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

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

时间:2023-08-11 17:27: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

第1篇

2009年度全国注册会计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统一考试已经结束,从所公布的试题范围、结构和题型分析,本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试题涵盖了考试大纲及教材的主要内容,结构合理,题型同前期颁布的试题大纲相符。由于今年是首次开考本科目,因此总体来看,试题并不是很难,其重点大多体现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和运用方面,以下就相关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试题特点分析

本次考试命题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教材及其考试大纲的要求,考核了考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作为注册会计师所具备的实际执业能力,相对而言是一次比较适宜的命题考试。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的试题来看,其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一是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紧密围绕注册会计师考试大纲的要求,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出发。考虑到本科目今年首次作为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实际情况,从难易程度分析,该科目试题命题的中度,难易程度掌握得较为得当,测试了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所需的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从命题范围和各部分比例来看,本科目试题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所确定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两个部分的考试范围,并且这两部分的内容比重大体适当(相对而言,公司战略的比重略微大一点)。试题对每一部分的重点掌握得当,较为突出地反映了公司战略、风险管理各部分的中心内容。这主要体现在对基本概念、名词术语以及人物观点思想等方面的命题上,侧重运用性的知识点考察,如对SWOT分析法的考察、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运用、风险类型等等,他们占试题基础部分的比重较大,这一点从客观试题中看得非常明显,从试题的难易程度分析,这一类试题如果能够认真领会掌握教材及其大纲要领,考生是能较为容易地回答出来的。

二是重视测试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际应用和职业能力的需要,同时又能联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注册会计师的实际业务相联系。这一点相对于前面第一条,即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而言,是较有难度的,它测试考生是否具有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的基本执业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和发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无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全面的掌握知识,更主要的是测试了考生具备运用基础知识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试题的难度是递进的,它们一般体现在是否能具有从所提供的试题信息中识别相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些试题初看,似乎是教材中的“原话”内容表述,但细细一看,似乎又是不熟悉的,它们略微高于教材。如试题第一题目中的第1、23、13、16、19、21、23等等,第二大题中的第1、2、3、4、5、6、7、8、10、13、14、15、16等等。这种考察考生从复杂变化的信息中(抑或人为的增加迷惑考生的因素),能透过现象做出判断的能力是依赖于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理解,只有在这一基础和前提上,才能正确运用。这也提醒考生在复习中,要想培养一种发现问题,并按一定的工作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认认真真地掌握教材及其考试大纲中的要求。此外,要求考生能够以合适的角色并根据这一角色的要求,用简明扼要的方式提出建议、观点和意见,也是考察学生的一个能力。比如第三大题中所提的两问,即根据命题者提供的一些信息,来做出判断。本题中要求考生能够做出:判断甲公司上述有关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是否恰当,并简要说明理由;假设考生是甲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考生在招聘内部审计人员时将从哪些方面考察候选人是否具备所需的要求。这实际上考察了考生是否懂得考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以及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掌握相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在简答题、综合题中是较为明显的,这些试题要求考生经过所学知识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实践经验、较强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将很难准确、全面地发现存在的问题。

三是体现及时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实现知识更新的要求。坚持终身学习,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是对注册会计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因技术不断变革而落伍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时代的要求给注册会计师及时更新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相关领域所涉及的新知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学科较多的课程,因此掌握并回答好本科目试题对考生而言,并非易事。本年度考试中对新知识、新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试题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如结合金融危机、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等出的一些题目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些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如果考生的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较强,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将会变得比较容易。

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中,还特别强调考察考生能否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特别体现在第三大题,提出考生可用英文回答,分数要略高于汉语回答。这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为考生提供了一定的发挥空间。对于习惯汉语回答问题,分析判断问题的考生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是富有挑战性的。

二、试题题型、分值及考察能力分析

忪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作为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课程,有别于其他注会课程,不只是狭窄地集中于某一领域,而是跨越了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整个范畴,重点研究和解决企业长远性、全局性的战略和风险管理问题。增设《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这一科目,就是为了使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员了解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的过程和战略制定的方法,学会如何制定战略以及成功地实施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

上述要求从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试题中,鲜明地体现出来。本年度试题题型分析,单项选择题共26个小题,计26分;多项选择题16个小题,计24分。上述两大题合计50分。其余为客观试题,其中第三大题4个小题,计20分,其中第1和第2小题如果采用英文回答可比汉语多5分。后两个小题各5分,计10分。第四大题为主观性综合试题共1个大题,计30分。从上述题型结构及分值来看,既强调基础知识,更强调知识的运用和综合能力。有关考试题型、分值安排和知识考点的情况,归纳如表1所示:

结合考试大纲要求和本年度的命题,以看到本科目对于考生的知识能力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等级,由易到难分别是:专业知识能力、基本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从本年度的试题构成来看,也体现了这样的安排。这三方面的能力和知识构成如同地核到地幔的向外扩展一样,三层圆代表知识核心、知识中层和

知识的外层。如图1所示:

据笔者统计,这三种能力的测试中,较多的是第二种能力的测试,其次是第三种能力的测试,第一种能力的测试比重并不是很高。可以预见,随着以后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成熟和完善,该趋势还会加强。

三、课程复习建议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在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前提下,考生需要从应试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提高。参加了注会考试的学员可能体会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相对于其他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课程而言似乎相对容易一些,但事实上,真正要掌握这门课程并非易事,它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实践和应用上。如何在学习中、在实践中提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境界、意识和理念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较好地掌握该门课程,建议采用如下的学习方法:

一是理解和掌握每章的基础理论知识。考生在复习中要注意结合案例,来理解每章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并做到融会贯通。要像大家儿时玩的积木和魔方两种游戏一样,把知识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堆积搭配,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审视、分析和思考。长期下去,坚持不懈,相信考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一定会与日俱增,不断提高。

二是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各章考试大纲要求及习题能够认真练习,要针对各章的知识点。对每章内容进行梳理、回顾和总结。有一种复习方法――“过电影”,即晚上夜深人静或安静之时,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象过电影一样将各章的知识点、相关内容反复在头脑中回放,遇到不流利的地方要记下来,并及时复习。这对考生的复习、应试会有所裨益。利用这种“过电影”的思考方式可以检验考核考生是否掌握了教材的内容。

第2篇

关键词:CDIO教育理念 项目风险管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85-02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加快,项目风险呈现出复杂、多变、趋大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在项目风险管理教育中进行课程改成已成为必然。因此,必须进行项目风险管理课程改革,培养出创新型的工程科技和管理人才,本文引入CDIO这一创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构思、设计、实施及运作全过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因而,研究CDIO在项目风险管理这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对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具有极大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1]。

1 CDIO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

1.1 CDIO起源及内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获得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巨额资助,经过4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的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2]。

CDIO中,“构思”让学生掌握风险基础知识,确定学习目标;“设计”以产品设计与规划为核心,通过研发,拟解决某一具体的问题;“实现”特指将项目设计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以制造、建造为核心,组织一体化的课程实践;“运作”是指通过投入产出的成品对前期过程进行评估的环节,包括对前期系统的修正、改进和删除等[3]。

1.2 CDIO教学理念的优越性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CDIO的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适合工科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面对工程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的现状,研究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情况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及做法极为重要。从2005年起,汕头大学工学院开始学习研讨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加以实施,现在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吸收世界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建立符合国际工程教育共识的课程体系。并经过5年左右的改革实践,到2011年取得华盛顿协议的认证,使得毕业生同国际知名大学的毕业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此外,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顾学雍副教授曾在美国担任过10多年软件工程师,他在课程中采用CDIO方法教学,取得突出成果。

1.3 基于CDIO教学模式项目风险管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项目风险管理课程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单独的课堂理论讲述比较枯燥,这门课程与实践结合紧密。目前,项目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1)理论无法联系实际。

项目风险管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讲授方法却只能通过课堂讲解,更多地是注重理论,实践环节很少。这使得学生们对理论知识能很好掌握,但是却无法联系实际,对项目管理的具体操作等实践内容无从入手。

(2)灵活性较差。

在项目风险管理教学工程中,主要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讲解,由于课本中的内容不能全面地描述项目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因而学生们掌握地也只是课本中涉及的范围,致使无法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解决各种问题。

