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7:27: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安全生产的认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矿工认知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煤矿井下职工在作业时,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和特殊环境的感知、注意、记忆、分析、综合,而达到人与各种事物环境、生产安全的适应和协调。其中,感知的准确与注意的集中是人进行安全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对煤矿井下生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研究发现,认识视觉图形差异比做出单纯肌肉操纵较快的人倾向于属于事故安全个体,而认识视觉图形慢于做肌肉反应的人,则属于倾向于易发生事故的个体。同时,反应快于知觉的人,比知觉快于反应的人更容易产生事故。因此,井下矿工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所处环境状态,准确获取和识别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信号,才能在操作行为上做到及时预防,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1.2矿工不安全认知的成因作业环境恶劣
在井下有限的空间内,要进行凿岩、爆破、装载、运输等工作,设备来往频繁,管线设置多同时,井下的黑暗和单一的颜色容易使人产生心理不适和错觉;长时的噪声能使人神经系统疲劳,反应能力降低;不适宜的工作环境,极易发生误动作。劳动时间长:井下是24h循环作业,必然使一部分人员不能按正常的作息时间进行活动,导致矿工心身疲劳过度,体力不支,感官不灵,反应迟钝,从而诱发事故的发生。据有关资料分析,一昼夜内,有两个事故高峰时间段,即凌晨3-6点之间和晚上22-24点之间。这与人体昼夜变化规律完全符合。劳动强度大:由于井下工人还没有完全脱离笨重的体力劳动,高强度的井下作业极易使人身体疲劳,对简单信号或警示标志的反应时间延长,造成操作不及时引发事故。
1.3减少矿工不安全认知的对策
政府、煤矿主管部门及煤矿企业要提高安全生产的措施,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相应改变井下环境状态,增强刺激的强度感和对比性:可适当运用知觉对强度的敏感性,多搞一些安全标志和相对强度,还应根据人的知觉规律,增强工作环境的感观刺激。这样在井下就会增强色彩的对比性,从而在平时操作或事故的抢险救灾时,起到预防和保护作用。重视矿工的付出,修改定领结构: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规律,改革不合理的工作制度,确定合适的劳动强度。提高设备的机械化水平,降低工人劳年动强度和作业时间,使职工有足够的时间休息,恢复体力。同时注意加强对节假日和夜班矿工的管理。
2、矿工安全生产的情绪因素分析
2.1矿工情绪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矿工进行安全生产的内部动因。调查发现,在情绪失控状态下,矿工就会失去理智、不考虑后果,如有的人只顾发怒而忘掉作业规程;有的人故意打乱正常生产秩序,投机取巧;有的人为了赌气,忽略了排查隐患,从而引发事故。若能控制不安全情绪因素,也就等于消除了可能引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2.2矿工不稳定情绪的成因
在导致矿工情绪不稳的因素中,欲求不满是一个主因。矿工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安全、归属与爱、尊重三个层次上,如果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就很可能引绪问题。安全包括人身安全、物质保障和权益保障:煤矿五大灾害时刻威胁着矿工生命,矿工对自身安全的忧虑进人潜意识,于是希望“早上井”,有人为此则追求省力减时,求轻避重,从而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目前,煤矿工人收人在全国各行业偏低,其下岗失业率也远远高出其他加工制造行业,绝大部分矿工失业后没有社会保障。高风险低收人的工作以及失业的威胁使矿工情绪极易波动。有的煤矿侵犯矿工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而工会的缺席又使得工人的整体博弈能力十分微弱,难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这都会影响矿工的情绪,成为安全生产的威胁。
另外,由于沟通方式和个性等方面的因素,不良的人际关系也会引绪失控,埋下安全隐患。矿工社会地位较低,尊重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有些经营者为了利润,片面追求产量,超强度、超定量开采作业,忽视矿工的生命。有些管理者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严重、重罚轻教等也会伤害矿工的自尊心,引发矿工的委屈、愤怒和报复情绪,一旦郁积迸发,情绪超越理智,就会演变为“三违”行为。
2.3解决矿工情绪问题的对策
满足矿工的安全需求:应加大安全资金的投人,完善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为矿工支撑起“安全伞”。应提高矿工收人,改善福利,建立和完善矿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减轻其生活压力和后顾之忧。应做好下岗矿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3、矿工安全生产的能力因素分析
浅谈粮食购销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及安全生产机制的建立
__县粮食局
粮食购销企业安全生产事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有识之士对安全生产早已引起高度正视,特别在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时代,做到安全生产无事故就是最大的效益、最现实的效益。作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做到安全生产的万无一失,必须将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列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粮食购销企业安全隐患的重点
粮食购销企业虽无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重大安全隐患的存在,但针对粮食购销企业的特点,有些安全隐患还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加以正视,笔者认为,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中,主要应注重从以下方面排查安全生产的隐患部位:一是粮食熏蒸药剂的购入、保管、领用、投放环节,注意是否有随意存放、领用不遵守制度、投放使用不按操作规程的现象,多余药剂是否及时缴回保管;二是机电设备使用中,注意是否有未领取上岗证人员操作机电设备,机电设备有无防护设施、电路有无老化、有无未经检测设备或超龄设备投入使用的情况;三是仓库维修工程中,注意检查施工队是否具备安全施工资质、有无签订安全施工责任状、施工过程中相关安全设施有无保障等;四是装卸运输环节,是否有装卸运输合同,装卸运输企业是否具备资质、有无投保,装卸运输工具是否经专业部门检测;五是仓房设施,检查是否有墙基下沉、墙面开裂、门窗老化、库区周围排水通风不畅等影响粮食堆放的问题;六是库区码头是否有下沉移位、栏杆不牢或桩基断裂等现象;七是仓房登高设施是否有护栏装置、有无老化锈蚀松动现象;八是出租资产中的承租人是否存在经营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行为,是否在承租合同中明确安全经营的责任,是否建立安全责任保证金制度;九是消防器材及设施是否俱全,消防设备有无锈蚀、堵塞、破损,消防水源是否通畅,消防药剂是否失效;十是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否建立,启动预案有无可操作性,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是否熟悉,安全责任理念是否深入人心。企业排查隐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排查出的安全隐患一定要做到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整改,否则,安全隐患的排查将会失去应有的意义。要注意查不出安全隐患的企业,就是隐藏着安全事故的企业,只有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才能真正防患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粮食购销企业安全生产机制的建立
落实粮食购销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责任,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只是其中工作之一,要切实保障安全还在于对安全生产经营建立长效机制。具体应突出以下方面:首先,要建立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机制。安全生产企业是第一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实行一岗双责,分管负责人应承担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涉及安全生产的岗位都要明确具体责任,并与岗位考核奖惩挂钩。其次,要建立安全生产的正常巡查机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的巡查,遇有灾害性、突发性、季节性变化时,要组织专题巡查,建立安全生产巡查登记制度,共同落实巡查、被查人员的责任,防止巡查工作走过场或做形式。第三,要建立安全生产经费保障机制。在企业管理费用中,应落实安全隐患整改经费,保障安全设施的必备投入,使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治,特别对突发性安全隐患要建立安全隐患整治专项资金,以资金的有效保障促进安全生产质量的提高。第四,要建立安全生产制度硬化约束机制。既要对安全生产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又要提高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力,做到安全生产的有章可循、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要突出重点,把安全生产的中心放在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特别对影响人身安全的隐患要及时加以整治,一时整治不了的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和控制。第五,要建立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机制。安全生产知识也要随着时展和科技进步而加以不断更新,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教育,使每个职工都能提高认知度和增强参与度。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对安全隐患熟视无睹和麻痹大意的行为必将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一个没有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企业,绝对不是合格的企业,只有对安全生产警钟长鸣,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轻企业因安全事故而产生的费用。
关键词:化工安全工程;教学;认知;评价;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24-02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发明,大型离心压缩机的出现,推进了化工装置的大型化,其必然结果是生产的连续化和操作的集中化,化工生产安全逐渐引起世界关注。安全与生产的密切关系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课题,逐步形成各类安全理论,与之相关的安全技术日趋完善。
《化工安全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拓展课程,旨在通过该课程了解化工安全生产的发展与现状,认识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了解化学工业发展过程中对安全生产的新要求,学习化工安全基础知识、化工安全理论和技术,使学生掌握发现安全问题、分析安全问题和解决安全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那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就成为本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大学课程受学时的影响,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互动较少,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问题成为《化工安全工程》的难点,本课题组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性教学,将单一课堂教学的满堂讲分解为三个部分:认知、结合实例讲授、实例安全评价,该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教学内容
