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7:26: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管理专业劳动实践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集装箱港口 精细化管理 计费管理 财务管理 关系探析
一、引言
集装箱港口的计费管理是一种经济价值的管理活动。它是基于港口给予客户服务活动的物化劳动的价值计量的商务管理过程。集装箱港口通过计费活动获取货币资金,进行资本运作,为再生产创造条件,实现财富的创造和积累。如何保持港口的健康发展,获取经济效益,实现价值最大化和持续增长,是港口运营管理的核心问题。集装箱港口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合理设置若干个关乎港口运营管理的层次与环节,力图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港口的财务管理正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
二、港口计费管理
(一)内涵
所谓集装箱港口计费管理,就是港口按照一定的分类,选择和适用恰当的费率,运用必要的计费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对货物的承运人、货物所有人、经纪人在港口提供运输物质生产或者港口设备使用等相关业务而进行计收运输价值的经济管理活动的总和。由此可见,集装箱港口的计费管理就是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是基于港口生产的物化劳动的财务管理的延伸。
计费管理有深刻的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作为支撑,指导其实践活动的发展。
(二)特点
1.技术性。集装箱化是港口发展到一定程度,基于信息化、专业化和技术化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先进的贸易运输方式。因此,在此基础上的计费管理是一种技术活动,包括计费规则的适用技术,运用适当信息系统技术,以及计费人员具备专业的港口业务和综合技能技术。
2.融合性。计费管理的过程就是价值链的传递与运动的过程,表现为价值与业务综合共生。计费管理活动本身包含了码头生产业务的延展与管理,同时又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也就是说,计费管理的过程就是码头业务的再延伸服务,又是财务价值的管控过程。现代综合性集装箱港口平台的建设,使得计费管理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更为宽泛。
3.经济性。计费管理的环节本身不直接产生经济收益,但是管理活动使得港口的物质生产保持连续性,因此,计费管理是一种经济活动。
(三)流程设置原理
港口计费流程设置的基本原理即按照港口计费设置的既定目标,根据港口的生产运行实际,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辅助手段,实现信息流转和价值传递,不断改善流程本身的缺陷,实现港口的安全生产作业,为经营管理层提供更为有效的决策信息。
港口计费流程的定义表明,计费管理既是一种实务,又是一种技术,技术手段不能超越本港口现有的生产状况和技术设备;流程设置原理的目的包括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费管理活动。
(四)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与作用
港口计费是联系港口生产和管理的纽带。首先,港口计费是从港口作业操作中逐步分离的,因而与操作是密切关联的。其次,港口的中心环节是装卸主业的安全生产,通过实施生产的管控,最终实现价值的再生,即通过对安全生产的经营管理的过程控制,使港口生产盈利,而港口计费就是要实现价值链中最初目标,是实现资本管理运动的起点,是联系操作作业和管理的纽带。事实上,集装箱港口的管理和运营存在并渗透于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港口通过分解经营目标责任,把运营管理的理念渗透于运营的全过程。
港口计费是港口拓展市场的重要方面。与所有的企业一样,集装箱港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是为了价值再生和价值的连续运动,以创造利润和财富。而市场商务拓展就是为了使企业具有更为健康和广阔的客户资源。港口市场商务拓展状况对于其运营发展具有生死攸关的决定作用。当今市场经济,各港口制定并实施本土特色的市场战略,对外千方百计地圈定货源腹地和强力扩展战略蓝图,对内优化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以稳定并扩大客户。港口计费贯彻和执行港口市场策略,直接面对港口客户,按照港口提供的物化劳动和服务计量收取客户支付给港口的费用。因此,港口计费在从事以价值链为内在特征的管理活动中必然承担起两方面的职能:一方面是贯彻港口市场商务策略和与特定客户签订的各类协议,规避收费风险,正确合理计收费用;另一方面是担当港口与客户的中间调停和信息沟通职能,妥善分解服务摩擦。而分解服务摩擦的过程就是在职权范围内提供客户人性化的服务。因此,港口计费正是赋予了非一线的开拓港口市场的作用,其职能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本港口的声誉和市场开发。
港口计费是信息流和价值链的重要环节。集装箱是港口国际化的重要标志,而集装箱港口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信息流集散中心。港口计费的工作原理就是运用港口的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流转和控制港口作业的信息,使之实现向国家机关,比如海关、商检等部门,向港口生产部门,向港口的财务管理和信息中心等多个横纵向单位流转,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价值,推行港口计费管理活动。集装箱港口操作作业的本质就是实现货物的空间位移,货物位移过程中所凝聚的有价值的劳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的流转传递着流动的价值。参与这个过程的港口计费环节正是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实现了价值链的联动呼应。而在第四代港口下,基于保税港区的建设和开发,综合物流平台的打造,计费管理活动传递的信息更为复杂和多样。
港口计费管理的水平由港口的客观条件决定并且对港口的全局产生很大的影响。港口计费是联系港口操作作业与财务管理及其市场商务拓展的重要节点。因此,作为港口计费的管理水平高低对于港口的全局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有:计费运用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决定效率;计费的风险控制水平对财务管理产生重要影响;港口计费的人力资源结构配置和内部稽核控制能力高低决定对客户服务水平的优劣;港口计费关于信息流转的几个方向(与操作作业的流转、与财务管理的流转、与其他国家机关的流转、与银行金融机构的流转等)的控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相关的机构和部门。“营改增”本身对于整个物流界产生重要的影响。2013年8月1日,全国实施“营改增”对于集装箱港口计费管理流程和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影响,港口本身对于计费管理的优化调整决定港口客户服务的品质。
三、集装箱港口财务管理
集装箱港口财务管理包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项职能。港口财务管理传递了经济信息与财务信息。港口财务管理的过程产生财务信息,管理者借助于价值信息进行决策。作为综合计量价值运动的唯一尺度以及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为财务管理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
财务管理的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集装箱港口的基本财务管理系统包含目标的设定、过程的组织实施、监督和控制、效果的检测等。具体有审核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有关的报表等等。会计核算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且必须按系统的功能形成特定的结构,否则就会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混乱,影响会计核算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功能的发挥。
2.每个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既定的目标,目标又决定系统运行的方向,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都是为了实现系统的目标。集装箱港口财务管理产生信息的系统基本功能是:信息输入、信息交换和信息输出。
3.港口作为一个经济活动的系统会生成多种经济活动信息,以生成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是港口典型的经济信息系统之一,也是港口唯一正式的经济信息系统。
集装箱港口财务管理是旨在提高港口内部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处理价值运动所形成的数据,并产生与此有关的信息,发挥最基本的职能。
集装箱港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朝着自己的目标运行的,是连接外部环境和自身的纽带。其信息系统的目标为:提供财务信息,加工利用信息。其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管理者、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利益相关集团、职工、供应商或者社会福利部门。
会计通过报表提供信息。会计报表主要有对内财务报表(即成本报表)和对外财务报表。对外财务报表主要包括基本类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附表。
四、计费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从港口计费管理的内涵、特点、流程设置以及其在港口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计费管理活动的“管理”理念是其核心和灵魂,无论是内容还是理论支撑,其与港口生产组织和市场开发密切关联;二是计费管理是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探究集装箱港口计费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对于推进港口精细化管理、优化关联环节具有积极意义。
(一)流程延续性
集装箱港口具有严格科学的流程。基于此,从流程关系上来看,港口计费是财务管理的前提,财务管理是港口计费管理的后续和延展。
从集装箱港口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的关系上,可以明确港口计费管理是连接操作运营与综合管理的“中间人”或者“中间环节”,这种关系正是管理起点的财务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的流程设置符合集装箱港口的生产经营实际,同时遵循了价值管理的基本规律。把港口操作作业所提供的物化劳动,通过计费管理的货币计量传递给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更细化的专业化管理。因此,这种流转关系还表明了信息的流转和价值的转化管理关系,即价值链。财务管理对计费管理的信息和计费报告进行再加工、再处理正是港口管理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二)价值计量性
从两者管理内容上来看,港口计费和财务管理都以货币为中心进行价值管理。关于计费管理作为港口专业化和分工精细化下的新生产物,目前尚未有权威的或者专业化的认定。比较通行的做法是,把港口计费管理和财务管理划为一个对口的部门进行管理,其根本原因就是港口计费和港口财务管理都是以货币为中心的价值链管理的经济性活动。这就表明了两者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港口计费所计量管理的是现实的货币或者支票形式的货币,而财务会计所管理的是虚拟的数字货币(或者说是非真实货币)。财务部门的岗位分工可能会使出纳兼有对港口计费的职能,同时也兼有会计管理的一些职能(在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
维系计费管理与财务管理媒介的是流程设置和运行,其基本形式是计费管理报告。报告传递的两条渠道是纸面或者电子的计费报告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传递的系统信息。
电子报文的格式化、规范化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计费管理和财务管理中形成“无纸化”的办公媒介,传递相关的报告信息。随着港口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最后统一归结到以计算机软件系统传递的数字无纸化信息的单一渠道。当前,各集装箱港口发展水平和定位有所差异。在相当长时间内,纸面流转和计算机传递报告信息的局面将共同存在。
(三)信息流转性
从信息流转上来看,港口计费为财务管理提供准确的价值信息,而财务管理要进一步对港口计费流转的信息作互动处理,并按照会计的相关准则进行加工处理,最终为公司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决策信息,对外部提供会计报告。
港口计费管理主要是对以港口操作作业的执行完成报告为依据进行计量,即对来自港口操作的信息在职权范围内进行处理,把处理后的信息流转给财务管理部门再进行会计处理。港口计费对信息的处理是港口处理价值信息的最后阶段。因此,计费管理环节必须保证进入价值化处理的信息准确、完整、及时,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管理部门把计费管理处理流转信息进行合理准确的会计处理,形成财务报告,供相关部门参考或监管。港口计费管理必须为经过自己处理传递给财务管理的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准确性负责,而财务管理要按照会计准则运用适合的行业规则对传递来的信息进行再处理。同时,这种流转关系需要内部的稽核或者审计来保证,并且不可以颠倒重置。无论是港口计费,还是港口财务管理,必须按照相关准则,共同致力于为公司的管理运营,提供有效准确的决策信息而服务。
(四)风险预控性
财务风险控制是集装箱港口运营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这是由集装箱港口的特点所决定的。集装箱港口是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桥梁和通道,对于国家或者地方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集装箱港口占地大,港口设施设备标的物成本高,运营管理和对外涉及的关联行业和单位多,收入额度特别大,涉及的客户群体和分类也庞杂。因此,集装箱港口的风险控制非常关键。而作为风险管控中的重要环节――财务风险管控的基础性作用更要高度重视,它是港口资金运动连续性的重要保证。
港口计费管理风险产生的环节有:信息输入输出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化技术系统和服务器之间、计费人员在计费技术适用的环节、纸面信息流转交接的环节,以及其他环节。
从风险控制上看,港口计费管理活动把会计账务处理的坏账控制在源头,而财务管理则与港口计费环节有效合作,可预防坏账、呆账的产生和扩大。港口关联的审计法律部门、操作部门和商务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可以对本港口的风险控制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防范,以及事后审计产生积极影响,以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控制的源头是计费管理环节。港口计费管理关于财务资金收入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对于财务会计处理账务、减少坏账呆账非常重要。
港口计费在运用一定的技术和规则进行计费活动、加工处理信息和流转的过程中,要对信息进行控制和管理。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技术性和其他管理控制的疏漏而造成的误差、丢失和不完整的风险;或者可能对计费活动和港口其他环节产生不利或负面的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价值链管理的重大事故。
港口计费管理信息流转风险产生的原因有:输入输出的信息本身不对称性,技术设备运行故障,计费技术的运用失当,流转渠道设置缺陷和责任归结不清,以及档案管理体制运用失当和计费人员的操作失当。对应的措施有:推进信息的标准化建设,设备及系统的优化提升,计费技术的差异化和协同化建设,设置规范无缝的流转交接体制,健全并严格运行计费档案管理职责,加强对计费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并严格执行追责制。
因此,计费管理的职能履行过程就是对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延伸和对财务风险的事前管控。
(五)岗位互动性
从岗位职能上看,港口计费兼有操作、财务管理、客户服务和市场开发的综合职能,劳动强度和责任风险大,要求从业者具备港口操作作业经验、客户服务技能与财务专业知识,是一个综合性程度高的岗位。而财务管理是偏重于财务账务的处理,倾向单一的以财务为中心的技术性职能工作。
集装箱港口的计费管理具有很强的业务性与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综合性特征。在第四代综合性港口下,以信息化为武装的集装箱港口计费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延伸。其技术含量与技能含量对任职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即:集装箱港口生产运营专业知识、财务管理基本技能、外语知识、贸易知识、计算机技术和关联统筹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营改增”又对计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一体化和分工专业化下,作为新型的计费管理学科,业内外正加紧研究以推进其发展,服务于港口的发展。计费管理的从业资格或许不久成为一种职业准入出现在业内。
五、结束语
(一)结论
1.价值链是贯穿于集装箱港口计费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纽带,围绕这条纽带相互关联并发挥作用。这为港口管理者研究港口管理提供了一个思考点,开辟了一条途径。
