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

时间:2023-08-11 17:2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

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青年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048-03

一、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教师107.6万人,其中,3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48.3%,40岁以下的教师群体占教师总数的64.3%。目前,高校教师至少有40%是新进教师。由此可见,当今高校教师队伍正朝年轻化态势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职责,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办学的主体,他们是培养大学生的主力军,其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和高校乃至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入,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1.教师职业的示范性特点决定青年教师思想道德观将会对社会风气产生影响。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这就使教师职业具有特殊的示范性。所谓“师者,人之模范也”。

学校工作,育人为先。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育人环境和育人质量。无论教师本人认识与否、承认与否,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甚至气质风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而教师的人格中涌现出来的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教育方式都无法达到的,高校青年教师是学校最有活力的人群,他们既有渊博的知识,又有充沛的精力,年龄又最接近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学生,他们刚从学校毕业,刚刚完成从学生身份到教师身份的转化,他们最了解大学生,大学生也最易和他们沟通,他们是大学生崇拜的对象。他们的新思想、新观念无形中会成为大学生模仿的对象。而从大学外在的社会性看,大学是社会中的开放性组织,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促进社会发展、弘扬社会正气中,大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德国新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洪堡认为,“大学是社会道德灵魂”。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的事情,还是一项全社会行为。高校大学思想文化素养对全社会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大学文化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文明集成,它通过各种渠道,对全社会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影响,其思想价值观、文化观等都对社会产生极大影响。

2.高校教师创造的社会价值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高校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而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未来从事管理和领导国家发展的领军人物。从经济角度讲,国家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主要依托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决定于人才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科技才能。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青年教师也必然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应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不仅直接决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如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让青年教师牢固树立对国家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加强高校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并以积极认真的态度,精心培养人才,是我们每个教育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国家经济发展使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观念发生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文化思潮趁机涌入,对经济价值的不懈追求已成为社会主流文化,而功利主义思想占据了社会主流思想。学校曾大力弘扬的无私奉献的价值观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社会原有的价值体系已到了崩溃的边沿,学校最宝贵的公正感正在消失,教师工作的原动力正逐渐消亡。而国家加大的教育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用于提高教师收入这一正确做法却最终拉大了教师的收入差距,放大了学校的不公平,使学校仅有的无私奉献精神领地近乎失守,而教师职业所倡导的就是奉献精神,但现在青年教师中愿意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他们越来越珍视自己的幸福,而为他人付出自己幸福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

2.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陷入困境。长期以来,在高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尽人意。首先,虽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实际的应用和发展,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没有一个大家一致公认和推成的理论指导,也就无法作为一门学科进行创建和研究。近年来,许多高校工作者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工作,但就整个高等教育思想工作发展来说,整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也存在严重问题。一方面,由于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绝大多数的人士在正式场合的表态中一定是充分肯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经验层面,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会大相径庭,有时候,人们几乎忘记思想政治教育,一旦发生危机,人们却又会想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了。最后,高校针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单一。为了迅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我们习惯的做法是通培训灌输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企图使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青年教师心中生根发芽,但我们忽视了价值观和信仰的灌输无法达到培训的目的,因为价值观和信仰属于精神和价值层面。而精神和价值层面的东西靠培训和灌输,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们常常不得不强制教师接受培训和灌输,并且为减少他们对培训和灌输的不满情绪,将接受培训和灌输折合成“次数”,运用经济杠杆方式来达到所期望的灌输目的。而这与我们学校的初衷大相径庭,即:以功利的方式教育他们远离功利;通过发放金钱的办法迫使他们淡漠金钱。

三、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

1.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固有的特点使其陷于不利境地。首先,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很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问题逐渐突出,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严重滞后,如果仍用原来的思想政治观点对青年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会引起青年教师的反感,促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这就与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已经提出,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用来实现这一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却还未形成。这种矛盾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期望难以实现。其次,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典型倾向,就是在学校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对青年教师进行实际考核和评价时,主要以青年教师上课多少、多少及质量高低为标准。在关系青年教师事业发展的职称评定中,思想政治教育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即使在职称评定表格中有思想政治一项评价,但在实际操作中,除非被评定人有品德方面的明显问题,一般我们都会给他合格成绩,这就使思想政治考核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2.高校群体的特殊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比社会上普通事务困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肖川教授认为,一个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的人”。这种人“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地表达自我,具有自我延伸(迁移)的能力,具有自由责任意识与能力,等等”。高校教师处于整个社会文化的最高层次,他们思想和行为的自主性比较明显,尤其是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同于一般社会成员,在文化气息比较浓郁的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由于自身接受新知识能力和机会远远高于社会其他成员,他们的观点势必会比较超前。在一种文化思潮没有形成统一共识时,往往会出现几个不同的观点,因此,在此文化行为形成共识之前,各种观点自由争论,势必会使思想政治观念混乱,只有当其中一种观念被确定下来时,才会达成统一共识,然后再出现新的思想政治观点,如此循环往复。高校一直会处于这种新旧观念不断形成和替代之中。这种特点,使高校中存在的思想观点总处于一种较为混乱的状态,难于管理和协调。

四、在现在社会风气下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1.高校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改变传统工作观念。从国内环境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引发了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也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由高度统一走向相对分离,主流意识形态的统领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这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形态。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思想政治观念作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先决条件,影响和支配着思想政治工作行为,最终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而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又受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和教师思想波动等诸多因素影响,任何一个影响因素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的令人瞩目的变化,几乎影响到思想政治观念的各个方面,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迫切要求高校转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观念,以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其次,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文化根植于每个受教育人的思想之中。“重义”作为一种民族精神被传承下来,这是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继续传承和发扬的民族精神。但如果工作中我们把追求适当和合理的“利”视为“唯利是图”、视为不道德,其结果将会使人们讳言谈利,造成做事不讲成本、不讲实际效果,结果只会白白浪费社会资源。在劳动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时,我们必须在倡导奉献的同时,确立个人的利益,力求先公后私、公私兼顾、个人与社会一致的观念。其实,马克思曾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物质利益有关”,即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利益需求,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们的社会实践也不例外。当我们的青年教师对自己的切身利益适度关心,就不应被认为没有奉献精神,人们对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追求,共同构成了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基本源动力。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主体,满足他们生存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利益的需要,正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价值所在。

2.密切联系青年教师实际问题克服思想政治工作固定模式。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贴近教师的实际生活。当前,随着学校管理注重以人为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对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社会保障和民利都十分关心,许多思想问题往往来自关系青年教师利益的实际问题不能妥善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以往的观念中,是一个“务虚”的工作,就是讲大道理、搞形式主义,所以历来为青年教师所反感,只是碍于同事或领导督促的面子,不得不参加一些院系分配的学习任务。实际上管理人员也清楚教师的实际想法,但为了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不得不组织这样或那样的学习,以应付学校或上级检查。要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克服空谈大道理、读文章、学理论、念文件等“务虚”这一固有的工作作风,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务虚”观念转变为倾听青年教师心声、贴近青年教师生活实际、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等务实的工作过程。在工作中不能推卸责任,应时时刻刻设身处地为青年教师着想,满腔热情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问题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也要讲清原因,争取得到教师的理解,不能让教师心存困惑或产生怨恨。这样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与青年教师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得到青年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五、结束语

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极其重要,同时也及其难做,但它对我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我们应该清楚,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将会是长期困扰高校的问题。因为任何思想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它不仅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也要求我们放弃急躁情绪,静下心来,循序渐进地推进。

参考文献:

[1]黄丽茹.高校课堂教学与青年教师培养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2]张兴华,王铁军.教师职业道德[M].南京:人民出版社,1998:14.

[3]王小锡,王建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34-36.

[4]李琳,杨杰,李军.当代大学教育管理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64-67.

[5]林樟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认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320-321.

[6]邱柏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67.

