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会治理解决方案

社会治理解决方案

时间:2023-08-11 17:27: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治理解决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会治理解决方案

第1篇

关键词:矿井粉尘防治;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Study on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of "mine du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ase on personnel training

Jing Deji

(College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123000, China )Abstract: In veiw of emphasis on the problem for the theory of "mine du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rough analysis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of Safety College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and "mine du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rse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methods are proposed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focusing on students identify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rough classroom interaction, case studies and project desig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nterest of students are enhanced in mine du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s, and good results are achieved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Keywords: mine du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aching reform; personnel training

0引言

《矿井粉尘防治》是安全专业矿山方向的必修课程,它是煤矿安全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学生从事矿山行业后的粉尘治理工作提供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系统地理解矿井粉尘防治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掌握矿井粉尘防治设计的内容及要求,掌握矿井粉尘防治方法,培养矿井粉尘防治系统设计能力。了解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煤矿安全规程》关于粉尘防治方面的要求,了解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及发展趋势,基本掌握矿井粉尘防治安全管理及治理措施,具备从事地下开采粉尘防治管理以及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1-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于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示范性本科专业,2009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井粉尘防治》作为安全学院核心课程,一直深受院领导及学生的重视,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感觉乏味,无法集中精力接受知识,因此有必要的对《矿井粉尘防治》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改革及研究[5-6]。

1 《矿井粉尘防治》教学特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学院的《矿井粉尘防治》课程是按照本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进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矿井粉尘防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目标,即:1、具备应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决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2、能够应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安全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4、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5、能够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6、能够对实验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7、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8、能够基于安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安全工程实践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法律和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9、能够基于安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安全工程实践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健康和安全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10、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的影响;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并能在安全、矿业、建筑等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13、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以下10项对应措施:

1、课程讲授过程中使用的案例,能够提升学生运用工程基础和安全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解决矿井粉尘防治问题的能力。

2、通过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3、通过对矿井各产尘源的除尘方案和设备选型设计的内容讲解达成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本课程目的是保证井下工作面和重要区域粉尘浓度和分布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因此,矿井粉尘防治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标准进行。授课过程中在相关内容上要强调不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设计是不合格的。

5、综采面煤层注水系统选型设计和采掘面喷雾降尘系统选型设计需要学生分组进行煤层注水系统选型设计和采掘面喷雾降尘系统选型设计,并能够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

6、通过对粉尘浓度和特性测定及分析的讲解达到能够对实验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的目标。

7、通过对矿井各产尘源的除尘方案和设备选型设计的内容讲解及分组实践让学生达到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的目标。

8、通过对矿井各产尘源的除尘方案和设备选型设计的讲解达到能够基于安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安全工程实践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健康和安全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在矿井粉尘防治教学过程中要阐述相关知识对矿井安全工作的意义,及粉尘防治工作对社会,尤其是对矿业从业人员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意义。

9、通过矿井各尘源点粉尘防治方案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完成实践所要求的任务,强调学习过程中“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收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来达成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0、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引导学生追踪矿井粉尘防治技术的国内外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并通过综合训练加以强化,以训练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以上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井粉尘防治》课程针对教学目标所提出的教学实施措施,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教学实施方法。

2 实践教学方法

2.1教学内容改革

《矿井粉尘防治》课程是以矿井粉尘危害及治理的教学为主,该课程偏重于实践教学,以便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从事矿井相关工作,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将适当弱化基础理论知识,强化应用实践内容。根据“以实践应用为主体、以基础理论为辅助”的原则,重点培养培养和发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增加矿井粉尘污染治理新技术的应用学习,通过对矿井粉尘不同污染源的治理熟悉并掌握整个矿井粉尘防治知识体系,学会查阅矿井除尘相关资料,通过对尘源点的治理技术学习提高自主创新技巧,并结合具体实施案例提高知识全面性[7-10]。

(1)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矿井粉尘防治》课程教学过程采用师生双向交流方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实施为:从《矿井粉尘防治》课程选取三个自学部分,分别为矿井粉尘危害、煤尘爆炸预防措施及尘源点创新治理。通过学生分组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完成相关学习要求,并在课堂内进行分组演讲,通过学生互评、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优秀课程小组,该过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矿井粉尘危害和治理技术的认识。

(2)加强矿井粉尘事故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矿井粉尘防治》是一门与实践应用结合非常密切的课程,其粉尘爆炸、粉尘治理等相关案例非常多,因此有效的结合案例教学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可加深学习对矿井粉尘危害的认识。在学习工程中结合相关案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3)推进粉尘治理项目学习法

随着我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重视,矿井粉尘相关研究项目越来越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学院作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粉尘研究团队有多年从事粉尘治理研究项目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粉尘治理项目来进行教与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及自主地进行知识能力训练。项目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每个阶段完成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项目,并选取其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全程参与粉尘治理项目的实施过程,实现学生毕业时达到“零距离”上岗。粉尘治理项目学习法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提倡学生创新能力,即通过学生对矿井粉尘污染源除尘方案设计,如学生针对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皮带转载点等粉尘污染严重区域提出科学合理的粉尘治理新技术方案,将给予一定奖励,以便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4)加强自我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技巧

《矿井粉尘防治》课程内涉及较多的粉尘治理技术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和技术创新布置任务,学生不但能掌握不同除尘技术的除尘机理及应用范围,还能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资料收集和探索,自主设计除尘设计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如有学生的除尘技术方案新颖有效,教师会积极推动学生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为学生今后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2.2 实践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矿井粉尘防治》课程主要包括三个知识单元,即矿井粉尘危害、降尘技术及矿井粉尘防治技术。其中每个知识单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有着紧密的衔接关系,因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矿井粉尘治理方案实践课程。具体课程实施过程下:

一、粉尘危害知识单元教学模式:

(1)本课程开始,首先说明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考核评价方法及介绍教改思路;

(2)采用传统授课结合启发式讨论利用板书和图片的手段介绍粉尘的特性及粉尘特性对后面课程有哪些关联;

(3)通过演示及选择代表进行粉尘测定的讲解;

(4)将学生分成6-8人一组,选出组长,考虑男女搭配、学生干部分散、党员和群众比例合理等因素,命名学习小组,本门课绑定不变;

(5)每个学习小组确定授课代表,每组授课代表选取粉尘危害(包括尘肺病危害及煤尘爆炸危害)1-2个知识点进行谈论式授课;。

(6)教师负责按规定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考核,并且对授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二、降尘技术知识单元教学模式:

(1)课前布置查阅粉尘治理技术分类、粉尘治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每人查询文献不少于15篇,并归纳总结,在课堂进行讨论。

(2)教师通过传统方式对各除尘方式的除尘原理进行讲解;

(3)讨论各除尘方式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三、矿井粉尘防治教学模式:

(1)教师通过传统方式对矿井的主要产尘点进行讲解,学生对矿井粉尘源有初步认识;

(2)每个学习小组选取1个产尘点及除尘方式作为研究内容,选择授课代表,对研究内容进行讨论式授课。

(3)针对每个小组的研究内容查询相关文献20篇。

(4)每组提出一种创新性除尘方式,并叙述其除尘机理,绘制除尘方式示意图。

(5)每组选择代表进行陈述,由教师与同学共同进行评比,最终确定排名及分数。

(6)选出最有的,继续完善,教师支持撰写发明专利,并制作模型参加全国作品大赛。

以上为三个知识单元的教学改革模式,并且针对课程要求及任务,设计两个综合训练,具体如下:

一、综合训练:查阅某矿煤尘爆炸资料,具体探讨抑爆方案。

要求:(1)分组进行;

(2)提高查阅文献和资料能力;

(3)指出抑爆依据和分析可行性;

二、综采面煤层注水系统选型设计。

要求:(1)给出真实矿井的工作面开拓系统图,给出相关注水计算条件,每组的数据不一样;

(2)绘制注水图;

(3)列出注水系统计算依据;

(4)计算水量和设备选型。

2.3 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矿井粉尘防治》课程考核方式以实践为主,因此总成绩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考试,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第二部分为实践综合评定,由于实践评定内容较多,因此按每组6-8 人完成实践内容,每组选出组长,并协调好组内成员间分工,由组长的带领下,完成课程实践活动中各个环节,每名同学需提交相关除尘设计报告,最后利用2学时进行设计报告公开答辩,由授课教师和同学打分,通过打分给定实践综合评定成绩。本课程考试成绩和实践综合评定成绩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最终成绩分布

构成项 评价方法和观测点 成绩

综合训练一 1、 文献参考(2分)

2、 爆炸事故原因分析(2分)

3、 抑爆方案提出(2分)

4、 抑爆方案可行性分析(2分)

5、 报告书写格式(2分) 10

综合训练二 1、 矿井防尘用水量计算(2分)

2、 防尘供水的方式选择(2分)

3、 输水管路水力计算(2分)

4、 设备选型(2)

5、 报告及图纸绘制(2) 10

研讨 由平时积极性及小组创新性作品成绩综合考虑,具体标准待定 20

考试(开卷、闭卷等) 60

总分 100

3结论

在《矿井粉尘防治》的课程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首先确定学生培养目标,根据指定目标提出相应培养方案。然后结合现场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通过项目学习法引导学生对课程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通过教师学生在课堂交流互动及实践设计任务的完成,加强学生对矿井粉尘防治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并能有效应用于现场实践中。通过本课程是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深入掌握矿井粉尘防治理论知识,并且有助于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胜强.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叶钟元.矿尘防治[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

[3]赵铁锤.矿井粉尘防治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4]金龙哲,李晋平,孙玉福等.矿井粉尘防治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郝朝瑜,洪林,曾繁慧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安全工程CAD》教学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660-666.

[6]李青竹,肖睿洋,闵小波.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的理解――以中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学园,2015(24):21-22.

[7]郑丹,刘剑,贾进章.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441-443.

[8]宋守信,杨书宏,傅贵,等.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 18(8):49-57.

