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7:2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学计数法规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会计估计变更;上市公司;动因;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10- 02
由于企业使用会计估计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会计信息所做的经济决策,因此,会计估计变更的动因研究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话题。合理的会计估计变更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可靠、更相关、更公允的信息,然而,部分上市公司运用会计估计变更的动机却是为了操纵公司利润从而向公众提供虚假信息。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估计变更的动因多种多样,这些因素从内部或者外部影响企业会计估计的选择,从而影响报表数据,最终影响经济决策者依据会计数据进行的经济决策。
1 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动因分析
1.1 债务契约因素
契约理论认为,公司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与各种关系人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联系,各种关系人从市场进入公司,其目标函数各不相同,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为解决这些关系人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各方关系人就需要签订一系列的契约或合约。当上市公司处于违反债务契约条款的困境之中时,公司为了逃避违约的成本,就越有可能选择把将来的收益转移到目前的会计程序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债权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会在债务契约中规定一些限制性的条款来约束债务人的行为,例如规定一定的资产负债率,限制企业发行新债等。如果企业不履行债务合同中对有关数据限制的条款,则将被视为违约,而违约是需要企业付出代价的。为了避免违约所承担的代价,管理人员可能会变更会计政策,以减少违约的可能性。
1.2 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不力
上市公司为公众提供会计信息,从而在公众手中筹集资金,离不开证券市场相关部门对公司的有效监管。当然,为了保持正常有序的信息环境,证券市场也存在许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政策,这些政策都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密切相关,如暂停交易规则、特别处理规则、再融资政策等。而这些监管政策的存在将会影响到上市公司在提供会计数据的过程中对会计估计的选择。对于一些实力不强的公司,暂停交易和特别处理这些监管政策将对公司构成很大的威胁。公司为了在证券市场上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或者避免受到暂停交易、停止再融资的处罚,会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1.3 调节盈余,粉饰业绩
公司的经营业绩直接影响到公司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从而影响公司今后的长远发展,一个公司无论是业绩太差或者是业绩发展的速度过快都会给公众带来公司发展不稳定的不良印象。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也是影响上市公司变更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重要因素。若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差,公司就有可能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来粉饰财务报表数据,利用利润操纵来进行盈余管理。当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好的公司也更有能力熟练地运用会计估计变更来调节利润,从而避免利润过高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1.4 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
由于企业的管理当局与股东的目标函数不同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原因,管理人员有可能会背离股东的利益而采取利润操纵的行为从而为个人的业绩抹上华丽的一笔。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讲,其高级管理人员难免会发生变动, 当这种变动发生时,管理人员就有可能产生选择会计政策或者会计估计变更从而对利润进行操纵的行为动机。另外,对于一些经营状况不佳的公司来讲,由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金以及奖罚措施都与他们的经营业绩挂钩,不可避免地,部分管理人员也会采用使收益放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以美化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收益尽可能最大化,以降低被解雇的可能性。
2 规范上市公司运用会计估计变更的建议和对策
2.1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方面,从管理人员自身角度来讲,薪金与其创造的业绩是挂钩的,那么管理人员难免会采取会计选择原则来操纵利润,提高个人的薪金收入以及个人声誉。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指标和内部考核制度对完善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有效执行有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讲,可以增加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全面客观的考核,采用多元化的业绩指标和激励方式,考核其管理、沟通等多方面能力。另一方面,从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来讲,可以为公司制定更为具体的实施细则,避免部分高管人员采用不当的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来操纵利润。
2.2 完善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
目前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政策主要有暂停交易规则、特别处理规则、再融资政策等。而这些政策的执行都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密切相关,从而使一些上市公司为避免终止上市而不遗余力地在报表数据上狠下功夫。在监管的过程中,可以聘请财务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也可以借助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全面考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从而使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提供的会计数据更加可靠和相关,使对上市公司的处罚更加有理有据,使一些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不能通过会计数据的虚构来钻监管政策的空子。
2.3 加强法律法规监督,加大惩处力度
上市公司为公众提供财务报表除了受到会计准则、会计原则的制约外,还要受到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的约束。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都对上市公司提供虚假的会计数据规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但是依然有很多部分需要完善。这不仅需要立法人员从思想上提高对立法的重视度,加强法律对公司一些不法行为的约束。在对上市公司运用会计估计情况进行审查时,应当注意两点:首先,看公司财务报表附注中的会计估计变更理由是否充分;其次,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财务环境来评价会计估计变更。对于一些违法公司的违法行为加大惩处,警示一些有滥用会计估计动机的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472.
1体系的建立
1.1建立内部标准样品
内部标准样品应为一组或者多组。每组内部标准样品应包含该仪器的日常检测范围,至少应有5个不同区段的量值。建立内部标准样品的目的有主要两个,一是将其作为建立工作曲线的一组标准,二是将其作为校准仪器的标准。自制内部标准样品的定值,应以权威实验室的量值作为参考值。[3]一般应选择经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多个实验室进行测试,分别与参考值的标准偏差相比较,剔除大于两倍标准偏差的数值,再求其平均值得出约定真值。并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评定不确定度。
1.2校准方法的建立
(1)根据理化检测仪器的测量原理确定校准项目,一般至少包括重复性(RSD)、稳定性(RR)、示值误差。分别确定重复性、稳定性和示值误差的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在计量技术资料中均能查阅到,在此不再赘述。(2)根据校准项目和仪器的工作原理选择并确定校准实验所需的标准物质和辅助设备。重复性实验主要是考察仪器测量结果的复现性,选择的标准物质尽可能是国家标准物质;稳定性实验一般周期为一个校准周期,因此选择标准物质要求其量值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建议选用国家标准物质;示值误差的校准实验应尽可能接近实际测量,校准用标准物质最好选用内部标准物质。(3)校准时应参考仪器使用说明书和国家技术规范等对环境条件作出相应的要求,如:温度、电压、电磁干扰等。对筛选出的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条件进行监测。(4)校准方法应形成完整的技术文件,即内部校准规范。内部校准规范是校准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技术性文件。内部校准规范的编写过程及要求:1)参考国内外相关计量技术资料和仪器生产厂家建议的校准方法;2)规范的格式和内容遵循《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的要求;3)满足国家《检测和校准试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内部校准要求》的相关要求;4)结合生产实际和产品检验的需要,经多次校准试验修改、完善后而形成的,内部校准方法科学、规范、合理;5)内部校准使用的标准物质,符合国家量值溯源体系要求,确保计量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具有可比性、可重复性和可复现性;6)内部校准规范具有通用性。每一种类的仪器在计量特性、基本原理等方面是基本相同的,故内部校准规范的编写制订充分考虑了其通用性。(5)校准的实施,以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校准为例进行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因软件有别,操作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此不介绍操作方法。1)仪器基本信息2)校准试验a.重复性测定方法重复性以20次连续重复测量标准黄铜块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表示。为使探测器的计数率在100kcps~200kcps之间,经试验,每次测量CuKa计数率条件为,晶体LiF220、闪烁计数器、准直器为150μm、电压为20kV、电流为20mA无滤光片、计数时间为10s、真空光路。b.稳定性测定仪器的稳定性以连续重复测量20次标准镍镉圆块中CrKa计数率的相对极差RR表示。测量条件为,晶体LiF200,流气计数器、准直器为300μm、电压为20kV、电流为20mA、无滤光片、计数时间为40s、真空光路。e.闪烁计数器计数线性的测定用标准纯铜块样品测量CuKa辐射。由于仪器设置计数率范围在100kcps~1000kcps之间,因此,经试验,X射线源的电压设置在20kV,电流分别为10,15,20,25,30,35,40mA,依次测量Cu的计数率,计数时间10s,每个电流值的计数率测量3次,取平均值(测试方法同4.1.4)。用测定结果绘制的计数率对电流的曲线,如图2所示。3)校准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各项校准测试结果均符合。
2体系的保证
(1)该保障体系主要针对理化分析仪器设计。校准和期间核查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日常测试中应监测试验环境条件,在GT/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5.3.2中作出了相关要求。(2)实验室应对校准用测量设备、辅助设备、标准样品妥善保管,必要时对内部标准样品的量值进行复核。定期对校准用测量设备、辅助设备进行检定。(3)实验室对操作人员、校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对测量方法进行验证等技术管理方面进行不断完善和提高。(4)实验室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技术文件,如操作程序、规程、环境控制等技术文件和管理制度。
3结论
