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7:27: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文作者:王可欣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许多学者在研究媒介素养教育时,都将着力点放在培养媒介使用能力上。然而,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应更注重“思想”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因为,如何应对媒介传播的大量关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内容,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理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3〕(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观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起着基础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在传统的大众传媒体系下,信息传播具有单向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信息占有上具有绝对的优势,牢牢把握了话语权,体现了较强的权威性。教育者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和预先设计好的教案对学生实行既定的思想灌输,而不会遭到学生的反感和质疑。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信息占有上拥有了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平等的地位,甚至对新兴媒体的利用能力要高于教育者,并逐渐在网络中形成了自己的群体语言。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不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不了解各大众传媒的属性,就无法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正确的筛选和解读,不能透过信息看到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在此意义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必然要求。(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迫切要求。在我国,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大学生尚处于心智成长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大众传媒不良信息的吸引和诱惑,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成才。具体来说,现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大众传媒浓重的商业化倾向易引发大学生的消费主义观念。其次,多元的大众传播渠道易导致大学生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大众传媒即时传播的海量信息易导致大学生思维的肤浅和混乱。综上所述,大众传媒之所以能对大学生产生如此深刻的负面影响,是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高分不开的。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急需对其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其媒介道德规范和自律能力。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共同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达到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进而指导大学生的社会行为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思想传播过程,是一个以意识形态的观点为内容,以大学生为对象的传播过程。〔4〕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中必然要涉及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无论是对信息进行选择,还是对信息进行解读,都需要一定的价值观作为判断的标准,而这种价值观的培养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共同关乎的问题。可以说,二者之间具有了本质上的必然联系。(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方法具有共通性。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二是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其他相关课程之中;三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注意发挥大众传媒、家庭和社会等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动该项活动的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长期关注和共同努力。与此相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建的教育体系,且其展开渠道也主要是课堂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这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在实施方法上首先具有了融合的契合点,如可以在现有的大学生思想理论课堂教学中单独设立一个章节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这是很容易实现的。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媒介素养教育的新体系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使社会各方真正发挥应有的力量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必须首先加大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强度,改变相关人士的落后观念,使其真正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联合各媒介专门组织和高校制定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是有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因此,必须引导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此领域投入更多的研究精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认真调研媒介素养状况,细致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从而获得科学有效的研究成果,并将此付诸实践,真正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深入发展。正如课程教学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样,现阶段,媒介素养课程同样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渠道。一是借鉴西方大学现行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样式。二是不提倡短期内大面积铺开,而是在全校作为一门公选课开设,先看看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再做出相关调整,从而逐步将其变为大学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或基本素质课。除此之外,定期聘请媒介从业人员开展讲座、讨论、学术报告等活动。然而,必须看到的是,这一切能得以顺利实施,需要两个基础条件: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编写。首先,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资源和基础,即以原有的素质教育为依托,在课外活动、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添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其次,积极倡导校外媒体为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技能提供广阔的平台和成才的空间,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提供舞台,让他们在新闻采访写作中,不断地通过采编、拍摄、新闻策划等形式拓展其知识面,增强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总之,在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但这种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通过强行地移植或互相取代来达到,而是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来实现。可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跟进体系 心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171-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学生只有学会如何主动地去学习,如何掌握一项过硬的技能;如何正直做人,如何展现真实的个人魅力,如何积极生活,如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全面发展,向上成长。
根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总体上表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性格外向张扬、积极表现自我突出自我、有明确的个体目标、有独立的主观意识。随着世迁、万物更新,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科技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当代大学生受到国外文化、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因特网的全球化使用也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潜移暗化的影响;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莘莘学子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大胆提出了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跟进体系。
大学生思想教育跟进体系分为4个阶段:预防、诊断、干预、反馈;并且“诊断―干预―反馈”形成一个循环,让大学生在不断地“诊断―干预―反馈”过程中形成一个健康、积极的政治思想。
1 预防阶段
此阶段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意识,面向对象的是所有大学生。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以下3种。
1.1 建立稳健的理论基础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承担教育的责任,还应肩负教化、培养、塑造的重要使命,建立起强大健全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与教育现状因材施教,并结合当代大学生几个突出的性格特点(性格外向张扬、积极表现自我突出自我、有明确的个体目标、有独立的主观意识),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课堂教学方式。
1.2 社会实践是提升思想政治的必经之路
大学生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包括以下几类:调查报告、理论讲解、志愿者活动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开展社会实践,不仅对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度有所帮助,而且对社会相对脱节的大学生来说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1.3 开展网络道德宣传和法制教育
在科学技术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更应加强对网络道德的监管和法制教育的宣讲。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班会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的监管和法制教育的宣讲。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客观地对待虚拟网络世界,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和手机,提高对不良信息的认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主动拒绝不良信息。
2 诊断阶段
在此阶段,旨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诊断,筛选出思想方面出现偏差的一部分学生,以便及时发现预防阶段未能解决的问题,防止简单问题变复杂、变严重。此阶段面向的对象是所有大学生。
固定诊断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12月中旬。另外,每月辅导员还应对所有大学生进行简单的思想状况诊断,做到“无遗漏、无偏差”,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诊断方式可参考量表编制、测试方法、统计方法。对诊断结果,可进行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力求诊断的准确性、真实性。在诊断阶段,一旦发现有思想出现问题的学生,要采用正确恰当的手段进行及时干预。
3 干预阶段
对大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一定要及早发现,尽早处理。对于处于萌芽状态的思想问题,相对容易处理,并且处理所付出成本和造成的影响也相对较小。然而有些思想问题,一开始可能是微不足道、不易察觉的,一旦疏忽大意、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酿成大错,更甚者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键是要对这些问题未雨绸缪。具体干预方法可参考以下4种,各种方法可自由组合使用,不同情况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3.1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如何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那势必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做这项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心、耐心,熟悉并善于应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知识,并且在学生中拥有较高的威望,或者可以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3.2 带入感情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论理,更要带入感情,这样才能让被教育者放下心理防备,逐渐消除教育主客体心理上的距离感。当代大学生性格外向张扬,积极表现自我、突出自我,有明确的个体目标,有独立的主观意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让大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从这个意义上讲,动之以情比晓之以理更为重要。所以,带入感情的教育方式是走进其思想世界、做好其思想工作的基础。
3.3 及时分析并记录大学生思想动态变化
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准确地建立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动态信息跟踪数据库,包括学习状态、思想行为表现、生活状况、课余兴趣爱好等方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都详细记录在案,并进行动态更新,及时监测,建立预警机制,便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有选择地重点跟踪需要帮助的学生。
3.4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情况,把对其选拔、培养、发展的过程中当作是进行更为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并且,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把党支部建到每个班上,使其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同时,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表现出到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提高其发奋学习的自觉性。
4 反馈阶段
学院思政教育科设立学生思政信息总站,设立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定期参与学院思政信息站的活动并对学院开展活动进行指导服务,处理与协调学生反馈的问题。大学生思想动态情况上报流程如下。
4.1 收集学生思想动态
通过同学交流、师生座谈、调查走访、网络监测等形式对学生思想动态情况进行关注。
4.2 整理学生思想动态情况
信息员每月15日、30日分2次撰写学生思想动态情况报告上交至学院思政信息站,思政信息站每半月整理一次该学院学生思想动态情况,并形成综合性学生思想动态情况报告。
4.3 上报学生思想动态
学院每月15日、30日前分2次向学生工作部上报学生思想动态情况,如遇学生突况随时上报。
反馈阶段并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结束,反馈结果出来后,应根据结果是否理想,斟酌是否再次进入“诊断―干预―反馈”的循环;该循环可反复进行,直到诊断结果为理想状态或正常情况。
当代教育工作者应当把培养大学生的纵向思维习惯作为首要任务,使其能够用理性的思维去追溯历史、进行深刻反思。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拥有发展眼光的潜力股,把民族、国家的问题视为世界的问题,从根本上破除历史残留的禁锢和偏见。
参考文献
[1] 张中伟.和谐社会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D].合肥工业大学,2009.