第2篇

所谓“冲突”,是指相关各方由于意识到利益、目标、信念或期望的对立而导致的对抗的意愿或行动。所谓“公共冲突”,可以被定义为那些事关公共利益的冲突。它既包括那些直接围绕着公共事项而产生的冲突,也包括那些围绕私人事项而产生但其发展影响到公共利益的冲突。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公共生活中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但冲突并不只具有负面的功能,它也具有某些正面的功能。例如,多元化的冲突可以防止社会整体性分裂;可以作为“安全阀”防止大规模破坏;可以暴露关键问题,创造新的解决方案,作为动力促进新机制的产生;可以作为平衡机制有助于社会的维系;可以提供更多备选方案,预防潜在风险;可以促进深度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因此,冲突管理的任务,并不是一味地压抑冲突,而是设法抑制冲突的负面作用,发挥冲突的正面作用。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面临越来越多的公共冲突。但政府面临的真正问题,并不仅仅是冲突数量的增多,而是冲突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这种新的形势,各级政府都在探索公共冲突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并做出了许多改变和有益的尝试。但从近些年发生频率来看,目前中国的公共冲突管理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强调应急管理,忽视常规管理

当冲突升级为大规模的暴力对抗形式时,应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当冲突还处于和平的对抗方式时,则需要常规管理。有效的常规管理,可以防止更多的冲突升级为大规模的暴力。但目前在面对各种冲突时,普遍存在强调应急管理而忽视常态管理的倾向。冲突管理的过度应急化,一方面会导致将本来可以常规化管理的冲突激发为暴力对抗冲突,另一方面会使那些本可以通过常规化化解的冲突累积成大规模的暴力对抗冲突。强调表达渠道,忽视互动平台。

二、强调表达渠道,忽视互动平台

表达渠道是冲突各方表达诉求所需要的合法通路。互动平台是冲突各方之间进行观点交流和利益整合的场所。有两种主要的互动平台,一是交流平台,一是整合平台。前者旨在保障沟通、消除误解;后者则主要负责整合利益、促进合作。表达渠道的功能是信息汇集和压力疏泄。但它同时会产生冲突放大和态度“极化”的效应。而交流平台的功能,不仅在于能使问题聚焦,而且可以修正误解、限制极化和开放视野。利益整合平台则进一步在各种互不相容的主张背后,寻求可以相容的利益;区分那些不可妥协的利益和可以妥协的利益,从而缩小利益对抗的范围;并通过合作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来发现那些使冲突各方都可接受的共赢方案。表达渠道与互动平台之间存在着依赖和互补的关系,二者的发展必须保持相对的平衡。如果表达渠道的开放不能辅之以相应的互动平台,就会使表达渠道的负面效应被放大,最终导致不得不对表达渠道加以大幅度的限制。但中国目前在表达渠道和互动平台的建设方式上存在着失衡,即在强调开放表达渠道的同时,互动平台的建设却相对滞后。这种失衡导致了负面效应的放大,最终影响政府的威信。

三、强调政府职能,忽视社会作用

中国饮食有一个讲究,叫做“原汤化原食”。这话对公共冲突的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不同性质的冲突,应当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行政的冲突,应当用行政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而社会的冲突,则应当尽量以社会的方式来加以解决。但是,由于传统形成的“路径依赖”,也由于中国目前社会建设方面的薄弱,我们有时会过度强调政府在管理社会冲突方面的直接职责。这不仅加重了政府工作的负担,而且也容易使本来存在于各社会主体之间的对抗转变为社会主体与政府的对抗。它不仅使政府无暇顾及那些真正应当由政府直接干预的冲突,而且会使政府丧失公信力,失去处理重大公共事项的权力资源。

四、强调冲突处置,忽视冲突化解

冲突处置是对公共冲突的直接制止、控制和平息,防止冲突升级,尽快恢复正常的公共秩序。它以结果为导向,即将制止冲突作为主要目标。在价值上,冲突处置强调直接的效用和效率,即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来处理公共冲突。其评价标准是:公共冲突至少在表面上得到了解决,公开的冲突得到了控制,暴力行为受到了打击和惩罚,公共秩序得到了恢复。

与冲突处置有所不同,冲突化解的目标定位于化解产生冲突的原因,消除双方的误解,建立信任关系,寻找满足冲突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它以过程为导向,即将公共冲突治理视为促进双方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将促进双方合作共同探寻共赢解决方案的过程作为冲突治理的最重要内容。在价值评价上,它更加强调程序公平,因为通过公平的过程所产生的方案,才能被双方所接受。与冲突处置相比,以过程为导向的冲突化解可能更加耗时费力,但它所达成的结果也更具有可接受性,更容易获得当事各方的尊重和执行。由于政府承担着过重的冲突管理职能,缺乏充分的时间开展冲突化解,因此其冲突管理的风格更倾向于处置冲突,而不是化解冲突。但这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由于冲突的原因没有消解,各方的怨恨和不信任还被保留,因此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冲突更加频繁;更频繁的冲突,会使政府更缺少时间采取冲突化解的方式,从而强化冲突处置的方式。

显然,以上四个问题的存在,妨碍了中国公共冲突管理的有效进行。但如何进行冲突管理方式的转变,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从公共冲突管理视角对杭州经验的解读及启示我们在杭州政府服务创新的经验中,看到了解决上述冲突管理问题的新尝试,其做法对中国冲突管理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首先,在应急管理与常规管理的关系上,杭州提出“要把民生工作从事后应急补救,转到事前沟通交流上,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问题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其次,在表达渠道与互动平台的对称建设上,杭州充分重视表达渠道与互动平台的平衡建设;再次,在发挥社会作用来化解冲突方面,杭州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最后,在冲突处置与冲突化解的关系上,杭州在面临涉及多元的利益和权利冲突的决策时,把精力放在决策前备选方案的提出和讨论上,尽管花费了更多的精力,但却使各种利益和权利达到了合理的妥协,减少了在决策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冲突。通过分析杭州在公共冲突管理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首先,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伴随着社会生活品质的提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杭州在将自己定位为“生活品质之城”的时候,特别区分了“五大生活品质”,即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和环境生活品质。

其次,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生活品质的提升,并不仅仅在于社会福利的增加,而且在于社会福利和社会负担的公平分配。由于利益的多元化,人们对分配的方式会有不同的主张,这些主张之间经常会形成激烈的冲突。因此,要提升人们对社会福利和社会负担分配的公平感,关键是要使社会成员就分配方式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如果能够得到合理的化解,并能够达成共赢的结局,便不再是妨碍社会生活质量提升的障碍,而会成为社会生活质量提升的动力。我们欣喜地看到,杭州政府正是利用所出现的各种社会性公共冲突所提供的机会,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性讨论,达成共赢的解决方案,提升了公民的公共意识。这正是现代社会生活品质动态提升的真谛所在。

第3篇

1997年,杨小华正式进入广告行业,自此开始了他带有传奇色彩的广告生涯。并非广告科班出身的杨小华,从AE做起,2002年进入香港PMI(MDR)精确营销广州公司,2005年进入广州喜马拉雅、旭日因赛、金燕达观等广告公司任策略总监、客户总监,2007年进入志高空调任品牌中心广告部总监。十多年的广告、咨询、企业跨界策划实战经验,让杨小华学习、领悟到众多优秀的营销思想。他博采众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将自己的人生态度融入到营销思想中,最终形成了一套富含哲理的营销理论。

在广告公司的任职经验,奠定了杨小华理解、运用顾客关系营销思想以及精确市场营销思想的基础。随着实践经验增多以及对营销理念理解的深入,杨小华发现仅靠这些思想是不够的。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的重要节点,中同企业面对新的品牌营销环境,在品牌构建方面急需面临战略、内容以及资源这三方面的整合。

“博众家道合者,故胜势天下也”,杨小华是个善于总结、归纳出新的人。在他看来,治理企业如同修身养性。在长期的企业实战营销策划服务中,杨小华发现中国老板在经营中的痛苦,很大部分源十他们缺乏正确的人生哲学来指导他们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形成宏观的企业发展观。他们只是凭借对品牌营销的一知半解,片面地分析、看待问题。这造成了大部分企业在战略与品牌、品牌与营销、策略与创意三大层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节。要全面协助企业解决营销传播中遇到的困境,就要弥合战略与品牌、品牌与营销、策略与创意这三大断层。而传统意义上的4A公司或营销策划公司通常都是针对个案提出解决方案,很少能从战略的高度来谈品牌构建和品牌诊断,而这种解决方案大多不精确、不系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针对这种状况,杨小华创办了自己的营销策划机构,并提出了大品牌营销思想,它包括大战略观、大全局观、大市场观以及大发展观和大思想观。

2011年,杨小华对先锋电风扇品牌进行定位策划,贯彻执行了杨小华的战略品牌营销思想。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就已完成去年全年销售额,在品牌营销上全面实现了快速增长。杨小华告诉《广告主》:“每一个品牌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有不同问题,知道自己的位置,才能找到解决的方向。例如,先锋电风扇目前在相对成熟、技术已趋同质化的大众市场处于行业第三,但品牌的顾客心理价值、生活方式差异化占位空间很大。在品牌策略上,要做到从产品品牌向顾客品牌的逐渐转变;在竞争策略上,要做到老化美的、差异化艾美特,洞察到当下社会的主流价值趋势――微博现象、凡客现象、达人秀现象等。社会已经进入不分年龄、阶层的自我价值表达的时代,因此,我们为先锋电风扇梳理出‘思想创新的先锋、大众自我的时尚’的品牌核心价值,创造出‘我有我锋尚’的品牌主张。”

大品牌营销思想更强调人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基于此,杨小华战略性地提出了“第三种策划VS第三种活法”。“第一种策划是单纯以促进销售为目的、没有品牌概念的策划,实行的是不顾其它的短期销售。对应的是不注重个人品德与形象、纯利己的人生态度;第二种策划是战略漂移不清晰、品牌与战略脱节、营销与品牌脱节的策划;第三种策划则是在战略层面具备了清晰的发展战略,在品牌层面始终坚持与战略一致,从而保证了企业在销售层面保持销售与品牌的和谐增长。企业管理者应将品牌战略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履行相关社会责任,这样才能让企业得到一个长期的稳定发展。”杨小华坦言。

第4篇

关键词:清洁生产;审核;问题;对策

引言:清洁生产,顾名思义,在工业、生产制造业在生产全过程中,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不断提高生产技术与生产能力,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从而有效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生产带给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1 推行清洁生产审核的重要性

1.1清洁生产审核是提高企业形象的有效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可将“绿色”的信息带给消费者,增加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信赖,起到广告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1.2清洁生产审核是企业减少污染的有效手段