按照《化工安全工程》课程的设计目标,本课程学习内容主要划分为五大类:(1)化工厂的最初选址、设计安全;(2)化工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有毒有害、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及化工生产工艺的安全可靠性;(3)化工生产设备的安全,涉及压力容器、机电设备、特种设备安全技术;(4)化工生产操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或潜在危险的操作及由此而产生的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及特种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这五类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都是交叉学科,我们根据实际教学经验,结合工厂的培训经验,对课程学习进行了创新性改革。
三、课程安排
《化工安全工程》共32学时,改革后的教学课程安排分为三部分:化工装置认知―安全知识讲授―化工装置安全的实际评价。即先在教室里讲课程绪论,主要介绍化学工业发展对安全的要求,化工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内容,按照以上教学内容中的5项内容介绍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使学生对该课程进行初步了解。接下来的第二次课,带领学生去现代化的大型化工企业针对单一产品装置进行认知,认知装置之前每个学生要有一份认知任务书,任务书是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化工装置实例,按照化工安全理论涉及的五大要素“人、机、物、法、环”设计,认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工厂位置、四周环境;(2)装置生产的产品规格、产量;(3)生产该产品所涉及的原辅材料;(4)该产品的生产工艺;(5)该装置的主要设备;(6)装置操作人员的衣着、防护措施;(7)装置的消防设施。
在认知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认知任务书,认知结束回到教学课堂,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根据任务书的内容结合实例对照规范讲授,讲授内容如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教学内容中枯燥的设计规范和法律法规要求全部穿插在实践环节中,不再是一条条死背硬记的语句,与装置的具体原料、产品、工艺、设备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将抽象的名词转化为实际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该过程符合哲学中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表1中的讲授内容即为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这种先看示例再学习理论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那么如何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考察呢?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再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理论掌握的程度和水平,是最好的考察方法。
四、与安全实习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考察学习效果
当表1的内容全部学完之后再组织学生去另外一个单一产品的化工企业进行安全实习,这一次也带一张表,这张表格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知识掌握程度再结合具体应用进行的设计,内容如表2所示。
对照任务书和表2的内容可以看到,如果学生独立完成表2的填写,即意味着通过《化工安全工程》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专业人员的角度评价化工生产全过程所涉及的安全问题,对安全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思维和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学生如果遇到实际困难就会知道该如何利用设计规范和法律法规去解决问题,所学的知识更扎实、更牢固、更灵活,使学生建立了全面完善的安全生产意识,毕业后既可以参与化工生产,也可以进行化工科研和设计工作,开拓了眼界,培养了多方面化工专业人才,达到了课程设置的目标,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我国各大高校开设《化工安全工程》课程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天津大学在1999年开设《化工安全工程》课程,迄今为止不到20年。化工安全理论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在不断更新完善,教学方式也将随着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改革创新,教学的任务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更有用的人才。课程组将单一的课堂教学与实际化工装置相结合,利用了高校所在地区独特的化工资源优势,所作的一切努力旨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回报社会。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6.02.072
0引言
煤矿安全生产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社会的影响性相对较大,因此,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一旦做不到位,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一方面会损坏煤矿企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小到煤矿企业,大到社会,都造成一定的威胁。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前提和保障,更是促进煤矿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煤矿行业一般都作业于安全隐患较多、危险系数较高的环境中,因此,进行科学完善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不仅是保护人身安全的需要,更是有效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益的重要保障。
1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煤矿工人的综合素质低下,威胁安全生产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也正在进行各种改革,用人体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这样的变化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另一方面却给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威胁。煤矿企业的合同制临时性工人的增多,不仅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而且由于临时性的煤矿工人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打工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存在着较强的临时雇佣观念,缺乏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安全生产的知识和安全生产的意识都比较薄弱,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煤矿管理人员大多来源于煤矿中吃苦耐劳的生产先进者,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科学性的认知,甚至存在着煤矿出煤免不了违章的错误思想。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的煤矿事故都源于违章操作,对安全生产是一个极大的阻碍。
1.2过分重视生产产量,忽视安全生产规程
煤炭行业的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导致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过分重视煤炭生产的产量,忽视安全生产规程,没有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更没有正确的引导企业的煤矿工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生产流程。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煤矿生产和煤矿安全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并不能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而是将煤矿生产的产量看的更加重要,认为煤炭生产的产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产量是硬标准,质量是次标准,安全是软标准。尽管很多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贯彻落实了安全风险抵押制度,但是实施的力度还比较小,甚至只停留在表层。在生产作业规程学习的环节,甚至很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只是象征性的读一读,并没有真正的深入到生产人员的思想中。
1.3欠缺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力量薄弱
当前,很多煤矿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以往存在的很多安全管理机构当作不必要的部门就行撤销或者合并。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大幅度的减少,这就更加使得安全生产的管理力量更加薄弱。与此同时,煤矿企业中现存的安全管理人员也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不仅是安监人员,又是瓦检人员,致使安全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难以明晰,很难做到监管到位,对煤矿生产造成一定的生产隐患。另一方面,很多政府部门派驻的安全管理人员最终被依附于企业的合并科室里,在职责履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阻碍和束缚,很难最大限度的发挥职责与权力。
1.4安全生产投足力度不足
我国的煤炭企业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就是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这就使得大部分的煤炭企业都面临着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具体分析原因:①很多煤炭企业的负责人只是注重煤炭生产的产量,加班加点进行煤炭生产,致使煤炭生产的机器设备老化陈旧,机械安全生产事故频发。②当前煤矿市场并不十分景气,煤炭供大于求,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资金周转不开,使得安全生产的周转资金减少,煤炭企业没有能力进行安全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隐患的几率。与此同时,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和管理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甚至招聘人员都更侧重于廉价的劳动力,却忽视了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2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解决对策
2.1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强制安全生产管理
我国针对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出台了多项明确的法律法规,比如《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等。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呈现表明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已经上升到了法律法规的强制层面。煤矿企业应该以此为起点,严格落实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借助法律的力量,强化企业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依法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要在企业内部深入宣传法律法规的内容,树立煤矿生产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另一方面,企业的相关部门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不断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整顿。
