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浅谈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3-08-11 17:27: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浅谈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浅谈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一、根据地理学习的特点,多引导学生读图、用图、绘图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地理图像的运用,通过阅读、合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读图: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地图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便于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用图:引导学生读图不是说顺手拈来,越多越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认真考虑怎么使用地图才以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绘图:在教学中让学生绘制简化图,有利于学生对图的记忆和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节的教学中,考虑到让学生同时记住它们的名称、分布和形状不太容易,而这一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我采用了首先读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并填图的方法。这样首先通过读图进行观察比较,再通过绘图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形状。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初中地理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要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很有必要性。

1、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一节的教学中,我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在回答地图有哪三个基本要素这一问题时,没有出现我预想的正确答案,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回答“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指向标、图例”,这是他们从教材13页地图中得到的答案,这时候如果我简单地作一个纠正的话可能会让学生不解,于是,我让他们自己从教材的文字叙述中获取正确答案,再提问“指向标是属于哪一个要素的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又可加深印象。

在面对这种难度的知识点学习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得出正确答案,这时,如果老师直接说出正确答案教学效率不一定高,而且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采用教师引导,让学生自我纠正、自我评价的办法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追问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学生引导到一定高度,而且还拓展了教师思维,提高应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置有效提问。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关系,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擅于寻找这种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联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节中学习五种地形时,在学生读图后提问:在这五种地形中,哪一种地形是贵州没有的呢?学生经过思考一般都可准确回答贵州没有平原,这时就可以将其余四种地形与实际相联系进一步追问,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贵阳市就是在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小盆地内,而贵阳到安顺一带分布着大面积的丘陵,贵州省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形就是山地,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及差别。

2、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认为对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的必要性不亚于设置课堂有效提问,有效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答案的正确与否,优点和不足有一个较为的准确认识,对其准确掌握所学地理知识及下一步的学习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同时,如果教师擅长从学生的答案中去寻找闪光点进行及时肯定的话,也能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既需要发散性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更多地表现在二者结合上。

第2篇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初中学习为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初中基础比较扎实,以后的学习过程都会显得特别地轻松自如。但是初中地理知识本身就比较枯燥,我们要达到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还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的目的,就必须采用情景教学法这个公认为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如何实现初中地理教学情景化

1.通过诗词谚语引入主题

古诗词及民间谚语中包含着大量的地理知识,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传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一些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诗词、谚语为开场白展开教学。比如说,在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一章地图这节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猜谜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整个课堂气氛,突出这节课的主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好奇心,而且深化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增加故事情节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带入到一些历史故事、童话故事、奇闻怪事的情境当中去,让学生通过故事来学习和进一步思考地理知识,以此增加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比如说,在讲解海陆变迁一节时,可以先播放沧海桑田的故事,以故意为主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的含义,深化学生对海陆变迁的掌握。

3.通过生活体验学习地理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美好的意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新内容,如何创设合适的情境显得特别重要,地理游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在对世界气候一节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假设一个情景,我们想去伦敦、罗马、阿斯旺和新加坡这些地方旅行,请学生们积极提供出行的建议。从而引出气候的教学,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让学生在为教师提意见的过程中深化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将地理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充分明白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二、情景创设教学法对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地理知识生活化

把抽象的地理原理、概念具体化,被称为地理情境创设,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情境创设情境中加深对相关原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学生通过情境创设,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身边地理事物,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考虑地理问题,同时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有利于开创新的教学方式

在教育不断深化的前提下,运用情景教学方式可以开创全新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由于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缺少多样化,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感到特别的枯燥乏味,带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然对学习就没有兴趣。把情景教学与其他地理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拉近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只有大胆的设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及时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才能够更好的推进教学制度的改革。

3.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学开放性的提高

作为一个教师,要具备多种教学能力,要在一种教学方式行不通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方法,找到适应自己授课、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比其他模式的教学方法更为科学,能够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情景教学中,摆脱了原本的死板教学,在思考和谈论的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将情景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吸取一些可取之处,会使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总而言之,只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变得热爱学习了,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将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是一个大的考验。传统教育法和情景教学法结合起来,不仅要把学生引入适宜的学习环境中,还有把学生带到好的学习状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融洽交流。

4.有利于学生好奇心和创造性的培养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情景化教学主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这正好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情境教学侧重于想象力的创造,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这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情境化完全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求,需要地理教育工作者把理念的创新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出好的地理教学的观点。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教师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地理教学才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并且不断的去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地理知识不断的生活化,地理知识的使用性才能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情景教学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君.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3).

