知识管理的深入推进应从优化企业的流程着手,在建立和优化了整个流程体系之后再深入到流程中的活动层面,将会更加全面有效地定义出活动背后的知识,促使知识更加体系化。

2.2以知识库为核心的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体系总体上分为知识管理理念和知识管理的软硬件两大部分。其中,知识管理理念分为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企业制度包括确立企业的知识资产和制定员工激励机制,从而加强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并鼓励员工积极共享和学习知识。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共享文化、团队文化和学习文化,帮助员工破除传统独占观念,加强协作与学习。知识管理的硬件对应的是知识管理平台,它是一个支撑企业知识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平台,通过因特网、内联网、外联网和知识门户等技术工具将知识与应用有机整合。知识管理软件对应的是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实现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的综合系统,通过文件管理系统、群件技术、搜索引擎、专家系统和知识库等技术工具,使企业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得到相互转化。

联想集团知识管理的核心之一就是保证知识库的体系化。其知识库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组件、知识产品都要定义有效期,到了有效期系统就会自动弹出窗口提醒创建者,必须在有效期内进行更新,使创建者能够自主地维护知识产品。知识管理员也会及时删除无用的、过期的文档。另外,并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放到知识库里面,员工上传的知识组件要通过管理员的审核之后才能。知识组件本身因为有有效期,可以定期更新,而无用的知识组件也可以定期删除,没有价值的知识也无法,这样就保证了知识库的内容常新。

3知识管理流程

3.1知识采集与组织

联想集团拥有较完善的知识搜集传播与利用的机制,采用各种方式,广泛搜集信息。首先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部门――市场部信息处、热线电话、公开信箱以及主页;其次由总公司信息管理部和业务发展部综合负责信息的规划与处理。为了传播知识、信息,联想集团采取了以下方法:①开会。开会不仅能传播知识、交流经验,而且能统一思想,贯彻企业文化。②制度保证。目前,联想集团已形成一整套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决策保证制度和培训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知识、经验在公司内的传播。③通过公司内部刊物传递信息。如《联想报》、《新闻集锦》、《参考资料》、《政策与动态》、《沟通与交流》、《动态》等,从不同角度反馈公司内外各种信息。同时,联想集团舍得在内部现代化建设上下功夫,不仅更新了通讯设备,而且增加了对电脑设备及网络基础建设的投入,努力向无纸化办公的方向迈进[2]。目前,公司正在大力推进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便员工内部沟通,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利用。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下,知识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树立知识管理的观念,建立知识联盟、知识工作系统,有助于维护企业知识资源、实现知识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保持企业可持续的发展优势。

3.2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泛指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创新思想,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知识传播,通过知识传播实现知识共享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员工快速地消化吸收现存的知识资源,实现个人知识总量的迅速增长,为企业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3]。多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是错综复杂地同时进行的,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多向循环回路。

3.2.1知识共享方式――团队学习知识共享的前提条件就是团队学习。知识管理中重要的方面就在于知识的处理和应用,其核心问题即是员工能否愿意在一个团队中把自己的知识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促成“1+1>2”的实际效果。联想员工进入公司时,就要接受联想模式的团队学习,在联想集团通往国际化道路的过程中,这样的团队学习氛围定能创造出比原有规模大得多的知识。

进想集团的新员工必须要参加“入模子”培训,成绩记入个人档案,是决定其能否如期转正的重要依据。在进入国际化浪潮特别是在实行知识管理后,“入模子”培训作了很多改进:在文化培养和传递的基础上,着重给员工提供切实有效的工作技巧或职业化培训,同时还会增加员工跟高管之间的互动、对话、交流,并从员工发展的角度,加入更多国际化的要求,让“模子”更加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他们不仅要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还应有机会建设性地与其他同事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想法,得到其他团队成员的批评与建议,接受并实施这些建议,共同回顾以前的行为及经验、教训。这种培训使得知识共享更容易实现,大家都把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与团队里别的成员一起分享,在这里,所有工作的完成都要与其他同事紧密配合,英雄也一定是基于团队之上的英雄。

