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

时间:2023-08-11 17:2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

第1篇

紧紧围绕“诚信建设年,确保食药安全”这条主线,深入开展餐饮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信、上门监督检查等形式,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广泛听取监管相对人及社会群众意见和建议,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制定企业诚信评价办法,科学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将企业根据诚信程度合理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为诚信等级,评价标准为一年内无违法违规行为,无质量事故投诉,安全管理规范有序;B级为一般等级,评价标准为一年有2次以内违规行为,存在安全管理隐患,但未形成后果、造成影响;C级为失信等级,评价标准为一年有3次以上违法违规行为,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或造成不良影响。围绕促进诚信评价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企业诚信记录制度,以日常检查为重点,详细记录企业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违法违规情况等。以诚信评价为依据,建立诚信分类奖惩制度,对诚信企业适当减少检查频次,对一般企业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对失信企业实行停业整顿或媒体曝光等管理措施。建立诚信公示制度,采取企业自评、部门审评和媒体公示的方式,每年进行一次诚信评价,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公示,大力营造“诚信守法受益、违规失信损益”的监管氛围。

二、突出两个抓手,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以规范管理为抓手,促进企业规范经营

餐饮服务环节。严格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对餐饮服务单位营业场所结构布局、内部安全管理、从业人员管理、产品过程控制等进行严格把关。在结构布局上,对餐饮服务单位的选址、功能区划、面积比例及消毒保洁、防尘防虫、通风排烟等安全设施进行严格把关,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进行限期整改,逾期不达标的,责令停业整顿。在内部管理上,监督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食品安全责任,明确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确保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在从业人员管理上,制订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操作规范等知识培训,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查体,确保所有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在过程控制上,监督餐饮服务单位严格落实食品及食品原料索证索票、购进查验、食品初加工、食品添加剂使用、烹饪、餐具消毒保洁、食品留样、餐厨废弃物处理等管理制度,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餐桌。通过严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切实强化餐饮服务单位自律意识,促进规范经营。

药品医疗器械环节。严格实施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管理规范。生产环节,按照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向药品、医疗器械及药包材生产企业派驻驻厂监督员,对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出厂检验等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经营环节,积极开展GSP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和跟踪检查,重点加强药品购销渠道、陈列养护、分类管理、药师在岗履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等的规范管理,全力推进东莱大街“诚信药店一条街”创建工作,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我市药品经营管理水平。使用环节,严格执行省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监督医疗机构健全药事管理机构,完善药品质量管理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加强对药品购进渠道、储存环境等的监督检查,防止标准降低、管理滑坡等现象。在镇街卫生院开展药库“采购验收制度化、储藏养护规范化、从业人员专业化”的“三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药品使用管理水平。

(二)以专项整治为抓手,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餐饮服务环节,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品种。深入开展食用油、食品添加剂、酒水饮料、肉及肉制品、水产品等专项整治,严查产品购进验收、索证索票等台账,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餐饮环节;二是突出重点区域。加强对城镇、城乡结合部、农村、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餐饮单位持证经营、加工制作、卫生环境、设施配备等的整治,严查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突出重点单位。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及学校食堂、学校小饭桌、餐饮摊贩等监督检查,加强教育培训,加大检查频次,促进规范经营;四是突出重点时段。扎实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春季、夏季“百日整治活动”、春节、国庆等节假日及两会、亚沙会、高考等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切实保障群众饮食安全。

药品医疗器械环节。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品种,加强基本药物、高风险药械和药品非法添加专项整治。基本药物方面,积极推行批发企业电子监管和镇街医疗机构配送企业档案管理,对基本药物实行全品种、全覆盖监督抽验,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高风险药械方面,突出品、、疫苗、高风险器械等风险品种,严查购销渠道、购销行为和药械质量,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药品非法添加方面,重点打击在具有降脂、降糖、治疗风湿、关节炎等功能的药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违法行为,确保群众用药安全。二是突出重点环节,抓好药品经营环节集中整治。采取日常巡查、突击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严厉打击药品经营环节挂靠、超范围、超方式经营、走空票、体外循环、出租出售《药品经营许可证》等六大药品购销违法行为,切实规范药品经营秩序。三是突出重点热点问题,抓好打击假劣药品专项整治。以群众举报为主线,重点打击生产、销售假劣药品窝点;以虚假广告宣传为主线,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邮寄等方式销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以上级文件通报为主线,重点打击制售公告所列不合格药品的违法行为。同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建立完善与公安等部门的配合联动机制,始终保持对假劣药品的高压态势。

三、突出三个重点,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一)全力以赴备战国家卫生城复审。今年是国家卫生城复审年,为保障餐饮和药品环节不出问题,提前谋划部署,采取印制明白纸、宣传画、进行媒体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创城宣传,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国家卫生城复审验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做好两城区主干道两侧餐饮单位和药品经营单位迎检准备工作,监督企业及时申办经营许可证件、完善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加强从业人员健康查体和教育培训,“五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人员调离率100%。开展室内外卫生环境整治,监督企业完善清洗、消毒、通风、防四害等卫生管理设施,及时纠正乱帖乱挂乱拉等行为,坚决关停达不到卫生标准的单位,确保在卫生城复审中药品经营单位和餐饮服务单位顺利通过。

(二)全力以赴做好亚沙会期间安全保障。今年6月16日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即将在海阳举行,各级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周边县市必须全力以赴加强含兴奋剂类药品管理和辖区内旅游景区餐饮服务管理。我市作为重点旅游城市和经济强市,届时必将有大量海内外游客来旅游考察。根据亚沙会组委会总体部署,为保障亚沙会期间药品和餐饮食品安全,我们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重点在两城区和南山、东海旅游景区进行设点布控。一方面加大对含兴奋剂药品的专项整治力度,采取责任到人、划片包干的方式,严查含兴奋剂药品的购进渠道,规范含兴奋剂药品的标签和说明书,对未标示“运动员慎用”的含兴奋剂药品一律停止销售,坚决防止含兴奋剂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另一方面加大对大中型以上饭店、旅游景区沿线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力度,规范经营行为,严查食品及食品原料索证索票、购进查验等环节,加大对重点品种的抽验检测力度,确保不发生食源性食物中毒事件。

(三)全力以赴争创省级餐饮服务示范市。在2011年被授予“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量化和提高创建标准,全力以赴争创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市。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与餐饮服务单位逐家签订《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监督餐饮单位公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规范管理承诺、食品及食品原料购进使用等情况,为餐饮服务单位和消费者打造透明互信平台。二是继续深入开展百千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和“学校尽心、学生舒心、家长安心、政府放心”“四心”学校食堂创建,通过教育培训强责任、驻店监管抓整改、严格督落实,强化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全面提升餐饮服务单位规范管理水平。三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多渠道、立体式的宣教活动,进一步浓厚全社会关注、参与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氛围,为争创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市营造良好环境。

四、提升四种能力,全面提高监管效能

(一)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积极对上争请,加强食品药品检验能力建设,一方面逐步购置各种快速检验设施设备,建立食品药品检验质量体系,聘请专业检验技术人员,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食品药品快速检验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与有资质的上级或兄弟单位检验机构的沟通协作,将性状特殊、成分复杂的产品如食用油、添加剂、调味剂、基本药物等进行抽样送检,对抽检发现的假劣产品进行及时查处,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二)提升安全监测能力。一是健全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拓宽监测网络,加强对监测人员的教育培训,健全完善不良反应监测考核、奖惩、通报机制,及时发现药械质量安全隐患,为上级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加强与工商、广电等部门的沟通,对报纸、电视等媒体的餐饮服务信息、药品广告等进行重点监控,及时查处餐饮服务环节制作、销售违禁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三)提升应急预警能力。健全完善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明确应急责任、处置程序及预警机制,建立应急预警专家库,定期召开风险评估会,确定风险监测关键点,适时开展应急演练。监督药械生产批发企业、镇以上卫生医疗机构及中型以上餐饮单位、中小学食堂全部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大教育培训,提高监管单位应急能力。畅通24小时应急热线,确保食品药品突发事件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对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危害。