[2]沙国梁.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J].时代教育,2012(20).

第3篇

试论中小学教师科研培训平台的建设

浅谈中学信息化教育管理

非理性与理性的归附——微型小说荒诞创作手法略说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寓教于情

搭建网络沟通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的探究性学习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高一数学学习障碍成因及突破的分析

把高中政治课“推入”生活——浅谈时政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方法以及重要性

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浅议政治课导入新课方法

如何设计英语“导学案”中的预习环节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

做好基层研训工作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身教重于言教——从日本中学教师的言行中所体现的

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材建设的新突破——评高教版“语文课程教学论”系列教材

语文活动学习探讨

收获是成熟在心里的——《都江堰》同伴互助教学之反思

现代文阅读中句子含义理解的方法

侧目窄门以里品味境外人生——《代号:SBS》阅读笔记

论《诗经·小雅》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物象承载情感创设说话平台——《小中见大“说”故事》作文课感受

《念奴娇·过洞庭》意象的审美文化意味

化虚为实将诗歌意境教学落到实处

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试谈初中语文拓展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浅谈

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规律及方法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之我见

文言文中变式句的判断方法

图形板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中学语文教育强烈呼唤“爱”

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谈“绿色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给语文一双轻灵的翅膀——语文课程解读的一点反思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源头活水——浅谈阅读情趣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和氛围的创设试探

浅谈小学高年级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听、说、读、写出快乐——快乐课堂教学实感

《童趣》教学实录与反思

感悟是写作的生命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探微

在语文有效互动教学中活用课程资源

语文知识性预习小议

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开阔思绪——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素质与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设计作文教学

初中新生作文写作指导四步曲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3.07

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新教改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初中地理学科在课堂授课的有效性方面急需提高。课堂的教学是教育实施的基础也是必备的的环节,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问题。所以,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完善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势在必行。本文简单阐述一下当前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详细的提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初中地理的现状

1、初中地理的现状

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应该是大部分教师共同感受,在新课改实施的推动下,课堂教学急需进行改变。当前的课堂现状表现在:首先,费时多,效率低的现状明显,在课堂上老师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讲课,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欠缺。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是田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的开拓,出现费时有效率低的现状。其次是机械的记忆,理解操作的少。初中的地理会有大量的地图需要记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进行机械的记忆,而且效率低下,在实验室里的实际操作动手,观察模型进行记忆。另外,有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提高学生的成绩,划重点的教学模式,遗漏很多的教学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能够借助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在新教改的指导下,课堂的有效性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当前的形式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以新课标为基准,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的要求是以学科课程标准替代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模式,分学科的进行有针对的教学,是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新教改的大纲中分学科的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标、方法、进度、内容要点、注意事项等问题,针对相应的学科进行适时地调整。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有效性实施的主体,教师首先掌握教学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备课,了解新增进的内容和以往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在自己的教学实施中摸索出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根据地理课堂的自身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启发授课、探究式、体验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多种的教学方法,这些的教学方法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穿行相应的教学。在这些方法中没有哪一个绝对是最好的,这就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达到教育的目的。地理的课程是一种人文兼备的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如,地理区位因素的内容设计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课型,在学生阅读后能够总结出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然后再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理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通过师生对话、学生间的互动合作,采用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在长期的深入实践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2、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地理的教学中图形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不仅会看图更要学会画图,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画图能够明确区域中的地理位置。在以往的教学中仅仅通过对地理位置的记忆,印象不深容易弄混弄错,记忆的相对模糊,通过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纸上画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根据自己绘画相对应的的区域掌握相应的人文地理知识。在课堂中进行绘画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绘图进行记忆,还可以借此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进行知识相补的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就是能把理论与知识结合起来,如,星体日照图气候锋面图等等,绘画的过程是学生实际动手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记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发散的能力。

3、创新教学模式,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地理的知识贯穿于实际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公路上行车,你要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意识,能够很好地掌握前进的方向。还能够了解季节的交替、昼夜的交替这些自然现象是怎么形成的,这些是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形成的;海市蜃楼、日食、月食的成因等常识。再如了解地表外力作用的程度与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进而引导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另外,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和生活的热点问题,主动地把地理知识与社会热点紧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觉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结束语

