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教案

初中地理教学教案

时间:2023-08-11 17:27: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教学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教学教案

第1篇

地理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地理教学科学性的体现,具体体现在语言准确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口语化的要求上。

一、语言的准确性

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首先体现在音准上。对地理教师的音准要求,除了与其他学科一样,要求用普通话教学,力争做到读音准确、标准外,还应十分注意地名读音的准确。许多字的地名读音不同于常用读音,如中朝界河鸭绿(lù)江、安徽茶乡六(lù)安、大禹治水的会(kuài)稽山、广东珠江三角洲上的番(pān)禺都是易读错音的,地理教师要勤查字典,千万不能想当然,以至于丧失自己的威信。

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还体现在一词一字用法的贴切上。例如:讲天气现象中的锋时,暖锋是暖气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显示出暖气团是主动的一方;冷锋是暖气团被“抬升”到冷气团之上,显示暖气团是被动的一方。这种用词的讲究,正是地理学科科学性的体现,尤其地理概念、地理原理需要地理教师用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述,让学生获得准确的信息。

二、语言的科学性

地理教学语言要有严密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地理性上。教师讲课中要尽量使用本学科的术语。例如:地理课教学,总离不开讲方位,在表述方位时,教师必须用标准的方位术语“上北、下南,左东、右西”,而不能用不规范的生活用语“上边、下边、往左、往右”代替。

地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要求教师能运用地理知识结构教学,即有系统、条理分明的层次,教学语言要有序化。

如讲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应先分析纬度位置,再分析海陆位置;分析一个区域经济特征,先讲经济水平,再讲部门结构,最后才讲布局。从而教给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思路和趋势。

三、语言的针对性

地理教学语言所要求的科学性是针对中学地理水平而言的,不能都像大学地理那么严谨,科学性的程度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也就是因教学对象的程度不同,初中、高中所用语言不能互相替代,要有针对性。新教师常犯的错误是“拔高”,用大学语言代替高中语言,用高中语言代替初中语言,自以为科学性强,但实际上脱离学生年龄特征和中学的教学要求。例如:高初中教学大纲上均有褶皱的概念,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应给学生比较明确的定义,“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叫做褶曲,如果发生一系列褶曲就叫褶皱”。而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则只能告诉学生褶皱的中心思想:“岩石受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叫褶皱”。虽然初中的说法不如高中严密,但鉴于学生年龄特征,只能这么说,否则揠苗助长,学生反而不能接受。 转贴于

四、语言的口语化

第2篇

关键词:年轻教师;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地理课作为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兴趣、情感、价值观和行为导向的发展,承担着具有学科特点的任务。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地理课为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中学地理课处境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地理课堂上,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失去中考压力的初中地理教育,有很多学生以及家长已经不去关注地理成绩了,面对这种现状,我发现兴趣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就道出了兴趣于学习的关系。我曾经做过调查,一个班级中喜欢地理的学生大概有60%,不喜欢的大约占了20%。通过考试成绩我发现,喜欢地理课的学生成绩大都不教好,而不喜欢地理课的学生成绩都不理想。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第一,用地理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寻找兴趣点,培养学习兴趣。这些兴趣点就是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回答的那些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选择、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问卷答案中,还有几个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但又对地理教材中各国和各民族的风俗人情感兴趣。我在教学中,就选择这样一些兴趣点,用地理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从学生较熟悉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入手,引进要讲述的教材,以培养兴趣。例如,地球知识在小学自然、地理课中或多或少地讲过一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述昼夜交替、昼夜长短、五带的形成等重要的地理现象就比较容易,如果再教学生用小地球仪来演示这些现象,则会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对某一事物兴趣的大小,与他跟那件事物的熟悉程度和关系密切与否有很大关系。

第三,从问题入手,善于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培养了兴趣。因为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这些奥妙往往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本质,教学中抓住本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就能激发兴趣。