[2] 闫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研究[D].继续教育研究,2008.
[3] 周恒,h家政.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
[4] 熊湘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J].常德师范大学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98-99.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问题综述
十几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环境下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探讨也蓬勃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突破。就不完全统计,此方面的相关论文,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期刊上发表的就有万余篇。经过梳理,可以把他们研究涉及的领域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面临的新形势的分析
研究者在肯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的前提下,总结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简单概括有三大方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契机和挑战。一方面它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升了大学生的主体认识;另一方面它也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使他们选择的多样化趋势更为明显,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复杂性。
2.在经济全球化下,西方依旧推行其“西化”“分化”的图谋,加紧文化意识领域的渗透,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如何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有效的武装在校大学生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3.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虽极大地促进了知识信息的传播,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但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品质。如何应对,是新时期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对教学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研究
就学生而言,关于他们政治取向、价值观念、心理健康状况、道德诚信水平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成果颇为丰富。通过这些调研成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渴望祖国繁荣昌盛;同时,他们也具有价值取向功利化、个体意识强化、道德意识复杂化等思想特点;而政治和道德观念模糊,缺乏道德责任感和心理失衡问题也较为普遍存在。
就教师而言,许多学者对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必备素质以及对教师的保障、评价、激励机制做了系统的调查分析,指出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教师思想上也出现了许多复杂的变化,滋长了一些消极的东西;同时,面对新情况,自身的业务素质也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就此,研究者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向“专家型”发展的思路。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能力,还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和情感倾注。需要指出的是中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流砥柱,对他们特点、存在问题和相关解决对策的研究理论成果所占比重较多。
三、对教学实施过程的研究
1.对教学内容的研究:纵向来看:教学内容的改革反映了国家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认识的重视和深化;横向来看: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国家意志性、马克思教育的常识性与德育发展的时代性的统一,突出了课程对学生立场、观点、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研究者在的指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前提,以人为本,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内容涉及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为重点,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为根本任务,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根本途径,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多个领域,力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对教学形式、手段及途径的研究:主张“开拓创新”是此项研究的显著特点。提倡打破传统教学的“填鸭”模式,在肯定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拓展多种渠道。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社团以及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新型学生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等方面。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些学者指出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教学途径上需要特别注重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衔接问题研究,衔接主要指的是两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工作、心理工作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的过渡。具体来讲,首先指出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问题是多年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课功能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然后探讨具体的解决办法:通过教学改革,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质,从学生身心发展的承续性及不同阶段的特殊性出发,建构了一套完备的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和评价的良好过渡体系。提出了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等不同的阶段,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进行的详细计划以及具体任务。强调指出在教材内容上中学教材“多、难、深”,不利于高校“两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衔接,高校和中学教材中有关知识的重复应该全盘考虑,适当增删。具体措施为:以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为基础,增强德育工作的效率;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加强实践环节,使理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
3.对教学反馈检测手段的研究。研究主要倾向于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笔试测试方法,立足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主张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察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取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J].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05-07.
[2]田永清.浅谈政治工作者的基本功.教育艺术,2003(12):10-11.
[3]刘莉.经济全球化、文化霸权与大学生与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04(5):16-17.
一、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并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处事原则。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指导方针,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教育,做好宣传和普及工作,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的相关知识,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从大学生方面来看,有效的大学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并从中吸取精华知识,结合实际生活,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为党和国家服务的理想。从高校方面来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纠正以往教育教学中的偏差,及时掌握思政工作未来的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校方的指引作用,提供较多的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坚强意志,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从党和国家的角度来看,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不断地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使其掌握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实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结合。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只是背诵并掌握思政理论知识,并没有与日常的思政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这就导致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难以有效地发挥出来。而日常的思政活动一般都要求大学生参与到社会中,例如,一些课题研究、社会服务、志愿活动和文化调研,等等,这些活动需要与理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最后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发现了问题,则应积极地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在思政教育的考核中,要把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思想实践活动作为衡量指标,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活动中。
(二)创新学生的党建工作,让党建工作更具有实践意义。坚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关口前移”,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学生党校的作用,建立起从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的三级学生党校全程培养体系。在开展党建工作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在党员的带动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党建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创新党建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学生党支部对学生活动的指引作用。
(三)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切性。当前,除了要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真正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显示,大学生大多喜欢面对面的心灵沟通,因此,校方应该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进行合理的心灵教育。此外,学校还可以投资建立心理咨询室,指导学生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
