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16: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和祖国的希望,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乃至对大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高校有责任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的发展负责,也是为国家的发展负责。作为与大学生经常接触的教师来说,更应该首先担任起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一身作则,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一、新形势下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高校是承载大学生梦想,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阵地,切实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规划具有积极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之下,很多大学生非常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以不良因素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没有走进社会,对于很多事情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因此这些因素很容易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同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意义深远,因为本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在多元化因素的碰撞和冲击之下,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面对和解决,势必会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笔者总结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网络信息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影响;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现实生活结合度不高。
(一)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不得不承认新时期的大学生受到多种社会因素影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仿佛这种压力不是要毕业的大学生才有,就连大一大二的大学生而言也意识到了就业的压力。这种压力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也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题。同时当今大学生自尊心极强,自我意识也高,部分大学生初到大学,离开父母还表现出生活独立性差等问题,总之新时期大学生情况的复杂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题。
(二)网络信息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影响。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是的网络信息时代快速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在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的课余生活和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生活和身体以及心理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现实生活结合度不高。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书面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大学生的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思想政治的教育本质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而落实在具体的实际生活中的。而目前的高校教育显然没有做到兼顾实际这一点,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际表现不相统一的情况。
三、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多方面下手,笔者总结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注意:一是要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要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三是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可以结合生活实际。
(一)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思想政治的教育离不开一个和谐健康的氛围,因此要注意营造这一文化氛围。大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都在校园内,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能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思想政治的教育,这有利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故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就是极为必要的。
(二)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要积极改进创新教育方式,带给大学生不一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辅导员要彻底摒弃,改而与学生进行想法交流,针对具体问题相互交换看法,进一步展开探讨,以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三)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思想政治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相关理论的灌输,否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注意引入新颖的、富有积极意义的内容。通过改进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加强其对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的感悟。
【参考文献】
[1]光姝瑜.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6)
[2]姜畅.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亚太教育,2016(03)
[3]张智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03)
1.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完善
高校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完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贫困大学生认定方法存在漏洞,这使得很多真正的贫困大学生得不到帮助,有些非贫困的大学生却成为了“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帮扶政策根本目的出现扭曲。第二是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与育人工作脱节,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存在偏重经济解困,忽视思想教育的情况。
2.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完善
目前,高校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思想认识方法不当。一些教育者的思想较为片面,只看到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却没有发现他们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对贫困大学生的总体情况把握不准,无法保证教育效果。其次,教育方法过于单一。部分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以条理性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对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具体指导,导致思想教育效果难以体现。第三,教育缺乏艺术性。具有艺术性的教育行为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行为上,很多教育者都没有注意教育行为的艺术性,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行为难以对贫困大学生产生吸引力,无法保证教育效果。
3.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很多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都没有结合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做好对教育内容的突出,这种针对性不强的教育行为,很难保证对贫困大学生的教学效果。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基于全体学生开展的,没有在教育内容上实现区分,导致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针对性的缺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在贫困大学生中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不同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心理状态都有所差异,显现出一定的个体性与层次性。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会忽视对贫困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使得贫困大学生的具体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关注与解决。
二、提升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1.健全教育机制
想要提升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建立起健全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至关重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建议应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出党委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宏观统筹规划作用,建立起健全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办法。在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推进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为贫困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打好基础。
2.拓展教学途径
拓宽教学途径也是实现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的重要方法。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实现对教学途径的拓宽。首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帮助贫困大学生减轻精神及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保持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合理心态。其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贫困大学生的奖、助、贷工作中,实现资助、育人目标的共同实现。第三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贫困大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中,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精神。
3.丰富教学内容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启示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了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质量。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来实施这种素质教育方针呢?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以孔子教育思想作为核心指导理论,充分发挥出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并据此来获得一些有效的启示,从中吸取有益的思想元素。
一、孔子教育思想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教育内容方面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就是仁、礼思想,它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我们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此作为内容的借鉴。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仁、礼思想内涵是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这与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不谋而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孔子教育思想的仁礼思想出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教育活动。
