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7:27: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宏观层面:国内外大环境的深刻变化所导致或引发的新挑战
1.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全球经济的变化,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因此,高中生的思想和政治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了。在国际方面,高中生很容易受到一些政治观点的影响,从而影响自己对事物的正确的价值观,这种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2.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高中生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互联网起到了一个双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知识,但是同时也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虚假的内容信息参杂其中,使学生的身心严重受到干扰。
3.现代高中生的个性特征更加的鲜明。学生往往有着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较强的个性,使得他们当中有不少学生桀骜不驯,对教师的一些观点表现出了反对,造成了教学与个人之见的不协调现象。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较强地面对挫折的能力,遇到事情就哭鼻子,不去想解决的办法,一味地依靠父母,总是处于一个长不大的阶段。
(二)微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绩效欠佳
和对象本身的变化所形成的挑战
1.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这一段时间,总是会出现压力大的问题,有的学生面对就业、升学的压力,导致自己心理方面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说有些学生是独生子女,被家人宠惯了,遇到一点事情,就表现出了娇气,没有较强的生活阅历,在情绪上很容易就出现了波动的现象。与此同时,面对较为复杂的社会化大环境,很难融入到社会中,使得自己感觉到自己很多余,逐渐产生一种消极应对的心理。
2.在学校中,都会设置辅导员,主要负责的就是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激励机制,辅导员的功能还没有得到有效地施展。所以在高等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做到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也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一)重视情感的投入
在我们思想教育过程中,注重以情感作为主导,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效应。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所有的教育者应学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描绘;用自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在进行思想工作时,尤其在创新的过程时,注意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情感方面的交流与表达,从而,使得教育工作变得很宽松、很有趣。
(二)构建思想工作网络体系
信息技术在逐渐的向前发展,在高校,应该把网络的应用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来抓,不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用网络工具来进行工作和学习。让思想工作变得优化、创新,这不愧是一个很好的条件。在思想工作、教育的实施中,通过理念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其思想、觉悟得到很好的提高。第一,教育的信息、思想的信息达到共享和交流。还要随时更新在思想工作、教育的各种情况,给予学生更加多的学习资料而进行学习。第二,通过开展在网上进行问题的询问,以及在学术方面的讨论、研究等,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去解决自己不会的解难问题,以致达到交流和共享。另外,在网上,也可以进行问题的调研,为了把学生的思想、信息弄清楚而进行的,能够随时把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找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而设置一些教育的课程。所以,在进行思想工作过程中,对于教师需要做的是创新,即对计算机、多媒体使用的创新,从而让课堂变得形象化、生动化。
(三)创新思想工作的优化性
教学的思维也需得到更新而活泼,最终为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制定出更加科学、更有时效的安排。对于学校而言,要把思想工作作为主要工作来抓,所以,在思想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对计算机、多媒体等的投入,从而,让课堂变得创新化、多元化。
(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大学,尤其进行思想工作时,把学生作为主导的角色,而把教师作为引导的角色,在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感受、体验、需求结合起来分析,因为学生是不同的群体。所以,制定出的教育方案也是不同的,主要是为了教师能够与学生距离缩短而设计。对于家庭状况不好的学生,我们要关注其生活的情况,再给予其思想方面的指导。在工作的具体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解放自己的想法,而不要对学生的思维加以限制、约束,而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法,而让学生去更好地学习。
三、结语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74-03[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德育课程国际比较研究”(JG14CB0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邴竹(1991―),女,辽宁铁岭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2014级在读硕士;孟庆男(1957―),男,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仅仅加强高中生的智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意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传授其理论知识,培养其政治素养,又要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觉悟。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由于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导致在教学方式上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导致了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发展不平衡和“三观”扭曲的不良结果。
(一)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然而也只是仅仅注意到了课堂的教育作用,却忽视了其他的隐性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是对显性教育的有效补充,能够强化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把学校课程教学和隐性教育融合起来,那么我们就把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隐性教育也会因此而更加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1]由此可见,学校忽视了教师、家庭、学校规章、社会实践等思想品德教育隐性资源的利用。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教育目的来看,都局限于传授理论知识,培养政治素养,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忽略了对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高中生不久便要走入社会,单凭书本上的知识,可能会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人际,会使他们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高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需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参与感和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不仅是理论知识外化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内化过程。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加上学校和社会对思想政治的实践活动不够重视,使他们的实践行为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三)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发展不平衡
德育是重要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而且德育也一直摆在学校教育甚至社会教育的第一位,在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也非常明确地把“德”放在了首位。但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多数的学校还是“重智轻德”。应该说,学校对德育的重视度不可谓不高,投入也不可谓不大,但学校德育却不尽如人意。显然,造成学校德育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知识时代的到来,“学历社会”的影响等都将德育与智育刻意地分割开来,或者认为知识丰富了,品德自然会好起来,这些都是片面的观点。学生的智力是发展了,但却忽视了品德的发展,造成了智育和德育发展的不平衡。
(四)学生的“三观”扭曲
学校欲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能够使高中生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为我国的繁荣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但实际上,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或多或少是有偏差的。他们对一些辱骂、打架、盗窃等不良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或是拉帮结派孤立其他同学等,这些都反映了高中生或多或少的扭曲的“三观”。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在学校方面体现为教育观念腐朽、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在社会方面体现为不良风气盛行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家长和教师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教学观念腐朽
