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16: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港口吞吐量;马尔科夫模型;大连港
港口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对国民经济和地区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港口吞吐量作为港口的重要经济指标,是衡量其发展的重要依据,是组织生产、编制发展规划和进行建设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反映港口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目前,港口吞吐量的预测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如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指数平滑法、灰色模型法、神经网络法等。这些预测方法因港口的不同而有效性各异,其根本原因在于港口吞吐量作为一个复杂变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这些因素的作用特征而言,存在许多无法确定的内容和关系,符合马尔科夫模型的特征。本文以港口吞吐量为原始建模数据,利用马尔科夫模型进行预测,并采用以季度为最小单元提高预测的精确度。
1 马尔科夫模型的建立
1.1 模型的建立
由表3可知,大连、上海、广州、湛江等4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实测值与其预测值之间的误差相当小,其中,最大的误差仅为5.834%,最小误差达0.126%。可见,马尔科夫模型在预测港口货物吞吐量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
4 模型改进的建议
综合相关研究成果,为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本文对马尔科夫模型的使用提出相关建议:
(1)为进一步提高预测值的准确度,针对各种可能性可采取权重计算方式;
(2)应选择更多年份的数据,扩大样本,并及时补充最新的统计数据。
5 结 语
【关键词】地形测绘技术;自动化;地形测量;测绘数据;测绘精确度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形测量是地形图测绘作业,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地物进行投影和高程测定,进行一定比例的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的方式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传统的测绘技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地形测绘,从而导致了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的催生。分析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与地形测量的关系,讨论在地形测量中的发展前景。
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与地形测量的关系
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改变了地形测绘方式,测绘工作由于现代自动化的测绘技术而变得更加简单。传统地形测量方法需要根据实际的地形,通过大量的测量工具和人力进行测量,较高的物力和财力成本花费,且人工测绘地形图工作非常繁琐,精确度不高。传统测绘技术随着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被取代了,利用先进测绘仪器,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不需要测绘人员进入实地进行测绘,利用遥感系统和测绘仪,通过计算机运算实现测绘。同时,地形图在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中是自动生成,从而有效避免了人工绘制地形图的弊端。在地形测量中,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改变了地形测绘方式,使得更加简单的地形测绘得以实现。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精确了地形测绘数据。主要的地形测绘目的是为国家提供可靠的地理资料,为了城市规划及战略制定提供数据信息。所以,地形测绘要求具有非常高的数据精确度。而数据精确度在传统的测绘技术中不够高,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规划。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通过智能绘图和精密仪器,使得测绘数据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均得到了提高。如现在广泛应用的电子地图,拍摄时均是利用卫星进行的,从而保证获得的卫星地图是高清的,并能够非常直观地在网上通过搜索而了解地形。同时,智能绘图提高了精确度,降低了人力消耗,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地图错误信息。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提高了地形测绘的安全性。测绘人员在应用传统人工地形测绘的时候,需要进入比较危险的实地进行测量。如果进行测量的地形比较陡峭,则不能够保障测绘人员测绘时的安全。如果测量地形为环境较为恶劣的洼地,则测绘人员会受到攻击性生物的威胁而造成一定的安全危险。所以,测绘人员应用传统测绘方法的时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则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测绘人员的人身安全,还极大地降低了测绘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测绘仪器进行卫星测量的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测绘人员只需要通过对仪器的操作,不必进入比较危险的地带进行测绘即可,使得测绘人员的安全性及测绘效率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地形测绘技术的自动化
测量套路在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中是固定的,即采集-处理-传输-显示。测量仪器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变得智能化,也极大地改变了测绘技术。地形测绘技术中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有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GPS技术始于70年代,它由美国军方研发,该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日趋成熟,在各大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构成主要有三部分:控制地面、检测和控制空间。其工作是利用24颗卫星完成的,主要是接收定位系统的数据信号。GPS不仅可对陆地地形进行测量,还可对海洋地形进行测量,方便了海上作业。相对于传统地形测量,GPS具有多功能、抗干扰、易于操作、测量时间较短、高强度的高密性、精确度高等特点,特别是能够进行全气候、全天、全方位的测量。在具体地形测量过程中,需保证开阔的上空,不必同时测站,保证GPS接收即可。
GIS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相关地理信息进行储存和记录,建立系统化数据库。对地理要素通过转化,将相关数据计算出来,然后进行数字化的分析和处理。根据需求,地形测量人员利用GIS快速获取数据,其结果通过图形、数字的方式显出。现今的GIS技术通过数据采集、摄影和地图扫描进行设计数字地图,所需的地理信息收集到之后,完整、自动的生成数字地图。其结果结合地球表面空间的地理位置和特征用计算机显示,人们能够对地形结构进行直观的了解,从而使得测绘质量和效率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RS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地图纸质绘制方式,地形数据通过遥感影像显示,地形影像资料通过网络即可获取,遥感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测绘发展、城市规划。在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遥感技术开发出了4D产品。遥感系统的信息处理和数据传输是通过雷达卫星传输完成的,对地面进行立体摄影获得三维信息,该技术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遥感技术主要有电磁波遥感、声学遥感和物理层遥感三种。
地形测绘技术的自动化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进入信息时代,测量仪器和网络技术智能化发展,测绘技术的自动化已逐渐向网络、数字、实时的方向发展。利用可视化三维技术,开发信息数据库,使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在地形测量中得到全面应用。首先,要进一步发展3S技术。虽然3S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不断更新和改进技术,将测绘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地形测量中进一步发展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其次,更新数据库、开发测绘软件。开发测绘软件,能够对测绘工作的高效起到进一步促进作用,保证系统的功能性和灵活性,使得地形测绘中更好地发展测绘软件的作用。现代所需的地形数据已经不能够由传统的数据库来实现,所以,必须更新数据库信息,转变测绘的数据,录入自动化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查询,对全球信息数据的动态管理起到促进作用,保证数据的科学,提高数据管理的标准。
讨论
地形测绘技术的自动化,改变了传统地形测绘方式,提高了地形测绘的安全性,提高了地形测绘数据的精确度。我国必须进一步发展地形图测绘技术的自动化,提高测绘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保证数据信息更加可靠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忠新.浅谈地形测量测绘自动化技术与发展趋势[J].中国西部科技.2011,12(1):238~23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医疗器械的不断进展,在医学检验工作中,全自动分析仪代替了大部分手工工作,但血涂片是不可被取代的。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不断发展,给血常规检验带来很大方便,它不但精确度高,重复性好,检测参数也日趋增多。它可利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将红细胞区分成正常、大、小几类,用于诊断各种贫血。但由于各种贫血时,各种参数的改变并不十分典型,所以仪器对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分离程度很难准确反映。在血涂片中,可根据红细胞形态、体积的大小来判断各种贫血。例如:红细胞出现梨形、棍棒状、新月形等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泪滴状红细胞增多可提示为骨髓纤维化;靶形红细胞增多可提示为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当出现有核红细胞则属病理现象,可提示为各种溶血性贫血。因此血涂片是临床上发现红细胞异常最为简易可靠的实验方法之一。