(四)提升网格监管能力。克服无经费来源的困难,积极构建市、镇、村三级食品药品协管网格。在城区,充实和加强以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主任等为主的监督员队伍建设,重点监控两城区食品药品市场;在乡镇充实和加强以镇区街分管领导、镇级人大代表、政委委员为主的协管员队伍,重点监控镇区街食品药品市场;在农村充实和加强以片长、村两委成员为主的信息员队伍建设,重点监控农村食品药品市场。通过市、镇、村三级网格,形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的“宽幅”监督网络、信息网络和群防群治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格局和社会环境。

五、加强五个建设,夯实监管工作基础

(一)加强机关管理精细化建设。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将全年重点目标任务、阶段性工作的完成时限及标准,逐项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工作日清、月结、季通报制度,强化工作执行。制定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日常管理制度和机关工作流程,以读本的形式印发全局人手一份。健全完善日常督导检查制度,切实构建起“纵到底、横到边”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二)加强教育培训制度化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讲什么”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按季度下发学习意见,精选学习书目,确定学习内容。积极落实机关干部课堂、技能比武、业务论坛、以案说法课堂等活动,将每周四下午作为固定学习日,每月末组织一次理论考试,强化政治理论、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的教育培训,使干部职工熟知全局、精通本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加强行政用权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细化执法标准和工作规范,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和执法评议考核,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确保执法公平、公开、公正。严格执行市改进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十要十不准”规定》,使干部职工保持良好机关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开展关键岗位廉政教育,确保《廉政准则》落到实处。

(四)加强服务效能优质化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机关”、“群众满意窗口”创建,规范理顺《餐饮服务许可证》服务流程,通过明白纸、小册子、网站等实用实效的形式,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要求、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监督电话“六公开”,严格执行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效能制度,畅通服务绿色通道,积极推行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努力营造“无关系办事、无私利服务、无障碍执行”的宽松服务环境。

第2篇

关键词:旅游资源;资源安全;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开展各项旅游活动的载体.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措施不到位、经验缺乏、加上旅游者自身安全意识淡漠以及对旅游安拿问题研究相对滞后等诸多原因,旅游资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稀之宝的敦煌壁画和雕,面临风化剥落的威胁;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的汉白玉浮雕、铜制品,遭受酸雨的侵蚀;一些曾扬名灭下的苏州园林和庭院,正从地图上消失;举世闻名的云南石林,也越来越受到人为的破坏……与此同时,旅游地传统的民风民情文化逐渐被异化、冲淡或消失等等.自然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即使在一定程度上能更新但也不能恢复原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一旦被毁将就水远失去,旅游资源安全问题应该引起足够关注.因此,深入旅游资源安令研究,加强旅游资源安全管理,对旅游资源进行安全评价,查找、分析和预测旅游资源安全系统存在的危险、隐患,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以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

1.1旅游资源的定义国外把旅游资源称作旅游吸引物(TouristAt—tractions),它不仅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而且还包括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因素,甚至还包括舒适快捷的交通条件.而在我国,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视角,对“旅游资源”概念的具体界定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认识,提出了许多关于“旅游资源”概念的表述.但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涵盖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类型.

1.2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生产资料,是旅游活动最基本的载体.换句话说,旅游资源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稳定,旅游资源安全的内涵和意义深远.谷树忠,等人(2006)在综合各种解释和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资源安全”的基本定义,所谓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能力.这个概念揭示了资源安全的本质,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鉴于此,我们可以得出,旅游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可以获得稳定的旅游资源供给,同时旅游资源基础难以依存的生态系统处于良好或免遭不可恢复破坏的状态.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旅游资源需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功能上保证持续、稳定的供给.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需考虑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各地区在旅游开发利用时,做到有一定的旅游资源赋存量或储备量,以备及时、持续的利用.二是人们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保证旅游资源基础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旅游资源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对外进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以维持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平衡.此外,我国也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去分析和探究旅游资源安全的本质内涵.如:从经济学观点来看,是指其对一个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具体来说是指旅游资源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状态.在旅游生产中的资源安全,是指旅游资源的占有和使用过程,以及原始提取、加工改造中,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可利用范畴的延展或局限;在旅游资源分配中的资源安全,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所获利益的再分配问题;在旅游产品交换中的资源安全,是指旅游产品在市场流通渠道中的畅顺;在旅游资源消费中的资源安全,是旅游者对作为旅游产品载体的旅游资源的占用与消耗.消费结构越合理,旅游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对资源的破坏越低.从可持续发展观点看,旅游资源安全是指是在生态与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基础之上,旅游业的发展要以不破坏其难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他资源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观念,运用科技创新方法,维持生态系统与人文环境的动态协调,实现可持续利用资源并且有助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利用.由此可见,旅游资源安全的内容丰富,需要深入探讨.2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的“天一人一机\"系统旅游资源安全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通过对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和内涵的研究,我们将影响旅游资源安全的因素分为三个子系统,即旅游资源安全状态应由生态子系统(天)、行为子系统(人)和保障机制子系统(机)三大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2.1生态(天)子系统生态子系统是天然禀赋状况,是旅游资源安全的基础,为旅游资源安全提供基本保证.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主要由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结构、质量和资源的承载能力等组成.一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种类、结构的多样性增加了旅游资源供应的安全性,也满足多样性的旅游需求,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的质量越高,开发利用的成本越低,利用效率越高,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开发,所以旅游资源的安全程度也就越高;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数量做保证,某种程度上说,数量越多越安全;另外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抵御自然等灾害能力越高,则安全的保证程度越大,反之资源短缺、脆弱,安全的可靠程度就低.保证旅游资源的生态子系统的安全,就是要维持生态系统在数量、种类、结构等方面平衡,实现旅游资源的自我更新和恢复.

2.2行为(人)子系统行为子系统是人类的行为对旅游资源安全影响的直接作用力,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旅游企业经营行为、以及旅游者行为等构成.旅游资源安全问题的很大方面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开发商在景区的大量建设、过度开发;旅游企业过分商业化、舞台化,扭曲民俗旅游资源的原始性;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旅游者外来文化对旅游地的传统文化的冲击等.旅游资源的行为子系统的安全,就是树立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观念,防止n-目开发、重复建设、模仿跟风;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防范经营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严厉禁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减少旅游者的“碳足迹”.