学校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观念上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者、传授者的角色。虽然近些年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在高中的课堂上,面对“高考”的压力,这种想法很难实现。其次,教学效果评估不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评估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应该基于学生的综合表现。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却仅仅依据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评估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书本化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侧重于政治理论、形势政策、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对“三观”方面的教育。由于很少有专门的活动机构或者组织去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渗透和解析,因此,学生可能会对书本的内容产生怀疑,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仅要作为考试的内容,更要让学校和学生自身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学校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本不会从内心接受,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3.教学方法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为达到认识和改造受教育者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或者说,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标、完成一定任务,而对受教育者采用的认识方法和实施方法。”[2]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采取的是传授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以接受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社会方面
从社会角度来讲,社会的风气和环境对高中生影响很大。例如,高中生模仿大人抽烟、打架、喝酒,盲目追星,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还有一些学生有崇洋的心理等。社会的大环境对高中生影响很大,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很难判断对与错、是与非,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高中生的思想观念出现了问题。
(三)家长方面
在生活中,家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不够,父母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鲜有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现在的高中生整日被各种考试和培训班所包围,他们的精神生活相对贫乏。学生的活动大都是父母和教师安排好的,例如,周末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的补习班,还有书法班和奥数班等,表面上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但很重要的一点却被忽略了,那就是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家庭教育里,家长强制孩子学习理论知识,学生考出了好成绩,却不代表他们认同这些知识。
(四)教师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存在问题。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思想政治课总是轻易地被一些“主科”所替代,正因为教师本身没有重视思想政治课,所以学生也就在潜意识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可以被忽视的。就现在的高中课堂来说,这种“替课”的情况比比皆是,十分不利于思想政治课的展开。
三、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针对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种种问题,相应地可以提出在学校部分加强校园环境熏陶、丰富拓展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社会方面整顿不良风气、加强媒体的舆论导向、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以及在家长和教师方面的解决策略。
(一)学校方面
1.加强校园环境熏陶
校园环境是主要实施教育的场所,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都在这里进行,因此校园环境对高中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要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可以从学校建设的细节入手。例如,在学校食堂里贴上有关节约粮食的标语,这样每次学生去食堂吃饭,都会在无形中加深对节约粮食的认识。学生在校园里学习,如果看到学校每个角落都是干净整洁的,即使欲图方便,也会不好意思随手乱扔垃圾。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自然也心情愉悦,可以轻松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最优化。
2.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现状是有一些历史原因的,思想政治的学习延续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高中生发展的需要。因此,除了书本上的内容,我们还要重视对高中生情感、理想、态度、审美情绪以及行为的引导。这样,高中生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全面的发展。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有针对性和时代性,必须根据高中生自身特点的变化而调整方式方法。在新的思想政治课堂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也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当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社会方面
1.整顿不良社会风气
“社会环境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基础,它直接决定了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好坏。”[3]高中时期正处于身心发展至关重要时期,是人生的成长阶段,也是性格的形成阶段,如果不对社会环境加以正确引导,高中生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社会大方向的引导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政府部门要对大环境的构造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引导高中生的思想发展方向,例如,取缔学校旁边的网吧、歌舞厅,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了解这些场所的弊端,从思想上解决这一问题。
2.加强媒体的舆论导向
我国的媒体有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媒体,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要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和热情,深入体会新闻所传递的正能量,使学生将法律、道德和思想政治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真正地完善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3.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高中生正处于模仿行为阶段,因此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这样会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利用榜样的力量加以具体化学生的道德和行为。这些具体生活的准则会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三)家庭方面
加强家庭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它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内化的过程。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和生活老师,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只有家长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作用,才能收获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家庭教育里,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能刻意要求孩子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要让他们从内心接受这些知识,做到知行意合一。
(四)教师方面
