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

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11 17:2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要对学生有益,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基于此,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打造开放式的课堂学习模式,对传统地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进行给予革新,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给地理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对地理教学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自从颁布新课标之后,广大地理教师对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同时对“标准”认真实施,这些做法对地理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于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地理教学还是将重点放在对地理名词的记忆上,很多教师照本宣科,甚至将地理课作为自习课,教学内容单一,根本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地理课程设置的课时不够,无法与新课标要求相符合,使课堂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2.教学方法不灵活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地理课堂知识不便于记忆,有些杂乱无章,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所以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设计不合理

地理学习的基础是扎实的理论知识。而如果老师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就会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无法真正感受。作为一项复杂的技术,教学设计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夯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师精心的指导。现在学生的特点是具有较差的自制力,但却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所以必须在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与之特点相适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

二、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1.合理选择教学模式

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以新的内容和形式,对传统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它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开放的、动态的课堂环境,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应强调的是一种创新和探索的精神,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对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模式上,应结合地理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应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结合,多采用思考和启发的教学方法。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地理问题,而根据地理课堂现状,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关键的是合适的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讲授法,它对于传授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显著的效果。其次,应用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探究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征,应用案例教学,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3.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设计地理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步骤进行构建,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将教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对课堂教学结果进行优化,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真正地融会贯通。

地理教学中要真正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合理设计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教师要大胆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气和趣味性,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掌握良好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作者:韩 晶 单位:吉林省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地理 创新实践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59-01

地理新课标中明确的提出了对于地理教学的要求,尤其注重地理学习的有用性,让学生在生活学习感悟中自觉的重视地理学习,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转变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重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学内容的转变、教学目标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地理教学重视的是体验式学习,将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地理课堂的教学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的转变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重视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大的降低。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创新是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考研,将地理课程教学赋予生命力,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生活中善于举一反三,将教学内容活学活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地理知识的传授。

(二)教学目标的转变

新课标中注重对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目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合作探索的能力。教学目标体现了更多的灵活性的特点,以自己所在地区作为学生的探索发现的对象,通过对生活环境的了解,提升对生活的感悟,对我们爱国情怀,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师传授,而是更加注重探索式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把握,鼓励学生大胆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特点

高中地理教学有自身的教学特色,体现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随着课程标准的变化,这些教学特点也被赋予了时展的特色,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实现快乐学习、创造性学习。

(一)直观性

地理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更重视的形象思维的培养。学生通过最为直观的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现实现象的观察和学习能够达到最为直观的感受。重视学生的认知和感受,重视体验式的学习,这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

(二)现实性

教学基本内容向学生传授的的科学的只是构造,但是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特点就需要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分析和判断,所以这种现实性的特点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三、高中地理教学创新对策

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将课堂教学的影响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体验当中,提升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调动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重视教学体验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从课程的导入开始教师就需要设定合理的教学情境,知识学习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完全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

(二)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性的地理教学借助于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为直观的教学感受,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方式的展示将书面内容灵活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将高中课程进行课题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汇报,加深学生们学习探索的兴趣,通过交流学习强化知识的吸收。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教学活动的真正价值,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明确地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焦秋生.实用中学地理教学设计[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第3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 初中地理 教学

将多媒体和地理教学整合在一起,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地理教学,营造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氛围,它不仅能体现老师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以探究、自主、合作为出发点的主体学习,它很好的改变了传统以老师为核心的教学结构,让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创新精神的提高都得到了落实。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大力发挥素质教育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其提高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现代初中地理真正摆脱了传统的老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模式,为了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多种教育技术被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如: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视听技术,以及网络、计算机技术等。多媒体技术是把动画、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整合在一起,它具有很强的交互性、集成性与可控性,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多种有效功能,让学生进行学习验证、调整学习进度、实时反馈,最后为学生提供可调节的读写、视听学习环境。在这期间,老师是一切工作的指导者与领路人,通过多媒体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让创造力、想象力都得到有效发挥。

老师通过网络论坛,搜集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上传的精华帖,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与途径,将知识面拓展到书本以外。同时,老师也需要从多个领域关注地理科目与帖子,通过存储信息资源,对地理信息进行有效筛选与处理,从而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通过建成资源库,让论坛拥有资源存储的功能,将教学设计、试题与教学资源利用帖子等形式进行存储,有需要的时候再调出来。最后,整合资料性质进行分化与归类,需要时再下载使用。