(3)师生之间互动较少。

传统教学中,由于师生只通过课堂进行接触,老师和学生之间探讨交流较少,使得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无法即使解决各种问题,从而致使问题推积,对后面的学习内容产生心理畏惧。

CDIO模式强调综合创新能力、与社会大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更关注工程实践,加强培养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

2 通过CDIO理念进行教学改革

项目风险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要具有理论和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学生。自从金融危机的爆发以来,世界市场越来越不稳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亦越来越大。因此,增强高校毕业生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迫在眉睫。通过学习借鉴CDIO工程教育培养理念,不断改革旧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培养符合现代工程建设需要,并且在国际竞争环境中,具有较强创新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工程管理人才。

第3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小微企业;风险意识;成本效益;内部控制

关于风险管理,多数人都会联系到大中型企业管理中的管理内容,其实,风险管理存在与否与企业规模无关,只要是企业就需要进行风险管理。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抵抗风险的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小微企业虽然规模小、资源有限,但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组织,风险管理也是其企业管理中相当重要的内容。

一、小微企业风险管理概述

2004年9月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人委员会(简称COSO)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明确了风险管理就是一个管理过程,旨在识别潜在事项并对其进行风险管理,使其在主体的风险容量内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我国财政部于2018年8月颁布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700号———风险管理》(财会〔2018〕22号),其中第二条规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等管理活动的过程。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我国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都突出了风险管理的过程属性,即识别、评估、应对的闭环过程,也突出了风险管理的目标属性,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由此可以得出,小微企业风险管理是小微企业为了企业生存发展目标,对不确定性事件进行合理应对的管理过程。

(一)小微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

目前,小微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水平高的,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流程之中,管控有重要节点,有主有次,轻重不同;管理差的,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风险结果的状态。部分企业成立时缺少风险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能够逐渐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逐渐做大做强,有些则相反,成立之初,风险管理就已经建立了,但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一部分企业虽然有着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但处于纸上谈兵,根本没有落地,多数企业虽然制度不完善,但已经成制度的部分执行落实得很彻底。

(二)小微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可以促进小微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能够帮助小微企业了解应对其面临的各类不确定事件,规避风险,掌握机会,合理调配自身的资源,平衡成本与效益,尽量减少经营意外和损失。对于小微企业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小微企业充分利用有限资源,顺利渡过初创期,完成从生存到发展的飞跃。

二、小微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不一,但无论是处在何种状态的小微企业,在风险管理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风险管理意识分寸掌握不合理

在小微企业中,风险管理意识或不足或过强,对风险的环境、目标、事件、评估、应对、控制、沟通及监督不够深入全面,低估或高估风险时有发生。低估风险容易造成被动局面,被迫接受高风险带来的后果,产生重大损失;高估风险则会浪费人力、物力、时间等各项资源,成本费用增加,甚至会因此错失机会,限制企业发展。特别是当面临高利润、大金额、长期收益或是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项目,企业更容易弱化风险意识,面临被动接受风险的局面。

(二)企业实际控制人对风险管理不够重视

小微企业因为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企业决策基本上都是由其实际控制人做出的,是实际控制人的一言堂。如果实际控制人在实际管理中风险偏好过于激进或者懈怠风险管理,会使整个企业对于风险管理都是不重视的,员工也不太可能会主动防范风险。除此以外,实际控制人可能因为自身素质的限制,把企业管理重点放在业务上,对风险管理不重视。

(三)财务负责人的专业能力不足

在小微企业中,财务负责人要全面负责财务、税务、内控、预算等工作,要统筹公司的成本费用与利润,收入与税金、资金的关系,要求财务负责人具有满足这些工作的专业能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但在实际中,一部分小微企业因为人力资源制度、发展空间的限制,不能留住具备完全胜任能力的财务负责人,现任的财务负责人存在专业知识不全面、实践经验欠缺、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在风险控制、沟通和监督中,很难起到专业性的引领和桥梁作用,严重阻碍了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

(四)风险管理不成体系,风险管理重点不突出

小微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导致了小微企业在风险管理时零星操作,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不成体系,很难把握住风险管理的重点,样样风险都想防范,样样都不能把握的合理、恰到好处。小微企业可能会忽略那些高风险、较大可能性发生的不确定事件,把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浪费在低风险的事物上,形成了风险管理的空白区域,未做到风险管理的全面性、融合性、平衡性和重要性,存在舞弊或丧失机会的可能。

(五)风险管理内容的分类管理上关系处理不妥当

目前阶段,多数小微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依旧是生存,因此风险管理也是围绕生存这个战略核心去开展的。因此,战略风险管理必然成为主体,优先级最先,而财务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运营风险管理、法律风险管理这四项风险管理是辅助。在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少有把企业的战略风险管理放在首位的,有的甚至是缺失的,其他四项风险管理缺少了根本的服务目标,基于此的风险管控措施必然是不到位的,管控效果有限,会出现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情况,不但不能促进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反而与企业管理目标背道而驰,最终事与愿违。

三、加强小微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

提高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从最基础的风险管理意识入手,在此基础上,完善制度,抓重点,保根本,促落地。

(一)选人用人培训人,形成全员的风险意识

只有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才能得到保证。第一,要注重风险管理关键人的意识培养。风险管理关键人包括企业实际控制人、财务负责人、各业务部门负责人,这些人决定公司发展的走向,对各项业务都有引领带头作用,更有监督核查的责任,他们的风险意识强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就上去了。尤其企业实际控制人和财务负责人,企业实际控制的风险偏好、风险容量和风险容限,决定着企业的风险偏好、风险容量和风险容限,因此要特别加强实际控制人风险意识的培养,做好员工的榜样。财务负责人是各项业务流程的交汇监督人,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他的风险意识越强,对于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建议影响力就越强,风险管理的效果也越明显。第二,严格把控关键风险管理人员的选用标准,企业要任用重用那些具备以下素质的优秀人才:一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二是熟悉公司业务实操;三是经验丰富,熟知风险管理的要点;四是懂经营管理,能做好实际控制人的参谋;五是要有前瞻性;六是要有职业道德,;七是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第三,通过对所有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职业引导实现加强风险管理的全员培训。在专业培训和职业引导中,让所有员工树立起风险意识。一方面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符合岗位职责内容,预先给关键岗位的关键人打好预防针,强化风险管理的关键点和重点,为该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形成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在执业引导中,要突出风险管理关键人物的带头作用,促进全员风险管理意识的形成。

(二)建立并落地风险管理制度

在小微企业管理中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灵活多变,实用性强,因此,小微企业需要首先建立起一个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随后逐步完善,添加更为具体详实的内容。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最关键部分是流程表单的制定,要通过和具体的业务部门如采购、生产制作、服务、仓储运输、销售、售后、人力资源、法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出易实施操作、方便控制的业务流程,每个流程都要有对应的表单,其填制、审核传递流程要与业务流程一致,在表单中体现部门、人员的分工、职责、权限,这样既保证了财务数据的完整、真实、可靠,又保证了内控措施的有效执行,使得风险管理落到实处。在风险管理制度落地时要减少管理层凌驾和人员串通。减少管理层凌驾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免“特批”,“特批”的存在会让已经制定好的制度、流程失效,正常的风险管理状态被破坏,更让被特批的人,形成侥幸心理,风险管理制度就形同虚设了。人员串通在小微企业更容易形成,因为在小微企业中一人多岗多责更普遍存在,因此除了简单的道德约束,还要在流程设计中减少不相容岗位,形成互相监督。

(三)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抓住重点

在企业管理中风险总是无处不在的,即使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企业也难以做到识别并应对所有风险,尤其是在小微企业里,资源有限,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因此,风险管理一定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合理应对风险。所谓合理应对,就是将风险高可能性大的不确定性事件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高风险就意味着发生后损失大,可能性大就是易发生,这是风险管理流程中的关键节点。比如在合同风险管理中,合同审核时发现客户方存在较多的应付账款诉讼,那么这个客户的授信就要限制,不然应收可能就不能回收,这是个高概率高风险事件,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对于低风险可能性小的不确定事件采取忽略的态度,因为一旦发生企业也承担得起后果。对于风险高可能性小和风险低可能性大的不确定事件,就要看企业的风险承受力、风险偏好,也就是机会与风险的选择,要求企业用收益率、损失率的数据标准线来控制。