2.2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我国的煤炭企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逐步由单一生产到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不能要依靠生产产量,更要注重安全生产。因此,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更要不断的推进,加大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由过去的软指标慢慢变成硬性指标考核的一部分,将安全生产考核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去抓,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经济增长力度。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人人有责。将安全生产管理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营造一个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责任制氛围,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完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
煤矿职工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提高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企业应该不断对用工制度进行合理的配置,对煤矿工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加大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宣传,同时,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在煤矿企业高产高效生产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持续进行。
3结语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煤矿行业更是国家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领域,国家对煤矿行业更是提出了“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政策方针。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完善更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大力完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石新,王文涛,肖石英.中国煤炭企业安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张志呈,李春晓.我国煤矿事故多发性和实现本质安全管理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3]刘文俊,周志强,李石新.煤矿企业员工行为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及安全文化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1).
[4]吴平德,陈建国.建立长效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实现安全生产[G]//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一、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基于物质以及精神两个层面的系统化建设工程,在整个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当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1)在企业快速发展中被员工及领导广泛接受的安全指导思想以及安全意识;(2)企业内部具备的安全管理规范以及安全行为;(3)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心理因素以及安全审美观等等。结合当前煤矿企业自身的安全文化,得出的安全文化宣传以及建设体系,具体包括安全物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观念与行为等等。在煤矿安全物质文化建设中,包括生产环境、科技成果、应急预案、隐患防控以及信息预警等多项内容;安全管理制度中则包括安全生产目标、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评价指导以及监督监管等多项指标;而在安全观念层面,则包括科学信念、行为规范、安全培训、隐患治理以及宣传教育等多个环节。基于上述的安全生产各要素,涵盖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当然,其中涉及到的各项基本要素,也使得安全文化宣传得以发展。在上述各个层面涵盖因素确定之后,制定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途径与方法。
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基础,丰富安全文化活动是核心。在这两者协同作用下,探索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1.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1.1艺术性。文化教育工作在煤矿企业内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想要充分的发挥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作用,则需要满足艺术性目标。艺术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宣传的内容方面,让“安全”能够映入职工眼帘。增强煤矿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标语、横幅以及展示板等宣传方式必不可少。可以在煤矿生产企业内部工作区、生活区、井下巷道区等设置安全生产标语以及事故警示牌等等。同时,为满足艺术性的目标,可对标语进行美化设计,运用POP书写形式、动画图片模式,实现安全警示标语与安全生产实际相结合,做到图文并茂,增强安全宣传教育效果。
1.2生动性。生动性的基本指标,与艺术性存在明显差异,虽然目标一致,但这一安全文化氛围的构建,主要是让安全入职工之耳。听觉与视觉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上的发挥出生动性传播效果,让职工对安全生产重新认知。例如,在煤矿企业的内部,开展广播安全知识宣传专栏,固定时间进行广播。同时,可选取职工进行访谈,探讨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认知以及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多种方式的充分结合,能够发挥出声音传播安全文化知识的实效,长此以往,潜移默化的影响职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与思想意识的提升。
1.3实效性。实效性原则,则是在视觉与听觉充分实现安全文化宣传基础之上的延伸。为满足实效性原则,使得安全文化深入职工之心。首先,针对不同的职工人群自身的特点,因人而异,讲究实效性效果,编制并印发《安全知识手册》。具有针对性的传播安全文化,做到效果最优化;其次,依据企业的发展阶段以及安全生产的不同时期,为确保适应性的基本要求,应该及时的调整安全文化宣传策略,掌握安全生产形势,发挥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最后,结合安全演讲以及知识竞赛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模式,优化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途径。实效性是指安全文化教育所能够发挥出的效果,结合以上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实效性。
2.丰富安全文化活动。
2.1宣传目的实在性。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实际,避免形式主义所产生的影响。教育工作与教育内容应该满足扎实的要求,即准确掌握宣传目标,按照安全需求确定具体标准,满足时效性的基本原则。可以在煤矿企业内部缩短宣传周期,确保根据不同职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以及不同情况展开宣传教育,发挥出安全文化宣传的实效性。同时,将宣传与教育工作两者相互融合,一步一步的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满足宣传目的实在性指标。
2.2宣传内容全面性。宣传内容的全面性原则,煤矿企业应该推行精细化管理,结合不同的工作环境与岗位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在规划与计划支持下,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性,则主要表现在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等环节,发挥出细节层面的优势作用,自基层逐层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工作,进而将有形的文化宣传演变为无形宣传模式,做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宣传内容作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发挥实效性的关键,在开展宣传内容的过程中,注重对内容的筛选,增强安全教育的吸引力。
2.3宣传形式多样性。宣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提供了多渠道、多途径。实现多种方式的协同与整合,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出安全宣传教育“新、活、快”的特点,发挥出其中的优势及作用。宣传方式的多样性,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探索出了多途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作为生产经营的核心,在保障宣传形式多样性的同时,为煤矿企业提供了多途径。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应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增强职工自救与互救的意识,提高职工应对突发生发事故的能力。在这一基础之上,依据宣传形式多样性所衍生出的效果,做到未雨绸缪,将安全生产事故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三、结语
[关键词]煤矿;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一、概述
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实现安全长治久安的强力支撑,也是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环境的重要内容。班组是煤矿企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单元,是一切安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孕育企业安全文化的细胞。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搞好班组管理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要从班组抓起,健全每一个细胞,才能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抓住了班组,就抓住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根,只有把根激活,安全这棵大树才会四季常青。只有抓实抓好抓牢班组安全建设,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才能顺利推进和实施,才能见实效,才能真正起到文化育人的作用,才能达到企业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受职工的文化结构、素质的制约和影响,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而发展、技术进步而进步、工艺变化而变化,只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丰富内涵才能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和完整的个性特征。同时,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又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我们有必要给予全面认识、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使其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
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及意义
