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7:27: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 信息化发展受到制约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历程。在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系统中,很多历史数据缺乏有效统一的编码体系,导致数据整合和交换非常困难,企业内部的信息缺乏整合,资源无法共享,这对信息化建设十分不利。目前全国各地无法真正实现统一的标准,“信息孤岛”现象继续演绎。由此可见,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落后。只有不断完善标准化建设,才能够进一步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
1.2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的电力企业管理模式虽然分工明确,但严格的等级制度并不适合如今的发展趋势。目前企业管理机制依然不够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需要改革,才能更好的推动信息化发展。
1.3 电力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化和规范化
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垄断中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很难适应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要求。在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今天,如何让改革的力度加大成为企业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1.4 电力企业管理水平落后
电力企业的长期垄断造成了其管理模式已经远远滞后于信息化建设。具体表现为电力企业落后的管理体制已经充分体现出种种弊端。在业务、流程方面需要重新调整和优化,并且积极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
1.5 电力企业对信息化基础建设认识的误区
有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根本就没有深入了解,认为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购买硬件设施上就可以实现信息化,而实际却收不到应有的成效。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加强员工的个人素质和知识水平,与企业共同成长。
1.6 管理模式和观念存在的误区
一些电力企业对信息化的意义和目标不明确,建立起来的一些应用系统达不到预期效果。在传统管理模式的熏陶下,首先需要变化的就是企业思想意识的转变和体制的革新。企业从上到下,要摒弃陈旧的思想,对于目前的竞争趋势要有清晰的认识,对企业的服务、品牌等意识要具有更高的水准。
2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1 提高电力产业技术水平
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成为信息化技术的热门应用,国内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应用水平正在大幅度提高,同时在系统的安全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2.2 加强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建设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建设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部分。网络安全建设主要体现在加强网络身份认证、防病毒和防攻击的安全系统硬件和软件建设。
2.3 大力发展电力营销系统
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的改进上,主要建立了可靠完善的用电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基础,从省到县,已经实现电费通过银行联网结算。
2.4 整合现有应用系统推进信息化发展
为了解决信息化标准的空白,电力企业要不断的整合现有的系统,将电力系统有效整合,用新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的能力,克服信息缺乏整合,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尽力实现电力企业的信息标准化。
3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先导
各级领导和员工统一思想,从大局出发,树立全局意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部门有效配合,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提高。
3.2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前提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前提,成立以领导为核心的工作小组,保障相关规定和制度的顺利实施开展。
3.3 业务部门协同作战是保障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许多人力,这样就需要所有参与到建设的员工之间必须形成团队协作的良好氛围和精神面貌,实现业务跨部门时顺利进行,进一步搞好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
3.4 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是准则
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生产、营销等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并继续完善,不断推广。
3.5 数据质量管理是核心
数据质量是决定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核心。“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说明了基础数据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
3.6 存在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实践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存在着误区,重视程度不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许多信息化的应用并没有完全开展,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革新不能有效结合;信息化建设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电力企业的管理、研发、生产经营。
4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4.1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先进稳定的信息通道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是电力企业走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网络技术可以构建稳定可靠、先进的信息通道,通过强化系统安全性,把电力信息网络推向新的台阶。
4.2 电力资产管理平台
电力资产管理平台是电力企业对于资产活动进行全面掌控的平台,主要是针对计划、项目建设、运行、调度等环节,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这种全面管理。
4.3 电力信息集成一体化平台
依托信息网络、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建立电力信息集成一体化平台,涵盖监控中心、展示中心、管理中心、生产会议中心等,将电力企业的良好服务、优秀的业务和成果充分展示。
4.4 科技资源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科技资源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顾名思义,就是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依托信息网络建立属于电力企业的科技资源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具备资源共享等先进功能。
5 结论
成功的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推动电力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 从而促进管理的优化。加强信息化管理,加快完善电力信息化体系,以信息化带动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促进信息化的管理。电力企业若要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要重视、深入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更加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冯永青.基于信息理论与技术的地区电网辅助决策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
【关键词】信息化 电力企业 电话编码
长期以来,人们在行政电话号码资源的应用上,习惯将行政电话作为一种办公工具资源与具体人员对应,造成规划困难、编号混乱、查询麻烦等系列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准确把握行政电话号码资源属性与使用该资源的办公机构和岗位功能特性的对应关系,统一规划、规范管理、规律编号,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