理化检测仪器的技术管理一直是实验室难以解决的问题,该管理体系是依据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探索出的技术管理方法,满足了量值传递和溯源的要求,保障了理化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该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一种措施,同时能够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认证认可等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
作者:曹亚军 单位: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计量监测中心
关键词: 传统会计;电算化会计;区别
一、 由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是一门融合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性学科。
会计信息系统是指由特定的人员、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处理规程组成的有机整体。其目的是加工和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其中规程包括会计核算方法规则、各种会计法令、法规和管理制度等。而数据处理也分为人工、机械、计算机或网络三种处理方式。
会计中的各项活动都体现了对信息的某种作用,如取得原始凭证是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是会计信息特征的提取和确认,设置会计账户是对会计信息的分类,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是对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存储,成本计算是对成本信息的进一步变换和处理,而会计的管理和决策是对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整个会计工作过程构成了一个有序的信息输入、处理、存储和输出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可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明确的任务。各部分相互联系、互相配合、共同服务于一个统一的目标,形成了一个会计活动的有机整体。
会计信息系统要采用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用来收集原始会计数据,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及传送。而采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通常称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即电算化会计。它是财务会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形成的、新的综合性学科。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根据企业经济工作的客观需要,可以将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划分为3个不同的层次:以提供日常核算内容为主的会计核算信息层、以提供为经营管理服务为主的管理信息层和为企业重大决策提供服务的预测决策信息层。按照所提供的信息层次功能,可将会计信息系统划分为以下3个子系统:核算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决策子系统。分别用于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的事后核算、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事中控制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事前决策。这3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互相独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
二、 会计信息系统知识点探讨
(1)手工系统与电算化系统数据处理流程的对比。数据处理流程反映了数据从产生、传递到处理、审核以及存盘的整个处理过程。手工数据处理过程为: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一过程一般称为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账务处理程序。由于各单位的经济业务性质、管理方式、规模和业务数量不同,在手工环境下,为了适应各单位的特点,产生了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等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些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区别是登记总账的程序不同。另外,为了提供详略不同的会计信息,手工系统设置了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采用平行登记的方法进行记录。由于明细账记录的是逐笔的业务信息,而总分类账中记录的是相应的合计值,所以总分类账中的信息是非独立的。在手工系统中,总分类账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是因为总账对整个账簿体系起着统驭和控制作用。通过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对账可以发现记账中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这种通过低效率、重复处理来换取处理的正确和可靠,是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流程的一个特点。对于发生的账簿登记错误,手工系统分别采用划线、红字更正、补充登记等留有痕迹的修改方法,以便为日后的查证提供方便。
【关键词】统计;法制建设;统计执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7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23―01
1.前言
《统计法》的颁布结束了我国统计工作长期混乱的局面,依法统计是保证统计工作有序进行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施行的企业一套表制度为统计数据上报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工作的外部环境干扰过多,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统计执法部门缺少配套的监督制度,目前的统计工作很少做到严格的依法统计,不改善现有的执法统计环境就无法保证统计工作健康、协调发展。因此,笔者从违法统计的表现、违法统计的原因、加强依法统计的建议几个方面对统计工作的依法执行和良性建设进行探究。
2.统计法制建设的影响因素
2.1 市场经济的影响
秉承依法治国的思想,我国统计法制建设成绩显著,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步伐的加快,对统计的法制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转折期,规则、制度都还不够健全,自觉守法、执法的意识不够强,管理难度很大。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一些企事业单位不履行统计义务,上报资料经常拖拉,随意性太强,还有一部分企业只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害怕商业数据泄露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因此对统计工作始终持消极态度,对统计调查工作异常的敏感,政府统计部门要发挥出统计职能的作用,严肃对待统计工作的法制建设,想方设法从根本上做好统计执法工作,尽快做出合理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新需求。
2.2 政府的职能调整和依法行政的影响
践行科学发展观是一切行为的宗旨,为了能够发挥出政府的职能,各级政府近期已经做出原则转变。即向“公开、公正、透明”原则的转变,如何应对市场经济对统计法制建设的新要求是统计执法工作的新挑战。发展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以来,社会公民的法制意识逐渐加强,统计部门要迅速适应这种转变,处理、协调好统计工作人员和工作的矛盾、政府统计和各级企业统计部门的关系。规范统计法规,优化统计资源配置,逐步建立起一个以政府统计为中心,向其他统计部门辐射的统计体系,同时还要给予基层统计机构一定关注,做好三方配合工作。依法统计是法制建设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3.统计工作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
(1)不同层次单位面临的基础工作问题程度不同,调查显示,在基层单位中的统计基础工作最为薄弱,首先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就没有按照统计法规进行,许多统计人员无证上岗,上岗前没有对其进行统计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统计人员不按时参加后续的培训课程,单位内部缺少完善的统计制度,没有保存原始数据记录,也没有设立统计台账。
(2)统计工作的违法行为还表现在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现象严重。在企业施行国家一套表后在进行联网直报过程中出现上报不及时、错报、漏报,甚至有些企事业单位出现拒报、少报现象。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某些企业就自行修改或编制虚假统计数据,这些违法行为都会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影响严重。
(3)实际工作中存在强大的外部干扰因素,制约着部分企业如实上报统计数据,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地方政府的统计工作中,有个别地方的政府为了业绩需要硬性规定了企业上报的数据,因此就出现了一些乡镇政府暗中指使企业用不合理的方法进行工业总产值统计,将对真实的统计数据进行更改以达到相关部门的考核标准,这种做法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不利于镇、县级统计部门统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加强惩治。
(4)与乡镇政府随意填写数据晴况类似,部分企业存在自己随意填报数据的违法行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不深刻,或者存有不正当动机,出于多种原因随意的填报数据。
4.做好统计法制工作的建议
4.1 做好统计法制建设工作
目前没有成熟的模式,但是我们知道,坚持与时俱进是做好工作的根本动力,政府统计部门领导需要解放思想,摒除落后的统计法制工作观念,不断的学习、创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统计法制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服务,积极开展统计法普及宣传,开展执法检查活动,确立统计法制的严肃性,依靠媒体等载体,结合统计法制实例大力宣传依法治国思想、依法统计思想,彻底改变从前不敢执法统计、不会执法统计的局面;其次是突出“发展”,有计划、有目标、有方向的推进执法统计工作,统计执法检查是维系统计工作依法进行的有力保障,统计部门应该从实践中重新认识统计执法工作,不断总结、创新,让统计执法更好的为统计法制建设服务。
4.2 加强领导对统计法制工作的重视,是做好统计执法的保障
统计法制建设与统计事业发展信息相关,是统计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总结过去的经验可以发现,首先就要提高领导的重视,统计部门领导和其他相关领导都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让统计法制工作提上日程。其次是协调好司法部门、纪检部门的配合检查工作,发挥出各个部门的优势,分配好工作范围和工作的权限,增强统计法制工作的信心。最后是统计部门内部的配合工作,加强统计法制意识,建立责任机制,维护统计执法的地位。
4.3 加大宣传力度,调动企业单位积极性
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让企业知道统计联网直报工作的重要性,多方位调动企业联网直报的积极性。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激励措施,使企业看到采用“企业一套表”直报方式的优势,从而规范企业统计人员工作,变被动为主动,让网上直报成为单位自觉的行为。加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与企业统计人员的沟通交流,提高统计人员的自觉性,促使企业统计人员按照规定要求准确上报统计数据。
4.4 加强法制队伍和统计队伍建设
法制队伍的壮大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法制队伍是推行统计执法的直接实施者,建立起完善的统计法制机构,做好法制人才培养和合理配备是工作的重点,具体的法制队伍建设要重视人员培训、核发执法证,提高法制队伍素质可以有效促进统计执法工作开展。
5.结束语
统计法制建设是统计事业发展的保障,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的依据,面对新时期市场经济提出的要求,统计部门应该提高对统计工作和依法统计的认识,迅速做出调整,统计执法是加强统计法制建设的有力保障,因此,加强统计法制建设从统计执法开始,按照本文提出的几点建议,即与时俱进、提高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定能够让统计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造纸行业 上市企业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过程是环境压力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要开展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就要有较强的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意识。企业不仅要把经济利益纳入会计核算的内容,也需要将自身发展带给环境的破坏和损失纳入其中。作为环境会计领域的主要关注内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既是环境会计的最后工作结果,也是环境会计核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研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整治环境污染的必然要求。