二、提高备课质量以保证教学效果

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我认为备课与教案的编写应注意以下几点:1.深钻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偏离教学的方向。2.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要具体、明确、清晰 ,便于讲授。3.根据具体学情来进行备课。4.区别教材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教案要做到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教师应据课本内容而精心设计教学

方法。

三、活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电脑多媒体的大量使用,是沟通地理与现实生活的重要纽带。首先,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欲望,优化教学过程。例如我在讲《中东》这一节的内容时,我结合当时的时事--也门的战争,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到中东是一个多战争的地区。还有在讲《海陆变迁》的时候,我通过《冰河世纪4》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了解大陆漂移学说。

在我教学的三年当中,我发现多媒体教学对于我们地理教学很重要,上课时你能够将地图直接展示出来,不再需要以前的挂图,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能更清晰更直接的达到教学目的。多媒体的灵活运用,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四、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以情动情,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知道,情感具有感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他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在教学中力求创造一种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我的真诚感染了学生。

其次,从爱家乡、爱祖国做起,培养学生的情感。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情感因素,特别是中国地理,蕴涵着丰富的乡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可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有了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学生就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主动探求新知识,进而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第3篇

关键词:游戏法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设计应用

游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堂游戏,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地理知R,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地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生地理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游戏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应用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游戏法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很多学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数英等“主科”的学习上,把地理当做一门“副科”,对地理科目学习不重视。另一方面,初中地理教师通常采用板书的形式,将准备好的教案写在黑板上。这种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对地理学习感到厌烦,愈发没有学习兴趣。将游戏法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初中地理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比较多,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生感到头大。游戏法教学独具的趣味性,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地理的畏惧心理,降低学习地理的难度和压力。在地理课堂上开展游戏法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地理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融入游戏法教学,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情景学习环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情景课堂中学习地理知识,扩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二、游戏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设计应用策略

(一)开展拼图游戏比赛,强化学生地理空间位置认知能力

拼图游戏是一种常见的小游戏,它比较容易上手,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地理课程内容,准备一些拼图道具,在课堂中开展拼图游戏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地理空间位置认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各个省份、行政区时,很多学生对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和省份特点记忆不牢固。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中国各个省份的地图形状道具,然后让学生随机抽取,抽到之后说出这个省的名字、简称、省会名字、省份大致特点等,然后拼接到中国地图的大模块中,加深学生对这些地理知识的记忆。

(二)设计旅游路线游戏,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很多学生往往会把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记混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旅游路线的游戏,帮助学生回顾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组织规划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把前后桌同学分为一组,设计一条旅游线路,规划旅游出行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线路参考,比如北京三日游、珠三角深度游等,启发各个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喜欢的景点设计旅游路线,鼓励学生站到讲台上,把自己设计的旅游路线展示给同学们,比一比谁设计的路线合理、有趣,学习同学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灵感。

(三)引导设计校园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掌握运用地图解释地理问题的一些方法;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等习惯,形成空间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计校园地图,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用图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地图知识时,最基本的是要掌握地图“三要素”:地图比例尺、方向坐标及图例。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为画校园地图做准备。然后让学生回到教室绘制地图,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按照什么比例绘制、学校大门的位置如何确定、学校的建筑形状怎么画等问题,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了解比例尺、方向坐标和图例的使用方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开展拼图游戏比赛,强化学生的地理空间位置认知能力,设计旅游路线游戏,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设计校园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多种举措,将游戏法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英.游戏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6.

[2]康健,王晓惠.构建初中地理“游戏课堂”的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6).