在白细胞计数时,如果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要加溶血剂将红细胞溶解,但溶血剂对白细胞计数、形态都有一定的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如果通过血涂片观察白细胞的分布密度,来估计白细胞值是否准确,还可排除非增生性白血病的漏检。提示中性粒细胞核、浆改变情况和中毒程度,以及病理性核、浆的改变情况,提示淋巴细胞形态上的异常病理改变。另外对红系恶性增生的病人因为其血液中含有既抗酸又抗碱的HbF,溶血剂不能溶解破坏,因此很容易在白细胞中计数,所以不管白细胞计数高低或有无提示细胞异常,都应仔细观察一下血涂片。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只能计数血小板的数量而不能观察其形态,因此必须通过血涂片来计数巨核细胞的数量并观察其血小板形态及聚集程度,来确定血小板是否异常。当看不到血小板或完全为散状而且大小异常,可提示为血小板功能不全。
所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虽然避免了人为的计数误差,使计数结果更加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血液涂片作为形态学检查的基础,其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收稿日期:2007-07-11)
关键词:准确性;分析方法;如何评估;
一、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定义和理论依据
怎样定义的统计数据才是准确的,当然不可能绝对的精确,但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即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与大数定律有着某种联系。当然在不同的环境、场合下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是相对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成立在另一种情况下却不准确。即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具体情形下定义统计数据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我们不可能全部搞准,应抓重点统计数据,确保其准确性。例如涉及国计民生、社会经济运行的统计数据一定要尽量准确。同时又不能仅仅追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要考虑到统计调查数据的经济性和时效性,从而把握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大数原则和中心极限定理为理论依据,在统计估算的过程中要科学的选取样本,采样相应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进行周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使统计数据的误差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二、统计数据准确性的评估标准和分析方法
对于统计数据准确性的评估主要是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精确度较高和统计数据的变化趋势符合逻辑和实际情况。以便及时改正错误,对数据进行修正。
1.定性分析法
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验证和评估统计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即观察是否符合客观情况下的发展规律,也可以和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例如可以进行纵向对比即和上年或前几年的同期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或进行横向的对比即和类似的单位所统计的数据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检验是否符合客观情况的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
2.定量分析法
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建立统计数据的评估指标,对统计数据准确性进行定量分析。即统计数据的误差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所建立的评估指标必须统计数据的指标含义明确,计算简单,资料较易获得。同时所建立的统计指标应具有现实意义。要求可以在各个不同部门、行业和地区之间的统计数据作横向比较,也可以在不同时期的统计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统计数据的准确率的计算,设某一统计数据的准确率为x .实际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为 则其
设一组统计数据 ,经核查其实际准确值为
可以得到一组统计数据的绝对误差和统计数据准确率,此时根据该组数据应用大数定律,得
对该组统计数据给出相应的权重 得:
三、如何评估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如何评估统计数据准确性即对所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和评价。通过评估统计数据得到数据误差,再对误差进行调整分析得到更加准确的统计数据。
1.对统计数据进行基础性评估
主要是对统计工作的规范性、统计基础的可靠性、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统计数据的合法性进行评估。具体包括1、统计过程的规范性评估。即对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的各个过程和环节进行评估。2、统计的原始数据的可靠性评估。即主要看所记录的原始数据是否规范和健全。3、统计报表的准确性评估。即对统计报表的数据差错率、合格率、报表种类是否齐全和报表指标是否完全进行评估。4、统计数据的合法性评估。即统计数据的产生过程是否符合《统计法》相关法律法规,检查统计数据是否遭受篡改、虚报、隐瞒和伪造。
2.对统计数据进行逻辑性评估
评估统计数据的变化趋势符合逻辑和实际情况。可将各种统计数据集中从数据的合理性、可靠性和逻辑性角度进行分析。1、运用差额平衡方法进行评估。综合观察各种增减关系的数据,观察运算结果差异大小。2、运用通项相等的方法进行评估。综合观察同一项指标,在不同表上出现的数据结果是否相等。3、运用相关平衡的方法进行评估。即在多个指标中必然存在某种逻辑关系。如果数据反常,则需认真评估。4.运用现实使用和数据的相关关系进行评估。
3.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评估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评估。即将调查所得数据带入公式进行计算,与规定的评估标准进行比较。1、抽样调查。对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进行现场核实,并计算填报误差率或调查误差率,来评价数据准确性。2、回归分析法。利用统计的方法寻找一个数学方程,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自变量的给定值来推算和估计因变量的值。同时考虑现实因素。3、趋势预测法。根据统计所得的各种资料,通过绘图分析其变化趋势。4、方差分析法。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规律,对随机事件和规律进行检验,找出原因。即将所得的统计数据进行随机分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方差分析,若方差的各组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差异,则可确定该组统计数据是否存在统计误差。具体如下:
(1)、将样本容量为ab的样本分成个a组。
(2)、计算组间平方和m和组内平方和n。组间平方和是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和;组内平方和是各组的观测值与组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
(3)、求组间方差 和组内方差 。将组间平方和和组内平方和n,分别除以它们的自由度。即可得到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
(4)、求出F的值,并判断是否存在误差。
,若 ,则说明各组的均值之间有着差异,则存在着误差。
4.运用相关性的方法进行评估
由于反映某现象的各统计数据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一个统计数据发生变化则另一统计数据也会发生变化。可用可靠性较高的指标去检验另一指标。即1、相关对比法。可把有内在联系的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所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2、分组评估法。观察某总量指标按结构分组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据此判断统计数据的准确性。3、平均数和相对数法。对于没有直接联系的各个指标,可以运用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异。4、逻辑推理法。对于以有联系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进行类比,验证该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例如利用序时平均数差值检测法。对于各个别影响因素对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影响的强弱不同或是统计数据不准确,则采用该种方法。即把所考查的范围扩大,调查一定时期内变化的平均情况,由于这种长期的变化趋势不受个别影响因素变化,找出平均变化发展水平。根据这一方法建立数学检测模型:
得到所得序列数据后,对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其中 为快速序时平均数时间序列对慢速序时平均数时间序列的回归平方和。
为快速序时平均数时间序列对慢速序时平均数时间序列的残差平方和。
为全体数据的总体平均数。
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查表得F值,与临界值 进行比较。当
时检测数据对历史数据有较好的回归。符合发展趋势。当 时,此时的检测数据存在问题。
注意在该模型中序时项数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历史数据的规模较大,慢速序项数可以大一些。如果历史数据的稳定性较好,快速序时项数可以小一些。显著性水平 的数值根据历史数据的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 蔡志洲.我国统计数据为何不准确[J].北京科技报,2009,5:1.
[2] 龚敏庆,孙明伟,金明仲.地区统计数据准确性质量的比较[J].贵阳:统计与决策,2011,19:32-34.
[3] 帅永华.浅析影响分析数据准确性的因素[J].贵州省铜仁地区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计量与测试 技术,2005,12:46-48.
[4] 熊祖辕. 关于统计数据准确性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信息报,2007.7:1-3.
[5] 王又绳.统计数据准确性差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统计,2000.124:19.