清洁生产审核是全过程预防污染思想的集中体现,可从源头有效预防污染的产生,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对企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减轻来自社会的环保压力;另一方面可大幅度减少末端治理的费用,节约生产资金。

1.3清洁生产审核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企业在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找出物耗、能耗高的环节,在横向对比后,咨询行业专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达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的目标。

2 清洁生产审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筛选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

企业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筛选阶段缺乏全员参与和行业专家指导,加上审核人员个人的局限性,造成产生的方案过于单一,且多半是从管理角度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从日常生产中寻找到的针对本企业、本装置的方案很少,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一些企业由于对废物产生的原因缺乏全面分析,清洁生产产生的方案仍未脱离末端治理的思路;另外,一些企业对中高费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相对薄弱,没有能够对方案中的环境、技术、经济做出全面系统的分析预测,且在审核过程中通常没有财务专业的人员参与,因此,在方案的经济评估方面相对欠缺。

2.2对清洁生产审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企业在清洁生产审核评估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清洁生产审核的重要性,为审核而审核现象明显,清洁生产感觉就是走一下形式,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企业真正通过审核实施大一点方案的很少,审核变成了总结,把企业干过的事说一遍,罗列一堆数据,只求过程,不求结果。在审核过程中,缺乏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机制,认为清洁生产审核只是审核人员的事情,企业内部员工对清洁生产审核干什么说不清楚,有相当一部分员工把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混为一谈,认为能够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就属于清洁生产的范畴,未能建立从源头起预防及削减污染物产生的概念。这种现象阻碍企业发现清洁生产的机会,也严重的影响了清洁生产的效果,失去了清洁生产审核的意义。

2.3清洁生产审核的预评估和评估工作不到位

一些企业在预评估阶段对企业现状进行调研和考察工作不够仔细,收集和分析资料不够完整,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很多装置中都没有实测数据只是用原有的数据进行估计,造成结果误差较大,导致审核重点确定不合理。另外受惯有思想影响,一些企业在进行内部审核的时候很容易依据经验确定出清洁生产审核部位,却很少关注那些时有生产波动的部位,不能从波动中分析到原因,减少了发现问题的机会。

一些企业对进行物料平衡测算的目的不清楚,对输入与输出物流不进行实测,用生产报表数据替代,数据不完整,以企业《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物料平衡数据充当实测结果,不能真实反应物料流失和废物产生的数量和原因,以测量手段不全为由,规避有毒有害废物的产生量,还有一些根据经验编制物料平衡数据,甚至弄虚作假,对物料平衡结果不会分析或原因分析不准确,另外,由于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缺乏物料平衡测算的具体详细验收技术要求,致使一些企业对物料平衡测算还停留在过程之中,对其准确性和平衡结果利用方面要求不严,从而导致不能产生较好的清洁生产方案,使清洁生产不能给企业带来一些真正的效果,从而挫伤企业清洁生产的积极。

3 清洁生产审核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扎实开展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和筛选工作

在方案的产生阶段,应采取多种形式,产生尽可能多的方案,以便筛选。一是在全厂范围内利用各种渠道和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制定奖励措施,鼓励全体员工提出清洁生产方案或合理化建议;二是紧密结合进行物料平衡和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的结果,产生具有有针对性的方案;三是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广泛收集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技术,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清洁生产方案;四是借助于外部行业专家进行技术咨询。

清洁生产方案分类汇总后,应进行方案初步筛选,通过技术可行性、环境效果、经济效益、实施难易程度以及对生产和产品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检查和评估,从而分出可行的无/低费方案、初步可行的中/高费方案和不可行方案三大类。

对筛选得出的初步可行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要进一步研制,要从系统性、闭合性、无害性和合理性进行一些工程化分析,从而提供二个以上方案供下一阶段作可行性分析。

对筛选出来的备选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要进行分析和评估,从中选择和推荐最佳的可行方案。

方案的产生过程应全面系统,要考虑影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一般应包括原辅材料和能源替代、技术工艺改造、设备维护和更新、过程优化控制、产品更换或改进、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加强管理、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及积极性的激励等几个方面。

3.2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培训,转变观念

清洁生产作为一种生产全过程预防污染的新理念,尚未得到社会广泛的了解和认可。人们往往从字面理解,将其等同于清洁文明生产或清洁卫生生产。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其实施效果的不理想。企业是清洁生产的主体,企业能否开展好清洁生产工作,关键是企业领导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和态度,而且整个清洁生产审核过程的各个环节也都离不开企业领导的组织动员和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企业领导的认可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首要条件。因此应强化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启动阶段的培训工作,发挥企业的主体性。可进行以下三类培训:第一类培训,针对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其重点是介绍清洁生产审核的重要性和效益。第二类培训,针对将要在自己的企业中从事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第三类培训的对象是清洁生产审核师,重点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技巧方面的深入培训。通过培训,使不同层次的领导了解清洁生产的常识、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员掌握清洁生产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从而为企业内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3切实做好清洁生产审核的预评估和评估工作

预评估阶段要从生产全过程出发,对企业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考察。一是数据收集要全面,数据收集要包括不同产品类别、工艺流程的产能、物耗、水耗、电耗、油耗、污染物产出和排出等;二是数据分析要科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加强学习,对收集到的数据应进行甄别,剔除不合理的数据,同时也应该做好平时的生产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工作,以便及时地发现生产中有波动的环节,寻找到清洁生产机会。在摸清企业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定性比较或定量分析的方法,确定出产污重点。三是确定审核重点要准确,双超企业应首先把稳定达标排放列为重点;双有企业应把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及排放和潜在环境风险控制列为重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构成高耗能的企业应将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列为重点。

在评估阶段,对审核重点要进行必要的物料实测,建立平衡,以准确地判断审核重点的废弃物流,定量地确定废弃物的数量、成分以及去向,从而发现过去无组织排放或未被注意的物料流失,并为产生和研制清洁生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4 结束语

总之,在企业生产工作当中,管理人员应当扎扎实实做出管理工作,而政府相关人员也应当利用所有合适的时间与机会多多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难处,宣传发动清洁生产的精神,搞好生产工作的调研工作,使企业成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真正受益者。

参考文献:

第5篇

在2016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於亮在采访中总结了2016年航天信息的成绩。於亮表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航天信息的营业收入从2000年的7.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23.8亿元, 15年间增长了27倍。利润总额也从2000年的1.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5.7亿元,增长了12倍。2016年,航天信息在中国电子百强排名20位,在中国软件收入百强排名10位,应该说航天信息取得的各项成绩亮眼。

转型升级聚焦“三大产业”

於亮表示,目前,航天信息正处于转型升级和二次创业的全新发展阶段,航天信息把目光聚焦在三大重点产业上,即金税和企业市场、金融和电子支付、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等领域。

在税务领域,航天信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研制成功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保证了国家税收的增收,并不断抓住新机遇助力税务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试点的“营改增”到2016年5月1日全行业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航天信息投入2万多人,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进行全面升级,从产品研发、服务、组织管理上,积极推进国家税制改革特别是营改增的全面试点。

航天信息作为我国税务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企业,致力于提供税务行业和企I市场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与服务,截至2016年11月底,航天信息服务的企业用户数已近900万户企业,覆盖全国。

此外,航天信息还提出了“互联网+涉税云服务”新时代的概念“云税时代”,积极推动建立以税务机关、纳税人、服务商和研究机构等主体参与,以数据共享为主线,产学研相结合,实现税务共治,共同构建云税产业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在金融领域,航天信息2016年初步完成了产业布局,将以自主安全技术、大数据及征信为基础,逐步形成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互联网金融两条业务主线。

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提供包括金融IC卡、金融支付终端、金融自助设备、智慧银行解决方案、零售业解决方案等,形成了从芯片研发、卡片制造到支付终端、自助设备和未来银行等金融科技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

互联网金融主要以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征信为基础,依托航天信息在企业市场近千万企业用户资源的优势,汇集海量企业基础信息与企业经营数据,建成行业领先的互联网征信、互联网金融平台。

2016年8月,航天信息与全球知名的银行和零售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德利多富国际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提供的金融和零售产品、现金大循环处理解决方案,可以降低客户运营成本,提升客户竞争优势。”於亮表示。

在物联网领域,航天信息持续深耕重点行业,建成一批重点示范工程。目前,航天信息深耕电子政务、公安(治安、出入境等)、智能交通、智慧食药监、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云计算与大数据产品等重点领域,为用户提供一个基于软硬件和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运营服务。如在公安领域,航天信息推出的“治安综合管理平台”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另外,航天信息还中标了全国电子港澳证、香港出入境综合管制系统、台胞证、大陆证等系列项目,在该业务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同时,航天信息也参与了国家智慧粮食的相关建设,2016年完成了安徽、江苏、重庆三个省级的粮食整体的省级平台的搭建。截至2016年12月底已经为全国超过2000家粮库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信息化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航天信息的定位是做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系统运营商。接下来,航天信息将不断丰富物联网业务产品线,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更好地激发公司创新与发展活力。”於亮表示。

“三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创新是航天信息发展的主题。在深耕三大产业的基础上,航天信息在“三创新”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迅速发展,航天信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技术需求为导向,不断落实和推进“双创”工作,使创新成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

在商业模式上,航天信息积极构建新业态下新的商业模式,探索跨界经营模式,逐渐从产品向“产品+服务+运营”发展,即由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向综合运营服务提供商,在提品的同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增值服务。

航天信息在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有许多的案例。於亮介绍,航天信息基于奥运食品药品安全项目的基础,形成智慧食药监平台方案,通过平台化运营模式引领产业发展。目前,已完成在的试点。“平台把数十万的食药监企业用信息化的手段连接起来,让政府能够实时有效地掌握食药监企业的发展动态,助力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也为食药监企业提供实时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於亮表示。

同时,航天信息更注重在生态上的布局。於亮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必须摒弃以前以自主发展为主的思路,要以共享发展为理念。作为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综合运维的实施商,航天信息强化提升整合控制社会资源的能力,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加强对外合作,与业界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打造产业生态体系,共同为用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在管理模式上,航天信息正在从战略顶层牵引向以战略为中心转移,使组织围绕战略协同化,并积极探索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努力打造适应创新发展需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级。