1.班组是安全生产之基。加强班组安全生产建设是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组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安全生产的执行层。抓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实现班组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是夯实煤矿安全基础、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推进煤矿企业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企业安全生产的最终归宿是员工,安全生产的目标是为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而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现场单元作业,要依靠班组员工的安全作业和规范操作来实现。员工的安全素质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的命运,班组的安全生产状态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的效果,员工和班组是安全生产管理木桶理论的“最短板”。煤炭企业应该树立“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注重班组安全建设,保障生产效益稳定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战略目标,确立“依靠员工、面向岗位、重在班组、现场落实”的安全文化建设思路。班组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三基”(基础、基层、基本功)的根本。
生产班组是执行安全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主体,也是贯彻和实施各项安全要求和措施的实体,更是杜绝违章操作和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主体。因此,生产班组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班组长和班组成员是阵地上的组织者和战斗员。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班组去落实,上有千条线,班组一针穿。特别是现代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以及安全科学管理方法的普及应用和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都必须落实到班组。反之,班组的安全生产各项措施不到位,规章制度得不到执行,将是事故发生的土壤和温床。
2.班组是事故发生之源。加强煤矿班组安全生产建设是减少“三违”、防止事故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生产企业所发生大量事故资料统计分析,98%的事故发生在生产班组,其中80%以上事故的原因直接与班组人员有关。因此,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心必须放在班组,工夫下在施工现场,措施落实在岗位和具体操作员工的每一个作业细节。通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遏制事故发生的源头,这是企业安全生产保障的根本保证,也是落实安全生产监管重心下移的具体体现。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安全与生产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是客观的,能否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关键在班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最终取决于班组;事故预防和事故应急的有效性,关键在于班组;尤其是当班组生产任务较重,当安全与效率、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成本发生矛盾时,如果班组长和员工“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固,安全意识不强,必然会出现“三违”现象,从而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1.班组作业组织体系。班组是为了完成一系列的生产任务而建立。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为定额、定量、定时完成生产任务,班组必须形成与之匹配的人数、人员、工种构成,同时具有本班组明确的生产任务、作业范畴、作业性质和作业范围。我们平时强调的定额管理和定员管理便是班组作业组织体系的一项具体要求。
2.班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煤矿企业要有系统的班组建制,建立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1)班前会制度;(2)班组长随班工作制度;(3)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4)隐患排查治理制度;(5)班组和各岗位安全评估制度;(6)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7)事故分析处理制度;(8)安全检查与奖惩制度;(9)班组学习培训制度;(10)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制度;(11)交接班制度;(12)现场安全文明生产制度;(13)安全绩效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
3.班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班组是作业现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实行班组长作业现场安全生产负责制。安全检查员、质量监督员、群众安监员和瓦斯检查员按职责做好班组相应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4.班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体系。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各岗位、各工种的安全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实行风险超前预控,提高员工对生产作业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认知和防范能力。
5.班组现场生产安全保障体系。班组的任务和目的在于生产,而班组的不安全行为和事故又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和发生,所以在一个完整的生产循环中用“安全四预”、“三三整理”、“手指口述”等系列手段和方法保障班组的个人安全和整体安全。
6.班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把企业的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实行班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效益结构工资制,加大安全构成比例,严格考核奖惩,将安全生产作为班组、班组长、班组员工推优评先、效益工资分配的“一票否决”指标。煤矿企业对班组安全生产工作每月进行一次集中考核,对考核结果实行备案管理。
7.班组安全信息体系。建立健全班组信息管理系统。班组要做好班前班后会安全信息记录和生产、施工等作业记录;认真填写出勤、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班组员工到岗、培训等信息,提高班组安全信息基础管理水平。
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主要途径和方法
1.做好班组基础工作,强基固本促文化。一切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均源于基础,基础强则发展强,基础好则发展好。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更需要在夯实基础上下工夫,具体包括:员工整体素质、员工行为规范、岗位规范、员工薪酬管理、规章制度、团队建设等等。
2.加强班组长能力培训,提高班组长的素质。班组长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责任,客观上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实践证明,班组工作好坏,主要取决于班组长素质的高低。
3.将班组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前移至生产现场。企业的一切生产任务都要在班组完成,把班组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生产现场,是企业把整个安全生产目标转化为实施运作的有效途径。
4.通过民主评议活动发挥每个班组成员的作用,强调集体力量。班组建设是一种群体行为,只靠班组长和几个人远远不够,特别要应对现在工作任务,必须发挥出每个班组成员的作用,班组的各项工作才能到位。“木桶原理”大家都非常清楚,我认为班组可通过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十分重视个人的作用,发挥其主人翁积极性来解决“短木板”问题。
5.开展班组危险预知活动。危险预知,就是预先知道生产或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进而采取措施,控制危险,保障安全。实践证明,班组开展危险预知活动是安全工作之法宝。班组成员要对本班组管辖范围或承担的工作做到明确无误,对重点、难点、危险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相应的事故预案和措施,防患于未然。
6.按规章制度办事是班组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统计,企业中所发生的事故有90%发生在班组,班组中有80%的事故是由“三违”现象引起的。因此按规章制度办事是班组安全的重要保障。班组应配合“三个文化”建设,把班组成员的行为限制在制度标准之中,从根本上制止违章作业、心存侥幸心理、冒险蛮干等的不良现象的发生。
7.营造班组安全文化。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想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可是为什么在我们身边不安全的现象却屡禁不止呢?最根本的问题我认为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班组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营造正确的安全文化氛围非常重要。
8.在做好安全生产的同时做好文明生产。我认为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最终也是为内容服务的。试想置身于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的去工作,在体现班组精神风貌的同时对安全生产也必然是一个重要保障。
五、做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现代煤炭企业制度的建立形成和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日益关注和重视,近年来我国各煤炭企业纷纷踏上安全文化建设之路。我们作为煤炭基层管理,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着如何做好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并已见成效。但随着工作的深入仍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病,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及时纠正和改变。
1.强调基础,稳步推进。既然大家深知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存在一蹴而就,同时夯实基础更是为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环境。所以在具体工作实施中不要目空一切、不切实际。现实工作中大部分企业单位的班组仍存在人员配置不合理、基本素质过差、薪酬体系不健全、装备陈旧落后、技能培训无实效等基本问题,强制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无异于沙地起楼、根基不稳。只有在基础问题逐一解决和完善后,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也就会顺理成章地稳步推进了。
2.注重实效,避免花俏。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固然离不开宣灌、造势、树型、推广等方式和手段,但其宗旨在于杜绝“三违”、避免事故和实现本质安全。实质就是用正确、先进的理念引导行为,正确行为养成良好习惯,良好习惯孕育安全文化的过程。
3.切合实际,避免形式。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是基于对班组实际状况的充分认识,要在调研分析基础上形成切合实际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实施更应考虑员工的承受能力、认知能力、执行能力和素质条件。不要过于盲目、流于形式、走过场、出风头和吹虚作秀。只有从员工的实际出发,方可深入人心,全员参与,共同实现。
【关键词】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生产