血液分析仪(hematology analyzer,HA)是目前临床血液一般检查最常用的检测仪器,以往使用手工操作显微镜计数方法,由于操作过程的随机误差,实验器材的系统误差和检测方法的固有误差,使显微镜法细胞计数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准确性受到很大影响,尤其在大批量标本检查时,难于及时发出报告。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高科学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引用,血液分析仪的研制水平不断提高,检测原理不断完善,测量参数逐渐增多,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操作简便是血液分析仪的优势,各种型号血液分析仪的问世,不断为临床提供更有用的实验指标,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各类血液分析仪主要能完成两大功能:①细胞计数功能;②细胞分类功能。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大致分为两类,即电阻抗法和光散射法。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
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原理和仪器组成:瞬间引起了电压变化而出现一个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变化的程度取决于非导电性细胞体积的大小,细胞体积越大产生的脉冲振幅越高,测量脉冲的大小即可测出体积大小,记录脉冲的数量就可测定细胞的数量,这些脉冲信号经过放大,阈值调节,甄别,整形,计数及自动控制保护系统,最终可打印出数据报告。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根据电阻抗的原理,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产生的脉冲大小有明显差异,依据这些脉冲的大小,可对白细胞进行分群。仪器对大小不同的脉冲进行选择,区分出不同类型的细胞并分别进行计数。
电阻抗法红细胞检测
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测定,目前,大多数血液分析仪都是用电阻抗法进行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测定,其检测原理同白细胞计数相似。当红细胞通过计数小孔时,产生相应大小的脉冲,脉冲的高低代表每个红细胞的体积,脉冲的多少即为红细胞的数目,脉冲高度叠加经换算得出血细胞比容。稀释血液中含有白细胞,当血液进入红细胞检测通道时红细胞检测的各项参数中均含有白细胞因素。近年来,有些血液分析仪使用非氰化溶血剂(如SDS)其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准确性可以达到含氰化物溶血剂的同样水平,使用这样的溶血剂既能保证实验质量又可避免试剂对实验人员的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而且直接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对贫血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由于其胞浆尚残存,嗜碱性物质在活体染色时可被染成蓝色细颗粒点网状结构,由于普通显微镜检查法受血涂片制备和主观因素影响,计数的精确性较差,20世纪90年代起,网织细胞分析仪相继问世,现已有多种检测原理相似的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分析仪,血液分析仪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有些血液分析仪,除了进行全血细胞计数以外,还可进行网织红细胞有关参数的检测,例如:用新亚甲蓝染色使红细胞RNA着色或用荧光染料对RNA进行染色,再加一种使红细胞内Hb溢出的试剂,使其成为“影细胞”以减低测试中的干扰。
血液分析仪器在计数细胞数量的同时,还提供细胞体积分布图形,横坐标为细胞体积大小,纵坐标为不同体积细胞的相对频率,这些用以表示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曲线图形,称作细胞直方图。细胞直方图不仅给临床提供直观的检验结果,也为检验人员监控仪器工作状态及检测结果提供了直观图形。在分析血细胞直方图时,应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类型仪器设置的参数和应用的试剂不同,不同类型仪器直方图的图形也有差异,即使是同一份标本,其细胞直方图也有差异。而影响直方图变化的因素:①仪器的因素:凡影响细胞脉冲大小的因素,都可以使直方图发生变化,除血细胞本身体积大小外,其他如仪器的阈值,孔电压和脉冲的增益等都与脉冲大小有关系。②试剂因素:不同试剂在细胞计数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如稀释液的作用是在稀释血液的同时,也在一定时间内能保证细胞原有的体积不变,同时为细胞计数提供一个导电环境,溶血剂主要作用是测定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时,溶解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并且与之结合成稳定的血红蛋白衍生物,对白细胞可使用期费用其胞质渗出,胞体收缩,便于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因此,试剂的性能的好坏,可直接影响细胞直方图的变化,如稀释液的导电率、渗透压、离子强度、溶血剂的种类、浓度、用量和溶血时间,都会干扰使细胞直方图发生改变。③操作人员技能因素:先进仪器的应用,必须有一套全面质量管理措施,也必须有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因此,应注重对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操作人员上岗前要仔细阅读随机手册,如对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异常报警含义,实验误差的因素及维护应有充分地了解,注意全程质量控制,根据质控图的变化及时对仪器进行调试,测试后依据临床诊断,直方图变化及各项参数,确认无误方能发出报告。
在临床试验上:①MCV和RDW可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②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内HB含量异质性的参数,用单个红细胞HB含量的标准差表示。正常24~34g/L。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时RDW,HDW明显增高,属于小细胞不均一性高色素时贫血,HDW对镰形细胞贫血,β-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也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不同贫血红细胞体积的变化,使红细胞体积分布图形发生变化,例如:小细胞性贫血,RDW正常红细胞主峰左移,分布在55~100fl顶峰在75fl处,基底较窄,为典型小细胞均一图形,提示为小细胞低色素,见于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涂片细胞体积变小,大小一致。由于红细胞与血小板的检测在同一通道,小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血小板自身的聚集对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块构造学体积的影响很大,血小板直方图能反映这些变化,可根据图形的变化,了解血小板的准确性,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可评价血液中白细胞群体的变化,但这种变化的细胞图并无特异性,某一类白细胞的增多或减低均可使直方图产生相似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引起虽然血液学变化的病因不同,细胞形态变化不一,但有的白细胞直方图变化相似,因此,异常白细胞直方图只能提示白细胞分群之间比例变化或可能出现异常细胞,故要求用显微镜复查血涂片。各类型的血液分析仪尚不具备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的能力,因此,血液分析仪至今只能用作健康人血液一般检验的筛检之用,其结果可为是否需要进一步镜检提供筛检信息,故尚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对各类血细胞的识别和分类检查。
关键词 药物经济学 不确定性 敏感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7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1-0010-04
The analysis of uncertainty in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s
DOU Guanshen*, LU Jianlong, QI Fangjia, WU Weidong, FENG Sha, YING Xiaohua**
(Center for Pharmacoeconomic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uncertainty in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Methods: The concept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uncertainty in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by searching relevant literatures. Results: The presence of uncertainty, which may be produced in the various stages of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process, can affect the accuracy and confidence of the results of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and it can be effectively evaluated and treated by completing the research design and improving the statistical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uncertainty should be reduced from all aspec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confidence in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Meanwhile, the uncertainty can be assessed by sensitivity analysis during evaluation, which can assist the researcher to control the uncertainty factors.