(二)教育途径方面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中的道德教育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途径借鉴。孔子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得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生道德教育方法,比如说,中庸、内省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品德修养和修身励志。具体来说,立志有恒为学生成人成才导航定向,身体力行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必经之路,克己内省是学生修身自律的有效方法,诚实守信是当代学生取信于人的必备品质,处事有度体现学生立足社会的应有素质,改过迁善是学生不断进步的成功法宝。
(三)教育原则方面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的原则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逐渐积累和总结出来的,而且孔子本人也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能够以自己的威信来感化学生,从而产生了较大的教育力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孔子教育思想原则一般包含了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宽严有度,关心爱护。这些教育原则给了我们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借鉴,让我们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知错就改的正确道德观,要对一些问题采取宽容的态度,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有效的环境和氛围,让他们做到兼收并蓄。
二、孔子教育思想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孔子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视教育的社会地位,认为教育可以培养人才,治国安邦。那么,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各种思潮涌动。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来讲,他们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前高校教育之本,以学生为根本,不断创新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它也将起到治国安邦的巨大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明确教育目标。孔子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视“仁”、“知”、“勇”、“美”、“才”等几方面的全面发展。那么,对应到现代社会来,就是重视学生的“德”、“智”、“体”、“乐”、“才”全面修养培养与发展。因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借鉴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人全面发展教育目标,进一步使得自身的教育目标更为清晰化,也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接班人,全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丰富教育内容。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多样,崇尚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等“四教”,推崇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因此,我们当前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道德教育并以此作为教育核心内容,坚持实践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内容,强化历史教育和礼仪教育,重视生态伦理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完善教育方法,重视发挥师生主体间关系,提高教育者的素质,重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师德要求。
总之,孔子教育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启示。我们应该借鉴其教育内容、途径和原则,根据其给予的重大启示来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四象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重视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从而让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出积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让学生们学到新时期的孔子教育思想精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杜永红,冯涌.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7):11-12
[2]傅丽霞,张兴华.论孔子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J].泰山学院学报,2005(2)
[3]刘颖.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3(4):5-7
关健词 当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但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缺少社会实践能力,除了文化知识的灌输,高校应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正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学生如何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应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分析。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1缺乏实践活动
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社会存在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中,比较偏向于理论知识上的灌输,忽视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或是实践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进一步影响到大学生的意志力和责任感。
1.2忽视以人为本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目的。但是,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在对象上发生了错位,不仅将“教育”角色放弃,甚至思想教育的对象从“人”到“事”,从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到对人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从而导致在教育过程中将价值伦理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容器死死的安装在大学生上,没有考虑到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差异性,还有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判断、理解、筛选和内化过程的作用,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互动。
1.3忽视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随着时代的改革出现了多变性和复杂性,尤其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因父母过度枉纵溺爱,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和陌生环境的时候,极易产生消极、抵触、烦躁、厌烦的情绪,心理承受能力极差,有的甚至出现抑郁和自暴自弃的行为。有些家长和教师觉得这只不过是孩子的叛逆青春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关怀,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扭曲,以犯罪来发泄心中的种种不快。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障碍。
2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2.1加强实践内容
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学校应多鼓励教师带着问题到企业,到社会中去学习锻炼,能更好的了解到实际,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且在教学科研的能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上,都能够很好的把大学生引导到实践教学中。
提高大学生实践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构建出一个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社会实践、实习和实验的环节中,充分利用与他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方面的合作,建设出功能和特色不一的实践教学场所,可以利用暑期的空闲时间,有效合理的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将实践团体和实践项目设置成社会调研、就业创业、实践服务等几大类,每个团队可以突破传统和自我,发挥各自所长,收集不同团队之间的建议和看法,大大加强活动内容的丰富性,让暑期活动成为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课,这样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大学生从实践中掌握了专业知识,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2注重以人为本
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出学生内在思想中的知、信、行、情、意,创造出适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方法体系。而体系中每一个具体的方法,都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严格按照以人为本的思路去优化、整合、完善各项方法,把握好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中形成新规律和新特点。
教育者要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防止在思想政治的教育上出现情感缺失,从而影响到大学生教育的有效性发挥。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情感化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所有方法中最为有用的方法之一,是连接教师和学生融洽关系的纽带,在教育工作中,老师对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尊重、信任、赏识,学生才会以同样的态度去爱戴老师,尊重老师。老师和学生在感情上有了共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形成一个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良好局面。所以,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必成为趋势。
2.3注重心理健康
在大W生心理健康问题上,除了在课堂上谱及心理知识,学校可以定期聘请心理专家到校内开展心理咨询指导,把发展性咨询方向和解决心理障碍相结合,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咨询和普查工作,然后分析总结收集来的心理数据信息,排查出问题学生并及时进行学生心理上的教育和疏导。
如果学生有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需要保密,学校可以采用网络方式进行针对式的心理辅导,在空间和时间上非常自由,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会畅所欲言,自然而然的将心里的问题一吐为快,达到一个及早发现和及早解决心理问题的良好局面。同时开通校园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网站,开办心理健康专栏,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从多方面实质性的帮助大学生排疏心理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总结
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为主体,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形成一个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局面。同时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解决,以绝后患。学校可以通过多方面帮助大学生处理心理问题,如聘请专家进行咨询指导,在网络上开通心理知识网站,以供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学到心理知识,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带着良好的心态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朋辈教育模式;高校学生工作;具体实践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本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工作理念,高校在朋辈教育理论指导下,本着以学生为本、完善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结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及心理特点,将朋辈教育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诸多新探索。
1 大学生朋辈教育模式意义