在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石油企业不仅肩负着经济责任,更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要本着对国家、企业和个人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一、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物质文化是整个安全文化的硬件设施,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础。首先必须打好安全物质文化这个基础。企业的安全物质文化应包括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工具设施、安全防护用品等。因此,要严格按标准为员工配齐符合劳保要求的防护用品,对安全设施进行必要的完善,并提高已有安全设施的安全性能,而且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企业要按照国家规定,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将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必须依法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依法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努力提高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企业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切实解决好安全投入问题。
二、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依法办事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制度保证。2002年起,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了《安全生产许可条例》等60件法律法规和100多件部门规章。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发实施为我们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并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氛围。企业而依据此制定的内部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也是安全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的特点。随着外部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业务链的不断延伸,一些领域和环节中的安全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要加强企业的制度体系建设,把制度逐级转变成规范和流程,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坚决纠正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的行为,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提升企业的安全工作水平。近年来,石油完善HSE制度标准,共组织制(修)订HSE管理制度17项、企业安全标准23项,补充完善了13个专业安全生产禁令等等,推进了安全文化的深入落实。
三、安全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精神文化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生产的方法、心理素质,安全生产的心态与环境、企业安全风貌、企业安全形象、工业安全科技水平、安全生产机制、安全文明氛围等。就石油企业而言,所开展的安全培训、安全文艺演出、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与探讨、安全会议等都属于精神文化建设的范畴。构建规范有序、遵章守纪的安全行为文化,要利用一切机会对员工开展扎实有效的安全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的安全技能符合岗位需要,并培养其良好的安全意识。要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活动,如通过“安全生产月(周)”活动的扎实开展,让干部员工亲自参与和感受安全文化氛围。要建立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到奖惩分明,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要建设现代化的安全教育基地、安全文化室(街、廊),充分发挥社区教育阵地的作用,促进安全文化进基层、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认知水平。要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和局域网的舆论宣传主渠道作用,大力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等安全文化核心理念,广泛宣教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和出行安全知识,深入宣贯《安全生产禁令》等安全规章制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不断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形成“共担安全责任、共保安全发展、共享安全成果”的共识,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
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和安全精神文明建设三者息息相关,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和安全精神文明建设承载体;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制约和规范着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精神文明的建设;安全精神文明建设是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和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的理论内涵。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和安全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石油企业的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断加大安全文化建设,使员工的安全意识根治于思想深处,保证石油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危险源 安全管理 提高意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目前的建筑施工行业,虽然把“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摆到首要位置,然而,在实际的工程施工当中,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给企业、个人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又一瓶颈。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搞好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断的增强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就成为我们在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中的首要的前提和任务。
2 意识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1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包括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而意识的能动性能够指导人的行动,使人的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因此,安全意识的强弱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各类安全隐患较多,事故的发生后果严重。所以,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主要方针,也就是在建筑施工前要多方面分析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真正做到做到“及时分析、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把各类事故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2.2也就是说,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只有不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会影响他们的安全行为;有了他们的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当中,怎样强化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主动性,就变的尤为重要。
3增强安全意识的对策
安全意识的形成,需要从三个层面去抓好与落实。
3.1首先,是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对安全规章制度进行感性上的认知,这是安全意识形成的首要前提。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各类安全教育、安全交底、违章处罚,其无不是从根本上强化安全意识,实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杜绝违章违规的目的。
对此,我们需要从基础抓起切实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必须针对工程施工的管理现状,全面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对施工人员行为的有效制约;二是必须实事求是,系统、细致地抓好各种工序的安全交底与安排,保证各类施工人员及设备、财产的安全;三是必须重视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在所有施工人员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对所有的施工队伍、施工人员推出企业及有关部门的各类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做到不漏一人,时时、处处、事事想安全、讲安全。通过对安全意识的绝对强化,从感性上提高全体人员对安全制度的认知。
3.2其次,是在对安全规章制度认知的基础上,把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在工程施工实践中得到自觉有效的执行。
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在每个施工管理人员和参与施工人员的头脑当中建立起牢固的安全意识,并自觉的去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这一层面,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安全生产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安全事故案例进行诱导,分析发生安全事故的前因后果及危害等,让施工人员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让他们从被动的执行规章制度,认识到执行这此规章制度的必要性,从而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主动去执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极大的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性。
3.3第三个层面在对安全规章制度的理性认识上,要形成自觉的规范,把安全意识上升到全体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当然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或安全生产的教育上,而是应该积极发挥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在工程施工人员中挑选责任心、安全意识强的人员,担任群众安全员,与其他工程施工人员相互提醒、相互督促,从而在工程施工的实践活动中,与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形成上下互通的管理体系,进一步认知并了解危险事故的特性,发挥工程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去预见性的发现隐患,并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方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增强安全意识的几点保障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真正做到提高安全意识,搞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还必须得到以下保证:
4.1第一,离不开各级施工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
