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时间:2023-08-12 09:16: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第1篇

煤炭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7-0091-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煤炭工业的地位日显重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煤炭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煤炭企业研究的工作重点。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的实质,“广义地说就是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及营销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的过程。其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及时把握市场机遇,更好地组织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指在引进先进的采煤技术、采煤工艺和和采煤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信息采集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已建成的现代化通讯系统。通过对相关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及有效利用,特别是加强安全信息的反馈和控制,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信息化是煤炭企业确保安全生产,提搞生产效率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但从整体水平来看,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水平不高,除部分重点国有煤矿外,大部分煤矿信息技术都是采用传统的生产安全信息调度系统,其前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煤炭工业信息通讯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传统的生产安全调度系统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例如:安全隐患和事故灾害瞒报谎报现象突出、现有的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体系不能够满足煤矿安全监管的需求、安全信息公布制度不健全,不利于发挥公众舆论的第三方监督作用等。纵观发达工业国家煤矿生产管理经验,信息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和作业效率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煤矿信息管理,提高安全信息质量,进而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是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2.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变革落后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受计划经济条件的影响,我国煤炭企业一直在“重投入、轻管理”、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效率低下、机械化程度及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的道路上徘徊。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分工繁杂,部门众多,机构重叠,职能部门间缺乏相互交流和整体的综合协调统一,部门及其成员的惰性较大。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构架,为煤炭企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功不可没。但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煤矿安全事故频频爆发、管理效率低下、内耗现象严重等。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了煤炭企业乃至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加强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国煤炭行业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3.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应对信息时代挑战,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时代的竞争,是信息和速度的竞争。谁能在第一时间里迅速得到企业所需的信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以互联网和企业信息化联袂为主要特征信息交流平台以其不受地理因素限制的优越性和信息极大共享的特性被多数企业所青睐。煤炭企业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便利条件,消除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实现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够在国内外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4.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建设数字化矿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煤炭工业作为是我国传统产业,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同时煤炭企业又是环境污染较大、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人力资源条件不容乐观的产业。“以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煤炭企业将“首当其冲”。因而,紧跟时代步伐,用信息产业改造煤炭企业,建设数字化矿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煤炭企业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的必由之路。

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一是以矿井安全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为核心,实现管理自动化。是指通过先进采煤技术、采煤工艺、自动控制设备等的应用所带来的效率和可靠性的提高,在矿井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即“采煤、掘进、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洗选及外运装车”等生产环节,全面实现自动化控制与管理。在“采煤”环节实现高度采掘机械化、工作面生产自动化控制和地面集中监测;在“运输、原煤加工及装车外运”环节实现地面集中信息采集和控制;在“通风、供排水、供电”环节实现井下实时监测、地面自动化控制,进而达到对矿井的所有关键运行设备实施实时监测和控制,保障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二是以企业管理和办公自动化为重点,实现管理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基于ERP思想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和重塑,将企业的生产计划、过程控制、生产调度、财务管理、安全监察、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综合管理、物资管理、运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集成化,可供随时查询和读取,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

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民营企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265-0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很多的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因此都积极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比较缓慢,而且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处于转型的时期,因此很多的地方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多的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总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在2015年,我国的民营企业数量占到了全国所有企业总数的86%,而三分之二的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困境,民营企业转型难的问题已经凸显,因此很多的民营企业为了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都在努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提升企业的运转效率以及信息沟通机制,在我国对于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究也很多的,但是较国外相比还是比较落后,因此本文的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ξ夜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民营企业信息化现状

现阶段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95%以上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数量很多,但是规模不大,在2013年-2015年,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比例分别为83.57%、89.68%、93.63%,而未能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民营企业占民营企业数量的16.43%、10.33%、6.37%,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普及还是很广泛的,但是在应用方面还不是很好,现在已经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民营企业有一半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初级基础应用的阶段,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民营企业属于单机应用,还不能实现“无纸办公化”和“电子办公化”,其中在所有进行信息化建设民营企业中,搭建了基础网络的民营企业占到了47.73%,主要是邮件的收发和信息的查询以及OA等,同时,进行系统建设的民营企业占比达到了31.74%,系统使用主要是财务系统、企业的官网、邮箱以及办公自动化,能够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整合到一起的民营企业仅仅占比为15.63%,因此可以看出,高级信息化建设的民营企业数量还是不多,基金有2.83%的民营企业能够实现全面、成熟的信息化建设。

现在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问题不是“有”和“没有”的问题,而是信息化建设水准高低的问题,随着民营企业上市的冕宁县加强,而且融资渠道的逐渐宽泛,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能够达到高级信息化建设水准的民营企业还是寥寥无几。因此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加强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很有必要,找出制约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当下的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2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观念落后

很多的民营企业管理者知识文化水准并不是很高,因此除了企业的一般业务之外,很难去针对民营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给予一定的关注,如果领导者没有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安么企业的中下层领导以及员工更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很多的民营企业只有在业务发展的一定的程度或者成本实在太高的时候方可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放能够对信息化建设有所考虑,或者看到其他的民营企业进行了信息化方面的建设,自身的也进行效仿,很少有管理者能够自主的对本企业的经营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且由于重视不够,在政策、制、资金方面的投入也不够,因此这是导致了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迟迟得不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2.2 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民隐企业本身的运营资金就不是很足,再加上融资渠道不是很广泛,企业融不到相应的资金,同时,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是很强,利润空间很小,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很多的传统企业经营出境更加的困难,行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的激烈,使得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考验,这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因此,很多的民营企业有心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但是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因此导致了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资金保障,最后导致了信息化建设迟迟比佳落后。

2.3 民营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民营企业的在信息化建设专业人员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到位,很多的民营切规模小,组织架构比较加单,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没有那么多的职能部门,更不可能将企业的信息化方面的管理工作单独的设立成一个部门,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信息化方面的管理都是内部人员兼职进行,所以,专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人员根本不足,比如很多的民营企业网站管理和维护一般都是市场部人员兼职管理,财务信息系统都是财会人员兼职管理,对于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也只是找维修公司进行维修,根本没有企业自己的专业管理人员,因此在组织、人员等方面民营企业做得还不够。