通过在网上搜集和地理相关的笑话或者经典内容,将其变成日志上传到空间。或者建立博客,利用网络平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想、反思与教学资料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课改就是老师整合已有的教学思想,将与地理、国家发展直接相关的信息搜集在一起,同时这也是考试导向与地理界学者一直关注的领域,而教学工作则需要面向社会与经济发展。这也是当今课标与学科教学的期望与要求,它是地理在现代教学中的要求。在进行网络资料整理的过程中,老师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也将得到改善。

二、培养识图与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一切知识的来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论坛中的笑话、幽默与谜语整合各种知识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知识情境,充分利用语言进行新课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精心设计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凝聚注意力,帮助学生改善学习兴趣。

从地理教材编写过程来看:有大量地理图像,具体包含示意图、统计图、分布图与景观图等,以及带有思考性、启发性的漫画,地理图像作为整个教材学习的关键,它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性,对帮助学生掌握空间分布规律与内在联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图像功能,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如:在学习火山分布与地震带时,先注意六大板块的边界与范围,然后结合《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以引领学生掌握火山与地震带分布位置,和前图进行对照后,得到最终结论:地震与火山多集中于两个板块交界。所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中的地理图像能帮助学生调动思维与感觉器官,以提高学生分析、解读图样的能力。

三、优化第二课堂,学会识记

第4篇

关键词:STS试题;高考地理;STS教育;教学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热点的关注,高考试题的命题更加倾向于STS试题。这类试题题源范围广、选材灵活、情景新颖,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分析了2013~2015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发现STS试题的比重不断上升,预测今后的地理试题中STS试题将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对STS试题的研究和STS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开展势在必行。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STS试题最初的研究主要应用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理科性质的学科中。地理作为一门既有理科性质又有文科性质的学科,近年来,高考地理中也不断地出现STS试题。笔者选取了2013~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地理部分中的必修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考地理STS试题进行分析。全国新课标卷Ⅰ适用于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和江西7个省份。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其中必修部分占90分,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分析论述题共2题,每题包括3~4个小题,每小题1~8分不等。

1.高考地理STS试题的统计分析

(1)STS试题的统计

地理STS试题就是根据地理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体现,将地理知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等问题的联系设计到试题中,通过设置情境,测试学生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GIS和RS技术应用的了解,从而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生活实践的能力以及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分析和见解。笔者统计了所有研究对象中高考地理试题的总量以及STS试题的数量,其中分析论述题以大题下的小题为单位进行统计。在3套试卷54道地理试题中,STS试题共有33道,占61.1%。STS试题的具体统计情况如下表所示。

(2)STS试题的统计结果分析

从STS试题分值所占的比重来看,2013~2015年STS试题的分值比重是不断上升的,且均超过了50%,2015年更是高达75.6%。这一趋势反映出STS试题在近年来的高考中备受重视,突出了新课改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从STS试题的素材来看,科学方面包括雨水花园、太阳能发电、热棒技术等;技术方面包括遥感影像、水文监测、风沙灾害的防治等;社会方面涉及交通、经济、人口等。

二、高考地理STS试题的特点分析

1.高考地理STS试题的选材分析

近年来,STS试题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且STS试题的选材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注重学科融合。如2015年全国卷Ⅰ地理部分第37题,将青藏高原冻土和青藏铁路热棒新技术的应用作为题材,既关注热点又融合了物理学科的知识。2014年全国卷Ⅰ地理部分第10题和11题,将人口的迁移作为题材,同时结合数学分析方法来考查学生。

2.高考地理STS试题的命题特点分析

(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高考考题在始终坚持以能力立意为导向,全面体现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基础上,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以当前国内外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教育等的热点为切入点,把书本知识渗透于社会知识之中,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预测今后高考的考查趋势仍以能力立意为主,与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更加紧密,同时注重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地理技能。

(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新课标卷地理高考STS试题的取材新颖,设问角度独特,重视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轻知识的生搬硬套。考题对考生四个方面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分析STS试题时,要充分调动上述四种能力,要积极思考,同时地理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其他科目的知识也有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的知识涉猎范围广,尤其是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若信息储备不足,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如2014年全国卷Ⅰ第7、8题考查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以及2015年全国卷Ⅰ第1、2题考查雨水花园,这类题目对学生来说在平时的练习中是不常见的,学生须通过仔细阅读材料调动地理思维提取相关信息,从而找到切入点。