“面对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航天信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正在以‘三创新’为抓手,推动业务形态从线下向线上的转变,经营心态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发展观念从传统思维向互联网思维的转变,组织模式从战略顶层牵引向以战略为中心的转变。航天信息通过创新不断增强聚集各类资源的能力和内生创新活力,实现企业整体转型升级,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於亮表示。

“三突破”是创新动力的源泉

航天信息不断推进产品业务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资本资产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和人才治理资源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力争取得突破。在产品方面,航天信息把产品方案的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任务。在资本层面,航天信息建立资本保障体系,加快产业扩张步伐,拓展融资渠道与方式,通过资本运营助推产业发展。在人才资源方面,航天信息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培养机制、使用机制、选拔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提升人才素质、改善人员结构,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大数据的关键在于运用

数据是资产,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这一命题已成为行业共识。於亮认为:“未来企业的竞争,企业的数据资源将是企业的核心实力。谁掌握了数据,谁就具备先发优势。”

航天信息对数据高度重视,已经把数据上升到战略层面。航天信息把大数据的使用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庞大数据的积累、发现,二是数据的挖掘、分析,三是数据的运用。

於亮介绍,航天信息在获取大数据基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航天信息目前拥有近900万家企业客户,在全国建立了36家省级和440余家基层服务单位,产品在地市级城市覆盖率达到100%,超过2万人全体系从业员工遍布全国各地。随着国家“营改增”的推进,航天信息的客户群未来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基于这一庞大的用户群,航天信息高度关注数据资源的积累和外部数据的整合,掌握了近两千万企业的基本信息和近十亿条企业信用数据,形成业界领先的企业信用数据库。这样一来,在产业链的上游数据来源环节,航天信息完全可以依托自身特色涉税数据的基础,与政府监管数据、社会数据、行业数据及业务平台数据进行融合,力争成为数据供应链核心企业。

有了数据,重在如何运用这些价值连城的数据?於亮表示:“首先要清楚,你要用大数据做什么?”他认为,大数据真正价值的体现关键在于运用阶段。航天信息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规划并开始实施,比如利用与企业有直接联系的优势,可以搭建B2B商务协同平台,帮助企业花最低成本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可以搭建同时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平台,针对双方痛点提供服务,;再进一步,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大数据挖掘队伍,对源源不断流经航天信息云平台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於亮表示:“航天信息也在不断完善对大数据应用的整体思路,将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服务集成到航天信息为行业企业提供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中,以塑造航天信息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航天信息未来大数据业务将可能覆盖商务协同、融资理财等诸多方面,让企业在航天信息的‘云端’连接。”

适应变化是最大的挑战

第6篇

2016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完善包括调解在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并进一步明确在知识产权等领域加强与商事调解组织以及行业调解组织的诉调对接工作。全国各级人民法院都在积极探索和建立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以期有效整合社会调解力量,提高基层纠纷化解能力,缓解法院审判压力,力争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推行立案前调解程序前置试点改革精神,积极推进诉前调解工作的改革,营造鼓励和引导创新的知识产权环境,研究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案件诉讼与非诉讼衔接工作的统筹协调,促进行业知识产权纠纷的妥善化解,上海新诤信知识产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赛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共同组建“互联网+第三方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平台”。调解平台的建立将从政策、法官、调解员、社会公众、平台和未来发展的视角全方位解读如何利用调解制度来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政策先行 深化调解机制

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是人民法院深化司法改革、实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调解机制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

随着知识产权纠纷日渐趋向复杂化,单纯依赖行政、刑事、司法途径救济侵权纠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需求。因此近年来,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调解途径作为侵权纠纷救济的可行性。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议决定以及中央深改组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均对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提出了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人民法院特邀调解规定》则是为深化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指明了方向。

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吴献雅表示,近年来,推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工作一直在进行。法院通过将一些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纠纷案件转交给调解机构处理,籍以发挥调解在处理纠纷问题上的高效、快速、专业的优势,有效分担法院的压力,从而使法院的审判职能更加专业化,集中于对疑难案件的处理上。

同时,北京赛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常务副主任殷实认为,当前的调解机制仍有许多提升和完善的空间。当前法律法规关于调解机制的相关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调解员资质确认制度有待建立,调解机构如何获得当事人信任、以便顺利开展调解工作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技术的发展和海量的数据更增加了调解的难度。

强强联手 打造调解平台

面对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以及行业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为有效应对“互利网+”时代下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平台应运而生。2016年12月20日,新诤信与赛智调解中心就建立“互联网+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平台”签署合作协议,建立重点以网络平台纠纷调解为服务主体的中立第三方纠纷调解运营平台。

调解平台的建立,新诤信主要扮演运营管理的角色。新诤信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为2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通过“线上技术解决方案”和“线下专业服务团队”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整体知识产权保护解决方案,全面保护客户的知识产权权利,提升客户无形资产价值。通过多年业内经验的积累,新诤信对于品牌权利人的诉求有深刻的理解,能及时有效地传达品牌方的要求;同时,新诤信的客户资源中,也有大量的调解需求,可以充分发挥调解平台的优势,及时解决纠纷。

赛智调解中心在调解业务方面丰富的经验则为平台贡献了重要的调解力量。赛智调解中心成立于2015年9月,是国内首家以知识产权为主要调解业务的第三方专业调解机构,借鉴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熟的非诉讼纠纷解决经验,旨在为国内知识产权纠纷中建立创新性多元化纠纷调解模式。同时,借助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多年来在工业行业所积累的丰富的知识产权实务经验,赛智拥有一批专业的调解人员,可以为企业和行业提供第三方技术鉴定、纠纷调解咨询、争议解决预警等服务。

纠纷调解的救济方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的确能为权利人带来便利,调解具备快速高效制止侵权,提高案件完成周期,节省成本等诸多优势。新诤信副总裁陈晓嫣表示,“从新诤信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符合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纠纷多元化、纠纷海量化的特点,调解能够契合双方当事人的真实需要,减轻执法机关的工作压力,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和成功率,因此调解作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也越来越被双方当事人所认可。”

而立足互联网+时代,在专业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高效便捷也逐渐成为企业的迫切追求之一。凭借新诤信多年来在知识产权维权方面的优势及赛智调解中心积累的调解服务经验,调解平台不仅能够提供基于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调解服务,从而切实有效的化解纠纷,而且相较传统调解方式,更具节约成本、便捷高效、批量处理等优势。

第7篇

广州的非洲客居人群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发展而不断扩大,这给中国政府特别是广州政府带来了一个新课题:如何在自己家门口进行全球治理?针对海外客居人群的治理兹事体大,稍有不慎,有可能会在对象国甚至国际上造成不好的影响。如何让“负资产”变为“正资产”,这需要我们的政府好好思考。

“第57个民族”?

根据媒体公开调查的资料,我们大致可以清楚广州黑人问题的现状——

广州的黑人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贸易商人,他们到广州来的时间大多比较长,有的已获得中国居留权,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第二类可称为白领阶层,以黑人老板及中东老板为服务对象,在写字楼上班,或为黑人老板提供中介、保镖、电话卡销售等其他服务。第三类则是出卖体力换取报酬的纯劳工阶层。三类黑人群体都以贸易为纽带聚集到广州,但其中属于纯劳动力阶层的黑人却是近几年渐渐出现的,且人数相对较少。

中山大学城市与规划系副教授李志刚一直致力于非洲移民研究,在他看来,进入新世纪, 一类新社会空间正在中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悄然兴起。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融入全球化进程,“追寻中国梦”正成为当代国际“移民潮”的一大强音,色彩斑斓的“跨国移民社会空间”正在中国各大城市出现。北京海淀区五道口和望京新城等地有韩国人聚居区,上海古北虹桥和浦东出现了欧美高级白领聚居的“国际社区”,广州小北路、广园西路一带正形成非洲人的“巧克力城”(当地对非洲黑人聚居区的称谓),浙江义乌有大量中亚移民聚居的“中东人一条街”。跨国社会空间已成为全球化研究的焦点课题之一。不仅广州需要学会如何面对家里飞来的“黑凤凰”,整个中国都要慢慢适应并学会与“国际客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

在中国针对自己国民的社区管理设置中,有两个独特的设置:街道和居委会。有时候他们还会分发免费的老鼠药和。更多时候,那些臂带红袖箍的老太太或者中年妇女,会坐在街道边、胡同口聊天,同时偶尔用警惕的眼神打量出现在自己辖区的陌生人。对于熟悉历史的人,应该可以理解,这与保甲制、里长、族长、家族祠堂等都有着微妙的关联。所有这些都证明,我们永远不缺少管理内部的工具、手段和机构。只是,针对外来人口,尤其是外籍客居人群来说,我们其实还没有找到具有全球管治意义的建制、思路、工作方法。

针对不断壮大的非洲客居人群,部分研究者和媒体报道称这一群体在广州已超过20万(据《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很多人员被舆论和部分媒体称呼为低素质的“三非”人员(非法就业、非法入境和非法居留)。这些非洲人多数为商贩,来中国追逐快速的财富,当他们进入广州后,迅速在一个混杂、错乱、多元的中国社区中稀释,同时因为这个群体在种族、宗教、语言、服饰、做派上的独特性,成为部分网民所称呼的中国第57个民族——“广州黑人”。

“黑色素瘤”,在于缺少制度的“维生素D”

广州多年的“黑人聚居问题”和“巧克力城”问题时常因为个体事件和媒介报道浮出水面,许多公众言论开始走入某种“排异恐惧”,一些论坛、社会媒体开始讨论“三非黑人”进入广州造成了哪些社会问题、卫生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部分言论甚至将黑人群体的成长壮大与社会安全联系起来。

客观地看,广州民间话语和部分官方管理者情绪中的“黑人问题”,好像成为“低素质”黑人人群侵入广州社会空间产生的麻烦,黑皮肤被看成广州社会文化肌肤的“黑色素瘤”。这种现象,与广深开放初期从内地来珠三角打工逐渐聚集的“某某帮”受到的地域歧视,有相似之处。疾病预防、公共安全、出入境管理、城市管理等机构往往将这些“黑色素沉着”看成让人头痛的事情。刚性、强制性的措施和民众心理情绪随之而来,我们应该承认这些现实状况的存在和情绪的真实性,但是也应静下心来,寻找这类外来客居人群问题的真正来源。