在新教改下提高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新的政策的指导和带领下,需要教师队伍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变换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学的的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总结,高在教学中的能力,促进地理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潘操.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1)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情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98-01

一 概述

“新课标”基本理念提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求地理课程教学要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等。久而久之,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地理的动力;更有不少学生认为地理是无关紧要的“副科”,觉得地理是不需要理解和思考的,是只要背背记记就可以的死知识;更有甚者,认为地理考得好坏根本无所谓的学生都是被动学习,教师一般把结论性的东西直接传送给学生,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对知识体系建构的思考和探究过程。随着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如何改变地理教学的现状,如何使地理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如何提升地理学科的地位,引发了无数地理教师的思考。将情境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一定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去自主地发现探究知识,并最终梳理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中。

二 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地理知识实用化,提高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的兴趣

地理情境创设通过把抽象的地理原理、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情境创设情境中认识相关原理、概念的现实作用。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身边地理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使学生学会用地理思维的方法去关注生活和社会,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造性

各种地理现象来自于生活,而情景化教学需要学生开展观察活动,这恰恰培养了学生对地理事物和周围世界细微变化的观察习惯,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情境教学十分注重想象,为学生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

三 初中地理教学情景化的策略

1.借助诗词谚语创设情境

古诗词及民间谚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产物,其中能表现地理知识的诗词佳句数不胜数。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善于把那些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诗词谚语融到教学活动中创设趣味情境。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图的阅读部分,可以以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一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地在眼前。”谜底是――地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又加深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增加故事情节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历史故事、童话故事、奇闻怪事等作为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回味、深思,从而使地理学习更具趣味性。例如,在讲海陆变迁一节时,可以在开始新课之前播放沧海桑田的故事,理解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力。

3.运用地理活动创设情节

学生的体验往往不是自发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营造愉悦的情境,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召唤他们乐意主动地接受知识的熏陶,而地理游戏就是一种合适的创设情境途径。例如在讲授世界气候一节时,可以模拟情景教师将要前往伦敦、罗马、阿斯旺和新加坡旅行,请你为老师提供出行的建议或者旅行小贴士。衣食住行都跟气候有关,学习世界的气候,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在为教师提供生活出行意见中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去伦敦带雨伞、去阿斯旺抹防晒霜的原因是两地的气候差异,从这样的生活体验中学习地理,让地理学习更加有趣。

四 结论

总之,地理教学情境化是当代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需要地理教育工作者大胆创新并持之以恒地践行,并提出更多地理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君.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3)

[2]沙国梁.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J].时代教育,2012(20)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小组作业;案例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17-02

1.前言

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足够认识,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也一直在进行,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小组作业学习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们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初中地理教学更加有效率,增强学生自主研究的兴趣。合作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判断事情的能力。

2.地理教学中小组作业形式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在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的同时,主动进行组内的协调和任务的分配,各司其职,在小组同学的带动下,每个人都积极完成各自的任务,主动学习相关地理知识,在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每一个人的学习主动性。

2.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会主动研究和了解知识,古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样的自我探究过程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透彻和牢固,提高了学习效率。当出现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拿到课堂上请教老师,带着问题来听课,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学习,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2.3有利于完善教学模式。打破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改变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去探讨和学习地理知识,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优化了学习进程,是一种应当积极引进的教学模式。

2.4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大家分工合作,分头行动,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凡事都有两面性,小组合作作业的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分组不合理会导致组内成员不和,无法很好的配合完成作业进度,这就会影响整个小组同学的学习,适得其反,拖累整体进度和效率。还有就是时间紧张,无法给同学留足够的时间去探讨和学习,交流不充分,影响了学习的效果等。

3."小组作业"的应用探究

小组合作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必拘泥于几种方法,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要合理的进行小组分组,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分在一个组,通过学习好的同学带动学习差的同学,同时各组之间不能有太大的差距,要形成一种组与组之间竞争的态势,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组内要选择沟通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以便使小组成员之间更好的协同合作。

加强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研究问题。分组探讨教学使学生在自己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多种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更加高效的完成教学内容。比如,在讲"地形气候洋流板块"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知识点多且内容抽象,按照以往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抵抗和厌学情绪。这时就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探讨,比如"东非大裂谷和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日本沿岸多雨而温暖?","厄尔尼诺现象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将这些问题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老师进行一些提醒和指导,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氛围,教师讲课时间缩短了,但反而提高了授课的效率。