第4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生;创新思维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19-01

1.地理教学中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基调

课程不仅是教师预设的内容,并将它们按一定学科逻辑组织起来后,有计划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们在学习中生成的那些想法和将这些想法付诸于行动的过程。因此,实践地理的教学应更多地关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体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个体自主学习与受导学习的统一。因此,教师逐渐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逐渐成为自我未知的主体,例如:在学习《西亚和北非的居民和经济》时,我提问学生,本区的石油资源对当地经济、生活有哪些影响?同学们,想的想,议的议,有的说石油可致富,有的说,石油致富的途径,不仅仅是大量出口,而且还要用出口石油换来的钱一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如:石油深加工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使本区可持续发展,有的同学则说,用石油换淡水,有的同学大胆假设,老师,可不可以用石油提炼淡水和其它副产品?……学生们各自在寻求他们需求的知识。在个性的积极思维中体验探索未知的乐趣,也因此体验着团体共同设计教学,共享思维的乐趣。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

2.1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可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2.2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理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使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在实际中加以运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陶冶了情操,使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外活动。如讲《多变的天气》时,可组织学生长期坚持记录每一天的气温,最后进行汇总,以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这样既区分了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也加深了理解;在讲到"环境污染"时,可把学生带到当地工厂,如水泥厂,造纸厂,或印刷厂,了解污染的来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环境教育。

除此之外,地理教学同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历史等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地理知识与语言文学,思想修养,古今文化发展的源流知识融会贯通,变地理的“单一性”为“丰富性”,“开放性”,使其成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4.努力编写出较为优秀的教案

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实施方案,是文稿形式的教学设计,是在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优秀的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⑴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每一课的导入,是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直接影响这一堂课的成败。导入最好是选择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⑵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班级学生“学情”,制定适合我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具,如: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等。对于地理教学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地图,因此,精心进行课件制作,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并合理利用;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间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教师备好课、编写好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5.媒体授课、形式多样化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的过程中讲解讨论理的时间不宜过长,难度过大,否则会造成老师领着几个学生在动,大多数学生不是不动就是乱动。可适当精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和风光片作为欣赏和调剂很有必要。比方讲亚洲地形时,选择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让大家一起跟着唱,唱过后乘着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利用歌词来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色。

其次,媒体要新、奇,特,这样才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第5篇

>> 地理教学中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培养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意识 培养中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探究 小议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浅谈初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 怎样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 培养初中学生地理课兴趣的教学 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方法探究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方法探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兴趣培养的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呢?【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培养教学质量当前的地理教学,很多教师只是注重了知识的记忆,采用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其实这是效率低下的教学方式,在现代的地理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才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是备课。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是编好教学提纲。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再次是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要估计到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而不乱、有声有色、紧张有序地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直观教具的选用和设计、制作。教具何时用、如何用,做到心中有数。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课教学之始,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的灵活多变,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以饱满的学习精神和专一的学习态度参与学习。下面介绍两种课堂导入方法:一是设置悬念导入。如在教学《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时,首先提出:为什么我们这里夏季白昼长,气候炎热,而冬季则恰恰相反?为什么一年之中会产生季节的变化?要知道它的原因,就得从地球的公转说起。这种运用悬念导入的方法,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引起强烈的求知欲。二是读图导入。这种导入与学习新知识联系密切,过渡自然。通过读图活动,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情境。二是运用景观图片导入。如在教学《两亚和北非》一章时。首先让学生观看课本前面的彩图,把他们的注意力直接引入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引起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三、利用现代技术媒体

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具体教学实践。在地理课上适当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使一些比较呆板的教材内容更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具有负载量大,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还可以节约部分板书及板图时间。

四、设计问题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时机,设疑导学,就能激发学生自觉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做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在地图上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高8848米,可是暑假里,小明和爸爸到去旅游,拉萨中学的小卓玛同学告诉他,在他们那里看到的珠穆朗玛峰约是4000多米,这下小明不明白了,怎么同样一座山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呢?你能帮助小明,解答一下这个难题吗?这一个问题一出,很多同学就开始讨论,然后,我就乘机引入两个地面高度计算的方法:“海拔”和“相对高度”,在两个概念弄清楚后,同学们很快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五、循序渐进布置练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唾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

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善于思考是学校的首要任务。”而当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处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的学习中,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提不起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要做好引导工作,充分地信任并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支持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摆脱课本的束缚和对课本的依赖,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6篇