1 引言
国网安徽检修公司下设7个职能部门、1个综合服务中心、3个运维分部、2个专业中心、2座交流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并直接管辖21座500千伏变电站。本文将主要阐述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司机关、变电检修中心(检修基地)及500千伏变电站行政电话号码的编码。
1.1 机关职能部室号码群编号
机关本部行政电话号码分配20**、21**两个百号段。公司领导行政电话号码分配一个十号段,副总师行政电话号码分配一个十号段。职能部室行政电话号码编号,按照2014年底该部室核定编制人数(不含所属班组)并预留50%人数的原则分配若干个十号段,且同一个部室的行政电话号码分配的十号段不得跨越百号段。遵从电话编号天然属性,每个千号段、百号段、十号段及其个位号码均从“0”开始编号。
公司领导办公室行政电话编号按照人力资源部的领导排序从“1”开始编号,跳过2000、2004号码。公司副总师办公室行政电话编号按照人力资源部的副总师排序从“1”开始编号,但跳过2010、2014号码。机关部室的行政电话号码,在该部室分配的十号段内按照下述规则从“1”开始编号。
尾号为“0”的号码为非岗位用途号码:由办公室统一分配用于传真号码、值班号码等。尾号为“1”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只用于部室正职负责人或部室享受待遇正职待遇的副职负责人。尾号为“2”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只用于部室副职负责人(不含享受待遇正职待遇的副职负责人)。尾号为“3”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备用于或用于一般管理人员,以备用为主。尾号为“4”的号码为非岗位用途号码,由办公室统一分配至机关本部公共用房。尾号为“5”、“6”、“7”、“8”、“9”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只用于部室一般管理人员,按照人力资源部公布的岗位顺序及同专业号码相邻原则分配号码。
1.2 变电检修中心号码群编号
变电检修中心(检修基地)分配24**百号段,其中工区本部分配240*、241*十号段,一次检修班、二次检修班、试验化验班按照人力资源部公布的班组顺序分配其余十号段。遵从电话编号天然属性,每个千号段、百号段、十号段及其个位号码从“0”开始编号。
机构本部行政电话号码的个位号码编号规则:第一个十号段和第二个十号段,尾号为“0”的号码为非岗位用途号码,由工区统一分配,用于资料室、会议室、实训室、司机室、餐厅等公共用房。第一个十号段,尾号为“1”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用于工区主任;第二个十号段,尾号为“1”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用于工区书记兼副主任第一个十号段和第二个十号段,尾号为“2”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用于工区副主任。第一个十号段和第二个十号段,尾号为“3”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用于工区安全质量管理专责。第一个十号段和第二个十号段,尾号为“4”的号码为非岗位用途号码,由工区统一分配,用于备品备件室、仪器仪表室、工具材料室等公共用房。第一个十号段和第二个十号段,尾号为“5”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用于工区变电一次检修技术专责。第一个十号段和第二个十号段,尾号为“6”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用于工区变电二次检修技术专责。第一个十号段和第二个十号段,尾号为“7”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用于电气试验技术专责。第一个十号段和第二个十号段,尾号为“8”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状态评价技术专责、检修计划管理专责。第一个十号段和第二个十号段,尾号为“9”的号码用于工区综合类管理专责:行政事务综合管理专责、检修基地管理专责。
一次检修班、二次检修班、试验化验班行政电话号码的个位号码编号规则行政电话号码的个位号码编号规则: 尾号为“0”的号码为非岗位用途号码,由工区统一分配,用于资料室、会议室、实训室、司机室、餐厅等公共用房。尾号为“1”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用于班长。尾号为“2”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用于副班长。尾号为“3”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用于副班长(如空缺则该号码暂时不用)。尾号为“4”的号码为非岗位用途号码,由工区统一分配,用于等公共用房。尾号为“5”、“6”、“7”、“8”、“9”的号码为岗位用途号码:班组成员公用。
1.3 500千伏变电站号码群编号
将3000-3999 号段分配给500千伏变电站,共1000个号码;每个500kV变电站分配两个连续十号段,共二十个号码。并按照500kV变电站投运顺序进行十号段分配。如繁昌变号段为300*、301*号段,肥西变号段为302*、303*号段,长临河变号段为338*、339*号段,以此类推。遵从电话编号天然属性,每个千号段、百号段、十号段及其个位号码均从“0”开始编号。
所有500kV变电站统一按照无人值守变电站考虑。变电运维班所在变电站的办公电话号码不够用时,可以从变电运维班所属运维分部分配的行政电话号码中成对补充。每个500kV变电站的监控室行政电话、主要电气用房行政电话、主要办公用房行政电话的尾号相同。
500kV变电站的个位号编号规则为:第一个十号段尾号为“0”、“1”、“2”的号码,固定作为监控席位行政电话号码;第一个十号段尾号为“3”的号码,固定作为监控席位的传真号码;第一个十号段尾号为“4”、“5”的号码,用于资料室/办公室、办票室/办公室等,并接会议室;第一个十号段尾号为“6”、“7”的号码,用于站长办公室(两个)。第一个十号段尾号为“8”、“9”的号码,用于主变及35kV继电器室,如监控室与休息室不在同一楼层允许休息室并接该号码;第二个十号段尾号为“0”、“1”的号码,用于500kV继电器室,如监控室与休息室不在同一楼层允许休息室并接该号码;第二个十号段尾号为“2”、“3”的号码,用于220kV继电器室,如监控室与休息室不在同一楼层允许休息室并接该号码。第二个十号段尾号为“4”、“5”的号码,用于直流室,并接通信室;第二个十号段尾号为“6”、“7”的号码,用于站用电室,并接自动化室。第二个十号段尾号为“8”、“9”的号码(只有内线功能)用于门卫室,允许并接厨房或餐厅。
2 应用效果
行政电话号码资源的第一个千号段专门用于职能部室、基层单位办公电话,主要体现岗位用途的号码,其号码段(百位号、十位号)体现部门、机构分工及机构本部、班组分工,个位号体现岗位属性(岗位相同或岗位层级相同、尾号相同),实现了行政电话号码作为机构和岗位的识别码得功能,便捷了机构和岗位长期规划、中期调整、短期变动等;并且号码只与机构和岗位有关,与具体人员无关(人员变动不得带走号码,到什么岗位就是什么号码),也规范了行政电话号码得使用管理;同时号码的规律编号,也便于于人工简单、便捷、规律记忆。
行政电话号码资源的第二个千号段专门用于500千伏变电站(运行电气用房),每个500千伏变电站按照其在电网投运的顺序而顺序分配两个十号段,满足了安徽电网“十五五”(2030年)规划的500千伏变电站对行政电话号码资源的需求。行政电话号码资源的第一个千号段专门用于500千伏变电站以外的部室、机构,也满足了机构和岗位长期规划、中期调整、短期变动等需求。
3 结语
通过本次行政电话编码实践,公司行政电话号码编码建立了规范的分配秩序,号码分配更加规律、有序,加强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电话号码与员工岗位、机构设置、电气用房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作者简介
黄伟(1982-)男,安徽省含山县人。现为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工程师,从事电力信息化管理工作。
王海涛(1971-)男,安徽省太湖县人。现为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监察工作。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M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1
The 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nalysis of Power Company
Cheng Jia
(Zhejiang Dongyang Power Supply Bureau,,Dongyang3221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evolve,requiring power companies change management thinking and management to adapt to new situations change,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will undoubtedly become the general direction of its development,will greatly enhance th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themselves.Based on the content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ower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need,and to the power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for analysis,tha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ie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electricity as reference.