一、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的内涵
环境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新研究方向,运用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货币的或非货币的计量手段,来核算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以及环境开发与利用而发生的支出或费用,达到为企业各方利害关系者提供有关决策数据的目的。即环境会计是通过将环境学引入到会计学中来,利用高效的管理手段来实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一致目标的交叉性学科。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将经确认、计量、记录后的环境会计数据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披露的过程,反映的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以及环境会计数据的汇总,反映了环境资源的使用以及环境污染的整治状况。通过分析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数据,利益相关者就可以获得进行投资与经营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
二、造纸行业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造纸行业属于对环境产生较大污染影响的行业。本文选取沪深两市24家造纸企业为研究样本,来考察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见表1。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自觉意愿不足。随着政府对于反映环境会计数据强制要求的日益严格,进行环境会计数据反映的企业数量及其占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不过,即便到了2014年底,仍有3家企业未披露环境会计数据。这表明,企业仍然不太重视环境会计数据的披露,制度仍然是对环境会计数据披露产生压力的主因,企业环境会计数据披露的自主意愿不足。表2给出了2012―2014年间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的家数及其占比数。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太全面。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一般包括污染治理、环境管理、社会责任。具体应包含企业设定的环境保护目标与执行计划、环保投入、环保活动的参加情况、环保设施的运转情况、处理污染物的能力、政府的鼓励性补贴和拨款情况、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负担社会责任的情况等。表3给出了样本企业依据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年报、附注和重大事项报告等资料整理而得的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构成、披露企业的家数及其占比。由表3可知,企业实际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较为简单,缺少环保投入、环保活动的参加情况、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等重要内容的披露。此外,一些企业为了掩饰本企业的污染状况,未披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物、废渣的种类、数量、浓度以及处理方式等指标。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选择披露的载体内容多种多样,包括环境报告书、社会责任报告书、年报、报表附注等;二是企业选择披露的载体格式不统一,如环境报告书或社会责任报告书,缺乏统一的格式和框架,致使用户难以开展纵横向比较;三是许多企业并没有选择通过公告的形式来公布其环境报告书、社会责任报告书等,导致用户难以方便获取。如表4 所示,一些披露自主性较强的企业选择环境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书来公示环境会计数据,披露自主性不强的企业则选择在年报的社会责任的负担情况、募集资金用于环境治理情况、领导层分析和讨论关于环境整治的状况中披露其环境会计数据,这样披露的环境会计数据不太完整、全面,而且会使公众用户难以直观看到企业披露的环境数据。
三、造纸行业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首先,企业重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度不足。企业主要关注自身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没有意识到企业带给环境的压力反过来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另外,鉴于现阶段国家对强制性披露环境会计数据的科目较少,企业往往会利用制度上的缺陷,不是尽可能少地披露其环境会计数据,就是随意选择反映的方式、内容等。例如,为了优化自己的公众形象,企业多不愿披露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生产废弃物是否无害处理的信息。其次,企业内部缺乏监督机制。例如,造纸行业的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通常偏低,从而不利于其发挥独立判断的职责,也不利于监督企业是否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二)外在原因。首先,目前的环境会计规则缺少反映细节方面的内容。例如,如何协调不发达地区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环境标准、是否应当披露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所产生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情况等。其次,为了提升本地的GDP指数,一些地方政府对“纳税企业”的包庇和纵容致使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自主意识下降。第三,按照目前的审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追求自身业务的增加,多不重视对目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很多时候仅当目标企业申请国家环保补贴时,会计师事务所才会因客户要求而出具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报告。第四,证监会对企业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要求过低,放纵了企业少反映或者不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行为。最后,大众对于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不重视,进一步纵容了企业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不尽职行为。
四、促进造纸行业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增强遵循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对企业的约束力。一是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等环境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强化政府的监管,从而增强遵循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对企业的约束力,最终促使企业由被动转为主动来反映环境会计的数据。二是采取多种形式来加强企业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重要性。三是提高公众环保方面的意识,加强公众对上市企业环境数据披露职责的督促,从而促使企业更加努力地遵循国家对环境会计数据披露的要求。
(二)逐步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要求。目前,企业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层次较差,自主反映意愿不强,而且企业间反映的环境会计数据内容构成可比性也较差。鉴于这些现实,短期内很难使企业反映的环境会计数据质量达到较高层次。所以,在反映的内容方面,必须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例如,短期内可以先要求上市企业披露那些基本的、易于记录和量化的环境会计信息,如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支出、环境污染罚款、环境治理或有负债、环境改进措施等,再逐渐扩大到反映其他环境会计数据。此外,要加强环境会计数据中成本方面内容的反映。传统上,环境成本只包含企业开展环境整治时实际发生的费用和已发生的环境成本,即企业内部产生的环境成本,没有包括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对外部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企业的外部环境成本往往要明显高于企业的内部环境成本。显然,如果忽视了企业的外部环境成本,那么企业开展环境会计数据反映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企业务必要做好环境成本内容的界定。
(三)不断规范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形式必须要满足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例如,作为环境会计数据反映重点的环境成本报告的形式通常有:一是当前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环境成本披露形式,即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国内企业也逐渐开始采用这种披露形式;二是直接以编制环境成本报告的形式来披露本年度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其优点是简单明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也比较容易接受,但在国内尚未有企业开始采用。结合国内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实际情况,短期内可以先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环境会计信息加以补充说明,然后再逐步要求上市企业以正式的环境成本报告形式进行反映。S
参考文献:
1.谭庆美,徐华敏.我国农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5,(1).
2.郑统,朱涵一,马建南,朱悦.外部治理机制视角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商业经济,2015,(1).
ス丶词:助词;知识库;用法;规则;自动识别
ブ型挤掷嗪: TP399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 The existing results of auxiliary word can hardly be used in the automatic annotation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Based on the auxiliary words knowledge database which consists of dictionaries, rule base and corpus base, the rulebased method was used in automatic annotation of auxiliary words usag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refining, extending and adjusting the matching order of the rules can promote the precision and recall effectively. It is also helpfu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corpus, deepen the processing depth, and reduce the artificial work.
Key words: auxiliary word; knowledge base; usage; rule; automatic annotation
0 引言
现代汉语助词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有关词汇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现代汉语助词的深入考察和研究,不但能够掌握汉语助词及其相关实词的功能、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能从整体上有效地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规律和特点[1]。但是目前已有的助词研究成果大都是面向人用的,很难直接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识别。因此,构建面向机器的“三位一体”的现代汉语助词知识库(助词机器词典、助词用法规则库和助词语料库),并开展现代汉语助词用法的自动识别和应用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基于规则的方法对助词用法进行自动识别,并讨论了规则的细化、扩充和调序等优化手段对提高自动识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等指标的有效性。