2.3保障机制(机)于系统旅游资源安全的保障机制子系统主要为生态、行为子系统的安全提供组织制度和物质技术保障,它由安全管理组织、安全政策制度、安全资金技术、周边礼区保障、事故保险等方面内容组成.安全管理组织是整个旅游资源管理的组织保证;安全政策制度关系到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有力执行;旅游资源安全状况离不开资金、技术的支撑;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离不开剧边礼区的支持;旅游资源安全保险是规避、化解旅游资源利用过程中遇到风险的有力手段.保障子系统的内容共同为旅游资源安全的提供安伞保障.在旅游资源安全系统中,生态子(天)系统安全为旅游资源安全提供皋本保证;行为(人)子系统安全决定于行为作用力的正负,正向作用力可以减少旅游资源发利用中的损失,是旅游资源安全系统的重要推动.保障机制(机)子系统是为旅游资源安全的生态、行为子系统提供管理支持、资金和技术等保障,是生态子系统和行为子系统安全的重要调控.3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1旅游资源安全的研究现状关于资源安全的评价研究成果较多,如王礼茂(2002)分析了影响资源安全5个主要因素(资源本身的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运输因素、军事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14项指标,初步组成了资源安全的评估指标体系;姚予龙、谷树忠(2002)研究了资源安全的机理,阐释了资源安全的经济学含义;梁亚红(2008)。在明确影响自然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资源因素、政治因素、运输因素、经济因素、军事因素、技术进步和资源替代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含有资源禀赋状况、资源开发状况、资源进口安全、政治安全因素、经济安全因素、运输安全因素、军事安全因素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自然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内容较为全面.然而,国内外关于旅游资源安全层面的研究不多,学者大多是探讨旅游资源的评价。和旅游资源安全『口J题产生的原凶12-14~,认为主要南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造成;另外,我国还有些学者针对旅游地生态安全进行_r评价,如曹新向(2006)¨根据生态足迹模型,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米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构建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周国海(2009)¨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应用压力一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压力指标反映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荷,状态指标表征环境质量、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状态,响应指标表征人类面临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它较好地反映了自然,经济,环境,资源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些研究都是旅游资源安全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不乏有启示意义.3.2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和系统分析,以及参考已有的相关文献,同时按照层次分析法的结构,提出旅游资源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共分三层次(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共23个指标,其中生态(天)子系统包含8个指标,行为(人)子系统包含9个指标,保障机制(机)子系统包含6个指标,具体见表1.

3.2.1生态(天)子系统指标构成生态子系统的评价指标是用于判断其对日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状况的影响程度,包括:①旅游资源的总量,反映了目的地旅游资源的禀赋状况.总量越多,可利用的空间越大;②旅游资源品质,反映了资源的价值和抵御灾害的能力.资源价值高,往往旅游资源的品质、等级也高;同时品质好的旅游资源,保护的压力越大,对整个资源的生态系统安全影响较大;③旅游资源结构,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结构多样,利用空间越大,越利于生态的平衡;④自然灾害发生概率,概率高,对整个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和资源安全的破坏程度越大;⑤植被覆盖率,影响了生态的自我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性;⑥旅游资源承载力,反映资源容量的大小,容量越大,破坏程度越小;⑦旅游资源的退化速度,资源生态系统有进化过程,但是退化速度过快,直接影响生态的自我更新和生态平衡;⑧工业“三废”排放量,目的地工业企业排放的“三废”,造成的酸雨等物质对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3.2.2行为(人)子系统指标构成行为子系统的评价指标是用来衡量旅游者、开发商、旅游经营者的行为和资源保护意识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程度,包括:①旅游资源的储备率,合理的预留储备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②旅游资源综合利用率,利用率越高,使用价值和程度越高,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③景区新增建设面积,影响了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系统平衡;④本地居民人口增长率,人口增加,资源需求量增加;开发利用和破坏的机会加大;⑤旅游接待人次增长率,接待人次增加,对旅游资源的需求量越大,影响到旅游资源的承载力;⑥本地文化异化现象,文化异化对本地文化是一种破坏,不利于文脉的传承;⑦游客行为,文明的出游行为,对资源安全有利;反之,给景区景点造成破坏和环境污染;⑧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反映了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也影响到旅游资源安全;⑨本地居民资源保护意识,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影响到旅游资源安全.

3.2.3保障机制(机)子系统指标构成保障机制子系统的评价指标是用于衡量保障措施和手段对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状况的作用大小,包括:①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制度,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旅游资源开发使用和保护越合理,旅游资源越安全;②管理人员的结构,管理组织结构合理,职责落实到位,责任到人,资源越安全;③资源安全教育和宣传情况,宣传教育以提高旅游资源保护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较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④资源保护的资金技术投入,资金技术的投入并不是越大越好,不投入也不利于保护,关键是科学的支配资金和利用技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的限制条件越多,门槛越高,开发的难度加大,直接减少了对旅游资源的破坏;⑥旅游资源保险状况,保险是化解和规避自然灾害对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灾害防范有利.

3.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旅游景区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权重的赋值.通过旅游景区管理者、旅游者、院校专家们组成德尔菲小组,对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两两互判,构造判断矩阵,然后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步骤,使用yaahp0.5.2软件进行计算,分别计算出准则层、因素层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使用软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评价因子权重的计算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系统中,行为子系统和保障子系统的权重值分别为:0.3528和0.3771,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大,生态子系统的权重值为0.2702,说明先天的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禀赋,是旅游资源的一种生态进化和演化过程,而后天的人为因素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和破坏显著.三个子系统的各自指标权重情况:生态子系统各指标中,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影响相对较大,权重值为0.1592;工业污染物排放对旅游资源直接造成破坏,权重值为0.1179;退化速度是衡量资源安全的破坏速度,权重为0.1179;旅游自然的禀赋状况,如总量、品质、结构等影响也不小;植被覆盖率和资源的承载率也不容忽视,其权重值分别为0.1015,0.1122.在行为子系统中,根据权重值可以分成三层面,其一是本地居民的资源保护意识和行为,分别为0.1433,0.1199和0.1226,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较大;其二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旅游资源的储备率和综合利用率权重值分别为:0.】199和0.1147;其三是新增因素的影响,有新增建设面积、新增加的本地人口和旅游人次以及本地文化异化,这些方面也是旅游资源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保障子系统中,资金技术的投入和教育是重要的保障措施,其权重值为0.1948和0.1884;制度规范、管理队伍和利用的条件相对也比较重要,分别为0.1649,0.1704和0.1595;从目前看来旅游资源安全保险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权重值为0.1221,但是未来旅游资源安全保障的一项有力措施.4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管理的策略通过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系统的内容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确定,可以了解影响旅游资源安全的因素及其程度.为更加全面加强旅游资源的安全管理,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本文提出如下相应的策略:4.1加强生态(天)子系统的安全管理对于目的地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安全,要求在旅游资源数量、质量、结构、承载率、抵御自然灾害和文化旅游资源“文脉”的传承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旅游资源结构的合理性和“文脉”的永续传承,维护旅游资源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可持续性的旅游资源需求.具体措施有:①在旅游资源数量上,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目的地旅游资源总量进行摸底,统计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各自的数量,建立旅游资源档案,并调查分析旅游资源的状况,正在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需加强管理;对于尚未利用且濒临灭绝的旅游资源,加强保护、做好档案记录,使其自然进化;对于新发现的旅游资源,既要保护也要科学转化利用,维护旅游资源数量的多样性.②在旅游资源质量上,按照《中国旅游资源等级评价办法》,对目的地旅游资源等级进行评定,并依据等级采取保护措施.③在旅游资源结构上,既要保护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更需重视,以维持旅游资源的协调.自然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够稍微复原;而人文旅游资源破坏,将永远消失.通过建立生态博物馆、合理的“舞台化”等方式,让人文旅游资源得以永续传承.④对于旅游资源的承载率,在对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时,需要依据国家标准计算出旅游环境容量,为防止旅游高峰期因旅游容量超载导致事故发生和资源受损.⑤自然灾害是造成旅游资源危害的最重要的因素,为此,需针对在自然灾害中经常受损的旅游资源,通过安全技术构筑安全防护拦,强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⑥文化旅游资源是易损资源,虽然文化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一旦不注意保护,亦易失传.根据文化资源的等级申报相应级别的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确定好相关传承人,使人文旅游资源的“文脉”得以传承.