Keywords:Electricity company;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
Management
电力市场的迅速发展,使县级电力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压力,县级电力企业如何保持自身稳定的发展,是对其管理水平的一个巨大挑战。信息化技术具有公正性、共享性、实时性的优势,电力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可实现对企业各项管理流程的规范与优化,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业务成本的目标。因此,县级电力企业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发展成为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来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成为当前摆在县级电力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内涵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等领域中应用信息技术,来不断提升信息资源的开发效率,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中大量应用了信息技术,强化和改进了对企业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及人员流的集成管理,强烈冲击了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思想,带来了本质性的变革。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不断创新了企业战略管理,促进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必要性
作为传统企业,电力企业要想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赢得发展,就必须转变自身管理思维与管理模式,而信息化应用将大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即通过信息化应用,变革企业管理,来促进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
电力企业的发展,使其管理机构和层次不断膨胀,越加复杂的管理程序,致使大量官僚作风的出现。而电力企业信息化应用,将大大提升管理部门和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减少管理层次,使组织向网络化、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说,信息化应用为电力企业变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力的基础支撑。
电力企业信息化应用,可实现对信息的及时搜集、整理、加工及分析,对具体事实快速做出反应,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信息化应用也使企业管理者对生产、安全、经营等方面信息有了一个全面的掌握,以此为依据,为企业技术创新构成了有力的信息支持。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实现策略
(一)整合资源,加强机构管理职能
当前,我国县级电力企业大多已设立相对独立的信息和通信管理机构,但是其管理模式普遍落后,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大锅饭时代。因此,电企信息部门应着眼未来,加强其机构职能建设,提高自身地位。其定位应该是为供电企业主业的现代化生产、管理和经营提供技术支持,全面负责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通信系统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而不仅仅是提供服务。
(二)网络升级改造,优化信息管理
两网改造后,县级电力企业基本都已形成电力通信网络,但全光纤网络的全部实现尚不现实,存在无线扩频、电力载波、SDH、音频电缆并存的局面,这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极为不利。因此,县级电力企业应着手于通信信息网络的改造升级,来使信息网络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且适当投入,来进行内网络结点的建立。县级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从而建立一个集IP业务、数据传输、电话业务、视频会议为一体的数据综合数据网络,促进其信息化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统筹全局,多元化筹资
对于县级电力企业来讲,保障资金投入是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供电企业在保证生产、营销等主业建设资金外,必须从用电、生产等产业中腾出一定资金,来进一步充实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资金,来保证信息管理系统与主业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建设与维护信息网络,使其同企业自身的发展相适应。
(四)引入和培养信息化高端人才
在电力企业中,既懂电力生产,又懂信息技术的信息化高端人才并不多,县级电力企业更是缺乏。然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类高端人才作用的发挥。因此,通过待遇吸引、深造培训等方式引入和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对于县级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县级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必将促进其高效管理模式的建立,构建扎实的管理基础,规范具体的管理流程,从而大大提升电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邓丽芬.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流程再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2]曹晓丽.试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6
[3]李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考与实践[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4
[4]黄强.浅谈电力企业自动化信息工程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9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现状;变革;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5-0000-02
在这个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电力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则能够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并使信息流转得以加速,从而提高业务运作效率,最终实现电力企业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实现双赢,即实施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企业业务运作更为规范、使企业管理幅度得以延伸、使信息透明度增加、使企业管理控制能力得以增强、使企业生产成本与管理费用得以降低。
1 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领域,是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而作为基础产业的电力企业来说,其实现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变革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与迫切需要。
我国电力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已有40余年,即20世纪的70年代第一代SCADA系统,80年代第二代EMS系统,90年代第三代DMS/EMS系统,而时至今日,除更为开放化与组件化的EMS范畴应用之外,还包括ERP、PMS、协同办公系统等,从最开始的机械应用到电子应用,再到IT应用,直至今日的商业智能化,基本实现了与国外选择技术水平相平行的发展状态。
而在电力企业管理上,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道路则是跨越式的,国家电网公司将方针制定为“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步实施”,而电力企业则将目标定为经营效益,其内容涵盖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决策管理、规划管理等,并整合了各类信息管理平台与保障,形成了一套目前正在使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使我国信息化建设“SG186”工程得以全面推进。
2 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的困难与应对措施
2.1 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落后的管理系统。目前我国多数电力企业在管理上仍然未给予相应的重视,仍然将管理的重心侧重于生产技术之上,并没有将管理流程与规范进行科学化,电力企业整体管理能力低下。简而言之,就是管理观念停滞不前,信息硬件却是最好的。真正的信息化建设应是基于切实可行的电力企业管理之上的,要将信息技术与先进、有效的管理理念结合起来。借助信息系统的强大功能,真正实现高效、迅速、便捷的企业各部门、各员工间的协调与沟通,进而实现协作与工作效率的提升,避免出现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
(2)缺乏电力企业信息建设的标准。我国许多电力企业目前对企业内部各项流程并没有制定科学化的规范与标准,即电力企业的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完整的规范,使得电力企业的信息采集与处理缺乏规范与约束,也就无法实现维护、积累信息,更谈不上电力企业研发与生产的资源共享与互联互通。
(3)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概念不清。我国多数电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理解不清,片面地认为采购最好的设备并实现企业内部网络互联,并研发应用系统就是企业信息化的标志。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数量不及时、不准确,并没有集成业务流程,使用率不高,对电力企业并没有产生实际意义上的效益贡献。电力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将业务流程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与集成,将信息化融入到企业员工日常工作中去,将信息技术数据作为企业决策的基本依据,同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样才能真正对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促进作用。
(4)历史数据积累的缺失。在电力企业的生产中,没有对数据进行历史积累,在一些重大决策或是管理手段上往往还是依靠个人的经验,无法对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
(5)信息化人力资源力量薄弱。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人力资源始终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受制于电力企业长久以来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资源力量薄弱,也是导致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的一大阻碍。同时,信息化人才力量储备在省级、市级、县级呈逐级递减趋势。
2.2 电力信息信息化与管理应对措施
1.将基础工作做好,切实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同时将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的理念进行宣传,从而取得领导的支持、各部门与用户的理解。在进行规划、建设、运行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不断制定与完善规范与流程,使信息平台更为规范化,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可以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其实就是将思维方式、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进行一次创新与变革,因此上级部门的支持与信息化的推广都是必不可少的。
2.在组织机构信息化的同时,结合技术实践与技术管理。电力企业不能单纯地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进行分割,这是由于从事技术管理的人员如果长期不参与信息技术实践,就不能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准确的掌握,也就是电力企业的信息技术本质上并不为其自身所掌握。电力企业的信息化与管理应是高度集中的,应进一步加大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力度,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应用平台,统一规范建设和应用标准,简化和固化业务流程,全面提升应用水平和范围。
3.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信息技术队伍的建立与健全。我国电力企业应建立起专业信息化队伍,建立三级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组织机构,即技术过硬、知识结构合理、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队伍,企业应通过技术合作、交流或是人才培训等渠道来打造企业自己的,具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精通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从而切实推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的建设,使管理促进技术应用,技术带动管理,相辅相成。
3 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的发展方向
3.1 将信息化辅助管理发展为提升经济效益为目标