(四)扩大实践活动的平台,创新实践模式。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是一个关键的项目。因为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可以锻炼自身的各种能力,所以,社会实践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青睐。相关研究发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最喜欢的思政教育形式。高校要将学生的发展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地帮助学生成长,使所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提高对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包括经费的投入、师资力量的投入,等等。另外,学校也要对实践基地做好考察,尽可能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让学生从中得到最深刻的启迪教育,从而使社会活动具有实践意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落实日常的思政教学工作。
(五)提高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支配力量,直接关系着实践活动的最后成果。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高校要严格选拔,重视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在辅导员任职期间,校方也要加强对辅导员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辅导员考核制度,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设立考评考核机制。除此之外,校方要定期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其更好地辅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结语
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来自高校和学生两个方面。为此,我们要认识到高校和学生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从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党建工作、心理沟通、社会实践和师资素养各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高校和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范艳春单位: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心。应该说在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大学生总体素质较高。但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群体,即目前社会上普遍称之为“80后”、“90后”的一代,他们的出生、成长过程正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因而转型期所带来的诸多社会矛盾和压力必然会对这些大学生的观念形成产生些许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意识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对高校思政工作者来说,必须从社会转型这一新视野出发,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和困惑,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素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问题呈现出一般化、大众化。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适应环境能力较差。由于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适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在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着环境不适应问题。大一学生为“现实中的大学与想象中的象牙塔不一样”而郁闷;大二学生为“敏感而复杂的校园人际关系”及“校园内部贫富差距显露出的社会不公”而郁闷;大三和大四学生则开始为“考研、就业与恋爱的一系列问题”而郁闷。这些问题已经明显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心理弱势群体。第二,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她)们大多习惯了在家里或亲友中间受宠的生活和地位,一旦走进校园过上自理自立的集体生活,常常表现为有热情但不习惯,兴奋中带有对现实条件的不满,爱交往但又不能相互容忍对方的不足和个性,出现与寝室、班级同学的人际关系紧张。认识上有偏见、误解和过分苛求,对他人情感上缺乏同情、理解和尊重,对他人的行为挑剔、被动和矜持,常常选择逃避和封闭的态度,从而使自己陷入苦闷和孤寂的境地,影响了心理健康。第三,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且情感脆弱。当代大学生,多数从小在老师和家长的娇宠下长大,独自接触社会的时间及机会相对较少,社会经验不足,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抗挫折能力较弱,往往是面对一点小小的困难就能无所适从。高校里的贫困生也是心理脆弱敏感的常见群体,在经济的压力下,有的学生产生了自卑、怨恨、沮丧乃至自暴自弃等情绪;更有的因此愤世嫉俗,对社会和周围人群产生报复情绪,做出伤害他人、破坏社会安定的极端行为来。第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较差,“眼高手低”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普遍状况。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使得一些综合能力不高的大学生一毕业便“失业”。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心理上的准备和必要的应变技能,对前途感到茫然。同时由于思维惯性,将就业困难归因于社会环境的不利和自身运气的不佳,因而加重心理负担。
2.利己主义思潮在校园膨胀。
2002年11月至2003年2月有关部门在全国30所普通高等院校进行的调查发现,虽然当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部分大学生在具体价值利益的选择上更注重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多地考虑个人利益和物质追求。有部分的大学生赞成和有点赞成“人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观点;有的大学生认为“现在大公无私的提法已经过时”;对于“在公与私发生矛盾时,采取什么态度”,表示要“公而忘私”的,或表示“先公后私”的不在少数,表示要“公私兼顾”的达62%。当问到“如果别人遇到危难,你能否奋不顾身、助人为乐”时,有35%的大学生表示肯定,有48%的大学生表示救人的前提是不威胁自身安全,当然有少数人干脆选择了逃避。2006年4月有关部门对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延安大学就大学生的思想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434份,回收问卷430份,有效回收问卷405份,回收有效率93.3%。调查结果显示对“你学习动力的来源”的回答,有51.6%的学生回答是为谋求自己美好的生活。对回答“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什么”时,17.8%的学生选择生活得是否舒适、潇洒,8.6%的学生选择社会名望的高低,5.7%的学生选择金钱的多少,2%的学生选择权力的大小,有27.7%的学生选择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对“和本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的回答,有9.6%的同学回答关系不好。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新时期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荣誉意识、敬业意识不断弱化,相反,他们的经济意识、个人意识、闲散意识不断增强,利己主义比较突出。
3.政治观、价值观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实用性。
当代部分大学生比较现实,考虑问题更多地只顾眼前利益,缺乏远大志愿和理想;在判断问题时倾向于考虑能否给自己带来利益,没有考虑或较少考虑能否利他、能否产生社会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关心“天下兴亡”,但“匹夫有责”的意识是比较淡薄。2006年,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11所综合性大学的在校本科学生做了一项《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报告结果显示:多数学生重功利、讲实惠的人生价值取向突出,注重物质利益和短期的回报,不再像老一辈一样“追求远大理想和精神价值”。在回答“你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的问题时,64.5%的人选择了“事业成功,生活满意”,10.6%的人选择了“家庭生活幸福”,1.9%的人认为是“个人的名利”。此外,还有14.7%的人回答“人格的完善。”他们无论是政治观点,还是价值选择都呈现出多元化,而且存在着明显的实用性、功利性取向。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
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归根到底要靠人。要大力建设好学校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队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好的教师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专职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还是党政干部或者辅导员,都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格价值,努力塑造教师形象和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即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广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知识;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素质;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素质应包括准确把握教育对象思想实际的能力、认识和研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能力、协调和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2.创新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他们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过于强调灌输的作用,忽视了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过程。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价值判断和选择上集中表现为他们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取信息,在坦诚的讲座中得到启迪,在独立的思考中有所提高,在共同的参与中接受教育。而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器”,强行灌输说教。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才能使他们产生自主感和责任感,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进行完善自我的教育。