4。2加强行为(人)子系统的安全管理加强行为子系统的安全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序,促进游客养成文明的出游行为,促使目的地旅游企业规范经营,增强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的文化认同.行为子系统管理的具体措施:①要贯彻执行土地、城建、林业、园林、水利等部门对资源开发利用行政许可,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准人门槛,健全科学的旅游资源使用审批.对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方案需连同有关部门认证,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序.②规范目的地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旅游管理部门树立科学的经营观,注重长远利益,引导旅游企业守法经营,严格禁止盲目跟风、模仿,重复建设给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同时在限制旅游景区内企业的数量,在经营期间强化环保观念.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也一再影响了资源的安全,景景点垃圾成堆、废气物难以处理,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致使物种灭绝,毕态失去平衡.为此,倡导文明出游,“低碳”出行,减少“碳足迹”,景区适当给文明出游的旅游者予奖励.④旅游者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生活方式、着装礼仪等,目的地居民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有的产生了“异化”和“崇拜”现象,甚至“文化冲突”等行为.为此,目的地需设立文化体验区,让游客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使其了解文化渊源,不断增强主客双方的文化认同.

第3篇

关键词:创新;提升;海事安全

中图分类号:U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6-0017-02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决胜阶段,也是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更是加快桂林海事局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今年是桂林海事实现争先进位、推动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期、是全面推进海事“三化”实现预期目标的攻坚期。全面推进“11126”工作思路落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两个责任,有效履职、保障安全,严格管理、规范运行,夯实基础、改革创新,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全面实现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和干部职工队伍双稳定,为助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作出新贡献。

1 着力增强三化建设实效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加强“三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牵头部门和责任到人,狠抓工作落实,强化执行督查,稳步实现目标任务。二是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着力抓好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三是抓好示范引领。深化阳朔海事处旅游船舶安全监管、“三基三化”示范点建设,总结提炼典型示范经验,完善工作标准体系,积极转化运用示范结果。四是落实“四统一”工作。按照广西局“统一视觉形象、统一执法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的要求,抓好统一规范标准的落地执行。五是加强机构运行管理。全面执行《直属海事系统内务管理规范》;按照广西局的布署,开展优化海事处内设机构设置和运行管理试点。

2 着力提高科学监管能力

一是抓好重点船舶监管。巩固漓江旅游客船升级改造成果,做好改造后退役旅游船舶的监管;推动排筏检验和登记,督促排筏公司主体责任落实;常态运行渡运安全监管“1125”体系,促使县区政府合理调整渡口设置,完成无证渡船的检验发证,在有条件的辖区推动地方政府为渡工及过渡乘客购买意外伤害险,将渡口安全管理员补贴纳入地方财政并进行绩效考核;持续开展砂石船整治,开辟砂石船规范管理新局面。

二是抓好隐患风险防控。推动漓江航行规则贯彻实施;研究航运公司监管新模式,试行航运公司信誉等级化管理,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探索建立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联动执法机制;加强《广西内河小型船舶船员考试发证管理细则》宣贯,做好船员培训监督和考试评估,推动漓江排筏操作员到正规船员培训机构开展补差培训;继续开展船舶配员专项检查活动,巩固活动成果;开展漓江旅游客船船舶交通流量课题研究,通过交通流量分析优化海事执法工作;加强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典型事故案例进课堂、进航运企业活动,深化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并拓展至高等院校。

三是抓好现场监督检查。以“平安船舶”创建为抓手,继续联合漓管委、公安、县区政府开展“四乱一脏”、无证船非法载客等专项整治行动,净化漓江通航环境;做好春节、五一、暑假、十一等重点时段及草坪、杨堤、兴坪、福利等重点航段的安全监管。以强化船员履职检查和违法记分为抓手,加强船员现场监管。

四是抓好应急能力建设。加强搜救中心成员单位间沟通,落实搜救工作预案,推动搜救中心成员单位职责履行,保证辖区县级水上搜救中心有效运行,落实自治区海(水)上搜救奖励补偿管理办法;强化领导О嗪陀急值班,及时有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组织开展船舶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旅游客船无剧本演习,加大排筏应急演习频率;加强搜救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防污染监管应急体系,加强船舶防污染、船舶污染物排放接收监管。

3 着力增强服务保障实力

一是主动对接市政府部署的漓江城市段游船提升改造、漓江分段游、分时游、分区域游等工作;服务保障漓江大桥扩建、龙门大桥、漓江旅游专用码头、竹江码头改扩建等重点涉水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春晚桂林分会场现场维护;积极推动漓江旅游客船实行儿童乘客一人一票制;巩固漓江旅游客船“零排放”品牌成果,加大漓江船舶违规排污打击力度,支持漓江游船开展清洁能源改造。

二是积极推广电子签证,为实施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奠定基础;结合《广西内河小型船舶船员考试发证管理细则》的实施,支持辖区建设符合资质的培训机构;协调外地培训机构来桂林开展船员培训,降低船员培训成本;开展涉水旅游景区安全生产摸底调研,细化涉水旅游景区安全监管指导意见。

三是逐步理顺行政审批“一站式”工作,优化人员配置和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深化“五心四美”服务品牌建设,丰富创建内容和载体,提升政务服务形象;发挥QQ、微信公众号作用,提高远程服务手段的覆盖面和使用率;有序推进船员信息采集,确保采集任务按期完成;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扶贫工作的要求,支持精准扶贫和“美丽广西”建设。

4 着力规范海事执法行为

一是构建法治环境。科学谋划桂林海事法治建设,加强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开展《宪法》、《安全生产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学习,组织宪法宣誓活动,培树法治思维;注重以法治解决监管难题,推动市人大将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纳入市立法内容。

二是规范执法行为。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船舶签证取消、执法事权层级调整,公布桂林海事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修订《政务公开指南》和《执法业务流程》,继续完善查处分离制度;在阳朔、漓江海事处试点现场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实施《船舶安全监督规则》;落实海事信用管理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

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建立综合督察机制,增强监督管理的统筹和实效。开展交叉执法检查,建立海事行政复议及应诉制度,探索建立海事执法业务网上监督制度;深化完善政务公开,推行行政执法公示;落实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规范海事行政执法基础工作;加大执法督察以及专项行动督查和暗访力度,强化执法责任追究,推进执法监督常态化。

5 着力加快智慧海事建设

一是积极推广海事协调管理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及集成的各应用系统推广应用,配合做好海事共享数据库建设。

二是发挥已建成的漓江船舶综合监管系统、内河渡口监管系统作用,实施指挥中心、分中心的专人专台动态监控,完善电子巡航相关流程制度、推行无人机巡航、电子巡航与现场巡航有机结合;三是研究漓江旅游船舶和排筏的监管和航行秩序保障难题智能化解决方案,充分发挥CCTV、GPS和VHF综合监管系统作用,推动漓江水上安全监管信息化,实现漓江旅游船舶登记证书和船员证书现场检查无纸化。

6 着力提升内生发展动力

一是深化“补短板、强优势”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问责导向,着力补齐短板、强化优势,加强桂林海事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健全科学规范、运转协调、工作高效的工作机制。二是稳妥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公务用车改革、公务员分类改革等其他改革政策落地见效。三是继续开展规章制度“立改废”,强化财经管理,从紧从严编制预算,推行预算执行管理责任制,加强资产及固定资产采购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干部职工正常福利待遇。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职工思想动态调研,完成干部交流轮岗,加强中层干部队伍梯队建设,继续执行机关干部密切联系基层蹲点;鼓励和保护干部职工创新,建立容错免责机制;建成基于知识管理的内部教育培训平台;及时掌握并积极解决回应干部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工作纪律管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激发队伍活力。五是升级海事管理体系,分析和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体系运行情况监控,建成海事管理体系运行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体系有效运行。六是全力推进漓江监管救助基地、漓江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竣工验收;建好杨堤海事O管浮码头,做好兴坪海事监管浮码头、漓江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前期工作,抓好执法车船管用养修,理顺后勤管理中心工作。抓好阳朔处趸船改造工程,配合广西海事局做好内河20米级巡逻船设计方案工作。