作为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特点的电力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是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好方法。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企业已不仅应将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加强对财务、生产、计划等的管理,而且还应将目标定为成本管理与经济分析,在有效控制与组织大量的生产交易信息资源的前提下,利用最新的分析与技术手段,最终实现报价方案评估优选、投入产出比较、生产指标动态分析等功能。
3.2 将生产自动化发展为管理信息化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虽然目前在安全与生产方面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持平,但是由于稳定性与安全性始终是电力企业生产的关键因素,因此电力企业无法避免地将信息技术侧重于生产过程控制,而在业务管理中则相对关注较少。我国电力企业已经认识到这点,并开始从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的应用,逐步发展为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建设与优化业务管理过程。
3.3 将信息资源收集发展为信息资源应用
就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进度来看,大多数电力企业已经采购并引进了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并配以了数据库系统,可以说是电力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规模。由于电力企业所涉及的信息资源与来源多且广,因此必须全面、统一地对信息收集、运输、处理、应用进行管理。电力企业应以所获得的信息为基础,经过集成、开发、共享与再造,将其处理成为能够使企业需求得到满足的信息产品,从而为电力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益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变革是电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经阶段。虽然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与管理变革已经持续了40余年,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国电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与管理的变革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真正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潘玉英,田超杰.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0,8
[2]方永辉.电力企业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2,8
[关键词]信息化 建设 分析 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376-01
一、电力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企业信息化从单项应用阶段开始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当前已经深入到集成系统当中的应用阶段。就目前的电力企业软件信息化建设水平来看,概念性较强,如MIS、SIS、EAM、ERP等内涵较为丰富的系统,这些软件系统大都只涵盖了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个方面,从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实施完全成功的并不多,比如E R P,因为企业需求的不同,电力信息化大部分企业只是应用了软件的部分功能和模块,或者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总而言之,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发电企业在生产和管理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整体来看,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范围大、技术强、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因为不同企业需求的不同,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大而全”软件,能够涵盖所有的企业信息需求。现在发电企业各种软件名目繁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但是企业的信息系统又需要成为一个密切耦合的整体,于是有的企业希望通过E R P来整合企业分散的软件系统,但实施结果不理想;有的企业应用整合(EAI),虽然提供了实现集成的可能以及技术支持,但完成集成还有大量的工作;还有整合式应用开发(IAD),提出了进行总体设计和模块切分,选用集成平台,日积月累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方案,这种方式相当于一个提前规划的EAI,它注重整合与集成,很有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后续模块开发难度随着模块增加呈指数级增长。因为它要考虑和以前所有的模块进行集成和接口。二是升级和维护困难。模块越多,升级和维护的难度越大,风险也越高。
随着信息化工作的深入,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复杂,已经不再只是购买一些设备、系统和软件等内容,更多的是要考虑信息化的建设如何为企业服务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企业如何发展、信息系统如何建立、工作流程如何优化等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越来越多的高层管理者已经把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当作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已经从临时性、无计划,转变成为长期性、计划性的工作。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发电企业的建设思路可以概括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控制造价,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从管理需求入手,统筹部署,坚持业务挂帅,稳步推进,以期实现公司科学精细管理与信息化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科学规划、统一标准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已经开始触及到电力企业管理规范化,流程标准化和电力体制改革后组织机构调整的深层次问题,因此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但要考虑如何增强各信息系统的集成度,充分挖掘企业信息的价值,使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收益最大化,还需要思索具备高度的可塑性,具备适应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组织机构调整、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持续改进的需要而“随需应变”的能力。所以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把握全局进行系统的规划。企业信息操作系统则更注重于标准体系的系统的建设规划,关键要规划并逐步建立一套系统的标准体系,使开发者和用户之间,各子系统之间,管理工作与计算机之间,前一次开发与后一次开发之间,计算机系统内、外部各种软、硬件之间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协同起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标准体系要涵盖能满足公司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企业标准,不仅要包括各类管理和技术标准,还要包括各种信息化建设有关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岗位职责和操作手册等与标准发挥相同作用的规范性文件。
(二)精心实施,业务挂帅
信息化工作从广义上看是管理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制度流程三方面的集成,其实施过程本质上是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规范管理行为、优化各项业务工作流程。由于发电企业在信息化过程当中涉及到多个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由于管理体制、构成方面的不同又具备了诸多特点,那么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系统实施带来的管理模式、规范、数据格式、操作方式甚至权益的改变往往会遭遇强大的阻力,以致新的业务规范执行不力,最后导致花费大量投资而系统实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失败。所以信息化建设应当以“业务挂帅为主,信息人员为辅”,大多数企业往往以为这个只是信息部门的事情,而在软件的建设和研发中缺乏参与,以至于后来使用时发现种种问题,项目往往不能按时验收,实施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也是实施成功的限制条件。实施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非常广泛的知识,实施人员是否具备这些知识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信息化建设风险分析
信息化建设工程将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如果能提前清楚识别这些风险并有效地加以管理控制,信息化建设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1、认识误区
错误地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原有管理模式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简单相加,这种误区经常表现为重信息技术轻管理变革,包括重硬件轻软件、重信息设备轻信息内容、重软件开发轻制度规范建设和业务优化、以及应用实施等。正确认识和定义管理信息系统的范围,一个优秀的信息系统,不可能是一个企业管理的全面解决方案,它既有先进性也有局限性。不能明确界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范围会使公司信息化建设偏离方向和脱离重点。
2、软件选型失当
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实现手段,它的功能和先进性是系统成功的重要保障。企业在选择或编制企业信息系统之前,多少都做过一些需求分析,但往往是一些懂计算机的人和懂业务的人各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分析和猜测,真正知道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又懂得现代信息系统的人并不多。需求不明晰,调研不充分,选型失当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3、旧有管理模式的制约
许多国内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存在一个普遍的心态,就是希望软件先进的管理功能为企业带来好的效益,但又不希望改变企业现有的业务管理方式。所有管理人员、基层人员能否理解和接受这种改变对于软件实施的成功至关重要。
4、员工的培训
实施企业信息系统是对员工的一次大改造和人员素质的培训与提高,如果在系统应用过程中不通过正确有力的员工培训将员工与计算机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软件系统就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率。
结语,总而言之,电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的环节非常繁多,方方面满都需要非常细致的分析与思考。信息化框架的搭建、技术的选择与利用、团队建设工作、管理制度的落实都亟待考量,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电力信息化工作着必须要不断的探索与努力,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经验,切实的为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艳辉.ERP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100.
[2] 陆誓宏三.层结构在电力信息网络中的应用[J].西北电力技术,2009,30(2):33-35.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我国新型技术取得了突出的进步,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式,可以对网络信息进行综合性计算,进而促进其继续发展。云计算是将可扩展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服务计算模式,是计算机技术的一大发展。云计算是突破了原有计算计算的限制,可以实现本地计算机和远程服务器的有机操作,将计算分布在比较多的分布式计算机中,进而促进企业数据研究中心按照既定的计算模式进行计算。此外云计算和原有的信息技术存在本质性的差距,实现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进而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二、云计算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由于云计算技术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计算方式,其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云计算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不容乐观。以下将对云计算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1.信息化程度低
根据电力企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改革,云计算模式在实践中有重要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但是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较低,尤其是在云计算方面,管理机制应用不合理的情况时有发生。信息化程度低是限制云计算模式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