2.当前以及未来“微利”时代和在港口竞争协同化下,管理精细化是集装箱港口必然趋势和要求。计费管理正是精细化的财务管理。
(二)展望
1.提高和丰富集装箱计费管理在港口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成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应成为业内的重要责任。
2.物联网下,建设集装箱港口综合物流平台,计费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应该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以开发其功能,挖掘其价值,这需要业内外共同推动。
(作者系经济师)
参考文献
[1] 杨志刚.国际航运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 梅叶,罗勋杰,蒋庆华,等.我国港口客户服务与计费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J].集装箱化,2011(10):12-15.
[3] 曹金凤,梅叶,张长莲.基于集装箱码头计费管理与港口运营关系的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3(7):1-3.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改革;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保险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保险技术、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念的财务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应当紧密结合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但目前保险学的教学单纯考虑自身的内容体系比较重,而与有针对性的教学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加强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非常必要。
一、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匹配的保险学知识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应当在遵循保险学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知识体系,充分满足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的需求。
(一)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内容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保险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企业或个人把自身的风险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承担,当发生保险风险损失时,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经济补偿。保险虽然仅仅作为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手段之一,却表现出极大的社会保障功能,得到广泛应用。
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内容。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非投机风险的发生发展规律、类型、本质特征、成本的形成和度量、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等都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深入理僻风险管理的内涵,充分认识通过保险转移企业风险的重要意义。
(二)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
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认识和指导实践的重要基础。在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中,加强保险基础理论的内容设计,对学生科学指导企业风险防范,提高风险管理中保险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理论分析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保险理论随着保险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保险经济学原理、保险功能理论、风险防范理论,掌握保险合同的法律规范要求,掌握保险运行的基本原则、应用范围及法律后果。达到能够运用保险理论与技术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行为。解决企业在保险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业务及法律问题,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三)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
商业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平台,对保持经济繁荣与健康发展、企业灾后重建、维持企业持续经营、保障员工福利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等已经成为束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制定保险计划,购买各类企业财产保险产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可以通过制定企业年金计划,为员工的生命、健康、意外伤害提供更高层次的人身保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优质人力资源的稳定。因此,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重点和主干。
通过商业保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类商业保险的产品特点,能够根据企业生产与财务状况,在企业风险评估基础上科学制定保险计划。选择优质的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
(四)社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企业运行中,存在着员工退休养老、医疗费开支、劳动力流动而产生的失业等风险,这些风险只能通过社会保险来解决。社会保险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可以改变劳动力对企业的依附关系,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同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具有相同的业务和数理技术基础,都是社会安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保险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明确企业员工所享有的社会保险的权利和应尽的法律义务,企业应该如何遵守社会保险的法律规范,保证员工社会福利待遇的实现。社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五)保险企业经营与监管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保险经营具有负债性,保险产品是无形产品。财务管理人员在实施企业风险保险转移、制定员工福利计划时,必须了解保险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保险企业台前幕后的各项业务及程序,了解国家如何对保险企业进行监督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通过保险途径管理风险的效果。提高运用保险手段管理风险的水平。所以,保险企业经营与监管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积极强化能力培养,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效果
掌握和运用保险知识。分析与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提高财务管理的综合能力,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始终如一的教学目标,因此,能力培养在保险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一)通过保险案例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应该以案例教学为先导,综合运用保险、法律及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正确处理企业风险管理中出现的各种保险问题。例如。美国“9.11”恐怖风险与保险分析、达姆达轮火灾案、大连国际合作集团公司索赔案等。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涉及的法律问题比较复杂,通过解析让学生明晰法律规范,提高对保险知识的理解,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化。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企业风险管理中错综复杂的保险法律案件能够找到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案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案例教学要强调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找到理论依据。
(二)通过社会调查强化能力培养
社会调查是将社会关注的某一具体问题,通过让学生直接进入社会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使能力得到提高。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主要是为了处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提高保险意识而设置。在确定社会调查项目时,要紧密结合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及程度进行选择。例如。在风险管理、财产保险、团体人身保险、社会保险等教学中,可以确立一些社会调查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如某企业保险情况调查、某企业保险方案策划、某企业员工福利策划等。在调查中深入企业,对有效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查报告的质量给出考核评价。
(三)通过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同化,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提高能力的转化率。
在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等实务教学中,实践教学将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首先。设定一个目标企业,学生可以到企业了解生产及财务状况、风险管理情况,排查企业风险隐患,制定企业风险防范与保险计划,企业办理投保事项。其次,模拟企业发生保险事故,学生代表企业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参加损失鉴定,理算保险赔款。再次,选择企业保险实务诉讼案例,建立模拟保险法庭,模拟代表企业参加法律诉讼。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资源,采用模拟实训和现场实习相结合、辅以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保险学知识运用到企业风险管理之中,达到强化能力培养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强化能力培养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设计与保险学教学目标相匹配的、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易于操作的考核评价方法。
财务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较高,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要紧紧抓住能力培养这个关键要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在一定笔试基础考核外,增加企业保险案例分析、企业保险调查报告、企业投保索赔业务技能模拟操作等能力考核项目,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全过程考核,减少学习的功利性,有效完成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高度重视教学研究,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水平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应该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充分考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综合性教学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比较宽泛,学生的知识面广、发散性思维强。在保险学教学研究中,应当积极探索如何发挥学生的知识储备优势,注重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融合。
例如,在解释保险概念时,可以从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从保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表现特征。揭示保险经济现象内在的规律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及与其他经济现象的普遍联系。在介绍损失补偿原则时,可以锁定某个目标企业,从风险管理、财务管理、法律规范等角度去分析损失补偿原则的内涵与财务效果,也可以进行计量和博弈分析等。通过多视角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力。
(二)注重发展性与前瞻性教学研究
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保险理论和实务不断发展与更新。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发展性和前瞻性教学研究是时代的要求。
例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责任保险与信用保险成为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风险转移手段,其理论与实务发展速度快,自身的业务体系不断完善;员工福利计划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内容,是我国企业将来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一种由雇主提供员工因死亡、生病、失能、退休或失业而失去生活所得的救助计划,包括社会保险、团体保险、健康保险计划和退休计划,企业实施了员工福利计划可以获得国家的税制优惠,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发展性与前瞻性教学研究高度体现了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知识价值。
(三)注重实用性教学研究
保险学是一门指导保险实践的应用科学,保险学课程必须注重实用性教学研究,应选择当前保险市场比较成熟、适应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险内容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例如,保险合同与保险基本原则既是保险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保险学中实用性最强的内容,保险活动在遵循保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订立保险合同来完成;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团体人身保险等是工商企业风险管理最重要的险种。应用范围广,因此。这些内容应该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罗向明,论保险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高教研究,2005(28):68-69
关键词: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程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区域间竞争日益加剧,对管理的要求也更为专业。对于大型工业工程项目来说,以往传统的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的要求。由于工业工程在发展中实施项目越来越细化、内容越来越复杂,所以对于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财务管理项目目前在各类工程项目中的运用越来越成熟,对于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影响也越来越大。工业工程项目跨国性标志越来越突出,对于机械设备、施工管理人员的聘用、现金流的流转控制以及风险控制的严密都有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工业工程项目管理团队中的重要一员,对于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运用最为适当,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明显,财务管理人员大多参与项目的决策,提前进入项目实施团队,提供专业意见,制定项目计划,并保证该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一、工业工程的基本介绍