(四)坚持战略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是企业维持经营方向

正确最根本的保证,一旦战略风险管理出现问题,就会让企业发展方向发生偏离,甚至南辕北辙。因此,小微企业一定要形成不定期复盘经营情况的制度、传统甚至是习惯,观察内外环境是否变化,尤其是国家法律法规对于产业导向的影响,财政、税收、人力资源政策对企业的扶植力度,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本企业的影响,企业自身是否与市场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国家政策相适应。运营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和法律风险管理四项管理要服务于战略风险管理。当企业战略偏向于扩张时,运营风险管理就会偏重于公司内外的资源能否满足企业扩张需要带来的各类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就会注重于预防市场变动对于企业扩张带来的不利影响;财务风险管理就会突出资金筹措的风险管理、税务筹划、扩张前后资产获利能力。同时运用管理会计的风险预警分析和管理工具,辅助战略风险管理,法律风险管理的焦点在投融资过程中涉及到的企业合规风险。如果战略偏向于收缩,运营风险管理就会偏重于公司内外资源过剩处理的各类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和法律风险管理也会相应变化。当企业战略稳定时,四项辅助风险管理突出的就是防激进求稳定。

(五)推行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措施,促进风险管理落地

无论是风险管理还是内部控制管理,其目的都是为降低企业风险,促进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两者目的一致,采取管控的八要素也是相似的,而且判断一个企业风险管理水平高低,就是要看其内部控制是否完备。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尤其通过推行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措施,可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管理导向是把风险管理要素融入到内部控制中来,在业务流程中进行内部控制,把风险管理的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风险管理成本与效益平衡性原则下,合理应对,使风险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如商务洽谈环节,首先,看合同双方经济背景实力,这决定着话语权,也决定了项目风险的主要承担方。其次,业务负责人和公司实际控制人对洽谈起着关键作用,决定了合同项目风险大小和可能性。最后,博弈过程也是合同风险形成的过程,就商务洽谈风险管理的关键。把握住了整个洽谈的业务过程的关键点,便抓住了风险导向管控的关键点,商务洽谈的风险管理自然落地了。

四、结语

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核心在于负责风险管理的关键岗、关键人、关键事,充分发挥企业实际控制人的风险守门人作用,在财务负责人的专业引领中,各部门各岗位,全员风险管理的氛围中,开展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不强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抓住重点,合理应对,保证战略风险管理的根本,落实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就能做好小微企业风险管理,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孙芳城,曾玲,钟廷勇.CEO财务专长、职业生涯关注与企业风险[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0(03):152-160.

[2]沈淳.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与风险防范[J].全国流通经济,2019(05):45-46.

[3]王建明.新形势下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新探[J].纳税,2020(08):113-114.

[4]胡文娟.试论目标导向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J].财经界,2020(10):104-105.

第4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一、引言

电力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安全在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由于电力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存在极高的风险,这对于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技术水平具有严格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才能达到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

二、构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意义

我国大部分的电力企业仍旧缺乏对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导致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漏洞,并且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用以支撑,这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性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为了从源头处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就需要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这既满足了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同时又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1]。构建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对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规避,从而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构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对管理组织进行完善

作为提高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对管理组织进行完善在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所应用的方案在系统性和科学性方面进行一定的保证,在此基础上根据电力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所对应的工作内容,对目标合理与否进行准确的评估,可以说一套系统、科学的方案可以对接下来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对下一阶段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在考虑人力、物力和财力合理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实现各个工作阶段有条不紊的进行的效果。

(二)撰写相关体系的文件

由于在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是随着实际情况而不断变化的,因此,这就需要电力企业撰写与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面对各种类型的风险都能够及时的解决。文件内容包括该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以及后续跟进等,并且定期进行总结,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使企业今后的生产中遇到相关问题时以最快的速度对解决方法进行制定,从而提高电力企业工作的安全性,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2]。

(三)对文件进行贯彻落实

在文件撰写的工作结束后,就需要相关企业为文件内容的贯彻落实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加深工作人员对执行文件内容对于企业发展重要性的理解程度,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对文件内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执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四)对生产风险进行评估

对生产风险进行评估一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对安全事故所产生的危害进行准确识别,这个步骤也是风险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步,如果没有对这一步骤进行严格的落实,就无法对相应的风险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控制;第二步,对该危害所具有的风险进行评估,这一步的意义在于对电力企业能否承受该风险进行准确的判断;第三步,根据以上两个步骤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对风险的发生进行预防和解决[3]。

(五)对生产风险进行控制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电力企业在对自身的生产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均存在漏洞,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因此,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其变得更加规范迫在眉睫。在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改进时,应当从内容、步骤、方法等多个方面同时着手,以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固有的风险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起将风险管理的过程和结果二者有机结合的体系,例如,对进行电力作业的现场进行全程跟进风险管理的体系,或是对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文化进行控制的体系等。

(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工作人员作为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主体,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与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二者是紧密相连的,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的方式,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不断提高。针对电力企业自身的特点,开展培训工作的方向主要为基础知识、体系构建以及人员培训几个方面,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将培训的内容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不同企业员工间的交流、邀请专家前来指导以及组织员工定期前往培训机构等方式,提高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并且保证培训工作的最终成果。四、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以电力为首的诸多企业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想要以当今的社会背景为推动力,使企业自身得到长足的进步,就需要通过构建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规避的能力,提高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从而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施云峰 李沛 雷占军 单位:国网西宁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邱细虾.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电网工程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5.

第5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随着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提升。职业学校的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受到普遍的关注。不仅关系到职业学校的财务管理效率,而且严重影响着职业学校的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学习及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在相关理论的支撑下,对职业学校的风险管理运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1.职业院校的财务风险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工作技能为教学目标的一种教育类型。目前,我国严重缺乏技术人才,所以可以说职业教育在当代中国的现代进程中是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具有不可替代性。职业院校作为一种公共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所以,院校在调整办学结构或规模的过程中经常要筹集经费等方面的财务活动。而这种财务活动与企业这种盈利性的组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职业院校的经费及资金的筹集具有一定的活动导向性,其财务决策、执行、监督、评价等方面的机制不具有规范性及可复制性,这就隐形地增加了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活动的难度。再加上风险控制常规指标不能照搬到职业学校的财务风险管理中,这进一步增加了职业院校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再加上职业院校发展历史不是很长,学校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比较弱。比如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淡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政府投入不足、筹集资金的能力不强等。同时,职业院校普遍存在专业发展不平衡、部分专业招生难的问题,部分职业院校还存在着校区分散、办学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着职业院校的发展,而且还增加了学校财务管理的风险。由此可以看出,职业院校的非营利性、委托、财务治理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其财务状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不仅可能给职业院校财务活动带来损害,增加学校的财务管理风险,而且会严重制约着学校育人培技的社会职能的实现。

2.职业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风险因素,而且这些风险的存在与发生,将会严重制约着学校的长远发展,甚至威胁到学校的生存。所以,职业院校的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1 基于学校运作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从学校运作的角度来看。职业学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投入非常大。因为很多学校都是由中专、成教或是一些职工学校升格而成的学校,所以相对来说,资金压力会比较大。学校现有的资金几乎不可能满足学校发展增长所带来的资金需求,所以,职业院校赤字预算与负债经营现象非常普遍。由此可以看出职业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其次,职业院校的教育成本比较高,这也决定了职业院校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职业院校是一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学校,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而这种锻炼必须要有相关的场地及设备做支撑,这种投入动辄百万、千万,如果不加强管理的话,很多人会利用职权便利,为谋取自己的利益铤而走险。同时,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与方法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学校必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学相关的辅助设备进行配置与更新。不仅现代教育所需的辅助条件越来越多,而且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仿真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广泛的运用,已成为常规教学手段。这使得学校的教学投入大量增加。

另外,办学主体对学校的投入严重不足,这直接决定了学校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一般来说职业学校的办学主体多是以地方、行业、企业以及民办为主。这类办学主体就决定了学校所获得的财政拨款是比较有限的,学校必须要用学生的学费等经费来补充运行,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不仅有可能影响学校的正常运作,甚至可能会导致学校的运作整体瘫痪。