还可以采取小组间竞赛的方式,极大带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例如让小组之间进行演讲,讲述某一个相关的问题,这样小组同学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课前搜集大量的资料来完成演讲。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摒弃了死记硬背的授课方式。竞赛式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具有很明显的效果。例如在讲"中国的地貌结构"这节课时,要求演讲的同学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讲解我国的地貌构成,这样的准备过程能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记忆更准确和长久。

这样的小组完成作业的教学方式也需要老师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此外,当下的小组合作式学习还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例如小组谈论和准备的时间不足,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有待以后去研究解决。

4.结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作业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所授知识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合作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设,是当代老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桂玲 .浅谈中学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方式[J].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

[2]孙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兴趣[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王思磊.浅谈中学地理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谭雯.初中地理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J].陕西师范大学,2014

[5]李朝辉.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中国期刊 网硕士博士论文库,2003.20

[6]肖远骑. 教师的教育智慧[N].中国教育报,2014-1-27(3).

[7]杜和 春 .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J].教育艺术,2007,(6):12.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趣味教学 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课程受传统影响历来不被人们所重视。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所谓主科的阴影下,地理课似乎备受“欺压”。即使在今天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有些学生、有些教师,甚至有些学校领导对地理学科依然还是不重视。所以,地理课教学之艰难可想而知,要让学生愿意学或者更认真地学习地理,若是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那是万万不行的。怎样让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地理学科吸引学生的眼球,成为广大地理教师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地理教师必须运用科学的,最主要的是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并指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那么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去学习地理知识?根据笔者从事地理教学的体会和感受,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最为关键的。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一门技术或一门学科,你必须先喜欢它、爱上它,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认真去学习它。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接受知识、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强大动力。那么怎样的教学才是充满趣味的?怎样才能让学生认真学习地理知识、热爱地理学科呢?

一、导入的趣味性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过富有情趣的导言作用,使课堂开始便形成一种活跃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掌握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导入新课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

1.以“地理之最”来导入新课。通过“地理之最”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中国地理时先提问: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在讲述亚洲时,可用世界上最高峰在亚洲,亚洲的人口最多等。

2.以世界著名风光来导入新课。用图片或幻灯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在观看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基础上讲授新课。例如,在观察长城的幻灯片或录相片后开始中国地理的学习;可先了解袋鼠,袋狼,然后开始澳大利亚地理的学习;用白宫的图片,引入美国的学习。

3.猜谜语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述英国地理时,可让学生猜这个谜语“排队上WC――伦敦”,以此来导入新课。讲加拿大可用“零存整取――加拿大”来导入。

二、巧借趣味语言授课

教学中通过抓住区域地理及其与历史相互联系的规律,适当引用顺口溜、谚语、古诗、故事、谜语、歌曲以及地理别称进行教学,通俗易懂,可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顺口溜。如:两湖(湖南、湖北)两江两海安,川西云流六千三;流域超过百八万,宜昌湖口各拉段。

2.谚语。如讲西北地区时,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的特点;讲锋面雨时用“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可激发学生兴趣。

3.古诗。在教学中,可恰当地引用古诗词。优美诗句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创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学习旅游胜地――泰山时,不妨让学生朗诵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生在朗诵中将领略到泰山的雄伟壮观。这些诗歌犹如饭菜中的调味品,让学生回味无穷。

4.谜语。如猜“说它多大有多大,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夜里航行不用灯”(北极星)。运用谜语,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5.歌曲。讲内蒙古高原时引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描述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讲长江之前,让学生听一首充满深情的《长江之歌》,这时学生的心中仿佛流淌着一条汹涌的大江,接下来听“你从雪山走来”,提问:雪山是指哪座山?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全部被调动了起来。

6.地理别称。地理别称具有把地理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的功能,有助于学生记忆众多的地名。例如,“世界公园”“钟表王国”――瑞士;“火山之国”――度尼西亚;“佛塔之国”――缅甸;“枫叶之邦”――加拿大;“日光城”――拉萨;“不夜城”――漠河;“草原钢城”――包头等。