3.2.2知识共享策略――激励政策要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实施知识库的动态化,就要有相关的激励措施。联想集团对员工尤其是对骨干员工有很好的激励方式。其激励机制的核心理念有两点:①把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②给你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在物质激励方面,联想集团花了大量时间对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改造,实施“泛股制”。即建立员工持股会,通过奖励骨干员工公司股票期权,使他们成为公司的股东,目前员工持股会持有公司35%的股份,这样极大地激励了员工[4]。因为实现员工持股制后,员工持有公司股份成为了公司的主人,他们的利益与公司的整体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公司办的越好,每年个人分得的红利就越多,他们便会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去。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员工都会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学识、经验等隐性知识展现出来,这对联想集团的持续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在精神激励方面,联想集团为有能力的骨干员工提供舞台,给他们充分表演的机会,保证他们在工作时责、权、利的一致。每年在评优中,专门有一项叫做“联想风范奖”,得奖者看重的是荣誉,他们把联想集团当成自己的家,为了整个家庭的繁荣发展,他们会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知识。

3.3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是指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转移知识的过程,知识数量越丰富、知识质量越高和知识结构越合理,知识势能就越高。在转移的过程中,伴随着知识的使用价值让渡,一般会带来相对应的回报。在联想集团内部,知识管理系统中会动态地显示贡献知识组件最多、得到评价最好的前10名员工,称为“知识英雄”,季度考核时也会在奖金里有所体现;同时,学习最多的员工在系统中也有动态TOP10的排名。

特别是整合后的新联想集团为了进一步鼓励员工进行知识转移,推出了全新的绩效管理体系――P3(Priority,Perfor-mance,Pay)即目标、绩效和奖金。新的P3体系延续了原联想对关键业绩指标KPlS及绩效管理过程的重视和关注,确保奖金与绩效紧密相关,鼓励团队、个人相互转移自身知识,不断超越目标,最终使得公司和员工共同成长,收益共享。

3.4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出现的新概念。艾米顿(Debra M. Amidon)将知识创新定义为:“通过创造、演进、交流和应用,将新的思想转化为可销售的产品与服务,以取得企业经营成功、国家经济振兴及社会全面繁荣。”企业知识创新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也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源泉[5]。表现在员工分享自身的知识后不断追求新的发展,探索新的规律,将知识不断地应用到新的领域,并不断创新,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使企业获得经营成功。

联想集团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立企业的同时进行包括技术、市场、管理、制度方面的渐进创新。在技术和市场方面,早期的汉卡,以后的各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到香港发展进入国际市场;在管理方面,建立以分销为中心的销售体系,建立订单――安全库存生产组织,在国内率先实行事业部制等;在制度方面,成立新技术发展公司,建立职工分红制度,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为基础建立联想中央研究院。这些创新思维影响了联想集团的每一步,所以,在联想内部有这样一句话:“90%的继承,10%的创新”。正是这种渐进式创新,才成就了其事业。

3.4.1案例一:“贸工技”发展模式其实,从“贸工技”发展战略一路走来的联想,就开始走自主创新的路了[6]。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认为“做创新企业是联想对员工做出的最好承诺,联想一直在创新路上奔跑”。联想集团的“贸工技”模式就是先学会做贸易,最初联想集团为IBM、AST做PC机的,为HP做激光打印机的,为TOSHIBA做笔记本电脑的等等,通过做学会了解市场,学会企业管理,并积累了资金。在此基础上开发自己的品牌,联想的产品都有其自身的设计和生产,这就是“工”与“技”。它主要强调建立销售渠道和完善销售管理的必要性,这是“工”与“技”的基础。不学会怎样把机器销到用户手里,再好的技术也无法实现其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企业都要以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为业务经营的出发点。