2.系统不健全
电力企业要想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突出的成就,必须立足于当前发展形势,建立完善的应用系统。但是在当前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系统不健全的现象,电力企业内部信息出现编码不统一的情况,导致电力企业系统内部出现信息失真或者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云计算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三、云计算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基于云计算技术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为了对计算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要掌握影响因素,进而提升应用效果。以下将对云计算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实践进行详细的分析。
1.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
所谓设施指的是提供给公司的对所有设施及相关技术的利用,涉及到支撑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及虚拟化技术等类型。其中要重视云服务器虚拟化部署,所谓硬件基础设施包括:备份服务器、应用在服务器等,由于服务器是一个管理资源的硬件系统,其中结构化查询系统属于服务器和终端系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操作系统直接应用在独立的服务器中。由于此类服务器是通过虚拟化处理后在虚拟机上部署的,相对于数据库或者其他服务系统来说,占用的总体内存比较小。
2.建立虚拟化的网络沟通平台
随着虚拟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化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能够自主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所谓ERP是虚拟的平台备份中心,主要是由虚拟化平台和内部缓冲区组成的,所有的服务资源都在核心部分,不同的应用结构在某一个子公司的信息中心进行管理和维护。为了实现信息间的沟通和交流,要对资料进行及时备份,由于备份企业和部署企业的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信息保存不当,会出现资源损失的情况。其次DMZ的外网系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其内在服务器也是虚拟的,在操作过程中要对部分新闻内容、招聘内容进行审核,由中心主导单位完成虚拟化操作,进而完善多种应用服务。
3.提供一体化管理形式
由于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原有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和当前人们的需求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体化管理形式。云计算方式的出现改变了电力营销方式,其中存在的海量分布存储技术都可以通过云计算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因此可以建立一个集数据存储和业务咨询系统,由于电力营销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系统,使得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对数据分析进而发现客户的需求,并在规定时间内提升电力营销效果。由于电力营销系统提供了统一管理模式,可以对镜像资料进行高效存储,了解不同版本的基本管理功能,对影像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必要时对资料进行简化。其次可以利用云计算模式快速对信息资料进行部署,利用负载力的变化,为其提供集群的动态管理形式进而保证应用模式的先进性。
四、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BP神经网络;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0引言
电力行业是国内应用信息技术较早的行业之一,先后经历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等建设阶段。目前,电力信息化呈现出基础设施齐备、数据庞杂、应用广泛等特点,已从量化范畴提升到质的高度。对电力企业进行有效的信息化评价和管理,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实现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何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来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何种指标来科学评价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这是当前电力行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正式。通过构建科学、实用、有效的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采用具有学习、记忆、归纳、容错及自学习、自适应能力的BP神经网络算法,科学、有效、客观地评价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利于规范和完善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力信息化健康,快速地发展。
1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建立的原则
(1)简明科学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明确反映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高低与指标间的关系,避免无关的指标列入,指标体系的大小也应适宜。若评价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则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问题上;而若评价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则不能充分反映和评价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设计与使用情况。
(2)公正合理原则。即评价指标应能客观、公正、合理地体现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动态性。
(3)易于操作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应具有可操作性,指标含义明确、可靠,数据易于收集,可供不了解指标体系建立过程的人员进行操作与应用。
(4)以定量指标为主,辅以一定的定性指标。评价指标尽可能以定量指标为主,但全部采用定量指标也不能完全反映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情况,所以要辅以一些描述性的定性指标。
1.2指标体系的内容
结合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3个层次来构建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业务支持程度、IT绩效水平、信息技术水平、IT管理能力、IT持续发展能力等五大方面构成,如表l所示。
1.3指标值的确定及归一化处理
在上述55个三级指标中,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之分。根据指标的评价准则又可分为3类指标:正向指标、负向指标和优化指标。由于不同的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之间又由于量纲不同,所以无法进行比较。因此,为了便于最终评价值的确定,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对评价指标做标准化、正规化处理,以便消除指标量纲的影响。考虑神经网络训练的收敛问题,对所有指标分3种情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1)定性指标。定性指标有工程建设情况、信息安全措施、信息安全制度的完善程度、信息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企业职工IT素质等。这些指标的评价值采用专家打分的办法进行评价,取值为0.0~1.0之间。
(2)正向定量指标。是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包括:设备的运行率、安全运行时间、物资供应保障率、劳动生产率、网络覆盖率、联通率等。因这类指标越大越好,故选用所有电力企业的最大值为该指标的理想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3)负向定量指标。是指其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包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平均响应时间等。这类指标是越小越好,因此,选取所有电力企业的最小值为该指标的理想值,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4)优化指标。是指标具有一个最优的取值范围,太大或太小都不好的指标,包括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指标,该指标如果太大说明企业在信息化投资建设中将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如果该指标值很小则说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没有发挥有限资本的价值。一般该指标取40%~60%比较理想,然后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处理方法如下:
(1)有量纲向无量纲的转化。采取一种二次抛物偏大型分布的数学模型描述:
(2)无量纲指标的处理。采取线性递增函数进行描述:
2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
2.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由大量简单的处理单元组成的非线性、自适应、自组织系统,它是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模拟人类神经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记忆和处理的方式,设计出的一种具有人脑风格的信息处理系统。它可广泛应用于预测、分类、模式识别和过程控制等各种数据处理场合,相对于传统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更适合处理模糊、非线性和模式特征不明确的问题。
BP神经网络是单向传播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网络可分为输入层、中间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其中输入和输出都只有1层,中间层可有1层或多层。同层的网络结点之间没有连接,每个网络结点表示一个神经元,其传递函数通常采用Sigmoid型函数。每对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上有一个加权系数W,它可以加强或减弱上一个神经元的输出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刺激。这个加权系数通常称为权值,修改权值的规则称为权值算法。建立在BP神经网络基础上的专家系统根据一定的算法,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学习确定网络权值。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权值确定、结构稳定后,就可以处理新的数据,给出相应的输出。
2.2基于BP网络的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学习过程
BP神经网络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中,输入层包含55个神经元,分别接受55个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中三级指标的样本数据输入;中间层包含26个神经元;输出层有1个神经元,就是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相应的BP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由于神经网络各层的初始连接权值是任意的,必须先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使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的实际输出与期望值的偏差尽可能小。BP神经网络通过训练将学习样本的真实值与网络输出的误差反向传播到各层的神经元,采用梯度下降法不断调节各层的权值,减小因权值带来的偏差,从而使训练样本真实输出与网络输出的误差控制在设定的0.001误差范围内。具体BP神经网络学习过程如下:
(1)根据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要求,提供训练集。选人对网络输出即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影响的三级指标x1,x2,……,x55作为输入自变量,以此确定输入节点的个数(本网络有55个输入节点);
(2)进行初始化。置所有权值为随机任意小,给定学习精度£一10,目标误差为0.001,读入网络初始权重及学习样本。这里可通过对电力企业300名职工开展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前100组记录(样本序号为1~100)作为神经网络辩识模型的训练样本;
(3)按BP算法训练网络。学习过程流程如图2所示;
(4)判断学习精度是否达到要求,如达到转入下一步执行;否则返回上一步继续学习;
(5)储存并输出权值。利用训练好的网络进行测试(采用10个样本记录为例),输出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最终评价结果。
3实验结果及分析
采用BP神经网络对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辨识,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结点数分别为55×26×1。根据经验和试验,前100组记录用作学习样本,作为训练神经元连接权值用,学习精度£=1×10;后10组(样本序号为291~300)样本作为测试检验用。经过反复多次学习,其学习结果(测试)如表2所示。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系统;ERP