(一)工业工程的含义
工业工程是工业现代化的产物,起源于美国,在二十世纪初兴起,后来又被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现代工业工程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大规模工业生产为主,并且与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交叉,不仅规模化生产日渐完善,而且与其他方面的交叉与融合日益明显,特别是现代管理方法在工业工程中的运用,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而管理体现在工业工程项目中,主要是对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以及资金等生产系统要素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与各学科融合后的工业工程项目实施起来会更加有效率,部门之间协调的更好,有助于整体工程的实施,进而提升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
(二)工业工程的实施流程
工业工程作为现在发展中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其流程是完善而且具体的,在整个工程项目发展之中,每一个流程的实施效果不仅会影响下一流程的进度与效果,同时也会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整个工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就要坚持对每一环节流程都要精确把握,要有具体的计划,同时专人专责,实时掌握工程进度。具体流程应该包括:立项,作为一个大型的工程项目,不是几个人坐在一起聊聊就可以开展起来的,而是需要有专业的公司,对于整个项目有一个基本的意向,做出立项计划和可行性报告,其中可行性报告中就需要用大量的财务数据支撑。呈交有关部门,符合条件,可以立项;招标,工业工程项目规模大,流程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需要具体的施工单位,这就需要有一个公开透明的招标会,对于有能力参与项目的单位进行招标;实施项目,由于工业工程项目一般规模比较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需要各中标单位,分时段分地点的进行工程项目的实施,由招标单位协同相关质量检查监督单位进行随检与监理,已保证整个项目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验收与质保,一般项目完成后会由有关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之后交工,但是由于工业工程项目说到底也是一种产品,所以需要有质保,一般不同的项目会有不一样的质保期,质保期内如果出现问题,也应该由中标单位与其相对应的实施团队负责。
二、财务管理的基本介绍
(一)财务管理的含义
财务管理在工业工程中一般是指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根据一个具体目标指引,对于工程项目的测算、风险控制、物资采购、资金融通和运行中现金流支配等的管理。工业工程项目的特点是投资运行规模比较大、整体实施周期较长、经济风险大等,因此在项目运行的整个生产周期中,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在项目前期对于类似的项目和当时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调研,整合相关财务数据,以便更好地进行风险预测,为项目管理层提供专业的意见;与此同时,财务人员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流程进行内控,促进工业工程项目的高效性,所以财务管理对于工程项目整体完成效率、提高工程整体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也表明: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工业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重要影响。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通常意义上,财务管理包括筹集资金、投放资金与分配资金等内容。基本上都是从资金的运用上来进行管理。但是,工业工程项目作为一个周期长、流程复杂的整体项目,只是管理资金的运作是不够的。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与其它具体项目策划实施部门进行实时的联络与沟通,掌握整个流程的具体情况,从专业的财务管理的角度,为具体负责人提供专业的财务管理意见,优化各阶段项目实施的流程及成本管控,让负责人能够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信息结合财务意见,合理规避风险。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工程项目实施团队中的财务专业人才,还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财务政策有所了解,包括税收优惠、相关设备与原料进出口所涉及到的流程、资金流转以及国内外实时的汇率、外国人才引进需要的劳务费等等。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按照相关财政法规定期做账务处理、出具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分析,并根据财务报告分析工程人员结构、物资采购、工程进度、资金投放、投资风险等风险指标,以便更好地为日后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财务管理的内容还包括了工业工程项目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复杂关系,涉及工程项目与投资人、公司股东、施工方之间的财务关系,还包括工程项目实施中平行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以及工程项目与施工工人之间的财务关系等等。
(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虽然工业工程项目的实施成果有可能改善人民生活,但究其根本,对于投资方来说其终极目的就是实现利益最大化,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首先,是财务管理的枢纽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经济效益我们需要把财务管理看作纽带,以此来维系项目实施过程中部门之间的关系,将整个项目看作一个团队,形成一张网络,有效地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其次,是财务管理的整体把控作用。财务管理看起来是对于资金进行管理,主要掌握的是项目的财务方面。但是,财务管理要贯穿项目实施的始终,是有些具体施工部门都不能达到的时间长度。在项目实施之前就要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对于项目进行预算,在实施过程中,要针对流程的各个阶段做出合理的财务建议和报告,在项目的完成阶段,还要对项目的收益进行计算。因此,财务管理在工业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三、工程项目中的财务管理
(一)工程项目有关现金流的财务管理
基于工业工程项目实施整体周期长、流程相对复杂的特点,从项目的招标阶段开始,财务管理人员就要开始参与工作,要求做好项目预算和整体项目的财务规划,已保证现金流充足。参与工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人员要与其他部门保持合作,在签订合同之前做出项目各环节实施的预算计划,这样就可以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直接掌控现金流的流转情况,按照公司的现金流情况,灵活运用各种金融手段,保证每个阶段的净现金流是正常的,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不仅如此,在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还要根据相关财务报表,整合财务信息,对于当时的项目财务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工程项目中有关项目实施的财务管理
工业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控制和保证现金流,还要保证整个项目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在项目实施阶段的重要义务就是要让项目实施管理层和决策层能够掌握了解资金和施工方面的变化,以便调整项目实施的方案,保证项目实施的正常进行。同时,要主动解答有关工业工程项目整体或者各阶段财务管理政策上的问题。针对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施工特点,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数据,调整财务计划和资金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与项目实施各阶段负责人保持沟通,随时了解工程项目的进度与变化,并为负责人提供专业管理意见,以求项目该阶段施工顺利。
(三)工程项目中有关工程成本管控的财务管理
工程成本的掌控也是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控制现金流流转,还要控制项目实施成本,尽最大限度优化资源。工业工程项目成本细分为材料的采购成本、所用设备的采购成本与租用成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工地现场成本、机械成本、财务成本、后期的保养维修成本等进行分析和控制。由于工业工程项目周期长、流程复杂,财管人员应该做好前期的分段成本管理计划,并比较近几年类似项目的相关数据,做好各个阶段具体的财务预算。同时,根据本工程项目每个时期、每个工期的特点来调整成本的把控。
(四)工程项目中有关涉税问题的财务管理
涉税问题也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之一,为了能够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合法性,熟练地运用税务知识也是重要的一环。很多工业工程项目会涉及到材料或货物的进出口、外籍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的聘用以及其它各类税种,因此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应在预算中对关税、增值税、项目施工人员个人所得税等问题有所考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履行纳税义务并将纳税凭证留底保存。另一方面,项目财管人员应该了解我国或者国际上有关的财税原则与优惠政策,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尽可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节约税务支出。
(五)工程项目中有关各阶段财务报告的财务管理
为了了解和掌握每个工业工程项目的施工情况,工业工程项目的合作方需要定期召开项目会议,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整合已经收集的项目信息,分析整理并形成财务报告。在报告中要把涉及到项目的各项成本、项目各阶段的收入、现金流情况、以及目前的风险与机会等内容做出具体描述,在项目会议上汇报给项目管理层,让管理层与决策层对于各个阶段的项目实施情况有具体的了解,并根据现有情况,充分考虑项目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各方面资源。
四、财务管理的各阶段的职责
(一)财务管理在工程项目的前期阶段的工作职责
前期阶段也可以成为项目的准备阶段,从立项开始到招投标再到项目开始施工的阶段。而前期阶段主要的工作是项目的策划人员和投标策划人员为主,但是因为涉及到招标和投标,具体工作与项目的报价有关,所以需要有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其中,针对前期的财务管理工作对项目的影响,参与工作的管理人员参与类似项目的次数越多,对于前期的工作熟悉度越高。就财务管理人员的一般工作职责来看,从项目的预算到项目结束,再到项目运行期间的税务报告和风险规避都需要前期的财务人员进行计划,同时也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在前期对项目有所了解,结合当时的发展趋势,为项目管理层做出科学严谨的财务报告。在前期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预算,在预算费用中,不仅要控制有关工程项目成本费用、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等,而且要对人工费用有所控制,要与人力资源部门沟通,掌握岗位的职责和薪酬进行合理编制。而且也要了解项目实施所需机械设备情况,或租借或购买,都要有预算。财务管理人员作为专业人员,也应该为项目的其他部门提供专业的意见,保证各阶段项目实施的预算计划,能够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同时及时了解项目进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防范风险发生。
(二)财务管理在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的工作职责
项目实施阶段从获得许可开始动工到工程项目实施完成投入使用阶段,本阶段也是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度最高,职责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本阶段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整个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成本,保证现金流,根据当前趋势规避风险,完成税务报告和形成各阶段的财务报告。一个工业工程项目最后是否能够盈利,主要靠这一阶段的财务管理控制。在本阶段,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首先,项目财务管理人员是项目财务规章制度执行者,以制度的形式来保证整个项目流程的合规性。作为专业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自己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要与项目实施的其他部门,保持沟通畅通,协助项目负责人了解工程各阶段应该如何控制成本,优化配置劳动力,协调机械的工作并且归避风险,在合理时间内更高效、更优质地完成项目进度。其次,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提供各个项目实施阶段的财务信息,具体包括工程成本、项目收入、现金流量以及财务报表的具体信息。对于提供给管理层的财务信息,主要是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形成每个阶段的财务报告。对于上报给管理层的财务报告,主要是为了让管理层了解工程进度,现金流和项目可预期内的成本与支出,尽量从整体管理角度考虑项目风险,以免项目进程会因为不可控的风险而出现暂停。同时,每个阶段的财务报告,也是为下个阶段该如何进行工程财务管理提供参考数据,虽然工业工程每个进度的工作不一样,但是对于人员、机械、成本、现金流这些具体的因素还是有一些内在联系与规律的,不仅对财务管理人员控制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有益,实际上,经过项目管理层的分析,也对整个工程项目有所助益,管理层会更好地协调各方面资源,为项目进行提供便利,从而保证工业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最后,在项目实施阶段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注意与项目实施的其他部门保持联络,实时掌握各部门工作进度与人员、机械的应用情况。同时,向各阶段项目负责人提供专业意见,保证在负责人做出工作调整时,都有考虑到财务方面的因素。而且,财务管理人员也要向项目负责人提供专业的财务知识,主要是节约成本、税务以及规避风险。
(三)财务管理在工程项目的收尾阶段的工作职责
收尾阶段从项目完成交工,相关部门对于项目验收合格开始到质保期结束为止。在本阶段主体项目工程已经完成,进入质保期,项目实施的其他各部门已经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在此阶段财务管理人员依然有自己的职责。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在此阶段,如果有质量问题,会涉及到维修问题,那么有具体的后期质保团队进行维修,但是维修也是需要成本的,不仅包括维修所需要的设备还包括维修人员的人工成本,以及测算该质量问题对于整个项目的影响,这些都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此做出相关的财务报表。而且进入质保期后,还会涉及到保养的相关工作,整个工业工程项目相对庞大,内部情况复杂,是分段进行的工作。但是,从始至终参加工程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整个项目和各个阶段都有所了解,之前也做过相关的财务报告,此时财务管理人员手中有原始数据,也能为保养工作的成本支出提供参考,保证保养工作顺利进行。在收尾阶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用的机械需要结算费用,安排运输。同时,也应该与供应商接洽,完成尾款的结算。对于工业工程项目的接收方,也应该与之结算尾款,完成整个项目的财务报表,最终完成财务报告。