2.4 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问题

很多的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是找当地的科技公司进行制作,比如在网站的制作之前,都是寻找当地比较知名的网站设计公司,但是一个地区的网站设计公司比较出名的不多,因此导致了一个地区的民营企业网站都出自一个网站设计公司,所以很多的民营企业的网站都出现了类似现象,网站的雷同使得民营企业缺乏差异化的企业形象,没有针对民营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所以很多的IT供应商为了利润,只是简简单单的设计,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不能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运营的效率。

2.5 民营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现在我国政府尽管在民营企业信息化提出了加快的建设的意见,但是相关的支持政策做得还不够,比如与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使得很多的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病毒攻击、非法入侵等问题的时候没有法律保障。同时我国也没有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税收、财政和金融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最缺少的就是资金,资金的不充实导致了民营企业靠自己根本无力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导致了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比较缓慢,同时,我国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比如支付手段、配送体系等等都很落后,很的中介结构以及高质量的咨询结构还没有形成,因此这些外部环境都是制约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的主要因素。

3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

民营企业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审时度势,更多的了解当下市场的行情以及企业管理的相关信息,加强对民营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制定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按步骤进行改善,加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准,同时地区的行业协会也要加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鼓励民营企业不断得完善信息化建设,同时,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定期对企业自身的中低层管理人员进行开会,说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鼓励企业的员工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改进的意见,培养企业全员的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3.2 扩展融资渠道,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民营企业在每年的营业收入中应该留出一部分用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属于一个长久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民营企业应该根据现阶段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因此对于当前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要做好准备,不断的扩展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的困难,通过科学的调研和分析,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

3.3 引进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

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重新的构建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得切的组织架构与信息化建设相符合,同时设立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团队,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设立信息化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民营企业的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工作、监督、以及制度的制定、人员的管理等等,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应该招聘专业的信息技术相对精湛的员工,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同时也要定期对内部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建设

民营企业影噶根据自身所属的行业、经营的产品以及目前经营的处境进行信息化建设,不萌满目的随从或者任意而为,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不能人云亦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有符合了自身的经营实际情况,方可真正的起到促进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基恩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网站的建设、OA的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以及财务系统的设计等方面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方可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

3.5 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外部环境

国家应该不断地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引导,同时,民营企业应该加强在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的一定的支持,解决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鼓励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等合作,扩展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政府应该增加资金的投入,进入竞争机制,消除垄断,营造合理的竞争环境,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结论

民营企业走信息化的道路是经济发展形势所趋,也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为了能够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快速的信息化转型,提高民营企业对信息化的使用,因此有必要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研究,通过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现在我国的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观念落后、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民营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问题、民营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完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信息化的步伐,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本文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了做好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对企业流程进行调整与重组、民营企业信息化要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加强民营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外部环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的一定借鉴,由于本文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

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加强和改善。

参考文献:

[1] 素. 民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 福建质量管理, 2016(1).

[2] 姜毅.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23).

第3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重要性 信息技术

1、企业信息化的概况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化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手段, 是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的竞争, 说穿了就是跨国公司的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 企业将直接面对跨国公司,管理落后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企业即使能够生产出和跨国公司同样质量的产品, 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也会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被动。 因此, 信息化建设是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 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是实现企业变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是企业管理概念、 管理过程、 管理模式的变革,是企业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在竞争条件情况下,企业能否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已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企业管理落后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管理落后的主要标志是业务流程不规范和信息管理不系统。

在全球化市场上, 竞争的不仅是产品, 更重要的是品牌、 营销渠道、 服务质量、 市场准入等, 面对用信息技术武装到“牙齿”的跨国公司,能否在短时间缩小差距, 信息化是一条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融合, 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 “入场卷”, 因此,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化要通过科学决策,规范业务流程,优化员工行为,实现结构、知识和决策优化的有机结合,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劳动生产率, 把人、 财、 物等资源结合起来, 产生新的效率,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同时,会出现某种 “数字化办公 ”状态, 体现新型企业文化。 毫无疑问, 信息化是不可抗拒的, 信息现已成为重要资源, 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

3、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1)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宣传,提高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

要让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充分认识到: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创新和变革;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使企业迅速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企业要想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实现信息化。

2)统筹规划制定正确的企业信息化战略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信息基础结构、数据标准化以及网络的连接、使用、维护等多方面的建设。因此,必须坚持“谨慎规划,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然后集成”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清轻重主次,有计划、有步骤,分秩序地规范建设,以避免盲目性。

3)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

由于领导者拥有实现企业目标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控制权,能够决定投资、组织结构调整、人员配备、确定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水平等。因此,只有领导者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才有可能实施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说,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支持与参与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

4)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是做好统计信息化工作的智力基础。人才是妨碍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一大障碍。由于统计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到统计信息职能的发挥,因此应当改变观念,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提高培训质量,减少统计人员频繁变动,促进统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5)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这个机构既是企业领导者的主要咨询机构,又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人员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如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细心听取和尊重专家、建设人员、业务人员等各方面的意见,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争取开发一个,应用一个,成功一个。

第4篇

一、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态势

(一)取得的成效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对全省9个市州,包括汽车、石化、食品、医药、冶金、机械、建材、轻工等11个行业中选择的有代表性的126户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更趋于理性,更加注重效益,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主要表现:

l、企业信息化进入加快发展阶段。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被调查企业中58.2%设立了信息化机构,62.7%设立了信息化专职主管,47.8%制定了信息化规划,45.6%建立了信息管理制度,53%制定了信息化培训计划。其中,大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好于中小型企业。