1.1 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由于朋辈教育群体来源于广大同学中间,他们在年龄、生活经历、生活习惯、成长环境等方面比较接近,相互间容易产生共鸣。通过发挥“榜样效应”,使朋辈教育群体成为其他同学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习惯养成的帮助者和兴趣特长的挖掘者。特别是刚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环境等诸多方面普遍存在着不适应,对于如何科学规划大学生活、经营大学时光、实现美好理想,普遍存在着模糊认识,迫切需要加以引导和指导。通过朋辈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群体的标杆作用,强化其带动和辐射功能,以形成良好的共振和扩散效应,大一新生从入学就亲身经历朋辈教育,感受高年级优秀学生的榜样力量,这对于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校园氛围:上进心是大学生的求进心理,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优秀大学生是高校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群体,是传承和弘扬优秀校园文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高校通过开展朋辈教育活动,为优秀大学生发挥作用提供更宽广的舞台,可以调动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同学成长成才的责任心。优秀大学生参与和从事朋辈教育活动,既是他们自我总结、自我提高和自我加压的过程,可以使他们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丰富和充实自己,优化个人素质,增强个人能力;同时也是他们引领校园风尚、带动其他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认识他人和社会,加深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与学校教育方略的一致性,从而自觉接受教育,并通过自身的内化、整理和输出,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感染、熏陶和影响全体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2 大学生朋辈教育的实施效果
2.1 改变教育模式,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朋辈教育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原来的辅导员说教转变为朋辈教育;由原来的被动式教育转变为自我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人心,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并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2.2 实现助人自助,起到自我提升的作用:大学生朋辈教育活动的过程,是他们自我总结、自我加压的过程,也是他们丰富和充实自己、优化个人素质、增强个人能力、实现自我提升的过程。大学生朋辈教育是一个快乐过程,在快乐中,大学生会认真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2.3 成为教育主体,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朋辈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朋辈导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常见的思想问题,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能使学生中的思想问题及时被辅导员和院系所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朋辈教育模式的思考
3.1 朋辈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时代的大学生由于面临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时代特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和需求不同,要提高朋辈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合理安排朋辈教育,通过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服务来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献身科学、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和人生追求。
3.2 朋辈教育要坚持政治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由于目前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文明程度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政治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更加重视人文底蕴、人文关怀、人文诉求,着力增强亲和力。因此在推进朋辈教育的实践中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必须解决好教育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深度问题,注意采取人性化的诉求方式。这样朋辈教育才能让更多的大学生接受,发挥出更大教育作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69-02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在社会、家庭等多方面教育主体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既丰富和完善了一部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根据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地开创了许多新方法,但从实践层面总结来看,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从教育者主观方面看
一是重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宣教中的灌输作用不容置疑,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太注重灌输教育也存在许多不足,产生一些弊端。理论宣教的内容存在理论与社会现实、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形式相对单调,往往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对象,忽视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主体的一面。二是重整齐划一,轻分类指导。在现实教育者眼中,所有学生认知结构都是一样的,不存在任何差异,他们往往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群体而忽视个体,搞“一刀切”,未能做到因材施教。三是重传统轻现代和重现代轻传统现象并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两种极端的倾向,或是惯用传统方法对现代方法利用不充分,或是现代方法被过度应用,使传统方法的主导地位日益受到排挤,这都不同程度地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功能。
2.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层面看
从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层面来看,一些新方法、新举措、新主张在实际运用中上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中缺乏可操作的规范和指导。长期以来,很多教育者虽然熟知各种方法的内涵,但却对如何实施这些方法、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方法的实效,缺乏必要的和具有操作性的规范及指导。以至出现教育者“满脑方法,却无从下手”的尴尬现象。由于实施层面的这些限制,使得许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为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概念或假设,而不是现实可行的实施举措。
3.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身的结构和内容方面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用时而使用的特定方法。在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上都完全依托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相关内容。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已形成了自身完备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框架,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身在结构和内容上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理论性过强,不实用,脱离学生实际过远;呆板、生硬,缺乏生机,没体现“人情味”;一些借鉴其他学科而来的方法专业性过强,缺少衔接性的理论和实际指导等等。总之,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可以适用于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缘于“人学的空场”
“人学空场”是萨特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空场”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不是以人,特别是不以受教育者为主体,所传授的是剥离了主体内涵的空洞的道德规范,在实施中脱离了实际生活。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常常会放弃“教育”角色,以日常行为和活动的管理工作来代替教育的职能,思想教育的对象由此从“人”到“事”,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转到了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和约束,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了错位。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大学生视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价值伦理规范的容器,而忽视了大学生受教育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忽视了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判断、筛选、理解和内化过程的重要作用,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人学空场”现象。由于“人学空场”,使得“以人为本”的科学指导思想没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体现,教育者缺乏了“人本”的理念,受教育者没体会到“人本”的地位,方法自身因缺乏“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而成了丧失“人情味儿”的生硬理论。所以说,缺乏“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才是造成前面所有问题的最根本的源头所在。从此意义上讲,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就成为必然的趋势。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把握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与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在实施过程中从大学生的角度切入,根据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即根据大学生内在思想的知、情、意、信、行,发展建立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在新的方法体系中,每一具体方法的方方面面,都要全面深入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人本化的思路去完善、优化、整合乃至创新各项具体方法,除包括现有的各项具体方法之外,特别要补充以下几种最能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实施方法。
1.体现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传统疏导教育方法的基础上,主动借鉴和引入心理学领域的心理疏导方法,并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理念紧密结合,探索出了适应“以人为本”要求的心理疏导的新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法是将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心理疏导手段和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疏导教育法有机结合,引导人疏泄不满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恢复正常心理和健康身心状态的一种思想工作方法。“疏”主要是指疏通思想渠道,广开言路,创造宽松环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之间充分互动,让受教育者敞开思想,把各种意见和观点、思想问题的症结、心灵深处的隐情等充分表达出来;“导”是指在疏通系统了解的基础上,循循善诱,正确引导,启发思考,把各种不正确的认识引向正常的轨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法要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基本方式:一是宣泄疏导法。宣泄疏导法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中,教育者利用或创造某种条件、情境,提供合理的宣泄渠道,帮助受教育者把压抑的情绪或想法倾诉和表达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其心理压力,稳定其思想情绪的心理疏导方式。二是认知疏导法。认知疏导法是借鉴了心理学中的认知疗法的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受教育者重新建构认知结构,进而重新审视自己,建立自信,改正自己错误认知的一种心理疏导方法。三是心理危机干预法。心理危机干预就是通过有效措施及时帮助处于心理危机境遇中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中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是教育者针对受教育者所面临的成长危机(新生入学适应、重大考试失败、学习生活困难、人际关系紧张、恋爱关系破裂、就业困难等)、心理危机(身体或心理疾病、精神抑郁、自杀念头等)等,积极采取救助措施,帮助其改善心理状态,摆脱危机而形成的工作方式。