企业资源计划(ERP)最初是由美国的Gart-ner Croup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根据其定义,ERP系统是“一套将财会、分销、制造和其它业务功能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它对于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力企业是资产密集的流程型生产企业,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的电力行业信息化,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把电力企业推向了市场,作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电力ERP得到高度重视和迅速发展,不论是IT行业还是电力企业都在这场体制改革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内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会计信息化的思想、方法、手段普遍比较落后。20世纪90年代初期,各电力企业展开了以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业务的研究。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已经完成了以业务核算为核心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开始向管理信息化的方向转型,为今后的会计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时至今日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仍然处于信息孤岛之上,其突出特点就是只能进行事后核算。每个财务部门都拥有人数相对众多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整日忙忙碌碌、日理万机,却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高层所关心的财务信息,因为这些忙碌的财务人员还只能在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之后,遵循会计语言进行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录入、记账、报账等。而事关重大的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却未能有效、实时地集成和共享。凡此种种,决策层由于根本无法获得支持决策的实时动态信息,导致财务风险加大,资金回笼困难,采购成本高,企业利润被吞,资金链和现金流严重吃紧,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电力行业ERP下会计信息系统所需的人才基础较好,素质相对较高。从1990年开始,电力系统为全面推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对基础人才的培育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电力系统内数千名财会人员接受了相应的技能培训,是电力行业开展ERP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坚实基础。
3.基础设施较好。ERP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都非常重视,各电力企业均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为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目前,电力系统内的光纤骨干网已经覆盖到了全国80%以上的省市,部分地区已经铺设到了县级电力企业。网络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为电力企业ERP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实施ERP对电力企业财务系统的必要性
1.ERP系统及时有效的数据反馈,为管理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以前,只有到月中才可能获取的上月的报表数据;如今,领导者可以随时得到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每月月初就能得到数据报表,并且直接送达电力企业管理者的桌面,为高层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字依据;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在系统上线后,加强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控力度,保证了电力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
2.实施ERP对财务部门员工的意义和作用在于资料收集和录入等基础工作被ERP系统取代,实现了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集成,电力企业中的全部业务活动的全部数据,包括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的收集,都不需要人为干预或人为干预很少,这样,许多原本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基础工作已被取代,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成本及保证信息采集的正确性;会计凭证的填制和传输基本实现自动化,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凭证大多都有会计人员自行填制和输入,而在ERP环境中会计凭证不是都由会计人员填制,各部门在完成各自业务的同时,ERP系统会根据事先的设置,先由有关业务人员完成相应的业务(原始)凭证填制工作,再传输到会计信息系统,由会计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会计人员只是对这部分会计凭证进行审核,这样就减少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信息的正确性;账簿、报表等信息输出的自动化,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并据此填制会计报表,工作量非常大,会计人员的核算角色在此体现很充分,但在ERP环境中,会计数据大多以原始的、不经处理的方式存放,在需要输出时就可以按照用户的信息需求,任意组合,准确地报告会计信息;为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决策提供必要的财务分析信息。
三、电力企业ERP下集成财务系统的初步构思
[关键词] 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36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66- 01
1 电力设计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的目标
电力设计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内各项业务的数据集成,强化各项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与企业的数据共享能力。首先拓展企业的数据交流交换。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数据交换的平台,实现企业内的生产和管理业务数据信息交换。对于企业生产部门,要使生产进行统一协调,需要进行企业生产流程设计活动,构建企业的数据管理中心,使得企业数据交换体系更加完善。其次整合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和生产流。电力企业作为一个多部门的企业,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对于电力设计企业首先要制定业务标准,设计架构,梳理业务流程,将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与生产流整合到一起,实现企业的资源配置得以最优化,管理效率提升,促进信息化深入发展。最后,搭建一个企业门户,建立一个统一的主页面系统,便于管理用户身份,对信息数据系统起到一个安全的保证。
2 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措施
(1)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包括大量的存储设备、带宽稳定的网络、全面的数据安全系统和企业级服务器,这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于电力设计企业基础设施建立,在机房硬件设备方面,选择国家B级标准建设机房,其设备容量需要满足将来10年时间对空间容量的需要。在服务器硬件设备选择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级服务器,更好的满足当前速度高,计算量大的需求。在网络建设方面应打造以万兆主干、千兆接入的高速网络,同时对于支持平板电脑和移动办公设备要求,可以开通IP电话和远程视频会议等系统。在信息安全方面构建VPN系统,该系统供外设计人员通过VPN登入内网。对电力设计企业重要的文件等信息,还需要经过加密系统加密,这样的文章只能在内网里打开和识别。
(2)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可以说是电力设计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管理和数字化设计平台通常还是依托于国外的西门子Comos软件,PDMS三维设计软件和博超STD等平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在发电、变电、输电和勘测设计中,通过搜资和外业人员把基础工程建设所需要的不同设备、材料、实际地形等各类资料放入工程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各个设计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在相应数字化设计平台上进行二维设计,然后在三维设计平台上采取建模与仿真测试,最终形成三维的设计成果。
(3)电力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一是要建立合同数据库。电力项目需要应用到数据库的合同管理及其设计功能,而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所需参数设定与之相对应的字段,并进行表格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为将来的数据库查询和管理预留接口,如此以来,数据库便得到有效维护。而数据库中的合同信息涵盖了合同设计资料、各类设计划分标准、划分资料、设备采购信息等。二是构建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用于专门管理数据库,使其在建设、使用、开发、维护的过程中得到安全、完整的全程把控,从而实现数据库功能的有效利用。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给用户提供了信息访问的有效渠道,用户只需通过相应的接口,便能够使用并开发数据库。而管理工作人员也能够建立起用户及诸多应用程序之间的联系,以此访问数据库,或是修改数据库,从而更好地开展系统维护。三是建立采购系统。采购系统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对电力设备生产厂商报出的价格、规格、信息等参数进行分析并整合,及时反馈给电力企业,同时对设备参数及时予以更新,确保企业能获得最新的采购信息,可以说采购系统为企业及厂商搭建起了极其便利的沟通桥梁。
(4)生产管理平台。电力设计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在电力设计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运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这就需要首先梳理并构建其切实可行的生产管理工作流程,整理出每个流程所涉及到的岗位信息及具体工作内容,制定出每个工作点的次序和步骤,并对制定出的管理步骤进行规范化地督导,使生产管理工作能按流程有序进行。其次,还应分析出生产管理的信息需求,描述各项工作的功能步骤,明确电力设计企业的需求,使信息技术人员能根据需求设计出更为实用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再次,最后在信息化手段进行过程中,把生产管理流程和信息需求分析导入生产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自动采集在线生产信息,自动形成与生产管理有关的资料与指标,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化。
(5)其他综合管理系统。除了以上管理系统外,对于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系统,还要构建财务管理系统、工程建管系统、人事考核系统和身份证统一系统等方面。这些系统的构建将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巨大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档案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和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档案的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及变化。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从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能更好的为电力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1.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部分和重要环节,对电力企业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电力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有力保证。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电力企业档案包含着许多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范围广、门类多、信息容量大,是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是企业成长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涵盖着丰富的科技资源和知识信息,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这些珍贵的档案保存得是否完好,直接影响着档案的保管寿命,制约着档案被利用的效果。因此,面对目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做好电力企业档案保护工作,加快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步伐,不断拓展企业档案工作新领域,可为电力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同时对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规章制度、管理体系不健全,档案利用率低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管理性、科学性的工作,需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完整以及可操作性的管理规章制度。虽然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已经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但不够健全,在档案的收集、保管、借阅、保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档案资料收集不全,信息缺失;借阅档案时不履行相关手续,经常有借无还;还有些档案人员随意涂改、销毁甚至出售档案资料,严重违反了档案管理的要求。此外,企业对档案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相关档案的利用率较低。实际上,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然而,长期以来,企业一直重“藏”轻“用”,缺乏有效的宣传,使得企业员工对档案的利用效益知之甚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较低。