2、企业信息化建设已达一定规模。在网络建设方面,被调查企业中86.4%已接入互联网;4l%已建立企业网站,正在建设的6.4%。调查表明,吉林省企业网络建设不断加快,网络环境明显改善。在应用系统方面,86%的企业已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32%已建立人事管理信息系统,22%已建立产品数据库;50%以上的企业能够做到经常更新内容;64%的企业已采取网络安全措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规模。

3、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有94.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信息化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对降低企业成本、降低库存、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履约率、扩大销售、加快资金周转有积极作用,企业整体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经济与科技水平不够发达,企业各方面基础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进行的。从总体上看,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规模、层次和水平不高,发展也不够均衡,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还比较缓慢。

1、企业方面的问题

(1)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当多的企业决策者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不够,投入不足,支持不力,甚至只把它看成纯技术性问题,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难以快速推进。已成为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首要因素。

(2)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严重短缺。许多企业在投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重视硬件购置,忽视软件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致使企业的信息化装备比较落后,拖延了企业信息化进程。

(3)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设计起点偏低,实施过程较长,软件升级缓慢,系统间集成困难,难以兼容,造成新的“信息孤岛”,既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升级换代。

(4)专业人才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更少。相当多的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既熟悉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致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与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不适应,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

2、环境方面的问题

(1)政策支持不够,引导性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国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倾斜度不够,缺少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和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鼓励性政策措施。

(2)相关的标准规范,法律和规章不健全。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不完善,信用认证体系不健全,行业编码等技术规范滞后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由于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上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影响了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加之信息市场上存在的无序化状态和不正当竞争,也阻碍着企业信息化正常发展。

(3)关键技术和装备过度依赖进口,安全隐患比较严重。主要是支撑企业信息化所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仍存在相当大的缺口,过度依赖进口设备,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增加且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4)行业管理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吉林省以企业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很少,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或监理的机构不多,造成企业信息化项目质量无法衡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三)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将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将呈现以下3种趋势:

1、纵向升级。企业信息化将逐步从业务层、管理层向战略层发展。即企业在建成基础的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处理系统,并积累大量数据信息后,为实现“数据――信息――知识”的增值,企业将关注知识管理系统、商业智能、战略信息系统等高端应用层面。

2、横向扩展。一方面电子商务使企业信息化从企业内部迅速向外部扩展,另一方面企业的竞争模式由“竞争”向“竞合”转变,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沿着价值链向上游和下游延伸,这些都要求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横向扩展,扩大覆盖范围。

3、系统协同。吉林省主要是信息系统之间的协同。目前,我省企业已建立大量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能够满足各部门和具体业务的应用需求,却无法满足对各独立系统数据整合的应用需求,导致“信息孤岛”。新的竞争形势要求企业有快速的反应、流畅的流程衔接,迫切需要对各个“信息孤岛”进行系统协同。

(四)发展重点

1、用信息化改造企业的运营模式,实现管理创新。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对企业所有生产、经营和管理部门的信息进行管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综合分析整理信息资源,增强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可知性和透明度;改造提升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采购销售体系,利用国际互联网促进新技术的交流、推广和培训。

2、用信息化改进企业的生产过程,实现技术创新。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柔性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等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是改造企业的生产环节,加强生产过程的信息处理,实现程序化控制和生产自动化,推动企业的信息化。

3、用信息化改良企业的传统产品,实现产品创新。主要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专业的操作和控制系统,加快传统工业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如在机械行业,通过提高信息技术含量发展机电一体化生产设备、生产线;在电子、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等生产行业,通过提高新产品设计能力,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用自动控制技术提升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用数字化嵌入式软件技术提升消费品、工业品的智能化水平。

二、推进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举措,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我省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采取综合措施继续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一)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府推进力度

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处在发展初级阶段,政府要按照“引导、规范、监管、服务”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从宏观层面加大政策力度,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建议我省比照国家和一些先进省份的做法,率先在财政、银行、工商、税收及其它综合管理部门制定出台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省内的基础网络运营服务商和网络内容服务商,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更经济的技术和信息内容服务;鼓励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机构,主动进入传统产业改造的经济主战场,为企业提供亟需的应用软件开发和关键技术的本土化工作;充分发挥各行业管理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作用,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质服务。

(二)以企业为主体、加大行业突破力度

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始终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努力唤起企业决策者的信息化意识,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从国内外发展情况看,先进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和经验,在所属行业内具有很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但不同行业的企业情况千差万别,需要根据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要求,分类指导。建议政府针对我省各个行业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信息化示范工程。通过率先推进部分重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示范带动全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力争在一些优势行业,如汽车、石化、食品、医药、机械、建材等行业,重点抓好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与示范,发挥其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在企业信息化中率先突破、积累经验、总结推广。

(三)实行统筹规划,加大政府调控力度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行为,但是企业信息化还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事情,它的广度和深度反映着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水平。在实践中,一些宏观层面的事情,如“吉林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不是企业自身能够解决的,需要政府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为企业提供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并通过舆论宣传使企业决策者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遵循“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原则。建议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尽快研究制定全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指导方针、原则以及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并配以相关的政策,确保扎实有效地分阶段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

(四)营造良好环境,加大政府服务力度

吉林省目前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的成熟度也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基于这样的基本省情,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设,重视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的建设,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1、制定出台相应的标准规范和规章。企业信息化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程序化,以此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政府应尽快建立统一、权威、规范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议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各类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规范、信息资源分类标准规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信息市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必要的标准规范和规章。

2、完善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吉林省许多企业对信息化不够重视或信息化建设没能取得应有成效的重要原因是认识不足,既不清楚信息化到底能干什么,也不清楚如何建设。因此,应加强信息化基础知识普及宣传工作。同时,吉林省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满足不了企业需要,也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人才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建议有关部门利用现有大专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选择若干个单位进行试点,开展确有实效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和企业管理人员信息知识与技能培训;同时各级信息主管部门应把宣传普及信息化意识、知识和技能列入工作日程,纳入考核体系。