KEY WORDS pharmacoeconomics; uncertainty; sensitivity analysis
药物经济学评价应用经济学原理及方法评价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目的是从整个人群方面考虑高效分配和使用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1-2]。一项完整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包括投入测算、产出测算、投入产出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由于存在治疗的不确定性、数据的准确程度、药物治疗和效果之间的关联强度以及价格变化等变数,且这些变数无法在评价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完全避免,故它们都会影响投入和产出的计算、乃至最终评价结果的精确度和可信度。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就是用于应对和解决这种问题的。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
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是指经济主体不能确知未来经济状况、收益与损失的分布及概率等。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由于评价条件的限制和数据缺陷等因素,评价结果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预知的偏差,这就是不确定性。
产生原因
不确定性可以发生在药物经济学评价过程的各个阶段中,从评价流程上看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评价设计问题。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很多不确定性都是由样本组的设置不合理引起的[3]。例如,样本数量过少就可能在统计分析中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使原本没有差异的结果出现统计学差异,从而增加二类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又如,在进行评价设计时,患者个体差异(性别、体重、饮食习惯等)的客观存在也会导致不可避免的系统误差。因此,应根据具体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扩大样本数,同时尽量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其他有关因素的统一,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由样本组设置不合理所引起的不确定性对最后评价结果的影响。
2)评价方法问题。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因每种分析方法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利弊,故分析方法使用不当也可能产生不确定性。例如,最小成本分析法是在两种或更多种药物治疗方案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来比较不同方案成本的,所以使用前需首先证明两种或更多种方案所获得结果的差异不显著,然后才能通过分析找出成本最小的方案[4];但成本-效果法却适合只有1种药物治疗效果或临床结果的场合。因此,如果未能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就会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最终影响评价结果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3)数据的收集与使用问题。规范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对信息的要求很高,需要准确的流行病学信息、药物治疗效果、消耗的服务类型和数量以及价格水平等,但评价者往往不能完整地获得这些准确的信息。此外,在信息收集过程中也会产生不确定性,如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方式的选择以及调查对象的选择、合作程度和记忆偏差等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由此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
分类
不确定性可分为数据相关和评价过程相关两类。其中,评价过程相关不确定性又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评价结果外推的不确定性,即从一个临床结果(临床指标的变化等)外推到健康产出(如生存率)所产生的不确定性;评价结果普遍性的不确定性,即从一种评价背景转换到另一种评价背景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选择的不确定性,即在分析数据时选择的模型合适与否所产生的不确定性[5]。鉴于此,Brigger等建议,可将不确定性分为4类,即样本数据、结果普遍性、结果外推和分析方法相关不确定性[6]。
处理方法
完善评价设计
药物经济学评价设计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评价结果的精确度和不确定性。不同的评价设计能避免不同的研究偏倚:①前瞻性研究可有效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回忆偏倚,而样本选择与分组的随机化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不同样本组之间的同质性,盲法则可减少数据测量中的不确定性[5]。②样本选择要严格。规范的临床试验设计都会制定严格的样本选择标准以控制混杂因素,但这会降低数据的普遍性,进而影响到结果的普遍性和外推性。如果降低样本选择标准,虽然可得到真实条件下的效果数据、提高结果的普遍性和外推性,但又会增加数据收集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且无法分析混杂因素的效果。③应综合权衡不确定性和内、外部有效性。药物经济学评价既要最大程度地减少不确定性,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平衡内、外部有效性。因此,传统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的首选方案是前瞻性药物经济学临床试验,其次为结合Ⅲ期临床试验的平行研究。在此前提下,也可考虑设计不同的评价方案,以提高临床试验结果的普遍性和外推性,如为提高样本的普遍性,可同时纳入临床试验和回顾性研究等[5]。
改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是传统的处理抽样误差的方法。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时,为了减少因为抽样误差引起的不确定性,可以在统计分析过程中按照以下几点进行数据处理:①数据收集完毕后可采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组别的差异,如均值比较、统计数据的可信区间等。②获得的数据如呈偏态,则应将数据转化为正态分布之后再进行统计差异性检验(可信区间的计算以原数据为准)。在确定效果数据或者转换后的效果数据为正态分布之后,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检验方法对数据的可信区间进行差异性检验。③在不能确定数据为正态分布时,可以采用非参数方法Bootstrap法或Jaeknife估计技术计算成本效果比的可信区间[7]。
进行敏感度分析
敏感度分析是一种在临床试验和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因所得临床资料存在不确定性而用来评价改变试验条件或其在一定范围内的估算值对治疗结果或结论稳定性影响程度的方法[3],是药物经济学评价中衡量不确定性的最常用方法。敏感度分析通常通过验证一个或者几个不同参数的不同估算变动对数据的影响来确认关键变量所在,由此分析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敏感度分析可以让评价者清楚地了解到哪些因素对评价结果是关键变量,从而重视评估和控制这些关键变量,以减少系统误差、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度和可信度。敏感度分析已经成为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在成本效果分析中常用的概率敏感度分析也已成为决策中衡量不确定性的主要方法[8]。
敏感度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单纯分析法(包括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阈值分析法、极值分析法和概率分析法,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归纳如表1。
敏感度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使所评价的影响因素(单个或者多个)作一定幅度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进而观察评价结果的变动程度。其进行的一般步骤为: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进行敏感度分析的不确定因素如药品价格、治疗费用、治愈率和/或贴现率等(并不需要把每个不确定因素都纳入敏感度分析),然后通过查阅文献、咨询有关专家或依据经验确定等方式确定所选因素的大致变动范围。对难以确定变动区间的因素,应适当放大变动区间,以保证变动情况不会超过设定区间。②依次使所选择的各个不确定因素在设定区间内作同样幅度的变动,然后分别记录因这些因素变动所导致的评价结果的变动程度并计算敏感度。敏感度=评价结果的变动程度/不确定因素的变动幅度,一般用百分比表示。这样就能建立起不确定因素的变动幅度和敏感度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而可以直接比较各个不确定因素在设定区间内的敏感度大小。③通过列表和作图等方法可以更为直观地比较不同不确定因素的敏感度大小,由此判断哪个或哪些是容易产生不确定性的敏感因素。确定敏感因素后,即应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尽可能地予于控制,使这些敏感因素尽可能真实、准确,以减少结果的不确定性。
结语
近年来,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临床用药选择逐步扩展到药品政策和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评价等。但是,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不容忽视[9]。我国的药物经济学学科发展历史较短,高水平研究人员较少,对不确定性因素也易于忽视,直接表现为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中依旧有一定比例的评价没有进行敏感度分析,而在进行了敏感度分析的评价中,分析方法及标准亦亟待规范[10]。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敏感性分析时,首先要根据最终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在计算成本时全面考虑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尽量避免遗漏和错误纳入,产出分析则需要确定干预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并考虑贴现。此外,当前越来越注重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的普遍性和外推性、即实际社会效果,故药物经济学评价应考虑到临床试验结果与现实效果之间的差异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对结果可能造成的不确定性,进而通过相关分析提高评价结果的普遍性。
参考文献
胡善联. 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4, 19(14): 19.
谢红光, 周宏颧. 药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1995, 4(1): 1-4.
马爱霞, 李洪超.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难点分析[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3, 28(6): 142-146.
张顺国, 陈敏玲. 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J]. 医药导报, 2000, 19(5): 495-496.
杨莉, 胡善联. 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处理不确定性的方法[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07(5): 11-15.
Agro KE, Bradley CA, Mittmann N, et al. Sensitivity analysis in health economic and pharmacoeconomic studies. Appraisal of the literature [J]. Pharmacoeconomies, 1997, 11(l): 75-88.
何志高, 祝汇江. Bootstrap法在费用-效果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统计, 1998, 15(6): 29-30.
吴晶, 吴久鸿, 刘国恩. 2009-2010药物经济学学科发展[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0(6): 5-15.
符一男, 马骏捷, 马爱霞. 卫生技术评估中的不确定性评估方法[J]. 中国药物评价, 2012, 29(2): 160-162.
何志高, 张玲, 周东. 药物经济学国外研究现状及国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J]. 中国药房, 2001, 12(12): 708-710.
(收稿日期:2014-03-18)
关键词 热胀系数;迈克尔逊干涉仪;自动测量
中图分类号:TP2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38-03
Abstract An automatic measurement instrument for the metallic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easuring and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The length of the metal varies, the mirror moves tiny and the length difference of two lights when the metal is heated. The metallic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is measured automatically with a Michelson Interference fringes automatic counter for different temperature.