2.2档案管理缺乏专业人员和专业部门负责
部分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不懂档案管理,以为档案管理只是简单的收集、分类,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有的电力企业没有设立独立的档案室,有的电力企业甚至用库房兼作档案室。许多企业档案资料的归档和保管不统一,致使一些该保存的资料没有得到保存。由于缺乏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的科学界定,大量没有保存价值或没有长久保存价值的资料也被长期保管,这严重增加了经营成本。有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极不规范,随意性强。例如,存在随意涂改现象,越往基层越乱;存在任意抽取档案资料案例的现象。
2.3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别企业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未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致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企业档案信息化相关政策、制度、标准不健全,实际开展过程中缺乏具体的措施和依据;很多企业虽配备了相关的数字化硬件设施,但利用率较低,数据录入量有限;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未能实现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
2.4档案意识不强,归档不及时、不准确
目前,企业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档案意识淡薄,对单位的各项文件、资料不够重视,归档不及时,资料流失、损毁的情况时有发生,文件材料的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以及准确性也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增加了档案收集的难度。此外,由于一些电力企业及职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不甚了解,对电力档案也不够重视,存在重安全生产,轻管理的现象,造成档案管理的不规范,经常出现档案材料不完整、数量不齐全的情况,根本无法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也无法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做好电力企业档案工作的对策
3.1建立健全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当前,国家相继出台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等一系列的档案管理法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政策法规整理电力企业档案资料,同时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和实施规范,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确保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还需建立和健全归档工作的约束、激励、监督机制并运用法律和经济等手段有效进行档案管理,着重落实领导责任制,将档案工作纳入电力企业行政领导责任制进行监督,严格执行奖惩制度。
3.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意识
在文件、图纸、资料等转化为档案工作者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过程中,企业进行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投资。但是在企业产权改革中,有些地方对档案资产的管理流于形式,存在着管理不善,使档案资产的开发利用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没有认识到档案作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其本身就是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档案部门必须重宣传、重造势,在积极探索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的同时,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强势宣传推介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引起领导的极大关注,赢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为档案工作的顺利推进创设良好的氛围。
3.3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对电力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巨大影响,我们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档案管理中不适应的一些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根据需要和可能将其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的原则,做到统筹规划,统一安排。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引导,采取分类指导的措施,正确处理循序渐进与整体提升的关系。对于经济效益好、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企业,要全面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建立健全电子文件的相关管理制度;实现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开展对非电子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深入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网络服务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对于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可以采取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方式开展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务求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行之有效,真正服务于企业发展。
3.4加强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电力企业档案工作要发展,必须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重视档案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激发和调动档案人员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档案人员的工作能力。培训的方式因地因人而异,可以现场培训,将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使档案人员较快地掌握档案工作基本要领。在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想做好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有专业知识,有文化素质,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好的档案干部队伍,定期培训则是建立高素质档案工作人员队伍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使档案专业人员更加适应信息技术和档案事业的发展,采取积极措施抓好知识更新、引进、消化,适应信息技术的成果,拥有更广博的知识,能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来管理人事档案信息。只有这些相应人才素质的拥有,才可能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化平台的潜力,从而更为有效的实施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为企业服务。
4.结语
总之,当今社会管理方向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信息化,它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应以社会信息化为依托,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尽快早日实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和资源共享,使企业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电力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悦红.对电力企业档案信息现代化管理及对策的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
[2]于明佳电力设计企业实施档案知识管理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现代化的突出标志,引领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是工业化的提升动力和推动“引擎”,工业化是信息化的资源基础和主要载体,在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同时,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需求,产生着巨大的市场引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必然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产业信息化,指利用信息技术和新知识、新发明来改造传统生产技术和流程,以及在管理、决策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创造更高的价值。按此界定,产业信息化包含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将信息技术和装备渗透作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中去,以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模式来组织企业的生产动作活动,或者对企业原有的生产动作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另一方面,也是常为人所忽视的方面,即信息手段以及信息资源本身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在当代信息经济条件下,第二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
信息化对企业的组织管理和市场竞争带来重大影响。信息化通过强化信息采集能力,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导致经济组织机构和活动发生变革。信息能力是决定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总之,信息化在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企业加强生产、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等各环节的管理、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增加竞争力、提升效益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为企业信息化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
1 电力信息化
1.1 行业特点
电力企业管理的特点:电力企业生产和管理不同于离散制造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生产过程中不仅有与离散制造业相同的信息流和物质流,还包括了连续的能源流,而且伴随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等过程。因而电力企业是一个比离散制造业更为复杂的工业大系统,其中生产工艺目标往往不能以独立的数据形式实现直接控制。相对于其他行业,电力企业有着以下显著的特点:
1)电力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一体化
电力行业由于其生产、消费的特点,发电、送电、配电和变电是同步进行的,电力产品不具有时效性。同时,电力产品不具备追溯性,电网中的电能无法区分其来源和生产者。这种一体化的特性要求高度的管理信息集成。电力企业的管理行为必须覆盖从发电到送电的全过程。这要求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将企业各个管理部分和企业生产过程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体,集成从原料购入和用户需求响应到发电、送电、变电和配电,服务资金结算等企业运行的全过程。
2)企业内外存在复杂的原辅料供求关系
电力工业的产品虽然单一,但其生产过程却极为复杂。比如在发电环节的电厂就需要燃料、锅炉、汽机、发电、热工、通信等众多功能部门的配合,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极为复杂;在输电配电环节,电力设备的安全正常的运行非常重要,变电设备和输电设施的维护是电网企业的主要工作;实现电力资产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信管理是必须的。因此电力企业对外存在着燃料、配件的采购供应,存在着面向用户的、具有高可靠性要求的商品化电力输出;在内部,各个生产、辅助部门存在着强耦合的严密的并行协同关系。这要求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具有高度敏捷性,能够建立支持企业间动态联盟的敏捷供应链。