7 着力深化思想宣传引领

凝聚职工思想。升华“领秀”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桂林海事文化积淀,拓展海事文化内涵,培育具有桂林特色的海事文化理念和行为体系。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将海事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职工归属感与凝聚力。不断提升文明创建水平,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升行业形象。讲好海事故事,紧贴海事“三化”建设、水上交通安全保障等深度策划、宣传和展示桂林海事精神面貌,为海事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8 着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第4篇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以来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全国、全省、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安全发展、依法治安为主题,以为争创“全省安全生产示范市”作贡献为目标,以“平安交通”创建为主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紧紧围绕“四大三基”行动计划、“三三”重点工作,深化安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打牢基层、筑牢基础、练实基本功,健全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坚决杜绝安全责任事故,促进全市交通运输和旅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全面完成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努力实现道路运输、公交运输、水上交通、交通工程建设施工、旅游安全形势进一步稳定,职责范围内不发生因未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红线意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

1.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领导带头检查制度的有效落实。围绕“五落实五到位”,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落实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党政副职的综合监管领导责任;严格落实其他党政副职对所分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直接领导责任;严格落实行业监管单位的法定监管责任和义务;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法定主体责任和义务,形成各单位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全力抓、靠前抓,职能部门具体抓、深入抓,基层单位主动抓、细致抓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

2.层层签订责任书。各单位、各部门要继续落实与各交通运输和旅游行业生产经营企业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推动企业建立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加强岗位管理和现场管理;推行企业安全状况自我评估和局安委会办公室备案抽检,推动企业落实安全风险等级管理、安全诚信、安全费用提取等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章行为,真正让肇事者和肇事企业付出沉重代价。

3.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对发生责任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执行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和安全生产问责制。

(二)强化法治意识,着力推进依法治安

1.推进“安全监管执法年”活动。以全面实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为契机,深入开展“安全监管执法年”活动。各行业监管单位要精心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和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转向法制化轨道。

2.加强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即要建立健全六项制度:一是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插手具体案件处理记录制度。二是建立“四不两直”和“双随机”抽查机制,确保执法效果。三是建立向公安、检察机关案件移送制度。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四是建立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合法性审查和听证制度,做到公正、公平、文明、廉洁执法。五是建立行政处罚决定书公示制度,行业监管单位的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之日起15日内在网站公示;六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记录制度,各行业监管部门要根据相关规定每个季度公布一次纳入“黑名单”管理单位信息,建成企业安全生产违法信息库。

3.全面开展分层级、分类别、全对接的日常监管执法。科学编制执法计划,坚持定点执法、双随机抽查执法和执法监督相结合,严格执法,从严处罚。对非法违法行为和重大安全隐患坚持“零容忍”,严格落实查封扣押、吊销证照照、停产停业整顿、关闭取缔等执法措施,对重特大安全隐患要公开曝光。

4.加强安全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明确监管监察层级检查方式和主要内容,制定执法手册,统一执法文书。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和顾问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实行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实行派驻执法的方式,加强对客运站点、港埠码头、旅游景点、旅行社行业的安全监管执法工作。

5.强化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加大基层监管人员轮训力度,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安全监管、行政执法和事故调查处理能力。大力弘扬认真负责、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建设一支能抵御诱惑、守住职责、严格执法、敢于担当、善抓落实的监管执法队伍。

6.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同级部门之间、部门层级之间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形成部门联动制裁合力。

7.依法严肃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继续执行挂牌督办制度,做到真查真究、按时结案、公开公正。要从偏重责任追究转向技术和管理原因调查、吸取教训、以案说法,推动工作整改措施落实上来。

(三)强化防范意识,着力抓好治本攻坚

1.深入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活动。以“平安交通”(2012~2017年底)为载体,与“平安”、“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监管执法年”等活动有机结合,大力开展“平安公路”、“平安车船”、“平安车站”、“平安渡口”、“平安工地”等创建活动。认真开展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市委、政府部署的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全面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年度各项安全生产指标均有效地控制在市交通运输局和市政府年度考核目标之内,持续推进我市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继续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集中开展“九打九治”,突出道路运输、城市公交、水上交通、交通运输工程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依法从严从重惩处交通运输和旅游行业各类非法违法行为。

2.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道路、公交运输领域一要加强对道路运输企业和营运车辆的安全管理,抓好“严把三关一监督”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汽车客运站营运客车安全例行检查和出站检查工作规范》。二要严格执行“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安全管理规定,落实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营制度,达不到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以下山区公路严禁营运客车夜间通行。三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客车超员、超速和货车超载、超限营运及危化品和烟花爆竹运输等违章行为。严格落实道路包车客运管理规定,加强旅游包车和异地营运车辆的安全管理和整治,加强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加强危化品运输车辆安全管理,持续开展人员密集场所、车站、施工工地等重点对象的火灾隐患排查治理。水上交通领域要积极推进客渡运公交化工作,加大对重点水域和重点船舶的日常监管力度,进一步督促乡(镇)人民政府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加大渡口渡船安全监管力度,强化视频监控管理。交通工程建设领域要严格执行工程施工安全各项制度、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继续深入推行《桥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深入开展防坍塌和防高空坠落专项行动,加强大型桥梁、公路工程、客货运站场、危桥改造等重大工程建设的现场安全管理,切实做好工程施工现场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预防和应对工作。公路管理领域要强化公路危险路段的及时排查整治,加强危桥的隐患排查与改造治理,落实公路养护主体责任,继续加大公路安保工程力度。全面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继续强化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切实做好事故多发点段的整治,确保按时完成整治任务。旅游行业领域要强化对旅游景(区)点相关安全设施设备、旅行社行业安全的监督检查,协同消防、卫生部门对宾馆、饭店消防、食品卫生安全检查,配合道路运输、港航、海事等部门加强对旅游车、船安全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旅游景区抓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保障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安全生产工作。抓好重点时期、重点部位、重点领域、重点工程的安全监管。突出开展好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期间以及“春运”、汛期、暑期、雨雪冰冻等重点时期的专项检查、督查活动,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做好预防预警工作,加强重点防范。做好交通和旅游系统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救援队伍、物资、器材等的各项准备和演练,加强值班和信息报送,全面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四)强化精细意识,着力夯实安全基础

1.认真实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十三五”发展规划。根据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把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尽快启动38道渡口码头提质改造、20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客运站场安保设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等安全项目,推动交通运输和旅游安全生产稳步协调发展。

2.强化宣传教育培训。一要认真学习的一系列讲话,深入开展安全法律法规和交通运输和旅游行业法律法规的宣贯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开展安全法规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二是要继续抓好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加强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车船驾驶人员的培训,强化新进人员、转岗人员技能教育,重点强化实际操作和现场安全培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三要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消防“四个能力”建设,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能力;四要加强与新闻媒体深度合作,加大正反两方面典型的报道和曝光力度。

3.持续抓好“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和“三三”重点工作。以“数字化”建设为契机,争取市财政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视频监控与应急指挥系统,扩容水上交通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平台,35艘标准化渡船安装船载视频监控系统,建立科技化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强化道路运输与水上交通安全基础工作。

4.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按照上级政府和部门关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在总结近几年标准化建设开展经验的基础上,行业管理单位要继续推进我市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执法质量标准化建设,帮助、指导企业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督促企业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促进标准化建设工作长期、有序、健康开展。加强动态管理,推动达标企业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操作过程标准化。

5.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隐患自查自纠月报制度,形成隐患自查、自报、自改的闭环管理,建立完善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和隐患整改不落实追责制度,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到位,并将其纳入监管执法与督查检点,严格落实激励约束制度,严格考核验收,夯实基层基础。

(五)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监管约束机制

1.认真实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新办法和新制度。进一步规范和严格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加强形势分析与监测预警,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