第2篇

一 积极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

(一)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认知空间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素质普遍较高,表现在这个群体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好的综合素质。同时,他们在个人认知方面还存在较为宽阔的空间,表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往往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值预计较高,对自己处理教与学方面的能力值估计过高,由此不仅阻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还可能造成在高校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误。为此,积极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认知空间,不仅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必要性。通过积极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认知空间,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达到在知识储备、能力自觉、教学能动性自省等方面的自我清醒的认知,帮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找到自我理论提高、知识增长、能力锻炼的努力方向。要坚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个人自我认知与外力助推自我认知相统一的做法,既要相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能够自我提高认知的自觉性与能力,又要加强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认知的能力。通过积极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自我认知空间,彻底克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对自己在理论运用、知识更新、能力适应方面过高的预计与感知,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尽快步入脚踏实地教书育人的知行合一的道路。

(二)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自我提高主观性空间

在积极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认知空间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树立自我提高的正面认识,确立自我提高的正确途径和要达到的明确目标,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提高的空间得到积极拓展。决不能在帮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加强自我认知的同时,削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主动的实践激情、高昂的育人豪情,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发展主力军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空间

第一,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实践创新的空间。在这一方面,高职院校的领导者要积极提高驾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的能力,把握大方向,瞄准大目标。同时,还要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们留下一片实践创新的空间。只要大方向不偏,大目标始终不被削减、淡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实施途径、教学借助手段等方面自主创新、提出新的设想和需求,高职学院的领导集体就应该予以积极地支持,积极创造条件,积极助推他们的创新,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们始终可以真实地把握住一个自由度较高的思政教学实践创新的空间,为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科学发展建设一个长效运转的永动机。

第二,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理论创新的空间。高职院校要积极建立起一套思政教育理论创新的机制体系,形成思政教育理论创新的责任承担机制、任务分解机制、理论创新奖励机制。要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们在思政课教育理论创新方面,提供坚强的领导、厚实的经费保障、扎实的落实机制,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始终保持思政教育理论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理论创新的实践,建立起不断增殖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储备库,实现以理论的创新推动思政教育实践的创新。

二 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规律

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离不开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正确认识与正确实践。

(一)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认知与实践的统一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认知空间、实践创新空间、理论创新空间充分建立而且健康运作的前提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才拥有了认知和实践统一的可能性。通过不间断地内因与外因的辩证交互作用,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认知和实践的逐步统一,逐步克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自我认知方面的各种偏差,最终达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提高与推动教学相结合、已有知识运用与实战经验总结提高相结合的目的,切实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个人成长过程的科学延续与人生历程的高层次变换,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可持续发展和高效能运转的换挡。

(二)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提高与提高他人的统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在实现了自我认知过程的圆满完结、完全纳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有机体系、有机汇入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发展机制的基础上,教育引导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在思想政治理论上的不断进步、成熟,催促高职院校大学生们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又一个主要内容和标志。

(三)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理论创新与教学方法创新的统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的核心内容和本质,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在思政教育理论创新与教学方法创新的统一,没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上的创新,就没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没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新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就没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跨越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创新与教学方法创新的统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的成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展现的核心内容。

三 着力加强对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

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与认识,笔者认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着力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政治素质的培养

引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实现自我认识空间的拓展、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自主意识的全面建立,必须首先塑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正确的政治倾 向,具备正确的政治素质。强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入门课。高职院校是一个培养实用性、适用性和即时使用性(短缺性)各种人才的特殊的教育阵地,倾向于“短平快好”的教育目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坚强可靠的政治品性、坚实可靠的厚德品质,无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已经具备了何种学历、学识,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思政教育必须对其政治思想意识构成进行重新洗牌,通过定期不定期地集中强化培训、长期地教育引导、坚持不懈地跟踪监督检查与纠偏等,培养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始终在个人政治思想意识方面不出偏差,确保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在思想政治意识方面不出问题。

(二)着力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坚定可靠的政治素质,还要具备适应工作需要的组织协调能力,这种组织协调能力不仅要用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积极主动有效地组织协调高职院校内外的一切思政教育资源的发掘、调整、整合、调动、运用各个方面,以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运转,还要用在积极主动有效地组织协调各种正面的政治思潮、社会倾向、大众认识,为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服务,屏蔽各种不利影响,提供思政教育的正能量,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成长及人生发展的健康延续,为社会培养政治合格、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三)着力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拥有高学历不等于具有高水平,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不等于具有教育引导他人的高技能。不仅要积极培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教书”方面的能力,还要积极培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育人”方面的能力。“教书”与“育人”是有区别的,“教书”是工作的载体,“育人”是工作的目的。“教书”是施教的技能,“育人”是施教的艺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可能在“教书”方面很成功,但是,不一定都能在“育人”方面做得很成功。要积极开展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以大学生心理学方面、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设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定期不定期集中教育培训,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运用心理学、法学、沟通交流谈心学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这种“育人”的艺术完善“教育”工作的功效,以这种“育人”的艺术,补充思政教育的缺憾,切实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的崇高目标。

第3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思想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调优教育布局,助推我市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如何融合两校教育教学资源;如何搞好教师队伍建设;如何积极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达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这成了我校目前在教师管理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搞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校青年教师队伍,总的来说是政治可靠、思想解放、业务过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值得信赖的。

一、青年教师现状

1.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主流积极向上与认识多元化趋势并存

在肯定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向上的同时,政治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部分青年教师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随着教师队伍的优化,学校间的整合带来的工作压力随之加大,教师队伍价值观发展呈现多元化,青年教师潜在的能量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奉献于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不是特别高,教师队伍流失,思想上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调查显示,部分青年教师崇尚个人利益和讲究实惠的价值准则。有贪图轻松的思想,存在“只要有机会就跳槽”的观念,有“家教是两全齐美的美差”的行为。

2.独生子女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总体来看,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期望值偏高;二是教育方法不当;三是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陷入溺爱与过分管理相交织的误区。

调查中,有62%的青年教师本身是独生子女,他们自身带有的独生子女的负面痕迹,比如比较自我、主观、任性,不太重视学生的感受、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受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等。

3.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造成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后的开放性、聘任制度的社会性、教师职称评审等教师职业的压力;学校生源的逐年减少,家长对学校、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等社会环境的压力;考试升学率的片面重视,教师超负荷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以及教师个性品质等,这些足以让每一位教师在清楚地认识到新形势下教师难当,清醒地体悟到竞争的激烈,促使教师在给自己敲响警钟的同时,也造成了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

4.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缺少成就感,直接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座谈中发现,多数教师对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职称评定(缺少成就感,看不到希望)等问题存在着不满。其中,待遇问题不仅给一些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不平衡,还影响工作情绪,使正常教育秩序、教育质量可能带来消极影响,产生从事家教的想法和行为。

这些因素,客观上造成了部分青年教师人生价值取向倾斜,功利主义倾向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一旦产生冲突,时常强调个人、索取、现实多,考虑集体、奉献、理想少。

二、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策略

1.要加强教育引导,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

学校要用最真、最美、最善的东西去教育青年人。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在十分尊重和爱护年轻人自发产生的理想和信念的基础上,要不断用青年人自己认同的新概念、新内容来充实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的培养工作。要把握青年教师思想上的热点,根据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法方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无私奉献教育,帮助青年教师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岗位,处理好个人与单位的关系。

2.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发挥才干的舞台,满足青年教师的成就感

学校必须建立多元化的竞争激励机制。在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原则下设立数个等级的荣誉称号,如“希望之星”“教学骨干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优秀学科带头人”“功勋教师”,学校以此引导教师不断攀登新的高峰。通过这样的措施,引导教师由合格的教师向优秀的教师转变,由职业型的教师向事业型的教师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3.要为青年教师排忧解难,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要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社会和家长要给教师更多的理解与关怀;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地劳动、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要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

4.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和爱护

青年教师步入社会时间短,工资收入较低,而且面临着立业、择偶、成家育子、奉养老人以及建立稳定的社交圈等一系列人生重大问题,正处在消费的高峰期。因此,他们在生活中心理压力很大,物质需求也很强。各级领导应更多地关心和理解他们,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职称、子女入托入学、定期体检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创造条件,使青年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总之,在当今社会人才资源激烈竞争的大潮中,必须放眼未来,始终保持青年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大对青年教师队伍的使用、培养力度,着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谁把握了青年,谁就把握了未来。