2.2基于学生工作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对职业学校存在的财务风险的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学校的运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外,学生的报到率低以及欠费严重的问题,也给学校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职业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在学生工作范围内也有一定的效用。如果说重点大学的招生市场是“卖方市场”的话,那么职业院校的招生则完全是“买方市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职业院校的教育内容及性质决定的,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几乎不会选择就读职业院校。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在选择职业院校的时候,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职业院校的门槛低,也使得整个市场几乎成了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这导致了职业院校招生难的现状。很多职业院校的新生报到率,远远低于学校的招生计划。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职业类院校的新生报到率不到70%。因此,学校的招生计划几乎每年都要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这种变化的招生计划及不确定的报到率,导致职业院校的财务收入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也增加了学校财务管理的风险。

一方面是专业发展不均衡引起的招生难,另一方面是学生学费支付难。因为职业院校大多是地方类的院校,很多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甚至是一些老少边穷的地区,学生家境不富裕的现状,决定了学生欠费情况的普遍。这对于本来就入不敷出的职业院校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另外,政府部门对于职业学校也存在一些乱摊派和乱收费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财务状况。

2.3 基于行政工作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办学思路及方向不明确。一些职业院校出现盲目扩大教学规模的现象,甚至于都不考虑到自身的条件,导致基建规模过大,项目投资过多,增加了很多债务负担。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教学及资金资源。第二,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很多职业院校对于办学成本的控制失衡。很多领导因为不重视或者不了解的原因,对职业院校的成本核算和控制重视力度不够,甚至对相关领导的经济责任没用明确的规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比较低下。同时,很多领导在决策的过程中,对学校的实际考虑不足,对财务风险也缺乏专业的认识。学校财务管理部门也没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3.职业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通过对职业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可以看出要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必须要采用相应的管理策略。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以供职业院校选择。值得强调的是以下策略的是在普遍意义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具体的院校来说,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做针对性的选择。

第一,职业学校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组织体系。这样才能保证职业院校的财务运作秩序正常,只有秩序正常,才能有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的可能。而且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会更加通畅。学校的财务、审计等部门的相互协调配合才可以彼此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具体来说,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要对投资建设和金融借贷进行重点管理。在进行投资之前,一定要对投资项目做好相关的可行性分析,在确保可行的基础上,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尽量控制好相关的风险因素,其中财务过程的控制最为重要。财务管理可以说是一种管理也可以说是一种技术,管理强调的艺术,技术强调的是规范。所以,对于财务管理来说,既要讲究一定的艺术,也要进行强调规范的重要性。加强对预算的管理,管理好各项收费工作,严格执行相关会计制度。

第二,职业院校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指标的建立也是为了降低财务风险。一旦发现哪个指标超出了规定的范围之内,就开始进行控制的话。不仅可以将一些危险的因素控制在萌芽之中,而且也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潜在的问题。也就是说职业学校的财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反应风险的指标能够被及时发觉的话,就可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职业院校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而且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还可以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预测。这也有助于学校提前做好相关的防范,准备好相关的应急措施。另外,值得强调的是,为了更真实地反映职业院校可能面临的财务运营风险,在指标的选择过程中,要选取一些有重大影响和较高敏感性的相关指标。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可以将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指标,作为预警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将职业院校的偿债能力指标作为核心指标。这样可以有利于职业院校对风险的判断,帮助学校采取相应措施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应对财务风险。

4.结语

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职业院校的财务风险管理对于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职业院校的运作、学生及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风险因素。相关的管理者及工作人员要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建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的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也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瓮建鹏,李彤,刘广清.高等院校贷款风险及化解对策探析[J].财会通讯,2011(5)

[2]贾蕊.高校贷款风险生成机理及其防范[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

[3]胡信生,拓东玲,王希文.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与防范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0(5)

[4]杨中.财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田.集团经济研究,2009(22)

第6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 课堂教学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一、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特点

(一)教材理论大而全,涉及面广。“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科目,其教材的编写者预设学习者应该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所以教材涉及的学科特别多,例如教材的有些章节是管理学、战略管理与市场营销的综合,有些章节涉及到审计、财务管理与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点。教材的章节也几经变化,最多时多达12章内容,教材由薄变厚,又从厚变薄,到2016年度教材变为7章。教材体系可以分为四个模块:战略管理为第一个大的模块,内容为教材的前四章,涵盖了战略管理的循环往复的三个过程,即作为起点的战略分析,之后是战略选择,最后是战略实施;风险与风险管理为第二大模块,内容为教材的第五章;内部控制为第三个模块,内容为教材的第六章;最后一个模块是管理信息系统,内容为教材的第七章。通过这四个模块的学习,可以让本科学生系统地了解学习过的学科知识,例如财务管理、审计、市场营销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分析跨学科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分析理论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在面对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出现的问题时,能提出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案的目的。

(二)理论模型丰富、抽象。该课程的理论模型较多,第二章涉及到PEST分析模型、五种竞争力模型、价值链分析、波士顿矩阵、通用矩阵、SWOT分析等,第四章涉及到平衡计分卡等。风险管理部分内容更多,涉及到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以及各类风险管理的方法等。这些分析方法和模型,本身存在诸多的局限性,对于实践经验欠缺的大学生来说,这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考试用教材不同于理论教材,理论展开不够全面。一般情况下,本科教学使用的教材都注重理论的讲授,章节之间逻辑性比较强,章节中有理论的讲述,并穿插大量的例}和案例配合讲述理论内容,章节结束后会有总结、课后练习等,这样的安排适合学生学习和接受。但是,作为考试用教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本教材,前四章的逻辑性相对强一些,遵循战略的总过程即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的逻辑性进行讲述,后三章之间的逻辑性并不强,并且教材前后内容并不连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上节课讲述的是财务管理,下节课讲述的是公司治理。

教材中的很多理论模型是由国外的文献直接翻译过来的,很多表达不太符合中国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学生接受教材有一定的难度。

(二)三本院校的学生对传统理论教学兴趣不大。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作为三本院校,学校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考取各种证照的能力,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本身就没有一般性大学的学生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该课程的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用PPT“满堂灌”,学生在讲台下对着手机屏幕、窃窃私语,缺乏互动和交流。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与激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课程设置时间混乱。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开设的时间也不一样。在笔者的教学经历中,有大二开设本门课的,有大三开设的,也有大四开设的。由于不同的年级所学的基础知识丰富程度不一,大二开设本门课时,学生接受程度明显不高,因为很多基础课程还没开设,比如财务管理、宏观经济学、审计等。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来调整教学的内容。

(四)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该课程作为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要求教师本身具有丰富的公司运营实践经验。但一般三本院校的教师,更多的是理论经验丰富,实践经验缺乏。如果学校再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也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解决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利用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虽然该课程利用的是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但是教师需要清楚课堂教学不同于实际企业的员工培训,更不同于为了通过考试而高强度训练的注册会计师培训班。各高校开设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为学生毕业后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希望学生能够更大限度地理论联系实际,成为具有高技能、宽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鉴于以上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注册会计师的教材和资源,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讲述完教材的理论后,要充分利用注册会计师考试丰富的题库和历年真题,在课堂上配合使用单选、多选和适合的案例对教材理论进行强化理解。当学生发现自己能够做出历年注会真题的答案时,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会增加。期末考试的题型设计同注会考试保持一致,可以让学生熟悉和习惯将来参加的注会考试的题型。另一方面把理论性太强不适合课堂教学的部分去掉,比如价值链分析的实践步骤、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等。把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放大,增加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选择案例教学时可以结合当前的热门财经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并购的动因以及并购失败的原因时,恰逢媒体在报道“中国民企海外收购第一案:腾中重工收购悍马”,选择这一案例作为课堂讲述的对象,使用财经郎眼的一期视频资料“腾中收购悍马一场国际玩笑?”作为案例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并购的动因和并购失败的原因,课堂效果特别好,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合理利用教学设备和资源,为学生提供课下学习的条件。“三三三制”是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办学的核心理念。其中一个三为“三特色”,三特色之一是教学特色:“两证多照”,两证即毕业证与学位证,也就是让学生毕业时在取得这两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取得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专业方面的资格证书。为贯彻创办人“三三三制”的办学理念,体现“两证多照”的办学特色,合理利用教学设备和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16年9月起将商管楼的证照考试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具体内容如下:开放对象:2013级审计学专业有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意愿的学生;提供学习硬、软件:每人配备一台实验室电脑,免费使用2016年中华会计网校、东奥会计在线注会考试网络课程(包括基础班、习题班、冲刺班、模考班的讲义和视频);不定期组织会计系教师进行答疑;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每天8∶10至20∶30;报名及考核办法:学生自愿报名,自愿选择学习科目。要求每人每周至少学习20小时,由专人负责签到,达不到要求者将失去学习机会。通过合理利用证照考试实验室的方法,为学生课下学习提供了资源和机会,以及学习的条件和氛围,辅助课堂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反响很好。