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问题 人才培训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获取可持续发展优势的重要祛码。信息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任何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都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中、小企业,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对信息的使用是否能充分的发挥作用。本文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细胞。2008年,全球性金融海啸来袭,令许多竞争优势原本不强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如果想要帮助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那么就必须加强其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虽然中小企业在我国拥有着非凡的活力,但他们的企业在信息化方面仍然是落后的,落后不仅体现在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仍然没有充分利用如今飞速发展的宽带互联网优势,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们,对企业的信息化缺乏准确的认识。有关专家指出,如果不改变思路,漠视类似企业总机、网络传真、“全球眼”等如今已经很成熟的企业信息化技术,那么,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很可能将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被淘汰,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极为必要。

三、如何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1、利用移动通讯企业来帮助中小企业建设信息化系统

以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为例,该公司作为山东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领军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移动办公系统”、“移动营销系统”、“移动客户资源管理系统”等针对性信息化应用,帮助中小企业不断完善管理模式、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售后服务水平,而且一举解决了中小企业经营中的“短板”问题,成为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一项“利器”。

截至目前,山东移动提供的移动邮件业务正在为全省3000多家企业集团提供服务,5万多名企业客户每天通过手机像收发短信一样地接发处理邮件;山东移动有2000多套移动服务器服务于不同类型与不同规模企业的办公、生产及售后服务等流程的信息化应用;蓝海商务平台已为全省60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移动0A、会议电话、企业建站、网络传真、企业邮箱等个性化信息化解决方案;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数万名业务员,每天通过手机终端提交订单和查询营销库存信息;山东移动的位置服务平台每天为20多万移动设备和人员提供位置信息服务;400多万移动用户通过集团彩铃业务传播公司业务与服务。德州商储超市有限公司是一家便利性商业连锁超市企业,旗下有23家连锁分店,并向周边地区的上百家超市批零供货。每隔一段时间,公司的业务员都要到超市网点实地盘货,并向总部汇报货品的进销存情况。山东移动根据企业的需求,研发了基于WAP的“移动营销管理系统”。借助该系统,公司分散于上百家各县(市、区)的连锁分店及供货超市都实现了商品信息查询、订单上报、已上报订单跟踪查询、修改订单、企业员工通讯录查询和快速拨号等功能。

2、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

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当前要把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和引进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抓好。加强企业领导、中高级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以及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以适应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通过讲座、信息、展览展示等形式,营造信息化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此外,还要组建企业信息化专家咨询团队,切实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3、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

应该将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制定出台《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见》,要加强领导,明确组织机构分工,适时成立“政府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协调财政、税收、金融等部门制定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的优惠政策;加强电子政务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加快实现面向中小企业的网上申报、许可、审批和招标采购等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工程的快速推广。

4、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必须与企业制度有机结合

要落实到企业的经营基本要素:满足客户需求,抢占市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能力、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增值能力,加强售前售后服务,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和优化,切实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总体水平和效益。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信息化发展的道路,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怡文.中小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9):87-88

[2]李爱红.我国企业信息化建成设现状与发民思路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7(6):11-12

[3]单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困惑与对策[M]中国外资历,2 008年(5):57-58

[4]刘洋,杜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1):134-1 37

第6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企业信息化,是以企业引入信息化观念为前提,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全方位改造企业,以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一、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具体讲,企业信息化应包括:市场营销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信息化,事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从信息化深度来讲,包括:事物处理、分析处理、支持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

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不同、方向不同,所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点也不同。但总的来说,企业都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概括地讲,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以下四点:

1、建设企业信息网络。企业信息网络是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原有企业局域网的基础上,用Internet技术改造成内联网和外联网,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2、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各种手段以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3、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这是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

4、信息技术普及教育。提高企业员工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文化素质。

二、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1、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2、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

3、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

三、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现有16,000多家大型企业,仅有10%左右初步建设了信息化网络,70%拥有一定的信息化手段,并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20%的企业仅有少量的计算机,仅仅用于财务和数字处理方面。在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只有5%有一定的现代化手段。而美国在20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欧洲和日本的企业也计划在本世纪初完成信息化建设。可见,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起步晚,且发展速度缓慢。概括起来,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问题: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复合人才缺乏、缺乏统一规划、没有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设置专属领导。

四、信息化建设对策分析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影响和阻碍其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理理念、人才问题、购买能力、基础条件和企业等几个方面。这里除人才问题需要一个较长时期外,其他问题都能在短期内解决,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指日可待。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企业本身的事情,它涉及很多企业,甚至很多行业,是一个全社会、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化道路上,企业既要按照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步骤进行操作,又要根据自身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进行有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的有效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开发企业信息资源,这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再次就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开展信息化教育,开发出适合本企业的集成化信息系统。要搞好企业信息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增强企业决策者的信息化意识,培养信息化人才。企业各层领导要深入了解信息化的实质,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要参与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中去,并适应企业信息化要求,对于原有的业务流程、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等进行持续的调整。企业信息化是一场全方位的创新和变革,首先需要决策层带头深化信息意识,然后才能带动员工参与其中,这样企业信息才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为更好适应发展,企业应广招贤才。

2、学习典型经验。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交往日渐扩大,一些企业已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对于这些成功经验,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总结、推广,择适合者而用之,并与这些企业加强交流,共同探讨互相关心的问题,研究进一步的推进措施,取长补短,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3、改革机构,保证资金投入。组织机构是否合理,严重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由于不同企业成立的特殊背景,使得企业的组织机构总是缺乏科学性,因而改革企业随意性强的机构,理顺其业务流程,保证信息化系统数据能通畅传输,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环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奠定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投资。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资金产生的效益可能是直接的、间接的、有形的、无形的、宏观的或微观的,但都不能及时得到效益回报。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太大,是无底洞;二是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只要购买技术设备,安装使用就可以了,不必再做其他投资。

4、建立企业信息主管制度。信息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应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因此,企业应当设有CIO职位,把他当作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保证CIO有充分的行政权力,能负责信息技术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直接领导企业的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与信息化有关的部门。

5、组建专职机构,进行总体规划。信息化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组建专职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总体规划。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构只有具有高层次的综合职能,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

6、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消除“信息孤岛”。目前,我国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有企业反映“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仍处于初级阶段,各个子网建设基本完成,但子网间仍未互通,信息孤岛仍存在”,还有企业反映“公司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信息系统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数据难以共享,存在信息孤岛、浪费资源、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不利于企业发展”。信息资源同能源、材料并列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信息化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化取得实效的关键。我们要纠正重网络建设、轻信息资源开发,即“硬件硬,软件软”的倾向。重点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减少以至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贾雅娟.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探[J].太原科技,2004.5.