三、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问题及热点问题

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地理。在教学中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重要地理时事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因为地理课的许多知识比较贴近生活,贴近实践,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讲到我国的气候特征时,联系农业的发展与气候的关系极为密切,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我国海南、广东、等地积温较高,生长期较长,可以种植各种瓜果,成为我国主要的果菜生产基地,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而北方地区冬季不适宜果菜的生产,过去冬季蔬菜品种非常单调,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南方地区的果菜可以运到北方,丰富了北方地区冬季的“菜篮子”,改变了北方地区冬季萝卜、土豆、大白菜“当家”的历史。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漫画教学,启迪兴趣

漫画教学,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其味无穷,易启迪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如在讲完人类与环境后,我选了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漫画,画面上的地球被拟人化,“头”上大汗如雨,脸上露出惊慌、痛苦和挣扎的表情,工厂及汽车排出的废气包围地球,一片已被砍伐破坏的森林。图下解说词:“啊!地球出汗了”。让学生看完这幅漫画后,要求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这幅宣传漫画揭示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存在这些问题可能引起什么后果?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有效性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57-01一、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觉到它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而是在根据自己的兴趣认识和掌握一些知识,进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更有效的学习。如,老师在对“经度和纬度”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如果老师在教学的开始就告诉学生经度是什么,纬线是什么,在地球的什么位置之类内容,学生一定会感觉非常茫然,认为老师所讲授知识很枯燥。如果老师先把经线和纬线形象的比喻为交错的马路,慢慢地逐渐引导学生,将不规则的马路,慢慢地转向规则的经、纬线向学生讲授,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开展课堂研究性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始终处于开放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积极探索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获取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如,老师在对“从世界看中国”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以及位于亚洲东部和大西洋西岸,这些基本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掌握,之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研究我国和哪些国家以什么形式相邻,通过自主讨论开展课堂研究性学习,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通过多媒体运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是一项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形象、具体的文字、图形、动画以及影片将枯燥的的知识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如,老师在对“大洲和大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而且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老师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学生就无法直观理解,而通过多媒体,将他们位置形象、具体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观察,就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对初中地理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注重教学过程和方法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 参考文献 ]

[1] 郝丽波.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

2012年第15期.

第9篇

让“美”永相伴教育创新学刊 倪振法

培养学生记忆力有效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陈红梅

概谈小学语文教什么、如何教索小双

地理教育的创新要素分析孙希禄王香玲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实践的渗透李胜华

创造有特性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课堂寇海宏

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郑绪丽李春玲

浅谈如何创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窦春艳

高中英语课改之我见周瑞丽赵春英

浅谈活跃在空间图形中的轨迹问题许国旗

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李永朋崔成刚

教育创新学刊 实施素质教育的三大障碍王长江尹丽华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本对话”的认识侯晓映

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德育教育泽别会艳

浅谈如何学好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黄艳红

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李晓波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于蕾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快乐教学罗国富

初中物理教学如何更好地面向全体张长青

浅谈二次函数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朱荣超鞠文进

小学数学评价模式探索陈玲玲

如何在复习中用好化学实验崔成刚李永朋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孙文兰

论高中化学教师的研究性学习王美霞曹国岗

入情入境扎实训练——谈口语交际教学策略邢淑萍

TPR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肖玲娜

也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策略陈永君

浅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李国荣尹丽华

浅谈如何加强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张志勇

浅议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的方法凌伟颜廷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知识与情感关系误区刘艳锋

浅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瓶颈都廷元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策略浅探张作光

“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刘立宾薛有涛

从列宁号召学习到建设学习型政党教育创新学刊 徐杰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张建龙

浅议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及改革新思路闫海莲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性的探讨黄秀军

词汇记忆的秘密张凤仙

创新教学方法——目标设置理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李明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黄成

为了明天我们共同努力——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行动探究徐丽

略论中学语文课程结构优化的基本特征和模式徐艾芹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王胜稳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创设体育教学新境界颜超

作文三步法的重要作用董振华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刘梅竹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董健

快乐作文教学法刘彬HttP://

怎样上好小学体育课贾路明

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充满“语文味”王凡娣

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李玉海

探讨健美操的教学汪仁杰

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不容忽视张占强

政治课教学收尾方法的思考王刚

略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耐挫教育的渗透汪清

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乔玉娥

教育创新学刊 物理教学中多倾注情感教育袁明昌

文史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康习强

面对基础差的学生该如何帮助他们学好生物梁娟

例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弊病与转化李晓红

高中物理科学要领教诲的意义刘庆锋

第10篇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问题的设计;解疑;创造性;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42-02