三、STS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启示

1.教学内容综合化

在教学内容上,有些资历比较老的教师对旧教材的依赖比较大,而有些教师觉得新课改的地理知识不完善,在教学过程中又将旧教材的知识补充进去,这种做法虽然增加了学生的知识,但是它没有体现STS教育的开放性。STS教育涉及科学、技术和社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依赖旧教材,而是走在地理知识和理念的前沿,与时俱进,同时要注重地理知识和人口、资源、环境及区域的联系,将教学内容综合化,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及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2.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高考的大模式下,有些学校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形式化,主要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过分强调应试教育的技能,在教学设计上缺乏创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STS教育的特点是开放性和实践性,是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如讲解热力环流和河流侵蚀地貌时,教师可以通过做小实验进行模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且提高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地理考察活动,如自然地理中河流、地貌、地形等方面的实地考察,人文地理中水污染的调查、工厂的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有效地使学生整合STS知识结构,增强STS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使地理教学走出纯粹地理知识技能传授的误区,使学生在活生生的背景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文化之间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3.教学理念时代化

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能过分强调应试教育,而是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教师要多关注社会热点,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而且要多关注教育领域的发展,学习其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应用于地理教学过程中,使STS教育在地理教学中能真正得到体现。同时,教师要重视自身地理技术技能的提高,包括地理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在教学中可以普及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的相关知识,一方面有助于地理学科在STS教育中技术方面的体现,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研究领域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高梅.浅析2005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5(7):53-54.

[2]汪浩.2005年中考物理苏州卷:STS试题分类评析[J].考试:中考版,2005(10):40-42.

第5篇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时代进步发展的需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路也应适时调整,因此,在此探讨新时期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新思路有其必要性。本文通过新课标的学习、理论的探索以及自身教学实践,归纳出新时期需要掌握的四种地理教学设计思路,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10-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求高中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出新的符合新时期课程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学理论,坚持正确的思路去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地理理论知识,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但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诸如方法问题、技能问题,,即每节课我们该怎样设计、操作,如何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果,这就需要一个明确地理教学思路。在此,笔者结合地理新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也是建构主义追求的最终目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设计,就是要强调学生运用探索法、发现法进行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并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来设计课堂教学。

如在讲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野外地理实地考察研究,可以选择把如地质地貌等一些常见的考察类型作为首次考察对象,然后有计划的让学生接触一些矿物、岩石,从而让学生主动总结考察对象的特征和类型,最后让学生将前后两次的考察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矿物、岩石的不同形态。在实地考察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强调学习的过程性

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知识的构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立于较高的教育平台,教学应该高屋见瓴。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地理知识点的学习只是学生学习提高的一个载体,其根本的目的还是要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因此,要注重地理知识的过程性,在重点中把握过程,在过程中把握重点。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举实例说明一些知识点的问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清晰地了解实例,也就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研究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使他们更能够掌握知识,了解生活,了解社会。

三、充分重视对地图的运用

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大不同的特点就在于其在教学中会经常运用图像和其它一些直观教学手段,这也是地理教学的一个特点所在,这时,教师就要学会通过图像来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也能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地理试题,各种图幅的数量和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有读图、有填图,还有绘图,所以在向学生进行地图教学过程时,更要细微、深入,思路明确十分重要。

重视地图的运用离开不对各种地理知识的准确绘图,教师要掌握绘图技巧,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结合不同课堂内容和教学目的有重点、有层次地,通过简便的手法绘画出直观地图来,从而可以将复杂的地理事物迅速地绘制成简略的板图,而且可以运用不同色彩的粉笔可以突出地理知识中需要传授的一些基本概念特征,突出知识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此外,教师也要求学生记笔记时常用各种图,培养他们的用图习惯,凡是每接受一个新地名都要在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

四、围绕中心设计教学内容

高中的学习时间紧,任务负担较重,如果一味地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教学,不仅让教学显得过于呆板,也不能让学生尽快抓住重点知识,因此有必要将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紧紧围绕解决中心问题去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自行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的重组,并自始至终围绕重点内容展开,这样既可以把课堂教学效果的效率最大化,也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讲授"工业地域的形成"时,教师就可以围绕"工业地域"去设计教学内容。具体的步骤可以是:首先解释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工业地域"的概念,并且让学生例举一些他们熟悉的工业地域的名称。然后再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这些工业地域之所以会形成的原因所在,并要求学生跟着回答分析"集聚"的意义。此外,也要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紧密的问题,如"为什么这些地域会出现工业集聚?"最后再学习有关"工业联系"方面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起"工业联系——工业地域"知识体系,达到教学目的的效果。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任务重,知识点多,广大教师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课堂教学思路的设计,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特点,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设计的目标要明确,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也要与时俱进,不同的课堂教学应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肖若祥.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01

第6篇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教学反思 地理素养 可持续发展 思维方式 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33-02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的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我探索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1 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地理课程标准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的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作为地理教师,仅有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理念还远远不够,如何将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才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改革的要意在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喜爱的课堂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那么,地理教学活动就应该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学习天地,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机会。