[2]朱瑞萍,王伟东.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误区[J].河南科技,2005.10.

[3]杨敏.试论企业信息化建设[J].太原科技,2004.5.

第7篇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中小企业在业务发展、规模以及企业管理方面都远不及大企业,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就存在一定的劣势。然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比如说在广告宣传方面,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让更多的用户了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大大地降低了产品宣传成本;而且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虚拟企业,完成各自单独完成不了的订单,这种渠道为企业挣到了可观的利润;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拓展客户群,为客户提供售后支持,提高客户满意度。我国工信部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总体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级水平。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化意识和投入比例有所上升。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所提升。同时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大;第二,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从整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性差异比较明显。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被分为四个阶段,即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阶段以及战略应用阶段。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四个阶段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信息化技术使用广度差别不大,但信息化技术使用深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2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构建与发展策略

2.1云计算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云计算使用以前,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由企业根据每个部门的需求进行设备采购和安装,并且企业自主开发或者购买应用软件,所有的信息和数据都储存在本地,而企业内部的信息和数据互换是通过组建局域网实现的。云计算是一种由第三方提供的资源存储和数据计算的服务,而且运行和维护工作也由第三方来提供,而用户只需将终端工具接入系统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服务。云计算能够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广泛,所以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提升企业的资源建设。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可以利用IaaS服务来租用多台服务器进行信息和数据储存;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SaaS服务中的应用软件订购服务;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PaaS服务来构建软件开发平台、产品设计平台。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发生很大的转变和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即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降低;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支出减少;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管理趋向标准化;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工作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竞争力增强。

2.2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信息化技术模式指的是企业采用哪种方式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也越来越多,既有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包括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服务外包以及整体外购等,又有开源模式、整体引进模式以及基于互联网的ASP、SaaS以及云计算等网络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时,不仅要了解建设模式的特点,而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和条件,包括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以及企业的自身条件等。

2.3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

为了促使中小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快速的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发展策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地了解企业具体情况,包括企业的经营规模、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经营管理要求等,同时还要做好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第二,科学地分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每个应用项目,将它们具体的分为通用事物管理项目和专用核心项目。将项目分类以后可以更好地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比如说对通用的管理项目可以利用SaaS服务模式;第三,充分地应用新的服务模式,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的优势更明显,所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尽量的采用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第四,在数据储存方面要对数据进行安全等级分析,不同安全等级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这样可以达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云计算资源;第五,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方面,要积极地采用全新的技术和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地利用好云计算这个服务系统;第六,争取将企业已有的信息化系统融合到云计算环境中,做好新建系统与原有系统的衔接。总之,在云计算环境下还需要采取这些有效的策略,才能够真正地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3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继工业化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当前,国际国内正处在信息化的新之中。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合理开发和科学、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对于烟草商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信息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空前增长,信息技术运用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近几年,烟草行业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其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始终在不断的探索、调整,可以说,烟草行业正处在变革时期,而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的提升要靠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

烟草商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烟草局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笔者认为烟草商业企业,特别是基层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烟草商业企业中许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干部职工不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利用,致使已经建成的信息化项目利用率不高,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一是建议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进一步搞好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与普及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平台,推动全系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二是要切实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明确管理部门和人员,并使之相对稳定,以利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三是各级领导要带头摒弃传统的信息资源使用观念,注重使用先进的信息化网络技术,号召和要求本单位干部职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并强化管理,迅速推进。

二、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

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证。目前,国家烟草局及烟草省级单位信息化管理的组织机构与人员,是相对健全和充足的,但对于地市级烟草单位,特别是作为基层的区县级单位来说还不够健全、不够充足,远远落后于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基层专职的信息化管理、维护人员相当少,技术素质不高,还兼任着其他繁重工作,极少有时间来考虑信息化工作,且没有统一的归属部门(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销售科等),很难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此,烟草商业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一是统一信息化管理部门,尽快完善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二是合理配置兼、专职信息化管理人员,加强信息化管理、维护人员的培训、引进工作,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三是基层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人员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在行业的统一部署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化信息管理,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标准与规范建设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必须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处理好管理模式的变化和信息化标准的关系,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延续性的影响,许多烟草商业企业的信息系统虽然实现了数据共享,但是各应用系统间相对独立(指卷烟销售系统、烟叶系统、专卖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事劳资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集成性不强,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利于信息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对此,一要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平台的要求和省局(公司)关于信息化管理规定的要求整体部署,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避免各自为政,自成一体,重复投资;二要加强与省局(公司)信息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一方面积极建议逐步统一销售、烟叶、财务、人劳等信息平台,另一方面及时把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对信息化的新需求呈报上去,争取统一解决;三要严格执行报批程序,使地市先于全省搞的信息化项目能够得到省局(公司)的认可和推广;四要根据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来制定切合实际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不断提升信息化平台的先进性,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企业在发展,生产、管理在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提升信息化平台的先进性,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对此,一定要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平台的要求,和省局(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保持高度一致,提高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先进性,把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二要在今后的信息化工作中充分了解各方面的需求,结合实际,提高相关业务软件适用性、易用性和技术水平;三要抓好现有信息化项目的运行工作,确保发挥应有的作用;四要及时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动态,充分利用成熟的技术来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根据企业发展的状况适时付诸实施。