参考文献:

闫春田.青年教师如何做好学校的未来和中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第4篇

1.1重业务能力提升,轻思想政治素质提高

青年教师认识到踏入工作岗位时间不长,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都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方面,会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各种教学能力竞赛;在科研方面,努力参加或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发掘学科的热点和创新点,潜心撰写论文。然而,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容易漠视,并且会错误地认为只有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或者辅导员才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有的甚至缺乏应有的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还有的青年教师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党的政策缺乏深入了解,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造成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

1.2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塑造

有些青年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和任务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知识形成的过程,评价信息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但是,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却容易被忽视。《礼记》中有句话“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师应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以自身的思想质量、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去实现正确的价值需求。

1.3重独立拼搏,轻团队合作

大多数青年教师为了提升自己、顺利晋升职称,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在课堂以外的时间,更多的是独自备课、查阅文献资料、写论文等,在教研室里大家交流学习的时间较少。长此以往会造成集体观念不强,团队意识较差等问题出现。宋朝的朱熹说过“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即不仅要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且要懂得敬业奉献。

2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

现阶段,虽然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

2.1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实效性

从目前来看,多数高校基本都以院(系)为单位安排比较固定的集中政治学习时间,但主要沿袭了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通过灌输、劝导和讲述的“单边政策”方式来进行。而青年教师一般思想比较活跃、知识层次也比较高,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独立意识。单纯的说教和灌输缺乏创新性和感染力,难以调动青年教师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教育学习只是流于表面形式。

2.2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高校在教学考核、科研成果、职称评定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和奖励措施,但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缺乏明确的指标体系和量化评价标准,大多只是一些形式化粗线条的表述,基本上形同虚设。这种倾斜化的重业务水平,轻思想政治的考核激励机制,使部分青年教师轻视教师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学习和提升,导致政治意识淡漠,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取向日益功利化。

2.3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突出解决教师实际问题

青年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较多,主要来源于教学和科研竞争强,晋升职称难度大,经济基础薄弱等。这样的问题是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只有对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做深入细致的了解,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真正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属性。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方法与措施

3.1拓宽工作途径,创新工作方法

3.1.1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学习信度和效度

从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来看,最常见的方式方法是定期集中的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要深入开展,不能走过场。可以充分运用高校人才优势,可以适时邀请高水平专家把理论问题讲深讲透,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信度和效度。此外,还应加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中师德教育的力度,并在所属院部为每位教师挑选导师,从教学、科研、思想政治全方面进行教育、指导和监督。

3.1.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单纯依靠灌输式的理论教育,难以提高教师们的兴趣和关注度。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红色文化学习与实践活动,一方面,在校内开展一些以红色文化为内容的竞赛活动,如红色歌咏比赛、红色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等,使大家在交流与竞赛中受到红色文化的感染;另一方面,组织教师踏访红色遗址,重温红色精神,从各个缩影中更加充分了解我国发展史;还可以利用高校教师专业技术知识服务社会,如利用暑期三下乡活动同学生们一起走向社区走向田间地头,促进社区、农村的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

3.1.3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搭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

当代,新媒体凭借时效性强、信息储备量大、覆盖率广和感染性强等优点,逐步成为了对青年教师的思想行为有强大影响力的传播工具。因此,应借助其优势,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一些热点问题,典型人物事迹,鼓励大家阅读评论提问,并给与科学的解答。有说服力,有针对性的向青年教师宣传健康、科学及正面的理论。

3.2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完善师德考核机制

3.2.1利用先进典型事迹教育激励青年教师提升修养

榜样的力量,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同样,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需要挖掘先进个人事迹,以发挥其带头、示范和激励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借助报刊、电视、网络、微媒体等报载体,大力宣传模范青年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以此为突破口,鼓励和激发更多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感染并带动青年教师努力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及师德修养。

3.2.2运用适当物质激励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热情

运用适当的物质激励能够使青年教师获得社会尊重和认同感,进而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超越自我,加倍努力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我们对于在教学、科研方面突出并且品德高尚,思想先进,学生师德评价高的青年教师,应当在工资、津贴、住房、工作条件等方面予以奖励,不仅是肯定优秀教师的努力和价值,而且可以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朝着此方向努力。

3.2.3通过师德考评长效机制督促青年教师保持先进性

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机制,将师德建设工作形成常规化,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师德考评活动。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评奖评优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师德表现突出的,给予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对师德表现不良的,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失范的,依照规章制度严肃处理。促进青年教师自觉抵制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倾向,静下心来倾心育人、专心治学。长此以往努力建成师德观念强、师风正、素质高的青年教师队伍。

3.3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强化人文关怀理念

3.3.1借助以人为本的关怀理念走近青年教师生活

青年教师步入工作岗位时间不长,工作生活均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压力较大,顾及更多的是多上课多发论文多做项目,如何更好的照顾家庭,而自身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提升往往无暇顾及。因此,应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和导师与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制度,便于及时发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帮助解决收入、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为他们尽可能地解决后顾之忧,在关心关爱中增强教育效果。

3.3.2运用心理疏导的方式走进青年教师内心

青年教师在实现工作生活的多个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内外的障碍或干扰,导致心理挫折的产生。首先要掌握青年教师心理挫折的反应机制及诱因,积极预防并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其次应该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年教师自我调适的能力,帮助青年教师应对工作压力、舒缓职业倦怠。

4总结

第5篇

1.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今社会思潮的发展态势纷繁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妄图搞乱,扰乱祖国发展,因此加强对党的教育事业重要实施者—青年教师师德评价工作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全面贯彻“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大战略思想的高度看,高校承担维护稳定的使命任务越来越重大,青年教师作为办人民满意的民族高等教育的主力军被给予厚望,凸显了青年教师师德评价的重要性。

2.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

青年大学生乐于与青年教师交往,会将其作为学习榜样。因此青年教师只有具备优良道德品质,才能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感染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素质,帮助学生修正成长的方向。高校生源80%以上来自地区,学生基础差,受宗教等因素影响较大,且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长期在藏工作,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来看,青年教师师德评价关系到为培养合格建设者任务的完成,对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培养政治可靠性强的合格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高校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兼任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完善聘任、管理和考核制度,落实待遇,健全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引导青年教师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高校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任务,而青年教师多数来自内地,对当地情况和学生状况不够了解。同时,高校大都地处高寒缺氧、社会经济文化相对欠发达的高海拔地区,在人才引进和教师管理等方面客观上存在困难,造成青年教师素质能力水平良莠不齐,个别教师不能严以律己,表率作用差。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评价对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是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重要方法

教师师德评价作为对青年教师进行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具有检验、导向、激励、改进等功能,规范着教师言行,督促其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保证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进步相一致,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成为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坚持发展性师德评价理念,不断提出新的师德评价标准,发现青年教师师德方面的薄弱环节,指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引领高校师德建设全过程,对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道德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的特殊区情,高校青年师德评价方面不仅存在与内地高校同样的问题,还面临着更为突出的困难,尤其是面对新时期各种思潮的冲击和斗争严峻形势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评价和建设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现阶段,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评价现状总体情况良好,但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存在的问题和症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导向错位失衡

一是评价指标设计上有不和谐的倾向。往往侧重于对科研道德评价,忽视对教学方面师德评价,改变教师师德建设的指向性,导致出现青年教师不积极承担课程教学任务或是随意调停课程等有悖于师德现象;过分重视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忽视了育人工作的考察,殊不知育人工作相比于专业知识传授,担负的责任更大且更为繁琐,这样起不到导向激励作用,限制了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二是过分关注师德评价结果,往往是把师德评价结果简单地与工资福利待遇、职务职称晋级等切身利益挂钩,群众公认度高的师德标兵等典型性榜样引导性不强,忽视了师德评价在信念引导、精神激励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导致出现急功近利等不良师德现象。