当地人忘了,广州黑人的聚集,某种程度上就是历史上用“广交会”这类“巢”引来的“黑凤凰”。现在广州要“腾笼换鸟”,必须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些政治学、经济学意义上的“黑凤凰资产”。

借用一个医学比喻,要避免和治疗黑色素瘤,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体内的维生素D——要获得它,就要通过更多的阳光,使得体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广州“黑人问题”的处理,也需要政策理性的阳光、文化包容的阳光。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广州、珠三角区域的文化和社会管理整体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黑人也照样存在。当广东和珠三角区域对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痛苦升级时,虽有“腾笼换鸟”的转型思维的助佑,但社会管理、经济共享、管治升级、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提升仍举步维艰。

在笔者参与的广东顺德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调查过程中,发现就连文化基础良好、经济活跃、相对富裕的顺德,都存在严重的文化传承受限、外来人口融入和发展困境、社群破碎化和社会失范等复杂问题。不管是本土的打工者还是非洲过来的洋打工者和商贩群体,他们都面临自身所代表的文化趣味、族群身份、社会阶层、宗教类别、生活习惯与广东本土文化嵌入、共生、互动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许多“广州黑人”与当地百姓的冲突和矛盾,与时下经常出现的文明执法问题、机构沟通方式、管理思维、创意型社会管理方式的缺乏有直接关联。一旦处理不当,一个小小的事件可能以“孙志刚事件++外交事件+国际性种族主义批评”的组合方式发展。

当广州在思考“黑人问题”时,极少将自己的产业升级和福祉提升与非洲本土的经济远景、民族情绪、国际经济博弈关联在一起。来自非洲大陆的人群,当他们生活在中国,事实上已成为一种桥梁,需要切实的民族融入、宗教包容、社会管理创新、教育配套、生活方式兼容、跨文化交际模式和机制,才能造就健康的国际化的“广州肌肤”。

可以说,我们在修辞上、建筑上、硬体投入上,正在拥抱一个抽象的国际化,而实际上,在身体、文化、精神、制度等多方面的开放融入机制上,还很有限。从这个角度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广州的“黑人问题”,需要的是系统和整体思维,至少应该从以下角度着手——

首先,广州应有一个大国民计划,通过多元、丰富、互动性强的文化、教育项目,造就一个具有开放、包容、同理、共情的国民群体,减少误读、误判和误行。

第二,政府管理需要升级,需要理解“国际化”是个中性词,是一种状态,并非一定要大动干戈才能达到“国际化”。

第三,国民“海外智商”需要提升,要理解一个真实的非洲和世界,寻找媒体、社区等多方面的对话机会,不仅针对多元的非洲本土本身,还要认清“中国人眼中的非洲”、“非洲人眼中的非洲”、“世界眼中的非洲”,唯有此胸襟、气魄和能力,才能找到广州“黑色素沉着”的解码钥匙。

除了整体思维的改变,还应注意生活细节的微调——

现有的“黑凤凰”社区里几乎看不到英文、法文、葡萄牙语的媒体、手册、报章服务。笔者走遍了这一区域的报刊亭,连卖英文报纸的都很少,而针对这个海外客居人群集中的社区,鼓励和创办社区报纸和媒体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最大限度创造归属感和有效沟通。

社区里,许多黑人在小卖铺门口喝酒聊天(即使是早上九点),但是很少有外国人习惯的喝咖啡等功能性社交空间,而这些空间本来可以依托广州的早茶文化和优秀的服务理念,与丰富的非洲餐饮文化勾连,形成广州特色的“黑凤凰”国际饮食。

作为一个生活、贸易、国际交往、休闲、工作的混合空间,小北路的黑人混杂社区没有一个跨文化、多群体、多部门的定期聚会讨论机制。本来这个机制可以最大限度设定彼此的行为界限,为彼此定规矩,谋求分歧的解决方案,创立跨文化的讨论和沟通机制,可以以社区小议会、听证会的方式来运作。这种将本土政治特征、全球化的学习能力和全球治理尝试结合起来的路径,是解决国际化问题的良好途径。

从广州的“经史子集”里找方法

放在全球治理语境中,广州实在是个独特的城市:十三行背后藏着一个显赫的“中国货殖列传”和“粤版国富论”;瑶台、凤岗、龙虎墙、龙藏街、濠畔街、九曜园等古雅地名背后是一个龙脉隐匿的风水之城和人文城市;广州一碗普通的凉茶里浓缩了一本《岭南本草》;细致、友好的商业服务背后透着的是利德、厚生的精神。

为了研究因广州黑人事件所引发的海外客居人群管理等问题,笔者创立的自然力研究院启动了多阶段的实地研究,以期在顺德研究基础上,建立一个社会管理创新的国际案例。就现实而言,政府委托的很多社会管理项目往往都强调短、平、快、准、狠,期望立刻用策略型工具来解决现实问题,平复矛盾。这类咨询文本多有着一副“内参模样”,而较少回到平常、持久、复杂的时空维度去思考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以至于,一些研究由于过于注重“国际成功案例”的借鉴和对应策略的功利,说出不少悖反广州常识的话。而真正的解决方案和思维转型往往就写在三元里、石牌村,以及小北路蜿蜒、错乱、复杂的街巷和日常生活里,等着我们去发现。我把这种做研究和寻找思维路径的方法概括为广州的“经史子集”——

经部:它指的是广东精神、广州文化和城市发展的横向丰富性,既是广州的经济史,也是这个城市社会发展的心灵史经典。我们可以在这种经典的指引之下,北观白云、西望横沙、南礼大佛、东迎永胜——广州的历史里,东方是仁(世仁里)、怀安(安怀里)、孝悌的维度(育婴堂、养老院)。我们至今能在三元南约门楼的狭窄逼仄里,看到我们曾有的《仪礼》《孝经》和文化的《尔雅》;石牌村纵然密如迷宫,深若峡谷,仍能看到点缀在市井食货中间的周易堂。小北路的登峰宾馆,虽然是国际商贸人士麇集之处,一些酒店房间的门框仍然用海丰县、莲花山、鸡鸣寺来守镇“心宅”。

史部:指的是广州城市形态在漫长时间里的堆积,以及伴随而生的纵向的多元共生形态。相较其他城市,广州在处理多元、多民族、多种族等跨文化经验方面可谓丰富。至今我们在石牌街巷的龙舟赛赞助名单里,可以看到源自殷商的池姓氏族;在广州文化名胜陈氏宗祠里,看到坚韧持续的宗族记忆和现世守承。

子部:更多指的是广州针对个体、小众、来自四海的“芸芸众生”的宽容和利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某些广东人容易将外来人定义为某某帮,视之如寇仇(笔者本人在1990年代第一次来广东时,也因案牍手续不足,被“发配”东莞樟木头——作者注)。现今我们也以同样的逻辑来形容用“广交会”模式聚集而来的非洲“黑凤凰”。黑人固然有自己的问题,但是斥之恶之者,有几人真正走进过他们的生活?原则上,广州文化意义上的儒家、释家、兵家、农家、杂家、贩夫走卒均应有其容身发声之所,合乎时,适于事。

第8篇

早在2008年,为强调气候保护的战略意义,巴斯夫便首次任命了一名“气候保护官”,这应该是全球首家设立气候保护官一职的工业公司。这位气候保护官负责统筹巴斯夫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相关事务及课题,包括产品生产和废弃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巴斯夫在气候保护领域的长远定位。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巴斯夫就已经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在近40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为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索和实践。《新智囊》就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专访了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

化工企业的“形象”重塑

《新智囊》:化工行业在大众的眼中总是会和“污染”、“排放”,甚至“有毒”等负面的字眼儿联系起来,认为化工行业是黑色行业,这其中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作为一个化工公司,巴斯夫如何和履行理解化工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

关志华:化工行业过去给大家的形象基本都是“两易三高”:易燃、易爆,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这确实有它存在的背景。长期以来,一提到化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污水和废气,一讲到中国90%的内河水道都是污染的,人们就把化工当作祸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工行业的形象到了低点。我记得我是1978年大学毕业的。当时因还没发生一些影响全球的重大安全事件,我念大学时做过一个调查,化学行业的公众形象与烟草行业相等,就那么差。“二战”之后工业发展很快,化工是工业背后很重要的原材料,污染非常严重。巴斯夫总部旁边的莱茵河全是黑色的,报纸每天都在报道:里面已经没鱼了!不过我认为欧洲做得很好,莱茵河横跨欧洲很多国家,沿河有很多工厂。当时的政府做了很多工作,花了大力气治理污染,今天莱茵河治理得非常好,会经常有人去钓鱼、游泳。

从历史上看,化工企业落实社会责任最好的办法就是落实责任关怀,巴斯夫一直是这项活动的积极推动者。

责任关怀完全是化工企业的自发行为。责任关怀有六个准则,分别是社区认知和应急响应准则、储运准则、污染防治准则、工艺安全准则、员工健康安全准则和产品安全监管准则。这六个准则是企业在责任关怀方面的一个操作链。在一个企业里面,每一个准则都是跟生产相联系。六个准则中的每个细则都要把所有的健康安全环保因素考虑进去。

《新智囊》:巴斯夫将在重庆长寿建设世界最大的MDI生产基地的项目也因选址三峡库区、比邻长江而备受质疑,你如何看待这些意见?