2.以情感人的情感教育方法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情感陶冶和感化的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诸多方法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意义上来说,也离不开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能否打动学生的心,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但长期以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大学生作为“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在教育方法上也体现为情感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对学生付出真感情,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发自内心对学生付诸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和赏识的美好情感,才能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产生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3.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实践教育方法
实践教育法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受教育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和考验的教育方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自觉接受教育,从而既开阔眼界、改造客观世界又提升能力、改造主观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教育特点,把社会实践作为教学的必要环节,纳入学校的总体教学计划,教师和学生作为主客体共同参加,并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尊重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并结合各项活动主旨激发他们的综合潜能,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平台,融汇学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只有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体现人文关怀,注重情感投入,并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推动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引导人的人本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康玉.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
[2]孟维伟.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D].合肥:安徽大学,2010.
[3]向宇婷,董娅.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人学化发展及取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贵州省情》课程;理论依据;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引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开放对社会思潮的改变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力和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在新的社会思潮中,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协调的发展,故提出了要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下创新课程设置,如果忽视了科学、辩证的精神,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脱离了科学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化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不能仅限于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等内容,这难于适应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潮流,而是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有所突破和创新,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的同时,让大学生们通过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了解家乡、了解祖国的人文、地理、自然资源等知识而乐于为祖国、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学习、乐于奉献。因此,《贵州省情》课程的开设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使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富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1.课程开设的理论依据
1.1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思想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因此,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是指导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指南,同时也是开设《贵州省情》课程的重要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要辩证的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发展前景,明确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贵州省情》课程主要以贵州为主体学习贵州的自然、环境、资源及人与自然、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历程和理念,从一侧面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责任意识,从而调动大学生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全面成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之一,为有效的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输作用,《贵州省情》课程有别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贵州省情》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相一致的,就是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习《贵州省情》,树立大学生客观的、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了解贵州,学习贵州,认识贵州的本质特征。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贵州省情》把理论知识与国情教育地方化、国家形势与政策地方化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与“形势与政策”教育有机的结合,培养青年大学生善于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了解贵州、认识贵州,激发大学生积极为贵州经济社会建设充满政治热情。
1.2新时期育人观念的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运用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事物、看待社会。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群体,对社会的发展和需求都有自己的判断和思维,通过对省的地理环境、发展历史、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掌握和了解,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掌握当今时代国家和地方发展的概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和理解国家和地方政策的能力,深刻、正确的观察和理解相关政策,启迪和激发大学生关注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热情,为实现富民兴黔和后发赶超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政治激情,才能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使命。因此,《贵州省情》课程的开设,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了新的内容,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
1.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中人的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要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就因把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的发展变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贵州省情》就是一门有关社会发展、进步和人类思想意识作用于社会实践的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题材,它着眼于社会发展和实践相结合,概况了贵州社会发展历史和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今贵州的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的发展形势,拓展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一门学科。马克思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在于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更重要的是其引导人们采取切实行动,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以注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发展为题材的省情教育,以辩证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贵州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贵州省情》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全面塑造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不断充实、更新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社会的认识,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好的实践意义,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程开设的现实意义
2.1对学生教育的现实意义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上,要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充实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贵州省情》课程的设置是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关心和参与意识教育的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必然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毕业以后都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把当代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容作为教育的内容,总结社会发展成就,分析社会发展形势,了解社会生活意义,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要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就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形成正确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思想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设置体系要结合省情、国情培养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身心文化素质,不要与社会发展相脱节,要对学生进行参与意识、竞争和合作意识的教育,为青年学生参与活动创造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可课程的设置体系要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创造条件给每一个人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的专长得以发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各种集体活动中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内容丰富,通过《贵州省情》课程的学习,使青年大学生逐步缩短与社会的距离,锻炼其社会活动能力,完善人格。
2.2对社会影响的现实意义
贵州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较为落后,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人才的匮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兴黔步伐,必须依靠教育,依靠人才。《贵州省情》课程是以贵州省情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引导贵州当代大学生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研究贵州、宣传贵州,加强省情教育,强化对省情的认识,把握省情发展变化的规律,为贵州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献计献策。积极鼓励优秀的大学生乐于为贵州的发展作贡献。
因此,把《贵州省情》纳入了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门新课程是一个创新之举。在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了让来自全国的学子们全面的了解贵州、认识贵州、建设贵州,宣传贵州的途径。同时,把科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贵州社会经济活动的实践之中,激发广大的青年学生和优秀的人才为贵州经济的腾飞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熊宗仁.贵州省情认识的理论探讨与历史述评[J].贵州社会科学.2002,(4):27-30.