2.评价环节缺失或做的不到位

青年教师师德评价应该是完整的循环系统,包括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实施、评价结果的运用与反馈等环节。新时期师德评价要求涵盖的指标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准确把握师德评价尺度的前提下,评价过程中各项环节工作落实到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评价过程不够完善,部分环节缺失或做的不到位,往往是将师德评价与年终考核等工作合并进行,对其“德、勤、绩、能”评价,师德虽然排在首位,但是更多的是在关注“绩”,实践操作性较差,评价结果简单化,只是选出少数师德优秀和对其“师德一票否决”的教师并与物质奖励惩罚挂钩,缺乏必要的沟通反馈,评价结果运用程度不够,难以真正触及到师德建设本质,使一些青年教师产生抵触情绪。

3.评价过于整齐划一

目前高校青年师德评价还存在评价整齐划一的现象,没有体现分类的思想,在评价主体、客体及评价内容上一刀切,导致客观性和公正性得不到认可。首先,高校青年教师有教学型、科研型、管理教师和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等等不同的类别,他们职称学历具有差异,评价中合在一起进行,不能充分体现出各种类型教师中的优劣程度。其次,按评价主体可以将评价分为教师自我评价和教师本人之外的学生、同行、领导和家长、社会舆论等他人评价。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评价中对于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使用较差,参与评价人员结构单一,分类不明确,权重系数设置合理性、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第三,指标体系设置上层次性不强,只是泛泛地给出抽象模糊的内容标准,对青年教师师德要求过于整齐划一,没有考虑到青年教师师德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差异性,体现出青年教师群体的特殊性。

4.特殊性把握不够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评价既不同于内地高校的师德评价,也与高校中老年教师师德存在差别,需要针对其特殊性开展师德评价。目前高校青年教师评价中对于其特殊性体现还不够充分。首先,青年教师相比中老年教师来说,在思想上受现代社会各种思潮影响和冲击作用大,对其师德要求应更为严格,评价指标应更为全面,在特殊区情所侧重要求的,如奉献精神等评价指标上应设置更高的权重。其次,新媒体时代师德建设方面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对于传统师德内容评价较为详细,但师德现代元素考虑还欠周全,时代气息不明显。还有,青年教师面对的主要教育对象是藏族学生,但当前评价对于民族特性把握上还不够充分,在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看待等体现师德建设民族性的指标上没有给予必要的权重,甚至于缺失。

三、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评价水平的对策建议

1.充分认识评价的意义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

首先要强化对青年教师师德评价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按照斗争需要和高等教育特殊要求,把其作为对青年教师综合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首位,加强组织领导,统一规划,不断完善评价规章制度,转变师德评价价值观,引导青年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形成共识。

2.坚持正确导向性原则,促进青年教师发展

应将发展性评价机制贯穿于评价工作的全过程,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目标,全面地评价师德表现行为,确保价值取向不偏离,起到正面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实现由侧重甄别和选拔功能的评价向侧重促进教师发展功能的评价转变。关注青年教师当前师德表现的同时,更注重其入职以来的成长和发展表现。评价环节上处处要体现“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旨归,注重导向作用,合理使用评价结果的同时关注评价过程,发挥师德高尚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成长进步。

3.坚持系统性和分类评价原则,把握特殊性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评价工作应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有机动态系统工程。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全面地体现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目标与内容,还要构成完整的实施系统,注重制定评价标准,加强交流,及时反馈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应根据区情、生源特征、青年教师构成和来源等因素,建立和细化立体动态评价机制,全面地反映师德发展情况。考虑师德建设内容历史的延续性,突出时代性,重点把握斗争的特殊区情和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强化对青年教师四观两论的评价,体现政治性和民族性。应充分体现分类思想,针对特殊性在评价内容标准制定、评价主体、评价客体等方面划分类别,分类评价,体现层次性。例如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注重校内和校外、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广泛吸收领导、同事、学生、青年教师参与,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尤其是要发挥评价客体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合力,确保公正性和客观性。

4.坚持全面性原则,构建师德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对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充分体现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方面的特殊要求,为师德评价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构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应坚持全面性原则,在问卷调查、访谈等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LISREL等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因子分析、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评价等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构建教师、学生、同事、领导和社会的多元评估主体,并合理设置权重系数,探索建立一整套包括对待学生情感、爱国爱藏情怀、职业道德、教学师德和学术师德等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适应性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形成可行性较强、符合特殊区情和高校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方案。

第6篇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成长,既关系教师自身职业生涯也关系到高校的整体发展。本文从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工程实践、科研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青年教师。

关键词:青年教师;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工程实践;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37-02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主要承担者。高校教师的成长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意义重大。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协调教学与科研的能力。本文从以下四方面阐述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

一、高尚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素养包含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一名合格的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市场经济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意识不够、组织观念淡薄。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人做事过分看重个人得失,在教学方面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教学只是单方面完成教学任务。这些是思想政治意R不强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的表现。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培养人才的质量。

因此,青年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当前一些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在网络游戏的侵蚀下,学习散漫、多次挂科、经常感到迷茫。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年龄差距小,与学生共同话题也较多,对学生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因此,应抓住这个优势,授课之余多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此外,很多高校在设立专职辅导员的基础上,还对每个班级设立了班导师一职,对学生进行学业督导、专业导航和心理疏导。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学生们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压力,来自学习、生活、就业及情感等方面。但由于社会阅历少,思维简单、承压能力不强,稍有不顺,容易偏激甚至走极端。青年教师应勇于承担班导师的职责,从日常学习、生活着手,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乐观积极的解决问题,与辅导员一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还应从为人处世等多方面影响和熏陶学生。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格、生活、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影响着学生。”青年教师应加强自身品格的修养,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业务上追求精益求精,生活上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扎实的教学功底

课堂作为教师的第一舞台,要舞出一曲动人的舞曲,扎实的课堂教学能力必不可少。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是:基础理论扎实,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但缺乏系统的师范类教育,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1.尽快熟悉教学相关业务: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案是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青年教师要尽快熟悉教学大纲,学习编撰教学计划和教案。在入职之前,针对青年教师一般会有校级或更高级别的岗前培训机会。青年教师要抓住此类学习机会,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在授课前系统学习本专业学生培养方案,熟悉所授课程在整个学生培养体系中的作用。研究教学大纲,摸清课程的授课要求及重难点分布。学习教学计划与教案的编写,加强授课ppt的制作学习等,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功底。

2.课前备课充分:青年教师在自身知识掌握上可能较好,但如何将所掌握的知识,通过语言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实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广大青年教师在授课课前花大量的功夫备课,并熟悉相关教学经验和手段。在备课时青年教师除应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应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依据大纲要求,把授课重难点掌握,并融会贯通,然后将知识糅合成可以讲授的内容。讲授过程还应关注知识的更新,适时加入与所授内容相关的最新技术与应用。同时,青年教师在上讲台前还应花大量时间向本门课程授课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课余时间多观摩学习老教师的授课过程,写下学习心得与注意事项,总结出有利于今后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提高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

3.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或者借助多媒体再现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包含对授课内容与方法的反思。比如,所授课内容是否符合大纲要求;重难点有无重点讲述;授课节奏是否按照进度进行;授课过程中是否注意知识的连贯性;课堂管理有何可改进的地方等等。青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养成理性的教学反思习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4.虚心向中老年教师学习:中老年教师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青年教师所不具备的。现在不少高校组织了中老年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活动,或针对某一课程设立由1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1-2名新教师组成的课程教学小组。结对子和课程教学小组等形式为新老教师的沟通学习搭建了平台,利于教学经验与技巧的传承。青年教师应积极抓住这些学习机遇,虚心请教。

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马克思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一切人才成长的根本途径。离开了实践,理论与实践就无法统一。当前不少青年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但工程实践经验不足。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容易使所传授的知识显得空洞,不具工程运用价值。青年教师,特别是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工程实践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中,从工程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从工程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针对提高实践能力,青年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实验课程及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的教学,获得与理论知识相联系的基本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主动争取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切实加强企业实践经验。现在,部分高校要求青年教师职称晋升要有一定时间的企业实践经验。青年教师应抓住这种宝贵机遇,努力充电。在实践中积极参与企业项目,体验企业文化,了解企业运作流程,洞察企业对大学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学习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寻找授课教学过程和工程实际的不同点,为专业课程教学做积淀。只有实践,才是架接课堂知识与企业需求的最好桥梁。另外,实践还增加了青年教师了解企业一线技术需求的机会,利于自身研究方向的确定并增加今后校企合作的可能。