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自身的形象气质、知识层次、工作态度和价值观的取向等,都在无形中引导和熏陶着学生。教师的人格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的道德品质是其他一切教科书都无法企及、无法代替的教育力量。所以,开发和利用教师自身具有的隐性教育资源十分必要。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品德,展现个人魅力,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学生便能在无形中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帅.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马克思学院,2013: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教学;思想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提高中学实效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因此,为了促进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努力开拓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多媒体技术运用在高中思想工作政治教学中势在必行。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局限于固定的教材,资源十分有限。采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兴趣。可以利用新技术,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马哲原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等内容通过多媒体反映出来,同时,要加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宣传,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库,也可以结合当前的政治形势、社会热点问题,以评论或者是专题的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中来。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许多学生由于受到诸多的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影响,不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或者是原有的思想道德意识受到冲击,从而发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而,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大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形势发展而产生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介,新媒体技术能够突破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施教者运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将课本内容中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给学生。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它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一个有效补充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合理利用多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促进多媒体技术推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心理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56-02
一、当今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心理化教学的现状
在当今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人们对于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存在着诸多混淆,常常用思想品德教育来解决心理问题,甚至把心理疾病上出现的问题归于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心理教育逐渐演变为德育教育,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教育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更加模糊[1]。尤其是近年来,社会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有着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导致学校在政治思想教育上脱离了其正确的方向。在当下,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他们首先选择的是心理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思想政治上的教育。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各自的特点,但任何一种教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应将两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把心理化教学带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优势
1.改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人们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印象就是摆事实,说理论,做榜样。这些教育往往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但是其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依旧存在,常常疏忽了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如果通过把心理元素融入到思想教育的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通过思想政治教学改善人们对心理疾病的排斥感。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患有抑郁症,在这种状况下,各高校相继开设了心理咨询工作室,鼓励学生倾诉。但是事实上,很多学生很抵触这样的心理咨询,把心理问题与疯子、精神病联系在一起。因此,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心理教育有机的深入到政治教学中,通过宣讲式的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无疑就成为了一种需要。
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化的可行性。学生是中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因此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当代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密不可分的[2]。思想政治心理在其综合素质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的政治心理能指引出正确的政治行为。同时对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不能缺少远大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融合是十分可行的,这样的结合也极富有时代意义。
三、把心理化教育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方法
1.建立一支复合型的师资队伍。教师肩负着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责任。教师有义务为学生创建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引导高中生踊跃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活动,培养和提高其自身的政治行为与能力。所以学校应该使政治教学心理化。教育要想把两支队伍有效地结合到一起,首先就必须对思想政治心理教育工作者进行全新的培训,让思想政治心理教师建立一套完备的知识体系与技能,让教师用心理学的视觉去审视政治教学,学会从发现的问题中找出一套合理的方法。与此同时,在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时候,也要把着眼点放在心理学的培养上,利用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化的课程让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健康成长。其次,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养,让教师真正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加强教育工作者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在以后对学生的工作中才能赢得学生的信服。在加强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也要把着眼点放在对心理知识的培养与疏导心理问题的方法上。两者的适度配合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具有重要意义。
2.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单个人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研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比较抽象的问题[3]。因此,思想政治心理化教育要取代传统的说教式课堂,把个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结合到一起。比如在一些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中,经常会对各种价值取向进行选择,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悲观主义等。在课堂上,可能反映出学生对金钱和权力的过度盲目追求,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这种现象给一些心智不够成熟的学生做出正确教导与分析,在课后可以请教心理教师从心理学原理的角度进行根源上的探究。让两种学科能交相呼应,相辅相成,产生良性循环。
3.通过心理学原理活跃课堂气氛。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这在素质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虽然很抽象,但是无论何种教学,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疲倦感,课堂氛围十分不理想的现象[4]。学生对这样的课程的重视度不高,这些现象的原因归结于教师的教学太过于照本宣科,没有用生动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不会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互动。倘若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心理科学的原理来指导,实行分层教学,并适时地运用表扬的心理需求原理鼓励学生以及运用期望的心理原理激励学生,这样就会让学生收获成就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学习[5]。
综上所述,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还面临很多挑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任重而道远。只有正确认识并合理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更广泛全面的实施,同时学校对于管理学生的工作也将得到有效改善,这是顺应时展的一种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化是适合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尝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史晓延.高中政治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N].学知报,2010.
[2]杨瑞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2).