2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法学法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地理教学效果或目标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这难以使教学法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预想的作用。为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标、教学法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第二单元“大气环境”就是个难点内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系统、气候的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季风环流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像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准备“季风环流”教学内容时,为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以《三国演义》“赤壁大战”中“诸蔼亮借东风为例”进行教学。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作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蔼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因 是“欠东风”,立下军令状借东风相助,让手下的将士为他捏了一把汗。其实诸蔼亮预测到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那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因子。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典型季风区的原因何在?试说明该地区气候特征。

(4)你认为季风环流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通过案例,把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理解该地区气候的成因,同时拓展了地理能力,学生兴趣盎然,且将抽像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效果好得多。多元智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之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识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为此,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了细致的构思设计,比如文字材料,图像信息,多媒体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反思。

3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并且,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第7篇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彭琰清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方法盛华

地理教育 对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素质的几点思考邵凤莲

"第三单元海洋环境"教学总体设计陈林森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教学总体设计张金萍,闫杰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一节教学设计周官俊

"个案分析法"强化学生对洋流分布的记忆张永芹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一节教学设计林秀波

"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一节教学设计杨益芳

"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一节教学设计张云

"第三单元海洋环境"智能训练点拨杨静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五大地理能力之训练郭迎霞

应用Director漫步虚拟自然带寇建新,岳志杰

高中新教材"活动"研究兼谈第3-4单元"活动"分类及其实施常华锋

蓝色的宝库--漫谈21世纪的海洋开发地理教育 张郁,秦丽杰

陆地环境的物理生物状况王升忠

"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单元同步训练题唐立新

夯实基础注重能力加强综合--200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基本特点及教学启示徐洋林

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分析及综合试题趋势浅探刘金龙

2001年高考地理命题新特点--"3+综合"山西、天津卷分析与启示宋有青

讲究解题方法巧解地理选择题何从春,敬志永

对2001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题中地理题的分析王洪洲

高二文科同步训练测试题(二)--地球上的大气、水和地质地貌高新勇

文科综合考试的专题复习陆静

谈地理复习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张仕凡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跨流域调水工程贾雪霜

从有意义学习理论谈多媒体辅助教学课《黄河》蔡萌

巢湖污染浅析张道恒,王子建

日本是如何变成绿色王国的王文浩

河南省2001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试卷万建伟

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赵少斌

浅谈发散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黎维楷

2002年高考改革方案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蔡泽勇

谈中学地理教学资源库"地理频道"的建设和使用游忠

各种日照图之间的变化和应用田丰

揭示教材内在规律突破重点难点郭瑞平

锋面气旋图的判读分析戴述文

图例法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易泽丰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计算机辅助教学教案吴静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3"环境人口容量"教学设计杨慧萍

《地图》杂志闪亮登场

"大气的运动"说课简稿施吉如

巧用"月相成因示意插图"讲解月相秦克铸

对高中地理一道练习题的释解李瑞士

如何理解"全球热量平衡图"朱仕清

"宇宙环境"单元应补充修改的一些问题羊重荣

地球上的年俞炯志

浅谈对初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的认识范广太

谈谈"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葛永锋

略论教学地图的功用与应用李晴

活动课说课案:中国政区与民族石群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王郁莲

地理教学中的世界之最张兆明

地理教育 世界地理教学中几组概念的区分张小梅

中国人口的迁移轨迹李晓岩,李志华

"综合课"课型的特点与操作探讨刘西青

地理教学思想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具体体现毛永海

夏季旅游如何应付意外

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李虎

一题一议宁学功,肖春明,熊英,刘金龙

200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卷)