四、正确协调教学与科研的能力

教学作为高校的第一基本要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科研同样被认为是高校的灵魂。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当前,部分青年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教学与科研之间忙忙碌碌却一无所获。教学方面,青年教师在教学体系认知和教学经验掌握上急需提高,这需要青年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当前期科研与所授课程内容差距较大时,投入时间和精力更甚。科研方面,青年教师在进入新工作单位以后,同样面临很多困境。如脱离了以前研究生期间的科研团队,如何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新的环境下,科研硬件不完善;手头项目少,科研经费不足等等。这些都是青年教师应该考虑的。如何在新的工作环境中,顺利完成教学自身任务,又突破科研的困境,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是青年教师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做到,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在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的基础上,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把科研成果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此外,青年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从事与科研活动相关联的创新创业竞赛、毕业论文等形式,使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应时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日常生活中不断求学上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将所学投入到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正确协调教学与科研两大主要任务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争取早日向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迈进。

参考文献:

[1]黄亮亮,曾鸿鹄,吴志强.浅析高校青年专业教师如何做好班导师[J].高教论坛,2013,(2):91-93.

[2]侯相茹.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27-29.

第7篇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公共服务;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237-03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作为知识传承、知识生产、知识创新的主体,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文化传承等一系列重要的社会职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标志,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学生群体个性化趋势明显,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大为增加,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危害均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对高校和整个高等教育系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青年教师作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具有活跃的思维、事业的冲动和初为人师的事业感,他们与在校大学生年龄相近、沟通融洽,常常能以自己的言行在课堂教学、实验指导、学生活动和野外实习中与学生同行感染和影响学生,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青年教师的特点和优势,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建立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成长教育机制,既有利于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推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也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完善提供了现实保障,有利于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一、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内涵和特点

一般来讲,凡是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虽未发生在高校,却与高校中的人或事有着密切联系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由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原因引发的,可能严重威胁到高校正常教育秩序,并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包括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对高校的教学设施造成破坏以及形象声誉带来损害等,以高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大学生起主导作用,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以高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事件均称之为高校突发事件。

(一)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类型

将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从而采取不同的应急管理措施,这是各国高校应急管理的共同经验。根据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性,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五类:一是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二是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学校周围及隶属单位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三是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受损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高校成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四是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校园内的恐怖袭击事件、政治性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治安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和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大规模非法集会、游行、请愿、罢课等事件。五是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如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心理障碍引发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教学或管理运行不良引发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

(二)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某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社会转型期特点在高校不同程度地折射出来,高校自身的快速发展、高校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导致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频发状态。综观高校突发公共事件,除具有一般的突发公共事件所具有的突发性、危害性、不确定性、敏感性等特点外,又因高校的特殊性,使其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1.区域的边界性。与政府要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不同,高校只需处置和应对其范围内的突发公共事件,这种特性决定了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范围往往是有边界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地会延伸和触及社会,但大多数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仍然仅限校园内部。

2.影响的社会性。高等教育牵涉到千家万户,高校通过家长、学生、用人单位和媒体等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引发公共危机,不仅会直接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校的声誉和效益,还可能通过一些途径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受众的复杂性。高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其社会开放度也日益提高,在高校内部和学校周边,除了其自身的组织和成员,还存在着文化层次不同、利益目标不一致、价值观念千差万别的各类人群,因此社会层面的各种矛盾也大量存在于高校之中。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自身可能引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并处在突发公共事件当中的同时,也极易受到外部突发公共事件间接影响的冲击,因此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就存在非常复杂的一面,往往折射出复杂的社会背景。

4.处理的紧迫性。虽然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存在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无论是最终走向严重危机还是“转危为安”,其发生的临界点是无法预测的,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或麻痹大意。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调配各种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否则将导致事件持续时间更久,恢复更慢,对师生心理健康损害大,届时以高校自身的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

5.诱因的心理化。无论就学生、教师还是高校其他人员而言,高校人才智力密集,是高学历人群的聚集地。但同时,高校人员自我认知情境复杂、较敏感、情绪化、易冲动等个性特征往往会引发各种暗藏的心理问题,成为主要和常见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诱因。

6.传播的网络化。近几年来,网络介入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是通过网络曝光的,并经过网络大肆传播、升级,由于大多数高校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和经验,信息公布不及时,致使谣言伴随着网络跨时空和地域传播,让高校陷入舆论的被动中。

二、青年教师在高校学生培养和公共服务中的角色定位

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战线上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在既往的传统观念和制度安排中,主要承担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等职能,同时会有部分人兼职担任班主任工作,但大部分青年教师在立德树人和学生管理上的作用发挥方面缺乏可操作性的切入点,这不仅对学生成长不利,也对青年教师成长不利,最终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致使高校成为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缺失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青年教师的学生教育管理角色

从青年教师承担的社会角色看,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他们担负着教书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各种各样有用人才的重任。他们作为知识传承的重要纽带,对于完成高校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青年教师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更应该本着对学生高要求的原则,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方面的熏陶和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青年教师所承担的社会重任方面出发,在加强青年教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对学生的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性要求上多下工夫。“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是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基本方法。青年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是知情知心的益友,要从热爱学生,把握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深入学生,熟知青年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以情感人,真心地关心学生等方面入手,提升能力,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二)青年教师在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角色

青年教师是高校公共服务的主要力量之一,青年教师与其他高校教师队伍相比,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在教学科研一线的课堂、实验室,学生管理和活动的场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处在高校预突发事件的现场,在及时控制和清除学生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因而,在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中,青年教师的角色定位就不仅仅是防范问题的“疏导者”和发现问题的“警示者”,更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执行者”和应对问题的“参谋者”。青年教师从自身成长和服务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积极加入到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工作当中,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中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发挥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有作用。

三、搭建青年教师融入学校整体公共服务的平台的载体

在高校危机事件预防与应对工作中,地方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家庭都具有重要的责任,树立联合防范共识,建立健全联合防范机制是做好公共危机防范最好的办法和措施。作为高校,如何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应对危机事件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之中,配合学校日常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绪疏导、安全教育工作等,必须建立青年教师有效融入工作的载体和途径。

(一)搭建青年教师融入学校公共服务的平台

当下,青年教师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任务,但是作为高校教师,“教书”和“育人”的两个角色同样重要,青年教师在“育人”工作,特别是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中发挥作用应该具有明确的职责。一是学校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明确青年教师职责,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成才,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尤其在学生教育管理和学校的公共服务中明确职责,制定学生管理服务目标。二是青年教师自身要厘清角色定位,发挥恰当的作用来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危机事件的防范与应对。三是搭建青年学生与青年教师的共同成长的平台,探索积极有效的载体,采取先进快捷的沟通方式,营造教学互长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得到指导和成长,让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引导学生树立危机意识,做好危机预防工作

树立危机意识和预防为主的理念,做好预防工作,是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高校危机管理从事后救火式的管理变为事前主动防御管理的新要求。

1.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及时反馈学生思想动态。青年教师应配合学校的各级组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强学生的管理。这些管理工作包括利用青年教师班主任、兼职辅导员的身份职责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贫困生工作,以及其他学生事务工作。利用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相近,沟通融洽的特点积极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充分发挥班级、各团体中主要学生骨干联络沟通的作用,悉心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及时使学生把动态信息和学校各级组织和部门反馈沟通,争取工作的主动性。

2.利用课堂内外的交流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青年教师在日常的授课和解惑当中,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交流可以不同程度地了解学生的潜意识,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可以有效应对相关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同时,培养一支得力的学生骨干信息反馈队伍,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网络,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置方案。

3.培养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结合青年教师的具体授课工作及与学生的交流活动,积极培养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好防范危机事件的实战演练,指导学生掌握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基本常识,以使学生在危机事件中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科学自救和互救。

(三)完善长效机制,提供科学指导和制度保障

建立与完善高校危机事件防范和应对长效机制,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使高校各职能部门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合作,提高学校应对危机事件的效率。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年教师应对高校危机事件提供科学规范的工作指导。以书面的形式将长效机制固定下来,使青年教师的应急工作有根有据,这样可以促进青年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利于和谐安定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事实证明,在越来越多、越来越棘手的高校突发事件面前,只要牢牢坚持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应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独特作用,有效提高高校师生的危机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不断完善和创新高校教育服务的管理体制,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就会以最平稳、震荡最小、代价最低的方式得到妥善解决,高校安全稳定和社会和谐安定的大局就能切实得到维护和保证。

参考文献:

[1]安文娟.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2]王宏伟,何鹏.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的现状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29(3):226—228.