1 相关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2]是汉语信息处理学界有较大影响的一部囊括汉语词汇句法知识的电子词典,但它提供的助词的句法知识同实词相比要贫乏得多,基本上没有涉及语义。张谊生的《助词与相关格式》[1]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现代汉语助词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对时态、时制、结构、比况、表数、列举、限定等七类助词及相关格式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尤其是对一些尚未有人涉及、存在争议较多的助词做了深入的探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这些成果均是面向人用的。在面向机器识别方面,郑州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从副词用法入手,构建了副词机器词典、副词规则库和副词语料库 “三位一体”的副词知识库,并且对1998年1月和2000年1月到6月的《人民日报》语料进行了副词自动识别和用法标注。文献[3-9]在副词的形式化描述、基于规则的用法自动识别和基于统计的用法识别上做了很多工作。文献[10]在助词用法的自动识别基础上对发现语料库分词和词性错误做了探讨。
2 现代汉语“三位一体”的助词知识库
基于规则的助词用法自动识别建立在基于用法的助词机器词典、规则库、语料库“三位一体”的助词知识库基础上。其中,助词机器词典中列举了现代汉语中助词的用法、释义和典型例句,其来源是《语法信息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在现代汉语助词机器词典基础上,根据助词用法特征的不同表现,抽取其中可操作的判断条件特征,以有序的BNF形式[11]进行助词用法的规则描述就形成了规则库,规则库为现代汉语助词用法的自动识别提供形式化依据;语料库是助词用法自动识别的标准答案,先由基于规则的助词用法自动标注程序按助词用法规则对语料中出现的助词进行用法的自动识别和标注,主要通过解析BNF范式语言规则,将其转化为正则表达式,从而把标注问题转化成字符串模式匹配问题来实现[12];然后由人工校对发现并修改错误,形成一份可用于比对的标准答案。
3 基于规则的现代汉语常用助词用法识别
基于规则的现代汉语常用助词用法识别的步骤如下:
步骤1 对语料按《北大语料库加工规范:切分、词性标注、注音》[13]标准进行分词和词性标注。
步骤2 根据助词机器词典在语料中查找助词出现的位置,根据助词规则库中的规则描述,判断出该助词的用法编码,并把该用法编码标注在该助词的右边,形成一份机标语料。
步骤3 将机标语料与人工校对过的语料即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得出基于规则的助词用法自动识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指标。
步骤4 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规则的覆盖性和规则之间的互斥性,进一步对规则进行细化、扩充和调序。
步骤5 重复步骤2~4,最终得到用法自动识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指标的最好结果。
3.1 常用助词
收入助词用法词典的助词有48个。通过对1998年1月和2000年1月至6月的《人民日报》语料中出现的助词的词频统计结果,选择词频前10位的、具有多个用法的助词为常用助词,常用助词的词频统计表如表1所示。
3.2 规则的提取
用于描述用法的规则一般采用人工借助《现代汉语词典》、《虚词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和《语法信息词典》等来归纳、总结和提取;也使用了直接从语料中提取规则的方法。Ч嬖蛴呕前的助词用法自动识别的微平均准确率和微平均召回率以及F1值如表2所示。オ
微平均准确率定义为所有被规则正确识别的词语的总个数与被规则识别的词语的总个数之比,其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P=aa+b(1)
微平均召回率定义为所有被规则正确识别的词语的总个数与被规则正确识别的词语总个数和应当被规则正确识别但却没有被正确识别的词语总个数之和的比,其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R=aa+c(2)
其中,a是被规则正确识别的某个词语的总个数;b是被规则错误识别的词语总个数;c是应当被规则正确识别但却没有被正确识别的词语总个数。オ
F1的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オ
F1=2×P×RP+R(3)
其中,助词“的”的统计数据来源于1998年1月《人民日报》的语料;其他助词的统计结果来源于2000年1月到2000年6月《人民日报》的语料。来源不统一的问题在于助词“的”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完成人工标注的标准答案的工作量非常大,目前只完成了1998年1月语料的人工校对的正确答案;另一方面,由于助词“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在一个月的语料中的出现可以体现其全部用法和特征。因此仅选取1998年1月《人民日报》的1个月语料来做实验是合适的。
3.3 细化规则的形式化描述
细化规则的形式化描述是指在标注大规模《人民日报》语料的过程中发现对用法的规则描述不是很到位,导致机器无法准确识别的情况下,对规则做出进一步限制。
如助词“得”的用法1i(“1”为“得”的义项编号,“i”为该义项中不同用法的编号,下同),规则如下:
@M ^M别|不要
释义: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基本形式是“动/形+~+补”。动词不能重叠,不~带“了、着、过”。
用法:以上格式的动词或形容词前如意思上容许加否定词,一般限于“别、不要”。
例句:别搞~乱七八糟|不要弄~太响
错误识别的例句:别人/rr经常/d抱怨/v您/rr的/ud电视/n声音/n开/v得/ue
由于受到了“别人”中“别”的影响,本该识别成1a的用法被错误地识别成了1i,所以需对规则进一步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在该用法中需要的是副词词性,细化后的规则如下:
@M ^M|不要
经过细化规则,助词“得”的1i用法的准确率从20%提高到66.67%,召回率保持不变。
再如助词“之”的用法3c,规则如下:
@R ^R所
用法:动+…+~+所+动。
例句: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识别错误的例句:岛上/s的/ud夏日湾/ns是/vl企鹅/n、/wu海豹/n出入/v的/ud栖息/v之/u
分析该用法中“所”的词性应为助词,对规则进一步细化为:
@R ^R
经过细化规则,助词“之”的3c用法的准确率从51.85%提高到65.12%,召回率保持不变。
3.4 扩充规则的形式化描述
扩充规则的形式化描述是指当原有的规则描述能力不够、覆盖度偏低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增加规则的方法来完善其描述能力,提高规则的覆盖度。
如助词“了”的用法1d,规则如下:
@M ^Mt*v*v
释义:表示已然。
用法:连动式或兼语式中的第二个动词用上“了”,仍表示已然。表未然的句子,不能这么用。 v+…+。
例句:今天我到书店买~本词典
由于在标注语料过程中,发现符合1d用法的无法被规则完全覆盖,因此对规则进行了扩充。增加了一条规则:
@M ^M(使|令|派|叫|帮助|有)*v
经过扩充规则,“了”的1d用法的准确率从13.35%上升到16.29%,而召回率由7.55%上升至47.49%。
再如助词“的”的1a用法,规则如下:
@LR ^Ln|r|t|f|k ^R
{a}(n|r|t|f)
用法:名+的+名。
释义:构成“的”字短语修饰名词。除连词、助词、叹词外,各种词语都可构成“的”字短语修饰名词。
例句:你~票|府绸~衬衣|下午~会
在标注语料中发现如下的语料:
根据/p反/v腐败/an工作/vn的/ud任务/n和/c要求/n,/wd遵循/v“/wyz两手抓/l,/wd两手/mq都/d要/vu硬/a”/wyy的/ud
此处“的”的用法属于1a,但是由于出现了双引号,因此无法被正确识别。因此对1a的规则进行了扩充,增加了一条规则:
@LR ^L” ^R原则|方针|方案|规定|决定|要求|要义|要点|含义|口号|主题|精神|政策|决策|策略|战略|图谋|办法|主张|观点|思路|思想|意见|建议|目标|传统||现象|理想|道理|任务|想法。
经过扩充规则,“的”的1a用法自动识别的准确率从79.15%上升到81.28%,召回率从46.87%上升到48.1%。由于1a用法在“的”的所有用法中所占比例为41.86%,虽然准确率提升只有2.13%,但是使得1a用法自动标注正确的数目多了278个。这也充分说明了扩充规则显示描述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3.5 调整规则的匹配顺序
调整规则的匹配顺序是指当原有的规则排序不满足规则的有序性质,语料中出现的某个助词有可能被多条不同用法的规则所覆盖的情况下,需要使用有序规则的方法对规则进行重新排序。优先选择容易识别或者容易描述的规则作为优先级比较高的规则,确保每个助词的用法都能由覆盖它的“最好的”规则来识别。
如调序前的助词“等”的规则如下:
$等
@MR ^M、 ^Rm
@M|R ^M、 ^Rm
@L ^Lr|
实验结果中,“等”的用法3 的规则识别准确率为0,这是因为被1的规则覆盖了,因此将3的规则调整到最前面。
经过规则的调序,用法3的自动标注准确率从0.0016%上升到50%,召回率保持不变;用法1的准确率从100%下降到了99.92%,召回率从89.01%上升到了94.41%;用法2 的准确率从16.92%上升到了24.98%,召回率从100%下降到了95.69%。从整体上看,微平均准确率从90.87%上升到94.91%;微平均召回率从89.21%上升到94.43%。可以说明调整规则匹配顺序能够有效地提高用法自动识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再如,调序前的助词“所”的规则如下所示:
$所
@LR ^L有 ^Rv
@LR ^L无 ^Rv
@MR ^M(为|被)*n ^Rv
@LR ^Ln|r ^Rv
@R ^R
@LR ^Ln|r ^Rv*的*n
@LR ^Ln|r ^Rv*的
@R ^Rv*的*n
@R ^Rv*的
@
经分析,1b用法的规则会覆盖其后的3a、2a、1a、3b、1b和2b的用法,导致这些用法的自动识别准确率为0,因此将其调整到4b用法的前面。而1a又会覆盖3a和2a的用法,因而将1a调整到3a和2a用法的规则之后。调序后助词“所”的微平均准确率从19.34%上升到了55.97%;微平均召回率从19.34%上升到了55.97%。
3.6 规则优化后的自动识别准确率和召回率オ
经过规则的细化、扩充和调序等优化手段,基于规则的助词用法自动识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以及F1值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某些助词如“等”、“地”等用法识别的微平均准确率已接近100%,这是因为这些词语的用法较少,一般是3个,且特征明显,根据其上下文信息易总结出规则的形式化描述;而出现频次最高的助词“的”和“了”的用法识别微平均准确率却低于30%,这是由于这两个助词用法数目多、如“的”的用法有39个,“了”的用法有7个,且使用灵活、语法特征不明显,对于某些用法不易写出规则的形式化描述等原因造成的。
规则优化前、后的常用助词微平均准确率和微平均召回率的对比结果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就整体而言,基于规则的常用助词的用法自动识别的准确率从优化前的45.0%提高到65.98%,召回率从43.03%提高到65.82%。
4 结语
基于规则的现代汉语助词用法自动识别的依据是规则,规则的描述和规则的匹配顺序直接关系到用法自动识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以上通过对规则形式化描述的细化、扩充和调整匹配顺序等优化手段,有效地提高了用法自动识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助词用法的研究对于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信息检索等领域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下一步工作有:1)进一步完善基于用法的助词机器词典、规则库、语料库“三位一体”的助词知识库。2)结合《人民日报》语料中助词的出现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进行机器学习,实现基于统计的助词用法自动识别。3)采用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助词用法自动识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4)规则的提取需要由人工归纳和总结大量的语料,通过机器学习方法从大规模语料中自动获取规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5)进一步寻找助词用法在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和信息检索领域中的应用,为文本分类、句法分析和机器翻译等应用奠定基础。
げ慰嘉南:
[1] 张谊生.助词与相关格式[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5-6.
[2] 俞士汶,朱学锋,王惠,等.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M]. 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昝红英,刘锐,张坤丽.基于错误驱动的现代汉语副词用法的自动识别研究[C]// 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0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03-209.
[4] 昝红英,张坤丽,柴玉梅,等.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7,21(5):107-111.
[5] 昝红英,张坤丽,柴玉梅,等.现代汉语副词用法形式化描述[C]// 第八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理工大学,2007:1-6.
[6] 郝丽萍,昝红英,张坤丽,等.面向机器识别的现代汉语副词用法规则问题研究[C]// 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74-77.
[7] 刘锐,昝红英,张坤丽.现代汉语副词用法的自动识别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8,38(8):172-174.
[8] 昝红英,张军珲,朱学锋等.副词“就”的用法及其自动识别研究[C]// 第十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烟台:鲁东大学,2009:347-355.