[3]刘朝晖.构建和谐的人文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误区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有类似的见解,他提出了教学走向生活,主张“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由此可见,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在素质教育大范围推广的今天,我国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并不是很理想,还存在着很多不利于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因素。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首先,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仍旧没有脱离应试考试的目的,学习方式也没有脱离传统模式的窠臼。在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必修课,计入高考总成绩。在升学压力之下,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依旧以课本知识点为基础,围绕课本知识来展开课程的教授与讲解,课程缺乏新意,学生大多数时间靠死记硬背。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透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识同现实生活中的联系,知识的现实应用少,学生对于社会常见问题理解不清,甚至会影响到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
其次,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中思想政治内容很多都是关于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更多培养的是学生对于整个社会运转方式和运转规律的看法。虽然规律性的东西很多都是一成不变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经济学上的观点都发生了变化。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并没有追赶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再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一致。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均衡,这种经济上的差异直接造成了文化教育水平的差别。虽然我国正在逐步推进社会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但是仍旧不可否认东西部教育差距、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学是教育目标的需要
我国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学生将来的生活服务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行为,加深学生对生活概念的理解。只有坚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学,才能调动学生主动感知社会和探索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主观能动性的推动下,学生在未来生活中面临选择时,可以做出更加符合社会思想道德目标要求的判断。
(二)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是提升学科价值的需要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因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而缺乏课堂的生动性,学生对教师固化的理论讲解兴趣程度极低,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学,可以改变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学生创造出新的兴趣点,让原本索然无味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n程的功能,更好地体现出学科在整个高中教学中的价值。
(三)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是践行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合理有机地融入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社会生活问题之中,借此来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既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又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和要求的。
三、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的最终目标,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在层层深入的生活化教学结构中确定生活主题,探究生活问题,解决生活疑惑,设计生活范式。
(一)用鲜活的生活内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今的高中教学中,思想政治学科并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思想政治学科本身政策性、规律性和社会性的知识点比较多,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讲,理解这些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就是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们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想引起高中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兴趣,首先必须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高中生对于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理解都不够透彻,在学习高深的规律性知识和社会性知识的时候,会觉得力不从心。如果教师能够切实联系生活实际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接受课程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动力。比如,在讲解“国家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结合银行手段,讲解了人民币汇率在国际市场上的走势,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知识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探究社会、政治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二)营造和谐的生活化教学氛围
很多教师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长大成人,已经有了成熟的思想和较强的自制力,再加上高考升学的压力,因而不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而是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知识脉络的梳理和试题、真题的讲解分析上面。其实,高中生毕竟还是青少年,他们对于社会与世界的认知仍旧是懵懂的,由感性引导的。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和谐的生活化教学氛围的营造同样重要。
首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姿态,切实倾听学生的需求,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课堂上讲解时要耐心和细心,绝对不能嘲笑讽刺学生,辩证地分析学生的答案与表现,更要有的放矢地对他们的学习问题对症下药。
其次,做好生活化教学的备案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组织一些联系实际的课堂活动。比如,在讲解法律相关的知识点时,可以设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在情境模仿中掌握相关知识。
(三)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比较枯燥,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程内容,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克服课程的枯燥性,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加强体验实践式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很多生活化的知识,教师只要注重将这些知识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往往就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成果。加强体验实践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时,将适用于解决生活问题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并且设计合适的形式,将知识点和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在讲解“银行与储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设计一项合理的理财计划,然后让大家互相对理财计划进行对比分析,评判谁的方案比较好。学生将定期储蓄、活期储蓄、贷款基准率等等知识点综合运用到自己的方案中,加深了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四、谨防生活化教学的误区
(一)强化了生活化教学,却淡化了知识目标
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与原理,本质上仍然是教学。因此,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不可将知识目标淡化,一味地进行生活化教学,而是要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知识目标,以实践检验学生的掌握水平,更好地促进教学。
(二)忽略教材热萦肷活化的整合
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可以作为生活化的素材,整本或者整套教材更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化教学体系。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课程设计,大部分都是单独的一个片段,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的结合程度仍然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这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材的研究以及课程的设计上下功夫,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与整个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机整合。
(三)忽略学生实际水平,一味地生活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学中,切不可一味地追求生活化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知识与能力水平。按照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能力以及对事物和知识的理解能力,采用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手段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五、结语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做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需要。在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教师只有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才能将生活化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田文山.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考试周刊,2014(45):124.
[2]王利民.构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生活化”[J].科学导报,2013(05):132-133.