关键词:不和谐因子;和谐教学;地理

新课改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从总体上推进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学生观等方面的种种变化,并且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得以适当体现和落实。但是,由于不少教师受到传统教学与理念的影响较深,加之应试教育思想及某些地方应试评价体制的根深蒂固,导致在现实地理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不和谐因子。正视实际,反思现实中我们的地理教学,特对几种不和谐因子进行以下分析。

一、各自为政,限制了地理教学集约化发展

把区域内地理教师的优势汇集起来,就能形成一种无与伦比的教育力量,我们的各级教研部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就从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地区优势的汇集。但现实中这种优势却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同一处学校要按成绩竞聘岗位,各个老师要在某些方面做保留。以此类推,全区各科要进行排名,全市各区要进行

排名。

在这种排名不消失的情况下,空头的教导地理教师要有大局概念只是口头的说教。这里只能建议各级教研部门尽可能多地架起联系地理教师交流的桥梁。在加强地理教师联系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一些成果的搜集和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地理教师。每年都有各类教案、论文、课件评比,如果对于一些优秀教师的成果整理反馈给我们的话,每一位地理教师一定会从中借鉴到很多的东西;另外,每年都有各种高级别优质课评比,比如,国家级和省级的比赛,很多教师受条件限制无法参加,是否能采取一定的方法,把他们的上课及评课视频及时反馈给每一位地理教师呢?在此建议各类评比结束后,都来一个优秀成果展示,可以汇集成册,可以发到网上,甚至可以相互拷贝交流。努力让每一个活动真正发挥最佳实效,实现区域地理教育资源共享,发挥优秀成果的积聚效益,促进地理教学的集约化发展。

二、水多泡倒墙,从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地理课堂效益降低

为了取得较高的教学成绩,部分教师加班加点抢占课时,甚至牺牲学生的课余时间。从大处讲,这样扰乱了学校整体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小处讲,把课本有限的教学内容分担到更多的课时中去,重复的练习,搞题海战术,从而造成了地理课堂实效性的降低。

三、急功近利,不利于地理教学落实到位

现在很多地方各年级地理期末考试也要评比,教师看重的只是学生的分数,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应付期末考试的分数,比如,期末考试后,个别教师给学生的只是一个分数,连起码的讲评也给省掉了。这样的话,只能说是这一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平时的地理教学怎能够落到实处。

四、死记硬背,让地理课失去活力

新课改实施已很多年,但现如今初中阶段的大多数地理考试,特别是期中和期末考试考教材纯识记内容仍占绝对的比例,并且很多情况是这些内容的拼盘。不注重考查地理知识间的因果联系,考查学生各种能力的份额还不够大。因此,学生中认为地理背背就行的还占有很大比重。一些老师平时为应付考试,上课时也侧重于识记内容的背诵,因此死记硬背的现象还大面积地存在着。不可否认地理需要死记硬背,但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变味,就会让我们的地理教学失去活力,阻碍地理教学的发展。

第7篇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多媒体技术;课件素材;素质教育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知识多而杂且技能性培养强,针对其学科特点,如何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使之达到良好辅助教学的效果。

一、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中学己经配备了单机大屏幕投影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取代了原来的计算机房)、校园网络并连接了“互联网”;一些学校已经建设了电子阅览室,并使用了光缆和宽带技术,计算机的质量不断升级;少数学校已经建设了开放式多媒体地理园:绝大多数的中学地理教师接受了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并且可以初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从文献的理论探讨和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观念问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和教与学的方式问题。

二、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策略

1、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区域性、综合性较强,知识琐碎且多联系生活实际,一味用传统法讲述,有时显得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果。然而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动画等,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可以把课堂内容丰富化,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形式为趣味横生的课堂教学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班积极性。