这种支持不能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强调,而应该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切实把“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做到奖惩分明、“不保证安全不开工、不解决安全问题不放过”。
4.2第二、安全管理人员要扎实做好工程施工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
工程施工中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不是走形式、走过场,也不是应对各级管理部门的检查,而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安全教育工作。只有扎实抓好工程施工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才能尽可能的使安全意识得以进一步落实和提高。
4.3 第三,工程施工人员必须提高个人的职责意识和能力。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生产一线,提高安全意识,搞好施工安全,本身也是每一名工程施工人员的职责。在工程施工当中,如果每一名工程施工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把以前的被动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变为主动积极参与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结果,从而也真正实践好我们重视提高安全意识最终的目的。
5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应当抓好提高安全意识这个主要环节,让每一名工程施工人员从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制度开始,潜移默化接受建筑施工安全的培训教育,逐步形成行为规范,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上升到通过意识的能动性来指导施工安全工作,做到可以在工程施工中及时预见安全隐患,消除安全隐患。这样,我们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也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解决和避免,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也就可以得到我们有效的遏制。
关键词 电力设备企业 安全生产关系 协调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超高压大容量电网的出现,电网的运行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研究表明,电网运行管理不善,若是发生安全事故,轻者造成部分电网用户停电,重者整个电网无法稳定运行,严重的时候甚至导致电网瓦解,造成大范围的停电,影响社会安定以及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遵循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将其坚固落实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去,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改革、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其中的利益管理,从而实现生产的安全持续稳定。
一、电力企业生产中的关系
(一)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电力企业是高危行业,要想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就必须处理好安全与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安全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反之要生产就必须有安全保障,换句话说就是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在对安全与生产的认知和处理上,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承认安全与生产之间具有统一性,又要指出这两者所存在的矛盾性。在生产过程中要逐步掌握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要以长远为重,注重整体,坚决反对将安全与生产分裂,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社会体制下,企业需要树立起为安全工作服务的思想理念,将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二)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企业开展一切日常工作为的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可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企业不能够一味的注重生产,追逐利益,必须要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做到安全生产。企业获得效益的途径是生产,可若是没有安全作为保障,生产就只是一纸空话。经过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在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程度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多或少会造成人员的伤亡以及经济损失,另外事故发生之后,工作人员会产生恐惧心理,工作积极性降低,出勤情况有变,正常生产难以保持。所以安全生产才能够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过大量的管理实践以及事故的教训,电力企业的两项根本任务是效益与安全,企业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不断寻找着两者的平衡点,为实现安全保效益,效益促安全而努力。
(三)事故发生的偶然与必然性的关系。
在生产中有些事故看上去发生的很偶然,可是其中却有着必然性,导致事故发生的偶然因素有很多,可是其根源却是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以及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三违加上隐患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安全工作要杜绝粗心大意,电力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从基层入手,狠抓管理,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严格考核,严格惩罚。只有坚持严格对待,才能够强化安全管理,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
二、科学协调各项关系,促进协调发展
1、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根本,稳定是前提,安全是保证。在电力企业发展改革的过程中,尤其是新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需求,这会对企业的生产产生许多的不安全因素,正确处理安全与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需要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以及员工的接受度进行有机的统一,对此加强宣传的力度,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同时注重维护员工的利益,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随时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变化,及时化解矛盾,防范于未然。
2、妥善解决安全管理中的基层班所问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基层班所,基层班所更是事故的高发地段,基层班所需要吸取施工检修调试等等一些班所发生事故的教训经验,针对目前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沟通不畅、职责不明、信息反馈落后等等问题进行仔细的研究,制定出适合电力企业基层班所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以及制度办法,等等。制定的措施需要纳入到具体的作业标准中,按照建档,制定措施期限,规定部门负责人以及检查人,逐渐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协调机制,责任到人,加强基层班所的管理。
3、树立正确的安全政绩观。对于企业领导干部来说,最好的政绩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持企业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树立的正确安全政绩观就要求干部职工将维护企业的安全稳定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实际的工作中实事求是,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全局为重,统筹兼顾,绝不能主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需要对改革所提出的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以及电力企业的现状作出正确的认识,牢固树立起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要戒骄戒躁,本着重视问题的原则,增强安全上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培养脚踏实地,注重实际的思想,克服盲目乐观的思想,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利益、个人与集体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求真务实,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让企业的安全工作能够经受历史、实践以及群众的检验。
(作者单位:葫芦岛电力设备厂)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能高科技产品融入到了人家的日常生活中,我国是个能源消耗大国,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电力安全生产关系着国家的财产安全、人民生活利益和电力职工的安康,是电力企业最根本的效益所在。它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影响着电力企业本身的内外形象。因此,加强和完善电力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的问题。
二、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思想意识模糊,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基建承包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 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存在以下问题:①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②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厂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③主管部门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 。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的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2、安全监督不严
由于安全监察的专业人员少或专业知识欠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经常被一些非生产性事务缠绕,习惯于事故后的调查和责任追究。
3、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低压用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的情况下就开始工作,从而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
4、每个项目施工事前无预备方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最大效益,但有的管理者往往认识不够深刻,只看到安全工作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看不到做好安全工作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从而导致对安全工作认知片面,具体到实际行动中必然是说一套、做一套。
三、加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确保电力工程稳定生产
1、抓教育,提高安全认识