关键词: 高中生个性个性发展
一、当代高中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在日常的生活中,个性是一个很常用的词,人们常用一种突出的心理特征来形容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比如善良、温和、坚强、懦弱等。个性的定义也及较多,30年代,有人查阅文献发现,学者们对个性下的定义不下50种,目前广泛运用的定义是: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心理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这就是说明,个性是由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组成的个性倾向和由能力、气质、性格组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机结合而成的。
当代高中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高中生,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必然对当代中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他们的个性呈现出与以往各个时期的高中学生截然不同的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主要体现在:
1、在思维发展方面,随着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多,高中生的思维开始由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急剧转化。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独立性、批判性大大的增强。他们开始用学到的一些理论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大大提高,常常用批判的目光来审视这会社会,对书本上的结论和别人的观点不轻易相信。但思维有较大的片面性,对问题的看法通常过激和偏颇。
2、在情感发展方面,随着身体发育特别是性生理机能的发育成熟,高中生的情感逐渐趋于深沉和稳定。其情感吧表现出明显的两极性:即情感热烈奔放,内容丰富:又具有闭锁性,情感比较含蓄、内向,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很难向他人表露,即使是对父母也不愿流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只在自己信得过的朋友面前才会敞开心扉。
3、在自我意识发展方面,高中生的意志的自觉性增强,已能将注意力集中到不感兴趣的困难的学习问题上,已经能开始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来支配自己的活动,在日常的各种活动中初步表现出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意志力得到较大的锻炼和发展。
4、在世界观的初步形成方面,
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系统观点。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世界观的初步形成对高中生的学习和工作、智能和个性的发展起着指导和调节的作用。高中生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开始懂得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明了各种科学知识的统一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立场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高中生通过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初步具备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劳动观点、集体主义观点等。高中生正是在世界观指导下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产生广泛兴趣,他们试图在理论上进行讨论和争辩,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和论证,这样就促进了智能和个性的发展为以后从事创造性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中生个性重塑的策略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卡连柯的个性教育思想,始终认为教育是研究人的学问,不了解学生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1、正确认识人的个性
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无视人的个性和人的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搞“一刀切”、“一锅煮”、一种模式、一种标准,其教育效果必然会受到个性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性的惩罚。尊重个性的存在,尊重个性的个别差异,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保证。人的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测定带有相当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关于个性心理特征测定的心理学研究,也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个性是神秘莫测的。认识个性,还要坚持人的个性的可塑性的观点。正是人的个性的可塑性,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培养教育对象的良好个性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创造有利于人的个性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以提高人们的个性心理素质,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环节。
2、 重视个性倾向性的调节作用
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一个人的态度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诱因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理想、信念、世界观作为个性倾向性的较高层次对于个性的调节作用的理论说明,培养人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不能就能力谈能力,也不能就性格谈性格,而首先要从个性的整体结构去考虑,尤其要重视个性倾向性对个性品质的调节作用。
3、发挥集体对个性的积极影响
集体是一种具有一定目的性、组织性和心理上团结一致特点的个人集合体。对于集体和个性问题马卡连柯既不承认脱离群体的纯粹的个性,也不承认脱离个体的纯粹的集体。他认为集体与个性是作为一个双重的统一的对象出现在教育者面前的。作为教育对象集体与个性是统一体,任何一种教育影响必须平行影响,同时作用于集体和个性。作为教育手段,集体和个性是互为中介的。对集体和个性施加平行影响和共同作用的目的是社会和个人的协调和谐的发展。我们的目的就是在班集体个性的交互作用中探索,如何通过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集体性教学方法的采用和多种活动的组织,为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个性发展创造最优的环境和条件。班集体不仅是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中介的共同活动体系,而且是一个以直接交往和情感接触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就其内容和性质说有民主与集中、合作与互助:也可能出现专权与屈从、竞争与对立:就其形式说可以有垂直与平行,正式与非正式、个人与集体等关系,这些关系制约着集体成员间的交往和个性发展的方向。
因此,要重视集体尤其是班集体对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影响,创造良好的集体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环境,建立多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空间的集体活动,以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影响高中生个性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主观的因素,即身心发展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又要客观的因素,即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环境的影响。从客观因素看,学校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正面引导学生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必须把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来看,注意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努力创造一个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同时,必须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切实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改变现实环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勇敢迎接挑战,为在新的形势下把高中生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胡晴著,《学校教育与个性发展》.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思想政治这门课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是一门能够很好理解的课程,同时在高中这个特殊阶段,应试教育普遍存在,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时候也只是为了考试,从而导致了我们的教学方法只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人们的需求,被动的学习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学生了。现代社会要求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研究“翻转课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更改传统教育让学生死记硬背,生硬的套用公式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讲理论,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的转化,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教学方式从灌输式转变为互动式,唤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与兴奋。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1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当前高中生的思想状况
当今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由单一化向多极化、全球化等方面转变。高中生正处于思想向成熟转变的时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又比较强,在这种环境转变的背景影响下便会产生许多新观点、新个性等。同时,高中生自我约束的能力、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与艰苦奋斗的意识都比较弱。所以,在多元化环境影响的背景下,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这也在无形中增大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难度。
1.2 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弊端
在高中这个特殊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思想政治这门课上,主要是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大部分都是灌输式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缺少实践教学,达不到理论与实际的良好结合。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或产生逆反心理。也就导致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1.3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现在很多学校的管理体制都不够完善,而学校也是会出现不同形式问题的场所,所以学校在解决一些问题上也是治标不治本,也导致了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改革方面,很难有本质性的改变。学校也存在一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管理心态,这种落后心态,使许多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没有受到重视,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可能影响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
2 “翻转课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用的意义