关志华:巴斯夫在重庆的MDI项目,网上也有很多评论,去年是因为金融危机影响暂时调整了时间,今年我们正在全力推动,当地政府也很积极,给予了很多支持。关于安全问题我们网站有详细的说明。我个人认为:要发展西部不可能离开工业,因此不可能离开化工。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经营、怎么去管理它。这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面对是要选择的,一方面选择一些有管理能力的公司,同时要治理重庆的老工业,要分隔开,不能把老问题和新问题并在一起。这个问题一定要理顺。我们愿意和当地政府、各个媒体一起把这件事做好。巴斯夫不是在重庆第一次做这种项目,我们在全球有很多个,包括上海也有个相同的项目在做。

目前社会对化工行业确实存在一些误解,我认为要不断沟通取得共识。中国近30年来,工业发展得很快,以致大家忽略了污染的问题。现在是需要化工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一起来把责任关怀和企业社会责任做好。企业社会责任不是一家企业就能做好的,需要大家进行交流,产生一种良性的互动,看怎么把这件事做好。同时要不断地和公众沟通,我们是怎么做的?希望通过创新来让公众认识到工业文明不可缺少化工行业,巴斯夫愿意站在前面做一个榜样。

《新智囊》:其实在对外的沟通之外,企业对组织内部的沟通也同样重要,很多企业往往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存在分歧和争议。巴斯夫如何在文化、组织和战略上支持企业以及企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志华:去年我们在中国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今年的报告也在制作中,我们希望朝着更透明的方向发展。有媒体在问:你们的报告怎么会有过去5年的数据?是怎么做的?我说很简单,因为5年前我们已经这么做了,只是没有把它变成一个中国的整合的报告。2000年巴斯夫全球已经了报告,当时中国的数据已经提供给全球了,所以我们有完整的数据。虽然指标有高有低,但我们愿意不懈地努力把这件事做好,我们不能说一定会降低,因为中国在快速发展,不断有新的项目投产,但我们全球的排放是降低的。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这种透明度是很有必要的。要坚持做下去,虽然很不容易,要不断解释。

此外,巴斯夫的安全健康关怀不仅仅面对公司的员工,对于客户、周边邻里以及相关人员的健康安全也关心备至。客户在使用产品时万一发生意外,会及时提供帮助,经常为客户、消费者以及企业周边的邻居提供医疗健康安全知识。与此同时,巴斯夫还搜集了大量有毒化学品的信息资料汇编成书,为医生、病人及相关人员提供更切实有效的安全健康保障。

供应链上的责任

《新智囊》:从2006年提出“1+3”项目至今,巴斯夫取得了很多企业的认同,但是问题也随着实践 的深入而显现。我们了解到,巴斯夫这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其实也在面临着自己能不能实现可持续的问题,也就是能不能实现项目本身的商业价值。在这个问题上,您有什么样的思考?

关志华:2006年我们提出了这个概念,依托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CBCSD)的平台,巴斯夫首先倡导“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即通过“1家CBCSD会员公司+1家供应商+1个客户+1个承包商”的模式,在供应链传递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理念,并以最佳范例、专业知识以及度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指导合作伙伴,提高这些处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和管理实施的能力,从而提升链条整体的责任竞争力。第一期带动了6家企业,效果很好。目前我们第二期已经启动了,有12家。工商理事会那边一些很大的企业也在做。现在和这个项目有关的有120家公司在做。“1+3”的理念就是一个企业拉动他的上中下游,即:原料供应商、服务运输商、客户这样一个产业链,在化工这个产业链上我们要扮演怎样的社会责任角色。当“3”的这些企业足够强大时也能以它为“1”发展它的1+3,就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不断发展企业的辐射作用。

《新智囊》:那么,“1+3”是个公益项目还是商业项目?

关志华:在我看来,其本质上是个商业项目,有了商业模式,才能可持续。

《新智囊》:我们了解到,对于巴斯夫来讲,“1+3”项目的推动是很多部门的人员兼职在做,这样会不会对管理和精力分配上带来挑战?

关志华:其实任何创新都会面临这样的挑战。每个公司的组织架构都是按照它现有的业务需求安排的,但组织架构是活的,有机的,我非常相信:新的东西更需要跨部门的、广泛的推动。我们客户多是中小企业,他们感觉在参加“1+3”项目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跨部门合作方面。因为中小企业本身的管理不是很完整,参加“1+3”后让他们了解怎么去推动跨部门合作,怎么推动员工的交流,怎么最大程度地提高员工的创造力。他们认为非常好。能做一些好的、对社会有帮助的事。我们的交流不局限于安全、环保,也包括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超越过去的平台。比如我们合作的一个温州的企业,是由几兄弟合作起家的,已经由几千人发展到1万多人了。现在他们企业已开始考虑怎么通过专业分工提升企业竞争力。怎么通过人力资源的阶梯培训帮助企业更快发展?怎么培养员工积极的态度。以“1+3”为载体,可以学到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内部的管理、文化经营,怎么建立企业的使命感,怎么与企业内部和周边的民众沟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改变。

《新智囊》:谈到对客户的巨大帮助,从关先生的眼睛里可以看到内心的喜悦。

关志华:可持续发展一定不能只是一家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是不可持续的。

可持续发展正是创新的契机

《新智囊》:在经济危机中,很多企业的业务遭受重创。但是也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空前关注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有人认为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巨大挑战,因为它可能会增加很多成本和风险,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礼物,因为它让我们重新思考原有的发展体系和商业模式,寻到找新的机会。您怎么看?巴斯夫如何看待其中的机会?

关志华:作为一个行业领先的企业,一定要有更为宽广的视野,要关心全球关心的问题,这是企业发展一个很重要的诱因。站在企业的角度,我们在寻找未来的市场,要针对未来的需求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从巴斯夫的角度来说,尽可能积累更多的经验,把我们的节能减排做得更好。

巴斯夫是全球第一家其生产运营过程中全面碳平衡结果的公司。2008年,巴斯夫对其产品进行了生命周期分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再到产品废弃这一过程中,评估有关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及减排量。这项具有开拓意义的碳足迹研究是由德国弗瑞堡生态研究院验证的,结果证明了使用巴斯夫产品所净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该产品在相关生产、运输及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排放量的三倍。2009年10月继续进行这一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我们更多的是提供化工产品的解决方案,关注产品的使用过程和不断的研发。比如对能源行业,我们会关注能源的改变,怎么生产更清洁的煤,它是如何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怎么有更好地贡献?生物化学的发展?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责任。如何更好地使用化学产品?如何带动一种新的化学作用?这是我们全公司共同秉持的理念。不仅是研发和产品,同时带动利益相关者,让大家共同感知化学品的好处和带给我们大家的帮助。

比如我们有一种完全无毒、无味的油漆,在幼儿园、儿童房使用时,刷过直接就能住进去。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是化学带来的进步。

《新智囊》:巴斯夫近日还宣布成为第一家加入可持续发展联盟的化工公司,那么,你是如何理解一个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的?

关志华:可持续发展联盟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在多个全球参与者共同合作下建立一个科学的平台,推动创新,提高消费产品的可持续性。巴斯夫同其他已经成为联盟成员的零售商和消费产品制造商一道,对其产品生命周期的使命负责,包括对社会和环境的考量。

在中国我希望推动化工行业工程师的一个认证标准,确定行业指标,要有代表性,需要有一个既非政府又非企业的组织来确立行业标准,我认为这是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事。各行各业在与全球接轨的过程中更国际化,这是未来发展中必须要走的路。

第9篇

“帝斯曼以后的发展将致力于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帮助人们改善生活质量,为营造更加健康愉悦、具有可持续性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做出自己的贡献。”

帝斯曼中国运营及责任关怀副总裁戴闻思告诉记者,帝斯曼的使命是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通过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来实现这一使命。与此同时,他们将致力于减少自身的生态足迹,客户的生态足迹,以及所处行业整个价值链的生态足迹。

据了解,1980年戴闻思获得荷兰爱因霍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理学硕士学位后,在帝斯曼工作至今。因为具有丰富的工程管理,大型工厂设计和建造等方面的管理经验,1989年在比利时,他出任帝斯曼塑料混装场地经理,并于1991年开始参与安全环保健康和质量的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制造和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因为在环保方面优异的工作表现,戴闻思于2009年来到中国,出任帝斯曼中国运营及责任关怀副总裁。

追求人、地球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平衡

《WTO经济导刊》:作为帝斯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负责人,您是如何理解企业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戴闻思:正如帝斯曼全球董事会主席谢白曼所说的那样,在一个失败的社会我们不会成功,也不会宣称自己成功。在中国我们拥有14个生产场地和近3000名员工, 如同在全球的帝斯曼的其他地方,在中国我们也同样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追求人、地球和利润这三方面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使之具有生产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公司的运营至关重要。

我们的使命是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我们将通过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来实现这一使命。与此同时,我们将致力于减少我们自身的生态足迹、客户的生态足迹,以及我们所处的整个价值链的生态足迹。我们将通过结合生态友好性(减少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生态效益(在产品开发和设计中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以较少的材料实现更强的功能性),努力以更少的环境影响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WTO经济导刊》:帝斯曼在日常运营中是如何把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公司的管理中?具体体现有哪些方面?

戴闻思:帝斯曼一直致力于通过“3P原则”:People(人)、Planet(地球)和Profit(利润)推动可持续发展。公司的可持续业务发展、环境管理体系和透明的汇报系统、公司治理和供应商标准等这些方面都表现的可圈可点。人即为员工提供能够激发热情和创造力的工作环境、负责任的公司文化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支持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努力不断提高我们的员工、客户以及我们生产场地所在社区所有人的安全和健康;成为社会和所有利益相关方的负责任的合作伙伴;与工会及其他员工代表组织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在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开发、生产和销售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支持更健康、更可持续和更愉快的生活方式。

地球就是有效率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不断提高我们生产工艺的生态友好性; 开发、生产和销售有助于我们的(终端)客户减少生态足迹的产品;增强我们价值链的可持续性。

利润就是通过展示稳健的长期财务业绩,创造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倾听客户和潜在客户、股东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反应,为他们提供可持续的创新解决方案;在业务和技术开发过程中与第三方建立合作关系;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能为公司带来利润的项目。

减少整个价值链的生态足迹

《WTO经济导刊》:您认为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有哪些方面?为什么?

戴闻思: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进步意味着对所有我们能够并必须改进的地方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要扬长出击,创造一个可持续做事的方法,而我们的长处就在于我们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科学基础和技术平台,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面,以及我们的员工所拥有的技术和承诺。我们对于工艺利用和产品创造的重视日益增长,致力于减少整个价值链的生态足迹。

不仅如此,我们必须透过科学愿景和生产细节看到对于可持续发展更深层次的理解――可持续发展渗透进工作的方方面面。发展这样的理解,以此作为我们的生存准则,并确信世界将受益于此,确信我们的后代将继承我们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WTO经济导刊》:从2003年起,帝斯曼在道琼斯可持续发展全球指数化工行业中连续七年名列前茅,其中四年名列榜首,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戴闻思:全球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于1999年推出,是首个对全球范围内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领先企业的业绩进行跟踪评估的指数,为资产管理者提供了可靠和客观的可持续性衡量基准。

从2003年起,帝斯曼的道琼斯指数一直在全球化工行业中名列前茅,其中自2004-2006年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并在2009年再度名列榜首。

帝斯曼针对目前全球倍受关注的一些紧迫问题,如气候变化、能源消耗、以及对食物与水的平衡供给需求,积极寻找创新解决方案,并切实地把这些议题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当中,得到了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的高度认可。身处全球经济危机,帝斯曼并未因此而放弃对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投资,不断通过创新产品来减少公司自身、客户、以及整个价值链的生态足迹。

同时,帝斯曼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合作,为对抗“隐性饥饿”等微营养素缺乏以及营养不良问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都得到了道琼斯指数榜的充分肯定。

CSR与中国本土化相结合

《WTO经济导刊》:在中国,帝斯曼的社会责任工作的重点方向有哪些?如何做到全球理念和中国本土化的有机结合?