2、多媒体教学可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知识。如:在介绍中国的季风气候时,季风气候显著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怎样解决这一重难点呢?首先,将教材中的季风气候及成因、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等材料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直接的观察知道季风气候的产生过程,明确冬夏季风的区别;随后再将夏季风的推进过程用动画的方法展示给学生,同时配以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形象、具体、生动的理解了问题,从而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教学可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具主要是课本插图和地图册,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地理思维向纵深发展。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中贯穿始终的基本技能。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和综合,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在介绍世界的主要语言时,用闪烁来突出六大语言的分布地区,这样就可以克服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世界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时,用闪烁来突出六个国家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多媒体地理教学它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和用图的能力。

三、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的现实效果评价

当前绝大多数的初中地理教学并没有最优化地实现多媒体教学更为多样化的功能。仍然停留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传授功能。多数教师只能初步利用现成的地理教学课件进行演示性和讲解性的教学。

所以,当前的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仍然是不能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素质教育功能的问题。所以要进行有的教学评价。

总之,只要我们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认真研究、探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就可以避免或减少教学问题的出现,充分感受多媒体的神奇、巨大的魅力,使其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更全面的服务。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低水平的重复劳动,起到提高教师素质和减负增效的作用,从而全面推进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彭云、万红新、聂承启《基于积件的网络课程构建技术》,

[2]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年第3期,总第127期,第94页。

[3] 陈晨《新课程中辅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0月,第48页。

[4] 楚万良《关于多媒体素材的收集方法探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1月,第134页。

[5] 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组编:《素质教育教案・高中地理》.西苑出版社,2002年版。

[6] 李龙编著:《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 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 阎立钦、崔相录、余瑾主编:(21世纪素质教育探索之路》,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 钟志贤、范才生著:((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 闰承利编著:《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版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地理教学 整合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教学的日渐普及,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面对信息社会到来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初中地理教学也应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走在时代的潮头。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促使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必要因素

1.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数不胜数。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及快速查询资料成为可能。

2.《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学习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3.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

采用计算机技术集动画效果、视频影像、声音等为一体,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

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由于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一套较为成熟的初中地理教学配套的电子材料出版发行。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象、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中学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2.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

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多元而广阔的教育平台,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也要落实我们的最终教育目标,重视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钟万书.《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

第9篇

一、地理课的师资调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衡量一个人知识的丰富程度,这反映了地理知识的价值在一个人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社会对地理知识价值的认同。然而地理课作为基础教育的构成部分却陷入了困境。2012年高效性视角下的中国地理教学研究课题组在广西柳州市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柳州市部分县、区的30所初中学校的地理课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地理课在中学的地位已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其中,33%的学校没有专业地理教师,即使配备了地理教师的学校,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力量也是非常薄弱的,详见表1。

备注:统计数据截止到2012年12月。

在柳州市的6县4区中,有10所学校没有配备地理教师,致使这10所学校的学生没能接受专业的地理教育;有10所学校是每所只有一名地理教师,对于师生比如此悬殊,可以看出地理教学中教师的力不从心状态;另外10所初中有2~4名地理教师,也凸显了柳州乡镇初中地理师资力量缺乏的现实困境。窥斑见豹,从以上调研数据可推论,广西地理学科教育的困境。

二、地理学科面临的现实挑战

1.以是否要参加中考或考试分值的多少产生对地理课的偏见

现任地理教师反映的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地理不参加中考,或者参加中考的分值也不高,潜意识中认为地理是一门可学或可不学的学科,这种认知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对地理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包括学校领导,各学科教师,甚至地理教师本身。观念没转变,思想不重视,也就不会潜心去钻研,认为地理教学是最轻松的,谁都可以去任教;更有甚者是有的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深厚兴趣都会遭到班主任与其他科任教师的反对。

2.地理课教学资源支撑条件不足

地理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建设不够,表现在课堂需要的地图集、地理挂图、地理模型、地理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等基本储备缺乏;自制的各种地理教具、学具也不多;现代的各种地理教学软件质量不高,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不大;基本上没有配备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园等。正因如此,导致学生对地理课、收集地理信息、讨论、实地观察与观测、真实性情景问题解决等活动的参与度低;学生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好奇心淡薄,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以及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和习惯漠不关心。