总之,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分析和拓展发展思路,完善管理流程,消除管理盲区,提高工作效率,为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丹;国内外企业信息管理发展述评;图书馆学刊;2006年05期

[2] 黄亚桥;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1996年Z1期

[3] 王仕斌;《企业信息化建设》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J];企业管理;1997年08期

第9篇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孤岛;办公自动化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电力工业的发展,一方面有长期以来资金投入分散、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造成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重复建设、存在信息孤岛等原因。随着社会对电力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电力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工程是企业管理优化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不再是一个“面子工程”,从而加深了电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由于其独特的行业特性,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不能够简单地生搬硬套,而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来搜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电力企业在业务界面的划分、内部机构的变革、公司战略的重定位以及管理职能的调整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从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战略需要不断调整,而必然会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造成破坏,导致系统建设松散和无序,催生了大量信息系统“烂尾楼”。 

2.缺乏整体规划的指导 

电力企业信息部门与具体业务部门之间沟通和协作较弱,使得建设的信息系统不能够满足具体业务部门的需求,从而使得建设的系统成为了摆设。 

3.缺乏整体规划布局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电力企业在各个层面上给出合理的规划意见。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布局,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最终造成一个个重复建设、低水平、分散的管理信息系统。 

4.缺乏整体实施框架 

在进行系统建设之前,并没有对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使得系统实现的功能只能够部分满足企业需求,而且各部门之间的系统建设缺乏整体的实施框架,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的系统通信困难,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没能达到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5.重建设、轻管理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大量的基础数据,需要对许多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例如财务信息、档案信息、物料信息等资料的管理,都会直接对系统的测试效果产生影响。 

6.系统实施的目标不明确 

我国电力企业长期运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电力企业的经营存在投入大,而收益低的现象,使得电力企业在走入市场后,失去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分析 

电力企业在我国属于垄断行业,企业对于内部的管理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紧迫感;另外,电力企业与其他生产制造企业不同,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性质;同时电力企业中很大部分资产属于固定资产,导致许多在生产制造企业运行良好的信息化系统,不适用于电力行业。 

人员思想难统一。虽然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但是由于信息化会改变电力企业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从而使得企业的内部权力再次分配,所以并不是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都支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电力企业的资产较为分散、核心业务的流程难以实现闭环管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实行分级管理,电厂的管理在兼顾电力生产管理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服从电力公司的集约化管理。所以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确保实现电力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资产的管控。电力企业这种相对弱化的管理基础,会导致电力企业的管控流程难以实现闭环。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条块化的管理壁垒难以被打破,从而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之间通信困难,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虽然,企业内部针对具体业务的信息系统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但是“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企业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系统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如果不改变电力企业内部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那么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必然会持续存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将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出路与构想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和电力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视,使得目前国内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在认识水平上,还是应用基础的建立上,都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和进步。但是,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及人员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文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框架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1.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信息网络、系统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1)信息网络是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主要有internet、网络设备、局域网等组成。利用信息网络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互联,并且为企业提供vpn以及internet等远程连接。 

(2)系统平台主要包括应用服务器、磁盘阵列柜等硬件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操作系统等软件。其中,将较为重要的数据以及关键性的事务运行在专业的应用服务器上,而一些一般的数据和应用运行在pc机服务器中,操作系统的选择则依据系统对安全可靠性的需求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关键或者大型的事务处理采用unix操作系统,而一般的pc机服务器可以采用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系统。 

(3)应用系统是整个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实现具体业务的信息化,主要包括自动办公化、财务管理、企业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决策分析、安全监察管理等具体内容。在应用系统与系统平台之间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库进行有效连接,同时采用数据仓库等技术来为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制订提供信息依据。 

(4)保障化系统为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保障,从而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风险,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基础作用,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和规范。 

2.信息网络架构 

信息网络架构主要由各种网络及其之间的接口,以及运行在网络之上的操作系统等组成,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电力企业内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具体业务功能系统。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隔离手段,来保障系统的安全。 

3.应用系统架构 

(1)应用系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门户网站,从而实现对外进行信息和企业形象宣传;内部主页,满足内部管理以及内部信息的需求;办公自动化,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具体业务功能的信息化,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满足电力生产的滚利需求,从而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以及燃料管理的信息化;为领导决策的制订提供帮助,实现电力市场报价分析以及生产实时数据监督的信息化。 

(2)应用系统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采用组织开发与应用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标准、分布实施、坚守并蓄;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控制,重点对系统建设的质量、成本以及时间进行控制和管理;统一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等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规范,从而实现发电厂以及各子公司之间能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实现燃煤等燃料的采购以及结算的信息化,并且逐步积累经验,最终实现电力以及各种物资的电子商务化。 

4.信息化保障体系 

电力企业信息化保障体系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以及管理保障体系等具体内容: 