(三)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合理的教学效果,建议在大三下学期开设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W中,教师是主角,负责传授教材的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应该转变这种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组织、引导及最后总结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企业战略时,讲授完多元化战略的含义、适用范围、优缺点之后,把全班六十个同学分成六组,自由组合进行案例分析。以“企业多元化道路的探讨”为题,包括案例的寻找,PPT的制作,两周之后在课堂上由学生分组进行自己搜集案例的讲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分工协作,锻炼了动手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多了一个多角度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每组学生案例讲述的时间限定在二十分钟之内,学生讲完后,任课教师就案例内容和讲授效果两方面对学生进行点评。好的方面给予肯定,不好的需要完善的地方及时进行提醒和补充,引导全班同学思考案例的内容。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发现平时教师讲课时觉得平淡无奇的语言描述、PPT展示、话语音调等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强调现代的人才是对综合素质的全方面要求,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强化学生的认知。这种以教师为辅助,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共同完成教学内容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吸引力。

(四)加强综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素质。由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涉及诸多学科,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首先教师需有扎实的多学科理论基础,同时最好兼有实践经验,或者是双师型教师,例如获得注册会计师或者高级会计师的执照。其次,本课程在分析企业具体运营时,需要从内外环境的全方面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对教师要进行实践教学软件的培训,比如,财务综合决策软件的培训等。最后,民办高校设置该门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在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时顺利过关,所以在课堂教学时,要兼顾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大纲和难易程度,例如课堂练习和例题可以选择注册会计师的考题,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述,让学生熟悉注册会计师考试,了解和熟悉考试的重难点以及题型和题量,为以后顺利通过考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涛.《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教学范式[J].科技信息,2011,(34).

[2]梁毕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3).

第7篇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7-1090-01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在以病人为中心,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活动中,我院护理部通过严格基础管理和安全管理,即在专科护理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力度,探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严格基础管理,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根据综合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专科医院管理标准要求、“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及我市“创建示范病房活动”中的要求,我院积极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及精神科病人的护理常规,以及出现意外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和流程。使各级各类护士,有章可循,有制可查。加强病房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等核心制度落实,并要求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严格执行,同时强化了护士长的质控管理和目标考评,使护士长真正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以管理好每一个护士和每1例病人为己任,充分保证病人的护理质量和安全。使全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使护理安全事故为零。

2 严格落实业务查房制度和风险管理

因我院的专科特点,病人受精神症状的支配,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使安全护理成为了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护理部重新制定了护理业务查房制度、危险品收查制度、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及病房质量考核标准Ⅰ、Ⅱ。具体措施是:护理部每月深入基层参加各科室的业务查房、早会交班检查工作,也通过护理业务查房使护理人员对精神科疾病的知识加深了学习,促使新上岗的护士更直观的掌握了精神病人的阳性、阴性症状、体症以及用药后表现,对护理查房观察到的情况,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给予相应的护理,使精神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所增强。

3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培养,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三基”理论的训练

在实际护理质量管理中,因我院的专科特点,护理技术操作较综合医院少,但风险大,为此全年对我院的护士进行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岗位练兵;即开展护理基础知识、静脉穿刺、铺床等护理理论和技能考试选拔赛,根据比赛结果,评出院“十佳标兵”使全院护士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增强,使护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结合专科医院特点,对精神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制定了详细的考核计划表;即对精神科的安全护理更加细化和量化,并以病人为中心,要求护理管理贯彻以全面的质量管理为基础,以持续质量改进为核心,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的护理质量管理方针,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收稿日期:2007-12-27

第8篇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引言

妇科作为重点科室工作日需接待大量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大量住院患者。妇科病房医护人员工作中受到各类因素影响,造成一些风险事件的发生,比如用药错误、患者冲突等,影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严重时引发护患冲突。护理领域近年来快速发展,延伸出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其主要管理目的通过归纳总结与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降低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本文中以我院妇科收治的患者为对象展开分析,就此展开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妇科2015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患者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0.1±4.7)岁;以次年2016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患者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37.2±5.6)岁。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病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同?r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均在我院妇科工作的30名医务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培训,为期一月。培训开始前进行护理风险知识调查,将个人评分记录,培训完成成再次进行调查。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观察,按照医嘱给予患者各项治疗与药物,同时做好基本宣教。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措施要:(1)针对性培训,提高妇科医护人员对本科室疾病病例尝试,基本了解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康复流程,熟悉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掌握风险防控措施。同时全面了解与掌握护理基础知识与操作注意事项,最大程度降低护理风险发生概率;(2)强化风险管理。大多数患者住院期间都需要接受输液或注射治疗,治疗中联合使用多种药物,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和操作的同时,还应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首先,在医护人员配药时为避免发生因为交流而产生的操作失误,应严格杜绝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在进行输液操作前,医护人员应以委婉可亲的态度提醒患者,并告知患者具体操作流程;其次,医护人员日常护理操作中可以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放缓治疗节奏。出现意外情况时保持镇静,按照工作流程或培训步骤应对;因为医院的特殊性,因此在工作场所要禁止跑动、做到合理避让,以免经过拐角或病房时冲撞到患者或患者家属;交接班时合理安排,将病患情况详细告知换班人员,并强调需要注意的事项。保证医护人员有充足休息时间,避免长期疲劳工作影响出现注意力分散、走神及频繁事物情况等;交接班时应对患者的详细情况做好详细记录,禁止口头交接;(3)加强警示标语的设立。为增强医护人员对于风险的和管理意识的警示作用,规范其工作流程,可在走廊、大厅、妇科病产房以及医护人员工作场所设立一些规范病人家属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流程一类的护理风险警示标语。比如,在走廊或大厅等人员流动较大或较密集的地方,设置一些禁止喧哗和禁止吸烟类的文明警示语;在妇科病房内可设置一些关于医护人员输液操作流程管理和信息核对类的警示语;而在医护人员的工作场所内,可以设置一些在配药前医护人员应认真核对患者和药品信息,杜绝医护人员配药期间相互交流的警示语。在增强医护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医患纠纷与争吵,促进医院正常工作秩序有序进行。

1.3 统计学检查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18.0软件(±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技术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检验结果。P

2.结果

2.1 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投诉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对比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投诉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第9篇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培养,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强化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升对风险因素的的处理能力和观察能力。结果我院自加强了护理风险管理后,各科室的护理纠纷发生率逐步下降,患者满意度逐年上升,护理人员的技能熟练掌握程度,服务态度、沟通能力、责任心、应急能力均有了明显提升。结论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地降低医疗风险和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维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在医院就诊时对医疗服务质量也要求更高。护理工作是医院所有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护理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整体护理操作、处理、抢救与配合过程中都存在着护理风险,甚至简单的临床活动也有一定的风险性,故医院护理管理工作重如何规避显在的或是潜在的风险尤为重要。而风险管理是一种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利益的经济学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并避免了护理当中出现的意外风险和医护纠纷,还能有效保证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安全性[1],提高患者对医院和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管理者可以提高风险意识,抓住工作重点,从而增强管理实效,提升护理人员对待工作的责任感。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能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现安全护理目标。我院护理部加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效果显著,现做如下报告。

1管理方法

1.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进行继续医学教育,进行本专业技术培训,要求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提升对风险因素的的处理能力和观察能力;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说明护理服务的内容和意义,与患者多进行沟通,确保护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避免风险事件发生;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培养,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提升综合素质与风险防范意识来减少风险的发生[2]。

1.2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各项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需要护理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地规范和完善各项工作程序和安全护理制度,完善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的警示标识,达到全员皆知,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3]。加强护理部、科室以及病区二级质量控制的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全院的护理工作,重点监控护理质量。护理部按季度考核护理质量,对易产生护患纠纷的科室和重点科室要按月进行综合考评,各科室护士长要积极落实病房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经落实就要严抓谨防,对高危环节要加强安全管理。