[2]薛西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3]骆郁廷.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4]戴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前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关键词】蒙古族音乐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的大学生因为受到民族文化、发展条件、生存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在道德品质、学习心理、思想意识、民族意识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内蒙古地区的大学生因为受新媒体、新通信手段的冲击,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能改变现有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加有效、科学、合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蒙古族音乐以其独特的曲调、悠扬的旋律、简洁的节奏被人们所接受、认可,试以蒙古族音乐为切入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探索。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最主要的是以音乐为主,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教育内容。从含义上来看,音乐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音乐教育中的广义其实是无意识的,贯穿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及劳动生产之中;而音乐教育中的狭义则是有意识的,主要包含了家庭、学校、社会等音乐教育。在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组成内容。比如,在战国时期,荀子是一个非常重视音乐的人,主张通过音乐来实现育德化人,他在《乐论》中曾经说过:“乐者,乐也。小人乐得其欲,君子乐得其道。”荀子运用小人与君子不同的审美价值,提倡用音乐来激励人、熏陶人,让人们的道德伦理观念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必不可少的实践教育活动,它能更好地传递、反映、体现学生不同的价值观及世界观。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实践活动,有着较强的政治性,但同时也需要人们通过不同的思想文化观念来进行接收、认可、传递等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加强其实效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不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因素,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地渗入到学生的文化实践活动中。
二、以蒙古族音乐为切入,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中,美是其灵魂。音乐教育其实就是利用音乐中美好的意境、形象事物、思想理念来打动人心。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育过程中可以看出,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把蒙古族音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先让大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和鉴赏,学生通过听觉进行感受,反映学生最真实的情感,不断培养大学生创造、理解美好事物的能力。比如,蒙古族歌曲《站在草原望北京》,歌曲中“望眼欲穿崇山峻岭,绿波波的草原骏马行”“瓦蓝蓝的天上飞雄鹰”将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描写了出来,同时还体现出赞美生活、热爱草原的思想情感,而“迎风高唱五星红旗,我站在草原望北京,一望无际国泰安宁”则把蒙古族人民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情感很好地呈现出来。把这种类型的民族歌曲运用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蒙古族的精神特征,更好地认识传统的蒙古文化,使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强,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蒙古音乐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
(二)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将蒙古族音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为个体提供了审美欣赏的对象,也通过自身的魅力影响着现实生活。蒙古族音乐以其独特的曲调、悠扬的旋律、简洁的节奏被人们所接受、认可。在内蒙古地区,人们常听着蒙古族音乐,唱着蒙古族民歌,对自己民族的音乐倍感亲切和熟悉。以蒙古族音乐为切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以往形式单一、乏味的“训话式”“说教式”教育,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艺术欣赏能力,实现了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双促进。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开辟新途径,收获新亮点。
(三)融入民族元素,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多元化
成长或生活在内蒙古地区的大学生,了解并熟知当地的文化、风俗极其必要。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结合少数民族的民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艺术,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将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蒙古族音乐、蒙古族艺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实现蒙古族音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促进。
三、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精神世界施加思想性和政治性影响,从而变革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活动”。高校的主体是学生,作为学生,要上好的第一课就是思想政治课。如今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集中为形式单一、以理服人、内容烦琐的“训话式”或纯理论型教育,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起到反作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意义和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应该探索的重要课题。从不同地域出发,以当地的民族音乐为切入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急不可待,需长期坚持和研究。如若换种方式,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也接近学生生活的,将思想性与政治性融入丰富多彩的感性文化活动与载体中,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内在统一,同时把思想性和政治性落实在人的活生生的存在经验与精神世界中,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落脚点,势必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
精细化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他以自己的工作经历总结了一套适合工人的工作方法与原理,进而提出精细化概念。二战以后,这一管理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台湾学者最早将其引入教育学理论,提出了精细化教育的理念,将追求精细化的过程以及效果确定为当代教育管理的目标之一。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做精、做细、做实”的原则,真正瞄准大学生各方面的需求,以精心的态度、精确的把握、精致的过程,对大学生进行细心的教育、细心的辅导、细心的服务,真正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具体、做扎实、做出成效。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包含以下几个内涵。
1.精细化是一种工作理念。精细化倡导“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关注人的思想、人的心灵,需要体现“人本”和“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因循守旧,充分尊重被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育,充分尊重被教育者的精神生活。可以说结合了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的优势,形成一种以文化为特征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内在价值。
2.精细化是一种工作方法。精细化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观操作等具体的执行层面。它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坚持从细节入手,不仅强调育人的效果,也注重育人的过程,强调教育的针对性、艺术性和有效性,强调对育人过程的精雕细刻和周到细致。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注重各种教育资源的协同配合,注重各种教育手段和途径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各种工作任务和过程的规范化和细化,通过有效的手段,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3.精细化是一种工作态度。精细化倡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工作境界和价值追求。它要求教育者坚持创新思维,不断完善工作过程和内容,努力改进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地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工作层次、工作方法和能力素质,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精细化就如同安装在身上的一台“发动机”,激励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
4.精细化是一种工作评价。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制度来制约和考核。制度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精细化管理的结果,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最核心,也是最大的难点所在。当然,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它不同于通常的精细化管理。那种希望用不断细化的规章制度来控制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把学生当成流水线上的一个个零件和等待组装的产品,甚至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量化管理的做法显然是片面的。但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期望和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认真、细致程度进行评价的一种表现。