(1)安全保障体系。在提升系统全面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护重要系统和基础网络的安全;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和防护机制,从物理级、网络级、系统级和应用级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组成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2)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建设遵循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而保证系统之间的互联以及数据共享。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定义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学者最早提出了“信息化”一词,并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信息词汇,即“Informationaliza-tion”,其本意是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与共享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从信息化的概念衍生出来的,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不同的学者都结合自己对企业信息化的理解给出了各自的定义。乌家培老师给出的定义是“企业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各项活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最终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起到提升作用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高俊书学者则认为,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应用,从而实现企业的现代化过程。国内的其他学者也从各自理解的角度给出了各自对企业信息化的定义,这些定义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指出,企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相关业务活动的效率与水平,进而为提升企业的绩效做出相应贡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各个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都不甘落后,纷纷制定相应政策推动经济信息化建设。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好坏对国民经济信息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有的企业都希望通过进行信息化建设来对以往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业务处理方式做出改变,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提升企业的绩效,使得企业在现代社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商业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辅助管理决策。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企业信息化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企业也认识到其重要作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也是逐步进行开展的,不同的企业、单位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个别的企业其信息化开展得比较好,而有些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展得可能就比较差,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结合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信息化开展情况,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无非就是买几台电脑,简单地把手工业务结合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就算企业信息化了,可实际上,这根本谈不上是企业信息化,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做法完全背离了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作用的本意。第二,对企业信息化所需投入认识不够明确、清楚。众所周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长期进行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与企业很多方面息息相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及相关业务需求不断地进行投入,而且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更多回报的。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劳永逸的,一次投入就会产生所需的效益,由于这样的错误认知,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资金预算没有充分的考虑,导致预算不足,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滞或终止,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够全面,亦不完整。第三,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部署和规划。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开展的过程中采用平铺的方式进行,不管企业实际情况,所有的部门一同展开,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资金流动,也对企业的生产业务活动产生影响,开展得不好甚至会导致企业因资金链条出现断裂而倒闭。第四,过于夸大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自从企业信息化概念出现以来,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其重要作用,对其非常重视,专门组织人力、物力从事信息化建设,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如果过分地相信甚至夸大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可逆的负面效应。要知道企业信息化对于企业而言永远是一个辅助手段,能够为企业的各项建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建设得好也能够对企业绩效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但如果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和服务相比,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比较典型的代表企业是黑龙江省富裕斯达造纸厂,作为全国信息化行业的标兵单位,其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展得非常好,仅企业自身研发的软件信息系统就有1000多个,可是在2007年被山东晨鸣集团收购,后又由于产能较小,产品竞争力不足而被抛弃。第五,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充分的认识。据有关文献统计,多数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十分明确的认知,大多不清楚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是很清楚,这对于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极为不利,企业不能够针对弱项加以改进,就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效合理开展。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对策建议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应该尽量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让企业信息化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动力,而非掣肘,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尽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水平。针对上述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第一,强化对企业信息化概念的理解,确定企业信息化各项工作内容。企业的中、高领导层首先要对企业信息化概念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了解并掌握其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内容与进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并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使用企业相关信息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手工工作自动化。第二,熟知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充分估计企业信息化相关投入额度与进程安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建设投入是一个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开展,企业要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做好充分地规划,并按照规划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不会因为预算不足的问题而导致信息化建设活动停滞,进而影响到企业后续的发展。第三,合理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有步骤,分阶段地展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应该是分阶段、分步骤展开的,不能所有的部门一同开展,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业务处理量大、业务处理时效性强的部门率先展开,同时应不断总结经验,为后面其他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如应先在财务部门运用信息系统辅助日常工作,之后在生产、加工、仓储部门逐步展开,企业按照既定的建设规划开展,就能够有效避免资金投入分散、不便于管理等问题。第四,加强对企业信息化作用的认知。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都应从实际的角度来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展得比较好是能够为企业增光添彩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形象,也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应的间接效益;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企业的发展最终靠的是其产品和服务,这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消费者只关心你的产品和服务,而不会关心你企业信息化开展得如何,所以企业信息化永远是辅助手段。第五,对企业信息化开展综合评价,了解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真实水平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的目的是指导企业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发挥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要进行信息化综合评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简便性、定量与定性结合等原则进行设计。科学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应尽量选取能够抓住企业信息化水平最重要的、最本质的、最有代表性的相应指标;系统性原则是将把能够影响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诸多因素从系统的角度加以考虑和设计,这个系统包含了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诸多合理要素,应是完整的,不能只看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对信息化水平有影响的要素,应包含企业自身因素,如人力资本、技术水平、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和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等等。系统性的原则是要把这些诸多要素综合反映,因此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设计和评价,这样才能从客观的角度,相对全面地评估出企业信息化的真实水平;可行性原则是指在设置指标的时候,要对设计的各项指标表示的含义清晰具体,反映的数据应具有可靠性,避免因文字理解出现歧义现象,同时对于指标的数量设置要加以考虑,数量要适当,各个指标之间尽量避免交叉,因为一旦交叉就会产生冗余信息,加大了某一方面的权重,影响到评估的准确程度;可比性是指设计的评价指标应该是普遍适用的,A企业适用,B企业也要适用,指标涉及的各项经济内容、时空范围以及计算的方法都应该是可比的,这就方便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横向的对比,找出差距与不足,对企业在同行业、同地区的状况有清楚地认识;简便性是指指标的设置数量不宜过多,能很好地测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即可;定性和定量结合是因为企业信息化水平这一概念其本身就非常抽象,在有些时刻需要考量的内容往往不能数字化体现,因此,在对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识别和开展综合评价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到能够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指标。有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后,我们就可以来确定企业各指标的具体情况,然后进行评价方法的选取。当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如主成分分析方法、因子评价方法、功效系数法、AHP、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模糊综合评价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能够对各指标情况借鉴专家进行打分,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归类判断,使得企业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同时也能够根据评价的具体过程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应加以改进。

四、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每个企业都很重要,都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比较有效的手段。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信息化建设工作摆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同时需要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对企业信息化的水平有清楚的认知,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以及更长的时间内,企业还需要就信息化建设做哪些工作,应如何开展等等。文中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是很多企业在其信息化建设开展过程当中经常能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并不是全部内容,提出的解决对策建议也仅仅是针对问题而言,在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或有信息化建设想法的企业提供一定借鉴,使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少走些弯路,希望所有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都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工作贡献企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俊书.浅议企业信息化[J].理论学习与研究,1998(3):23-24

[2]茹文.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方略及综合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学院,2003.