戴闻思: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提供了很多机会,而与此同时,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迫在眉睫。我们结合本土实际,积极听取中国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并支持他们的参与,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营养促进、减排、 新材料、绿色医药等我们拥有生命科学和技术科学专长,独占优势的领域。通过拉动整个价值链的共同努力,通过工艺利用和产品创造,减少整个价值链的生态足迹。我们在中国执行的是帝斯曼全球一致的环保标准,并坚持对这方面的投入。我们在中国的所有现有的工厂将在未来的三年里达到帝斯曼全球统一的内部审核标准。

《WTO经济导刊》: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跨国公司的业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据了解,帝斯曼的业务也受到了影响,那么帝斯曼在中国的社会责任工作会受到影响吗?对此,帝斯曼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戴闻思:帝斯曼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即使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也坚定不移。尽管公司必须采取措施应对目前的经济不景气,但为了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不会有任何的怠慢与松懈。

目前的形势为帝斯曼加速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通过创新的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为客户的生产工艺增添价值,例如,在营养领域,提供可以缩短生产时间的酶,这样就缩短了交货时间,这就意味着减少了工作时长和周转资金。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帝斯曼深信,日前的经济风暴不会改变我们对全球社会主要趋势的重视,而这场金融风暴,实际上更加突出了可持续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帝斯曼将致力于为现有业务提供持续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正在积极为未来开发具有增值意义的解决办法。可持续发展从来没有比现在更有意义。

《WTO经济导刊》:帝斯曼把地球作为第二大价值观,但是从披露的数据来看,从2007至2008年的变化不是很大,帝斯曼在这方面有没有改进自己的计划?

戴闻思:我们在环保目标方面执行的是五年规划。在地球方面,中国2010年的9个环境目标中,有6个2008年期间正按预定目标前进并有望达到。废水排放(以COD化学需氧量为衡量标准)相比2005年大幅减少了93%,归功于若干项目的顺利完成,烟尘排放比2005年减少了86%。二氧化硫SO2比2005年减少了44%,氮氧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相比2005年呈两位数递减,同时相关项目也正在进行中,以确保2010年达到既定目标。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中国遵循帝斯曼全球的统一环保标准,这一点是毫不动摇的。

2010的开年大戏

《WTO经济导刊》:可持续发展是帝斯曼“愿景2010”战略和目标。听说可持续发展战略将融入各相关政策。帝斯曼在集团层面是否将按季度公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呢?

戴闻思:帝斯曼设立了专门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安全健康环保(SHE)和制造部门,在业务集团层面,直接业务管理层将会得到可持续发展和SHE经理所提供的支持。

2008年,帝斯曼企业运营审计部门审核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绩效,并提出了改进建议,这些建议将纳入到我们现行的可持续发展活动中来。可持续发展是董事会的首要职责,由董事会副主席负责主持帝斯曼可持续发展网络和公司SHE委员会的工作,帝斯曼的可持续发展受集团可持续发展部门的支持,而集团SHE委员会受SHE理事会的大力支持,该理事会的成员包括了所有业务集团SHE经理。SHE理事会在SHE实践、促进沟通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董事会的成员们也各自负责不同的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项目。

《WTO经济导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整个“愿景2010”战略中,所占分量有多大?在接下来的“愿景2015”中,会不会进一步提升?

第10篇

潘岳怒了!这位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的血性再一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他说,他已经“忍无可忍”。他说,忍无可忍,不是我个人忍无可忍,而是中国国情忍无可忍,我们的国情是什么呢?由于污染,三亿农民喝不到洁净的水,四亿城镇居民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气。我们的能耗是发达国家的6-8倍,污染排放是发达国家的30倍,而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仅是发达国家的1/30,中国国情根本就不可能承受这种重化工业无序的扩张……

生存还是毁灭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度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人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环境的艰难抉择。为什么?中国的环境状况已经到了一个必须改变发展路径的临界点了。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莎翁经典剧目《哈姆雷特》里的这句名言,如今已是污染严重地区和企业领导不得不踌躇深思的一句话了。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对矛盾,一直以来就是个两难选择。牺牲暂时的经济发展速度,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彻底转型,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关于转变增长方式的革命。

2007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启动“区域限批”政策。所谓区域限批是指如果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出现严重环保违规事件,环保部门有权暂停这一企业或这一地区所有新建项目的审批。与此同时,一些地区以及一些大的电力集团出现在首发名单中,“区域限批”刮起又一次环保风暴。此次风暴不知道能吹醒多少背离科学发展观、只顾创造“污染GDP”的所谓数字英雄,但这次环保解决方案的出台以及相关治理的力度之大,还是让一些所谓相关的 “利益人”难以接受,甚至发出反对的声音。面对中国环保事业举步维艰的现状,潘岳的愤怒自在情理之中。

总理表示:“减少污染排放,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最近,我们也看到国务院成立了节能减排的领导小组,由总理亲自出任组长,可见中国对于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进入到了高度重视、 狠抓落实的阶段。

口号好喊事难办,重视容易落实难。中国没有经历过大工业时展的阵痛,也缺乏相关的经验,所以在环境保护及生态发展等问题上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也许已经认识到了改善环境和生态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但“如何做”成了关键?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只有人们的意识提高了,大部分企业都参与其中了,国家以及全球的环境问题才可能真正得以改善。那么找到共通性的路径或许能够给企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小菌种带来大效益

诺维信生物公司是诺维信在原有酶制剂业务以外开辟的业务领域,致力于运用绿色清洁的生物技术解决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自2003 年进入中国后,诺维信生物公司不断推动生物增效技术在中国工业领域的应用,已经在市政污水、石化、造纸、食品等工业废水中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

废水、废气、噪声、固废是四大污染源控制领域。其中废水和废气,在污染当中最为严重。通常我们在清洁和除油的过程中,因为使用的是化学方法,往往造成新的二次污染。比如,在清堵或者清洗的时候往往用到烧碱,于是通堵和清洗之后又造成了水源的新污染。而采用生物增效技术,因为生物制剂的中性特点,所以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效果也更为持久。还比如除臭,大到垃圾处理站,小到卫生间、垃圾桶,一般采取的都是掩盖或转移的方式,而利用生物技术,就可以彻底分解臭源。

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经常会面临着购买的水果、蔬菜被化学农药污染的困惑和担心。大家知道,如果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尤其是高毒农药,不仅会严重破坏土壤生态平衡,毒害环境,甚至威胁生命,同时导致抗药性害虫大量增加,而这一后果又刺激用药量的大幅提高,从而加剧了蔬菜瓜果中农药的残留。《2006-2007年中国生物农药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指出:我国农药污染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食品中农药检出率高达90%以上。而2007年5月18日晚”焦点访谈”节目披露,送检的19种农药中九成不合格,其中有些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因此追求安全、无毒副作用、对环境友好的生物解决途径以替代化学农药就成了必然趋势,比如目前蜚声国内外的真菌杀虫剂就是利用昆虫体内一种寄生菌――金龟子绿僵菌的寄生作用穿透虫体,并在虫体内发育使虫体致死。由于其致病力强,对人、畜、农作物无毒,无残毒、菌剂易生产,持效期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那么到底什么是生物增效技术呢?生物增效技术是通过添加具有某种特定分解代谢活性的微生物菌株来促进原生细菌种群作用的方法。它能够提高自然微生物对处理过程波动的反应能力,或降解废水中难以处理成分的能力,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通俗讲法就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向该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菌群,并通过组合复配技术产生的高效菌种,以去除某一种或某一类有害物质,促进系统内生物处理效率的方法。

生物增效技术使用简单,投资少,环保,大约20%的欧美国家在其污水处理厂使用过该项技术。生物增效技术除使用从自然界筛选的菌株以外,人们也运用诱变等驯化技术制备生物制剂。其生物制剂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诺维信生物公司致力于用生物技术解决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诺维信微生物制剂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包括工业、市政废水处理;公共设施及家居清洁;水产养殖、农林园艺等。但总体来讲,国内对通过生物增效技术带来的产品的应用还不是很普遍。

环境友好引领生物时代

生物增效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还处于推广阶段,诺维信中国生物增效技术是引进诺维信美国生物公司的成熟技术,具备使用简单、环境友好,又能提高对CODcr、氨氮等污染因子的消减能力,而其对已运转的污水系统又不需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合理,很适合当前国内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尤其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对CODcr 总量排放消减10%的目标实施,更应该鼓励发展该项污染治理技术。诺维信生物公司作为该项技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在中国也在不断做着努力。

2006年诺维信生物公司在解决上海富国皮革废水处理厂曝气池泡沫时就充分体现了其环境友好性。该厂发现曝气池泡沫问题很严重,不仅感官差, 而且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处理效果。通常的处理方法是使用消泡剂或水力进行消泡, 两种方法都有可操作性差、使用成本高的缺点,而且使用消泡剂还可能增加新的污染。通过诺维信分析推测,原因是皮革加工过程中的油脂所致,于是诺维信使用针对油脂去除的微生物,得到了显著的效果,厂方非常满意。实际上通过生物增效技术的使用,不仅泡沫问题得到了解决,剩余污泥中油质含量也大幅减少,不仅使得污泥脱水絮凝剂添加量减少,而且更容易脱水。