2.1 丰富了教学方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学会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正是应新课改要求,从学生角度出发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颠覆了传统授课模式的“课上老师讲授,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形式,翻转为“课前自学+课堂练习”的形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翻转课堂”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尝试,它不仅推动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改变,让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丰富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论。
2.2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翻转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课堂有限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学习,与教师和同学共同研究解决课本上的问题,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学生营造全新的、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才会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达到思想政治学习的主要目标和最佳效果。
2.3 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教育理念 教育方式 实践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18
思想政治教育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课程,能够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社会知识,增强其思辨能力。小学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是想思想品德教育方向倾斜,注重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美德教育;初中政治课程增加政治内容,但总体上内容较为单一;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涵盖面广,涉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诸多基本知识,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内容都纳入其中。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偏重于知识背诵,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特征明显,思想政治课堂呈现老师讲解、学生背诵、考试“三分天下”的局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所变化,学校教育也相应的做了一些改变,较多的考虑到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和孩子的全面发展。但是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一些老师的教育理念仍然比较传统,无法与新时代的教育方式相挂钩,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我们应该看到,虽然高考改革举步维艰,巨大的高考压力对于高中生来说并没有得到实际的缓解,高考对于高中教育改革的负面牵制作用仍然显著,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考试为本”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本文就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水平做了一些探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要想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首先还是要转变教学理念。
因为具体的实践活动是以思想为指导的,一定的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社会思想,而社会思想又将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在落后的思想指导下,不可能采取新潮且高效的教育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包含唯物论哲学思想内容,教师在教授学生哲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将这些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更新教育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事教育事业。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另一方面来自于借鉴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对社会发展和学科动态保持时时关注,利用网络、书籍以及专业培训等来丰富自己的学识,开阔视野,以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
第二,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有了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教育方式进行大胆创新。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限于知识背诵和考试高分,狭隘的教育目标和短视的教育方式只会把孩子变成高分低能的“怪物”,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孩子人格、品行、“三观”进行塑造的重要课程,重点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是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在社会上生活而设立的课程,应该更加突出实践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吸收借鉴大学教育的某些实践经验,如大学中的模拟联合国和法学专业的模拟法庭,大学模拟法庭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以模拟的形式参加法庭辩论的践形式,在模拟过程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大脑中储备的法学知识,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力量。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律、哲学、社会学,甚至是思想政治内容都可以通过模拟辩论来得以实践,通过情境化的模拟现场,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实践化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牢固灵活地掌握书本知识,实践使简单背诵的知识内化为持久的记忆,同时,实践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潜力,使得学生理解和背诵书本知识更加容易,其他形式的课堂辩论也可以作为丰富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
此外,可以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真正的社会实践中去,比如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的一定范围内围绕某个思想政治话题开展问卷调查,这种社会学调查方式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在探寻问题、总结报告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是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只有让书本上的思想政治理论通过实践得以内化,才能避免教育的“虚伪性”,反驳“教育无用”论,从而培养出高分、高学历、高素质兼备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三,新课标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所谓的教育生活化其实就是强调教育实践性的升级。
如前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思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有很多实践性的课程设计和活动涉及可以供学生参与,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益处。但是,就如一件人工雕刻的石雕一样,这些课程设计和活动涉及有着明显的“刀啄斧凿”的痕迹,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具有课堂意识,这样一来,刻意化的实践活动会使得知识的内化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好知识,更好的实现知识内化,完善个人品格,提高综合素养,就需要将思想政治生活化。
1.没有建立“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观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是当前我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停留在“应试教育”观念上。由于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的许多高中的教学工作仍以考试和升学为中心,升学率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分数的高低是判断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这种把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绩效评估的终极标准的做法,必然造成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普遍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意教学计划和进度的完成,只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训,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远离活生生的社会现象,使得理论脱离实际,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高三是学生思想、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阶段,而高三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几乎就等于考试课题。另外,很多高中学生都分文科和理科,理科的学生在高三阶段基本没有安排思想政治课程,学生花了全部的时间用在备考上。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课应有的德育功能被严重地忽略和削减了。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了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意识,认为政治课没有实际的内涵。很显然,这些错误观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会产生消极影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的消极心态虽然是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难题,但是,只要深入地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个问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与整个基础教育分不开的,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延伸到高中直至大学的必然结果。
2.思想政治课内容的不合理性
高中课程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前期教育,也是完成初级教育之后的再教育。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应该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事实上,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内容重复初中的那些肤浅的政治理论,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是重新再来,浪费了教学资源,浪费了学生时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的系统理论知识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才接触到的,但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和目的相关的教育则可以一直上溯至小学,贯穿在整个基础教育中。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内容虽然在不断地拓宽和加深,但就其整体框架而言具有很大的重复性。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初中、小学阶段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上了高中以后,还要“一切从头再来”。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政治课纯属浪费时间的错误认识。不仅没有了初学新学科的那种好奇和新鲜感,还为以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注入了消极的因素。高中政治教育的内容的深浅度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慢慢领会思想政治理论的精髓,知道其内容的广泛性,以便在后续的教育阶段接受更加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接受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措施