第11篇

1.从管理者来讲,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比较缺乏,对于当前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紧迫感、责任感也不强,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尤其是当前很多企业的决策管理层中懂信息技术的人员很少,懂得如何践行信息化理念的人更少,由于不交接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操作,广大管理人员面对信息化只能望洋兴叹。因此,加快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已经是当前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当务之急。

2.企业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信息化的需求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并不是将传统的管理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中,这与信息化管理手段也不相适应,而是要通过吸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与技术进行管理创新,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以来管理模式计划经济的氛围浓厚,注重对生产过程、人员组织与后勤的管理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是不相符的。

3.从信息化管理体制上来讲,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作为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发展不相适应,平时很少对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分析探讨,企业管理运作机制不顺畅,业务的流程规范程度不高,机构层次过多等问题。如果单纯把这种管理方式通过高科技进行包装,会虚化信息管理的手段,浪费投资。

4.从信息化管理的主体来看,还缺少高素质人才

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信息化人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就很难得到很大的提升。在现代企业中,信息化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信息化专业知识,对于如何加强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没有很深的研究。管理者的素质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也有很大的距离,所以说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速度也就很难提高。

5.从法规制度上来讲,法律法规不是很健全

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违法行为。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对于信息化进程的法律体系建设还不是很完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还不统一,尤其是对网络犯罪问题的预防手段还不足,对企业的信息化安全性保障还远远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的建议措施

1.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走出去,认真吸取外国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经验,作为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通过建设并完善网络设施和配套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安全等来进一步改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另外,企业管理者自身也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企业的自身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2.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

从以上分析来看,人才应该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因素。作为企业来讲,一定要培养一支懂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所以,企业在人才建设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把员工送到先进的国家或优秀的企业去学习,通过各种方式的实践,最后让员工们真正掌握企业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实现企业的高效信息化管理。

3.加大对法律法规建设力度

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推进,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能。作为制定法律法规的政府部门,必须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参照外国的先进做法,及时制定和修订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的互联和互通。也通过这样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监督企业和员工的信息行为。

三、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现代化;管理策略意义

引言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工程,它是指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主管、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部署,配备适应于现代化企业管理运营的软件和硬件,创新业务工作模式,增强本企业的竞争能力。近几年来中国正加快步伐进入信息高速发展时代,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化成为必然的趋势,正在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信息化引领着全世界的重大变革,推动着新旧动能的转换,引领着经济社会变革的核心技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既是全社会的需求,顺应知识时代和经济时代的发展潮流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经济市场,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1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信息化建设集中在大型央企国企,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很不乐观

经过多年以来的摸索,信息化的理念和方式已经逐渐的进入到了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但是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主要还是大型的央企和国企,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全国范围内7000多万中小企业中真正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占据的比例不足百分之十,即使有些应用较好的企业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说,其一,部分中小型企业主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知不准备,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配置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辅助操作,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二,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例如企业领导层支持力度不够;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资金投入不足;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模式;缺乏专门人才等这些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障碍。要想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取得应有的效果,必须抓紧时间克服这些问题[1-2]。

1.2各个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技术创新和在各个行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近五年以来国内各个行业领域发展指数在稳步上升,排名全球第25名,第一次超过了G20国家的平均水平。国内各个省份来看,山东、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发展水平位居前列,但甘肃、内蒙古、贵州、云南、海南、宁夏等省的信息化发展缓慢,而其他一些省份的发展水平在国内则处于中等水平。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

2.1具备信息化建设的内部要素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在引入设备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信息系统能否集成,关键点就在于资源的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系统分散,即可以实现将关键的数据准备快速地传到决策人手中,为内部运作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有些企业出现生产-供应-销售脱节、财务帐本与实际账面不符等管理问题,就是因为在供应链中生产、销售、采购、物流和财务各个流程之间系统单独运作,没有形成信息的集成化,管理的信息化,所以说信息技术的集成化是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

2.2有自己的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队伍

信息化建设需要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性人才队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从项目立项,程序开发,到平台投入使用以及以后的维护,每一步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技术在变化,程序在升级和更新,信息系统也要随之升级和更新。因此,每个企业必须有一支自己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推进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3稳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与投入

信息化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要求企业高层具有信息化知识和意识,重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和划拨经费,而且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需要不断摸索思路和模式,投资费用多,但收效甚微,需要企业管理者们增强信心,摆正认识。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加大投资与人才的投入[3]。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系统化的管理,办公系统自动化,业务管理科学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商务活动电子化这些对企业来说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从前期调研、项目立项、合同签约、履行合约到后期的维护,都可以科学有效地管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宣传商品,与客户互动,减少企业宣传的成本,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率。

3.2加快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把握能力

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建设了信息门户,有些企业开设了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这些门户让企业能够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市场的趋势,抓住市场的先机,成为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应用的结合,有利于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3.3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

确性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技术的引进,更重要的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引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流程中,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完整的和最新的市场信息是经营决策的基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让企业通过与客户和供应商多方面沟通,能够及时把握市场趋势和消费者的需求,及时调整和改善经营决策,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4]。

4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面对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企业应当进行反思,如何正确进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1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与投入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要把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融入到计算机网络中去。只靠技术部门的人员是无法有效推动的,需要本企业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那就需要企业最高决策者的亲自领导,从企业全局上来协调和组织实施,所以只有企业领导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实现管理思想的解放,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为企业信息化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才能认真抓好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5]。

4.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企业的信息化运行平台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配备适用本企业的管理软件,建设适用本企业的信息化运行平台,同时建设好企业内部的网络基础设施,配置相应的电脑、扫描仪、打印机、摄像机及照相机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网络是信息的巨大来源,做好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加强网络环境下安全认证体系,防止一些外来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确保本企业数据和运行平台不受外界的攻击,维护本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正常运行。

4.3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团队

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由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晚,对口专业的人才储备不足,所以缺少这一类复合型人才队伍,只有建设信息化系统后,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才能逐渐地造就这样一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信息技术队伍。企业可以通过人才的专业技术培训、同行业间技术的交流、对外合作等,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发现人才、挖掘人才、积累人才,逐渐充实企业的信息技术队伍,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5结语

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给企业的长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加大信息化队伍的培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才能更稳定的推进信息化,更好的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搜狐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谷彦章.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4):111-113.

[3]贾婷.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及深远意义[J].科技信息,2009,(09):347+358.

[4]杜昊.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2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