1.3强化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要把患者放在首位,注意言行,多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尊重患者的权利,主动与其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支持护理工作的实施;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随时检查病房,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谨遵医嘱,发现患者用药不当要及时制止[4],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要及时迅速告知医师处理,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对患者要经常进行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的基础知识、治疗方案以及治疗的重要性,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让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对治疗产生信心和依从性。

2结果

我院加强了护理风险管理后,各科室的护理纠纷发生率逐步下降,患者满意度逐年上升,护理人员的技能熟练掌握程度,服务态度、沟通能力、责任心、应急能力均有了明显提升。

3结论

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包括一切影响病人康复的因素,护理人员的自身因素,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等。在护理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因护理服务质量差和不可靠的系统造成的护理风险,风险的大小是以对病人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医院受损失程度来确定的。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质量的提升,强化科学管理已成为提高专业护理品质的重要路径,基于目前护理风险事件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如何增强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而保障患者安全,引起了国内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目前相当部分的护理管理者在风险管理的环节中对结果相当重视,而往往忽视了细节管理,没有从根本上找出解决护理风险事件途径。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全面提升护士风险意识及风险行为能力,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成为护理管理者讨论的热点话题[5]。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自身权益,护理管理者要将工作方法从被动转为主动,防范于未然,抓住工作的重心,确保一旦发生风险,能迅速做出反应,将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增加团体的健康性及提高护理队伍的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综上,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地降低医疗风险和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苏晓燕.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6):160-161.

[2]蒋小瑞.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5):85-85.

[3]李娟.护理风险管理识别与防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3):407-408.

[4]彭灿,张明溪,陈凌艳,等.分析研究消化内科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以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4(28):46-48.

第10篇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占地面积:亩

工程位置:

设计规模:

排放标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198-2002)一级A标准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设计单位:天

开工日期:2010年 月

二、制定创建目标、工程质量目标

1、创建市级文明工地、市级安全文明观摩工地

2、争创建筑工程鲁班奖

三、计划及组织

1、计划

安全文明示范工地工作实施由创建安全文明示范工地领导小组按照创建设计方案的总体要求来落实责任并具体实施,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施工队伍管理

2、建立健全安全文明示范工地管理机构,成立领导小组

创建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一项基础工作,为此项目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编制了安全文明示范工地实施方案,并专门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安全生产

建筑工地因露天高空作业、管槽作业、交叉作业和操作等特点,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给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应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监控和安全预防,并要求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绳穿防滑鞋,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在施工前根据施工计划,对工程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1、制定安全目标及责任

1.1目标:确保零伤亡,严控重特大伤害事件,创建市级安全文明观摩工地

1.2责任:为确保安全生产,我项目部按照责权利原则,结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市政府及集团有关文件和精神,将责任层层落实、分配到人,各司其职,使安全管理工作健康的向前发展。具体责任如下: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统管全局,对施工过程中的任何有关安全问题做出决策和指挥,领导和协调项目部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安全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主要管理者同时又是直接责任人。对施工全过程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并给与纠正,检查并督促安全工作,及时汇报并不断巡查。

技术人员:负责安全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及时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检查执行情况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施工现场顺利的开展工作,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本着为集团负责、为自己负责的态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制定相应安全制度,以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2.1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2.1.1作业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人员应将分部分项工程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队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1.2安全技术交底要有针对性、指导性。

2.1.3安全技术交底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经交接底双方签字确认,严禁代签。

2.2安全检查制度

2.2.1每周二、五组织两次安全检查,参加人员范围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安全管理人员。

2.2.2每月组织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参加人员范围包括建设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

2.2.3如遇特殊天气(通过电视、电话及报纸等新闻提前掌握天气情况),必须立即检查,根据情况有权决定是否停工。

2.2.4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必须按定人、定时、定措施的“三定”原则进行整改,做好书面记录,绝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

2.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2.3.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基础工作,只有通过对施工队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提高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使安全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2.3.2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阶段特点,分阶段对施工队伍进行法律法规、安全基础知识、历史事故、岗位安全、危险源辨识等安全知识培训。

2.3.3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记录好培训情况。

2.4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2.4.1制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并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4.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符合三级控制、两级保护,达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要求。电箱设置、线路敷设、接零保护、接地装置、漏电保护等各种配电装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2.4.3施工现场配备必要的电器测试仪器,电工必须每天巡视检查,漏电保护器每周进行测试,雨季天气后必须及时进行检测。

3、建立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有四个阶段:自然本能阶段、严格监督阶段、自主管理阶段、团队管理阶段。后三个阶段分别以制度约束、风险预控、安全文化为主要特征。因此,在当前条件下提出开展风险管理,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逐步建立基于闭环过程管理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符合公司安全管理发展现状,是公司加快推进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安全“可控、能控、在控”的必然要求。

   

3.1学会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教育培训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通过培训使各级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弄懂学会风险预控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解风险预控管理的意义、作用、内容和流程,提高自身安全风险分析和识别能力。

正确理解开展风险预控管理,是对以往安全工作和现有安全管理手段的总结、提炼、延伸,是突出预防为主、实施过程控制、改进管理绩效的科学手段,而不是另搞一套。要处理好风险预控管理与现有危险点分析、标准化作业、安全性评价等之间的关系,结合日常安全工作,学会自觉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达到发现危害、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

3.2建立分层次的风险防控机制

结合项目工程管理层次和安全生产特点,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分层控制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安全风险。以防止高空作业、深槽施工、临时用电、机械伤害等事故作为首要任务,进行重点风险防控。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为目标,重点防控人身伤亡、设备损坏、违章指挥等事故风险;基层队伍、工区、个人重点控制作业过程中的违章、误操作、人身伤害等各类作业安全风险。

3.3建立分专业的风险防控机制

发挥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共同作用,结合各自管理职责和工作特点,形成专业配合并各负其责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组织开展宣贯培训和风险评估,监督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监理、施工、设计等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负责管理范围内的各类安全风险的辨识、分析和防控工作,落实各自职责和义务。

3.4建立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改进。按照管理体系的PDCA循环模式,认真组织制定各阶段施工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计划和方案开展工作,注重加强过程监督和偏差纠正,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实现下一阶段工作的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3.5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结合实际编制培训计划和方案,使各级人员理解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作用、内容和方法,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为实施风险管理建立良好基础。使各级人员了解与本岗位工作有关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安全风险,提高风险分析和辨识的意识与能力。

3.6作业安全风险管理

作业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指施工现场、班组、个人等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辨识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源,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控制作业违章、误操作、人身伤害等男权风险,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作业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危险源辨识和预控。

3.7认真开展危险点预控

要认真总结危险点预控管理经验。研究制定规范的危险点预控管理办法。认真完善危险点汇编,不断提高预知预控危险,防范事故的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安全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人为本,真正形成“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很安全”的文化氛围。

五、文明施工

文明施工主要包括围挡墙、临建设施搭设、场容场貌、卫生管理、环境保护、消防等。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全面遵循绿色施工措施中的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和严格管理,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减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1、临时围墙

施工现场的工作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伤害作业人员和现场以外人员。因此,必须在施工现场周围搭建临时围墙,实施封闭式管理,围墙内侧严禁堆放任何材料或物品。

2、建筑物围挡

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进行全封闭式围挡,沿脚手架外侧用密目网封闭严密、牢固、平整、美观。

3、信息管理

根据市建委的要求,对施工现场配备视频监视系统一套,分别安装在施工现场主要部位,同时配备了相应的计算机系统与监视系统联网运行,全天候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

4、安全警示

为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并提高人员预防安全事故的警惕性,施工现场在大门口、作业区、加工区、生活区等区域设置安全警示牌。并满足数量和警示要求,安全标志针对作业部位进行悬挂。

5、临时设施

5.1宿舍

临时宿舍采用彩钢板房,床铺排放整齐,有专人负责统一管理,保持室内整洁,墙体不允许乱写乱画及乱接电源。同时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按规范要求建设宿舍区、生活区;统一规范文化活动室,并配备了电视机、DVD、乒乓球等文化娱乐用品;统一配置安全帽、工作服;统一配置床上用品;统一配置空调,并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配置杂物架。

5.2办公区

办公区位于施工现场南侧,建有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休息室、库房等4排,会议室1排,均为彩钢板房。办公区正面悬挂宣传标语、口号,办公室内部悬挂部门职责和责任制。