2.科学应对、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故。加强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后的舆论引导工作,及时权威信息,做好舆情监测管控。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建立应急处置评估制度。健全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和协调机制,加强公路抢险、水上交通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3.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加大部门综合考核中安全生产指标的权重。在评选先进单位和个人以及干部职务晋升时,应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情况作为重要考量指标;对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领导带头检查制度且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对没有被上级督察督办、新闻媒体曝光、引发和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的,给予表彰奖励。

四、工作措施

(一)抓责任,建立责任体系

局属各单位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具体到岗位,落实到人,明确责任,严格考核。要督促运输企业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时修订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应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二)抓监管,健全长效机制

一是坚持季度安全例会工作制度。及时通报工作情况,部署工作任务,找准工作薄弱环节,夯实工作基础。

二是坚持安全大检查常态化。每一季度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安全大检查工作情况在季度安全工作例会上予以通报。

三是坚持重点监管不动摇。水上运输重点部位是客渡船、砂石船和渡口码头、港口,陆上重点部位是客运站、客运企业、公交企业、危险品运输企业、客运车、公交车、出租车、危险品运输车,重点时段为重大会议召开时段、重大节假日、学生上学放假时段及恶劣气候时段。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要重点监管,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落实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确保安全。

(三)抓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文化“进单位、进乡镇、进班组、进车辆、进家庭”活动,将安全文化“五进”活动纳入常态化建设,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将“五进”活动与“安全生产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大力进行安全宣传普及教育。积极引导交通运输从业企业建立自己的安全文化,让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四)抓基础,完善监管过程

一是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和达标考评指标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督促和指导,努力构建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引导企业推行内部安全管理精细化,立足细节,科学量化,逐步实现工作职责精确化、工作流程规范化、安全管理人性化、安全考核细致化,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安全管理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规范检查记录。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日常督查体系,逐步分项规范检查内容、检查项目、工作标准、检查记录,制定和落实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检查有记录、工作有标准、整改有跟踪、责任有追究。

三是规范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档案。实行一企一档、一患一档。将企业基本情况,安全培训情况、日常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情况、应急处置和事故报告情况等规范建档,方便监督检查,并严格实行隐患整改销号制度。

(五)抓值守,完善应急预案

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人员、机械设备、重大风险源等应急数据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应急机制建设。加强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实现应急预案图表化,加强应急平台建设和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从业人员应急实际操作能力,推进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

(六)抓执法,规范执法行为

要切实整改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不科学、不规范、不便民等问题。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严格执法纪律,坚持文明执法。要宣传典型、弘扬先进,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树立行业管理正面形象。

第5篇

有关调查显示,上海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食品消费对外依赖性高,自给率仅为40%左右。随着上海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食品自给率还将逐年降低,90%的粮食、80%的生猪和60%的蔬菜需从外地引进,这给食品安全的源头监管提出了课题。世博会期间急剧增加的人流,将对上海现有的食品供应链构成强烈挑战。而国外的世博会经验显示,一旦食品供给出现问题,轻则影响人们的正常参观和生活,重则导致世博期间参观人数减少,同时还会带来连锁反应。

上海世博会期间,预计将有超过7000万人次的中外来宾和游客参展和参观,他们除了吃在上海之外,还会大量采购中国和上海的特色食品。上海食品的质量与卫生安全,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上海和我国的国际形象。按照国际惯例,世博会前夕和整个会展期间,必须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管理、检查和监督,包括原料、加工、生产、包装、储运、销售,以及消费的全过程,以保证来宾和游客的饮食安全。目前,上海已经采取了大量的科学预防措施和高科技检测手段。为了保障世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已经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食品信息电子化监管、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三个方面入手,编织了一道严密的世博食品安全网。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临近,世博园区的餐饮准备工作也进入冲刺阶段。据预测,在7000万人次的中外参观者中,至少有85%的参观者将在园区内用餐,日均用餐人数超过30万人次。要对这么多食物进行监管,必须进行快速、准确、实时的监控,有效开展食品领域的防恐反恐。与传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相比,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能够在现场操作,短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通过快速检测,可以大大提高对问题食品的筛检效率,并在第一时间进行隐患处置。

目前,上海世博园区已经建成了三家用于世博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实验室,实验室中的设备囊括了各种检测项目,共有58项食品检测技术。比如,园区内对食品污染物检测的技术就是一种最新运用的技术,它主要是对牛奶等乳制品进行检测,这种新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检测的项目多、时效快,不但能检测出乳制品中含有的抗生素、三聚氰胺等,而且检测时间大大缩短,传统技术可能要一两天才能得出结果,这种新技术却只需要10分钟左右。

目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在全国食品监管系统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体系,各区县均配备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检测食品种类覆盖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十多大类食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可以节约检测成本,优化检验资源配置;提升执法专业水平和效率;为重大活动保障提供技术手段;为食物中毒快速提供病因线索;为食品企业自检提供技术支持等。非检验专业工作人员也容易掌握此类检测方法。

近年来,根据开展工作的不同目的,上海市采用“随身携带型”、“ 组合快检箱”、“流动检测车”和“简易实验室”四种方式,每年开展约20 万项次的快速检测,及时发现和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其中作用最大的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因为该车机动灵活,易于出入全市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内部净高满足试验员站立操作,为全市食品的日常抽检采样和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便捷、安静、功能全面的实验室平台。车上配备GPS 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通讯传输系统,可以安装各种精密仪器。车内空间宽敞,视野开阔,具有良好的越野、机动和防震性能,能够满足不同路况下的紧急使用,适合于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检测和处理。

食品安全控制

根据总体监控方案,参与上海食品安全监管的各个部门正在协同建立覆盖食物链全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市农委已确认158个世博蔬菜生产基地,并对其监督抽检;市工商部门正着手为全系统装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和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确保流通环节世博食品安全保障;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明年将对进口食品开展专项分级管理,对刺身、贝类等高风险食品采取不同的安全控制方法。世博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包括食品环节控制技术、掺杂掺假控制技术、食品营养质量控制技术、食品污染物控制技术、微生物控制技术、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

(1)食品环节控制技术

食品环节控制技术监控菌类、表面洁净度、蛋白残留、消毒效果、紫外照度、加工过程及环境温度、设备设施温度及连续温度计等多项内容,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车间、商场超市、餐饮单位、宾馆酒店、工业厨房等场合。它能及时消除食品生产、经营和运输环节中的安全隐患,提升监督员现场监管的技术水平和执法效率,对违法食品经营者产生明显的威慑作用。

(2)掺杂掺假控制技术

掺杂掺假一般是指在食品中添加了廉价次等的成分,或者是添加了已失去营养价值的成分,或从食品中抽去了部分有营养的物质,从而降低了食品质量,影响了食品的营养和卫生。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掺杂掺假现象包括水发产品中添加甲醛,面粉中添加吊白块,粉丝中添加硼酸或硼砂,调味品中添加苏丹红等,这些有害物质都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掺杂掺假控制技术能检测出三聚氰胺、色素、硼砂等有害物质,检测对象涉及水样、食品、药品、化妆品原料、食品提取液等。

(3)食品营养质量控制技术

食品营养质量控制技术检测乳制品质量、蛋白质、电导率、极性组分、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检测对象为水、牛奶、煎炸油等食品,可对40℃~210℃的油温进行质量控制,评价水质是否达到饮用水、纯净水等标准。

(4)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

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主要针对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作定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其中,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实现多种污染残留物的快速检测。检测对象包括生猪产品、乳品、蔬菜、水果等,可广泛应用于生猪产品的食品安全监管、生鲜乳中污染物的控制、突发事件处置、企业自检等领域。