[9] ZHANG KUNLI, ZHANG WENCONG, ZAN HONGYING,et al. Studies on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several common Chinese adverbs usages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s[C]//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Workshop. 烟台:鲁东大学出版社, 2009:31-37.
[10] 韩英杰,张坤丽,昝红英,等.基于助词用法的汉语词性、分词错误自动发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4):1318-1321.
[11] 陈火旺.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M]. 3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一、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工作者的道德素质水平及职业操守有待提高。
1.人为的舞弊行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工作人员为了达到窃取或泄露商业秘密、非法转移资金、掩盖各种舞弊行为等非法目的,有意协助竞争对手获取和破坏会计数据,从而对会计软件、数据等进行非法篡改、删除,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
2.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由于电算化系统内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的数据录入错误、操作步骤失误、监控力度不够等,使会计数据录入或处理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不可靠、不完整。
(二)会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水平相对较低。
1.在我国,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核算层的电算化人员大多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有的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对政策法规的运用和业务处理不够准确,导致业务处理中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人员不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工作敷衍了事,不能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使得单位实有财产物资与账面数字相差较大;有的会计人员虽然经过正规的学习,但由于满足于现状,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主动学习意识十分淡薄;有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更新较慢,不认真学习新知识,不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对电算化会计的运用存在局限性,不能灵活运用软件,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应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2. 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失衡,与我国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发展不相称。前不久某市对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进行了实际调查。被调查的308人中硕士研究生1人,占总数的0.3%;本科生25人,占总数的8.1%;大专生150人,占总数的48.7%;中专生47人,占总数的15.26%;高中生59人,占总数的19.15%;高中以下21人,占总数的6.8%。被调查的会计人员中最多的是大专学历,说明近年来我国会计大专学历教育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大专以下会计人员明显偏多,大专以上明显偏少,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结构失衡。在同样的308人中,既会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写报表分析,又能参与管理和决策的只有4人,占总数的1.3%,明显偏少,说明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短缺。此外,我国会计人员还存在知识结构陈旧老化的现象,该市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三)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原则难以落实。
传统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原则。电算化后,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下降甚至得不到遵循。由于系统操作的高度集中,许多岗位可以合并,许多手续合并到计算机统一执行,会计工作人员大大减少,从而使一些不相容的职务得不到分离,降低了工作人员相牵制的效力。如有些会计人员既从事数据输入、输出工作,又负责数据报送,这样就增加了他们在未批准的情况下直接对使用中的数据和程序进行修改、复制或删除等操作的可能性,从而使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受到威胁,也增大了作假舞弊的可能性。
二、保证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道德素质水平。
熟悉法律法规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会计法规的广泛宣传,加强道德修养,强化职业道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鼓励会计人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本着以学习促应用,以考试促提高的宗旨,不断参加各种学习班,进行较好的继续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通过培训,系统学习会计新发展、新信息,将自己培养成知识全面、懂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财务人员。
会计工作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通过调整会计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热忱,把提高会计水平作为自身的道德责任,达到为企业、社会更好地服务的目的。
(二)尽快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对于大多数核算层的会计工作者来说,基本上从事的都是基层的填制凭证等日常账务处理工作,要处理好这些日常的工作,就必须熟悉会计处理的法规规则,做到规范化操作。
1.操作规范化。指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不得随意超出操作程序。为了保护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避免人为因素产生破坏,要求每个上机人员必须按操作程序开机、关机;用正确的命令进入、退出网络和财务报表系统;当网络、账务报表还处于使用状态时,不准随意关机;使用每个电算系统功能,要按照菜单提示正确操作,避免非法操作造成损失。
2. 录入会计信息标准化。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大量会计信息要靠会计人员手工录入,这就对会计人员录入会计信息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每个单位财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这个工作,具体来说,录入会计信息标准化是指:A.会计分录标准化: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出标准会计分录清单,并使每个会计人员掌握;同时,要先借后贷、方向一致的科目按编码顺序排列;错账更正一律采用红字更正法,避免借、贷方出现虚增、虚减的现象;B.会计分录中的摘要标准化:做到摘要简明、扼要、准确、完整;C.建立标准化专用词组和定义常用的记账凭证,提高记账凭证录入速度。标准化的会计信息,将提高其使用标准摘要或摘要中的标准词,统计出其他相关信息,为财务分析提供更详细的数据。
3. 账务处理流程化,也叫会计核算程序化。具体指对会计信息的记录、分类、汇总、陈报的步骤和方法。即原始凭证的整理、汇总,记帐凭证的填制,日记账、明细账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合理地组织账务处理流程,对加强会计电算化的质量控制,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学习。一名合格的管理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会计人员只有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在职短期业务培训来刻苦钻研业务,了解和掌握国家财经法规及审计、税务、统计、电算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要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加大高层次会计人员的培养教育。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要结合经济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办学思路,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加大高层次会计人员的培养数量,从数量结构和知识层面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再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人员同国外同行打交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客观上也要求他们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三)工作控制分工。
1.岗位划分。会计电算化已由单机操作发展到网络运行,由多人按不同分工共同操作完成。依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将会计电算化工作分为系统管理维护、操作录入、出纳、审核、挡案保管等,使各项工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1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反映中小企业整体运行状况和单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基础统计数据
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宏观管理层面,其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就是准确、及时的各类统计数据。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实施宏观管理、加强科学决策的一项基础工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个国民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准确性和制定各项经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作为反映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数量方面的统计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统计资料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能够通过完成国家、部门和地方各级统计行政机构布置的统计任务,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基础统计数据。
1.2为中小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众所周知,统计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企业统计是从数量方面研究企业总体情况的,它涉及到供、产、销,人、财、物,生产、经营、分配等多环节、多领域。通过统计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与效率等。尽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并且每年的绝对总量还在不断地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抵抑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其寿命一般都比较短。因此,为了建设长青型中小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必须对其生产经营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科学决策。而统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能为中小企业微观经济发展提供有用的数据,为本企业领导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推动生产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2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尴尬境况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种原因,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境况目前比较尴尬,主要表现在:
2.1准确性要求与虚假性数据
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应有之义。但在部分中小企业中,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统计部门与中小企业的统计重点不统一,为了应付统计行政部门的数据上报需要,部分中小企业往往采取虚报数字以应付各种检查;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依据;三是一些中小企业受功利主义影响,利用企业统计部门职能和政府统计管理部门职能的缺位,把统计数据作为经济“发展”、领导“政绩”的工具和武器,从而弄虚作假、虚报数据。
2.2国际化趋势与封闭式操作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其经营管理的决策与活动必须置身于国际化大环境下。因此,作为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的统计数据,其指标体系也必须含有国际化比较的因素。然而,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对国际化反应迟钝,其统计指标还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指标体系,没有参照国际上成熟的统计指标与统计口径,指标单一,封闭操作。可想而知,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可比性比较差,参考价值也就比较小了。
2.3专业性岗位与兼职化人员
企业统计工作岗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岗位,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能胜任统计工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国家对其统计工作的投入几乎微乎其微,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对统计工作投入不足,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人力资源投入,高达80%的中小企业都没有设专职统计人员,而是以会计人员代替或兼职。就算是专职的统计人员,也有大部分人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企业统计工作。
2.4信息化环境与手工式作业
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从适应社会潮流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理应运用先进的统计科学和信息技术来改进和完善统计工作,进一步做到统计信息准确、快捷、丰富和共享,以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不足,再加上思想上对统计工作的轻视,因此,这些企业的统计工作没有既没有专用统计管理系统,也没有统计专用计算机,还是靠“一支笔、一张纸、一个算盘或计算器”进行手工操作,统计质量与效率令人担忧。
2.5统管性规则与非限性工作
我国的统计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必须“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统计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特别是对于那些“三资”与私营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约束力下降。中小企业按规定向政府填报相关报表后,其它方面的问题便可不受政府统计机构的限制,其统计内容、统计方法、统计结果都有可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2.6重要性资源与虚无性角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和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统计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已成为共识。但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统计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轻视的现象,统计工作人员在企业中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角色。由于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统计部门或人员岗位在企业改制和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常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人员流失时有发生,人员素质也不能得到保障,往往存在着在编不在位、在位不在编的现象。
3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完善措施
如何改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尴尬状况,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和众多中小企业的一项紧急任务。从宏观的角度看,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已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这对于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完善无疑是一次契机。从微观的角度看,众多中小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也没有制定系统措施、方法来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统计工作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来完善其统计工作的措施。
3.1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领导重视是任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中小企业统计工作也不例外。因此,要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就是要想方设法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统计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视,已为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受重视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企业统计工作要与中小企业经济高速发展相适应,为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提供依据,满足内部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职工的需要。因此,企业管理决策者必须转变观念,认清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统计工作和统计人才的作用,加大对本企业统计工作资金、设备、人才的投入,建立健全统计工作队伍,构建适应本企业的统计人才系统。另外,中小企业统计人员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统计宣传,让统计工作和统计形象深入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脑海,也有利于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3.2稳定统计工作的人员队伍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很难把统计工作做好。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通过统计数据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没有一支稳定的、专业的统计工作队伍是万万不行的。就算是中小企业因规模和资金问题,暂时不能单设统计机构,也应配备精干而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的统计人员担任企业的统计工作,即使附设在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必须明确授予独立行使职责的权力。中小企业统计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既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根据自己实际发展的需要,确定统计人才引进的类型、层次及数量;又要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投资,建立完善的留人、用人机制,对他们给予必要的财力、物力的支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3加快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