Key words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automatic measurement
1 引言
固体在温度改变时,都要产生膨胀或收缩,其变形虽小,却能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力[1-4]。各种仪器、机器设备、建筑物通常用不同的固体材料制成,选择这些材料时必须考虑它们的膨胀和收缩性能。因此,热膨胀系数是表征材料的热物理性质的重要参数。在工程技术中,对于处在温度变化条件下的材料,热膨胀系数不仅有助于材料性能,而且是对材料进行结构设计的关键参数。材料的热膨胀性能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与材料抗热震的能力、受热后应力大小及分布密切相关。此外,通过对材料热膨胀系数随温度变化曲线的测定,还可以进行材料相变、微裂变的愈合和扩展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因此,准确测量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仅对了解材料的热膨胀性能,进行材料随温度变化过程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新科技领域的开发和扩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金属热膨胀系数传统测量方法是利用加热器加热,并采用光杠杆和尺读望远镜读数的方法进行测量,但这种测量存在设备占地面积大、调节难度高和测量精度低等问题[1]。为了解决传统测量方法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将迈克尔逊干涉原理和金属热胀系数传统测量方法相结合,实现金属热胀系数的自动测量。
2 工作原理
金属热胀系数自动测量仪是在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础上,利用带有反射镜的加热系统替代原有的动镜部分,利用条纹自动计数系统替代毛玻璃观察屏,具体光路如图1所示。激光器发出的光,经分光板后分成两部分。其中,光束1经分光板反射后向着反射镜1前进;光束2透过分光板,然后经过补偿板向着反射镜2前进。这两束光波分别经反射镜1和反射镜2反射后逆着各自的入射方向返回,最后被条纹自动计数系统接收。
测量时,利用加热系统改变被测金属管自身温度,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金属管会发生微小形变,从而带动与之相连的反射镜2产生微小的移动,从而引起迈克尔逊光路中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进而造成干涉条纹数目的变化。通过干涉条纹自动计数系统记录温度变化时上干涉条纹的变化数量为N,则被测金属管的长度变化量Δl为:
式中λ为激光波长。通过加热系统的温度显示部分可记录与Δl对应的温度变化值Δt,则被测金属管得热胀系数α为:
式中l0为被测金属管初始长度。
3 实验装置
金属热胀系数自动测量仪分为迈克尔逊干涉系统、加热系统和干涉条纹自动计数系统,如图2所示。
迈克尔逊干涉系统 迈克尔逊干涉系统是在传统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它包括激光光源、固定反射镜、底座、补偿板、分束板等几部分。光源采用多束光纤激光器,波长为632.8 nm,系统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与迈克尔逊干涉仪相同。
加热系统 加热系统如图3所示,它由数码管温度计、电源模块、被测金属管、金属管固定座、加热筒、反射镜片、导轨固定座和外壳箱等部分组成。金属管处在加热筒中央,其一端被固定座固定,另一端连接一反射镜片,反射镜片角度可调;数码管温度计的温度显示部分位于加热系统前部,Pt100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放置在被测金属管中央;导轨固定座将外壳箱固定在迈克尔逊导轨上;电源模块可对数码管和加热筒供电。
接通电源,温度显示屏显示金属管的温度。打开加热开关,加热筒开始加热时,指示灯亮起;关掉电源开关,停止加热时,指示灯熄灭,温度计仍然显示温度,便于测量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除反射镜片外,其他所有部件均被置于外壳箱中,并用隔热材料加以保护,防止升温过程中对系统产生影响,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均采用高温线相连接。为了加强降温测量中降温的实施,在外壳箱两侧设计有均匀的散热孔。
干涉条纹自动计数系统 干涉条纹自动计数系统如图4所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比较光敏电阻和阈值来采集干涉条纹的变化,产生与明暗条纹相对应的电脉冲,再通过单片机来计数并显示。该系统包括光敏电阻、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和计数显示驱动电路三部分。
1)光敏电阻。根据实验原理,接收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变化,条纹圆心处光强也是明暗交替变化的,明暗变化一个周期,正好对应条纹的一次吞吐。将光敏电阻安装在接收屏的干涉条纹圆心处用来采集光信号,即将干涉环中心的明暗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信号,将信号输入单片机,经过程序处理后得出变化的条纹数,最后经数码管进行数字显示。
2)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光电检测器件所接收的光信号一般十分微弱,输出信号往往被深埋在噪声当中,要有效利用这种信号,就必须对其进行放大。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选择性能优越的集成运放LM358模块为主要工作元件,它可对光敏电阻的输出信号进行有效放大,并进行降噪处理。
3)计数显示驱动电路。利用单片机对信号进行处理并计数。单片机是采用先进的CMOS工艺的单片8位微处理器,并采用串行接口4位LED显示驱动器,它是一种高集成化的串行输入/输出共阴极显示驱动器,只需外接一个电阻就可为所有的LED提供电流。
4 系统测评
为了测试设计制作的金属热胀系数自动测量仪的性能,对加热系统进行整体测试,反复多次升温降温测量,发现整个系统具有加热稳定、散热均匀和运行可靠等优点。此外,为了验证系统金属热膨胀系数测量的精确性,分别利用传统光杠杆放大法和本测量仪对紫铜空心杆的线膨胀系数进行对比试验,各试验五次,并计算出两种测量方法所获得的测量结果相对于标准值(1.64×10-5/℃)的相对误差,结果如图5所示。不难发现,与传统光杠杆测量方法相比,干涉法测量法的误差被极大地降低,结果精确度较高。
5 结语
本文设计制作的金属热膨胀系数自动测量仪以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为基础,将光的干涉原理运用到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量当中。与传统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方法相比,该测量仪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和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参考文献
[1]杨述武,马葭生,贾玉民,等.普通物理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新春.金属线胀系数测量实验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1):79-81.