日照图中的考点解析常福巨

等温线分布图的快捷判读方法陈洪良

如何讲清两条日界线杨益芳

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课型设计初探陈实,李家清

论研究性学习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胡良民

2002年足球世界杯决赛32强国旗巡礼

浅谈国旗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任朝花

略论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朱浩

STS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尝试王培根

借名人效应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 闫书云

善待后进生提高教学成绩孟海平,梁新果

日照减少令人忧

英国学校地理课程中的信息技术(IT)探讨贺小飞HtTp://

数字地球郭跃

没有月亮的地球李玉玺

九大行星趣话邓万民

解读高中地理新大纲任朝花

新高中地理(必修)上册问题探讨蒋小润

"文化空间扩散与扩散类型"的比较分析任利平

运用图解法比较同类地理概念丁文龙

4.6地质灾害(必修本)余勇

4.5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试验修订本)王新龙

植物与环境漫谈胡龙成

世界三大宗教朱正超

4.3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人教版)李元平,刘继花

3·1自然资源概况(湘教版)古巨山

第十章极地地区(人教版)车向坤

"黄河"一节的优化教学黄新南

《环境教育》新书目录(江苏初中新版)王刚

青藏高原为何成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方聪惠

"讨论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李建茹

让学生升华情感,体悟价值--地理新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初步探索王贤

使用新教材应树立的观念秦淑慧

网络技术融入研究性学习金国华

中考地理命题的改革与思考--2003年山东省中考地理试题综述刘高峰,姜建春

2003年山东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地理试题姜建春

高考地理复习中初中地理教材处理的策略朱慧

浅谈地理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渗透刘金龙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逻辑和思维方法地理教育 王才之

浅谈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的理念黄晓明

浅谈命题的科学性--由一道地理试题引发的争论而想到的张亚南

高考试题辨析五例颜邦斌,金益群,王瑞足,朱同兵,刘金龙,羊重荣

热点综合试题设计(五)刘宝平,白士卿,孙海舰

高考复习中图形题的解答技巧冯勋

一题一议卢钢,刘继琴

2004年高考地理单科模拟试题(一)李水,黄兆湘

2004年高考文综模拟试题(一)李彰有

地理教学引入课堂活动的探索张勇

探究性学习:地理教学改革与发展之路朱向东

浅议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李家清

地理教育 努力创造地理课堂的可教学时刻胡继中

"问答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鲍振葵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郭文成

地理教学中图表的分类和应用雷鸣

怎样选择论文的论题秦克铸

与地理对弈曹正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地理;课堂教学;定位;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227-01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教学对师生关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发展课题之一。

一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因此学生自己能够明白的就不需要教师进行讲解了,这样可以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同时还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可见,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信任,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创新与发展。可见,学生是当前学校课程改革的中心,教育教学应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1.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学生参与到地理的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对学生自身的兴趣、水平以及发展需求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才能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

2.要让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主要是因为高中生在心理与生理上基本上都处于发展的成熟期,因此教师因该对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有正确的了解和把握。不仅要熟悉他们成熟的方面,还要以恰当的标准和眼光来要求他们。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发展。

二利用交流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从总体上来讲,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指导与组织作用,因此需要在组织方式上灵活应对,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当学生对某个问题需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时,教师就应该将这一问题放给学生,这样他们就可以从问题出发,共同交流、各抒己见,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结论。

与此同时,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自身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学会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从整体上讲,教师在课堂中所教授的内容是一致的,但学生的掌握情况却千差万别,对知识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与掌握。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真正发挥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就容易影响课堂教学措施的有效落实,并且也没有学生的主导性可言。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发展性问题。

1.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够有效有法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中,好奇心是人们对事物探求的先导,因此好奇心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最有力表现。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上一定要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并且是恰当的情境中对矛盾进行揭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无限的求知欲望。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来提出问题,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在地理课堂当中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习方法就是一种思维方法,可见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定要注重并加强对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为中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探索与创新。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对不同的学习环节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对于个别的同学,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深入的了解,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让他们找到并掌握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实行积极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并且教师自身的教学情感对学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由于缺乏专业教学热情和专业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过于呆板,从而造成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也不认真对待教师提出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要想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良好的发展,一定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了解和掌握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思考,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薛彩霞. 新课标下的地理课教学反思[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29)

第9篇

一、当前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学设施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各种教学内容的实施,需要相应教学设施的匹配。否则,课堂教学的方式单调、教学内容难以有效传递,就难以说是创新性教学。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学校无法添置齐全必需的地理教学仪器设备,特别是一些偏僻的农村学校只有一些挂图、简单的图书,其他的设备可以说是要什么没什么,教师手头只有课本和教参,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施展手脚,一些创新方式难运用,一些课程要点难以讲到位,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课程内容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课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通过挂图、插图等,难以使学生在感知上形成完整的认知,理解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如果能够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清晰地展示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一地理现象。

2、教学水平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通过听课走访,相当一部分地理课距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方面教学方法呆板。很多课程还是采用老办法进行传授,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多,引导学生主动发问的少,忽视学生这一主体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教师提问大多以知识训练为主,提出一些具备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很少,课堂上学生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压抑,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教材钻研不够。有的教师对钻研教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钻研教材意义不大,只有吃透教材,按课本内容教学,就能够达到授课目标。有的教师虽然有钻研教材,但钻的不够深、不够透,停留在表面,教学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钻研的功能没有发挥。有些教育主管对教材钻研工作不够重视,未进行系统的组织实施和监督,钻研教材的氛围没有造起来。