如今中小企业竞争的环境已大为变样,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要面对国外企业的强势冲击,企业统计的范围扩大、任务加重,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直接决定了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企业本身要有加强人员培训的意识,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举办各种各样的统计知识讲座和培训班,聘请统计专家或有实际经验的统计工作者进行现场教学,对统计人员的统计基础知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文字综合知识及现代化办公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切实打牢统计业务基础。二是企业统计人员要有危机感,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尤其是加强统计业务、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3.4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水平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如果不能得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这将是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小企业统计部门必须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与水平,增强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证明,企业的发展靠决策,决策的正确要以信息为先导。中小企业统计人员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和对事业的责任心,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主动出击,积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搜集相关企业、相关行业所需的其他资料,经常研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和新对策,坚定确立以企业为中心做好统计工作和咨询服务工作。利用这些内容丰富、实用有效的统计资料,做好精深加工和综合分析,并能写出一定水平的分析报告,使中小企业统计真正成为企业领导的耳目和参谋,为加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5维护统计工作的法律权威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发挥统计职能的根本,是衡量统计工作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国务院关于“发展非公经济36条意见”、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等规章制度,按照《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的要求,从法律的角度保障统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如实提供各种统计资料,把住数据质量关,增强抗干扰的能力,防止弄虚作假、虚报、瞒报,让统计工作真正成为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一面明镜,从而树立统计工作的权威性。
关键词:新时期 会计工作 机遇和挑战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自我国制定会计法以来,对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中国会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结合的问题。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中国应当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去;会计的国家化要求中国会计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会计的优秀成果。
实现中国现代化,首先要会计现代化。会计观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观环境制约的,并受管理的对象及要素、手段的影响。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会计观念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观念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会计观念只有受到时代的、客观条件的冲击而逐渐形成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新的观念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实现中国会计现代化,要求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理论现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预测和解释.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积累和分析.准确科学地描述对象的现实状态,从而科学、合符逻辑地预测未来。第三,中国会计的现代化要求会计研究角度的现代化。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参照系统,由过去纵向比较转变为纵向与横向比较,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以及国内与国外的比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工作,并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为实现三个面向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明确规定必需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又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这些规范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将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
1.条线管理弱化。出台的法规不少,著书立学的学者也挺多,但批“作业”的老师却有限。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单位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
2.执法检查之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
3.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缺乏,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4.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内部和外部负责。可如今在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三、加强会计工作的建议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工作的作用,加强工作,建议如下:
1.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要继续贯彻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保证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实。各级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人员,要深入基层,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各单位执行好新制度,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行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改革还尚未全面展开,政府部门对会计管理的职能、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会计管理体制。
2.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也是转变会计管理职能,保证会计规则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会计有关法规,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查处会计规则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就业环境;自身素质;就业趋势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伴随2011年我国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6万亿美元,增长超20%。
现有我国进出口贸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加快
根据我国外贸组织的发展,机电行业与高新技术产品日益发展迅速,在2011年1—9月,我国的增加势头发展猛进,针对农产品与产品的资源问题都是显示稳定势头增加,这样就稳定了商品机构的出口率。
1.2受到各国贸易的环境因素影响,我国贸易的增涨呈现出走低的局面。因此,
在我国应该加强贸易管理能力等。
1.3我国外贸进口的增加明显
我国对外贸进口的政策扶持取得良好成效。在我国,应该坚定发展扩展进口,稳定贸易的局面。针对多贸易进口的多方面的关注,应该加强管理。如进口贴息、降低进口关税、取消进口配额管理、简化出口程序等。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11年1-9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增长40.4%,工业制成品进口增长20.5%。
1.4加快实行贸易自由战略,走市场多元角度成绩显著
在我国,加强多边合作是国际贸易组织关系,努力做好周边区域的经济合作。在2011年,我国与哥斯达黎加签订相关协议,针对贸易相互往来进行交易生效,在我国,已经和香港、台湾、东盟等国家与地区签署十多个贸易协议。
1.5“促增长、分析结构、调平衡”相关政策着力点
加强我国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主要原因是稳定贸易额的增长势头。但是,针对于2011年欧盟债危机问题,东非、中东的局势动荡与日本东北部地震给我国贸易的结构影响到了,因此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但我国政府以“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为目的的一系列外经贸和外交政策的支持促进下,我国对各大洲进出口持续稳步增长,其中拉美和大洋洲增长较为强劲。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主要存在的问题
2.1粗放增长方式仍未改变,我国出口增长最快的产品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
2.2国内工资、物价和进口原料价格及贷款利息的上涨,同时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同种产品的激烈竞争,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价格上涨空间较小,利润不断下降。2.3国际贸易纠纷逐渐增加。
2011年1-9月,中国遭受贸易纠纷调查50起,涉及金额30亿美元。这与我国对国际市场检测预警不够,未做好市场调研,大批企业盲目涌入拉美市场和亚洲周边市场有关。
3.当前形势下,报关与国际货代从业人员的就业趋势
3.1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
报关与国际货代从业人员长期在国际经济舞台的第一线,对新观念、新方法、创新理论必须要有较好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要以独创的思维谋略和经营理念取得竞争优势。在目前的报关与国际货代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够、综合能力素质不高的现象。在我国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教育中,往往只强调考试成绩或开设某几门专业课程,而忽视了人的个性、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需要大量的跨国运作型创新人才,他们必须具备一流的分析洞察能力、沟通决策能力、开拓创新等能力。
3.2世贸规则、对外贸易惯例和法规知识的完善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量逐年上升。因此,报关与国际货代从业人员通晓世贸规则、对外贸易惯例和法规等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情况却远非如此。从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层面来看,所开设的对外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惯例等方面的课程还不够,针对性还不够强,不能真正地满足对外贸易操作实践中需要的既熟悉国内市场规则,又精通国际惯例的外贸人才的需要。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不断加深、外贸摩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们更是需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对外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3.3综合业务能力的增强
报关与国际货代从业人员对产品、外语、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源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这是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内容。但长期以来,受我国教育体制、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限制,对上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片面的,或在某个学科内进行的,培养的是“单一”的“应用性人才”,而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远远不够重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和能力结构较为全面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3.4竞争意识需要主动加强
目前我国报关市场逐渐规范,对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报关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主流企业对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员工的要求是具备大专生必备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国际货运方向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并精通Office、WPS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能够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并处理业务工作;较好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能进行英文函电处理、英文单证制作;具备一定的从事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运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国际货运与中的具体问题;了解国际货运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通晓相关的通行规则。具有较强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较强的沟通与协作、协调与组织能力,并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及发展动态 熟悉国际货运各环节的运作与管理,尤其是要掌握国际货运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具有缮制国际货运单据、审核货物进出口单据的专业能力;熟练运用物流管理相关软件;具有熟练运用英语处理商务英语业务、进行商务交谈的能力。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稳扎稳打,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3.5职业英语能力需要加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更是得到了空前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报关以及国际货代人才的需求量激增,报关员人才已经成为热门的紧缺人才。但是据调查,我国报关员职业素质偏低,存在着英文水平不高,不能正确地翻译并填写报关单,不能准确回答海关关员的询问等情况,降低了通关效率,增加了通关成本。因此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学生培养自己出色的职业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学习同样非常重要。在职业英语能力培养上,主要包括外语基本技能、报关与货代英语应用能力、涉外文秘与翻译基础能力这三个方面。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自1985年制定会计法以来,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中国会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结合的问题。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中国应当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去;会计的国家化要求中国会计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会计的优秀成果。
实现中国现代化,首先要会计现代化。会计观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观环境制约的,并受管理的对象及要素、手段的影响。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会计观念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观念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会计观念只有受到时代的、客观条件的冲击而逐渐形成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新的观念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实现中国会计现代化,要求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理论现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预测和解释,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积累和分析,准确科学地描述对象的现实状态,从而科学、合符逻辑地预测未来。第三,中国会计的现代化要求会计研究角度的现代化。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参照系统,由过去纵向比较转变为纵向与横向比较,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以及国内与国外的比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工作,并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为实现三个面向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明确规定必需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又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这些规范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将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
1.条线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也就是说,出台的法不能说少,著书立学的学者也挺多,但批“作业”的老师却有限。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块强线弱。
2.执法检查之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检查中发现一企业有意偷漏税X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补交较少的款数等。
3.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缺乏,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4.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内部和外部负责。可如今在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三、加强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工作的作用,加强工作,建议如下:
1.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要继续贯彻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保证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实。各级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好新制度;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改革还尚未全面展开,政府部门对会计管理的职能、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会计管理体制。
2.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也是转变会计管理职能,保证会计规则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会计有关法规,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查处会计规则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
关键词:事务内存;程序验证;携带证明的汇编程序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5-6197-05
Research on Verification Framework of Multi-threaded Program using Nested Transactional Memory
LI Y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rocessor programming technology, parallel programming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Using transactional memory is a method avoiding problems which may easily happened when using locks and make programming much easier. How to verify transactional memory program has become a matter of concern.This paper introduced a verification framework, which can verify transactional memory programs. This framework is designed based on program verification method of Hoare style which includes abstract machine, program specifications, inference rules and soundness. It can support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programs using nested transactional memory. A sample was given to show how to verify program using this framework.