5.3食堂

食堂位于宿舍区内,内设灶台、储藏室,灶台为不锈钢材质(电能),地面为水泥砂浆,并设有排水沟槽,出入口均安装钢篦防止老鼠等进入。炊事人员均取得了健康证,并制定了食堂管理制度和卫生保证措施,项目人员不定期进行检查,查出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人员饮食卫生安全。

5.4厕所

厕所设置与施工现场南侧,采用彩钢板房为封闭、冲水式。并设有专人进行管理,及时冲刷清理,喷洒药物消毒。

5.5其他设施

施工现场设置了饮水区、吸烟区、休息区,严禁在施工区域内吸烟。同时现场还设置了宣传栏、读报栏、活动室、淋浴室等,同时全部使用节能、节水器具。达到牢固、美观、防雨要求,充分体现了施工现场的人文化管理。

6、场容场貌

为了更好的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化、科学化,展现施工现场良好形象。项目部对场容场貌作了严格要求和布置。

6.1大门:按照文明工地相关要求安装了电动门,大门两侧注明工程名称、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同时设立门卫室,实行人员、车辆进出登记制度,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确保了施工现场内部安全。

6.2道路及场区:按照文明工地相关要求,为达到美化环境和防止扬尘,对施工现场场区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处理,并定时进行洒水降尘。大门处设置车辆冲洗池,保持了车辆整洁。场区内设置了良好的排水系统,并保持排水通畅,确保场内无积水。同时对未硬化部位及办公区、生活区前面进行了绿化,工程存土全部用苫盖防止扬尘。

施工现场生活区和作业区及道路全部用彩钢板进行隔离区分,并设立垃圾中转站,所有建筑垃圾分类分堆存放,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由环卫部门及时进行清运处理。

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及加工区尽量靠近,便于了取材方便。存放区根据相关要求设置标识标牌,并按照类别分类存放,摆放整齐,做好防雨、防潮措施。加工区根据操作人员具体及施工需要,设置了定型标准的钢木加工棚,确保加工机具基础坚实牢固,机身水平、稳定、可靠,内设有标准警示标志、电闸箱和照明设施。

7、现场防火

施工现场火灾隐患较多,是消防防控的重要场所。为此,项目部建立健全消防责任制,落实到岗位,并制定了施工现场用火、用电、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时根据消防要求设置相应数量的灭火器具,定期检查确保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然。

8、综合治理

根据要求设立了维稳办公室,负责施工现场稳定及周边协调工作,现场采取不扰民措施,避免扬尘、噪音、光线等扰民情况,中高考期间晚八点至次日早八点严禁施工。施工现场管理、操作人员按照要求统一着装、配戴胸卡及安全帽,安全员佩戴袖标带黄色安全帽。施工现场聘用专职保安人员,负责门卫管理,对进出人员进行管控。

9、卫生防疫

施工现场建立了防疫应急预案,配备了急救箱等急救药品,并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卫生防疫教育,发现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定期对食堂、厕所、宿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办公区、生活区安排了保洁人员,负责卫生清扫和保洁工作,并设置了灭蝇、蚊等实施,确保环境卫生。

10、环境保护

工程施工不可避免的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遵照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对场区进行硬化处理,并经常洒水降尘。

建筑物施工采取全密闭施工,防止扬尘。

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垃圾或其他物品。

食堂设置隔油池,并及时清理。

施工机械、机具等使用所产生的噪音采取了消声、隔声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降低。

进场车辆禁止鸣笛,装卸是轻拿轻放。

第11篇

【关键词】房地产信贷风险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一、房地产信贷及风险概述

(一)房地产信贷主要类型

房地产信贷按照用途主要可分为土地开发、商品房、商业地产贷款,对上述贷款一般采用信用、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方式进行。对信贷进行分类,由于其风险不同,有助于商业银行进行分类管理,进而降低贷款风险。

(二)房地产信贷风险类型

一是市场风险。虽然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或者泡沫何时破灭基本不可量化预测,但以下种种迹象表明市场风险正在逐渐增大,比如存量房不断增加、房地产价格和居民收入比逐年增加、房地产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炒房者不断增加、刚性购买需求不断减少,如果商业银行一味追求利润而不考虑这些市场风险,无疑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二是政策风险。对银行房地产信贷来说,政策性风险一般是指我国政府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对银行信贷业务产生的风险。比如消极的货币政策往往伴随着利率上升,由于投资的供求被打破,住房价格往往下降,住房抵押品赎回权增加,发生信贷和流动性危机的几率急剧增加。三是系统性风险。由于商业银行通过同业拆借或者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后互有负债或者资产,当一家负债较大的银行出现支付不能的情况,就会影响其他银行的支付能力,严重者将导致系统性风险。四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由于开发商投资开发的项目失败、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者在房地产价格严重下跌时违约等原因导致的不能清偿贷款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员风险意识淡薄

商业银行信贷相关人员,除了专门在风险管理部门工作的员工之外,大多数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突出表现在一是信贷部门的员工出于提高经营业绩和获取奖金的需要,往往在办理信贷过程中,不认真履行银行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加大了贷款风险;二是商业银行的管理层比较重视短期银行利润,这样容易忽视信贷风险对长期利润的影响;三是信贷部门以外的信贷相关工作人员认为房地产信贷有抵押物,往往不重视对贷款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调研工作,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认真甚至不分析其中蕴含的风险因素,而且对抵押物的价格或未来的走势不重视,盲目信赖房地产价格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很多国有银行虽然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是贷款决策审批权力往往过于集中少数人手中,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其虽然有了比较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但是该制度被少数人架空,已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是银行授信部门的独立性不强,导致其对信贷部门的盲目放贷行为约束力不足;三是对不良贷款的形成的真正原因不能进行量化分析,因此不是很难追责,就是对责任追究的力度不够,起不到责任追究的效果,很难消除信贷人员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

(三)操作风险的管理不够完善

很多商业银行对信贷操作风险不够重视,信贷管理手段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比如不严格执行总行的信贷标准,擅自降低准入门槛,甚至出现违规放贷的违纪行为,导致对“五证”不齐全或是自有资金占开发项目总投资低于30%房地产项目签订贷款合同;又如很多贷款人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发,而银行不置可否,不严格跟踪贷款的用途;再如变相降低首付比例,对房地产虚假提高评估价格的行为采取默认的态度。上述行为无形中增加了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操作风险。

(四)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相关人综合业务技能亟待提高

很多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对风险防控方面的知识欠缺,同时又缺乏相应的后续教育培训或自学的补救措施,久而久之造成该部分人员的综合业务技能严重背离其工作岗位的需要。例如部分员工不仅信贷知识欠缺致使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同时又对房地产行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彻底,很难适应房地产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现实需要。

(五)对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违约估计不足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对个人发放的住房贷款,短则五年,长则二十多年,属于典型的中长期信贷。根据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理论,这样的贷款的风险会因不断积累而提高,因此其风险是逐步显现的。比如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房地产价格放缓或者已经进入下降通道,加上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老龄社会的出现等等原因,个人住房贷款变成不良贷款的几率逐渐增大。对此我国的商业银行显然准备不足,一是对个人住房贷款事前调查主要依靠房地产中介和开发商,信贷风险评估不足;二是对房地产贷款资产或抵押物的资产保全机制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三是房地产信贷证券化市场由于不成熟还不能有效转移风险。

三、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一)完善信贷操作流程,减少信贷操作风险

再好的风险管理方案,如果相关执行人的意识不够,将很难执行到位。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重视信贷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的培养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既定的信贷条件,坚决杜绝放松信贷条件的违规贷款行为;二是加强对信贷业务的监督工作,纪检、监察以及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部门要对操作风险进行联合检查,为违规贷款一查到底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三是使用先进的风险识别方法,逐渐减少人工控制风险的经验主义行为。

(二)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达到目的和手段的完美统一

1.在提供风险识别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系统。

事后补救风险措施,虽然可以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但为了更好地降低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应当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一是进行房地产信贷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比如对信贷对象的风险进行分类、对房地产市场风险进行调查分析、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调研和分析;二是重视信贷风险的量化分析工作,充分认识到量化模型对信贷风险分析的重要作用。