五、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财务管理是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整个周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完成工程,不仅需要有专业的工程项目实施团队,也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针对项目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工作计划,使项目能够按照计划顺利实施。针对目前工业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财务管理的作用日益明显与重要,体现在项目流程的各个阶段,不仅要控制成本与现金流,而且要做好财务报表与税务报表,还要进行风险防范。而且在日常工作中,项目财管人员应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尽量做到事无巨细,对整个流程的各个工作有所了解,由于工程项目的特点是流程复杂,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还需要财务人员更加用心,提出与时俱进的科学管理方案,促进项目工程的实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刘惠丽 单位:神华杭锦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效益 内部审计控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提高,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更趋复杂,企业不可避免地遭遇一定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如何将其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真正作用,不断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企业实现稳健持续经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当前多数企业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尽管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外部,但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淡薄的风险意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四)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
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重点内容
企业要树立以资金管理为重点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民主性,突出以下财务风险防范重点内容,形成全过程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一) 加强筹融资风险管理
要认真分析不同筹融资形式的风险,评价筹融资的条件和因素,建立健全筹融资风险控制制度,确保筹融资工作全过程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 加强投资风险管理
要综合运用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动态风险监测等多种技术和方法,加强投资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切实做好企业投资的可行性研究,重点控制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制定详细的应对预案。
(三) 加强运营风险管理
要突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建立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资金运动全过程的风险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企业对外担保、对外借款、重大采购、金融衍生品业务等重要财务事项及重大经济活动的管理,严格控制财务风险。
三、如何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一) 加强预算考核环节的风险管理
第一,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制度(绩效考核的多重标准),妥善解决预算管理中的行为问题。企业的业绩评价一定要与预算的目标体系有良好的协调关系。这样,预算考核的主要内容就是比较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结果,避免考核中的意见分歧和讨价还价。国内有一家上市公司,在某一年年末对各子公司进行预算考核时发现,各子公司在预算报告中都认为其完成了预算的主要目标(收入、利润),但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集团合并的财务报表却显示巨额亏损。主要原因就在于预算目标的定义不清晰,以及各子公司的业绩操纵。例如收入确认,在财务会计上是有严格的确认条件的,但在一些子公司预算报告中,只要与客户签订了合同,产品已经发出就确认为收入(而不管是否收到客户的验收单),甚至将一些产品尚未发送到客户手中的订单也全部确认为收入。在子公司的预算报告中,资产的减值也未能正确地计提,与财务报表中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金额有较大的差异。还有一些子公司为完成利润目标,缩减广告支出、研究与开发支出,渠道开拓支出,延迟机器设备的更新或修理以减少相关费用,所有这些行为,不仅会造成虚盈实亏,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
第二,明确预算考核的内容。预算考核的内容分为两类:一是预算目标考核;二是预算体系运行情况考核。预算目标的考核应侧重经营的效率与效果。包括收入、利润、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以及研究与开发、广告宣传、渠道拓展等长期指标。
(二) 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审计部门应该增配专职审计人员,按照有利于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原则,专门负责对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并对每次检查对象和内容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和处理意见,确保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审计部门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成本管理控制、信息披露情况等方面进行审计,对各项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根据执行反馈情况进行合理修改。各项制度建立之后得到了较为有效的贯彻执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了监督、控制和指导作用。同时,还要加强人员管理控制。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员工录用、培训、特殊岗位员工保证、考勤、加班、请休假、劳动保护、员工奖惩、保险及福利待遇、劳动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企业要逐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制度发放薪酬,根据业绩完成情况和考核结构发放奖金;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三) 优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手段
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根据自身实际和不同技术方法的适用范围,选择和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采用多种有效措施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
第一,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要推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财务信息化的实时监控功能、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及时化解财务风险。
第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要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和完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等多种措施,有效揭示企业财务或经营指标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第三,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内控制度建设。企业要进一步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要按照合理合规、全面有效和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和程序,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工作中要加强信息沟通和
监督,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运行,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严格落实财务风险管理责任。
(四)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组织领导
企业是承担财务风险损失的主体,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经营决策机构对财务风险管理全面负责,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积极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及时处理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业财务负责人按照分工负责保证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负责协调财务、内审等业务部门的风险防控工作。内部要明确相应部门和专业人员承担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明确内部财务风险监管职责,建立权责分明、各负其责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要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制度,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高职能部门和个人防范财务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财务风险管理业务部门要按照分工,认真做好有关财务风险的防控工作。
(五) 建立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处理报告制度
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状况分析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财务风险测评,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及时报告本单位决策层,同时向企业财务部报备,为做好财务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保障。风险评估报告要全面分析和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及时研究制定最佳风险管理方案,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手段,通过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等方法,对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研究出改进和解决的措施办法;对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要深入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措施,予以有效防范。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材;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高专财会专业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一、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是把教育宗旨、思想、观念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工具。它对于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十分重视教材的建设工作,编写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精品教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作出巨大贡献。但由于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起步较晚,很多高职院校是从中专或成人院校转制过来,在教材建设的理念、指导思想、编写思路、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远远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偏多,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偏深,应用技能比例偏轻,有些是“本科压缩型”,无法体现以“应用”为主旨构建高职教材的特征和要求;二是教材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体现工学结合,“课岗”一致,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教材严重不足;三是各门课程的教材之间关联性较差,教材范围不明确、内容重复交叉,课程之间缺乏衔接,缺乏科学知识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实例;四是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不同步,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衔接;五是教材编写队伍与教材建设不相适应。高职教材要体现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很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并能将实践操作技术提升为专业技术理论,编著到教材当中。而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相当部分是从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或者是从普通高校调入的,很少有从企业调入,因此很难编出贴近社会生产实践、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教材。
二、构建高职高专教材体系的基本思路与实践
根据国家有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结合高职高专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的就业需求,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在会计专业教材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与探索。
(一)教材编写思路与指导思想。根据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编写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本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体现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突出高职高专特色,培养知识和技能兼备的就业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以适应专业学习、劳动就业和继续发展的需要。
(二)教材编写体系及内容。财会专业教材编写体系包括:专业能力模块课程和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课程。专业能力模块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报告分析》、《会计电算化》、《会计实训》共9门课程。通过专业能力模块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财会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课程包括《金融企业会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行业会计比较》、《纳税实务》、《财务成本管理实验――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共5门课程。通过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课程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材编写实践与探索。财会教材体系力求反映国内外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应用性和前瞻性。在此基础上,按照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材编写突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理论阐述坚持够用原则,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适应社会岗位需求发展的要求。