二、精细化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1.精细化是当代大学生群体自身特点所决定的。面对当今中国社会的激烈转型与大学生自身情况的显著变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然要面对多种冲突与挑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等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确定的培养可靠接班人的目标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过程才能达到。精细化所倡导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管理氛围,以及与此相关的管理绩效评价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转贴于
2.精细化是当前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粗放型、经验型为主,还缺乏让大学生愉快接受的管理方式;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简单的形式和理论的灌输,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务虚、整体的动员教育多,务实、“打动人心”的内容少,偏离了学生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展开精细化的工作。
三、精细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巨大力量,能以深刻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精神是引导、鼓舞、激励学生人生理想的一面旗帜,极大塑造着学生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气质,是影响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内在动力之一。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建设,做好大学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顶层设计,寓无形的大学精神于有形之中,渗透到每个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和评价体系,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
2.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作用,利用专业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和影响,使专业教育中也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目前各高校实行的“两课”情况上看,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灌输,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效。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要顺应信息化趋势,充分发挥QQ、微博、飞信、短信等新媒体和新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高校要不断完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短信平台系统、校园网络化办公系统,提高工作信息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水平,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校园稳定大局。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能力和业务有相当高的要求。当前,首要任务还是通过高质量的培训,提高各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现在各个相关部门和机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各类培训,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政策宣讲、理论解读和经验交流等形式,培训效果不够明显。从精细化的视角出发,培训一定要针对不同工作层次、不同工作职责、不同工作方向来开展分门别类的培训工作,重视和增加技能性的培训项目,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要在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潜能和能力方面,应多安排些互动性、体验性强、技能性强的培训活动,多安排些操作性强的实践培训活动,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
一大学生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认同度和期望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的看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笔者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某高校各个学院、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1100 份,回收率为91.67%,有效问卷1000 份,有效率为83.33%。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认同度和期望,即当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最大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人为本”缺失的表现及原因等。根据这次问卷内容,对回收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1 关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51.81%的学生认为“实践教育过程形式主义”,45.88%的学生认为“教育方法单调枯燥,缺乏创新”,51.09%的学生认为“没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29.67%的学生认为“课堂理论教育联系实际不够紧密”。
2 关于当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择“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的学生占52.10%,选择“任课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创造性”的学生占42.26%。
3 关于学生认为目前最常见的无效教学方式
选择“僵化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注意创新教学方法”的占50.65%,选择“教师一言堂、不与学生互动”的占52.68%,选择“不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问题、只是空洞讲解教材”的占32.27%,选择“只管完成教学进度、不顾学生接受情况”占43.99%。
4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37.05%的学生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50.65%的学生认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个体诉求的矛盾”,46.31%的学生认为“ 应了解学生的关注点”,46.31%的学生认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5 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37.19%的学生认为“应重视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50.07%的学生认为“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32.85%的学生认为“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56.01%的学生认为“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并重视对学生内在自觉与自律意识的培养”。
二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调查结果的分析
1 “人本缺失”是影响教育效果的直接因素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但教育方法中“人本缺失”是影响教育效果的直接因素。有些教育者囿于固有的观念和思维定式,不理解大学生的真实思想,没有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难以与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缺乏灵活互动,没能很好地和现实生活、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对教育者传授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心中引起共鸣。思想政治教育应找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或者是学生非常关心的事情作为切入点,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 灌输式的、僵化的教学方法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近几年来,高校教师为改进教学模式做出了多方面努力,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灌输式的、僵化的教学方法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型的授课方式,学生被动接受,没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是枯燥、乏味的。在教学手段上,只是机械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越来越缺乏热情和兴趣。教师应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陈旧、传统的教育方法十分反感学生对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给予很高的期望,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没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不能很好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个体诉求的矛盾。教育者对学生思想引导方面存在不足。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基本放在了学生生活的细节上,而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不够,对先进的思想理论学习和贯彻得不够,很多时候是在搞形式、走过场,使多项思想教育工作很难真正开展。因此,教育教学方法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意愿,尽可能地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以人为本教
育理念缺失的深刻反思
1 以人为本缺失的表现