[3]曾一兵,徐春峰,黎文普.浅议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0,(12):118—119.

[4]李志强.论高校危机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第8篇

关键词: 中学青年政治课教师 专业素质 提升途径

一、中学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内涵

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笔者比较赞同以下说法: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指的是担任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的教师在系统的师范教育和长期的学习、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获取的可发展的、可更新的并且能够对教育教学产生影响的职业素养[1]。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很多方面,根据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思想政治课专业理念,主要指教师要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坚定的职业理想;(2)思想政治课教师师德,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良好的个人修养;(3)思想政治课专业知识包括系统A思想政治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4)思想政治课专业能力主要指教育研究能力、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有部分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他们虽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中学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理念存在偏差,对自身专业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待增强;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科知识掌握不牢,通识性知识掌握不到位;教学能力有待增强,教学设计能力不足,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有待提高,等等。中学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现状,要求进一步提高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中学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中学青年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包括他们职业认同感不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到位;自身修养有待提高,并未完全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够。教师必须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与目标,这关系到教师的人生走向,甚至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当下部分教师思想懈怠,追求物质享受,精神追求错位,理想信念淡漠,甚至恪守“人人为我,我为自己”的功利信条,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上,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工作。

(二)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国家的素质教育政策不完善;社会对该学科的忽视;学校的专业发展评价机和激励制不合理;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对学科的不重视。政治学科的学科性质、高考所占比重的客观性使学校、社会忽视该学科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地位被边缘化,但相反他们还要担任过多的课业负担,考评体系不健全导致教师工作上呈现惰性,再加上学生对学科的不重视,使思想政治课教师发现不了自身的价值,从而忽略对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

三、提升中学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途径

(一)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工作

国家应该改革教育体制,完善素质教育政策。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制度,保证师资质量,从而在源头上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师人少任务重的难题;可以制订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培养计划,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交流的机会;还可以引导社会舆论,加强社会对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视程度。

(二)学校采取多种措施

学校应完善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热情,还应该适度减轻青年政治课教师的工作负担,给他们更多成长进步的空间,同时应该构建平台支持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学习交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个人通过各方面努力提升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从自身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可以从增强职业认同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等方面下工夫。

总之,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延续力量,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应早日提上议程,而他们的专业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快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陈菲儿.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质及提升策略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青年教师 教学水平 提升策略

[作者简介]高丽娴(1979- ),女,吉林榆树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于威(1980- ),女,吉林舒兰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王学明(1970- ),男,吉林磐石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吉林 吉林 132001)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075-02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完整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各行各业对素质过硬、能力全面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社会舆论和学生家长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提出了更为规范和严格的要求。对高校本身而言,最根本的就是要从教学质量入手,加强对学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引导,指导他们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为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遽需求带动了一大批专业院校的产生。21世纪以来,各地新建的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高校数量的迅速膨胀,一方面响应了国家扩大招生规模、提升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政策,有利于考生根据特长和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专业;另一方面也相应地造成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紧缺的局面,尤其一些新建高职高专院校,在建校之初引进了一大批刚刚毕业、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

数量众多的青年教师涌入高校,在为高校增添了蓬勃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教育体系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处境:高校教师紧缺、教师队伍结构层次不合理。目前,大多数国内高校都存在教师年龄层次亟待优化的问题,由于短时间内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原有的教师数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由于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忽视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人才断层,甚至部分学校的某些新设专业出于建设需要,直接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专职教师到校任职。

青年教师虽工作态度端正、工作积极性高,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与经验丰富的教师相比,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理论深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动手技能。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课堂气氛冷清、师生关系离散、学生成绩下滑等多种负面结果。

二、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广大青年教师,尤其是拥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大多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理论基础牢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缺乏与同事、学生打交道的经验,难以在短时间内妥善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如缺乏完善的沟通、疏导机制,极易挫伤青年教师教学自信心,进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不利影响。具体来说,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之初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1.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当下的青年教师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导致他们自我意识较强,想问题、做事情过于简单和粗糙,且刚刚大学毕业的教师年纪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当面临教育教学或管理困境时,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往往难以摆脱幼稚思想的束缚,过于情绪化和主观化,对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有所偏差,容易伤害到同学和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不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2.缺乏以专业知识授课的意识。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急于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全都传授给学生。然而,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其定位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教师要分清轻重缓急,理好次序,首先把最实用、技术性最强、应用范围最广的技术传授给学生,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知识等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应从全局着眼、宏观性地把握课堂容量,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专业意识。

3.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高职高专院校的青年教师大多缺乏示范教学经验,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学生时没有充足的课堂掌控能力。在教学环节,青年教师一般只局限于教材上所列举的知识与理论,单一地通过知识点来讲解知识点,而很难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形成根据自身能力形成独有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这也就决定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佳、内容流于表面,学生无法真正地将知识内化。

4.缺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高职高专院校最为根本的是为用人单位、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性强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特长和优势。这一特点也就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应该加强理论基础的应用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而青年教师任职时间较短,缺乏针对性强、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法,这就造成了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理论基础强,而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策略

针对青年教师在心理素质、教育意识、教学方式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四方面能力的缺乏,应从学校、社会、青年教师这三者应统筹协调,为培养优秀、全面、高素质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形成合力。在这三者中,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外部因素,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二者中学校起到主导作用。另一个外部因素是社会,社会应给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空间和氛围,减少舆论和心理压力,让青年教师在宽松、包容的状态下全面成长。但从根本上来讲,青年教师的成熟和发展还需要自身不断地充实和提高,着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工作自信心。综合以上内外两个方面因素,学校、社会、教师本身应在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1.外部因素的促进作用。外部因素中应包括学校和社会联两方面因素。针对具体情况,学校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为广大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并努力解决好他们生活上的诸多问题,使青年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紧张忙碌的教学工作。社会最重要的工作是要营造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让青年教师在宽松的心理状态下健康成长。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使之树立高度的政治立场和工作责任心。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保证其他各项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坚定其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端正态度,激发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使青年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确保他们逐渐认同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这不仅有利于广大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第二,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岗前培训,使之快速适应教师角色。由于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在广大青年教师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即便是师范专业的高职高专教师也缺乏在高校任职的教学、工作经验。针对这一具体情况,高校应提早行动,科学、合理地制订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计划。在正式的教学工作开始前,邀请相关工作经验丰富、教学时间较长、科研成绩突出的杰出教师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开展全面的岗前培训。通过相关培训,学校应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把握课堂秩序、处理学生关系、处理师生关系、缓解各方压力等,让青年教师从教学、生活两方面走向成熟。培训的内容以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为主,但又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配合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因为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育人比育才更为重要。青年教师不仅仅要具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方法、程序,更要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才能在育人过程中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材,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起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客观评定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成绩,并鼓励他们突破陈规、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青年教师精力丰沛、满怀雄心,对教育教学事业有极高的积极性,高职高专院校应充分抓住青年教师这一特性,因势利导,创造良好条件和科研氛围,为他们在打牢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拓进取,开创教学、科研工作的新局面。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有完善健全的科学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具体说来,科学的评级机制既要重视“量的积累”,也不能忽视“质的提升”。传统上,青年教师在工作之初容易犯“贪多求全”的错误,过分重视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深入钻研。科学的评级机制就是要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原有前提下,更加重视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科研质量,实现学校科研发展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到“集约式”发展模式的跨越,保证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素质。