第一,在教材体系方面,本着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夯实专业基础理论、进行课程综合化、增加选修课,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构建模块化的教材体系。教材编写体系包括:专业能力模块课程和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课程。通过专业能力模块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财会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课程学习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原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专业能力模块课程增加了《管理会计》,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课程新增了《财务成本管理实验――EXCEL在财务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并且将《会计电算化教程》和《会计软件操作教程》合并为《会计电算化》;将实习实训课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实习实训课练习实际操作,解决实践技能问题。
教材体系应尽量减少学科之间的重复,注重学科之间的衔接,明确划分每门课程的适用范围。比如,为了解决《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学科之间的重复,在《基础会计》中,财务报表主要介绍报表的内容、结构和简单的编制,而《财务会计》则侧重报表的具体编制;为了解决《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分析》三个课程之间的重复,教材体系中《财务管理》只对财务报表的一些指标作简单分析,《财务会计》阐述报表的具体编制,而《财务报告分析》对分析指标要进行详细的论述,不再涉及报表的编制。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衔接,综合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衔接,使理论知识体系与职业的实践技能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在课程内容方面,体现前瞻性,注重实用性。前瞻性是教材的基本要求,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新观念、新技术、新法规不断产生,作为与经济建设密切联系的高职高专教材,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内容,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财会教材体系将一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纳入教材之中,使学生能了解会计发展动向,扩充知识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需要。比如,在《财务会计》中加入财务报告的充分披露,在《成本会计》中加入了作业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加入企业并购与国际财务管理,在《管理会计》中加入了战略管理会计和平衡积分卡,在财务报告分析中加入了EVA分析法等。
财会教材体系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压缩不实用的理论部分,以必须、够用为度,对基本理论的论述深入浅出,对内容的编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突出能力培养,构建职业能力拓展训练模块,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技能、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比如,在教材中加入案例分析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传统会计电算化教材中的程序开发和模块设计部分删除或简化,增加电算化软件的操作与应用。
第三,在教材结构方面,适应教学方法多元化需求,打造立体化教材。立体化是高职教材建设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唯一方式。教材建设应将各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媒体和资源,如将纸质教材、电子教案、CAI课件、音像媒体、网络课件、教学素材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立体化教材。实现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切实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财会教材结构包括基本教材、配套模拟实验、教师用书、多媒体课件等,鉴于现在财经专业教材中将教材与习题集分开,每门教材都配备实验教程,学生负担较重的情况,我们将配套习题纳入基本教材之中,并综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纳税实务为一门实验教程――《会计综合实验》。
第四,在教材形式方面,力求形式新颖活泼,讲求实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突出教材形式新颖、讲求实效的目的,在基本内容之前加入学习提要与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和通过学习达到的目的有初步了解;在基本内容中插入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分析问题能力;在基本内容之后附复习思考题、练习题和阅读材料,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拓宽知识面。
三、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思考
(一)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目标。“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导思想。教材建设必须面向市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适应职业岗位群发展需要,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强调岗位、技能训练转化,使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使用处于市场竞争机制中,通过优胜劣汰,使优秀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脱颖而出。
(二)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要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建设要针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进行课程设计安排,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把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融汇于教材之中。教材从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到实践与实训等方面都要突出提高学生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特点,并不断把教学改革的有效成果、新颖内容和先进的方法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
(三)高职高专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教材建设,必须植根于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上,反过来又促进教改目标的实现。教材建设工作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线,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相结合,突出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性的重要特征。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单一的纸介教材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必须向多种形式和立体化方向发展。针对不同的学情和需求,开发实用性强,容易学习的教材,提供模块式、立体化、订单式、即时印刷式等多种形式的教材,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
(四)高职高专教材编写队伍与教材建设相适应,满足高校教学改革实际需要。教材建设离不开教师,优秀的教师是编制优秀教材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教材编写队伍的建设。鉴于目前高专教师队伍理论知识较强,实践经验较少的情况,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放眼世界,加强交流,尤其是主编队伍的交流,定期研讨和确定重大选题的立项,使选题能够更好地满足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
(五)教材建设要与企业相结合,保证教材的适用性和先进性。高职高专教材要求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学生学过之后即能上岗操作。这样的教材单靠教师是很难完成的,只有教师和企业的专家紧密协作才能完成。因此,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必须与企业相结合,避免闭门造车,照抄照搬,保证教材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可以密切校企关系,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编写效率,促进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栋.当前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9.2.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应巩固所学知识,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进一步熟练掌握相关岗位操作技能,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并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应全方位了解社会行业,并达到企业对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基本要求,实现就业零适应期,为企业挑选优秀毕业生,学生择业创造条件。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1、时间安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第1-16周(3月1日——6月20日)进行:
(第1至12周(3月1日——5月23日)为第一阶段,学生深入企业,单位,了解企业概况,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的流程和方法等。其中学生应于3月12日前将实习附件1交于实习指导教师。
(第13至第16周(5月24日——6月20日)为第二阶段,学生根据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实习体会,撰写实习报告(具体实习报告要求单独下发)。
(5月16日,6月20日两次返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实习鉴定,同时检查学生的就业落实情况。
5月16日返校安排第一批毕业实习鉴定,在返校前一周(5月7日前)与指导教师和丁昌勇老师联系确认是否允许返校,指导教师负责实习资料的审核,丁昌勇老师负责出具答辩条;
6月20日返校,安排5月16日没有返校的同学和5月16日返校但没有通过毕业鉴定的学生进行毕业鉴定,在返校前一周与指导教师和丁昌勇老师联系确认是否允许返校。
经过以上两次机会都没有通过毕业鉴定的学生当年不得毕业,等参加2011届毕业生的毕业鉴定合格后再发毕业证。
第二次毕业鉴定的时间若发生变化,会由指导教师和辅导员联系通知。毕业典礼时间另行通知。
2、地点安排:
实习单位原则上由学生个人联系,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习期间,由实习指导老师具体负责学生的实习事宜,解答实习过程及实习报告中的有关问题。
3、人员分组
具体分组见后面附表。
三、实习内容与要求
1、学生的实习活动均应在实习单位有关部门和财会部门的领导下进行,请财会部门的有关人员根据实习要求组织一些必要的讲解与介绍,并且具体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应深入企业各个职能科室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整体概况(包括企业类型,规模大小,经营范围,生产流程,财务状况等),重点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流程,会计核算方法和纳税流程,税收筹划方法,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纳税申报等)和财务管理工作,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具体实习内容见实习任务书)。
2、每个人都要求作好实习计划具体活动日程安排,按计划进行实习,作好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及时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基本情况,收获,体会,感想等),连同实习日记资料等上交指导教师查看,作为考核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3、要求学生每周与指导老师联系至少一次,及时汇报实习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四、实习纪律与安全保障
外出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毕业实习的规章制度,按毕业实习时间与任务要求进行实习。
1、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尽职尽责,切实指导好,带好,管理好毕业生,确保毕业毕业实习任务的完成。
2、毕业生毕业实习,表明毕业生既是一名学生,又是实习单位顶岗的一名员工,因此,实习生应遵守双重身份的纪律。具体要求如下:
(1)毕业实习是学院正常的教学环节,成绩不合格属未完成规定学业。
(2)在实习期间,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实习生和文明礼貌的员工;
(3)认真做好岗位的本职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毕业实习的实践中努力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
(4)实习期间要遵守实习单位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服从领导,听从分配,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院声誉的事情;
(5)实习学生应牢记"安全第一",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对不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造成的事故,实习学生本人要负全责;对工作不负责造成的损失,必须追究相关责任;
(6)作好实习计划具体活动日程安排,按计划进行实习,作好实习日记;
(7)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防止意外,因违纪外出造成人身和财物损失事故者,责任自负,并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
(8)遵守财经纪律,妥善使用资料,注意资料的保密性,未经实习单位允许,不得将有关资料公开引用和外传。
3、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重大问题,学生应向学院和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及时报告,指导教师要及时向学院和实习单位双方负责人报告。
4、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认真填写《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实习联系函回执》;学生毕业实习结束时,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其毕业实习期间的表现等情况,填写《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企业鉴定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学院鉴定表》中相应栏目,与实习日记一起上交指导教师;学生及时撰写《毕业实习报告》(基本情况,收获,体会,感想等),并填写好封皮,一起上交指导教师查看,作为考核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五、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结束后,教师应会同实习单位,结合前期阶段性实训评定结果,对学生整个实训过程的成绩进行评定。评定成绩从思想,业务两个方面综合考核,实行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分制,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准补考。
考核依据:实习日记15%
实习单位鉴定70%
实习报告15%
六、实习材料上交时间
1、3月12日前上交附件一(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实习联系函回执)
【关键词】国有公司;会计委派制;实践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凭借管理职能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进行委派的一种制度,在现阶段,对国有企业进行会计委派,亦即是由国家资产管理机构向国有企业派驻会计人员,委派人员代表国家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企业的各项经营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他们的各种人事考核、任免、奖惩、工资和福利待遇均由委派机构按不同形式进行管理。
为进一步完善区属国有公司会计管理体制,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南京市下关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于2011年7月起,在区属国有公司实行委派财务主管制度,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会计委派制的模式