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根据自身的实力和能力来决定自己的发展道路。技术研发、开发投入都需要足够的利润支撑,如果不能打通市场与销售环节,对市场不了解、对用户不了解,在全球市场份额非常小,影响力也就弱小。这就是联想为什么要把“贸工”这两条路都打通的原因。所以说,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更重要的是来自于管理知识方面的创新。

3.4.2案例二:SWOT战略分析法众所周知,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其中,S(Strength)指公司的内部优势;W(Weakness)指公司的内部劣势;O(Opportunity)指公司的外部机遇;T(Threat)指公司的外部威胁。联想创造性地将这些组合打乱,形成新的OS状态、OW状态、WS状态、WT状态。

在联想集团的知识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其中包括对SWOT(自我诊断方法)分析法的创新使用――OTSW战略分析法,它针对不同状态组合制定了不同的措施或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机遇―优势(OS)策略。这是所有公司都希望的结局,因为在公司外部有机遇,而本身公司又有竞争优势。此时,公司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强劲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将优势产业继续扩大。所以,公司处于这样的状态,就应该充分发挥公司内部优势,抓住机遇。例如进入21世纪后,Internet时代的到来给信息服务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联想集团发挥了大规模产品销售和客户群广的优势,采取捆绑FM365的措施,一方面促进原有业务的成长;另一方面进入到信息服务业务领域。把机遇和自身优势结合起来,一箭双雕。

机遇―劣势(OW)策略。这种状态的企业,外部会存在某些机遇,但公司有些内部的劣势妨碍着它利用这些外部机遇。此时,公司应该利用外部资源来弥补公司内部劣势,将外部资源的优势应用到自己身上,寻找机会而不是选择回避。如联想集团的信息服务要提供财经、教育服务,但是其自身并没有优势,于是利用赢时通、新东方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资源,采取资本运作手段,从而弥补了自己的劣势,创造了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威胁―优势(TS)策略。公司要是处于这种状态,其局面和上面第二点正好相反,它表现在公司外部有威胁,内部有优势。联想集团在整合TS策略时就利用了本身的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的影响,最终将威胁转化为机遇。典型的案例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人们都热衷于国外品牌,此时联想集团发挥本土化和成本低的优势,采取彻底分销,细分产品(E、G、P系列机型),4次降价等措施,终于在1996年获得市场份额国内第一,国产品牌超越国外品牌。

威胁―劣势(TW)策略。这是公司最糟糕的状态,即外部有威胁,公司又有劣势。处在这种状态,公司一定要谨慎对待每一次机遇的到来,采取减少内部劣势,同时又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策略,即不正面迎接威胁,最终置之死地而后生。联想集团在面对电脑低端市场上,商务通占尽先机时,采取了所谓的TW策略。因为在低端市场上,联想品牌和市场份额都较之商务通有劣势,所以,它先避开对手热销的低档产品,从中高端产品(WINCE)切入,取得了成效然后再进入低端市场,借用自身品牌优势,价格维持在原有水平,抢占了市场份额,最后转危为安。

4结语

联想集团作为率先面临国际化竞争的IT企业,在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知识管理就是一件提高企业智商与能力的利器。联想集团CKO张后启认为:要建立传承、共享的企业文化,需要一步一步地把知识管理落实到企业的制度和流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联想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联想上万人终究会认同知识管理的价值,届时联想集团必将实现向智能型企业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陈慧.联想知识管理――落地成金.电子商务世界,2004(10):17-18.

[2] 储节旺,周绍森,谢阳群等.知识管理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13.

[3] 谢晓专.企业知识管理的难点――知识共享障碍分析.情报科学,2006(7):1089-1900.

[4] 凌志军, 联想风云.[2006-11-18]..

[5] 屈文.企业知识创新战略目标的分析及其对策的研究.现代情报, 2006(5):176-177.

[6] 陈明,封智勇,余来文.联想文化在变革中发展.化工管理,2006(6):56-57.

〔作者简介〕 陈亮,男,1982年生,硕士研究生,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