一、问题教学的概念和地位

初中地理教学新课程改革把倡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和叙述地理信息、处理分析资料、评价判断并解决问题等能力定为能力培养目标。新课程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就是基于为祖国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而提出的。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在初中地理课堂中问题教学法是从课改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1]问题教学作为开启学生思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与教学机智的核心。[2]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能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使整个课堂教学达到好的效果,从而实现目标且能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选用好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本人认为问题教学法是多种教学方法中最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实用性最强的教学方法。“用问题引导学习”应当成为教学的一条基本准则。[3]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4]在教学中,学生是主角,老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对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独立或合作思考、探究,最终获得答案。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在教育教改不断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地理课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有着无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二、问题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方法

要成功地在课堂上实施该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已成为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5]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构筑出有效的问题,学生怎样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问题的解决,继而主动地生成问题?

1.问题应有目的性。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关键性和标志性的问题来清晰地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结构,突出核心知识,明确重点和难点。教师的提问要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

2.问题难度设计应有递进性。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都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教师应对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搭置一个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

3.问题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和探究任何东西,必须从兴趣开始。充满趣味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地探究,产生探究和求知的欲望,从而快速完成学习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国家地理《巴西》的教授,可以展示巴西足球队的队员照片,引导学生发现照片中的人种有什么不同?通过提问,由学生感兴趣的足球入手,引导学生能快速进入问题的探究。

4.问题要贴近生活。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这就要求课堂中提的问题,尽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材料,这样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好奇,从而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5.问题要有灵活性。课堂上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还要根据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或观点加以引导,继续深究,培养融会贯通的能力。

三、问题教学方法的实施

问题教学方法中的问题设计很关键,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方法,而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则意味着学生能不能学会;如何评价学生的思维成果,则意味着教学是否成功。因此,问题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对学生的“引导”。“问题教学法”的支点是坚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问题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养成认真倾听、主动思考、善于表达的良好品质和习惯。“问题教学法”的落脚点应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能力。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是学习的归宿,也是“问题教学法”的目的。实施问题教学法,首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事先设计要探究的问题、明确每一节课的目标、制定科学的课堂推进与辅导方案。在课堂的推进和辅导中,改进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和方法,多开展小组活动和竞赛活动等。在问题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有时会不全面、不深刻、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对学生的观点或结论要表示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不要妄加评论,以免影响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在课堂评价中,始终遵循多鼓励、多表扬的原则,不用过分担心学生提出的观点的不正确甚至错误,只要有观点都应鼓励。在探究过程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不应反客为主。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师的作用应重点放在为学生解惑上。

从以上可以看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使这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更好地结合,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是我们从教者的义务和责任。作为教师,要扮演好授课解惑的角色,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为自己提出新的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库,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好地将“问题教学法”运用到地理课堂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力求为祖国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梓权.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实验与推广[J].广西教育,2008,(14).

[2]杨雪春.浅谈新课程课堂的问题教学法[J].学苑教育,2010,(12).

[3]张合远.精心设计问题串?摇提高教学有效性[J].中国数学教育,2010,(Z2).

第11篇

【摘要】乡土地理是义务教育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初中地理与乡土地理教学衔接具有必要性。文章以龙岩地理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衔接点,阐述与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从而实现乡土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对新课标改革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 龙岩地理;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51-02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对乡土地理教学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乡土地理让学生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学习主动参与、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由此表明,乡土地理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地理技能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贴近生活,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

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认识和管理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没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地方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关系和责任,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而是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有效的支持力不高;在教学时间上,学校开发地方课程起步晚、开发条件不成熟,这就不外乎被挤占、挪用了,同时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难以保证地方课程计划;在教学评价上,更是缺乏评价标准和相应的考核制度,往往只重视结果,而不考虑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包括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因此,将乡土地理与初中地理进行教学衔接,把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初中地理作为乡土地理的基础,乡土地理作为初中地理的拓展,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促进乡土地理课程的有效开展。