从目前的会计委派形式来看,主要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和国有企业主管会计委派制两种模式。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委派对象为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总监,委派部门为财政或财政与国资局联合委派,财务总监以国有股东代表人身份进入监事会、向出资人负责,独立行使财务管理监督权,并列席公司董事会。财务总监的工资、津贴及奖金纳入财政预算,设立工资基金专户,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和发放。国有企业主管会计委派制委派对象主要是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有的还包括出纳,委派部门是财政和主管部门,一般由政府发文,财政委派,管理体制是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委派、分职任免”的办法,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任免晋升,工作调动统筹实行统一管理。
下关区实行的会计委派制主要采用向国有企业主管会计委派模式,区政府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由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授权指定的国资控股公司向所投资的国有全资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委派财务主管。受委派人员代表委派部门参与被委派单位的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行政上受被委派单位领导,负责被委派单位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依法履行财务监督职责。
二、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内容
1、成立会计委派领导小组,加强会计委派工作管理
区政府成立区属固有企业财务主管委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对区政府所属国有控股企业实施财务主管委派工作。具体包括:委派财务人员的选派、业务培训、工作业绩考核以及履职情况监督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国资办,负责委派工作的日常管理。区国资办下设管理公司具体负责委派人员的人事管理、工资发放、社会统筹、医疗保险缴纳以及业务培训等后续管理工作。
2、明确会计委派人员资格、条件和主要工作职责
委派财务主管人员的资格和条件:有较强的政治思想觉悟,自觉遵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热爱财会事业,坚持工作原则,积极进取,忠于职守,廉洁自律。掌握国家财经、税收等法律法规政策,熟悉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有会计、审计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和5年以上专业工作经历。具有较强的企业经营决策知识和协调沟通能力。
委派财务主管的主要工作职责: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财经法规、规章。依法组织实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行使财务监管职能。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对企业会计核算行为进行监督,确保会计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好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列席企业领导班子经济工作等相关会议。参与企业经营计划方案制定、对外投资、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方面的重要决策。对已确定的企业经营计划、对外投资、产权转让及资产重组等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财务控制,履行财务监督职责。组织企业及其所属单位会计人员学习国家财经法规、规章和政策,以及财会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并对企业及其所属单位会计人员的任用、晋升、调动、奖惩提出意见和建议。向领导小组报告制度。报告分月(季)度报告、年度报告和专项报告。报告主要对被委派单位在月(季)度、年度内的经营活动、财务收支状况、资产管理情况等进行客观分析。对产权变动、对外投资及担保等重大事项提交专项报告。对企业违纪、违规行为和可能造成公有资产损失的行为,应及时发现和制止并向领导小组书面报告。
3、委派会计实行岗位轮换制度,明确劳务双方权利和义务
委派企业财务主管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委派期限为3-5年。轮换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区国资办与被委派企业签订劳务派遣服务协议,确立劳务报酬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委派财务人员的劳动合同由本人与管理公司签定。管理公司负责委派人员的人事管理、工资发放、缴纳社会养老统筹、公积金及医疗保险统筹等。委派人员工资实行绩效考核工资制度。委派人员调离该委派岗位后即予以调整或取消。基础工资、岗位津贴由管理公司按月发放;绩效奖励由领导小组根据委派人员年终绩效考核情况发放。委派财务主管人员不得领取被委派单位工资奖金及任何福利待遇。
4、委派会计人员的监管
委派企业有权向领导小组或管理公司反映、举报委派财务主管人员的越权、违法和失职等行为。
区国资办、管理公司要加强对委派财务主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不定期地组织其参加财会理论、会计业务和资产监管等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
委派财务主管人员在任期内须接受管理公司的年度任期考核,并按照考核结果实行奖惩。考核工作由管理公司负责组织,被委派单位予以配合。委派财务主管人员未能通过年度考核或因违纪、失职等原因,管理公司应及时终止该委派人员继续履职,调整其工作岗位或终止劳动聘用关系,重新委派财务主管。
三、会计委派制实施的成效
下关区会计委派制已实施2年多的时间,通过委派会计审核不合理开支近千余份。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摆脱了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将监督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全过程,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黄晓清.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研究——会计委派制理论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6.
[2]黄宜荣.对会计委派制若干问题的认识和思考[J].农电管理,2003.
[3]王殿龙.会计委派制理论与实务[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2.
[4]曹敏,范淑芳.对会计委派制的探讨[J].内蒙古财会,2001.
[5]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对国有大型企业委派财务总监探索[J].财务与会计,2000:17-18.
关键词:远程教育;行政管理;职业能力;培养
随着“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到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高要求。而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远程教育必须要在满足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现阶段我国的远程教育,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着问题与不足。探索出一种在远程教育环境下,使学生进行有效、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了当前网络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研究当前行政管理专业远程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足之处,并寻找出解决的有效方法,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1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内涵分析
“职业能力”其实就是指人们从事某项特定的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工作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根据对用人单位、行政管理培养单位以及毕业生的调研,结合行政管理专业自身的学科性质和社会需求,可以得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该拥有良好政治素养、现代公共行政理念和合理知识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要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即:计划组织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文案写作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调研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
2远程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专业核心素养的训练
虽然远程教育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感知、归类、收集等过程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和整合,但是就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而言,理论课比重大,实践操作训练缺乏,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教育。学生缺乏了专业核心素养的训练,职业能力不足。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够突出,削弱了学生自身的竞争力。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应并重,二者要平衡发展。在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专业技能训练。适当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增强他们自身的竞争力,帮助他们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
2.2实践技能训练流于表面
远程教育主要是依靠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和科研等多种渠道互助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是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技能培训平台和基地。一方面是受远程教育自身特点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年龄、所处环境不同,很难集中培训。所以,在远程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仅仅流于表面,没有作进一步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足。
3提高远程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3.1计划组织能力培养
无论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团体中,行政管理工作者都需要有良好的计划组织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其实就是将未来一段时间的活动内容、途径等做好详细的计划,并对实行需要的人、财、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个案例进行分析,例如“贫困县的摆谱症,高调消费的公共行政现象”,让学生从行政环境的原理分析。还可以借助沙盘推演和分组演练的方式使学生逐步领悟。增强他们计划组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提升。
3.2文案写作能力培养
文案写作能力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在远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写、多总结。如社会热点的总结、案例分析、教训、总结等都可以写。指导学生熟悉公文写作形式,对报告、宣传稿等都能信手拈来,熟练写作。学生的文案写作能力培养没有捷径,需要教师引导,通过公文写作等相关的课程,给学生创造写作机会,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自身多努力,多写多练,才能熟能生巧,提高自身的文案写作能力。
3.3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熟练办公自动化软硬件成为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网络沟通、网页设计和网站维护等能力。扎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让学生熟悉办公自动化的软硬件。可以举行小型的计算机应用比赛,让学生重视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且在实践中真正完成自身能力的提高。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
3.4依法行政能力培养
在法治社会下,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当重要。依法行政能力也成为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行政管理人员必不可少会接触到员工劳动保障,工伤处理等。没有一定的劳动保障法、工伤赔偿法知识是不行的。学校可以开设法理学、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法等基本法律课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运用能力。可以例举一些企业的规章制度,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强化学生依法行政的能力。
3.5财务管理能力培养
虽然很多企业用人单位都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但是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学校可以针对财务管理涉及到的知识,开设相关的课程。利用网络课件、双向音频等教学系统培养学生部门预算、资金利润率、投资收益分析等能力。可以模拟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的过程,强化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财务实行有效的分配和管理,一点一滴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的财务管理能力。
3.6调研分析能力培养
针对学生的调研分析能力,在远程教育中,要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可以加强学生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数据统计、调查研究方法、统计软件运用上有深入的理解,并能熟悉掌握这些方法和技能。可以多布置调研分析的作业,加强训练。如针对“地方行政人员职业能力情况”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并分析总结,撰写报告。在调查研究中学生的调研分析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3.7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行政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应培养学生都在原有的知识、信息和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组合,使之具备新的功能和效用。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例如针对地方政府现有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尝试创新。当然不能一味地追求创新,而是应该审慎看待创新,不唯上,不唯书,追求“唯实”。让创新真正受益于企事业单位活动中。
4结语
远程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利用远程教育的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计算机辅助学习课件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与研究,能够为远程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出更完善的方法和途径。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行政管理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夏鸣.上海开放大学青浦分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J].教育:00133-00134.
[2]沈文莉.关于行政管理专科专业优化的探讨——以上海开放大学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252-253.