2.为了有效避免认为因素增加的信贷风险,要建立刚性的责任追究机制。

一是将信贷审批部门、管理部门、评估部门进行分设,并明确相应的权力和义务;二是明确上述三个独立部门的工作流程,并定期由内部审计部门审核执行情况,对不按照规定流程工作的部门进行惩戒;三是建立上述三个部门独立工作报告制度,并由银行管理层审核其报告,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3.重视贷后风险。

凡事需有始有终,加强贷后风险管理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相反,商业银行只有加强此方面的管理才能更好地控制信贷风险。一是建立单独的贷后风险管理部门,对每笔贷款进行无缝管理,直到收回为止;二是随时掌握贷款对象的经营情况,严格监督信贷资金的约定用途;三是明确信贷风险责任,并规定对风险的专门管理流程和办法,要求责任人落实。

4.提高银行信贷人员风险防范知识。

商业银行的授信人员目前尚未完全掌握房地产信贷的风险评估方法,如很多信贷工作人员虽然基本掌握了信贷基础知识,但对房地产业经营流程、风险特点方面掌握的还不够,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并主动地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意识还欠缺。要想解决此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对现有的信贷人员进行风险知识的培训;二是引进高素质的房地产信贷方面的专门人才;三是注意高素质的人才和现有信贷人员的融合问题,防止新老观念的碰撞产生矛盾。

(三)建立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违约估计系统

为了减少个人住房贷款变成不良贷款的几率,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一是重视个人住房贷款事前调查工作;二是完善房地产贷款资产管理或抵押物的资产保全机制;三是逐渐通过房地产信贷证券化转移风险。

四、总结

总之,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的房地产信贷类型和信贷风险种类对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认真梳理本文提出的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举一反三,在不断提高全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的基础上,要做好完善信贷操作流程,不断降低信贷操作风险;完善贷后风险管理;逐渐提高信贷人员职业技能;建立刚性的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改善自身问题,为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丽.浅议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J].江西社会科学,2014,(3).

[2]赵莉亚.商业银行房地产开放贷款风险和对策[J].思想战线,2013,(S2).

第12篇

关键词:地勘单位 内部控制 措施

内部控制作为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地勘单位资产安全与完整,保证稳定有序实施单位的财务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地勘单位应加强不断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全面提升地勘单位的管理水平,为推进地勘事业的稳步前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根据国家政策与企业管理思想而制定、执行的相关方法、措施与程序,从而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有序开展,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决策信息质量,是现代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的一项重要活动。强化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是推进地勘单位改革的重要保障。由于地勘单位的行业特殊性,计划体制根深蒂固,制约了地勘单位应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全球化都对地勘单位提出了市场化、企业化改革的新要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健全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推进改革的重要保障。其次,是提高地勘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随着地勘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可利用资源也日益丰富,因此,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严格监控就成为地勘单位管理的关键环节。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地勘单位内部管理监督以及考核提供了依据,保证提高地勘单位管理水平,提高单位的公信力。再次,是增强地勘单位抵御财务风险能力的必要手段。面对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地勘单位资金安全、管理监控也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地勘单位应深入了解掌握财务运转状况,便于全方位发现财务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地勘单位的经济损失。

二、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现存主要问题分析

1.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地勘单位受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并未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依旧过于重视野外项目经营和管理,部分地勘单位依旧存在野外作业分队才是单位的支撑的观念,认为单位的意义就是实现找矿目标,而忽视了单位的内部管理控制,未能意识到内部控制是无法用经济利益衡量的,它更多的是通过间接的、长时间的效益来体现。而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机构,但整个内控机构未能从实质上强化和执行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或是由于认识的偏差,内控的重点局限于财务管理,没有囊括地勘单位的整体运营流程,缺乏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来实施内部控制机制。

2.单位员工人员素质问题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要求地勘单位内部控制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知识,又要晓得一般地勘行业的生产流程和技术。然而,目前部分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要么是懂财务不懂技术,要么是懂技术不懂财务,缺乏复合型人才,无法满足当前地勘单位快速发展的需求。

3.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地勘单位大多属于中小型规模,未形成集团规模,职员较少,因此其管理模式大多采用队长负责制。这种管理模式会使权力高度集中在队长手上,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方式来解决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内部控制,或是内部控制侧重于财务控制而忽视了对地质勘查技术、投资和资产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说在嘴上”,未能真正有效地实施,导致一些重大决策的失误。总体上来说,我国地勘单位由于受到传统事业单位体制的限制,其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够完善,也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例如很多不相容职位不能相分离,相应的激励、约束指标大多来自财务指标,阻碍了地勘单位的发展。

4.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地勘单位管理人员主要由地质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例如,目前我国地勘单位在向企业化的转型过程中,仍能享受财政预算拨款,或承担一些国家性质的地质项目,但一旦完成转型,未能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无形之手的作用,地勘单位对潜在的损失和可能的风险估计不足的弊端将会逐渐显现出来。另外,地勘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队伍的管理和考核主要以经济效益指标为主,使得当前对单位的管理过于重视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不能够真正认识到单位的潜在风险,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不能有效避免或降低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5.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有利于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执行。目前,我国地勘单位大多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忽视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也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和激励机制,使大部分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受传统事业单位的影响,地勘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多数处于被控制对象的领导之下,独立性较差,甚至由财务部门领导担任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财务人员兼任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工作仅局限于审查会计账目,属于事后监督,对于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实现事前和事中监督,监督效果不理想。 另一方面,由于外部监督功能和标准不一,监督未能按照既定目标进行,或是相应的会计师事务所操作不规范等,使得地勘单位外部监督效果不尽人意。

三、强化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1.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单位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直接影响着单位管理的效率。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内部控制管理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地勘单位管理者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程度,以战略管理思想为基础,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统一单位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为内部控制在单位中的贯彻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管理者还要意识到内部控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是一项全方面、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整个组织单位全员的参与、各部门相互协作,明确各部门职责,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地勘单位稳定有序的开展实施内部控制活动。

2.加强对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

地勘单位在加强对相应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把好人才的选聘关,在招聘员工时应从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多方面角度挑选合适的应聘人员,避免因各种人情关系进入单位而降低单位员工的整体素质。其次,大力宣传单位的方针和政策,宣扬单位文化,培养员工的主人公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再次,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业务培训、职业道德培训以及与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相关的培训,让地质专业员工既懂得地质业务基础知识,又能熟悉财会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

3.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与一般企业一样,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符合以下要求:内部控制的范围应包括单位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各类过程应形成科学的机制和流程,通过控制防范未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地勘单位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明确单位各部门和人员的权责关系,制定一套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合理编制单位岗位人员,尽量避免一人多岗,即使存在一人多岗现象,也要注意分离不相容岗位,如会计、出纳、稽核等类似工作不能由一人兼任;二是为防止舞弊事件发生,单位应明确相关负责人的权责关系,对重大事项则应按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任何人不得越权或擅自更变集体决策;三是对于单位的资产保管应明确相应的权责关系,让专人负责资产的采购、领用以及核销入账,定期进行资产盘查,保证账实相符,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配置、使用和处置单位资产,防止资产流失。

4.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的加快,单位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越来越大,单位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目前,虽然大多数地勘单位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在风险防范上投入的精力仍十分不足。现阶段地勘单位所面临的风险包括合同风险和投资风险,地勘单位应建立起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单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尤其是对于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保证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例如,聘请专业律师对单位合同的起草、审批、签订和违约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严格控制合同形成过程的各类程序。同时,建立单位网络信息系统,为单位正确进行各项决策的风险预防和控制创造条件,定期检查和评估单位运行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将地勘单位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5.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强化外部监督

完善内部审计建设和强化外部监督是地勘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因此,根据地勘单位内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地勘单位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机构应被赋予足够的权力,接受直接上级的领导,并配备适合的内审人员,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保证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单位信息系统资料,确保相关财务记录和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监督单位各经营管理过程是否存在违纪违规现象,是否有越权行为;审查地质项目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其结果是否与既定目标一致等。地勘单位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应完善相关的外部监督机制,通过财政和审计两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检查,或是利用中介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士来设计或评价单位的内控体系,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督部分的外部监督作用。

总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加强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地勘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地勘单位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功能和作用,以适应地勘单位发展的新要求,提高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玉芳,刘晔,郭鹏昊.公司治理视角下地勘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探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年2月:48-50.

[2]古秋桂.浅析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J].金融经济,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