1.抛弃分数论,注重素质教育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唯分数论”的观念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也是应试教育必然的结果。这种观念使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应付考试就只需要死记硬背,这必然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这种“唯分数论”的观念应该彻底被抛弃,代之以素质教育的观念。现代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传承文化知识,培养劳动技能,造就“工具人”,更重要的是要使教育获得最大限度的完整,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各级各类学校要学会正确处理“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真正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从认识到实践、从教学到管理形成强大的合力。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学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学校要营造一种“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氛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高中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品德修养,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产生了正确的认识。
2.合理设置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以教材为依托,学生凭借它获取政治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老师则以它为授课蓝本。因此教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 高中 思想政治课 衔接 重要性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和高职院校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庞大系统中联系非常紧密的两个阶段,高中思政课为学生升入大学后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而大学思政课则是对高中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两者共同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高职和高中思政课在教学中往往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重任,也为了提高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强高职与高中思政课衔接研究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搞好高职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贯彻党的十精神,巩固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高校日益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争夺的重地,高校防范渗透的任务非常艰巨,而思政课堂就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抓好高职思政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有效衔接研究,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迷惑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加深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形成比较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二、搞好高职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激发高职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按照“05方案”,高职院校思政课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必修课程,使用与本科生相同的教材。这两门课程和高中思政课相比,在各自领域里有许多独有的知识点,但也有很多重复的知识点,没有很好地体现知识的衔接和递进关系。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等内容在高中均有体现。高职、高中教材衔接的不配套,教材内容的重复,往往让学生产生厌烦之感,觉得很多内容高中学过,现在是炒冷饭,从而对思政课不感兴趣。特别是文科生,因为高考的压力,教师已经把教材涉及的知识点挖掘到了很深的程度,又做了大量习题,而现在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仍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这必然导致思政课的吸引力减弱,激发不起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高职思政课教师如果能重视与高中思政课做好衔接,了解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哪些思想、政治、道德和纪律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进行取舍,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重复,多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甚至“两难”境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就能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搞好高职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高中生在身心上,主要表现为依附性,在人际关系和行为处事上需要依赖父母,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依赖教师,虽然这一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往往以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教育为主,学校和家庭都过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德育素质的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多是浮于形式,是为了增加考分而已,思政课的德育功能无从谈起。进入高职院校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高中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但高职学生的独立性、责任感普遍强于高中生,他们关注社会现实,热衷于对时事热点按照自我的思维进行评价。由于没有升学压力,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复杂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不良社会风气对他们原有的认知产生冲击,进而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部分学生出现道德低下和思想滑坡的现象。为了突破这样的困境,需要我们重视与高中政治课的有效衔接,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既要像高中一样进行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等的教育,更要引导高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社会现象和国家大事,在此过程中使高职学生潜移默化的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做到心灵上有感触、思想上有认同、行动中有体现,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搞好高职思政课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衔接工作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使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得到体现,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国文,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探究,【J】
青年与社会,2014(15)
[2]王璐瑶,大学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衔接问题研究【D】长春:
长春工业大学,2012
[3]田静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
关键词:愤青高中生;原因;思想政治课;疏导;封堵
当代中国愤青会出现在各种公共事件中,他们评论或参与该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愤青亦可以发动或引导某一公共活动。一方面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另一方面愤青日趋低龄化使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重要。思想政治课的实质是德育课程,如何正确看待、认识和引导愤青的思想和行为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不可回避的问题,此论文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中国式愤青产生的原因
中国高中生中的愤青是如何产生的呢?就中国现今发展状态而言,愤青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一是经济崛起,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人因现代科技产业的发展而拥有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在保证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中国青年一代愈加重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问题,并且勇于发表言论和开展活动。
二是历史原因。一是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的特点是屈辱性,是中国和多个国家的战争史,所以中国当代的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历史观都会受其影响;二是中国自建国以来不断地在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进行摸索,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也有挫折,譬如;三是中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问题引发的不同看法和观点具有多样性。
三是自身原因。绝大多数的“愤青”高中生仅能表达自己强烈的观点,然而受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智力能力发展水平、综合素质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使其很难能够找到充分有力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甚至未经过鉴别就全盘接受非正常渠道获取的被中国官方封锁或刻意淡化的信息,这种情况使得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走向极端化。
二、正确引导“愤青”高中生的目的
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就具有有导向,主要包括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4]。因此,需要引导高中生正确认识愤青这一问题。首先,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要引导高中生学会做人、遵守社会公德、热爱他人与社会、具有完美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为目标。[5]其次,培养学生理性思维。高中生面临的大多数问题不再是一元性问题,而大多是多元性问题。高中生应该学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不同角度正确认识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此外,培养高中生鉴别真善美的能力。教育不仅仅是指智育,还包括德育、体育、美育等,要通过教育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品德和审美情趣。[6]高中生受到生活环境和人生阅历的限制,不易认知他们未曾接触过的事物。教师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辨别真伪言论的方法,提高高中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高中政治课疏导“愤青”的方法
当“愤青”高中生出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并且质疑政治教学内容时,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如何疏导?