3、师生素质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一方面教师素质有差距。新课程新标准,要求高中地理开展开放式教学。有的教师面对新课程仍然采用以往的课程模式,无法与新课程对接,总感觉有力使不出;有的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新课程的地理课是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如何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还在摸索中。从一定意义上讲,新课程的创新性教学在实践中就是要与时俱进,改变旧有教学模式和方法,寻找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基础较薄弱。虽然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受现行招生政策影响,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在初二就已经完成学业的修学。这导致学生上高中后还要重新再补上一年的地理知识空白期。有的学校认为地理是副科,在地理课时,以实用主义为前提,根据大纲要求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机械的背什么、不求甚解,并未真正掌握地理知识。这些都导致地理知识较好的学生很少,高中地理课还得补上初中的课,严重制约创新性教学的展开。

二、实现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的对策措施

1、转变教学方式方法。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新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匹配。特别是高中地理课程中较多的地图,通过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这样学生理解和吃透起地理知识点就显得更为容易和直观。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要与创新性教学相吻合。要根据不同章节、不同内容采取相宜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体验式、讨论式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素质至关创新性教学的实施成效,要切实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使他们能够与创新性教学接轨。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对高中地理教师进行培训,围绕创新性教学主题展开,采取专题报告、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学校要为高中地理教师培训创造条件,安排外出学习进修,借鉴他山之石,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高中地理教师自身也必须加强学习,学习高中地理新课程及相关地理学科理论知识,储蓄丰富知识,改变教学理念,以适应创新性教学的需要。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性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塑造,而这些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获得真知、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通过一些地理情境的设计,场所的提供,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地理学科的魅力。三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有很多学生存在不会学的问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科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用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去学,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作者单位:南安国光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石永.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06.9.

[2]李霓.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性思维培养[J].榆林科技.2011.4.

第10篇

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能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本文就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及策略谈谈自己粗浅认识。

【关键词】

概念图 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

引言

“地理概念”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地理概念,如果学生记忆不清或混淆就很难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教学可以将地理学科中概念的含义以及不同概念之间相互的联系形象的表达出来,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更好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的优势

1.符合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

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结构是层层递进的,各个章节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分支又非常复杂,只有对所有的知识很好的组织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础,而人文地理的知识与人类社会又有着紧密的关联。高中地理的知识结构比较复杂,而借助概念图就能将地理知识系统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

2.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是非常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不能提高他们进行地理学习的热情,导致整体效果效率低下。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概念图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关联起来,让教师的教学预设更加清晰,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知识分散的缺点,使整个地理教学更加系统化,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3.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的课堂显得单调、乏味,学生对地理知识及概念的学习往往是死记硬背并重复机械的训练,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课堂参与度偏低,运用概念图教学可以将复杂的地理知识以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有效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同时还能以此为基础组织他们开展合作学习,提升他们地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概念图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设计中使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地理教师将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理清,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教学计划。运用概念图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清晰简洁的目的,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快速的呈现教学内容中的主要概念以及框架结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安排时间,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的“火候”,避免在一些“非重难点”环节的教学上花费过多的时间。除此之外,还能将具体的教学环节和知识结构设计的更加详细,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井然有序,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教师在进行《地球表面形态》的教学设计时,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将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原因内力、外力以及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用概念图形象的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对地表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一目了然,进而轻松的理解内力作用于地表形态以及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之间的紧密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概念图理清各个概念的重要程度,从而使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环节紧凑,提高整体教学的效率。

2.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新知学习的主要阵地,而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是教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非常少。而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需要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教师只需要在关键的时候进行提示,让学生可以自己开动脑筋学习,真正成为有效学习的掌控人。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课时,我运用了概念图将全球划分为五带,旁边提示是利用“温度”这一尺度进行划分的,再根据空间尺度划分为海陆分异,然后构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沙漠气候”等概念图运用到教学中来,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

3.概念图在地理教学反思中的运用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一种教学方式一直用到底,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技巧,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反思活动是教师对自身定位的一个过程,而概念图的制作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反思概念图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中得到提升,所以,概念图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概念图对教学反思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检查教师的课前预设是否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是否完美,教师方式是否适用等方面。利用概念图进行课后反思可以让教师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的时候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纠正,对于遗漏的知识点也能够及时补漏,不断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结语

第11篇

一、面对编排新颖的教材,失去了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对地理知识的量和系统性要求大大降低,而对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却提到重要的位置。新教材的内容变少了,可是内容的表现形式、板块设置、编排方式都有全新的呈现,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