3.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提高教育实效性,我们一方面要改进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例如课堂讨论、模拟课堂、案例教学等,这些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网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互动手段,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运用网络的能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学生学习和复习提供便捷。我们可以把课堂讲授的教学课件尽快上传到网上,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度。我们还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BBS、博客、网络学堂等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以增强教育效果。另外,高校还应加强实践教学,利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实习等途径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从而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网络当代我国大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不同于10年前,乃至5年前我国大学生,生活环境更丰富,生活条件更优越,无论从家庭、学校抑或社会,都对大学生的心里特点及思想的形成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这篇文章想要从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局势上简述目前我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有资料表明,当代大学生中间存在大约三种信仰偏差。其一是,不少人存在“物本信仰”的倾向,对物质的追求为目的,以获得物质、交换物质、消费物质为表现,从而使人格特征表现出的是功利性、享乐性,而享乐主义思想又会激发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无限欲望,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适当的追求物质本来就无可厚非,可任何事情都要有“度”,超出了这个界限,陷身于物质而忘却了人的精神,就会走向信仰偏差。其二是,“器本信仰”的倾向,及就是崇尚技术和手段、追求科学好工具,以拥有业务、智能、专长为根本目的,而人格特征则显示为功用、表现的狭隘了。其实专心于科学技术学习是没有错,学习、掌握科学技术也是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可如果只是以科学技术为唯一的目标却忽视了人文价值,人文精神、价值目标的缺失,精神动力不足,社会责任感不强,人就成了缺乏主体性的工具,并非一个完整的“人”。其三是,倾向于“神本信仰”,就是去追求不现实的力量,崇尚宿命理论,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追求目标时目标难以实现,或者和自己理想的相差甚远,从而心灵受挫,就把希望寄托在虚幻中,去相信有神灵,从而使自己陷入迷信。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是在因为日常学习、生活、就业等各种压力下,信心不足,担心自己在与其他同学竞争时落后乃至出局,从而形成的一种恐惧心理,为了消除这种恐惧,就会把这种心理压力转嫁寄托于超现实力量上,以期望活得超自然能力的帮助和庇护。
形成当代大学生这些心理特点与思想的原因,追其根源,是由于现实社会中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在这些因素中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有好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也有不好的使人消极的。第一,是市场体制与竞争压力的因素,市场体制的优越性通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时间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但其一定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我们也不可忽视,人们热衷于功利,喜欢竞争。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和政治教育中,要在科技与人文张力中去寻求平衡,不仅要发展有形的科学技术,而且也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第二,信息压力和科技发展的因素,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对我们国家,乃至是对整个世界都有深远意义的影响,但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大量信息的存在,这使得大学生对于有效信息的选择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科技的地位和作用凸显造成对人文的压迫,大学生在对科技方面的不断追求和过分的崇拜造成了对道德方面的不重视,有时更是忽视了道德的存在。流动强化与风险压力因素,当今社会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句话适合于各个行业各个岗位,对于大学生,也是有一股投机取巧的风味,如果真的以这种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就会以片面的眼光看到社会的一些因素存在,从而不相信这些片面因素中隐含的一些规律。因而也会造成自身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人类的发展产生一些不确定因素的排斥,使具有理性特征的理想信念再难以形成。第四,个人需求和社会存在中的压力因素,自己只有在确定了目标和信仰后,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毅力去控制外界的干扰,在不被外界因素干扰后,才有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去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思想政治教育的就是为了正确的去引导大学生用广阔的胸怀去面对世界和未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理论,伟大实践中,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视线、不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形成理想。
与当今时代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恐怕不能单单只在课堂中采取“大满灌”的方法,联系实际,运用网络,运用微博等一系列网络社交工具,更适合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更易于大学生接受。
在最近的《中国互联网络大战状况统计》中表明,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占比例最高的网络用户人群。随着大学生越来越沉迷于网络之中,网络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各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和完善高校网络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努力建成一支政治能力强、业务能力精、全方位发展的网络辅导员队伍,充分利用网络有利资源开展网络的思想教育。加大网络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自我本身的修养,提高工作效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网络辅导员素质的高低之上的,网络辅导员一定要准确把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时有效的对网上的信息进行评估并筛选。网络辅导员自我本身更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把握好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积极向上的教学。同时网络辅导员也要经得起言行举止的考验,克服畏难心理,树立起信息传播的权威者角色。第二,对网络资源的开发,抓住教育的主动权。加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受到网络教育,吸引力是能否成功实施网络教育的关键。有了足够的吸引力,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既然其兴趣,去探索,才能不断的创造。更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第三,赢得大学生的认同,增强教育时效性。要充分关注并合理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的发展趋势,在网络上倡导热爱生活、健康友爱的氛围,关注偏离主流价值和行为规范的消极群体的发展,在网络上提倡讲道德、守法律等社会责任,解决好青年的心理危机。第四,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舆论危机管理。当今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群体之间的矛盾、利益的冲突以及突发事件这些不稳定因素都有可能通过网络显示 出来,从而造成大学生思想的波动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危机事件。为此,网络辅导员一定要做好网络上的舆论动态的跟踪和调研,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向,及时正面权威信息引导舆论发展,以化解或弱化舆论危机事件。网络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引导,使谣言失去生存空间。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发挥五个方面的作用:1、作为宣传的阵地;2、作为教育的窗口;3、作为交流的场所;4、作为展示的平台;5、作为评价的工具和方法。
以微博为例而言,它对用户的文字功底要求并不高,只需要用户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简短的一段话即可;也可以将自己的见解、评价、想法发到微博上,形成大量的信息反馈,经过交流、碰撞和整合形成网络舆论。正是因为这种信息交流没有界限,可以言论自由,不受任何外界的限制,有时候也会有不法事者借用这种方式蛊惑人心,混淆视听。大学生们作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阶段,最容易被洗脑,导致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被颠覆。因此,网络辅导员是必要存在的。一方面,网络辅导员在网络上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解答疑惑,并且能及时给与帮助和引导,这些都能针对性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开展。另一方面,及时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潜隐默化地深入人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社会需求和发展为依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不断创新,紧跟社会的步伐才不会落伍,才可能被广大大学生所接受,才会更具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影响,主动研究、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开拓育人新空间。(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元.“围脖”传声:新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教学实践与管理,2011,4.
[2]赵亮.从师生、校生关系变迁看高校育人[A].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3.
[3]赵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影响[N].Economy AND Education,2012(09).
[4]王仕民, 郑永廷.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特点及原因分析[A].教学与研究,2008(05).
[5]赵文生.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A].探索,2010(10).
[6]林诗锋.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几点思考[A].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11).
[7]杨洋,徐利颖.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从透视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谈起 [A].赤峰学院学报,2010(11).
[8]陈玲.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A].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1).
[9]李瑞.浅谈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促进作用[A].科教导刊,2012(03).
[10]潘斌,武兵.浅析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A].新西部,2012(05)
[11]宋菊芳.试论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A].中国青年研究,2010(12).
[12]柯贇洁,曹晓旭.微博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途径探析[A].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13]蓝振师,朱家全,韦 容.依托网络媒体开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A].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4).
Abstract: Because of its special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form a special group,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special group is a very important task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Nantong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mainland.