一、龙岩地理教学的特点

龙岩地处闽、粤、赣边区,位于福建省西部,处于24°23′N~26°02′N ,115°51′E~117°45′E之间,面积约1.91万平方千米,是福建省9个设区市之一。龙岩地理重点分析了本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评价农、林、牧、渔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与龙岩地理教学的衔接,可以在教学内容方面生活化,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和记忆,促进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龙岩地理与国标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1.以教学目标作为总指挥。教学目标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素之一,按照课标要求,初中地理课程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了教学目标。新课标的总目标是: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能够运用地理技能和方法,关心环境与发展问题,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也要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利于终身发展的地理。例如,课程目标要求“了解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注我国的基本国情,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又如:“中国的人口”课标要求,与乡土地理课标要求“将家乡的人口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家乡人口数量和变化特点”相联系。在全国人口仍然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龙岩市却出现负增长,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龙岩市常住人口为255.95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268.43万人相比,十年间全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24765人,增长﹣4.65%。年平均增长率为﹣0.47%。

2.以教学内容作为整合点。新课程实施后,初中地理教材与龙岩地理教材相互之间必然有结合点,或许是互补的内容,或许是相似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将结合点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教学衔接的魅力。比如,在讲到聚落关于文化遗产时,与龙岩地理“独具特色——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的相关内容联系,教材中有图片展示福建土楼,在教学中把“永定客家土楼——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再谈到保护时,从所在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龙桥(清),乱涂乱画来引申到文物的保护;讲解我国金属矿产分布时,可以结合龙岩地区的矿产资源,特点是品种多,储量大,其中上杭紫金山金铜共生矿储量居全省第一。总之,知识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由不同的知识结合点连接,教师要充分掌握衔接点、整合点,才能自如地穿梭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衔接的网状结构中。

3.教学方法要多样。当前,地理课堂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讲授法,随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同地理学科发展的矛盾不断深化,亟待进一步改进。通过将初中地理与龙岩地理进行教学衔接,也是地理教学方法新的尝试。在教学衔接的过程中,应注意初中生认知特点的循序渐进,依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如讲到中国的河流时,向同学们分析连城龙川河,早期龙川河水位高,河水清澈,鱼虾成群。但是在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合理利用下,导致河里鱼虾几乎绝迹,水质浑浊,露出的河床堆满生活垃圾,夏天路过臭气熏天。以身边的事例作为教学,学生发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周边的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油然而生的是环境保护意识。例如,讲到农业,介绍闽西“干”,其中重点讲解连城地瓜干,把地方传统食品生产工艺进行改革,保持原有特色,使地方特产挺进国内外市场。通过身边的事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寻求答案的欲望,激励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以实现初中地理与龙岩地理的教学衔接,体现地理课程的生活性和实践性。

4.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就是要把初中地理与龙岩地理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教学衔接”,既可以将初中地理中所涉及的内容作为龙岩地理学习的知识铺垫,加深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即所谓“温故而知新”;也可以巩固和强化初中地理中的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既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提升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时候,从龙岩气候入手:

(1)给出龙岩市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见表1。

(2)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找到龙岩市的位置,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从气温和降水分析气候特点。

5.教学评价要灵活。教学评价更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尽量避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弊端。在初中地理与龙岩地理教学衔接的过程性评价中,教学评价应该灵活多样。首先,要注重评价的主体多元化,除了任课老师,更应该调动学生自评和互评;其次,评价方式也应该体现灵活性,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目的。除了纸笔测验法外,教师还应该用其他方法来评价学生,如档案袋法、观察法等。把握教学评价灵活性原则,促进学生的思维灵活化,激励学生有效地学习,同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比如,让学生绘制中国政区图,标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行政中心和简称,比一比谁画得最为标准。又如,利用已知数据,结合所学的绘图方法,绘制龙岩市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见图1。

初中地理教学中衔接龙岩地理,以龙岩地理作为初中地理的拓展内容,通过融合龙岩地理进行知识与技能上的延伸与提高,以促进学生对初中地理的理解,认识周边的生活环境,开阔视野,完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将地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实现学习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连广明,张建焱等.龙岩地理[M].厦门:鹭江出版社,2011.

[3]郑家国.浅谈新课标下的乡土地理教学[J].科学咨询,2012,(16).