为了打造地理新课堂,教师们可谓费尽心计,不断地变换花样。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产生许多的失落。具体表现在:为了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追求面面俱到,结果顾此失彼,使教学缺失主题和重点;为求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讲授、阅读、活动、探究等穿插交错,使教学过程散乱,预设的教学目标无法达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总感教科书的内容不完整,教学中补充很多知识点,有的教师甚至把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综合起来讲,这就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新课改给教师的灵活度是空前的,但很多教师却因此失去了节奏。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得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命题,成为古代朴素整体观最有价值的遗产,至今仍然是现代系统论的一条基本原则。要想解决好以上问题,把握整体才是关键。笔者认为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一是教学设计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适当,不宜贪多。对教材内容要做适度的取舍和必要的补充。二是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保证教学的实效性。如果学生头脑中缺乏与新知识相关联的已有知识,教师可以提供引导材料,充当先行组织者,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三是做好教学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整体效果。

二、追求形式上的“时髦”,看似热闹而实际徒有其表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实施以来,在以讲授为主导的传统课基础上,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生成等为主导的新课型正在地理课堂全新亮相,成为地理教师热心探索的新领域。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不尽如人意。比如,有些地理课堂仅在形式上追求新奇,在创设问题情景时不论青红皂白一律采用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方式,似乎唯有如此才能体现新课标精神,而实质上是看似热闹而实际徒有其表的教学;有些很浅显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这种方法往往造成教学重点和难点不突出、时间分配不合理、多数问题讨论肤浅,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有的教师在教材丰富的“阅读”、“知识拓展”等内容以及媒体海量的信息面前,课堂补充的内容过多,最后只好放弃必要的活动和问题探究,课堂教学由于缺乏升华和点题的环节,而使课堂气氛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怎样做到形式、过程和效果的统一?笔者认为选择适当的课型是关键,也就是要定好教学方式的主基调。教师在优选课型时,要科学地对比分析哪种课型对这种教学内容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更容易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选择的课型应以实用、易行、高效为原则,教师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能够基于教学内容、学生状况、教学时间和学校教学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使用一种主导课型。一节课内在以某种课型为主导的基础上,再依据教学实际吸收和使用其他课型中的教学策略并将其进行有机整合。比如以探究为主导、以问题为主导和以生成为主导的课型最好是在以讲授为主导、自主学习为主导、体验为主导的课型之后,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作为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自我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涉及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建议使用以自主、合作、问题为主导的课型,涉及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建议采用探究、体验为主导的课型。

三、强求教育的信息化,打造智能地理课堂成虚幻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现已被广泛地应用,它对于快速准确地提供大量信息,将抽象变直观、静态变动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改善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成功运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需明确是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而不是相反。美国当代著名教学家欧内斯特・耶曾说:“技术能够在瞬间把信息传遍世界。但是,无论技术具有多么神奇的功效,它却不能传递智慧。”教学的本质在于智慧的创造与传播,这也是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真谛。

不少地理教师喜欢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以为这就是教育现代化,就是课程改革。这样的教学是让多媒体技术牵着鼻子走,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成了教学辅助多媒体;有的教师上课就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翻看PPT页面,一节课下来,有的地理教师竟然能使用二三十张幻灯片甚至更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多媒体技术的滥用,导致地理课上不少教者手忙脚乱、听者心慌意乱、看者眼花缭乱,下课收获甚少,所学知识没有落点。师生之间的目光交流减少,心灵之间交流淡化,生命深处的理性精神会受到抑制而僵化。

关于教学媒体的基本性质,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安东尼・贝茨有以下观点:不同媒体有不同的专长,焦点是在给定的条件下,运用何种媒体最合适,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去选择有效媒体。恰当的、合理的教学媒体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使用多媒体教学要以其具有不可替代性为原则。古人云:“非宁静无以致远。”许多时候地理课堂“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果课堂太闹、情境过多,学生就难以潜心读书、认真感悟。教育“现代化”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教学手段没有必要完全排斥传统的粉笔板书模式,尽管课改提倡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也没有必要所有的教学都使用多媒体。地理课长期倡导的板书、板图和板画,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其局限性,它虽然可以帮助做到课堂预设,但对于鲜活的课堂生成资源却缺乏即时的表现力,而黑板板书却优势明显,生成资源重现力强,可以做到内容的即时增删。