最后,还应重视社会舆论在青年教师成长中的作用。社会各方应努力关注教育发展,关心学生成长,为广大青年教师不断完善、全面发展营造宽松健康的社会氛围。

2.内部因素的决定作用。外部条件只是推动青年教师完善发展的助推力,起根本性、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仍在于教师本身。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小,沟通较为畅通。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心态,有的放矢、投其所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青年教师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教育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它的对象是人,其教育的内容、方法、传递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求知欲和好奇感的学生,而且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学生,良好的做人准则和工作态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广大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和创新性,勇于突破原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勇于在教学方式、授课方式方面推陈出新,努力打造出适应自己的教学风格。

最后,青年教师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关注不同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特长,让他们在结合自身爱好的基础上学习使用技能,使爱好与工作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实践的积极性。换言之,唯有青年教师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升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青年教师的全面成长不仅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对学校声誉、社会认可度也有着深远的意义,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各方面的不懈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向上、宽松包容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张万生

教师队伍建设历来是一所学校、一个校长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也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知名度的正确途径。近年来,各地各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在成绩的背后,已经明显暴露出一种"瓶颈"现象,对这一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任由其发展下去,就会影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研究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出发,略谈一二,不足之处,敬请匡正。一、"瓶颈"现象的表现

1、骨干教师的价值取向问题。在我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计私利报酬,工作中舍得投入,拿得起,放得下,成绩优秀的骨干教师,他们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在他们身上也表现出一些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对自己的教育理想定位不尽合理。他们往往以取得好成绩,受到表扬和赞誉,或者取得丰厚的物质待遇为自己工作的全部目的和落脚点。这种定位是把教育看作了一份职业,凭之吃饭,挣工资。但在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在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仅仅把教育看做一种职业,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这个时代需要教师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去从事。只有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才能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学生倾尽心血,时刻做个有心人,时刻动脑子,探索规律,发现真理,追求成功。并且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博采众长,能把最恰当的事例信手拈来,融入课堂,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汲取知识,不再有学习之苦。

2、中年教师中的“高原”现象。中年教师在我校所占比例较高。有多年经验的中年教师对学校的管理模式、人际交往、工作方式耳熟能详。在工作中,勤勤恳恳,遵章守纪,习惯于凭自己经验和思维定势开展工作,不喜欢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出现,虽然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与这个改革和创新的年代,却极不相适应,影响了教师的发展,影响了教育的创新。

3、青年教师的浮躁现象。青年教师思维敏捷,知识新,观念新,容易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这是积极的一面。但在青年教师身上却存在一些浮躁现象,如有些青年教师缺乏人文素养,不知道尊重别人,心高气傲;有些青年教师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青年教师一旦发现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受不了挫折,就热情锐减;一些青年教师看到社会上有些人大把捞钱,而看到教师清贫,就耐不住寂寞;一些教师面对学校、社会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清规戒律”,感到不够独立自由,就搞一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付;有些青年教师不善于学习,没有理论功底,撰写论文,东拼西凑等等。这些都是青年教师中的浮躁现象。

二、对"瓶颈"现象的思考

1、校本培训模式的缺憾。校本培训模式,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正确有效的途径之一。校本培训,应当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教材、有实施措施和物质保障的培训方法;应当倾尽全力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和专业文化知识,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校本培训真正产生效益。近年来,我校虽然坚持了校本培训,把校本培训纳入到了校长的议事日程,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了《教师基本功考核训练办法》,形成了《师德签定暂行规定》,在平时工作中,开展了"三笔字"、授课竞赛等岗位练兵教学活动,这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有不足,与校本培训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要求上整齐划一,希望通过教师队伍建设活动,使大多数教师都能进步,但没有认真分析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面的教师的精神需求。二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上缺乏时代感。在具体工作中,强调对教学基本功的要求,而忽视了新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教育;三是形式上单一。很多情况下,局限于组织教学竞赛,组织听课等方面。

2、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这个倡导改革创新的年代,我们更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然而,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却有其难度和复杂性。首先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切中时弊,掌握职工的思想脉搏,才能有针对性。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仅靠简单说理或精神刺激和物质奖励是解决不了新形势下教师思想问题的;最后,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对已经形成的传统和长年形成的校园文化积淀,我们要采取扬弃的态度,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拿来,而是在优良传统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然而,纵观近年来我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却有明显的不足。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不强,不能及时全面地摸清职工的思想脉搏,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够灵活,思路不够开阔;三是对校园文化的内化过程缺乏指导,教师重新塑造自己的意识不强。很多情况下,还受儒家的中庸、仁仪、礼让等思想所左右,而对现代的竞争、效率、公平等观念还未形成校园主导思想。四是过多地强调敬业爱岗,热爱学生,却忽视了对教师人文素质,如德性、教养、思索习惯、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3、囿于环境的影响。早年,就有"孟母三迁"的事例,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小学、中学、大学一直以考试论英雄,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培养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既使出现道德品质上的问题,也被轻描淡写地处理,在这种大环境下,使教师的发展不够全面;现代社会,提倡竞争、效率、公平,提倡创新的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功和素养。另外,发达的信息,开放的环境,既给教师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带来了一些不容乐观的东西。一些教师在互联网上玩游戏、聊天、迷恋体彩、足彩等,有些教师乐于人际交往,社会上三教九流皆交之,这对思想稳定工作极为不利。因此,我们主张,教师一定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提高辨别事非的能力,积极吸收现代信息社会的优良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三、解决"瓶颈"现象的对策

1、领导要转变观念,明确方向。所谓转变观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识到教师不是单纯的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而是学校发展的促进者,树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才能不遗余力地去抓教师队伍建设。其次,要树立平等的观念。校长与教师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也应当成为朋友关系,要懂得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与教师平等相处,亦师亦友,才能真实了解教师的思想状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所谓明确方向,是指对教师队伍建设要在不同时期,能够提出不同的教育培养目标。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概括:"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最高境界。依我看,为师之道也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教师把教育当作职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这是对现今教师的最低要求。第二层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要求教师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既要好好干,又要会干,要用心、用脑,不断积累,追求成功。第三个层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要求教师把教育当作一门艺术,通过潜心钻研、探索,达到解人而不知,育人而不觉,博采众长,信手拈来,学生无学习之苦,教师品成功之乐的境界。以此为鉴,我们可对教师进行排摸分析,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目标要求的培养和引导,鼓励教师向最高境界努力。

2、要倡导先进的校园文化。倡导先进的校园文化,也就是学校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但要使环境优美,同时也要把学校建设成为传播文明,创造文明、发展文明的场所。为此,校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办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有了它,才能把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要树立人文关怀的思想,从基础道德入手,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发动教师、组织教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在活动中内化自己的理念,把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入教师的思想之中。再次,要建立相应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不能动辄就扣工资,扣奖金,把流水线生产的管理方法简单照搬到学校中来。最后,要努力使学校具有特色。一旦特色形成,产生效益,教师就会产生自豪感,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这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11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化 师德修养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后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补充到教学一线,青年教师与日俱增,如何培养好青年教师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要激发青年教师的热情,增强信心