诺维信通过生物增效技术为企业提供满意服务的例子非常多,被服务的企业也确实感受到了生物增效技术的能量和好处,那为什么好的技术和产品在中国的应用却不尽如人意呢?诺维信沈阳生物公司技术人员认为,中国的生物增效技术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客户对其作用认识不足,另外相关产品和技术推广宣传力度有限以及产品价格等因素都会影响该技术的普及应用。人们普遍认为生物产品的价格远比普通的化学产品要高,对此诺维信公司表示,这其中很大程度上与多数品牌生物制品依赖进口不无关联。为摆脱进口产品供货周期长且价格较高对技术普及带来的制约,该公司正在筹备于今年四季度上马真菌杀虫剂等项目,明年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也将落户诺维信沈阳的生产基地,配合新项目的生产大楼已拔地而起。进口生物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将会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同时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必将产生积极意义。另外,诺维信内部刚刚了一则最新消息,三期发酵项目已得到其丹麦总部批准,预计将于2009年在沈阳试车生产。而诺维信沈阳生物公司已从目前的区域性公司定位成诺维信全球战略性微生物产品生产基地之一。而不久以后发酵项目的落成,将会提供品种更加丰富的环保产品,也将会加速生物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普及。毋庸置疑,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不断进步将给我们的生态环境、相关生产企业甚至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最近有媒体报道,一些大的VC目前最看好的行业正是具有美好前景,又符合全球的环境发展战略的生物技术行业,或许,一个生物增效技术和产品时代来临了。

增效技术提供增值服务

一个好的技术和好的产品,未必和成功划等号,加上一个好的服务,才是根本。这一点,诺维信深有体会。诺维信生物公司除提供最为先进的产品外,也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以确保产品经过正确使用取得应有的效果。诺维信生物公司的现场技术代表和技术服务工程师根据对其系统的全面调研向客户提出建议。为帮助客户获得废水处理的最大效率,技术支持工程师适时提出系统优化建议、定制剂量和监控建议以及系统性能监控现场支持。

诺维信生物公司的李承勇经历过这样一个案例。青岛某日资宠物食品企业,因为氨氮指标不合格,找了不少环保公司花了很多钱进行改善。最后获得的解决方案是:扩大系统,增加设施。这需要很高的投入。后来他们听说用生物的方法不但能解决问题,还可以不用扩建设备从而减少投资,于是找到了诺维信,但他们对诺维信介绍的产品半信半疑。李承勇清晰地记得本来他推荐客户买两箱硝化菌,这样10天就可以见效,但对方只肯买一箱先试试,而一箱只能保证5天的用量。结果第3天企业方就打电话问怎么没有效果,经过沟通,诺维信发现其中一个系统参数没有调整好,经过专业指导,调整后的氨氮的指标在第5天马上就降了下来。一箱硝化菌卖价是1万多元,两箱就能见效,而其他的解决方案需要至少100万的投资,另外,还需要日常的运行投入。诺维信的方法减少了一次性的设备投资,也没有了场地的限制,接下来的事情我们不难判断,这个企业开始持续地购买诺维信的这类产品,确定了与诺维信生物技术方面的长期合作和服务。

诺维信不仅仅卖产品,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是全面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这也是诺维信取得成功的一个很根本的原因。诺维信的理念就是不但要自己遵循三重底线的原则,同时还帮助供应商以及企业客户能够有好的经济效益,具有社会责任,并且环境友好。李承勇表示:国内有些生物企业,由于发展参差不齐,造成了企业对生物技术和产品的负面影响和不信任。所以企业首先还是要有一个优质的产品,然后要有过硬的技术和创新贴心的服务。重要的不是卖产品,而是通过自己的产品帮助企业客户也不断的发展。

责任和创新造就诺维信DNA

有人说,生物制剂的产品属性本身就是环保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所以诺维信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环境的友好理所当然,这也是产品自然属性导致的结果,未必跟公司发展目标和理念本身有关系。

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诺维信中国一位早期的员工坦言说,责任感不是一天练成的。按照她的话讲,对社会、对环境、对公司、对客户负责已成为诺维信人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的培养是一点一滴的渐变过程。在中国创业初期,公司有时不得不采用行政命令方式来解决中国员工的意愿与公司某些政策间的分歧甚至误解,但随着对公司文化理解的加深,亲历公司信奉的价值观及理念给相关的行业所带来的益处及对中国的环保进程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员工们已经完全理解并融入了公司的文化,现在员工们都在自觉自愿地遵守公司的制度,奉行公司的价值观,以身为诺维信人感到骄傲。西方企业在其工业发展史上是走过弯路有过教训的,所以更能在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时考虑到对整个社会和环境的责任,以及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因而诺维信公司固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不难理解了,诺维信公司的三重底线(社会、环境和经济责任)无需刻意宣传早就深深地植入诺维信人的骨髓里了,这种意识会经常闪现在诺维信人不经意的谈话、动作以及下意识里面。另外,这些理念和和文化,正在悄然影响着诺维信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并使诺维信结交了更多的朋友,同时也为诺维信的发展提供了更好、更多的机会。诺维信坚持的科学求实观,也能让客户真正受益。为了求证一个数据,有时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反复进行研究和实验,用他们的话说,赔钱也得做,客户至上的概念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第11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利用知识和智慧成果的程度和能力,影响着制度创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因此,智库应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支撑,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当前智库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未来我国将凭借优势资源,建设一批拥有全局视野、国际化理念和综合能力的优秀智库。

智库建设仍在初级阶段

建设行之有效的智库体系,是现代社会组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其原因有三:第一,人类拥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体系越来越庞大复杂,各学科知识细分远非过去,需要跨越思维并运用自如;第二,人文历史的延续愈发需要对文化知识等各方面既往历史做系统的贯穿和理解,知己知彼,通古融今。第三,人类社会对充满奥秘和未知世界的认知,某一方面的知识胜出远不能解决综合学科现实问题,需要通盘考虑,融会贯通。

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等新型社会形态的逼近,要求有作为的政府和国家治理结构,必须能够冷静、有效地面对内部与外部在经济、能源、环境、生态、战争、文化等领域的大量全球性问题。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的功能和作用愈发凸显。在为政府和各级组织提供的研究报告以及相关咨询建议和预测分析之中,智库正在影响现实社会发展,影响人们理智地对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智库建设对于中国来说并不陌生,古代能人谋士各朝各代都有。但与西方发达社会相比,当代智库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远未适应现有发展需求以及变化复杂的外部世界,存在着“跟风跑得多,独立见解少;关注眼下多,前瞻考虑少;顺向思维多,反向思维少”等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讲,目前我国智库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讨论智库的定位时一般考虑功能定位、作用定位多,而涉及事业、理念、思维方式方面却不够到位。

未来发展三大定位

优秀的智库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智慧的理性和意念。视界的宽与窄,决定了智库定位的薄与广。党的十以来,同志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还讲到应“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掌握世界局势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以及各种新思想、新观点了如指掌,对人类文明创造过程中有益成果积极借鉴,是智库建设的第一个定位。

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要素是对社会发展的预期,对未来前景的预判。用超前谋划使得智库见解富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把事物的发展运动方向和总体趋势描述出来,脚下的步子才坚实和牢靠。视界、视点、视线的融合就是要形成智库思考问题的高度和理论深度,这样智库所提供的战略决策才有更扎实的基础和科学的价值。

第12篇

城管与小贩的“战斗”始终能吸引社会注意力。

近期发生在广州的两件冲突更是如此。在一起冲突中,女小贩落入下风,她背拷的照片导致了网络世界一致谴责城管暴力。而在另一起对抗中,城管被游商砍了七刀,小贩逃遁,舆论的争吵更加多样。

人们一直在艰难地分配道德感。当小贩挨打或者被城管追索时,一定能赢得最多的同情。然而,一旦弱者也使用暴力反击,并且造成伤害时,歧见就产生了。无论是城管还是小贩,都被纳入某种想象中。至于他们在现实中的处境,往往被扭曲了。

还有一种试图公平配置同情心的逻辑,那就是把城管与小贩同时看做弱者,将他们的街头对视直至对垒,理解是权力在底层的调拨。这一看法前进了一步。但是,当城管队员在微博上说,领导就是主子时,这个貌似公允的逻辑遇到真实的活法,不那么稳固。

城管与小贩,组成了中国城市中新型的“二元结构”。这一对立的结构,仅仅用两个人群的强弱关系去理解,恐怕不够。

到底是城管合理一点,还是小贩合理一点,似乎也不能直击核心问题。哪怕是由此引申出城管扩权与限权的两难处境,也还是感到不够要害。

小贩不仅仅是一类标签,若你看到他们以庞大的群体聚居在城市边缘,或者像广州这样深入城中村、占据老城区,拖家带口、疲于奔命的时候,小贩已经成了城市中无法被忽视的一部分。他们要以最卑微的营生手段扎根城市,他们不怕用几代人的代价在城市拓展。

城管的难题在于,他们对小贩的总量不可控制,城镇里涌来成千上万的农民,他们可能在进城的第二天就成为街头小贩。城管的恐惧感,是因为他们直接站在城镇化的第一线,也就是这个国家最大问题的最前沿。相较于问题的规模,城管实在渺小。

城镇化制造了超大规模的游民,而且经过二三十年的演进,这些游民的二代甚至三代已经出生,都得在城市讨生活。这是一个动辄赶得上中小型国家的人口规模,但是,城市满腹心事,没有做好准备。城管只是被临时派出来,准备敷衍一阵子的街头势力。

现在的问题是,城管已经敷衍不了了,它不可能有能力解决问题。更何况,小贩群体提交的问题清单,根本就不该由城管接纳。只是,城市包括国家政治,还没想清楚解决方案,就只能拖着,一直拖到街头暴力纷飞,拖到问题更加尖锐。这个国家迟早要正面面对小贩。

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政府的重点之一。无论是新总理的旨趣,还是农村问题的进化趋势,如何城镇化,都在等待破题。

但是有一点可推导,如果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的城镇化,那么,城市是否有能力接受他们。难道,都让城镇化人口去做小贩不成?

与城镇化同时提出的是消除城市的棚户区,这在更大程度上会提高落脚城市的成本。设想一下,如果广州没有上百条城中村的容量、没有超大规模的老城区,小贩问题会减轻还是更严重?

到时候,这就不只是量的问题,而是朝哪个方向变的问题,将是质变的问题。

这是一个缓慢的转型,然而改变势必到来。因此,小贩的问题,可以看做是城镇化问题在街头的积聚。城管与小贩的对垒与冲突,实质上是城乡二元结构被漠视了三十年后的总爆发。也可以看做是国家与不同阶层的国民在生存方式上的分歧,国家再也不能装作一派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