3)电力行业在不断的改革当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电力行业渐渐地从集权垄断走向市场化竞争,从开始的厂网分离到电力企业实体化,以及独立资本的出现,都说明了改革的内容在渐渐深入。然而,每一次改革都使电力企业的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难以形成一个长期的信息化规划和付诸实施。
4)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之一
电力产品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往往使其生产、传输、供应和服务的及时性、可靠性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有时甚至具有某种程度的政治、军事意义;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还被赋予了高度的可靠性与保密性。这要求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稳定性,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
1.2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电力行业信息化实现跨跃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企业级的信息集成应用全面展开。
电网企业信息化从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应用于电网计算开始起步,信息技术应用已从单项应用到全面应用,从单机处理到联网处理。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电网自动化应用一直是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同时与企业生产运营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MIs也充分得到应用。
1.3 电力信息化的成果
(1)信息化推动电网管理水平提高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3)电力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
(4)电力规划设计实现数字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提高电力行业服务水平
1.4 电力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和任务
尽管信息化建设在电力系统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仅仅是开始。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物资设备管理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系统、计划统计和综合指标系统等业务系统的整台,消除信息“孤岛”和“烟囱”,建立企业级的集成应用平台,达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等方面任务十分艰巨;企业管理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适应企业市场化运作、安全生产的需要。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方面将面临的主要任务有:(1)开发建设符合电力企业需求的、实用的企业级信息管理平台。(2)加快建设国家发电、电网公司信息网络。特别是建成以光纤通信为主的现代化电力通信传输干线网络。形成高速宽带数据传输网,构建电力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平台。(3)加快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包括建设以企业财务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全国联网运行。(4)加快企业信息标准建设。(5)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确保企业稳定安全发展。(6)加快电力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建设,推进企业国际化。(7)建立电力企业数据处理和存储中心(简称数据中心)等等。
2 电网企业的SG186工程
2.1 SG186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了“科学发展、创新管理,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达到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来配置生产要素,坚持集团化运作和以集约化为取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强化细化管理,加大资源优化整合力度,全面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水平的目标。要实现该目标,与信息化的有力支撑是分不开的。
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其核心是实施“SG186'’工程:构筑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和建立六个健全的保障体系。工程具体任务是: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构筑由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企业门户五个部分组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由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和综合管理业务应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管理调控、评价考核、技术研究、人才队伍六个保障体系。实施“SG186工程”,重点是建设“一个系统、二级中心、三层应用”。一个系统就是构筑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支撑集团化运作;二级中心就是建设公司总部、网省公司两级数据中心,共享数据资源,促进集约化发展;三层应用就是部署公司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县公司三层业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
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7月与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埃森哲公司签定了信息化统一咨询的协议。为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国家电网公司在请进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的同时,还组团对德、法、美、日本等国外电力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和有关IT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
“SG186工程”实施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2007年,开展平台及业务应用典型设计,统一咨询,试点先行,分步推广,实现初步集成;第二阶段:2008-2009年,全面完成业务应用的推广,并基本实现全面集成;第三阶段:2010年,进一步完善提高,为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支撑。
2.2 深刻理解SG186工程的意义所在
1)信息化已经到了攻坚战阶段。国家电网公司要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细化的现代化管理,但目前还不能看到各省市的实时的生产、管理信息,原因在于没用统一的企业级的信息平台,我们信息化应用单体都很好,满足了各企业、单位的应用,但对整个电网公司、省公司层面来说,却建立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和烟囱;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信息不能至下而上的贯通传递,更未实现信息的横向集成(开发的标准、规范、编码的不统一,开发商鱼龙混杂)。通过实施“SG186”工程,才能有效地整合电力企业的信息资源,实现公司上下的快速交换和共享,实现公司内部各管理信息模块的横向集成。
2)分步实施GS186。SG186工程是全国性的电网公司的信息化工程,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结合业务流程的梳理,制定标准,设计架构,在公司总部和有关网省公司开展应用集成试点,先实现财务、营销等关键业务应用的横向集成。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集成主要业务应用,整合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三流合一”,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
电力系统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的扩大了管理的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随之而来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由于病毒技术的快速发展,防火墙的完善,使电力系统网络极易受到攻击,导致企业机密出现泄露。特别是部分电力企业中局域网极易出现堵塞现象,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再加之操作系统漏洞及上网管理不严,极易给攻击者留下后患,各类远程攻击及病毒入侵时常发生。
2计算机网络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意义
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管理人员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企业管理者只需要在本部就可实现对各地项目部财务、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等信息的了解,及时获取各地项目部的资料,与其他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对项目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当前电网建设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将各地电网设施进行连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而且还可以将各地分散的员工有效的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为管理带来了较大的便利。这样管理范围进一步缩小,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个平台,可以有效的将企业与员工有效的联系起来,充分的调动起每一位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更好的了解员工的基本情况,科学合理的做出更项重要决策。可以说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其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帮手。
3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应对策略
3.1做好电力系统安全风险的评估在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则需要做好安全状况评估工作,聘请权威信息安全咨询机构,同时组织企业内部信息人员和专业人员参与,从而对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尽量应用已成成熟的技术和产品,确保信息安全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3.2采用信息安全新技术,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电力系统企业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很多,应该根据安全需求的轻重缓急,解决相关安全问题,根据信息安全技术的成熟度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采取分步实施。技术成熟的,能快速见效的电力安全系统先行实施。
3.3计算机病毒防范目前防病毒软件主要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两种。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病毒的危害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将电力系统内各台计算机加装防病毒软件,并且要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的病毒库版本,建议采用单机版、网络版防病毒软件及其他防护手段相结合的综合病毒防范体系。
3.4优化安全设备配置策略通过信息检测、攻击检测、网络安全性分析和操作系统安全性分析等一系列配置,对黑客进行监控。利用防火墙可以阻断非法的数据包,屏蔽针对网络的非法攻击,阻断黑客入侵。一般情况下,防火墙设置会导致信息传输的明显延时。因此,在需要考虑实时性要求的电力系统,建议采用实时系统专用的防火墙组件,以降低电力系统通用防火墙软件延时带来的影响。
3.5监视网络流量和进行非授权使用检测通过对网络流量采样.来实时地监视网络流量和进行非授权使用检测。同时,可以通过封锁网络访问或终止非法对话来主动响应非法活动。
4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维护
4.1维护工作内容一是保证设备工作条件,包括供电条件和环境条件等;二是对系统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根据故障现象和告警指示,利用网管及各种测试工具进行故障定位,找出故障原因,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三是通常采用集中维护方式,将维护人员和必要的维护仪表集中在一个主要站;四是经常检查交换机与路由器中的端口状态,尤其需要关注端口差错统计信息,对于出错包特别多的端口,应该检查其是交换机或路由器本身的、链路的原因,还是接入设备的原因;五是链路若是光缆,则主要检查现有衰耗和投运时的衰耗差,链路是网线则用专用仪器进行现场测试,光纤不允许小角度弯折,更不能出现直角;六是网管监控系统和本地维护终端用的计算机是专用设备,禁止挪用,以免病毒侵害。
4.2对维护人员的要求一是对运行中的网络设备在进行变更设置的操作时,必须有两人同时在场方可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并做好如何在操作失败而导致网络设备异常的情况下的处理预案,履行必要手续;二是处理光接口信号时,不得将光发送器的尾纤端面或上面活动连接器的端面对着眼睛,并注意尾纤端面和连接器的清洁;三是熟练掌握所维护的设备的基本操作;四是做好设备的日常巡视工作。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