(5)微生物控制技术

微生物控制技术主要检测致病菌、肠毒素等微生物指标,检测对象包括食品、水、食品加工环节、餐具等。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密切相关。经过近几年的数据累积,科技人员已研发出一种“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系统”。该系统被整合进入现有的食品安全决策管理框架中,有助于世博会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障。

食品信息电子化监管

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宣布,上海已制定《世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总体方案》及相关管理规范、应急预案等,届时将采取“分级分区”的监管模式保障世博食品安全。根据上海制定的世博食品安全保障方案,世博会期间,全市将划分为世博核心区、世博周边区和城市运行区三个部分,按照“分级分区”的原则,实施不同级别的监督保障。其中,核心区域内承办世博会大型活动的餐饮单位,实行最高级别的Ⅰ级保障,全程监督;供应世博会的食品经营、储运、加工单位实施Ⅱ级保障,每天巡回监督;全市其他大型饭店、旅游景区等实施Ⅲ级保障,进行监督抽查。

目前,对食品进行远程监管和全面监控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为确保世博会期间的食品安全,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构建了电子化的“世博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综合平台”,其下共分现场电子化监管系统、食品溯源系统、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远程温度监控系统等6个专项管理系统。这套监管系统基于射频识别(RFID)、蓝牙、移动式手持终端等技术,供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完成监管工作。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在现场完成多种快速检测环节――食品表面洁净度检查、重大活动食品保障、食品资源查询、突发问题食品事件处理、食品从业人员管理等工作,并可在现场直接生成打印执法文书,提高监管效率。

以世博食品安全监管业务为核心的数据平台,为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提供了一个信息化支撑体系。通过该平台,食品监督部门将实现自动监测世博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安全管理信息,对重点企业的食品生产加工关键环节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对食品运输贮存温度超限值等异常情况实施自动预警,以短信、远程呼叫等通讯手段和现场视频实时调度指挥全市监督力量,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处置。

(1)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目前,世博食品已经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点对点的可控和追溯。监管部门将严格控制世博园区内餐饮企业的原料采购渠道,并对所有入园食品进行严格的检测。此外,上海还建立两个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分别是世博食品可追溯信息系统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所有进入世博园区饭店的食品,必须来路清楚身份明确。每件入园食品,即使是一棵青菜,都要有RFID电子标签作为“身份证”,输入生产日期、保质期、来源地等重要信息,能保证查得到出问题的源头。

世博食品安全溯源系统运用RFID,实现世博食品安全信息全过程溯源。世博园区内用于盛装食品原料、半成品的塑料箱,都会加贴专门的电子标签。只要用读卡器轻轻一照,一份番茄炒蛋的配菜,就能读出番茄来自哪块菜地,鸡蛋来自哪个养殖场,调料出自哪个厂家哪个批次。经安检,净菜或半成品直送或经园内物流配送至园内食品加工经营单位,此时要再经园内食品加工经营单位验收,确认合格后,才能进行食品加工和销售。在整个流程环节中,数据均借助电子标签进入数据中心,监控中心实时查看各种数据,进行集中监控。

RFID 电子标签将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对日常供应的食用农产品、加工食品等进行全程监控及溯源。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在日常监管中通过RFID 电子标签的智能读写功能,实时监控各类食品的来源和流向,及时杜绝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世博期间上海市的食品都安全可控。

(2)实时温度监控系统

食物的运输、仓储温度对食物的安全保障至关重要。世博会园区内大型冷库、物流配送中心、配送运输车、盒饭分装间等重点区域将安装实时温度监控仪,一旦温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即时通知园区内食监人员。实时温度监控系统对易腐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进行连续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或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引发的潜在食品安全风险。

此系统对食品贮存和加工中的温度等食品安全关键参数进行自动连续监测,了解食品冷藏冷冻及加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食品安全的有关条件是否发生异常,可以及时监测发现异常状况,以便第一时间采取行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借助3G网络,实时温度监控系统还可绑定手机,一旦温度异常,即可发出提醒信号。

(3)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第6篇

一、整治要求

(一)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各有关部门要联合行动,普查建档,分类整治。要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加强巡查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和对产品质量以及食品安全全过程的监管,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规范管理与帮扶发展相结合,使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把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落实责任。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认识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的高度认识其重要性。要按照国家和省质量工作会议要求,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专项整治行动。

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领导、做好人、财、物的保障工作,加大执法装备、整治经费和抽检经费的投入,为专项整治行动提供全方位支持。各级监管部门要主动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监管,进一步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机制,加大震慑力度。

(三)分类管理。

各级各部门要集中精力,讲究方法,拿出举措,把握节奏,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打出声势,打出气势。要用足法律法规,确保国务院提出的3大重点、8项任务、25项量化指标、12个100%目标的实现。

对无证照非法生产经营、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要坚决取缔;涉嫌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证照不齐全的或虽有证照但达不到生产条件的,要责令立即停业整顿,限期整改;证照不齐全或经整改验收不合格的,要吊销相关证照并予以取缔。对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产品,产品存在危及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的,要责令召回产品,并依法严厉查处。

(四)依法行政。

各级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责令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业主立即停业整改或退出生产经营。依法打击各种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对具有不良记录的生产经营者,要加强巡查抽检的力度和频次,并向社会公布;对群众举报、投诉,上级交办和相关部门书面通知或移交办理的事项,应立即处理,不得推诿,形成专项整治合力,保持高压态势。要通过专项整治,指导和帮扶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小作坊全面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改进工艺技术,健全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对于以解决就业、满足当地群众日常需要为主的小企业、小作坊,各级人民政府可通过集中生产、统一管理、建立工业园等方式加以引导和规范,也可通过委托加工等方式,鼓励大企业指导小企业、小作坊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五)加强监查。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专项整治行动情况的检查和督促落实,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整治工作重视不够、行动不力、相互推诿、人财物保障不到位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产品安全事故频发、区域性制假问题、行业性质量问题长期不能解决,或是发生恶性质量安全事件的县(市、区)、街道、乡镇,要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在行动中失职渎职、搞地方保护主义、包庇纵容制假售假活动的政府工作人员及其领导,要坚决严肃查处,视情节轻重予以行政处分、降级或开除,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二、主要任务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由市农业局牵头)

1、主要任务:

(1)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全面开展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用药检查;查处畜禽养殖环节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禁用兽药和苏丹红等化学物质的行为;查处蔬菜、茶叶、水果等种植环节使用禁用、限用农药等行为;坚决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

(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品种、范围和频次,及时对当地生产、销售的大宗农产品和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和现场检查。

(3)对全市水产品养殖企业进行地毯式清查,加强对“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等禁用、限用药物残留的监测,督促水产品批发市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4)对全市养殖场进行全面清查,严查使用含“苏丹红”等工业色素的饲料养鸭产“红心鸭蛋”的违法行为。

2、整治重点:

重点产品:蔬菜、水果、生猪、鸡肉、鸭蛋和其他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的农产品;农药、兽药、饲料和肥料、种子等农业投入品;“菜篮子”工程主要品种的农产品。

重点单位:重要农产品(含水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科技示范区,以及农产品种养企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清城区、连州市、英德市、清新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药、兽药、饲料和肥料、种子等农资生产、经营场所,特别是近年来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群众投诉多、社会反映强烈的农资品种和生产经营场所。

重点区域:主要农产品(含水产品)产区,农产品消费和集散地。

3、工作目标:

到今年12月20日止,清城区、连州市、英德市、清新县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使用违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检出率进一步下降;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并稳定在90%以上;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

(二)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

1、主要任务:

(1)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在重大节日和“十七大”会议期间开展重点食品整治。

(2)坚决查处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违法加工企业,彻底消除全市范围内无证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灭菌乳、巴氏杀菌乳、小麦粉、葡萄糖、啤酒、饮料、酱油、食醋、味精、速冻米面制品、罐头、冷冻饮品、糖、饼干、方便面等16类食品的现象;继续开展对土榨花生油整治。