[3]陈鲲.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定位与特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24-26.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一步在企业管理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灵活性和相关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一脉相承”,同属于会计的分支,因此,应找寻两者在企业管理和服务中互相应用和借鉴,争取以最低的人力财务成本,取得财务和管理的双层需求。在我国空前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各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融合应用,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不败
的地位。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意义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为了让企业内各大部门的管理层人员能方便、高效率的了解日常发生的各类经济活动项目,并加以管理、规划、控制,运用多种方式来整理、加工、报告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和其它资料,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帮助上层作出专门独立性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其主要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由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财务会计:主要是反映与控制企业财务情况以及其变化的财务信息系统和财务成果,属于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在会计原则与会计制度的指导下,按会计一定的模式,结合会计报表所呈现的财务信息来进行转换和加工。也就是说,财务会计也参与了管理决策,从财务角度来参与,给决策者提供信息,从而为企业提高效益,健康发展。财务会计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经历的商业经济时代的会计、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以及现代会计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会计都体现出了不同的效益特点。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必然的联系
随着西方经济的迅速发展,管理会计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二者作为互补,彼此制约,密切联系,在核算内容交叉、工作目的一致、核算资源同源以及发展方向上表现都日趋相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实用性和互补原则,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形成有机结合,因地制宜的推广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广泛的运用于企业中去。
在现代企业会计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属于两大分支。管理会计是会计知管理会计更侧重于围绕经济效益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它结合了管理知识和会计知识,财务对象以管理部门和企业内部决策为主,对统计、会计等资料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整理。财务会计以公认的会计原则为核算依据,以定期提供的财务报表为手段,以债权人、投资人等这些企业外部关系的主要报务为对象,总括、完整的对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报告。
两者之间的信息系统都同源于传统会计的信息系统。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脱离,产生出各自不同的需求,导致管理会计超越了单纯的会计范畴,逐渐脱颖而出,与财务会计并驾齐驱。所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又有着明显的差异。管理会计的分支不断壮大发展,不仅为会计工作打造了更为宽广的道路,同时也很好的丰富了会计理论的内容,使会计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开展有效的会计工作,就要正确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差异,对更进一步掌握两者各自的实务要领和理论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
工作服务对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对象都是特定的,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经验决策服务,在遇到特定的问题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比较、衡量后把有关价值、控制的资料信息提供给企业内部决策和管理部门,让他们能有效的实施预测、决策、考核和控制,所以管理会计又可称为“内部会计”;财务会计侧重于为债权人、投资人、有关团体以及政府等企业外部对象服务,参照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在公认的会计原则指导下对日常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编制定期的财务报表。其主要报告给跟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个人或团体,所以财务会计又可称为“外部会计”。
工作的主体层次: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既可以是整个企业的主体,又可以把企业内部的个别区域或有的部门甚至某一管理环节作为工作的主体。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通常只有一个层次,就是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给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提供总括资料,来综合考核评价。能从中配合财务会计所特别强调的完整反应监督整个经济过程的要求。
工作的职能作用:管理会计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一步控制、延伸和加工财务会计所提供的历史资料,为了使其职能作用的实效横跨过去、现在和未来,管理会计就要不拘泥于描述过去,要重在走向未来。通过把现有的成本资料分成变动和固定两大成本,以此根据来分析成本--产量--利润和盈亏临界点的依存关系,来编制有弹性空间的预算,制定标准成本,研究其中存在的成本差异,来加强计划、控制提供重要的信息、从而正确进行经营决策。财务会计监督、核算的对象一般都是已经存在的财务会计或是实际发生的,对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按历史成本原则和客观性原则进行核算和记录,促使基本的财务信息系统形成,财务会计一般不会对尚未发生的、预期的事项进行处理,虽然有些记录关系到了未来的情况,但这些并没有使财务会计描述过去的基本特性发生变化,比如:坏账准备的计算涉及到应收账款的预计、计算折扣影响到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估计等,所以财务会计职能作用的时期局限于记录过去。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协调的前提
以提高企业最终的经济效益为发展的目标,以企业的经济建设为需求,是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协调的有效基础。因为两者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所以在整个企业活动中企业所展现的结果和目的、财务结合高水平管理政策的实现上,尽量把两者的内容进行统一性的管理,对相协调后的企业财务管理情况采用灵活的方法全面进行解析,来实现高效的信息智能化管理。
培养一支专业的人才会计队伍也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协调性发展的基础,不仅能将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有效的联系起来,还能更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企业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和技术基础。企业会计发展有了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注入,企业的整体运转水平才会提高,也让专业的技术考试迈出了前进的步伐。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大量吸收储存和完整的理论模式系统,来给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管理基础,不仅为两者的发展前景指明了方向,也对其发展过程起到了规范作用。财务管理在专业的数据资料和丰富多样的知识点的空间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运用合理科学的理论知识来进行正确的分析和选择。通过结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理论知识来让彼此在信息上加大流通、数据上互换和共享。
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管理会计对内,财务会计对外”的这种传统观念一直制约着会计人员的思维,这样不仅阻碍了会计离乱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虽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领域上并驾齐驱,但企业会计本身就是两者相结合的形态,拥有同源性的理论基础、总体要求都是共同服务于现代企业会计,以不同的角度来控制和呈现企业生产的经营活动,互相配合补充,一起给决策者提供所需的会计相关信息。在现代科学、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相协调的基础,是可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不论从实践角度还是理论角度上看,两者的相互融合将是会计工作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在本质上,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基本职能在于监督与核算,管理会计主要的目标在于预测、决策、分析、控制等,财务会计则是注重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的整体记录和总结。虽然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当不同的角色,但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三、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协调的举措
(一)完善体制 建立正确观念
为了使员工正确认识并加深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真正含义,企业管理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体制,加大宣传力度,把新举措灵活多变的运用到平时的实际管理当中。在现阶段的企业会计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还处于相对薄弱的位置,为了能有效的促进两者的相互协调性,弥补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平衡等问题,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重视企业会计在在企业决策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为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之间各自的工作内容能更好的相协调,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完善有效的管理体制,使员工在平常的工作当作能自觉遵守、严于律己,增强责任心,并参照相关的工作要求和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进行会计操作,不仅会让员工的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加大企业管理力度,还会对两者能很好的协调发展起到重要意义。
(二)明确未来企业发展方向
根据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协调的内容,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 企业首先要制定一个完整的发展目标,结合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优势,有目标性的进行监督和管理,进而规范财务工作的流程,从分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为了培养出适合企业未来良好发展的人才,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分配和管理,并根据企业未来市场发展的战略,杜绝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规现象,不断更新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尽量保证每个步骤环节的细小工作做到毫无差池,畅通无阻的继续进行下去,制定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为明确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全面成本预算管理的实现
为确保预期经济目标的实现,必须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积极开拓市场。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成本的含义是有区别的,使两者的相互协调有了难度,使管理会计不能直接从财务会计的报表或账薄中获取成本信息。为了实行全面的成本预算管理,对确定全年的生产经营目标和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限额,对各项经济指标按季分解到月,再分月进行排名考核。召开月度经济工作会进行通报,有奖有罚,把每月编制考核报表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超支的部分,找出原因,并解决问题。二者只有相互支撑依赖、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四)企业员工整体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由于企业会计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财务部,所以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就要先从财务部门着手,在管理模式上摒除传统旧制,积极创新新的、先进的管理体制。想要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并能使会计信息透明度增强,就要对企业内部和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透彻、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探讨,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并开辟出一种最适合、最新的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管理模式,提升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准,对企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财务管理部门系统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直接关系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明确会计制度、会计税法和会计准则等要求,使其综合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相应的提升。还要防患于未然,为了给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协调提供最可靠的保障,就要杜绝财务人员的坏思想,挪移公款或是做假账等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恶劣行为,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道德思想建设,以树立公正、恪守职业道德为原则,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有序的健康进行。
(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机协调的加强
会计系统作为一个信息生成与利用的系统,作为其两大支柱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现今的企业中,通常被完全的隔离开来,被看成两个没有任何联系的学科领域。在平时,两套数据都运用自己的核算方法,对内部管理和对外报告进行双重核算,没有达到信息共享,不仅不利于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还造成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所以只有加强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才能实现两者的相互配合与补充,以至于更大更好的发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本质职能,对企业、对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与财务管理的核心源于企业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两者的协调使用具有现实意义和必然性。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需要更新观念,提高会计人员的认识和提升相应的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还能实现准确评估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等活动的价值,使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经济稳定持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英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与模型构建[J].中国商贸,2013(5).
[2]张琼.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性研究[J].会计之友,2009(28).
[3]徐玉德,党英,卜会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2(12).
[4]冯文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7).
[5]陈洁红.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6).
[6]徐玉德.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J].会计研究,2002(8).