关键词: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Key words: ethnic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256-02
0 引言
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满足民族发展的需要,1989年国家启动了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截止日前已累计招生6.4万余人,培养毕业生2.9万余人,他们绝大多数都已回到新疆工作,而且成为了新疆各个行业的骨干力量。通过实施南通高校支援新疆协作计划,更加密切了新疆与南通的交往交流交融。自2011年9月起,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南通培养工作全面启动,南通大学、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都分配到了新疆籍民族学生。截止2016年,南通几所高校已累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两千余名。本文通过分析南通几所高校近年来新疆民族学生的教育现状,对如何有效提高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行探讨。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内地高校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一直是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也是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培养多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以后,在生活习俗、学习活动、人际交往和个人发展等方面均可能产生不适应,因此,相关高校应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开展学习帮扶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服务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健康成才。
南通地区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存在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更重要的是还存在着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所以,这容易导致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内地所传授的社会知识、理论产生不解、怀疑甚至可能存在抵触、逆反等不接受心理。
1 新疆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生队伍中,新疆民族学生思想素质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准确地把握新疆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
尽管在初、高中阶段,其中一部分新疆民族学生学习也很优异,进入大学校园之后他们仍然用功学习,刻苦上进,但由于他们在学习和思想上仍与内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地的差异。从实际情况来看,民俗文化和教育质量是决定新疆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具有特殊性的重要因素。
1.1 民族影响较深
新疆民族学生自幼生活的地区接触到的以本民族人群为主,受到较深的民族文化影响,具有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识和宗教思想。在南通读大学期间,他们面对的同学基本以汉族学生为主,较大的文化差异使得他们会无形中进行比较,这时民族性对他们而言有了更为具体的涵义和更特殊的感情。
1.2 学习基础能力差
新疆地区地处偏远,因为师资不足、教学经费有限,造成新疆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整体知识水平方面他们与汉族学生有着较大的差距。由于与其他在校生的学习水平相差较大,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较大的负担,容易导致自我认知偏低、学习动力不足。
1.3 心理调试能力低
新疆民族自小生活的环境相对封闭,多仅限本民族内部交流。而进入大学之后,交际圈一下扩大很多,与汉族学生的交流增多,此时需要较高的心理调试能力。一旦无法调试或调试不当,极其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孤僻等多种心理问题。因为在学习水平、生活习惯,特别是民族文化方面与所在高校的其他大学生差异较大,极易形成消极的思维模式。加之,大部分民族学生家庭相对较贫困,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导致抵触与其他民族同学的正常人际关系。
2 新疆民族学生在南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2.1 民族价值观对少数民族,特别是有宗教特色的民族学生影响较为深渊
民族价值观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是在长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环境中形成的,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长期沉淀。居住在新疆的民族学生的价值观是与他们的息息相关。从小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民族学生,即使经历过多年的汉族文化教育,也很难改变他们思想中的的烙印,宗教文化给他们的认同感与亲和感非常普遍。当他们迈入南通高校之后,开始接受政治理论教育的时候,容易与原有的思维模式产生碰撞,甚至可能会导致负面的心理情绪,抵触接受政治理论教育。
2.2 多元文化对新疆民族学生的思想碰撞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创新,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主流文化,来引导民族学生正确地自觉选择多元文化中的精华来完善自我,这已成为现在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收到多方面的冲击。如何选择这些多元文化,对于已经形成自我意识和民族主义思想的民族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不具备较强的鉴别能力,其中的一些糟粕思想很容易被他们认可和接受。
2.3 教学效果对新疆民族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制约
通过对各高校的调研,南通地区针对新疆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与时俱进地增加了新内容,但没有因材施教增设差异教育,使得对除汉族学生以外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
一是教学内容亟待丰富。目前思政教育内容仍然只注重传授马列主义思想,很少涉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对于新疆民族学生来说,除了有对整个国家发展,他们还渴望了解生源地发展的情况信息等,这对开展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教学方法单一,未实行差异性教学。相对于汉族学生而言,新疆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其独特的民族风俗和生活背景,对除本民族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很难轻易接受,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忽略新疆民族学生的特殊教育背景,没有开展有别于汉族学生的差异性教育,缺乏因材施教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3 南通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1 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在进行传统政治理论重要思想灌输的同时,要结合民族文化背景,让这些重要思想能渗透到民族学生的思想中。同时还应该以民族学生的思想认识为基础,理论结合实践,引导学生对重要的形势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了解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学生的思想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三观问题。其次,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橱窗展板、校园广播、开展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思想政治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时刻关注民族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动态,有正对性地缓和并解决思想方面的问题。
3.2 南通高校必须要有针对民族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的教育
要开好与民族理论相关的政治课程和讲座,让他们对国家的国情和新疆地区的情况有正确的了解,让他们懂得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同时,可以通过实践来提升教育的效果,鼓励和安排民族学生进行南通地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当他们身临其境,就会深切感受到其中的差距。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使命感,激励他们奋发成才,报效家乡。同时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回到家乡真切感受新疆地区的建设和发展现状,为回到学校如何更好的学习,需要学哪些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
3.3 针对新疆民族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新疆民族学生思想问题往往是由于在南通高校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并配备新疆当地老师,双管齐下,并配备有经验的朋辈辅导员,一对一帮扶,帮助民族学生疏通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在班级中,让汉族学生和新疆民族学生共度民族节日,如古尔邦节联谊活动等,使新疆民族学生内心能真正把自己融入班级中。心理咨询服务的老师要在驻通新疆老师的帮助下,多了解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做好民族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
总之,在南通高校开展新疆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因人制宜,立足新的起点,全面正确地了解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地区差异和思想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开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胡燕,刘永辉.西部边疆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北京教育,2009(9).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组织者——高校辅导员,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如何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将应用于工程管理中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引入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管理作为辅导员老师手中的项目来抓,针对这个项目实施思想管理、学业管理、心理管理、生活管理、组织团队管理、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保障。
一、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敌对势力与我国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面对以上众多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挑战,传统的管理方法很难取得成效,因此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项目化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二、项目化管理的定义及应用领域
项目化管理是从项目管理逐步深入中发展起来的,项目化管理是将公司各项活动当作项目对待进而对其实行项目管理,也就是把公司进行项目化,运用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
项目管理从人类有组织活动开始就一直存在着,我们所熟悉的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罗马花园等都是原始项目管理成功的典范。但真正的现代项目管理是二战的产物,最开始孕育于美国原子弹的研制项目上。90年代初,项目管理从政府部门延伸到其他组织团体,逐步应用于软件企业、建筑工程企业。90年代中期,项目管理通过将传统任务定义为项目而使其应用领域扩大到生产作业型企业等非项目型组织中。项目化管理是从项目管理逐步深入中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欧美国家通过管理培训学习,学会了将项目管理作为机构、公司和其他组织变革的引擎,通过对变革的框架进行计划和管理,将项目管理应用到所有行业领域中的商业企业、公共机构和其他组织的变革,开展新业务,或有效地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来加速组织转型,缩短实现变化的周期。1991—1993年IBM公司经历了严重的业绩下滑,这导致公司引入了新的总裁郭士纳,他在进行了一轮业务流程重组后认识到:为了更好地发挥业务流程重组的作用,还需要另辟蹊径重振公司的业务。因此IBM公司在1996年11月19日宣称公司变为项目化的组织,并将项目管理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组织变革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IBM的项目管理中心。管理培训专家认为项目化管理与一般的企业管理区别在于:一般的企业管理着重从整体和战略角度为公司的产品、市场等进行定位,而项目化管理则从具体任务出发,把公司的设想或战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或服务。项目化管理不仅将企业中典型的项目如:新厂房建设,进行组织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将企业传统作业中的创新活动当作项目对待进而对其实行项目管理,如:企业投融资、广告活动、新产品上市、投资者关系管理、薪酬制度改革。项目化管理是所有管理中繁复、精微的管理。之所以如此具有挑战性,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种复合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多种综合管理能力。
三、项目化管理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际运用
项目化管理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包括思想管理、学业管理、心理管理、生活管理、组织团队管理、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的有效管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管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关联和互动的,不断循环的有机整体。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项目化管理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个项目,按照项目管理的思想分解为多个互动的工作任务,并用专业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实施和管理。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项目目标
1. 确定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大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思想教育的侧重是不同的,必须认真研究,确定教育目标。
2. 制定调研计划,对工作目标有了清晰认识之后,对教育目标和学生状况需要进行详尽的调研。调研的数据和信息的需求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例如大学生主要关注的问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心理存在哪些困惑?存在哪些实际困难?