关键词:蚁群算法;信息素;多序列比对;比对效率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6-1374-03
多序列比对(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是把两条以上有可能有系统进化关系的序列同时进行比对,在识别具有功能、结构重要性的局部保守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多序列比对还可以辅助检查一个序列家族中的全局相似性和进化亲缘关系。在SP比对(sum-of-all-pairs or SP alignment)模型上求解最优多序列比对已经被证明是NP-hard问题[1~5]。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简称ACO)又称蚂蚁算法,是一种模拟昆虫王国中蚂蚁群体觅食行为的仿生优化算法,是20世纪90年代由意大利的学者M.Dorigo,V. Maniez-zo,A. Colorni等人首先提出来的[6~8]。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已经表明:蚁群算法采用的正反馈并行自催化机制,具有优良的分布式计算机制、较强的鲁棒性、易于与其他方法结合等优点,用于组合优化具有很强的发现较好解的能力,在解决许多复杂优化问题方面已经展现出了其优异的性能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动态环境中也表现出了高度的灵活性和健壮性。目前,蚁群算法在国际智能计算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备受关注,并已成为前沿性课题[9]。然而,蚁群算法也存在着易陷于局部最优解、搜索时间长等缺陷,因此,不少学者也提出了各种改进算法,目的在于弥补基本蚁群算法的不足之处,有效地提高其收敛速度。
本文将蚁群算法进行改进并应用到了多序列比对中,只根据信息素强度对序列比对进行信息素强度的局部和全局动态更新,在避免了多序列比对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前提下,提高了收敛速度。
1基于蚁群算法的多序列比对
打分函数
对于一个序列S,|S|是S中的字符个数,S[i]是S的第i个字符。Ω是确定S的有限字符集(如DNA序列由4中核糖核酸A,T,C,G确定,即Ω={A,T,C,G}),基因序列在突变中的变化包括替换、插入和删除,我们用‘-’来表示插入或删除所产生的一个空位。对于x,y∈Ω?{-},定义一个简单的打分函数如下:
其中:公式(8)表示m只蚂蚁都完成一次循环后的全局信息素更新后的信息素强度;公式(9)表示m只蚂蚁都完成一次循环后的需要加强的信息素强度;公式(10)表示此次循环中一只蚂蚁走完路径后的需要加强的信息素强度。
第五步:如果算法尚未满足结束条件,即尚未达到设定的循环次数计数器,m只蚂蚁进入下一次循环,即进行下次序列比对。反之,输出最理想的序列比对结果,结束算法。
3仿真实验
下面针对标准Bali BASE库中的数据集合进行了实验。Bali BASE库是一个多序列比对库,其中有144个测试用例(包含1000多条序列),根据各序列的特征,将比对用例分成五个子集[10],如表2。
4结束语
本文对蚁群算法进行了改进,应用在多序列比对中。在算法中,信息素、位置偏差及字符匹配得分等因素决定了蚂蚁选择各序列中下一字符的概率,通过信息素强度的局部和全局更新策略,有效的解决了该算法局部收敛的问题,加强了寻求全局最优解的能力。其最大优势是减少了传统算法在多序列比对中的生成系统发育树的步骤,降低了该算法在多序列比对中的复杂度,在没有降低比对结果精确度的同时,提高了比对效率。
参考文献:
[1] JIANG T, XU Y, ZHANG M Q. Current Topics in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 Bonizzoni P, Della Vedova G. The complexity of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with SP-score that is metric[J].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 ence, 2001, 259(1-2):63-79.
[3] WANG L, JIANG T. On the complexity of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J]. J Comput. Biol., 1994,1:337-348.
[4] JIANG T, Lawler E L, WANG L. Aligning sequences via an evolutional tree:complexity and approximation[A]. Proc. 26th ACM Symp. on Theory of Computing [C]. New York:ACM Press,1994. 760-769.
[5] LI M, MA B, WANG L. Finding similar regions in many strings[A]. Proc 31 st ACM Symp. on Theory of Computing[C], New York:ACM Press, 1999,473-482.
[6] Colorni A, Dorigo M, Maniezzo V. Distributed optimization by ant colonies. In: Varela F, Bourgine P, eds. Proc. of the ECAL’91 European Conf. of Artificial Life. Paris: Elsevier, 1991. 134-144.
[7] Dortgo M, Maniezzo V, Colorni A. Ant system: Optimization by a colony cooperating Agents.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 ics Part B: Cybernetics, 1996,26(1):29-41.
[8] Dortgo M, Gambardella LM. Ant colony system: A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to the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IEEE Trans. on Evolu? tionary Computation, 1997,1(l):53-66.
一、当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现状
在计划生育的前提下,我国的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形势。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放开,流动迁移人口问题给计生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范围越来越大;村(居)计生干部不重视出生信息上报的准确率;计生管理人员变动比较大,兼职多,管理不到位;我国人口的人群分布复杂多变,影响计生统计工作的质量。
所以说,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形式不容乐观,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政府的科学决策,而且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还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度。所以人口计生工作必须提高质量,在当今复杂的人口管理下,避免统计方法和数据的误用,以便提高计生工作质量。
二、造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方法和数据误用的原因
(一)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在经济迅速发展下,各级领导把工作重心移到经济建设中,处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略了计划生育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不重视人口统计工作。致使人口统计工作中经常出现问题,而无人过问,相关人员就更加不重视统计工作的开展。另外,相关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上,基层领导也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致使各部门的工作协调能力很差,计生部门在进行工作时,数据很难及时反馈。
(二)信息化进程步伐缓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也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略技术来进行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管理。但是我国计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仅仅满足了其日常计生工作统计、查询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另外,计生部门计算机应用仍然停留在以数字为中心,没有足够的统计分析应用。计算机主要用于对数据的登记与统计,涉及统计分析、预测与研究的方面很少,降低了统计与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三)人口本身的复杂性。我国人口基数大,分布不均,人口分布具有群体性特征,同时又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个案,其自身的模糊性比较大,但又要求统计工作的精确性,致使计生部门在工作中经常出现错误。比如在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各种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指标适用的人群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一般说来这些统计指标不适合用于分析规模较大的人口群体情况,也就是说许多指标在县、乡级使用也不太合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计生统计报表一般都是由上级制发,各级基层单位按统一的口径填报每个项目。这样一来,上级单位与下级单位计算指标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人口计生工作的群体性要求被忽视,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很容易致使计生统计工作的错误。
三、如何避免人口与计生工作中统计方法和数据的误用
(一)重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首先应该加强各级领导对计生工作的重视力度,转变原有的观念,认识到计生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支持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开展。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管理,使计生工作于各级部门相互联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首先把本地区的与计生部门紧密相连的部门(医院、防疫、卫生等)信息共同录入信息共享平台,再次要以省为单位,使全省的相关部门信息都开放共享,确保计生部门人口统计数据的正确性,以便提高人口统计质量。
(二)提高计生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要改变传统的以数字为中心的统计方式,转化为能够帮助基层人员和计划生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材料。另外,要完善计生统计分析报告,过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分析报告仅限于反映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料的数据变动情况,还要求对各种数据的逻辑关系、变化原因等做一定的分析与预测。同时加强分析检查力度,对统计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检查与修改,纠正信息不准或不全的统计报表。
(三)按照人口定量与定性的特点进行统计。人口计生的统计分析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一般情况下,数据分析通过对人口定量的描述,在对人口进行相应的定性分析。如果没有定性的分析,定量分析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定性分析应以定量分析为基础,不能颠倒顺序,否则影响统计方法和数据的准确性。
关键词:统计数据;影响因素;质量;对策
一、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1.保障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统计数据质量是保障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能够保障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统计数据是否有效、真实,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统计结果,影响着统计报告的最终评判。统计信息是企业、政府部门进行策略研究分析的重要数据,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部门需求,因此统计数据质量具有适用性特点,是保障各部门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保障。