四、教学互动成为“装饰”,难以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体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地理教学要强调过程的学习。所谓强调过程的学习,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仅要设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实现“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地理教师却从只注重结果的极端走向了只注重过程的极端,落入“教案例”、“教问题”、“教资料”的藩篱,探究和合作往往强化学生对大量琐碎地理知识的掌握,却淡化了学生对分析地理问题一般方法的掌握。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可是,一些教师仅将其当作“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从表面看,似乎符合新课标精神,但从教学实际看,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究学习。

笔者认为,恰到好处的探究和合作性教学应遵循以下标准:①内容要紧扣课标。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延伸太远,否则课堂的有效性难以保证。②内容应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并略高于其现有水平。充分考虑探究的内容应与学生已有知识存在关联性,但其中必须存在学生未认识的领域。③探究和合作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相对较难和复杂的问题,可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要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帮助下共同完成探究。

参考文献

[1] 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

[2] 夏志芳.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地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第12篇

关键词:兴趣;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学习主体;活动探究

高中地理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很多内容既涉及了人文科学也涵盖了自然科学。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真正地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方向的新时期的高中教育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高中地理学科来说,参考文献:也要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高中地理学科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优势来开展教学工作。为此,有经验的教师总结出了运用“缩小师生距离、多种电教手段、多种方法组织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和加强教学语言艺术”的教育教学经验;但也有教师过多地花费心思设计活动的形式,为兴趣而活动,从而忽略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和知识本身的传授;更有甚者为了一味追求兴趣,把地理课堂变成了展示才艺或传授其他科目知识的主阵地(当然前期的,引导性的和适当的是可以的)。为了激发兴趣,我们可以讲述奇闻轶事,也可以设计新颖的活动形式,更可以通过其他一些辅助手段,但这都是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这些外在动机易波动,一旦环境改变,行为也容易随之消失。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习最大的价值就是知识本身的实用性给学生们带来的成就感,而不简简单单是分数的高低,这也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关注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在教学设计上要立足于学生深入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求来精心预设教学流程,使学生们逐渐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这样学生们才能够逐渐发现地理学科的魅力所在,学习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学习效果才会越来越好。

二、培养学生读图思考的习惯

高中地理学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大部分知识都需要通过地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地理地图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知识,除了教材中所呈现的信息,也涵盖着一些隐含的信息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说地图不仅仅是教材知识的一种呈现形式,也是对于教材知识的汇总与延伸。正是因为地理地图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学生们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教材中的文字信息,更要培养学生学会读图、学会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这样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的学科素养才能够得到提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很多地区和学校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不是很系统,所以在高中教学中,特别是学生识图、读图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开展教学活动,而不能简单地、单一地讲高中的知识,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联系和衔接,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们实现由文字信息理解到读图能力提升的飞跃,学生才能够利用课上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实现素养和能力的共同提升。

三、培养学生“对终生有用地理”的素养

学科素养是现在高中教学一直都在强调的一个核心词汇,高中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对此,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就指出“只强调要学习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体区域的自主编写权下放给编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也有自,处理教材和运用教材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弹性。为了更好地坚持图文结合的学法指导和坚持由图导文的能力培养,为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我们要将初中的地理教学与高中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将来的高考打好基础。在教学中,要贯彻三个原则———能够让学生推出或分析出的结论,教师不先直接讲出来;能够让学生形象化理解的知识,教师不抽象讲述;高考考查的知识点,教师不回避。结合近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地理学习的重点在于:1.地理常识的熟记,地理名词的熟记和区域地理的熟悉,地图的阅读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2.基本概念的理解,专业术语的记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熟记和掌握,并且学会运用这些内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范例的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具备图文资料分析和解答能力。熟练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之后,便可抛开教材,将学习的空间扩大到生活中、自然界,看到一个区域,就可以从气候、地形、资源、自然带、工农业、人口、交通、政治、历史等方面进行思考。学习“有用的地理”,培养“对终生有用地理”素养,这也是现在高考对我们学生的要求。为适应高考的命题趋势,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我在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侧重四种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简单计算能力;由图导文的推理分析能力;由图到文的语言表达能力。尽管我在教学中坚持读图的学法指导,强化读图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学生智力水平和认知层面的差异,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学习地理的五个不同层次:一味死记文字的最低层;图文各记的第二层;由图记文的第三层;读图导文的第四层和心图口文的最高层。我们要尊重这些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规律,正确地加以引导,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逐渐在提升中培养学生的读图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的实践中,笔者仅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深入教学为着手点,提出了自己的个人观点,当然这既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成分,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朱兰萍.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内容的教学探索[J].文教资料,2006(3):81-82.

[2]李端蓉.新课程下中学地理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探讨[J].龙岩师专学报,2005(23):173-174.

[3]朱继美.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