[7]胡云杨.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
关键词:高校工会;财务管理;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工会组织活动日趋活跃,工会财务管理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必须加强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在依法聚财、科学理财和有效用财上下功夫。
一、高校工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1.组织机构不健全。随着我国财务体制的不断变革,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对高校工会财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了解,许多高校也与其他一些基层单位的工会一样,没有开设单独的工会账户,而是挂靠在行政账上,或者在行政账上另设一个项目核算,没有做到单设账户。也没有按照《会计法》的要求配备专职的工会财会人员,大部分高校的工会人员都是学校行政会计兼任或是由学校的教师兼职,甚至是由未学过财务的机电类等专业的教师担任。由于一人身兼数职,本身工作任务繁重,财务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加之学校工会对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难以照顾到工会财务工作。所以长时间积累下来,虽然日常的报账、记账工作能顺利完成,但却不能有效地加强工会的财务管理工作,使高校的工会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强化。
2.经费预算不合理。大部分高校还是只重视年终决算的编制,对预算的编制不太重视。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有的是沿袭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方法;也有的只是在年终报表上直接按照前一年的数据稍作修改抄上就可以了,并没有真正按照预算的要求去编制,并且预算编制完成后,也没有真正按照预算的开支范围来实施。有些单位甚至把工会经费当作职工福利费使用,在行政上不能报销或为了少交税金的项目,就直接转到工会账上来发放。工会经费有时也成了一些高校的“小金库”,或某些领导的活动经费,真正用在全校教职工活动的经费很少。
3.经审委员会监督不到位。一些高校的经费审查委员会并没有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对工会经费收支情况没有进行认真的审查监督。经审会的工作流于形式,大部分要报销的费用都是工会主席一人签字就可以报销。经审委员会的审查监督就是报表做好后,由相关的领导在上面签字盖章就算完成任务了,经审委员会的审查监督职能没有落到实处。
4.会计电算化未落实。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降低了工会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工会会计信息的实时性和工会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大部分高校的行政财务账都实施了电算化管理,而工会账实行电算化管理的却不多,大部分学校工会没有自己的软件系统,有的挂在行政账上,有的直接就是手工记账,还有的就是年终随便找一个软件做做,然后把凭证打出来。这样,导致工会的会计信息和会计科目的设置就缺少连续性,查账也很麻烦。有一位会计人员说,十年前他做工会账时采用的是手工记账,十年后轮岗到工会岗,还是手工记账,一点没变。由此可看出,高校工会财会的办公现代化、信息化长期没有得到落实。
二、建议和对策
1.建立健全工会财务管理制度。首先,高校工会应按照《工会法》的要求设立银行账户,确保工会经费专款专用。其次,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设置专门的工会财务机构,配备专职的工会财务人员,并且会计人员必须按规定持证上岗,不能一人多职。同时,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高校工会应根据工会财务工作的要求,经常对现有人员加强培训。一是要认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本领,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会财会理论研究,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近几年来出台的各种新的会计制度以及与工会财会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业务能力。二是要提高其思想业务素质,使其遵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清政廉洁,工作中尽职尽责,只有这样才能把高校的工会财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科学合算工会财务预算。各高校工会财务人员应高度重视工会经费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克服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法,认真编好收入预算及支出预算。其中,收入预算应根据所在年度的工会经费收入的预测数额,参照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考虑新年度内可能发生的变动因素等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编报。支出预算必须贯彻统筹兼顾、量入为出、保证重点、留有余地、讲求实效、勤俭节约的原则,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教职工及工会工作最需要的地方。执行预算时也要严格按照当初设定好的开支范围进行,做到无预算的项目不开支,任何人无权随意更改。如有未能预见的重大事项需要追加预算,应按照追加审批程序,经批准后执行。最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哪些费用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超支等等,从而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益,也为工会工作的分析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工会财务工作更好地为工会工作服务,为全校教职工服务。
3.发挥经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工会组织依据《工会法》规定,实行经费独立管理,这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的权利,同时也是党和政府对工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它对于确保工会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独立开展工作提供了保证。工会要把经费使用好、管理好,应收款项及时催还,工会账目定期公开,向教代会或工会财务工作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报告,确实使工会的活动限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在这期间,经审监督委员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从常规的审计监督到工会工作的经济活动各个领域都要积极参与,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朝着“凡是有工会开展经济活动的地方,经审监督就要延伸到那里”的多元型方向发展。在提高审计监督质量的同时,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益,从而保证工会经费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4.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要想实现高校工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就必须要加强工会财务电算化管理。首先,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制定科学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合理配备操作员、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等岗位,不得由一人担任多个岗位,操作口令不能泄露,并定期更换,计算机要有病毒防护措施等等。其次,要加强对工会财会人员电算化知识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规程。最后,为了提高高校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对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学校,还要鼓励会计人员在完成日常核算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在实践中探索,充分发挥电算化在财务分析、资金供求预算等方面的优势,弥补这些方面应用上的空白,真正实现计算机替代人工劳动。(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财会专业;培养目标及对接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职业技术教育中财会人才培养定位与课程设置研究”课题编号:10030137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充分体现出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财会专业是职业技术院校中最普遍的专业之一,无论中职还是高职都开设了财会专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应当合理有效对接,充分节约教育资源,提高效率。
一、中、高职财会专业培养目标及对接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财会专业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实施高中阶段学历教育的基础教育环节,教育部规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和企业一线,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财会专业培养定位是面向基础,为社会培养掌握应知应会的会计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电算化基本流程与基础核算模块账务处理等基本操作,掌握金融、税收、政府会计基本概念,遵守《会计法》,恪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企事业单位会计员、统计员、金融机构的储蓄员、商业机构收银员、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等工作人员。
(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财会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然,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中、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及对接
在确定中、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科学规划课程设置。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及核算技能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必须突出职业特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财会专业在中职阶段,核心技能应放会计信息记录层面,辅以初步的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以财政部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训练学生填制会计凭证、设置登记账簿的规范操作习惯,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并在操作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认知核算方法与会计岗位之间的联系。以《小些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初步学习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标准,训练电算化软件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具备会计信息确认、计量、报告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职、高专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及核心技能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财会专业应当设置《会计实务》、《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经济建设培养中级人才。
会计实务课程应当以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并要突出行业会计比较;《税法》、《经济法》课程要基本涵盖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所有税收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以此为平台,设置《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提升业务水平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正确解读企业会计准则,并根据准则规定,对具体企业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报告的专业能力。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实务原理和专业知识并能正确执行有关会计等财经法律制度,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熟悉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培养对财务事项的职业判断能力。
高职、高专的核心技能应体现在根据会计标准对具体业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层面。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强职业判断能力训练,结合企业经营目标,选择最恰当的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提供客观公允的会计信息。
(三)中、高职财会专业课程对接
中、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中,基础入门课程应放在中职阶段开设。如《会计基础》、《统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高职原则上不再重复设置。考虑到高职、高专会有部分普通高中生源,对这部分学生,可以设置《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将会计基础及小企业会计实务的内容整合起来,在入学时第一学期开设。《财务管理》、《税法》、《审计》等一些较高层次的专业内容,只在高职开设,中职不设置。这样就避免了课程的交叉重复造成资源浪费。
《会计实务》内容应涵盖一般企业基本经济业务。对于特定行业的特殊业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有选择开设;《财务管理》考试科目除注重企业自身财务管理的要求之外,还要涉及预算、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税务、财务分析与评价等多个方面,要能形成贴近公司财务的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税法》、《经济法》的内容应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上,涵盖与财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增值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等。
三、中、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思考
中、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应用人才的任务,应用人才的培养侧重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财会专业教学应当树立课堂即岗位理念,将真实的财务工作引进课堂,使学生在作中学,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应该是财会专业教学模式的核心要求。
(一)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将行业企业适时的工作岗位、经济业务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根据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结合会计资格考试确定教学内容。
(二)虚拟企业作为课程载体
将行业企业真实业务资料加工成为虚拟企业,形成会计岗位典型经济业务,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根据实际会计核算程序安排教学顺序,创新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三)按核算岗位构建学习情境,分层实现课程目标
根据虚拟企业情况,按照真实工作岗位构建学习情境,通过不同情境业务处理,使学生先具备单项核算技能、进一步具备综合核算能力、最终练就能够解决一切核算问题的本领,形成职业素养。
(四)任务驱动、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学习情境中每一个知识点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理论。学生对业务的处理过程就是学习知识理论的过程,知识理论寓于实际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实践与知识理论一体化,学生在作中学。与此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五)工学交替编排教学进程
教学工作一方面在校内进行,利用多媒体教室、会计模拟室、电算化机房、创业者沙盘实训室等场所学习。另一方面,根据课程进度,有计划安排学生到行业、企业等校外实训基地现场观摩与实践,促进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
总之,财会专业中、高职不同层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对接标准的明确,才能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更加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适用的专业人才,扩大就业,提升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
[2]刘玉庭.《建全和完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体系,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http://.cn/Pages/News/P_NewsViwe.aspx
[3]袁贵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财务核算;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日益竞争,医院财务的管理成为了整个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并且直接影响着医院管理工作的生存和发展。医院新改革的应用与普及,使得其财务管理出现了各种情况,而如何避免这些情况,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进行加强和完善,从而提高整个医院的服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是新医改下所面临的核心任务。
一、对现阶段医院财务核算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实际的调查,在现阶段医院财务核算与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过程不规范。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收入和支出和核算中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核算规则并没有对这些进行有效的规定或执行,并且对相应的账款管理也存在相对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关键的岗位不仅没有形成轮岗制度,同时也没有对轮岗周期进行制定,没有形成收入和支出业务岗位的分离,最终导致了错误和舞弊现象的发生;二是对财产物资没有进行定期的清查,没有达到账实相符的效果;三是对报销费用监管的不严格;四是对卫生材料和物资材料领取与消耗的管理制度的缺乏;五是收入和支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六是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经济类业务流程的不熟练。
(二)医院核算管理缺乏科学性。在医院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是其中的核心部分。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大部分医院都是通过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预算报告的指定的,而不是对不同科室的成本核算。并且在工作中,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也不够完善,实践经验也不足,导致在核算时经常出现差错。所以足以看出在医院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核算系统,缺乏核算管理的科学性。
二、对医院财务核算与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建立完善的医院财务核算体系。在整个医院工作中,其财务的核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它也关系着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生存和发展。如果做好核算工作,则就能对医院的规模与发展进行扩大;反过来,如果医院得到了发展,规模得到了扩大,则更有益于财务部门的核算工作的开展。在当今的财务核算体系中,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完善,并且其实践经验也不足,导致了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差错。所以,对财务核算系统进行完善,不但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也能提高医院的整体发展。
(二)对医院成本的预算进行加强。在医院的整体工作中,需要进行成本的计算,需要对所有服务中的费用都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所以,为了能够对医院的成本进行整体的降低,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实现现代化管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成本意识的增强,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精神,对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进而对医院的整体健康发展进行提高。
(三)对医院的内部建设进行提高。在医院的工作中,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提高和改善,例如,对于财务的处理程序和财务制度,如果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玉管理,则就可以对财务核算的质量进行提高。对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对其内部结构和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进而达到医院财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与公平性。对内部管理工作进行提高和改进,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会计人员在核算时存在差错,最后对医院里各项工作进行保证。
(四)对会计核算机制进行完善。在医院工作中,对工作人员的劳动消耗和成果的认真分析,从而对最低价格进行获取,而如果对会计的核算机制进行加强与完善,则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的对其处理,从而推动医院的整体发展,但需要医院对成本实现合理的核算。而在医院的所有工作中,其核心人物就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医院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经济市场的需求。所以,为了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发展,就需要对会计核算业务实施有效的措施,保证所有设备的合理运用,保证药品和价格和办公用品材料的正确预算与核算,并将其纳入到计算机当中。这些改进措施不但可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制度,同时也能对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提高,进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在新医改形式下,医院的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只有做到建立完善的医院财务核算体系,对医院成本的预算进行加强,进而提高医院的内部建设进行,对会计核算机制进行完善这些工作才可以保证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总结:在新医改的情况下,医院财务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对医院的整体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新医改下医院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应对的措施。所以,为了对医院内部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进行提高,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医院财务核算体系,然后对医院成本的预算进行加强,进而提高医院的内部建设进行,对会计核算机制进行完善,最后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