2.减少统计误差,提高统计效率
统计质量中存在的误差会直接影响到统计工作的最终结果,在统计工作中需要确保统计的准确性、及时性,对数据收集,数据分析都要精益求精,确保统计结果同统计目标的一致性。当然,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无差异化的,但一般可以通过对技术误差、抽样误差、加工整理误差、人为误差、范围误差等的控制,来控制统计中出现的偏差,提高统计质量。这对提高最终统计结果,保障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3.缩短统计工作周期,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统计数据的精确度直接影响着统计质量,准确有效的统计数据有利于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可以有效缩短整个统计工作周期,能够及时将统计数据进行,第一时间掌握和使用统计信息,可以大大提高统计数据的运用,确保整个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影响基础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在统计工作中,存在诸多影响数据收集、分析的因素,这些因素成为制约基础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1.统计意识淡薄
出现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统计意识比较淡薄。部分企业在进行统计工作中,没有对其进行高度关注,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培养专业的统计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意识;第二是统计人员法制意识比较薄弱,没有认真履行统计职责,数据收集,数据填写比较随意,不能保障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2.统计工作混乱
统计工作混乱主要反应在统计基础工作方面。在进行数据统计过程中,统计人员不能保障统计数据来源的真实有效性,并且在进行数据记录方面不及时、不全面,原始数据的记录比较混乱,甚至出现数据拼凑,数据重叠等现象的发生,这就直接影响着数据统计工作的后续开展,大大降低了数据统计的客观真实性。另外,对于选取统计方法、范围、样本等没有统一规范,这些都是造成统计工作混乱,导致统计数据质量失真的影响因素。
三、提高基础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1.完善统计法制建设,提高法律意识
提高基础统计数据质量,首先要为统计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不断健全完善内部统计法律制度建设,在进行统计工作中,要做按法律制度办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为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的法制建设有利于避免虚假、伪造、瞒报、私自更改统计数据资料的情况发生,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
2.完善统计制度,提高统计质量
统计方法在整个统计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统计的最终效果。要进一步跟进国家统计工作的“四大工程”建设。首先,加快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完善,通过数据调查,对信息进行不断的更新,确保信息库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其次,对统计系统进行升级,不断适应信息采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通过联网系统,将数据录入、信息报送、数据查询有效统一,实现数据报送的快速高效;再次,要不断完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平台建设,为统计工作提供制度建设、信息更改、数据审核、信息查询等服务;最后,进行企业一套表制度建设,以统计审核为指标,以信息原生指标为中心,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审核、数据加工,大大提高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高效性。
3.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健全考核体系
要想提高基础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度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首先要加强统计机构建设,对统计部门人员素质进行考核;其次要对统计部门人员进行定时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提升个人素质;再次要对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找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加强统计工作基础建设。
四、结束语
统计数据质量决定着统计的命运,是统计的生命线,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更是统计部门工作的重心和统计工作追求的目标。在提高基础统计数据质量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大统计数据的考核力度,对统计数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综合评估,另外要加强统计部门的审核力度,加大对统计指标的监管审核,努力让统计数据真实的反应客观实体。当然,在提高基础统计数据过程中,还需要各部门单位根据自身统计工作的特点进行具体探究,争取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数据统计制度,为提高基础数据质量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抽样调查;特点;问题;建议
抽样调查,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样本,对样本对象进行调查,并用对样本调查的结果来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主要适用于难以进行全面调查而又必须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现象。与全面调查相比,抽样调查能节省调查人力、物力、时间及经费。
一、抽样调查的特点及其可靠性分析
其一,抽样调查的调查样本,是按照随机原则抽选出来,由于不受任何主观意图的影响,总体中各个单位都有被抽中的可能性,能够保证被抽中的调查样本在总体中的合理、均匀分布,调查出现倾向性偏差的可能性极小,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很强。其二,抽样调查是以抽选出的全部调查样本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出来的个别单位来代表总体,使调查样本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其三,抽样调查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要调查的总体各个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和调查推断总体允许的误差大小,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样本就会与总体实际十分接近。
由于抽样调查是用样本调查数据推断总体,而用任何一套抽中样本的调查数据推断总体都不可能得到确切的总体真值。抽样调查理论的基础在于用样本数据估计的总体值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和对问题的对策。其实,抽样调查的结果不可能也没必要达到百分之百的精确,只要调查结果的精确度能满足需要就行了。在我国,一般要求当置信度为95%时,误差不超过2~3%就可以了。
二、我国抽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抽样调查认识不足。一些领导和统计人员对抽样调查的科学性和重要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实际调查工作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到足够的保障。
二是,统计人员不适应要求。抽样调查是统计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需要具备较高的统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统计技术和经验。我国现在统计人员存在人员少、专职、专业的少、素质低、培训少的问题,不能满足抽样调查的需要。
三是,抽样调查的基础不牢。完善的抽样框是保证抽样调查质量的前提与重要基础。而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抽样框建立、维护、及时更新制度,影响了抽样调查的质量。
四是,抽样调查数据使用中存在的不适应。由于体制因素的影响,抽样调查数据在我国的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表现在抽样调查与普查、全面统计存在重复、交叉和数据衔接问题。从理论上讲,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调查方法,所取得的调查数据应该是一致的。从实际情况看,普查、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不仅存在着重复、交叉现象,取得的数据往往存在差别,这种差别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统计数据的混乱,给统计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五是,现行统计管理模式对抽样调查的实施存在影响。抽样调查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到人员的培训、现场调查以及数据的处理和传输,任何一个阶段的失误都会影响到数据的质量。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大多数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仍沿袭全面统计的管理模式。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原则不能顺利贯彻,抗干扰能力差。
三、完善我国抽样调查工作的建议
1.加强抽样调查宣传,提高认识。要通过宣传教育,普及统计及抽样调查的知识,加深人们对抽样调查的认识,使人们正确认识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性;要正确区分抽样调查与全面统计的不同,逐步消除用全面统计的思想和意识来要求抽样调查的做法,使抽样调查与全面统计两种方法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互为补充,更好地为统计工作服务。要完善抽样调查组织机构,培训一支精干、高效的统计调查队伍,这是搞好抽样调查工作的首要环节。
2.建立完善的抽样框制度。在这方面,应该学习国外经验,不仅要使企业名录库充分满足抽样调查的需要,要使其本身成为一项重要的统计成果,为科学的统计估算和各种统计分析提供必要的资料。
3.抽样方法的设计要科学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积极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抽样调查方法,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既具有组织的严密性,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抽样调查方法是非常必要。
4.统筹抽样调查与其他统计调查方法,做好数据衔接。抽样调查、普查、全面统计报表等都是统计调查的有效方法,要认真研究、比较各种统计调查方法,使之能够相互补充、协调,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PS technology, states the application of GPS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 governance first- stage project of Yongding new river, the examples prove that the GPS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an further be taken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survey.