(二) 项目组织与计划
1. 制定计划,目标和调研完成之后,统计及量化处理各种数据及问题,形成阶段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根据报告制定计划,使计划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任务分解与日程安排,将工作分解到具体的工作单元。针对每个工作任务,科学估计出完成时间,并落实任务到具体跟进人员。这项工作可采用路线图和时间表等工具以保证工作计划的准确性。
(三) 项目实施
实际操作中,项目实施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要建立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其团队协作的精神,分工明确,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另外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力量为整个项目服务,充分调动资源和力量,确保项目取得成功。
(四) 项目调整与风险管理
对于项目的进程管理,建议使用微软公司的MS Project 2000 工具软件。其特点就是采用里程碑图表对分解的工作任务和具体任务的跟进人进行严格的时间监控,以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提升工作效率。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具有各种不可控制因素,因此要对项目进度经常加以调整。但调整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能破坏项目的周期和质量。情况瞬息万变,行为风险必然存在,所以有必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管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进程须按合理的时间区间进行回顾,对工作绩效和表现按照项目预期进行对照,如果发现偏差,就要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
(五) 项目终结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路径
中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高低、速度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而少数民族能否快速崛起,关键取决于各方面高精尖人才队伍建设,全国各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来源、基础与核心,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是民族地区实现全面振兴的希望所在。因此,如何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显得十分迫切。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业基础相对较弱
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来自边远、贫穷、落后的地区,曾受教于中小学、高中的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待遇低,文化活动缺乏,这些因素,导致他们现代意识不强,生活方式传统落后,旧民族文化积淀和很深,接受新鲜事物较慢,文化活动缺乏,这些因素,导致他们现代意识不强,生活方式传统落后,旧民族文化积淀和很深,接受新鲜事物较慢,从他们一进校门,就与从大中城市来的汉族学生素质形成鲜明的反差,自卑感、距离感、层次感、群体感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油然而生。
(二)家庭经济相对困难
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落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特区、山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学费、生活费多依赖父母筹措,而城市消费水平高,致使他们入校后生活相当拮据,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学校、班级组织的旅游、休闲等文化娱乐活动感到有压力,索性编造理由不参加活动,久而久之与班级主体汉族学生拉开了距离,不和谐因素也悄然产生。
(三)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不强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本民族社会关系和落后生产方式制约,人际交往范围狭窄,人际社会化交往程度不高,他们从小过早帮助父母料理家务或从事劳动,具有较强的独立生活意识,有难处经常憋在心里不愿向人透漏倾诉,进入大学门槛后与大城市汉族比较,产生了自卑和自闭心理,不愿与多数同学发展关系,表现为不合群的孤立状态。
(四)民族意识较强国家观念淡薄
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不同民族地区,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即不同的语言、文字、服饰、和风俗习惯,这些传统文化深深影响这他们,在大学校园里,以族缘为纽带的同学会、老乡会在盛行。[1]少数民族大学生从遥远的家乡来到陌生的现代化城市,突感孤单和茫然,于是在本族同袍、同乡之间寻找心灵的关爱和慰籍,久而久之,民族意识扩大化,他们只关注本民族地区的发展,很少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看待问题往往表现为狭隘、片面和偏激。
(五)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部分高校受社会功利主义和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加之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和粗犷性格,经常与汉族大学生因小事发生口角争执,甚至冲动动手伤人,行为过度而触犯法律,破坏了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
(六)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创业精神
高校不断扩招,就业职位日趋紧张,随着中国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大学生自主择业和双向互选制度的实施,少数民族学生不得不走向社会就业市场。但少数民族大学生主动性、自信心不强,就业成功率较低,容易产生抱怨社会不公的非正常心理。一旦几次求职失败,他们就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缺乏拼搏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
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路径和措施
(一)从生活帮助切入以情感人
高校应提供多种途径,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完善学校专门助困机制。如提供助学贷款支持,以解决学费不足问题;鼓励支持少数民族困难学生课余时间打工,以解决生活费用不足问题;设立助困补助基金,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定向补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专门用于奖励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完善上述机制,可以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完成学业,减轻生活负担和思想压力提供可靠保障。
(二)从心灵关怀着眼活化教育
高校应注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灵关怀,即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力求思想政治教育更赋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2]第一,充分发挥班主任、政治辅导员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灵关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好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国梦”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宣传,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中华民族与本民族的利益关系,其他民族与本民族的团结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第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学科教师要在知识传授前,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对改变家乡、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命运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调动他们学习知识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圆满完成学业提供思想保障。第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出发,适时组织各类主题鲜明的文艺演出、主题演讲、书画展览、旅游度假、创业宣讲等多种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他们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第四,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学校各种宣传工具,宣传心理健康常识,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机构要深入校园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第五、建立健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机制,教师要施教于人,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管理学生既要从严,又要体现人性化、个性化特征;服务学生措施既要全面,又要突出少数民族服务特色。第六,要鼓励建立“红色网站”,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教育新形式,强化“隐形教育”功能作用,提高网络思想教育水平。[3]
(三)从将来就业着手创业教育
适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潮流,各高校应采取创业创新专题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对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自主择业创业意识培养教育,为他们毕业后顺利择业做好思想准备和创造有利条件。第一,鼓励他们回到家乡报效本民族经济发展,在改变民族落后面貌大显身手、有所作为。第二,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就读学科专业和个人志趣,引导帮助他们选择正确就业方向,使他们看到人生目标和希望,焕发内生动力攻读相关专业知识。第三,培养他们敢闯敢试的性格。高校要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相对封闭的性格,主动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优势和语言表达的平台,锻炼自我推荐能力、职业演说能力和社会公关能力,促进他们封闭性格向开放性格的转变,保守意识向创新意识的转变。第四,高校主动联系政府和社会企业,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创新提供创客服务平台。
(四)从规范行为出发强化法律意识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4]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依法规范自我行为的稳定性。针对这一现状,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第一,引导他们认识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这种规范告诉你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这是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第二,让大学生认识法律规范是人们行为和评价的标准,这种标准告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该如何去做,这是法律规范的标准作用。第三,让大学生认识法律规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违背了法律规范,就违背了国家意志,就要根据违法的程度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这是法律规范的强制作用。实地观摩主要是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法院庭审了解典型案例处理的司法过程。司法调研主要是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行政执法专题调研。行政执法是法律适用的基本环节,通过这一专题调研,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央依法治国的方略,从而坚定法治信仰,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参考文献
[1]徐建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美合日班•图尔荪.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以新疆高校为例[J].学理论,2012(27):219.