青年教师的学历高、知识层次高、时尚元素多、富有激情,很重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但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他们因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无论是在教育思想还是在教学方法上,相对稚嫩、笨拙,从学生到教书育人的教师的角色变换过程中,会出现现实与期望的巨大反差,使学生时代的种种远大抱负,在适应社会化的过程中灰飞烟灭,感到渺茫,热情大减、丧失信心,甚至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因此要用宽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青年教师消除这种压力和困惑,培养他们勇于挑战、善于挑战的精神,不断超越自己。学校要紧紧抓住新教师刚刚入校的机会,根据青年教师活泼好动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把思想教育、形式教育、传统教育寓于有组织的活动之中,使青年教师在丰富的活动中加强合作与交流,陶冶情操,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针对青年教师有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进取心理,一方面引导青年教师把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远大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为青年教师要选配好“师傅”,对青年教师要做到“带”、“领”、“抓”、“帮”、“扶”;再者,还要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激发青年教师对学校、对事业的蓬勃热情。学校对青年教师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该做到充分肯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必要的奖励,在评优、提干、晋级、考核等方面多考虑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在事业上往往有成就感与功效感,激发起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增强他们实现预定目标的信心和勇气,体会到教育教学工作是充满创造性的,是艺术,是富有魅力的,体验到“日日新”的生命境界。

其次,要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培养,提高业务水平

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过程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如教育组织和学校要积极地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的职前教育、在职的培训、与外校学习交流的机会和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制度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和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

以“职业观”为指导,工作就是干活挣钱;而以“专业观”为指导,工作就是要靠智慧、精神、理念创造性地去开拓事业。能否把一种职业当作一门专业去看待、去钻研,这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在专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专业能力能否得以提高,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丰富,生存状态得到改善。对于新教师,一是要根据地区、城乡的差别,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对教师的培训考核;二是要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分门别类地开展对教师的培训考核;三是要以理论指导实践,注重实际操作,加强知识的应用。学校要结合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制定明确的业务目标,在制定具体目标时,要做到主次兼顾,不同层次结合,多方面结合,使青年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全面有效地发挥目标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达到游刃有余的水平,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和最优化。

再次,要树立榜样,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选拔出一些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特别要从青年教师中发现榜样,为青年教师树立做人的榜样、事业的榜样、生活的榜样。通过榜样的示范,潜移默化,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化,高深的道德理论具体化、人格化,使青年教师从这些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影响。学校还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团委等组织的核心作用,做到正确引导,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每名党员要各联系几名青年教师,帮助思想,促进学习,带动工作。团组织要结合青年教师特点,团结青年教师,调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青年教师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

总之,青年教师是新鲜的血液,是振兴民族教育的希望。一大批有志有为的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是学校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学校只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就能极大地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可以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先进、教育思想端正,业务能力过硬,有创新意识和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旭东.《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杨志恒、高岩.《教育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12篇

[关键词]师德师风;青年教师;民办高校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现状

当前,我们国家面对一个实际问题,就是目前民办高等学校教育的迅猛发展,这一现象带来的趋势是存在着一大批的青年教师不断加入到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也就是说,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在整个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占有主导地位,青年教师是数量上最多的老师,是民办高校的生力军,也是高校教育的接班人,伴随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日渐增大,在学校的各个岗位,例如: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十分重要。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由于刚刚离开学校踏足社会,角色转变过快,辨别能力较弱,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解不够深刻。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好,具有新时代下赋予的新特点,但也有一些青年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表现,与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的队伍中的生力军,民办高校的终极目标,也是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培养青年教师,让他们成为和公办高校一样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科研经验的优秀教师,然而他们中的大部分由于民办高校的新型化,其中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知名度也较低。大部分还是硕士、博士毕业不久的研究生,对于高校的工作来说,新鲜、陌生、经验不足,而且对教师岗位的价值定位由于经验上的欠缺从而缺少信心,思想上,对国家、对时事政治的态度表现出一些漠不关心和消极的态度缺少政治觉悟上的进取心。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鉴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上述问题,加之当前国际国内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程度不够,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尚未形成针对性强、特点鲜明的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体系,更谈不上对这一体系进行细化研究的建设的评价标准。因此,研究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对于民办高等学校青年教师以及学校本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师德师风建设思想意识薄弱

目前,全国的高等学校都在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在针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上,大部分年轻的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对师德师风的理解有些狭隘,认为师德师风搞的是形式主义,大没有必要,而且有的性格上自我的老师,还认为自己已经师德师风的方面做得很好,只要抓好教学,只要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和学习,认为每天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等于完成自身关于师德师风的素养训练,不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活动。由此可见,思想意识薄弱,没有真正意识到师德师风建设在自身、在学校、乃至社会国家意义上的重要性。

(二)为人师表意识淡薄

目前民办高校院校的青年教师中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共性就是有着非常明显的自我特质,通俗的讲法也就是“个性”,讲究穿戴个性,讲究自我意识,很多层面上、活动中都突出自我,并且在教学工作中在言谈举止上标自我放任,学生工作中不重细节,没想过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标尺,“为人师表”的意识相当淡薄,没有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这种情况十分多见。

(三)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要求多元化多层面,多方位的应用型人才,比如说“双师型教师”,要求我们的老师,除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大量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就是实践经验,然而民办高等院校大部分的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有着直接从学校到学校,从在学校学习到在学校工作的职业发展模式和路径,他们中的大部分,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缺少的是社会的实践,这现象最直接的导致了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理论知识过多,实践方面自己也一知半解,导致学生毕业后实践能力不足,面对今后的工作岗位,力不从心。

(四)崇尚个人利益,追求经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很多青年教师自身意识上缺少这种价值观的认同,并不是过分教育事业中的这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仅仅只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份可以获得收入的工作,特别是青年教师大部分八零后和九零后,有着成家的需要,在目前物价上涨,有着房子压力的年轻人,大部分青年教师的收,满足不了自己以及家庭的所需。因而拜金主义思想滋生,每当学校的教学工作任务分配下来时,第一个想法并不是教书育人,而是金钱回报,更多的思考是是否与付出等值。

三、完善和创新教师评价体系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评价标准体系需要充分的完善和健全,这样会在社会层面上产生十分积极的效果,这种评价笔作准体系的建立健全十分必要,不然便会产生负面的效果,会产生连锁反应,会在教育事业上有着不好的影响,因此,建立民办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标准体系,对学校乃至社会层面上的师德师风思想方面制约都有着促进和制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方面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一名高等民办学校的青年教师,也作为特殊性青年教师代表,特别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中的一些党员教师,思想政治上,时刻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政治、业务素质等各方面都要尽力严格要求自己,例如:教学工作的严谨性、教学后续工作的主动性等等。深刻的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只重要队伍,教书育人的工作也是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的重要力量。

(二)教育教学方面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有献身学校教育事业的志向,献身教育,三尺讲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应该默默耕耘,无怨无悔,有着高昂的教学工作的热情,对待学生言传身教,一视同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上有着开拓进取的精神。

(三)科研方面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应该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路线,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和思想认识。值得肯定的是,民办高校处于迅速发展的时代,民办高校大量录用,青年教师进入到校园,很多没有较多的培训项目,直接上讲台接触一线教学工作,对其的考核,多是也大多停留在科研课题、、等层面,这种纯粹以科研数量、质量来只能对青年教师数标准化的考核和评价是否扭曲了鼓励年轻教师搞科研、教研的原有目的。应当并立而行,以教学促科研,科研深层次帮助教学的,互相推进,相辅相成。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现在很多高校都推崇双师型教师,从某种意义上十分可取,比如在技术方面,取得社会上的一些资历认可,完全可以作为教学的有力支撑,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改变和替代一些数量评价。比如说:教学评价要看这个教师在教学上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对这个老师的反映以及受欢迎程度,似乎成了学生检验教师教学满意度的唯一标准,但评价是老师看不到的,往往存在一定的避重就轻。如果是双师型的老师可以采取技术手段和科研与教学评价并行的方法,这样既考核这个老师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又可以看中专业性,得出较为综合的评价结果。树立和推广师德典型的示范效应

(五)树立师德典范,建立完善的机制

对于民办高校,人才众多,大部分青年教师,学历较高、朝气十足、竞争意识很强,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有着很多的憧憬和向往,树立师德典范,要注重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树立,发挥师德榜样,典型的力量作用,使得整个年轻群体有着可以参照的模板,促进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道德情感的升华。师德典型榜样的树立不仅仅是来自于生活,是实践教学、教学管理、教研科研的典型示范,要让榜样来自生活,来自周边,让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有着这样的认识,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追随者榜样的脚步,鞭策自己努力进取和促进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