根据学生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的评价,笔者总结、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以人为本缺失的表现,一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受教育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调查显示,51.0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又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把学生作为自我发展、自我选择的能力主体、实践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应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二是教育方法单一、陈旧,过分注重单向灌输。调查显示,52.10%的学生认为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习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灌输为主,引导为辅,只是进行抽象而空洞的说教,对社会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敏感话题都不能从理性思维的高度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而透彻的分析,不能启发学生解决一些深层次的思想问题,教育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目标注重政治功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管教”“塑造”功能,忽视育人功能,没有顾及学生的需要、动机和情感,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与感受。教育内容缺乏现实性、时代性,脱离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与学生思想实际,不关心学生的正当利益,不注重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变成空洞说教。没有重视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缺乏创新,不能适应社会与学生发展的要求。教育者没有准确把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差异,回避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解答,没有真正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内心世界联系起来。在方法上往往采用灌输和说教的形式,教师做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完全无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选择,方法手段单一、陈旧,针对性不强。
2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缺失的原因
根据调查问卷得知,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更加个性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学生潜能发挥、个性发展和求知欲望的满足,不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注重掌握新特点、研究新情况、创造新经验、拓展新途径、探求新方法,只是固守原有的教育模式,造成了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高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存在着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的情况。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大学生终极追求的人文价值重视不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成长实际相脱节。教育中比较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强调思想统一,忽视大学生的个性培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导致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二是人本价值迷失,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还没有确立起来。一些地方和高校领导对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往往显得过于政治化和功利化,只重视学校的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师资培养、就业情况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主动而自觉地予以关注和相应地物质投入,还没有真正地重视、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还没有把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能自觉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给予足够的关心。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强。三是从教师角度看,对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缺乏重视,过分注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规律缺乏深入研究,对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新特点缺乏深入了解,缺乏爱心、细心和耐心。在教育方法上缺乏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思想政治基本理论、基本观念的灌输,过分强调理论教育的作用,主观地认为课堂教学可以代替其他形式的教育,而学生很不情愿地接受这种教育。再加上学校、教育者对实践教育认识不到位,实践教育环节基本上只流于形式,大多数学校组织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很难起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道德修养水平和价值判断能力。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根本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双重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来,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对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同时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秀荣,韦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 网上网下 互动型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模式
0前言
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大学生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伴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影响着当代的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如何利用好网络,促进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协调性,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是关键。
1网上网下互动型协调育人模式的概念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信息网络科技已经渗透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教育方面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仅仅利用单一的网下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需要结合网上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网上网下互动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模式。网上网下协调育人是将面对面交流、课堂、报纸文刊及广播等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与以“互联网”为主的通信网络相结合,形成教育双渠道,对传统模式(网下模式)与现代模式(网上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新的协调机制,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这样的网络大环境下,使用网上网下互动型协调育人模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所以正确使用该育人模式会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改革,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2采用网上网下协调性育人的必要性
2.1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时都是采用上课说讲的形式,并且教材也是指定的,这样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具有局限性的,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要与时政相结合的,所以机械地采用固定的教材进行教学,使得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很难迎合当前社会对人才教育的具体要求,这样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和有效性,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发展。其次,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互动性,仅仅是采用网下教育,教师机械地向学生传输思想政治理论,虽然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获得相应的反馈,但是不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并且教师也难以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思想状况。如果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采用网上网下互动型育人模式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协调育人模式,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网上网下互动型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及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2.2采用网上教学具有可行性
当代互联网在大学生中普及程度的高低是决定是否应该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关键因素。大学生作为广大网民的重要组成者,其上网时间是较长的,很多大学生在一些网络应用中表现得非常活跃,对很多网络应用的使用率比普通网民要高,由于现阶段网络设备种类丰富,各大高校的网络设备也非常齐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大学生上网,所以在各大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上教学,其基础条件是非常完善的。另外,对于网络环境的适应程度也决定了是否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如果出现由于一些大学生对网络环境的适应程度低,甚至沉迷于网络,那么这种教育模式的推广是不利的,但是有相关研究表明,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合理利用网络,这就说明网络上的不和谐因素对整体网络环境的影响不大,所以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学是可行的。
3当前高校网上网下协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大力开展网上与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高校除了继续加强作为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积极开展作为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党团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还积极占领和拓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空间,初步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网上网下全覆盖。现在很多高校都迎合形莘⒄沟男枰,有了自己的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网站。并且这些网站也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工作顺利开展。尽管各大高校已经开始注意网上网下协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大体的教育格局也已经形成,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网上网下协同育人教学模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高校对网上网下协同育人没有正确的认识