[3]戚甫娟.陈铮.信息时代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97.
关键词:高雅艺术;认知状;药科大学
一、调研的背景及意义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给大学生提供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旨在引领青年学生提高审美修养,提升精神境界。2015年是“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十周年之际,为了解这一活动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以及在校大学生对这一活动的认知与期待,并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落地生根,特开展此次调查研究活动。
二、调研的形式及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校学生随机抽样。受调查学生专业类别分布:理学、工学、管理学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78%,7%和6%;其次是经济学学、文学,分别占5和4%。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各占49%和51%。本次调查性别分布符合中国药科大学男女比例:男生占32%,女生占68%。
三、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1.大学生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认知
(1)“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大学生中知晓程度较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约69%的知晓学校有这类活动开展。
(2)获取活动开展的方式多样。其中宣传海报、同学转告、校园网络这三种途径是在校大学生获取活动消息的主要途径,分别占40%,14%和13%。而通过院系及学生会通知,或者校园广播及电视方式获取活动消息的比例较少。依笔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学校团委主管这类活动宣传,可调用的多媒体工具缺乏。同时,作为一项教育考核指标,学校较难下放活动的宣传渠道,致使活动的宣传形式单一,缺少活力。
(3)参加活动意愿较强,但也存在着问题。调查中,知晓学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大学生中,约有66%愿意前去欣赏演出,但我们也看到,有很多知晓这类活动却没有去参加的学生占34%,比例不小。
(4)未参加的原因。大学生未去参加这类活动的原因主要有不感兴趣,没有时间,以及没有同学陪同而最终放弃。找到合适的形式,尤其是让广大在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引导在校大学生参与到其中的重中之重。
(5)对活动的喜爱度。如果按喜欢打五分,不喜欢打一分进行计分的话,那么经过统计,在校大学生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喜爱度为3.62分,因此,在校大学生对“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较为喜爱。
2.为高雅艺术寻找新的形式,赋予其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1)学校宣传是向在校大学生展现高雅艺术魅力的最为有方式手段。普通高等院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主要根据地,与此同时,它也是在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最前线。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思想相较于20世纪呈现出多样化、活跃化和自我化的特征。这要求高校在宣传时注意把握时代气息,采取多种与时俱进的形式来吸引当代大学生的眼球。
(2)现有高雅艺术形式不够丰富,大学生期待高雅艺术能够出现更多、更好的表现形式。在调查中,话剧、交响乐、影视作品展映以及歌剧,排在大学生喜爱和期待出现的活动形式的前四位。而相对具有本土气息的地方戏曲和昆曲却排在后半段,这与活动组织者想要达到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组织者可以对这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对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进行再包装,以期贴近现实生活,反映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高校高雅艺术水平还有很多提升空间,尤其是在传统形式上面的再创新。
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文化艺术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潜移默化的、最有力的工具。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和谐、自由三项价值取向,在广大高校学生中最受关注和期待。因此,笔者建议“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内容以文明、和谐和自由这三项价值取向为导向,选择和编排活动内容,并运用在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加以包装,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引领大学生展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面貌。
五、对本次调研思考及其社会意义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方法 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最活跃的因素。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价值同样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经济建设不断深化和加入WTO之后新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加入WTO后,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文化环境的多元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使我们更快地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使我们面对被渗入和掩盖,在经济、外交、文化、社会、政治交往之中的西方意识形态,并与其斗争。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深入发展,呼唤着人的主体意识,要求发挥人的主动性及创造精神,并为之提供了现实的条件,要求教育培养和提高人的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科技革命要求大学生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养成注重实践和创新的科学素质;改革开放使得社会环境变得丰富多彩,信息交流的广泛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生活方式的多变性,促使大学生必须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和角色转换。面对这样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向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向发展。例如: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珍视自己同时,大学生亦容易走向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至上的反面。
2、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内部建设和发展的新情况在客观上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招生并轨等招生制度的实施,全面推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的就业制度,这一切使得广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容易使之产生功利主义和急躁情绪,以及思想上的浮躁和虚无主义,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难的学生人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同时,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的增加,使教育对象更为复杂和多样,我们的工作更要注重层次性、个体化,这必然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一些不适应,增加了难度和压力,而现有的一线思想政治工作者大多数在个人素质、理念上还不能完全跟上形势,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及特点,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种种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和压力,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3、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一些不利倾向
(1)人生价值判断的双重性,重利轻义思想较严重。大学生进入高校后,随着知识领域的逐步扩展,政治理论学习的逐渐加强,思想认识日益提高,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表现更加成熟,更加求真务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相当部分大学生价值评判双重性,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常遇到困惑与阻碍,大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取向于自我价值,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又由于市场经济猛烈冲击大学校园,使当今开放的高校校园商业气氛浓郁,随处可见的商业广告如浊浪般吞噬着本已力单势微的人文气息,让学子们追求人生价值时倍受诱惑。
(2)在人生价值追求上重现实、轻理想。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这些都有力地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使大学生对国家的前途增强了信心。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代大学生轻理想、重现实的倾向日益严重,对政治立场、政治信念缺乏理性自觉,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
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1、吸收应用多学科的教育研究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应用,转变人的思想观念的科学。它的方法论必然要用多学科整合的方法加以实施。伦理学在对道德教育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以理导人,以情动人,以行感人,以境育人的教育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提出了丰富的理论源泉:现代心理学揭示了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以及人的能力性格形成的途径和方法,为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现提供了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行为科学关于人的共同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关于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剖造性等方面的研究.也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进程中值得吸收和认真借鉴的。
2、拓展教学手段
一是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拓展。在教学中应采取师生双向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求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彼此理解,彼此信任,彼此合作。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从而使大学生体验到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二是由封闭型教育向开放型教育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封闭的圈子里走出来,适时实现教育方法的转变,用开放型的教育方法取代传统的自我封闭的教育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在开放型的教育中经风雨、见世面。而不是将其囿于温室之中保其不受风吹雨淋,促进大学生正确的自我判断力的形成,增强教育的可接受性。三是由“冷漠说教”向“情感沟通”转变。现在的大学生大多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渴望理解,渴望沟通,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参谋者、探讨者、商量者的身份,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通过交流沟通,做到平等诚心听真话,情理交融讲真理,师生双方架起互相信任的桥梁。
3、丰富实践教育
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一是广泛开展社会调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形势为大学生拟定一些调研课题。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教育基地瞻仰、老少边穷地区寻访、国情民情乡情调查、优秀校友跟踪调查、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等。二是组织社区服务。大学生们通过服务.能够加深对这种责任关系或道德关系的理解和体验;通过服务的实际效果,能够丰富思想情感;通过社会的认可和肯定,能够强化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组织学生为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4、进行行为示范性教育
行为示范性教育适应大学生善于模仿、易受感染的特性。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工作作风、人格、品行、仪表气质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我们常说严师出高徒,“教师的个人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它能使学生产生人格自居作用,而形成与教师一样良好的品德。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八字校训,深刻地召示着每一位学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要用自己的心灵去铸造学生的心灵,以培养出他们优秀的道德品格。
5、继承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