(3)加强对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不按照法定条件和要求、不再符合法定条件和要求继续从事生产加工的违法行为的查处。严格食品市场准入,组织开展强制检验和专项抽查,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添加剂备案制度、开业歇业登记报告制度。

(4)开展对食品小作坊的质量整顿。地处乡镇以下农村,固定从业人员较少,有固定生产场所,生产条件简单,从事传统、低风险的大米、花生油、豆腐等豆制品、茶叶、糕点、腊肉、米酒等7类已取得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但暂时不能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小作坊可以保留,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米酒是指以转化饲料为主、生产米酒为辅,不包括勾兑白酒。但不得以生产米酒为经营目的,生产的米酒不得直接销售)。

(5)强化日常监管,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完善区域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

2、重点整治:

重点产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花生油、豆制品、凉果、白酒和糕点、糖等高风险和问题较多的产品。

重点区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城乡结合部、农村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集中区域,行业比较集中、监督抽查合格率较低以及消费者投诉较多的区域。

3、工作目标:

到今年12月20日止,食品生产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在产品上加贴QS标志,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彻底解决县城以上城市、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城乡结合部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饮料等问题。

(三)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整治(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牵头)

1、主要任务:

(1)大力开展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并加大对问题食品的查处力度。

(2)严格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坚决查处取缔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

(3)继续推行市场食品准入管理,以重大节日和“十七大”会议期间为重点,查处无证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

(4)严格规范销售者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查处无检验报告销售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强农村食品进货渠道和农村集市的管理,确保农村市场消费安全。

2、整治重点:

重点产品:饮料、食用油、奶制品、豆制品、糕点、糖果、饼干、酒等。

重点单位:农副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以及小商店、小食杂店、小摊点等。

重点区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车站码头,食品经营比较集中的区域,以及无照和超范围生产经营问题突出和制假售假屡打不绝、反复发生的区域。

3、工作目标:

到今年12月20日止,县城以上城市的食品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有固定经营场所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彻底解决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城市小食杂店、小摊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无证照经营问题。

(四)餐饮消费安全整治(由市卫生局牵头)

1、主要任务:

(1)全面开展餐饮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清查,规范餐饮业食品卫生许可程序,并对卫生许可证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全面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加强日常监管的力度。

(2)全面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卫生许可证清查,严厉查处生产经营者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无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

(3)对餐饮业和学校食堂、工厂饭堂、快餐店的食品原料使用进行专项检查,严厉查处使用无证产品、不合格或来源不明的食用油、肉及其制品、不合格调味品、过期重复使用原料、滥用添加剂、不按规定要求索证等行为。

(4)按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规定,检查餐饮单位的餐具消毒情况,对餐具集中消毒配送单位的餐具消毒情况进行抽样检查。

2、整治重点:

重点产品:餐饮业卫生条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卫生条件、餐具消毒、原料采购等。

重点单位:小型餐饮业、学校食堂、工厂饭堂、食品加工小作坊。

重点区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城乡结合部和厂矿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

3、工作目标:

到今年12月20日止,彻底解决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食品摊点无证照经营问题,食品加工小作坊无证和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加工食品问题;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杜绝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行为,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学校食堂100%实行量化分级管理。

(五)药品质量安全整治(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

1、主要任务:

(1)在药械注册环节,全面开展药械批准文号清查和现注册工作,打击虚假申报行为,严格审评审批重点品种。

(2)在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环节,开展注射剂品种生产工艺核查,逐步扩大向高风险品种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3)在药械流通环节,重点规范经营主体行为,进一步完善特殊药品监管信息网络。

(4)在药品使用环节,重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再评价。

(5)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的整治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

2、整治重点:

重点产品:大容量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多组分注射剂、生物制品、特殊药品、植入医疗器械、等高风险品种。

重点单位:高风险品种的生产、经营企业。

重点区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高发地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

3、工作目标:

到今年12月20日止,完成药品注册现场核查专项工作;建成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基本解决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禁止并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

(六)猪肉质量安全整治(由市经贸局牵头)

1、主要任务:

(1)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坚决清理非定点屠宰场(点),清理关闭不符合条件的手工定点屠宰场(点)。

(2)强化定点屠宰企业的肉制品品质检验制度,有效打击和遏止私屠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

(3)推进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规范肉品流通秩序。

(4)严格猪肉市场准入,采取驻场检查、定点检查等方式对猪肉批发市场进行重点监管,把好猪肉进货质量关。

2、整治重点:

重点单位:手工屠宰场(点),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和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小肉制品作坊等。

重点区域:县城以上城市结合部,城中村,连州市和清新县较集中的腊肉生产加工区域。

3、工作目标:

到今年12月20日止,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实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95%;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七)涉及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

1、主要任务:

(1)全面普查家电等14类产品生产企业情况,建立质量档案,加强对企业生产条件、生产所使用的原辅材料的检查,严厉查处无生产许可证或3C认证进行生产销售以及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

(2)多管齐下,大力整治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中小企业,努力消灭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原料进厂无把关、产品生产无标准、产品出厂无检验的“三无”现象。

(3)扩大监督覆盖面,加大后期处理工作力度。探索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度,及时对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的查处力度;加大抽查频次,严格执行公告、曝光、整改、处罚、收回等后续处理措施。

2、整治重点:

重点产品: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4类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

重点单位:中小企业、质量不稳定企业、消费者反映问题较多的企业、有过违法记录的企业。

重点区域:产业比较集中的区域、监督抽查合格率低的地区、制售假冒伪劣比较严重的区域。

3、工作目标:

到今年12月20日止,家用电器、儿童玩具等上述14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对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3C认证的企业,持证率基本达到100%;加强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监督抽查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合格率达到80%以上。

(八)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由清远检验检疫局牵头)

1、主要任务:

(1)全面清查出口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原料基地、蔬菜基地、家禽养殖基地,对存在违规问题较多的种养殖场,吊销其备案资格;全面清查获得卫生注册登记资格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严格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后续处理措施。

(2)加强对进出口水果、大豆、饲料、种子苗木、活动物等高风险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严格出口农产品产地检验检疫责任制,全面实施对出口水果、饲料(含原料)、种子苗木、水生动物、蔬菜的注册登记制度,加强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存放、运输过程的监管;加强对进口农产品的查验,严禁疫区产品和带土苗木入境。

(3)强化玩具、服装、灯具、小家电、摩托车、沙滩车等高风险敏感产品的进出口检验监管,加大对实施出口质量许可商品的监管力度。

(4)严厉打击出口食品逃检行为,实施通关单联网核查制度,制止买卖单证、瞒报、调换、夹带食品等违法行为,重点打击非法进口肉类、水果、废物等敏感货物的行为。

2、整治重点:

重点产品:进出口肉类、废物;进出口食品;进出口水果、大豆、饲料、种子苗木、活动物;进出口玩具、服装、灯具、小家电、摩托车、沙滩车、童装、家具等高风险敏感产品。

重点单位:有过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行为,遭受国外通报和国家质检总局、省检验检疫局通报及国内外媒体曝光过的收发货人、出口生产企业和报检单位。

重点区域: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案发比较集中的地区,大宗、敏感、易出问题的出口商品生产、加工比较集中的地区,有过废旧物质焚烧的地区,以及出口食品原料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

3、工作目标:

到今年12月20日止,非法进口肉类、水果、废物100%退货或销毁;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00%得到清查;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

三、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9月24日至10月29日):全市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逐级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提出工作方案,并进行宣传动员和部署。

(二)普查整治阶段(10月29日至11月20日):开展联合检查,全面摸清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情况,建立档案,分类组织实施专项整治工作。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切实解决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