Key words: transactional memory; program verification; proof-carrying-code
在单核处理器的时代,待解决问题被分解成一系列的指令顺序执行,即使后来出现了多线程技术,单核内的多线程也只是实现程序的并发性,即多个线程交替执行,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执行。并行计算是指由运行在多个部件上的小任务合作来求解一个规模很大的计算问题的一种方法,将线程相对独立地分配到不同的节点上,由各自独立的操作系统调度,享有独立的CPU和内存资源(内存可以共享)。并行程序能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的优点,提高计算性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可信软件的需求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涉及到诸如飞机、轨道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软件,一旦出现错误就可能会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出现人员伤亡,所以保证软件的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提高软件安全性的途径是在程序运行前或运行中发现其中的错误而不使程序产生系统不可预测的行为。
主流的程序正确性验证方法可分为三种:模拟验证、模型验证和形式验证[1-2]。模拟是通过对设计施加激励信号,进行计算后观察输出结果是否与预期的结果一致。模型验证只能证明程序有错而不能证明程序无错,所以该方法一般适用于验证初期发现明显的设计错误,对于一个复杂的隐蔽的错误并不适用。形式验证是从数学的角度上来证明系统功能的正确性,首先要采用某种逻辑和语言构建系统的数学模型,再运用严格的数学推理来证明程序设计的正确性。
程序正确性证明多用于过程性语言,Hoare逻辑的应用较为广泛。Hoare逻辑是英国计算机科学家C. A. R. Hoare开发的逻辑系统[3],通过验证每条指令满足其前置和后置条件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在Hoare逻辑的基础上,Peter O'Hearn又提出了分离逻辑支持局部推理,引入显式分离的逻辑连接词和相应的推导规则,简化了指针程序的验证工作[4]。不变式证明技术则是通过抽象出共享资源的全局不变式,通过程序在执行过程中满足不变式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5]。并行程序的验证方面,蒋昌俊教授利用Petri对并行程序建模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6]。
目前,基于逻辑方法的验证框架主要有PCC ( Proof-Carrying Code )[7] 和FPCC (Foundational Proof-Carrying Code) [8]框架。PCC是由George Necula于1997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把程序的二进制代码和代码的证明一并提交给用户,使用户能够简单的验证代码的正确性。FPCC是在PCC的基础之上减小了受信任计算基础采用基础逻辑,不添加任何类型系统相关的公理和原语,描述机器指令的操作语义和用户所需的安全策略,从而验证程序的部分正确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种汇编程序的形式框架,用于验证带有事务内存的多线程程序,采用Hoare风格的程序验证方式,支持嵌套事务的程序验证。框架包含4部分内容:抽象机定义、程序规范语法定义、推理规范定义及可靠性定理。
1 事务内存
传统的并行程序设计多采用锁机制来保证临界区数据的一致性。尽管锁机制实现了对共享数据的互斥访问,但是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死锁、护航、优先级反转等。锁的粒度的选择也会对程序的性能和设计难易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鉴于以上原因,研究学者们开始寻求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事务内存就是其中之一。
事务一词最早来源于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系统中,事务是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对数据库的访问操作只能通过事务来进行。程序员只需将对数据库的操作封装为事务,无需考虑复杂的事务同步问题。事务内存的概念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程序员只需把可能访问共享变量的代码组合成一个事务,无需考虑事务内部复杂的同步问题。事务内部的原子性不是通过锁机制的互斥原理来保证的,而是通过事务的并行执行,在发生冲突时执行回滚操作的方法来保证其原子性。
事务内存具有如下特点:
1) 原子性:在事务内存系统中,事务要么全部提交,要么全部撤销,保证了操作的原子性;
2) 不透明性:为实现操作的原子性,事务内存内部可以使用细粒度锁机制或无锁算法,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对外均不可见;
3) 可组合性:在事务内存系统中,可以把事务嵌套起来,组合成一个大的事务;
4) 灵活性:事务内存的实现难度不高于粗粒度锁,但其性能却可以媲美细粒度锁。事务内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为事务内存的同步机制可以被优化成一个特定的系统,也可以完全更改一个事务内存的同步机制。同步机制的改变不要求应用程序做相应的修改。
2 程序验证框架
关于适用于事务内存程序的验证框架,文献[9-10]给出了一种框架和逻辑证明方法的描述,利用不变式证明技术结合霍尔逻辑和分离逻辑的思想和方法,抽象出共享内存上的不变式,事务只有同时满足前置条件和不变式,才会开始执行。文中要求所有对共享数据的访问都是在事务内发生的,且不支持事务嵌套的程序。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其框架的形式化定义,对程序状态的定义和推理规则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扩充,提出一种新的验证框架,对共享数据的访问可发生在事务之外,同时支持含有嵌套事务内存的程序的验证。
2.1 抽象机器的形式化
抽象机的定义在文献[9-10]工作的基础之上,在线程状态的中引入了事务状态,事务状态中又包括其上级事务的状态描述,若事务没有上级事务,则该状态为空。图1为抽象机器的定义。一个程序由代码堆C、数据堆H和若干线程组成。代码堆C即程序中的全部指令序列,内存数据堆H被这些线程共享。一个线程T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寄存器文件R,记录寄存器及其存储的数据;程序计数器pc,指示下一条指令的位置;线程标识符t;事务状态TR。其中事务状态TR包括:临时写集合Hw,线程中涉及到对共享数据的修改操作时先将数据写到写集合里,事务提交时如果没有发生冲突则提交事务,按照临时写集合里的数据对共享数据进行修改;备份文件B,包括寄存器文件R和程序计数器pc,用于回滚事务时恢复线程事务操作前的状态;日志文件L,记录事务读写操作前的共享内存位置和数据,在事务提交时,判断共享内存的状态是否和事务开始时一致,若一致则事务可成功提交;上级事务状态TRsuper,该状态用于记录上一级事务的状态。
表1为抽象机器的操作语义,其中符号表示唯一合并,├为地址和数据的映射符号。S表示线程的当前状态,在执行完一条指令后,线程到达一个新的状态S’。指令集合是由类似X86中的add、sub、st和ld等简单的汇编指令构成。对于没有嵌套的事务,指令begins表示事务开始,将临时写集合Hw和日志文件L置空,指令commit表示事务结束,若提交成功,则将写集合Hw里的数据更新到共享内存H的相应位置。ldt指令表示在非嵌套的事务中的读指令,执行时,若读取的数据没有记录在临时写集合Hw里,则从共享数据堆H中读取数据并在写集合Hw和日志文件L里做相应记录,反之,直接从写集合Hw里读取数据。stt指令表示在非嵌套的事务中的写指令,执行时,在写集合Hw里记录写入的数据待到事务提交时再更新共享内存H的数据。指令ldnt和stnt分别为嵌套事务中的读写指令,与非嵌套事务中的读写指令的区别是提交时将其写集合Hw的内容合并到其上一级的事务的写集合TRsuper.Hs中。对于存在嵌套的事务,事务开始时其日志文件L先要继承其父级事务的日志文件TRsuper.L,提交时判断日志的记录是否与当前的共享数据H相对应,若满足则将其写集合的内容唯一合并到其父级的写集合中,若不满足则将按其父级事务的备份文件回滚整个事务。每条指令执行完毕后,程序计数器pc或指向下一条即pc+1,或指向跳转后的指令。
2.2 规范语法
程序规范语法用来描述程序的性质,体现了程序员对程序正确性的具体要求[11]。图2所示为该验证框架的规范语法。代码堆规范Ψ是地址f到断言p的映射集合,断言p是描述执行到代码地址f时程序状态满足的谓词。一个事务内存程序的规范φ包含线程的代码堆规范和共享内存上的不变式。后面定义的五个公式分别表示程序、线程、代码堆、指令和指令序列是良形的所需满足的条件。具体的推理规则将在下一小节中进行介绍。
图2 程序规范
式(1)为抽象及其上的断言语法,利用了分离逻辑来描述堆的属性[10]。
(1)
p表示数据堆上的谓词,p表示p在共享数据堆上成立,pw表示p在写集合上成立,psiper表示p在其父级事务的写集合上成立。l|v表示堆中单元地址为l,存储的数据值为v。emp表示空堆。p1*p2表示数据堆可分为不相交的两部分,断言p1和p2分别在这两部分上成立。p1∧p2表示两个断言同时在堆上成立,p1∨p2表示p1或p2在堆上成立。表示存在x使得断言p(x)在数据堆上成立,表示对于任意的x都有断言p(x)在数据堆上成立。