第一,教师应正确评价“愤青”行为。将愤青神化或是妖魔化均不利于高中生对愤青的思想、行为产生正确的认识,这对于极有可能成为愤青的高中生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愤青”具有较为彻底的批判精神与极强的创造力,有助于开展自我批评和反省与创新的发展,因此“愤青”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现在的愤青有发展成为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的趋势,例如表达不满情绪时毁坏公私财物,辱骂同胞以及暴力冲突等现象趋于普遍化,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却给国家带了一定的负担。第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可以准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能够在不扭曲事实的前提下客观公正地认识事物,不易对问题产生偏颇、扭曲甚至极端的看法或做法。第三,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辩证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逐渐形成并且成熟的一种能力,对于某一事物可以有独立的判断和认识;辩证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既要学会“破”也要学会“立”。
面对愤青,尤其是高中生中的愤青,不可一味地遏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应当以疏导的方法为主,武断暴力地教育则可能更多地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而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更加愿意积极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参考文献:
[1]齐建芳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胡金平主编:《中外教育史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刘强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新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R.M利伯特等著,刘范等译:《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6]王建光《义愤:从一种群体心态到话语力量的转变――对当代中国愤青的一种文化解读》,《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7]山小琪,郭展新《新世纪“愤青”与青年的爱国主义》,《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8]余琼《“愤青”离爱国主义有多远》,《理论界》2007年01期。
[9]谢玲玲《高中政治课应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学科教育》2003年01期。
[10]王佳《浅谈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提升》,《理论界》2011年09期。
注释:
①王建光,《义愤:从一种群体心态到话语力量的转变――对当代中国愤青的一种文化解读》,《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②山小琪,郭展新《新世纪“愤青”与青年的爱国主义》,《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③余琼《“愤青”离爱国主义有多远》《理论界》2007年01期
④刘强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新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竞争的重要部分。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然而在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就业及分配方式等日趋多样化的当今,这些纷繁复杂的变化也在不知不觉间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造成了一定影响。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利用新媒体等手段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1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特点
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对于以前不能进入大学的高中生来说,这给他们提供了更多进入大学的学习机会,大学生的数量陡增,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大多数是自我意识较强,多以自我为中心。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它缩短了人们沟通的距离,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言论相对宽松的空间;同时由于网络传播的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使大学生成为了一个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知识面宽、涉猎广泛、兴趣多样的特殊群体;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多文化、多观念的渗透,对原来的价值观念有了很大冲击。在国家奖励、扶助等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教育的公平的问题尤为凸显;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既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各种不公平的就业现象在大学生中间产生了不稳定、不平衡的心理影响;同时大学生对于自身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维权活动经常发生。另外,随着各项体制改革的进行,教师的切身利益也在发生变化,一些老师将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和自己的创收上边,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精力投入”越来越少。正是由于这多种现象的存在,给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2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措施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思想、生活、经济、环境都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大学生的思想也在随着时代在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和实际。
2.1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数量陡增和就业岗位的紧缺,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为了帮助大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高等学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随着“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高等学校要在适应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开展创业教育,鼓励有能力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主要包括大学生的理想、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心理健康等,这也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2.2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的提出,“中国梦”这一新概念,新思想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用“中国梦”来教育当代的大学生,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现在将“中国梦”的内涵、精神实质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始终,贴近生活实际,易于大学生接受;同时还要着力改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多种资源进行社会实践锻炼,使学生在实践中获益,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3 运用新媒体等网络手段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随着网络的发展,手机短信、网络论坛、博客、微信、QQ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大量的信息充斥在学生的周围,虚假、有害的信息使学生无所适从;另外学生还喜欢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生活状态利用新媒体通过短信或图片展现出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方便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了工作效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用好新媒体这一平台,那就需要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和新媒体语境下的话语的表达方式。同时作为高校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新媒体中的动向,掌握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当新媒体上信息和舆论出现偏差时,大家要及时跟进,要引导舆论,加强正面舆论的声音,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双向互动和配合。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无论身处什么岗位的教师,都要肩负起教书育人使命。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要根据时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多形式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1).
[2]曹顺霞,田杨群.新形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