关键词: GPS;水利项目;工程测量
Key words: GPS;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engineering surveying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095-02
0 引言
全球定位系统GPS起始于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主要任务是为美国海陆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收集情报、核爆检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项目。伴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不再仅限于军事部门,其它领域也开始关注GPS的应用。到目前为止,GPS技术已发展成为多领域、多模式、多用途的高新技术国际性产业。GPS测量技术同样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逐渐成为一种科学的、快速的测量定位的方法,提高建筑工程中的测量定位工效和精确度。随着水利工程测量在建设工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专业人员开始关注便捷精准的测量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以其高效率、高精度、不需通视等特点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1 GPS测量技术
1.1 GPS系统组成 GPS系统主要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GPS空间部分由24颗距地表20200km的卫星组成,均匀的分布在6个轨道上,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够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可以在卫星中预存导航信息。监测站、主控制站和地面天线组成GPS地面控制系统,负责收集卫星传回的信息,并计算相对距离、大气校正等数据。作为GPS信号接收机的用户设备,主要功能是追踪按一定卫星截止角选择的待测卫星,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变化率,解调出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能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时间等信息。
1.2 GPS系统工作原理 GPS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由地面控制系统收集各监测站的观测资料和气象信息,计算各卫星的星历表及卫星钟改正数,按规定的格式编辑导航电文,通过地面上的注入站向GPS卫星注入信息。在测量定位的过程中,用户设备利用储存星历得到各个卫星的大概位置。根据这些数据和自身的位置,由计算机选择卫星和用户联系之间张角较大的四颗卫星作为观测对象。观测时,用户设备利用码发生器生成的信息与卫星接收的信号进行相关处理,并根据导航电文的时间标和子帧计数测量用户和卫星之间的伪距。将修正后的伪距及输入的初始数据及四颗卫星的观测值列出3个观测方程式,即可解出用户设备的位置,并转换所需要的坐标系统,以达到定位的目的。
GPS系统采用的是一种距离交会的定位系统。在待测点M设置用户设备,在某一时刻t接收到三颗(或以上)卫星P1,P2,P3发出的信号,通过计算和数据处理,得到t时刻用户设备(测站点)与卫星的距离分别为L1,L2,L3,通过接收卫星星历同时获得t时刻3颗卫星的空间位置分别为(x1,y1,z1),(x2,y2,z2),(x3,y3,z3),利用交会法求得M点的位置(x,y,z),方程式[1]如下所示。
L■■=x-x■■+y-y■■+z-z■■L■■=x-x■■+y-y■■+z-z■■L■■=x-x■■+y-y■■+z-z■■ (1)
1.3 GPS测量技术特点 相对于通常的测量方法来讲,GPS测量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观测时间短、仪器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提供三维坐标等特点[2]。
一般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的精度为5mm+1ppm,红外仪标标称精度则为5mm+5ppm,GPS测量的精度与红外仪的精度相当,且随着距离的增大,GPS测量的精确度越高[3]。
常规的测量方法要求观测点之间要通视,使得观测点的选择受到工程条件的制约,有时会增加工作量、降低测量精度。采用GPS测量技术,不用考虑观测点之间的相互通视,观测点的选择更加灵活[4]。
采用GPS布设控制网,每个观测点上的观测时间大约为30-40min,采用快速的定位方法缩短了观测的时间。
GPS测量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较高,GPS用户设备的发展已趋向小型化、操作简单化,观测人员只需调整天线的位置,量取天线的高度,打开电源即可进行自动观测,之后应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即可得到观测点的坐标,其他的观测工作均由一起自动完成,操作方法向便捷化发展[5]。
GPS测量技术是对经典测量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GPS观测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通常情况下,除雷雨天气不宜观测外,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GPS测量技术为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和确定地面点的高程开辟了新途径,它能够在精确测定观测点平面位置的同时,能够精确测量观测点的大地高程。
2 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凭借能够提供给用户全天候连续的高精度的三维坐标等特点,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得到广泛推广,在水利工程测量中也逐步得到应用。GPS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GPS外业测量、GPS布网以及实时动态测量技术的应用等[6]。
GPS外业测量工作主要包括无线安置和开机检测。无线安置要选择正常点位,因此选点是GPS外业测量中的关键步骤,点的选择对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很大,在选点之前要做好收集观测区地理位置、标架完好性等工作。天线架设在三脚架上,基座上的圆水准气泡整平,在有风的天气,要将无线三方向固定。
GPS布网工作,通常采用点连式、边连式组成连续发展的三角锁同步图形,或采用边连式、网连式布设增强图形几何强度,从而提高GPS控制网的可靠性和数据精确度。
实时动态测量则是通过在观测点上设置基准站和GPS接收机,实现对所有可见卫星的现场观测,通过无线电设备将观测到的数据和测站信息传输到流动站。流动站接收到GPS传送来的卫星信号,通过无线电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数据,基准站和流动站将这些数据与观测到的数据利用相对定位原理进行差分解算,得到两观测站之间的相对位置,解算出流动站所在位置的三维坐标,并将信息实时存储和输出[7]。
3 GPS测量技术在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中的应用
3.1 工程概况 永定新河位于天津市区北侧,是天津市北部的防洪屏障,河道全长66km,沿途纳入机场排水河、北京排水河、潮白新河和蓟运河等,是海河流域北系永定、北运、潮白和蓟运河的共同入海尾闾河道,河口处控制北四河流域面积83000km2,对天津防洪、沿岸及支系河道的排涝等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施工(第5标段)主要对52+980挡潮埝以下至潮白新河口(54+500)段河道按900m3/s规模、潮白新河口(54+500)以下河道按3000m3/s规模进行清淤。清淤施工的长度大,整段施工区域长3000m,河面的横断面宽度为400-500m。由于常年淤积主河槽的宽度变窄,并且分为滩地部分和水下部分,这样就给永定新河清淤工程的原始地貌的测量和施工放样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因此考虑改变常规的测量方式,滩地部分试采用GPS进行测量,水下部分采用测深仪+GPS定位的方法进行测量。
3.2 GPS测量技术在放线方面的应用 在进行各种工程建设及施工中,建筑物的轴线基本是由直线、圆线、缓和曲线、抛物线等组成。在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轴线往往不能与勘测期间大地坐标系的坐标轴相平行(或垂直),导致在大地坐标系中进行设计建筑物坐标的计算比较麻烦。因此,现场测量人员往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坐标系,使坐标系的N轴与建筑物的中心轴线平行或重合,为统一坐标,还需将大地坐标系转化成为施工坐标系,通常利用解析法进行CAD图上量取的方法进行坐标的转换。
根据设计图纸的河道中心线数据点,应用CAD专业绘图软件将中心线数据转换成点距和线的图形文件,并且根据中心线在软件内预放河道底宽线和矩形开挖开口线的平面位置,经过反复演算,确定数据的准确性。将校核后的数据算出平面位置坐标,放置施工现场,不同线位采用不同颜色的测量标旗进行区分。
3.3 GPS测量技术在断面测量方面的应用 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断面测量主要包括滩地部分的测量和水下部分的测量。滩地部分采用GPS进行测量时,选择周围环境比较空旷,并且不受电线、电缆等电磁干扰的地方(以保证GPS测量时的精准度)建立基站。基站建立后,设置基站的基点坐标(x轴、y轴、z轴的平面位置及空间位置的设置)等参数,并且进行周围至少三点以上的测量误差校对,经核对无误后进行移动站的实地测点测量。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桩号坐标绘制出测量基线后,根据测量基线进行滩地部分的测点测量。
水下部分测量采用GPS+测探仪进行测量。按照设计基点(北京坐标系),用CAD绘制测量范围背景图以确定开挖范围及位置,并对施工范围按照滩地部分相同位置进行分块,确定测量基线。按照测量基线利用小型交通船进行S型跑点进行测量,有专人进行实时水位测控,记录水位数据以备后期数据处理使用。测探仪通过超声波采集水深数据,GPS采用卫星定位采集位置数据。
经过滩地部分和水下部分的测量后进行数据采集,将滩地测量数据和水下测量数据合并组成整体的施工断面数据图,采集图中数据进行地貌断面的绘制。
4 结论
在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施工(第5标段)的施工中采用GPS测量技术,充分体现出GPS测量技术在人力方面、测量精确度、测量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大大提高了现场施测的功效,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工作压力。GPS测量技术适合施工战线范围大的工程的放线及地貌测量,为今后工程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继文.GPS测量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地矿测绘,2006,22(3):11-13.
[2]成桂静.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35(1):355-357.
[3]林汉云.解析GPS卫星定位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3(5):203-204.
[4]张国强.GPS定位技术在精密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29(2):41-45.
[5]陶歆贵.GPS 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铜业工程,2007(2):10-12.