定期对员工思想状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激发员工的干劲,使员工能全身心地投入安全生产工作之中;做好事中保障工作。把平安文化扎扎实实地渗透到一线实际工作中,树立“风险可以防范、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平安理念,认真开展危险点、源分析与控制,做到切入点准、针对性强,杜绝习惯性违章现象;做好事后思想工作。工作结束后,成功经验要总结积累,事故教训要认真反思。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制定对策和措施。
2、搞好施工前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员工的安全意志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要提高安全素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与学习,让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充分认识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把安全教育培训同思想教育、技术教育、岗位专业培训相结合,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安全,相互督促提醒,将保障安全生产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3、全面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杜绝习惯性违章
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有计划地组织学习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管理方法,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场自动投入量高,工作人员也趋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则相对复杂化,管理制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为,在大量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之时,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适应或超前发展 ,必须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认真学习。
4、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长效机制,是南网公司按照“体系化、规范化、指标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思路而建立的一个贯彻基于风险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运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方法,涵盖电力生产各环节的安全生产管理框架。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确保安全的关键,是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环节来进行安全风险管理。
(1) 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安全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以解决人员认识问题和思想统一问题。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风险意识教育、风险辨识和控制能力、业务知识与技能等。
(2)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前,运用多种方法系统地、连续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的潜在原因。主要内容包括:防范事故的种类、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重点岗位等,风险日常监控主要内容、现场风险控制重点措施等。
(3)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各专业各单位风险内容的风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对产生风险的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过程和控制结果进行评估,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等。
5、严抓现场管理,落实现场各项安全措施
现场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好现场各项措施,是保证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应做到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设施标准化、现场布置条理化、材料摆放定置化、作业行为规范化、环境影响最小化。重视对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对分包队伍的安全管理。应将资质完善、实力雄厚、资信可靠的分包队伍作为合作伙伴;对施工队伍还应做好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作业指导书交底;要求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加大监督力度;对分包队伍要与本企业班组同等对待,对其人员、机械、材料、施工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考评。
6、严格检查监督,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开展季节性安全大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影响安全的隐患和安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集中精力抓好隐患消除工作,适时给安全责任传递再加压力,从而达到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的目的。供电系统每年都要相继开展春季安全大检查、迎峰度夏系列检查、“国庆”暨秋、冬季安全大检查活动。活动前都应专门成立了安全大检查组织,对活动开展时间、要求、检点进行具体的部署,做到地毯式检查。在安全检查中,要个人自查与自我剖析相结合,班组排查与公司检查相结合。对安全大检查中查出的主要问题,认真制定整改计划,并按计划认真落实整改,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证;开展安全性评价是保证安全的又一重要手段。
总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电力安全生产,是电力生 产的一个核心基础。但在不同的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有不同的措施,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科学管理的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
参考文献:
[1] 姜绍俊.电力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08.
[2] 张冬云.浅谈电力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6).
具体讲,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过程就是指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人的反复循环,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安全管理就是要着重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自由度极大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必须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知觉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知觉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知觉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矿工们在井下作业,要做到高效和安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事物和特殊环境的感知、记忆、理解,达到人与性格、事物与环境、生产与安全的适应和协调。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的客观环境,才能为排除不安全隐患奠定认识基础。同时,只有矿工知觉出不安全隐患才能在行为上、技术上做到预防,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要按照感知规律来认识和观察井下环境,具体运用知觉的方法有:
——运用强度性,增强刺激感。被知觉的事物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才能达到知觉的清晰。一般来说强烈刺激容易被知觉;微弱刺激容易被忽略。在井下安全管理中,适当运用知觉对强度的敏感特征,多搞一些安全标志,搞一些相对强度如静与动、白与黑等,提示矿工们注意,增强知觉效果。总之,煤矿安全管理应充分利用知觉对强度的反映规律,改进和完善矿井的安全标志,以此自觉提高矿工的安全警惕性。
——运用对比性,增强印象感。为了突出不安全的隐患,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在管理中要自觉地运用不同事物的对比,以增强人的知觉印象。不同的颜色对比、不同的形状对比、不同的声音对比、不同的环境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增强安全知觉印象,达到观察安全隐患的能力。
——运用协同性,增强有效感。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运用协同性原理,调动各种感官,参加知觉运动,使人的知觉达到更加有效的程度。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听的东西只能记住15%,而看的东西则可以记住25%。所以,搞安全教育应做到形式多样化,达到耳听、眼看、手到,特别是对新设备的操作和新技术的掌握,要进行试操作以及岗前培训。
安全行为中的动机激励
安全动机是推动着矿工进行安全生产的一种内部动因,推动着员工积极注意安全,对安全精力达到高度集中,使之成为一种定向力量。安全动机是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动机?真正把安全当作生产的第一需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矛盾。这就要求在生产操作的每个环节中,都必须坚持执行好安全生产制度。从煤矿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说,通过预测矿工的动机来培养提高矿工安全动机的行为,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强化目标的吸引力。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整顿”、“无事故季”、“安全生产月”活动。按工种不同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如对机械工种类开展“安全运转1000天”,对个人提出“安全标兵”、“十佳安全能手”、“安全红旗手”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推行的目标一定要有强度,对员工要产生吸引力,使人产生积极的、强烈的反应和情感。
——增强安全动机的外界压力。开展“安全家庭”、“安全帮教”活动,家属对矿工要做到“敲安全钟、吹安全风”、“亲友提安全希望”等,对矿工安全动机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效应。
安全行为中的个性培养
安全管理是以具体的人作为对象的,因此,对员工个人特征的掌握,对员工性格特征的了解,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必要前提。从性格上看,煤矿工人憨厚朴实,不拘小节。煤矿生产中“愣头青”发生的惨祸比例也很高。从心理过程、特征和状态看,普遍存在侥幸、麻痹心理,这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矿工有不同的个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决不能凭想象去改变矿工的个性。但是,就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来说,我们却有必要引导矿工的个性去适应和服从这个总目标,在安全管理上应发挥人的个性。因此,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根据矿工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矿工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在处理安全与人的关系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在方法上要讲究,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性格的作用,做好各项工作。