[4]张素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变化与分析 [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

第1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随着对教学模式改革与探讨的不断深化,地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引入到初中地理教学中,特别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然而,地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把握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为此,进一步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区域地理教学实施中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什么是地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事件或实例为题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讨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的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种教学方法实施之后,对学生能力培养收效显著,被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被推崇。地理案例教学是教师运用具体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案例教学对学生地理思维方式的形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由地球与地图、区域地理两大板块构成,以区域地理为主,其中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除本标准规定的少量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本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新课标p3页)很显然,这里指的“其他区域”仅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新课标p12页)和“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新课标p17页)的案例。从人教版初中地理的编排来看,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世界地理总论安排在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安排认识地区与国家,八年级上册为中国区域地理总论,八年级下册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仔细研究教材,不难看出: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在认识区域部分多以案例方式呈现。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分区地理,安排了日本等六个国家和亚洲等六个地区,实际上这些国家和区域本身都是案例,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区域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技能对区域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因此,地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初中地理教学,针对性较强。

三、案例教学法在区域地理教学实施中的策略

案例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旨在推动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初中案例教学的实施一般需要经过案例导入———案例呈现———问题质疑———分组讨论———知识拓展———教师点评与知识体系形成等过程,同时必须把握好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的策略设计。

1.确定案例教学实施的整体方案

教学目标的承载性和针对性是所有课堂教学基本的原则。地理案例教学目标承载性包括总体目标的承载性、阶段目标的承载性及案例分析课的目标承载性。案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包括学情的针对性与目标指向性。案例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掌握知识。能力培养需要一定的过程,不能期待通过一两节案例教学课使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各项技能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对整个初中案例教学步骤有明确的规划。一是对整个初中阶段案例教学要实现的目标有明确的部署。二是根据学情设计每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突破目标。三是针对学情与所选案例的特点选择每一节案例教学课的突破目标。

2.构建区域地理教学分析模

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总体目标: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此,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区域地理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构建一套区域地理教学思维模式,教会学生区域地理学习的思维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人教版初中地理认识区域从亚洲入手,意图在于建立区域地理的学习框架。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在第六章教材设计思路中指出:本章教材以叙述式课文———亚洲为案例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方法和策略。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分析框架包括四个方面:地理位置定位、自然环境分析、人文环境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分析。构建区域地理分析模式时,教师不必过于追求区域要素分析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应采取粗线条突点重点要素,注意地理思维的逻辑性和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性。如地理位置定位教学必须一以贯之地遵循空间位置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即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的顺序建模。自然资源主要抓住土地、气候、河流和矿产四大要素。

3.渐进性运用区域地理分析

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阶段,合理设置案例分析的难度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难度过大,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可能出现教师“唱独角戏”或只有个别学生参与探讨分析问题的情况。如过于简单,则达不到推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果。为此,案例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思维的缜密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处于开发阶段,直接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必将导致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从人的认知规律来看,必然是先学习模仿———运用——创新提高的过程。教会初中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区域的现状和发展,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习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区域地理分析思维框架———建模,其次是运用区域地理分析思维框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以案例分析巩固分析模,在学生基本掌握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再真正启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分析区域的能力。以七年级下册为例,在第六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亚洲分析的两大模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对区域的分析有了初步构架。为此,我对第七章案例教学的总体思路设计为:建模(导向性教学)———以例释模———以例促模(固模)———活模(对比性案例教学,提高分析能力)。第一节课为分析模块构建,即对区域地理学习模块构成进行梳理,构建区域分析知识框架,建立区域地理分析思维程序,让学生知道如何分析一个地区和国家。第二节课以《日本》为例巩固分析模式,初步理清自然和人文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会知识的迁移与联系。第三节课以《东南亚》为例进入实际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模板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能力。第四节课以《印度》为例巩固学生运用模板分析区域地理的能力。第五节课采取《日本》、《俄罗斯》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分析模式的能力。4.在教学设计中把握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仅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只有明确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确保案例教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案例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更多的是学生的参与。就教师而言,案例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点拨、拓展和课堂的调控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打破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模式,根据教师提供的具体事实、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进行主动的独立思考或与他人进行讨论,探索最终结论。因此,每一节案例教学课的教学设计都紧紧围绕学生主体性原则预设整个教学过程和每一个活动环节。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平等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实现师生间的和谐互动。案例:日本案例教学课堂设计片段。教学总思路:以二战后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为主线贯穿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法重视学习者参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个人积极思维或小组集体探究实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和兴趣,调动和激发学生思维,减少抽象理论学习产生的单调感和枯燥感;有利于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案例教学过程是学生知识水平得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探究性教学方法,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活力与魅力,值得我们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江晔,刘兰.再谈地理案例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