三、应对的策略

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来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是时代的发展要求和赋予地理学科的责任和义务。面对现实的地理师资力量的短缺以及教学环境的挑战,拟以四项措施解决困境。

1.建立明确的学科目标,配备基本的地理师资

地理课是一门通过引导学生的心智活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洞察力、理解力的学科,学生从粗浅的了解到深入的体会,可使其拥有对人与社会的探索能力。把握对生活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课是人的必然选择。当下学校对地理课程的传统分化的短期效应,短此长彼的行为是忽略学科教育迁移的原理,忽视了地理课兴趣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力的提升有渗透与扩大的效用。整个教育环境提倡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更强的生存能力、生活能力,有更高的协调人与社会环境的能力,这些都与地理学科的目标是一致的。再者,地理课是体验性最强的科目,缺乏环境的支持是非常困难的,为此,配备最基本的师资并开展地理教学势在必行。

2.借助广西高等学校地理教育机构的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广西的师范院校作为孕育地理教师的摇篮,研究广西地理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是广西地理学科教育的综合指导平台;高等院校长期从事地理的学科性、教育经验、教育创新等多方位的研究并具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完全有能力对各初级中学的地理课教学工作进行输出性的指导,各初中学校教学困境的输入性问题也可成为高等院校研究的关注点,为此,建立互动体系是双赢的。就学科性的研究方面看,高等院校不仅拥有对地理学科的思想性的研究,如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地理学科的生活性,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反映学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等方面探索经验的积累,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升初级中学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和研究能力。在研究教育经验方面,针对地理课程内含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实践性内容建立了丰富的实践方法指导,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积累了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可供选择利用。为此,通过互动可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拓宽高等院校与各级初中学校的地理教学合作空间,为提升地理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3.利用广西地理网获取地理教学资源

广西地理网是服务于中小学教学一线地理教师的平台,网站的内容非常适合学校教师的取用,如地理教育资源类包括教学素材视频、图片展示、地理科普、地理教案、授课课件、教学反思等,还有广西自然地理、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教学内容。教师可通过广西地理网获得大量共享地理教学素材、丰富的教学案例。网站还搭建了教师交流平台,教师之间可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即时交流,丰富教学方式方法,达到突破地理课教学困境、促进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目的。

4.市教科所对本市的校本资源建设的引导

第10篇

关键词:数字星球系统;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一、前言

1.数字星球系统

数字星球系统是信息时代最先进的教学仪器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三维立体动态展示的单位数字化教学仪器。它通过国际先进的三维图像处理平台,方便教师将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转变为球面图像,结合精密光学技术,瞬间展示于数字化球形投影屏幕上,动态立体地再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现象与过程。

2.将数字星球系统引入教学的意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大潮,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数字星球系统正是在这种改革与创新的浪潮中出现的,它的出现为教育环境与教学过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何将它更好地运用于地理教学设计中,这是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而地理教学设计是地理有效教学的前提,科学可行的教学设计能减少和克服地理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适应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达到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者应具备的设计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即“备课”,可以概括成“三备三写”:备教材、背学生、备教法;写学期教学进度、写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计划(教案)。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学技术,科学有效的一种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应是设计者在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的结果。具体来说,应具备以下教学理念。

1.具备教育教学基础理论

教学设计深受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的影响,这些理论不仅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方法和技术,它们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数字星球系统使得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化球形投影屏幕,瞬间将平面、静态的图片转变为立体、动态的图像,可以极大地满足教学的应用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运用传播理论的有效指导,将会极大地改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在设计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这节课时,七年级学生受活动范围、思维能力和知识量的限制,对海陆变迁原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用视频、动画、数字星球演示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开阔视野,认识上从感性逐步上升为理性。

2.融入地理新课程标准

在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科学地解读课程标准的每个部分,理解其中蕴藏的深层含义。如,在初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球运动这方面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部分,数字星球系统的运用可以极大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将其发挥到最大效益,还需要地理教师在科学地解读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实践,将教学效果最优化。