——根据性格在社会倾向上的优劣,要把性格引导到有利于安全工作的轨道上来。这就要求管理者摸透每个矿工的性格,哪些是内向型的?哪些是外向型的?哪些是冷静的?哪些是急躁的?最好让工作岗位与性格协调起来。比如看守工、机车司机、电工等,最好安排沉着冷静的职工担任。
——根据性格的相对稳定性,我们管理者要有耐心,因势利导,不要激化矛盾。比如对急躁和有冒险性格的人,不要简单的批评,要让他们干自己适当的工作,随时提醒他们遵守《安全规程》,以利于他们发挥热情和积极性。
注重安全心理培训
我们常常提出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矿工的素质,但往往强调他们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素质,虽然思想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不可少,但它们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制约,必须要以心理素质作为共同基础。实践证明,在紧张、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强就会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员工的技术素质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处理好险情,保证安全生产。因此,我们务必对矿工开展好安全心理培训。矿工安全心理和安全态度的形成,不是自发产生的,可以说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矿工进行安全心理培训,就是要运用心理学这个手段,建立矿工安全心理模型,形成安全心理定势,提高安全心理容量,从而使员工在生产中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反应,用心理指导行为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矿工安全心理培训是一个新内容、新任务。培训工作要采取逐步展开的方式,内容从简到繁,方式由易到难,做到经常化、渐进式,有计划、有步骤、有程序的进行。通过培训,使员工自觉地控制心理活动,指导好自己的工作行为,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安全文化 柔性管理
一、引言
企业安全文化的氛围和背景会形成或造就企业特殊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必须以关照人的基本规律、基本要求、基本特点为根本,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实施文明管理、人性管理、文化管理。这也是“大安全观”或者说是“安全文化”的一种延伸。安全管理的效能发挥,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其安全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管理的机制和能接受的方法,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不断推动安全文明生产,保护职工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以人为本,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要求要对职工加强安全教育,电力企业一般是大型国有企业,非常注重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同时,电力行业性质决定了提高发供电质量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影响正常的生产。安全教育对电力企业的重要程度就可想而知了。现在国内一些著名的电力企业如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华电集团公司、华能电力等企业的安全文化都非常出名,也有各自的特色。而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发展、弘扬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常态化的对职工进行企业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目标、安全技能、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通过运用企业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安全文化自觉成为员工安全生产的思维框架、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使他们自觉自律地遵守企业制定的各项安全纪律和安全规章制度,自觉地按正确的方式行事,从而形成独特的安全文化和企业文化,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电力企业的安全教育按企业的规模和形式分为大小不同的层级,有行政领导的安全教育,专业技术干部的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普通员工的安全。教育的形式有: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专业教育,定期安全教育,特殊情况的安全教育和经常性安全教育。电力工程建设也离不开上述的几种安全。尤其是三级安全教育,专职安全员的安全教育和施工人员的经常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是员工能否进入生产现场进行安全工作的前提,是电力企业进行有效安全管理的基础。只有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并通过严格的安全考试才能掌握员工的安全素质,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时,通过严格的考试合格准入制度组建一支安全素质相对较高的电力队伍是保证电力生产安全顺利的前提。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有其内在的联系,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也属于企业安全文化的范畴,企业安全管理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一种独特的安全文化发展过程,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和相对独立的现象,自然也丰富了企业安全文化。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他们对自己的安全的意识、态度、认知、信念、价值观,他们所具有的安全物质环境及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企业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全过程中同步进行的子系统,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企业安全管理的哲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养等都是用安全来培养、影响和造就的。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是互相不可取代的,那种误认为提倡安全文化,企业安全管理就可以不要了,或认为企业安全管理落后了、过时了等观点是错误的。
三、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就是通过推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把制度建设为主的管理方法与提高个人积极作用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突出职工自身价值,引导职工树立安全新理念,养成安全生产良好习惯,创造安全生产优良环境,增强职工保安全的内动力,这是探索立体保安全的新渠道,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
1、千方百计,以人性化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放弃过去死板生硬的安全教育方式,大力推进人性化教育模式。在教育中把个人的平安健康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使其理解“你的安全就是家庭的幸福”、“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道理,引起职工心灵的共鸣,深刻领会个人的安全与家庭的幸福、生活的甜美息息相关,使职工发自内心地重视安全,在工作中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为安全”的转变。
2、人性化管理,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管理新模式。在实施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的过程中,一是本着人性化管理原则,对现有的规章制度、作业方法、考核标准等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及时修订和充实完善,使管理制度从约束人向激励人转变。二是改进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职工的过错行为和违章违纪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职工做到心服口服,切忌使用粗暴手段训斥职工,执行经济处罚时也需要有理有据,切忌随意处罚。三是注重培养职工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把职工执行规章制度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职工保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积极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应着力培育职工热爱企业,忠于企业,关心集体,奋发向上的良好品质,唤起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改变单纯的物质利益追求,从而可形成热情共鸣、任务共保、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企业安全文化应为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范畴,走人性化与法制化想结合的管理之路。追求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应该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
4、加大宣传教育和人本文化建设。长期以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方针、原则被行之有效地进行贯彻,这离不开国家的大力宣传和建设。《安全生产法》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都确保了宣传教育的实行。明确提出“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布局。加大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典型事例等危害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都加以曝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职工依法自我安全生产保护的意识。”事故可以预防,关键守规章。要预防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就要建立起一套有力的人本文化。以人为本是安全生产的指导方针和目的,是安全生产的本质,是科学的发展观,人本文化的建设不可小视。安全生产工作要人性化、情感化,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社会氛围,将安全辐射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人人事事保安全”,将安全百分之百地落实到实处。
利用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意识和工作导向,使每一个职工都认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生产力”,认识到“安全就是自己和企业最大的效益”,使每一位职工都把“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要体现在关心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上,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手段,关心职工的思想和生活,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使职工能够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实现企业安全的长治久安。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安全标兵等多种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发挥企业安全文化激励功能,激发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以人为本安全管理使广大职工自觉享受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保障,保证完成安全生产的每一项任务,努力追求卓越的安全生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宝贵。《从严安全执法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