高校对网上网下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没有正确的认识,由于被很多教育工作者把网上教育的作用放大了,就使得很多高校认为只要利用网上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学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就对网上教学格外重视,因而忽略了传统的网下教育。还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对网上网下协同育人模式还是不认可,仍然按照老思路进行教学,对现代的信息科学技术及促进教学的多媒体技术还是不愿意接触,这就导致网上网下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诸多误解,所以开展起来并不顺利。
3.2网上网下协同育人机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由于网上网下协同育人机制需要实现网上网下的有效结合,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具体的机制来支持,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很多高校对网上教育制度的制定不规范、不科学,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协调性。这种不协调性还表现在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相互对立,严重缺乏协调性,由于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所以很多高校采用网下教育管理模式来管理网上教育,可想而知,其效果是非常不好的。
3.3网上网下协同育人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
在网络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全由教师进行选择和控制,教育过程也是按照教师既定的模式进行开展。但是当网络影响力逐渐扩大的时候,就需要结合发展的需要,促进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协调性,但是使用网上和网下共同协调育人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即严重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很多高校对该教育模式缺乏认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更没有充足的资源配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推广。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网下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
4.1采用网下为主、网上为辅的协同模式
采用网下教育为主,适当结合网上教育,就是促进网下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具体的方式就是需要最大限度地扩大网下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需要将网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用到的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到网上,扩大网下教育的影响,采用网下教育为主、网上教育为辅的方式,能够把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扩展到网上,促进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实现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良好对接。
4.2采用网上为主、网下为辅的协同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内容,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用网下为辅、网上为主的教育模式,由于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大平台,在进行思想政治的网下教育时,需要及时总结通过网下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内容,然后充分利用网上教育的优势及时进行交流和互动,开展自由讨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体可以通过微博、QQ、微信及BBS等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这样能够实现促进大学生正确上网的目标,同时也能够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良好的素材。网下教育配合网上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3网上网下共同推进的协同模式
对于很难分清孰优孰劣的领域,或者需要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分别进行的领域,需要两者同时推进。一方面,利用网上教育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不断加强网站建设。另一方面,在网下不断夯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这两者的教育内容并不违和,两者共同推进,全面覆盖,最终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网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 微博 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工作
一、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
微博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点击率高,覆盖面广,观点多样,利益多元,影响力深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对面的,或者下宿舍,当面谈心谈话。现在,学生更喜欢通过微博跟辅导员交流,通过微博发表观点、看法,通过微博和辅导员探讨某些班级问题、个人问题、社会问题。如何更好地做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借助微博的力量,微博沟通速度快,方便快捷,便于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时效性。
二、微博有效推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创新方向是多元化的,并且应该走向网络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社会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创新教育进行,在这一过程当中,微博的巨大影响力一次次被验证,并被大学生认可,被思政工作者认可,微博成为提高思政工作能力、推动思政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针对当代大学生及信息时代的新特点,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在不断考验辅导员的思政工作水平和思政工作智慧。微博时代,思政工作者要善于创新,善于利用微博。首先,思政工作者要积极利用微博日常工作事务及相关通知,这样,更多的学生可以直接了解相关事宜、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资助、就业等)、评优评奖;其次,辅导员可以通过微博一些便民信息、服务信息,如大学生新生入学指南,大学生新生军训防晒指南,大学生防盗、防骗指南,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引,预防登革热注意事项,预防台风注意事项等,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存在、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最后,积极利用微博和广大学生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通常学生在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新生喜欢咨询生活方面的问题,喜欢探讨人际交往遇到的困惑,毕业班的学生对实习、就业问题比较关注,辅导员要善于抓住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疑惑。
在微博交流之前,学生常用传统方式进行利益诉求、语言诉求、思想表达。当传统表达渠道不能满足当下大学生的需求时,微博给大学生提供了信息交流、意愿表达、情绪发泄的新平台,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作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最新想法、学习状态、生活状态,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大学生广泛参与、实时互动的微博舆论新环境。使微博成为大学生情绪负担的“减压剂”,师生关系的“剂”,生活学习的“调味剂”,以解决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焦点为重点,建立全过程、多渠道、全方位、不限时解决处理问题的机制。
三、构建“微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如果说微博给思政工作者带来的是全新的理念和思维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眼光放得远一点,将视线再深入一点,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思政工作者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和探索的新路径,以构建“微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是要敢用、善用、会用“微博语言”。积极关注、运用、学习、总结微博语言及文化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养。借助微博解决学生之所想,解决学生之所需,有效避免说教及课堂式的讲解,避免学生对思政工作者的抵触情绪和心态,甚至持有敌意和戒备心理,不愿交谈。只有积极学学生喜欢的“微博语言”,用“微博语言”和他们交流与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了解大多数人的想法,才能更好地掌握微博时展的客观规律,使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
二是学会接纳、积极引导。当有学生和思政工作者观点不同的时候,要用宽广的心胸学会接纳,让不同声音充分表达意愿和想法,让学生和思政工作者自由交谈,让微博语言相互促进,甚至纠错。我们都不是圣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过激行为,要积极接受学生的批评和评说。另外,当思政工作者发现学生思想有异动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给予学生力量,积极肯定和支持,多些表扬,少些批评,传递正能量。
三是积极尝试开展“微博心理咨询”,培养大学生和谐健全的人格。网络咨询有别于现场咨询,学生可以匿名咨询,在你不知道是谁的情况下咨询,更具有传统咨询不可比拟的保密性、超距离性和方便快捷等优势。微博打破了人们交流的时空障碍,带来了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正因如此,许多大学生带着人际交往恐惧、考试焦虑、消极悲观、多虑、男女关系交往障碍等诸多心理问题来到微博,给自己找到了卸下思想包袱的最佳方法,通过微博咨询,更好地投入到现实生活中。
不管是学生还是思政工作者,都希望建立微博信任。我们更愿意从“微”处着手,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把功夫做到幕后,让微博成为师生交流的真正平台,成为展示学生工作的窗口,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成为为学生服务的排头兵,成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平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