2.3 推理规则
图3给出了框架中程序及指令的推理规则。程序是良形的,要求程序的共享内存数据堆满足程序规范的不变式I,且每个线程都是良形的。线程是良形的,要求共享内存数据堆满足程序规范的不变式I,满足前置条件p,后续的指令序列亦是良形的。代码堆是良形的,代码堆的良形定义中出现的两个代码堆规范,Ψ表示代码堆中所有要跳转到的指令序列的代码规范集合,Ψ'表示代码堆内部所有指令序列的代码规范(前条件)的集合。良形指令中的S表示执行该指令前线程的状态,next(S)表示执行该指令后线程的状态,所有的指令规则都要求共享内存数据堆满足程序规范的不变式I。不同的指令执行后线程要满足的前置条件p'不同,指令add、addi、sub、ld、st、ldt、stt、ldnt、stnt、beginst和beginnt执行后,p' = Ψ(pc+1);指令j执行后,p' = Ψ(f),其中f为跳转目标地址;指令jr执行后,p' = Ψ(R(rs)),其中R(rs)为跳转目标地址。外层事务提交指令为commit,需要回滚事务时,回滚后的线程状态要满足自身的备份文件程序计数器指示的地址在程序规范中指向的前置条件。嵌套事务提交指令为commitnt,需要回滚事务时,回滚后的线程状态要满足其父级事务的备份文件程序计数器指示的地址在程序规范中对应的前置条件。
2.4 可靠性定理及证明
在定义抽象机器、操作语义、规范语法和推理规则之后,要证明该框架的可靠性,即要证明该框架中的推理规则的正确性。先引入两个引理的证明。
引理1. 进展性引理。对于任意的程序P,其程序规范为φ=([Ψ1,...,Ψn], I),p1,p2,...,pn为断言,如果φ,[p1,p2,...,pn]├P,那么存在P',使得P├P' 。
证明:假设P' = (C,H,[T1,...,Tn]),将要执行一步的线程Ti = (R,pc,t,TR),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共享数据堆满足不变式I;线程满足规范pi;代码堆是良形的;程序计数器pc指向的指令序列是良形的。然后对各种不同指令的情况进行证明,这里以add指令为例,其他指令的证明过程相类似。若C[pc] = add rd, rs, rt,令Ti'=(R{rd |R(rs)+R(rt)},pc+1,t,TR),令P' = (C,H,[T1,...,Ti'...,Tn]),根据操作语义可得:P├P'。
引理2. 保持性引理。对于任意的程序P,其程序规范为φ=([Ψ1,...,Ψn], I),p1,p2,...,pn为断言,满足φ,[p1,p2,...,pn]├P,且存在P',使得 ,那么存在断言p1',p2',...,pn',使得φ,[p1',p2',...,pn']├P'。
证明:假设P' = (C,H,[T1,...,Tn]),将要执行一步的线程Ti = (R,pc,t,TR),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共享数据堆满足不变式I;线程满足规范pi;代码堆是良形的;程序计数器pc指向的指令序列是良形的。 再对各种不同指令的情况进行证明,同样以add指令为例。若C[pc] = add rd, rs, rt,根据已知可得Ti'=(R{rd |R(rs)+R(rt)},pc+1,t,TR),令P' = (C,H,[T1,...,Ti'...,Tn]),根据良形代码堆规则和已知条件可得Ψi, I├{pi'} pc+1 : II,由add规则和已知条件可得出Pi'(R{rd|R(rs)+R(rt)},pc+1,t,TR),令除线程i之外的其他线程的程序规范断言保持不变,综上可得出φ,[p1',p2',...,pn']├P'。
定理1. 对于任意的程序P,其程序规范为φ=([Ψ1,...,Ψn], I),p1,p2,...,pn为断言,满足φ,[p1,p2,...,pn]├P,那么对于任意的n≥0,存在P'和断言p1',p2',...,pn',使得且φ,[p1',p2',...,pn']├P'。
根据以上两个引理,利用数学归纳法即可证明定理1,因篇幅关系证明过程略。
该定理通过非滞留性的性质定义,即一个程序经过推理规则的推导之后被认为是良形的,那么该程序将能够不断地在目标机器上执行下去而不会进入停滞状态[11]。通过证明该定理,从而保证了该框架的可靠性。
3 框架的应用
这里将给出一个简单的使用嵌套事务内存的实例在该框架中的验证过程。多线程程序的每个线程证明过程相似,这里以一个线程为例。如图4所示,线程中的x,y和z都是共享数据堆中的内存单元,初始值均为0。对x和y的修改操作放在外层事务中,对z的修改放在嵌套事务中。共享内存上的不变式要求x和y的值相等,z的值等于x值的两倍。
根据良形线程规则,线程的正确性证明通过验证其指令序列的正确性来保证。在每一条指令执行后,线程的状态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该状态若满足指令的后置断言即程序规范,则说明了该指令正确执行的同时也保证了剩余指令序列的正确性。程序开始时,程序计数器pc指向start,即指向事务开始前的位置,事务提交失败可回滚至start处重新执行。按照MIPS的习惯,寄存器r0中总是储存0。代码中的前后断言放在“-{}”中。外层事务开始,要求共享内存数据堆满足不变式I,写集合置空,在备份文件中记录寄存器的状态和pc的值,即TR. B. pc = start,同时置其上级事务状态为空,即TR. TRsuper = ε。执行x++操作之前,先将x的值读到寄存器r1中,再执行加1操作,此时仅寄存器r1中的值发生相应的变化,线程的其他状态参数不发生变化。随后要把修改后的值赋给x,在事务的临时写集合中做相应修改而不是在共享内存数据堆上,即x├a+1w。y++的执行过程同上,这里不再赘述。嵌套事务开始,将外层事务的临时写集合拷贝到嵌套事务的上级事务的临时写集合中,即令x├a+1*y├a+1super,同时嵌套事务自身的写集合置空。嵌套事务备份文件的pc并不指向事务开始前的上一条语句,而是指向外层事务开始之前的语句TR. B. pc = start,即事务提交失败回滚时直接回滚至外层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提交成功则将其写集合中的内容合并到上级事务的写集合中,此时外层事务的写集合的状态为x├a+1*y├a+1*z├2a+2w。外层事务提交成功后,共享数据堆发生相应变化同时满足不变式I,即程序是正确的。具体的验证过程如图5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一种汇编程序的形式框架,用于验证带有事务内存的多线程程序,采用Hoare风格的程序验证方式。该框架支持使用嵌套事务内存的程序的验证,事务在执行时并不直接在共享内存上修改数据,而是将修改后的数据保存到其临时写集合,待到事务提交时,再试图将写集合里的数据更新至共享内存中。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目前该框架只适用于有一层嵌套的事务,需进一步研究如何实现使用多重事务嵌套程序的验证;其二,在利用逻辑证明的程序验证过程中,规格说明的编写和验证的过程都是手动完成的,对于一些复杂的冗长的程序,这种方法费时费力,需要实现逻辑验证的自动化。
参考文献:
[1] 杨军,葛海通,郑飞军等.一种形式化验证方法:模型检验[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33(4).
[2] 黄明达,曾庆凯.基于分离逻辑的程序验证技术[J].软件学报,2009,20(8):2051-2061.
[3] Hoare C A R.An Axiomatic Basis for Computer Programm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69,12(10):576-580.
[4] Reynolds J C.Separation Logic: A Logic for Shared Mutable Data Structures[C]//Proc. of the LICS 2002.Copenhagen,2002:55-74.
[5] Ashcroft E A.Proving Assertions about Parallel Programs[J]put.Syst.Sci,1975,10(1):110-135.
[6] 丁志军,蒋昌俊.并行程序验证的时序petri网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2,25(5):467-475.
[7] Necula G C.Proof-Carrying Code[C]//Paris:The 24th ACM Symp on Principles of Programing Language,1997.
[8] Appel A W.Foundational Proof-Carrying Code[C]//The 16th Annual IEEE Symp on Logic in Computer Science,Boston,2001.
[9] Li L,Zhang Y,Chen Y,et al.Certifying Concurrent Programs using Transactional Memory[J].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24(1):110-121.
[10] 李隆.使用事务内存同步机制的并行程序验证的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1] 朱允敏,张丽伟,王生原等.面向多核处理器的低级并行程序验证[C]//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282-287.
[12] Rachid G,Michal K.Principles of Transactional Memory[M].Morgan & Claypool Publisher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