3.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在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时,作为设计者应该多考虑如何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如,在设计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东》这节课中石油的运输路线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策划主要的石油运输路线,由小组代表在课上发言,在数字星球中指出每条石油的运输路线。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注重创新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设计教学设计时,除运用系统本身的各种资源外,还应学会开发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如,讲授“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时,设计者就可以利用数字星球模拟不同的运输线路,由学生讨论选择哪条线路。也可以由教师指导,分小组讲解小组内的研究成果。因此,此种形式下的教学设计,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与研究能力的提高。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合理有效的设计理念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如今在以新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形势下,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顺应课程改革的必要出路,而设计理念的提出可以为教学设计者提供可借鉴的设计思路,因此对它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家清.新概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3.

[3]胡再,邓涛.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地理科学与地理教育论文集,2010(08).

[4]黄莉敏.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要素与流程[J].地理科学与地理教育论文集,2010(08).

第11篇

主要工作与业绩:

1、认真钻研新教材和新大纲。搞好素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平时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精心准备好地理课件,备好每一节课。课上认真组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知识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教学手段上强化直观教学,能够熟练的运用录像、投影、电脑等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课下积极的辅导学生的学习,在思想上耐心的教育帮助他们,使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每年自己所教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均处于油田范围中上等水平。今年**年七年级地理考试油田第二名,**年与**年我校八年级参加天津市地理会考,地理成绩名列前茅。全部达标,其中**年八年级的学生地理会考成绩90%为优秀与良好的最好成绩,提高了我校的地理教学水平。

2、开展素质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地参加全国地理科技大赛

本人积极的组织本校的学生参加20**年—20**年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地理科技大赛,比赛持续两个月的时间,本人认真组织,细心辅导,我校师生积极参与。活动得到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在此次比赛中我校成绩优异!经过本人的努力我校被授予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地理科技示范基地的称号,并授予牌匾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本人也在全国地理科技大赛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并授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的称号!

我校中小学生近150人报名参赛,其中15人在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获得

一、

二、

三、等奖

3、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研究活动与比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平时本人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功与教学公开课的比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结合地理教材内容,经常制作地理教学课件并运用与课堂教学,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年我撰写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精神的培养》论文,获得区海滨和研究教法教育中心20**年“教育创新”论文区级三等奖并获得区级成果认定奖。

**年12月由本人设计制作的录象教材数学《圆锥曲线定义》获得市市教育局颁发的三等奖。

**--20**年,获得校级教研公开课评比二等奖。

20**--20**年,获得校级创优课优秀奖。

20**年,获得滨海教育中心教师公开课比赛二等奖。

20**年,我撰写的论文《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想》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20**年,获得教育中心初中教师基本功大赛地理学科三等奖。

在我兼任电教员工作期间在**年12月,我校在油田取得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先进学校的称号。

**年和20**年连续两年,我获得了《教育处关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先进个人称号。

4、自觉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12篇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进行研究。初中地理“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年级教学章节,从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教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因人施教、因材定教,进行不同的。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对课堂的教学环节进行不同的自我设计,体现执教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的独特理解与应用,寻找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兴趣特点,设计出学生好学的、教师好教的新颖的教学教案。

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教学,重新整合城区学校之间的教研资源,形成教研合力,提高本城区教研的实效性,促进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高,进而培养学生从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学习角度,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素质。将新的教学理念有机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有效性。它是地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初中地理“同课异构”过程可以分成几个步骤:首先,明确教学内容;然后,不同的授课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再次,撰写教案,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最后,集中研讨,详细剖析教学中的得与失,根据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修改原来的教案,写出反思材料。

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我认为“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因为选择了同一个地理教学内容,这就决定“异构”是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进行,然后由不同的教师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由于教师存在自身学识、经验等差异,设计出来的教案也有各自的特点。“共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不同教师的授课,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而各个观课的教师通过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授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