我国文化传统中.关于德育教育.有许多优秀成果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继承.如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知行结合的原则方法;因材施教、启发思维、循循善诱的原则方法;长善救失、防微杜渐的原则方法;重身教、重家庭教育及环境教育的原则方法等等。同时,我们也不能排斥吸收借鉴外来的先进文化和文明成果。如注重、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和个性;鼓励教育对象自由选择及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对话等。在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外来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党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方法,如:实事求是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都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深人的研究和实践,就一定能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困扰中走出一条崭新的希望之路。
6、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法
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一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的关键就是要丰富网站、网页内容、栏目,努力增强其吸引力。二是利用电子邮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达党的主流声音。同时,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开展调研、心理咨询和各种竞赛活动。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沉闷抑郁,心理压力大且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三是研制和推广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门用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特别是针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软件。高校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元素以及丰富的网络信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机制,将课程内容结构由线性设计转变为网状设计,清晰地呈现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及其有机联系,给学生以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调动其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是包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用软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开发一批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包括游戏软件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把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变成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行传播,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特点。
7、努力优化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按其所涉及的社会范围和社会途径来划分,则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的。只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互相结合起来,齐抓共管,使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个宏大系统工程,密切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总之,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现代化,就必须善于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但一定要立足现实,结合中国的国情,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体系,开展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加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鲁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及其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3(6):75—77.
[2]吴建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1).
关键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评价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7个小时[1]。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必争之地。高校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正确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果懈怠或不重视,则必将失去对广大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把握,甚至会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背离社会和人民的要求,出现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涵义
目前,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网络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狭义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将网络作为载体和传播手段,对教育对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本文主要是基于狭义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讨论,兼顾广义概念的合理性。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确立视域,就能更好地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定义和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高校教育主体按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要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包括两层基本内涵:一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结果有效性。社会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知和评判,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依据便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是否有效,或者效果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这一层面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定,也有助于我们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选择性利用。二是我们关注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是以判别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能否满足社会和大学生的相应需要为驱动,同时也是为了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社会和大学生需要程度为目的的。因此,我们在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判断时不但要结合教育结果,而且要结合教育过程,教育条件,教育对象的接受、内化和外化结果等综合的进行评判。只有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准确评价,才更利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特点
(一)整体性
构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其中每个要素都是实效性评价的一个节点,但又不能单独作为评价实效性的唯一指标,也不能简单地对各要素的实效性情况进行平均得出整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状况。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如果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可能使其他各要素的实效性发生相应变化。而且各要素彼此间很难确定准确的定量关系,也就很难对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后其他要素的变化进行准确预判。因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考量一定是在综合所有要素的有效性评价基础上才能得出的具有整体性的一个评价结果。
(二)相对性
首先,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而言,教育的实效性是相对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往往是处于一个层次或某个水平上,暂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所确定的具体要求,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呈现的是相对性特征。其次,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也是相对的。“人们作为感知着、思考着的主体,在接受某种教育的影响之前己经印刻着各种各样的心理背景,有的是过去教育环境、教育作用后留下的印记,有的是个体区别于其他人的心理品格特征,还有是他们对待某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所持的心理准备状态。也就是说,当主体以外的教育内容作用于人的大脑时,总是把信息落在每个个体特定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基础上,这将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相对性特征”[2]。最后,对大学生个体而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是相对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大学生后会对其思想道德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教育的实效性是相对于其受教育之前的状态而言的,具有相对性。
(三)多样性
教育结果从性质看可以分为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积极效果即是与教育的预期目标相一致或完全符合,消极效果是指教育的结果与预期不相符甚至背道而驰。从显现时间看可以分为隐性效果和显现效果,隐性效果是指大学生已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但未外化表现出来,显现效果是指不但被大学生内化,而且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能被外界明显感知和察觉。从持续时间看可以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短期效果是指教育效果的持续时间较短,长期效果是指教育效果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从作用对象看可以分为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直接效果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后表现出的积极变化,间接效果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周围的客观世界产生影响所形成的变化。因此,我们在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评价时,不但要考虑显性、直接和长期的积极效果,而且要考虑隐性效果的潜在性、短期效果的量变引起质变和间接效果的积极作用。否则,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评价都会走向片面和误区。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指标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影响因子较多,理清评价指标,明确评价内容,将有助于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的三个基本方面”[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区别,但在对实效性的评价方面可以参照要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式。据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指标可确定为表1。
表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指标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方法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一般采取由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或相应的监督检查机构,甚至可以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实效性、过程实效性和结果实效性进行深入调研后,经过系统分析,得出全面、准确的结果。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实践法,即评估方根据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亲自实践、实际调研和比较鉴定后作出的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二是模糊综合评估法,即评估小组把各评估人员根据评估指标要求所给出的评估数据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评估对象的各个方面组成集合、建立数学模型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5]。
参考文献:
[1]施尔畏.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01.
[2]宋元林,陈春萍.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62.
[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20.
[4]姜晓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