什么是“异构”?我认为,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构”是核心,是灵魂;“异”是变化,是发展。如果将理解的重点放在“异”上,那么我们追求的只是外在、表面的东西。形式上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形式的变化并不见得能代表内在的丰富。可以这样认为,“同课异构”实质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于各自教学经验,遵循地理科教学的科学规律,利用各种地理资源,进行各种地理教学构想,并将其构想予以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

通过“同课异构”的实践,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备课,并在地理科教师集体备课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例如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既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达成共识,以形成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形成共案―个性教案”的良性效果,教师的个性发展才有积极的可能。

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教师一起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用,不同的观念在进行分歧与融合;通过一系列深思熟虑后,形成了不同的教学个性、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挖掘深度。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从而体现出教学无限的发展与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理解做出的教学行为的差异。不同的教师出于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不同的考虑,产生不同的构想,进行不断变化的实践,不同的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地理的“同课异构”的教学中最终成就了地理教师的不同程度的发展,彰显了教师的价值,这是“同课异构”的切实体现。如果只着眼于一节课、一个课例的研究,只是想着把某一节课上好,那只是在治标不治本。我们不是要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水平,而是要整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确确实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帮助教师从根本上改进自己的教学。因而,一切同课异构活动,都是围绕教师、学生开展,使他们在不断扩展视野,得到发展是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是集体研讨的良好氛围,伙伴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同样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课异构”以“内容相同不同建构”的方式切实突破了学校单一的教学活动。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同一教学内容即是一个确定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教师基于“有效教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收集各种地理资源,学习相关理论,拿出教学设计并将这个设计付诸教学行动。在教学实践中,总是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再次进行反思,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考虑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再进行实践,如此周而复始,直至问题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使教师经历“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是否解决问题――又发现什么问题”的过程。

这样一个“同课异构”的过程,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观课议课;在方案修正中进行说课议课,比较鉴别、;在行为跟进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优化策略;在总结提高中反思教学得失,提升智慧。

同课以异构的过程进行着设想、实验、验证、反思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它是一个极其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围绕同一教学内容进行的广泛的对话过程;是教师个体与群体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促进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开展创造性教学,使自己的方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自己独立的思考、或是教师群体的意见都需要教师自己独立、自主进行建构,他人的一切思想、外在的一切因素都仅仅是提供给教师思考的元素,唯有基于自己思考并付诸实践之后的经验与体会才是真正的财富。

由于在“同课异构”过程中,教师是自主建构,是实现自身内涵的丰富与智慧的提升,所以,同课异构应该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为终极目的,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两个核心展开。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以免走进误区。

一、要以同一内容为核心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确定这一主题,才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共性与个性是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联系,比较的过程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没有了“同课”这一“同”,比较就失去了基础,就不能称其为同课异构,就失去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二、以行动研究为基础

行动研究的目的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它关注的是特定情境中的特定问题,无须重视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不同情境;无须关注研究变量的控制与操作。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强调在研究的过程中,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把自己遇到的教学问题转化为教学研究的“小课题”,基于“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基于“有效教学”进行教学设计,不断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以比较研究为方法

“同课异构”的基本研究方法应该是用“比较”的方法来看待“同”中之“异”,侧重点是在研究“异”。“比较研究法”是常用的教育教学研究法,它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要充分地应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明确比较的主题,关注同课之中的异构在何处,各种异构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表现又有什么不同,取得了什么效果,存在着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拿到一手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以互助为桥梁

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寻求同事的帮助是每位教师的第一反应,因而地理教师之间互助也是同课异构中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如果地理教师之间没有互助支持,教师个人将陷于孤立。所以,要力求教师个人与团队之间进行广泛的对话和合作,营造同课异构中教师互助的专业合作与精神共享;在教师互助中将个人的才智与团队的集体智慧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个人成长与团队进步相辅相成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既促进教师个体在专业能力、知识、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又实现地理科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五、以解决问题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